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大佬瘋狂撒幣的思考:高潮還在後面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8/0111/166870.shtml

大佬瘋狂撒幣的思考:高潮還在後面
james james

大佬瘋狂撒幣的思考:高潮還在後面

作為圍觀群眾,我們不妨就下載幾個有獎問答直播的應用體驗一下,獲得獎金也不一定,再不濟總歸會漲漲見識。

 

作者 | james

編輯 | 南七道

沖頂大會(王思聰,陳樺),芝士超人(映客-奉佑生),百萬英雄(西瓜視頻-張一鳴),百萬贏家(花椒-周鴻祎),在2018年伊始賺足了眼球。大佬瘋狂在撒幣,群眾在高潮,背後的邏輯究竟是什麽?

真送還是假送?

看到知乎上有人這麽回答,大致的意思是:平臺隨便寫個腳本,生成一些假用戶,讓假用戶通關到最後。最後分錢的人里混著50%的假人也不一定。

微信圖片_20180109180624

我自己的觀點是真送,雖然從運營手段來說,以上是可以實現的,但是這點投入相較於帶來的DAU、PR效果、模式上的高潮,太值了。

也讓我想起了2011年我在百姓網的時候,針對廣州地區做了一個項目,遊戲化的任務設置,完成任務後送話費(實時到賬),邀請朋友完成繼續送話費。10天時間里,我們送出去了300萬真金白銀的話費,在當地10萬大學生、10萬房產中介人群里炸開了鍋,當時在廣州地區百姓網的baidu index一度超過了淘寶。

最後在複盤整個Campaign的時候,我們認為這300萬花得值,相比電視、地鐵、電梯等品牌廣告投入,這是一個創造口碑、話題的絕好營銷。

回到有獎問答直播的事情上,平臺如果為了節省一點費用而摻水,一旦被發現,帶來的負面會一發不可收拾,損失大的多。

是否可持續?

有獎問答直播會不會是一個曇花一現的現象級熱點呢?我認為這個模式可以和現象級的單品綜藝節目做個比較。舉幾個例子:

《幸運52》:1998-2008年,20年,節目不僅成就了李詠,還讓大家很清楚的記住了一年有52周 。

微信圖片_20180109180634

《開心辭典》:2000年到2013年,13年,模式和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一樣,相信很多人在看這個節目的時候,數百萬人盯著選擇,為他捏把汗,為他喝彩和祝福。

王小丫

《三星智力快車》:也有十年的生命周期,陪伴了我整個小學,每一期我都會在電視機面前,假裝和臺上選手一樣在參與智力問答,甚至一度希望報名參加,不過由於內向和靦腆的性格,沒有付諸行動。

微信圖片_20180109180639

從上面幾檔節目來看:一款現象級綜藝節目的生命周期,長的有20年,短的有10年。盡管傳統的綜藝節目的制作體制和有獎問答直播有很大不同,但至少能夠判斷,這個模式不會曇花一現。

我個人的判斷是更加樂觀的:不僅可以持續,並會在未來產生很多進化,主要的幾點理由是:

1)  去中心化的參與感給用戶帶來了顛覆傳統的快感

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人在一起闖關,調動了每個人的積極性,比單純地看傳統節目有意思的多。而且現在還是產品的初級狀態,在交互和模式上還會不斷升級。去中心化帶來高參與度,高參與度會進而帶來更加有正循環的口碑傳播。毫無以為,去中心化的模式比傳統綜藝節目模式更具有優勢。

2)  有非常強的商業化變現機會

例如廣告植入、靠流量帶來的打賞收入,甚至在常規場次是不虧的,在引爆場次的高額獎金是一種營銷投入。未來很多獎金會來自於廣告主(贊助商),而非平臺本身提供。

廣告收入可以參考傳統綜藝節目,它們變現100%靠廣告。非誠勿擾在鼎盛時期一年為江蘇衛視帶來的廣告收益超過20億,直接贊助收入超過10億。而近兩年網綜里的《奇葩說》、《火星情報局》的冠名費誰不是大幾千萬起。好的節目的變現能力毋庸置疑。而對於知識問答直播,越來越多的參與人次是流量變現的基礎。目前模式中主持人的環節進行植入廣告也非常easy。還有一堆公關公司、4A公司帶著他們的客戶主動找到這些平臺,希望策劃廣告,成為贊助商。

就在我寫完這個文章的時候,金主就已經來了,順勢補充一下:

趣店旗下汽車分期業務給芝士超人投了1個億廣告費、花椒的百萬贏家也為美團做了專場。後續,我相信會有更多創意性的營收模式產生。

微信圖片_20180109180650

3)  促進直播平臺自身主業務

對映客、花椒、一直播這類直播平臺來說,有獎問答直播的可持續時間會更長,做節目本身就是直播平臺的業務,例如熊貓tv的著名狼人殺節目《PandaKill》,我的很多朋友都是該節目的忠實觀眾。這個模式也會變成吸流量的內容,促進了直播平臺自身的主業發展。而對於《沖頂大會》,是否能夠從單點突破,變成平臺級應用,還很難說。

4)  撒幣們都是有錢的主,我們別瞎擔心

現在的玩家都是有錢的主,映客奉總說準備了10億,也許太大了,但是各自拿出1-2億還是比較輕松的。映客16年的凈利潤就有近5億,17年第一季度凈利潤就達到了2.44億,雖借殼宣亞國際沒有成功,要獨立上市,現在到了18年財年了,年頭浪一浪,後面補一補,財報問題不大。沖頂大會的王思聰自不必說,在陳樺這樣優秀而富有經驗的創始人的帶領下,近期很有機會拿下巨額融資,就像16年姬十三的分答火了之後,成功拿下千萬美金的融資,不過分答確實沒跑出來。

剩下周鴻祎、張一鳴更不必說了,一個是A股之王,一個是TMD三巨頭之一。

有趣的是,沖頂大會的創始人陳樺之前是《節操精選》的CEO,而張一鳴最早做的是《內涵段子》,同類型的產品在移動互聯網初期已經有過較量,到了18年,再次展開交鋒。

5)  基本上還沒怎麽做營銷,相信後續還有大招

火的太快,各平臺我相信後續都做了很多營銷規劃,至少預算都不會少。隨便想想就有很多精彩的營銷和運營的點:

· 炒作巨額獎金得主,猜測到底是什麽身份?(alphago 在網絡上的60連勝案例)

· 和傳統電視節目一樣,尋找到最有話題性的有實力的人(例如最強大腦最近找的賭王孫子,數學天才何猷君)

· 讓有話題性的明星一起來答題,比如鄧超、孫紅雷這種喜歡在節目中秀智商的明星

 · 在題目內容上做很多話題(偏門的、變態的),段子手們可以圍繞題目內容和遊戲設置聲不斷生產各種段子和長微博

· 設置賽季,升級遊戲規則,讓參與者更有動力,讓圍觀者也更high

6)  大量主播資源還沒有調動,未來更進一步將之推向高潮

遙想吃雞遊戲最初火了的時候,很多主播都不玩原先主要直播的遊戲,成為吃雞主播。這個也一樣,對於不靠顏值和才藝表演的主播來說,秀只是是比較適合他們的內容,努力拿到獎金後,再撒幣給看他的觀眾。至少平時在做練習題庫的時候可以輕松的直播,也許還能找回當年奮鬥高考時的自己。

還有太多的小點就不寫出來了。總之,互聯網團隊叠代快,學習能力快,結合會有一批看到機會的傳統電視、傳媒的人加入,我相信這群人就可以創造歷史 。

傳統節目改造是否還有機會?

我認為當然有機會,需要抓住的核心點是:

· 去中心化

· 碎片化時間

· 易上手

· 傳統模式的爆款產品(內容/節目)已在沒落期

相親類、歌唱類、選秀類等傳統在電視上火爆的節目,應該都是比較有機會的。有的我自己已經能腦補出一些玩法了,限於篇幅就不贅述了。

機會很大,但都是爆款的機會。所以我很期待《沖頂大會》是否會通過現在的模式撕開一個口子,未來成為平臺型的東西。當然,也有可能止步於此,就像去年的分答一樣。

為什麽是他們?

我自己創業過兩次,我把周圍有很多優秀的創業者粗分為兩類:

a、持續的模式創造能力

b、強大的產業整合/提升能力

b能力能夠在某產業中提升效率,提升毛利,創造更大的價值,但是對此類爆款產品基本不用去想了,看看就好。

a能力是能夠做出火爆產品的前提,可能很多人說問答直播也並非是原創,畢竟有HQ在前。但是無數案例證明,僅僅把模式copy是不會最終成功的,需要不斷叠代和再創造,很多人只有copy能力而沒有叠代能力。

這個模式,初步來看像是知乎、分答應該抓住的機會,然而我都不看好這兩個團隊做這個事情,沒有對錯,只是選擇。

知乎是一個講究精致、精英的社區,雖然我們看到有知乎live等創新業務誕生,但影響力也局限於老用戶,沒有打開市場。知乎社區型產品,有無數用戶的聲音鞭策著知乎的改進,或許因此,團隊放在新東西上的精力不多。當然我們也看到了掌趣和知乎合作的小遊戲《頭腦王者》在微信上火爆,但知乎明顯是被動的角色

另一邊在行/分答,經歷過16年分答的火爆,現在也陷入了瓶頸期,巧合的是當年分答的火爆也和王思聰校長有著很大的關聯。

另一個比較大的變量就是陌陌了,唐巖是具有強大a能力的創業者,也是直播模式最大的受益者,直接體現在陌陌的市值/股價上。既然也趕上了直播的浪潮,我相信不會錯過有獎問答或未來更多演變模式,期待陌陌後面的動作

作為圍觀群眾,我們不妨就下載幾個有獎問答直播的應用體驗一下,獲得獎金也不一定,再不濟總歸會漲漲見識。

*作者介紹:james(微信:james_wl1004):回收寶市場vp,之前參與創立今夜酒店特價和社交應用”一起”,在市場、運營和產品方面有豐富的實操經驗。

撒幣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164

大佬瘋狂撒幣的思考:高潮還在後面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8/0111/166870.shtml

大佬瘋狂撒幣的思考:高潮還在後面
james james

大佬瘋狂撒幣的思考:高潮還在後面

作為圍觀群眾,我們不妨就下載幾個有獎問答直播的應用體驗一下,獲得獎金也不一定,再不濟總歸會漲漲見識。

 

作者 | james

編輯 | 南七道

沖頂大會(王思聰,陳樺),芝士超人(映客-奉佑生),百萬英雄(西瓜視頻-張一鳴),百萬贏家(花椒-周鴻祎),在2018年伊始賺足了眼球。大佬瘋狂在撒幣,群眾在高潮,背後的邏輯究竟是什麽?

真送還是假送?

看到知乎上有人這麽回答,大致的意思是:平臺隨便寫個腳本,生成一些假用戶,讓假用戶通關到最後。最後分錢的人里混著50%的假人也不一定。

微信圖片_20180109180624

我自己的觀點是真送,雖然從運營手段來說,以上是可以實現的,但是這點投入相較於帶來的DAU、PR效果、模式上的高潮,太值了。

也讓我想起了2011年我在百姓網的時候,針對廣州地區做了一個項目,遊戲化的任務設置,完成任務後送話費(實時到賬),邀請朋友完成繼續送話費。10天時間里,我們送出去了300萬真金白銀的話費,在當地10萬大學生、10萬房產中介人群里炸開了鍋,當時在廣州地區百姓網的baidu index一度超過了淘寶。

最後在複盤整個Campaign的時候,我們認為這300萬花得值,相比電視、地鐵、電梯等品牌廣告投入,這是一個創造口碑、話題的絕好營銷。

回到有獎問答直播的事情上,平臺如果為了節省一點費用而摻水,一旦被發現,帶來的負面會一發不可收拾,損失大的多。

是否可持續?

有獎問答直播會不會是一個曇花一現的現象級熱點呢?我認為這個模式可以和現象級的單品綜藝節目做個比較。舉幾個例子:

《幸運52》:1998-2008年,20年,節目不僅成就了李詠,還讓大家很清楚的記住了一年有52周 。

微信圖片_20180109180634

《開心辭典》:2000年到2013年,13年,模式和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一樣,相信很多人在看這個節目的時候,數百萬人盯著選擇,為他捏把汗,為他喝彩和祝福。

王小丫

《三星智力快車》:也有十年的生命周期,陪伴了我整個小學,每一期我都會在電視機面前,假裝和臺上選手一樣在參與智力問答,甚至一度希望報名參加,不過由於內向和靦腆的性格,沒有付諸行動。

微信圖片_20180109180639

從上面幾檔節目來看:一款現象級綜藝節目的生命周期,長的有20年,短的有10年。盡管傳統的綜藝節目的制作體制和有獎問答直播有很大不同,但至少能夠判斷,這個模式不會曇花一現。

我個人的判斷是更加樂觀的:不僅可以持續,並會在未來產生很多進化,主要的幾點理由是:

1)  去中心化的參與感給用戶帶來了顛覆傳統的快感

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人在一起闖關,調動了每個人的積極性,比單純地看傳統節目有意思的多。而且現在還是產品的初級狀態,在交互和模式上還會不斷升級。去中心化帶來高參與度,高參與度會進而帶來更加有正循環的口碑傳播。毫無以為,去中心化的模式比傳統綜藝節目模式更具有優勢。

2)  有非常強的商業化變現機會

例如廣告植入、靠流量帶來的打賞收入,甚至在常規場次是不虧的,在引爆場次的高額獎金是一種營銷投入。未來很多獎金會來自於廣告主(贊助商),而非平臺本身提供。

廣告收入可以參考傳統綜藝節目,它們變現100%靠廣告。非誠勿擾在鼎盛時期一年為江蘇衛視帶來的廣告收益超過20億,直接贊助收入超過10億。而近兩年網綜里的《奇葩說》、《火星情報局》的冠名費誰不是大幾千萬起。好的節目的變現能力毋庸置疑。而對於知識問答直播,越來越多的參與人次是流量變現的基礎。目前模式中主持人的環節進行植入廣告也非常easy。還有一堆公關公司、4A公司帶著他們的客戶主動找到這些平臺,希望策劃廣告,成為贊助商。

就在我寫完這個文章的時候,金主就已經來了,順勢補充一下:

趣店旗下汽車分期業務給芝士超人投了1個億廣告費、花椒的百萬贏家也為美團做了專場。後續,我相信會有更多創意性的營收模式產生。

微信圖片_20180109180650

3)  促進直播平臺自身主業務

對映客、花椒、一直播這類直播平臺來說,有獎問答直播的可持續時間會更長,做節目本身就是直播平臺的業務,例如熊貓tv的著名狼人殺節目《PandaKill》,我的很多朋友都是該節目的忠實觀眾。這個模式也會變成吸流量的內容,促進了直播平臺自身的主業發展。而對於《沖頂大會》,是否能夠從單點突破,變成平臺級應用,還很難說。

4)  撒幣們都是有錢的主,我們別瞎擔心

現在的玩家都是有錢的主,映客奉總說準備了10億,也許太大了,但是各自拿出1-2億還是比較輕松的。映客16年的凈利潤就有近5億,17年第一季度凈利潤就達到了2.44億,雖借殼宣亞國際沒有成功,要獨立上市,現在到了18年財年了,年頭浪一浪,後面補一補,財報問題不大。沖頂大會的王思聰自不必說,在陳樺這樣優秀而富有經驗的創始人的帶領下,近期很有機會拿下巨額融資,就像16年姬十三的分答火了之後,成功拿下千萬美金的融資,不過分答確實沒跑出來。

剩下周鴻祎、張一鳴更不必說了,一個是A股之王,一個是TMD三巨頭之一。

有趣的是,沖頂大會的創始人陳樺之前是《節操精選》的CEO,而張一鳴最早做的是《內涵段子》,同類型的產品在移動互聯網初期已經有過較量,到了18年,再次展開交鋒。

5)  基本上還沒怎麽做營銷,相信後續還有大招

火的太快,各平臺我相信後續都做了很多營銷規劃,至少預算都不會少。隨便想想就有很多精彩的營銷和運營的點:

· 炒作巨額獎金得主,猜測到底是什麽身份?(alphago 在網絡上的60連勝案例)

· 和傳統電視節目一樣,尋找到最有話題性的有實力的人(例如最強大腦最近找的賭王孫子,數學天才何猷君)

· 讓有話題性的明星一起來答題,比如鄧超、孫紅雷這種喜歡在節目中秀智商的明星

 · 在題目內容上做很多話題(偏門的、變態的),段子手們可以圍繞題目內容和遊戲設置聲不斷生產各種段子和長微博

· 設置賽季,升級遊戲規則,讓參與者更有動力,讓圍觀者也更high

6)  大量主播資源還沒有調動,未來更進一步將之推向高潮

遙想吃雞遊戲最初火了的時候,很多主播都不玩原先主要直播的遊戲,成為吃雞主播。這個也一樣,對於不靠顏值和才藝表演的主播來說,秀只是是比較適合他們的內容,努力拿到獎金後,再撒幣給看他的觀眾。至少平時在做練習題庫的時候可以輕松的直播,也許還能找回當年奮鬥高考時的自己。

還有太多的小點就不寫出來了。總之,互聯網團隊叠代快,學習能力快,結合會有一批看到機會的傳統電視、傳媒的人加入,我相信這群人就可以創造歷史 。

傳統節目改造是否還有機會?

我認為當然有機會,需要抓住的核心點是:

· 去中心化

· 碎片化時間

· 易上手

· 傳統模式的爆款產品(內容/節目)已在沒落期

相親類、歌唱類、選秀類等傳統在電視上火爆的節目,應該都是比較有機會的。有的我自己已經能腦補出一些玩法了,限於篇幅就不贅述了。

機會很大,但都是爆款的機會。所以我很期待《沖頂大會》是否會通過現在的模式撕開一個口子,未來成為平臺型的東西。當然,也有可能止步於此,就像去年的分答一樣。

為什麽是他們?

我自己創業過兩次,我把周圍有很多優秀的創業者粗分為兩類:

a、持續的模式創造能力

b、強大的產業整合/提升能力

b能力能夠在某產業中提升效率,提升毛利,創造更大的價值,但是對此類爆款產品基本不用去想了,看看就好。

a能力是能夠做出火爆產品的前提,可能很多人說問答直播也並非是原創,畢竟有HQ在前。但是無數案例證明,僅僅把模式copy是不會最終成功的,需要不斷叠代和再創造,很多人只有copy能力而沒有叠代能力。

這個模式,初步來看像是知乎、分答應該抓住的機會,然而我都不看好這兩個團隊做這個事情,沒有對錯,只是選擇。

知乎是一個講究精致、精英的社區,雖然我們看到有知乎live等創新業務誕生,但影響力也局限於老用戶,沒有打開市場。知乎社區型產品,有無數用戶的聲音鞭策著知乎的改進,或許因此,團隊放在新東西上的精力不多。當然我們也看到了掌趣和知乎合作的小遊戲《頭腦王者》在微信上火爆,但知乎明顯是被動的角色

另一邊在行/分答,經歷過16年分答的火爆,現在也陷入了瓶頸期,巧合的是當年分答的火爆也和王思聰校長有著很大的關聯。

另一個比較大的變量就是陌陌了,唐巖是具有強大a能力的創業者,也是直播模式最大的受益者,直接體現在陌陌的市值/股價上。既然也趕上了直播的浪潮,我相信不會錯過有獎問答或未來更多演變模式,期待陌陌後面的動作

作為圍觀群眾,我們不妨就下載幾個有獎問答直播的應用體驗一下,獲得獎金也不一定,再不濟總歸會漲漲見識。

*作者介紹:james(微信:james_wl1004):回收寶市場vp,之前參與創立今夜酒店特價和社交應用”一起”,在市場、運營和產品方面有豐富的實操經驗。

撒幣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165

瘋狂撒幣的直播答題,能否成就直播平臺的蛻變?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8/0111/166869.shtml

瘋狂撒幣的直播答題,能否成就直播平臺的蛻變?
翟延新 翟延新

瘋狂撒幣的直播答題,能否成就直播平臺的蛻變?

2018年第一周的關鍵詞總結,就是簡單粗暴的撒幣!

2018年第一周的關鍵詞總結,就是簡單粗暴的撒幣!所謂撒幣,是以王思聰投資並參與的《沖頂大會》為首的全民有獎競答,正在風靡中國網民。不但用戶的情緒被巨額獎金挑逗狂歡,平臺玩家僅這幾天就不斷有巨頭加入。

緊跟其後的有花椒的《百萬贏家》、西瓜視頻的《百萬英雄》、映客的《芝士超人》、甚至一直播聯合微博的《黃金十秒》也在今晚上線。這其中一種就是新生的單一直播答題app,另一種是原來的視頻直播平臺加入,各家混戰之下,在巨額的獎金和全民參與的熱情下,拉著直播答題成為2018的第一個風口,可謂龍爭虎鬥。

始於電視,源於國外,成於直播?

直播答題其實並非新物種了,早在1998年,英國電視臺就推出了遊戲節目《百萬富翁》,其首播以來,受到觀眾的瘋狂追逐,而隨其被世界各地的電視臺購下制作權和播映。國內早在前幾年也有此類形式的節目,且依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比如江蘇衛視的《一戰到底》收視率就曾屢創新高。不單單是綜藝節目,類似《沖頂大會》這種手機益智答題軟件在國外就有一款類似的軟件叫:HQ Trivia,且是2017最佳遊戲應用。可以說,知識競猜節目早已屢見不鮮。

但為何像沖頂大會這類的直播答題還能讓大眾的情緒依然高漲呢?原因在於時至今日,傳統的答題競猜沒有讓普通的用戶參與進來,以往的知識競猜節目大多還是“秀”的存在,幾個人對著鏡頭答題,全民屏幕前圍觀,盡管“風風火火”,但對大多數人而言很難參與其中,不免讓人興致索然。而直播答題恰恰解決了這所在的問題,直播答題平臺所采用的是實時互動,當主持人公布問題之後,用戶的手持設備屏幕中央就會出現對話框,在規定時間內,用手點擊自己認為正確的選項即可完成答題。直播的形式之下,新技術的顛覆性和優勢展露無遺,正對屏幕中的主播,觸摸答題,讓每個參與者都如同身在電視知識競猜節目的現場。

其次直播競答這類節目,全民均可參與,沒有任何門檻,隨時隨地拿起手機答題即有贏取獎金的機會。曾經,對於很多普通人來說,躺著賺錢是最不切實際的“白日夢”。但直播答題已經讓很多人實現了躺著賺錢。並且,這些平臺為了能讓更多的網民參與其中,特意降低了問題的難度,答題的規則也很簡單,只要答對所有問題就有資格平分獎金。

這種基於傳統的答題競猜,在結合上原有的直播行業這種在線實時交流的工具,直播式競答似乎是集原來的競答形式以及視頻直播平臺的各種優勢於一身的新產品形態。

瘋狂燒錢下的直播問答,能否真正抓住用戶裂變社交?

在《沖頂大會》開始前,娛樂圈的紀檢委網紅王思聰在微博發了一條撒幣的微博,在當晚的《沖頂大會》答題中的參與人數達到了25萬人,一周時間《沖頂大會》累計百萬下載量,一路沖上了App Store排行榜的第7位,對於一個上線僅一周的APP來說,這個成績已經非常驚人了。對於互聯網來說不得不承認補貼是見效最快的方式之一。

各家平臺補貼大戰再次掀起,在《沖頂大會》的成功故事影響下,嗅覺敏感的各家視頻直播平臺也加入補貼大戰,今日頭條推出《百萬英雄》瓜分金額50萬,同時,周鴻祎也宣布在花椒直播送百萬紅包,。映客投資人朱嘯虎在他朋友圈也表示:“電視綜藝網絡化,單場獎金101萬!最激烈的補貼大戰發生在1月6日晚十一點半,西瓜視頻的《百萬英雄》與映客的《芝士超人》、花椒推出的《百萬作戰》三家,短短20分鐘內,燒掉了300萬元。而昨天(1月9日)花椒百萬贏家七場投放430萬元獎金。

而各家補貼同時,又一個細節很多用戶也都有感觸,這些平臺都有邀請好友的獎勵機制。朋友圈和微博上泛濫著鋪天蓋地的“邀請碼”、“複活卡”、“題庫”,形式不同,實質一樣,比如《沖頂大會》,通過邀請好友加入獲得備用生命(複活機會),激發用戶拉新的主動性,使得平臺無需推廣費用也可快速獲取用戶,極大降低了運營成本。同時,“複活機會”也正成為直播基因裂變的關鍵因子,幫助原來的視頻直播平臺重塑其整個社交體系脈絡,將原來的陌生人社交向熟人社交遞進,“獵奇”到“觀熟”的轉變。

除了補貼金額的區別之外,當前各個平臺的競答遊戲形式大同小異,同一時間被搶奪,在玩法上和模式沒有創新的話,長期以往用戶不免會產生審美疲勞。從這個角度來看,在用戶的新鮮勁過去,平臺的補貼停止,僅有競答贏獎這一功能的獨立APP最為危險,因為功能太過單一又特別容易被複制。對於原來的視頻直播平臺來說,在經過2017年的洗牌,直播行業的死亡名單越來越長。秀場直播日漸式微,遊戲直播熱度也去,以映客和花椒為代表的視頻直播平臺開辟的這類新“玩法”給直播行業引入一股“清流”,其將有助於直播平臺獲得更長效且穩定的流量並再次激發用戶活躍度。補貼的實質是各家平臺期望通過補貼和答題互動來裂變社交,而對於本身就有用戶基數的花椒和映客甚至一直播這類原生的視頻直播平臺來說,競答內容的加入更像是一種運營活動,直播答題無意是重構直視頻播平臺的社交脈絡。但社交脈絡的建立是需要時間來考驗的,簡單粗暴的圍剿補貼,短期內奏效,長期未必。就像軟件本身能在短時間登上App Store的榜單。

對於視頻直播平臺,是圍剿還是能借機蛻變?

這些平臺瘋狂“撒幣”的行為背後,到底是何商業邏輯?在線答題的瘋狂吸粉,動輒幾百萬的參與用戶,巨大的曝光量也讓眾多品牌商聞到了商機所在。據悉,目前的在線答題中已經開始出現“廣告題”,今天也有一家金融平臺在朋友圈宣布投入一億投給芝士超人直播問答,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排除會有更多“廣告”的加入。

短期來看,對於單一的直播問答app來說商業模式或許難度不大,但這對於原來的視頻直播平臺而言,單純的廣告並不是真正的目的。尤其對於視頻直播行業來說,內容永遠是根基,如何給原來的用戶提供更多元化更優質的內容成為關鍵,這樣才能更好的去激活沈睡的用戶或者引流新的用戶。一邊是視頻直播平臺在洗牌,一邊是直播答題在水深火熱之中,對視頻直播平臺來說也是一個流量變現的巨大機遇和挑戰。每個直播平臺重在找自己的差異化,不管是主打秀場路線的平臺,還是明星路線的平臺,或者主打遊戲路線的直播,目前這種直播答題的大多數平臺內容創意匱乏,一旦沒有內容輸出的可持續性,用戶審美疲憊或者補貼弱化,就會出現滑坡式掉粉。無論何時對於平臺,創新內容,優質差異化的內容輸出,是平臺的立足之根本。 

對於這場直播答題大戰來說,似乎各家都沒有料到網民有如此大的熱情,平臺也熱衷燒錢遊戲,用戶樂此不疲的沈醉其中。但對於經歷了幾輪洗牌的視頻直播平臺來說,攪局這場直播答題大戰,耗費巨大的補貼,要麽激活自己的用戶,要麽加速洗牌視頻直播平臺,這是圍剿還是能抓住機遇蛻變,對於此刻選擇入局直播答題的的視頻直播平臺需要思考和慎重走好每一步。

撒幣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166

“撒幣”已超億元!直播答題是門好生意嗎?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1-19/1184947.html

1月18日,網易新聞上線知識競答綜藝直播節目“網易大贏家”IOS版。至此,直播答題這個2018年新“風口”已集結花椒、映客等起碼十來個玩家。據羊城晚報記者不完全統計,這些直播答題平臺發放獎金總量已超過億元。而平臺在“燒錢”的同時也相繼獲得“金主爸爸”贊助,那麽,直播答題會是一門好生意嗎?

新玩家湧入猛燒錢

1月16日,網易新聞宣布上線知識競答綜藝直播節目“網易大贏家”安卓版,正式加入全民競答的隊伍,用戶升級最新版本網易新聞或者網易薄荷直播都可參與直播答題。而在昨日,“網易大贏家”IOS版也上線。

試圖後來居上的不只網易,還有趣店旗下的大白汽車,後者擬初期投入上億元的答題直播頻道“百萬答人”。有意思的是,這兩家企業數日前都還是直播答題平臺的贊助商。至此,國內的直播答題平臺不足一個月已集結了十來個重量級玩家。包括最早出爐的“沖頂大會”、奇虎360旗下花椒直播的“百萬贏家”、映客旗下的“芝士超人”、今日頭條旗下西瓜視頻的“百萬英雄”等。

據悉,直播答題模式的鼻祖是美國一款小知識測試直播APPHQ,它在去年下半年上線後迅速走俏,很快為中國企業效仿,並成為了國內2018年第一個“風口”,引發各大平臺“燒”錢。根據羊城晚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國內直播答題平臺起碼已經“撒幣”超過億元。據花椒直播方面透露,光是“百萬贏家”,自從1月5日上線至1月16日,在其舉辦的115場直播就累計發放獎金達6591萬元。

怎麽變現?已有商業廣告

回溯最近兩年國內湧現的投資新“風口”,“燒錢”不是稀奇事,能否賺錢才是重點。那麽直播答題如何才能在“撒幣”後賺錢?對於記者所提出的“是否已盈利”的問題,多個直播答題平臺並未直接作答,不過給出了正在逐步變現的佐證:那就是,它們陸續迎來了商業廣告。

例如,1月9日,“百萬贏家”迎來其第一個直播答題廣告——美團專場,這也是直播答題領域第一個商業廣告。隨後,京東、華為等知名品牌也冠名植入“百萬贏家”。此外,趣店與“芝士超人”,一加手機與“百萬英雄”等,也達成了商業廣告合作。

不過,作為一個門檻較低、對手密集的領域,玩家們不敢掉以輕心,試圖早日構建市場壁壘,因此其“撒幣”大戰,並不僅出現在直播間。記者獲悉,以芝士超人為例,已在全國進行院線貼片廣告和樓宇廣告投放,投放費用高達2億多元。

財經熱觀察

對於直播答題,除了叫好聲,也有人認為其“壽命”有限,如何留住用戶,也將成為“這會否成為一門好生意”的判斷依據。

易觀互動娛樂行業中心分析師王傳珍就表示,目前直播答題依然處於誰砸錢多誰就能吸引更多用戶的階段,盡管參與廠商紛紛通過廣告贊助費用來覆蓋巨額補貼成本,但用戶也在多家的答題直播間趕場,如何讓用戶在平臺沈澱是參與廠商要迫切思考的問題。

對此,“百萬贏家”、芝士超人等直播答題平臺相關負責人在回複羊城晚報記者時,都表示會不斷創新改變。而在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看來,“有效轉化流量是直播答題的成敗關鍵。高額獎金是互聯網前期打開市場的慣有模式,但不是長久之計”。他認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差異化的模式轉變,將是直播答題需要認真探索的方向”。直播答題會否成為一門好生意,還要看企業能否摸索出能讓其“延年益壽”的長久之計。(馬化展)

(來源:羊城晚報 記者 馬化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291

羅敏“回應一切”後的回應:我為什麽要撒幣?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8/0117/166934.shtml

羅敏“回應一切”後的回應:我為什麽要撒幣?
秦予 秦予

羅敏“回應一切”後的回應:我為什麽要撒幣?

上市風波近三個月之後,趣店創始人羅敏試圖以新的姿態走到聚光燈下,媒體和公眾會買賬嗎?投資者會看好嗎?

來源 | 創業家(ID:chuangyejia)

作者 | 秦予

淡出大眾視野近三個月後,趣店創始人羅敏下定決心重新回到聚光燈之下。

除了親自寫“我是羅敏”的公眾號以外,羅敏還於今日(1月16日)召集了一場媒體溝通會,創業家&i黑馬應邀參加。就“趣店上市事件”,羅敏現場坦言了自己的反思:此前對公眾溝通一事認知不夠。

1

2017年10月18日,趣店正式登陸紐交所。外界對趣店現金貸原罪及盈利模式的質疑此起彼伏,羅敏在《趣店羅敏回應一切》一文中聲稱“趣店壞賬一律不催收”、“不還錢就當作福利送”等。這些言論讓公眾的質疑持續發酵,趣店股價也遭遇腰斬。

“人這一生,不管是創業還是生活,即便你到70歲、80歲可能還在犯錯,但重要的是說你犯錯之後能否意識到錯誤,會不會改正。”羅敏稱,與一位前輩的交流讓他幡然醒悟。

這一次,一頭黑白夾雜的短發、身穿黑色運動套裝的羅敏,看起來比兩個多月前“回應一切”的那個自己沈穩許多。

一周前,趣店宣布子品牌“大白汽車分期”與映客旗下在線直播答題“芝士超人”達成1億元戰略合作。在此次與映客達成合作後,羅敏似乎很興奮,特意發了條朋友圈:“大白汽車是我們IPO後做的汽車新零售項目,短短兩個多月進展神速,比我們以前做的所有項目都快,以後我又多了一個稱號,大白創始人。”

但不是每個加過羅敏微信的人都能看到這條朋友圈,因為業界盛傳一個“梗”:這位CEO愛刪好友微信。“(很多好友的)微信是被我的助理批量刪掉的,但這個鍋我要背。這是因為此前一段時間我的朋友圈爆掉了,我又是一個‘有紅點就想點開’的人,這樣工作效率就很低。”羅敏有意回應了這個“梗”。

除了給芝士超人“撒幣”,趣店還自行開發了答題直播“百萬答人”作為大白汽車的主要獲客手段。對於撒幣行為,羅敏也仔細地算了一筆賬:傳統的廣告投放獲取用戶的成本約200塊,花一億元能得到50萬用戶,而直播答題花一億元保守估計會帶來500萬個下載,比傳統的渠道要高10倍。此外,用戶黏性以及品牌影響力也遠遠高於傳統廣告。

無論是解釋,還是道歉,抑或“撒幣”,羅敏的核心目的只有一個——讓趣店的汽車分期業務“大白汽車”吸引更多目光。監管趨嚴早已成為所有現金貸公司頭上的緊箍咒,加之股價下跌、輿論風波未平,趣店迫切需要找到新場景和業務增加點。這時,汽車融資租賃應運而生。

據悉,大白汽車采用自建門店、集采直租的重資產運營模式,定位“年輕人的第一輛車”,只做價格在12萬元以下的汽車。目前的市場重點是打入地級縣級城市,“不跟現有的汽車經銷體系直接競爭,而是幫廠商做渠道下沈”。

兩個多月的時間,大白汽車已在全國開設150多家自營門店。羅敏表示,大白汽車將與之前的消費分期業務成為趣店的雙引擎。雖然外界認為汽車分期領域競爭激烈,但羅敏認為這是一個巨大的存量市場。

以下為羅敏口述節選,經創業家&i黑馬編輯。

“認知上的不足”

2014年、2015年,我們在媒體,特別是科技媒體上,還是有一些聲音。2016年、2017年,我們消失了,那時我個人逃避與公眾的溝通,不太願意做PR。

直到前些時間,我才意識到這個問題,發現自己那時這麽去做是不成熟的。(因為)既然你要成為一家公眾公司的CEO,既然你選擇了站在聚光燈下,你就要選擇更多去做PR。

很顯然,我以前沒有把與公眾溝通的事情當成最重要的事情之一,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失誤。本質上來講,這是一個認知上的不足。

突然有一天,我恍然大悟了。並不是說某一件事情觸動我,而是在過去兩個多月的時間,我和以前做公共關系溝通的前輩去溝通,這些前輩都是這樣的觀點。

“最大的反思”

(上市事件)剛開始那幾天我一點反思都沒有,我覺得很委屈,你們為什麽都diss我?後來我發現很多大企業家,每天也會有很多人罵他們,而他們還很積極與公眾溝通。我就在想,自己企業還這麽小,為什麽會是這樣的一種方式?

有一個業界團隊給我發信息,說人的這一生,無論是創業還是生活,重要的不是說你會不會犯錯,而是說你犯錯之後會不會改正。坦白來講,最開始上完市一周,《趣店羅敏回應一切》那篇文章發出來之後,我不僅沒有反思,還有點沾沾自喜,一不小心,一篇文章就成了風口上的人物。我會跟團隊拿這件事情自嘲。

但是後面我就改變了,我意識到在那件事情上自己不成熟。我開始改變了。與公眾溝通的認知方面,我是上了一課,當然未來還有很多課要上。如果我能夠把這堂課的內容舉一反三用到其他地方,對自己的成長還是非常大的。

為什麽要做大白汽車?

我對汽車的了解還是蠻深的。不是說突然之間我就要做這件事情。我在2013年做過一個汽車團購項目。但是因為公司做得太輕,所以就把那個項目放棄了。

4

現在我們做大白汽車,是以互聯網+門店體驗店+汽車融資租賃的模式去做的,這是非常重資產的模式。它跟電商邏輯非常相似。我們之所以會去淘寶買東西,是因為它的東西夠全,汽車也一樣, 只有你的品牌夠全才能享受到更好的溢價。

第二,你不能缺貨。 比如說你到淘寶能買到45碼的鞋,但實體店未必能買到45碼的鞋。第三,用戶體驗。如果你在雙十一買的商品15天才寄到家里,你的體驗會非常不爽。汽車也是一樣,不可能一兩個月再去交付。我們努力的目標就是做到每輛汽車,用戶下單以後七天就能夠交付。

這個過程非常複雜。你要跟主機廠合作,就要集采。集采得做得非常重,做到電商自營,自己買貨、建門店、建倉庫。我們基本上在每個省都建了自己的倉儲中心和門店的體驗中心,(努力)把整個閉環都做好。

隨著我們用戶的升級,有更多消費場景,做大白汽車是順其自然的事情。未來我們也會是雙引擎驅動,會去做汽車新零售,同時原有老業務(會)去服務好傳統持牌的金融機構和我們的用戶。

雖然有很多企業在做(汽車融資租賃)這塊業務,但是中國主機廠的新車2017年大概是3000萬臺,而目前(汽車融資租賃)整體加起來的市場份額有30萬輛嗎?可能1%都不到,甚至0.5%都不到。

所以,這是個存量市場,有一天我們有機會做到整個市場份額的3%,那麽三千萬輛的3%可能就是近100萬輛。而全球每年新增1億輛的交易規模,如果我們有機會做到3%的話,一年就是300萬輛。單車10萬元,(總交易額)就是3000億元,這絕對有機會成就一家千億美金公司。

為什麽要“撒幣”?

“撒幣”的邏輯很簡單。如果大白汽車去投傳統廣告,那麽我大概會有以下幾個渠道,第一類渠道是去投百度搜索引擎關鍵詞,今日頭條的CPC廣告,騰訊廣點通的廣告。

3

這些廣告大概單個激活用戶的成本在100塊錢(左右)。第二類渠道是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視頻等這些視頻類廣告,單個下載激活用戶的成本在300塊錢(左右)。第三類渠道,就是公交車、地鐵、電視這些戶外廣告,單個用戶下來成本在1000塊錢(左右)。

一億元投出去,能得到50萬個的下載和激活用戶,綜合起來大概每個用戶的獲取成本是200塊錢,這是原來的打法。

答題直播的方式就完全不一樣。如果我一億錢都分給直播答題用戶的話,保守估計大概會有500萬人下載APP。假如得獎率非常高,有200萬人能夠分得到錢,每個人可以分得到50塊錢。

從安裝激活下載量來看,這比傳統渠道要高10倍;從用戶黏性來看,傳統廣告很多是誤點的,而(答題直播)是很有目的性的,直接在你的APP上做這件事情。

所以,每一個做答題直播的人都非常聰明,用戶在你這停留的時間很長。那從日活用戶來看,可能又會(在)10倍以上的級別,其實你的效率會比傳統的渠道投放要高100倍。這是第一個邏輯。

第二個邏輯, 用戶的15分鐘、20分鐘非常專註集中在你的這個直播答題上,這也是品牌露出。 以前你去做節目冠名,一個多小時只念一句廣告。現在這個節目是你的了,帶來的影響力、用戶互動和關註度會有天壤之別。

用戶量巨大的產品,要留住老用戶必然就要做直播答題。像我們這樣的新產品,我們為了吸引新用戶也可以做。如果DAU(創業家&i黑馬註:日活躍用戶數量)能夠做到幾百萬,在線100萬就非常成功了。因為相比原來的投放,性價比非常合適。

這就是我們為什麽“撒幣”的原因。思路不一定對,但是值得嘗試。

羅敏 撒幣 趣店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360

留住用戶 直播答題除了靠“撒幣”還有啥?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2-02/1189737.html

早已逐漸被淘汰的有獎答題披上了移動互聯網的“外套”,華麗轉型後的直播答題,已成為如今大眾娛樂新寵。誰都沒有想到,十年前的“答題綜藝”竟在十年後成為“網紅”、“行業風口”。更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這一切的發生僅僅用了一個月。

完成用戶積累後,直播答題行業的競爭態勢也開始顯現,分化也即將開始。更專業的知識、更垂直的領域,“撩”用戶,只靠“撒幣”大概是不行了。

風口效應顯現  “玩家”紮堆入場直播答題

新年我們學會的第一個網絡詞匯是“撒幣”。答對12道題瓜分巨額獎金,大佬們撒的幣早已突破百萬大關。單從獎金數字來看,“燒錢”勢頭絕不弱於曾經的外賣補貼、打車補貼。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1月31日,各類直播答題平臺、產品已超過20個,其中多數依附於直播、短視頻平臺,僅有5家為獨立APP。

從進入行業的時間上看,“首批玩家”上線時間在12月末到1月第一周之間,包含基於西瓜視頻平臺的百萬英雄、映客直播旗下的芝士超人、花椒直播平臺的百萬贏家以及王思聰微博“助陣”的沖頂大會。時間來到1月的第三周,網易、陌陌、微博以及百度等先後加入“戰局”,“撒幣”風繼續吹。

以知識傳播為名,加上互聯網巨頭的進入、推動,直播答題呈“百利無一害”的狀態。

盈利模式單一 留裊娜

作為一種商業模式,直播答題產品的盈利途徑相對單一。在1月9日與趣店旗下大白汽車分期達成1億元廣告合作後,芝士超人賺到了直播答題行業的“第一桶金”。短時間內完成商業變現雖然為行業提供了參考,但值得註意的是,廣告依然是目前盈利的唯一途徑。

趣店CEO羅敏曾在個人公眾號發布文章《大白汽車為什麽要“撒幣”?》文中提及“隨著移動互聯網流量紅利的消失,所有互聯網產品將面臨老客戶的留存與新用戶的吸納,而直播答題將成為實現這兩個目標的重要手段”。在對比了目前幾種主流廣告投放手段所獲的收益後,羅敏認為直播答題所帶來的下載激活用戶往往是傳統手段的10倍。

在參與幾場直播答題活動中,記者發現每個場次的人數峰值都超過了百萬。假設數據無水分,這一用戶量對任何一個產品、企業來說都是可觀的。

在橫向對比各家的直播答題產品後,我們會發現主界面高度一致、玩法相同,產品的同質化現象十分嚴重。不少網友都表示,對於答題平臺的選擇並沒有偏好,“在哪玩”都差不多。另一方面,雖屢屢打出百萬獎金的“誘惑”,但除去1月6日的百萬英雄場次中,23名獲勝者每人得4萬以及1月10日芝士超人“血戰到底”場次中,江蘇女生獨獲百萬外,多數網友拿到的只是“毛毛雨”。當模式被固定、可收獲獎金不再有誘惑力,直播答題產品也會迎來用戶的“疲勞感”。

根據百度指數顯示,自1月最後一周開始,各直播答題產品的搜索量不斷下降。快速積累了人氣與眼球,直播答題面臨的下一個問題是用戶的留存。留不住用戶,何談吸引廣告,沒有廣告投入,“撒幣”成了無底洞。

用專題“抓人” 答題將更細分和更垂直

相比用金錢和名人吸引用戶,直播答題的內容產出將是留住用戶的重點。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平臺已開始推出“主題專場”,圍繞熱點話題、企業產品、行業領域等向大眾輸出知識內容。如百萬贏家推出的重慶城市專場、芝士超人聯合行業媒體推出體育、科技專場,無疑將內容導向了更精準的用戶群體。如基於網易新聞與網易薄荷的用戶群體,網易傳媒在1月16日上線網易大贏家,並定位新聞類互動答題內容平臺。用戶群體決定內容的定位,反過來,這種細分的設置也能增加用戶的“忠誠度”。

除了產品屬性,直播答題模式本身還是一種傳播、營銷手段。通過行業細分和布局垂直領域,直播答題的“大流量”屬性可以刺激行業、產業的發展,這一點同曾經直播、短視頻的風靡效果相同。

雖然直播答題常常和直播內容轉型相聯系,但當越來越多非直播平臺進入這一領域時,答題也會以娛樂手段的形式進入生活的各個領域,社交、新聞、購物,而針對不同領域和需求制造知識內容,將成為各直播答題平臺的核心競爭力。

(來源:北京晨報 記者 張曉莉 張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6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