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歷史上極少有一家公司像蘋果(Apple)一樣,如此忠實的反映出其創辦人的個性與形象。 一九九六年,賈伯斯(Steve Jobs)被迫離開蘋果後第十年,第四任執行長艾米利歐(Gil Amelio),做了一件讓董事會震驚的決定:把賈伯斯找回來擔任顧問。 「沒有人可以改變蘋果真正的特色,包括我、史考利(John Sculley,取代賈伯斯的百事可樂前執行長)、史賓德勒(Michael Spindler,第三任執行長)都不行!我們充其量只能維持公司的運作,」接受《連線雜誌》(Wired)專訪時,艾米利歐曾說:「雖然我非常不爽這傢 伙,但不得不承認,我所熱愛的蘋果是跟著賈伯斯的個性在走的。」 事實上,這三個執行長連基本運作都維持不好,根據《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在今年初發表的一篇對於蘋果的個案研究,賈伯斯不在的十年內,蘋果的營收與獲利衰退了三四%,把個人電腦市場拱手讓給微軟 (Microsoft)與英特爾(Intel)。艾米利歐是在束手無策之下,才勉強把賈伯斯給找回來。 一九九七年,艾米利歐被董事會開除,賈伯斯成為過渡時期執行長。一年後,他研發出全球第一台AIO電腦(All in One,一體成型)iMac,大受消費者歡迎,蘋果從前一年虧損十億美元,變成獲利三億美元。 接下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二○○一年蘋果推出iPod,改寫音樂產業;二○○七年推出iPhone,顛覆傳統手機邏輯;二○一○年推出iPad,創造平 板電腦風潮。賈伯斯不只把蘋果推向頂峰,市值超越微軟,也一手扭轉了行動通訊產業的遊戲規則,成為消費性電子霸主。 沒專業背景,全憑直覺打造產品 為什麼他能夠創造如此非凡的成功?答案是「直覺」。 與他共事過的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豪利(Michael Hawley)接受《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專訪時表示:「賈伯斯是我認識過最靠直覺的人。」 相較於一般公司總是喜歡用焦點團體(focus group)做為研發新產品的依據,賈伯斯根本不甩這一套:「消費者不知道他們自己要什麼,除非你做出來給他們看。」他在接受《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專訪時說。 台大管理學院副院長李吉仁觀察,賈伯斯的直覺不是只在技術或產品層面,「他看的是生活,」他以混沌理論解釋,創新通常發生在極端秩序與極端失去中間的灰色 地帶。類似像賈伯斯這樣從大學輟學,沒有接受過一天正規工程或藝術教育的人,反而可以「think out of the exist box」(跳脫既有框架思考),把生活經驗轉化為他對事物的直覺。 「他不會設計迴路板、不會寫程式碼,但他就是知道怎樣挑選出一個好產品,然後把它賣出去,」《賈伯斯在想什麼》一書的作者卡尼(Leander Kahney)指出,賈伯斯只做三件事:開發新產品、搞定談判、上台發表。 雖然開發出iPhone、iPad等超酷炫的玩意兒,但李吉仁認為,賈伯斯最厲害的創新不在產品本身,而是整合既有的技術,大膽開發新的商業模式。 二○○五年,iPod銷售已經達到瓶頸,不僅競爭日趨激烈,亞馬遜(Amazon)、網景(Netscape)等大公司也複製了iTunes模式,推出免費線上音樂下載,市場開始看衰蘋果,認為賈伯斯難以再有突破,但就在這時候,賈伯斯決定跨足手機產業。 「這是充滿風險的一步,」《哈佛商業評論》表示。當時手機市場有諾基亞(Nokia)、摩托羅拉(Motorola)、三星(Samsung)等巨人盤據 市場,遑論還有其他大大小小的手機品牌商,各擁深厚的硬體製造與行動通訊能力,從來沒有做過一支手機的蘋果,要拿什麼與之競爭? 結果,賈伯斯把iPod Touch的「全觸控螢幕」與「線上軟體市集」(App Store)進一步擴大,加上通訊技術,創造了新的手機概念。前者的直覺化操作讓完全不懂電腦的三歲小孩也能馬上上手,後者則解決了應用程式缺乏的問題, 如今會選擇iPhone的消費者絕大部分都是衝著App Store上四十萬個遊戲與軟體而來,《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甚至說:「App Store讓iPhone變得一點都不貴!」 用智力格鬥,激發明星團隊潛力 追求完美的性格、精準的直覺、天生的魅力以及過人的遠見,讓賈伯斯成為蘋果中最關鍵的靈魂人物。但就如同威爾許(Jack Welch)之於奇異(GE)、霍華‧舒茲(Howard Schultz)之於星巴克(Starbucks),這些明星執行長最大的問題在於:「誰能取代他們的位置?」 如果把蘋果這家公司切成兩半,你會發現除了賈伯斯之外,另一半工作團隊,都是當代各領域中的明星級人物。 營運長庫克(Timothy D. Cook)統管全球所有的供應鏈與生產線,被《財星》(Fortune)譽為「營運的天才」;設計出iPod、iPhone資深副總裁伊孚 (Jonathan Ive)是全球最有名的工業設計師;資深副總裁佛斯特(Scott Forstall)打造出App Store的軟體開發平台;全球產品行銷負責人席勒(Phil Schiller)讓蘋果走出美國,成為全球時尚電子產品的符號。 一般人對賈伯斯的印象是專制霸道的獨裁領導者,但極少有人知道他與手下這些明星團隊的決策過程。 領袖魅力與願景,繼任者難取代 卡尼在書中指出,每當蘋果要推出新產品之前,賈伯斯就會與團隊進行一場「智力格鬥」。雙方各站穩一個立場,從定位、外觀設計、功能、定價、行銷等問題,進行猛烈的炮火互駁。 賈伯斯雖然主見極強,但他從不用「由上往下」的決策方式,而是在一場場的「格鬥」中找到最佳的答案。「他會質疑你說的每句話,有時候完全不留情面,看你敢 為自己的立場堅持到什麼程度,」卡尼表示,賈伯斯喜歡用「賭多少?」來測量對方的信念,「越是堅持到底的,往往證明他的觀點是對的。」 換言之,蘋果今天的成功,來自於賈伯斯一人單挑整個明星隊,激發出全隊潛力的結果。然而若少了賈伯斯,蘋果的未來會是如何? 「他最成功的地方也是最危險的地方,」李吉仁說:「領導人所擁有的魅力(Charisma)與願景(vision)是複製不來的。」 《彭博商業週刊》指出,蘋果其他的成員個別閃耀著星光,卻沒有一個是全能好手。這些人或許可以維持著蘋果的基本營運,但失去了賈伯斯的開創性與強烈個人風格,「蘋果將不再性感(no more sexy)。」 選在財報公布前一天宣布病情、提早規畫二○一一年產品布局,蘋果試圖把賈伯斯離開的衝擊降到最低,只是沒了這個集創意、魅力與願景於一身的天才領導人,繼任者即使再怎麼努力,「可以是九十五分的蘋果,但絕對無法回到一百分。」李吉仁結論。 |
|
||||||
提到IBM,我們會想到,企業標 誌方正的藍色大字,西裝筆挺的業務員,你很難立刻想到「創新」兩字,但IBM正是全球最創新的公司之一。 IBM有多創新?它已連續十八年蟬聯美國專利排行榜冠軍,去年更成史上首家年獲五千項以上美國專利的公司,不僅超越微軟(Microsoft)、 Google、惠普(HP)、甲骨文(Oracle)等大廠的總和,它一年創造的專利數是台灣所有廠商的一.八倍。 每處環節都量化管理六階段給分,準確算業務成交機率 這家公司,是全球最早推出可攜式電腦的企業,當年美國人能上月球,靠它;我們今日店家刷條碼結帳的發明,也是從它開始。現在,很熱的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它早在二○○七年就提出。 如此堅持創新的公司,卻是連電話響起應該在幾聲(編按:標準答案是兩聲)內接起,都清楚規定的組織。 IBM,真的一點都不「性感」。 走進它台灣分公司辦公室,規規矩矩的一格格隔間裡,灰色辦公桌和黑色的ThinkPad筆記型電腦是標準配備,這種裝潢,「其他國家IBM辦公室也差不多 是這樣。」IBM公關說。 IBM彷彿是個科學家,業務員每週報告業務進度時,也要精準量化。IBM有一套量尺,把零到一百的成交機率,分六階段給固定分數。剛聽到這商機,成交機率 是零;確認客戶有需求,機率是一○%;客戶編好預算,機率跳到二五%……,進入議價成交機率七五%,簽約時達到滿分。這樣的設計,讓業務員和主管,可準確 調配出年底業績,只因IBM不喜歡不確定性和驚喜。 每個創新要過上百關定出整年流程,萃取終極概念 最經典的是,創新發想不是一個提案信箱就結束,同樣也可制度化!每年二月的全球科技展望會議,IBM都會提出未來三到五年技術的應用發想。並且從一年前開 始,就集結IBM位於美國、瑞士、日本等九大研發中心菁英的發想,從提案到最後成案,經過上百個會議,還有專門委員會負責管理這些提案,在十一月完成濃 縮,取五到六個題目,十二月底還要通過最殘酷的一關,向執行長和資深副總裁簡報。我們熟悉如「物聯網」和「智慧地球」的概念,就是一路過關斬將後的產物。 IBM的做法,跟我們想像中的創新企業該有的活潑與自由形象,背道而馳。 連創新發想的過程也「制度化」,聽來很被局限,但,這種不性感創新法,卻正是IBM的成功秘訣。 因為,這家企業把八○%的平常業務,化為可量化的流程管理,管理階層只需用二○%資源處理上述流程,另外八○%資源,則可做例外管理,如此,多元化與創新 的火苗,才不會在逾四十萬人、相當於一整個桃園市人口的龐大組織內被淹沒。 每年大手筆投資員工送出國當義工長見識,還給薪水 IBM「企業服務部隊」計畫,已有超過一千二百位員工到世界各地做義工,包括到奈及利亞協助當地公務員使用資訊技術、到巴西協助設立公益醫院。每次四週, 出發前還有三個月的行前訓練。就是因對IBM來說,員工可學習成長,即是一門好投資。 為讓IBM員工腦袋的創意發想能發揮到極致,IBM對員工的意見展現高度包容力,像二○○三年舉辦連續七十二小時的網上「價值論壇」(Values Jam)。IBM請當時全球三十二萬員工上網一起定義公司的核心價值,即使董事長彭明盛(Sam Palmisano)在第一天晚上因為看到員工毫不留情的批評,徹夜難眠,但仍堅持要繼續下去。 「Sam(彭明盛)會鼓勵大家有不同的意見,因為IBM要不斷改造(reinvent),」IBM 大中華區首席技術官李實恭說。 該用制度管的地方扣緊,該放手處給予員工最大自由。IBM精準運用資源,讓創新投資更可貫徹執行,每年,IBM投資六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八百億元) 在研發費用上,相當於每年蓋三棟台北一○一大樓,即使金融海嘯,對技術的投資也沒有縮手。 嚴謹的管理,與自由的創新發想衝突嗎?IBM的故事告訴我們,這兩者,絕對可以並存!這或許也是其不性感創新中,最性感之處。 【延伸閱讀】它的9個第一,改變人類 1937年 它發明聯考2B鉛筆答案卡-發明答案卡自動評分機1952年 它讓人搭飛機可線上訂位-發明全球航空訂位系統1956年 它讓電腦可以儲存資料-發明第一台硬碟1969年 它讓美國可以上月球-5部IBM電腦執行阿波羅11號任務1973年 它改變了購物方式-發明出商品上的條碼系統1975年 它讓電腦可以帶著走-發明第一台可攜式電腦IBM 51001981年 它讓近視雷射手術被實現-發明準分子雷射手術1997年 它讓電腦挑戰人腦-「深藍」電腦擊敗世界西洋棋王2011年 它讓電腦可以跟人互動-「華生」電腦在益智節目奪冠,成第一台能理解人類語言的電腦 資料來源:IBM網站 |
| ||||||
去年接任雅虎執行長的瑪莉莎.梅爾,集智慧與美麗於一身,自史丹佛大學資訊研究所畢業即進入谷歌工作,三十三歲時就已擁有超過一百億元新台幣的財富。去年七月,她被雅虎挖角聘為執行長,在短短半年內,扭轉營收連續五年下跌的頹勢,到底這位被喻為「全美最性感執行長」是如何辦到的? 撰文‧乾隆來 雅虎(Yahoo!)執行長瑪莉莎.梅爾(Marissa Mayer)是媒體瘋狂追逐的明星,她年輕、美麗,三十三歲時就已蓄積一百億元新台幣的財富。 去年七月十六日梅爾挺著六個月的身孕,臨危受命接任雅虎執行長,半年內,她不僅生下健康的男寶寶,同時推動業務、財務、組織全面改革,更讓雅虎股價上漲三三%,總市值從一八○億美元,增加到二三三億美元。 梅爾接任執行長後,立刻被﹁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網站選入「當今最性感的執行長」;《財星》雜誌則是連續四年將她選入全美最有影響力的五十位女性。從她第一天到雅虎上班,到九月底分娩,每一次新主管挖角、法說會、記者會,美國的媒體幾乎天天報導。無疑地,二○一二年最熱門的兩家科技公司,一家是沒有賈伯斯以後的蘋果,另一家就是梅爾領導的雅虎。 不過,今年一月二十八日梅爾向投資人舉行電話法說會之後,雅虎的股價當日暴跌三%,主因就是梅爾發布相對保守的營收成長預估,大家開始懷疑「蜜月期是否已經過了?」雅虎這位「全美最性感的執行長」,終於遇到上任後的第一場亂流。 頭頂績優生光環就業 不選大公司 反去初創的谷歌梅爾的成長經歷,猶如一部現代版的「白雪公主」故事。她的母親是美術教師,從小就給梅爾最好的教育,芭蕾舞、音樂、運動各方面的學習一項也不馬虎。她的學業成績頂尖,更突出的是,她的數學成績優異,高中畢業那年,威斯康辛州長欽點最優秀的學生參加全國科學競賽營,梅爾就是全州兩位代表之一。 這樣優秀的學生,申請大學當然易如反掌,梅爾申請十一所大學,全部獲得錄取;接著她用六年的時間,在史丹佛大學完成大學與研究所,專攻頂尖的人工智慧。一九九九年畢業後,有十四家大公司的工作讓她選,梅爾很聰明,沒有去微軟、雅虎,也沒飛去華爾街搞衍生性金融操作,反而選了剛剛創立的谷歌(Google)。 這個選擇,讓她在三十三歲時,跟著谷歌股票上市獲得驚人財富,媒體估算她有超過三億美元、約新台幣一百億元的財富。 更重要的是,雖然梅爾工作的殺伐之氣絕不亞於谷歌的宅男們,但她是宅男創業團隊中,唯一一位美麗高雅、口才便給、又喜歡上流社交活動的女生,很自然地成為媒體追逐的焦點。 ○八年,《財星》雜誌遴選梅爾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五十位女性,當年她才三十三歲,立刻成為全球最知名的超級科技明星。 隔年,三十四歲的梅爾與律師柴克.柏谷(Zachary Bogue)結婚,婚禮大宴三天三夜,所有科技界的名人,乃至好萊塢的明星都擠入婚禮慶賀,梅爾成為明星中的超級明星。 梅爾喜愛高調的時尚活動,她經常在舊金山四季飯店頂樓舉行時尚派對,穿著高檔時尚設計師的新款服飾,效果堪與超級名模相媲美。當然,她精於運用媒體,在達沃斯世界論壇等最頂尖人物群集的活動上,總是可以見到她上台發表高見的身影。 去年六月雅虎宣布梅爾將會接掌執行長,新聞發布後,她運用巧妙的公關操作,對外宣布她已經懷有六個月的身孕。「一位即將臨盆的少婦,到底能不能夠重振雅虎雄風?」如此戲劇性的議題,立刻成了全球投資界與新聞界瘋狂追逐的焦點。 辦公室戀情告吹 被冷凍迫退位 轉而效力雅虎雅虎堪稱網路世紀的開創者,而台灣人對於雅虎創辦人楊致遠,主觀上更有濃得化不開的感情。但雅虎輝煌不過十年,就已經被谷歌、臉書(Facebook)等後起之秀打得鼻青臉腫。 股價能說話,雅虎在一九九五年創立,○五年營運達到最高峰,股價達到四十五美元,但是在金融海嘯的○八年底跌到剩下十美元,隨後雖然跟著大盤回升,但一直在業績與經營權紛擾中躊躇,股價在十五至十八美元遊走,只剩高點時的三分之一。 雅虎至今仍然有七億個活躍用戶,但是它的搜尋引擎已經賣給了微軟,電子郵件一哥地位被谷歌搶走,廣告營收欲振乏力;在○八年,雅虎曾經創下年營收七十二億美元的高峰,但是到了一一年底已經跌破五十億美元,營收連續四年逐季衰退。此外,過去兩年爆發的行動網路應用市場,雅虎即使不算繳了白卷,也是遠遠落臉書、推特(Twitter)這些後起之秀。 雅虎當然也運用它網路霸主的地位,早期投資了不少新興網路公司,最著名的就是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網站阿里巴巴,雅虎持有四○%股權,而阿里巴巴旗下擁有的支付寶網站,是中國最大的第三方網路支付平台最值錢的金雞母。但是,中國基於所謂的戰略性發展,硬是逼迫雅虎退出支付寶。 雅虎吃了大虧,卻也無處申訴,只得在一一年底與阿里巴巴達成和解,和解內容公告當天雅虎股價跌了將近三%,又吃了中國的悶虧。 此時,在谷歌已經十三年的梅爾,雖然不到四十歲,卻也碰到她的第一個「中年危機」。 一一年賴瑞.佩吉(Larry Page)接替艾瑞克.施密特(Eric Schmidt),成為谷歌的執行長,隨即進行劇烈地組織重整,一直負責搜尋引擎部門的梅爾,從谷歌的業務核心被轉調至相對冷門的「當地服務」(Local),負責地圖、餐廳搜尋等服務。佩吉基本上就是希望梅爾讓位給更多後起之秀,這當然讓一向站在舞台最前端的梅爾難以接受。 還有一件媒體不願報導的八卦,就是梅爾曾經與佩吉是情侶,兩人雖然有過美好的時光,卻沒有結成正果。 佩吉做了組織調整,大家都認為是為了公司發展最大的利益。不過,在組織調整後,梅爾重要性大減,卻是不爭的事實。 於是,當獵人頭公司正式向梅爾提出挖角條件後,她就帶著創設谷歌的經驗,及陸續加入的新團隊,誓言重新打造雅虎。 四十五億美元買庫藏股 豪氣引爆雅虎股價上漲 梅爾知道媒體與投資人要什麼,她接任雅虎執行長後立刻宣布,將原本從阿里巴巴公司私有化後售股所得的四十億美元現金,拿來買進雅虎庫藏股。 去年九月底,梅爾宣布已買回三十億美元的雅虎股票,第四季又買了十五億美元,總共買回約一千三百億元新台幣的庫藏股,引爆了雅虎股價上漲的動能。 梅爾同時還展現超強工作能力,她在去年九月三十日星期日生產,隔日上午雅虎公關發布她生產消息的同時,還特別強調:「梅爾已經在家中開始工作,她持續領導公司,並且參與所有公司重大決策。」等於梅爾產假只休不到兩個禮拜就正式上班。 除了提振員工士氣、宣布巨額庫藏股推升股價,梅爾也主導網路行動軟體公司Stamped的購併。Stamped是一家小公司,但該公司三位創辦人都曾在谷歌與梅爾共事。梅爾利用熱門的相片分享網站Instagram宣布購併,藉此宣示她在雅虎內部推動行動業務的強烈企圖心。 這位全美最性感執行長,在接任雅虎半年後,繳出連續兩季盈餘成長、營收也扭轉連續五年下跌頹勢、股價上揚三成的成績。三十八歲的梅爾還很年輕,而且抱著與傳聞中的老情人、谷歌執行長佩吉一較長短的決心。 過往,網路公司從高峰跌下後,幾無東山再起的案例。梅爾背水一戰,好戲還在後頭!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瑪莉莎.梅爾 (Marissa Mayer) 出生:1975年 現職:雅虎執行長 經歷:歷任谷歌各個部門,也曾擔任公司發言人學歷:美國史丹佛大學資訊系、資訊研究所家庭:已婚,育有1子 「全美最性感的CEO」 瑪莉莎‧梅爾的傳奇經歷:梅爾從小就是頭頂光環,站在舞台最前端的資優生,她在Google創立初期就加入,33歲就已經擁有超過新台幣100億元的財富。非凡的經歷,讓《財星》雜誌連續四年評選她為全美最有影響力的50位女性,美麗的容貌,讓她一出任執行長就被「商業內幕」網站列入「最性感的CEOs」榜單。 以下,就是梅爾童話故事般,完美的資歷:1975 05/30 梅爾在威斯康辛州華梭鎮出生。母親是美術老師,芬蘭後裔。 1993 高中畢業,申請11所頂尖大學,全部上榜。 被威斯康辛州長欽點參加全國青年科學營代表。 1999 史丹佛大學資訊系、資訊研究所。碩士畢業時,同時有14個工作機會,最後她選擇Google,成為公司第20位員工、第一位女性工程師。 1999-2012 Google 工作13年,歷任各個部門,也曾擔任公司發言人。 2008-2011 連續四年被《財星》選為最有影響力的女性。 2008年被選任時年僅33歲,為該項評選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上榜女性。 2009 12/12 與律師Zachary Bogue結婚,婚禮持續三天,冠蓋雲集。 2012 06/12 宣布辭去Google,轉任雅虎執行長。在轉任記者會上,梅爾同時宣布懷孕的消息。 2012 09/30 順利產下男嬰。 2013 01/23 梅爾接任執行長半年,股價上漲33.3%。 照片來源:翻攝自網路 |
他就像武俠世界裡借力打力的高手,在娛樂、烘焙、餐飲、乳品等領域 「跨界」經營長袖善舞,即使賣小面包也能賣出億萬財富。這位「跨界」經營奇才就是陳國富。 」我看準了大勢,計算了風險」
陳國富是香港人,l973年到美國讀書,1979年做美國核電工程師,曾在紐約世貿大廈1層工作過,「我看到了一種大勢,上世紀80年代末我每天都與朋友談論中國的發展」。
1994年,他和太太以及兩個年幼的孩子從美國回到了香港。當年陳國富在香港創立了美國冒險樂園,目前有48家分店,是全港最大規模的室內家庭遊樂場。從2006年起,他又用6年時間在深圳開了13家「面包新語」店。
「事實上,在深圳做面包並不如想像中容易。」他說。儘管13家店火暴的生意折射出「面包新語」在進入深圳市場後的成功,但陳國富認為,看似形勢大好的市場其實也暗藏不少不利因素,比如走高端路線的產品,在店面選址方面就必須非常挑剔,立足萬象城這樣寸土寸金的店面,租金成本就非常高昂。
這些因素在準備進入深圳市場時做可行分析的時候,都是曾經困擾過陳國富和他的團隊的問題。而綜合起來,他認為「面包新語」的成功,關鍵之處是確立了自己的競爭優勢。
小面包高利潤
一位名叫高級魔法師的業內人士分析,一般來說,面包、蛋糕的銷售淨利潤在20%~40%,中等消費城市單店平均每天的銷售額都在300~500元以上,高峰期每天的銷售額可達1500~3000元,一年內即可收回全部投資。中上等消費城市單店平均每天的銷售額都在500~1500元,高峰期每天的銷售額可達3000~5000元,半年內即可收回全部投資。
生日蛋糕是開蛋糕店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所有的產品中,生日蛋糕的利潤最高,6吋的利潤在20%,8吋的利潤在25%,1 0吋的利潤在30%,1 2吋的利潤在35%,1 4吋的利潤在40%,1 6吋的利潤在45%,1 8吋的利潤在50%。如果再採用良好的營銷方案,提高每天的生日蛋糕的銷量,其利潤自然就更高了。
談及效益,陳國富笑稱「在深圳已開花結果」。「深圳1 3家『面包新語』門店一年賣面包過億元」。
「打不贏對手,就加入吧」
加盟「面包新語」並不便宜。除了不菲的加盟費之外,新加坡的總部還會從每個店的收入中取得分成。
為什麼不自己另起爐灶呢?陳國富用「If you can´t beat them,join them(既然打不贏對手,就加入吧)」這句美國諺語來回答。他覺得,如果當初自己從零開始,按照「面包新語」這樣的模式打造面包企業,未必比現在做得好。而採用加盟方式,反而可以利用「面包新語」遍佈世界各地的研發體系,為屢屢推陳出新提供堅實的後台支援。
為了找到一個合適的模式,陳國富專門用了三年多時間,自費前往印尼等地考察「面包新語」。經過如此一番精明考慮,2006年,陳國富決定以連鎖加盟的形式開始在深圳經營「面包新語」,與新加坡總部共贏。隨後市場表現證明,此舉讓他搶先進佔了深圳面包消費的中高端市場。
既然自己單獨做未必能夠做得比現在好,同樣的困難當然也擺在了潛在競爭對手面前。陳國富認為,這裡有一個細分市場中先下手為強的道理,要想戰勝已經先進入中高端市場的「面包新語」,即使採用同樣的經營模式,新加入者也不可能單單依靠美味面包取得成功。
因為,在全亞洲流行的「面包新語」已經有了巨大的品牌價值,新進入者還需要時間去樹立品牌。而現有的一些競爭對手,由於雙方經濟模式、成本和目標市場都不一樣,事實上是可以做到和平共處的「雙贏」的。
暢銷秘訣:當面包遇上時尚
陳國富所說的競爭優勢,是包括產品的研發、市場定位、品牌形象推廣、質量管理和經營機制在內的一個成熟的零售食品業運營模式。「面包新語」面包新語的面包如此火爆,那是因為他們在賣新鮮出爐的面包之餘還多賣一種叫做「時尚」的東西。
「我們和別人不同的地方,從店面上看,你可以看到我們的面包的擺設很講究。最重要的,是我們的面包在店裡面現做現賣,而且種類繁多,不斷創新。你看,現在客人買的面包,都是剛出爐的。」而在陳國富說的這幾點之中,「現做現賣」決定了面包新語和別的面包店之間存在著比表面形象大得多的差異。
採用人工製作現做現賣的方式,就意味著要在店面的後面設置工坊,不僅耗費昂貴的佔地成本,也摒棄了機械化批量生產的優勢,和普通面包店採用「工廠+配送」的模式相比,在經營成本上並不佔優。
但另一方面,透過萬象城面包新語店那透明的玻璃,看到面點師傅們將半成品的生麵糰送入烤爐之中,又在貨架上拿到剛剛出爐的新鮮面包,顧客們能夠得到另一番體驗,而精細化製作的優點正在於此。這一體驗式的特點也決定了在面包之外,需要經營者想方設法將更多的東西附加在面包上面。
陳國富說,他需要做的,就是在經營中想方設法向顧客傳達一種信息,讓他們接受精品面包的概念。說到興奮處,他拿起一個面包新語的招牌面包「辣松」,然後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看著麵粉揉成麵糰,麵糰發酵成面包,再塗上佐料成為「辣松」,再想想我們的品牌「BreadTalk」,想像面包也想說話,你會不會覺得面包也是有生命的呢?
你是不是看到這幅海報,一激動就點進來了?
最近華爾街的研究員們,尤其是賣方研究員也試圖用這種方法吸引人們來看他們的研報。
枯燥的數字和雜亂的圖表已經難以提起人們的興趣,華爾街的研究員光有金融頭腦是不夠的,還得懂點營(you)銷(huo)手段。
上周五在北美上映的愛情電影《五十度灰》(Fifty Shades of Grey)因為大尺度的劇情搭配男女主角超高的顏值而大受關註。華爾街的研究員也不願錯過這個機會,將熱點當賣點。當然,他們的尺度有限。
比電影上映早三天,瑞銀就已經開始借助電影的熱度吸引眼球。在一份關於美聯儲利率策略的報告中,瑞銀以“五十度收緊”(Fifty Shades of Tightening)為題稱,美聯儲若僅靠加息,收效將打對折。
電影上映同一天,加拿大道明證券(TD Securities)給研報起的標題是“五十度美聯儲”(50 Shades of Fed)。同樣也是對美聯儲的匯率政策效果表示擔憂。
也是在電影上映當天,高盛在研報中列舉了他們認為可以投資和不建議投資的行業,打上標題為“29度資產配置”。高盛稱,能源,電信和IT行業將在未來12個月產生較高的回報;同時,不看好金融,消費品和工業板塊。
除此以外,你聽說過“金發女郎效應”(Goldilock)嗎?或者“等待戈多”(Godot)嗎?甚至連流行明星布蘭妮(Britney Spears)都被用上了。如果你都沒聽說,趕快去補課吧,否則以後沒法愉快地看研報了。
正如《五十度灰》海報上寫的一樣:“我們意在取悅!”(We aim to please...)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3-26 08:31 編輯 旗幟鮮明做多“港A股”——當A股的節操邂逅港股的性感 作者:格隆匯 Ivan 不謀萬世者,不足某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清]陳淡然 風停! 大風起兮雲飛揚!節操掉滿地兮股價漲! A股的節操就是從來都沒有節操,舍棄節操的A股暴漲不休。可是光憑沒節操股價能夠無限制的上漲嗎?顯然這是沒有可能的,歲月是把殺豬刀,就像曾經年輕性感的少女變成了臃腫大媽,落日黃花可想而知——聽過水木年華那首“一生有你”嗎:多少人曾愛慕你年輕時的容顏,可是誰願承受水月無情的變遷? 更何況,很多A股就算年輕時(也就是去年底下半年這波牛市啟動時),遠談不上性感。 ![]() 上圖中的這位A股美女早已聞名遐邇了——她幾乎是這波A股牛市的旗幟與當仁不讓的龍頭,從來走勢都是氣勢如虹的上攻並順利創出A股歷史上最高價,似乎沒有人在意她近千倍的市盈率,近百倍的市凈率。 但事情明顯在悄然發生一些變化: 1、今天滬港通北向資金只有9400萬,南向流入則有4.16億港幣——這在滬港通開通這麽久來時破天荒頭一次; 2、A股牛市旗桿全通教育今天從接近漲停到接近跌停。 風弱了?還是風停了? ![]()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資本市場更是如此。07年大牛市的龍頭大神中國船舶早已跌落神壇,股價在觸碰到300元後就急轉直下,10個月後跌到了14.98元!只剩個零頭! 全通會是下一個中國船舶嗎?當然股價也可能還會繼續往上!誰知道呢!毫無節操的A股發生任何事情都不足為奇。 風起! 風不會一直吹的,特別當你變得身材臃腫,就算有風也未必能吹起來!我不否認A股曾經的性感,可是那只存在我的記憶中。如今與其在無節操的A股中沈浮,何不多留意下正在風口中的港股? 大風起兮雲飛揚!當港股的性感低價遇上A股的節操,就是幹柴與烈火,美女和野獸!一如格隆匯大俠tung周末所說,港股的節操在被A股改變(或者說A股節操在迅速移植到香港)。全球都在印錢,全球股市都在一個相對高位,前期一直保持低價性感卻無人問津的港股,最近明顯可以感覺到蠢蠢欲動。 風正在往港股吹!上圖上真相(其中有不少是格隆匯挑出的“珍珠白菜股”。比如其中的安捷利實業,推出後,短短8個交易日上漲54%): ![]() ![]() ![]() ![]() 這些剛出了業績的股票,在這場颶風之下都出現了報複性的上漲,天下苦秦久矣,憋屈了一整年的港股在爆發。港股的尿性一直以來就是眼見為實,不見兔子不撒鷹,外資股價是不見業績不會漲。可是當港股的性感低價遇上A股的節操,股價擋也擋不住!比如昨天格隆匯會員chan剛推過的這只: ![]() 又比如說這只與草榴網、YY、快播(已被關閉)同門師兄弟的: ![]() 這些票的業績都還沒有出,可是都有性感綽約的風姿,股價早已饑渴難耐,趁著這波風來先漲為敬!拿天鴿互動來舉個例子吧。 1. 天鴿互動入選了一系列的恒生指數,大概率是深港通標的 2.A股宋城演義收購6間房已經進入漲停模式,9158可絲毫不比6間房差 3. 天鴿互動還是移動醫療的標的! 4. 天鴿互動是新浪系的,朗瑪也算半個新浪系,朗瑪也做醫療,1980也做醫療,阿里健康也做醫療,阿里健康已經停牌,大家可以YY一下 這種票如果放在A股,早就漲的沒影了。 風緣何變向?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隅。 風停,風起!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投資新兵選股,選豬。老兵一定是選風,選勢。 風帶大家看過了,風里的豬也帶大家掃過幾只了,最後的核心問題就落在了:風在往哪個方向吹?為何A股的風貌似在減弱,港股卻山雨欲來風滿樓? 除了身材(也就是估值),最根本原因應該是深港通,而這類最大受益的股票,在格隆匯會員群體里有一個專有名詞:港A股! 港A股是格隆匯會員自創的一個詞匯。 何謂港A股? 1、故事性感; 2、背靠幹爹(背後有強勢股東); 3、流通盤適中; 4、大概率會成為深港通標的; 5、有業績則最好,沒業績也無傷大雅(按A股的邏輯,沒有業績的公司估值就是天空)。 6、非老千股; 符合這些條件的股票就是混血的“港A股”,既有港股的性感身材,又符合A股資金的口味與偏好,極容易複制A股的節操,故稱之為“港A股”。 曾近的A股和港股就是一張紙上的正反面,同一主體卻永不相交。盡管是幹柴和烈火,卻一直擦碰不出火花,而深港通則是神奇的莫比烏斯之環(把一根紙條扭轉180°後,兩頭再粘接起來做成的紙帶圈,具有魔術般的性質,這個紙帶只有一個曲面,一只小蟲可以爬遍整個曲面而不必跨過它的邊緣。這種紙帶被稱為“莫比烏斯之環”。見下圖)! ![]() 轟轟烈烈的愛情光有無節操是不夠的,還要有性感。當幹柴遇上烈火,當港股的低估值遇上A股資金的無節操,相信演繹的愛情故事會比臃腫身材的A股更精彩。 滬港通是大票通,所以結果一定是香港資金支援大陸。深港通是小票通,其結果當然是大陸資金“騷擾”香港——更何況,牛市賺的錢,必須找個性價比更高的地方保值增值。如果說過去大半年A股牛市是投資者的一次歷史性機會,則深港通大概率是另一次。 從今天起,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旗幟鮮明做多港A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