車易拍:成王敗寇 十億估值不值得興奮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24/148561.html
i黑馬:目前估值近 10 億美元的車易拍,已然是二手車電商中最具 實力企業之一。
1992 年,我買的第一臺車就是二手車,一輛伏爾加。我研究二手車行業的創業機會是 從1999 年開始的。當時我就想,能不能 用互聯網的方式來賣二手車?那時真沒法做, 因為二手車行業從業者,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沒人用電腦,一個用電腦的都沒有。
在這十幾年的歷史當中,中國二手車交易行業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售車全部靠人 的經驗。售車的第一個環節是檢測車況,由評估師檢測完後進行估價。評估師都是靠自 學,沒有師傅教,因為教會徒弟、餓死師傅。 如果從業者完全依賴經驗,這個行業是不可能做大的。過去的手藝,為什麽現在有些叫 文化遺產了?因為它沒法標準化,做不大。
2004 年,我 做的網遊點卡銷售公司被收購後,我想做一個二手車連鎖賣場。這就必須解決收車問題,而這又不能靠人,那我就要開發一個檢測系統,把評估師的經驗變 成一個標準化、系統化的知識。
我覺得可以做,是因為我太懂車了。我雖然不是學這個的,但對機械這些東西可能也算是有天分。普桑、捷達、富康,拆了再裝上,對我而言都沒有什麽難度。但我們幾個合 夥人對做檢測系統是有爭議的。搞這套系統, 成本非常高,而且周期非常長,基本上三年內 不可能完成。
說實話,如果當年持續做網遊做到今天, 我掙到的錢可能會比現在要多。我上一個公 司的股東之一是陳昊芝。或者我做二手車, 不做車易拍這個事,我做個黃牛,也能很賺 錢。我用一點點互聯網的手段,做得有點格調, 一年賺個上千萬不是問題。
但我不想做。掙點小錢沒什麽意思。做車是我一直的願望。我也說不上多有追求, 就是想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想做一件能讓自 己覺得驕傲的事。我當時算是頂了很大的壓 力,力排眾議。我的搭檔們覺得,既 然你想這麽做,那就支持你吧。
現在看來,這說好聽點叫執著,說難聽 點是缺心眼。
我也懷疑過自己,但不是開發系統時。 那時一切都是有希望的,我會想著說,我的王鐵忠:“我也說不上多有追求,就是想做點自己 喜歡的事,想做一件能讓自己覺得驕傲的事。”東西出來了,我就怎麽怎麽樣。人在充滿希望的時候,反而沒有什麽問題,最難受的是2008 年系統開發完成後。 那時,我們確定線下連鎖賣場做不成,因為我攢不起二手車庫存。比如從哪里收車? 沒有上遊。另外,我也拼不過車販子。即便攢到車,二手車價格變動非常頻繁,庫存風 險也很大。而且我本來就想做一個相對比較 輕的公司,我不想做那麽重,我也不會管理 那麽大的公司。
那要不然,我去賣這個系統吧。我就帶著這個到全國各地跑,給那些黃牛們演示檢測系統,很淒慘。大家都說好,但誰也不買。 一套設備才賣幾千塊錢,我們一共就賣了幾 十套。我養不了家,也養不了公司。迫不得已,我得賣房子。
不行,我不會玩。我懷疑自己走的路。 我猶豫了。我問團隊,是不是還繼續做?我們不知道該怎麽弄了,而外面的世界是,電 商正在融資。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路數,每個 人有每個人的命。用不著跟別人比,坦率地講, 比也比不了,我沒有劉強東的本事。我把楊 雪劍(車易拍 CEO)叫了回來,我們研究決定, 既然沒人做上遊,我們就自己來做上遊。
今天,外界覺得車易拍一切都行,那如果不行呢?不行的話,我們就什麽都不是。 當年我對別人談不上什麽羨慕不羨慕,今天 車易拍的估值也真沒有什麽值得興奮的。真 的是那句話,成王敗寇。
成王敗寇:旅遊O2O硝煙四起,得主流者得天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121/152888.shtml
導讀 : 國內在線旅遊領域創業並沒有因為前幾家大公司的存在而被壓制,而是不斷有新的公司闖入旅遊的垂直細分領域,嘗試在那里重新劃分地盤。
在國內在線旅遊巨頭攜程合並去哪兒之後,在線旅遊似有壟斷之勢,然而後起的途牛、同程正日益做大,迅速填補了去哪兒的位置。更為重要的是,國內在線旅遊領域創業並沒有因為前幾家大公司的存在而被壓制,而是不斷有新的公司闖入旅遊的垂直細分領域,嘗試在那里重新劃分地盤。比如最近興起的親子遊,亦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推出而勢頭正猛。
市場足夠大,門檻足夠低
今年上半年,在線旅遊領域可知的即有37家獲得融資。
為什麽在線旅遊市場在已經有幾家大公司的情況下還會有如此多的創業公司湧現?是因為這個市場足夠大。據國家旅遊局統計,2015年上半年國內旅遊人數20.24億人次,同比增長9.9%;國內旅遊消費1.65萬億元,增長14.5%,預計全年將達3.5萬億左右。加上預計高達1.2億人次的出境旅遊群體,預計全年旅遊消費將達4-5萬億。而上半年在線旅遊總交易規模為1654.8億元,同比增長高達35.6%。由於三季度為旅遊旺季,預計在線旅遊交易規模將突破900億元。上半年在線旅遊滲透率僅為8.9%。
一家創業公司哪怕只占據在線旅遊市場的1%,就能達到幾十億元的交易規模,足以成就一家中型創業公司了。更別提占據整個旅遊消費市場的份額了,那更是天量空間。而在線旅遊還在高速發展中,美國在線旅遊的滲透率已超過70%。在線旅遊市場的空間如此巨大,可算是除商品電商之外的最大消費市場了。這就難怪如此多的創業者在有巨頭存在的情況下依然要千方百計擠進這個行業。
那麽人有點收入後為什麽非要出去旅遊呢?不去不行嗎?通俗的理由是出去看看,增長見識,尤其是一些有標誌性的景點。比如每個中國人恐怕都想去天安門和故宮看看。文藝點的解釋是在旅途中遇見真實的自己,比如每個有點追求自由的人都想去趟西藏,而每個對愛情有憧憬的女人都想去趟巴黎。兩種說法都對。或者說深了是人在尋找一種存在感。大多數人工作、生活常不如意,對工作也並無太大興趣,只是為生計而勞碌。只有在去自己想去的景點時,個人的天性才得到舒展,才感覺到生活的樂趣。並且個人仿佛與這些地方產生了某種關系。用通俗的話說,就是感覺在地球上沒有白活一場。
另外與其他偏技術類的互聯網公司不同,在線旅遊行業並不需要太高的互聯網技術,無論是攜程起家的商務旅行、途牛的跟團遊、同程的周邊遊、以及現在興起的出境遊和親子遊,更多的是一種通過互聯網對旅遊資源的重新整合和創意,從而能為遊客提供更好的服務。所以其進入門檻較低,幾個人有創意能拉到人找到天使投資就能創辦公司。這也是眾多創業者選擇進入該行業的原因。
回過頭來再看在線旅遊老大攜程的發展,盡管一直保持著較高的增長,但卻坐視去哪兒、途牛、同城等競爭對手由小變大,以致無法阻止對手壯大後只能通過投資對手獲取收益。這可能因為其股權過於分散、無法當機立斷做戰略擴張有關。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攜程的弱勢也為其他在線旅遊創業者提供了難得的機會,這個市場的創業機會依然很多。
做的時間較長的有做自助遊的遊多多,在2013年獲得戈壁投資數千萬人民幣A輪融資後,今年4月又獲B輪融資;悠哉旅遊網在2011年獲今日資本2000萬美元B輪融資後,去年底獲眾信旅遊戰略投資。
近期比較熱的親子遊創業中,偶們親子出行在今年6月獲5000萬元A輪融資,麥淘親子遊在7月獲4000萬A輪融資;做學生遊學遊的世紀明德獲攜程戰略投資;做出境自由行的世界邦旅行網,最近獲得新浪追加的千萬美元B輪融資;旅遊攻略應用“在路上”今年初獲千萬美元B輪融資。
還有做旅遊社交的走唄網;做出境美食的四萬公里;做太空跳傘的金海洋航天;做出境戶外探險的去兜風;做出境遊搜索的妙計旅行等。另外在遊客較為陌生的旅遊B2B領域,旅遊圈在去年底獲1.2億元融資。
單點突破後誰占據主流人群誰不會被吃掉
縱看旅遊O2O行業的垂直領域創業,你會發現這些新公司主打的業務現在幾家大公司也都在開展。比如熱門的出境遊、自由行和親子遊。可以預見,在接下來的幾年內,這些創業公司做得差的會倒閉,個別做得好的會被大公司收購,只有極少數做得優秀的才有可能獨立門戶。
在線旅遊行業新興業務和創意不會被保守太久,比的是誰的執行力更強、誰的營銷更有效、誰最先占據主流市場,才能比別家領先一步擴張鞏固自己的地盤。
途牛網最先並無鮮明的優勢,只是在網上為旅行社做推廣的過程中發現傳統跟團遊給遊客帶來的問題難以解決,這才自己整合跟團遊,結果就這一點就讓途牛的業務被引爆,從而一發不可收拾,成就了它在美國的上市。
而同程網創業時更草根,幾個人在大學租的一間屋子里在網上為賓館賣房間。後來在攜程的打壓下不得已又轉而做冷門的景區門票代售業務,這才逐漸走上OTA的正途,現在儼然也成了一家在線旅遊的小巨頭。
從這兩家已成功的在線旅遊創業公司來看,旅遊O2O創業的切人點不怕小,但突破之後要迅速向主流市場進攻,因為有旅遊需求的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他們也許是公司員工,也許是城市老戶,也許是被給了拆遷款的城鄉結合部農民,也許是打工掙了錢的農民工,也許是獲得好收成的農民。他們在辛苦勞作之後在難得的假期里需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無心去管旅遊中的雜事。他們需要被安排、被服務,也只有他們才能掏出大量的真金白銀給這個市場。創業公司最終的目標人群只有依靠這些人才能成就一家大公司。
喜歡旅遊的人都知道有些旅遊網站是為了吸引驢友的,或者叫對旅遊上癮的人。在那里有驚心動魄的探險經歷,有獨樹一幟的旅行路線,有跌宕起伏的旅行故事,有賞心悅目的旅行照片。在那里常有別出心裁的旅行創意,教驢友省錢到極致的旅遊攻略,驢友常自行組隊出行。比如戶外資料網、窮遊網。前者主打戶外,後者主打出境自由行。這類強調給用戶更多自由的網站讓很多遊客能夠探索更多旅行的內容。
然而從商業化的角度看,這類網站卻面臨長期小眾化的擔憂。旅遊是一個不斷在發展的市場,像戶外探險、出境自由行這類深度遊會吸引到更多的人。比如南北極旅遊就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項目,即便是面對大眾市場。但創業者需要時刻提醒自己的是,只有在當前的形勢下盡快讓自己主打的項目與主流人群搭配,才能快速實現商業最大化,而這是讓公司快速壯大從而領先的必走途徑。或者說句通俗的話,再好的創意,必須接地氣才能有所大成。因此像窮遊網若想占據主流市場,即使推崇這種理念,恐怕名字需要改,還要大力推松散型的出境跟團遊。而像戶外資料網也需推廣更適合大眾的戶外旅遊項目。兩家都需在營銷上做一些文章。
而從目前眾多創業公司來看,親子遊的贏面就比較大,因為它不僅涉及到孩子的成長,還包括了成人、老年人在內的全家旅遊。每個年輕媽媽都會有這樣一個計劃。中國人涉及到孩子、老人的都舍得花錢,這會給公司帶來更多的收入。
任何旅遊的情懷都必須在商業成功的基礎上才能有持久的體現。若偏安一隅,只滿足邊緣小眾人群,固然也是一種小生態、小情調,但很可能在快速發展的互聯網行業被競爭者超越,結果是連維護這種小生態的初心也保不住。
成王敗寇,在和平時期的商業競爭中依然是殘酷的現實,尤其是像旅遊O2O這種市場大、門檻低的行業,只不過沒有那麽極端而已。誰若想回避這種殘酷,就可能在競爭中迷失自己,讓自己原本擁有的優勢在時間的流逝中沙漏殆盡。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菜蟻,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直播行業進入下半場:成王敗寇 誰是最後贏家?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911/165058.shtml
直播行業進入下半場:成王敗寇 誰是最後贏家?
風雲變幻的直播行業,正式進入到"戰國時代",諸侯間的強弱將會最終見分曉。
來源 | 港股那點事(ID:hkstocks)
文 | 永恒之藍
直播大戰正在進入下半場。
2017年1月23日,《網絡表演經營活動管理辦法》出臺,要求直播網站需要向升級的文化部門申請《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方可運營;
2月24日,上海市網信辦就直播中的低俗色情問題約談熊貓直播與全民直播的企業負責人,責令其全面整改;
4月2日,18款傳播低俗信息直播類應用被國家網信辦查封;
5月24日,又有10家網絡表演平臺被文化部關停,48家網絡表演經營單位受到行政處罰;
6月29日,文化部依法查處30家內容違規表演平臺。
中國的直播行業在2015年底到2016年中經歷了一次飛躍發展。在經歷過野蠻生長、爆發井噴、高速洗牌等階段後,直播行業趨於沈寂,如今進入到2017年,監管層正不斷揮舞著大棒,這標誌著直播行業正式進入了後直播時代。

在監管層的呵護下,直播行業從野蠻走向規範,然而,不斷走向成熟的代價是,直播行業(獨立APP) 的用戶總規模持續下滑。

伴隨著用戶規模的下滑,直播行業也開始不安和躁動,今日網紅的數據顯示,這個8月並不平靜:
8月,遊戲直播平臺的關鍵詞,都與赤裸裸的爭奪有關——挖人、內鬥、主播撕逼、運營"互嗆"······當然,本月主播們也沒有閑著。大主播們的新聞實在有點多,馮提莫出走鬥魚,楚河嗨氏上演"史詩級"撕逼······
從平臺運營角度看,8月,鬥魚無疑是最搶眼的平臺——頻繁挖人,融入秀場元素,爭奪手遊直播市場······而虎牙也沒閑著,拉來AG戰隊助陣。8月,遊戲平臺的兩大巨頭競爭格局或許初見端倪。
進入到下半場的直播行業,無論是主播還是平臺,或者背後的資本方,都變得漸漸焦慮起來,畢竟"錢沒有那麽好賺了",於是,各方都開始了最後的"表演",企圖成為最後的贏家。

一、鬥魚收割大主播,開始挖人大戰
來自今日網紅的數據顯示,近日,"文小靖"、"張大仙"等主播跳槽鬥魚,包括阿冷在內,至少已經有9位主播從熊貓、虎牙等平臺跳槽至鬥魚。據悉,此前疑碰瓷王思聰的韓國主播"尹素婉"也在洽談中。
在今年轉戰入駐鬥魚的主播中,知名大主播就有9名之多(其中主播充氣瑤已回歸觸手),而這些主播在原來的平臺都是響當當的大主播。

從初期爭奪遊戲大主播的1.0時代,遊戲平臺已經進化到秀場、遊戲主播雙挖的2.0時代,秀場主播也愈發成為各大遊戲平臺爭奪的重點。
此時,鬥魚平臺開始以收割者的姿態高舉高打,無疑表明,在最後的決戰的時刻到來前,只有做到"手中有糧",才能"心中不慌"。
二、映客借錢給上市公司收購自己
有人漏夜趕考場,有人辭官歸故里。
不同於鬥魚的為"糧草"疲於奔命,作為移動直播領頭羊之一的映客,正在資本市場上演一場別開生面的"套現show"。
在停牌4個月後,9月4日,宣亞國際發公告,擬以28.95億元的價格收購映客48.25%的股權。而此次收購與眾不同的是,為規避借殼上市,映客團隊居然想出借錢給上市公司收購自己這麽一個法子。
方案顯示,宣亞國際以28.95億元現金收購奉佑生、廖潔鳴和侯廣淩等映客團隊48.25%的股權,取得映客實際控制權。收到現金後,映客團隊增資上市公司股東宣亞投資、橙色動力、偉岸仲合和金鳳銀凰,持股比例為42%。而宣亞國際的資金來源,正是這上述這4家上市公司股東的借款。
映客此時這麽著急上市,不由得讓人懷疑其運營狀況是否出了問題,可是隨著收購公告的發布,映客的財務數據也首次對外披露,著實讓人一驚。
映客業績近兩年增長迅速,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43.38億元,凈利潤達到4.8億元;2017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0.35億元,凈利潤2.44億元。這樣的成績不簡單,對比一下,230億美金市值的微博,2017年第一季度的利潤是4690萬美金,大約是3.1億人民幣。
既然成績這麽好,為什麽這麽急著與資本市場掛鉤呢?
本質上還是用戶上出了問題,當然這是行業共性,只不過映客的問題更加突出。根據易觀千帆的監測數據能夠看到,從2017年1月開始,包括映客、YY Live、花椒直播等在內多家排名靠前的直播平臺,月活用戶數量均出現了明顯下滑,一個月期間就減少了幾十萬到幾百萬不等。其中,映客的下滑幅度最大,月活躍用戶從1686.28降到1386.28,徑直減少300萬月活。
QuestMobile報告數據也顯示了同樣的問題:6月份映客被收購之後,下滑趨勢已經開始顯現,不但被YY超越喪失了第二把交椅,還在用戶滲透率方面也被一直播完勝。曾經的多項第一數據排名已經成為昨日黃花。


因此,此時映客團隊急於上市也就不難理解,其背後的資本方(昆侖萬維)選擇套現的舉動也就在情理之中。9月4日,昆侖萬維發布公告稱清倉映客全部股份。2016年1月,昆侖萬維投資6800萬元,取得映客增資完成後18%股權。2016年9月,昆侖萬維出售3%股份套現2.1億元,此次出售剩余股份再度套現6.14億元。不到兩年時間,昆侖萬維僅投資6800萬元,就收獲了8.24億元的回報。
三、直播經濟的核心——"土豪用戶"的消費力
政策收緊、行業降溫,2016年至2017年第一季度,雖然映客凈利率從11%上升至23%,但估值不升反降。
對於後直播時代的平臺而言,什麽才是最重要的?
有人說,像映客、陌陌這樣的全民直播平臺是未來趨勢,因為,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直播已經脫離了媒體的壟斷,開始向平民化發展。只要擁有一臺電腦,或是一部智能手機,人人都可以做主播,向觀眾展現自己的生活、表演自己的才藝。
然而,我們所看到的事實是什麽?
映客急於上市套現,而陌陌雖然大部分收入來自直播,卻早已不把自己視為直播平臺,它所想打造的是一個"泛娛樂"廣場,直播只是一部分,這條路很艱難,不重視頭部主播收入得不到保障,然而一味依靠頭部流量不符合公司長遠的戰略,對於陌陌,只能說且行且珍惜。
不管我們承認與否,直播平臺本質上依然是媒體,是更加親民和互動的互聯網節目。因此想要平臺做的更好,就不得不購買優秀的流量(主播),這和視頻網站的邏輯很類似。
為什麽?
因為有好的主播就有土豪。直播經濟的核心正是"土豪用戶"的消費力。
8月底,一家直播平臺上掀起了一場主播對決賽。這場對決賽從8月29日中午12時開始一直持續到8月31日零點,對決中哪位主播獲得更多的票選數即為平臺第一,有資格參加9月的網絡主播演繹慶典,換句話說,主播將會換來更多的曝光機會與平臺,而主播票數則需要粉絲通過使用平臺虛擬貨幣(秀幣)購買獲得。在直播行業這並不算十分特別的活動,平臺主播刷榜比賽一直是平臺之間吸引新流,完成流量變現的手段之一。
但值得註意的是,在直播對決的最後半個小時,平臺上出現了兩位"土豪用戶",一口氣刷3億秀幣(折合人民幣300萬)分別支持平臺兩位女主播,當日這兩位女主播總流水大於1億秀幣(折合人民幣100萬)。土豪用戶在單一打賞模式的直播經濟中起到的作用可見一斑,說到底,目前大部分直播平臺的經濟主力依舊是土豪經濟,直播平臺中1%-2%的土豪用戶實現的經濟消費或許可以占到整個平臺付費變現的80%以上。
就像主播只有不斷創造新的內容,新的話題,才能保持自己的人氣。直播平臺必須不斷吸引優秀的主播加盟,才能長盛不衰。當然,這其中的途徑不只是燒錢一只方式。
四、直播平臺,誰是最後贏家?
目前看到,有兩個直播平臺顯示出強勁的向好趨勢。
一是鬥魚。

隨著優質遊戲主播聚攏鬥魚,鬥魚在直播行業的"卡位戰"中,獲取了更大的贏面。
目前,鬥魚在傳統及當下最熱遊戲中都有多名頂尖知名主播坐鎮。包括LOL的55開、大司馬、西卡/笑笑、馮提莫、阿冷;王者榮耀的張大仙、嗨氏、孤影、往事zr、拖米;DOTA2的yyf、xiao8、820;客廳遊戲:陳一發、女流和寅子等。
在直播行業進入下半場,最為關鍵的洗牌窗口,這些主播將是未來鬥魚優質內容和流量的重要入口,以及核心競爭力。
二是一下科技。
在直播下班場的收割戰中,一下科技無疑是最大的紅利收割者。

QuestMobile報告數據中顯示,2017年6月一下科技旗下一直播的5970萬月度用戶規模竟然領先了第二名YY近4000萬。憑借這樣的用戶規模,一直播在APP TOP 1000實力榜上躋身5000萬級俱樂部,並且在直播類獨立APP中排名第一。與此同時,73.1%的中高消費水平用戶占比也為其變現和商業價值的持續性挖掘打下了異常堅實的基礎。

不僅如此,一下科技旗下產品秒拍以2.89億的月度用戶規模排名短視頻行業第一。
為何一下科技會如此成功?

一下科技有可能於今年晚些時候在美國IPO,從其融資記錄可以看到,又一個重要的投資方——微博。
一下科技的成功的關鍵是依托了微博這個大的明星平臺。微博不僅自帶社交流量,而且自帶網紅流量,從某種程度上說,一下科技的成功其實是微博搞直播成功的必然性。
微博特有的社交媒體屬性非常契合直播的傳播,網紅在其中發布直播或短視頻後,很容易形成擴散或二次傳播,一直播和秒怕正是利用了這種便利性,順理成章的完成了從內容即時生產、即時消費、即時傳播到內容再生產再消費的閉環。
當然,最後的贏家離不開AT。
現在的移動互聯網業態,沒有任何一種是離開了阿里和騰訊的。直播也是如此。所謂的直播行業的廝殺,也不過是資本巨頭之間的廝殺,沒有能力抱上一條大腿的直播平臺,很難生存下來。


結語
2016年,是"直播元年";而進入2017年,整個市場又迎來了監管和洗牌,則是大浪淘沙的一年。意味著,風雲變幻的直播行業,正式進入到"戰國時代",諸侯間的強弱將會最終見分曉。
這其中的直播行業眾生相,實在令人玩味。歸根結底,主播、平臺、資本各方所追求的不一樣罷了。
直播行業一直流傳著這麽一句話:
直播起於秀場、聞名於明星、成於社交、正名於內容、賺錢於打賞及廣告、疏於監管、變現於上市、衰於互相拆臺詆毀、觸礁於色情、亡於下一代技術興起。
那麽,經歷過這條直播的進化鏈,最後誰在裸泳,也許不久就看到了。
[本文系港股那點事授權i黑馬發布(ID:hkstocks)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獲取授權,推薦關註微信(ID:i黑馬)]
短視頻直播
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