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驚天動地股 蔡東豪

2014-01-23  NM
 
 

 

人老精,鬼老靈,所謂驚天動地的事情,卻不多見,至於驚天動地的股票,更難遇到。投資理應是一件客觀事情,不應投入太多主觀感情,驚天動地這些形容詞屬於誇張居多。我今日介紹一隻我認為是驚天動地的股票,先此聲明,這股票挑起兩極反應,一是相信這間公司可改變世界,一是認為這是必爆泡沫。我說的是美國車壇新星,電動車生產商Tesla。

讀者可能留意到,香港部分停車場已設充電站,並提供泊車優惠。我的中環朋友已在談論會否買部Tesla,據聞首批Tesla於今年上半年抵港。電動車不是新概念,幾十年來不停有人在研究,不過礙於技術,一直不能打入主流市場。電動車可解決困擾人類已久的兩個問題:依賴石油和環保。假如電動車能普及化,大規模取代燃油車,肯定是一件驚天動地的事情,問題是,這個「假如」很沉重。關於Tesla的一切,彷彿都是與眾不同。先說估值,Tesla市值170億美元,等於通用汽車三成,但通用汽車去年售出九百萬輛,Tesla只售出兩萬輛。很多投資者不把Tesla看成汽車股,因為它的估值似科網股。二○一三年Tesla股價升了三倍,年尾發生電池着火,股價從高位回落,否則升幅更驚人。Tesla股價之高,連創辦人Elon Musk也覺不妥,曾公開指Tesla不值這麼高的估值。一年只售出兩萬輛車,而且售價與平治看齊,不少人認為Tesla是少數有錢人玩意。Tesla市場定位似蘋果,型格最重要,擁有Tesla是身份象徵。去年售出的兩萬輛車,大部分買家來自財經界和娛樂圈。不相信Tesla的人,認為Tesla永遠局限於小眾市場,而Tesla市值卻反映它將來能夠跟主流車廠爭一日長短,之間有一道很闊的鴻溝,投資者很易跌死。幾十年來,電動車一直只聞樓梯響,最大障礙是電池技術和充電站配合。電池技術一直在進步中,雖然很多人認為仍不足夠,但可肯定的是,很多企業投入很多資源,正在研究更先進和更安全的電池技術。全城設立充電站,不是私人企業可做到的事情,需要政府帶動。奧巴馬政府大力推動發展新能源,電動車是重點,世界多國也認同這方向。香港停車場也見充電站,電動車不是一個遙遠的概念。

隨着時間,我對電動車看法也在變。這些年世界宏觀環境在變,而且變得很快,我們對依賴石油和環保的關注,已成為生活一部分,不再是小撮激進人士的執着。政府和企業態度也跟隨在變,電動車身處一個空前有利環境,而且這環境只會變得愈來愈有利。政府、企業、人民一同有心發展電動車,這道力加起來可以很大,有機會克服技術問題。我相信這克服過程,甚至快過大眾預期。關於Tesla,重點不是它市值多高、不是哪個明星買了、不是現時電池夠不夠安全,這些都是雜音。關於Tesla的最重要問題,是它能否在幾年後,生產兼售出五十萬或一百萬輛電動車? 這問題其實是關於Tesla能否打進大眾市場。多少個有機會改變世界的意念,都不是死在技術或政策,而是死在自己手上。分隔開成功和失敗,很多時是老生常談的執行力,是否有紀律地把意念變成實際行動。汽車基本上是一件一百年沒大變的產品,而Tesla的挑戰,是在一件穩定兼穩陣產品上,進行翻天覆地改變,由燃油變電動,由油站變充電站,由繁複變直接銷售渠道。基本環境已存在,Tesla需要的,是低下頭,鍥而不捨做出成績,這種紀律跟從事一個沉悶行業(例如做廠)沒分別。老實說,Tesla三年前上市時,我一點也不看好,認為它是一隻有姿勢無實際的消息股。由零至二萬輛車,Tesla管理層顯出令人眼前一亮的功架。Tesla外表華麗,內裡依然能夠顯出紀律的一面,冷靜處理幾場危機,在一片喧嘩中保持穩定步伐。作為股票,Tesla大上大落,不適合每一個投資者,但電動車作為一件改變世界的產品,Tesla有機會成為大眾考慮的汽車品牌。申報:我訂了一部Tesla Model S。

蔡東豪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http://www.facebook.com/TONYTONGHOOTSOIV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784

券商牌照動地來

2014-04-28  NCW  
 

 

年內監管機構將發出幾十張專業證券公司牌照,鼓勵成立單一業務的證券公司,包括併購、資管、自營和投顧等業務◎ 財新記者 蔣飛 文jiangfei.blog.caixin.com 證券公司牌照持續近16年的嚴格管制很快將成為歷史。

財新記者獲悉,中國證監會將於年內向社會開放一批單項 / 專 業證券公司業務牌照,涵蓋併購財務顧問、資產管理、自營和投資顧問等。此項工作2013年曾接近突破,今年又重新進入日程表。綜合性券商則將在《證券法》修訂後降低新設和參股的准入門檻。

「新設券商主要不會是綜合性券商,而是一些輕資產券商,以單一牌照和部分牌照為主,比如併購券商、投行券商等。 」接近證監會的人士表示。

市場也對證券牌照表現出濃厚興趣。公募基金中,嘉實基金已經醞釀相關方案,擬在深圳前海參與設立新的證券公司 ;私募股權投資機構昆吾九鼎則特別關注券商併購顧問業務牌照。這些機構不放過在金融混業潮流中每一次領先的機會,券商牌照有助於其完善業務體系,構建綜合金融架構。

專業人士同樣樂見其成。專項證券業務牌照放開之後,投資顧問、精品投行這些以人為主的業務將更容易開展,從業者不再需要與壟斷牌照共生的業務通道綁定在一起。

綜合性券商牌照徹底放開管制,可能還需要更多時間,能否在與台灣地區的經濟合作中取得突破也存在變數。作為一種稀缺資源,這張牌照仍然炙手可熱。擁有者不肯輕易放棄,希望進入的社會資本同樣不在少數。

自1998年監管證券公司的職責由人民銀行移交證監會以來,除了信託與證券公司分業、財政轉制、風險處置、外資參股和業務剝離等原因,證監會沒有批准設立新的證券公司。恢復新設證券公司首先需要明確和統一規則,同時過 去按照機構類型區分的監管架構,也需要向業務牌照管理模式過渡。

監管嬗變

放開券商牌照早已是證監會的既定政策方向,但具體進程一波三折。

與銀行和保險公司相比,證券公司的風險外部性一般來說並不明顯。目前國內共有商業銀行390家,農信社和村鎮銀行數目更多,但證券公司數量僅有115家。證券公司牌照的管制相比銀行更為嚴格,這與2004年前後證券行業系統風險以及綜合治理有直接聯繫。

那一次的全行業風險,直接損害了投資者利益和金融市場穩定。當時證券公司普遍、大量地挪用客戶保證金,用於拉抬莊股,同時還用國債回購透支等方式放大槓桿,結果造成巨大財務窟窿。

綜合治理期間不得不使用了央行再貸款。作為一種補救措施,證監會對證券公司的行政管制加碼,同時不再新增綜合性證券公司牌照。

2011年10月郭樹清擔任證監會主席之後,開啟了券業放鬆管制和鼓勵創新的大幕,證券行業對內對外開放也在加快推進。

先是合資證券公司外方股東持股比例提升到49%,成立滿兩年後還可申請投行之外的其他業務牌照。但到目前為止,尚無合資券商的外方股東啟動增資。

一家合資投行外方股東的中國區業務負責人對財新記者表示,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兩方面 :其一,證監會的開放政策雖然是中美戰略對話的成果,但並無跟進的操作細則 ;其二, 「我們覺 得49% 還是不解恨,最好一步到位提高到51%,解決股權上的控制問題。 」合資證券公司還沒動靜,那一邊給台灣地區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特別優惠又接踵而至。2013年1月郭樹清訪問 台灣地區,代表證監會與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發表聲明,允許台資在大陸參股新設全牌照的證券公司,其中在上海、福建和深圳設立的兩岸合資證 券公司中,台資持股比例最高可達51%。

台資也可在大陸金融改革試驗區內新設全牌照證券公司,但持股比例最高為49%。對香港的優惠政策與此類似。

此項政策名義上是對台灣地區的優惠政策,卻讓不少大陸機構看到了機會——大陸股東身份不再限於證券公司。知情人士稱,嘉實基金籌劃中的新設證券公司,正是借助此項政策,擬在深圳前海成立。今年1月,這家新券商已經開始招募團隊。

不過,港台資金參與新設券商最近又遇變數。因台灣島內的「反服貿」風波,包括金融合作在內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都受到影響。 「台資設券商可能要擱置一段時間。 」知情人士說。

除了對外開放,證券牌照對內開放也在郭樹清主政證監會的18個月內進入議事日程。

「對香港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的優惠政策是國家層面的總體部署,證監 會也有意借此做一個恢復新設券商的試點。但就證監會而言,恢復發放新的證券公司、證券業務牌照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初步的方案是從單一的或者說專注於某一項業務的牌照開始。 」接近監管層的人士說。

2012年下半年,郭樹清多次邀請知名資產管理機構座談,其中既有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也有私募股權投資機構。

一些參會的機構人士希望證監會放開證 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的牌照管制,郭樹清則談及「功能監管」和「行為監管」 。

2013年2月至3月期間,多家資產管理機構向證監會提交了專業券商牌照的申請。同年全國「兩會」期間,證監會機構部巡視員歐陽昌瓊明確表示,將在年內批准新的業務牌照。但是到了3月,郭樹清調往山東,證監會主席由肖鋼接任。新領導到來後,股票發行的註冊制改革是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券商創新勢頭有所收斂,代之以強調控制風險;加上分管機構部的主席助理張育軍外派學習,發牌一事暫時沒了下文。修訂證 券牌照管理規則的研究工作仍在繼續。

財新記者從多位知情人士處獲悉,證監會原主席助理朱從玖赴任浙江省副省長之後,也一直在推動浙江設立新的證券公司。浙江原本的幾家本土券商都相繼被省外機構併購,因此有重新打造本土券商的意願,卻不料因為新牌照的政策真空而停滯。

一等就是一年。今年1月的年度監管工作會議上,肖鋼重點介紹了監管轉型的思路,其中「牌照管理」已經是在為發放新的券商牌照做鋪墊。按照這一思路,證監會將不再按照機構類型劃分監管職責,而是以業務牌照為中心,相同或者類似業務實行統一的監管標準。

為此,證監會啟動了近年來最大規模的一次機構調整,合併與新設了多個局級部門,其中機構部(負責券商監管)與基金部進行了合併。

上述接近監管層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新設券商或發放單一牌照尚未形成細則,現僅在證監會機關內部討論, 「應該還是較小範圍的人才瞭解詳細情況」 。

但是,一些原則性的方向已露端倪。

來自北京證券期貨研究院的一份報告認為,未來五到十年內, 「我國出現超過千家證券公司應當是一個正常的情況」 。

這家機構脫胎於證監會研究中心,主要負責人是證監會研究中心和創新業務監管部主任祁斌。

報告建議,鼓勵差異化、特色化券商發展,根據不同特點的業務,設置不同的資本金、從業人員資格和高級管理人員准入標準 ;專業牌照放開速度可以比較快,但總體上要控制節奏,與監管能力相適應。

混業陽謀

中國資本市場嗅覺最敏銳的一批機構已經在提前佈局。

公募基金公司中擅長把握監管政策的嘉實基金,早已籌劃參股一家新設的證券公司。此事如果落定,將改寫中國總由券商發起設立基金公司的歷史。

在被問及動機時,嘉實基金總經理趙學軍回應媒體稱,嘉實基金希望獲得券商的賣方業務線,培育自己的機構客戶。其邏輯讓人想起幾年前,券商紛紛 拓展買方業務的光景。

即使是在公募基金已經比較健全的買方業務線上,特定的券商牌照依然能夠有所幫助。比如券商開展的企業資產 證券化業務,以及併購基金等。

更簡單的思路或許還是在於對金融混業競爭趨勢的判斷。 「現在證券公司本身就可以發行公募基金產品,公募基金公司當然也會希望向券商的業務裡面切入。 」一位基金業人士稱。

那些原本體制外的資產管理機構申請券商牌照時,動機可能更複雜一些。

昆吾九鼎申請公募基金牌照已經獲得證監會受理。 「他們還非常想拿券商牌照。吳剛(昆吾九鼎主要合夥人之一)是證監會機構部出來的, 他太清楚券商牌照可以做什麼了。 」一位熟悉昆吾九鼎的市場人士對財新記者說。

在私募股權市場積累了眾多投資標 的之後,昆吾九鼎發現自己的被投企業中就有一些可以做產業整合,這實際上就是投行的併購業務。

「昆吾九鼎的幾個合夥人很早就討論過,以後如果股權投資不好幹了,可以拉著隊伍去做投行。他們覺得自己的經驗和資源完全適合投行的需要, 」上述熟悉昆吾九鼎的人士說, 「現在證監 會對併購業務放鬆管制了,但是不少涉及上市公司的,特別是需要發行股份收購資產的重組,還是要審批。所以拿一張券商的牌照還是有價值的。 」「從生態鏈的角度看,昆吾九鼎這麼做也是有道理的。首先是一魚三吃,股權、上市、併購都能賺錢;其次是為客戶提供更多服務,拿項目的時候更有競爭力。 」一位券商高管評價說。

另一些資產管理機構無意拓展新的業務線,但希望一張券商牌照能夠為自己背書。 「就像發改委能為股權投資基金備案時,大家都想去備案一樣。拿了證監會的牌照,也算是接受監管、正規化運作了。 」一位私募股權機構人士說。

機構各有各的算盤,更多的專業人士也看到了自己的機會。

投資者吳君亮多年前在美國與人合夥開設一間股票經紀公司,賺取了第一桶金。現在他在深圳運營一家與股票分析相關的網站,卻苦於沒有證券諮詢牌照,始終不敢大規模投入。證券諮詢業務同樣多年沒有新增牌照,整體處於微利狀態,行業素質良莠不齊。

吳君亮認為,國內的證券諮詢 / 投資顧問行業每年應該有200億元的市場,但去年全部115家證券公司的相關業務收入不過26億元,業務模式非常單一。「我希望證監會能夠儘早開放牌照。

現在證券諮詢和證券公司的投顧服務都不怎麼掙錢,越這樣越不敢投入,劣幣驅逐良幣。 」吳君亮對財新記者說。

防控風險

轉軌期有機會,也有陷阱。

放開管制的風險有三 :一是對現有機構的衝擊;二是金融穩定 ;三是道德風險。如果僅是放開單項 / 專業牌照,對現有機構的衝擊不大,但放開綜合性券商的設立,勢必影響券業現有的格局。

「最擔心的還是經紀業務,其實這塊對大券商而言,問題不那麼大。上市券商的經紀業務收入佔比都在下降,創新業務上升迅速。比如中信證券的融資融券業務就很活躍, 」一位證券行業分析師說, 「這些創新業務門檻高,不是放開牌照就能夠馬上形成競爭力的。 」「即使有一些證券公司關閉,也並非壞事,監管機構不需要保證單個機構的盈利和生存。 」北京證券期貨研究院的上述報告寫道。

在金融穩定方面,這份報告建議監 管部門堅持保證金第三方存管和低槓桿率的原則。 「風險防控關鍵舉措之一是保證金第三方存管不改變,確保客戶資產安全透明;券商特別是新設券商,槓桿比例的監管不能忽視,只能逐步放鬆。 」這份報告認為只要控制住槓桿,即使出現一批券商倒閉的情況,也僅僅 是虧完股本,不會產生溢出風險威脅投資者利益和金融安全。

至於道德風險,上述券商高管認為 沒有現成辦法,只能依賴於證監會的事後監管。

「券商牌照畢竟還是稀缺資源,社會資本控制券商的意願仍比較強烈,監管者需要小心拿捏放開的尺度, 」這位高管舉例說, 「有兩家券商要整合,被整合對象的小股東不願意,因為這樣今後就沒有方便的資本運作管道了。 」

 
券商牌照動地來  
 

 

年內監管機構將發出幾十張專業證券公司牌照,鼓勵成立單一業務的證券公司,包括併購、資管、自營和投顧等業務◎ 財新記者 蔣飛 文jiangfei.blog.caixin.com 證券公司牌照持續近16年的嚴格管制很快將成為歷史。

財新記者獲悉,中國證監會將於年內向社會開放一批單項 / 專 業證券公司業務牌照,涵蓋併購財務顧問、資產管理、自營和投資顧問等。此項工作2013年曾接近突破,今年又重新進入日程表。綜合性券商則將在《證券法》修訂後降低新設和參股的准入門檻。

「新設券商主要不會是綜合性券商,而是一些輕資產券商,以單一牌照和部分牌照為主,比如併購券商、投行券商等。 」接近證監會的人士表示。

市場也對證券牌照表現出濃厚興趣。公募基金中,嘉實基金已經醞釀相關方案,擬在深圳前海參與設立新的證券公司 ;私募股權投資機構昆吾九鼎則特別關注券商併購顧問業務牌照。這些機構不放過在金融混業潮流中每一次領先的機會,券商牌照有助於其完善業務體系,構建綜合金融架構。

專業人士同樣樂見其成。專項證券業務牌照放開之後,投資顧問、精品投行這些以人為主的業務將更容易開展,從業者不再需要與壟斷牌照共生的業務通道綁定在一起。

綜合性券商牌照徹底放開管制,可能還需要更多時間,能否在與台灣地區的經濟合作中取得突破也存在變數。作為一種稀缺資源,這張牌照仍然炙手可熱。擁有者不肯輕易放棄,希望進入的社會資本同樣不在少數。

自1998年監管證券公司的職責由人民銀行移交證監會以來,除了信託與證券公司分業、財政轉制、風險處置、外資參股和業務剝離等原因,證監會沒有批准設立新的證券公司。恢復新設證券公司首先需要明確和統一規則,同時過 去按照機構類型區分的監管架構,也需要向業務牌照管理模式過渡。

監管嬗變

放開券商牌照早已是證監會的既定政策方向,但具體進程一波三折。

與銀行和保險公司相比,證券公司的風險外部性一般來說並不明顯。目前國內共有商業銀行390家,農信社和村鎮銀行數目更多,但證券公司數量僅有115家。證券公司牌照的管制相比銀行更為嚴格,這與2004年前後證券行業系統風險以及綜合治理有直接聯繫。

那一次的全行業風險,直接損害了投資者利益和金融市場穩定。當時證券公司普遍、大量地挪用客戶保證金,用於拉抬莊股,同時還用國債回購透支等方式放大槓桿,結果造成巨大財務窟窿。

綜合治理期間不得不使用了央行再貸款。作為一種補救措施,證監會對證券公司的行政管制加碼,同時不再新增綜合性證券公司牌照。

2011年10月郭樹清擔任證監會主席之後,開啟了券業放鬆管制和鼓勵創新的大幕,證券行業對內對外開放也在加快推進。

先是合資證券公司外方股東持股比例提升到49%,成立滿兩年後還可申請投行之外的其他業務牌照。但到目前為止,尚無合資券商的外方股東啟動增資。

一家合資投行外方股東的中國區業務負責人對財新記者表示,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兩方面 :其一,證監會的開放政策雖然是中美戰略對話的成果,但並無跟進的操作細則 ;其二, 「我們覺 得49% 還是不解恨,最好一步到位提高到51%,解決股權上的控制問題。 」合資證券公司還沒動靜,那一邊給台灣地區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特別優惠又接踵而至。2013年1月郭樹清訪問 台灣地區,代表證監會與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發表聲明,允許台資在大陸參股新設全牌照的證券公司,其中在上海、福建和深圳設立的兩岸合資證 券公司中,台資持股比例最高可達51%。

台資也可在大陸金融改革試驗區內新設全牌照證券公司,但持股比例最高為49%。對香港的優惠政策與此類似。

此項政策名義上是對台灣地區的優惠政策,卻讓不少大陸機構看到了機會——大陸股東身份不再限於證券公司。知情人士稱,嘉實基金籌劃中的新設證券公司,正是借助此項政策,擬在深圳前海成立。今年1月,這家新券商已經開始招募團隊。

不過,港台資金參與新設券商最近又遇變數。因台灣島內的「反服貿」風波,包括金融合作在內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都受到影響。 「台資設券商可能要擱置一段時間。 」知情人士說。

除了對外開放,證券牌照對內開放也在郭樹清主政證監會的18個月內進入議事日程。

「對香港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的優惠政策是國家層面的總體部署,證監 會也有意借此做一個恢復新設券商的試點。但就證監會而言,恢復發放新的證券公司、證券業務牌照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初步的方案是從單一的或者說專注於某一項業務的牌照開始。 」接近監管層的人士說。

2012年下半年,郭樹清多次邀請知名資產管理機構座談,其中既有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也有私募股權投資機構。

一些參會的機構人士希望證監會放開證 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的牌照管制,郭樹清則談及「功能監管」和「行為監管」 。

2013年2月至3月期間,多家資產管理機構向證監會提交了專業券商牌照的申請。同年全國「兩會」期間,證監會機構部巡視員歐陽昌瓊明確表示,將在年內批准新的業務牌照。但是到了3月,郭樹清調往山東,證監會主席由肖鋼接任。新領導到來後,股票發行的註冊制改革是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券商創新勢頭有所收斂,代之以強調控制風險;加上分管機構部的主席助理張育軍外派學習,發牌一事暫時沒了下文。修訂證 券牌照管理規則的研究工作仍在繼續。

財新記者從多位知情人士處獲悉,證監會原主席助理朱從玖赴任浙江省副省長之後,也一直在推動浙江設立新的證券公司。浙江原本的幾家本土券商都相繼被省外機構併購,因此有重新打造本土券商的意願,卻不料因為新牌照的政策真空而停滯。

一等就是一年。今年1月的年度監管工作會議上,肖鋼重點介紹了監管轉型的思路,其中「牌照管理」已經是在為發放新的券商牌照做鋪墊。按照這一思路,證監會將不再按照機構類型劃分監管職責,而是以業務牌照為中心,相同或者類似業務實行統一的監管標準。

為此,證監會啟動了近年來最大規模的一次機構調整,合併與新設了多個局級部門,其中機構部(負責券商監管)與基金部進行了合併。

上述接近監管層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新設券商或發放單一牌照尚未形成細則,現僅在證監會機關內部討論, 「應該還是較小範圍的人才瞭解詳細情況」 。

但是,一些原則性的方向已露端倪。

來自北京證券期貨研究院的一份報告認為,未來五到十年內, 「我國出現超過千家證券公司應當是一個正常的情況」 。

這家機構脫胎於證監會研究中心,主要負責人是證監會研究中心和創新業務監管部主任祁斌。

報告建議,鼓勵差異化、特色化券商發展,根據不同特點的業務,設置不同的資本金、從業人員資格和高級管理人員准入標準 ;專業牌照放開速度可以比較快,但總體上要控制節奏,與監管能力相適應。

混業陽謀

中國資本市場嗅覺最敏銳的一批機構已經在提前佈局。

公募基金公司中擅長把握監管政策的嘉實基金,早已籌劃參股一家新設的證券公司。此事如果落定,將改寫中國總由券商發起設立基金公司的歷史。

在被問及動機時,嘉實基金總經理趙學軍回應媒體稱,嘉實基金希望獲得券商的賣方業務線,培育自己的機構客戶。其邏輯讓人想起幾年前,券商紛紛 拓展買方業務的光景。

即使是在公募基金已經比較健全的買方業務線上,特定的券商牌照依然能夠有所幫助。比如券商開展的企業資產 證券化業務,以及併購基金等。

更簡單的思路或許還是在於對金融混業競爭趨勢的判斷。 「現在證券公司本身就可以發行公募基金產品,公募基金公司當然也會希望向券商的業務裡面切入。 」一位基金業人士稱。

那些原本體制外的資產管理機構申請券商牌照時,動機可能更複雜一些。

昆吾九鼎申請公募基金牌照已經獲得證監會受理。 「他們還非常想拿券商牌照。吳剛(昆吾九鼎主要合夥人之一)是證監會機構部出來的, 他太清楚券商牌照可以做什麼了。 」一位熟悉昆吾九鼎的市場人士對財新記者說。

在私募股權市場積累了眾多投資標 的之後,昆吾九鼎發現自己的被投企業中就有一些可以做產業整合,這實際上就是投行的併購業務。

「昆吾九鼎的幾個合夥人很早就討論過,以後如果股權投資不好幹了,可以拉著隊伍去做投行。他們覺得自己的經驗和資源完全適合投行的需要, 」上述熟悉昆吾九鼎的人士說, 「現在證監 會對併購業務放鬆管制了,但是不少涉及上市公司的,特別是需要發行股份收購資產的重組,還是要審批。所以拿一張券商的牌照還是有價值的。 」「從生態鏈的角度看,昆吾九鼎這麼做也是有道理的。首先是一魚三吃,股權、上市、併購都能賺錢;其次是為客戶提供更多服務,拿項目的時候更有競爭力。 」一位券商高管評價說。

另一些資產管理機構無意拓展新的業務線,但希望一張券商牌照能夠為自己背書。 「就像發改委能為股權投資基金備案時,大家都想去備案一樣。拿了證監會的牌照,也算是接受監管、正規化運作了。 」一位私募股權機構人士說。

機構各有各的算盤,更多的專業人士也看到了自己的機會。

投資者吳君亮多年前在美國與人合夥開設一間股票經紀公司,賺取了第一桶金。現在他在深圳運營一家與股票分析相關的網站,卻苦於沒有證券諮詢牌照,始終不敢大規模投入。證券諮詢業務同樣多年沒有新增牌照,整體處於微利狀態,行業素質良莠不齊。

吳君亮認為,國內的證券諮詢 / 投資顧問行業每年應該有200億元的市場,但去年全部115家證券公司的相關業務收入不過26億元,業務模式非常單一。「我希望證監會能夠儘早開放牌照。

現在證券諮詢和證券公司的投顧服務都不怎麼掙錢,越這樣越不敢投入,劣幣驅逐良幣。 」吳君亮對財新記者說。

防控風險

轉軌期有機會,也有陷阱。

放開管制的風險有三 :一是對現有機構的衝擊;二是金融穩定 ;三是道德風險。如果僅是放開單項 / 專業牌照,對現有機構的衝擊不大,但放開綜合性券商的設立,勢必影響券業現有的格局。

「最擔心的還是經紀業務,其實這塊對大券商而言,問題不那麼大。上市券商的經紀業務收入佔比都在下降,創新業務上升迅速。比如中信證券的融資融券業務就很活躍, 」一位證券行業分析師說, 「這些創新業務門檻高,不是放開牌照就能夠馬上形成競爭力的。 」「即使有一些證券公司關閉,也並非壞事,監管機構不需要保證單個機構的盈利和生存。 」北京證券期貨研究院的上述報告寫道。

在金融穩定方面,這份報告建議監 管部門堅持保證金第三方存管和低槓桿率的原則。 「風險防控關鍵舉措之一是保證金第三方存管不改變,確保客戶資產安全透明;券商特別是新設券商,槓桿比例的監管不能忽視,只能逐步放鬆。 」這份報告認為只要控制住槓桿,即使出現一批券商倒閉的情況,也僅僅 是虧完股本,不會產生溢出風險威脅投資者利益和金融安全。

至於道德風險,上述券商高管認為 沒有現成辦法,只能依賴於證監會的事後監管。

「券商牌照畢竟還是稀缺資源,社會資本控制券商的意願仍比較強烈,監管者需要小心拿捏放開的尺度, 」這位高管舉例說, 「有兩家券商要整合,被整合對象的小股東不願意,因為這樣今後就沒有方便的資本運作管道了。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222

“打則驚天動地,和則恩愛到底”打車軟件巨無霸終結燒錢遊戲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8048

滴滴和快的雖然通過燒錢教育了用戶,但卻沒法通過打車軟件建立商業模式。 (CFP/圖)

“當年分眾和聚眾合並,優酷和土豆合並,都是投資人坐不住了極力推進的結果。 這次滴滴和快的合並背後的資本意誌高度一致。”

春節前,兩大打車軟件巨頭——滴滴和快的——合並的消息傳開,一度被坊間看作不可置信的假消息。

但事實如此。2015年2月14日合並消息公布後,滴滴CEO程維在給員工的報喜郵件中說:“打則驚天動地,和則恩愛到底。”

在合並之前,今年37歲的柳青是滴滴公司的COO(首席運營官),她的父親是聯想創始人柳傳誌。加盟滴滴前,柳青在全球最頂級的投資銀行之一高盛集團工作過十年,離開時是高盛亞洲董事總經理。2014年,很多人沒有想到柳青會加盟成立僅兩年的滴滴,而且據說到滴滴後,柳青的收入不到高盛時的十分之一。

在新公司,滴滴的創始人程維、快的創始人呂傳偉,兩人並列CEO(首席執行官)。柳青將擔任總裁一職,向CEO匯報工作。公開報道說,柳青在高盛時因錯過投資滴滴的機會而跟滴滴結緣。

2月28日下午,在北京崇光百貨的一個咖啡館,柳青對南方周末記者辟謠,她的父親柳傳誌並沒有如外界所傳,直接去跟馬雲和馬化騰溝通並促成滴滴和快的合並。

柳青說,兩家公司股權分散,有十幾個股東,阿里和騰訊只是其中的戰略股東,管理層始終控制著公司,並跟每個股東都做了溝通,投資人相信並支持管理層的決定。

滴滴和快的合並後的新公司(下稱“新快滴”),其市場份額占據了九成以上,成為打車市場名副其實的寡頭。此前,兩家公司背靠騰訊、阿里巴巴兩大巨頭,展開令人心驚肉跳的燒錢大戰,他們的合二為一,超出了市場的想象力。

攘外之前先安內

鮮為人知的是,在過去兩年里,兩家公司已經就合並商談過多次。

快的公司營銷副總裁李敏告訴南方周末記者,2013年底,快的、滴滴、阿里和騰訊在北京曾舉辦了一次四方會談。

由於當時阿里和騰訊這兩家戰略股東的矛盾已經開始凸顯,雙方合並的構想自然無果而終。

在合並之前,快的投資人里有阿里巴巴、經緯創投、軟銀和老虎環球基金。滴滴的投資人則有金沙江創投、騰訊、淡馬錫和DST等。兩家公司最新一輪融資中,滴滴融了7億美元,快的融了6億美元。

滴滴創始人程維公開表示,滴滴7億美元的融資中,柳青發揮了重要作用。滴滴的天使投資人王剛也在接受福布斯中文網采訪時說,這輪投資人里的DST老板尤里·米爾納(Yuri Milner)在投資滴滴後說了三句話:“第一,Uber要滅了你們;第二,如果要活命,只有一個辦法,和快的合並;第三,合並後我可以再給你們十億美金。”

2011年11月成立的Uber被業內稱為打車軟件鼻祖,目前融資10億美元以上,估值400億美元左右。它的模式是通過技術盤活美國閑置的私家車資源,供乘客預約使用,後來車輛來源擴充到出租車公司和汽車租賃公司。

雖然Uber在中國的市場份額目前只是個位數,但它找到了一個強大的中國靠山——百度。

就在滴滴宣布7億美元融資後一周,百度宣布投資Uber。這起交易目前沒有披露準確數額,但資本圈猜測百度通過數億美元,占股不到2%。

在美國市場,Uber賺的是私家車主、租賃公司和出租車公司給的傭金。但在中國,Uber模式沒法複制,在監管者眼中,Uber模式如果在中國實行,就是把黑車合法化了。

滴滴和快的也遭遇相似的困境。它們雖然通過燒錢教育了用戶,但卻沒法通過打車軟件建立商業模式。

Uber卻在2014年8月開始通過跟租賃公司合作進入中國市場,並且聯手百度,結成戰略聯盟來發展專車業務。最要命的是,Uber在中國采取的是低價策略,起步價跟出租車相差無幾,造成滴滴和快的面臨用戶被搶奪的危險,最終加速了兩家公司的合並。

滴滴投資人朱嘯虎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作為投資人,他是贊成合並的。理由很簡單,兩家公司都融了數億美元的資金,誰想拉大跟對方的差距都不可能。而且外敵Uber也融了很多錢,開始發力中國,滴滴和快的只有合並才能對抗Uber。

除了Uber的威脅,兩家公司投資人對於持續好幾個月的燒錢大戰也頗感不滿。

一位要求匿名的消息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兩家公司的戰略投資者阿里和騰訊,對於燒錢大戰比較“任性而無所謂”,甚至多次親自承擔燒錢成本,並發動各自平臺進行資源支持。

但兩家公司的財務投資人覺得剛投進的錢很快就燒沒了,這樣不是長久之計。其中有投資人投資過團購網站,因為燒錢太多而造成被投項目失敗,因此對燒錢模式十分謹慎。

“當年分眾和聚眾合並,優酷和土豆合並,都是投資人坐不住了極力推進的結果。這次滴滴和快的合並背後的資本意誌高度一致。”上述匿名的消息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分析說。

滴滴快的兩大打車軟件融資情況。 (CFP/圖)

“情人節計劃”

這一次,主動伸出手的是滴滴。

2015年1月21號,滴滴創始人程維、柳青、Stephen(滴滴戰略部負責人)在深圳啟動了一個秘密項目:情人節計劃,即在情人節之前完成跟快的合並。

滴滴找到華興資本創始人包凡作為中間人和“紅娘”。按照王剛對福布斯中文網的回憶,中間有過幾次反複,柳青承擔了很重要的斡旋角色,兩個CEO也一起喝了不少酒。程維說,管理層團隊依然牢牢掌握著公司絕對控制權,這作為底線被所有投資者,包括阿里和騰訊所接受。

當兩家公司的創始人達成一致後,最大的問題就是說服投資人。朱嘯虎對南方周末記者透露,一開始阿里和騰訊對於合並很猶豫,但雙方團隊極力推動合並,很多投資人都樂見其成。最終雙方團隊花費了很大力氣說服騰訊和阿里同意合並。

就在滴滴和快的宣布合並後2天,專註於專車市場的易到用車向中國相關部門遞交了舉報材料,聲稱滴滴和快的的合並未按要求進行反壟斷的申報,請求立案調查並禁止兩家公司合並。政府部門對易到用車反饋材料已收到。3月4日,商務部有關部門聯系易到用車有關負責人,稱正按流程進行內部研究和評估工作。

易到用車認為合並構成壟斷的主要論據之一,是快的2014年3月在其官網披露過這樣一個數據:公司司機賬戶流水達47.3億元人民幣,月均營收超千萬元。

但快的方面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這只是司機的收入,不是快的收入,目前快的是虧損的,收入規模不符合反壟斷的申報標準。

易到用車的另外一個論據是,兩家市場份額加起來超過九成,將消滅和排除出租車軟件行業的競爭,損害消費者利益,構成壟斷。

易觀國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國打車APP累計賬戶規模達1.72億,其中快的打車、滴滴打車分別占據56.5%和43.3%。

反壟斷專家盛傑民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對於這種平臺型企業的合並,是否牽扯到壟斷,目前國內外都沒有先例,對立法和執法機構都是一個新鮮話題。

柳青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合並之前就充分考慮過壟斷的問題,得出的結論是不符合反壟斷的申報標準。合並後,新公司2015年暫時不會上市,新公司將秉承小企業的心態,不會裁員,而且要大量招人,繼續抱團往前走。

強龍與地頭蛇

快的打車聯合創始人李祖閩在接受外媒采訪時說,兩家公司合並後,先是要像美國Greyhound巴士那樣提供一個橫穿全國的巴士服務,然後是代駕和拼車產品。

這種說法,讓那些剛剛開始做拼車和代駕的創業者和投資人們感到恐懼。過去大家做電商的,都要被投資人問到如何應對阿里的競爭。做社交的要被問到如何應對騰訊的競爭。現在有人調侃說,做移動出行的,估計以後都要被投資人問到如何應對“新快滴”的競爭。

專註於同事間拼車出行的搭搭拼車創始人屠建路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兩者合並後,最大的優勢是掌握了海量用戶的移動出行需求信息,這對他們做拼車非常有利。

但要做好拼車,不僅需要上規模的用戶基數,還需要強大的線下用戶運營能力。同時,拼車市場還受到各地交通政策、安全保障體系、司乘雙方等非指標化因素的制約。尤其是對真正的順風車拼車市場來說,受兩者合並的影響將不會太大。

在代駕市場,已經有一些具備市場影響力的企業。比如e代駕已經做得很大,甚至開始拓展海外市場。

對於業界的擔心,柳青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雖然新公司的目標是做大做強,通過創新來給用戶帶去實惠,但滴滴和快的畢竟是兩家成立不到三年的年輕企業,遠做不到阻礙行業創新。

而滴滴和快的已經推出的新業務只有專車。1月8日,針對打車軟件平臺提供“專車”服務的行為,中國交通運輸部首度公開表態肯定並鼓勵該創新業務,但明確表示禁止私家車接入平臺變成專車去參與經營。

這意味著,新快滴想要在專車業務上建立行業地位,只能從租賃公司入手尋找車源。但目前所有專車公司都在搶奪這些有限的租賃公司的車源。

神州專車副總裁臧中堂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滴滴和快的合並後,並沒有解決“合法合規”車輛資源上的短板。而神州專車背後是神州租車近6萬輛的車輛資源。

臧中堂表示,專車市場價格戰的主導權並不在新快滴手上。相反,神州專車最近已經發起了專車價格戰,提出了充100元送100元的補貼政策。在滴滴北京辦公室的電梯間里,南方周末記者甚至看到了神州專車的廣告。

在一些特定市場,專車競爭更激烈。比如AA租車,在北京的國貿商圈深耕多年,很多國貿的白領習慣使用AA租車,因為AA租車光在國貿就投入了幾百輛車。

但作為滴滴投資人,朱嘯虎認為,對於移動出行的競爭,依然是流量為王。誰占據了流量入口,誰就可能贏得包括專車在內的移動出行業務的勝利。

“顯然,滴滴和快的是占據了移動出行這個入口的,用戶規模的優勢完全可以複制到專車市場。”朱嘯虎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842

中國人在老撾的“驚天”和“動地”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9447.html

哪里有商機,哪里就有中國人。又或者說,哪里來了中國人,哪里的變化就不會慢。

早在十幾年前,敏銳的中國企業就已經將觸角伸到了老撾這個對多數人而言還很神秘的國家。但真正大規模的湧入也就是這幾年時間。一方面,是當地經濟的強勁增速和潛力吸引了中國投資者,另一方面,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和國家政策正在鼓勵更多企業“走出去”。因此,地緣上接近、政治和文化相近的東南亞地區自然成為首選。

從上海並沒有直接飛往老撾首都萬象的飛機。經歷了一夜的轉機後,終於順利抵達小得可以從取行李處一眼望到機場大門的萬象機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下飛機就可以看到登機廊橋上的“中國工商銀行萬象分行”和“三一重工”的廣告。再往前走,接機大廳的墻上有一半廣告牌都是中國企業的廣告。

在機場出售當地手機卡的老撾青年會用基本的中文對話。他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自己從未專門學過中文,平時接觸中國客人多了,自然而然就學會了。在機場這個不起眼的小店里,他平均每天都能接待數十名中國客人。

根據老撾投資部向《第一財經日報》提供的官方數據,截至2016年3月31日,中國在老撾獲準的工程投資項目累計共762項,其中551項是中企獨資,211項是中老合資。

根據老撾投資部的統計,在中國對老撾的投資領域中,總金額居首的是礦業,98個項目總資金達35.5億美元左右;電力排名第二,總共10項,投資金額約9.9億美元;農業總金額約6.39億美元居第三,總共187項。

以電力項目為例,中國一家大型電力公司在老撾的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當地大概60%~70%的水電站都由中企承建。日本和美國等都很重視老撾的電力市場,但由於中國企業建造水電站的成本較低,施工速度又很快,因此中企在承建當地的電力項目上具有競爭優勢。

除了這三大主要領域外,中企在服務業、商貿、酒店餐飲、木業、公共健康、服裝、信息咨詢、電信、電視以及教育領域均有投資。中國人來到老撾只盯著礦產和農業資源的現狀正在快速改變。

衛星地面站    繆琦/攝

老撾首顆衛星“驚了天”

2015年底,中國人就在老撾啟動了兩項轟動全國的重磅項目。老撾當地的媒體將之評論為“驚天”和“動地”的兩件大事——老撾衛星項目和中老高鐵。

2015年11月21日,中國和老撾合作的“老撾一號”通信衛星在西昌成功發射。這是我國向東盟國家和地區出口的首顆衛星,可為老撾提供衛星電視直播、無線寬帶接入和國際通信等多項服務。

由於缺乏管理衛星的經驗和技術,衛星發射後,老撾還與中國專門合資成立了一家公司共同運營和管理衛星。老撾政府擁有所有權,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下屬的中國亞太移動通信衛星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亞太公司”)擁有項目的管理權和運營權。

這也是中國航天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走出去”項目。亞太公司總裁助理丁詠冰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在發射衛星方面,中國已經有不少‘走出去’的經驗,但‘走出去’在國外建立和管理衛星地面站還是第一次。”

建在湄公河旁的老撾衛星地面站,距離萬象市中心大約30分鐘車程。一進入地面站,記者看到了空曠的坡地上立著四只呈一定斜角面朝天空的“大鍋”,它們分別是衛星天線、測控天線、通信天線和避雷塔。

“這個地面站在1998年就開始建設了。2008年我們來的時候,這里已經被廢棄了10年,到處都是牛羊。我們是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了改造。”丁詠冰告訴本報記者,之所以選址於此,是因為早在1998年前後,老撾政府就想和泰國合作發射衛星,當時就選在了靠近泰國的湄公河旁。另外,衛星站會涉及輻射問題,既不能被幹擾也不能幹擾和影響周圍的居民,所以選擇了空曠及地勢較高的位置。

也就是說,如今由中國承建的老撾衛星項目最早是泰國與老撾的合作項目。但受到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泰方出現了資金鏈斷裂的問題,最後只能被迫終止合同。

在丁詠冰看來,老撾在十幾年前就已有發射自己衛星的願望。但按照老撾當時的國力,這個想法可謂不切實際。時隔10年後,當老撾再次提出發射衛星的意願時,日本、韓國和俄羅斯等不少國家都聞風而來。

“這樣一個衛星項目價值幾億美元,其他國家也很看重。當時的老撾總理曾在俄羅斯留過學,所以俄羅斯的衛星廠還讓那位老撾總理在俄羅斯的老師給他寫封信,希望老撾能買俄羅斯的衛星,包括願意給老撾提供貸款。而老撾內部也存在親歐美派。”丁詠冰說,為了爭取到這一項目,中國做了大量的工作,除了在技術和成本上極具競爭力外,中國政府為老撾提供全額貸款也是項目中標的關鍵之一。

按照丁詠冰的說法,從生產衛星到衛星地面站的建設和人員培訓,整個由中國承建的老撾衛星項目總額為2.59億美元。“如果由歐美國家來做這個項目,估計沒有4億美元下不來。”

為了推進這個項目,丁詠冰在2007年就去了老撾。隨著2015年底衛星發射與合資公司的成立,他和他的團隊也開始了長駐老撾的生活。

中老鐵路奠基石   繆琦/攝

中老鐵路“動了地”

2015年12月2日,中國和老撾政府在中老高鐵的車站站址舉行了開工儀式。

按照規劃,中老鐵路從中老邊境的磨憨中國一側磨丁(老撾一側)口岸進入老撾境內後,向南依次經過孟賽、瑯勃拉邦、萬榮至首都萬象鄰近泰國的跨湄公河新橋,全長427公里,將於2020年建成通車。

中老鐵路在老撾境內的土建工程共有六個標段。《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實地探訪了位於萬象的中老鐵路第六標段的建造現場後發現,第六標段已經進入了拆遷階段。一名在老撾參與當地基建項目的中方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其他標段的建造也在勘測和準備之中,預計今年下半年將會全面鋪開。

在中國境內,據最新的官方報道,中老國際鐵路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玉磨鐵路開工動員會已於4月19日在玉溪召開,標誌著玉磨鐵路已全線開工建設。

交通基礎設施的落後阻止了老撾與其他國家聯通的機會,也嚴重限制了當地尤其是老撾北部的經濟發展。在老撾人看來,這是一條能帶來希望的鐵路,將幫助老撾實現從“陸鎖國”向“陸聯國”轉變的夢想,並摘掉“最不發達國家”的帽子。

目前,老撾僅有一段長約3.5公里的鐵路連接泰國。作為老撾境內的第一條鐵路,中老高鐵嚴格來說並不算高鐵,它的客運時速約為169公里,而貨運時速則為120公里。

上述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中老鐵路的建設面臨著複雜地質條件的挑戰。

“長達420公里左右的鐵路,其中隧道的長度就達到200公里,橋和隧道的長度占到總長度的70%左右。”他表示,這也是導致中老鐵路項目拖延數年的原因之一。但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和協商後,目前該項目在技術上已經沒有障礙。

另一個項目遲滯的原因則是資金問題,老撾政府在資金籌集上面臨不少難題。根據中國政府網公布的信息,中老鐵路是第一個以中方為主投資建設並運營、與中國鐵路網直接連通的境外鐵路項目,全線采用中國技術標準、使用中國設備。項目總投資近400億元人民幣,由中老雙方按照7∶3的股比合資建設。

該知情人士認為,就老撾的潛力來說,從鐵路開通開始算,大概20年就可以達到或超過周邊國家的發展水平。對於中國來說,該項目則是順應“一帶一路”倡議、與周邊國家增強互聯互通的重要一步。中老鐵路一旦開通,將為中國西南地區的省份提供可靠的運輸通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084

滴滴程維柳青發內部信:打則驚天動地、“合”則恩愛到底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01/157809.shtml

滴滴程維柳青發內部信:打則驚天動地、“合”則恩愛到底
程維,柳青 程維,柳青

滴滴程維柳青發內部信:打則驚天動地、“合”則恩愛到底

“今日之後,希望兩邊團隊能夠真誠擁抱,跑步進入新時代,不斷為用戶為行業帶來驚喜。”

i黑馬訊 8月1日消息,今日,滴滴出行宣布與Uber全球達成戰略協議,滴滴出行將收購優步中國的品牌、業務、數據等全部資產在中國大陸運營。據悉,雙方達成戰略協議後, 滴滴出行和Uber全球將相互持股,成為對方的少數股權股東。Uber全球將持有滴滴5.89%的股權,相當於17.7%的經濟權益,優步中國的其余中國股東將獲得合計2.3%的經濟權益。

隨後,滴滴打車創始人兼CEO程維與滴滴出行總裁柳青發內部信,稱打則驚天動地、“合”則恩愛到底。今日之後,希望兩邊團隊能夠真誠擁抱,跑步進入新時代,不斷為用戶為行業帶來驚喜。

合作後,滴滴將繼續與全球夥伴打通本地優勢資源,優步中國將保持品牌、業務獨立運營,同時倡導內部競爭,保持活力不斷創新,保障用戶安全、舒適和高效。

以下是程維與柳青內部信全文: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親愛的小桔人:

今天有一個好消息要告訴大家。公司將收購優步中國品牌、業務、數據等全部資產,這一合作標誌著中國共享出行行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優步中國將保持品牌、業務獨立運營,我們倡導內部競爭,保持活力不斷創新,保障用戶安全、舒適和高效出行。

合作後,滴滴將繼續與全球夥伴打通本地優勢資源,為用戶提供美好的跨境出行體驗。

偉大的對手,史詩般的對決。優步在進入中國兩年來,創新的品牌理念、堅決而本土化的營銷、快速叠代的產品技術,都是歷史上矽谷公司在中國做到過最好的。雙方在全球資本合作上也做到了極致,高強度競爭帶來了雙方團隊快速成長,也共同推動了中國移動出行爆發式增長,用戶規模世界第一。

打則驚天動地、“合”則恩愛到底。今日之後,希望兩邊團隊能夠真誠擁抱,跑步進入新時代,不斷為用戶為行業帶來驚喜。

不忘初心,如果我們把目光放在每天十億人次出行用戶身上,感受大家的出行困難,而不是盯著競爭對手,就會發現智能出行的變革才剛剛起步。叫車不用等、路上不用堵、一路好心情,從體驗到技術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上周發布的專車新政,“網約車”在全球範圍內首次被國家層面立法支持,雖然還有落地細節待明確,但國家的態度是清晰的,這也是里程碑式的進步。改革創新總要付出代價,四年來,我們30多次被各地叫停,無數司機被扣車罰款,今天終於看到改革的曙光,怎能不備受鼓舞。感謝所有用戶、司機師傅的支持,感謝5000小桔人和幾代政府事務部同事的努力,為大家驕傲。我們代表行業和社會進步的正方向,唯有不懈努力。

讓出行更美好,讓司機受人尊敬,打造世界頂級科技公司!

繼續加油!

程維柳青

滴滴出行 Uber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0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