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Nokia同台灣之光的恩怨情仇 老占的博客

http://oldjimpacific.blogspot.com/2011/05/nokia_16.html

Nokia是芬蘭的國寶,在最巔峰的時候,諾基亞市值占全芬蘭股市六成以上,絕大多數的芬蘭人都以諾基亞為榮。但是,今年宏達電(HTC)市值正式超越了Nokia,這是大事,大家要知道。富士康郭台銘是寶島之光,是Ex-首富。

雖然,Nokia的全球手機出貨量仍保持在五億支以上,全球手機市占率一直保持在40%上下,依然是大佬,可是股價全然不是那麼一回事,諾基亞目前股價只剩下2000年鼎盛時的七分之一。但是,全世界在討論手機產業時,已經很少人在講Nokia

一開始,市場就認定iPhone會是Blackberry與諾基亞最強勁的對手,沒想到iPhone殺出,RIM的黑莓機在全美市占率開始滑落,10RIM在美的市占率從37.3%降為21.6%,蘋果在全球攻城掠地。蘋果靠著iPhone2008年的八月十六日正式以1588億美元市值打敗Google,成為全球手機產業的新巨霸。但是最尷尬的仍然是Nokia,低階手機市場被山寨機瓜分,智慧型手機又趕不上所有的競爭對手,後來連主力產品高階手機也節節敗退,Nokia亞在高端手機市場市占率從09年的36.4%萎縮到去年的28.9%,這顯示諾基亞連最有把握的飯碗也捧不住了。


                                                         

諾基亞今日的情況是前進無路,後有追兵,就像彗星隕落一般,大多數企業研發能力都不如諾基亞,他的情況就是整體電子業、代工業的一面大鏡子!這種轉型與蛻變到墮落,更是管理學界Case Study絕佳範本。

被蘋果打敗的還有微軟。此前微軟一直是美國IT業老大,但蘋果手機和電腦以及itune卻不使用微軟的Window,而是自建平台,也取代了微軟的老大地位。這才促使微軟和諾基亞聯合起來在智慧手機領域對抗蘋果。

蘋果為何能打敗老牌手機諾基亞打破微軟多年的壟斷,謎底其實也就是富士康。

佢 係典型嘅無間道,諾基亞手機是富士康代工,富士康製造不但降低了成本,而且產品上市速度明顯加快,讓諾基亞繼續稱霸世界手機市場。但它卻不讓富士康研發, 不願意聽郭台銘的意見,只是把產品拿來讓富士康製造,並且在價格上壓得太低。甚至還以比亞迪等公司代工來壓低富士康的代工價格。這不是契弟的維京人行為是 什麼?

蘋果就完全相反。富士康最早代工蘋果電腦,後來代工ipod,產品方案全是蘋果的。但是手機iPhone就是富士康建議推動蘋果上馬的。之前,蘋果沒有做過手機,但蘋果有資源平台,ipod就能下載10000多首中外歌曲。將這個平台就能轉成手機平台。為此,郭台銘開發出100多種產品SamplesSteve Jobs挑選,蘋果就選了iPhone。如今iPhone已經出世。

ipad也是富士康力主開發。平板電腦最早開發的是Acer,但不好賣。2008年初,深圳華強北的山寨廠大熱Netbook,也就是平板電腦。因價低而走紅,也就是這個時候,富士康宣佈進軍Netbook平板電腦,當時大家並不知道它要做什麼產品,甚至有華強北山寨廠打富士康製造的品牌。後來,大家才知道富士康做的是蘋果ipad,並且產品時尚價格奇高。

蘋果ipad也幫助富士康打破不做筆記本電腦的禁忌。2002年,郭台銘成為台灣IT業 大佬,大家才知道富士康不只是做電腦元器件,它的機殼裡面已經裝得滿滿,已經做了多年的電腦整機。因為大家都是富士康電腦元器件的用戶,卻原來是競爭對 手。這時候又傳言富士康要做筆記本電腦,其他廠家就擔心了,以前跟郭台銘打波的人甚至不去和他打波了。郭台銘只好承諾不做Laptop,只做零部件供其他企業。

後來,富士康做了SonyLaptop,郭台銘解釋說,Sony過去也不做筆記本,我不是搶了大家的生意。而且日本仔是很少找別人代工的,我把訂單拿來,大家應該高興,這是台灣之光。

2006年,另外一家電子代工企業支援英國一家媒體報導富士康血汗工廠,企圖挖走蘋果ipod訂單,不但沒有挖走,蘋果反而作為補償,把蘋果Mac Book讓富士康代工。媒體當時就有富士康代工蘋果筆記本的報導,但富士康堅決否認,原因就是它有承諾。這是江湖義氣!大家記唔記得十X跳之後,Steve Jobs馬上出口撑老郭?

但是,富士康從Netbook找到了進軍筆記本電腦的機會。它說上網本(Netbook)不是筆記本(Laptop),是另外一個產品。我做上網本,沒有破壞以前的承諾。蘋果ipad之後,富士康相繼代工多個品牌的平板電腦,富士康與HP在重慶建立的筆記型電腦基地年產量就達到2000萬台。

我們日復一日做相同的工作,但是產品缺乏創新,雖然能以量取勝,但是創造的價值愈來愈渺小,最後形同自然死亡。毛利低,節節敗退,自然在意料當中。Apple強,Nokia衰,表明中國製造的力量。只有從R&D研發開始就與中國企業合作,才能讓產品有競爭力。2038幫我賺了5倍的錢,中國有句老話叫否極帶來,呢幾日跌到趴曬街,你信唔信邪,夠唔夠膽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20

話梅王恩怨情仇

2012-8-30  NM




位於銅鑼灣波斯富街的老牌涼果店「上海么鳳」,以二百元一兩的「話梅王」聞名,近年突然密密開鋪,五年間開了十七間分店,堪稱香港「涼果大王」。年僅二十八歲的第三代接班人司徒永信(Ivan)最近更「踩過界」,開雲吞麵店。

當人人以為「上海么鳳」努力抹走「老餅」形象時,其實公司只成立了十一年,而真正擁有五十多年歷史的老字號,是位於富明街的「么鳳」,話事人是司徒永信的 姑姐司徒潔貞。兩店相隔只有數步之遙,前者風光高調,後者暗淡沉默。雖是同根生,同姓司徒,但分家的恩怨,加上同行如敵國的隔閡,如今兩家人雖是親戚卻無 情。這場延續了十多年的話梅風波,就如涼果店一樣,百味紛陳。本刊找來新舊兩派話事人,解開當中不為人知的酸甜苦辣。

上海么鳳最新的分店位於銅鑼灣謝斐道,新店設計以紅黑色為主題,隔壁的麵店「一碗」仍在裝修,身穿T恤、短褲﹑戴着cap帽的Ivan,幾乎每日都來監 場。「波斯富街依家月租十萬元,兩年後續約,我擔心租金再升,支持唔到,所以用三十幾萬租咗呢個二千四百呎嘅鋪位,三分之一做上海么鳳,其餘就用來搞麵 店。」麵店其中一個老闆是前森記雲吞麵的股東,森記在波斯富街開業二十年,年初因加租至四十多萬而結業,Ivan認為雲吞麵「有得做」,遂牽頭開鋪。

一鋪兩店,原定於八月中齊齊開張,最後只有上海么鳳如期開張。Ivan脫下帽子,邊撥涼,邊嘆口氣道﹕「唉,好煩呀,我誤信親戚介紹嘅裝修公司,俾咗七、 八成費用,但判頭走數,工程又未合規格,要搵另一個師傅做過。當係買一個教訓啦,依家我自己跟番,啲爐具喺邊度買,要幾多錢,我都識!」二十二歲就沾手生 意,Ivan一口氣開了十七間鋪,「因為上海么鳳做得太順喇,所以我今次掉以輕心咗!」

新舊么鳳不相往來

訪問期間,Ivan母親朱崧妹經常來監場,不時將兒子拉到一旁訓示兼教路。年輕的Ivan,喜怒哀樂全擺在臉上。記者提議到上海么鳳舊鋪拍照,他多番提醒 ﹕「不要搞錯富明街嗰間喎,我哋係波斯富街嗰間。」翻查資料,原來么鳳早已分家。母親朱崧妹○一年另起爐灶,創辦上海么鳳,而爺爺留下來的么鳳士多,現有 三間分店,由姑姐﹑大伯及姑媽三家人持有。Ivan坦言與司徒家親戚沒有聯絡,諷刺的是,由波斯富街轉一個街角就到富明街,兩家人總有遇到的機會。「有次 我離開鋪頭,聽住iPod,抬頭見到姑姐,但佢扮睇我唔到。(尷尬嗎?)我無。」Ivan輕描淡寫道。Ivan對母親必恭必敬,但提起父親司徒偉權,卻突 然「爆粗」,只說他是「揸的士嘅,一早已經同阿媽分開住」。資料顯示,司徒偉權生前和妻子共同持有小西灣富景花園的單位,他○六年去世後,名下的一半業權 留給了妹妹司徒潔貞,其餘財產全數捐予公益金。Ivan母親○八年拿出七十多萬向姑姐司徒潔貞買入原屬丈夫的一半業權。難怪兩母子對司徒偉權不存半點感 情。記者在富明街么鳳士多找到姑姐司徒潔貞,打扮樸實的她冷冷地表示對上海么鳳認識不深,更絕口不提朱崧妹及Ivan,「聽講係街坊開嘅,好似有十間分 店。仲有好多人唔識分,我哋之前已經登報話俾人聽,老字號係我哋呢間,一開業就有呢個雞仔嘜頭。」司徒潔貞強調。到記者主動提起Ivan,她才道﹕「過時 過節無一齊食飯,呢啲嘢似乎唔係我主動,如果佢邀請我食飯,我會去。(你會邀請嗎?)我唔得閒去邀請,我身體唔係幾好,要去睇醫生,比較忙。」

為錢反目一分為二

這場話梅恩怨要由創辦人司徒汝蕃說起。一九六○年,他獲士多老闆賞識打本,在銅鑼灣怡和街創辦么鳳士多。六二年已加入士多的前員工蕭振波(波叔)憶述,初 時滿街都是小型辦館,競爭激烈。么鳳遂引入大量涼果零食,雪糕汽水、香煙洋酒等。老闆娘方翠娥更會親自下廚烹調滷水鴨腎及東風螺等小食,又在早餐時間賣麵 包。士多後來搬至富明街,鄰近利舞臺,客人喜歡先買「口立濕」,再進場看大戲或電影。「嗰時一碗雲吞麵三毫子,我哋啲話梅一蚊兩,算係好貴,但好多有錢人 喺半山、跑馬地揸車過嚟,泊喺白沙道,再行過嚟買。」波叔憶述。士多年中無休,早上六、七點開鋪,晚上十二點才收工,為司徒汝蕃帶來第一桶金,並於八二 年,以一百三十五萬購入鋪位。波叔指每逢新年鋪頭便人山人海,「我哋賣嘅芋蝦片、慈姑片、角仔等香口食物唔係間間鋪頭都夠膽入貨,中秋節就代理澳門嘅顯記 月餅,好多人嚟買。」波叔咧嘴笑道。Ivan指母親未嫁入司徒家前,已在么鳳打工,嫁給父親後,便名正言順跟爺爺學做生意。九九年,司徒汝蕃離世,鋪位以 一千二百多萬放售,連同其他資產平均分配予四名子女。「我哋攞咗三百幾萬。」Ivan說,么鳳繼續租用原址營業,但紛爭不斷。「媽咪繼續喺么鳳做嘢,但每 個月得七千五蚊人工,點夠我哋生活?賺咗錢又無得分!」Ivan講起仍略帶憤怒。最後,姑媽司徒瑤拉攏朱崧妹另立門戶,由於二人資金不足,便找來老伙記波 叔及在白沙道賣絲襪的玉姐(歐玉好)夾份,開設上海么鳳。「阿爺話過姓司徒嘅就可以用么鳳呢個名,以前阿爺打工嘅士多叫做上海,為咗區別,我哋就加埋『上 海』落去。」Ivan解釋。

爭住認「正宗」

後來,上海么鳳股東相繼退出。波叔於九龍城另立門戶,○七年姑媽見店鋪加租萌退意,將股份賣予朱崧妹,翌年朱再買入玉姐股份。「我始終希望么鳳是司徒家的 生意。」Ivan說。但外人離開後,這場話梅風波,卻變成司徒家內鬥。多年來,雖然各有各做,但由店名到貨物的種類﹑擺設等仍十分相似,難免有比較,最大 爭議是貨源。Ivan指上海么鳳的入貨由母親朱崧妹控制,不少由爺爺那時沿用至今,更直指么鳳士多「賣名不賣貨」,「好像靚嘅糖蓮子供應商得一﹑兩間,佢 哋都話無供貨俾么鳳士多,咁佢哋喺邊度拿貨呀?」Ivan說。不過,姑姐司徒潔貞反駁指自己的供應商才是父親「用開嘅」,強調貨源與上海么鳳不同。「我唔 知佢哋邊度攞貨,但佢哋賣二百蚊一兩嘅話梅王就太貴啦﹗」司徒潔貞說。

競爭白熱化

么鳳士多率先於○七年在九龍城及元朗連開兩分店,但上海么鳳不久即急起直追,現有十八間店,年底會增至二十一間。Ivan解釋,○五年由澳洲回港時,發現 銅鑼灣總店營業額最大,新年高峰期「做唔切」生意,一年下來扣除交租,只得十多萬盈利。於是他重新設計公司標誌,並籌備新鋪,走新派路線。現大部分分店置 於二線商場或較偏僻的地鋪,「最貴係裝修費,至少要二十萬,人流較少,有啲鋪每個月蝕緊一千幾百,但係我唔驚,因為新年一定有得執。」Ivan直指涼果毛 利不高﹕「唉,一年四千萬營業額只賺得四百萬。」不過,自稱「搵唔多」的他生活富貴,擁有四輛車,其中一輛車價值過百萬。他與母親現住在小西灣藍灣半島, 單位○九年以六百九十萬買入。母親另持有太古城及小西灣富景花園兩個單位。Ivan更說希望在銀線灣置業。Ivan希望將上海么鳳打造成香港手信品牌,但 又嘆氣道﹕「食呢啲口立濕嘅人越嚟越少。」他計劃夥拍本地食物製造廠推出芝麻餅、鳳梨酥等新產品,並加入燕窩、茶葉及元貝等乾貨,以及將部分暢銷貨品上架 至7-11便利店。另一邊廂,司徒潔貞卻慨嘆生意難做。資料顯示,她名下有兩個利園山道寶榮大廈單位,一個在九三年買入,另一個是司徒汝蕃的遺產。「租金 貴,市道唔係太好,依家只係賺番自己份人工。附近有兩間上海么鳳,唉,生意少咗一半。」但她口中仍堅持不介意上海么鳳爭生意,並輕聲道﹕「個後生仔 (Ivan)做得好,我戥佢開心,恭喜佢,唔會望佢唔好嘅。我只係希望可以守得住么鳳,在銅鑼灣原址有成五十多年歷史,很難得。」至於Ivan是否覺得勝 過對方?他平淡地道﹕「唔係話贏唔贏,亦唔介意對方點睇,但如果阿爺仲喺度嘅話,我相信他會為我做嘅事感到高興。」

老臣子波叔自創「公鳳」

六二年加入么鳳的家臣波叔,有「金牌買手」之稱,熟悉入貨渠道,○一年曾入股成為上海么鳳股東。他家住九龍城,○四年決定與女兒蕭鳳玉和女婿胡偉新在衙前 圍道開設「龍城么鳳」。新店甫開業即惹官非,遭司徒潔貞為首的「么鳳士多」入稟控告其侵犯商標,被法庭發出禁制令。波叔惟有在么字上加一點,變為「龍城公 鳳」。但改名並沒影響生意,店內貼滿明星相片作招徠,「周潤發鍾意食南乳花生,佢老婆就食無花果。」蕭鳳玉如數家珍道。○八年公鳳曾於紅磡蕪湖街開分店, 後因加租,以及該地區的消費力不高,分店已於去年結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797

農夫山泉興衰史:鐘睒睒恩怨情仇二十年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3-06-18/750631.html

原標題 農夫山泉興衰史:鐘睒睒恩怨情仇二十年 【編者按】農夫帝國成於鐘睒睒天馬行空的創意,他的奇思妙想,打造了百億銷售額的商業帝國,但是產品質量卻屢屢成為一個飽受詬病的軟肋。問題在於:概念營銷的時代正在過去,消費者越來越關心產品的品質以及對生活的影響。鐘睒睒反擊京華時報,無非是另外一起「事件營銷」,但是這位營銷高手這一次並沒有贏。他必須意識到,屬於他的時代正在過去……

農夫山泉與養生堂,至今是財富圈的一個隱秘地帶。

這兩家公司沒有上市,未披露過財務報表;實際控制人鐘睒睒,也從沒登上過任何版本的富豪榜。

很多時候,低調只是巨鱷身上的迷彩。

百億養生堂

農夫山泉—養生堂的商業版圖究竟有多大?

21世紀網獲得的一份內部材料顯示,2010年,農夫山泉在瓶裝飲用水的銷售額為28.2億元,同時,趕超娃哈哈,以17.5%的份額佔到中國瓶裝飲用水市場第二的位置,僅次於康師傅。

諮詢機構AC尼爾森公佈的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瓶裝飲用水排名依次為康師傅22.6%、農夫山泉21.8%、華潤怡寶8.5%。按照瓶裝飲用水市場年8%的發展速度推算,2012年,農夫山泉瓶裝水的銷售額將接近40億元人民幣。

但飲用水,並不是農夫山泉的全部。

最新的信息顯示,農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6年9月,註冊資金為36000萬元,生產和經營飲用水、果蔬汁飲料、功能飲料、茶飲料等4大系列幾十種產品。除飲用水領域的農夫山泉瓶裝水桶裝水佔有市場份額靠前之外,果蔬汁領域的「農夫果園」系列產品、功能飲料裡的「尖叫」系列產品,在所屬領域亦佔有一定市場份額。

農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只是鐘睒睒「養生堂系」旗下的一角。

公開資料顯示,養生堂系包括:海南養生堂藥業有限公司、海南養生堂保健品有限公司、浙江養生堂天然藥物研究所有限公司和海南養生堂藥物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等;控股農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收購北京萬泰生物藥業有限公司;在杭州市濱江區註冊成立新創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此外,還下設食品、物資供應、廣告等子公司,在美國設有分公司。

鐘睒睒在他的養生堂系下構建了藥業保健品、飲料飲用水、休閒食品三個營銷體系,每個營銷體系下均有拿得出手的拳頭品牌。除了「農夫山泉」之外,「養生堂龜鱉丸」、「朵而」、「清嘴」、「成長快樂」「母親牌牛肉棒」均在各自的細分領域獨領風騷。

以農夫山泉瓶裝水的銷售數據為基礎,21世紀網保守估算,包括農夫山泉在內的養生堂系2012年銷售額,已經突破百億元人民幣。

(事實上,按照國家統計局旗下中國行業企業信息發佈中心(CIIIC)發佈的一份《2012年前三季度中國飲料行業運行狀況分析報告》來看,農夫山泉在飲用水業務方面的銷售收入就已突破百億元,但該報告僅作參考,尚無農夫山泉公司方面的最新財務數據支撐。)

鐘睒睒的三個轉身

鐘睒睒的人生,經歷過三次轉身:泥水匠、記者、商人。

1954年生的鐘睒睒,家族原本是已定居在杭州的一個書香門第。但上到小學五年級時,鐘睒睒被迫輟學。時逢「文革」,其父母被打成右派,從杭州下放回了老家——紹興諸暨。連帶鐘睒睒的教育歷程也受到了影響。

輟學之後,是一段絕對灰暗的人生經歷,從上世紀60年代末到1977年,鐘睒睒輾轉於嘉興、紹興等地,學做泥水匠和木匠,其家庭在諸暨除了逢年過節,「幾乎不上別人家做客」。

1977年高考恢復,鐘睒睒突然宣佈要與妹妹一起參加高考,並堅持考了兩年,但每次都與分數線差了20幾分。

鐘睒睒人生的第一次轉折點,是文革的結束。

隨著家中長輩進入浙江廣電系統工作,鐘家從諸暨遷回了杭州。鐘睒睒的人生經歷了第一次飛躍:先是在浙江省文聯管理基建,後來去了《江南》雜誌社與《浙江日報》社。

鐘睒睒在《浙江日報》待了五年。至今仍聲稱懷有「浙江日報情結。」

記者生涯不僅開拓了眼界,也給鐘睒睒積累了很多資源,甚至後來的創業夥伴,也是在早年的採訪中所認識。

1988年初,國家正式批准設立海南經濟特區,隨之湧起一波海南淘金熱。如今財富榜上的許多知名富豪,都是當年的淘金客。

就在這一年,,鐘睒睒從《浙江日報》辭職,奔向海南,開始了自己作為商人的歷程。

最能「生孩子」的老闆

鐘睒睒最初的理想,是準備在海南辦出中國的第一份私營報紙,但即使是在新成立的經濟特區,報紙刊號仍然是私人無法涉足的禁區。

因此,種蘑菇,成為鐘睒睒在海南最早的創業項目,這還得益於他在報社農村部積累的人脈。但很快這個項目敗光了鐘睒睒所有的投資。因為海南早晚都很濕潤,偏偏中午特別乾燥,「蘑菇的嫩尖剛抽出來,一個中午就馬上乾枯。」種下去的蘑菇,根本無法存活。

種蘑菇失敗後,鐘睒睒還嘗試過一些其它生意,有人說他是在海南靠賣窗簾起家。

1991年,鐘睒睒已在海南站穩腳跟,成為娃哈哈廣西和海南的總代理商。

而真正令鐘睒睒一飛衝天的,是後來名聲大噪的「養生堂龜鱉丸」。

鐘睒睒發現,海南流行吃一種龜鱉煲制的養生湯,龜、鱉是海南當地的特產,這種煲湯結合了美味與滋補兩大特點,成為一時的餐飲風尚。這種流行給鐘睒睒帶來了產品的靈感。

1993年10月,海南養生堂藥業有限公司(簡稱:海南養生堂)在海口成立。海南養生堂推出的「養生堂龜鱉丸」,「以天然龜鱉為原料,根據中醫傳統理論配伍。用現代超低溫冷凍結技術,在零下196攝氏度下使全龜全鱉脆化成微粉」。

「養生堂龜鱉丸」產品一經推出,市場反應良好,使海南養生堂在上世紀90年代崛起的眾多保健品品牌中佔得一席之地,也為鐘睒睒掘到了真正的意義上的第一桶金。

隨後的20年裡,養生堂陸續推出了「農夫山泉」、「朵而」、「清嘴」、「母親牛肉棒」、「成長快樂」等十多個品牌和產品。

很難想像的是,包括「養生堂」、「農夫山泉」在內,眾多的品牌和營銷創意都是出自鐘睒睒一人之手。策劃人李光斗曾經在CCTV的《對話》節目裡這樣評價:「鐘睒睒是中國企業家中最能『生孩子』的老闆。」

品牌,本身是蘊含著力量的東西。先秦時代,諸子百家中,有一種「名家」,強調對「名」的研究,注重「名乎其實」,研究「名」的力量。

不能否認,鐘睒睒所創立的每一個品牌都有其力量,常常是拋開產品屬性制約,通過情感和概念上的獨到策劃,尋求消費者的共鳴。他在「名」方面的研究有相當的天份。

獨到的事件營銷

鐘睒睒總結自己的經商經驗,曾提出:「一個小企業要發展狀大,它所經營的種類必須具有唯一性,而且必須是暴利的,因為沒有規模效應來供你慢慢積累。」

這句話也代表著鐘睒睒一直以來的產品設計和營銷風格。以「養生堂龜鱉丸」為代表,養生堂旗下的許多品牌和食品,在營銷上都有獨到的概念切入點,因為獨到,所以能讓用戶耳目一新,進而迅速在市場打出空間。

比如「母親牌原味牛肉棒」,溫情的品牌背後,有一個充滿異國風味的故事:「20世紀初,美國南部,一個叫潘帕的小鎮,12歲的傑米每週都要去9英里外的寄宿學校上學。愛子心切的傑米母親擔心兒子在學校的營養問題,每週傑米回家時,她總要烤制大量的牛肉讓兒子帶到學校去,這樣能夠吃上一週。經過不斷實踐,她選用上好牛肉,加上黑胡椒等配料,經過調配、風乾以後,再用櫻桃木枝精心烘烤……這樣的牛肉,肉質緊實而韌勁,味道濃郁而鮮美。這種牛肉讓傑米成為了全校最受歡迎的學生,孩子們把它稱為『母親的牛肉』。」

獨到的概念切入,通常又與鐘睒睒最熱衷的「事件營銷」結合起來,達到最大的眼球效果。

2003年左右,國內維生素市場已經初具規模,擁有21金維他、善存、金施爾康等強勢品牌。養生堂不失時機的推出了成人系列維生素和兒童系列維生素。

成人維生素上市之際,正值「非典」病毒開始肆虐,養生堂臨時取消了一切終端活動,開始緊鑼密鼓的「非典營銷」:

第一步,向醫護人員致敬,給疫情嚴重區域的醫護人員捐贈價值500萬元的維生素產品。

養生堂的500萬元維生素產品,號稱非典時期衛生部收到的第一筆保健品捐贈,不少媒體紛紛刊登了《讓抗非典一線醫護人員及家屬首先成為安全個體,養生堂率先向衛生部捐贈500萬元維生素》的報導。與以上報導相應,養生堂「補充維生素、提高免疫力」的廣告,同期也在各大電視媒體上密集轟炸。

儘管成人維生素的「事件營銷」結合了天時地利人和,但養生堂仍未能擠進維生素市場的第一陣營。活下來但長不大,這是養生堂旗下大多數品牌的生存狀態。

能夠充當養生堂系財收支柱的,除了「養生堂龜鱉丸」,只有「農夫山泉」飲用水。勉強在細分領域能排到前四的,還有「尖叫」系列功能飲料。

「水戰」二十年恩怨情仇

鐘睒睒在飲用水市場上的耕耘,比涉足保健品行業還要早。二十年來,他與國內飲料業老大娃哈哈、以及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後的恩怨情仇始終揮之不去,足以拍成一部電影。

1990年,經過宗慶後的三年創業,娃哈哈已由杭州市的一家校辦企業經銷部,發展成為產值突破億元的大企業。1991年,娃哈哈兼併全國罐頭生產骨幹企業之一的杭州罐頭食品廠,成立了杭州娃哈哈集團公司。

這一年,鐘睒睒的身份是娃哈哈口服液在海南和廣西兩省的總代理商。或許同為浙商的緣故,雙方很早發生了聯繫。

還是在1991年,雙方曾發生過一場風波。

由於海南是新開發的經濟特區,娃哈哈對代理方面有優惠價格;另一方面,娃哈哈口服液當時在廣東熱銷。

於是,鐘睒睒把在海南低價拿到的娃哈哈口服液,拉到既不屬於海南、又不屬於廣西的廣東省湛江市,高價銷售。因為此事,他與宗慶後一度鬧過不愉快。

作為一個商人,上述牟取利潤的手法可能無所謂是非,但當時的鐘睒睒眼中,飲料業或已成為自己事業版圖中的一塊必爭之地。

就在娃哈哈繼續保持國內飲料市場領先優勢的時候,鐘睒睒也利用自己在保健品行業上賺到的第一桶金,重新殺入飲料行業。

1996年9月,浙江千島湖養生堂飲用水有限公司於杭州成立。在精心的水源佈局與事件營銷雙管齊下的作用下,「農夫山泉有點甜」的廣告語,響徹大江南北。

2001年,浙江千島湖養生堂飲用水有限公司改名「農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農夫山泉推出「農夫果園」系列混合果汁飲料,「喝前,搖一搖」成為一時廣告亮點。2004年,推出「尖叫」系列功能飲料,創新的瓶蓋設計和良好的口感,讓「尖叫」在功能飲料市場擁有了一席之地。2008年,農夫山泉推出「水溶C100」檸檬汁飲料。

二十年後的如今,就產品線而言,農夫山泉已與娃哈哈在飲用水、果汁、功能飲料、茶飲料等飲料業細分領域展開全面競爭。

但面對起娃哈哈在食品飲料產業鏈上550億元的年營業額(2010年數據),農夫山泉的百億營收,始終望風莫及。

只有在鐘睒睒主抓的飲用水領域,經過多次的「水戰」、事件營銷、和促銷戰,2010年末,農夫山泉的市場佔有率,已經超過娃哈哈,直追行業老大康師傅。

二十年的「水戰」史,農夫山泉與娃哈哈之間針鋒相對的主旋律背後,間或穿插著鐘睒睒與宗慶後奇妙的惺惺相惜:鐘睒睒對宗慶後一直頗有推崇,而當農夫山泉遭遇「砒霜門」危機時,宗慶後曾公開聲援。

兩家水業巨頭之間綿延二十年的恩怨情仇,非當事人實難一窺全貌。 


「水質門」背後的公關迷局

2013年,農夫山泉接連遭遇「水質門」、不久變為「水源門」。緊接著又引發了一場堪稱離奇的「水戰」。

2013年3月8日,北京消費者李女士向21世紀網送來一箱未開瓶的農夫山泉380ml裝飲用天然水,24瓶中多少都能看到黑色的懸浮不明物。這箱水產地為農夫山泉湖北丹江口有限公司。

隨後經濟之聲《天天315》稱,寧夏消費者王先生亦在今年3月11日購買的一瓶550ml裝農夫山泉中,發現瓶中有棕紅色的漂浮物。據報導,這瓶水的經銷商是從湖北丹江口的工廠進的貨。

21世紀就此派出調查記者,前往農夫山泉丹江口水源地,並以照片與文字全面展示了農夫山泉丹江口市胡家嶺廠區周圍垃圾遍佈的景象。

問題曝光後,市場焦點的轉換極為詭異:

農夫山泉的新聞發言人迅速把21世紀網的調查與照片定性為惡意報導,同時表示:此次的負面爆發是一個經過嚴密策劃的負面公關事件。

農夫山泉的競爭對手華潤怡寶棋差一著。

事發不久的3月22日~4月9日敏感時間段,華潤怡寶以水污染與水源保護為主題進行了一系列宣傳,不能排除這華潤怡寶是利用本次「水質門」進行的事件營銷。

事實上,自2000年以來,飲用水行業幾大巨頭之間已形成了某種針鋒相對、不給對手留半分餘地的競爭傳統:針對對手的事件營銷炒作,通常選在最對手敏感的時間和地點展開,而農夫山泉與鐘睒睒絕對是這一競爭傳統的始作踴者——2000年6月8日,娃哈哈白天在西湖國賓館召開發布會,農夫山泉刻意選擇同一天晚上,在西湖國賓館的同一個會場,召開了另一場發佈會。

這一回,華潤怡寶不合時宜的事件營銷,被鐘睒睒抓住,成為轉移話題、就勢下台的階梯:4月11日,農夫山泉發佈聲明稱:「我們有理由相信近期針對農夫山泉的一系列報導是蓄意策劃的,隱藏在幕後的就是國有控股用水企業——華潤怡寶。」

對競爭對手的陰謀論揣測與斷言,並不能完全轉移市場視線。

事發後媒體對飲用水產業鏈、乃至水標準的探討,給了鐘睒睒另一個轉移視線的階梯:農夫山泉既是「天然水」的創始者,也是參與起草「飲用天然水浙江標準」的唯一一家飲用水生產企業。論到探討「天然水」標準,恐怕鮮有人能比得上鐘睒睒。

從4月8日到5月8日,市場圍繞農夫山泉的水標準問題,整整討論一個月的時間,仍未得出仍何結論。借助水標準的爭論,整個事件的討論重心完全從「水質門」、「水源門」轉移開來。其間某報紙「連續27天、用67個版面來報導」也成為鐘睒睒津津樂道的又一個「陰謀論」話題。

5月6日的新聞發佈會,是農夫山泉本輪危機公關的一個高潮。發佈會上,既充斥著火藥味,也滿含「事件營銷」的小動作:鐘睒睒一面慷慨陳詞,一面一口口喝下放在發佈席顯眼位置上的農夫山泉瓶裝水。

這場發佈會的另一個焦點,農夫山泉宣佈退出北京桶裝水市場的決定,在極大吸引了觀眾眼球之餘,也換來了不少評論的同情分。

但問題的關鍵是,由湖北丹江口生產的農夫山泉「瓶裝水」沉澱物,引發的「水質門」、「水源門」,關北京的「桶裝水廠」什麼事?關浙江的的水標準什麼事?

從競爭對手陰謀論,到飲用水標準大討論,再到召開發布會、宣佈退出北京「桶裝水」市場,一系列嫻熟的「事件營銷」,使得消費者對農夫山泉瓶裝水的投訴,、媒體對農夫山泉丹江口水源的置疑,完全被另一撥吸引眼球的「事件」蓋過。

到目前為止,農夫山泉甚至沒有對買到懸浮物瓶裝水的消費者,作出道歉和補償。

水源門並非結束

包括「水質門」、「水源門」在內,養生堂與農夫山泉近年遭遇的質量危機,不管當事方如何質疑對手的「陰謀論」,從根本上說,都與產品涉計之初的概念炒作有關。初始的概念元素不穩定,演變出後來的產品危機。鐘睒睒已經多次經歷了這樣的成敗循環。

農夫山泉在瓶裝飲用水方面提出的差異化營銷理念,是堅持純天然,「從不使用一滴城市自來水」。並且一直宣傳四個主要的水源基地:浙江千島湖、湖北丹江口、廣東萬綠湖、吉林長白山。

「水源門」發生後,農夫山泉在丹江口方面的水源問題,並未得到公眾和當事方的重視——農夫山泉在湖北丹江口的水源地,並非位於丹江口水庫的主庫區,而是位於水庫下游丹江與漢江的交匯口,從確切的地域上來說,農夫山泉丹江口水廠取用的水,是漢江水和丹江水,並非丹江口水庫水。這已經涉及到農夫山泉品牌宣傳的真實性問題。

其次,21世紀網發現,隨著生態環境的變差,中國各大水庫的水質已出現惡化的跡象。從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每月公佈的水質月報來看,從2012年11月到2013年3月,湖北丹江口水庫儘管整體水質情況為優,但連續5個月,在總氮含量指標方面,為「輕度污染」的IV級水狀態。上游庫區的水質指標惡化,農夫山泉水源地「漢江—丹江交匯口」的水質怎能好得起來?

總氮指標,是評價國家地表水水質的一項重要指標,對評價水的富營養化有重要作用。尿素化肥、人工投放的餌料以及魚類的排泄物、工業含氮廢棄物、燃料燃燒排放的含氮廢氣等在自然條件下,經降水淋溶分解後可形成硝酸鹽,流入河湖並滲入地下,從而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硝酸鹽污染,這些都會造成總氮指數的升高。而硝酸鹽在厭氧條件下會被厭氧微生物還原為亞硝酸鹽,長期使用可導致食道癌和胃癌。

同樣總氮指標過高問題,已經於2009年在農夫山泉最重要的水源地浙江千島湖爆發,並演變成當時的另一場「水源門」。

農夫山泉一開始側重宣傳「天然水」與四大知名湖庫水源地,等於是把自己的品牌與水源地的水質綁在一起,進行了一場豪賭。一旦水源地水質變差,勢必對農夫山泉這個品牌遭成衝擊。

前後兩次的「水源門」並非偶然。2009年的「水源門」只是開始,如果生態環境惡化的情況不改變,農夫山泉2013年的「水質門」、「水源門」不會是結束。

概念炒作的成因敗果

產品質量與概念炒作的成因敗果,也發生在「農夫果園」身上。

「農夫果園」的最早宣傳理念是:100%的天然果蔬汁,「不外加任何酸味劑、色素、不添加任何防腐劑。」

但純天然的「農夫果園」具有另一大特質——果汁裡的果肉易發酵膨脹。「喝前『搖一搖』」的人性化口號,給這個天然產品帶來了巨大的風險。——從2005年起,深圳、青島、湖州、北京、廈門等多地先後發生喝前「搖一搖」農夫果園,結果導致飲料瓶爆炸、消費者受傷的事件。最嚴重的是廈門一位李姓消費者,雨棚房頂直接被炸出比薩餅大一個洞。

類似農夫山泉、農夫果園這樣概念元素缺陷引發出產品危機的事情,在養生堂的產品系列裡也沒少發生過。

養生堂的拳頭產品養生堂龜鱉丸,經過最初的熱銷後,2001年前後一度停產。原因是龜鱉丸以龜和鱉為原料,除去內臟和龜油、 「在零下196攝氏度下使全龜全鱉脆化成微粉」的理念,儘管在當時是一種極為新穎的生產工藝和營銷概念,但這一概念也引起了許多消費者的反感和國家動植物保護協會的干涉,以致養生堂公司屢受衝擊,市場逐漸萎縮。

「母親牌牛肉棒」,在極具異國風情的品牌故事背後,號稱「採用國外傳統配方,選料考究,精選整頭牛中10%的上等牛肉,加入調味料、精鹽等烘烤而成,色澤自然,肉質密實而鮮美。」

但是這個品牌故事與製作工藝,在質量現實面前同樣不堪一擊:2009年初,廣州市消委會對市場上46批次的熟肉製品開展比較試驗,結果檢查發現,養生堂浙江食品有限公司的「母親原味牛肉棒「(72克包,生產日期為2008.08.23)的菌落數超出標準6倍多。

鐘睒睒天馬行空的產品創意和品牌理念背後,水源、原料、製作工藝等問題引發的產品危機,從未曾間斷。

問題的關鍵其實在於,這些產品背後的元素,並不足以支撐鐘睒睒的創意空間。

其中有一些元素,如「養生堂龜鱉丸」與「農夫果園」的原料構成,幾乎已無法改變。一旦改變更改,這兩個產品將面目全非。事實上,「農夫果園」果蔬汁已經開始對原來的100%純天然定位「悔棋」,推出加入食品添加劑、果肉果汁成份降至30%的改版產品。

還有一些產品的出事元素,可以通過積極行動獲得改善,比如母親牌牛肉棒的工藝與衛生控制。

而在巨大的宣傳成本和營銷投入、13年的「水戰」之後,「農夫山泉」飲用水的品牌與質量,已與水源地的水質捆綁到了一起。成為一場不經意間入局的豪賭。

從2009年、2013年的水質檢測報告來看,浙江千島湖、「漢江—丹江交匯口」等水源地的水質危機已出現苗頭。接下來的環境治理,需要投入大量的的時間與金錢成本。

而農夫山泉丹江口水廠周圍垃圾遍佈的情況表明,鐘睒睒似乎還沒意視到,自己已經上了這場沒有時間盡頭的環境治理賭局。

其實,「水質門」、「水源門」問題的關鍵,只在於環境治理做與不做。在這背後,沒有任何競爭對手和「陰謀論」,能打倒農夫山泉。

能打倒鐘睒睒和農夫山泉的,唯有農夫山泉自己。(21世紀網代路[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246

【恩怨】辛香匯5位創始人「火拚」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0882.html

辛香匯是近年來在上海名聲大噪的川菜品牌,每日門庭若市,頗受消費者好評。但在靚麗的外表背後,卻隱藏著5名股東對辛香匯商標控制權的明爭暗鬥。

辛香匯的創始人之一畢璐青2006年與廚師任濤等人合夥開辦了第一家辛香匯,畢璐青負責出資,任濤等人負責餐廳日常經營。隨著辛香匯業績節節攀升,門店日漸增多,股東之間亦發生間隙。

畢璐青對記者表示,在辛香匯創辦一年後,任濤等人便拒絕向其分紅,並以畢璐青違反公司章程為由,在畢璐青不知情的情況下將其「掃地出門」。日前,畢璐青將任濤所在的潤德公司等告上法庭,要求歸還應得權益。

畢璐青和任濤曾是並肩作戰的好友。兩人過去曾一同參股投資厚味川菜館,但由於大股東拒絕公開賬冊,兩人共同退出厚味,繼而創建了今日的辛香匯。

曾經共進退共患難的合夥人,為何在辛香匯卻不能「共安樂」?

創始人:全資創建辛香匯

畢璐青,在第一家辛香匯店佔有50%股份的創始人之一,正遭遇著被當年的合作夥伴任濤等人掃地出門的境遇。

辛香匯誕生於2006年12月。一開始,辛香匯僅僅是上海市漕溪路一家承包性質的普通川菜餐廳,總投資金額為150萬元。其中,畢璐青佔有50%份額,任濤佔有40%份額,丁學文佔有10%份額。

畢璐青表示,根據出資協議,任濤和丁學文原本各佔10%份額,但由於畢璐青不參與實際經營,於是將30%的份額送給了餐廳的實際經營者任濤,並且任濤和丁學文各15萬元的出資額系由辛香匯開業之後的盈利所補足,辛香匯前期所需資金全數由畢璐青先行墊付,因此畢璐青在辛香匯品牌的創建初期最大的出資者。

第一家辛香匯餐廳開業後,生意異常火爆,餐廳迅速實現了盈利。辛香匯很快就走上了品牌化、公司化經營。

此時,另一創始人任濤提出讓其朋友許堅、丁曉文加入辛香匯投資經營團隊,得到了畢璐青的同意。2006年底,五名合夥人共同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申請註冊「辛香匯」商標。

2007年1月,五名合夥人簽訂《合作合同》,約定盡快成立公司,將辛香匯餐廳納入公司化經營,並將辛香匯商標申請人變更為新成立的公司。2007年5月,上海潤德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並開設了第二家辛香匯餐廳——飛洲國際店,辛香匯商標申請人亦在不久後依合同約定變更為潤德公司(辛香匯商標在2010年2月以前一直處於申請與審理階段)。

2007年,辛香匯共計新開了3家分店,營業額節節攀升。然好景不長,畢璐青所面臨的形勢便急轉直下。

商標申請人再變更

畢璐青對21世紀網表示,自2007年12月起,其就再也沒有收到來自辛香匯的分紅,後雖曾多次以股東名義前往辛香匯餐廳要求查看公司財務賬冊,但均遭到拒絕。

畢璐青並稱,任濤等四名合夥人於2008年5月在畢璐青不知情的情況下將辛香匯的商標申請人變更為該四名合夥人聯合成立的上海辛香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直到2009年,畢璐青才獲悉商標申請人變更一事。

據任濤方面提供的資料顯示,潤德公司曾於2008年1月發起召開股東會議,並向畢璐青發出了開會通知,會議內容為商討「辛香匯」商標申請人相關事宜。

該資料並顯示,由於畢璐青在參加股東會議時「中途退席」,剩餘4名股東達成了變更商標申請人的決議。

但畢璐青表示,自己從未收到開會通知,當時更未知悉商標申請人已發生變更,「我直到2009年,才知道商標已經是他們4個人的公司的了。」

在經多年交涉未果後,畢璐青於近期在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控告潤德公司和辛香匯投資管理公司,要求潤德公司支付2007年末至今的屬於畢璐青的未分配利潤,畢璐青持有股份的4家辛香匯門店現有價值的退股收益,以及辛香匯商標價值中應當屬於畢璐青20%收益,並退出辛香匯。

禍起麻辣風暴

記者注意到,該次股東會議決議並顯示,除畢璐青之外的4名股東之所以會做出變更商標申請人的決定,系源於畢璐青「違反公司章程,損害公司利益」。

依據任濤方面的說法,畢璐青之子在2007年開了數家名為「麻辣風暴」的川菜店,被任濤等股東認為與辛香匯形成了競爭關係,因此才決定對畢璐青作出「處罰」。

不過畢璐青否認這一指控。她稱,麻辣風暴雖經營川菜,但其菜單與辛香匯的菜單沒有重合之處,且麻辣風暴因經營不善,目前已全數關閉,與辛香匯不構成競爭關係。

畢璐青代理律師亦指出,潤德公司的章程中並未對股東的關聯方有同業禁入的強制規定,因此任濤稱畢璐青「違反公司章程」一說不成立。

不過,滬上有關心此案的律師對21世紀網表示,競爭關係可能確實存在。

該律師表示,即使菜品不同,即使已關店,都無法證明同樣經營川菜的麻辣風暴未曾對辛香匯形成競爭關係,「但由於麻辣風暴已經關店,對於麻辣風暴如何對辛香匯構成威脅的問題,比如辛香匯確有客源流向麻辣風暴等,取證存在很大困難。」

該律師並指出,即使法庭最終認可麻辣風暴對辛香匯構成競爭關係並裁定畢璐青違反公司章程,只要畢璐青能夠證實並未參與過該次「處罰」股東會,亦可以侵害股東知情權為由提出維權訴求。

那麼,任濤方面是否有足夠的證據證明辛香匯受到麻辣風暴威脅,以及就辛香匯商標申請變更股東會的召集和決議對畢璐青盡到了告知義務呢?

記者近日多次致電辛香匯公司,並前往辛香匯位於上海漕溪路的總部,試圖瞭解相關情況,但該公司工作人員拒絕21世紀網要求預約採訪的請求,亦拒絕提供股東的聯繫方式。

記者從畢璐青代理律師處瞭解到,目前法庭已針對該次訴訟目前已舉行過預備會議,當事雙方就各自立場進行了舉證,法庭將擇日開庭審理此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484

神腦總裁 自爆與中華電七年恩怨

2014-02-07  TCW  
 

 

「我在中華電信,他們把我當綠的,我被修理得很慘,可是外面呢,人家認為說,林保雍是藍的!」一月十七日,走進神腦國際總裁林保雍的辦公室,副總統吳敦義與林保雍的數張合照,就掛在辦公室裡。

當我們問起,前總統陳水扁官邸總管陳慧遊,二○○六年為何曾任神腦國際副董事長,林保雍話匣子打開說,「我有一次去找陳慧遊,怎麼有一個歐巴桑赤焰焰(台語,囂張的意思),對陳慧遊好像沒有很尊重。他(陳慧遊)說那是羅太太。過一陣子我就知道阿扁、吳淑珍的事情,我就跟陳慧遊說:『慧遊,一個洗衣服的都可以給你壓到死,你不要再跟阿扁在一起。』」

當時有立委質疑,陳慧遊到神腦當門神,因為當年中華電信就研究投資神腦三成股權。「什麼當門神?門神是我自己啦!你看我跟中華電信這樣子對幹的,要不是中華電信沒有我們不行吼,我這個脾氣個性吼,早就被那些公務員幹掉了啦!」林保雍不滿的說。

母子公司關係生變中華電擴店,要神腦撤櫃

與政治人物交好,說話心直口快的林保雍,會成為這次交通部長葉匡時下台危機的主角,與神腦為了解決和母公司中華電信合作的摩擦,有極大關係。

林保雍接受本刊專訪時坦言,為了中華電信要神腦撤櫃爭議,他曾經向立法委員陳情,後來立法院將此案轉給交通部,去年七月由葉匡時召集,讓林保雍、中華電信董事長李炎松、中華電信業務執行副總經理謝繼茂、中華電信行動通信分公司行銷處長胡學海,一起開會。

「這次到部長(指交通部長葉匡時)辦公室,部長也說你們那麼不信任,你們拆夥就好了嘛,李董事長當場說一句話,『沒有!沒有!我們業務合作很密切啊。』那既然業務合作很密切,還有什麼約不能履的?李董就講說,『啊,是我們同事一直講說我們對神腦持股不夠啦!』才會有這個增資案(傳出來),部長說『你們去談增加持股就好了嘛。』結果為什麼會是部長逼李董?」「其實這些事情歷來都是跟他們董事長、總經理談的,結果呂學錦(中華電信前董事長)走了,還沒決議,李炎松上來也沒有決議,現在他又要走了,這件事情還沒有決議。」林保雍激動的說。

這場會議的導火線,得拉回到二○○七年一月,全台第一大電信商中華電信正式入股神腦,持有神腦約二七‧八%的股權,神腦因此獲得中華電信獨家代理權,打敗聯強,如今市占率超過五成,穩居手機代理、通路商龍頭。

但合作沒多久,關係開始變調。這兩年來,中華電信大舉拓展直營店,要求神腦近五百名人員從中華電信九十三個營運處退出,打算把生意收回來自己做,才有了去年七月在葉匡時辦公室的那場談話。

林保雍不滿:我們伺候中華電跟阿公一樣

據了解,中華電信內部本來就分成「擁神腦派」和「反神腦派」,近年上任的高層幾乎都是後者,種種糾紛,讓林保雍在二○一一年就曾放話,不排除與其他電信商合作。

「人家還在跟我們招手咧!當初蔡明興(台灣大董事長)就跟我說,『保雍啊,你跟我合作,什麼momo購物、凱擘,都可以兜在一起,對不對?』結果我們現在才在賣MOD。我講真的,如果是跟台灣大獨家合作,(神腦)營業額可能比現在還高,」林保雍雙手一攤,提高音量強調。

林保雍認為,神腦就像中華電信的末梢神經,幫它打理好手機代理、物流、維修,甚至連中華電信的門市人員都是神腦訓練的。而手機折舊快,還要調配不同門市需求,降低庫存,簡直跟期貨一樣難操盤,若要像中華電信一樣公務員做法,準時下班、逢節日休假,「神腦早就倒閉了。」

「我們伺候它(指中華電信)跟阿公一樣,常小兵(中國聯通董事長)來台灣看神腦的簡報,回頭跟呂學錦講,『你怎麼那麼幸福啊!人家都幫你搞定了!』它們只會缺貨的時候開始罵人啊!」

中華電心聲:自建通路,才能貼近消費者

不過,即使林保雍信心滿滿,當台灣大和聯強分手,自己跳下來布建通路、物流,而遠傳持股全虹逾五成,近期也跨足做手機代理,傳統代理商的角色似乎越來越不重要。

一位中華電信高層就坦言,唯有自建通路,「我們才能更貼近消費者。」要神腦撤櫃,也是為了強化門市內的一站式服務,已花了超過半年時間和林保雍達成共識,神腦的人員的確會調整,但並非全數退出,只是會改以中華電信員工為主。至於,為何遲遲沒有開放全系列商品供神腦販賣,則是因為佣金談不攏,「我們法務都談過了,願意給它代理,但不代表可以什麼價格都敢開。」

雖然狠話放盡,但被外界認為藍綠通吃的林保雍,仍希望能夠與中華電信繼續合作。只是,現在的神腦,已經和當年那個需要養分茁壯的B咖不同,中華電信該如何與這個A咖共存,將是一月二十九日上任的新董座蔡力行,不得不面對的燙手山芋。

【延伸閱讀】3年前兩方急劇交惡——中華電信與神腦合作大事紀

1997年-神腦獲得中華電獨家手機代理權2002年-獨家代理權合約到期,中華電信開放聯強加入2004年-繼聯強後,震旦也來加入2007年-中華電信正式入股神腦,神腦重回獨家代理商寶座2009年-神腦通過中華電信私募增資案,原擬定將持股比率提升到40%,最後中華電信未通過2011年-神腦展店受中華電信限制,林保雍揚言不排斥與其他電信商合作2013年-中華電信要神腦撤櫃,林保雍狀告立法院,立院後轉交通部處理,葉匡時出面協調2014年-「神腦宴」遭披露,神腦、中華電信不和正式浮上檯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563

說史140330烏克蘭恩怨史(二) 俄羅斯帝國的建立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03/30/%E8%AA%AA%E5%8F%B2140330%E7%83%8F%E5%85%8B%E8%98%AD%E6%81%A9%E6%80%A8%E5%8F%B2%E4%BA%8C-%E4%BF%84%E7%BE%85%E6%96%AF%E5%B8%9D%E5%9C%8B%E7%9A%84%E5%BB%BA%E7%AB%8B/

說史140330

烏克蘭恩怨史(二) 俄羅斯帝國的建立

侵略與光復—- 克里米亞、烏克蘭 與 俄羅斯的前世今生

朝日執筆

 

〈俄羅斯帝國的建立與紛亂〉

好了,回說正題。

「莫斯科公國」「升呢」為「俄羅斯王國」,甚至「俄羅斯帝國」後,其領導人的「頭銜」也隨之而提升,稱為「沙皇царь」,英語「Tsar」! 本來羅斯各地統治者稱為「王公князь」,即英語的「Prince」,而在基輔(及後來的的弗拉基米爾或莫斯科)的共主,則稱為「大公Великий князь」,英語為「Grand Prince」。 至於「沙皇」的稱號,則來自拉丁文的「凱撒caesar」,或希臘文的καῖσαρ(「希臘正教」即俗稱的「東正教」一直是俄國的主流宗教),轉寫為俄文成了цезарь,簡稱царь,中文則譯為「沙皇」!

眾所周知,「凱撒」是古羅馬帝國皇帝的頭銜。俄羅斯國王之所以自稱為「沙皇(凱撒)」,因其自認為承繼了古羅馬的「道統」。 昔日君士坦丁大帝建都於君士坦丁堡,帝國文明重心亦逐漸向東方轉移。

1453年東羅馬帝國(拜占庭)滅亡後,末代皇帝 君士坦丁十一世的姪女 索菲婭,輾轉成了莫斯科大公的夫人,並以象徵帝國榮耀雙頭鷹徽號旌旗作為「嫁妝」。 這位亡國公主就是後來號稱「伊凡雷帝Иван Грозный(Ivan Grozny)」(俄語「Грозный」有「強勁」、「堅揪」之意,故亦不妨稱其為「勁揪伊凡」。 西方則習稱「恐怖伊凡Ivan the Terrible」)的第一任「沙皇」— 伊凡四世的祖母了。

伊凡雷帝把莫斯科標榜成繼羅馬、君士坦丁堡之後的「第三羅馬」。 當然,當時作為「希臘羅馬文化真正承繼者」、「西界文明中心」的西歐諸國,對這個「東方野蠻國家」竟敢自命為「第三羅馬」,自稱「沙皇」(凱撒),大都認為只是跳樑小醜,不值一哂。 儘管如此,朝日卻認為當時的俄國統治者,其實胸懷大志,有著海納百川的胸襟。

「羅馬」的偉大,在於其橫跨歐亞非的廣大版圖。 最重要的是,這版圖不僅僅在地域上,也在「種裔」上! 羅馬帝國有容乃大,作為一個象徵,她凝聚整個帝國的意志,讓所有國民認同自己是帝國的一分子,成就了「我們都是羅馬人!」的共同信仰。 無論膚色、語言和出身,只要抱著共同的信仰和認同,願意為國貢獻効力的,就是羅馬人!  這個傳統在君士坦丁堡—「第二羅馬」一樣得到繼承,無論來自希臘、亞塞拜疆、埃及抑或埃塞俄比亞,只要信奉「正教」,認同帝國的文化和價值,即使與地理上的羅馬有千里之遙,也一樣是「羅馬人」! 這種精神,與我泱泱中華的「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實在是異曲同工。

正如中國古代不少明君如 孝文帝、康熙等一樣,第一任沙皇「伊凡雷帝」,自少受到他祖母的薰陶,對偉大的「羅馬雙頭鷹」充滿憧憬。 他要建立的俄羅斯帝國,正是一個能廣納不同民族共存的偉大國家。 無論膚色、語言和出身,只要同樣信奉正教,効忠沙皇,認同大俄羅斯,就是「自己人」。 這種胸襟和想法在當時重視民族純粹和血統的歐洲,顯得非常前衛。 這個傳統,也成了後來「泛斯拉夫主義」,及俄國多次擴張的重要思想根源。***

 

回說歷史,卻說雷帝雖然雄才大略,卻如很多的「大帝」一樣,在處理承繼人方面簡直是一團糟。 雷帝本有三子(除去夭折的一名「長子」不算)。 作為皇儲的長子 伊凡被雷帝在一次盛怒中,失手以權杖擊殺。 雷帝駕崩後,由次子 費鐸一世 伊凡諾維奇Фёдор I Иванович繼承皇位。 然而費鐸身罹惡疾,頭腦簡單(有人認為不妨直率地稱其為「智障」),對政事漠不關心,整天以到教堂敲鐘為樂,史稱「敲鐘者費鐸Feodor the Bellringer」。 此時雷帝的幼子 德米特里僅得兩歲,故軍政大權就落入雷帝的女婿,近衛隊長 戈東諾夫之手。

費鐸登位不久即病逝無嗣,小王子 德米特里卻「巧合地」也幾乎同一時間被人在河畔行刺身亡。 戈東諾夫順理成章成為沙皇。 雖然有得位不正之嫌,但戈東諾夫其實也算是有為之君。 他審時度世,摒棄私怨,登基後先與世仇波蘭議和,穩定西鄰。 同時派兵向東、南、北三個方向進行擴張,先後向北擊敗瑞典,擴闊了波羅的海的海岸線;向南征討克里米亞,在新領土上修築要塞;向東派哥薩克人進侵西伯利亞,開疆闢土。

對內他則是俄國「農奴制度」的重要推手,以政策將大量農民劃為農奴,穩定國內政局。 除此以外,他(而不是一般以為的彼得大帝)更派出了俄國史上第一批留學生和大使團到外國考察學習,實在高瞻遠矚。 可惜他時運不佳,掌權前後不過九年,三年大旱,三年洪水,三年瘟疫,在位晚期農奴起義此起彼落,他終於在忙亂之中去世。

正當此時,波蘭趁俄國內亂,推出了一個聲稱是 德米特里王子「真身」的少年,引兵東進,並數度攻陷莫斯科,先後扶立了三個「德米特里」,都被莫斯科人民驅逐。 最後,波蘭人撕破臉皮,自封為「莫斯科大公」、「俄羅斯王」,但終於還是被從各地趕到的義軍所逐。

 

〈帝國復興,重收故土〉

歷經多番內憂外患,1613年羅曼諾夫王朝建立,俄羅斯重新復興。 與此同時,曾經是西方強權的波蘭國勢卻每況愈下。 在這個此消彼長的過程中,俄羅斯透過多次的外交和戰爭,一步一步將昔日古羅斯的故土— 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從波蘭人手中取回。

上面提到,「烏克蘭」本為波蘭語「山卡啦」之意。 在波佔時期,烏克蘭人一直被波蘭人視作二等公民,甚至僅是邊疆的蠻夷。 俄國收復故土以後,對烏白二地的統治相對溫和,「烏克蘭」此一帶有輕蔑意味的名稱,被換成親切的「小(俄)羅斯」(俄羅斯則為「大(俄)羅斯」),以示兄弟情切。

彼得大帝領導俄羅斯變成強大的帝國後,經過幾代經營,除了收復了古羅斯全境外,還先後與普魯士和奧地利聯合,三次夾擊宿敵波蘭,最終將世仇波蘭—立陶宛瓜分。 以至於後世對波蘭的歷史印象,就是「不斷地被俄國與德國瓜分」!

俄羅斯發達不忘「手足情」,除了將波蘭東部變成了俄羅斯帝國下線的「華沙大公國」外,有見於烏克蘭地方狹小,亦將波蘭部分土地,甚至本來屬於俄羅斯的土地劃入烏克蘭版圖。 烏克蘭西部至今與波蘭淵源甚深,其根本原因就是這片土地本多就曾在波(烏)俄之間多次易手。 是以居於這片土地的居民難免都會為「波蘭化的烏克蘭人」或「烏克蘭化的波蘭人」。

當然,天下沒有白掉下來的餡餅,俄羅斯此舉當然有「稀釋土著,提高俄羅斯濃度」的考量。 帝國主義壓迫是為「天理」,但從整個俄羅斯帝國的歷史看來,對比波蘭立陶宛等「仇人之後」,烏克蘭及白俄羅斯等「兄弟民族」,所受的壓迫並不算太嚴重,這一點可以從各地爆發起義的頻度得以佐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617

說史140408烏克蘭恩怨史(四) 恩怨相爾汝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04/08/%E8%AA%AA%E5%8F%B2140408%E7%83%8F%E5%85%8B%E8%98%AD%E6%81%A9%E6%80%A8%E5%8F%B2%E5%9B%9B-%E6%81%A9%E6%80%A8%E7%9B%B8%E7%88%BE%E6%B1%9D/

說史140408

烏克蘭恩怨史(四) 終篇:恩怨相爾汝

侵略與光復—- 克里米亞、烏克蘭與俄羅斯的前世今生

朝日執筆

 

〈蘇聯時代〉

至此,紅軍終於「解放」烏克蘭全境,並成立了「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Украин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УССР」。 成立之初,這個「烏克蘭」並沒有包括克里米亞。 克里米亞屬於俄羅斯,南部港口城市 雅爾達則成了蘇俄領導人的渡假勝地,就好像中國的北戴河。 在二戰末期,史太林、羅斯福、邱吉爾三巨頭決定世界「新秩序」的「雅爾達秘密(分贜)會議」,即在此處進行。

1921年3月蘇聯與波蘭簽訂《里加和約》結束了波蘇戰爭。烏克蘭西部被劃入波蘭,餘下的東部則以「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之名,在翌年成為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應該要稍作說明的是,列寧原本設計的「蘇聯」,應該是近似於今天「歐盟」的「國際聯盟」,只是到了史太林時期,才變成一個高度集權的國家。

 

史太林掌權後,實行「紅色帝國主義」,對加盟共和國以及其他東歐的共產衛星國,實行鐵腕統治。 1932-1933年間史太林強推「大躍進」式集體農莊,釀成有名的「烏克蘭大飢荒」,餓死人數根據基輔檔案館在2010的「精確統計」為3,941,000人,一般相信超過七百萬!有人認為這是蘇俄一次「種族滅絕」的毒計,不過事實上俄國本身在這場飢荒中餓死者更多,只是數據更為「神秘」而已。

相對於烏克蘭本土,之前被劃入波蘭的西部地區監控較為寬鬆。從前的「西烏克蘭人」在其時的波蘭境內,成立了「烏克蘭民族主義組織Організація Українських Націоналістів」。 這些「愛國者」以暗殺、綁架等手段向蘇俄侵略者勒索和報復,就像今天的「恐怖組織」一樣。 他們奉 彼得留克英雄,夢想光復他昔日建立的「烏克蘭共和國」。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以前,大家說的都是「俄文」,不同地方例如莫斯科和基輔,也只是口音詞匯上的差異而已。 就在這個「漢賊不兩立」的非常時期,「烏克蘭語」終於出現了。

 

1939第二次世界爆發,史太林和希特勒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瓜分波蘭。史太林將西烏克蘭的「故土」,重新劃入烏克蘭境內。此舉對「烏克蘭民族主義組織」的溫和派起了安撫作用,但卻因此造成了組織的分裂。激進的 班傑拉Степан Андрійович Бандера對領導層只滿足於「成功爭取」的態度忍無可忍,領著一部分「少壯派」自立門戶,繼續「勇武抗爭」。

當然,面對強大的蘇俄,烏克蘭「愛國者」們這些零星落索的「小搞作」,根本不可能有什麼實質效用。因此,仿效他們「老祖宗」彼得留克的「招虎驅狼」之計,勾結「西方侵略者」以對抗「東方剝削者」,似乎也是唯一的選擇了。

「賣國救國」的時機很快就出現了。德國不久即發動「巴巴羅薩計劃」,大軍直迫蘇聯。 班傑拉等人立即在烏克蘭境內「自發」成立了高舉「希特勒是人民的朋友」的「烏克蘭反抗軍Украинская повстанческая армия」,並宣佈在德國佔領區內成立「烏克蘭國」,定都於今日烏國西陲的 利維夫Львів。

 

「烏克蘭反抗軍」雖說由烏克蘭愛國者「自發組成」,但司令官和和總長分別是莫德爾Walter Model和 曼施坦因元帥Erich von Manstein,都是德軍的名將。 這支軍隊以引領烏克蘭擺脫俄羅斯共產政權的壓迫為目標, 但實際上參與的正式戰鬥任務並不多,主要工作是協助納粹在烏克蘭境內建立和管理集中營,搜捕和屠殺曾經壓迫烏克蘭人的波蘭人和俄羅斯人,當然,還包括「萬惡的猶太人」。

不過,班傑拉「建國」後開始對「宗主」德國陽奉陰違,加上德國東進順利,「烏克蘭國」這個傀儡政權已無保留之必要,故不久德國就將班傑拉及其親信遣送至集中營。 及後德國戰況不利,又再將其釋放,並提供武器以利用班傑拉派反抗軍牽制蘇聯。

二戰後 班傑拉流亡西德,於1959被KGB暗殺,成為烏克蘭右翼眼中繼 彼得留克後另一位「神枱級」的民族英雄。 至於波蘭和俄羅斯,至今仍習慣將烏克蘭激進民族分子及泛納粹分子稱為「班傑拉主義者」。 後世對此人的評價異常兩極,即使在今日的烏克蘭,也對這位「曾與納粹勾結的愛國恐怖主義者」毁譽參半。 2010年烏克蘭總統 尤先科追頒班傑拉為「烏克蘭英雄」,此決定在國內反應不一,卻受到俄羅斯、波蘭、德國等多個國家的譴責。繼任的總統 亞努科維奇在翌年就職後,即宣佈撤銷這個授銜。

 

鑒於烏克蘭在二戰期間的種種「離心運動」,蘇聯當局乃決定於二戰結束後,採取一個新的「老辦法」來管治烏克蘭—-這就是再一次將「本來屬於俄羅斯」的土地劃入烏克蘭。 這招早於帝俄時期已開始使用,列寧在1922亦將俄國西部土地劃予烏克蘭。 二戰後,政治生涯從烏克蘭開始的赫魯曉夫成為蘇聯領導人,更進一步,將整個克里米亞劃歸烏克蘭—- 反正烏克蘭不過是蘇聯「一省」,這只是國內的行政區域重劃而已,「陽光與海灘」還是可以隨時享受嘛!

克里米亞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 自古以來,俄國作為一個位處極北的大陸國家,位於克里米亞半島的不凍港 塞瓦斯托波,就是黑海艦隊的主要基地,扼守著蘇聯東南的前線。 二戰後期開始,蘇聯為了加強對克里米亞的控制,以當地「土著」韃靼人在二戰期間協助納粹迫害猶太人和俄羅斯人為理由,將他們大量驅逐,並以政策移入大量俄羅斯人以作補充。 1954赫魯曉夫把俄羅斯人口已佔大多數的克里米亞劃入烏克蘭,除了有「稀釋烏人,提升俄人濃度」的考量外,還能夠名正言順地加強對「烏克蘭」土地的軍事控制。

簡言之,現在烏克蘭東部和克米里亞境內俄裔的人口優勢,並不能說是蘇聯將大量俄人移入烏克蘭,而是蘇聯將本來就是俄國人居住的俄國土地,劃入烏克蘭。當大家都是同一個「堂口」,當然不用太計較,但到了各自變成「獨立國家」後,自然就要發生問題了。

 

〈後冷戰時期的形勢〉

如是者到了1991蘇聯解體,烏克蘭和俄羅斯各自獨立建國。 波蘭化的烏克蘭西部和以俄裔佔多數的東部,從獨立之初就幾乎要把國家撕成兩半。*** 國家的政策也在親西方和親俄之間反覆搖擺。

在獨立之初,「當家作主」實在教人非常地興奮,加上說烏克蘭語的烏克蘭人在全國畢竟還是佔著多數,民心傾向高舉民族主義的右派政黨可想而知。 標榜「去俄羅斯化」的 尤先科及 季莫申科分任總統和總理後,彼得留克和班傑拉都成了「民族英雄」。

西部地區的右翼分子更為激進,他們重新舉起幾乎在整個歐洲都被視為禁忌的納粹旗幟,拒不承認說俄語的東烏克蘭人是「同胞」,高呼「烏克蘭人的烏克蘭」,主張把所有包括俄羅斯人、韃靼人、猶太人,當然還有「無處不在」的華人,全部趕出烏克蘭。 儘管這種激進的論調僅屬少數,但已足以讓東南部「俄語區」的人民,萌生「回歸祖國」的念頭。

這種「思慕故國」的情緒在克里米亞最為強烈。 這裏自古就是俄國可歌可泣的英雄之地,也是俄國南方海疆重鎮。 1856克里米亞保衛戰、兩次世界大戰中的塞瓦斯托波保衛戰,克里米亞人都用鮮血譜出了悲壯的詩篇。 歷史無疑造就了克里米亞人對自身作為俄羅斯一部分的強烈認同。

說起來,也算是俄羅斯有負於他們。當初蘇聯解體之時,俄羅斯應該是「大條道理」,把本來就是在蘇俄時期劃入烏境的東部地區和克里米亞,重新拿回來。 不過,葉利欽不敢貿然與西方反臉,遂與西方枱底交易,以烏克蘭放棄原本在境內部署的前蘇聯核武,換取俄羅和西方大國共同「保證烏克蘭領土完整」。 俄羅斯沒有「收回」東烏和克里米亞,但要求烏克蘭要將克里米亞南方港口借予黑海艦隊作為基地。

然而,克里米亞對不能「回歸祖國」反應強烈,擾攘不已。 最後經多方協商,同意讓克里米亞以「加盟共和國」的方式成為烏克蘭的一部分—- 就正如從前烏克蘭之於蘇聯一樣—- 成為烏克蘭唯一的加盟共和國。 不過,克里米亞比從前的烏克蘭享有更多的「法定自由」。 克里米亞人自己可以選出政府,有自己的國旗、國歌及憲法。 簡言之,烏克蘭對其只有名義上的「主權」,而幾乎沒有任何實質的「治權」。

 

〈尾聲〉

然而,「心繫家國」的克里米亞仍時刻不忘「回歸祖國」的素願。 普京大帝上台後,有見這些海外遊子一心思慕故土,遂大幅簡化克里米亞等俄國故土居民歸化俄籍的手續,經過這些年來,同時擁有俄國護照的克里米亞公民數不在少。 若然克里米亞「發生事端」,俄羅斯「盡力保護國民」實在責無旁貸。況且,克里米亞與俄國一衣帶水,俄裔亦佔大多數,本來就對北方的基輔政府沒有多少的認同。 無怪乎當俄軍進兵西疆時,克里米亞與(同樣由俄裔佔多數的)另一「故土」東烏克蘭,都會簞食壺漿,以迎王師了!

現在克里米亞公投決定自烏克蘭獨立,再「加盟」俄羅斯。 (請注意,正如美國、加拿大、瑞士和德國等國家一樣,俄羅斯是一個由八十五個「聯邦主體субъекты/Federal subjects」組成的「聯邦國家」。 除克里米亞外,像這樣的「加盟共和國」還有二十一個, 較著名的有 車臣Чечня/Chechnya、印古什Ингушетия/Ingushetia和 韃靼斯坦Татарстан/Tatarstan等。) 對「獨立」選項超過九成的支持率,其中固然有俄羅斯的操作,但亦不能否認這的確是當今克里米亞的主流民意。 (不滿俄羅斯的,很多在幾十年前就被遷走了。)從歷史而言,克里米亞在過去數百年也一直是俄國「神聖領土」。

此之謂「天道民心」,王者無敵! 奧巴馬等「外國勢力」,縱然眼紅「俄國夢」的偉大復興,卻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不敢對普京大帝怎樣,頂多不過是「唔畀你去迪士尼玩!」而已!

若烏克蘭失去了較為富庶,資源較為豐富的東部,歐盟又是否會純因想讓「普京不高興」,而接納西烏這個「吃閒飯的」呢?(畢竟現在「歐盟」內吃閒飯的已經不少了!)

雖然普京聲言不會「接納」東烏克蘭,但眾多海外赤子的悠悠之心又豈會就此平息? 弗拉基米爾五世(普京之謂也,四世為列寧)又會否再來一個「迫不得已」? 這一切看來仍是未知之數。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普京大帝對關乎俄羅斯的「核心利益」,必然會寸土不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786

康師傅VS統一:巨頭恩怨之外,中小企業的生存困局

http://news.iheima.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6&id=113820
公元1992 年,京津地區先後來了兩位不速之客。從那一刻開始,一場關於方便麵的對決便拉開序幕,江湖閃過刀光劍影,霸主之位正靜候著它的主人。這場對戰的主角,一位是當時默默無名的小輩,康師傅;另一位則是其時已在台灣號稱無敵的一方面霸,統一。
 
暗戰 1992 年-2007 年
 
康師傅在大陸推出第一包紅燒牛肉麵,僅僅比統一來到大陸,早了15 天。讓統一沒有料到的是,他與康師傅之間的差距,並不是15 天那麼簡單。統一當時帶來的最合台灣人口味的鮮蝦面,在大陸市場遭遇了嚴重的水土不服,在鮮蝦面節節潰敗時,康師傅卻帶領紅燒牛肉麵大舉攻佔全國,市佔率最高時達到98%。
 
在開局不利的情況下,統一開始通過戰略調整,意圖挽回敗局。他們調研大陸市場,並針對不同地區推出不同口味的方便麵,同時,財大氣粗的統一也不惜重金砸向廣告,甚至以降價的方式向康師傅發起挑釁。到了1998年,統一和康師傅的營收一個20 多億元,一個30 億元,差距已經拉得很小。
 
2000 年之後的統一,由於缺乏具備市場話語權的大單品以及內部管理層的不斷更換,企業發展幾乎停滯。此時,康統之間的暗鬥已經升級。有業內人士透露,在2003 年國際棕櫚油大漲風波中,方便麵企業們每個月的生產成本猛地增加了上千萬元,於是統一與康師傅相約一起漲價。但當統一如約調整價格之後,康師傅卻按兵不動,悄無聲息地搶佔了統一的市場份額。
 
相同的約漲事件在2007 年再次發生,統一預計「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在方便麵協會公佈十幾家面企一齊漲價時,其中並沒有出現統一的身影。然而,國家發改委介入此次漲價事件,強制要求面企們降價或大力促銷,這讓統一的如意算盤落了空。
 
在這段漫長的歲月裡,康師傅和統一在價格上、廣告上有過無數次的明爭暗鬥,而結果則是統一不得不接受殘酷的現實:康師傅紅燒牛肉麵一年可賣到70 億元,統一同樣的單品卻只能賣1.2 億元。出身寒門的康師傅已經實現逆轉,在大陸建立起了方便麵的雄圖霸業,而曾經在台灣方便麵市場叱咤風雲的統一,來到大陸之後卻只能默默低頭舔舐受挫的創傷。
 
但或許,在統一心裡,對這位搶了自己面霸寶座的康師傅,更多的是深深的不服。
 
逆戰 2008 年-2011 年
 
2008 年,市場排名從第二跌至第四的統一痛定思痛,採取市場收縮戰略,同時調整產品線,在全國大力推廣老壇酸菜牛肉麵。而此時的康師傅紅燒牛肉麵不但坐穩了第一口味的寶座,還佔據著方便麵市場的半壁江山。
 
當統一老壇酸菜牛肉麵年銷售額達20 億元的消息傳來時,康師傅才恍然驚醒,在2010 年連忙跟進推出陳壇酸菜牛肉麵,與統一正面交鋒。業內的多個面企也看到了風向,一窩蜂地跟隨,酸菜口味一躍成為方便麵第二大品類,佔據方便麵市場近六分之一的份額。
 
統一酸菜牛肉麵的異軍突起,讓康師傅感到絲絲寒意,這位老大不願意看到任何自己的領地被一點點侵蝕。於是,康統之戰的焦點集中在了酸菜面上。
 
從雙方的廣告宣傳上就能看出康師傅想要搶奪市場的決心。統一酸菜面聘請親民主持人汪涵為代言人,康師傅酸菜面就力邀國民女神姚晨代言;統一稱自己是銷量第一,康師傅便強調產品選用地道陳壇酸菜。而統一也隨後將汪涵代言的廣告語調整為:「有人模仿我的臉,有人模仿我的面,模仿的再像也不是統一老壇!」這其中的含沙射影和濃濃火藥味不要太明顯。
 
統一最終還是成為了這場口味之爭的最大贏家,不僅依靠老壇酸菜牛肉麵在2011 年扭虧為盈,單品年銷售額達到40 億元,也通過這支大單品的崛起,奪回方便麵第二的江湖地位。康師傅雖然也在這個品類市場中分得一杯羹,但10 億元的入賬顯然讓這位老大哥顏面無光。
 
惡戰 2012 年- 此時此刻
 
多年的恩怨,使得康統在渠道終端上演起貼身肉搏,激烈程度更讓眾人跌破眼鏡。
 
一則小道消息在2012 年5 月不脛而走。為了打壓統一老壇酸菜牛肉麵,康師傅推行「排統計劃」,並放出一記狠招——向東北地區的各銷售點補貼至少500 元/ 月的費用,全面封殺統一方便麵。消息中更指出統一已經因此失去4 萬個銷售點。此事還未得到雙方證實,緊接著同年9 月,網絡上曝出康師傅具有日資背景,並號召大家一起抵制日貨,抵制康師傅,而統一則被認為是放出消息的幕後黑手。
 
金錢交易、惡意詆毀這些手段在康統之爭中被頻頻曝光,不僅導致雙方持久的口水戰,甚至上演過兩家公司業務員在終端大打出手的鬧劇。
 
在營銷上,兩位方便麵大佬更是咬緊牙關,一戰到底。幾乎整個2013 年,康師傅在所有的桶面中都添加了火腿腸促銷,而事情的起因則是因為統一首先在近六成桶裝面產品中搭贈火腿腸。一根小小的火腿腸,無疑讓康統雙方本來就微薄的利潤雪上加霜。終端上的互相排擠,使得康統銷售投入根本就停不下來。從兩家企業2013 年年報中可以看出,雖然各自年收入的增長都高於方便麵市場的整體增長水平,但盈利能力卻下降不少,統一甚至再現虧損。
 
這場戰爭似乎仍然看不到盡頭。近期,又有媒體曝出,康師傅主席魏應州在香港舉行的業績路演大會上放出豪言——「要打到他們(統一)叫我們做『大佬』為止」。並在老壇及滷肉系列方便麵中會持續贈送免費火腿腸,直到市場份額超過70%。而統一的回應不卑不亢,不管戰爭如何激烈,都絕對挺得住。
 
這場對決似乎將在2014 分出勝敗。
 
------ 大戰背後 ------
 
2014 康統之爭顯得更加微妙。在方便麵行業整體市場萎縮的當口,行業人士預測,這一役或將關乎企業生死。
 
實力稍有懸殊
 
分析戰情之前,不妨先看看雙方實力。
 
提到統一,業內對其新品開發思路大多點贊。據說老壇酸菜面這個想法最初源於一家泡菜廠,為了推銷自己的酸菜,這個泡菜廠先找到康師傅合作,卻遭到拒絕。後來是統一慧眼識珠,誕生了老壇酸菜面這款明星產品。「統一在包裝材質、產品原料和口感上也都比較講究。」鄭州一欣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彥峰評價說。「除了方便麵,目前流行的飲品如冰糖雪梨、阿薩姆奶茶其實最初都是統一研發的。」相比之下,康師傅在產品上的跟隨策略更加明顯。
 
但康師傅通過大食品組合和區域定製產品佈局的方式,也取得了戰略性的優勢。康師傅擁有方便麵、飲品、休閒食品等比較完整的產品結構,方便麵只佔其整體業績的20%,而對於目前的統一來說,方便麵依然是其第一產業,企業命運與這個品類下的市場競爭更加休戚相關。另一方面,康師傅也意識到了「一支產品走天下」的時代已經過去,所以在2011 年就開始重新規劃產品結構,在保持紅燒牛肉麵主導市場份額的同時,針對各區域定製了不少產品,比如脆海帶香鍋、傳香梅菜、鮮脆雪筍、辣白菜精燉牛肉麵等。大食品戰略讓康師傅實現了實力的提升,而區域性產品的構建則幫助他構建起強大的區域市場消費基礎。
 
康師傅更加顯性的優勢則勝在渠道掌控力。身為經銷商,胡彥峰認為康師傅渠道優勢的根本在於強大的銷售團隊以及合理的渠道策略。康師傅與經銷商的利益捆綁得更加緊密,產品的利潤空間和大規模的營銷推廣支持也是吸引經銷商的重要原因。而統一則相對較弱,「統一給經銷商的任務更高,激勵政策卻不如康師傅,所以在渠道上統一一直做不過康師傅。」
 
另一方面,康師傅在渠道投入上不惜血本也是令人驚訝的。河南千諾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錢進稱,康師傅一貫實施買斷策略,讓很多終端變成康師傅產品的專賣店,直接左右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因為消費者根本就買不到統一的產品。上海達叔董事總經理譚迅告訴記者:「目前,康師傅和統一劃江而治,北方是統一的弱勢區域。康師傅為了提升市場佔有率砸下重金,可能一家店舖一個月的方便麵銷售額才5000 元,康師傅就能開出1000 元的價碼。」
 
一山難容二虎
 
據AC 尼爾森統計數據顯示,方便麵整體市場2013 年銷售額較2012 年同期僅增長2.6%,銷量則較2012 年同期衰退1.3%,銷量首現下滑,整體市場增長放緩。「由於成本的不斷上漲,方便麵單品的淨利潤一直在下行,行業低利潤已經是從業者的共識。這樣,企業只能通過提高規模和市場佔有率來實現盈利的最大化。」營銷專家王冠群分析。
 
俗話說,一山難容二虎,當山上的獵物變得越來越少,康師傅的虎視眈眈也就更明顯了。但康師傅為何如此迫不及待地要滅掉對手?
 
湖北國華食品有限公司的總經理邵明首先認為是「統一老壇酸菜面對康師傅的衝擊太大」。「老壇酸菜之所以成功,大家都以為是口味取勝,其實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當時統一高層換帥。」胡彥峰告訴記者:「統一最大的軟肋除了缺少康師傅的渠道網點,還在於其團隊的營銷思路沒有脫離台灣思維方式,康師傅則更接地氣。統一的新高管帶來了符合大陸市場需求的發展思路,也讓雙方的差距不斷縮小。」
 
但也有行業人士認為,統一的暫時領先優勢難以持續。「康師傅一直圍繞一個口味做紅燒牛肉麵,這也是該企業的最大優勢,在這個品類他的市場份額不會低於70%;現在他們聚焦在老壇酸菜面市場的爭奪上,以康師傅的實力,未來超過統一的可能性很大。」錢進分析道。
 
也許,統一也意識到了康師傅的強勁趕超之勢,推出了火腿腸促銷大戰,康師傅立即迎戰。錢進告訴記者:「康師傅一般是不做產品內部的促銷品的,他們只做捆綁在產品外部的促銷品。這次火腿腸大戰是康師傅的被動還擊,因為他害怕自己在終端的動銷力減弱。」
 
70% 的寡頭野心
 
「要怎麼當老大?只要讓老二離你愈遠,你就是絕對的老大。」魏應州曾公開表述他的競爭觀點。康師傅稱2014 年將在滷肉面和老壇酸菜面市場上搶佔70% 的市場份額。魏應州為何把市場份額設置為70%,而非更加霸氣的80%,或者更加容易完成的60%,行業有多方解讀。
 
楊永華分析道:「這個點確實有意思,在我看來,康師傅希望通過火腿腸促銷戰把市場份額做到70%,這肯定是處於絕對的壟斷地位了。在快消行業,如果能做到60% 的份額已經是老大了,但是位置還不足夠鞏固,如果把這一目標設置為80%,成為行業寡頭的意圖似乎太過明顯,容易群起而攻之。」
 
邵明根據行業集中度指數來分析:「在快消行業,規模最大的前4 名企業的市場佔有率份額,即CR4 指數如果達到65%-75% 之間,行業就處於高集中寡佔型。而康師傅很顯然是想一家獨佔據四家的市場份額,實現高集中寡頭壟斷。」
 
有業內人士稱,「加多寶有一句『每賣十罐涼茶,就有七罐是加多寶』的廣告語,聯繫加多寶在涼茶市場的絕對領先地位,你就不難理解康師傅希望將自己打造為國內方便麵市場上的巨無霸。」
 
再造一個大單品
 
2014 年,康統之爭還呈現出一個新的特點,那就是高端市場之戰。
 
康師傅在經過8 年的研發和消費者調查後,今年推出了具有革新意義的高端新品「愛鮮大餐」,市場終端價格在6 元左右。北京贏銷力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冠群告訴記者,「這款產品我吃過,麵餅是非油炸的,脫離了傳統味道,輔料裡面放了蔬菜和仿牛肉,味道不錯。這是康師傅引導市場消費趨勢的一個舉措。」
 
統一也推出「滿漢大餐」作為與之抗衡的高端產品。王冠群提到:「現在統一的高端產品包含湯達人和滿漢大餐。滿漢大餐市場零售價10 元左右,在上海、廣東、深圳等市場做了很久的培育,統一今年會大力推廣這個產品。」
 
「過去康統之所以不會大規模推非油炸高端方便麵,最主要的原因還在於他們目前仍有百分之九十或更多的產品是油炸的,他們不可能否定自己。」胡彥峰告訴記者。而現在,消費市場的實際似乎已經成熟。「消費者現在不缺購買力,進口食品的快速增長和高端水的興起就是很好的案例。消費者缺少的是一個購買理由。」
 
此時雙方不約而同推出高端產品的另一個關鍵原因在於,這種不計代價的促銷必然會累及企業利潤。據市場人士估算,一根火腿腸的成本約為0.3 元,約佔售價的7%,也就是說,這種推廣方式7% 的利潤拱手讓予了火腿腸廠家。而此前有行業從業人士告訴記者,桶裝面的利潤在20% 左右。也就是說,贈送火腿腸的活動,會佔去廠家超過三分之一的利潤,很容易導致企業業績的縮水。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分銷成本如此之高,再加上火腿腸的成本,康統的面都已經不賺錢了,不做高端產品,大家都挺不了多久。」
 
過去幾次面霸之爭背後,無疑都與明星產品的誕生息息相關,所以在如今這一戰中,康統的高端面比拚裡,誰能崛起也顯得至關重要。
 
------ 競底之殤 ------
 
競底,就是把自己或他人打到難以容忍的底線,從而獲得競爭優勢。康師傅與統一作為國內方便麵市場份額最大的兩個企業,長期的市場肉搏讓雙方積怨已久,在整個方便麵行業陷入產業升級困境、兩家企業的方便麵業務走勢低迷之時,康統之戰再起波瀾,會對整個行業、市場帶來怎樣的影響?
 
老大未盡責
 
對此,譚迅直言不諱:「我認為康師傅沒有擔當起行業老大的責任,它和統一一直處於價格戰的泥潭中,而忽略了為整個行業謀福祉,實現產業的升級。」
 
記者在與方便麵行業人士交流中發現,如今中小品牌基本是不賺錢或者虧損狀態。其實,無論是提升產品利潤空間,還是迎合消費需求,整個行業都到了要升級的拐點。「大企業在瘋狂掐架,在方便麵行業需要引導消費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對於高端產品明顯投入不足,而中小企業深受行業壓力煎熬,推廣新品力不從心,銷售在放緩,利潤在下降,整個行業並不景氣。康師傅和統一現在這種局面,我很痛心。」王冠群稱。
 
一家獨大的行業代價
 
康師傅70% 的目標,更讓行業人士感覺到烏云壓境。
 
「康統爭鬥很厲害,表面上贈送火腿腸讓消費者得了實惠,但消費者對這個品類的認可度會不會提升?我們做過調查,結果大部分消費者認為方便麵產品常年缺乏創新,市場認可度非常低。」王冠群直言,這樣的競爭明顯是賠錢賺不了吆喝。
 
「如果為了這70% 的市場佔有率,康師傅還沿用2012 年以來常用的價格戰、促銷戰、搶佔終端等做法,其實是一種自殘的行為。」東方證券分析師陳靜指出。
 
「現在康師傅是佔有一半以上的市場佔有率,但看看他怎麼得到的——買終端貨架。現在不但在商超裡買貨架,還在縣級市場買了,而2012 年以前方便麵哪有什麼買貨架。他們搞促銷,五連包產品零售價就12.5 元,還要送你一個不鏽鋼碗,這種產品有多少毛利,一個碗就要吃掉所有利潤。」一位方便食品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如果康師傅真要搶到70% 的市場佔有率,我有點不敢想像市場會亂成什麼樣!」
 
重蹈乳業覆轍
 
「現在康師傅和統一不惜血本瘋搶市場份額,擴大市場佔有率,這樣的市場現狀和2008 年之前的乳業競爭非常相似。可以說,方便麵的今天就是乳業的昨天。」王冠群認為。
 
在三聚氰胺事件爆發之前,乳品行業正處於「黃金十年」的高速增長期,以蒙牛、伊利為代表的巨頭企業也處於高速市場擴張階段。而它們競爭市場的手段就是通過低價促銷、買贈常溫奶產品來達成快速佔有市場的目的。這樣的競爭態勢讓整個行業一片死氣沉沉,「奶賤於水」、「奶農殺牛」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負面現狀,甚至在其後爆發大規模的三聚氰胺事件,也是因為超速擴張留存了大量安全隱患而導致。
 
直到特侖蘇、金典等高端常溫奶開始發力市場,才逐漸讓行業恢復生機,引領了行業新一輪的發展。但問題是,方便麵行業離出現自己的「特侖蘇」還有多久?
 
蒙牛、伊利等因為自己的超常規發展,給乳品行業帶來了巨大的破壞性,所以出現三聚氰胺事件為行業降了溫。如果康師傅一意孤行,放大自己的市場情緒要重蹈蒙牛、伊利的覆轍,那麼方便麵行業能否承受這場競底之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979

大佬恩怨--Kyle Bass:任何時候,Dan Loeb都比Ackman強!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639

kyle-bass-12

對沖基金Texan的經理人Kyle Bass在CNBC直播節目上狠狠地羞辱了潘興廣場資本(Pershing Square Capital) 的經理人Bill Ackman一番。

Bass在節目上公然宣稱:

任何時候,Dan Loeb都比Ackman強。

Bass的海曼資本(Hayman Capital)正在做多保健品銷售公司康寶萊,而Ackman的潘興廣場資本在過去的近20個月中,堅持不懈地做空該股。

華爾街見聞早前介紹過,2012年12月,Ackman將其持有的巨額康寶萊空頭頭寸公之於眾。他認為,康寶萊公司幹著“金字塔式”的傳銷營生,股價應該分文不值。他還發表法律論文稱,美國監管當局,尤其是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將會令這家公司關門大吉(今年早些時候,FTC確實對康寶萊展開了一項調查)。

然而,Ackman公布了其空頭倉位不久後,對沖基金三點投資(Third Point)的經理人Dan Loeb迅速建立起了規模可觀的多頭頭寸。Loeb當時還稱Ackman的理論是“可笑的”。不久以後,獲利頗豐的Loeb選擇了平倉離場。

Bass在CNBC的直播節目中也抨擊了Ackman關於康寶萊的演說。他表示,Ackman那篇把康寶萊的預付費模式指為傳銷的論文基本上是從他以前的老文章中“複制黏貼”過來的。多年以前,Ackman還在管理Gotham Partners(Ackman原先經營的一只對沖基金)時候,曾經做多過預付費銷售模式(也即他今天所指的傳銷)的公司。

Bass羞辱完Ackman後,直播節目就結束了...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083

香櫞惹錯人了: 港股與做空機構的恩怨情仇錄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986

香櫞惹錯人了: 港股與做空機構的恩怨情仇錄
作者:格隆匯——天晟

距離香櫞(Citron Research)2012年6月份做空恒大已近過去2年半,當車水馬龍的資本市場都幾乎已經忘記這一場激動人心的遭遇戰時,香港證監會站出來了,對香櫞當年對恒大的做空行為展開研訊程序,孰勝孰敗,到時自有分曉。不過,港證監會鮮有失手。


對於香港證監會對於香櫞的潛在處罰,市場都已經有很多解讀,在此,也就不再從類似視角切入,還是帶大家還原幾年來港股市場上市公司與做空機構的恩怨情仇錄吧。


事件1香櫞做空恒大地產(03333.HK
時間:2012621
結果:聯合投行迅速反擊,股價迅速穩定
過程:
621日淩晨,美國研究機構香櫞發布一篇長達57頁的調查報告,稱恒大地產以會計謀略掩蓋企業資不抵債的事實以及通過賄賂手段低價獲取土地。上午10點半,恒大地產股價風雲突變,市場出現大量沽空,當日的沽空金額較前一日放大近30倍,總成交量也較上一日放大超過12倍,達到37.14億港元,導致恒大地產股價一度暴跌19.6%

恒大方面迅速反應,當天也迅速組建了一支分析團隊,主要由普華永道的會計師和一些律師事務所人士組成,其對57頁的香櫞報告進行逐條分析,擬定反駁意見。

當天1230分發布短暫澄清公告。並於1330分迅速連線給全球投資者,召開電話會議。讓日下午,股價開始反彈,當然股價收跌11.38%

恒大於622日發布了詳細的澄清公告,針對做空報告,逐條反駁,效果也較為顯著,恒大地產股價在被造謠做空回落一個交易日後,股價開始企穩,雖然收盤下跌4.30%,但盤中出現大量買盤,下跌幅度已經被控制住。此後幾天,恒大股價出現迅速反彈,至此,恒大基本打贏這場資本市場上的遭遇戰。

點評:香櫞對於恒大指控,直指企業房地產企業的命門——資金鏈,這可謂是一招狠棋。對於房地產企業,資金鏈順暢的程度是企業的命門,香櫞對於恒大資不抵債的指控,很容易引起市場的恐慌,即使投資者不懷疑恒大地產資不抵債,但出於對於恒大資金鏈的擔憂,也會提高沽空動力。而恒大地產的迅速反應,穩定股價,可謂打了一場漂亮的遭遇戰。而這場遭遇戰的背後,其實是恒大地產與眾多投資界機構以及國際投行之間的信任的體現。22日,花旗、德銀、美林、摩根大通、瑞信、麥格理證券、星展銀行均給予恒大發出正面報告,對於恒大股價的迅速穩定,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影響。其實,許家印的強勢從一開始就已經為這場遭遇戰埋下了註腳,而從結果來看,很明顯,香櫞這次惹錯人了。

事件2Glaucus 做空中金再生(0773.HK
時間:2013128
結果:臨時停牌,後被清盤
過程
2013年1月28日,Glaucus發布報告沽空中金再生,Glaucus的報告中從六個角度—虛構交易規模、對最大客戶銷售存疑、編造報表、CFO離奇辭職、控股股東套現離場及一文不值的股票價值闡述了其邏輯推理。

這一做空舉動引來了當時雙方的激烈交鋒,當天,秦誌威即在由瑞銀主持的電話會議上,打破沈默,並於226日接受了《香港經濟日報》的采訪,回應質疑。但Glaucus認為,秦誌威的回應含糊、矛盾,並不具備任何實際意義。其還特別提到非常重要的一點,即在瑞銀的電話會議上,中金再生未曾反駁過關於“廢舊金屬進口遠超配額”這一觀點。

Glaucus報告中的指控,秦誌威頻頻發起反駁。最終,Glaucus227日發動了“二度狙擊”,層層回擊,雙方的激烈交鋒由此展開。

然而隨著媒體層面的交鋒展開,中金再生似乎並沒有從反擊中站穩立場,反而在反擊中暴露了更多的缺陷和自相矛盾,而Glaucus卻在輿論戰中越戰越勇。最終的結果是中金再生從128日開始停牌,至後來被清盤,可以說,Glaucus至少是大獲全勝。

點評:Glaucus對於中金再生的沽空報告,邏輯推理非常嚴謹,數據也均是從海關和工商局獲取的權威數據,因此,在其報告發布之其,其已經提前想好了來自中金再生的反擊。而中金再生慘淡收場,做空機構或許是較大緣由,但就其根本,仍然是自身存在制度、管理短板。



事件3:Glaucus沽空西部水泥(2233.HK)無功而返

時間:2012年8月8日

結果:多空機構的對弈,公司影響不大

過程:

2012年8月8日早上10點,Glaucus Research發布了一份長達52頁的做空報告,給西部水泥列舉了七宗罪。其中包括:西部水泥的邊際利潤明顯高於同業、以超高價收購虧損項目、無故以高息舉債、若幹營運數據不合比例、審計師和主要管理層經常換、部分高層曾在被指有問題的企業任職以及債務負擔太重等。

對於做空機構隔空開戰,西部水泥果斷選擇臨時停牌,切斷做空機構低位補倉的來源,同時著手應對做空報告指控,作出反駁。

而幸運的是,國際投行的報告給予西部水泥爭取了相當大的喘息時間,也增加了市場對於西部水泥的信心。

8月8日當天,德意誌銀行立即發布了一份兩頁的研究報告,對Glaucus Research列舉西部水泥的七宗罪,以第三方中立角度,進行了反駁。德銀認為西部水泥管理層應該對一些指控,如工廠的邊際利潤和該公司在陜西省南部市場的經營情況等做出更加細致的解釋,德銀將上述做空報告與此前出現的Citron做空恒大等報告的性質定性為一類報告。

8月9日,高盛亦發布了一份與德銀觀點類似的報告,稱高盛並未發現該公司在邊際利潤方面有何異常,並對西部水泥持“中性”評級,原因是對西部水泥的主要市場、陜西的水泥需求及價格持謹慎態度。

公司也於9日出具報告對於Glaucus的報告的7項指控逐一反駁。

從結果來看,這一次的雙方交戰迅速結束,至9日,勝負已分,做空報告出具當天,西部水泥迅速反應,股價未受大的影響,9日開盤雖然大跌,但隨後,股價快速上升,至尾盤已只處於微跌狀態,而根據測算,做空機構在本次做空的盈利上限12.5%左右,而對於做空機構而言,低於20%的盈利,難言勝利。
  
點評:高盛、德銀等國際投行的快速反應是西部水泥阻擊做空機構的重要助力,但更為重要的是,西部水泥本身的問題不足以被擴大,隨後西部水泥對於做空機構的指控作出一一對應的詳細解釋和反駁,才是西部水泥成功阻擊做空機構關鍵所在。
   
事件4青蛙王子(01259.HK)遭做空機構Glaucus獵殺
時間:2013年10月16日
結果:股價受重挫
過程:
2013年10月16日10時30分左右,曾多次狙擊中資概念股機構Glaucus發布了一份唱空在香港上市內地嬰童個人護理品牌——青蛙王子(現改名為中國兒童護理,01259.HK)研究報告。受此影響,青蛙王子在一小時內股價急挫,跌幅達25.7%,報4.66港元。隨後,公司發布公告宣布,從11時43分起停牌。
Glaucus針對青蛙王子最大質疑是其銷售數據。Glaucus稱,根據尼爾森(Nielsen)零售數據、中國政府就消費品牌關註度研究、公開稅務記錄,以及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數據等資料,青蛙王子實質銷售不足公司聲稱25%,並指出,青蛙王子價值只有0.75港元至0.98港元,這意味著其股價可能還有八成潛在跌幅。其他相關質疑包括:誇大產品為中國第一品牌、公司財務報表中多項異常數據(銷售增長率、資本回報率、庫存周轉率等數據表現都與上海家化、寶潔集團、貝親集團等行業龍頭數據相異)。
盡管停牌超過一個月後青蛙王子發布澄清公告對Glaucus的指責進行逐條反擊,稱其毫無根據,並表示會考慮以回購股份等方式來支撐股價,然而複牌後依然讓投資者失望,股價再次大跌22.1%。截止今日,公司股價報收1.3港元,離當初Glaucus預測的0.98港元已相差不遠了。
點評:作為一家民營小市值公司(市值13.14億港元),是難以組織足夠的力量與國際做空機構抗衡的,沒有恒大強大公關能力,如果自身不能做到潔身自好,一旦被狙擊,那也只能任人宰割了。



事件5:旭光高新(00067.HK)被Glaucus質疑財務造假
時間:2014年3月25日
結果:停牌至今
過程:
2014年3月25日上午10時52分開始,旭光高新材料股價幾乎出現直線跳水的走勢。10時56分,公司宣布臨時停牌,停牌前報1.25港元,較前一交易日大跌7.4%。旭光高新材料股價暴挫,是由於昨日上午美國著名做空機構Glaucus發布研究報告,直指其銷售數據有誇大之嫌,並給予“強烈沽售”評級,目標價為零。
這次Glaucus發布的研究報告,從多個層面對旭光的數據加以質疑,並指出公司的銷售數據有誇大之嫌。報告稱,以旭光在2011年PPS產品業務錄得銷售額為25.4億元(人民幣,下同)計算,其全資子公司得陽化工應錄得18.25億元銷售收入。但根據內地工商管理總局的資料卻顯示,得陽化工在當年僅錄得收入為1.89億元,這與旭光公布的數據相比大幅減少90%。Glaucus還指出,得陽化工於2011年在當地繳納的稅款約為8900萬元,遠低於得陽化工理論上須要繳交的增值稅及所得稅金額3.78億元。
Glaucus還通過旭光的客戶的賬目,質疑該公司芒硝產品的銷售存在疑點。據旭光的資料顯示,其最大客戶成都景逸,分別在2009及2010年自旭光購入3.39億元及4.43億元產品。可是在內地工商管理總局的資料顯示,成都景逸的銷售成本分別為3700萬元及3500萬元,較旭光的數據低90%。除此之外,Glaucus認為旭光的除稅、息前利潤率高達56%,遠高於同業水平,這也存在疑問。
2014年4月4日旭光發出一份長達22頁的公告,以反駁Glaucus的指控。旭光繼續停牌。雖然旭光今日已回應了Glaucus的指控,但是另一家公司Emerson刊發了另一份研究報告,旭光指出,報告若幹指控和評論,屬毫無根據及失實,公司會盡快發出第二份澄清通告。旭光續停牌,直至發出第二份澄清通告和去年全年業績。此後,更有報道指旭光高新資不抵債,大股東賣方套現離場等等負面新聞,以及公司延後公布2013年業績並停牌至今。
點評:中國民企現已成為做空機構的重點目標,因其缺乏資本市場運作的經驗和意識而更容易成為被狙擊目標。繼旭光高新後,9月2日,天合化工遭到匿名分析狙擊,股票下跌4.9%後停牌。3日,港股又一家民企上市公司神冠控股遭到做空機構Emerson Analytics狙擊,股票下跌3.21%後停牌。
當然,上述只是部分被做空的港股,從不同公司的不同結果來看,遭遇做空的上市公司最後結果各自不同。其實,“做空”機構由來已久,他們的成員包括遍布全球的分析師、會計師、統計師、電腦黑客專家以及律師等各行各業的專家。香港證監會多年來也是允許做空機構的存在,增加市場的制約力量。而做空者認為,中國將會面臨一個較長的經濟調整周期,做空中國股票是最賺錢的買賣之一。
具體到上市公司層面,與做空機構的對戰除了考驗公司真實的基本面之外,同時也考驗著公司對於危機的應對能力,作為上市企業,或許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誰家又不鉆點制度的空子,誰又是完美無缺。既如此,也就別怪那些做空機構惦記著了,只是時至今日,上市公司對於類似事件的反應也有了較大的提高,迅速的臨時停牌、加強與機構的聯系、保持券商研究機構的溝通等等,但千轉萬繞,完善公司治理的漏洞才是最為關鍵的地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9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