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如何應對職場壞話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9/1057327.html

水間裡A正對B說C的壞話,殊不知C正好從門口經過——港劇裡的橋段,現實職場中並非不會遇見。

為什麼人會對說壞話感興趣?

心理學的理論認為,說別人壞話是一種攻擊行為。任何一種動物,因為同類競爭或者自我防衛,都具有攻擊的本能。在這一點上,人類也具有相同本能。但 是,現代社會中,暴力攻擊是違反社會準則的。所以,比起暴力,人們更傾向於頻繁地使用「說壞話」這種語言攻擊。面對面的發洩可能招致對方猛烈反擊,向第三 者傾訴反而還會得到同情或贊同,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這更讓人安心,也更容易得到滿足。

既然對他人發表看法或者談論他人很普遍,那麼被別人評判或者談論也會很普遍—同樣的道理。

在職場上,直接或者間接聽到別人說有關自己的話,有時候可能並不十分「壞」——沒有涉及到揭露你的短處、嘲諷你的作為、損害你的名聲——它們只是閒 話,或者說的人的出發點根本不是針對你,但是你聽在耳裡總覺得不是好話。再反覆琢磨一下,「那人是在挑撥我和同事之間的關係吧!」你又恍然大悟了。

《紐約時報》職場專欄作家雪兒·黛爾提供了四種應對「職場壞話」的方法:先檢討自己;問清楚原因;委婉地警告;向老闆報告。

所謂先檢討自己,也是一種對健康的職場心態的考驗。另外,如果那些只是閒話,或者根本並非針對你,而你在反覆琢磨之後還得出對自己不利的結論,是不是有點得不償失了?

01 反應時間:1至60秒

張志峰承認自己是容易激動的那一類人。

一次跟其他部門的同事聊天,那位同事說起一個項目,言語中帶批評的意思,但是他不知道其實這個項目張志峰也參與了,結果招致了張志峰的出言反擊。事 後,張志峰覺得同事說的也不無道理,項目的操作的確存在問題。他有些後悔自己當時的衝動,畢竟同事之間抬頭不見低頭見,關係弄僵不好。

聽到說自己的壞話後,憤怒之下立刻做出來的回應,多半可能會缺乏理智和禮貌。

這樣做會導致,一方面對於說話的人很可能有不恰當的攻擊,另一方面,這樣的應激反應對自己也不會有什麼益處,可能暴露出更大的弱點,或者被別人抓住其他什麼把柄。給自己一個反應和緩衝的時間和空間,都是明智之舉。

點評 許多人在聽到別人說自己的壞話或者閒話的第一時間都會有一些情緒化的反應,這也正常,但如果以一個職業人 士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那麼不妨讓自己情緒化的部分儘量減到最小。注意兩點:不要情緒化,因為任何事情的發生一旦情緒化了,就無法再予以溝通了;也不用整天 惦記著這些「壞話」,否則就讓自己陷入進去了。

02 反應時間:24小時之內

在現任的職位上不到半年,曾嘉文就遇到了她最不希望看到的情況:壞話。一位同事告訴她有人抱怨她的工作表現,這讓她備感委屈。後來她找機會與聽說抱怨她工作的那位同事溝通了一下,發現情況並非如此,而詢問其他同事,也證明之前告訴她的同事所說並非事實。

24小時之內的這段時間是可以讓自己冷靜下來,做出一個比較客觀的判斷的階段。事實是否如人所言,或者問題出在哪裡,如果覺得有必要的話,也可以詢問到一些第三、第四方的說法,而不是聽信單一消息來源。因為信息經過傳遞往往會有變形。

之後,你判斷是否需要做出回應,而其方式也視乎「壞話」的性質有所不同,如果是原則問題,對你會產生比較重要的影響,那麼就要考慮慎重回應。

點評 從對待這類事情的態度上來說,第一是想想自己在日常工作中是否有做事情、做人等方面做得不妥的地方;第二是不要去做任何的解釋或爭論,就像常說的「越描越黑」;第三是不管說話人的動機是什麼,只要自己沒有違反職業道德、公司制度、法律,就不用擔心。

03 反應時間:長期

作為一個工作超過5年的公司人,季軍認為,職場上的任何事,大到職業瓶頸,小到辦公室閒話,都需要認真對待,因為這些都是構成職業生涯的一部分,會影響到自己的職業表現。

他曾經收到過同事錯發的短信,內容是關於自己的壞話,因為覺得內容無傷大雅,他也覺得沒必要令大家尷尬,就選擇當作沒收到。但是,當有同事三番五次對他的工作態度惡意中傷時,季軍就必須站出來嚴肅應對了。他向上司反映,請求得到公正對待。

儘管很多時候,「被說壞話」的這件事會帶有個人感情、個人恩怨在裡面,但是,一個成熟的公司人還是應該以一個職業的態度和固有的原則來對待它,畢竟這是一個職場中的常見問題。

在職場上,需要強硬的時候就得強硬,如果真的因他人的中傷而受到什麼損害,那麼就要想辦法為自己爭取到好的補救方案。

點評 職場上有不同的壞話,籠統地來講,其實對於那些說的人,有的是無心,有些是有心,有些還可能是好心。中國 有幾句老話可以用在這裡,首先是「無風不起浪」,這是最積極的一種,即諮詢一下自己有什麼做得不夠好的地方。接下去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再不濟還有 「清者自清」,這些都是從積極的心態出發。相信時間可以證明一切,也是一種自信。另外,職場上也強調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一個情感交互。碰到一個同事說你壞 話,如果你和直接上司關係比較好,彼此信任程度比較高,不妨和上司反映一下,尤其是涉及到工作的事情。反映,不是打小報告,而是表明你對工作的負責態度, 對事不對人。當然,如果遇到涉及法律層面上的壞話,需要實施法律手段。

點評人:胡彭令 中智人力資源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首席諮詢顧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70

溫州應對老闆跑路潮 政府要求銀行不抽資不壓貸

http://www.chuangyejia.com/norm.php?id=3068&PHPSESSID=c096c1b82d0c8da7d5fda52af2e7d944

 銀行和民間借貸同時催債,令溫州中小民企資金鏈紛紛斷裂;溫州老闆「跑路潮」愈演愈烈,當地政府急派工作組進駐銀行,要求「不抽資、不壓貸」,試圖為企業爭取喘息時間。

  到底有多少老闆在這輪「跑路潮」中消失?《第一財經日報》從溫州市金融辦獲悉,截至27日,已經有26家企業的企業主「跑路」,涉及金額正在調查之中。

  僅9月22日一天就有9家企業主「跑路」,加劇趨勢明顯,引起了經濟社會管理者的高度警覺。

  「中小企業倒閉企業主 跑路 出現較為集中現象。」當地政府的一份工作文件注意到,「企業關停倒閉由規模較小企業向大企業蔓延,眼鏡行業龍頭企業浙江信泰集團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胡福林 跑路 ,影響巨大並帶來了連鎖反應。」

  昨日下午,溫州市政府召開新聞發佈會,分析了當前企業、金融、民間借貸等方面的問題,並通報了經濟金融「維穩」和民間金融規範措施。

  高息吞噬企業利潤

  溫州市政府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當地民間借貸綜合利率持續上揚,年利率由1月的23.01%一路上升到9月的25.44%。

  其中,7月份融資中介機構出借年利率高達39%,意味著民間借貸月息在3分到4分之間。

  「如果利率超過這個水平的話,處於夾縫中的製造業僅存的利潤就會消失,企業也很難維繫正常的運營。」中國首傢俬人錢莊主人、溫州方興擔保有限公司董事長方培林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來自溫州官方的文件還首次證實,當地民間借貸規模在1100億元上下,佔民間資本總量(超過6000億元)六分之一左右,且相當於溫州全市銀行貸款的五分之一。

  其資金來源主要是民營企業和普通家庭的閒置資金。

  這些錢流向了何處?據當地政府的統計,用於一般生產經營的民間借貸規模為380多億元,佔35%;用於房地產項目投資的為220億元,佔 20%;一般社會主體(個人為主)借給民間中介的借貸資金餘額220億元,佔20%;民間中介借出,被借款人用於還貸墊款、票據保證金墊款、驗資墊款等短 期周轉的為220億元,佔20%;剩餘5%即60億元為其他投資、投機及不明用途等。

  當地民營中小企業對民間借貸的依賴程度很高。據對350家企業的抽樣調查,今年一季度末,企業運營資金構成中,自有資金、銀行貸款、民間借貸三者比例為56:28:16。

  據甌海區對105家中小企業抽樣調查,90家企業均有通過民間借貸籌措初始資金,其中有32家企業的初始資金沒有銀行貸款,完全來自民間借貸。

  經濟基本面惡化

  溫州民間金融發達並非一日,如今出現眾多企業被民間借貸壓垮,意味著企業經營狀況乃至地方經濟運行情況不容樂觀。

  溫州市經信委9月底對855家重點監測企業訂單情況調查顯示,受原材料價格上漲與人民幣升值影響,21.6%的企業主動減少長單或推掉部分訂單。

  企業利潤也隨之滑坡。1~7月,溫州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0%,增幅不斷回落。其中,小型企業回落最為明顯,利潤同比僅增長 6.9%,較上半年回落2.3個百分點。利潤增幅比銷售產值增幅低了7.1個百分點,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別擴大了3.4和0.9個百分點,表明「增產不增 收」情況加劇。

  1~7月,規模以上326家虧損企業虧損額為6.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2億元,同比增長52.2%,比年初上升了27.1個百分點。

  企業利潤逐步回落和虧損企業虧損加深,經濟管理部門將原因歸納為工業生產增長逐月回落、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以及融資成本大幅上升。

  其中,融資成本上升、難度加大的原因是,商業銀行貸款緊縮同民間高利貸的「雙疊加壓力」。

  於是,許多中小企業資金鏈繃緊乃至倒閉;而一家企業的倒閉又會波及一批關聯企業資金鏈繃緊;大量企業倒閉又將風險傳導到商業銀行體系。在溫州發達的「塊狀經濟」裡,一旦爆發連鎖反應,後果將十分可怕。

  浙江大學區域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建軍教授對記者表示,這只是本輪經濟調整表象的一個開始,在每一次的經濟調控中,都會有一些企業優勝劣汰,從而進行正常的產業升級,老闆跑路,倒閉潮會在本年的第四季度更加惡化。

  政府「維穩」

  還有一種令人擔心的連鎖反應是倒閉潮或「跑路潮」所引發的社會穩定風險。

  據法院部門統計,截至8月底,溫州市累計民間借貸糾紛案件數同比增長25.73%,比一季度高出8.7個百分點;涉案金額50多億元,同比增長71%,其中8月份涉案金額達10.7億,是1月份的2.69倍。

  據公安經偵部門統計,1~8月份溫州市公安部門立案的涉嫌非法集資案件17起,案件數比去年同期增加3起,涉案金額5.5億多元;其中8月份發生了3起,涉案金額7339萬元。1~8月份,溫州市民間借貸因擔保、糾紛引發的違法案件共71件,同比上升16.39%。

  為此,溫州市政府出台緊急措施,大力「維穩」。

  昨日的新聞發佈會披露,當地政府下一步將組織調查組進駐全市銀行縣級以上支行,市政府組織25個調查組,每組由一位副縣處級幹部帶隊,進駐25個市級銀行業機構。

  調查組將協助銀行業機構做好銀企融資對接,要求銀行業機構不抽資、不壓貸;協助銀行業機構瞭解貸款企業情況,防止中小企業出現資金鏈斷裂情況。

  與此同時,政府還將鼓勵、規範民間金融發展,擴大小額貸款公司試點;開展民間資本管理服務公司試點;探索組建民間借貸登記服務中心和溫州金融資產交易所;並將設立市縣兩級「地方金融監管中心」,規範發展民間金融,引導民間借貸行為。(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39

誰製造了反傾銷:中國企業「應對之惑」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2-24/zMMzA3XzM5MDgzMQ.html

在令人頭疼的貿易摩擦應訴和起訴工作中,中國企業開始逐漸擺脫弱勢地位,但是海外國家針對中國企業的反傾銷調查卻愈演愈烈。

美國時間2011年12月19日,美聯邦巡迴上訴法院就非公路用輪胎司法訴訟案做出判決,裁定美商務部不能在視中國為非市場經濟國家的情況下進行反補貼調查。

中國商務部公平貿易局負責人就此發表談話指出,迄今為止,美商務部在沒有國內法律授權的情況下先後對中國產品發起30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這種濫用貿易救濟措施是典型的貿易保護主義做法。

同時,中國商務部發出預警,稱印度有可能在一個月內對中國產太陽能電池板發起反傾銷調查。一旦消息確定,這無疑給本已因美國「雙反」調查而風聲鶴唳的中國光伏行業雪上加霜。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投資總監告訴記者,隨著新興市場國家加大對中國出口產品的反傾銷調查,中國企業應該深刻思考「究竟是誰製造了反傾銷」,並且,「如何應對這種調查將成為中國企業未來的必修課」。

「從戰爭中學會戰爭」

中 國光伏企業在國外市場上連遭暗戰,先是Solar W orld公司已向歐盟提請對中國光伏企業提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申訴;今年10月,美國7家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商向美國商務部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 提起貿易申訴,要求美國政府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太陽能板施加限制,並徵收超過100%的反傾銷關稅。

長城證券研究員張霖表示, 歐洲光伏市場萎靡之後,美國被認為是未來最有前景的市場之一,不過由於其本土光伏廠商步履維艱,貿易保護主義開始升溫,或對未來中國產品打入美國造成一定負面影響。

美國反傾銷調查按時間順序分為五個階段,包括商務部立案、國際貿易委員會審查、商務部初裁、商務部終裁和國際貿易委員會終裁。

浙江天冊律師事務所童躍萍律師告訴記者,如涉案企業不應訴,或存在提交信息不完整或不接待實地核查等不合作事宜,就會被認定為不合作企業。「根據以往經驗,不應訴或不合作企業將徵收非常高的懲罰性反傾銷反補貼稅率。因此,我們還是鼓勵企業要積極應訴。」

今年7月,隨著中國起訴歐盟第一案一錘定音,中國生產螺絲螺帽的緊固件行業企業抱團首破歐盟反傾銷貿易壁壘。歷經4年,中國生產螺絲螺帽的緊固件行業企業最終在反傾銷貿易紛爭案件中勝訴,歐盟市場再次打開。

7月19日,來自浙江嘉興的晉億實業(601002.SH)也發佈公告稱,如果歐盟取消與WTO規則不符的立法和歧視性反傾銷措施,必將有利於本公司及中國緊固件產品繼續對歐盟地區的出口業務。

浙江省國際經濟貿易研究中心主任張漢東認為,以浙江緊固件行業為代表的國內緊固件產業請求我國政府對原產於歐盟的進口碳鋼緊固件進行反傾銷調查,「同時,要求政府就歐盟對話緊固件反傾銷調查案中的歧視性做法訴諸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為我國企業爭取公平競爭的貿易環境」。

關於美國對於中國被調查產品的正常價值的計算,記者從權威部門瞭解到,由於中國被認為是非市場經濟國家,因而正常價值的認定一般採用中國企業被調查產品的生產要素(即被調查產品在生產過程中所需要投入的能源、人工、原材料、包裝等要素)在替代國的替代價值。

在上述基金經理看來,這幾年來,中國企業都在逐步調整應對策略,在「戰爭中學會了戰爭」。「積極應訴的結果可能不是很滿意,但對行業及企業發展來說,利大於弊。儘管反傾銷多以敗訴收官,對企業利益的挽救仍是值得的,提振公司信心的同時,也可以將損害降到最低。」

或遭遇更大壁壘

根據美國相關反傾銷法的規定,調查機關應當調查每一家已知的出口商。因此,調查期內有對美國出口被調查產品的企業均為涉案企業。

「在調查期內是否存在出口將以商業發票上載明的日期為準。」上述光伏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美國的反傾銷調查一般都會先發應訴問卷,包括抽樣問卷、單獨稅率申請表、反傾銷問卷和反補貼問卷。

據記者在浙江採訪時候瞭解,如果中國某家企業被美國商務部抽中為強制應訴企業,或者美國商務部因本次調查應訴企業較少而不抽樣,企業需填寫反傾銷問卷A卷、C卷、D卷以及補充問卷。反傾銷問卷需要填寫公司涉案產品內銷、出口美國及涉案產品的成本信息。

根據美國以往抽樣情況來看,被抽樣作為強制應訴企業一般會大於或等於2家企業。例如,在木質臥室家具案件中,中國有137家企業應訴,最終抽中17家。

上述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企業有時候還需要回答反補貼問卷。

但是,美國目前經常在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情況下對中國產品進行反補貼調查。

中國商務部公平貿易局負責人也明確指出美國商務部在使用替代國方法對中國企業徵收反傾銷稅的同時,又徵收反補貼稅,構成了對中國企業的不公平待遇,損害了中國企業正當權益。

童 躍萍律師表示,針對反補貼調查,中國企業一定要緊密結合中國政府(GOC)的問卷,避免出現不一致的情況。同時,要對公司的財務數據和審計報告進行詳細分 析和測試,對於「三免兩減半」、地方政府優惠政策等等進行詳細分析。「通過利用美國商務部反補貼的計算公式以及其他案例,進一步降低反補貼稅率,以達到企 業能接受的較好的稅率的結果。」

去年美國商務部和國際貿易委員會對我國的復合木地板開展「雙反調查」事情,目前又有進展,美國商務部作出 反傾銷初裁,全國只有裕華木業與良友木業兩家被裁定為零稅率,有73家單獨稅率申請企業被裁定為10.88%反傾銷稅率,浙江湖州南潯有世友、福馬、貝亞 克、富臨門四家企業列入其中,其餘的全部被裁定為普遍稅82.65%。

談及如何規避反傾銷調查,記者在浙江採訪的多家企業負責人都坦言尚無良策。

「儘 管商務部會給企業一些預警信息,但是如果海外市場有客戶需求,企業還是會繼續出口的。能做的,就是等著反傾銷調查到來之後,積極應對。」浙江一家上市公司 董秘向記者坦言,儘管都在說產業轉型或產品升級,但是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說,在時下競爭激烈的趨勢中,價格優勢還是最有利的武器,「我們和海外企業拼的不就 是人力成本便宜嘛,人家海外客戶買你的產品也是看重這一點」。

據美國相關法律規定,當某種商品被徵收反傾銷稅滿1年以後,經起訴方要求,商務部可以對上一年度被徵稅商品的傾銷幅度進行行政審查,以確定其新一年度的傾銷幅度。

該董秘告訴記者,美國起訴方肯定是希望通過行政審查拉高稅率,借此進一步遏制中國產品在美的市場份額,「但是通過充足的準備,我們儘量希望能夠化『危』為『機』,爭取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到目前為止,出口依舊是中國經濟增長最有力的組成部分。在歐美經濟疲憊,就業壓力加大的情況下,中國勞動力成本低帶來的國際貿易中的產品比較優勢,2012年或將遭遇更強大的貿易壁壘保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40

如何應對「渾水公司」

http://magazine.cyzone.cn/articles/201203/2445.html

2月9日,渾水公司(Muddy Waters Research)再次發佈報告,質疑分眾傳媒故意誇大LCD顯示屏規模。這是自去年11月21日以來,渾水公司第五次對分眾傳媒發出質疑攻擊報告。幾乎 在同一時期內,香櫞研究(Citron Research)與奇虎360之間也就後者業務是否誇大的問題幾度交鋒。

自去年以來,中國海外上市公司接二連三成為做空機構「獵殺」的目標,像渾水公司這樣的做空機構,對若干中國海外上市公司的業績發佈質疑攻擊報告,其 「戰果」頗為驚人。成立不足兩年的渾水公司,對中國概念股的研究開始於2010年的東方紙業,其後接連對大連綠諾、中國高速頻道等發起過獵殺。截止目前渾 水公司「攻擊」過包括分眾傳媒在內的7家中國概念股,4家遭退市或暫停交易。而香櫞研究成立已經十幾年,它從2006年起就關注中國公司,截至去年,5年 間它「獵殺」的18家中國海外上市公司中,有15家股價跌幅超過66%,其中有7家已經退市。2011年,香櫞研究在中國最成功的一擊是做空東南融通。

香櫞研究跟渾水公司並不是特例。在美國,類似的做空機構,包括一些律師公司已經成為整個資本市場監督體系的一部分。只要去國外上市,除了要遵循官方 的政策之外,還意味著會置身於諸多做空機構、法律公司審視的眼光之下。絕大部分的此類機構,所針對的目標,也並非只有中國公司。這些做空機構質疑與指控的 主要目的是為了做空盈利。去海外上市的中國公司,一方面要瞭解這個遊戲的構成,做好減少被攻擊的機會;另一方面,也要做好準備,萬一公司不幸面臨質疑與指 控,要怎麼辦。為此,《創業邦》雜誌採訪了普華永道中國審計合夥人張勤女士。

做空機構常用的方法

要想知道如何回應,做好預防及準備工作,不妨先從瞭解渾水公司這樣的做空機構是如何尋找「目標」及「打造攻擊武器」開始。張勤介紹,類似於渾水公司 的機構,在發佈攻擊報告之前已做空公司的股票,這些機構寫攻擊報告常用的方法就是分析上市公司的披露信息,看這些披露信息是不是合理的,有沒有邏輯性,有 沒有漏洞。同時,他們有時會去訪問管理層或員工,實地考察公司等。他們也會留意市場上的傳言及自己分析得到的一些漏洞,做進一步調查。

這些機構會尋找一些故事好得難以置信的公司,比如一些利潤率、市盈率、增長率比同行及龍頭企業高很多的公司,也會去看這些公司的高管、董事會及重要 合作夥伴有無「前科」。鎖定目標之後,他們會開始收集、分析目標公司的資料。資料收集包括查閱所有公開申報披露的信息,聆聽公司的季度報告電話會。

而那些被攻擊的公司,往往是在披露信息中有些看上去不合常理或者無法自圓其說的地方。張勤建議:「公司在披露財務狀況的時候要披露得完整、準確、清晰,為什麼比行業好很多,原因是什麼。」

比如渾水公司在做空大連綠諾時,指責綠諾公司偽造虛假合同,在其披露的9家客戶中,包括寶鋼、萊鋼、重鋼、粵裕豐鋼鐵等5家公司否認向綠諾購買產 品。香櫞研究在與奇虎360的爭鬥中認為,去年第三季度奇虎稱其網頁遊戲收入為970萬美元,付費遊戲用戶數為87000,無論是在中國還是美國,即使是 像網易、暢遊、盛大這樣的遊戲公司,也不可能完成每個付費用戶平均每月貢獻收入53美元的指標。(奇虎對此已反駁,與MMORPG遊戲相比,網頁遊戲遊戲 週期更短,人均收益更高,奇虎360網頁遊戲每月人均收益保持在380元人民幣左右。)

可以看出,類似的指控多是緣自做空機構對於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合理性分析。財務報表內部的數據之間的關係是否合理,報表的數據跟相關的市場及其他披 露的數據是否有衝突等等。張勤表示,「分析師很多時候就是看披露信息之間的鉤稽關係,分析你披露的這個信息跟那個信息之間鉤稽關係是不是合理。」也就是 說,如果這部分的數據是A,那另外的數據對應的應該是B,如果沒有對應起來,那很可能就會被懷疑有問題。「公司要考慮自己的故事是不是能講圓了,有沒有重 大遺漏或錯誤的地方?如果有重大遺漏或錯誤的地方,你的故事就是沒講圓。」

如果去分析那些被做空機構攻擊成功的公司,會發現其中大部分是反向收購(又被稱買殼上市,指購買一家處於休眠狀態的美國殼公司資源,將自家公司資產 注入實現上市)的公司。張勤表示,以前通過反向收購上市,跟正常上市的流程相比,所需要的各種審查都比較簡單,而公司所用的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往往 也不是一流的。通過這種方式上市的公司,通常是先上市到OTC(美國場外櫃檯交易系統),這個市場是相對小規模的市場,規範要求也相對比較低。有些中國公 司是先到OTC市場,再升級到納斯達克或紐交所。由於前期反向收購上市的過程不夠嚴謹,後期出問題的幾率也會高很多。

不過,由於反向收購的問題頻出,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在2011年下半年的時候已經修改了相關規定,收緊反向收購公司上市標準的規定。按照 新的上市標準,任何通過反向收購成為上市公司的,在納斯達克、紐約泛歐交易所和紐約交易所掛牌交易之前,必須滿足更嚴格的要求。

建立完善的財務報告體系,減少被攻擊的機會

公司要避免這類指控,或者要在對做空機構的對決中勝出,最最重要的,還是公司要有正確合理的經營理念,不做假賬,不投機取巧,建立一個完善的財務報 告系統。而公司對於要披露的信息,有一個必要的控制,使得披露是正確的、完整的、合理的。就像曾成功反擊渾水公司的展訊通信CEO李力遊說的那樣,「展訊 公司的內部控制體系及管理框架均是按照美國法律所要求的模式構建,不存在虛假的問題,我們的賬目都是透明的。公司處在健康的發展軌道,不怕任何質疑。」

普華永道中國審計合夥人張勤:公司要考慮自己的故事是不是能講圓了,有沒有重大遺漏或錯誤的地方?

有的公司在上市過程中,為了把市盈率做大,會把收入做大,把費用做小;還有些公司在發展中為了省稅,在稅務上有些不規範的做法;或者為了業績好看,把費用放在另一個公司裡,表面上跟這個公司沒有關係……這些做法從本質上來說都是有問題的。一個公司剛剛創業時,可能做賬人手不夠,做的是流水賬,也沒有保留支持的文件,也可能為以後的發展帶來隱患。一位創業者曾表示,初初創業的時候可能天不怕地不怕,也會犯很多錯誤,到逐漸成熟了就會明白,「出來混,總是要還的」。長遠來看,從一開始就把事情做對、做好是會利益最大化的。

如果公司以後想上市,就要及早做規範的財務報表系統,信息要合理、準確、完善、充足。張勤說:「這是公司的基本功。假的東西真不了,真的東西也不會 被說成假的。如果公司沒有問題的話,這種攻擊是不會成功的。長遠來講,我們不要怕這些公司,只要你的商業模式,財務披露都是真實可靠的,這些攻擊是不會起 作用的。」

公司對公開質疑要及時回應,而且要具體地一一回應

萬一公司受到公開質疑,第一件事情要做什麼?張勤建議,「如果公司受到指控,第一原則就是要及時回應,千萬不可置之不理。一般來講公司第二天就要回 應這些指控,包括書面的回應,以及與投資者的電話會議;而且對於所有質疑的回應,一定要客觀、準確,對具體的指控要一一具體回應。」

如果公司不回應,那麼在不回應這段時間裡,公眾就會覺得你有問題;公司的客戶、供應商也會產生疑問,從而會影響公司業績;公司的投資者不清楚狀況, 第一反應常常就是先把股票賣了。這些都可能發生,都可能對公司帶來負面影響,所以第一時間回應非常重要。比如去年11月21日,做空機構渾水公司首次對分 眾傳媒發佈做空報告,導致當日分眾股價收盤大跌39.49%,收報15.43美元。分眾於第二天11月22日發佈公告並召開電話會議,駁斥渾水的指責。往 返五次過招後,到今年2月13日,其股價已回升到23.52美元。而展訊通信在去年6月28日受到渾水公司襲擊後,29日其CEO李力游立刻召開全球投資 者電話會議進行反駁,那次會議也是展訊歷史上電話會議在線人數最多的一次。

張勤表示,如果公司受到公開質疑,公司應馬上組織一個回應團隊,對每一項指控做出嚴密的分析,根據公司現有的資料把指控分為可立即反駁的及需進一步 調查分析取證的。這個團隊應包括財務部、法務部及投資者關係部的重要人員,同時要諮詢董事會及相關有經驗的人。一些比較客觀具體的指控是相對容易應對的, 如果他指控你的合同是假的,那你可以把這個合同拿出來;如果他說某個客戶是假的,那去證明這個客戶是真的;如果他說披露數據有問題,你有這麼多客戶,每個 客戶又有多少收入,那乘起來應該等於某個數,那麼為什麼不等,那你可以說,不等於是因為哪些原因,要做出明確分析。回應所引用的資料要與以前披露的信息保 持一致,有合理的鉤稽關係,所有的回應最好經過律師及審計師的審閱把關。

比如在香櫞研究與奇虎360的過招中,香櫞研究針對奇虎360去年第三季度的財報,稱hao.360.cn首頁上有60~65個第三方網站鏈接,每 個鏈接價格為每月22.5萬元人民幣,所以hao.360.cn首頁季度收入約為550萬美元至780萬美元,與奇虎財報中的2090萬美元相去甚遠。而 360發佈聲明,逐條回應:導航網站三季度首頁廣告鏈接比香櫞統計的多一倍;三季度首頁廣告位在32萬~35萬元人民幣/個,而非香櫞所稱的22.5萬 元,在首頁上的「好站推薦」區,平均每條鏈接的廣告費將近100萬元人民幣。

有時候,公司面臨的質疑並非是這麼客觀具體,比如說指控公司控股的高管,利用受其影響或控制的公司,做大收入,怎麼證明高管沒有做假?這就是我們下面將要談到的,遇到沒有客觀獨立的證據直接澄清的重大指控,需要第三方獨立機構協助。

如果是重大指控,要請第三方獨立調查公司幫助

當公司面臨重大指控又沒有客觀獨立證據直接澄清指控時,公司需要請一個高水平、有經驗、有威望、有專業水平的獨立調查公司來做調查。怎麼判斷什麼是重大指控呢?有兩點:一個是看它是不是涉及高層管理人員;第二,它的指控會不會對財務報表或投資者決策造成重大的影響。

張勤表示,公司遇到以上重大指控,都要做調查,給投資者和監管機構合理的交待。凡是對高層做出的指控,公司一定要調查清楚。公司是由高管來控制管理 的,管理層有問題的話,所有東西都有可能有問題。而重大的財務影響,是指在公司已經批露的信息裡,對方指責有嚴重的事實錯誤,而這個數字這個資料對你的業 務、估值、對投資者又有很大的影響。比如,渾水公司在報告中質疑分眾樓宇聯播網的屏數可能存在誇大,對外稱為178382個,實際可能只有116026 個。分眾在第二天回應了自身屏數的數據之後,又請第三方機構進行調查,20天之後,發佈其LCD顯示屏及海報框架網絡數量初步調查報告來反擊,第三方報告 證實其相關數據的準確率超過99.97%。

「當一家公司受到指控時,它的聲譽、股價、業務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所以這些獨立調查要盡快完成,時間越短越好,以降低負面影響。」張勤 說。要做到這一點,第一要盡快找有經驗、有威望的調查公司,這樣的公司能夠較快地確定調查範圍及方法;第二就是公司要全力配合,自己也要根據指控做出相應 的分析、調查,把可找到的與指控相關的資料和信息都提供給調查公司,以幫助縮小調查範圍及工作量。如果在調查過程中遇到阻力,調查會延長,而且要調查的範 圍可能就要擴得更廣。

對高管指控的調查,張勤說,調查公司通常會要求,全面檢查受到指控的人的電腦、郵件,有些東西即使刪除了,他們也可以找出來。如果專業公司找遍了都沒有找到任何證據,那麼公司對外的說法就有底氣很多。

當然,在此期間,公司付出的成本,包括請專業調查公司的成本及管理團隊的時間成本,都是很高的。從這個角度來講,一個公司還是要做好基本功,規範地做事,透明地披露,受到指控的幾率會小很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10

港股特徵及應對 農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e1dn.html

每個市場因為參與者不同,體現出不同的市場特性。價值投資者應該關注其他市場參與者嗎?這個問題可能會有一些爭議,通常我們正統的價值投資者不太關心別人 的態度,只關心自己對價值和價格背離的判斷。但是,我們也經常聽到一些著名的價值投資者關於市場的一些看法。比如巴菲特說,大家恐懼的時候,我貪婪,大家 貪婪的時候,我恐懼。彼得林奇則有著名的雞尾酒論述。格雷厄姆告誡我們,如果你想賺錢,你就得與眾不同。

 

所以,關於這個問題我們似乎需要辯證的看,過於關心別人的看法和情緒,會把價值投資混為心理博弈。而過於忽視別人的看法和情緒,則有點教條,心態不夠開放。

 

投身於港股投資幾年來,我發現香港市場有其特有的一些秉性,而如果我能適當的給予關注和把握,應該更有利於我的投資。

 

比如港股相對大陸市場,更容易暴漲暴跌。

 

我們來看一些比較熟悉的企業例子。比如玖龍紙業,2007年前後,從26.75跌到0.71,跌幅之大,不可思議,後又從0.71漲到現在的6.38,漲 幅之大,也不可思議。比如復星國際從2007年的15塊跌倒2008年的1塊1,然後又漲到如今的4塊6,漲跌都很大。比如思捷環球從133塊跌到7塊 5,現在已經反彈到16塊5。比如比亞迪2007年從78跌到6塊,後來因巴菲特買入,從6塊又漲到88塊,然後又從88塊跌到10來塊,現在又反彈到 20來塊。比如達芙妮從2006年的9塊多跌到2008年的1塊錢,然後從1塊多漲回現在的10塊多。比如百麗從2007年的13塊跌到2008年的2塊 5,然後從2塊5漲到現在的14塊。。。。太多太多的例子,而且是著名企業,如果考慮那些微型企業和非主流企業,則更多。

 

港股的這種特徵讓我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投資策略。當然,那些原教旨主義的價值投資者會說,市場的漲跌本無常,幹嘛理他,只要你選對了企業,跌過頭了遲早漲 回來。以前我也這麼認為,但經歷過幾年的市場洗禮之後,現實的經驗告訴我,其實如果對這種市場特性予以適當的重視,我的投資可能會做得更好一點。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

 

1.必要的分散。雖然理論上說,如果你選的企業是對的,你對價值的判斷是對的,跌過頭了遲早還是會漲回來。但是這個過程的時間成本可能會很大,這個過程的心理考驗可能會很大,重要的是你真的可能是錯的,還有一點是預期的自我實現有時候會很可怕。

關於預期的自我實現,比如當大家都認為這個企業有問題,原本這個企業沒問題,但如果大家都認為你有問題,你可能最後真的有問題,這個很現實,比如一些高負 債企業,比如綠城,如果大家認為綠城沒問題,那綠城可能日子過的很安靜,埋頭賺自己的錢,但當大家都認為你綠城有問題的時候,可能綠城的債務人坐不住了, 銀行可能逼債,這樣原本沒問題會變得有問題,綠城的股東有可能坐不住了,大家拋售綠城的股票,進一步挫傷公司的外部形象,進一步加深債權人比如銀行對綠城 前景的判斷,進一步刺激其追債。那到最後,沒問題可能就有問題了。

必要的分散可以緩解投資組合劇烈波動帶來的巨大心理壓力,可以避免萬一判斷錯誤帶來的全軍覆沒,可以避免一些類似預期自我實現的衝擊。而且,分散的結果, 可能更有利於你抓住你的組合漲跌順序不一致的好處,你可以適當的拋出漲幅達到目標的股票,買入尚未回升的價格和價值背離依然很大的股票。

 

2.必要的貪婪。因為港股市場有上述我列舉的劇烈波動性的特徵。那麼,我們在選擇買入的時候,不可過於著急,尤其不可過於著急下重手。四五折的時候,可以 買,但別把力使盡,留點餘地,因為可能還有更不可思議的折價機會。所以具體執行體現為,買入應該分批,四五折的時候可買入首批,二三折的時候第二批,一兩 折的時候第三批。對於不可思議的折價率,要有這種貪婪心去等和策略應對。

 

3.必要的開闊。能力圈是價值投資者必須謹記的一個重要原則,但是,我們應該努力去拓展,不要以能力圈作為自己固步自封的理由。適當的把範圍放開,把視野 開闊,多盯幾個行業,那樣更有可能發現這種跌得一塌糊塗的機會。極度廉價的時候,充足的安全邊際對於能力圈的冒險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風險補償。在安全邊際和 能力圈之間取得平衡。

 

道可道,非常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62

雜誌業如何應對互聯網帶來的威脅 非新聞就是好新聞

http://www.eeo.com.cn/2012/0615/228238.shtml

經濟觀察網 綜合報導 互聯網的發展和移動終端的興起,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像雜誌一樣的傳統媒體該如何應對傳媒生態的改變呢?順應潮流發展電子閱讀、創新商業模式轉型成為營銷服務公司,或繼續堅守迎合小眾讀者,都不失為合理的應變方式。

《經濟學人》雜誌刊文詳解雜誌業的生存現狀和發展趨勢。

「紙媒已死」在幾年前是很常見的說法。雜誌和報紙賴以生存的高額廣告費用正在向網站轉移,但收入不算多。對於出版商來說,這好像暴風驟雨衝擊他們的生意。

風暴過後,新的出版前景出現了。曾經如此統一的行業——通過共同特點和情感凝聚讀者,為他們寫作,同時銷售廣告——已經分裂成了許多不同種類。

硬新聞可能是最難盈利的。它變得越來越迅速、持續和商品化(就想食用油和大米一樣,消費者並不關心它們的出處)。除極個別情況之外,通過新聞賺錢意 味著向大眾兜售廉價的消息,通過廣告盈利;或者向小眾出售昂貴的但是重要的新聞,通過訂閱盈利。這兩種模式的競爭都很激烈;在富裕國家,很多報紙都關閉 了。

但是在雜誌中出現了一種新的樂觀情緒。受經濟衰退影響最深的北美地區,從2011年開始連續兩年,新成立的雜誌多於倒閉的雜誌。美國雜誌出版商協會(MPA)報告,雜誌受眾的增長速度快於電視觀眾和報紙讀者,尤其是在年輕群體中。(見下表)

 

 

與報紙不同,大多數雜誌的分類廣告並沒有流失到網絡,而且雜誌內容擁有更長的閱讀壽命。美國赫斯特雜誌集團(Hearst Magazines)總裁大衛·凱里說,最重要的一點,雜誌象徵願景:「它們很好的啟發了你的夢想」。人們對自己閱讀的雜誌認同度很高,所以廣告商喜歡雜 誌:德國印刷媒體出版商布爾達傳媒集團(Hubert Burda Media)的主席約翰-伯恩哈德·卡倫表示,雜誌依舊是品牌建立的核心。

奢侈品雜誌出現在新興市場,那裡迅速崛起的中產階級走入了廣告商的視野,這就是這類雜誌格外成功的原因。例如,在巴西,愛伯利爾集團創辦了家居雜誌《 Minha Casa》,在兩年內成為這個行業的領頭羊,這多虧關注了新近購房者。

回看美國。根據美國出版商信息管理局(Publishers Information Bureau,簡稱PIB)最新公佈的統計數據,雜誌廣告頁面已經連續三個季度下降。美國雜誌出版商協會的負責人尼娜·林克表示,在一定程度上,這是週期 性的,並不是數字形式廣告數量的增長的原因。

數字廣告曾經處境尷尬。在網絡上,數字廣告的價值通常只是印刷媒體上的一小部分。但是平板電腦,比如蘋果的iPad,改變了這一情況。

iPad僅僅問世兩年,大多數雜誌的ipad版本訂閱也還不足一年;美國雜誌出版商協會4月份提出平板電腦廣告的測量標準。已有一些跡象表明,廣告 商能夠接受平板電腦廣告價格高於網站價格,因為平板電腦上的雜誌與印刷版的雜誌更相似:引人入勝、設計精美,代替了網站上密集的文字和鏈接。

出版商依舊在形式方面進行嘗試:一些雜誌的印刷版和數字版基本差不多,還有一些出版商則更多嘗試互動形式。赫斯特集團的 《Cosmopolitan》雜誌發行了數字版本的《Cosmo for Guys》,為身處困擾的男士闡釋女性心裡;早期的雜誌包括3D形式的可旋轉觀看的圖片。誰說亮閃閃的雜誌沒有教育意義的?

但是,明智的出版商正在尋找更少依賴廣告商的辦法。他們寄希望與不止通過訂閱盈利,還通過其他資源盈利。如今,「你需要5到6種收入來源依保證各項業務順利進行,」 凱里先生說。由需求激發,由技術實現,雜誌「開啟了一條在幾年前根本無法想像的新道路,」林克女士說。

除了依賴讀者和選題保證發行量外,雜誌還能做什麼呢?很多雜誌正在轉型,從廣告載體變成營銷服務公司,提供給廣告客戶無限接近讀者的新方法。旅行雜 誌的網站能夠實現跟蹤,確定讀者最終是否購買了他們推銷的旅行套餐,並從中分成。卡倫先生說,「我把這個當做廣告,人們稱之為廣告的東西確實在衰落,但是 更廣泛意義上的廣告卻沒有。」

其他商業形式陸續出現,包括不斷增加的會議或者慶典活動,把雜誌名稱的使用權出售給產品,比如化妝品,與購物網站和優惠券網站的合作,比如 Groupon。一些成功的新雜誌源自電視節目,比如赫斯特集團的Food Network、HGTV(一檔家居裝飾類節目)和BBC的Top Gear(汽車節目)。很多國家的中產階級群體都在擴大,國際間的特許經營項目運行得很好;赫斯特集團的《Cosmopolitan》雜誌目前已在66個 國家發行不同版本。

還有更多玄妙的商業模式。全球性的前衛雜誌《Monocle》聲稱,其去年秋天開辦的一檔在線廣播頻道一開播就盈利了,因為傳統的商業廣播電台從未 向其聽眾傳達高端廣告客戶的訴求。《Atavist》是一本在ipad上發行的月刊雜誌,內容為非文學性深度報導。該雜誌通過授權其他人使用其ipad上 的排版軟件賺錢。

忠誠度意味著盈利

雜誌凝聚讀者的能力造就了一些小規模的、奇特的成功案例。XXI,一本法國新聞季刊,沒有廣告,沒有網絡版,只在書店銷售;看起來好像利用了法式的 文化傳統和聚集在巴黎求知慾旺盛的讀者。德國的Landlust雜誌,推崇接近自然的慢生活方式,只發行印刷版,在正式運營7年後,發行量穩定在大約 100萬本。只要有咖啡桌,人們就想在上面放點什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20

想在美國上市的創業者 如何應對渾水、香櫞?

http://capital.cyzone.cn/article/232236/

背景:8月27日,李開復發表了質疑做空機構香櫞的文章,認為不知香櫞到底是打假的還是造謠的?

此後,李開復與香櫞進行了幾輪「隔空論戰」,並且發起了聯名譴責香櫞的公開信。

那麼,那些想在美國上市的創業者們,該如何應對渾水、香櫞之類的做空機構呢?

為此,記者分別採訪了創業者、投資人、律師。

陳大同

華山資本創始合夥人、展訊通信創始人

首先,想登陸美股的創業者,要反思是否有必要在美國上市,除此之外,能不能考慮其他地方,比如香港或者內地。因為上市地點和你的產品用戶在什麼地方 密切相關。比如展訊做的芯片,絕大多數用戶在內地,美國股民並不是直接用戶,他感覺不到產品的價值,可能也看不懂你的商業模式。文化的主客場很重要。

如果要選擇在美國上市,必須先瞭解那邊的遊戲規則,哪些事可做,哪些是不可做,他們的指標是什麼。

某些中國公司,早期通過OTCBB等方式上市成功,本身存在問題,之後遭遇做空公司伏擊。實際上,這些做空者中,就包括了當初幫助他們上市的一些人,對他們的情況非常熟悉。

在美國上市是報備而非審批,更關鍵的是上市之後怎麼跟美國的投資者和股民溝通。一定要有一個思想準備,用好的方法和渠道來溝通,選擇適合的人來做這件事。

葉東

青雲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兼CEO

中國的財務造假出現的頻率很高。對美國人來說,信息不對稱,投資人和股民基本不是中國這些公司的用戶,無法直接體驗他們提供的服務,有時只能片面地被香櫞這樣的中介性機構所引導。

我覺得沒必要非跑去美國上市,香港也可以是個不錯的選擇。幹嘛非要跑到別人的場子裡,希望人家瞭解你?

在道義上支持李開復的同時,我們要找到現實的應對之道,比如,如何轉板上市,如何加強自己財務的真實有效性,如何加強跟投資人和股民的溝通,讓香櫞這樣的公司站在中概股這邊。

王乾

美國凱威萊德律師事務所(Cadwalader,Wickersham&TaftLLP)律師

針對香櫞公司這樣的做空行為,在法律程序上走通的案例並不常見。

如果香櫞公司的報告確有不實並且它積極參與了針對報告中所涉及中國公司的做空交易行為,有可能會引起美國證券監管部門(SEC)的關注或調查,甚至 以擾亂市場正常交易秩序的名義追究其責任。此外,如果能夠通過調查證明香櫞公司的不實報告造成了公司的實際損失,那受損失的公司也有可能直接提起相應的訴 訟,進行損失補救。但是,如果以上兩個條件不能夠滿足,那麼香櫞公司的行為只會被認定為是一個單純的市場性行為,而不會受到法律層面上的指責。

對於那些想要赴美上市或者已經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它們想要在現在這樣一個敏感時期為自己正名,就需要努力加強自身公司治理,達到甚至超過海外市場 的法律或監管的相關標準,同時建立合理有效的公司結構,確保自己的合法合規經營。現在市場上已經有企業採用新的公司結構控制模式來取代飽受爭議的VIE結 構,在多個層面對其進行結構修正,從而以一個健康和正面的姿態參與到國際競爭當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110

克莉絲汀上億市值蒸發 上市公司如何應對流言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1-9/yNNDE4XzU1OTIyNA.html

日前,在上海當地引起廣泛關注的克莉絲汀訴大學生網絡商譽侵權案,已經進入訴訟程序。原告上海克莉絲汀食品有限公司向不實信息源頭髮帖者——一名上海女大學生索賠百萬元,並要求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此案引發的社會爭論:公民在網絡發帖,其言論自由的邊界在哪?網絡上未經核實即隨意發佈的帖文越來越多,影響日益增大,上市公司作為知名企業,遇到同類事件應該如何應對?這些都成為爭論的話題。

一個帖文

引發上億市值蒸發

今年4月25日,上海一大學生在人人網上發佈帖文稱,「剛跟老媽打電話獲悉,金山一家奶油廠被衛生局查封,裡面的奶油都是用地溝油和外國的工業油製成的!克里斯汀(原文)、莉蓮蛋撻等滬上知名蛋糕品牌都從這家廠進貨!!大家千萬別吃了啊,昨天查出的,預計馬上就要曝光了!!千萬別買啊。」

其後,有關言論在多個社交網上被熱傳,而在微博上,更是被名為「新聞小兵曹文藝」的賬號重新改寫內容,以一種確定的口吻稱「此事昨天查出,預計很快將曝光」,由於其微博賬號自稱是媒體人士,讓不少網友信以為真。作為一家糕點上市公司,被爆有食品安全問題,而當時的大環境,正是多家知名企業被揭發使用地溝油生產,民眾對地溝油惶惶不可終日,這再次觸痛公眾敏感的神經,結果引起網友的高度關注。最初的爆料微博經數個粉絲較多的微博賬號轉發後幾小時內便被轉發13106次,評論近千條。

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在事發當初就曾致電克莉絲汀的有關部門,對方堅稱網上的傳言不實,並表示稍後會出正式的新聞稿回應。傍晚,公司在官網上發佈正式聲明,稱其並沒有向任何傳言中提及的「金山奶油廠」購買原材料,也沒有任何合作關係,並指「公司長期投入人力物力,嚴守食品安全,聲譽來得不易,對於不經查證即隨意毀損公司辛苦建立名聲的謠言製造者,公司將依法律究責」。

隨後,克莉絲汀選擇向警方報案。而翻查股價記錄,克莉絲汀在4月26日的股價下跌了2.92%,其後持續下跌。除此之外,當地各政府部門包括質檢、工商、食藥監等隨即到克莉絲汀的工廠進行大檢查,而不少消費者也信以為真,向有關公司諮詢。根據其8月末披露的中報顯示,公司營業額度雖然同比增長6%至5.95億元,但受到經營狀況及上市費用的影響,虧損1878萬元,而去年同期純利則是1694萬元。

在庭審上,克莉絲汀的代表律師表示,克莉絲汀的經濟損失由包括數方面構成:經營利潤下降了900多萬元,以及股價下跌等。由此索賠百萬元,並要求對方在人人網及新浪網微博首頁顯著位置,發佈不少於60天的聲明。而在法庭主持的雙方調解時,原告表示,可以減免賠償金,但被告須在其組織的新聞發佈會上宣讀由該公司擬定的道歉函,被告沒有接受。

草根帖文真的無需謹慎審核?

在庭審上,被告的代理律師稱,被告作為普通人,其發言和公眾人物發言是不一樣的,「越是沒有知名度的人,審慎審核的義務也就越低,發帖時是不需要注意審慎審核的義務」。然而,其觀點引起了網友的反彈。有微博用戶評論稱「不負責任的話說完了難道還要狡辯嗎?」無獨有偶,當日號稱是媒體人的新聞小兵曹文藝在微博中稱克莉絲汀涉事地溝油時,也有不少網友在評論指責其只要打個電話就能瞭解真偽卻「不盡核實義務,濫用社會信用」,認為其並不是一名稱職的媒體工作人員。

有律師認為,合理框架下,侵權造成的傷害必須與賠償相等同,形成對等。在克莉絲汀一案中,被告在沒經核實的情況下,把道聽途說的內容發佈到網絡平台上,其行為確實不妥,也對公司造成了實際的傷害。目前我國法律尚未對網絡上發佈的內容,要求核實後才能發佈,但並不意味著在網絡上可以隨意發佈超過言論自由邊界的言論。網絡作為公共空間,並非個人日記,認為發佈在網絡上的帖文只是屬於親密朋友間的「私房話」,只是一廂情願的看法。

聯繫到過去多個案例,如美爾雅(行情 股吧 資金流)誹謗案,去年一篇網絡文章《楊聞孫,搞垮美爾雅的罪人》,稱其涉嫌掏空美爾雅的資產,利用重組聯合多方關係欲將美爾雅據己所有等,同樣造成了公司股價暴跌,其最後審判結果,帖文的始作俑者同樣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公司的大度贏得的將不只是口碑

社交網絡等新興媒體的迅速發展,使得普通用戶,甚至是昔日默默無聞的「草根」,也能因為一件事而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可以預見,日後類似的事件將會越來越多。而上市公司作為在資本市場上需要對投資者負責的群體,遇到同類事件的受影響程度會更大。對於網絡上氾濫的不實信息,除了打擊自身的信譽之外,更可能造成公司經營業務的困難,造成財產損失。

以過去的案例為例,美爾雅和克莉絲汀等上市公司都走上了維權的道路,也有更多的公司在澄清公告中聲稱要對不實信息保留追究的權利。對於大部分公司而言,其面對網絡上的不實信息,大多採取澄清公告的辦法,把真相擺在眾人眼前,對於普通網友,極少會「法庭見」。不可否認,公司選擇把事件訴諸法律,其必然已經衡量過會否勝訴。但應避免出現「贏了法律,輸了形象」的狀況。以香港某知名公司為例,其公司自身一直在網絡上被網友稱為是為販毒洗錢而起家,該公司一直採取強勢的態度,對網絡上有關言論窮追猛打,對普通網友討論甚至是發佈有關信息的網站提起訴訟,雖然訴訟屢屢勝訴,但其公眾形象卻隨著訴訟的增多而越加低落。

有網友及律師就認為,假若對方並非刻意針對企業,在對方消除影響後,事件就應該大事化小,不需要把行動升級。據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的統計,克莉絲汀事件後,在數百篇對庭審的有關報導中,不少媒體都認為,對一名學生無需窮追猛打。上海外國語大學公共關係學系主任紀華強就認為,作為消費行業,一反在店裡的溫和形象,而採取強勢姿態,雖然能起到警示作用,也能為企業取回法律上的公道,但其自身的形象更有可能會被其強勢動作而損害。他認為企業應該採用更溫和的對話方式,把危機轉換成企業宣傳的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724

何小鵬:創業公司如何應對巨頭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4498.html
彼得•德魯克的柔道戰略,是以柔道為例,講述商業競爭中如何以柔克剛,以小博大的理論。

中國互聯網公司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生、死、騰訊。因為這是每一個互聯網創業公司都要面對的問題。在UC剛剛成立的時候,在IDG,我們也第一次被問到了這個經典問題。當然我不認為這個問題有標準答案,但是隨著UC的成長,隨著我們在這幾年間日漸成為騰訊的「三個主要競爭」之一,我們積累了一些應對巨頭競爭的經驗和思考,可以與大家分享。

彼得•德魯克的柔道戰略,是以柔道為例,講述商業競爭中如何以柔克剛,以小博大的理論。精髓有三個方面:移動、平衡、槓桿借力。理論雖然是死的,而企業是活的,活用柔道戰略,是創業公司如何應對巨頭,進行博弈的重要參考。

一、快速移動——讓自己處於最佳位置

柔道戰略有一個前提,就是當太小對上太大的時候,戰略無效,就算小的一方移動再快,平衡再好,或者可以借力打力,對方也會擊敗你。

因此快速移動的第一步,就是在最開始公司還很小的時候,要避開巨頭的視線。騰訊這樣體量的公司,能夠讓他們的核心運營團隊、管理層、投資機構真正重視到的細分領域,實際上很難。在這個時機,你可以避開他們的視線,進行自己的快速發展,然而這個時間窗口到底有多長,取決於公司的成長速度有多快,包括創業產品方向的選擇,產品的快速迭代和數據表現,以及對外營銷和宣傳等對外表現的力度等。

首先,如何選擇產品方向。當然,任何一個創業的團隊,首先應該考慮自己要做什麼,然後再考慮怎麼應對競爭,這是個主次問題。我們的董事雷軍在最近的一次分享裡講到創業公司考慮產品方向,應該「Go big market」,並掌握好的時機(也就是站在風口,豬也能飛起來的理論),但是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個看起來很好,但實際上很難做到的事。只有很少數非常成熟和有經驗的明星創業者,才有可能一開始就選擇一個「大市場」,並保持在颶風中的平衡。實際上大部分的創業公司應該選擇一個自己有興趣的,或者一定程度上擅長的,或者偏早期、偏垂直的領域創業,在這個領域做好以後,再逐漸發展壯大。

然後,如何評估未來可能的競爭。創業者可以將騰訊的產品畫在一張白紙上,以騰訊的兩橫兩縱為中心,在相應的位置標識騰訊的各個產品線,然後將自己要做的東西也放到這張圖的相應坐標上,並且思考如果你的目標產品做成了第一步,你向四周擴展的空間會碰到什麼新的競爭或需解決的問題。很明顯,你的產品越靠近這張圖的中心,你所處的行業或產品發展趨勢越明朗,你的核心團隊越強大,你的用戶量或者收入越大,你的企業或產品的聲音越響亮,你就會迎來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創業前期應該避開在騰訊產品網格的中心開始正面競爭,建議選擇在騰訊核心業務的周邊,或者選擇能夠破壞對方商業模式的產品。具有破壞性的產品即使被巨頭關注,也很難被模仿或者打壓,因為這種模仿將對巨頭已經形成的商業模式造成破壞。就像360做殺毒軟件,採取了免費的模式,即使其他當時規模大得多的殺毒廠商看到也無法跟進,因為這將破壞自己的商業模式。

快速移動的第二步,是船小好調頭。創業公司的方向、團隊、產品都需要快速變化。首先,從我的經驗來看,所有的創業成功者,最終成功的故事和剛開始想的故事都是有很大差異的。其次,產品要快,不是速度快,而是迭代快。為了追求快速迭代而快速迭代並沒有價值,要明白快速迭代的目標,快速迭代會導致的價值以及團隊如何做到真正有價值的快速迭代。不是所有人都能以兩週、一個月為週期去持續發佈和迭代一個產品,產品迭代如何保持持續性,產品如何能夠在不斷迭代過程中成長,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事情。其次,當企業快速成長,團隊也會快速增長,從一個人到十個人,到二十、五十個人,需要快速調整團隊的人員配置。最後,公司發展的方向和手段,公司越小,思維越應該靈活,越應該善變,要在變化當中求生存。大公司裡的某個團隊做一個新的產品,有很多問題需要考慮,比如法律風險、政策風險等等,但是這些可能對初創公司來說都不是風險,所以初創公司要快速擁抱變化,犯錯沒關係,反正成本很低。通過試錯,靈活地找到自己所擅長或者適應的點,是小公司獨有的優勢。

二、保持平衡——梳理進攻思路,保持進攻的姿態

當創業公司從最初的初創小公司變成中型公司,就將逐漸進入巨頭們的關注視野,你將在對方的視線下移動。此時比保持快速移動更重要的問題出現了——如何保持平衡。因為你在快速移動避開巨頭的同時,有可能會因為平衡不佳而摔倒,大部分創業公司都是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因為無法始終保持平衡而自己打敗了自己。

避免因為無法保持平衡而摔倒的最好辦法,是案例學習。觀察那些規模更大的創業公司的過去,他們曾經產生過什麼平衡性問題,他們走過什麼彎路,他們的解決方法。據我們的觀察,創業公司最容易犯的平衡性問題在團隊建設和資本管控層面,因此中型創業公司必須做到在團隊、資本層面都保持高度的統一。因為一旦進入正面競爭階段,靠小的技巧或者動作生存已經很難,只能依靠團隊的整體能力和產品的長線戰略佈局,要找到自己產品的短期、中期、長期價值,並根據這些不同時期的價值點進行提前佈局。對資本的有效管控可以維持團隊和長期戰略的穩定,穩定的團隊及明確的長期戰略則可以保證創業公司能夠預見和提前解決問題,將一系列中長期的佈局在不同的時間點發揮作用。

保持平衡的另外一個方法,是勤加練習。沒有上過戰場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如果某個產品有價值,那麼就一定會面臨競爭,而且會面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所以創業公司成長到一定階段,不僅不要逃避競爭,而且要有意識地選擇對手,要跟小型、中型甚至大型的對手不斷過招,磨煉團隊、磨煉產品,只有經歷過不同戰爭的團隊,才能有足夠的信心和勇氣面對更大的巨無霸。做產品的團隊,不斷上前線打仗沒關係,只要你沒有死,回來把傷養好了,你會變得更強。

三、借力打力——將競爭對手的力量轉化為自己的競爭優勢

創業公司在與騰訊這樣的大傢伙博弈的過程中,借力打力的關鍵,是不僅要瞭解自己,更要瞭解競爭對手。通過分析對手的商業模式,他們的產品,他們的組織體系等等,找到自己借力打力的著力點。

過去常見的借力打力方法,是站在巨頭的肩膀上成就自己。站在強大競爭對手的肩膀上,看似弱小的創業公司,得到的回報可能不僅僅是品牌知名度的提升,還包括被這樣的市場競爭所教育的投資人。類似的還有當創業公司的產品在某個方面還不夠成熟的時候,快速利用別人的產品來增強自己的能力。比如早期的360殺毒,就是與卡巴斯基合作,由卡巴斯基提供殺毒引擎來增強自己的病毒查殺能力。之後當自己能力逐漸提升之後,再考慮通過投資併購,或者是自己推出產品進行競爭。

而尋求共同利益者,俗稱「統戰」也是借力打力的一種方式。對手的對手,就是你的合作夥伴。利用共同面對具有強大威脅的共同敵人的立場,原來很難談成的合作,也有可能輕易達成雙贏。

根據對手的盈利模式來設計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例如3B大戰中,360持續衝擊百度的醫藥市場的廣告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在移動互聯網遊戲領域,也正是有著UC和91這樣處於第二和第三集團軍的手機網遊平台,才會逼迫騰訊提高手機網遊的分成比例。既得利益的巨頭不跟,痛苦,跟進,也痛苦。但是對進攻者來說,這並沒有任何負擔。

必須說明,柔道戰略的運用,只是創業公司面對巨頭競爭時所用到的「道」,而在實際競爭中,面對騰訊這樣的巨頭與創業公司競爭常用的幾招殺手鐧,也要有相應的「術」來破解。如果有時間,我在之後會再做介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494

創業公司如何應對巨頭:提防七種武器

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5775.html

  互聯網行業是個險惡的江湖,人在江湖漂,難免會挨刀。

 UC產品總裁 何小鵬

很多人說中國互聯網行業是個險惡的江湖,雖然中國的互聯網巨頭們沒有古龍在系列小說《七種武器》裡描寫的青龍會那麼「邪惡」,但人在江湖漂,難免會挨刀。創業公司在與巨頭們相遇之時,他們往往也會對創業公司採取以下這些或陰柔、或兇狠的打壓/進攻手段:

1、 邀請創業公司產品團隊進行交流或訪問

2、 以相同的定位,複製並推出產品

3、 使用渠道優勢大量推廣,佔領市場

4、 高薪挖人,破壞團隊穩定性

5、 挖角合作夥伴,破壞生態鏈

6、 破壞創業公司商業模式

7、 打擊創業公司員工、投資者、行業信心

這幾種手段基本都是大公司利用自己相對創業公司的資金和資源優勢設計的,具體何時使用哪種手段,由他們對這家創業公司所做的產品和所處市場的發展階段不同時期判斷而定。柔道策略是應對之「道」,而應對這些手段,需要的是「術」。自2009年以來,我們曾經將以上的種種「武器」都經歷過一遍,把心得記錄在此,希望能對其他創業者們有所提醒。

武器一:邀請創業公司產品團隊進行交流或訪問

2009年年初,UC產品團隊也曾接到過某互聯網巨頭的邀約,他們想來公司參觀、交流,我當時並不明白他們的目的,很輕易地就答應了。後來才想明白,收到這樣的邀請,意味著你的產品已經引起了巨頭的注意,而邀請你的團隊進行交流只有一個目的——看看這支團隊,判斷你的戰鬥力有多強。所以如果你是一支創業團隊,接到這樣的邀約,建議記住兩個基礎原則,第一,人越多層級越高的雙方交流越不要參加;第二,交流不要在自己公司內部進行。最後,趕緊準備好迎接後面真刀真槍的挑戰——巨頭很快就要推出一樣的產品。

武器二:以相同的定位,複製並推出產品

接下來的第二步,是巨頭果然推出了一模一樣的產品。這時候該怎麼辦?

第一,不要怕被抄,我認為一款好的產品有自己的形、神、髓,大部分的抄襲只能抄到第一層,也就是「形」,非常厲害的團隊可以抄到「神」,即產品的用戶體驗和數據分析,而沒有人能夠抄走產品的「髓」,即這支產品團隊的人所擁有並賦予產品的文化、精神內涵。

第二,正確判斷產品價值和競爭優勢,比如相對IM這樣的產品,具體如何判斷自己產品粘性的強弱。我認為分產品粘性分四個層次,從下往上越來越深入,分別為:A、是否大眾和高頻;B、是否存在有價值的賬號和數據;C、是否形成了人/人、人/機之間的網格和口碑;D、是否跟實際生活形成強交互,能夠從優勢轉換為壁壘。

最後,不要害怕產品競爭,跟大BOSS過招之前是要先練級的,所以不僅不要逃避競爭,而且要有意識地選擇對手,要跟小型、中型甚至大型的對手不斷過招,磨煉團隊、磨煉產品。我們內部常討論最怕跟什麼樣的團隊對打,最後結論最可怕的是那些經過多次競爭的產品團隊,他們有更好的勇氣,更好的信心,反而是那種沒有經過真正競爭的團隊,本來還不錯,變大了之後一旦面對壓力,內部管理就一下功虧一簣。UC產品團隊曾經跟航海家、OPERA、3G等不同的對手都先後交過手,最後遇到真正的互聯網巨頭的時候,我發現我們的團隊其實並不緊張。

武器三:使用渠道優勢大量推廣,佔領市場

當巨頭試驗了一段時間產品和市場,覺得時機成熟就會開始進行大面積推廣,這時的推廣力度之大、資金投入之巨,往往令創業公司咂舌。

比如騰訊,推廣手段主要有三類:第一,借助已有產品以非常廉價的方式進行廣泛和反覆的推廣;第二、借助多種產品,進行耦合性的推廣,經典的例子是微信和手機QQ賬號互通,以及手機QQ瀏覽器訪問Qzone有特權等;第三,則是大公司都愛用的,廣告狂轟亂炸。

而另一個巨頭百度的推廣經驗則可以供我們學習,第一,做本土化的創新吸引更多用戶,比如百度音樂和百度知道;第二,建立一個強大的推廣聯盟體系,比如百度聯盟。

UC正是參考百度的經驗,在與巨頭們正面對局之前就作了提前佈局,利用UC瀏覽器作為入口型和平台型產品特性,形成了一個我推別人,別人推我的開放循環,在這個循環的基礎上建立起了UC的推廣體系。從5、6年前開始,UC瀏覽器一直擁有移動互聯網上最強健的應用分發體系之一,有趣的是,這個應用分發體系也在最近的數年內,一直被其他稍晚進入移動互聯網行業的互聯網巨頭模仿。

武器四:高薪挖人,破壞團隊穩定性

再之後,隨著這個產品的市場前景被廣泛認可,創業公司與巨頭的競爭就進入了人、錢、管理等方面的全面競爭階段。

我們就長期處在各大互聯網公司的獵頭騷擾之中。有時為了獲取UC某個同事的手機號碼,他們有各種各樣的方式,比如發一個快遞到公司,然後打電話給公司前台:「這裡有你們公司XX的一個快遞,他沒有寫手機號碼,你給我一下。」或者冒充某高管的名字,向前台或者隨機打固話給公司的一個員工,說在外地,急需其他同事的聯繫方式。在最厲害的時期,我們甚至要停止固定電話服務,否則你會聽到辦公室內此起彼伏的「獵頭」電話。

在錢這方面,創業公司永遠沒辦法跟巨頭們正面競爭。當你的核心員工開始被獵頭們頻頻騷擾,建議每一家創業公司,對於核心團隊、核心員工的分享和信任不要只停留在口號上,而是一定要做到共同分享價值,真正坦誠以待,這樣核心團隊才不會在公司成長的過程中掉隊。這個獵頭和反獵的過程是長期,艱巨和拉鋸的,經歷了越久,員工會越淡定,企業也會更穩定。幸運的是,在這個過程中,UC的核心員工一直都相當穩定,並沒有因此離開我們的隊伍。

武器五:挖角合作夥伴,破壞生態鏈

2011年,UC的多個商務合作部門都就陸續受到了來自一家互聯網巨頭公司的巨大壓力。因為它不僅通過高成本的付費擴大預裝量,同時還要求這些合作夥伴在其拳頭的IM產品和UC瀏覽器之間進行二選一。然而到了年底復盤的時候,我們發現絕大多數的合作並未受到影響,首先是因為越知名的合作夥伴,往往越不願意受到要挾,另外在互聯網領域,巨頭們的敵人(或者潛在的敵人)實在是太多了。

這說明,當巨頭開始試圖破壞你的合作夥伴生態鏈之時,從一方面來說,可以讓合作夥伴受益,比如由於UC和91遊戲開放平台的存在,導致騰訊給手機網遊合作夥伴的分成比例比PC上高出不少;而從另外一方面,只要能讓合作夥伴明白維持現有的市場平衡對於他們而言才是最好的現狀,就能最大程度地爭取市場利益。

武器六:破壞創業公司商業模式

破壞創業公司商業模式的經典例子是微軟與網景。微軟本質上不是用捆綁打敗了網景,他是用免費的IE瀏覽器徹底破壞了網景的瀏覽器軟件收費的商業模式,導致了網景的滅亡。

因此創業的商業模式是否會被輕易地破壞,是從一開始探索產品商業模式的時候,必須考慮的問題。要看你的商業模式與競爭對手們的相互關係,如果你的商業模式被包含在巨頭的商業模式之內,且不是他的核心商業模式,他就可以以少量的損失為代價去破壞你的商業模式,這非常危險;如果你與巨頭的核心商業模式相同,那麼他也不能破壞你的商業模式,因為這也會嚴重損傷巨頭自己;但假設你的商業模式跟競爭對手的商業模式正好相反,你越大別人越慘,這種商業模式則最具進攻性,甚至可能會形成對巨頭的顛覆。

不可否認的是,巨頭採取的你收費,我就打折甚至免費;你免費,我就倒貼錢的策略還是有相當威脅的,因為他的確是在階段中貼的起。因此建議創業公司要考慮幾點:多準備好糧食,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因為巨頭往往都是上市公司,不可能長期貼;對那些對用戶體驗影響太大的,要及時調整和修訂策略;如果可以,往對手的成熟商業模式插刀子。

在這裡,我想特別補充一句的是,創業公司最好在前幾年,如果有外部資本支持的情況下,不要經常想如何賺錢,核心考慮如何服務好用戶,做好規模。雖然有人說「不賺錢是可恥的」,但是沒關係,這個階段的核心是公司要快速向前發展。

武器七:打擊創業公司員工、投資者、行業信心

應對巨頭們對創業公司內外部信心的打擊,是一場持久戰。最開始可能只是有個博客作者寫了一篇文章,看衰這個行業、看衰這家公司,看衰這個產品。後來隨著競爭升級,可能就會變成創業團隊在發展期間犯的一些錯誤被在政府層面、在行業層面、在社會層面被揪住和通過媒體等渠道放大。如果創業團隊發展到了甚至可以上市的階段,就會變成在資本層面的信心打擊,比如市場份額造假,給證交所遞黑信等等。

所以當創業團隊發展到一定階段,游擊隊的路子就行不通了,需要向正規軍的方向演進,得有番號,要有政委。企業文化、投資者關係、政府關係和媒體關係都變成了創業者所需要考慮的工作。需要有專業的人來負責這些事情,而讓產品,研發等其他同事專心做好自己的工作。

古龍在七種武器的《孔雀翎》篇中寫了個人叫秋鳳梧,他說:「真正的勝利,並不是你用武器爭取的,那一定要用你的信心。無論多可怕的武器,也比不上人的信心。」所以面對巨頭的七種武器,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要存有逃避正面競爭的幻想,而是務必提前做好團隊心理建設和事先縱深佈局,只有有準備的仗才能打贏。之後如果有機會,我想專門說說勇氣和信心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9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