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地中海小島擠兌 俄國股市竟最剉

2013-03-25  TCW
 
 

 

歐洲小國賽普勒斯,因為課徵存款稅引發存戶擠兌風暴,震驚全球市場,然而這個看來如此愚蠢的政策,竟然是歐盟的德國和荷蘭等國,要賽普勒斯硬吞下去的。

賽普勒斯面積只有台灣四分之一,缺乏天然資源,為了發展,只能吸引外資投入。根據歐盟統計局資料,賽國的外國人存款比重占總存款達三七%,賽國銀行業負債是GDP(國內生產毛額)的三倍。龐大資金湧進這個缺乏資源的小島,不外乎就是因為賦稅優惠。

它變洗錢天堂賦稅低,吸引黑錢過境

例如,賽普勒斯在二○○九年和俄羅斯通過租稅協定,不僅對於企業海外股利不課稅,其他盈餘稅率也只有其他國家的一半,因此對許多俄羅斯地下黑錢來說,賽普勒斯形同是個洗錢天堂,光前年就吸引了一千一百九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兆五千億元)來自俄羅斯的「投資」;同期賽普勒斯也向俄羅斯轉移了一千二百九十九億美元,這個數字超過賽普勒斯GDP規模的五倍。

而且,賽普勒斯銀行業因為持有大量希臘政府公債和銀行債務,在過去幾年希臘債務危機中,賽普勒斯整體銀行業虧損達到GDP的一成;加上政府開支無節制,政府預算赤字占GDP比重一度高達六%。

面對如此大窟窿,歐盟若是單純撥款紓困,卻沒改革賽普勒斯金融體系和賦稅制度,等於是拿錢幫地下黑錢解套,根本問題卻沒有解決。因此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IMF),才會逼著賽普勒斯吞下這帖苦藥。同時歐盟談判小組特別要求賽普勒斯,必須建立與歐盟同樣等級的洗錢防制機制。

或許外界以為賽普勒斯今日局面,與當初冰島類似,在吸引外資上,兩國確實採用相同賦稅誘因,但其背後結構卻不相同。

因為賽普勒斯有其政治複雜背景,它是一個內戰不斷的國家。賽普勒斯北邊住土耳其人、俄羅斯人,南邊住希臘人,民族文化宗教的根本歧異,讓它成為一種迷你的巴爾幹炸彈,這跟冰島不同。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鄂圖曼土耳其、俄羅斯和希臘紛爭,到戰後巴爾幹半島民族自決問題,賽國都深陷其中;簡言之,基本上南邊希臘和北邊土耳其、俄羅斯,都把這塊小島當作勢力延伸的踏板,誰也不願意退讓,透過政治和經濟手段試圖影響賽普勒斯。

二○○二年,聯合國曾經提出獨立公投來解套,也遭到否決,時至今日仍成懸案;金融海嘯後,希臘、土耳其自顧不暇,俄羅斯靠著石油出口,搖身一變成為金融大戶,這時賽普勒斯自然極力拉攏,也提供離岸賦稅誘因的環境,並接受俄羅斯金援,賽普勒斯和俄羅斯在經濟上也就越走越近。

對當時賽國政府而言,與其像後來的歐豬五國面臨因公務員被減薪、社會福利減支、加稅而造成的暴動,接受俄羅斯金援(年息只要四.五%),最起碼能延緩危機爆發。只是這就像是「浮士德的協約」,最後也是要付出代價的。

它對歐元衝擊不大但成歐債惡化的開刀範例

不過,就整體衝擊來看,由於賽國經濟規模小,人口僅約一百一十二萬,GDP更只占整個歐盟的一%左右,對歐元衝擊也不大,對於當下金融市場只能說是小波瀾,今年初以來走高的全球股市,或許會受到短期衝擊,不過整體經濟應不致受到影響。

加上歐盟這次要賽普勒斯祭出存款課稅,目的是要把這些隱藏的俄羅斯、希臘等外國富人或黑社會組織資金逼出來,藉以解決賽普勒斯的財政金融危機,中長期來說不啻為好事。

然而從信心面來說,由於對存款戶開刀這是頭一次,換言之,歐盟對賽普勒斯這次的處置,等同打開了潘朵拉的寶盒,如賽國國會真的通過一次性存款課稅的議案,等於昭告世人未來歐債若再惡化,有可能會再有另一個國家面臨相同處分,潛在的擠兌風暴不容忽視。

它影響俄羅斯股市基金註冊地,止跌還沒到

可以預期,未來賽國國會法案表決,將對金融市場造成影響。若通過課稅法案,未來幾天大規模的擠兌加劇,歐洲金融市場穩定性馬上陷入震盪。若未通過法案,則賽普勒斯無法順利拿到紓困金,市場便會開始預期,最壞情況賽普勒斯可能走向破產,也可能退出歐元區,屆時德國等歐元區主導國家將須展開新一輪協商。

對投資人而言,尤其是投資俄羅斯股市者要注意,不少俄羅斯基金註冊地都在賽普勒斯,短期內可能會面臨基金投資人贖回恐慌,尤其是從今年一月中以來,賽國爆發財政危機後,俄羅斯股市從高點跌幅將近一成;如今賽國紓困方案仍未達成共識,股市止跌點恐還未出現。一個小島賽普勒斯的問題,竟成為影響俄羅斯這個大國股市走勢的關鍵,這恐怕也是很多人始料未及的。

【延伸閱讀】1分鐘看賽普勒斯位於地中海東北方,與土耳其隔海相望面積9,251平方公里,約台灣1/4大人口約112萬人人均GDP 2萬9,047美元(按 購買力平價計算)宗教:近8成信仰希臘正教,其餘為伊斯蘭教

【延伸閱讀】一個小國,撼動大國股市——近5個月俄羅斯股市指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41

摩根大通金庫遭遇「黃金擠兌」續:無金入庫大挪移 (更新)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4282

昨天華爾街見聞報導,摩根大通在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倉庫註冊的私人金庫發生了堪稱「黃金擠兌」的現象。

近幾個月,該金庫庫存急劇減少。本月25日,商業黃金存量一天之內減少65%,降至歷史最低水平,一個月內兩次刷新最低紀錄。
 
更新:金融博客Across the street對Comex的公開資料分析後認為,在過去三個月裡,Comex99.3%的出售實物黃金都是一家公司賣出的,那就是摩根大通。
 
 
本月26日,Comex更新數據顯示,當天摩根大通金庫沒有收到哪怕1盎司黃金,完全沒有黃金入庫,但是商業黃金存量仍然有所增加。
 
 
 
上圖紅色標示部分說明,之所以26日能告別25日的創紀錄商業存量低谷,是因為摩根大通「調整」了在Comex倉儲註冊的黃金。
 
經過「調整」,可用於遠期商業交割的商業黃金庫存名下增加約1.7469萬盎司黃金。
 
從商業庫存的長期走勢來看,26日的這番大挪移還是杯水車薪,現在距離最低紀錄還是一線之隔。在圖表上看,零點也近在咫尺。
 
 
要瞭解26日摩根大通的金庫到底發生了什麼,昨天四問摩根大通的zerohedge認為,要看一看在4月22日本週一的同一時間、同一地方發生了什麼。
 
在此回顧下本週商品表現,紅色圈出的是昨天集體跳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994

大型交易平臺Mt.Gox遭擠兌暫停交易 比特幣暴跌25%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5574

當地時間本月7日上午,比特幣的全球大型網絡交易平臺Mt.Gox發生技術故障,用戶無法正常取款,整個平臺不得不暫停交易。受此影響,比特幣兌換價一度由827.38美元跌至619美元,跌幅高達25%。 Mt.Gox發布聲明解釋為何中止交易, 從技術層面看,取款請求增多阻礙了Mt.Gox系統的運行,為了徹底了解問題所在,系統必須處於靜態。 Mt.Gox對突然發出暫停交易的通知感到抱歉,稱會盡快解決問題。 此後,Mt.Gox的開發者Gregory Maxwell在社交網站Reddit上說明了故障詳情,稱這是受到比特幣協議的設計缺陷與Mt.Gox軟件處理交易的方式共同影響。 目前比特幣價格已回升到700美元上方。 比特幣觀察人士Max Pelham指出: 人們會離開Mt.Gox,信任度已經沒那麽高了,現在對這個平臺的信任會更少。 Pelham預計,取款問題不會消失, 即便現在修複了,美元和歐元的取款問題還存在。 網易科技報道指,Mt.Gox去年曾兩次暫停交易,4月那次中止交易就導致比特幣價格大跌。 去年6月下旬,Mt.Gox因系統升級暫停過交易,但當時比特幣的價格僅在100美元左右,影響不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790

向擠兌宣戰:美國批準擱置已久的貨幣市場基金改革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1023

盡管遭到了部分企業團體和委員會成員的反對,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周三仍然通過了旨在防範貨幣市場基金出現擠兌的新規。 拖延了兩年之後,SEC的五名委員終於以三票支持、兩票反對的投票結果敲定了這些監管新規。新規要求貨幣市場基金份額實行浮動價格,而非當前1美元的固定價格。此外,新規還給予了貨基限制資金外流的能力。 兩年前,前SEC主席Mary Schapiro提出了一項貨幣市場基金監管提案,要求所有貨幣市場基金都應該采用浮動式股價,或是擁有像銀行那樣的資本,以便確保其可在所持資產價值突然下降時很好地進行贖回。但Schapiro並未獲得足夠的支持。 此後,現任SEC主席Mary Jo White一直承受著完成這些新措施的壓力。White將新規則制定過程中的討論形容為“激烈”,但她表示: 今天擺在我們面前的規則是一套強而有力的改革方案,能顯著地減少貨幣市場基金出現擠兌的風險。而且,在出現擠兌的時候,它們還能防止(擠兌潮)擴散。 向“擠兌”宣戰: 新規旨在限制投資者在市場動蕩時期大規模逃離貨幣市場基金。除了讓投資者接受其投資的價值會出現波動的事實外,新規還給予了貨基限制資金外流的能力。 按照新規,如果貨基按周計算的流動資產低於總資產的30%,那麽該貨基的董事會有權暫停投資者贖回,而且在這種情況下,貨基可以至多向投資者收取相當於贖回金額2%的流動性費用。 顯然,本次新規是對貨幣市場基金結構性弱點發起的一次“進攻”。以往,投資者在危機跡象剛剛出現時就會“奪門而出”,並形成擴散效應。 金融危機期間,老牌貨幣市場基金Reserve Primary的凈值就曾跌至每份1美元之下,致使投資者紛紛撤資,從而引發了更加廣泛的恐慌情緒。這種恐慌情緒直到美國政府介入市場,為所有貨幣市場基金都提供支持以後才有所緩和。 對新規投了支持票的SEC委員Daniel Gallagher表示,新規將消除人們的一種認知,即美國政府一定為會貨幣市場基金提供支持。他在投票前就表示: 以一種細膩的、量身制作的方法來解決一個長達三十年的錯誤,從而恢複以市場為基礎的定價,這種措施不應被視為政府所采取的強力控制行動。 反對者的聲音: 不過,也有參與決策的SEC委員認為新規並不能達到改革的真正目的。 在本次最終版新規的投票中,民主黨委員Kara Stein和共和黨委員Michael Piwowar投了反對票。Piwowar表示,他所擔心的問題是,新規將令貨幣市場基金變得不再對投資者具有吸引力。此外,Piwowar還認為,浮動股價不會起到阻止投資者逃離的作用。 Stein則擔心股票贖回限制可能會刺激而非抑制投資者逃離貨幣市場基金的活動,這與其他一些監管官員所擔心的問題相同,如美國金融穩定性監管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Oversight Council)的委員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364

希臘現銀行擠兌潮 歐央行提高緊急放款額度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1320.html

希臘現銀行擠兌潮 歐央行提高緊急放款額度

第一財經日報 馮迪凡 2015-06-12 06:00:00

自今年1月以來,希臘人開始了藏“私房錢”的習慣。這筆或見於床墊下或見於地板下的私房錢規模約在50億歐元。實際上,自去年12月以來,共有約300億歐元離開了希臘銀行系統,迫使希臘銀行嚴重依賴於歐洲央行提供的流動性。

自今年1月以來,希臘人開始了藏“私房錢”的習慣。這筆或見於床墊下或見於地板下的私房錢規模約在50億歐元。

實際上,自去年12月以來,共有約300億歐元離開了希臘銀行系統,迫使希臘銀行嚴重依賴於歐洲央行提供的流動性。

截至今年的4月30日,希臘向歐洲央行申請了約807億歐元的緊急流動性援助(ELA),約占希臘金融體系60%的存款總額。

考慮到近日政府將實施“資本管制”的小道消息在希臘滿天飛,6月11日歐央行決定將ELA規模提升至830億歐元。但是,希臘和國際債權人的和解合約目前看來還遙遙無期,如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此前所說,留給希臘的時間所剩無幾,而希臘違約的風險每天都在上升。

希臘人喪失對銀行信心

在希臘激進左翼聯盟贏得大選2個月之後,法提亞斯(PanayotisFotiades)把款從雅典的銀行里取了出來。

“我覺得不久之後,希臘同‘三駕馬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歐盟與歐洲央行)之間肯定存在一場對抗。”作為中小型企業主,法提亞斯和他的朋友一樣,擔心希臘同國際債權人的關系惡化後,最終政府將采取資本管制。

為了保護自己的積蓄,他先買了一臺嶄新的奔馳車,然後聽取了財務顧問的意見,把存款挪到了盧森堡的貨幣市場基金里。

數據顯示,許多希臘人似乎采取了類似的預防措施:希臘新車註冊量今年飆升,在今年5月上漲了27.9%,在4月則上漲了47.2%。

一方面設法買貴重物品保值,另一方面希臘人加緊蜂擁提取存款。

評級機構穆迪在本周警告,“存款流出,顯著地增加了希臘當局實行資本管制的風險,然而以實施資本管制來限制存款外流,這在我們看來無異於銀行存款違約。”

希臘貸款機構之一的歐洲銀行(Eurobank)首席執行官卡拉瓦斯(FokionKaravias)在接受英國媒體采訪時表示,從去年12月以來,一共有300億歐元離開希臘銀行系統,迫使希臘銀行依賴於歐洲央行的流動性。

“從去年12月起,幾乎每個星期存款都是凈流出。雖然目前在2015年第二季度的凈流出要少於第一季度,但這種情勢仍在繼續。”卡拉瓦斯表示。

最大的打擊來自於今年1~2月:當激進左翼聯盟政府上臺,希臘存款出現了200億歐元的凈流出,在3月希臘政府恢複與國際債權人談判時,流出回落至10億歐元。

更糟的是,由於希臘左翼激進政府中的成員在最近幾周不斷暗示,希臘將有可能違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分期貸款,希臘出現了多次關於資本管制的謠言。

“我去銀行把我所有的積蓄現金都取出來,”前財務部員工帕帕喬治歐(Papageorgiou)表示,“當我感到安全的時候,我再把它們放回我的賬戶。”

6月4日,希臘表示,已通知IMF不打算按期歸還3億歐元,並計劃將6月所欠IMF的四筆款項合並為一筆,共計16億歐元,在6月底一並歸還。就在當天,又有5億歐元存款離開了希臘的銀行系統。

“我被嚇壞了。它看起來起初像一個真正違約,所以我趕到銀行。”帕帕喬治歐表示。

據希臘經濟和產業研究基金(IOBE)6月2日發布的調查報告,因政府遲遲無法與國際債權人達成協議,經濟界對未來不確定和形勢進一步惡化的擔憂加劇,5月希臘經濟景氣指數降至91.4點,是自2013年12月以來的最低點。

同時公司的商業期望指數同比下降8.3%,尤其是服務業和建築業降幅更為明顯;企業未來出口預期不斷收縮;消費者信心由1月新政府上臺時的樂觀轉向擔憂和焦慮,信心指數連續下降,4月為-40.5點,5月為-43.6點。

如何避免違約毫無進展

有跡象表明,出爾反爾的齊普拉斯政府惹怒了希臘在歐元區內最後一個溫和派朋友——歐盟主席容克,而法國與西班牙等原本對希臘持同情之心的國家,早已經倒向了德國所在的強硬派陣營。

在希臘銀行出現大規模擠兌潮、只能靠歐洲央行的援助勉強活了下來之時,希臘政府在尋找如何避免違約,同時又能留在歐元區內的解決方案方面,但幾乎沒有任何進展。

據《第一財經日報》從歐盟委員會方面獲悉,6月11日當地時間2點,容克將與希臘總理齊普拉斯在布魯塞爾再次會晤,研究希臘問題的解決辦法。

根據希臘駐華大使館向《第一財經日報》提供的最新的進展情況,希臘方面向機構提交了一份全面的建議,以期達成協議。

其中,希臘作出了重要的讓步:不僅放下了之前正式的立場,還將過去幾個月中與之定期舉行會議的布魯塞爾集團和技術團隊討論考慮進來。建議包括:第一,低基本盈余,以使希臘免於緊縮政策。第二,保護退休金和實際工資。避免進一步削減工資和養老金,以結束衰退。第三,進行有利於社會大多數人的收入再分配。第四,重組債務,使希臘結束借新債還舊債、而不是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惡性循環。第五,恢複勞資集體談判,撤銷被解除的勞動關系。第六,引導在基礎設施和實體經濟中強有力的投資計劃。

與此同時,希臘方面認為,希臘政府已經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將包括歐盟、歐洲央行、IMF的立場囊括在提交的建議中,但是後者現在又提出了新的建議,這一建議所強調的緊縮將導致希臘陷入經濟僵局,而非真正實現發展。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210

希臘銀行現大規模擠兌潮 歐央行提高緊急放款額度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1211.html

希臘銀行現大規模擠兌潮 歐央行提高緊急放款額度

一財網 馮迪凡 2015-06-11 21:19:00

考慮到近日政府將實施“資本管制”的小道消息在希臘滿天飛,6月11日歐央行決定將ELA規模提升至830億歐元。

自今年1月以來,希臘人開始了藏“私房錢”的習慣。這筆或見於床墊下或見於地板下的私房錢規模約在50億歐元。

實際上,自去年12月以來,共有約300億歐元離開了希臘銀行系統,迫使希臘銀行嚴重依賴於歐洲央行提供的流動性。

截止至今年的4月30日,希臘向歐洲央行申請了約807億歐元的緊急流動性援助(ELA),約占希臘金融體系60%的存款總額。

考慮到近日政府將實施“資本管制”的小道消息在希臘滿天飛,6月11日歐央行決定將ELA規模提升至830億歐元。但是,希臘和國際債權人的和解合約目前看來還遙遙無期,如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此前所說,留給希臘的時間所剩無幾,而希臘違約的風險每天都在上升。

希臘人喪失對銀行信心

在希臘激進左翼聯盟贏得大選2個月之後,法提亞斯(Panayotis Fotiades)把款從雅典的銀行里取了出來。

“我覺得不久之後,希臘同‘三駕馬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歐盟與歐洲央行)之間肯定存在一場對抗。”作為中小型企業主,法提亞斯和他的朋友一樣,擔心希臘同國際債權人的關系惡化後,最終政府將采取資本管制。

為了保護自己的積蓄,他先買了一臺嶄新的奔馳車,然後聽取了財務顧問的意見,把存款挪到了盧森堡的貨幣市場基金里。

數據顯示,許多希臘人似乎采取了類似的預防措施:希臘新車註冊量今年飆升,在今年5月上漲了27.9%,在4月則上漲了47.2%。

一方面設法買貴重物品保值,另一方面希臘人加緊蜂擁提取存款。

評級機構穆迪在本周警告,“存款流出,顯著的增加了希臘當局實行資本管制的風險,然而以實施資本管制來限制存款外流,這在我們看來無異於銀行存款違約。”

希臘貸款機構之一的歐洲銀行(Eurobank)首席執行官卡拉瓦斯(Fokion Karavias)在接受英國媒體采訪時表示,從去年12月以來,一共有300億歐元離開希臘銀行系統,迫使希臘銀行依賴於歐洲央行的流動性。

“從去年12月起,幾乎每個星期存款都是凈流出。雖然目前在2015年第二季度的凈流出要少於第一季度,但這種情勢仍在繼續。”卡拉瓦斯表示。

最大的打擊來自於今年1~2月:當激進左翼聯盟政府上臺,希臘存款出現了200億歐元的凈流出,在3月希臘政府恢複與國際債權人談判時,流出回落至10億歐元。

更糟的是,由於希臘左翼激進政府中的政府成員在在最近幾周不斷暗示,希臘將有可能違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分期貸款,希臘出現了多次關於資本管制的謠言。

“我去銀行把我所有的積蓄現金都取出來,” 前財務部員工帕帕喬治歐(Papageorgiou)表示,“當我感到安全的時候,我再把它們放回我的帳戶。”

6月4日,希臘表示,已通知IMF不打算按期歸還3億歐元,並計劃將6月所欠IMF的四筆款項合並為一筆,共計16億歐元,在6月底一並歸還。 就在當天,又有5億歐元存款離開了希臘的銀行系統。

“我被嚇壞了。它看起來起初像一個真正違約,所以我趕到銀行。”帕帕喬治歐表示。

據希臘經濟和產業研究基金(IOBE)6月2日發布的調查報告,因政府遲遲無法與國際債權人達成協議,經濟界對未來不確定和形勢進一步惡化的擔憂加劇,5月希臘經濟景氣指數降至91.4點,是自2013年12月以來的最低點。

同時公司的商業期望指數同比下降8.3%,尤其是服務業和建築業降幅更為明顯;企業未來出口預期不斷收縮;消費者信心由1月新政府上臺時的樂觀轉向擔憂和焦慮,信心指數連續下降,4月為-40.5點,5月為-43.6點。

如何避免違約毫無進展

有跡象表明,出爾反爾的齊普拉斯政府惹怒了希臘在歐元區內最後一個溫和派朋友——歐盟主席容克,而法國與西班牙等原本對希臘持同情之心的國家,早已經倒向了德國所在的強硬派陣營。

在希臘銀行出現大規模擠兌潮、只能靠歐洲央行的援助勉強活了下來之時,希臘政府在尋找如何避免違約,卻同時又能留在歐元區內的解決方案方面,但幾乎沒有任何進展。

據《第一財經日報》從歐盟委員會方面獲悉,6月11日當地時間2點,容克將與希臘總理齊普拉斯在布魯塞爾再次會晤,研究希臘問題的解決辦法。

根據希臘駐華大使館向《第一財經日報》提供的最新的進展情況,希臘方面向機構提交了一份全面的建議,以期達成協議。

其中,希臘作出了重要的讓步:不僅放下了之前正式的立場,還將過去幾個月中與之定期舉行會議的布魯塞爾集團和技術團隊討論考慮進來。建議包括: 第一,低基本盈余,以使希臘免於緊縮政策;第二,保護退休金和實際工資。避免進一步削減工資和養老金,以結束衰退;第三,進行有利於社會大多數人的收入再分配;第四,重組債務,使希臘結束借新債還舊債、而不是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惡性循環;第五,恢複勞資集體談判,撤銷被解除的勞動關系;第六,引導在基礎設施和實體經濟中強有力的投資計劃。

與此同時,希臘方面認為,希臘政府已經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將包括歐盟、歐洲央行、IMF的立場囊括在提交的建議中,但是後者現在又提出了新的建議,這一建議所強調的緊縮將導致希臘陷入經濟僵局,而非真正實現發展。

 

編輯:潘寅茹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227

《葉問3》吸金騙局背後的大地雷 賣座片淪金融炒作溫床 快鹿擠兌是冰山一角?

2016-04-11  TWM

電影《葉問3》創下四十五億元的驚人票房紀錄,但賺再多也不敵金融炒手, 向一代宗師致敬的電影,竟被搞成吸金騙局,引爆了一場上海擠兌風暴。

電影《葉問3》在中國宣稱創下八億元人民幣(約四十億元新台幣)的驚人票房,若加上海外地區,總票房超過四十五億元新台幣,與好萊塢大片《星際大戰7》、《鋼鐵人3》在中國的票房相當,應該讓投資人笑開懷。

不幸的是,《葉問3》啟動了中國特有的「互聯網+金融+電影」的資金運作模式,把這部賣座電影搞成像「龐氏騙局」的金融炒作,四十五億元的票房竟然讓兩萬多名散戶投資人血本無歸,參與投資的香港上市公司股價暴跌七成,還引爆了撼動金融安全的擠兌風波。

手法夯!經網路金融向群眾募資

演員卡司堅強的《葉問3》淪為吸金工具,首腦是上海快鹿投資集團董事長施建祥,他利用旗下的「金鹿財行」作為吸金管道,保證年息八%、甚至一八%的報酬,結果電影票房被踢爆造假,投資人爆發擠兌後,才發現施建祥的相關平台,總計吸金超過二百億元人民幣(約一千億元新台幣)。

類似的故事不斷重演,八○年代末期,台灣發生過鴻源、龍祥的吸金案,這幾年中國到處爆發吸金泡沫,過往這些吸金標的多為房地產、上市公司股票,金鹿財行則走最夯的群眾募資、網路金融手法。

《葉問3》的悲劇,早在去年年初就蓋棺論定了。葉問的故事被香港製片黃百鳴開發,找甄子丹擔綱,二○○八年《葉問》電影推出,票房大獲全勝;兩年後拍續集,票房仍開出長紅。

黃百鳴繼續籌拍第三集,在中國電影市場年年翻倍的大多頭氣氛下,吸引一堆金主捧鈔票上門。施建祥以影視大亨的架式,用十億元新台幣買斷版權,同時還成立上海快鹿投資集團。

在此之前,他更與高度爭議性的香港電影製片徐小明合作,借殼香港上市公司十方控股,施建祥在上海搞錢,徐小明則確保電影拍攝順利。

遭踢爆!電影票房造假 引發擠兌

中國電影市場火熱,每部電影的拍攝成本像火箭般飆升,《葉問3》原本拍攝預算超過十一億元新台幣,若加上十億元的版權買斷,和無上限的宣傳費,圈內專家估算,《葉問3》在中國至少要有十二億元人民幣的票房,才能損益兩平。但是在一六年春節之前,大陸票房超過十二億元人民幣的電影,只有《變形金剛4》、《阿凡達》、《泰冏》及《西遊.降魔篇》四部。

災難的引爆點在《葉問3》三月四日上映後,立即遭到網友踢爆造假,並在社群網站發布證據,包括「同一個觀影廳十分鐘一場」、「午夜場還爆滿」等。兩星期後的三月十九日,中國廣電總局首次查核發現,總計八億元人民幣的票房,有九千萬元是假造的。

《葉問3》最終實際票房只有七億元人民幣,距離十二億元的目標差距甚大;施建祥的吸金產品「影視寶」,又將第一個基金到期給付日設在三月二十五日,當天就發生公司沒現金的事件,累積到三月三十一日終於爆發大擠兌。

大起底!崇明島農戶變身影視大亨

施建祥是典型的中國暴富新貴,他出身上海郊區寶山,沒有官二代的光環,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崇明島的農場工作。一九九九年,他爭取到「重整四家國有企業」,對象包括上海快鹿電線電纜有限公司,因賤賣的國企通常藏著肥厚的利潤,讓他掌握了挖第一桶金的訊號。

之後施建祥在長江三角洲地區做了幾個地產開發案,金融海嘯後的○九年,他轉戰金融,搞擔保公司與小額貸款公司,獲得上海有關部門的批准。

施建祥的互聯網融資平台集團,看上飛速成長的電影市場,吸引資金陸續投入,短短四年就拿下旗艦級的《葉問3》。

去年九月,施建祥更找來好萊塢影星梅爾吉勃遜及布魯斯威利,宣布拍攝一九四三年飛虎隊事蹟的新片《大轟炸》,將其地位推上最高峰。施建祥高舉「互聯網+金融+電影」的旗幟吸金,用超級大片來引誘社會大眾購買他的基金。這種將股市炒作、龐氏吸金、電影票房操控完全結合的手法,只有在中國才可能發生。

地雷多!問題平台成交額逾四兆元

到底施建祥的吸金集團規模有多大?目前並沒有任何官方數字,在遭到擠兌之後,快鹿集團則發出聲明稿,宣布短中長期的償還計畫,稱已準備三十億元人民幣的資產備付。

中國類似的吸金公司不斷攀升,這些「線下理財、財富公司」的數量在過去兩年倍數成長。一五年底,中國官方突擊P2P(Peer-to-Peer Lending)網路借貸的「e租寶」,這家公司半年內違法吸金二千五百億元新台幣,受害者多達九十萬人;還有大大集團,吸金逾二百億元新台幣。

中國官方去年底開始收緊P2P網路吸金,但根據統計,到去年十一月底,中國P2P網貸平台數量達到三七六九家,其中「問題平台」達到一一五七家,去年累計的成交金額超過四.二五兆元新台幣,成為政府監管單位頭疼的地雷。

中國的金融情勢,比我們想像的更複雜!雖然全國各大中小城市不斷爆發擠兌風暴,但包括阿里巴巴、騰訊、京東商城,以及中國首富王健林的大連萬達集團,都在三月底推出最新的網路金融借貸產品;甚至號稱只要幾分鐘,就可核貸給消費者十萬元人民幣。

阿里巴巴等拚命借錢給中低收入散戶的同時,大量承接高鐵業務的遼寧省東北特殊鋼鐵集團,因為無法償付到期的四十三億元新台幣債務本息,董事長楊華竟然上吊自殺;而之前年產能超過二千萬噸的天津渤海鋼鐵集團,也因背負近一兆元新台幣的債務,遭到銀行啟動債權保全程序。一邊拚命在衝刺網路金融、小額貸款,另一邊龐大的舊債務,卻如滾雪球般幾近失控。

快鹿集團因《葉問 3》而瓦解,讓我們看到中國的真相,一部票房超過四十億元新台幣的超級大片,卻讓大陸投資人血本無歸,還造成上市公司股票崩盤、群眾擠兌的社會事件。

當金融槓桿玩到極致,成本不斷堆疊,債務騰飛上天,就算實體經濟賺再多,仍然無法償債。中國金融市場到底藏了多少《葉問3》這樣的案子,人民銀行主導的金融體系能不能消化這些壞帳,正是中國金融崩潰與否的生死關鍵。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撰文 / 乾隆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4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