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柳傳志談聯想控股和創業:28年幹了四件事

http://www.yicai.com/news/2012/11/2232206.html
聯想是我的命!」當年聯想集團陷入虧損困境時,柳傳志再次出山的豪言壯語猶在耳邊。如今這位68歲的中國企業「教父級」人物,在帶領聯想集團走出困境、目前近乎登頂全球最大PC廠商之後,幾乎把精力全部放在了聯想控股身上。他的下一個目標,是將資產超過1500億元的聯想控股在2014-2016年成功推到資本市場上。對柳傳志而言,這將是他人生創業的又一個里程碑。

昨天下午,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柳傳志坐在記者對面,雖然略顯疲憊,但談到聯想和創業,他眼睛亮了。

關於聯想控股——

要給中國股市帶來清新的風

問:您現在把主要精力放在聯想控股這邊,作為旁觀者,您對聯想集團和楊元慶這兩年表現怎麼評價?

柳傳志:我從聯想集團離開的時候就已下決心讓元慶獨當一面,我不會進行很多干預,因為他有8%的股份。無論從精神上還是能力上都已經是主人了。元慶是一個對業務感覺特別好的人,做事也非常執著,學習能力很強,原來欠缺的是跟人打交道,特別是跟國際人士,或者說在戰略上看得更遠,還需要一個鍛鍊的過程。現在我是認為他已經比較穩、比較成熟了,不說別的,元慶在開中外記者會的時候非常自如,有些人是很怕(這種場合)的,但元慶真是迎著困難上。

問:聯想控股的目標是在2014-2016年上市,上市以後您對它有著什麼樣的期許?

柳傳志:聯想控股有這麼幾個願景:一是以產業報國為己任,投資掙了錢不算完;二是要做一個值得信賴、受人尊敬的企業;三是在多個行業裡成為領先企業;四是要成為國際影響力的投資控股公司。

在2014-2016年聯想控股整體上市的時候,不僅希望有一定的「噸位」,還希望上市以後每年都能保證利潤有兩位數的增長,能夠給中國股市帶來一股清新的風。

關於自我評價和創業——

不敢接受「企業家教父」說法

問:您如何評價自己28年的創業經歷?

柳傳志:我為聯想做了四件事:一是在科技成果產業化中趟出了一條路,從此以後很多研究院都開始走辦企業這條路;二是跟外國企業進行競爭的過程中佔了上風,我們竟然在這種情況下取得第一名;三是原來聯想是百分之百的國家產權,今天已變成股份有限公司,對於企業的發展很有利,應該說這既有戰略眼光又有耐性;四是多元化,人家都說很難做成,我們是有理論基礎地做成了。

問:外界都認為您是中國企業家教父級的人物。

柳傳志:「教父」,過去這都是黑社會的說法,現在變成一個好詞了,不管是不是好說法我都不承認這個詞,原來馮侖說可以把柳傳志和王石做成一個鏡框掛在牆上,這不是說我不能犯錯誤嗎?

問:當年創業和現在創業有什麼不同?

柳傳志:最大的不同是,以前的創業是前面一大片目標,但道路也許看不出來,有的一踩就是一攤爛泥,把你淹死。今天創業的道路已經看得很清楚,但道路太擁擠,哪裡掙錢哪裡排長隊。今天創業要憑本事,過去都是「傻大黑粗」,你可能掙了一把錢之後又掉坑裡去了,聯想就是小心探路,研究這個路的規律。

問:您對現在的創業者有什麼提醒和建言?

柳傳志:創業一定會有收穫,最起碼人生得到很大的歷練,唯一要想清楚的是你的資金從哪裡來。如果是家裡的養命錢或父母的退休工資,幾萬塊錢拿去創業失敗了真的是不應該。最好是跟人家合夥做,還有就是等你努力積累了資金,積累的經驗,再來創業。走上創業這條路,對國家、對政府都有好處,但自己還是要小心。

新聞背景

柳傳志的創業秘訣:把5%的夢變成100%的現實

創業,是柳傳志過去28年最直觀的寫照。1984年,柳傳志帶領10個科研人員從中科院計算所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小平房起步,啟動資金80萬元。柳傳志對當年的創業坎坷仍歷歷在目,「當年差點被騙300萬元,錢被騙走之後,每天半夜兩三點會突然嚇醒,心臟狂跳不止。」柳傳志說,儘管後來錢追回來了,但住院後休息3個多月,才把自己調整到正常人。

柳傳志說,當年創業中,要死要活、傷筋動骨或到生死邊緣的經歷並不罕見,直到現在仍有後遺症,「頭疼,精神不好,要一直治療,經常做運動。 」

柳傳志一手創立的聯想集團,即使營業收入做到30多億元,仍面臨生存或死亡的問題。2004年,聯想集團併購IBM的「蛇吞象」案例成為中國企業海外併購的經典,當時幾乎沒有人認為這一併購會成功,IBM是美國文化、財富和經濟主義的象徵。柳傳志說,併購後,2009年聯想一度在懸崖邊上,一個季度的虧損達2.7億美元,「這裡面有很多動魄驚心的故事」。併購前,2004年聯想的全球市場份額是2.4%,如今佔到了15.7%,柳傳志說,但現在只能說併購暫時成功,「你到美國大街上問問,知道中國有一家聯想公司嗎?一個人知道就不錯了,中國企業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柳傳志說,「很多事情眼看走不通,你拚命地去研究最後就通了,所以要把5%的夢變成100%的現實,一定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

新聞鏈接

聯想控股和聯想之星孵化器

晨報記者 苗夏麗 林穎穎

昨天,柳傳志在上海出現,就是為聯想之星創業孵化(上海)基地啟動的儀式而來,並向創業者分享了他當年的創業經歷。目前,柳傳志的身份是聯想控股的董事長和執行委員主席,他說,現在幾乎100%的精力都放在聯想控股身上。

聯想之星孵化器是聯想控股三大戰略板塊之一,擁有4億元的基金盤子、平均500萬元以上的單項目投資金額、涵蓋三大主題(TMT、先進製造和醫療健康)、數十個行業的投資範圍。在過去三年,投資了30多個項目,已投入2億元,並走出一條「創業培訓+天使投資」模式。聯想之星孵化器每年的投資高達2000萬元,且聯想控股對其並沒有確定的財務考核。柳傳志希望能在聯想之星的孵化下走出一批優秀的創業人才,「聯想有能力做這件事情」。

目前,聯想控股的業務佈局包括核心資產運營、資產管理、「聯想之星」孵化器投資三大板塊,涉及IT、房地產、消費與現代服務、化工新材料、現代農業等多個行業,2011年,聯想控股綜合營業額1831億元,總資產1505億元,員工總數約45000人(含國際員工7800人)。

如此一個錯綜複雜的棋盤,柳傳志拿捏自如,他希望聯想做一家沒有家族的家族企業,通過機制和文化保障企業傳承下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673

不死鳥智聯招聘:上市前20年幹了啥?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131
在本次IPO中,智聯招聘發行價13.5美元,融資7573萬美元;開盤價14.51美元,較發行價上漲約7.4%;以開盤價14.51計算,智聯招聘市值達7.25億美元。按開盤價計算,上市之後,智聯招聘最大股東SEEK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s持有智聯招聘79.0%股份,價值約5.72億美元,而智聯招聘CEO郭盛持股2.9%,個人財富達到2100萬美元。

自昨晚開盤後,智聯股價持續走高,盤中最高至16.21美元,上漲一度超過20%。


智聯招聘成立於1997年,(其前身是1994年創建的獵頭公司智聯 (Alliance)公司),早於百度3年,早於阿里巴巴2年,是中國最早一批招聘垂直網站。截至2013年12月31日,註冊用戶總數7410萬。


它基本見證了中國互聯網招聘業務的所走過的歷史。但上市不是成功的終點。分析人士指出,智聯招聘機構和投資人持股比例過高,此番上市更多層面或是讓原來老股東變現,而且智聯招聘無法給投資者更豐滿的想像空間,未來市值黯淡,這家積澱太久的傳統模式互聯網公司所面臨的挑戰將更大。


一年換3個CEO 市值7億美元背後的波折


在中國互聯網發展史上,智聯招聘發展堪稱曲折。


早在2011年智聯招聘就衝刺過上市,但最終因為資本環境惡劣而被擱淺。


即便此次成功上市市值達7億美元,其經歷了20年,和眾多後起之秀的垂直網站相比遜色太多。今年5月上市的聚美優品只用了4年事件,市值超過40億美元;即便同行前程無憂也早在10年前的2004年9月成功登陸美國納斯達克。


此番,智聯招聘上市只融資7573萬美元,而截至到其在上市之前的2011年,其總共融資額度已經達到1.5億美元。


根據招股書披露,截至2014年3月31日的前9個月,智聯招聘總營收為人民幣7.567億元,淨利潤為人民幣1.301億元。據此估算,智聯招聘的季度收入2.5億,利潤0.4億元。智聯招聘的這一業績遠低於前程無憂。財報顯示,前程無憂今年第一季度總營收為4.3億元,淨利潤1.1億元。


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在本次IPO之後,智聯招聘大股東SEEK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s的傑森•倫加(Jason Lenga)和約翰•阿姆斯特朗(John Alexander Armstrong)聯合持股68.3%;智聯招聘CEO郭盛持股僅2.9%。SEEK所擁有的投票權為76%,是實際上的「掌門人」,智聯CEO郭盛僅有0.8%投票權。


這背後折射出的恰是智聯招聘多年的內鬥歷程,也導致了這一老牌網站起了大早,卻只能趕個上市的晚集。


智聯招聘創始人多年前就已經離開,公司業務長期由職業經理人負責打理。4年時間更換了4個CEO,其中在一年時間內更換了3個CEO。


張詠、劉浩是智聯招聘的創始人。2009年8月,由於智聯招聘持續虧損,實現絕對控股的SEEK通過董事會勒令智聯招聘CEO劉浩「下課」。


一年後的2010年7月,因投資方與高管團隊矛盾加劇,智聯招聘高層發生內訌,公司分成兩派:一派以時任智聯招聘CEO趙鵬為核心的CEO辦公室高層團隊;一派以CTO余用彤為代表的投資方代表團隊,兩派先後以內部郵件的方式宣佈開除對方。當時,公司一度遭封鎖,大量「便衣」進駐。

最終,智聯招聘的投資方澳洲麥格里集團科技直投業務團隊的創始人丹飛立掛帥CEO一職,臨時接管智聯招聘,以趙鵬出局告終。
3個月後的2010年10月,郭盛出任智聯招聘新任CEO,替換於內訌中暫時接任的丹飛立,一直到今天。而此番智聯招聘衝刺上市也恰是在郭盛的領導之下。

潛在挑戰巨大 前景遭投資人士唱衰

一位投資人士告訴騰訊科技:「國內的招聘行業的資本故事已經結束,已經沒有太多成長空間。此番智聯招聘勉強上市,更多層面是把原來老股東變現,市值前景將十分暗淡。」 而且通常來講,招聘網站每年第一季度是招聘業務旺季,業績自然很亮麗。這也是智聯招聘能成功上市的一個小輔助因素。

在未來智聯招聘的發展路上,其也將面臨艱難險阻。

當前,國內招聘市場,大頭被綜合招聘網站前程無憂把持,畢竟前程無憂一家獨大,馬太效應已經形成,而且智聯招聘商業模式偏「傳統化」, 其營收模式正呈現出一定程度危機。

智聯招聘盈利模式單一,主要是通過廣告收費。但很多招聘網站淪為企業宣傳的展示平台。公開統計數據顯示,智聯招聘的展示廣告費已經超過收入過半。這使得招聘效果大打折扣,本應是幫助求職者和企業主找到有效信息的招聘核心價值被扭曲,用戶開始流失。
此外,智聯招聘還將遭到趕集等分類信息網站和新興的獵頭招聘、社交招聘,如獵聘網、拉勾網、Linkedln、大街網等的分食,競爭將愈發激烈。

特別是今年,趕集網大力佈局中低端免費招聘業務。2月份,趕集開始將重心轉移到招聘業務,趕集網CEO楊浩湧(微博)甚至高調宣稱其兩年內在線招聘營收超15億,要超越前程無憂,改變中國在線招聘行業格局。在趕集網看來,中低端人才更換工作頻率高,這一細分領域有2000億元左右的市場規模。

因為分類信息網站有著巨大的流量基礎,而對家政、洗碗工、司機、保安、傳菜員等一些低端招聘,智聯招聘這種綜合性招聘網站難以提供。按照趕集網公開的數據顯示,2013年通過趕集找工作的人次達到10.9億,日均有300萬人在趕集網找工作。趕集網招聘業務主要通過提供給企業端的服務包括位置置頂和競價排名收費獲利,月收入8000萬,去年趕集網在招聘上的收入增速是180%,而智聯招聘的增速則在9%。

這些都將成為智聯招聘的挑戰者,當這些傳統招聘模式「掘墓人」站起來之際,智聯招聘的卻招架之力卻顯得較為微弱。
未來,面對龐大的求職需求人群和更加精細化的企業用戶,智聯招聘需要盡快從廣告型向服務型轉型。但這對於這個受資本方操控,失去創始人靈魂的招聘網站而言,它能迅速捕捉行業變化,並保持飢餓狀態果斷變革出擊嗎?一位網絡招聘從業者說:「這個很難。」

來源:騰訊科技 作者:胡祥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24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