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動物保育教育急不來團結才能將聲音傳出去(三)

1 : GS(14)@2017-08-06 11:38:47

動物保育觀念的推廣,重點並不在於知識的傳輸,反而是要讓「尊重生命」的觀念無所不在,成為每個人的生活習慣。「動物保護教育」的概念雖然聽起來含糊,但其實範圍不脫以動物權和動物福利等觀念為基礎的教育。駐洛杉磯記者:陳志豪國際動保組織曾就動物該有的基本權利做出解釋,它們分別為「免受饑餓」、「免受痛苦、傷害和疾病」、「免受恐懼和不安」,「免受身體熱度不適」、以及「表達自然行為」等5項權利。西方社會很早就開始推廣這樣的觀念,但亞洲目前似乎還在努力的階段;雖然比起過去已經有所改善,但偶而還是會出現民眾為了滿足自身的需求,忽略動物的感受的情況發生。視狗如家人的台灣藝人李維維,日前就因為正確的育狗方式,而與一名網民槓上。當時她發現一位專門經營法國鬥牛梗粉絲專頁的網民,常將狗狗穿上不同的服裝、打扮成搞笑的模樣,卻忽略了小狗可能過熱或過於興奮的問題,便毫不猶豫的私訊該名網友,希望他能改善這種情況。「我自己的好朋友,就有發生過狗狗熱衰竭(而離開)的事情」。從此之後,李維維對正確的動物養育知識就一直十分留心。「我先去看了這名網友近期的錄影帶(影片),發現片中所有的狗狗都是大力喘氣」。本身就養有「福仔瓜」和「李先生」兩隻法鬥的李維維強調,短鼻吻犬受限於生理構造,很容易發生吸氣困難以及其他發炎問題,像這樣過度的喘氣以及熱的情況,都可能導致短鼻吻犬休克或是更嚴重的症狀。尤其如果只是為了吸引更多網友按讚,而讓狗狗拍攝這樣的影片,更是十分不可取。「粉絲今天看影片,他們可能覺得哇,好好笑喔!這狗狗好可愛喔!結果等到狗出事了、死了,就留言說RIP、痛痛飛走了、牠去當小天使了,我真的覺得這樣很不負責任」。李維維強調,既然經營了粉絲專頁,就要肩負起正確教育的責任,透過社交媒體的力量,讓大家知道甚麼才是正確保護動物的方式。在網絡時代淌這樣的渾水,難道不怕激起網民的反對嗎?「我不在意大家怎麼看待我這次的行為,只要以後有人在看到法鬥時想起,他在喘了,很熱喔,那就夠了」!對李維維來說,將正確的知識慢慢傳達給大眾知道,這就是對的動保教育。動保團體《挺挺網絡社會企業》的發起人劉偉蘋也強調,動物保護需要長期的深耕與規劃,「台灣的思考都太單點了,就像當初我們決定要做安樂死這件事,就直接push它入法,但卻沒有任何配套,都是之後才來想辦法」。劉偉蘋強調,這樣缺乏深度溝通的做法,當然會讓動物保育觀念難以深耕。她認為,即使是在歐美社會,大家的動物保育觀念也是在不斷溝通、學習,才得以達成共識。「不是因為瑞士或歐美是所謂的文明國家,所以他所有的人就會(樂意)去擁抱所有的弱勢議題,他們反而是更有思考力的去了解這些計畫的內容」。身為狗專業訓練師、旅居瑞士的Mojito,也十分認同劉的說法。她表示,瑞士在推動動物保育法時,也是經過了長期的推廣以及教育,才得以讓每個人都獲得正確的觀念。「像(瑞士)動保法當初很大的一個重點,就是飼主必須要帶狗去上課,甚至是在養狗之前就得上課,除了獲得有關的知識外,還必須了解養了狗對你的生活會產生多大的變化」。她認為,唯有長期、正確的教育,才能讓這些動物收到最好的保護。而洛杉磯帕薩迪納動物收容所所長班克則認為,除了時間扮演一個重要的因素外,讓對的人團結起來一起宣揚動保意識,也是一個重點。曾遠赴台灣宣導動保教育的班克說,「我當時遇到很多重視動物權益的台灣人,但他們卻很分散、各做各的。其實最重要的事情是大家團結起來,讓所有人都能夠連成一氣,因為團結在一起的力量才大、才能讓聲音傳出去」。她也強調,很多事情不但要花時間,也必須付出很多精力,因此找到對的人很重要。「我向你保證,不管在哪裏,總會有那麼一個兩個或是五個人是熱愛動物的」,班克語重心長的說,「你只是必須找到他們。」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805/2011249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7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