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SONY連虧四年 最年輕總裁即將接任平井一夫要靠加法讓百年巨人再起

2012-01-23  TWM
 
 
 

Sony Ericsson將走入歷史!索尼買回易利信手上五○%的股權,結束和易利信十年合資關係,索尼愛立信成為日本索尼集團一分子。連年虧損的索尼,為何要花 巨資買下這家公司?新任總裁平井打著什麼算盤?

撰文‧翁書婷

連續虧損三年後,二○一一年索尼(SONY)可能又要大虧十一億美元。索尼這位巨人有可能再爬起來嗎?

一月中旬,中國上海外灘老碼頭,一座後現代美感的舊倉庫裡,搖滾樂聲震耳欲聾,索尼移動(SONY Mobile)大中華區總裁奎邁格(Magus Ahlqvist)和台灣區總經理林志遠興奮的在舞台上公布最新手機Xperia S。

這是索尼收購易利信股權,一○○%獨資後的第一炮。雖然只是一支手機,卻代表索尼即將大變革的前兆!

曾經風光一時的索尼愛立信(Sony Ericsson),○六年以八.七%全球市占攻進第三名。但在智慧型手機的時代,索愛卻像洩了氣的皮球,○九年大虧八.三億歐元,去年也在虧損邊緣掙 扎,市占敗退到四%全球第八。

不只手機節節敗退,母公司索尼也自身難保,從○八年開始虧損,累計至一○年已經累虧三九九二億日圓(約一五五九億台幣),核心業務電視,敵不過三星、 LG,遊戲機也難敵任天堂Wii,筆電也在蘋果Mac air風潮盛行後黯然失色。

砸重金收購索尼愛立信

去年十月下旬,正當SONY陷入谷底時,卻悄悄傳出砸下十四.七億美元(約四四○億台幣)買回易利信手上五○%持股,成為索尼完全掌控的公司。

在流血不止的情況下,為何索尼還要花珍貴的現金掌控一家前景不明的公司?

答案不在大中華區總裁奎邁格身上,背後的影武者是正在千里之外參加拉斯維加斯消費性電子展(CES)的索尼副總裁平井一夫(Kazuo Hirai)。「表面上收購案是現任索尼總裁主導,但背後操刀者其實是平井一夫。」一名熟悉索尼的知情人士透露,而奎邁格也說,「平井是這個大變動背後的 驅動關鍵人物。」身兼索尼旗下子公司索尼電腦娛樂董事長的平井一夫,被美國︽娛樂周刊︾(Entertainment Weekly)評為遊戲業界最有權力的主管。在索愛仍是合資公司的時代,平井一夫就已經和手機部門密切合作,「我們的產品正好也是消費類產品,由平井負責 驅動整體生態系統整合,」奎邁格說。沒有人比他更了解索尼娛樂內容與硬體的整合。

去年在平井一夫的領導下,把PlayStaion成功導入手機,讓消費者拿著手機也可以玩PS電玩。

挾著讓遊戲機事業轉虧為盈的戰功,一二年才一開始,就傳出平井一夫即將於四月接替在位六年的史川傑(Howard Stringer)成為下一任索尼總裁。

面對這家虧損累累、部門各自為政的生病巨人,這位索尼最年輕的總裁必須提出破釜沉舟的變革,才能逆轉這家公司的命運。

靠整合準備重建雄風

從索愛成功把PlayStaion移植到手機上,平井一夫看到了索尼再起的曙光,「整合」成了索尼未來發展的關鍵字!

「索尼患有大公司病(big company disease)……員工數高達十六萬人、四十一座工廠、二千種商品,部門溝通困難……。」《彭博商業周刊》直接點出索尼組織肥大,各部門整合困難。

擁有最好的技術、最多的專利、豐富的音樂、電影資源,卻輸給後起的蘋果,「索尼可是上個世代的Apple,有硬體、有數位內容,有電影、音樂,只是沒有辦 法整合出a big hit(轟動全世界的產品)。」一名外資分析師說。

蘋果、Google從手機系統開始橫向整合平板電腦、桌上型電腦,甚至進一步將電視也納入,企圖把消費者鎖在熟悉、統一的操作介面中。反觀索尼帝國中,各 種操作介面仍然獨立存在,每種介面都是阻止消費者的障礙。

平井一夫為了排除障礙,第一步就是從目前最熱門的智慧型手機下手,花大錢買下易利信的股權,就是要完全掌握手機部門未來走向,不讓外人介入索尼的深度整合 中。

過去索尼只是小試牛刀,把自有硬體技術加在手機上,「索尼因為開賣全世界第一支照相手機Cyber-shot、Walkman隨身聽手機一炮而紅。」前索 愛首席專案經理、現任睿傑專案管理顧問總經理的謝志傑回憶。

未來平井一夫上台後,將掌控集團所有資源,不僅可以將消費電子的軟硬資源整合在手機上,靠著加法的方式,更可以將最有價值的音樂、電影整合進來。手機不僅 可買SONY音樂、看SONY電影,電影部門可以提供好萊塢電影,音樂則有一千兩百萬首歌。「手機可以當電視遙控器,用電視遙控器也可以操作手機。」林志 遠興奮的說。

這樣的四屏一雲戰略並不稀奇,不只索尼,蘋果、三星、Google也想這麼做,但蘋果和Google在數位電視都踢到大鐵板,停滯不前,三星電視雖然賣得 好,數位內容卻沒有索尼豐富,平井要絕地大反攻,得靠自家閒置的智慧財產翻身。

索尼重新站起來的第一站就是中國,因為中國是智慧型手機最大市場,「我們利用台灣、香港的團隊人才和大中華共享……,到了一四年中國就會成為索尼行動最大 市場。」奎邁格信心滿滿的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30

索尼出售PC分拆電視 平井一夫施“減法”救業績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07/58402.html

索尼在公布了去年第三財季財報扭虧的消息後,CEO平井一夫昨日宣布,該公司已與日本投資基金JIP(Japan Industrial Partners)簽署諒解備忘錄,協議出售旗下的PC業務和VAIO品牌。另外i黑馬還了解到,索尼還將調整電視業務,在2014年6月前將其分拆為獨立實體。徹底告別已經開拓17年的PC業務,這也是平井一夫2012年上臺後動作最大的一次業務變革。 索尼VAIO電腦曾經是這家日本企業的前CEO出井伸之親自打造的夢幻產品線,不僅曾代表PC領域設計的最高水準,也為索尼貢獻過豐厚的利潤。但平井一夫上任伊始即曾強調,索尼將會強化核心業務,收縮戰線,改組電視業務,拓展新興事業,並表示將“不惜作出痛苦抉擇”,現在,平井一夫做出了自己的抉擇。放棄VAIO意味著平井一夫終於能騰出手來重新梳理索尼最核心的消費電子業務。盡管此前平井一夫曾經對索尼化學和光驅業務有過類似的行動,但對核心業務一直沒有痛下狠手。現在有了VAIO的先例,下一個將要告別的對象或許是已有35年歷史的Walkman業務,和VAIO一樣,索尼在這項曾經輝煌過的業務上早就不具備任何優勢,而且隨身聽業務本身也已經幾近消亡。而在今年1月CES展會中被平井一夫稱為索尼技術奇跡的4K相關的影音及電視業務、移動終端相關的手機平板業務、遊戲業務和醫療等新興業務將成為未來數年索尼的發力點。可以預見的是,通過一系列縮減業務和人員裁撤,索尼在財務上的表現會更加好看,但在具體業務層面,這家公司仍需要繼續尋找應對的方向,因為現在的索尼已經“減無可減”,否則即便是未來一兩個財年的數字再漂亮,仍然難以謂之“複興”。出售PC 分拆電視索尼昨日發布的2013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該公司該季度營收同比增長23.9%,達到2.41萬億日元(約為230億美元);凈利潤為270億日元(約為2.7億美元),成功扭虧。但索尼公司仍然預計全年虧損1100億日元(約合11億美元)。財報顯示,索尼第三季度利潤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匯率利好影響,電視業務虧損減少,家庭娛樂和音頻業務業績大幅提升,以及PS4發售帶來的遊戲業務業績和金融服務業務業績的提升。而2013財年預計虧損的原因則是電視和PC業務帶來的虧損,除了宣布出售PC業務外,在昨天的財報會議上,索尼還宣布,將長期拖累業績的電視機部門拆分,將在今年7月前成立專註於電視機業務的子公司,並加快開發4K超高清電視機等高附加值產品,力爭在2014財年實現電視機業務扭虧為盈。需要註意的是,與PC業務不同,電視機業務仍為索尼的核心產品線,分拆是為了優化電視機業務的規模和架構,以推動這一業務效率提高,適應當前電視機市場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因為電視機和PC業務的調整,以及降低制造、銷售和總部非直接職能部門的人力成本,索尼預計在2014財年結束前,索尼將在全球範圍內裁員5000人,其中包括日本1500人,海外3500人。這將為2015年的財報帶來利好。財務利好 業務難測平井一夫正沿著2012年臨危受命擔任CEO後所設定的目標艱難前進,自2008年金融危機開始,索尼的日子一直每況愈下,從2009年起更是陷入虧損泥潭。其中2011財年虧損約合57億美元,創公司成立以來最高虧損紀錄,並直接造成索尼前任CEO霍華德・斯金格離職。在繼任者平井一夫2012年公布的變革方案中就曾提過,索尼將會強化核心業務,收縮戰線,改組電視業務,拓展新興事業,並表示,“為了公司的將來,索尼將不惜作出痛苦的抉擇,因為競爭對手和當前環境不會給我們猶豫的時間”。在2012年,索尼宣布將化學產品業務出售給日本政策投資銀行,同時還剝離中小型液晶顯示部門新成立的日本顯示器公司。此外,在平井一夫的領導下,索尼還出售了一系列地產,並進行了大裁員,最終讓2012財年(截至2013年3月31日)止虧為盈。但做減法對今天的索尼來說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在2012年的短暫盈利後,2013年財年的索尼再次陷入到了虧損的境地,今年1月,評級機構穆迪將索尼信用評級降至屬於“垃級”的“Ba1”,最終平井一夫不得不宣布將PC業務出售,電視業務分拆。在對這兩項業務進行調整後,從業務上看,已經35年歷史的Walkman也屬於等待裁撤的對象――索尼在這項曾經輝煌過的業務上早就不具備任何優勢,而且隨身聽業務本身也已經幾近消亡。平井一夫若要真正複興索尼,還是需要在具體業務層面尋找應對的方向,否則即便是未來一兩個財年的數字再漂亮,仍然難以謂之“複興”。一個索尼 四大體系盡管在索尼的官方語境里,未來會將全部力量聚焦於三大“支柱”業務――移動、數碼影像和遊戲上,但從2014年年初的CES上看,索尼的三大業務戰略正在轉變為四個體系,分別是以遊戲為核心的PlayStation Now,以4K技術為核心的影音產品制作和播放體系,以傳感器和雲為核心新興業務以及以數字家庭為核心的整體解決方案。和2012以自身優勢產品出發規劃出的三大業務相比,新的四大體系則是從產業和用戶需求出發,幾乎索尼全線業務都可以同時出現在其中一到多個體系之中,例如索尼電視機即可以是索尼4K體系下的內容播放屏幕,也可以應用到新興業務里的醫療領域和數字家庭領域;而索尼的手機平板及可以是PlayStation Now體系下的遊戲載體,也可以出現數字家庭領域內。顯然,這與平井一夫所堅持的“ONE SONY”息息相關,從霍華德・斯金格時代開始索尼就一直試圖打破索尼內部部門與部門之間的藩籬,但並未成功,而平井一夫在這一問題上的表現要明顯強於前任。在具體產品上,索尼在近十多年來一直與多個敵人進行交鋒,但並未有一個領域成為真正的第一,反而在多線作戰中節節敗退,而讓旗下產品在不同環境下協同作戰確實是索尼目前所能想到的最好的進攻方式,不過,這一戰略能否真正幫助索尼擺脫目前在多個戰線上的走勢尚不得而知,畢竟索尼現在各項業務已經進入了“減無可減”的狀態,即便是未來一兩個財年的數字再漂亮,隨即又被打回原形,仍然難以謂之“複興”。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騰訊科技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7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