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義》誕生記:50家投資方“逃跑”,最熱反腐劇背後的商業冒險與選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05/162381.shtml
《人民的名義》誕生記:50家投資方“逃跑”,最熱反腐劇背後的商業冒險與選擇
三聲
我們太需要英雄了,呼喚像侯亮平一樣的秉公執法、執法如山的英雄。
本文由三聲(微信ID:tosansheng)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邵樂樂。
誰也沒有想到,新一輪的反腐討論是由一部內地電視劇引起的。
自3月28日在《湖南衛視》開播已來,《人民的名義》這部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組織創作的當代檢察題材反腐電視劇,竟然成為今年第一部被全民討論的電視劇。
因為題材的特殊性、敏感性,加上部分反腐劇的粗制濫造,反腐劇自2004年開始經歷了長達十三年的“淡出期”。
《人民的名義》從一開始就打出了“十三年來第一部被解封的反腐劇”的口號,“直面當代中國官場大面積坍塌的腐敗現象”,“直接捅到副國級”,在十九大臨近,反腐成為主旋律的當下,這樣一部根正苗紅,(聽上去)尺度驚人的劇,來得正是時候。
“國家已經提高到不反腐要亡黨、亡國這個高度來看待這個事了。這種時候有什麽作品能比描寫反腐這個更能抓住人心。”導演李路告訴《三聲》。

《人民的名義》導演李路(中)
投政府所好,蹭“政治熱點”的影視作品有很多,但這類政治意圖明顯的作品往往得不到市場和觀眾認可。《人民的名義》目前豆瓣評分卻高達8.8分,導演李路和編劇周梅森也在采訪中一遍遍強調在創作上下的功夫。
《人民的名義》主宣傳海報上的主演有17位,沒有一線電影明星,沒有小鮮肉,甚至很少有30歲以下的“年輕演員”。取而代之的是陸毅、柯藍、張豐毅、張凱麗這樣的“老幹部”、“老戲骨”。
李路承認這些演員幾乎都給了遠低於行情的“友情價”,但並不是像外界傳言的那樣是由於出品方的特殊身份。為了請來這些演員,導演李路把自己在電視劇行業十幾年的“臉”都刷了進去。不過他對這個主演陣容頗為得意,“既上檔次,又與角色合適”。
李路認為,外界妖魔化了“政治”和“政府機關”在《人民的名義》這個項目中的作用。實際上,盡管最高檢影視中心是項目發起方之一,但在具體項目推進過程中,無論是劇本創作、演員尋找還是資金籌借,都與其它商業項目無異。
反而涉及“高層反腐”這樣一個特殊性題材,讓整個項目推進過程中多了許多不確定性。
李路透露,有超過50家投資方因為擔心尺度和風險,最終沒有參與投資。其中有一些投資方甚至已經簽約,最後選擇毀約退出。而項目進行過程中的2000萬資金缺口,最終還是靠李路跟幾個老熟人以拆借形式“要”來的。“最後一筆資金,在拍攝十幾天後才到位”。
“現在這部劇火了,很多人看到報道說早知道你當時缺2000萬你找我呀。我說你打住吧,當時你要是知道這個事兒,說不定把之前投進來的都要回去呢。”李路告訴《三聲》。
“只有錦上添花,沒有雪中送炭”,這是李路在長江商學院學到的道理,在《人民的名義》這個項目中,他又受到了一次“洗禮”。
制作這部電視劇的商業風險,因為他特殊的政治背景、項目參與者而被有意無意地淡化了。《人民的名義》是一部反腐力作,但它也是一個官方參與、民間投資、新玩家與市場博弈的故事。
作為項目的導演和總制片人,李路手里所謂的“政治資本”不過是最高檢影視中心給他的一份授權文件。這份文件授權李路全權負責這個項目的劇本開發、演員挑選、資金籌措和宣傳發行。比起“尚方寶劍”,它更像是一封“投名狀”。
李路對《三聲》說,他目前最大的心願就是《人民的名義》可以順利播完,“到現在我還是惴惴不安,兩年都沒有睡過好覺了”。
生逢其時的反腐劇

《人民的名義》編劇周梅森
十八大以來,正風、反腐成為政治生活的高頻詞匯,官方將這場持續的反腐運動描述為“顯示了猛藥去屙、重典治亂的決心,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僅2016年1月至8月,中央紀委就先後14次對966起典型問題進行通報曝光,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對7303批、19302起問題進行通報曝光。
電視媒介扮演著這場反腐運動最重要、最廣泛的輿論宣傳口徑。2016年10月以來,中紀委和央視聯合制作的反腐紀錄片《永遠在路上》、《打鐵還需自身硬》等在央視綜合頻道首播,大量官員的貪腐細節和周永康等大量落馬高官的懺悔出現在這部紀錄片中。官方賬號“共青團中央”在B站為《永遠在路上》做了專門的宣傳視頻,並打出了“反腐不是紙牌屋,反腐不是電視劇”的文案。
通俗娛樂內容層面,拍攝於10年前的《大明王朝1566》重回觀眾視野,在重慶衛視和視頻網站優酷重播。從表層來看,這部以皇權嘉靖、清官海瑞、奸臣嚴嵩為主線的忠奸大戲,至少在表層上暗合了反腐的主旋律。
反腐劇複蘇的苗頭發生在更早之前。編劇劉和平在談到2014年首播的電視劇《北平無戰事》過審時曾表示, “(這部劇)關於貪腐,一條意見都沒有。前幾天還說了,現在怎麽看不到反貪腐的作品?就一個《繡春刀》這也太不像話了,說的是明朝。”
根據公開報道,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專職副主任範子文從2014年到任起,就著力於重現反腐劇,“中央的反腐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但還是沒有人敢弄反腐題材。當時我們已經意識到,反腐工作肯定要有影視作品去呈現,也就是我們說的影視作品要關照現實嘛。”範子文說道。
最高檢影視中心的組織牽頭最終促成了成為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的啟動。2014年11月30日,範子文去南京找到“政治小說第一人”周梅森,希望周梅森出面寫反腐。當時的周梅森表現出明顯的顧慮,“不知道廣電總局是否允許拍”。所幸,範子文得到了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司長李京盛的支持,“李京盛司長說當然可以,但是要精品,要反腐不要展示腐敗”。
最關鍵的是,中紀委的首肯成為反腐劇複活的一個重要節點。2015年6月的一次座談會上,中紀委宣傳部調研組希望最高檢特別是最高檢影視中心要加強反腐題材影視劇的創作和生產,同時希望廣電總局每年推出兩到三部的精品反腐劇。
《人民的名義》順勢誕生於這種自上而下的創作意圖,成為反腐劇回暖潮中第一個立項的項目。
險中求勝的決定

《人民的名義》主演陸毅
盡管從輿論形勢來看,反腐作品的春天悄悄來臨,但迎合了這個時間窗口的第一部反腐劇《人民的名義》目前看來還是一個險中求勝的故事。“一方面有擔心,一方面有底氣吧”,導演李路說道。
最高檢影視中心的範子文、編劇周梅森、導演兼總制片人李路,成為護航《人民的名義》的三劍客。
“中央的反腐成效越來越大,讓一直靜靜觀望的我有了信心”。此前,周梅森的官場政治小說包括了《人間正道》、《中國制造》、《絕對權力》、《國家公訴》等作品,這些作品相繼被改編成電視劇,其中《國家公訴》就是周梅森與最高檢合作的電視作品。
因為掛職過一年的市政府副秘書長,周梅森自稱充分了解國家政權的運作形式,“大量的東西都來源於生活”。啟動《人民的名義》的創作後,周梅森在最高檢的陪同下,去了南京的浦口監獄,與一些落馬官員、檢察院及駐監檢察所的幹部開過小型座談會。
導演李路則是在劇本創作了三集之後介入的。2015年年初,李路偶然得知,周梅森為了《人民的名義》的劇本創作正在江蘇的某個人民檢察院體驗生活。基於“周梅森”這三個字,基於13年沒有出現反腐劇,加上反腐的力度如此之猛,李路認為自己一定要參與這個項目,於是近乎三顧茅廬,從周梅森處拿下了這個項目。
李路是國家一級導演和中國十佳制片人,此前的作品包括《老大的幸福》、《山楂樹之戀》等電視劇。但對於這部劇來說,更有裨益的是,李路導演科班出身,但讀過長江商學院,曾經出任過南京電影制片廠負責生產的副廠長和江蘇電視臺電視劇制作中心主任。
對於劇中涉及到的很多涉及官員的言談舉止、生活工作習慣,做了十多年的副處級幹部的李路自己並不陌生,有時候確有不太清楚的時候,也可以在劇組現場很快找到熟悉的幹部打電話請教。
“比如我們有兩大場常委會的戲,那省委常委會議怎麽開,以前是長桌子領導坐兩頭,現在是領導坐中間,這些都是有安排的,以表明杜絕’一言堂’。如果你對這些變化不了解,不好拍。”李路告訴《三聲》。
“周梅森”這三個字在李路看來,是這局險棋中的制勝招,“如果這個戲不是周梅森編劇,我也不見得敢接。因為他常年做這個研究,他知道底線在哪里,該弘揚什麽,尺度怎麽拿捏,所以他的本子我覺得可以做。”
經過周梅森的舉薦和最高檢影視中心的面聊,李路拿到了最高檢影視中心的授權,成為《人民的名義》的總制片人和導演,負責項目的投資、融資、制作和發行。
2015年7月11日,制作方在北京召開劇本創作專家研討會。除了制作團隊的“三劍客”,中宣部原副部長、中國作協原黨組書記翟泰豐,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司長李京盛,檢察日報社總編輯錢舫等都專家領導參與了劇本的研討會。
被允許的尺度——“反腐反到副國級”正是誕生於這次研討會。當時,對於劇本在尺度上的保守,中宣部原副部長、中國作協原黨組書記翟泰豐大為惱火,“壞人只寫到一個公安廳長,十八大後倒掉這麽多的貪官,反腐形勢這麽嚴峻,你能這麽輕描淡寫嗎?”
根據新京報對主演陸毅的采訪,《人民的名義》拍攝期間,現場也有一個最高檢影視中心的人全程參與,“因為很多條例是不允許說錯的”。陸毅在進組前,也曾在最高檢的每個部門做過生活體驗。
吸引新玩家的冒險

演員高亞麟的公司參與投資了《人民的名義》
即使有來自官方的牽頭和把關,但在具體細節和尺度的把握上仍舊是這部劇最大的不定數。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拍完送審時,編劇周梅森曾跟導演李路打了招呼:“要做好刪掉5集、改1000次的準備。”多家媒體報道的“十天光速過審”,也被李路否認。
對於總制片人李路來說,審查的不確定性帶來的最大挑戰在於找投資。
從立項開始,李路就將《人民的名義》定位成“投資不低於1億”的制作規模。通常情況下,反腐、涉案等特殊題材的影視作品,一般都由最高檢、或公安部直屬的金盾文化中心等機構和部門(俗稱“公檢法司安”)牽頭,聯合社會化的民營影視公司一起打造。但出於對嚴格的審查制度、高昂的制作成本和日益年輕化的觀眾群體的擔憂,很多老牌、大型的影視公司對這類劇集寧願敬而遠之。
李路稱自己制作過3000多集電視劇,從來沒有虧過錢。
但在《人民的名義》籌備之初,沒有投資方敢碰這個敏感題材。李路在為《人民的名義》碼局的過程中,接觸過的數十家大公司,包括了國企、民企、上市公司、影視界領軍公司,都在不同階段“逃跑”,“我最後要寫一個報告文學, 講講其中五十家兄弟姐妹沒敢投的故事。幾月幾日,因何而逃,合同都簽了,逃跑了。一堆,不是一個兩個,幾十個”。
最後,決定投資這部電視劇的毫無例外都是電視劇行業的新手,除了最高檢、江蘇省委宣傳部和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金盾影視中心之外,演員高亞麟的天津嘉會文化、北京正和順、上海利達影業、安曉芬的大盛國際、弘道影業等五家民營公司共出資一億,順利組局《人民的名義》。
“都是第一次做電視劇,基本上全是我的朋友或者是被勸說來的其他人”, 李路坦言自己是個膽子大的人,直到開拍前,資金缺口還差兩千萬,李路做好了抵押房子的準備後,按原計劃開機了,“誰都不告訴,誰都不講,所有壓力我一個人消化,一個人消化。”
對於這些參與投資的新玩家而言,它們明白投資這樣一部主旋律劇所背負的市場風險。但高風險對應的是高收益,它們比那些老家玩家們更迫切地需要切入電視劇市場,用這樣一個成功案例去獲取行業里更多的資源和人脈。更何況,這個組局人之前還沒有輸過。
目前來看,《人民的名義》正在享受高風險帶來的高回報率。自播出以來,《人民的名義》前五集全網播放量累計超過5億,雙網收視率第一。
更大的收益在於,《人民的名義》得到了《人民日報》《新華社》等上百家黨媒和主流媒體的評論認可,“很多國字頭的會議變成了《人民的名義》研討會”。來自劇組成員的社交媒體信息顯示,北京銀行紀律檢查委員會下發了《關於組織觀看反腐力作<人民的名義>的通知》,這部劇在政府機關中的影響力正在不斷擴大。
隨著十九大召開時間的臨近,以反腐為主題的獻禮劇會逐漸成為熱門劇種。《人民的名義》開播之後,不斷有人找到李路,希望能夠和他合作拍一部續集,或者一起做一個反貪題材的電影。
調侃自己因為拍這部戲已經“老了好幾歲”,“不是小鮮肉”的李路卻說,這樣的“體驗”,一次就夠了。
更加“接地氣”的主旋律內容

《人民的名義》有很多類似張豐毅這樣的老戲骨
民營力量參與主旋律生意,開始讓主旋律劇集脫離說教、刻板和口號的面貌,試圖變得好看,因為誰都不想賠錢,“害了投資人這種事我們絕對不能幹”。
試圖吸引年輕人的主旋律電視劇,越來越傾向於類型片的處理方式。
為了讓《人民的名義》“有深度有懸念有劇情”,以更加契合湖南衛視這個播出平臺,李路在這部主旋律正劇中也引入了一些新手法,將嚴肅的反腐題材進行了通俗化的改編,“誰是真正的貪官”成為目前推動這部劇的懸念之一。
全明星陣容也是李路一開始就定下的策略,“演員一定要是要上檔次、有功力的”。這種主旋律正劇的操作方法從《建國大業》開始就在不斷證明著商業上的可行性,為《人民的名義》註入了高口碑自來水。李路向《三聲》(ID:Tosansheng)描述起演員們現場飈戲的場景時,表現得十分興奮,“他們都是直接前天晚上在房間里想好怎麽演,第二天上來就來。就像武林高手過招的時候不用拿刀拿槍。”
與劉燁在《北平無戰事》中的平衡作用類似,陸毅從《永不瞑目》、《爸爸去哪兒》以來積攢的人氣,加上人到中年累積的演技,成為這部劇試圖彌合商業劇與主旋律正劇縫隙,以此吸引年輕收視群體的一個明顯嘗試。
周梅森把陸毅所飾演的檢察處長侯亮平處理成一個美國大片式的“孤膽英雄”,從目前放出的片花來看,侯亮平還會經歷腐化、臥底等元素。周梅森如此解釋道,“侯亮平就像一把安全鎖。我故意沒有給他太多政治資源、家庭背景的交代,賦予他一些理想主義的色彩。我們太需要英雄了,呼喚像侯亮平一樣的秉公執法、執法如山的英雄。”
這些嘗試正在得到年輕人的積極回應。一直在大部分年輕群體當中缺位的政治素養甚至通過《人民的名義》得以複蘇。在已經播出的第一集中,視頻網站不時會飄過彈幕,主動解釋“拘”和“規”的區別,監察系統與地方政府的雙套運行體制,甚至不同等級官員之間稱謂的細小差別。
《人民的名義》目前已經同時在各大視頻網站上線,收回投資已經不成問題。但即使這樣,李路仍然對後續輿論走向保持關切,一點都不敢放松,“希望能夠順順利利播完吧”。
[本文由三聲(微信ID:tosansheng)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邵樂樂。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
反腐討論
電視劇
《人民的名義》
贊(...)
分享到:
一帶一路前十大投資項目揭秘:投資方大多為國企
中債資信與社科院世經政所4月10日聯合發布的《對外投資與風險藍皮書》(下稱《藍皮書》)盤點了2015~2016年上半年中國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投資總額,並總結出前十大項目投資,其額度占到總額的近43%。
《藍皮書》還概括了上述十大投資項目的基本特征:大部分對外投資企業都是國有企業,具有較強競爭優勢,投資契合當地經濟發展需要;民企和國企戰術配合,可降低技術需求型並購阻力並獲得充足資本金。
藍皮書並指出,2017年中國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投資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主要流向能夠契合東道國社會和經濟發展需求的產業領域。
投資以國有企業為主
《藍皮書》指出,2015年以來,中國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直接投資持續增長,但在中國對外投資總額中所占比例仍然相對較低。
2015年,我國企業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為189.3億美元,占當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總流量13%,截至2015年末,中國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對外直接投資存量達到了1156.8億美元,在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中占比為10.5%。
在區位分布方面,中國對“一帶一路”直接投資主要集中在東南亞(東盟)、中東(西亞)和南亞地區,中東歐地區吸引中國投資的起點較低,但增長迅速。
其中,東南亞(東盟)吸引了超過一半的中國對“一帶一路”直接投資:2015年,中國對該區域直接投資流量創歷史最高值,首次達到146.4億美元,占“一帶一路”相關區域投資流量的比例為77.24%。
在產業分布方面,能源、交通運輸和信息技術是中國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直接投資較為重要的產業領域。
在企業特征方面,對外投資企業主要來自北京、上海、廣東和浙江這四個省份,而且以國有企業為主。
在投資模式方面,跨國並購與綠地投資持平,但在平均投資規模方面,前者高於後者;農業和房地產更傾向於綠地投資,公用事業、旅遊、礦產、娛樂和技術領域則傾向於跨國並購。
十大投資項目特征
《藍皮書》稱,從“一帶一路”的相關前十大項目投資來看,大部分對外投資企業都是國有企業,且投資項目在不同程度上與東道國政府推動有關。
《藍皮書》援引Heritage foundation數據指出,在2015~2016年上半年中國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投資前十大項目的投資主體中,有七家均是國有企業。
同時,相當一部分項目與東道國政府相關,並分為以下三種情況:具有東道國政府北京的機構直接參與項目交易;東道國政府發展戰略規劃項目;兩國高層領導人互訪簽署項目。
同時,《藍皮書》並指出,大部分對外投資企業具有較強競爭優勢,同時投資契合當地經濟發展需要。譬如在上述的十大項目中,中國企業大部分都位於世界或中國500強之列,其投資有利於推動當地經濟發展。
不過《藍皮書》也稱,大部分對外投資區位性較強,因此受到相關國家政治風險的影響相對較大。其中按照投資金額計算,能源、交通運輸和礦產所占比重就超過了70%。
《藍皮書》提出,能源、礦產與交通運輸等行業具有投資周期較長、股東投資巨大等特性。投資周期較長增加了項目在建設、運營期間遭遇風險事件的不確定性。而固定投資巨大則導致項目在遭遇風險時難以快速變現或轉移,一旦遭受風險事件,往往損失巨大。因此,相關投資及其項目價值受東道國政治、經濟及社會環境等影響較為明顯。
《藍皮書》也稱,民企和國企戰術配合,可降低技術需求型並購阻力並獲得充足資本金。
同時,民企和國企在“走出去”過程中各面臨不同障礙。民企在融資等方面具有相對劣勢;另一方面,國企在跨國並購中也面臨著“競爭中性”的挑戰。民企和國企戰術配合則同時克服了二者所面臨的障礙,這其中的案例包括長電科技聯合集成電路產業基金和芯電半導體這兩家國有企業共同發起了對星科金朋的技術尋求型跨國並購,在其中長電科技的民營企業身份,減輕了相關監管機構對並購案的疑慮,同時集成電路產業基金也為長電科技的跨國並購提供了強有力支持。
《藍皮書》並展望2017年,提出伴隨著中國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雙邊、多邊等多層次更多經濟合作協議的簽署和實施,2017年中國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投資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主要流向能夠契合東道國社會和經濟發展需求的產業領域。
趣店登陸紐交所 投資方昆侖萬維欲拋部分股權套現數億元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0-18/1155008.html
每經記者 肖樂 曾劍 每經編輯 畢陸名
10月18日,昆侖萬維(300418,SZ)發布公告,宣布出售趣店部分股權。公告稱,根據趣店2017年10月17日(紐約時間)的發行結果,公司已轉讓趣店58.82萬股股份,價格為24美元/股,交易金額為1411.74萬美元。
此外,公司通過趣店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首次公開發行超額配售擬增加出售176.47萬股,價格為24美元/股,若交易達成,昆侖萬維將獲得收益2.59億元。不過,昆侖萬維表示,因超額配售權的行使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可能出現超額配售權不行使或者部分行使的情況,因此2.59億元的收益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趣店是國內提供消費分期產品的互聯網金融公司,前不久在SEC披露了其招股說明書。過去三年間,趣店依靠現金貸產品,業績突飛猛進,2017年上半年凈利潤近10億元。不過,與高收益伴隨的是獲客渠道的穩定性,現金貸監管不確定性,都是趣店上市後要面對的考驗。
昆侖萬維轉讓趣店部分股權
根據昆侖萬維公告,趣店計劃於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QD”,公司已隨同趣店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首次公開發行(“IPO”)出售昆侖集團所持有的趣店部分股權。
根據趣店2017年10月17日(紐約時間)的發行結果,昆侖萬維已轉讓趣店股份數量58.82萬股,價格為24/股美元,交易金額為1411.74萬美元,獲得收益8628.08萬元。此外,因趣店IPO超額配售,公司擬再增加出售176.47萬股,價格為24/股美元,交易金額為4235.22萬美元,將獲得收益2.59億元,超額配售部分交易存在不確定性。
若交易全部達成,昆侖萬維合計獲益3.45億元。同時,交易完成後,昆侖集團仍將持有趣店IPO後股權不完全稀釋的16.86%的股權。
2015年4月,昆侖萬維向Qufenqi Inc.(趣店前身,以下簡稱“趣分期”)投資5000萬美元,取得其增資完成後20%的股權。2015年8月,昆侖萬維向趣分期增資2529.37萬美元,取得其增資完成後的4.05%股權。截至趣店上市前,昆侖集團持有趣店未完全稀釋股份後19.70%股權,約3849萬股B-1系列優先股和1947萬股C-2系列優先股,為第二大股東。
昆侖萬維在公告中表示,出售趣店部分股權,有助於提升公司的業績和股東回報,本次股權出售所得款項將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及公司新戰略的業務投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昆侖萬維2016年凈利潤為5.31億元,本次出售趣店股權獲得的收益占2016年度凈利潤的64.93%。
市場分析指出,按24/股美元的最高定價計算,趣店市值超過79億美元,按最新匯率計算,即超過522億元人民幣,昆侖萬維16.86%的股權將價值88億元。實際上,近三年來,昆侖萬維在互聯網金融領域斬獲頗豐。除了趣店,昆侖萬維還投資了銀客網、洋錢罐、隨手記等多家互聯網金融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除昆侖萬維外,還有一家A股上市公司國盛金控也持有趣店不少股權,其顯然是受益趣店上市的影子股。
2016年10月,國盛金控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深圳華聲擬購買鳳凰祥瑞持有的快樂時代5%股權。按照快樂時代經審計的所有者權益合計20.36億元以及股東全部權益評估值82.91億元,快樂時代5%股權的賬面價值為1.02億元,評估價值為4.15億元。最終,深圳華聲以3.75億元攬入快樂時代5%股權。
資料顯示,快樂時代為趣分期境內協議控制(VIE)之業務主體。2016年12月,快樂時代完成VIE架構搭建。國盛金控在2016年年報中透露,公司下屬外幣投資管理業務平臺華聲香港,取得快樂時代境外控股主體趣店發行的1508.83萬股股份,持股比例為5%。以趣店24美元/股的IPO發行價估算,國盛金控持有的股權市值高達3.62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近24億元。
此番趣店上市,國盛金控是否也有出售其股權的打算?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18日曾致電公司證券代表方勝玲,但其表示對此事不是很清楚,並讓記者以郵件方式發送采訪提綱。不過,截至發稿時,暫未收到相關回複。
此外,10月18日晚間,國盛金控發布公告稱,根據承銷安排及趣店前日發行結果,公司全資子公司華聲香港已轉讓所持趣店股份23.22萬股,價格為發行價24/股美元,交易金額為557.28萬美元。除此以外,華聲香港擬在趣店IPO超額配售中出售不超過69.66萬股,超額配售機制能否成功實施取決於趣店上市後30天內股票市場價是否高於發行價。

現金貸業務引關註
趣店的前身是趣分期,從校園金融市場起家。2016年,在校園貸爭議紛起之際,趣分期逐漸退出校園業務,轉型向非信用卡人群的消費金融領域發展,並將品牌升級為趣店。
轉型之後,趣店的業務增長頗為驚人。招股書顯示,2014年4月9日~2014年12月31日,趣店的總收入為2413.3萬元,凈虧損4077.5萬元;2015年全年收入為2.35億元,凈虧損2.33億元。2016年全年收入達到14.43億元,實現凈利潤5.77億元,大幅扭虧為盈。今年上半年,趣店總收入為18.33億元,而2016年同期則為3.71億元。已經超過去年全年,凈利潤高達9.73億元。
目前,趣店旗下主要有兩種產品,一是現金貸產品來分期;另一個是分期購物商城趣店。招股書顯示,現金貸的平均貸款金額平均為920元,平均貸款期限為2個月;消費分期業務平均貸款金額為1250元,平均周期為8個月。
根據招股書披露的財務報表,趣店的收入由四大塊構成,包括通過提供現金信用產品獲得的金融收入、提供商品分期產品獲得的銷售傭金收入、逾期罰金收入及貸款便利收入,其中金融收入是最大頭的收入來源。然而,業績高歌猛進的趣店也面臨著隱憂。首先,高度依賴著螞蟻金服,在風控方面,趣店依靠芝麻信用分以及淘寶收貨信息等進行審核。在獲客方面,則依靠支付寶進行導流,正是由於支付寶的導流,趣店收入大幅增長。
如果支付寶的渠道發生變化,趣店的業務將會受到重大影響。與此同時,趣店還面臨著支付寶花唄、借唄的直接競爭。
此外,對於現金貸,監管目前仍存不確定性,這也是趣店面臨的另一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