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門市最多的家居用品店,與台灣的文創業,兩者有什麼關係? 最近,在中國一百八十個城市、擁有四百六十間店面的多樣屋(Tayohya),來自台灣的董事長潘淑真,頻頻回台拜訪文創業者,挑選可商品化的產品。因為,台灣文創優勢,在她心目中,是多樣屋下一階段致勝關鍵。 四月二十日,世貿一館國際禮品展正在進行,多樣屋副總經理王三朋演講一結束,近五十人擁上,其中不乏準備到對岸試水溫的文創業者。同時間,潘淑真帶大陸三十多位加盟主,來台進行八天七夜獎勵旅行,讓他們體驗台灣之美。 鏡頭轉到上海徐匯區天等路。多樣屋上海旗艦店約三百坪大,店內五千多項商品,從鑲鑽馬桶刷到全系列餐具組都有。旗艦店另一隅,來自台灣的台鹽、專做外銷香皂的香度以及日本毛巾廠商Ichiro和大陸等供應商,也到上海總部尋求合作機會。「平均一天,三到四個業者來洽談合作,」王三朋說。 一九九八年,潘淑真在上海太平洋百貨開設第一個櫃點,至今年年沒虧損。去年營收約人民幣三億元(約合新台幣十四億一千萬元),雖不及特力和樂家居一半,但獲利卻遠勝於後者(特力和樂家居開業至今仍虧損)。相較於特力和樂家居採取大店策略,多樣屋採小店、多點策略,從北方內蒙古呼和浩特,到最難攻下的西藏自治區拉薩,都可見到它。 進貨困難!改定位商品走高質感又不貴路線 穩坐中國家居用品通路數第一,來自十四年三次「轉骨」經驗。第一次「轉骨」,發生在一九九八年。隨先生、太平洋百貨前總經理王德明到中國的她,原是沃爾瑪(Wal-Mart)中國採購商,後轉為批發商。卻發現,批發貿易與零售商間存在許多不平等條件,如上架費、付款方式由零售通路把持等。算一算,利潤都被隱形成本吃掉,便決定自己開店。 她碰到第一個困難是進貨。她曾為採購一種玻璃杯,坐了幾十個鐘頭火車,再轉巴士,找到山西鄉下生產地。 但,有錢沒用,對方就是不賣!「我們不做內陸生意,」廠長說:「你賣不了那麼好的價錢!」並且,外銷單子以貨櫃計算,她僅要幾十個玻璃杯,對方根本懶得理她。 如何說服?她發揮以往在台灣五星級飯店當國外部行銷總監時,鍥而不捨的精神。廠長不同意,就找總經理,不行再找董事長。半年內跑遍中國三百多個廠家,平均每月拜訪五十、六十家,漸漸讓一些原本拒絕的廠家,試著供貨。貨源有了,第一家多樣屋才開業。 客單價低!改行銷成套搭配吸引顧客買整組 第二個難關出現了。儘管顧客多,但營業額卻不理想。叫好不叫座,促使她推動二次轉型,切入商品與品牌開發。 多樣屋因商品來自不同廠家,單獨看很漂亮,但擺在一起不協調,顧客最多就買一件商品,無法提高客單價。且「大陸有送禮文化,成套搭配有系列感,才會讓客人方便選購,」她與代工廠商討論,統一產品花色、款式,還強化擺設方式。好比說,收納罐一般多是同容量擺在一起,但她將「一大、二中和三小」擺在一起,形成一家三人家庭套組,吸引顧客整組購買。 她並聘請法國設計師定調品牌精神、店面空間設計、產品整體系列感。努力轉型,客單價從人民幣兩位數跳到三位數,也吸引加盟,目前加盟與直營比為二比一。 大廠爭食!改打群架找台灣文創品牌打內需戰 二○一一年,大陸人均所得兩萬美元以上人數是台灣八倍,加上十二五規畫鼓勵內需市場消費,中國家居用品市場百家爭鳴,日本無印良品、西班牙Zara Home都來了! 「如果美國著名家居用品連鎖店Crate & Barrel也來了,怎麼辦?」她坦言,「在中國發展,自己唱獨腳戲不行。需要整合力量『打群架』,」她說。 「打群架」是第三次轉型關鍵。她的夥伴,就是台灣的文創業者。為打這場硬仗,去年她來台設國際採購辦公室,她認為,台灣「輕工業、設計和服務能量」很強,多樣屋有通路優勢,建立兩岸高附加價值流通鏈,才是一條雙贏活路。 目前多樣屋在二百六十個通路點引進台灣阿原香皂;也從製造端下工夫,如與過去僅做水果盤塑料業者禾喬討論開發衛浴四件套組,工藝轉化時,傳統產業的禾喬也跟著升級。 盤點兩岸文創業者優勢,挑出優質產品,目標很大,執行卻不易。好比說,兩岸定價策略不同,從台灣到中國上架,多了關稅,價格高出兩成,造成銷售低落問題。加上台灣業者多有出貨保證量,當銷售不佳,也形成多樣屋庫存挑戰。 面對第三次轉型,「沒有武裝,是無法打仗的。有計畫盤點台灣文創優勢而非亂槍打鳥,才能在中國內需這場仗打贏,」潘淑真語重心長的說。 【延伸閱讀】多樣屋先卡位,門市、布點居冠——家居品牌大陸展店數與城市分布 品牌(入駐中國年份):多樣屋(1998)門市數量:460分布城市:180 品牌(入駐中國年份):宜家家居(1998)門市數量:9分布城市:8 品牌(入駐中國年份):特力和樂家居(2004)門市數量:27分布城市:10 品牌(入駐中國年份):無印良品(2005)門市數量:39分布城市:19 品牌(入駐中國年份):生活工場(2009)門市數量:12分布城市:8 品牌(入駐中國年份):Zara Home(2011)門市數量:4分布城市:3 註:統計至2012/1/31資料來源:多樣屋、特力和樂家居、各媒體 |
高齡化使得人手不足問題越趨嚴重,日本企業紛紛延長退休年齡,並保證一定的待遇等,提高繼續工作的誘因,希望留住優秀人才。 譯者·江裕真 日本高齡化比率持續升 高,現在每四個人當中,就有一人是超過六十五歲的高齡者。為預防勞動人口減少,企業勢必得積極活用銀髮人力,因此多家企業相繼實施延後退休年限的制度。 其中,本田汽車在去年秋天明確訂定延後退休年齡的方針,也是日本第一家這麼做的車商。具體來說,是以四萬名日本國內員工為對象,將退休年限由六十歲延至六十五歲,由員工自己選擇在六十到六十五歲之間的某一年退休。本田已在今年一月與工會達成共識,等到細節底定後,最快力求在一六年度內實施。 解方:延後退休年限 資深經驗有助技術傳承 現行本田的作法是「重新 雇用」,員工屆滿六十歲的退休年齡後,如果有意願,公司就會重新雇用到最多六十五歲,薪水大約是原本的一半,不過,不會安排派駐海外這種負擔較重的工作。適用這種制度的六十歲以上員工,約占五至六成。 本田在新制度下,薪資可保證平均會有六十歲時的八成,也可能會派駐海外。在中國或亞洲前景看好的新興國家,第一線會越來越需要經驗豐富的人才來協助技術傳承。 本田員工的平均年齡為四 十四.八歲,為日本主要八家車廠中最高。一位人資主管表示,「在員工年齡結構中,(泡沫經濟期進公司的)四十五至五十四歲區間人數最多。」 熟悉企業雇用狀況的日生 基礎研究所主任研究員松浦民惠說,「過去雇用高齡員工比較偏向照顧他們的角度,但這群泡沫經濟世代十年後即將退休,大企業基於人資策略的考量,也必須雇用高齡員工。」不過,一旦員工延退的薪資往上拉,人事成本可能成為實施的瓶頸——錢從哪裡來? 據前述的人資負責人表 示,這次改革重點是「勞務成本的再分配」。在提高退休年齡同時,也調整人事制度,例如更強調依實際績效發獎金。 此外,本田也把原本在業界偏高的加班津貼,調降至與業界平均相當,並停發國內出差津貼。但針對有育兒或看護需求的員工提供更好的福利,除設置在家工作制度外,並階段性廢止配偶津貼,同時新增育兒與看護津貼。若有未滿十八歲的兒女要扶養、或家人要看護,不設人數上限,每人發給二萬日圓。 餐飲業界也一樣苦於年 輕勞動人力減少,必須活用銀髮族。雲雀集團(Skylark)去年九月,將全體員工的 退休年限由六十歲延 至六十五歲,對象是 約四千三百名正職員 工,以及約八萬名兼差或打工者。 以往,正職員工 屆滿六十歲的退休年 齡後,可根據重新雇 用制度再工作到六十 五歲,薪資大約減半。至於兼差和打工員工的薪資,則是基本時薪,外加依平日績效加發的獎金,但是屆滿六十歲就要歸零,只能領基本時薪。新制度實施後,不分正職與否,職位與待遇都可以維持和六十歲之前一樣。 雲雀的正職員工,約三千人是經理(店長),社長谷真表示,「店面的營運與管理需要時間與經驗累積,近六十歲的經理當中,很多人擁有這方面的技術與知識。從公司外部找人,不足以因應公司需求。」由於該集團的工廠對食材會先做基本的加工,很需要擁有這方面專業知識的人才;每次更換菜單時,也需要有能力重新設計作業線的員工。「經常變換菜單的餐廳,最有效率的作法,是針對小型作業線做小幅調整。擁有作業線設計知識的五、六十歲員工,都非常厲害。」谷真說。 效益:產能高於人事成本 工作意識高排班好配合 雖然延退會讓總人事成本 暫時增加,但他們所發揮的生產力,效益可望高於成本的增加。只是,這也代表職位可能會晚五年才空出來,影響到對後進員工的培育,這是有待解決的課題。再者,餐廳員工在送餐或收拾座位時,都必須拿著沉重的餐具在店裡走動,體力負擔很大。為此,雲雀集團開始採取一些措施,像是提供健檢後的指導,讓員工到六十多歲依然能活力十足。 至於摩斯漢堡(日本),則是在打工族部分活用銀髮人力,目前最年長的是八十二歲的原久子,她表示,「剛進店裡時,學過一點收銀,但沒辦法全部記住。」現在她負責洗菜與切菜等工作。 在摩斯服務二十八年的六 十七歲店員龍崎花,則包辦漢堡的調理、收銀、備料、訂貨等基本業務。「哪個部分缺人,我就去補齊人力。新款漢堡我也是做一次就記得。」有些銀髮族顧客不會點菜,看到有她這位同樣年長的店員在,就安心了。「有人需要我,是我最開心的事。」她表示,這份工作還要繼續做下去。 當過店長、目前在摩斯總 公司擔任公關暨投資人關係工作的金田泰明說,「銀髮員工對於工作的意識很高,輪班時間也很固定,很好排班。」 光是延後退休年限並不 夠,工作環境的設計等相關配套措施,才是決定活用銀髮人力成敗的關鍵。 |
最近台灣天氣悶得要命,好巧不巧,對岸股市的五窮六絕也正在上演, 季報軟趴趴,A股成交剩十分之一;不過別慌,官方扶植的創新產業概念股,已浮現轉機。 第二季以來的A股只能用「悶」來形容,日成交量往往僅一千多億元,與去年飆漲時動輒上兆元相比,剛好少了一個零。不過,隨著陸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機率逐漸升高,近期陸股終於擺脫低迷,以長紅大漲展開「慶祝行情」。 除了MSCI,美國升息牽動人民幣匯價,仍是接下來不可忽視的變數。至於基本面,陸股和台、美股市一樣,也在五月中旬公布了第一季季報。有著二十年以上中國股市研究經驗、現為上海青曦資本合夥人的洪周泰指出,中國總體經濟表現有如「L型」,目前在低檔徘徊,加上去年的高基期影響,使得多數企業獲利年增率大幅縮水甚至衰退,第一季季報只能用乏善可陳來形容。 但即使財務數字不佳,並不代表後續沒有亮點,洪周泰認為,「調結構」仍是目前中國政府的主要目標,所以其大力推動的創新產業,仍能從中發掘不少具趨勢性的優質公司,尤其是與台股有競爭關係、或與台股目前流行趨勢相符者,相信更能引起國內投資人的注意。 新能源車拉風 強勢股領先創新高 例如近年來全球最夯的科技話題,除了智慧型手機,大概就屬電動車或新能源車了。尤其是今年以來,與零組件、電池相關的A股上市公司,表現相當強勢,「其中好幾檔股價,甚至突破去年上證五千點時的高點。」洪周泰說。 另外,雖然中國有多家整車輸出的車廠,也很積極投入新能源車領域,不過洪周泰表示,新能源車占這些車廠的營收比重有限,而且新能源車與傳統車輛最大的差異,就在最關鍵的零組件:電池,因此他建議投資人,若要投資新能源車產業,可從電池相關公司著手,才會事半功倍。 當然,新能源車不是沒有雜音,例如中國政府有意從明年起降低對新能源車的補貼,引發市場疑慮。 不過洪周泰認為,由於各家廠商產能已逐漸開出、經濟規模已形成,成本也隨之下降,應可抵銷降低補助的衝擊。 當然,洪周泰也特別提醒,即使新能源車族群的業績良好、趨勢明確,但目前相關公司的本益比普遍偏高,現階段並不適宜追價,但可趁拉回時分批布局、並持續追蹤獲利狀況。 在科技業上還有一些亮點也值得關注,例如今年同樣話題性十足的VR〈Virtual Reality,虛擬實境),目前全球已有多家大廠競相投入包括硬體設備、關鍵零件或是內容製作三方面,加上多位科技大老背書,都顯示它將是最具明星相的產業。 中國雖然也有不少公司投入開發行列,但洪周泰從以上三個方向評估,「目前還看不出成氣候的公司」,畢竟中國無論在技術與創意上,目前尚無法與歐美先進國家相比。不過,中國倒是創造了VR銷售與推廣的新模式。 VR題材發燒 體驗行銷炒熱通路 洪周泰表示,由於目前一般民眾雖對VR的硬體配備頗感興趣,實用性卻不足,因此購買意願並不高。於是就有業者在大賣場、遊樂場、影城等人潮眾多處設置專區,將VR設備與內容提供給來遊玩的民眾,現場體驗並銷售,不但噱頭十足,也替賣場吸引人氣,更成為VR最佳的銷售通路,可說是創造了另類的商機。這種影城、賣場轉化成「VR通路股」,值得留意。 隨著未來蘋果新款智慧型手機可能全面改用AMOLED螢幕,相關商機也將逐漸發酵。陸股中也有一檔從事AMOLED驅動IC設計與製造的中穎電子(三○○三二七),近期表現也很亮眼,中穎電子另外有鋰電池電源管理IC,和新能源車也有關聯,是一家中長期看好的公司。 至於網通產業中,有一家從事CDN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內容傳遞網路)的網宿科技(三○○○一七),也是近期熱門的公司。洪周泰指出,由於中國幅員廣闊,在新疆的網友若登入上海的網站,不論是下載圖片、影片、音樂,還是購物,連線速度又慢、品質又不穩定。 而網宿就在各省、市廣設伺服器作為「分身」,新疆的網友只要登入當地伺服器,就可連到上海的網站,大幅提升速度與品質。 這種內容轉接模式,是網路產業的重要基礎建設;更因這種模式具有物聯網的概念,網宿還受到比爾.蓋茲(Bill Gates)青睞而入股,聲名大噪,值得長線追蹤。 中國透過賣場專區,提供民眾體驗VR,成為另類的銷售通路。 撰文 / 唐祖貽 |
逐利而行、確保收益,是利益的必然選擇;嚴防投機、遏制套利,是監管的明確趨勢。利益與監管的博弈從未停止,在證監會擬修訂《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後則更為激烈而頻繁。
近期公布的多起重組預案中,重組前頻現投資人突擊入股標的資產。從交易設計上來看,投資人在享受一二級市場價差的同時,也影響著標的資產的估值和股權結構;發起“蛇吞象”式大體量並購的上市公司控股權未變更,進而免於觸發借殼。值得註意的是,這類現象已經引發監管層關註,並成為交易所問詢函的重點內容;在等待重組最終結果的同時,權益與監管的新一輪博弈也已開始。
重組前現突擊入股
*ST江泉7月26日公布重組預案,擬置出總作價4億元的鐵路和熱電業務相關資產包,同時置入作價為22億元的瑞福鋰業100%股權。差額部分由*ST江泉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的方式,向瑞福鋰業的全部股東購買。同時,擬募集總額不超過8.22億元的配套資金。
從標的資產體量上來看,瑞福鋰業的作價約為*ST江泉的資產總額、凈資產額規模的3倍,已觸發借殼上市的紅線。但由於交易完成後上市公司控股權未變更,上市公司強調不構成借殼。然而,從此次重組設計中仍爭議重重。
一方面,剔除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的一致行動人擬參與認購配套募資的部分後,上市公司大股東寧波順辰的持股比例為9.35%;而瑞福鋰業實際控制人王明悅和其一致行動人交易完成後的持股比為8.26%,與其已經極其接近。“上市公司控制權很有可能發生變更,本次交易可能構成重組上市。”上海證券交易所在此前發布的問詢函中,直接點明了監管的重點。
更受關註的是,瑞福鋰業在上市公司停牌後還推進有增資和股權轉讓。根據預案,就在上市公司尚處在停牌期間的6月24日,“明天系”公司天安財險通過增資進入瑞福鋰業,出資4億元共獲得18.18%的持股比。僅4天之後,自然人徐明受讓王明悅持有的10.23%股份。經過此次增資和股權轉讓,王明悅的持股比例從60%下降到39%。
重組方案公布前突擊入股、交易完成後上市公司股權分散、標的資產實控人持股比例直逼上市公司大股東,這些都引發了監管關註和市場爭議。而最終的矛頭指向一點:是否存在刻意降低王明悅持股比例,以保持上市公司控制權不變進而規避借殼的可能?
8月22日*ST江泉在上證所召開了重組媒體說明會,上述質疑也成為現場的焦點。東北證券投行總部董事總經理楊帆針對突擊入股的問題回應稱,引入天安財險主要是由於停牌期間瑞福鋰業有較強的資金需求,將用於正在推進產能擴建的項目、原材料的采購、產業鏈上的相關收購等;天安財險作為戰略投資人,主要是為瑞福鋰業輸血。而自然人徐明的股權受讓,主要是出於清理上市公司與關聯方的資金占用情況,盡快償還公司現有欠款問題,以保證重組的順利推進。
在此次重組預案公布之初,除了針對突擊入股進一步追問外,上證所對瑞福鋰業的股權關系、一致行動關註等是否清晰都進行了詳細排查。如在問詢函中,上證所就要求*ST江泉披露,突擊入股的投資人與王明悅和上市公司大股東間是否存在關聯關系、甚至是協議安排。
此外,重組交易對方涉及24個自然人和1個法人,預案也披露了王明悅與其中的亓亮、李霞存在一致行動關系,但其他股東之間仍存在多個特征趨同的行為。如其中多個交易對方曾作為共同擔保方,對瑞福鋰業向銀行借款提供擔保;在瑞福鋰業的歷史股權轉讓與代持中,王明悅與上述交易對方之間也出現過代持、授意進行0對價股權轉讓等現象。交易所就要求上市公司補充披露,交易對手中是否存在未披露的一致行動關系;標的資產目前是否仍存在股權代持問題、股權是否清晰、是否存在糾紛及潛在糾紛等。
楊帆在會後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瑞福鋰業在此次重組方案公布前已經清理了股權代持的情況,也將會在隨後的公告中就股權代持做詳細的梳理說明。
利益糾紛隱患多
市場對*ST江泉此次重組中突擊入股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在2014年上市公司發起的重組中,正是突擊入股的投資人因利益糾紛而臨時反悔,導致公司重組最終失敗。
2014年9月江泉實業發布重組預案,與此次重組的模式極為相似;上市公司擬將總作價6.73億元的部分資產和負債置出,唯美度100%股權擬作價16.02億元實現借殼,資產置換的差額由發行股份的方式支付。預案發布後,該股還引來二級市場的熱捧。
2015年1月13日,*ST江泉公告盈利預測補償協議的補充協議,協議約定了各交易對手對2015年至2017年標的資產實際凈利潤和預測凈利潤的差額予以補足。就是這份補充協議,在交易對手內部引發了分歧。1月31日,*ST江泉接到通知,重組方因部分股東對盈利補償協議提出異議,要求暫時撤回申報材料。*ST江泉董事會也在2月2日審議通過了撤回申請材料的決議。
據此後的公告顯示,對盈利補償協議反悔的是唯美度股東上海新北和毛芳亮。二者均在重組預案公告前的2014年7月接受唯美度國際的股權轉讓、突擊入股的新晉投資者。根據最初的重組進度預測,上海新北和毛芳亮預計持有唯美度股權時間不超過1年,因此交易中所取得的上市公司股權鎖定期定為36個月。由於隨後重組進度延長,二者持有唯美度的是將可能超過1年,因此鎖定期將縮短至12個月。然而,按照上述盈利補償協議,所有股東均需要承擔盈利補償義務
上海新北和毛芳亮認為,在其不參與唯美度實際經營管理、取得*ST江泉股份鎖定為12個月且未享受標的資產增值的情況下,要求承擔全部補償義務不合理,故而對盈利預測補償協議提出異議。
以*ST江泉前次重組為例,在此前的交易中,突擊入股或更多為獲取更大的價差和收益。但伴隨並購重組監管趨緊,尤其是修訂後的重組辦法全面阻攔類借殼交易後,突擊入股的投資人還多了一份責任。在重組本身難以回避借殼的嫌疑時,投資人除攤薄或受讓標的資產實際控制人股權的同時,還會以放棄股東權益、保證不謀求控制權等公開承諾來影響交易定性。
四通股份此前發布的重組預案顯示,其擬發行股份購買啟行教育100%股權;交易完成後啟行教育全部股東累計持有上市公司股份超過50%,資產規模也已觸發借殼上市的紅線。值得註意的是,啟行教育多個股東均是停牌前半年左右成立的有限合夥企業,目前均無實際業務,在重組預案公告前突擊入股。正是由於其中的10位股東承諾無條件且不可撤銷放棄表決權等股東權利,四通股份堅稱,上市公司控股權並未發生變更、不觸及借殼。
四通股份在7月底召開重組媒體說明會,承諾放棄表決權的效力期限、上市公司未來如何穩定控股權等備受關註。公司隨後回複上證所問詢函時對此表示,上述股權放棄股東權益的期限為60個月;即便期間發生股權轉讓等,仍需在總期限內維持放棄股東權益。此外,而四通股份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也出具了公開承諾,繼續維持並保證上市公司控制權不發生變更。
然而,這並未打消監管的警惕。上證所目前已二度下發問詢函,就放棄股東權利本身所引發的公司治理問題、再次轉讓時如何有效約束受讓方等,要求四通股份繼續補充披露。同時,還針對上述10位股東與啟行教育大股東、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是否存在其他協議安排、是否存在關聯關系或構成一致行動關系等,向四通股份直接發問。目前,上市公司已申請延期回複。
就在人們等著這家中國最大的女鞋集團財報出爐之時,百麗國際卻在4月18日突然停牌,理由是公告稱“待根據香港公司收購及合並守則發出一份性質屬股價敏感之公告”。
來自彭博社的消息稱,鼎暉資本正在與百麗國際的管理層商議潛在並購,總金額將達到57億美金。
乍一看,鼎暉投資看中已經陷入衰勢的百麗國際有些奇怪。
截止目前,這家公司的業績已經連續兩年下跌,不久前才發布的盈利預警顯示,其2016/17財年的利潤將減少約15%至25%。
百麗國際起家女鞋,但後來也開始代理銷售運動鞋服業務,隨著集團的發展,這兩大板塊業務呈現較明顯的分化。其中,運動、服飾業務在經歷深度調整後,保持較為良好的增長態勢,但原本主營的女鞋類業務則由於客流下降、消費偏好轉變,持續呈現同店銷售下滑、盈利能力降低的弱勢。
2016/17財年上半年業績公告顯示,百麗國際的鞋類業務銷售收入同比下降12.7%,占總體業務收入的比例已經不足一半,僅為為44.0%。記者註意到,鞋類業務在百麗國際的整體占比一路下滑,在2015年時,公司鞋類業務收入占總體業務收入的比例為51.7%,2014年則為57.6%。
客觀來說,百麗國際目前遇到的情況並非其一家的獨有,在業內排的上名詞的同行達芙妮(00210.HK)、星期六(01880.HK)的處境也無一不是“走下坡路”。而就在本周一,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3月份及一季度中國各項經濟指標,服飾市場零售銷售為1101億元,同比增幅為6.4%。是所有消費類別中增幅最差的,而1-3月份,服飾類別增幅6.2%至3648億元,名列倒數第二。
不過,一位接近百麗國際的行業人士告訴第一財經,百麗和鼎暉其實頗有緣源。
早在2005年,彼時還未上市的百麗國際為了籌集開店資金和整合原分銷商體系先後引入了摩根士丹利旗兩家基金公司和鼎暉投資,二者作為財務投資者(PE),出資數千萬港元,認購百麗國際少量的可贖回股。
資本驅動助力百麗國際迅速發展,兩年後,這家女鞋公司規模迅速擴張,登陸了港股市場。
“對於百麗的管理層來說,如今引入投資者未嘗不是好事。”上述人士告訴記者,相較於國內其它的鞋服類零售公司,百麗國際較為特殊。受限於早前的經營模式,這家公司的股權是由創始人鄧耀家族、以首席執行官盛百椒為首的職業經理人管理團隊以及最早前全國各個大區的經銷商共同分享,公司股東眾多。
“目前是低價入場。”百麗國際停牌前的每股報價5.27元,市值444.5億港元,不到高峰期的50%。在該人士看來,引入新的投資者或是創始人及核心管理層想要稀釋股份達到增持的目的,再者“如今生意不好做,也許有些股東想要退出也說不定。”
而對於百麗而言,目前最大面臨的調整有幾個方面。一是如何調整線上線下價格的問題。盛百椒自己去年也承認消費者如今偏向選擇性價比較高的線上購物,這對集團的生意造成了很大影響。他的解釋是,和歐美國家相比,中國的商業環境較為閉塞,信息不透明。中國線下產品標價高於歐美國家,線上價格由於供應鏈的原因低於歐美國家;線上線下價格差遠遠大於歐美國家。
另一個則是如何平衡兩大主要業務之間的比例。雖然就目前來看,運動鞋的市場占有率會逐步提升。但作為經銷商而言,其代理的耐克、阿迪達斯等運動品牌在中國的經銷商越來越多,品牌自身也在加速直營店的布局。
另外,服裝行業資深觀察人士、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則指出,百麗的運動品牌多為代銷,但這種模式存在著一定風險。2013年,意大利男鞋品牌GEOX在與百麗五年代理期滿後“決定分手”。而在代理期間,通過百麗的努力,使GEOX在國內市場的網點從90多個擴至340個。合作戛然而止意味著百麗五年的渠道投入難以獲取長期收益。在程偉雄看來,代理品牌業績的增長不能從根本上拯救鞋類業務下滑帶來的整體業績下降,非長久之計。
第三則是渠道的調整。消費者如今擁有更多的休閑方式,如運動、美容和看電影。在消費者生活內容增加,購物需求量沒有減少的情況下,他們產生了購物便利化的要求。目前新興的購物中心都能滿足消費者包括吃飯、購物在內的不同消費需求,老派的百貨公司只能滿足消費者的購物需求,因此受到冷落。而百麗的多數店鋪多是開設在百貨公司。未來如何布局渠道,如何在關店情況下保持業績穩定也值得深思。
盛百椒在去年的業績會上曾表示因為資金問題束手束腳,“目前公司缺少的是方向感和具體行動,如何通過改變來滿足消費者對性價比的要求,還沒有明確的想法。這是因為集團受到既得利益的束縛,任何轉變都可能帶來短期業績的影響和付出代價。公司自從上市後,持續增長是最主要目標,對於未來根本性的轉型不敢決策。”他坦言。
如今“老相識”鼎暉投資的加入會給百麗帶來什麽不一樣的目前還不得知,但12年前的成功合作至少讓人對其未來抱有一絲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