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聽過余佳文,或許你更應聽聽這位90後創業者的故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26/151670.shtml

他充分符合被媒體炒作的全部要素,90後、創業者、富二代、機器人、帥氣、品味,當然,是在90後這個標簽還沒用爛之前。第一次跟他接觸是在上海TC峰會,他作為圓桌嘉賓,與同是機器人創始人的俞誌晨、葉琛及AngelVest 聯合創始人David Chen在一起探討機器人到底是敵是友。這一次見到他,是在《創業家》雜誌的北京辦公區,朝氣、自信、清爽,酷,對未來和未知全然享受,毫無懼意,這是整個訪談下來印在腦海中他的模樣。筆者曾采訪過不少斯坦福及矽谷回國創業人士,他氣質中整個對於創業的感覺,在本土創業者中算是比較接近矽谷場域的了。

還記得美劇《生活大爆炸》里面Sheldon因為害怕被病毒感染而不去學校,用顯示器和車輪做成他的替身機器人,讓他的同居好友Leonard帶著“他”去學校這一集嗎?這位90後創客做的就是這麽一款酷酷的“遠端臨場機器人”。

他叫孔堯,創業明機器人roboming,小明的“明”,沒有“小”字。

這款機器人到底有何應用場景?是不是偽需求?研發的難點在哪?中國的市場前景如何?未來可以有哪些想象?本期i代言《創始人說》邀請明機器人創始人孔堯為你解答。有無幹貨,由你來評。

霸氣開場

“今天你對我愛搭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走到我們的辦公室門口,你便能看到這幅對聯。穿過前臺,里面的設計和氛圍完全是谷歌範兒,燈籠都是自己畫上去的,全開放式辦公場地,有近一半是休息區,放松的時候來一桿臺球蠻愜意的。辦公區外面是1400平的空中花園,每每有面試完的小夥伴,我都會帶著他們到處逛逛。面試錄取了卻說不來的,我會把門口那句話送給他。科技範兒的公司自然配著科技範兒的產品。還記得Sheldon的那臺替身機器人麽?我們做的就是這個玩意兒,準確地來說,應該稱它為“遠端臨場機器人”,不過這東西在中國還沒太起來。你看他的外觀,很簡單,就是平衡車頂著個iPad,當然,你要是願意,可以給它穿上你的衣服。

其實,就算是在北美,這東西也算很新了,一年大概20、30萬的銷售量,當然中國市場幾乎還是空白。用孫正義的時光機理論來說,發達國家已經發生的事情,發展中國家在一個時間差之後,一定也會發生。說起來,我也創業好幾次了,做過在線教育,也做過文字降噪(類似核心文字搜索),也接過父親收購的服裝品牌做電商,直覺告訴我,在中國做這款機器人,能行!就這樣,我開始把國外的這些機器人產品一個一個拆解、研究,找他們的技術痛點,緊接著便組建團隊自行研發了。

核心場景

一般人看到這個產品都會覺得很陌生,不知道哪兒用得上。就目前來看,這個產品大致有三個大方向的應用場景。第一個是會議系統,第二個是家庭陪伴,第三是遠程參觀。

就會議場景來看,這個產品能很好地實現集體視頻會議下的單聊。就是說,你讓你的機器人替身現場參會,回憶中遇到一些小問題需要及時溝通,讓機器人扭個頭或者移動一下,靈活地實現跟其他人的對話。這是一種新型的商務會議方式,習慣還需要培養,最痛的是現在看來它對原有視頻體系並沒有絕對的顛覆。所以對於會議這個賣點,我們並不太強調。不過,這個產品在150人以下的小企業挺受熱捧的,他們很喜歡用這個產品。一方面可能視頻會議系統比較貴,不適合買很多,一方面QQ會議又不夠酷,用這個機器人開會,或者放在公司巡查,或是邀請客戶參觀,公司會顯得很有逼格。

另一個場景是家庭陪伴。在一般陪伴攝像頭基礎上加入可移動性,就更能親切地實現遠程陪伴了,更有家人的味道了。但這件事並不好做,家庭市場是很大,可中高端家庭又有多少?細分下來,這其中有多少願意花這個價錢,市場其實很難做的。

會議和家庭這兩個場景在我們看來都不夠理想,那我們就得重新思考了。這就引出我們現在及未來會作為核心打造的一個場景——遠程參觀。怎麽講?比如,我人在上海,但我想參觀創業家北京的辦公室,那我可以選擇兩種方式。第一種,你拿著iphone 用face time邊走邊派,帶著我看。這需要花費一個人力。還有一種,我遠程控制這個機器人,想走到哪里就走到哪里,想看什麽就看什麽。遇到周圍的小夥伴,我還可以跟他們打招呼致意。再如,我再網上預定了一個酒店,光看圖片還不夠味,我想了解一下更真實的場景,而老板店員又很忙,那這個時候如果有一臺機器人,我就可以去到各個房間、露臺、廳堂自由地轉一轉,順便看看衛生間犄角旮旯的衛生狀況,親自查看了,覺得滿意了再預定,到店再不會犯“圖片失落癥”。再比如,我想去某地的博物館、藝術館,空間的局限不能親自遊覽,圖片、視頻又滿足不了我。這時候,通過機器人聯網,我就能靈活地穿梭在博物館的各個展品之間了。

人與場景交互了,人與人也得交互啊,這是一種邂逅式交流,非常酷。假設“你”正在盧浮宮流連於某一作品,旁邊正好有一靚妞機器人也同樣被這個作品吸引,“你”可以走上前跟她聊上兩句交個朋友,再來個拍照留念。這里面有一種很微妙的同類(替身機器人)相吸。當然,這個靚妞也可以是真妹子咯。

遠程平衡和防碎屏是關鍵

想自由地邂逅妹子,讓眼睛更好地體驗另一個空間,兩個難點必須解決:遠程平衡感和防碎屏。

由於考慮到用戶群體和設計成本,我們的第一代產品只支持占到iPad市場份額45%-55%的air系列做屏幕,但下一代代會支持包括安卓、windows系統在內的所有平板。由於不同的屏幕尺寸和重量會給支架帶來不同的受力,想要無死角享受遠程視覺,又得做到屏幕360度自由旋轉,那這個機器人必須根據受力和角度隨時調整自己的平衡不跌倒。這就比一般的平衡車難了。平衡車由人的體感及時操作,相對還具有可控性。

平衡車在平衡性上最大的問題在於跑飛。一摔倒提起來,輪子還會不停地轉。2010年就因為平衡車跑飛,有人摔下20米的懸崖死了。雖然Segway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但國內目前還沒有。我們從某機密研究所挖來了一位天才少年,他寫了一套非常酷的算法,硬是把這個問題給解決了,當然也申請了專利。算法再加上我們自己不斷實驗研發出來的減速箱,目前在平衡的底層構架上解決得還不錯。當然,未來還得一遍一遍調試。

另外,防碎屏的問題也非常重要,用戶的iPad摔壞了肯定得找我算賬啊。那如何保證機器人跌倒時上面的ipad安然無恙呢?很難的。我們經過幾千次的防摔試驗,摔壞了11臺iPad才定下來的屏幕固定的構架。就在眾籌前一兩個月都還在不斷推翻了一遍遍重新改,國產泡棉根本不行,必須完全用進口泡棉。

幹脆我們再開展一個副業,出租泄怒神器,你看怎麽樣?哈哈。做機器人,做體驗這真的是一件充滿無限想象的事,你得把腦洞無限地大開。在這個方面,我們這群小夥伴倒是不缺想象力,當然,空想就沒意思了,得幹出來啊。未來會在用戶端提供VR(虛擬現實)眼鏡,帶上後就更能沈浸到場景中了。再一個就是AR(增強現實),比如每個人錄上自己的臉和介紹,當你的臉出現在機器人的視角時,機器人就能認出這是誰誰誰。此外,我們還希望在下一代產品加入簡單的室內定位。室內定位目前還是個世界性的難題,但應用場景非常性感。舉個例子,替身機器人站在門口,我輸入想去找誰,它自己就能根據定位朝他走去,你自己是不用控制的,非常智能。

盈利模式

智能硬件產品如果僅僅充當了一種智能化的工具,那火候還是沒到,它一定是能延伸到後端服務的。而這個服務往往就能跟商業模式結合起來。

對於這個產品的商業模式,我目前的思考大致分三個層面吧,第一個當然是最基本的,把產品賣給b端(如商場、博物館等),再由b端租給c端做服務。比如在購物或博物館場景下,用戶不用出門,租一個機器人就可以遠程體驗,b端按小時收取體驗費。

再深入一步,你可以註冊自己的賬號體統。你的賬號會有你的購物、喜好、出行等記錄,根據這些記錄,機器人會精確推送所在商場相關的購物信息,提升購物體驗和效率。那通過機器人推送完成的交易,我是不是可以跟商家分成呢。

更深一步,當我在這個行業的app開發上占有首發優勢,有了產品積累和經驗沈澱,未來我完全可能把機器人技術開源掉,讓更多的人去生產機器人,賣機器人。但是,服務機器人管理的應用API接口得由我提供,機器人的訪問信息也得經過我。這就是更底層的盈利了。

夢是一定要做的,但一定要對你的夢想負責。未來5年,機器人的形態還會改變,可能是全息投影。地上放一個可移動的圓盤,上面是三棱鏡介質,支持立體全息影像,圓盤上面有模擬人眼球的攝像頭。這樣人就能以1:1的身形在場景中“行走”,更“真實”地感受周邊信息。

沒有什麽比探索未知挑戰科技更快樂的事了。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我喜歡喬布斯的這句話,我也會在設計中向他致意。看看我們的名片,極簡,懷舊的淡淡的黃色,厚實的質感,有沒有一種文藝的蘋果味?我也喜歡中國的這位雷布斯和他的產品設計。他說,取名要簡單。小明機器人,好記麽?去掉小字,明機器人,這就是我的品牌,是不是聽起來又簡單又很酷?


後記:雖然跟同齡人比起來,孔堯的經歷算比較豐富了,連續創業3次了,這是第4次,看起來更接近85、86的年紀,但從對話中,還是不免露出些許稚嫩。他現在更多還是在模仿中學習。“今天你對我愛搭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是他對自己霸氣風格的外在詮釋,也是他所謂的追求“複仇成功的快感”。他會提到自己的資本家父親,提到父親給投的天使輪,提到對父親做資本並購不做實體創業的“鄙夷”。可是,很明顯,他的內心對父親是崇拜的。他還崇拜美國的喬布斯和中國的雷布斯,他們的設計理念、產品理念被他奉為聖經。他說,自己就是在追智能硬件和機器人這個風口。“風口這個詞是雷軍說的,雷軍這麽牛逼,他不會騙我的。”

他說話總是伴著笑,這是從內心湧上來的笑容,很真誠,很輕松,跟他的談話也很快樂。我想,稚嫩不一定意味著失敗,也許正是這種稚嫩讓他具有一往無前的自信。但是,我也隱隱有些擔心,他在未來可能會遇到很多坎,這些坎還會繼續打磨這個小夥子,讓他更落地、對行業有更敏銳和準確的感知。創業除了雞血與享受,異於常人的孤獨和辛酸也是必修的學分。經歷過這些東西,我相信,他的眼神會讀出更多的東西。畢竟,稚嫩跟大道至簡,還不是一回事。

不過,他有的是創業的本能和天然的性子,把創業變成一件如此快樂的事,還有什麽比這更美好呢?

本文由孔堯口述,蒲鴿采訪並整理,版權歸i代言所有,如需轉載,請後臺留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935

一連串危機來襲歐洲怎麽辦? 眼下或許只有歐盟能夠做到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0620.html

一連串危機來襲歐洲怎麽辦? 眼下或許只有歐盟能夠做到

第一財經日報 哈羅德·詹姆斯 2015-11-12 06:00:00

歐盟當前正面臨著一連串可怕的危機。長期的歐元、歐債危機不斷加劇這片土地的分化,導致了南北間深深的裂痕,而現在,成千上萬的難民又造成了東部(包括英國在內)跟西部的勢不兩立。

歐盟當前正面臨著一連串可怕的危機。長期的歐元、歐債危機不斷加劇這片土地的分化,導致了南北間深深的裂痕,而現在,成千上萬的難民又造成了東部(包括英國在內)跟西部的勢不兩立。加上諸多其他方面的分歧與矛盾,歐盟的境況比起任何時候都來得岌岌可危。

歐盟各國實行的能源政策千差萬別,最初建立的能源價格體系並不兼容,有違一個內部市場的構想。而各國隨之采用的解決方案也都相互抵觸,使得統一整合能源網絡變得異常艱辛。

譬如,法國大部分電力都來自核能,而德國自2011年福島核電站事故後便立刻著手關閉所有核電站。現在的德國、西班牙都將重點落在了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上,當然在天氣條件受限的地區,大部分電力依然來源於化石燃料。

與此同時,歐洲安全問題自2008年以來就不斷受到俄羅斯的挑戰。特別是去年烏克蘭危機後變得尤為嚴重。持續不斷的戰爭、尚未解決的領土主張,都急需開展對於歐盟能源政策——具體而言是對進口能源依賴問題的探討。

另一項歐洲安全穩定的挑戰,便是導致成千上萬難民湧向歐洲的敘利亞危機。

歐盟受到的挑戰還不止於此,其最基本的民主合法性也受到了質疑。極端主義意識形態逐漸成為主流,分裂主義運動也重現活力。

今年上半年,希臘與歐洲似乎進行著對抗。而現在,同樣的情況正在葡萄牙上演,其左翼聯盟包括政客在內都對歐洲充滿深深的敵意。很快,西班牙可能也將要面臨類似的困境。

簡單來說,歐洲已經被危機壓得喘不過氣來,不堪一擊到無法有效應對任何新的挑戰了。多年的創傷已經耗盡了領導者們制定有效對策所需的心理能量,以及實施對策所需的政治資源。這就是為什麽在難民危機問題上嚴重缺乏回應的原因。

不過歐盟的建立本身就是預計到危機後的產物。歐盟奠基人之一讓·莫內多次強調:突發事件的緊迫性將會推動一體化進程,“歐洲將在危機中得以鍛造,並且帶來所有危機所需的解決對策”。

然而導致這些危機的問題必然是小到可以管控的。過於嚴重或是一次面對多重危機,都會威脅到歐盟的應變能力,最終導致其崩潰。就像《哈姆雷特》中,克勞狄斯從奧菲莉婭日益惡化的精神狀態中所觀察到的那樣,“當悲傷來臨時,不是單個來的,而是成群結隊的”,最終,奧菲莉婭的確陷入精神錯亂,最終失足落水溺斃。

但是克勞狄斯,一個殘暴的兇手,並不能稱之為政治智慧之泉。事實上,通過增加權衡範圍,同時處理多重危機,可以讓危機更容易解決。在歐盟,相互間的利益競爭往往會妨礙到對危機的有效應對。不淩駕於他國主權,歐盟將能成為相互間利益妥協的談判平臺。

譬如,早前德國不願對南歐國家提供債務減免,令這些國家長期受困,而現在因為能從集全歐洲之力解決難民危機中立即獲利,而變得動力十足。同樣的,軍事一體化可以促進戰略有效性,降低成本,特別是對國防預算較大的國家。

這種“問題鏈”方式已被應用在了國際貿易談判中。雖然很難取得巨大突破,但為所有參與者都帶來了整體利益。

歐洲需要重拾1989年的心態,當年出現的大量跨境人口流動——最初發生在匈牙利和奧地利邊境——帶來的是改革開放,而非豎井心理(每個人更傾向於在自己建立的舒適空間內交流)。

2015年,情況與1989年相當,歐洲民族國家所需要的,用於抵抗外部壓力、戰略沖擊的保障,遠多於單一民族國家可以提供的。眼下,只有歐盟能夠做到。

(作者系普林斯頓大學歷史及國際事務教授、歐洲大學學院歷史系教授、全球治理創新中心高級研究員。翻譯:朱映臻。版權:ProjectSyndicate)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807

沒有這三樣,或許90%的創業公司都會死!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221/154345.shtml

導讀 : 任何事情,最重要的,就是找到自己的節奏和方向。

最近,俞敏洪在“一起開始”創業本色年會主題演講中,認為2016年中國的創業,大約將會有60%到70%的創業公司死亡。

而在不久前鳳凰財經峰會上,住百家創始人張亨德也用相關數據告訴人們,“從A輪到B輪之間有60%多的公司會掛掉,B輪到C輪差不多接近70%的公司都掛掉了,A輪到C輪其實會死亡88%。”

此外,IT桔子曾經統計相關數據顯示,如國內2013年後成立的公司死亡數量為406家,其中2013年成立的公司死亡量占比為90.6%。

參考互聯網教育研究院的調查,近400家在線教育公司,僅有16.18%能保持盈利;而新進項目,盈利預計不超過5%……而VC數據公司CB InsightsCB Insights,2015年底就曾經公布146家死亡公司名單……放眼剛剛過去的一年,“死亡潮”曾席卷O2O行業、遊戲行業、P2P、智能硬件創業……

尤其是最近資本低迷、寒潮似乎愈演愈入人心,情況何如?

或許90%的創業公司都會死!

即使創業……都會死!

許多朋友卻仍然對我說,自己仍然會選擇創業。

問為什麽?他們說,往深里說,創業是一種選擇,也是一種命運。這種命運,甚至連自己很多時候都無從理解為什麽要那麽執著。 淺一點說,由於自我個性犟且表現散漫,不創業已經上不了班,至少不能好好上班了。已經實在不能忍受按部就班、約束多多的辦公室生活,相當忌憚一輩子老死為人做嫁衣……除了創業,實則已經無路可退。積極一點說,就是為了掌握自己的命運,創業是唯一距離最終實現財務自由最近的通路。而財務自由,才意味時間自由,才真正有條件去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如果創業是今世前生的孽緣,避無可避,退無可退。

那麽接下來的問題,似乎水到渠成。

朋友們總結自己含辛茹苦的創業,認為創業要上路,首先需要認真解決好三大問題。

第一:第一筆錢。

第一筆錢何處而來。這個問題至關重要。王功權最喜歡的項目就是馬上有錢進來的項目,這句話幾乎一語道破項目生存現狀的真諦。無法生存的項目,即使再好,也是水中月鏡中花空中樓閣。投資圈曾經有一個著名的三分鐘打動投資人的故事,說創業者在電梯遇見投資人,投資人給出三分鐘,結果成功了。

現實案例也俯拾皆是,當年西少爺團隊,三四個人才勉強湊了差不多十來萬,單憑這點錢在五道口塞牙縫都不夠。不過他們劍鋒一閃,乘勢在朋友圈精心磨制了一篇長文並四處央求轉發,再然後……,我知道的好幾個投資人就是那時候在幾分鐘內做出決定的。

這次看到,王子恢、林輝、老楊三劍客組團創業,五分鐘就拿到了一筆千萬人民幣天使投資,也是如此。

……

對於國內眾多的創業者而言,無論在不在風口,一定要找準切入口,至少找到這樣一個項目,第一次造血,馬上就有錢進來,而且愈是追著進來,就愈是對了。除此之外別無其他。項目沒有好和壞,只有快和慢……尤其對於連續苦逼創業而言,有錢進入才是王道,這時候,千萬別再奢談什麽社會意義、時代價值,省省吧。

第二:合理的產品打造時間。

有錢了,產品就是重中之重。

尤其對於從各種垂直產品入手的創業團隊來說,做出產品首先迫在眉睫。做出產品同時,關鍵要做到兩點。第一,競品分析到位,用戶痛點、熱點或者癢點抓得準。第二,解決方案清晰、明了。落實部署要足夠快速和簡單。其次,在經濟一定的前提下,一定要預先算好經濟賬,打造產品全程,一定要想方設法牢牢掌控在預算可控範圍內。有一種說法是,至少在最開始就明確,設置資金警戒線,至少在最後一道百分之八十或九十的時候,第一款能用的產品應該面世進入實際使用階段。同時根據資本量劃好可能的時間線。當然時間線還要考慮競品情況,一般而言,越有能力提前,安全性越高。

如,假使做垂直品電商平臺,能用最少的模型,最少的人力,在最短的時間內,跑通供應鏈,建立起了多層次的供應鏈體系,就是一種合理打造產品最佳狀態。

第三:變現的途徑

變現途徑能否順利實現,對於一個項目而言往往至關生死。當然那些純忽悠、精心做出來的項目例外,它們誆騙資本本身就是目的。

創業者產品打造過程中,變現的緊迫性一直就在,尤其第一款產品完成實際推廣使用後,變現立刻就凸顯成為位居第一的問題。它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第一次資本造血。

行業風口在哪里?市場總量如何?真實客戶有甚細節?對於許多創業項目而言,其中最有效的做法,就是最大限度去獲取國內外相關資料,例如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狀況,也可以參考臺灣、香港、澳門地區的情況。總之,要盡最大限度描畫出國外產品市場的規模變化情況,同時調研出國內市場的可能空間。

客戶是誰?

打通的關鍵環節在哪里?

售後跟進?

這些事情有一點,需要切記,產品一定要過硬。用心一定要真誠。比如,很多朋友坦言,其實早期售後主要是對於客戶問題要及時反應,常常僅此而已。

當然在這一過程中,需要付出相當大的心血,朋友們直感概,這就是尋找和打造自身優勢的魔鬼般歷練。

只有這樣,從早期的種子用戶,到體驗用戶不斷增多,再到日益穩固的客戶群,項目才會在問題中成長並收獲,創業痛但快樂著。也只有在一邊變現一邊擴張的過程中,所有摹劃的版圖才能變得逐漸清晰和規範化。也只有這樣,無論產品進程完善到哪一步,都絲毫不影響變現,小規模小變現,大規模大變現,創業就活了。

當然活得好不好,是下一個問題。

最後,

任何事情,最重要的,就是找到自己的節奏和方向,這才是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234

凱文凱利說的未來互聯網金融,或許正是文化眾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421/155337.shtml

導讀 : 文化眾籌又是一個新名詞。

經歷了資本狂歡的互聯網金融市場似乎從來就沒有消停過。相對於P2P市場的混亂,眾籌市場表現得有些不瘟不火,“孤獨地”支撐著互聯網金融的“臉面”。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網絡金融替代市場規模達1017億美元,占據亞太地區融資總量的99%。另據世界銀行預測,到2025年,中國眾籌投資有望達到460億至500億美元,而2016年“兩會”,股權眾籌更是被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讓眾籌這個源自草根的詞匯有了明確的有關頂層設計的政治註腳。

如今,眾籌已經以一種全方位的視角進入人們的視野之中,未來,或許它真的能夠成為凱文-凱利口中所說的互聯網金融的未來。

繁榮的假象背後,變革即將來臨

眾籌似乎正在改變著中國的社會組織結構,將傳統的發端於上層的經濟模式下放到了蘊藏著無盡潛力的普通用戶市場,最大限度地發掘著原本就蘊藏著無限能量的社會資源。朱江賣股恰恰正是這種現象的最為直接的一種體現。

2012年10月和2013年1月,朱江分別通過微信、微博和淘寶發起了兩場網絡眾籌,短短時間內吸引到了832位個人投資者、11家機構和387萬元資金到賬。盡管朱江的舉動迅速被證監會叫停,但是他籌集了公司的啟動資金,以及更重要的名氣。

這便是眾籌的力量。它借助互聯網的手段產生了“裂變般”的化學反應,它同樣用另類營銷的方法吸引了眾多投資人的關註。

無疑,朱江賣股激發了看似沈悶的社會資源本身蘊藏著的無盡活力,並以一種“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眾籌帶入了人們的視線中。

與此同時,以眾籌為核心概念的外延開始擴展並逐漸豐富起來:以房產眾籌、文化眾籌、科技眾籌、創意眾籌為代表的“眾籌+”通過互聯網的形式開始近距離地接觸到人們的生活,小牛電動車、《靈魂罪男女》、《火鍋青春》等項目將這些概念迅速落地;而以京東眾籌、蘇寧眾籌、聚米眾籌為代表的眾籌平臺開始聚集起不同類型的投資者,“平臺+項目+用戶”的眾籌操作經典模式日漸流行。

根據盈燦咨詢發布的《2015年全國眾籌行業年報》顯示,據不完全統計顯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全國上線運營的眾籌平臺283家,眾籌平臺共融資114.24億元,新增眾籌項目49242個,參與眾籌行業投資人數達7231.49萬人次。借助“互聯網+”的東風,眾籌行業在經歷了2013年和2014年的萌芽期之後,在2015年迎來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榮期。

繁榮背後依然掩蓋不住眾籌市場的混亂,不可否認地,眾籌市場洗牌嚴重。在三月份舉行的博鰲亞洲經濟論壇上,就有與會嘉賓透露,全國開展眾籌業務的280多家平臺之中,有84家已經倒閉或者轉型,存活率僅為70%左右。

井噴式地發展必然帶來大面積的陣亡。眾籌的出現在促使社會資源進一步釋放的同時同樣透露出無法掩蓋的隱憂,平臺同質化嚴重、運營思路單一、項目風控缺失等問題頻繁出現,表面的繁華依然抵不過現實的殘酷,缺少迅速變現的渠道、用戶定位不準、項目落地艱難等原因致使一些眾籌平臺舉步維艱。

眾籌火熱的背後一場醞釀已久的變革正悄然來臨……

平臺、用戶、項目,凱文-凱利的生態鏈到底在哪?

被稱作“矽谷教父”的凱文-凱利(Kevin Kelly)大膽預測,“這個不完美的互聯網實時覆蓋510億公頃的地面,觸及150億的機器,占據40億人類的心智……在白天的一半時間里追蹤我們,並且是貨幣的主要流通渠道。”到2025年,地球上每個公民都將使用這個平臺, “分享、使用以及追蹤新的文化力量將主宰我們的機構和個人生活。”可以預見,未來的互聯網金融將會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

衍生於互聯網金融的眾籌無疑成了這種生活方式能夠迅速被用戶接受的一種最為直接的渠道和手段。

隨著以e租寶、金鹿財行、中晉資產為代表的P2P平臺陸續出現問題,以虛擬項目為主體的互聯網金融門類更是處於風口浪尖,作為能夠將投資者的資金與項目直接對接的眾籌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則承擔起了更加重要的角色。盡管眾籌的作用如此重要,它卻不是當下互聯網金融最為優質抑或是能夠決定互聯網金融屬性的主要方面。因為,從初步細分來看,銀行互聯網支付、第三方支付及衍生的網絡金融平臺、網絡借貸是互聯網金融的三個方面。從這個方面來看,飽受詬病的P2P又占據了相當重要的作用,被寄予厚望的眾籌並未出現,這顯然並不符合未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規律。

金融樹狀

從互聯網金融未來的發展趨勢看,未來將會是以平臺、項目和用戶三者有機整合而成的一個生態系統。而平臺與項目、項目與用戶、平臺與用戶之間的多角度、多維度的動態互動,恰恰組成了未來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全新的生態系統。

平臺+項目

而能夠將用戶、項目和平臺實現有機對接,並能夠在三者之間建立生態聯系的只有眾籌這個互聯網金融“細分再細分”的門類。眾籌恰恰建立起了用戶、項目、平臺三者的生態關系,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講,眾籌作為以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為最終發展目的的互聯網金融的主要分類一點都不為過。而眾籌行業當下的發展恰恰也說明了這一點。

不管是以小牛電動車為代表的科技產品眾籌,還是以《全金屬裂痕》、《無恥混蛋》等影視項目為代表的文化眾籌,歸根到底,它們更多地是在向人們傳遞一種有別於傳統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作為軟性文化的一種,必須以一種“潤物無聲”的方式傳遞到用戶心中,利用眾籌傳遞的情調則更加容易讓人接受。再加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於衍生於文化的產品的消費需求將會進一步增加。

國際經驗表明,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時,居民消費進入物質消費和精神文化消費並重時期;超過5000美元時,居民消費將進入精神文化需求的旺盛時期。根據國家統計局2016年1月19日發布的經濟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國民生產總值(GDP)為67.67萬億元,世界排名第二,人均GDP為5.2萬元,約合8000美元。可見,我國居民消費已經進入精神文化消費需求的旺盛時期。

而目前表現就已經非常迅猛的文化眾籌無疑成為未來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一個絕佳突破口。它以文化作為聯通用戶的橋梁,並通過項目的落地最終實現用戶生活方式的改變,在調動用戶參與的同時,同樣為用戶提供著一種絕佳的生活體驗。

我國眾籌市場的表現恰恰說明了這一點,作為眾籌行業的一個主要方面,文化眾籌的數據表現更是讓我們看到了文化眾籌蘊藏著的無盡的發展潛力。根據盈燦數據公布的數據顯示,據不完全統計,截至到2015年12月底,我國的眾籌平臺主要是以BAT為代表的綜合類眾籌平臺為主,占據了66.7%,而以聚米眾籌為代表的文化類眾籌占據了15.2%。而隨著眾籌平臺的不斷垂直和細分,文化類眾籌平臺依然有繼續擴大的趨勢,可以預見,文化眾籌或將成為互聯網金融的全新突破口。

吸金、顛覆、哄搶……誰才是文化眾籌的最佳修飾?

咖啡館、網絡大電影、茶館、民宿……這些以文化為主要載體的外衍性的文化眾籌門類已經開始在蘇寧眾籌、京東眾籌和聚米眾籌之類的眾籌平臺上出現。隨著人們消費需求的增加,這類項目還有不斷增加的趨勢。當前社會條件下的文化眾籌已經不再是一種投資形式,更多的是在向人們傳遞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

這與凱文-凱利口中的互聯網金融將會成為“未來的生活方式”不謀而合。而文化眾籌的表現也恰如其分地說明了它具備凱文-凱利口中所說的“未來的生活方式”的潛力。根據《2015年中國文化產業資本報告》顯示,截至到2015年12月31日,我國文化眾籌吸金達9.82億元。

除了文化眾籌強大的吸金能力之外,文化創意行業本質同樣讓它與眾籌有著一種天然的聚合能力。傳統投資概念中,某個項目的價值體現是在項目完全完成之後才會顯現出來的,而作為一種基於“互聯網+”形態的新常態的經濟模式,眾籌讓項目的價值在項目開始之前便能夠顯現出來。這種全新的經濟模式無疑是對傳統經濟模式的一種完全顛覆。而這無疑激活了項目前端和後端兩個在傳統模式下並不活躍的環節讓投資風險明顯降低。

目前眾籌成功的《全金屬裂痕》、《小主起來嗨》、《靈魂罪男女》、《監靈神探》等項目在上線之後便被投資者哄搶一空恰恰從一個側面說明了以網絡大電影為代表的文化眾籌對於廣大投資用戶的吸引力。

因此,無論從吸金能力、操作模式還是喜愛程度上來講,文化眾籌都暗含了互聯網金融未來的基本發展邏輯,更加有望成為當下步履日益艱難的互聯網金融的破解之道。

文化眾籌撬動互聯網金融的支點到底在哪?

既然文化眾籌旨在為人們提供一種互聯網金融時代的全新的生活方式,文化眾籌同樣能夠避免互聯網金融的問題和陷阱。不可否認的是,文化眾籌依然是互聯網金融中一個體量極小的部分。因此,必須尋找一個阿基米德口中的支點,才能撬動互聯網金融的這個“巨大地球”。那麽,文化眾籌撬動互聯網金融的支點到底在哪呢?筆者認為,創意是文化眾籌撬動互聯網金融的支點。

故事打動人,創意是著眼點。眾籌,特別是文化眾籌作為一種主觀性極強的投資行為,它最大的特點是用創意來打動人進行投資,再通過暖心的故事讓投資者下單。從獲客渠道上來講,創意是吸引投資者打開項目,閱讀故事的關鍵一環。以在聚米眾籌平臺表現火爆的《鬼瞳警探》為例,它的創意就來自於對於文化眾籌行業的深度解析和了解。因為當下的網絡大電影眾籌主要是以靈異、懸疑為主,大長腿、網紅、模特等字眼是吸引投資者關註的關鍵點。然而,投資者在關註項目之後卻少了一個暖心的故事對投資者進行回應。《鬼瞳警探》卻並不是這樣,它使用了一個創意,這個創意就是對當下流行的網絡大電影的模式並沒有拋棄,而是進行了充分改良,在此基礎上用一個暖心的故事做結,讓用戶不僅能夠被創意點吸引,同樣能夠獲得暖心的故事作為回應。這樣,用戶利用眾籌參與投資就變得順理成章。

模式創意是文化眾籌撬動互聯網金融的關鍵。衍生於互聯網的眾籌自然繼承了它的創新基因,而不可否認的是當下很多眾籌平臺在操作模式上缺少創新點。模式創意的缺少讓投資者很難進行複投,一些項目由於操作模式較為雷同,面臨著同質化嚴重,甚至擱淺的風險。而文化眾籌廣闊的外延讓它完全有能夠創新出不同的操作模式,操作模式的不斷創新無疑能夠為文化眾籌提供源源不斷的發展力量。同一般的P2P平臺不同,文化眾籌的每一個項目能夠根據不同特點創新出一套獨特的模式來吸引投資者註意。以蘇寧眾籌、京東眾籌、聚米眾籌為例,這些平臺上上線的項目都不斷創新著源自項目本身的操作模式,讓文化眾籌出現了“千人千面”的操作模式。

參與感創意才能真正帶給投資者想要的生活方式。文化眾籌之所以能夠成為未來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突破口,其中一個最為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能夠帶給用戶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參與感正是用戶獲取這種生活方式的渠道。而創新出不同的參與方式,提升用戶的參與感,無疑能夠讓互聯網金融真正成為未來的一種生活方式。

傳統投資模式主要是以淺度投資為主,即用戶只需要投錢即可,並不會參與項目運作,用戶也不會知道自己的錢最後用到了哪里,這種投資模式非但不能改善人們的生活方式,而且有可能會讓現存的生活模式遭到踐踏。文化眾籌並不一樣,文化本身就是一個附著有很多創新元素在內存在的個體,而由它本身衍生而來的很多創新的東西可以給用戶不同的參與感,用戶參與其中並不是參與一次投資,而是在享受生活。這種生活就是文化帶給我們的那種和現在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而這種生活方式正是凱文-凱利口中為我們描繪的互聯網金融的未來。

文化眾籌已經開啟了互聯網金融未來發展的大門,或許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即將打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085

手遊行業洗牌後或許更加規範化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6/0615/156551.shtml

手遊行業洗牌後或許更加規範化
於斌 於斌

手遊行業洗牌後或許更加規範化

盡管新規將掀起手遊行業的腥風血雨,短期內將造成不少沖擊,但從長遠來看,手遊行業經歷規範化洗牌後,將迎來更有序的發展。

文|於斌

在加緊對網劇的審查之外,廣電總局對內容的從嚴審查風刮到了手遊行業。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日前發布《關於移動遊戲出版服務管理的通知》,稱移動遊戲的出版流程要與網絡遊戲出版流程基本一致,業界分析認為,新規可能成為推動手遊行業洗牌的分水嶺。

經歷了去年的一輪洗牌,已經有一批手遊團隊被洗出去,如果現在的監管政策嚴格執行,將讓更多渾水摸魚和資質不佳的中小團隊出局。根據易觀互動娛樂研究中心高級研究總監薛永峰之前接受媒體采訪時的預估,或將有近五成的創業團隊被淘汰。

盡管新規將掀起手遊行業的腥風血雨,短期內將造成不少沖擊,但從長遠來看,手遊行業經歷規範化洗牌後,將迎來更有序的發展。

野蠻生長的時代即將終結

對於手遊行業來說,這次的新規變化最大的估計就是前置審批了。通知稱,7月1日起需經新聞出版總署前置審批,移動遊戲才能上線運營。這也意味著,和端遊一樣,手遊將要告別野蠻生長的時代,被納入規範化體系中。

新規將所有移動遊戲類型做了明確的劃分,第一類是不涉及政治、軍事、民族、宗教等題材內容,且無故事情節或者情節簡單的消除類、跑酷類、飛行類、棋牌類、解謎類、體育類、音樂舞蹈類等休閑益智國產移動遊戲。另一種是除上述外的其他類型遊戲。

第一類移動遊戲需至少在出版運營前20個工作日報送屬地省級出版行政主管部門。省級相關部門初審並報送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得到批複意見再通知遊戲出版單位,批複周期原則上為18個工作日。

而第二類移動遊戲,需按照《關於進一步規範出版境外著作權人授權互聯網遊戲作品和電子遊戲出版物申報材料的通知》和《關於啟動網絡遊戲防沈迷實名驗證工作的通知》加以辦理,審批時長大概為80個工作日。

前置審查雖然提升了手遊開發者的門檻和時間、市場成本,但是將有效遏制整頓手遊市場目前的照搬抄襲、涉黃、過度暴力等亂象。

換皮抄襲在手遊圈中屢見不鮮,部分遊戲廠商通常會盜取一些已經有一定市場的遊戲的源代碼,或者抄襲遊戲方式、道具為自己的遊戲做營銷。《天天愛消除》火了之後,各類差不多的消除遊戲也開始遍地開花,《憤怒的小鳥》火了,《憤怒的XX》就會迅速被山寨出來。原遊戲著作權得不到保護。

也有一些遊戲廠商為了吸引用戶,遊戲內容涉黃多有暴力因素,這些遊戲在此之前都能夠安全的避開審查直接上市。

這也和之前監管的漏洞有關。雖然此前手遊圈早已有相關的報備和審批制度,理論上手遊產品應報備至文化部和廣電總局。但是這個制度的執行結果一直不甚理想。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移動遊戲數量約為25000款以上,但《2015年中國遊戲產業報告》中的數據顯示,2015年廣電總局批準出版遊戲只有約750款,其中客戶端遊戲占11.2%,網頁遊戲占32.8%,電視遊戲占6.3%,移動遊戲占49.7%。

移動遊戲在審批出版的遊戲中只有380部不到,意味著移動遊戲中只有不到2%的遊戲走了正常審批的程序。將近98%的手機遊戲沒有經過審批,如此巨大的監管漏洞,也為遊戲抄襲、遊戲內容把控不嚴等等亂象提供了溫床。

之前對手遊市場的監管松,和其市場還小不無關系。但根據艾媒咨詢提供的數據則指出,2015年中國手機遊戲用戶規模已突破5億人,預計2016年這一規模將達到5.33億人,我國移動遊戲玩家全年支出也有望達到30億美元。面對如此快速發展的市場,規範化也是行業亟需的。

前置審查和嚴抓版號的做法將會大大改善這類的行業風氣。之前版號是可有可無的資質,在新規出來之後,像是魅族遊戲中心等渠道方都已經行動起來了,公告各合作夥伴稱,按照廣電總局的《通知》,自7月1日起將“不得聯合運營未經批準或相關信息未標明的移動遊戲”,要求合作夥伴在期限前配合提供相關資質。規範整治已經跨出第一步。

遊戲行業迎來大玩家時代

政策收緊了手遊在發行和審核放行的關口,對於研發和內容審核方面的規範,提高了手遊市場的進入門檻。

前置審查也就意味著手遊公司要上線新的遊戲項目的話,最短要等待20天的漫長的審查期後才能投入市場進行推廣。而在手遊這個競爭激烈的行業里,移動有線的生命周期多麽短,20到80天,足以讓同類遊戲搶占市場,讓一個小遊戲公司死掉。

不僅新上的項目會受影響,原本的老項目也可能面臨下架關停。新規規定,目前已經批準出版的移動遊戲如果要進行升級,或者推出新的資料片,則被視作是新作品,需要重新走審批流程。未經審核即出版的,一經發現,相關出版行政執法部門將按非法出版物查處。中小團隊制作的遊戲大部分之前並沒有經過資質審查,或多或少項目都存在粗制濫造或者是內容打擦邊球的情況,審查關能不能通過需要打一個問號。

政策預計波及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的手遊項目,而這股颶風對於大玩家來說,是更有利的。一方面,大廠經歷過端遊時代的嚴格審批流程,對於內容和流程都熟悉,移動遊戲產品也通常都已經走過正規程序,即使存在某些問題被下架,它因為體量本身就大,抗風險能力就高,而中小玩家,開發的遊戲可能只有幾款,一旦其中重要項目被下架,很有可能就撐不下去了。

手遊市場迎來的最嚴審查的同時,意味著原本野蠻生長時代的結束,進入規範化高成本運營時代,必定會淘汰一大批渾水摸魚和資歷淺的小玩家,市場即將迎來大玩家時代。

不過,這並意味著中小玩家一點機會也沒有了。監管的趨嚴將帶來行業的規範化,如果是真的用心在做產品的開發商,在這個大浪淘沙的階段,也會有更多的機會出線。

手遊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567

脫歐或許更挺核 專家稱不影響中國在英的這筆能源大單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3238.html

英國“脫歐”會不會對英國發展低碳能源的政策帶來影響?會不會對中國在英投資的核電項目帶來不利?

“沒有直接的影響。”原國家發改委能源所所長周大地最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英國在應對氣候變的問題上,即便是在歐盟內部,也是非常積極的。英國在發展低碳能源的問題上,從我了解的情況來看,不會因為“脫歐”而出現翻盤的情況。

談及英國正在致力於發展核電的問題時,周大地表示,脫歐不會對英國發展核電和中國在英投資的核電項目造成直接的影響。他分析,歐盟內部,針對核電主要分成兩派,反對者主要以德國為首,而支持者則主要包括英國。

多位業內人士同樣向記者表達了與周大地一樣的觀點。“不會對我們在英項目有影響。”他們中有的說。

2015年10月21日,中廣核和法國電力集團(EDF)在倫敦正式簽訂了英國新建核電項目的投資協議,前者牽頭的中方聯合體將與法電共同投資興建英國HPC項目,並共同推進塞茲韋爾C(SZC項目)和布拉德韋爾B(BRB項目)兩大後續核電項目,其中布拉德韋爾B項目擬采用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

根據協議,在造價高達180億英鎊(約相當於1800億元人民幣)的HPC項目中,法國電力將占據66.5%的股份,中廣核牽頭的中方企業將在欣克利角C項目中占據33.5%的股份。而與HPC項目和SZC項目不同的是,BRB項目將由中廣核主導、法國電力參與,雙方在項目投資中將分別占據66.5%、33.5%的股份,並采用華龍一號核電技術。

由於該協議讓“中國核能企業‘走出去’實現歷史性突破”,創造了中國企業“首次主導開發建設西方發達國家核電項目”的紀錄,而使得核能界和媒體一度為之興奮不已。

值得關註的是,在上述協議簽訂之前,2015年上旬,歐盟駐華大使史偉2015在廣州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說,歐盟歡迎中國企業去投資,但歐盟對中國企業在歐盟的投資也有相關的規定,比如說,投資需要透明和安全,特別是在核能領域。

而今年早些時候,有法國當地媒體報道稱,為了回應來自EDF內部工會以及管理人員的強力反對,EDF企業委員會上周決定將請企業外部專家審議英國核電計劃的可行性。EDF工會呼籲將投資計劃延期兩至三年,擔心修建英國核電廠所必須巨額投資將使早已面臨財政危機的EDF陷入癱瘓。

對此,5月18日,中廣核通過官方微信“中國廣核集團”發布的一則題為“香港記者走進大亞灣反向路演”的消息顯示,該公司新聞發言人黃曉飛對來訪的記者表示,盡管近期媒體對HPC項目有一些擔憂,但英法兩國政府對HPC項目的支持始終未變。

而英國駐華大使館在5月23日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HPC項目的‘最終投資決定’對於法國電力集團來說是一個公司商業行為。然而,英國政府及法國電力集團對該項目都很有信心。法國政府也仍會全力支持該項目的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058

識別非冷藏疫苗,這項技術或許能幫你的忙!

此前上億元冷藏疫苗流入18個省份的消息引起社會一篇恐慌,疫苗是一種脆弱的生物制品、對溫度的要求敏感,從運輸到存儲需要全程冷藏。而作為消費者,如何辨別自己所使用的疫苗是否一直保持冷藏狀態,或者是否為真疫苗,這的確是一個令人擔心的問題。

不過最近一項技術或許將終結你的擔憂。通過內置溫度傳感器系統的NFC智能標簽,可以記錄並存儲藥物運輸到應用過程中的溫度變化歷史以及相應的時間節點。而每個標簽都有唯一的ID,標簽的歷史記錄都可以通過NFC手機掃描讀取,上傳至雲端,建立電子醫療記錄。

除了可以追蹤產品的溫度變化之外,Thinfilm研發的另一款產品可以用來甄別產品的真偽,利用近場通信Open sense技術,它還可以識別註射器開啟前和開啟後的狀態,提供不同的信息指導。

此前Thinfilm和YpsoMate合作,推出了具有NFC功能的自助藥療註射筆。在GSMA創新城市展上,據Thinfilm工作人員介紹,通過針對該產品研發的APP,掃描標簽可以了解該產品的真偽、使用方式、註射時間、註意事項等。

而在開封之後,標簽可以提醒患者按期註射,並將相關信息反饋給醫生,告知醫生患者的使用時間和使用頻次,患者通過智能手機接觸註射器的用藥信息,會與YpsoMate雲設備交互記錄患者自助治療的情況。

據了解,該自動註射筆主要應用於需要周期性註射的慢性疾病,例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借此品牌商、患者、醫生,以及醫生與醫生之間的聯系變得更加緊密。”Thinfilm工作人員介紹道。

Thinfilm是一家來自挪威的印刷電子和智能系統制造商,專註於智能標簽的研發,除了醫療應用之外,新型智能標簽還可以應用至化妝品、紅酒、食品等零售產品。

例如在化妝品上貼上一張電子傳感標簽,經過智能手機掃描,可以在手機上查看該化妝品的原材料、制作工藝、功效等信息,當你將化妝品買回家,打開使用後再次掃描,會呈現完全不同的信息,例如告知消費者如何使用。而在使用完該化妝品後,再次掃描標簽,標簽會識別使用狀況並提供補貨購買信息。

奢侈品牌和其他工匠制造商往往是假冒偽劣產品供給的目標,解決奢侈品假冒問題,Thinfilm的SpeedTap標簽可以發揮甄別作用。該標簽可檢測到產品的“工廠密封”及“開封”狀態,並可通過NFC手機進行讀取,消費者可以了解該品牌及產品,或在線購買限量版手袋。

據工作人員介紹,基本型的印制存儲器標簽成本約為2美分;印制感應標簽不超過50美分,遠低於傳統微電子系統標簽。伴隨智能標簽普及,價格會進一步降低,產品應用的場景將更為豐富。

這些智能電子標簽的應用,無疑為零售業帶來新的營銷前景。根據國際物聯網貿易與應用促進協會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RFID行業調研報告》顯示,僅在中國市場,2010~2012年間,中國超高頻RFID市場規模以年均78%的複合增長率在快速擴張。

在Thinfilm公司CEO Davor Sutija看來,未來電子標簽必將取代傳統條形碼。“相較於條形碼而言,電子標簽可以攜帶更多的內容,且可以存儲信息,追溯產品的生產信息,大數據信息的積累將產生更多可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600

每個人都在抱怨“資本寒冬”,但或許它真的並不存在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6/0801/157796.shtml

每個人都在抱怨“資本寒冬”,但或許它真的並不存在
孟永輝 孟永輝

每個人都在抱怨“資本寒冬”,但或許它真的並不存在

資本寒冬只能是一些人的資本寒冬,紅海同樣只是一些人的紅海。

文丨孟永輝

隨著資本的偃旗息鼓,很多人預言,當下的互聯網創業公司進入新一輪的寒冬之中。面對凜冽的寒風,有些公司開始選擇學習當年的阿里巴巴進行裁員以削減開支,有些公司則開始進行模式創新尋找新的盈利點,有些公司甚至關門大吉,從此在互聯網江湖上銷聲匿跡。

曾經江湖上的“誰人不識君”,如今的“泯然眾人矣”,當下幾乎所有的互聯網企業都在思考同樣一個問題:如何才能度過新一輪的資本寒冬?甚至有人預言,當下我們正在經歷的就是最為嚴酷的資本寒冬。預言,特別是喧囂在整個市場的預言通常會成為事實。而,很多人恰恰忽視了最為重要的一個問題,那就是當下的市場情勢到底是不是資本寒冬?

不可否認,資本在中國互聯網新一輪萌發、發展、噴發中所占據的重要作用。但,我們又不得不承認,以資本驅動為主的新一輪的互聯網革命必然無法產生持續性效果的事實。因為資本的逐利性導致它始終都將盈利看作是終極目標,而這個終極目標導致的必然是短視與後勁不足。

中國互聯網的上半場,資本已經表現出了強大的推動力,它促進了成千上萬個創業公司的出現,實現了中國互聯網在互聯網市場發展初期的增長。而正是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資本寒冬悄然而至,一切都來得難以預料。

為什麽資本寒冬會出現?

新一輪的資本寒冬肇始於2015年的下半年,到現在已經接近一年的時間。如果將2015年下半年看作是資本寒冬的“立冬”,那麽,當下無疑是資本寒冬的“冬至”。同以往的資本寒冬一樣,此次資本寒冬的出現是在中國互聯網井噴式發展兩到三年之後才出現的。之所以會在這個時候出現資本寒冬有著一些深層次的原因。

井噴式發展背後有資源過剩的風險。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新技術與傳統行業的深度融合衍生出很多企業,這些企業的出現不僅有資源重複配置的風險,同樣造成了人才和技術的大量浪費。

市場本身的調節功能必然需要淘汰掉一部分企業才能保證市場本身的健康有序運行。於是,我們便看到了以O2O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的大量倒閉,還有以美團與大眾點評、攜程與去哪兒、滴滴與快的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的報團取暖,宣告合並。

新生企業與傳統豪強的表現讓人們確信資本寒冬已經到來,而事實情況卻是市場利用本身的“自凈”能力在進行的一些“自我代謝”而已。資本寒冬只是對於那些產能過剩的行業而已,困境便會開始出現,這就導致了一些行業認為的資本寒冬的出現。

因此,資本寒冬的出現有它的內生力量。

技術的更叠導致資本前瞻性投資正在轉移。資本投資從來都是具有一定前瞻性的,缺少了超前的投資,資本的盈利空間必然面臨被壓縮的風險。資本投資的前瞻性通常會以技術為標準,投資同樣以技術,特別是新技術為坐標,而當下的市場情況卻是以新媒體、新社交、新理念為代表的“互聯網+”技術,正在朝著以AR、VR、智能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轉移。

技術的轉變導致資本投資目光的轉移,而依然停留在上一個技術水平的創業公司自然開始感受到寒冬的來臨。以技術轉變肇始的投資目光的轉移在導致很多公司面臨融資困難的同時,同樣開始引起了企業自身對於技術和經營模式創新的興趣。而這同樣開始成為資本新的投資源頭的開始。

雖然很多人都將直播看做是一個新技術引領下的全新風口,但是以AR、VR為代表的新技術、以雲存儲、雲計算為代表的大數據相對於直播來講具有更加領先的技術意義,而當前的市場環境對於資本來講已經不再具有投資意義。

因此,他們選擇放棄。

盈利模式不足以實現成本回收。同質化企業不斷競爭的一個直接結果就是將原本充滿想象的藍海,變成了一個血雨腥風的紅海。持續不斷地對同質化企業進行投資意味著將所有的雞蛋都放進同一個籃子里,這種投資模式導致的最為直接的結果就是一旦這種盈利模式出現問題,那麽,資本的投資將會面臨難以回收的風險,而一旦這種情況出現,則意味著投資的失敗,意味著成本難以回收。

作為一個嗅覺相當靈敏的行業,資本從來都是能夠在平淡的市場環境中預先聞到一些難以捉摸的味道,這種味道簡單來講就是一種盈利模式,就是投資與成本的差額。一旦同質化企業越來越多,資本所嗅到的盈利模式早已不再先進,那麽,他們所有的投資都將會有難以回收的風險。而這對於資本來講無疑是致命的。

因此,在一個同質化非常嚴重的市場環境中,如何找到較為超前,較為創新的盈利模式是所有資本進行投資的一個關鍵。如果這個關鍵點沒有抓到的話,資本的投資都變成了一種無用功。那麽,資本便不再有存在的意義。而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中,資本能夠挖掘甚至嗅到的投資盈利模式早已“爛大街”。而在這樣的環境下再進行投資,無疑是飲鴆止渴,難以為繼。

無論是初期的阿里巴巴,還是誕生之初的騰訊,它們之所以能夠獲得資本的眷顧,很大程度上就在於它們的盈利模式超越了所處的時代,並能夠領先同行業至少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而資本對於他們的投資,無疑將會促成三到五年甚至更長的一個資本回收期。

因此,資本寒冬的出現有它的未來隱憂。

外部市場環境造就資本市場的收緊。全球經濟形勢未見好轉,國內轉型升級的不斷加碼同樣給資本市場帶來了一些影響。盡管互聯網行業仍然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間,但是傳統行業投資的教訓讓資本市場不得不考慮投資的質量,而忽略投資的數量。從這個角度來講,資本寒冬的到來同樣是不可避免。

盡管從2013年開始,互聯網經歷一個飛速發展的階段,而到2016年,這個階段恰恰經歷了三年的時間。三年時間對於資本檢驗一個行業的成敗來講已經足夠。盡管當前依然有互聯網巨頭正在對周邊行業進行不斷地投資,但是可以確定的是,他們的這些投資基本上是基於自身平臺或流量的投資,投資的領域也是他們並不擅長的,通過這種投資模式,他們能夠實現流量變現,並由此獲得全新的流量。

阿里、百度、騰訊、京東等互聯網巨頭對於周邊的投資就是一個鮮明的例證。而外部市場的環境造就的整個資本市場的收緊並不能被這些互聯網巨頭的投資活躍所掩蓋,整個市場環境依然處於一個相對消極的階段。

因此,資本寒冬的出現有它的外部環境。

資本寒冬的出現是不是真的?

當下,很多人都在講資本寒冬,很多人都真切地感受到資本寒冬的存在。那麽,當下的市場狀態是不是就是資本寒冬呢?資本寒冬到底有哪些最基本的特征呢?在我看來,當下的資本寒冬並不是真正的資本寒冬,資本寒冬有著它獨有的特點。具體來講,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資本寒冬具有廣泛性,無論哪家企業都不能獨善其身。真正意義上的資本寒冬具有一定的廣泛性,即所有行業都能夠感受到資本寒冬的存在,並不是單單一個或幾個行業能夠感受到的資本寒冬。而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中,我們不難看到,即使是在一個行業內,同樣存在著很多企業面臨著不同問題的情況:一些企業融不到錢,一些企業不擔心錢,一些企業的錢投不出去。

這種多樣化的市場情況對於整個市場來講是一個流動性的問題,即整個市場的資本正在進行流動,並不是處於一種停滯不前的狀態。很多資本都在尋找新的投資點和創新模式,然而,在當前的互聯網技術和當前的運營模式下,很少出現能夠讓他們值得投資的點,那麽這種投資便會變得沒有任何意義,於是,人們開始感受到資本寒冬的存在。

而對於那些掌握核心技術和創新模式的公司來講並不會擔心資本寒冬,他們依然能夠獲得眾多資本的青睞,他們依然可以拿到錢。從這個角度來講,資本寒冬的廣泛性並不存在。因此,我們同樣不能將現在的資本環境看作是資本寒冬。

資本寒冬具有明顯的標誌性。每一次資本寒冬的來臨都具有明顯的標誌,而很多人都將傳統互聯網巨頭的抱團以及新生互聯網公司的戰略調整看做是資本寒冬來臨的標誌。其實,這種認識是片面的。如果將這些看做資本寒冬來臨的標誌的話,那麽他們和2002年的阿里相比簡直是不值一提。遙想那個時候的阿里全年盈利僅1元,那個時候的馬雲每天所要承受的壓力或許比現在的創業者所承受的壓力都要大。另外,那個時候的互聯網發展遠不及現在成熟,甚至資本對互聯網的判斷都彌漫著一種悲觀情緒。可想而知,那種市場環境的惡劣程度顯然要比現在艱難得多。

當下的市場環境雖然有些創業公司面臨融資困難,但是整個市場對於創業者和創業公司的認同遠比十多年前進步。當下很多創業者遇到的融資困難多半是由於思考不夠成熟,商業模式不夠清晰等問題造成的。同創業者迫切的需求相比,資本對於這些問題的相對冷靜直接造成了兩者之間的不對稱,外界所看到的資本寒冬便因此開始出現。

因此,我們不能單單地將很多企業當下面臨的融資困難都看做是資本寒冬來臨的標誌,只能看作是資本回歸理性的一個過程。等到幾乎整個市場都面臨融資困難的時候,資本寒冬或許才會真正來臨。

資本寒冬的現金流明顯不足。現金流是很多資本進行投資時非常關註的一個問題,因為現金流的存在直接保證了一個公司或企業的活躍程度,而由此衍生出來的發展動力對於一個企業來講無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從目前整個市場的現金流情況來看,盡管一些企業存在著現金流的問題,但是這個問題並不是困擾企業的真正難題。困擾企業的真正難題應該是企業對於盈利模式,創新思路,技術叠代更新等問題的看法。

就在初橙資本新近舉辦的2016年中國風險投資峰會上,湖畔山南資本董事總經理牟雪就表示,現金流是一個公司的生命線,即使現金流不是公司取得的收入同樣亦是如此。因此,現金流的問題對於檢驗一個時期是否正在處於資本寒冬時期來講具有非常明顯的標誌性作用。

而從當下的市場環境來看,顯然並不存在現金流明顯不足的情況,很多企業雖然面臨著一些困難,但是前幾年的發展帶來的紅利期仍然能夠維持一段時間。而縱觀很多已經出現關門的公司他們面臨一個最為突出的問題就是資金鏈斷裂的問題,而這正是現金流不足的最終表現。從這個角度來講,當前市場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並不能夠證明就是現金流不足的問題。

綜合以上幾個方面的特點,我們不難看出,當下市場的資本寒冬表現並不是特別明顯,因此,我們並不能就說現在正在經歷著一場資本寒冬。廣泛性導致標誌性,標誌性導致現金流動性不足,現金流動性不足導致企業資金鏈斷裂,資金鏈斷裂導致企業關門,整個資本寒冬才算是真正到來。

到底是哪些人的資本寒冬?

如果說,目前的市場環境正處在一個資本寒冬期的話,只能說僅僅是一些人的資本寒冬。那麽,究竟哪些人正在經歷這場資本寒冬呢?

盲目入場,缺少明確的經營思路和盈利模式的機會主義者。“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激發了人們的創造力和創造熱情,而熱情背後就很容易出現不理智的結果,一些人面對突如其來的創業大潮開始盲目入場,並希望能夠從整個市場的發展中分得一杯羹。這些人的入場導致的最為直接的一個結果就是整個市場從處處都是機會的藍海,變成了一個處處都是競爭的紅海。而攜帶著不成熟的經營理念和盈利模式的創業者們面對如此激烈的競爭,很快便會敗下陣來。投機主義最終抵不過資本市場的現實性,等到他們與真正有著完備的思路和商業模式的企業競爭時,敗局便會發生。

因此,縱觀整個互聯網創業大軍,有多少是有著創新的盈利模式,又有多少是有著獨一無二的核心技術呢?如果一旦資本投資回歸理性,這些機會主義者就會是首先被淘汰的那些人。而當下的市場中,機會主義者又占據著相當大的比重,而在資本開始更加關註創新性和前瞻性的今天,可以預見,這些人必將首先預感到前所未有的寒冬。

缺少創新,沒有核心技術和創新能力的墨守成規者。當下的互聯網市場的體量已經遠遠超過了三年前,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如果一個企業缺少創新,沒有核心技術和創新能力的話,那麽這種企業將會在新一輪的市場競爭中淘汰。而很多企業在入場時盡管提出了一些相對創新的經營理念和創新思路,但是經過三年的發展後,這些理念和思路很明顯已經落後。而資本作為一個較具前瞻性的門類,顯然不會青睞這些墨守成規者。

從這個角度來講,盡管當下參與到互聯網創業大軍的公司依然有很多,但是這些公司的創新能力和核心技術同國內的一些公司相比並不具有前瞻性,如果投資此類企業在經歷了孵化期之後,資本的成本將會面臨難以回收的風險。因此,這些人同樣會感受到資本寒冬的來臨。雅虎的隕落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例證。曾經雅虎是很多網站的入口,正是缺少了創新才導致這個曾經的互聯網巨頭面臨隕落的風險,可見墨守成規者必將會被資本首先淘汰。

只談情懷,缺少盈利模式和變現機制的理想主義者。盡管一些資本在進行投資的之後,通常會關註創始人以及團隊的創業故事,但是這並不能夠代表資本就不在乎企業的盈利。無論在哪種市場環境下,一個投資項目都是以成本回收甚至盈利為最終追求的。而如果這個項目盲目地談論情懷和故事,顯然並不能夠真正打動投資人,只有能夠給投資人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才能被眷顧。

縱觀當下的互聯網創業大軍中,很多創始人都是懷揣夢想和情懷而來,這些夢想和情懷雖然能夠吸引資本進行關註,但是他們並不能夠成為真正打動資本進行投資的“終極武器”。只有將情懷和故事進行完美的表述,並將情懷和故事進行盈利和變現的創業者才能成為資本關註的焦點。如果資本一旦收緊,單單以情懷和故事起家的理想主義者同樣將會感受到資本寒冬的來臨。羅永浩的錘子手機盡管以情懷打動了很多人,但是等到它真正面臨市場的時候,你會發現情懷和故事真的不能當飯吃,缺少盈利模式和變現機制,資本並不會買賬。

因此,資本寒冬只能是一些人的資本寒冬,紅海同樣只是一些人的紅海。只有真正贏得市場,才能真正打動資本。而當下所謂的資本寒冬,又何嘗不是一個市場自我蕩滌的過程呢?蕩滌的都有誰呢?機會主義者,有之;墨守成規者,有之;理想主義者,亦有之。

資本寒冬 創業者 創業 投資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041

放過網紅,吃秀或許能玩出直播亞文化下的另一股清流|黑馬薦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26/158418.shtml

放過網紅,吃秀或許能玩出直播亞文化下的另一股清流|黑馬薦文
師天浩 師天浩

放過網紅,吃秀或許能玩出直播亞文化下的另一股清流|黑馬薦文

2015年直播產業發達的韓國,吃飯直播漸成一種新的網絡真人秀,這種全新的真人秀被稱為“mukbang”,是韓語“吃飯”和“直播”二個詞的組合,傳到中國後翻譯為吃秀。

推薦理由:美食直播是時下一個潮流,本文將其稱為吃秀。這樣一種文化或形式興盛的背後,有怎樣的內在原因?

閱讀時間:6分鐘

推薦星級:☆☆☆

2016年被稱為直播元年,不僅直播平臺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老牌如YY、美拍、映客、花椒,新興如光圈、KK等),直播形式也逐漸從遊戲競技、體育、秀場等原始內容,過渡到“直播+美食”“直播+電商”、“直播+旅遊”、“直播+教育”等不同領域。

8月21日,人氣如日中天的TFBOYS組合成員王源,空降國內某知名直播平臺進行“吃秀”直播——吃火鍋,短短半個小時時間內,引發了750多萬網友觀看、7.57億點贊的圍觀效應,創下國內吃秀直播新紀錄。王源的成功並非興於偶然,吃秀——這項始於韓而興於中國的“直播吃飯運動”,正逐漸在中國所特有的直播亞文化滋養下,流行成為一個重要的文化分支,並在互聯網時代文化加速交流下,凝聚著中國的強大文化生產力,逆輸出反滲海外。

直播中的一股清流“吃秀”到底是什麽?   

吃飯類真人秀最早出現於韓國,是由韓國在線視頻網站Afreeca(直譯為“免費直播”)推廣嘗試的一類真人秀新玩法,被稱為“mukbang”,即韓語“吃飯”和“直播”二詞的組合,在推出以後立即風靡韓國,據相關報道顯示,不少知名“主播”一場直播下來能掙數千美金不等。

當吃秀來到中國,直播文化聚合下,吃秀如今在國內已然成為了一種新興的亞文化分支。據艾媒咨詢新近發布的《2016年中國在線直播行業專題研究》顯示,2015年中國在線直播平臺數量近200家,其中網絡直播市場規模約為90億元,網絡直播平臺用戶數量達2億人。在眾多直播形式中,吃秀的特點非常明顯是。無論是遊戲競技,還是體育、秀場,演變至今,其更多的是通過新奇、娛樂的內容形式來取悅粉絲,以謀求打賞。反觀吃秀,更多的則是親民化、生活化的內容,年輕人在玩,老年人也能玩,只要你有時間,只要你願意秀出你的吃飯現場。而對於大部分吃秀粉絲來說,觀看吃秀更像是一種情感慰藉,是一種陪伴。

隨著國內“直播吃飯”興起,視頻軟件紛紛加註,阿里曾邀請鬥魚主播密子君宣傳五常大米帶動全民圍觀,這位吃秀播主在不著任何配菜的情況下,最終生吞了8斤五常大米飯。此次直播圍觀總人數突破40萬。#重慶美女吃8斤米飯#一度成為微博熱門話題,相關話題累計有4548.5萬的閱讀量,討論達到2998多次。而在短視頻+直播雙向內容運營機制下,擁有完善平臺頻道建設系統的美拍,為此成立了專門 “吃秀”頻道。該頻道的用戶通過直播或錄播的方式,結合美食介紹、美食文化傳播、吃飯禮儀等內容,拍攝自己吃飯的日常,並與粉絲進行互動。許多吃秀播主在平臺力推下成為擁有數萬粉絲的直播達人,這些平臺也借此收獲超高的人氣與流量,催生出如小蠻(19個月大)、中國版“木下佑香”密子君、大胃王桐桐、馨爺等吃秀名人。諸如來自日本,早期專註拍搞怪視頻而引發網友關註的美拍達人kosuke,也看中了吃秀的火爆開始嘗試參與進來,成為首個直播吃飯的外國人。人群的擴大帶動了中國吃秀影響力暴漲,這項興於韓,而火於中國的直播內容形式,反向逆輸出到了國外。

為什麽會有這麽多人喜歡看別人吃飯?

靠秀吃飯每次能賺得數百美元的韓國男星李昌勛覺得,觀眾之所以喜歡看他誇張的大吃,是可以從他身上看到自我,看他吃飯可以給觀眾帶來“間接快感”。在眾多直播類目里,吃秀既不像遊戲競技、秀場、體育直播的娛樂化,相比其他生活直播睡覺、戶外、運動更具黏性。在吃秀直播里,靠出賣色情和低俗段子的情況大大減少,如何營造一種溫馨吃飯的場景成了吸引粉絲的法寶,在眾多直播類目里像一股清流。

無論是看別人吃秀獲得心理滿足,還是因為孤獨尋求陪伴。吃秀來到中國後即迅速成長,國內美拍是第一個成立專門的吃秀頻道,一個月時間該頻道用戶就突破了百萬,累積播放量超過44億。目前中國吃秀直播早已超越韓國,這得益於中國龐大的人口,和高達近兩億的獨生子女家庭(據中國人口科學調查2015年中國獨生子女家庭或在1.76億左右。)因為韓國截止2016年全部人口不過5000萬,而中國僅直播用戶就達到韓國人口四倍。

很快一些韓國吃秀主播看到中國市場巨大的潛力,緊跟大潮來到中國直播平臺,如@구하준具賀俊、@bgzuhe、@韓國秉洙歐巴呀、@全恩珍等韓國播主,甚至如林允兒等都來中國直播平臺上撈金,在TFBOYS王源吃秀期間也有自稱韓國的粉絲來點贊。可見中國吃秀的火爆進而反影響到韓國吃秀,如今韓國吃秀播主中中餐一直是重頭戲,或許這是中國現今新興文化逆輸出的又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吃秀文化為何能產於韓而興於中國?

2015年直播產業發達的韓國,吃飯直播漸成一種新的網絡真人秀,這種全新的真人秀被稱為“mukbang”,是韓語“吃飯”和“直播”二個詞的組合,傳到中國後翻譯為吃秀。簡單來說,就是播主坐在攝像頭前向網友播放自己吃飯過程,依靠“吃相”的受歡迎程度獲得粉絲打賞。為何吃秀在韓國出現,卻在中國走紅?除了人口基數外,還有以下幾個原因:

其一,同中國獨特的飲食文化息息相關:

早在古代“民以食為天”就揭示了中國人對吃的重視,這也體現在國人日常的問候中,相比西方日常問候多以天氣、心情,見面問候“吃了嗎”可謂中國獨有的標誌。另外中國美食的豐富也是全球知名,此前央視推出的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屢屢破收視紀錄,平均收視率達到0.5%,節目受眾可與西方知名的BBC紀錄片的不相上下。從飲食文化延伸到移動直播時代,吃秀從眾多直播類目中脫穎而出。

其二,真正讓吃秀從如直播睡覺、直播戶外、直播運動等生活類直播獨立出來,一個更重要的推手則是商業力量的介入。

早在,2014年,中國最早的鬥魚、戰旗等直播平臺就出現過靠直播吃飯賺取打賞的播主,不過散落在各個頻道之間。自2015年韓國吃秀火了,國內一些平臺看到機遇,美拍、虎牙、鬥魚相繼開始正式上線單獨的吃秀頻道,並舉辦各種吃秀比賽和獎勵措施,擴大了吃秀播主圈子,將這類人群聚在一塊,漸從一種直播現象,轉變為一種文化。

其三,明星效應也是重要推手之一。

各大平臺為了競爭,紛紛邀請擁有超高人氣的明星們來客串吃秀博主,使得吃秀影響進一步擴大。王源之前,今年5月虎牙邀請到韓國當紅女星林允兒來華試吃廣式小吃,很快明星吃秀成了一種風潮,papi醬、林依輪、華晨宇、蔣勁夫等明星皆通過吃秀在粉絲面前大秀吃貨一面。粉絲在吃秀中不僅獲得窺視明星隱私的快感,潛移默化中許多粉絲成為了鐵桿的吃秀播主或觀客。

最後,吃秀之所以能火爆,還同其盈利多元化關系密切。

在直播平臺上直播吃飯不僅可以獲得粉絲,同其他直播一樣,來自粉絲的打賞是其主要收入之一,吃貨PK賽上某吃秀主播一夜累積收獲禮物竟價值近百萬元人民幣。這些擁有無數吃貨粉絲的主播另一項主要收入則是來自食品商家的贊助,活躍在美拍的90後美女大胃王密子君,因聲音甜美、身材苗條,並擁有一副超越常人的好胃口粉絲無數,許多食品商家看到吃秀主播背後的影響力,邀請她們來嘗試自己的美食產品,比如我們熟知的良品鋪子,這項收入也十分可觀。

無論如何,吃秀雖然在韓國出現,卻在中國的大地上興起,有的社會學家認為,這是90後、00後獨生子女一代,尋求情感慰藉的一種表象。有的心理學家認為,在全民以瘦為美的當下,觀看主播的瘋狂吃秀可以彌補平常被禁止的進食欲望。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會有不同的結論,在中國獨生子女一代人口將近2億,吃秀生長空間還有無限潛力。如今吃秀成為一種文化被年輕人接受,這一現象是否能持續?會達到怎樣的爆火峰值?一切皆有可能。

直播 吃秀 網紅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051

火星救援或許不再是電影?馬斯克稱十年內要將人類送上火星

9月22日消息,據英國《每日快報》報道,SpaceX公司CEO伊隆-馬斯克下定決心成為將人類送上火星的第一人。此外他也聲稱,這一火星載人項目能夠在大約十年內完成,也有可能更快,九年就能實現。

他在一場論壇中稱:“我們想要一個永遠被限制在一顆星球上直到最終大滅絕到來的未來嗎?我們距離大災難的到來還有多久?還是我們想要成為一個遍布宇宙許多星系的物種?我想後者會更加令人激動和振奮。”

馬斯克的火星計劃有兩大樞紐:一是大推力運載火箭,二是運載能力超強的宇宙飛船。前者將從地球升空,將宇宙飛船送入太空,隨後後者將“孤獨”的飛向火星。

同時,在近日,馬斯克在Twitter平臺上發起了為“火星移民運輸機”(Mars Colonial Transporter,簡稱MCT)征名的活動。“火星移民運輸機”是Space X用來向火星輸送第一位乘客的交通工具,和公司的Raptor火箭一同使用,公司計劃在2022年實現第一次無人發射。

雖然馬斯克的話非常鼓舞人心,但是SpaceX公司在近幾年發生了一系列的火箭爆炸事件,這一系列的事故讓人們不由得對商業化的載人航天這一項目感到憂心忡忡。

尤其是在此前的9月1日,SpaceX火箭在美國佛羅里達肯尼迪發射中心試飛前發生爆炸,損毀的不僅僅是獵鷹9號火箭,還有以色列的一顆視頻和寬帶衛星阿莫斯6號,以及Facebook一枚能夠覆蓋全球部分地區無線網絡的衛星。

上一次SpaceX經歷重大事故是去年6月,當時獵鷹9號在通往國際空間站的途中自動解體。SpaceX為此用了近半年時間進行事故調查。在此期間,公司一切飛行器全部停飛。直到去年年底,SpaceX才重新讓獵鷹9號在設計改進後再次起飛。這也意味著這次事故可能同樣會耗去SpaceX相當長的時間去接受調查,並通過進一步的改進防止再次發生爆炸。

但是據彭博社報道,Space X的首席運營官Gwynne Shotwell表示,預期將在11月份重新恢複火箭發射,並稱將再度檢查火箭,主要將關註地面系統。

同時比較尷尬的是,SpaceX目前連一次載人飛行都沒進行過,在10年時間內完成如此巨大的跨越,恐怕不太容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0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