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行業:年華似錦,佳期如約 作者:樂加棟 核心觀點: 政策超預期連環出擊 3月30日多部委房地產重量級政策相繼出臺,從降低居民購房門檻和降低二套房交易成本兩方面,進一步提升增加房地產市場流動性,促進成交與居民住房需求的兌現。央行聯合三部委發布通知,商業性住房貸款,二套貸款首付比例由六成調至四成,不再規定1.1倍基準利率限制;公積金委托貸款,首套首付款比例由三成降至兩成;財政部發布通知,住宅銷售營業稅免扣時間由5年縮短至2年。此次政策放松的組合出擊,符合中央15年工作報告中央“穩定住房消費;支持居民自住房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政策基調。結合不動產登記政策的推行,建立更加長期規範房地產行業配套制度,形成相對穩定的中長期房地產市場和政策環境。 購房門檻逐步放松,有效釋放需求進場 從貸款推進的節奏看,此次330政策可以理解為930政策的進一步延續,930政策最重要的意義是轉變了購房者對於未來房價的預期方向,330政策則進一步放開了改善性需求的政策限制與杠桿水平限制,就政策的力度而言,我們認為略超前期預期。通過對居民戶均存款水平對首付貸款的負擔能力的測算,我們認為對於一線城市以及核心二線城市,需求引導增長水平在10%左右。貸款利率方面,松動了最低貸款水平的限制後,居民購房成本有望進一步下地。公積金政策方面制定了付款比例最低的購房形式,為盤活公積金存量,有重要意義。 稅收政策調整,降低流動成本 此次免征期限的調整,主要影響的是住房年齡在2年到5年之間的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成本降低幅度在5%左右。此次稅收政策的調整。新政策對於存量房市場而言,有效的增加了存量房的供給,00年至12年竣工住宅的面積,與至09年相比提升了近57%;從竣工價值的角度來看,提升幅度高達76.4%,極大的擴充了低門檻二手房源的入市規模。 基本面進入實質改善階段,投資邏輯通順 從目前的政策力度看,後續基本面將有一個持續性的恢複。配合目前政策環境,二季度大中城市成交面積有望實現20%增長。在成交增長預期沒有向下變化前,板塊具備持續性。重點推薦大的龍頭,行業集中度提升的機會,招商地產、保利地產、萬科、金豐投資;第二種是區域龍頭優質成長股,中南建設、陽光城、泰禾集團、首開股份;第三種是資源型,推薦新湖中寶、泛海控股。 風險提示 基本面複蘇低於預期,受房價影響政策面預期轉變。 ![]() 政策超預期連環出擊 3月30日多部委房地產重量級政策相繼出臺,從降低居民購房門檻和降低二套房交易成本兩方面,進一步提升增加房地產市場流動性,促進成交與居民住房需求的兌現。降低購房門檻方面,央行、住建部、銀監會聯合三部委發布通知,商業性住房貸款,對擁有1套住房且相應購房貸款未結清的居民家庭,首付比例最低調整為40%,同時不再規定1.1倍上浮的二套房貸款最低水平,由銀行業金融機構根據借款人的信用撞款和還款能力進行調整;公積金委托貸款,首套購買普通自住房首付款比例為20%;二套已結清購買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為30%。二套房交易成本的降低主要通過縮短二手房交易免稅期的方式實現,財政部發布通知,非普通住宅銷售差額免稅時間由5年縮短至2年,普通住宅免征營業稅周期同樣由5年縮短至2年。 ![]() 此次政策放松的組合出擊,符合中央15年工作報告中央“穩定住房消費;支持居民自住房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政策基調。本屆政府的希望是市場可以更好的反映居民的真實需求,降低購房者交易的門檻和成本,讓市場起到自身的作用,大通淤塞房地產行業多年的政策壁壘,激活市場自發的活性。政策需要與時俱進,10年前重點在於保障和供給,解決大部分人的住房剛性需求,而15年的政策任務在於流動和升級,鼓勵存量成為新的供給,同時鼓勵改善性住房需求的兌現來實現消費升級,從李克強總理的多次講話中可以看到對於當前對於改善性需求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 我們認為政策的執行方向是可行並且可喜的,結合當下我國的人口結構和行業長期發展趨勢,新政降低了政策的管制力度,這就意味著將會降低政策資源給居民帶來的生活成本。從政策放松的節奏來看,是有控制的一步步執行,試探市場的同事,擠出投資性需求對市場產生的波動。結合不動產登記政策的推行,建立更加長期規範房地產行業配套制度,形成相對穩定的中長期房地產市場和政策環境。對於不懂產價值而言,即滿足需求,又要體現出資源的價值。 ![]() 此次政策與08、09年相比,有很多相似之處,國家也出臺助推房地產發展、加快交易進程的二套房首付降低及稅費減免等政策。從細節和表述來看此輪政策與09年相比,購房門檻降低幅度低於09年的水平,09年一套二套為一律兩成首付比例,目前一套房和二套房分別為30%和40%的首付比例,首套公積金購房達到了09年的水平;而對於交易稅費的改革保持統一規模,免稅年限從5年縮減至2年。 從宏觀經濟以及政策背景來看,15年和08年所遇到的局面存在多差異。宏觀層面,雖然都希望通過拉動住房需求來帶動經濟,但是目前更註重的是經濟結構的調整。而房地產市場的庫存高企的誘因也有所區別,08年是對沖外部危機帶來的投資和消費疲軟,所采取的內部措施;而15年則更偏重梳理內部結構來使市場發揮更好的作用,撤銷由於控制泡沫所采取的限制性政策,使行業回歸到以市場為中心的環境中。 ![]() ![]() 購房門檻逐步放松,有效釋放需求進場 從貸款推進的節奏看,此次330政策可以理解為930政策的進一步延續,930政策核心在於對於整體放松了限貸政策的整體認定力度,二套房方面對於還清貸款的家庭購房門檻大幅降低,同時打開了三套房禁貸的限制。從市場效果來看,房地產930政策與之前的限購放松以及之後的“降息降準”政策疊加,使市場逐步回暖,但是對於二套房貸的認證始終維持13年底收緊的狀態,重點城市在60%到70%之間。930政策最重要的意義是轉變了購房者對於未來房價的預期方向,刺激了購房能力較強的少部分改善性需求的兌現,促進強勢購房群體杠桿水平的提升,對於市場而言是一種合理的保護,通過半年的時間滿足這部分群體需求。在此時點,“330組合政策”則進一步放開了改善性需求的政策限制與杠桿水平限制。 經過此次政策變化之後,商業貸款首套房付款比例維持在30%,利率浮動下限為基準利率的70%,而二套房貸付款最低比例下降到40%,1.1倍基準利率的限制被打開;三套房允許使用商業貸款。從政策的變化過程來看,首套房付款比例在08年金融危機期間,降低至20%,其余階段都是維持在30%的水平,說明政策對於首套剛性需求的態度始終維持在一個相對緩和的狀態;而二套房的首付比例則出現了多次的調整,每次房價的上漲和下跌都會對應二套房首付比例的提升或放松,可見對於改善性投資性需求杠桿水平的調節,是中央調控房價以及拉動投資的主要手段。 ![]() ![]() ![]() ![]() ![]() ![]() 經過13年底一線城市及部分核心二線城市的二套房首付水平上調之後,房地產景氣周期下落,人口結構的變化與存量房的積累使居民購房能力在當時的政策環境下受到很大的限制。房價進入下行周期,疊加12、13年大量的土地供給,即便是重點城市去庫存周期中樞也出現了非常明顯的上移。930政策之後,疊加央行的貨幣政策,市場逐步回暖,但是大量的供給使庫存去化處於高位。330政策組合,在二套房付款比例上的調整,我們認為對於房價較高,居民杠桿需求較高的一線城市和核心二線城市具有較大的影響,相應的提升居民對於改善性住房的購房能力。 15年1季度以來,各地的二套房貸款首付比例以及最低利率等問題的執行出現了一定的松動,銀行在中央不斷提出支持改善住房需求的號召下,個別城市出現了“個性化”的二套房首付政策。此次“330政策”的執行,統一將二套房首付比例降到4成,從政策力度和節奏上來講要高於市場之前的預期。 ![]() ![]() 通過測算,我們發現,一線城市戶均存款規模為136萬元,按照一線城市的住宅銷售均價以及120平米的面積進行測算,40%的付款比例相對於70%的付款比例而言,首付規模/戶均存款規模由1.85倍下降至1.05倍,我們認為戶均收入服從正太分布,假設一線城市戶均存款水平的標準差為1的情況下,首付比例降低可以提升11.5%的人口的改善型需求的購房能力;而對8個重點二線城市的數據測算顯示,在首付規模/戶均存款規模由1.56倍下降至0.99倍,同樣戶均存款規模服從標準差為1的正太分布,則首付比例的降低,可以提升10.17%的人口的改善支付能力。不同城市之間的存款分布曲線存在差異,一線城市的處於中間位置的人口數量較多,理論上來講標準差大於1,政策所放開所帶來的擁有購房能力的家庭提升比例會更高。 ![]() 此外,對於二套房貸的利率下限,政策規定根據借款人的實際情況由銀行業機構進行評估而決定,相當於放開了二套房貸款最低基準利率1.1倍的限制。在此次政策出臺之前,在降息以及降準的因素的刺激下,全國二套房貸款利率平均水平在過去9個月內持續下降,從14年的大幅上浮甚至停貸,到15年2、3月甚至出現了基準1.1倍以下的貸款利率。從最新3月份的情況來看,基準上浮10%以下的利率占比為2.27%,停貸以及1.1倍以上的比例縮小至13.57%。 在1.1倍限制打開的情況下,根據目前銀行的經營思路,對於優質客戶的貸款利率上浮水平還將進一步下降,若從上浮10%下調至基準利率,對於同等貸款規模,總成本下降幅度為6.1%。 公積金貸款方面,此次央行政策將公積金購房首套比例降低至20%,二套最低為30%,從政策的影響範圍來看相對較小,更多的是對於整體購房首付比例的完善,以及公積金政策的進一步放寬。2015年兩會過後,包括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在內的二十多個省市,陸續出臺公積金新政,目前公積金整體調整的範圍涵蓋了租房提取、異地提取、貸款額度等多個方面,此次全國範圍內的降低公積金首付比例,為盤活公積金存量,有重要意義。 ![]() ![]() 稅收政策調整,降低流動成本 營業稅免征年限的縮短,有利於降低二手房的限制,降低二手房交易的成本,同時促進原有住房需求的更新升級。住房營業稅在我國從99年開始征收,經過2次期限的調整,對於房地產市場活躍程度有直接的影響。此次免征期限的調整,主要影響的是住房年齡在2年到5年之間的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優惠幅度至於價格漲幅相關,根據我們的測算,在受益範圍內的房屋,交易成本降低幅度在5%左右。 ![]() ![]() 此次稅收政策的調整,對於存量房市場而言,有效的增加了存量房的供給,使原有項目的流動性得到提升。將存量房市場的參與主體,由2010年之前竣工的的新建商品房,擴充至2013年以及之前竣工的新建商品房住宅。從竣工面積規模來看,2000年至2012年竣工住宅的面積,與2000年至2009年相比提升了近57%;從竣工時統計的商品房竣工價值來看,從95年至12年與95年至09年相比,提升幅度高達76.4%,極大的擴充了低門檻二手房源的入市規模。 ![]() 基本面進入實質改善階段,投資邏輯通順 “330新政”的出臺後,在成交門檻降低以及降低交易成本兩方面的促進下,後續基本面具備持續性複蘇的機會。本輪基本面複蘇的開始於“930”政策對於居民購房預期的改變,疊加降準和降息政策,我們統計的67個重點城市一手房成交面積在2014年11月同比止跌,並且在2014年12月實現22%較大幅度增長。15年一季度以來同比基本沒有增長,主要是由於推盤季節性下滑所致,我們統計的重點城市2015年1-2月的供給量與2014年11-12月供給量相比,受到季節性因素影響下降了50%。 但是2015年以來,我們統計的19個重點城市二手房累計成交同比上漲21%,二手房市場的成交反饋,顯示出市場需求層面上有明顯的恢複;進入四五月份一手房供給將大幅增長,配合目前的政策環境,以及持續下降的購房信貸成本,二季度大中城市20%的增長是可以預期的。 回顧歷史,08-09年和11-12年的地產投資邏輯都表明,政策面的變化,將會傳導到房地產基本面上,而成交預期的持續改善最終會推動股價維持上漲趨勢,板塊將會獲得顯著的超額收益。本輪周期我們認為投資邏輯依然沒有發生變化,政策面劇烈而迅速的到位,勢必會帶來基本面和購房者情緒預期的變化,加上供給端的配合以及相對穩定安全的價格邊際(去化中樞維持在高位),短期內政策面情緒不會發生大的轉變。在政策面配合以及基本面邊際改善的情況下,主流地產股會有較好的表現。 ![]() ![]() 從估值的角度出發,我們認為直接的比較PE以及PB等相對估值指標,在周期股行情中的使用性較差,而對於NAV估值而言,未來房價預期的上漲對於NAV的上升彈性是非常大的。我們認為合理的估值方式,應該采用相對估值的方法,正如板塊與基本面的比較,研究歷史的小周期可以看出基本面恢複與板塊相對估值恢複的方向是一致的,但是其幅度並沒有一一對應關系,也就是說基本面恢複的高度與股價恢複的高度並沒有等比例關系,趨勢是一致的。 ![]() 再看主流地產與板塊的相對估值。我們看到主流地產股與板塊估值比值回到去年年底降息前水平,我們認為這個隨著基本面的恢複,主流地產相對估值會回升。以萬科為例,估值相對高點,其高點與成交量增速的高度基本一一對應,但幅度不一致。 板塊選股,我們依然建議在2季度投資以主流地產股為主,重點推薦大的龍頭,行業集中度提升的機會,招商地產、保利地產、萬科、金豐投資;第二種是區域龍頭優質成長股,中南建設、陽光城、泰禾集團、首開股份;第三種是資源型,推薦新湖中寶、泛海控股。 風險提示 基本面複蘇低於預期,受房價影響政策面預期轉變。 (來自廣發證券) |
12月30日消息,華為官方公眾號發布了輪值CEO徐直軍的新年獻詞,他透露,2016年華為銷售收入預計將達到520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2%。
此外,徐直軍對2017年進行了展望,面向未來,針對公司層面的業務、經營、組織、人才等方面的重大問題采取如下關鍵舉措:1、要保持公司有利潤的增長,有現金的利潤;關鍵提升質量,特別是合同質量、經營質量。2、摒棄浮躁和形式主義,聚焦為客戶創造價值,解決客戶的問題。3、基於戰略和業務變化構築能力,真正幫助客戶應對挑戰和困難。4、堅定不移執行幹部八條,所有的幹部要聚焦到為客戶創造價值上,一切工作要圍繞種糧食、打糧食,提升土壤肥力。5、人力資源政策要導向熵減,激活組織,煥發活力。6、遵紀守法,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附新年獻詞全文:
不畏浮雲遮望眼,吹盡狂沙始到金。2016年,全球政治經濟環境黑天鵝群飛,我們始終堅持戰略聚焦,厚積薄發,實實在在為客戶創造價值,公司銷售收入預計將達到520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2%。同時經過多年的努力,交付流程基本貫通,並用ISDP承載,交付效率和質量得到了大幅提升;2016年終於實現了賬實相符;行政服務也取得了明顯進步。這些成績來之不易,值此新年,我謹代表公司管理團隊,感謝客戶和合作夥伴對我們的信任與支持,感謝全球員工的奉獻和奮鬥!感謝全體員工家屬的支持和奉獻!
2016年,運營商業務在持續做強網絡產品與服務的同時,以視頻、雲化、運營轉型等為重大戰略方向,做大產業、推動產業發展,在保持高增長的同時,運營資產效率也得到了提升;企業業務與全球合作夥伴密切協作,共同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助力客戶應對數字化轉型挑戰,構建合作共贏生態圈,實現在智慧城市、能源、金融、交通、制造等重點行業持續有效增長;消費者業務實現了面向全球高端智能手機市場的關鍵性突破,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展望未來,雲計算、物聯網、視頻、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迅速發展,智能社會即將到來。全球電信運營商的網絡建設逐步由“投資驅動”向“價值驅動”轉變,我們要努力讓運營商的網絡能夠覆蓋更多的連接,幫助運營商將視頻作為基礎業務並取得商業成功,引領運營商IT系統由傳統技術架構向雲架構轉變,實現互聯網化的運營及ROADS用戶體驗。華為走到今天,必須要站在全球、站在更高的層面去幫助運營商轉型、幫助運營商增加收入、幫助運營商發展得更好,這是我們在新時期必然的戰略選擇。企業數字化轉型開始加速,IT從支撐系統成為企業的核心生產系統。華為要把握行業數字化轉型帶來重構生態的機會,以利他思維看待夥伴的價值,打造開放、彈性、靈活、安全的平臺,打造客戶+夥伴+華為的數字化轉型共同體發展模式,成為行業數字化轉型的使能者和優選合作夥伴。智能社會的到來,將會無限放大智能終端的形態邊界,消費者業務要在人工智能、人機交互、大數據等前沿領域不斷投入,應對消費者對智能終端快速變化的需求。
即將到來的2017年,全球政治經濟的不確定性正在加大,ICT產業處於轉型的時代。我們要識別當前存在的問題,面向未來,針對公司層面的業務、經營、組織、人才等方面的重大問題采取如下關鍵舉措:
要保持公司有利潤的增長,有現金的利潤;關鍵提升質量,特別是合同質量、經營質量。
過去幾年,公司保持兩位數收入增長,但運作效率和現金流的改善不足,管理費用增長超過收入和銷售毛利的增長,現金收入比下降。未來宏觀環境面臨ICT行業轉型、客戶經營壓力加大、國家經濟不確定性加大等風險,公司整體經營在抓機會的同時,須加強風險應對。各業務單元要追求有利潤的增長,有現金的利潤,要努力提升運作效率,降低管理費用,管理超長期存貨和超長期欠款,改善現金流。代表處要真正轉為利潤中心,落實代表處作為利潤中心的責、權、利,優化與呼喚炮火相關的計劃、預算、核算管理機制,牽引資源的合理配置,促進代表處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和自我發展。消費者業務要堅持以利潤為中心,堅定不移打造高端品牌,建立零售渠道體系,部署好支撐業務的IT系統。監管體系要沿著業務建設,全覆蓋無死角。根深才能葉茂,項目經營和合同質量是公司經營管理的基本細胞,尤其是要抓好合同質量,以拉動經營質量的提升,持續高質、高效、低成本且風險可控地實現業務目標。
摒棄浮躁和形式主義,聚焦為客戶創造價值,解決客戶的問題。
在新的一年里,我們要減少追求“形式感”、“排場”的營銷活動、務虛會,增加坐下來和客戶一起討論解決實際問題的活動;減少高大上的“趨勢”、“願景”、“新概念”,增加場景化的實踐經驗教訓的總結和案例;減少辦公室里的坐而論道,增加進機房、上站點、去街邊櫃、蹲營業廳;去除“行業領導者”、“攻進無人區”的盲目樂觀,增加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敬畏和獨立思考;去除以領導為中心的“內部價值呈現”,即制作美輪美奐的內部宣傳視頻、精美的PPT,聚焦以客戶為中心的“價值創造”。治病要治本,要從我們的考核評價機制上去反思和改進,導向正確的工作作風,聚焦為客戶創造價值。
基於戰略和業務變化構築能力,真正幫助客戶應對挑戰和困難。
面對行業轉型,客戶認為設備商把自己定位成“你有什麽需求,我來滿足你”的時代已經過去,迫切希望華為從一個網絡設備供應商轉型為商業解決方案提供商,成為能夠與客戶一起探索未來,並一起面對未來的挑戰與風險的商業合作夥伴。這些要求我們在客戶的變革與轉型中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與價值,調整現有的態度、觀念、做法,思考我們的策略、商業模式、管理和考核機制,並建立相匹配的組織和能力。我們將大力推進面向運營商客戶提供商業解決方案的業務變革和組織變革,大幅增強提供商業解決方案的咨詢及集成服務能力,建設對未來複雜網絡的維護和運營能力;加快落實面向IT轉型的人才結構優化,繼續開展全球能力布局,在戰略資源聚集地建設研究與創新、精密制造、風險控制等能力中心。
堅定不移執行幹部八條,所有的幹部要聚焦到為客戶創造價值上,一切工作要圍繞種糧食、打糧食,提升土壤肥力。
對幹部的評價不要關註細節,關註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吹毛求疵。要關註責任貢獻,關註價值創造,關註幹部的長處。我們每一個管理者要反思自己離這個要求還有多少差距,怎麽改進,在幹部八條上的差距,在AT會上評價幹部、選拔幹部上的差距,把差距找出來才能觸動內心,這是一個自我批判的過程。幹部流動是各級主管能做得到的,我們一直強調各級機關崗位及為一線提供支撐與服務的崗位要由具備實戰經驗的人擔任,2017年要在各崗位資格滿足上有大的進步。各級幹部要繼續簡化管理,減少流程評審點,減少匯報的PPT。
人力資源政策要導向熵減,激活組織,煥發活力。
我們要防止技能老化和隊伍板結,打破穩態結構,充分發揮戰略預備隊的能力轉換作用,讓更多的各路專家和幹部奔赴戰場;自上而下推進各層幹部的流動並制度化運作,加強前方、後方幹部的輪訓,讓具有綜合成功實踐經驗和管理經歷的幹部脫穎而出;優化人員結構,對外積極引進優秀人才,對內開展不合格調整,讓人員流動起來,新鮮血液才進得來。我們要堅持責任結果導向的考核機制,進一步深化獲取分享的價值分配理念,對英雄及時激勵,敢於拉開分配差距,破格提拔貢獻者。千軍萬馬上戰場,讓優秀人才在最佳時間、最佳角色,產生最佳貢獻,也給予合理回報。
遵紀守法,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面對錯綜複雜的商業環境,我們要用法律遵從的確定性,來應對國際政治的不確定性,以跨越宏觀環境的不連續性風險;要有應對金融危機的預案,從組織建設和幹部配備上提升對風險內控、合規運營的監管能力;加強和產業生態圈、學術機構的合作,切實為當地做出貢獻;堅持實事求是,真實、客觀地對外溝通,通過碎片化的價值觀搭載傳播,春雨潤物細無聲地獲得信任。
這是一個充滿變化的時代,變化就是契機,我們要建立戰略自信,提升適應時代的能力。我們要摒棄“經驗主義”和“守成心態”;我們要深刻地認識到,過去的成功不是未來的可靠向導,功勞簿的反面可能是墓誌銘。鏗鏘磨礪勇亮劍,雄心壯誌再向前。我們相信,只要華為全體員工腳踏實地、力出一孔,我們就一定能夠抓住機會,成為智能社會發展進程的推動者。
最後,祝大家新年快樂!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