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發展銀行本周二發布報告稱,如果不限制溫室氣體的排放,南亞經濟將在未來數十年內遭受重創。(更多精彩財經資訊,請到各大應用商店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報告對印度、孟加拉國、尼泊爾、斯里蘭卡、不丹和馬爾代夫六國進行了研究,並發現如若當前全球碳排放狀況延續,這六國的GDP將在2050年之前平均下降1.8%,到本世紀末,這個數字會變為8.8%。而如果計入極端天氣可能導致的各種損失,上述南亞國家經濟受創將會更為嚴重。
亞洲銀行表示,如果世界各國能夠削減石化燃料使用量,並將全球平均溫度增長速率限制在2009年哥本哈根和2010年坎昆兩次氣候大會上所協商達成的水平,南亞各國在2100年時所需承受的GDP縮減將僅為2.5%。然而,大部分分析師都認為“坎昆—哥本哈根”所協商達成的目標難以如期實現。
盡管2012年時已有英國和印度的科學家就印度在本世紀末年平均溫度的升高幅度發出了警告,但亞洲發展銀行的研究報告,卻是首次就氣候變化對南亞地區的經濟影響作出評估。據悉,南亞地區目前共有17億人口,約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這一地區人口稠密,受季風影響,降雨強度大,溫度上升較明顯,其所受到全球變暖的影響會較其他地區更為顯著。
印度、斯里蘭卡、馬爾代夫及孟加拉國沿海地區受預期海平面升高的影響,可能在未來不得不承受進行人口遷徙、濕地和農業用地劇減、淡水受到侵蝕的壓力。而由此造成的旅遊業和漁業的損失更是難以計量。
南亞六國未來四十年中為應對氣候變化所需付出的財力多少,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球為限制氣候變暖所采取的行動。如果氣候持續惡化,南亞將為應對這些變化支付近兩千億美元,約為其GDP的2.3%。
下圖顯示了南亞六國為應對這種變化所應支付的費用:
在瑞士央行沖擊波下,瑞士銀行業利潤將慘遭屠戮。
昨天,瑞士央行突然變臉,宣布降息並放棄歐元/瑞郎1.20底線。隨後,市場發生劇烈波動。瑞郎對歐元一度大漲40%,瑞士、歐洲股市暴跌。
巴克萊分析師Jeremy Sigee預計,在瑞郎對美元和歐元升值17%的基礎上,瑞士最大的銀行瑞銀集團的利潤將會縮水14%,其競爭對手瑞信則會縮水15%。
還有更慘的。花旗預計,瑞士私人銀行巨頭寶盛集團的利潤將因此被抹去30%。摩根士丹利也稱,央行的突然行動將大大擠壓瑞士銀行業利潤。
股市的反應也很明顯,昨天瑞銀和瑞信的股價分別下跌了12%和11%。寶盛集團股價一度下跌了23%,收跌11%。不過彭博的歐洲銀行和金融服務指數上漲了2%。
巴克萊在致客戶的信中表示:“私人銀行或財富管理業務都存在一個特別的問題,他們的大多數收入都來自於其管理的非瑞士法郎資產,而成本則主要以瑞士法郎計價。”
不僅是銀行,那些營收主要來自國外的瑞士公司遭到全線重挫。瑞郎升值在減少他們收入的同時,還擡高了他們的成本,對於出口企業來講,其銷量可能也將受到沖擊。
蘇黎世時間下午1:28分,全球最大的水泥生產商Holcim Ltd下跌11%,手表制造商Cie. Financiere Richemont股價下跌15%,而Swatch股價下跌14%。由20家公司組成的瑞士SMI股指下跌10%,造成1270億瑞郎市值蒸發。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保險機構員工持股計劃開閘,互聯網保險公司和保險資管公司在推行員工持股計劃時將受到資格放寬的“優待”。
7月2日,保監會發布《關於保險機構開展員工持股計劃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其中明確,為支持創新,《通知》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及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等創新型機構開展持股計劃的資質條件和持股比例進行了放寬。
保監會發改部副主任何肖鋒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這也是此次《通知》我們強調的點,之所以對這兩類機構有政策放寬主要是基於這樣的考慮,互聯網保險和保險資管在人才需求上更加迫切,尤其是互聯網保險更具有這樣基本的特質,這兩類機構更希望更多的政策支持,以吸引到更多的人才,並讓核心人才能夠在保險行業生根發芽,促進行業更好的發展。”
此外,《通知》還對員工持股計劃的要素作了具體規定,主要包括參加對象、資金來源、股權來源和認購價格、持股比例、持股方式和持股期限,及期限屆滿後的權益處置方式。
另外,何肖鋒還表示:“《通知》是為建立股東、保險機構和員工利益共享機制,完善保險機構公司治理結構,規範保險機構薪酬激勵機制,促進保險機構長期穩健發展,提高風險防範能力。"
監管層對分級基金的態度逐漸明朗。
11月25日下午,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上海證券交易所分級基金業務管理指引》(簡稱《指引》),設立投資者30萬元的證券類資產門檻,並要求強化風險警示措施,該指引自2017年5月1日起施行。
隨著《指引》落地,一個較為普遍的認識是,A份額流動性會降低,但由於A份額的機構投資者較多,流動性對於A份額的影響可能小於B份額;而B份額的投資價值會因為流動性的降低而受到影響。
“新規後流動性降低,那麽一些市場特別是特殊關系的影響之下,有的品種可能偏離基準價格或者偏離定價的幅度,偏離方向不一定,但是偏離幅度會很大。大幅折溢價的情況下使得買入贖回的折價套利受到影響,這種情況下可能會導致分級規模的進一步縮小。”上海一位公募基金經理向第一財經日報分析道。
對於新規是否會進一步打壓B、使B份額長期折價,北京一位資深分級研究人士告訴則記者,其認為這種情況出現的概率很小,“征求意見稿出來後,基本市場都消化完了”。
物理性提高門檻
今年9月9日至10月9日,上證所就《指引》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受到市場各方高度關註。上證所征求意見以來,共收到電子郵件形式的反饋意見535件,包括機構反饋意見53件和個人反饋意見482件。
分級基金並沒有如一些人預料那樣出現份額的大縮水,反倒顯現出強大的“生命力”。9月9日征求意見稿發布以來,分級基金場內份額仍舊有所增加,截至最新一個交易日,分級最新的場內總份額是1608億份,其中A份額805億,B為802億。
9月9日也就是新規征求意見稿後的一周,B的成交量出現明顯的減少,流動性創下了歷史低位,不少B份額也從溢價轉向折價。
不過後來隨著行情有所回暖,B的流動性有所回複,日成交量接近了平均水平。A方面,9月9日以來,成交量大幅增加,除了兩只下折外其余均溢價,隱含收益率也日漸下行。近來,B份額的折價率有所收窄,A溢價有所回落。
與征求意見稿的內容相比,落地的新規有一定的調整和完善,主要包括:一是增加了第六條,交易所可以根據市場情況或應基金管理人的申請,暫停接受分級基金的申購及分拆合並申報,或者實施停複牌;二是刪除了B類份額於下折算基準日下午停牌一小時處理的規定;三是明確投資者應在營業部現場以書面方式簽署《風險揭示書》;四是調整完善了部分條款的內容表述。
第三點被認為是“物理性”地形成了分級B份額投資的門檻。因為按照要求,場內投資者必須到營業部現場面簽《分級基金投資風險揭示書必備條款》,這可能會進一步減少投資者數量。
華寶證券分析師宋祖強指出,願意參與面簽風險揭示的投資者或者經過營業部核查篩選後投資者數量可能有限,從而暫時削弱分級B的需求。
不過,諸多受訪人士也認為,一旦市場行情好轉,30萬的門檻並不算高。“如果行情不好,沒有門檻B的參與熱情也不高。而且一次達標就可以,不需要持續考核。並且對機構來說,新規沒有任何影響。”北京一位機構人士表示。
B份額流動性受影響
從2016年半年報數據來看,B市場個人投資者占到90%。30萬門檻將直接導致流動性較強的“小散”無法參與B市場。毫無疑問,門檻會減弱B市場的流動性。
“目前市場環境下,市場較弱時分級 B 吸引力有限,新規進一步降低了對分級 B 的需求,分級B價格不穩也造成母基金整體折價。”在一位基金分析人士看來,短期內對分級B定價構成負面影響。
不過,另一位受訪的券商分級研究人士則指出,新政對分級折溢價並沒有太多的影響。“最近A漲的很猛,B受到A的制約很大。新政影響對它的影響有多大可能不是很大。B折價和新政幾乎沒關系,與A的溢價有關,牛市中該折價還是折價。本來B 是折價的。如果可能持續折價,主要是標的指數和行情的影響。門檻的並不是太大的問題。”該人士向本報分析稱。
不過目前,大部分的B份額折價,有機構統計平均折價率在5%左右。集思錄數據顯示,中航軍B、健康B、網金融B等折價都在20%附近,25日收盤後,折價超過10%的分級B有19只。
分級A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A份額的投資以機構為主,其中尤以保險資金的配置較多,這部分資金看重的是A的配置價值而非交易價值。
“短期內A還是與債市保持同步。另外,從近期的股市行情來看,B端一旦擡高仍將導致A端價格受到打壓,即‘蹺蹺板’效應。”齊魯證券分級基金分析師馬剛表示。
“短期分級B的散戶需求和B段博弈力量受到傷害從而帶來分級B折價擴大,但是這種擴大到一定程度,會吸引機構投資者參與分級B的博弈,這種博弈價值來自於下折條款,此時B的投資需求力量開始得到修複,從而機構投資者參與分級B後,A與B段博弈重新趨於均衡。”宋祖強分析稱。
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由國家發改委、中國人民銀行、海關總署等33個部門聯合簽署的《關於對海關失信企業實施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今天正式發布。未來,進出口企業一旦被認定為“失信企業”,將受到多部門聯合懲戒。
根據《合作備忘錄》,進出口企業失信信息將通過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進行數據交換、動態更新。海關總署副署長李國表示,一旦企業由於走私、拖欠稅款、弄虛作假等原因被海關認定為“失信企業”,將“一處失信,處處受限”,“進出口企業一旦被海關認定為失信企業的,則在全國海關乃至整個國家社會信用體系中都被貼上標簽,受到高強度的限制和約束。”
值得一提的是,聯合懲戒不僅針對失信企業,企業法定代表人、董事、監事等高管人員的日常生產生活也被納入到監管範圍。在對失信企業采取的39項懲戒措施中,既包括被工商部門、最高人民法院列入黑名單,也包括影響質檢、外匯等部門的信用評定,此外,失信還將影響企業在發行債券、申請政府性資金、出口退稅的審核和檢查,並作為有關部門在出口配額分配、外匯額度等方面的參考。
企業負責人的出境等行為也將受到相應限制。李國表示:“過去我們對企業信用的管理更多是各自為政,各個部門各自建立信用的激勵和懲戒制度。現在把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放在社會治理的平臺上看待,實行多部門聯合激勵和懲戒,真正使得企業無論從事什麽行業什麽活動,都能真正按照‘守信得到褒獎,失信得到懲戒’的方向前行。”
20日,經紀及投行業務公司Stifel將蘋果公司12個月的股價目標從130美元上調至150美元,同時重申對該公司股票的“持有”評級。
兩周後蘋果將發布新一季財報,Stifel分析師認為,蘋果業績將達到預期。
基於對iPhone出貨量將增加的判斷,Stifel上調了蘋果2017年及2018年營收及每股盈利預期。Stifel預計,2017年iPhone出貨量將增長4%,至2.247億部,超出之前2.157億部的預期;2018年iPhone出貨量將增長11.5%,至2.506億部,其中包括市場熱盼的iPhone 8。
2015年,蘋果售出2.31億部iPhone手機,創下歷史紀錄。2016年,這個數字下滑至2.119億部;分析師預計今年該數字將有所反彈。
蘋果股價在過去三個月上漲17.2%,去年上漲31.3%,均跑贏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及標普500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