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林外傳(1)引子
「股林」是敘述自己的組合持股,並分析理念以及選股理由,對其進行長期跟蹤論述。「外傳」的意思是博主我儘量選擇一些不同於大眾的思維模式「正傳」之外的手法來分析敘述投資前後的故事,用「旁門左道」去理解自己的長期持股對象,近兩年內我蒐集了一些資料,不斷的思索和研究:「我們到底做怎樣的價值投資」才可能獲得長期最豐厚的利潤呢?從今兒個開始將我的一系列思想展現在此,與眾好友分享。
閱讀之前我先拋棄你腦中固有的一些投資大師們和投資門派、投資教條等。
一個故事,是我編的。古代的冷兵器時代,兩位老兄都想成為天下最牛掰的豪傑,偶然間救了一位落魄神仙,神仙提出能給兩位老兄每人一顆神丹做報答。但有兩種選擇,一顆是甲丹,即為天下第一勇士丹,吃完會很快成長,最後成為天下武功第一的勇士,第二顆乙丹,即是天下無傷丹,吃完後誰也甭想再使食者肉體受大傷害,能平穩保全,但成長取決於自身努力或偶然事件的促發,想成為最強者很難。兩哥們兒一位想都沒想搶了天下第一勇士甲丹,另一位只好拿了乙丹。好吧,這兩位老兄就叫做甲兄乙兄。
後面的故事發展先別急,先給兩個俺自編的價值投資醒言,以便理解投資:
企業成長立於底線,起於飄渺。
企業底線永守住,發展機遇會無限。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嘮叨!
本帖最後由 Billy 於 2014-9-22 18:41 編輯 尋找明年行情的引子:2015年股市五大猜想 作者:王勝 盡管日歷才翻到2014年的9月,但是反映預期的證券市場已經開始思考2015年,事實上,每一年四季度都會找到次年行情的影子,比如申萬策略在2013年9、10月份強烈推薦的國企改革,成為2014年貫穿全年的大主題,成為平行世界的一面進行估值修複的主要邏輯;而始於2013年末的“觸網”行情也奏響了2014年平行世界另一面的“跨界並購”行情的序曲,申萬策略全年主推的“主動縮容”的五十億以下小股票成為最亮的星。所以,說早也不早,投資者是時候開始認真思考2015年了,在此,我提出五大猜想,與投資者分享。 猜想之一:一萬億外資敲開中國資本市場大門,真正的全球投資時代來臨。申萬策略曾撰寫過《從一扇窗到一道門》,闡述滬港通之後,我們將真正告別“存量博弈”的尷尬年代,考慮到存量580億美金以上的QFII、近3000億的RQFII(不含新批額度)、以及未來的3000億滬港通額度,甚至潛在的MSCI將A股納入成分股,在2015年的某一個時代,A股市場上的外資存量將接近萬億人民幣。對市場的波動率、投資風格、投資理念等都將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比如,我們認為A股藍籌龍頭的估值體系將出現坐標轉換,從“中國特色”到“全球接軌,上海汽車要PK的不再是光線傳媒,而是通用汽車;投資者也會更加註重ROE、現金流以及公司治理。又比如,投資者需要比以前更為認真研究美聯儲加息對全球資本流向和資產價格的影響。 猜想之二:一萬億融資融券余額首現,投資者要逐漸學會適應“加杠桿”的A股。媒體報道,一些券商大幅降低了融資融券門檻,甚至降為0,近期,融資余額快速擴張,逼近六千億,我們認為2015年擴張的不僅僅是融資余額,更有融券余額。 猜想之三:A股市場波動率大幅上升。2014年A股市場整體波動率很小,但融資余額的快速擴張、外資占比的上升都為2015年的高波動率埋下了伏筆,狂熱的產業並購熱潮、房地產行業的波動、剛性兌付風險的階段性出現,都可能成為引爆行情的催化劑。 猜想之四:註冊制得以真正實施,腳踏實地的投資者迎來春天。盡管申萬策略從2014年初開始建議主動縮容,做多50億以下跨界成長,但是隨著市場狂熱的表現,殼資源股票已經充分表現,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說,進入瘋狂模式,20億總市值以下未停牌收購公司已經所剩無幾。註冊制正式推進的信息、限售股解禁、深港通、更為嚴厲的監管都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時間不知道是在2014年的四季度還是2015年的1季度春季躁動之後。在此之後,藍籌龍頭公司和被拋棄了一整年的白馬成長將王者歸來,腳踏實地的投資者將跑贏2015年。 猜想之五:90後初探股市。10年前的2004年,80、81年出生的第一代80後本科畢業,部分人進入A股,享受了2006年開始的牛市的財富效應;10年後的2015年,首批90後本科畢業,初探A股市場。人的行為有顯著的路徑依賴傾向,2015年股市的表現、結構將在未來的很長時間影響這批新興力量。 回到短期市場,經濟數據依然令人擔憂,但市場選擇性忽視。9月上半月申萬調研綜合指數基本持平,從13.2%略升至13.5%。庫存指數從-14.3%升至-7.8%。當前景氣度指數從-3.1%繼續小幅上升至3.1%,對未來6個月的景氣度預期從42.6%略降至39.5%。上半月調研指數表現略低於13年同期,進入金九銀十,主要行業的需求繼續小幅改善,但出口表現回落、鋼材等價格表現疲軟以及庫存的小幅回升制約了指數的升幅。發電量上旬增速4.0%(8月下旬增速-2.1%),旬環比變動-4.1%略低於可比期間的-3.6%。地產市場著實令人擔憂,與上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下降的城市有68個(7月為64個),湖北省住建廳發布《關於促進全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提出居民家庭貸款首次購買自住普通商品住房,首付款比例按30%執行,貸款利率打7折,屬於家庭唯一普通商品住房的,減半征收契稅,同時黃岡市也出臺了“十六條”房產新政,房地產如果托不住,經濟面臨失速風險。當然,短期市場覺得經濟不是核心問題,但我們覺得中長期看,向基本面回歸是必然的。有些觀點覺得服務業的發展沒有納入統計,我們認為“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正回購利率下行,季末風險基本解除,但“寬貨幣”向“寬信用”的傳遞路徑不通暢。在外匯占款較低、季末+國慶對資金面的沖擊、新股發行短期抽血的背景下,媒體報道大行正在向央行申請SLF,部分大行已經獲得,以對沖短暫的資金面沖擊,難以證偽;同時本周四,央行開展了100億的14天正回購操作,利率較前次下降了20BP,一方面是隨行就市,另一方面也是一定程度上引導銀行間短端利率下行,從而進一步傳到到長端,膠著了兩個月的國債期貨終於應聲而漲0.66%。銀行間市場的寬松是相對確定的,但實體經濟無風險利率向下空間依然受制於金融機構的謹慎,傳導路徑並不通暢,年初以來的銀行間利率下行並未帶來貸款或信托收益率的明顯下行,依然維持較高的絕對水平。 改革預期仍濃厚,市場短期有望繼續活躍,但市場與基本面的偏離度越來越大,風險不斷累積,不可不察。四中全會之前,各地改革仍熱鬧的很,改革長期紅利的短期化仍難以證偽,滬港通即將在10月中下旬正式啟動,融資標的放開,融資余額仍然較高,因此,部分風險偏好較高的投資者仍將樂不思蜀,短期小市值跨界並購成長仍有望活躍。但市場與基本面的偏離度越來越大,風險不斷累積,不可不察:1)經濟面臨失速風險;2)雖然央行引導利率下行,但信用風險溢價可能出現階段性上行;3)外資可能階段性部分撤出。本周二上證指數大跌1.82%,交易量達到歷史高位。安碩A50ETF和南方A50ETF溢價率從9月4日開始高位持續下滑,近期人民幣貶值幅度較大,在經濟數據整體偏弱的條件下,EPFR數據顯示,9月11-17日,外資繼9月初後再度流出中概股和A股3.96億美元,其中專投中國的股票基金更是流出4.77億美元,美國上市的摩根斯坦利中國A股指數ETF過去8日持續下跌,累計跌3.05%。 交易型選手仍可享受主題余溫,但是戰略型配置機構堅定“秋收”。當前的投資策略必須要對投資者類型進行劃分:1)交易型、靈活型的投資者,可以繼續配置軍工、軟件以及土改、移動醫療、國企改革、依法治國等主題性機會,盡量在融資範圍擴大受益的標的(9.22開始正式納入);2)而對於戰略型配置機構,在市場狂熱的時候,一定要兌現部分收益,左側撤退,在資本市場國際化趨勢逐步明朗,海外投資者對國內A股的影響愈加深刻的未來,對於今年下跌較多的優質白馬成長和部分藍籌龍頭需要給予重視,尤其是即將加入到滬深300中或者新增到融資範圍。 (來源:申銀萬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