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走不了!用四招與猛虎共處

2014-05-26  TCW  
 

 

台商到越南投資設廠,有五種背景:一、該產業在台灣沒有立足點;二、無法在中國超級競爭環境生存;三、為運用當地低關稅與配額;四、為運用當地充沛的勞動力;五、看中當地一億人口的內需市場。

這次暴動事件,讓無論哪種背景的台商,都見識到平日溫和的百姓,一夕間可能變成失去理性的猛虎。現在,台商開始思索:繼續留在越南,調整管理法?尋找下一個生產基地?還是回台灣?歸納起來,他們準備用四招因應:

策略一:調整管理方式培養越籍幹部,讓越南人管越南人

例如台塑集團的台塑、台化、福懋在越南投資金額高達一百一十五億美元,是台商到越南投資金額第一大集團,很難說退就退。

「都已經投資下去了,不能說撤就撤。」台塑企業總裁王文淵對媒體說。「我們一定有做不好的地方,要反省檢討,」台化暨台灣興業總經理洪福源坦言。

台灣興業到越南設廠多年,這次衝進四百多位暴民,辦公室、設備都遭殃。洪福源心中氣憤,冷靜之餘也開始思考如何防患未然。儘管工廠從未出現員工罷工事件,仍決定從管理層面著手,用更完善的制度拉攏越籍員工的心。

與洪福源想法一樣的,還有自行車鏈條大廠的桂盟董事長吳盈進,以及螺絲大廠的安拓實業董事長張土火。五一三行動「還夾雜著越南員工長期不滿陸籍幹部管理的高壓方式。」張土火觀察。如何降低管理層與員工之間摩擦,成了復工後,第一個要調整的區塊。

同時在台灣、中國與越南擁有生產基地的安拓,從中國設廠的經驗,學到了在地化的重要性。「我們工廠裡面沒有陸籍幹部,只有台籍和越籍幹部,」張土火說。讓越南人管越南人,可以縮短溝通上的障礙,「我們每天都準備早餐給同事吃,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用心。」

「我們會持續提升越籍幹部人數,」吳盈進說。在管理的金字塔中,桂盟的越南廠配有四到五位台籍幹部、十位陸籍幹部,另外從班長、組長到課長都由越籍員工擔任。這一次的排華暴動後,會再拉高越籍幹部比重,降低管理層不必要的誤會。

策略二:深耕內需市場客戶都是當地人,他們去哪就跟著走

「二十年前公司曾評估是否去中國,當時覺得自己小,所以去越南。現在(實力)可以了,但是中國和台灣的關係……,」凱撒衛浴董事長蕭俊祥認為,在中國設廠也有風險。現在,凱撒衛浴是越南第二大的衛浴品牌,這是在台灣或中國不可能擁有的成績單。

「危機就是轉機,」蕭俊祥認為,越南政府不會搬石頭砸自己的腳,經過這次事件,越南會更安全,政府對外資會更優惠。

「還要去哪裡設廠?當初到越南設廠我們都算是早的了,難道要去緬甸、柬埔寨,這都太早了啦,還不適合去。」國內油漆龍頭廠商永記造漆前總經理、現任大股東的張德盛說。

他在總經理任內決定去越南設廠,看中的就是越南的發展前景,油漆業是道地的內需產業,業績的榮枯,與當地經濟和新建房屋需求息息相關。接下來,永記還不準備往下一個基地移動。

「我們身不由己,客戶去哪裡,我們就跟著走。」美亞鋼管發言人吳倫吉說。在台灣、香港股票掛牌的美亞,是台灣老牌的鋼管公司,跟著生產機車的客戶到越南設廠,「越南的機車市場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吳倫吉說,「沒有產業鏈,怎麼走?」

就像航空母艦開航一樣,產業鏈帶動的不是一家公司,而是從上游到下游一整個產業聚落。「我們一個投資案至少要看三到五年才會下去(投資),不可能說走就走。」中鋼董事長鄒若齊說。只有靠策略調整與下游產業建構,才能分散投資風險。

除了上市櫃公司回不去,還有更多的中小企業也回不去。「怎麼回去?我的家人、工廠全部都在越南。」二十年前隻身到越南打拚的陳先生(化名),在當地開工廠還娶妻生子,「我的客戶都是越南當地人,回台灣設廠做什麼?」陳先生說。

策略三:雞蛋放不同籃子緬甸、寮國、柬埔寨,投資詢問度變高

「本來我就有在想,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有了這次教訓後,應該要提早考慮一下(分散風險),加緊腳步看看別的地方。」廣隆光電董事長李耀銘說。

瓶蓋大廠宏全則跟著客戶走,據點遍及多國,「我們不光是在越南有生產基地,目前在東南亞有十三個生產基地。」宏全發言人顏清權說。

從一個場景,可以說明東南亞市場現在有多熱。二○一三年十一月,經濟部投資業務處處長邱一徹領軍人數多達九十二人的緬甸投資考察團,一週內報名人數就額滿,向隅的人還要等到第二梯次才能成行。

不光是緬甸有這樣的熱度,柬埔寨、寮國總能吸引到有興趣的投資者前去考察。

「我在緬甸、寮國的投資佔公司生產比重超過六成,」銘旺實業董事長陳國雄說。總是比成衣同業早一步到海外設廠的陳國雄,看好緬甸、寮國工人的薪資成本只有越南的三分之一,加上還有政府提供的優惠,大力在這兩個國家設點。

曾在台灣經營鋼鐵業的林姓家族,去年底也轉戰緬甸,透過關係投資一家糖廠。「在台灣怎麼投資得到糖廠啊?」林先生說。剛開放的緬甸,可以投資的行業變多,成了投資者的新樂園。

「錯過了越南,我不能再錯過東南亞的機會。」京發投資公司董事長葉邱陞說。原本經營商務旅館的他,這兩年頻頻飛往馬來西亞、越南、緬甸、柬埔寨考察,最後選擇落腳在柬埔寨。

「各國都進來投資柬埔寨,法規很有彈性,房地產的投資報酬率以倍數計算。」葉邱陞說。他已經在柬埔寨合資買地、蓋房子,從旅館業跨足到房地產業。

策略四:回台灣做高級品提升附加價值,就有國際競爭力

「台灣有很好的產地價值,可以好好發揮,」吳盈進說,桂盟會考量調整各生產基地的地位,台灣有很好的研發人才,加上高階自行車也大多在台灣生產。往高級品發展,成了台商在全球佈局中思考的新方向。

「我想跟大哥建議,要分散越南風險的話,就把(台灣)彰濱(工業區)的廠做大。」鋒明副總經理蔡仁賓說。這次越南的一把火,讓鋒明對產能佈局有了不同的思維,回台灣,除了安全考量之外,也可以跟高階自行車的產業鏈銜接起來。

「台商該回台灣了!應該回來努力提升附加價值,才能提升國際競爭力。」中華民國國際經濟合作協會理事長王鍾渝建議。

但是要回台,談何容易。「越南土地一坪換算下來是新台幣六千元,台灣要十五萬元(以群創的工廠為例),返鄉談何容易,連土地都買不起。」蕭俊祥說。政府如何協助想要回台的廠商取得土地,塑造更好的投資環境,才能吸引這些遊子回來。

「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做,」想要有高報酬,伴隨而來的就是高風險。「西進、南進,還不如上進!」吳盈進一語中的。

的確,想要有高利潤,並非一定要在老虎旁邊做生意。提升自身的附加價值與競爭力,才不會老是因為成本,逐水草而居,總有兵疲馬困的一天。

台灣鋼鐵業龍頭 》中鋼2013年營收:3,478.29億元越南生產佔比:2013年10月開始生產,尚無數據中鋼董事長鄒若齊:越南投資不變,積極搶進內銷

中鋼在每一個地方的投資,都是看了好多年才會下去投資,當時,在東南亞,越南對鋼鐵業的投資,提供比較好的條件,而且還沒有那麼多的國外公司進去投資。 加上當地需要建設、材料,越南本身的企業也慢慢起來,中鋼的銷售策略也從原本規畫以外銷為重,調整為以內銷為主,越南市場是有潛力的。 任何投資案,不是說今天一有個風吹草動,明天就馬上改變主意。只要沒有大到不可以克服的困難,中鋼在越南的投資案是不會動的。倒是下一步,適合東南亞地區鋼鐵深加工的部分,是不是要擺在越南?會視接下的情況,再來做進一步檢討。(採訪整理●吳美慧)

國內紡織業上游原料龍頭 》台化2013年營收:4,282.94億元越南生產佔比:6%台化總經理洪福源:新投資案暫停,再啟動評估機制

這次暴動的起因是中越兩國的事,結果我們台商受害。我們已經投資下去了,不是說走就能走的。現在根本沒想到這個問題,但是新的投資案我們會先暫停,等到集團評估過後再做決定。現階段要做的,是如何趕快讓生產線復工,才是最重要的事,至於下一步要怎麼走?要看集團的態度。總裁(台塑企業總裁王文淵)已經說越南的投資不會撤,但我們希望越南政府可以妥善安排,至少對外資企業要做到保護的責任,不然會影響到外資的投資意願,這難免也會影響到我們往後要不要持續再投資越南,以及規模會多大的想法。(採訪整理●吳美慧)

國內自行車鏈條業龍頭 》桂盟2013年營收:20.92億元越南生產佔比:30%桂盟董事長吳盈進:不容許一個騷動,就要動全身

桂盟在越南投資十二、三年,到越南設廠前,曾經到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柬埔寨評估過,越南人民的善良是吸引我們到越南投資的因素之一。出現這樣的事,我真的很訝異,還不會影響到我們在越南佈局的腳步。去到哪裡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我們在各地的工廠,設立前都有很清楚的定位,台灣、大陸、越南的工廠應該做什麼,歐美的公司應該擔任什麼任務,除非其他地區有新的定位,否則不容許一個騷動,我們就要動全身。只要我們有好的危機處理機制,就可以在風險中找到機會。如果暴動事情發生的頻率變高,時間又拉長,危機處理的機制一直在閃紅燈,時間久了就不能沒有其他的考慮。(採訪整理●吳美慧)

衛浴設備品牌越南第2大、台灣第3大廠》凱撒衛浴2013年營收:17.37億元越南生產佔比:100 %凱撒衛浴董事長蕭俊祥:重估龍頭廠計畫,開始找委外代工

危機就是轉機,越南可能會更安全、對外資更優惠,否則以後他們如何招商引資? 我們一直想建立第二個生產基地,分散風險,包括去緬甸、印尼、柬埔寨看,可是這種事情(暴動事件)在什麼地方不會發生?而緬甸工人素質和建設還不行,印尼土地成本是越南的三倍,柬埔寨還沒有很穩定,中國也可能有兩岸政治風險。 凱撒本來也想把高單價的產品生產移回台灣,可是土地太昂貴,台灣是做我們的營運總部、研發中心。經過這次,我們在越南的投資規模應不會再擴大,包括龍頭廠計畫現在也要重新考慮。可能慢慢尋求(委託)代工,因為凱撒已經有品牌了,我們已在中國尋找協力廠商,準備策略聯盟。台灣就全力發展品牌和通路。(採訪整理●田習如)

越南蓄電池市佔1/3 》廣隆光電2013年營收:56.95億元越南生產佔比:逾90 %廣隆董事長李耀銘:越南持續擴廠,但加緊腳步看其他地方

我來越南設廠十八年,從來沒有碰過這種狀況,本來我就有在想,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不過我們在越南一直有擴廠、一直在成長,還沒有時間也沒有需要去想到別的地方。有了這次的教訓,我覺得應該要提早考慮一下(分散風險),加緊腳步看看別的地方。雖然越南工資一直漲,但大陸漲得更厲害,缺工也更厲害。我當初去越南隆安省設廠,工資五十美元,現在漲到一百八十美元,漲幅很大,但貨幣也貶值一半,所以相對負擔還好。一百八十美元換算新台幣不過五千元,這在大陸找得到人嗎?所以越南還是很便宜的,如果沒有發生這次的事,越南還是首選。(採訪整理●田習如)

最早把訂單委外給越南生產的台資成衣廠》銘旺2013年營收:21.90億元越南生產佔比:15 %銘旺董事長陳國雄:除了越南,緬甸寮國生產佔六成

南越跟台灣關係不錯,這次事件雖讓人意外,但應該是偶發事件,我們不會因為這次事件,影響到在越南的佈局,我比較關心的是,到哪裡設廠對公司比較有利。原本我們的成衣在越南是以委外加工方式進行的,為了永續經營才決定在當地設廠,目前產品以外銷美國為主。成本對成衣代工行業的利潤影響很大,配額多寡跟這個國家可提供多少優惠,都會影響獲利。所以除了越南,我們也在緬甸和寮國設廠,而且佔生產比重六成,產品外銷歐洲市場。過去,緬甸還未開放,產品沒辦法賣到美國去,緬甸現在剛開放,未來美國應該會開放產品從緬甸進口,我們提前到緬甸佈局,想的是成本優勢與銷售市場。到國外投資都有風險,只要有分散風險的方法就好了。(採訪整理●吳美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2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