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小麗當選 推墟市抗領展

1 : GS(14)@2016-09-06 22:15:55

【本報訊】從教室走進議會,人稱小麗老師的劉小麗,在九龍西獲得逾3.8萬票,成為建制派兩候選人以外,同區第3高票當選人,較泛民得票還要高。她坦言對結果感到意外,形容是僥倖,指自己得票多,除因雷動計劃有利選情,亦有不少市民為幫她爭取末席而投票給她。她指,進入立法會後,非建制派有需要加強協作,但具體方式要再商討。


指選舉論壇增知名度

劉小麗在當選後感謝市民支持,認為雨傘運動後市民希望有新氣象,故選擇一個符合他們意願的候選人。劉小麗自言選舉前自己知名度不高,但選舉論壇成功令公眾認識她,而競選期間支持度有上有落,一直估計是爭取九西最後一席,故對高票當選感到意外。被問及日後在議會內,會否與泛民合作,或會否與朱凱廸等組黨,劉小麗說選舉剛結束,要與其他人士再討論;而進入立法會後,將關注全民退保、標準工時等議題,亦希望推動墟市政策,以對付領展霸權。打着自決旗號的劉小麗,本身是理工大學香港專上學院社會學及文化講師,2014年與前學生成立「青年重奪未來」,在雨傘運動期間,她到不同佔領區宣揚民主理念,並成立「小麗民主教室」。今年初她為支持小販擺賣,多次出街擺檔,最後更因此被控,劉小麗開始為人熟識,之後更決定出選立法會,最後成為立會新丁。■記者嚴敏慧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906/197618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735

棚仔最後歲月 墟市留情

1 : GS(14)@2016-10-30 17:46:17

2016-10-22 iM
這裏載着一匹布咁長的故事。

去年2月,政府在《財政預算案》中建議撥款5億元,大力發展本港時裝設計產業。同年8月,政府宣布將屹立深水埗38年,見證本港製衣業由盛轉衰的欽州街臨時布市場(棚仔)收回,用以興建一幢有200個單位的居屋……。當你以為事情矛盾至極時,再發覺花8,400萬來興建的足球場,為了要地起樓,只用了一年便要被拆。發展和保留真的難兼得?

棚仔裏的布販,以實際行動告訴大家,發展和保留其實可以如銀幣兩面。退場縱有不捨,但布販們決定夥拍由年輕人、建築規劃師等專業人士組成的關注組,親自設計出一個屬於自己的重置方案,讓現時50多位經營者可一起調遷到通州街街市續業。夢想中的「新棚仔」,除了賣布外,還兼容教學、展覽及表演等用途,既得到更大更多元化的發展,也可保留舊時的人情味,讓其布業知識和技藝得以承傳,一匹布咁長的故事,也因此得以繼續編織下去。

棚仔,是一個由布疋堆砌出來的迷宮,一個很舊很舊的迷宮。

內裏焗促昏暗,地面凹凸,走過每條窄巷,總覺得有毛毛在搔鼻子。夏天走進去,牛角扇吹來的風也是熱的,身體不好受,但迎面都是五顏六色花花碌碌,身體觸碰着不同的紋理和質感,感覺很療癒。

走到市場的最中央,是東叔陳如東的「大東布業」,疊得高高的疋頭伴一張長年累月摩擦得發亮的實木裁床。這天檔口來了班攝影發燒友,一邊舉機狂拍東叔的「裁剪三寶」;一邊追問他的前世今生。

東叔說,自從政府宣布要收回棚仔後,這些場面十常八九:「我做得幾多就幾多,講得幾多就幾多啦!」望望頭頂,鐵枝鋼索電綫互纏再延伸開去,仿如老榕樹的枝幹。這位在棚仔幹活38年的老伯,開始榕樹頭講故。

由裁縫店轉型布匹批發

1950年,17歲的陳如東重新會江門來港,投靠在汝州街從事皮革生意的「老表」。廿元人工,搭住在舖頭,朝行晚拆。後來政府在街外劃設排檔,即是今天在廟街、灣仔太原街看見的綠色鐵皮檔。其時開始有布販進駐,老表見賣布利錢高,遂棄皮賣布。「當時香港都仲未有成衣賣,所有人買件似樣的衫都要度身訂造。最初我們只賣布,好多後生女來買布做大襟衫,即係陳寶珠年代的工廠妹呢!慢慢見車衣好做,就在後欄加個裁縫部,後來索性租埋隔離舖做裁縫店。」

六十年代本港工業起飛,新蒲崗、觀塘、荃灣開滿製衣廠,不久更開始承接外國定單,賺的都是美金。汝州街的疋頭行見度身訂造洋裝熱潮減退,紛轉型做批發。東叔其時就與妻子租下該處一個排檔自立門戶,收集工廠的布頭布尾,整理好後再轉售給家庭式山寨廠,家爺仔乸就車出橡筋褲、夏老威、睡衣孖煙囱等,賣給小店和小販圖利。

陳如東說,七八十年的生意基本上「唔憂做」,即使1978年,政府因收地建地鐵而將汝州街的排檔商販調遷至人稱「棚仔」的欽州街臨時小販市場,對生意也無大影響。商販最初怨了幾聲地方簡陋時間倉促,轉頭又如常拼搏。「當時社會是多勞多得,你想改善屋企人生活,一味努力做就得㗎啦!我當時9點至6點在這裏開舖,收舖後就去貨倉執貨,一日做足14個鐘。」多年辛苦換來的,是他一手養大了四名子女,個個也是大學生,早年還買下了兩層唐樓。

守在棚仔承傳技藝歷史

說到這裏,「榕樹頭阿伯」喫喫茶回了回氣,但作為香港人,不說也知往後的故事發展。九十年代工廠北移,製衣業開始走下坡,大廠連生意都無幾,何來布頭布尾?東叔的小店生意大減,但滿心知足加上年事漸高的他,就靜靜地退守棚仔,「做另一個任務」。

很多人也視棚仔為「平民尋寶地」,常有家政課的師生、唸時裝設計的學生、手作人和從事電影舞台服裝設計的人前來尋寶。東叔每次見有「同學仔」來找布料,即使他們只有十元八塊買塊布車個環保袋,但他仍會不厭其煩耐心指導,「初嚟埗到,針織梳織都唔識分,邊隻料適合做袋做衫……佢肯聽我實慢慢教,呢度個個都係咁,所以啲人鍾意來,除咗因為平,其實仲係嗰份人情味。」將技藝和歷史承傳下去,原來就是他口中的「另一個任務」。

事實上,即使90年代製衣業開始走下坡,但東叔仍覺得那時的設計業大有可為。「有些學生畢業後在百利、利時5000元租個舖買自家設計,一樣有發圍。依家?無啦!租貴,咩創意都趕絕晒啦!」

邊說他邊從膠袋裏掏出一張海報,「呢個人我印象最深,她以前時常來找我買布傾偈,後來她設計了一些長者時裝,還請我做模特兒,之後佢贏咗比賽,貿發局資助佢去阿姆斯特丹比賽,又贏埋,依家在中環有自己的事業,間唔中買盒餅返來探我,我不知幾開心!」

東叔的人生上半場努力拼搏自立成家,晚年還能以專長貢獻下一代,他說非常滿意上天替他寫的這個故事。本以為一部劇本演到老,卻突然被改寫。

去年8月,食環署在未有區議會諮詢下,單方面發信通知商販,指政府決定收回棚仔用地,興建提供200多個單位的單幢居屋,要求商販在年底前離場。如此安排,一方面惹來行政程序不當的非議,在沒商討下要求商販退場,也被指不近人情。最直接影響商販的,還有背後那千絲萬縷的「身份」問題。

部分商販慘變無主孤魂

話說1978年,從汝州街遷入棚仔的有牌商販約有50多個,其餘均為持有助手牌照人士(即政府認可的幫工)。後來棚仔生意暢旺,但政府卻早已停發助手牌照,牌主惟有鋌而走險,自聘無牌幫工協助。

時歷38年,期間有牌主向政府退還牌照或申請下代承牌照,沒退牌的廿多人,現時全都年過八十,過去多年都是靠助手及「無牌幫工」代勞。因此在這場「大遷徙」中,只有極少數持牌人可獲重新編配排檔,其餘的助手及無牌經營者,則不會得到任何安置及賠償。

東叔說:「無牌真係唔啱法例嘅,但咁多年政府都無理過,當年一聲起地鐵,求其搭個棚就叫我哋搬來。當時火燭,半個頂燒通晒,政府亦無幫過我哋,都係我哋自己夾錢整返好。點解咁多年唔理唔理,等到依家個個上晒年紀,一下子就要趕我哋走?真係唔可以有個好啲嘅解決辦法?」

生計、鄰里感情及選擇權等問題,固然是商販最切身的問題。推到更高層次,是一班小市民多年來手足胼胝建立的小社區被生劏活剝。而最諷刺的是,政府一方面在《財政預算案》中建議撥款5億元,大力發展本港時裝設計產業;但另一方面則把這個存活38年,見證本港製衣業由無到有,由盛轉衰的地標連根拔起。此舉多少觸碰到港人的神經,大家也不禁問:點解政府唔收高爾夫球場起樓?

學生市民籌關注組相助

結果,棚仔清拆消息傳出後,即引起了不少業內人士、時裝設計系學生、城市規劃師甚至普羅市民的關注,遂透過網絡集結成關注組。過去一年,分別舉辦過手作墟市、街頭時裝騷及作品徵集等活動,希望引起更多市民關注這本土小區的命運。

關注組的成員在背後又出謀獻策,協助商販與政府部門斡旋,更有專業人士撰寫了一份發展及重置計劃書,實行向政府反建議。為保留棚仔特色,建議書提出讓現時所有商販(持牌及非持牌)獲得安置資格,一同遷至通州街街市。

這一年,關注組與商販的爭取,可謂「粒粒皆辛苦」。去年8月食環署倉促收地,勒令商販在3個月內退場,廿多名持牌商販被「打散」,遷入各區排檔單打獨鬥,至於其餘過百名經營者,署方一直未有安排。經過商販及關注團體多番爭取後,政府初步同意開放通州街街市讓商販遷入,而允許開放的街市地段由3個逐步增至5個;署方亦由最初堅持一刀切只安置持牌者,後期則改為承認部分助手及前助手的資格,讓他們一同搬到通州街。

然而過去一年間,部分棚仔舊街坊卻因壓力或其他原因而決定向政府歸還牌照,提早結業離場及退休,故現時棚仔只餘下3名持牌檔主及50名經營者。雖然當中已有33人被確認身份可獲安置,但商販及關注組仍爭取可盡快確認其餘17人身份,讓他們一同遷入通州街。

調遷怕租貴望政府減租

東叔就是33個被確認身份的經營者之一,可惜多年來與他並肩作戰的妻子,卻因沒有資料證明她長時間在棚仔營業,故身份不獲承認。「政府就係咁,一時一樣,你有呢樣證明,佢又問你攞第二樣。你要佢一次講晒要乜,佢又答唔出。最激氣係明明咁多年大家都係咁做,11個夫妻檔有9個認可咗,我哋偏偏冇份。問佢點解冇?嘥氣啦……」

盡管如此,東叔說若大伙兒也同意最終的調遷方案,他亦會跟大隊遷往通州街,但擔心遷址初期生意大減,亦擔心租貴「賺埋唔夠蝕」,故他希望政府可寬減租金,讓他們可自力更生之餘,也完成這歷史任務。

「製衣業曾經對香港好有貢獻,養活過好多人,你都唔好一下子抹殺晒佢吖!政府又話攞幾億出來搞時裝業,又話要打造本土特色創意產業,呢度咪係囉!我敢講,我對呢方面總算有少少貢獻,都今時今日都仲有,政府你有冇吖?」

棚仔大事記

1978年:政府擬在汝州街興建地鐵深水埗站,將該處的布販集體安置到欽州街臨時小販市場(棚仔)。

2005年:食環署通知小販,市場土地將交予地政署發展,要求商販翌年底遷出。

2006年:食環署派人到棚仔搬走空檔布匹,遇到強烈反對,最後不了了之。

2007年:食環署要求布販遷往通洲街與豬肉檔混合經營,遭布販反對,同年區議會衞煥南提出分隔遷置又被擱置。

2015年:食環署向持牌檔主發信要求收回棚仔,提出分散遷置或退牌特惠賠償,但無提及其他持助手牌、前助手及無牌經營者的退場安排。

2016年3月:民間提出「311方案」,建議將全數布販遷往通州街街市繼續經營,另配合服裝資源中心、教學設施等,將棚仔活化。

7月:前立法會議員陳婉嫻建議將通州街一帶打造成「港版東大門」,並提出一系列配套設施,但計劃被指是「311方案」的翻版,惹來原創者不滿。

9月:食環署向50名非持牌檔主發信,確認當中33人的安置資格,其他17人則不獲安置及賠償,預期合資格人士可於明年農曆年後遷往通州街。

10月:布販發起遊行,抗議署方的遷置安排,期間一度與食環署職員發生衝突。其後布販與食環署總監會面,署方強調不會再就方案作出更改,有布販中途離場抗議。食衛局局長高永文首次開賦回應,強調政府要有公平原則,分清持牌、無牌及真正營運人士。

年輕化新棚仔構思 活化傳承 幕後團隊

約關注組義工曾昭文到棚仔做訪問,誰知好像跟了他去拜年一樣。穿越窄巷每路過正在營業的小檔,他都會停下來大聲喊出檔主的名字,然後互相問候一番,街坊過街坊。本來打算隨便走走便是,但過程中他突然化身成一個認真的導賞員,邊走邊向記者講解棚仔的前世今生。他說:「來得這裏幫手的義工,大部分都與設計、時裝行業有關……」除了他。

欣賞布販看重傳承

他本從事社區規劃研究,去年因工作關係走入棚仔,到後來工作合約完結,當時正為棚仔奮抗拆遷之時,他捨不得撇下布販不顧,於是決定陪在他們身邊,直至今天。「這班布販和其他小販不同,他們不只為兩餐,還真心希望承傳手藝知識。他們要求集體重置,也是為了可以將棚仔活化,搞大啲!」於是,一切從活化開始。

這年來,經昭文手籌辦過的推廣活動多不勝數,多數活動也較年輕化,希望好好貫徹活化承傳。如去年聖誕的「布佳音」,收集客人用棚仔布車出來的成品,透過衣服說出背後的故事,又試過找來一些畫插畫和掃瞄的朋友,在棚仔寫生。當然,還有手作市集、布藝作品徵集、導賞團及規劃工作坊等。

變身一站式市藝市場

至於由民間起動規劃出來的棚仔重置方案,昭文亦有參與其中,他謂規劃設計時亦投入了不少活化元素。建議中的「新棚仔」將成為一個一站式市藝市場,除售賣布料及配件等,還會加入印布、染布、布藝技術教學工作坊及表演等元素,屆時通州街街市的5座建築,一至三座將作為零售部分,用以安置布販。

第4座將改建為時裝資源中心,設置小型工場、共用空間及布藝設施等,供布販、時裝設計系學生及市民使用。而貼近玉石市場的第5座則為社區文化中心,設有課室、展覽場地等。此外,計劃建議連結通州街公園的休憩設施,善用橋底位置打造出多用途公共空間,同時亦提出重置安排,以臨時房屋安頓無家者。

設計師與布販共生

時裝設計師鄭文榮(Man Wing),是爭取保留棚仔的中堅分子。早年在巴黎主修純藝術織物及布料印花技術的他,在九十年代末回港,一邊發展自己的時裝品牌;一邊從事舞台服裝設計。因工作關係,Man Wing經常流連深水埗一帶的布行布攤,後來更與棚仔結緣。

「在棚仔時不時都會搵到鍾意、珍貴嘅嘢,例如最Top的法國蕾絲,即係幾十萬一條蝦肉色名牌裙用的料,又有上等真絲和歐洲絨布,還有只此一家的七十年代針織印花布……有時就算唔買,都會入去兜個圈睇下嘢搵靈感。見到好舊嘅嘢反而會有新想法,時裝設計有時是見到布料,才會引發設計靈感。」

珍惜全港最後一個布市

去年8月,從新聞得悉棚仔將被收回,Man Wing不覺驚訝,只是有點意難平。「坦白講不是所有設計師都會去棚仔,你話棚仔結業會影響整個時裝界製衣業,我覺得太誇張,但諗深一層,棚仔是全港最後一個布市場,世界各地每個城市都可容許舊式Open Market存在,有啲更加被當寶,唯獨香港係完全無意識去保育,講緊嘅係一個政府對城市規劃的Vision(遠景),依家香港政府擺明就係無啦。」

他站出來爭取保育棚仔,實際上更是在捍衛舊事舊物在急速發展下的生存權,也在捍衛市民的選擇。「呢個政府最鍾意剝削市民的選擇,正如濕貨市場,識買一定去嗰度買,啲又平又新鮮,亦是我哋香港人幾十年的生活習慣,但政府覺得冇晒都得㗎,全部去晒超市咪得囉,然後教育到大家只需要一種購買形式……這就是問題,政府有乜權去阻礙我哋定義自己的生活方式?」

辦花生騷向棚仔致敬

過去一年,Man Wing一直與關注組緊密合作,除了出席食環署的會議及不同發展論壇外,關注組上呈政府的棚仔發展建議書,部分亦出自他的手筆。但數最矚目,應該是去年底由他牽頭舉辦、以「似水流年」為題的街頭花生騷。他與幾個夥伴,在一個月內找來了8個製作單位設計時裝系列,並在棚仔找出適合的布料進行製作,最後在大南街一帶上演街頭花生騷,並巡遊至棚仔對其作致敬。

Man Wing在活動裏亦有親自操刀,設計了一系列與棚仔有關的作品。其中兩件以「連體嬰」作概念,兩件衣服的衣袖和裙擺相連,寓意布販和設計師共生的關係。設計雖別具心思,但他卻認為政府連簡單的規劃和保育都做不好,又怎會明白服裝背後的含義?

中大教授伍美琴:香港需要墟市小販 幕後團隊

縱橫規劃及教育界多年的中大伍美琴,過去面對不同的城市規劃,時而從容不迫;時而硬橋硬馬據理力爭,唯獨今天談到棚仔,她一臉如沐春風,笑意盈盈像在吃糖果的孩子。「棚仔是個有趣而且有意義的民間規劃,對做規劃的人來說,其吸引之處是它讓我們看到一些很基本但卻久違了的城市規劃原則,這些原則最後化為動力,讓大家好好去追一次夢!」

先安置無家者才遷入

伍美琴參與過很多民間規劃,愈來愈發現一個常態,就是在甚麼也沒搞成之前,團體已經出現爭拗和撕裂。「但棚仔唔同,成個關注組也是臥虎藏龍,設計師好多蹺,社工、建築規劃師又有執行能力,但大家都非常團結,仲好識得走位補位,所以最後才做出一個咁正的民間方案。」

義工質素高,布販「底子」也好。棚仔裏很多都是無牌小販,在社會上予人較低下的感覺,但他們從沒自卑,反而很驕傲自己能靠雙手養活全家,他們甚至會為自己擁有的知識而驕傲。伍美琴憶述,當天開會時布販們得悉日後可能要遷往通州街街市續業,「大家的心態竟然唔係:好啦咁我繼續去買布啦!而係:有得諗呀?咁就發下夢啦!我要地方大啲、要有Workshop教人車衣,仲要有地方俾人行Catwalk……」伍美琴登時聽到拍案叫絕。此外,布販起初對通州街附近的露宿者甚反感,但後來經義工解釋:「佢哋其實好似你哋,唔通你被人趕走,依家你又調返轉頭趕人走?」最後,布販協議,要政府先妥善安置無家者後,才答應遷入街市。

「做人是否成功唔係睇賺到幾錢,而係睇做過乜,布販們覺得賣布維生很有尊嚴,而且做了咁多年,他們仍然有自己的夢想,呢樣嘢用錢都買唔到的。在過程中佢他們好願意聆聽和顧及其他人,做人唔係應該咁咩?佢哋做到啦!等你仲以為佢哋小販乜都唔識,但其實講起規劃願景時大家都有根有據,頭頭是道,好多坐係立法會高高在上的議員都唔及佢哋!」

棚仔「經濟效益」在傳承

伍美琴把棚仔的人事物當成寶,只可惜她認為政府從頭到尾都沒看在眼內,仿如跌進了官員的盲點。

早前,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就棚仔布販的訴求作回應,表示署方已作出最大讓步,不會再修訂方案,但伍美琴仍然選擇相信他。「我覺得高永文是真的明白墟市係好嘢,對社區的一定功能,他還拍心口若日後找到適合地方做墟市,他會幫手說服其他部門。不過你知佢好忙啦,到今時今日是否仍記得或覺得要做,我就唔知,希望佢記得啦!」

近年提起重建調遷、產業重置等課題,大家都會想到「經濟效益」那邊去,只可惜最後一切都流於一個「錢」字,但伍美琴卻在棚仔重置規劃中,找到其他效益。「經濟活動裏,不單是錢銀交易,而是生命的交流,這是非常高層次的經濟活動。棚仔過去做到的,是令內裏的人熱愛自己的工作,活得有尊嚴,又累積了很多專業知識,而使用者亦跟他們建立起很好的關係。」

香港欠缺全面社區規劃

而未來,棚仔重置方案除了安頓布販外,還建議騰出更多地方將布業再發展,亦會考慮一些臨時設施協助露宿者,再將附近的相關產業、原有的公共設施結連,創造出一個「升呢版大笪地」。「叫做升呢版是因為除了娛樂消費,仲有知識承傳和保育概念,一個成功的規劃就係咁,將本來唔好嘅嘢,加些創意想出解決方案令佢變好,過程中又有不同的Parties受惠。我覺得如果棚仔真係成事,佢一定會攞獎!」

事實上,伍美琴記憶所及,香港過去多次的產業重置,基本上沒有甚麼成功例子,數來數去就只得「雀仔街」較像樣。「雀仔街重置在公園旁,連著花墟,都是自然有關的主題,位置上幾適合。雖然配套不多,但起碼環境較以前好,不是求其放你去一個角落由你自生自滅。這是產業重置重要的原則,你做咗咁耐,貢獻好多而令地方建立起特色,依家要你為大眾犧牲,社會係好應該給你更好的地方,而唔係吓吓講有牌、無牌,用硬條例去決定你的命運,我覺得這比錢更重要。」

那末,為何香港的產業重置一直都做不好?她解釋,最大問題是來自政府部門的官僚架構,即使偶有好官願以破格構思成其事,但在執行上總會處處碰壁,例如擔心破格做法被挑戰,又要協調不同部門的同事,到頭來計劃可能只會回歸一貫做法,不斷「輪迴」。此外,香港從沒長遠社區規劃,亦是一大敗筆。「無社區規劃,只是不停在打散仗,邊度有事就去邊度打。最理想當然是規劃署有個社區規劃的部門,由佢牽頭與區議會、當區持份者、NGO等合作,建立一個民間平台,就不同發展議題做研究,再將建議交由不同部門跟進,咁樣就有效得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189

【墟市復活】篩走夾餅雞蛋仔檔? 三大高質雞蛋仔推介

1 : GS(14)@2017-10-09 03:15:11

食環署指牌照條款只能翻熱食物,在墟市而篩走夾餅及雞蛋仔檔。



繼農曆新年後,深水埗墟市在今個星期六日重開,不過食環署以牌照條款為理由,只准檔口明火翻熱,惟舉辦前一星期(上週五),食環署通知由於是以「臨時食物製造廠牌照」舉辦墟市,食環署指牌照條款只能翻熱食物,而篩走夾餅及雞蛋仔檔。



有網民說,「小販檔由食環署主導規管,已經冇晒地道特色!」、「最唔明嘅係點解連最香口以及飽肚嘅雞蛋仔都唔可以現場製造?如果咁冇誠意,不如唔好搞!」、「全東南亞,搞呢d小食,最最最最x失敗就係香港!」難怪網民這樣失望啦!港人最愛的街頭小食,雞蛋仔必定入選,今次為大家精選三間高質雞蛋仔店。



繼農曆新年後,深水埗墟市在今個星期六日重開。

鴻記,在太安樓擺走鬼檔輾轉入舖,曾獲得國際網站CNNGo評為香港最美味雞蛋仔。

(a)國際網站推介鴻記,在太安樓擺走鬼檔輾轉入舖,曾獲得國際網站CNNGo評為香港最美味雞蛋仔。最大特色是雞蛋仔周邊的「爆花」,雞蛋芯半空半滿,很脆。推介:4星(最高為5星)(b)人龍王店名叫「低調高手大街小吃」,有噱頭,經常要排隊。雞蛋仔加入大量雞蛋,有蛋香,咬開上半空心,外層脆口。另推介格仔餅,同是即叫即製。推介:3.5星(最高為5星)



店名叫「低調高手大街小吃」,有噱頭,經常要排隊。

由街頭的木頭車原裝遷入室內,以快失傳炭香製作,很有懷舊味道。

(c)古法炭火大澳有一個黑超伯伯,叫「炭燒雞蛋仔叔叔」,是當地名物。由街頭的木頭車原裝遷入室內,以快失傳炭香製作,很有懷舊味道。蛋漿較稀身,但燒出來夠香脆。推介:4.5星(最高為5星)(a)鴻記太安樓地下A34C號舖(b)低調高手大街小吃筲箕灣東大街76A B3地鋪(c)大澳炭燒雞蛋仔叔叔大澳吉慶街59號地下記者:何嘉茵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1002/2016997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097

攤檔比去年多一倍 深水埗農曆年墟市 首准明火炮製小食

1 : GS(14)@2018-02-13 03:45:12

■團體昨宣佈今年農曆新年熟食墟市將於通州街臨時街市擺檔。何家達攝


【本報訊】深水埗自去年舉辦首個官民合作的農曆新年熟食墟市後,今年載譽歸來,墟市將於農曆年三十晚及年初一在深水埗通州街臨時街市4號及5號旁空地舉辦,將有38個熟食檔攤及過百款小食,比去年墟市多逾一倍檔攤,當中蠔餅、章魚小丸子及薄餅更是墟市中難得可明火煮食的小食。記者︰梁佩珊

■去年深水埗墟市有小孩在檔攤落力叫賣。


去年新春後,民間團體期後亦在深水埗各地點先後舉辦5次熟食墟市,逐步推進至今次有3種小食獲批可明火煮食,其餘小食則如以往維持現場翻熱。今年農曆新年熟食墟市由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社區前進等5個民間團體合辦,熟食檔攤數目共有38檔,比去年16檔多了超過一倍,同時亦多了近3倍人申請成為檔主,主辦團體預計今年兩日墟市的人流合共逾2萬。


腸粉大王再戰朗豪坊


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組織幹事李大成指,原本提議於通州街及欽州街舉辦,但最後食環署反建議於食環署轄下街市用地、通州街臨時街市旁的停車場舉辦,食水及用電供應亦比以往方便,「食環署首次咁樣配合我哋,以前未試過,以後墟市都能夠咁的話,可以解決好多問題」。社區前進社區幹事李國權指,根據去年經驗,熟食墟市並無影響附近店舖生意,反而過往不少店舖老闆認為墟市帶來更多人流及生意,而且根據去年經驗,只要透過不同政府部門的支援,熟食墟市並未有為街坊帶來治安及衞生問題。參與檔主林太將會於今次熟食墟市中售賣狗仔粉,去年全人手搓製的「搶手貨」狗仔粉於15分鐘內售罄,她指今年會增加售賣份數應對客量,但不變的是狗仔粉依舊不會加入味精,湯底仍會用豬骨拆骨及拆肉隔夜炮製湯底,狗仔粉內的豬油渣及菜脯亦會堅持自家炒炸,前後共花4天準備,希望為街坊帶來懷舊的味道。去年農曆新年於旺角朗豪坊擺檔的深水埗腸粉大王新哥則表示,今年年三十晚至初四一連5日會繼續在旺角開檔,「舊年夜晚11點幾先開檔,生意冇咁多,今年會提早到(晚上)6、7點開檔」,並指今年不會加價,如去年一樣每碟3條腸粉售30元,他希望食環署寬鬆執法,「畀市民同小販過番和氣熱鬧嘅開心新年」。



來源: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 ... e/20180209/2029988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437

【15分鐘沽清】深水埗新年熟食墟市 重現手撕豬肉狗仔粥

1 : GS(14)@2018-02-21 06:26:17

受條例所限,墟市檔主需要在租借廚房製作,擺檔時只能現場翻熱食物。

一click免費下載《籽想去東京》旅遊指南:http://bit.ly/2rSv4c4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


「大家平日這樣辛苦,新年幾天想開心出來食本土食物,為何困難重重?」家庭主婦林太搓着粉糰,語帶不忿地道。今次是她第四次參加新年期間的熟食墟市,墟市由重現街道熟食文化關注組、深水埗見光墟關注組、撐基層墟市聯盟及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合辦,今年有38個熟食檔攤及過百款小食,當中不乏坊間少見的走鬼檔小食。數到最特別的,莫過於上年新年15分鐘沽清的狗仔粥。


不消幾下手勢,粉糰已經成形。

狗仔粥呈糊狀,原為碼頭工人的食品。

(左)辣菜甫、不辣菜甫,兩者均加入蒜、乾葱、花椒、蝦米等爆香。



不講不知,市面上所見的狗仔粉是手工粉加清湯,但走鬼檔年代賣的是呈糊狀的狗仔粥。好味的狗仔粥元素有三,湯底、粉糰、配料。「狗仔粉湯底很重要,以豬肉、大地魚及大地魚粉為底,加入乾葱、蒜頭、大蒜等配料熬過夜,湯底才會鮮甜入味。」熬畢後,將豬肉拆絲,撈起骨頭,所有材料的原精華都在湯內。搓粉糰看似簡單,但加乾粘米粉搓時,若有粉粒、太稠或太稀的話,粉糰都不能成形。配料菜甫亦為自家製,鹹香味十足,突顯狗仔粥鮮味。前後準備要四日時間,做得這樣辛苦,每次賺到的都不夠一千元,但為讓更多人可一嚐滋味,林太堅持用心製作:「香港有好多隱世的人,有自己技能,需要政府提供配套,令到香港可以有自己的美食街。」


狗仔粥佐以菜甫食用,加倍惹味。

材料的原精華都在湯內。



新春食通街熟食墟市日期及時間:2月15日至16日6pm-12mn地址:深水埗通州街臨時街市第四及第五座中間空地記者:何嘉茵、張欣頤攝影:鄧鴻欣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216/2030693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7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