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封Email,解開台灣薪資凍漲、經濟休克之謎 歐洲矽谷》愛爾蘭 這樣才叫拚經濟

2016-04-25  TCW

新政府上週宣布財經內閣人選,他們的最重要任務,是挽救台灣持續惡化的經濟困境:出口連十四個月衰退、薪資連十六年低檔。

《商業周刊》團隊飛越近一萬公里,到同樣是大國邊緣的小島愛爾蘭,為台灣尋找拚經濟的良方。

故事,是從一封Email開始的……。

同是小島國,同樣缺乏資源,愛爾蘭從「歐洲乞丐」變「浴火鳳凰」(《經濟學人》歷年給的封號),台灣卻從「亞洲小龍」沉淪為「亞洲小蟲」。

五年前,愛爾蘭還是「歐豬」五國之一,但它兩年就脫離「豬圈」,去年經濟成長率近八%,今年預估為四.三%,連兩年都是歐元區最高,也被譽為「歐洲矽谷」。雖然政府大力撙節開支、降低國債,讓它兩年就脫離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的紓困,但能從「歐豬」的谷底快速翻身,創造這麼高的成長率,一定還有別的原因。

反觀台灣,去年經濟成長率只有○.七五%,今年則面臨保二困境。為什麼?

這是我接到的任務。我決定先檢查兩國經濟成長的方程式:愛爾蘭的經濟成長,跟台灣一樣靠出口。然而,去年愛爾蘭出口成長率高達近二一%,台灣出口則衰退近一一%,難怪經濟一上一下。

為什麼一隻「歐豬」,出口卻能這麼強?再往裡看,原來,在愛爾蘭被債務危機纏身的「歐豬」期間,它仍吸引了大量的外人直接投資(FDI),增加出口、帶來就業,促進了經濟成長。

但台灣總體經濟規模約是愛爾蘭的兩倍,外人直接投資額卻只有它的四十三分之一(編按:根據二〇一五年兩國央行國際收支帳數據換算)。而且,台灣近年吸引外資的金額只及金融海嘯前的一半,但愛爾蘭卻已遠超越海嘯前(詳見第九十二頁)。

進一步拆解台灣經濟成長的公式(詳見第九十一頁),很明顯的,癥結在於「I」(投資),也就是投資不足,這正是台灣薪資倒退、經濟停滯的關鍵。

為什麼愛爾蘭能吸引國際企業投資,去年甚至被《富比世》選為「全球最適合經商的國家」,台灣卻不行?

序曲》Email實測招商行動力

一秒鐘收到愛爾蘭的信:

「我們目標是在抖小時內回覆你」為了發現答案,我決定進行一個實驗。實驗標的是兩國招商窗口。畢竟,一個國家招攬外資的決心,第一個判斷關卡,就是招商窗口的回應態度。

於是我寫了一封Email,寄到兩個網站:一個到愛爾蘭的投資局(IDA),一個到台灣的行政院「投資台灣入口網」。這兩個機構,是兩國招商窗口。

一秒鐘!我收到來自愛爾蘭投資局信箱的自動回覆:「我們的目標是在二十四小時內回覆你。」第二十四小時,我再收到一封來信,「很高興可以為你安排我們執行長的專訪,你希望面對面的訪問嗎?」她是悉妮,投資局的媒體公關。

在接下來的三十天內,「輝瑞藥廠、默沙東、IBM……,」她協助我約到這些代表性外商。在二十多年國際採訪經驗裡,我從未見過如此高的效率。

這段期間,我記掛著台灣的進度,然而,始終是「零回覆」,即使我二度發出Email。「該不會是寄到英文網頁,沒人收信?」但外商接觸台灣,畢竟是進入英文網頁,我按捺著寄到中文信箱、甚至直接打電話的衝動。

態度,真的決勝負了嗎?這是我的第一關比較報告。

就這樣,我踏上了愛爾蘭採訪之旅。

出發當天,我仍不死心的發了第三封信,到台灣的招商網站。

台灣經濟低迷’

投資不足惹的禍!

現場一》愛爾蘭投資局

43歲執行長對我說:

一定要寫我很希望台灣企業來飛機降落在愛爾蘭首都都柏林(Dblin),機場的規模、設計都不如我們的桃園機場,這是外人實地接觸愛爾蘭的第一印象,我有點納悶。隨即,我驅車赴愛爾蘭投資局找答案。

台灣有很不錯的科技公司,我很希望他們來愛爾蘭投資!」夏納漢(Martin Shanahan)迫不及待的對我說。他是愛爾蘭投資局執行長,才四十三歲。每三週就要出國拜訪客戶的他,百忙中抽空受訪,「請你一定要寫到我很希望台灣企業來投資,」他刻意身子前傾,再三強調,對招商的殷切期盼表露無遺。

不只他,愛爾蘭投資局的海外部門編制了七十人,隨時都有人在世界各國拜訪客戶。「我們的工作,就像業務員一樣,」愛爾蘭投資局東協暨台灣區主任威堤(Gerard Whitty)說。他主動與我聯繫,四月來台時一下飛機就約我見面。

去年他已訪台四次,問他見了哪些企業?「業務機密,」他說。

像業務員一樣,走出去,找投資者,而不是等外商降臨機場才迎接,這是愛爾蘭招商的第二個態度。

台灣政府也會走出去招

商,但做法是經濟部長等大官,一年兩、三次大陣仗出國訪問,帶回

許多份投資意向書當

作成績。結果如何?

下滑的外人來台投資

數據是最好答案。

「你最重要的KPI

(關鍵績效指標)是什

麼?」我問夏納漢。

「Jobs(工作數),」他用一個單字答道。「我

們最新的目標是從二〇

一五年到一九年,要創造八萬個新工作。」這是他的最大任務,而這數字代表四三%的成長率。

難怪,愛爾蘭政府近年

為了減債而大幅緊縮開

支,但投資局卻能新聘三十五人,包括二十一名派到海外第一線的業務部隊。

談20年等一家銀行投資:一千個就業代表一千個家庭,值得!

愛爾蘭政府想讓剛爬出國債黑洞的經濟更快復甦,投資局是最關鍵的角色。

夏納漢轄下的客戶,在愛爾蘭直接雇用的員工數逾十八萬七千人,約占近一成的全國勞動力。

創造就業,也是投資局員工最重要的績效指標。「我去年就貢獻了一千個就業,」投資局科技部主管芬納甘(Ken Finagan)說,他的工作是協助引進新科技領域外資,並協助形成本地企業的供應鏈。物聯網產業是他最新招商任務。

投資局有一個經典故事,他們曾經等了二十年,終於在九〇年代成功邀德意志銀行到愛爾蘭投資設點,目前雇用一千名員工。「你就是一直保持聯繫、不要放棄,」威堤說。我問他,值得花這麼多力氣經營一個客戶嗎?「一千個就業背後代表一千個家庭,值得的!」他毫不遲疑的回答。

現場二》愛爾蘭第二大城科克新避稅天堂吸引設總部?

華爾街上市公司:穩定稅制才是重點但光是熱情,就能變成招商大國嗎?

很多人認為,愛爾蘭把自己打造成歐洲的避稅天堂,才是招商成績亮麗的真相,畢竟愛爾蘭的企業所得稅率只有一二.五%,是歐洲僅次於保加利亞的第二低稅國家。

我們繼續前往第二站找答案,科克,是愛爾蘭第二大城,歐洲的製藥中心,對愛爾蘭重要性就像台灣的竹科。不過在拜訪製藥廠前,我們先去一家最近引起話題的公司。

車子開進港邊的一棟高樓,從地下停車場開始,就有語音引導我們到大廳換證,訪客在觸控螢幕輸入自己的名宇後,得到一張專屬通行卡。裝配整棟智慧安全監測系統的公司,是在華爾街上市、總部卻在此地的泰科(TYCO)。

它是全球最大防火設備和電子安全系統生產商。

今年一月,它被全球綜合工業大廠江森自動控制(Johnson Controls)購併,組成營收約新台幣一兆元的大企業,市值合計也會變成紐約股市前二十大。雖然江森規模比泰科大,但合併後卻要以泰科為存續公司,好讓總公司在愛爾蘭,以享有低稅率,預計江森每年可因此省稅一億五千萬美元。

泰科總部原本在瑞士,兩年前遷到愛爾蘭,因為當時瑞士舉行公投,要限制企業高階主管薪酬不得超過最低薪員工的十二倍;公投雖然沒過,但接著又有其他反肥貓公投。

「瑞士的環境不穩定,除了限制薪資的提案,還限制我們聘雇外國籍員工,」泰科愛爾蘭總經理蘇利文(Donal Sullivan)不否認是為了稅而搬來愛爾蘭,但他強調的不是低稅率,而是「穩定的稅制」。

瑞士原本是歐洲早年的「避稅天堂」,想不到,國際動態競爭的現實與殘酷,若無法維持穩定的稅務環境,外資就會輕易離去。

如果說,低稅率是吸引外資的原因,台灣的企業所得稅率在五年前降到與新加坡一樣的一七%,在亞洲鄰近國家中算低稅,為何招商成績未見起色?

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副總李琬蓉指出,以前企業要找全球最低稅率,如今跨國企業的趨勢則是尋找稅務管理最便利、沒有不確定風險的地方。「已經沒有人在說台灣的稅率不夠低了,而是效率與透明度,」她以外商在台的體驗,有些看起來符合稅務法規的事,實際去做卻被主管機關卡住,不確定性大,且不知要等多久才回覆,「帶來無法預測的、隱性的稅務成本。」蘇利文告訴我,泰科大力發展物聯網,愛爾蘭投資局還主動協助他們串聯相關產業的生態鏈,「其他國家政府不會幫我們做串聯。」愛爾蘭吸引外資,看來不是只有低稅這一招。

現場三》全球第五大藥廠廠房它40年前卡位:不論換多少任政府

愛爾蘭的支持都沒變過

很多人懷疑,愛爾蘭只是避稅天堂,一定沒有製造業。但其實,製造業占這個國家約四分之一的產值(與台灣差不多)。其中,製藥業是出口產業第一名,約占二八%出口值,包括輝瑞最有名的藍色小藥丸「威而鋼」,就是在此生產。

我們到了全球第五大藥廠默沙東(MSD)在科克的廠房。默沙東在全愛爾蘭雇用員工數超過兩千人,共有六處據點,是美國本土之外的最大生產基地,「默沙東前二十大產品,有六成在愛爾蘭製造,」默沙東愛爾蘭總經理柯克蘭(Matt Corcoran)說。

四十年前,他們就開始在愛爾蘭設廠,「接近歐洲市場、有足夠人才、行政官僚讓經商容易······愛爾蘭有這些條件不可能不成功,」他說。

但我問:「每個政府都會說他們歡迎企業啊!」「你的政策和執行面都得顯示出,你是真的Pro business(親商),這才是重點!」柯克蘭說,不論換過多少任政府和政黨,愛爾蘭支持企業、維持稅制穩定的核心信念都沒變過。我立刻想到,台灣像證所稅、遺贈稅,則是變來變去,充滿不確定性。

除了默沙東,全球第二大藥廠諾華、第三大輝瑞,都在愛爾蘭設廠超過半世紀。大藥廠持續在這裡,是因為建置成本高,不容易搬走吧?

其實,此地的製藥業曾遭遇專利過期等全球性衝擊,愛爾蘭的藥廠也經歷過裁員、購併、撤離,外資並非堅定不栘。

但愛爾蘭政府費心綁住他們,讓製藥業在這裡不只生產,也做研發。

柯克蘭舉例,默沙東美國總部有一項生物製程開發進入最關鍵時期,為了爭取該製程的實驗室在愛爾蘭設立,投資局提供了二五%的研發補助、財政部提供二五%的稅費抵減,等於省下一半成本,成功說服了美國總部。

看來愛爾蘭政府很會撥算盤,雖然短期的補貼政策,造成政府的財政負擔,卻讓此地外商得以升級,因而貢獻了六五%以上的企業稅收,這種「讓利」很是划算。

不只是賦稅減免,為了讓製藥業在愛爾蘭生根,他們還設立「國家生物製程研究及訓練所」(NIBRT),接受業者委託培訓員工,幫業者節省建置訓練設備的成本。「連中國食品藥品監管總局,也曾派十五人來我們這裡受訓,」該訓練所執行長卡洛藍(Dominic Carolan)說,十年前該所剛成立時,經費百分之百靠投資局,去年起已有九成的經費靠自己賺取。

一九八二年,台灣行政院頒布「科學技術發展方案」,明訂生物技術為八大重點產業之一。但三十四年過去了,只見生技股飆高價,少見生技業賺大錢;製藥業的進口值仍遠遠大於出口值。

反觀愛爾蘭,已成全球最大藥品淨出口國,外資藥廠每年帶來超過十億歐元的營所稅收、雇用近三萬名員工。台灣與愛爾蘭政府,同樣都對生技業提供補助、優惠,但台灣以自行開發新藥為目標,走上最辛苦、最燒錢,卻恐怕是好高騖遠的路。愛爾蘭則借力使力,從低階製藥務實出發,再用研發優惠綁住藥廠,讓自己往產業生態鏈的上游移動。

現場四》科技大咖歐洲總部

計程車司機告訴我們:

一開始Google只有一棟,現在變六棟或許有人質疑,愛爾蘭是歐元區裡唯一說英語的國家、接近歐陸大市場,這種文化、地理優勢,本是祖師爺賞飯吃,這是得天獨厚的幸運?

都柏林市利菲河岸的「矽港」(Silicon Docks),推翻了這懷疑。全球叫得出名號的網路科技業,Google、臉書、Airbnb、亞馬遜······,都到這裡設歐洲總部。資通訊產業,已是愛爾蘭第二大出口引擎。

但愛爾蘭跟台灣類似,二十多年前,它也幫戴爾電腦等美國電子業生產、組裝硬體,十幾年前工廠開始外移,搬到東歐或中國等勞工更便宜的地方。

沒有硬體製造可做的愛爾蘭,如今卻轉型為歐洲高人均所得、高工資的國家。但台灣,產業外移後卻落入低薪、低成長的困境。差別在於,愛爾蘭抓住了積極招商的機會。

二〇〇一年美國網路股泡沫破滅,在網路金童們低潮時,愛爾蘭投資局的北美區辦公室向他們招手,邀來愛爾蘭看看投資環境。〇三年Google進駐,一二年進一步設立資料中心。「一開始只有這一棟,現在變成六棟囉!」計程車司機為我們指出Google在矽港區的幾棟新潮大樓。Google在愛爾蘭的員工,也從十三年前的五人,擴大為二千八百人。

Google帶動軟體業者蜂擁而至,矽港區原本一度受到二〇〇八年愛爾蘭房市泡沫破滅衝擊,但許多爛尾樓現已成為酷炫的玻璃帷幕建築。連帶的,這幾年來軟體工程師成為愛爾蘭最搶手的人才。

十年前,Google也到台灣設分公司,至今員工不到五百人;兩年前在彰化設資料中心,看上台灣的低電價。現在,到底有多少一流外商以台灣為亞洲總部?只有三家說得上來,包括華人創辦的金士頓、美超微和法商達飛航運。

難道台灣沒有愛爾蘭的先天優勢嗎?

我們不也在全世界最大的市場——中國的隔壁,也講中文。為什麼愛爾蘭能發揮英語市場的跳板優勢,台灣不能成為中文跳板?答案,難道只推給兩岸政治問題?

離開愛爾蘭前,我再次檢查了信箱,還是沒收到台灣招商中心的回覆。

終章》台灣外來投資嚴重不足

為什麼輸一大截?專家:

亂槍打烏,有就好,沒目標策略十年前,台灣政府曾經想要學習「三蘭」國家:向芬蘭學Nokia手機的科技產業鏈,向荷蘭學物流系統,向愛爾蘭學吸引外資(FDI)。他們被列為經濟部的「標竿國家」,還發包給中經院做研究計畫。

結果呢?我們的招商做得如何?

「亂槍打鳥,有就好,沒目標和策略,」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直批。

他強調,雖然愛爾蘭的招商結果並非完美,例如GDP(國內生產毛額)與GNP(國民生產毛額)乖離幅度大過許多國家(編按:二〇一四年愛爾蘭GDP比GNP多了二〇%),代表國內產值有許多是被外國人賺走,但台灣的外來投資嚴重不足,根本還不到批評愛爾蘭過於仰賴外資的程度。

邱俊榮分析,外資有四大好處,包括增加國內產值、帶來就業、技術外溢,以及建立本地供應鏈。愛爾蘭已明顯獲得產值和就業的好處,而資通訊產業的供應鏈也正在成形,「它拿到的外資品質,比中國(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FDI引入國)、台灣好。」根據IBM商業價值研究院的最新報告,愛爾蘭連續四年成為外商直接投資「創造價值」最高的國家,其指標包括附加價值、知識密集度等。亦即,它吸引的外資,不僅量多,而且質精。

和台灣一樣以農業立國的愛爾蘭,曾是英國最主要的馬鈴薯進口來源。從馬鈴薯到威而鋼,從電腦組裝到軟體服務,愛爾蘭的經濟轉型,並非一帆風順,它的政府,也犯過錯誤。

愛爾蘭經濟學者歐布萊恩(Dan O'Brein)舉例,愛爾蘭政府曾出資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來都柏林設立推動新創事業的機構Media Lab,結果因財務遲遲無法自足而收攤,也曾縱容銀行房貸過度優惠、導致房市泡沫,「但政府維持了數十年的歡迎外資政策,這才是最根基的事。」愛爾蘭因為自己很小,所以努力吸引外來資源,把「I」(投資)變大;因為要讓外商留在愛爾蘭升級、生根,所以先務實讓利,還幫你培訓員工;因為要抓住網路科技的大未來,所以看準時機,跟龍頭外商搏感情。從態度,到目標、策略和執行,愛爾蘭告訴台灣,什麼才是真正的「拚經濟」!

第83天,台灣招商中心終於找到我的Email······回國後的十七天,行政院招商中心終於「找到」我的Email 了。自寄信第一天算起,已經整整過了八十三天!

從愛爾蘭回台後,我決定直接打電話聯繫行政院聯合招商中心,約訪負責人。編制僅三十二人的招商中心,由工業

局發包給半官方的中國生

產力中心營運。他們安排七人大陣仗受訪,出乎我的意料,也與愛爾蘭投資

局人人忙得不可開交的樣

子,大相逕庭。

與愛爾蘭投資局不同,

招商中心並不負責第一線

「招商」任務,而是協助

在台投資的外商、台商與

公務機關協調。「當翻譯,」該中心上級官員工業副局長蕭振榮直言,廠商與公務機關思考模式不同,造成溝通困難,招商中心的任務就是排除投資障礙。

他舉例,Google曾發生台電不接受電費從美國總部支付,理由是「無前例」,但Google全球據點皆由總部匯款繳電費,於是招商中心往上找經濟部,與台電召開跨單位主管會議,花一個月才搞定台電。

去年從工業局調來接任招商中心執行長的何恰明說,她這兩年最重要的KPP就是建立聯繫網絡架構和內部教育訓練,與愛爾蘭投資局的量化指標大不相同。

關於我未獲回覆的三封Email,在採訪結束後兩小時,招商中心找到了答案。原來,因為郵件伺服器掛在經濟部投資業務處,收件後再分類轉寄招商中心,卻因「程式出現錯誤」,三封信都沒轉到。

「非常感謝你讓我們發現這個問題,如果不是你,不知道還有多少郵件都不會寄到······」副執行長黃青雲一直道謝。但我更擔心的是,程武錯誤了好幾個月競都沒人發現,多少在台投資機會是這樣消失的······。 《文·田習如)首都都柏林,歐洲最年輕的國度酢漿草綠是愛爾蘭的象徵顏色,這個在19世紀經歷7年饑荒、走過經濟大起大落的國家,如今總人口仍末恢復饑荒前水準,但29歲以下人口占4成,是歐洲最年輕、最有活力的經濟體。

撰文者田習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514

英國脫歐誰最堪憂?愛爾蘭或遇50年來最大海外危機

雖然在英國公投決定脫離歐盟後,愛爾蘭總理恩達.肯尼表示過愛爾蘭不會離開歐盟,但這並不代表愛爾蘭不會因英國脫歐而遭受莫大困擾。

18日據彭博稱,有一位總理正在承受壓力,經濟學家正大砍其所在國家的經濟增長預測,企業發出警告稱可能嘗到英國脫歐的苦果。這位總理並不在倫敦,而是在都柏林。

愛爾蘭總理:恩達.肯尼

兩國的貿易與金融緊密纏繞,意味著全球沒有一個國家能比愛爾蘭更能體會到英國公投作出脫歐決定產生的後果。在愛爾蘭紀念反抗英國統治起義100周年這一年,這個國家依然受到最近鄰邦上演的脫歐大戲的擺布。

“這是愛爾蘭50年來遭遇的最嚴重、最難解的問題。”1994-1997年間擔任愛爾蘭首相、後來出任歐盟駐美國大使的約翰-布魯頓說。

出口商已經敲響警鐘,稱英鎊匯率大跌將蠶食企業盈利和經濟增長,而愛爾蘭經濟剛剛恢複不久,該國之前因為銀行業崩潰、於2010年接受了國際援助。愛爾蘭股市也已下跌,不僅因為英國是其繼美國之後最大的出口目的地,還是其最大的服務業市場。

與此同時,針對北愛爾蘭民族主義者提出的就統一進行投票的要求,愛爾蘭首相恩達-肯尼斷然拒絕,因為如果他同意這麽做,就需面對失去一位重要的歐盟盟友、還可能被自己所在政黨趕下臺的境地。然後,這個與英國唯一有土地接壤的國家與歐盟的前途也會如此。

“後果令人難以置信。”Kleinwort Benson Investors駐都柏林首席經濟學家Eoin Fahy說。

英國脫歐對愛爾蘭公司的影響:英鎊每貶值10%,企業利潤的變動

而就在6月24日,英國脫歐結果公布之後,愛爾蘭總理肯尼召開愛爾蘭國會會議並表示,愛爾蘭的經濟正在複蘇之中,政府將繼續集中精力於維持經濟的增長。他說,愛爾蘭財政部長邁克爾·努南(MichaelNoonan)及其同事們正在與愛爾蘭中央銀行、國家財政管理局(the National Treasury Management Agency)及各相關國際機構合作,保證愛爾蘭短期經濟風險在可控範圍內。愛爾蘭已經與歐盟各機構建立了堅實穩固的合作關系,這些機構也將在未來的談判中做出有利於愛爾蘭的決策。肯尼表示,他的中期關註將會是英國與愛爾蘭的“共同旅行區(CommonTravelArea)”。他表示,愛政府將努力保持現行政策不變,並盡量減少英國脫歐對兩島間人員往來的幹擾。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位肯尼總理也許還得多愁些時日了。

(綜合鳳凰財經、彭博報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681

“複制”愛爾眼科招股書 陽光眼科信披存異常

“沒見過哪家公司在公開掛牌材料中這麽大規模地照搬同行企業的公開報告內容。”近日,一位醫療行業分析師跟《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聊起一個“八卦”:一家正在申請新三板掛牌的公司,竟在其公開轉讓說明書中大量“複制”愛爾眼科(300015.SZ)幾年前的IPO招股說明書和相關年報內容。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查詢發現,在近期申請新三板掛牌轉讓的企業中,同屬眼科的有一家重慶愛瑞陽光眼科醫療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陽光眼科”)。記者查閱陽光眼科的《公開轉讓說明書》(下稱《轉讓說明書》)發現,其中有關“商業模式”、“品牌優勢”、“管理優勢”、“技術優勢”、“風險”等諸多方面的文字描述的確與愛爾眼科之前的招股說明書及年報的相關內容高度雷同。

一位曾擔任多家公司IPO保薦人代表的業內人士評價,盡管新三板的要求可能沒那麽嚴格,但進入的各方都應該保持對這個市場的尊重。如果一家申請掛牌公司說明書等公開材料中連“商業模式”等核心內容的描述都大量原封不動地從同行材料中照搬,會讓外界對公司的經營模式、盈利能力等方面,以及第三方機構的職業操守產生懷疑,這是一種對這個市場極大的不尊重行為。

另外,《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通過對比還發現,陽光眼科轉讓說明書中披露的部分數據與同行相比存在異常。

高度雷同

前述分析師描述,出於對行業的關註,最開始主要是想了解這家擬掛牌公司和愛爾眼科之間的差異化,看看其優勢在什麽地方,但“一看就傻眼了,他們對公司的描述主要就是複制、粘貼愛爾的材料,幾乎涵蓋了對企業、市場、行業等方面的全部描述,等於就是看到了另一家愛爾眼科。”

愛爾眼科是A股第一家眼科上市公司,於2009年在創業板掛牌,陽光眼科則是於2016年4月發布了《轉讓說明書》。

《第一財經日報》仔細查閱和比對了愛爾眼科IPO招股說明書、2014年年報,以及陽光眼科的《轉讓說明書》,發現至少在商業模式、品牌、管理、技術、風險等對企業和行業的描述內容存在極大量的雷同,並且相當大部分從文字到標點符號都完全一樣。

比如:陽光眼科在《轉讓說明書》的“商業模式優勢”部分描述:“將眼科專科醫院開設在地級市和人口大縣……通過將省會及中心城市的眼科醫院醫療技術和眼科專家移植到地級市和人口大縣的方式使公司所屬醫院在當地確立了競爭優勢”,並強調,“特別是通過下屬各連鎖醫院的科學定位、相互促進、相互支撐,……核心競爭力逐步彰顯。”後面有意強調的部分占到了該章節篇幅的一半,但與愛爾眼科招股說明書中“商業模式優勢”部分的相關內容完全雷同。

陽光眼科《轉讓說明書》中描述“品牌優勢”的文字也都可以在愛爾眼科招股說明書的“品牌優勢”部分看到,只是剔除了後者其間提到參選、參評的活動等內容,以及將“愛爾”品牌變成了“愛瑞陽光”品牌。有意思的是,愛爾眼科的文本中提到“逐漸形成了‘看眼病,到愛爾’的口碑”,陽光眼科的描述是“逐漸形成了‘看眼病,到陽光’的口碑”,以及連“政府和社會的認可”都一字不差。

兩家在“管理優勢”、“技術優勢”、風險提示等部分描述也存在極大的雷同。

最大的雷同在對行業的描述部分。這一部分在愛爾眼科的招股說明書中叫作“進入本行業的主要障礙”,陽光眼科在《轉讓說明書》則稱之為“從眼科醫療產業的進入門檻及壁壘來看,民營眼科醫療機構普遍面臨如下難題”,除此之外,涵蓋的“市場準入”、“醫療人才”、“行業經驗和管理水平”、“資本實力”四部分則是完全雷同。

另外,陽光眼科《轉讓說明書》中關於“合夥人計劃”、“醫療質量體系建設”、“臨床教育科研體系”、“資源整合”、“優化營銷模式”等內容,也可以從愛爾眼科2014年年報中找到幾乎完全對應的文字。

另一個雷同的細節則卻有點讓人費解:愛爾眼科為了說明市場規模,在2009年的招股說明書中用2006的用藥數進行了推導,但這一部分文字10年後竟原封不動地出現在陽光眼科的《轉讓說明書》中。

陽光眼科董秘宗時傑在《第一財經日報》電話采訪時表示,他本人也註意到了這個情況。但他認為,主要是因為陽光眼科與愛爾眼科屬於同一行業,商業模式等方面都很相似,可能第三方機構“為了便於說明問題”,便直接采用了愛爾眼科的有關內容。

“如此大量的雷同,總不能說是一種‘致敬’吧?”前述機構人士說,“這種大量照搬同行報告的行為,會讓外界覺得要麽是這家公司(陽光眼科)沒有自身的模式和定位,或者說不清;要麽就是第三方機構在偷懶,職業操守有問題。”

異於同行的數字

除了描述上的“複制”,陽光眼科披露的一系列異於同行的數字,則更值得關註。

陽光眼科成立於2008年6月24日,是一家從事眼科醫療服務的眼科專科連鎖醫院,主要向患者提供眼部的檢查和治療,包括白內障,青光眼,近視眼等等。李馬號與其妻子尚雅麗通過直接和間接合計持股77.90%,為陽光眼科共同實際控制人。

《轉讓說明書》顯示,陽光眼科2015年度和2014年度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0302.75萬元和5247.66萬元,同比增長96.33%;毛利率分別為50.43%和34.94%。陽光眼科解釋:萬州醫院遷入新址,營業面積、開放床位增加約50%,開縣醫院和瀘州醫院逐步進入成熟期,達州醫院和遂寧醫院業務發展等是這幾項指標增長的重要原因。

前述分析師認為,醫院行業需要時間積累,從行業普遍規律來看,即使具有較強的人才團隊和經營管理能力,一般新開的地市級醫院實現盈利需要2-3年左右,縣(區)級醫院也至少有1-2年的培育周期,在此期間,新醫院不僅不能盈利,還會拉低整體利潤率。

根據《轉讓說明書》信息,萬州醫院雖然於2011年4月即獲得了《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但其獲準成立時間為2015年1月;達州醫院和遂寧醫院分別由成立於2014年11月的達州愛瑞眼科和成立於2014年6月的遂寧愛瑞眼科並轉而來。截至到2015年底,這幾醫院中,成立時間最長的也不過一年,最短的不到10個月。

分析師表示,作為在行業內影響力並不太高的陽光眼科新開醫院,其盈利周期遠高於同行企業,背後原因值得探究。不過他也提醒,不排除公司信息披露的成立時間只是工商變更時間,有可能之前有一段較長的運營期被隱去了。

宗時傑則向《第一財經日報》解釋稱,萬州醫院的成立時間已經有10年,《轉讓說明書》中提到的2011年、2015年可能是指公司化運營的時間。

另外,《轉讓說明書》還披露了前五大客戶,全部為地方醫保管理機構。其中,2014年前五大客戶總銷售合計為24174,504.64元,占銷售總額的46.06%;2015年前五大客戶總銷售合計為38404211.74元,占銷售總額的37.28%。醫保業務占比明顯高於同行,已經上市多年的愛爾眼科醫保業務占比大約為25%。

前述分析師表示,醫保的基本方針是“低水平、廣覆蓋”,保本微利,不可能很高的利潤。因此,如果醫保業務較高,則會拉低整體的盈利水平,而反過來,如果既有醫保業務比重較大,卻又保持著很高的毛利率,則有些不合常理。

對此,宗時傑表示,醫院新開時期肯定是以醫保業務為主,這是行業規律。不過同時,他也認可醫保業務毛利率低的事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378

愛爾蘭投資官員:不確定性是英國“脫歐”對愛的最大影響

英國舉行“脫歐”公投已近兩個月,與英國經貿往來頗為密切的愛爾蘭,是如何看待英國“脫歐”的?英國“脫歐”對愛爾蘭有何影響?

近日,愛爾蘭投資發展局(IDA)亞太區總監孔約翰(John Conlon)到訪上海,希望借此行消除海外投資者,尤其是中國投資者對英國“脫歐”給愛爾蘭經濟負面影響的疑慮。

“脫歐對愛爾蘭來說,最大的憂慮是其不確定性。即使英國計劃在2017年開啟脫歐程序,但談判至少會持續兩年,最終也許會拖到2019年。而徹底脫歐則需拖到2020年。無論是對於愛爾蘭、歐盟或是英國來說,都需要經過艱難的談判過程。”他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說,“盡管現在有許多猜測和論斷,但脫歐後的影響尚未可知。”

企業深受影響

一直以來,英國與愛爾蘭的貿易與金融關系緊密相連。再加上邊境的互通,恐怕全球沒有一個國家能比愛爾蘭更能體會到英國公投作出“脫歐”決定產生的後果。

談起6月底英國的“脫歐”公投,孔約翰說:“在英國脫歐前,愛爾蘭希望英國能留在歐盟。愛爾蘭首相也曾表示,無論是對於英國、愛爾蘭或是歐盟來說,脫歐不是件好事。”但遺憾的是,英國公民最終做出“離開”的選擇。

盡管英國前首相卡梅倫已經為“脫歐”公投付出了政治代價,但顯然,對於新任首相特蕾莎·梅而言,如何把英國順利“帶出歐盟”的確是個棘手的挑戰。最新消息顯示,因英國政府“尚未準備好”,英國退出歐盟的時間很可能推遲到2019年年底。有戲言稱,英國已從“脫歐”進入“拖歐”新時代,準備與歐盟慢慢玩。對此,孔約翰表示:“鑒於脫歐談判耗時較長、過程複雜,影響尚未可知。”

不過,短期內,英國“脫歐”的決定還是給愛爾蘭經濟帶來了陣痛。愛爾蘭的出口商已稱英鎊匯率大跌會蠶食企業盈利和經濟增長。愛爾蘭股市也有所下跌,因為英國是其繼美國之後最大的出口目的地,還是其最大的服務業市場。

孔約翰也沒有回避英國“脫歐”給愛爾蘭經濟帶來的的陣痛。他表示:“目前英國脫歐已引起英鎊貶值,愛爾蘭幾乎所有本土企業都深受影響,特別是利潤不高的食品和工程行業。”孔約翰認為,影響或將持續至今年年底,不排除對明年發展的影響也極大。

此外,英國脫歐後的邊境管理對於愛爾蘭而言也是個問題,畢竟當前愛爾蘭與北愛爾蘭無嚴格的邊境管制。“若日後嚴格管理,將會不利於雙邊的貿易往來和情感交流。”孔約翰說道,“愛爾蘭希望可以與英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但日後安排仍需討論。”

對沖策略

的確,對於企業而言,最不喜歡的就是各種不確定性。孔約翰坦言,其實政府也很難采取措施應對不確定性。愛爾蘭貿易與科技局建議企業采取對沖策略應對英鎊貶值。但是,孔約翰指出,在愛爾蘭一眾受影響的企業中,尤其是以英國為主要出口市場的小企業,招架無力,畢竟多數小企業不具備大企業所擁有的對沖能力。

唯一比較欣慰的是,愛爾蘭政府近年來一直鼓勵本國企業出口多元化。他說:“25~30年前,愛爾蘭經濟的40%~50%依賴於對英國的出口,但最近20年,愛爾蘭企業出口多樣化,走向歐洲其他國家、美國和亞洲,因此獲得了更多市場份額。”

目前,亞洲成為愛爾蘭企業海外發展最快的市場之一,對亞洲出口的愛爾蘭企業約有600家。2015年最新數據顯示,愛爾蘭企業對亞洲的出口總額達16億歐元。

作為IDA亞太區總監,孔約翰所負責的區域包括中國、日本、新加坡、印度、澳大利亞等國家。孔約翰說,在這些亞洲國家中,中國、印度和日本位列前三甲,其中,共有25家中國企業投資愛爾蘭,也是投資於愛爾蘭最多的亞洲國家,中國市場對於愛爾蘭來說極具戰略意義。目前,愛爾蘭從亞太地區所獲投資正呈現穩步小幅增長,去年新增投資項目20個,今年預計也將新增15~20個。

雖然愛爾蘭本土企業目前深受英國脫歐影響,但愛爾蘭經濟基本面還是非常“搶眼”。此前,愛爾蘭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愛爾蘭2015年GDP增速達26%,令一眾經濟學家刮目相看。

孔約翰給出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愛爾蘭新增115個投資項目,主要涉及科技、商務服務和金融服務領域,創造約9000個就業崗位。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達52.4%,服務業PMI達61.7%,創10年新高,失業率從峰值15.1%降至7.8%,預計2016年政府財政預算赤字將降至1%。

中企該如何投資

面對英國“脫歐”的不確定性,作為外資的中國企業應該如何投資愛爾蘭?愛爾蘭投資發展局中國區總監張哲偉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如今,中資企業需要衡量判斷市場類型。較其他歐洲國家而言,英國市場容量較大,‘脫歐’對於只面向英國市場的中資企業來說影響不大。現在最棘手的是計劃以英國為據點服務歐洲的中國投資企業。這些企業或許應該重新評估未來在歐的經商架構。”他建議後者不妨選擇愛爾蘭:“愛爾蘭優勢在於能提供一個穩定、透明、自由的經商環境,無論‘脫歐’談判有何變化,企業未來發展不會受太大影響。許多美資企業早期就是通過愛爾蘭服務西歐市場,進而服務整個歐洲市場。”

據愛爾蘭投資發展局的信息,目前有25家中國企業在愛爾蘭投資,主要涉及IT、科技、銀行以及飛機租賃。有10家中國企業投資飛機租賃行業,包括華為、海航、騰訊、交通銀行等。中國民航信息集團(“中航信”)在近期收購了愛爾蘭旅遊科技公司OpenJaw。

張哲偉說,在愛爾蘭投資發展局今年計劃於亞太地區吸引的15~20個投資項目中,今年上半年在中國已獲3個,預計下半年將新增2~3個。他相信,愛爾蘭未來將吸引更多中國企業,因為愛爾蘭優勢正被越來越多企業所熟知,而中國投資者也越來越成熟,開始懂得合理利用各國的優勢資源和商業架構進行全球化配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159

歐盟裁定蘋果補繳145億美元稅金 愛爾蘭急了要上訴!

據法新社報道,歐盟委員會周二裁定,蘋果公司在愛爾蘭非法逃稅145億美元,蘋果須將這部分稅金返還給愛爾蘭政府。

“愛爾蘭向蘋果許諾了減稅政策,使得蘋果在很多年里比其他企業少繳納了相當一筆稅款,歐盟競爭委員會專員Margrethe Vestager在郵件聲明中表示。“這種選擇性稅收政策使蘋果有效企業稅從2003年的1%降低到2014年的0.005%.”

愛爾蘭官方表示將對此項針對蘋果的裁定提出上訴。

“我對歐盟的裁決深表反對。”愛爾蘭財政部長Michael Noonan說。愛爾蘭的稅收體系嚴格按照法律執行的,“沒有例外”,他表示。

此前,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蘋果將在周二接到歐洲最大的稅收罰單,據分析師預計,蘋果可能要向愛爾蘭補繳最高190億美元稅款,實際追稅金額要由愛爾蘭政府計算而定。此前歐盟裁定該公司得到了愛爾蘭的非法政府援助。

《金融時報》稱,蘋果將必須向都柏林補交數十億歐元稅款,這將是歐盟有權規管成員國對企業以來的最大追稅單。目前歐盟委員會正采取行動,對全球各大企業的激進避稅行為重新劃定紅線。

此前有人指控愛爾蘭政府發布的兩項預先稅務意見給了蘋果一個其他公司不具有的優勢,而這違反歐盟法律。之後,歐盟委員會展開了為期三年的調查後,最終出爐130頁的判決書。

蘋果避稅的主要手法是通過愛爾蘭子公司,而且根據愛爾蘭法律,一家愛爾蘭公司如果管理權和控制權都不在該國,可以不在愛爾蘭納稅。利用愛爾蘭這種獨特的稅法,蘋果先在愛爾蘭設立蘋果國際銷售公司,負責接收除了美國以外地區的所有銷售收入,享受較低的所得稅率。然後,通過蘋果國際銷售公司的母公司蘋果國際運營公司,將利潤都轉到後者的總部所在地英屬維爾京群島。由於蘋果國際運營公司管理權不在愛爾蘭,因此不用在愛爾蘭繳稅,而英屬維爾京群島幾乎免稅。

美國國會曾在2013年發布報告稱,蘋果公司利用美國稅法漏洞,2011至2012年間在美國避稅125億美元,為此美國國會召開聽證會,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首次就避稅問題到美國參議院接受質詢。美國國會的報告指出,蘋果通過眾多的海外聯營公司避稅,報告預計,蘋果2011年和2012年在美國分別避稅30億美元、90億美元。

然而日前,蘋果CEO庫克在接受《華盛頓郵報》采訪時回應了外界對於公司采取規避美國稅收的質疑,表示如果無法獲得“合理稅率",蘋果將不會將境外收益帶回本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537

愛爾蘭為何寧死不要蘋果的145億美元

就在iPhone7發布前夕,歐盟向蘋果公司潑了一大盆“冷水”。

歐盟委員會8月30日宣布,愛爾蘭政府需從美國蘋果公司補收稅款最高達14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68.2億元),具體金額由愛爾蘭決定。

這一裁定要追溯到2014年,當時蘋果將旗下控股公司iTunesSari遷至愛爾蘭,為當地創造了數千個就業崗位。作為“回報”,愛爾蘭被指給出了2%的優惠稅率,遠低於該國12.5%的企業所得稅率。歐盟委員會認為,愛爾蘭這麽做違反歐盟規定,造成多年稅收損失。

蘋果在考克郡的大樓

有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全球500強公司以避稅目的獲取的利潤累計超過2.1萬億美元,蘋果公司是這方面的“老大”,獲利181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092.59億元)。此外,蘋果公司2014年在美國以外的多數地區每獲得百萬美元收入只需繳納50美元的稅款,稅率僅0.005%。

對於歐盟的裁定,愛爾蘭政府表示“堅決不拿”,並否認曾給蘋果公司提供稅收優惠,且“從不和納稅方做交易”;蘋果公司表示將上訴,首席執行官庫克稱“蘋果從未要求,也沒有接受過任何特殊交易”。

蘋果在中國也有“前科”

歐盟的裁決一出,庫克就大喊“冤枉”。“多年來,如同在這里做生意的所有公司一樣,我們受到過來自愛爾蘭稅務當局的指導,教我們如何正確遵守愛爾蘭稅法。在愛爾蘭以及我們有經營的每一個國家,蘋果都遵循法律,支付所有稅款。歐盟委員會罔顧愛爾蘭的稅收法律,在國際稅收體系流程上顛倒黑白。”庫克表示。

蘋果公司方面聲稱,公司所有的研發工作幾乎都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完成,利潤的絕大多數是在美國征稅的。“歐洲公司在美國做生意也是根據相同的原則征稅。但是,歐盟委員會現在要求追溯過去、改變規則。”庫克說。

美國財政部發言人則表示,歐盟這一決定很可能打擊外國投資者的投資熱情,並損害美國與歐盟的經濟夥伴關系。美國白宮發言人歐內斯特也表示,歐盟這一做法已經威脅到國際稅收制度的公平。

事實上,蘋果公司通過特殊的稅制安排獲取高額利潤並非一兩天的事。早在去年底,蘋果就因涉嫌逃稅欺詐遭受調查,最終同意向意大利政府支付3.18億歐元。

中國財政部也曾在2015年的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告中透露,2014年各地財政部門發現各類違規問題涉及金額690.81億元,其中就包含蘋果在中國的公司。上述檢查發現,截至2013年底,蘋果電腦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少計收入87.99億元,少繳稅款4.52億元。截至目前,尚無相關的後續信息。

庫克前不久還去了重慶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經濟學家約瑟夫·斯蒂格利茨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毫不客氣地表示,蘋果公司的這種避稅方式根本就是一種欺詐行為。

雖然此事鬧得沸沸揚揚,但蘋果公司最終補繳的稅款可能並不多。一方面,蘋果公司若全額補繳,將影響其他更多美國科技公司在歐洲的投資;另一方面,美國政府很有可能出面為蘋果公司求情。

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亞太研究總監彭路平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美國和歐盟的自貿協定一旦簽訂,即使出現蘋果這樣的情況,歐盟也會選擇少收稅款,否則將不利於歐美經貿關系的長期發展。此外,因為上訴可能會是一個持續幾年的過程,蘋果有能力去打這場‘持久戰’。”

費盡心思的“合理避稅”

很多跨國公司在多個國家有業務,表面看上去完全遵守當地的稅收條例,卻通過複雜的“騰挪設計”,為自己“合理避稅”。

“轉移定價”是“合理避稅”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即大企業集團,尤其是跨國公司,利用不同企業不同地區稅率及免稅條件的差異,將利潤轉移到稅率低或可以免稅的分公司,實現整個集團的稅收最小化。這種“合理避稅”的方法對於蘋果這樣的高科技跨國公司而言猶如“探囊取物”。

此前,庫克已經遊說美國國會,希望美國科技公司將國外利潤轉回國內時,能夠免稅或支付較低的稅率。思科CEO錢伯斯也表示,免稅將會鼓勵公司轉回大量的海外資產,有助於促進美國本土市場上的投資活動,並創造就業崗位。

蘋果在美國國內和海外資產表對比趨勢圖

事實上,蘋果、微軟、亞馬遜和臉書等全球科技巨頭都曾因在海外國家的稅務問題接受調查。美國國稅局前不久表示,臉書在2008~2013年有數十億美元的資產被低估,並於2010年轉移了愛爾蘭的子公司;今年6月,微軟被指與英國稅務部門達成一項秘密協議,允許其通過位於愛爾蘭的公司來避稅;歐盟此前還對盧森堡與亞馬遜2003年達成的稅收協議展開調查,亞馬遜最終或將被勒令向盧森堡支付4億歐元稅款。

“高科技企業頻頻引發稅務部門調查,因為這一類企業發展迅猛,從初創公司到估值10億美元的獨角獸,再到上市公司,所需要的時間相比傳統企業要短很多,而且跨國交易也多,所以稅務監管部特別關註高科技企業。”普華永道中國中區公司稅業務主管合夥人李軍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2015年公布的《美國百大上市公司離岸避稅排行榜》顯示,截至2014年底,全球500強公司以避稅目的獲取的利潤累計超過2.1萬億美元,其中最有錢的30家500強公司擁有1.4萬億美元利潤,占到總利潤的65%。蘋果公司避稅獲取利潤最高,達到181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092.59億元)。

愛爾蘭為何不要這筆巨款

145億美元相當於愛爾蘭全國去年全部企業所得稅的兩倍還多,分攤到愛爾蘭公民頭上,相當於每人要繳納3000美元稅款。這筆錢等於愛爾蘭政府一年的健康預算,可以為10萬困難家庭建造房屋,還能夠還一大筆政府債務。

即便如此,愛爾蘭政府也不願意接受蘋果的賠款,毅然提起上訴,且始終表示,並未給蘋果公司提供相應的稅收優惠。

“愛爾蘭政府的立場沒有改變,相關裁決是對愛爾蘭的不實指控,也是對愛爾蘭稅收體制的嚴重歪解。”愛爾蘭投資發展局首席執行官馬丁·沙納漢表示。

“我們的稅務系統嚴格依照愛議會所制定的法律建立執行,從未有過任何例外。”愛爾蘭財政部長邁克爾·努南也強烈反對歐盟委員會的裁決,“我們必須捍衛愛爾蘭稅收系統的完整,為在愛企業提供穩定的稅收環境,並對歐盟國家補貼條款侵犯主權成員國稅收權限這一行為發出挑戰。”

愛爾蘭財政部長邁克爾·努南

努南甚至還為蘋果公司打起了廣告:“蘋果公司自1980年起就在愛爾蘭運營並在科克市雇用數千名員工。而近期內該公司在愛爾蘭的業務還將不斷增長。”

愛爾蘭政府心里很明白,一旦拿了這145億美元,必然失去更多的外來投資,甚至影響國內的就業。“一旦開了這個口,就好像吃了土豆的種子,會蔓延開來,這起官司的失敗將會打擊愛爾蘭未來好幾代的經濟發展。”努南說。

位於愛爾蘭首都都柏林的致同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合夥人威爾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事關愛爾蘭的聲譽。不單是錢的問題,而是暗示了愛爾蘭卷入一些尷尬的稅務問題,我們給了一些公司非法的優惠條件。”

ACCA(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會員、上海四達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合夥人李兆嬰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蘋果的官司涉及的問題比較複雜,並不是一家企業的事情,而是整個國家的稅收政策的征管問題。一來如果蘋果和愛爾蘭政府的上訴被駁回,其他類似企業會受到同樣的追究;二來愛爾蘭可能從此被認定為避稅地,這對整個國家的經濟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愛爾蘭稅收體制堪稱世界上最開放、最持久也是最有競爭力的制度之一。一直以來,透明直接的12.5%的具有競爭力的企業所得稅是愛爾蘭吸引外商的重要政策條件。”沙納漢表示。

愛爾蘭的稅收制度一直是其經濟發展的基石,12.5%的企業所得稅率為歐洲最低,吸引了包括蘋果、谷歌、臉書等全球最大的互聯網科技公司投資。(第一財經記者繆琦、潘寅茹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692

庫克:全是政治廢話!和我們“結婚”37年的愛爾蘭被欺負了

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Tim Cook)日前表示,歐盟要求蘋果向愛爾蘭補交145億美元稅款的裁定完全是“政治廢話”(political crap),而愛爾蘭政府這次是被欺負了。

庫克在接受《愛爾蘭獨立報》(Irish Independent)采訪時稱,歐盟可能試圖通過國家補貼法來協調整個歐盟的稅率。庫克說:“雖然也有其他可能,但我認為,很明顯歐盟試圖利用國家補貼法來協調整個歐盟的稅率。在我看來,以這種方式做這件事情並不恰當。”

歐盟委員會本周二裁定,蘋果在愛爾蘭非法逃稅145億美元,現在蘋果必須要這部分稅金返還給愛爾蘭政府。歐盟委員會競爭專員瑪格莉特·維斯塔格 (Margrethe Vestager)稱,愛爾蘭政府給予了蘋果非法稅收補助,此舉讓蘋果2003年在歐洲的有效企業稅率僅為1%,而2014年又降至0.005%。

而庫克則不同意維斯塔格這種說法,他說:“這完全是政治廢話。他們的數字我不知道是從哪里得來的,實際上2014年我們繳納了4億美元的稅金。我相信,該數字會讓我們成為愛爾蘭當年繳稅最多的企業。”

對於歐盟的該裁決,愛爾蘭財長邁克爾·努恩(Michael Noonan)已經表示:“我不同意歐盟的該裁決。我別無他選,只能尋求內閣支持以謀求上述。”

庫克對此表示:“很高興看到愛爾蘭政府準備對歐盟委員會的該裁決進行上訴。我們會密切合作,因為我們擁有同樣的動機。在這里,我們沒有做錯任何事情,我們需要奮起抵抗。愛爾蘭這次是受欺負了,這是不可接受的。”

目前,愛爾蘭聯合政府對是否立即對歐盟的該裁決提起上訴還存在分歧。在做出最終決定前,政府計劃對此展開進一步的討論。而愛爾蘭財長努恩則支持立即提起上訴。

庫克還表示,未來將繼續推進蘋果在未來的擴張計劃。庫克說:“我們與愛爾蘭已結婚37年(進入愛爾蘭市場37年),我們很在乎這些。愛爾蘭在艱難時期和蘋果走到了一起,現在蘋果也不會放棄愛爾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878

愛爾蘭內閣同意就歐盟裁定蘋果補稅130億歐元進行上訴

愛爾蘭內閣同意就歐盟委員會裁定美國科技巨頭蘋果欠愛爾蘭130億歐元稅金一案進行上訴。

愛爾蘭政府的一名發言人說,議會對這一行動的批準或在周三進行。

經過長達3年的調查,歐盟本周裁決蘋果公司在愛爾蘭所避稅收入是非法的。愛爾蘭公司所得稅稅的標準稅率為12.5%。歐盟委員的調查得出結論認為,2003年蘋果交納的歐洲利潤所得稅實際為1%,2014年交納的實際為0.005%。

歐盟委員會反不當競爭事務專員瑪格麗特·維斯塔格說:“歐盟成員國不能有選擇地給不同的公司稅務優惠,根據歐盟成員國資金援助規則這是非法的。歐盟委員會的調查結論是,愛爾蘭非法給蘋果公司稅收優惠,使得蘋果能夠成年累月比其他的企業大幅減少稅收開支。”

不過,就是否上訴,愛爾蘭聯合政府內部有著不同的爭論。一些認為蘋果應當繳付與其它歐洲企業相同的稅款;而另一些則說,若這一舉動將會影響海外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256

歐盟兩頭不討好!愛爾蘭國會同意就蘋果補稅案進行上訴

愛爾蘭議會眾議院7日晚以壓倒性優勢表決通過政府一項動議,支持就歐盟委員會裁定其對美國蘋果公司稅收優惠政策違反歐盟規定而需從蘋果公司補收稅款的裁決進行上訴。

經過10多個小時辯論,愛爾蘭議會以93票支持、36票反對的投票結果,通過政府提交的動議。在表決前,愛爾蘭總理恩達·肯尼在眾議院發表講話,稱歐盟委員會裁決對愛爾蘭損害嚴重,愛爾蘭政府不會接受。

本月2日,愛爾蘭政府決定,將就歐盟委員會有關裁決向歐洲法院上訴。按歐洲法院上訴程序,愛爾蘭政府將在2個月零10天的期限內,在總檢察院法律專家的協助下研究歐盟委員會有關裁決,為上訴做充分準備。

歐盟委員會經過調查,指認愛爾蘭政府給予蘋果公司非法稅收補助,令蘋果公司逃避大量稅金。歐盟委員會8月30日裁定愛爾蘭政府需從蘋果公司補收2003年至2014年稅款(含利息)最高達130億歐元。

愛爾蘭政府對歐盟委員會裁定表示不滿,認為其稅收政策沒有違反歐盟規定,且從未向蘋果公司提供任何稅收優惠待遇。

愛爾蘭企業稅稅率為全歐洲最低,僅為12.5%,吸引了蘋果、谷歌、臉書、推特等眾多跨國公司將地區總部設在愛爾蘭。近來,歐盟加大了對美國企業的稅收調查力度,星巴克已被要求向荷蘭政府補交稅款。歐盟針對亞馬遜和麥當勞的調查仍在進行之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048

獨家|愛爾蘭政府回應蘋果稅上訴:我們認為歐盟搞錯了

“愛爾蘭的稅收體制是非常透明的,對於企業的稅收都是在法律的框架之下,我們絕不會給任何企業特殊的待遇。”愛爾蘭財政部國務部長歐文-莫菲(Eoghan Murphy)昨天在上海接受采訪時對第一財經記者獨家表示,“我們沒有給過蘋果任何特殊的稅收優惠政策,歐盟起訴我們這樣做了,但是我們認為歐盟搞錯了,所以提起上訴,而且我們非常有信心能贏下來!”

莫菲指責歐盟對愛爾蘭的起訴是出於競爭目的而不是稅務問題。他說:“歐盟不懂得稅法是如何在國際上實施的,他們的錯誤不僅僅在於把罪名強加於愛爾蘭,而且給愛爾蘭純潔的稅收體系蒙上了陰影,企圖否定一些過去人們的共識,目的就在於希望與愛爾蘭競爭。”

莫菲所說的“共識”是30年前,蘋果和其它科技公司來到愛爾蘭開展業務時,一開始就獲得的歐盟的認可。“歐盟非常清楚愛爾蘭投資發展局是如何與蘋果等科技公司合作,幫助它們在這里邁出第一步。”莫菲說,“30年來,沒有人遇到過任何問題,現在歐盟突然提出質疑,等於全盤否定了過去。”

他還表示,愛爾蘭擁有非常良好的稅收信譽,為國際公司在這里做業務提供了完善的稅制體系和服務。“愛爾蘭的稅收其實並不是歐盟中最低的,很多公司來愛爾蘭落戶,不僅僅是因為稅收的因素,更是因為高等的教育的勞動力素質。”莫菲說,“國外公司為愛爾蘭創造了多達18.7萬工作崗位。他們在這里找到了最年輕有活力,又受過最好教育的勞動力。”

莫菲說,對歐盟提起上訴是政府、議會和人民共同的決定,而且這是非常強烈的上訴。他表示,通常上訴的過程要兩個月,現在剛過一個月。“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公司加入我們,因為我們認為這是一個潛在的非常負面的先例,將顛覆人們對於最佳實踐稅收案例的共識。不過提出上訴之後,調查的過程將持續兩到三年。

莫菲所率領的愛爾蘭金融科技代表團日前對上海進行訪問,希望吸引中國企業赴愛投資國際金融服務。

巧合的是,就在莫菲訪華期間,歐盟競爭官員(European competition commissioner)Margrethe Vestager造訪美國,希望緩和兩國因蘋果稅務糾紛引起的不愉快。Vestager會見了美國財長傑克-盧,還在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sity)發表了題為“全球反壟斷”主題的演講。不過她的訪問受到的冷遇多過迎合。

美國議會金融委員會主席Orrin Hatch就表示:“歐盟並沒有和其它國家緊密合作,加強全球稅收框架的建立,提升全球稅收的法律法規,而是在近期的所謂‘國家援助’規定中,選擇通過追溯在主權國家和企業之間的稅收,來欺壓一家美國公司。”

Vestager則重申了愛爾蘭政府對蘋果給出特殊優惠:“我們的規定並不阻止政府在每一個企業身上減免稅收,但是他們不能有選擇性地對某些特別受歡迎的公司進行差別對待。所以當我們開出稅收罰單時,我們是希望保證市場的公平性,人人機會平等。”她還說,這樣的做法完全公平,也是符合公眾的期待。這不是為了符合一些特殊利益,而是鼓勵並保衛公眾的利益。

在愛爾蘭蘋果稅的紛爭仍然處於白熱化之際,美國方面,大家似乎開始一直認同稅收體系改革將是幫助企業解決問題的最好途徑。Hatch表示:“適當減輕企業稅負,能有助於投資回流本土。這是一個能夠達到的承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2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