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審計多此一舉嗎? (作者: Bittermelon)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com/2011/07/blog-post_08.html

根據香港的《公司條例》,在港成立的有限公司不論規模大小,其賬目必須每年經過核數師審核,並向股東簽發核數師報告。但有些人認為,年度審計純粹只為了符合法例要求,錢是花了,但實際得益不多。

筆者的一位好友更以「破窗謬論」來比喻審計。其大意是這樣:故意將街上的玻璃窗全數打破,因此所有人都要去安裝新窗,雖然此舉能令該地GDP上升,但對社會來說是浪費,因為將窗先打破再安裝是不必要的,而且也令戶主不能將金錢花在其他有益的地方。

說審計是多此一舉,對社會更是浪費,面對這麼尖酸刻薄的批評,身為業界一份子有必要解釋。

據說,現今的註冊會計師制度始於十六世紀末,當時地中海沿岸的商品貿易非常薘勃,很多生意都是以合夥的方式去集資及經營,因而演變出財產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開。

在 此情況下,投資者希望監察管理者如何經營,於是出現了會計這個工種。及後英國股份制企業制度的出現,更造就了註冊會計師的誕生。在1844年,英國頒布的 《公司法》規定股份公司必須設監察人,負責審查公司賬目,而其後更修改規定,公司可以聘請執業會計師以協助監察人的工作。

從以上的一段歷 史可以說明,現代的審計工作由來已久,絕不是無中生有,而是按照商業上的需要發展出來。審計沒有必要嗎?當然不是。審計的主要服務對象是企業的股東,而其 他相關人士例如銀行、債權人、稅務局、監管機構,以至潛在投資者也不時需要參考審計報告,以了解企業的經營表現和財務狀況。

經審核的賬目就像經過質量鑑定的產品一樣,相關人士不需要另花資源自己去做。試想一下,如果沒有了審計,今天稅局要來查,後天銀行又要來,大後天股東也要來,公司和相關人士所花的資源,必會較現時每年由核數師負責來得更多。

就算賬目經核數師審核,企業被揭發造假賬時有發生,有人以此質疑審計的成效。不得不承認,目前的審計方法未能有效地查出假賬或欺瞞,但我們不能單以一些個別事件,便全盤否定審計的整體成效。

總體來說,財產的所有權和經營權一天是分開,審計仍然有實際的需要。有人會問,私人公司的股東通常也身兼管理人,認為香港應跟隨其他國家,容許私人公司不用做年審。

撇開現時法例的規定不說,雖然股東的利益最大,但一家企業還有很多其他相關人士,他們就可以透過審計來間接監督企業的管理。沒有年審,他們的權益無疑將受到影響,社會因此是要付出代價的。

其實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曾於2007年進行的重寫《公司條例》諮詢中考慮過這問題,當時的工作小組認為,現行的審規定應繼續適用於公眾及私人公司,因為公司也有很多其他利益相關者,他們都依據審計賬目行事,而且審計規定是香港企業管治制度的基本要素。

儘管審計是必須,但筆者認為目前有兩方面需改革。首先,目前核數師理論上是由股東會聘用,但實際上,審核費的金額是由管理層和核數師商議。如果以誰付鈔誰就是老闆的角度去看,利益衝突就沒法完全避免。

另外,當今流行的審計方法是通過風險評估,再配合抽查和獨立核證進行,可是整個審計都是建基於由客戶所提供的賬目和資料,對故意造假和欺瞞是很難查出來。

要徹底解決聘用的問題,最有效的方法莫過於核數師由政府或官方機構委任和指派,但目前的聘用制訂已源用多年,這樣重大的改變,公眾未必能夠接受。有人倡議設立激勵制度或者財務報表保險,以解決利益衝突的問題,可是目前仍處於研究階段,希望香港的業界能參與探討。

文章來源:
http://hkyaa.blogspot.com/2011/07/bittermelon.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47

審計的九種技巧(2):實地檢查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com/2012/02/2.html

Physical inspection,也是審計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常見的實地檢查是貨物盤點和固定資產盤點,例如企業的資產如機器、物業、存貨、現金等等,我們可以通過 實地檢查來確定資產是否「存在」。我強調存在,因為此舉只能確定資產確實存在,但不能證明資產的真正擁有權屬誰。要查明擁有權的話,就必定要透過核查相關 文件才能確定。除此之外,透過實地檢查還可以查看資產的狀況是否完好。倘若有問題,例如貨物爛掉了,又或者固定資產壞了,公司可能需要將它們報銷。

聽說過一宗傳聞,有家公司在某地擁有多個魚溏,溏內的魚全是企業的存貨,不知何因,核數師未有派人去實地檢查,豈料出具了核數師報告之後,有報導指該地的 魚溏早於年結前,因河水氾濫而被沖毁,塘中的魚也全沒有了,核數師因此而被指失職。所以,實地檢查對確定資產的存在和狀況是非常重要。

另外,實地檢查也分「突擊」和「預早通知」兩種,至於使用那一種,全看審計目的。例如一家店鋪進行周年盤點,目的是核對實物與存貨賬是否有差異,並藉以調整賬目去反映實況,況且周年盤點是每年的例行公事,眾人皆知,所以沒有必要做突擊,

再舉另一個例子,管理層懷疑出納偷偷拿了公司的現金去使用,當月結時才把錢拿回來。預到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利用突擊檢查,在月結前突然點算出納的現金,看看是否真有其事。

最後一提,除非是百分百檢查,否則在進行前,最好盡量預先決定抽樣率和計劃抽查那些樣本來看。實際經驗告訴我,等到臨場才去決定,往往因時間緊逼而被逼降低抽樣率,又或者要加班才能完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70

審計的九種技巧(3):明查暗訪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com/2012/02/3.html

Inquiry 或Enquiry,通常譯作查詢或調查,是審計的基本技巧之一,我比較喜歡使用「明查暗訪」,一來Inquiry和Enquiry這兩個英文字的意思在英 美都有分別,用起來有點麻煩,例如和美國人講「Enquiry」,他們可能不知你說甚麼;又例如向英國人講要你要向他們做個「Inquiry」,可能會令 氣氛大為緊張,心裡咕嘀為什麼你要來調查我?二來審計工作的確需要「明查」和「暗訪」,用來形容此技巧最適合不過。然而,「明查暗訪」是四字詞,用起來寫 文章不方便,不如改用國內用詞「訪談」吧。

訪談在審計當中是經常需要運用的,例如想瞭解一下企業某項銷售為何增加,某項開支為何減少,總之一切有關Auditee的資料又有助於審計的,我們都可以 通過訪談去查詢。要做訪談,找正確的對象很重要,因為找錯對象的話,除了浪費時間外,可能隨時會錯下結論而影響審計結果。例如我們要瞭解銷售流程,我們就 要找銷售人員去問個明白,斷不會找採購人員吧。

訪談涉及發問技巧,當需要瞭解一樣東西或情況,我們可以問Open question,例如「請你描述一下銷售流程」,或者「為甚麼某項銷售於本年度上升」等等。但當想確定一樣東西,我們可以問Closed question,例如「銷售上升是否因為有新客戶?」,「產品有加價嗎?」,而我們預期得到的答案只是「Yes」or「No」。

另外,何時做明查,甚麼時候做暗訪也要留意。在一般情況下,明查已經足夠。但在進行舞弊調查等的時候,暗訪就少不了。試過進行某一次審計時,先進行暗訪去瞭解情況,之後再進行明查,發覺效果事半功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56

審計的九種技巧(4):確認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com/2012/03/4.html

Confirmation這個審計技巧常用於外審,例如要求銀行開出書面確認去證明企業的賬戶情況,包括各戶口的結餘,借貸,及担保等。又或者要求企業的 客戶和供應商簽發書面確認去證實結欠存在和金額準確。還有要求企業的管理層簽發Management representative letter,其實也可以說是確認的一種,因為管理層簽了以後,就代表清楚及了解letter所列出的一切事項。

內審也經常使用確認這技巧,特別是用於查詢時,要求被審部門或某些人確認某些事項。例如某事情是否發生過;某事是否某部門的管轄範圍等。又例如在審計中發現了一些管理漏洞,我們就會要求相關負責人確認,並一起商討解決方法。

要求第三方做確認,一向被視為是可靠的審計證據。因為在一般情況下,第三方無必要弄虛作假替被審單位隱瞞。但為了保持獨立性,最佳做法是由審計人員直接聯絡第三方。

要求當事人做確認也很重要,雖然可靠性沒有第三方高,但至少肯「認頭」,有事時就可以免卻審計的責任。

有一點不可不提,由於國內造假的風氣實在太盛,有別於一般做法,向國內銀行發出確認請求時,必須要由審計人員連同企業財務人員親身到銀行辦理,而且也必須明確要求銀行將確認信直接寄回給審計人員。

另外,確認也分書面和口頭,所謂「口講無憑」,在一般情況下,能得到書面確認當然最好,但在某些時候,例如進行舞弊調查,第三方或其他證人只願意做口頭確認時,我們唯有盡可能把當時的對話記下,甚至說服對方做錄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57

審計的九種技巧(5):觀察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com/2012/03/5.html

Observation,此技巧也是審計常用的,例如記錄一個流程時,我們就可以通過觀察來做記錄。又例如對某個流程進行合規檢查(Compliance test)時,我們可以通過觀察,來查看實際運作是否符合流程的規定。比如現金支薪流程、現金銷售流程、年度盤點等等。

又例如某企業聲稱有一條生產線,我們就可以通過實地觀察來了證明是否屬實。心水清的朋友或許會問,「觀察」和早前提及過的「實地查看」有何分別?

其實前者觀看時較為仔細,所以用的時間比較長;後者只著重看的東西「存在」與否,以及「現狀」如何,所以用的時間比較短。

聽過一宗個案,某核數師為了核實客戶的生產線,派員到當地進行實地查看。核數人員逗留了半天便離開,並打算於翌日離開當地。就在乘車到機場途中,核數人員 發覺有東西遺留在工廠,所以急急折返。豈料到達工廠後發現人去樓空,只餘下幾部機械。核數人員覺得事有XX,查問工廠附近的商店,才知道廠房已空置多年, 前天突然有大批機械運了進去,昨日還見到有大批工人出入,不過今早工人不見了,機器也陸續搬走。最後,核數師發現原來生產線是假的,工人和機器到是客戶向 友好企業借回來的。

為減低這種可能,突擊或長時間的觀察就比較可靠了。所以,為甚麼在年審時,核數師總是喜歡臨急臨忙才肯確定行程,盡量避免客戶做類似的安排也是考慮之一。

也親身見過一件個案,有製衣廠在生產高峰期訂單應接不下,不得不安排工人加班。到了月中,工廠眼見工人的工時快將超出當地法例上限,但又不能停產,為了掩 飾違法加班,工廠在廠外租了個臨時地方,把部份工人和機器搬到那邊處做生產。面對這種情況,除了好運給你撞破外,靠正常審計程序真的很難可以發現。

所以,不要期望內部控制能防止舞弊,內控只能將風險控制在一定範圍內,要完全杜絕是沒有可能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67

審計的九種技巧(6):重做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com/2012/03/6.html
在審計技巧中,有一種方法叫重做(Re-performance),就是根據Auditee的方法照版煮碗去做一次,看看出來的結果是否相同。個人覺得這是一個頑為搵自己笨的方法,所以有時我會要求Auditee在我面前代勞,而不需自己去做。

最常見的重做是計算,例如重新將銷售清單的金額加總一次,或者重新計算Payroll的金額,又或者自己計算一次折舊,甚至再重一次銀行調節表(Bank reconciliation)等等。總之就像當成Auditee的計算是信不過,所以由自己重新來計算一次。特別是Spreadsheet,很多時候 Auditee將Formula改了或抄錯了卻不自知,最後計算結果出錯了也沒有察覺。多年前曾看過一篇報導,說有某大跨國企業,就是因為 Spreadsheet出錯,而導致業績被少計了一個零頭。所以,旦凡由Spreadsheet計算出來的東西,自己計算一次比較保險了。

另一個運用重做的例子是採購,我們為同一種物品找不同的報價,看看實際的採購單價是否合理。不過,如果相隔的時間太長,例如今天去重做一年前食品的報價, 這個方法就沒有用了。而且,在執行上必然遇到很多困難,例如用公司名義去找報價,人家見你不是採購部門就未必肯回答你,特別是公司的合資格供應商,你不是 特定的採購人員,對方根本不會理會你。試過有內審同事「假冒」自己的採購人員去找合資格供應商清單以外的公司去報價,對方可以為有大生意可做,事後直接約 談採購經理。採購經理當然一頭霧水,最後弄到尷尬非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03

審計的九種技巧(7):Reconciliation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com/2012/03/7reconciliation.html
在種種的審計技巧當中,有一項比較高級的叫Reconciliation ,有人翻譯叫「調節」,也有人叫「對賬」,但總覺得欠準確,而行內則普遍簡稱為「Rec 數」。

Reconciliation主要用於查核賬目,最多人認識的相信是Bank reconciliation(銀行賬戶調節表),由於入賬時間不同,現金賬和銀行月結單上的結餘都有可能出現差異,透過Reconciliation就 可以將兩者不同的原因找出來,並跟進那些奇奇怪怪的項目,例如long unpresented cheques,long late deposits in transit等等。

Long unpresented cheques就是那些開出了很久而還未兌現的支票,常見的問題主要是支票開出卻遲遲未交到受款人的手中,甚至涉及虛假交易,企圖造大採購和支出。至於 Long late deposits in transit,顧名思義,就是收到的現金和支票沒有即日存入銀行賬戶,這個涉及現金安全風險,見到這些項目就必需跟進其原因。

另一個Reconciliation常用的例子是Deferred tax,我們也是通過此方法去了解賬上和實際Income tax之間的差異何來,然後重點跟進那幾項有重大差異的,藉此驗證Income tax的計算有沒有大差錯。

再舉個例子,在檢查Fixed asset的賬目前,我們可以通過Reconciliation來看看全年的movement是否合理。方法很簡單,將opening balance加Addition減Written off減Depreciation,如果結果與Closing balance相差很大,這就反映出賬目可能有錯誤,又或者賬目內做了些重大的調整。

相同的方法還可以應用到一些賬目,例如Tax payable以及Current accounts等等,也見過有人用此方法來找出Budget vs. Actual和
Prior year vs. Current year之間差異的原因,是一個於賬目審查中不可或缺的技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04

審計的九種技巧(8):Analytical review procedures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com/2012/04/8analytical-review-procedures.html
與Reconciliation一樣,Analytical review procedures是一種較為高級的審計技巧,透過此方法,我們可以對Auditee有一個較高層次的了解,有助評估企業的營運風險,所以此方法多用於Audit planning階段。

具體的做法主要是計算和比較不同的比率和表現的趨勢,例如在企業的財務表現方面,我們可以計算企業的毛利率和淨利率,再與已往幾年比較,從中可以看到企業近年的表現和趨勢,若進一步與相同行業的平均數或競爭者做比較,更可得知企業的表現在行內的位置。

除此之外,比率之間都有著一定的關係。例如毛利率上升,必然是銷售額增長比成本增長來得多。又例如銷售額增幅很大,但AR turnover卻下跌,加上營運現金流入減少的話,這可能是大部份新增銷售都是Credit Sales,而且貨款回收不容易,呆料壞賬撥備可能需要增加。

另外,不同的比率同時變化,當中可能反映出一些現況,例如AR turnover下跌而AP turnover上升,這反映出企業對營運資金的需求上升。又例如Stock turnover下跌而存貨金額上升,這可能關係到貨品滯銷。

還有一點,將財務數據結合非財務數據來計算,可令到分析更全面更廣泛。例如Revenue per staff,Staff expenses per staff,Revenue per client,Revenue per selling area,Average revenue per active client and inactive client等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44

審計的九種技巧(9):Scanning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com/2012/04/9scanning.html
來到最後的一種技巧了,可能有人不同意,但我認為此技巧是最高級的。顧名思義,Scanning就是將要審核的東西匆匆掃瞄一次,看看有沒有異常的地方需要跟進。

例如把某個月的General adjustment vouchers全部找出來,並每張看一下,若果覺得有問題,便抽出來跟進。何謂有問題呢?就Adjustment而言,例如關聯公司之間的大額現金轉 賬、異常的應收和應付的調整、銷售賬的non-routine調賬等等。

說這技巧最高級,因為做得好與不好,全靠審計人的經驗。可是,單看上面的介紹已知道,只靠匆匆看一下去找出問題,根本與大海撈針沒有分別。所以,此技巧一向不受重視,就算使用,也只用作輔助性質而已。

不過,由於近十年科技發展迅速,配合審計軟件的幫助,100% Scanning已成為當今最高級的審計方法。例如要審核全年的銷售,以前就只可以用抽樣的方式來做Scanning。現在我們則可以利用審計軟件,將全年所有的銷售交易掃瞄一次,並找出異常的地方然後跟進。

異常可以有很多,當中包括發票編號重號、跳號和沒有順序,發票金額是負數、異常大或異常小,不正常的發票日期(例如非辦公時間開出的發票),某月或某日開 出的發票特別多或少,折扣異常大,發票金額計算錯誤,奇怪的送貨地址(例如PO Box)等等。而且還可以按銷售部門或人員來分析,方便找出問題的源頭。

除此之外,審計軟件還可以將銷售交易數據和其他數據連結起來做分析,例如核查發票上的單價是否和公司批准的價單相符,開出的發票是否超過顧客本身的信貸額,銷售人員佣金計算是否有錯,是否所有銷售交易都已錄入銷售賬,或者銷售賬內所有交易都有發票支持等等。

當然,若想利用審計軟件做Scanning,大前提是被審核的東西必須是數據化。另外,只有在數據數量比較大的情況下,利用審計軟件才能夠提昇審計的效率,因為要將數據載入審計軟件,前期準備所花的時間著實不少。

最後一提,由於Excel很普及,很多Auditee都會用它來做記錄,目前審計軟件已經可以輕鬆讀取和分析Excel內的數據。可是,若果 Auditee在編制Spreadsheet時態度鬆散,例如相同的顧客但錄入時名稱不一致,最常見是一時打入ABC Limited,一時卻又打入ABC Ltd,遇到這種情況,我們需要花時間去「執」一下這些數據,審計軟件才能有效發揮其分析功能。

早前曾寫過一篇叫《運用審計軟件實例》的文章,當中以採購流程作為實例,來介紹如何利用審計軟件來做分析,有興趣的話請看一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93

「審計風暴」空襲民企港股

http://www.capitalweek.com.cn/article_21819.html

【《證券市場週刊》記者 趙靜】/文

3月至今,香港股市的「年報季」,多家內地公司被曝出存在審計問題,香港市場的內地民企股頻頻曝出壞消息。根據資料顯示,內地民營企業在港上市的公司共有325家,截至目前,還有44家尚未發佈年報。在這些尚未發佈業績報告和年報的公司中,超過七成已處於停牌狀態。

4月3日香港消息稱,香港財務匯報局主席高靜芝公開表示,非常關心近日民企出現的問題,審計風波繼續導致多只股票大跌。

引發香港市場的內地民企出現審計風波的導火索,要追溯到3月13日。當日,博士蛙(01698.HK)發佈審計師辭任公告,德勤辭去了審計師職務, 之後,博士蛙股價當日暴跌達35%,並在當日停牌後至今尚未復牌。另外一家大慶乳業(01007.HK)也於3月29日公告審計師德勤辭任,至今仍在停牌 當中。

博士蛙引發的「蛙跳」

3月15日8時,博士蛙在香港交易所發佈的公告中稱,德勤辭任博士蛙公司的審計師一職,並預計不能在3月31日前公佈2011年的業績報告,且不能 在4月30日前向公司股東寄發2011年的年度報告。延遲公佈業績與延遲寄發年報,將構成不符合上市公司規則《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證券上市規則》。

當日12時,博士蛙又發佈澄清公告稱,德勤發出的函件指出,「儘管雙方進行了廣泛的交流,但是仍有諸多事項尚未解決,而且我們仍對財務報表中普遍出 現的事項感到擔憂。」 對博士蛙兩項事項的存在性和商業實質性,德勤感到擔憂,其中之一為3.92億元的博士蛙與供應商間的預付款,另一為博士蛙專營OK卡經銷商、商品經銷商及 貿易供應商的交易。

3月15日,博士蛙的這兩項公告發佈後,博士蛙股價跌幅達到35%,並於3月15日下午開盤後38分鐘便停牌至今。

博士蛙證券代表陶先生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正在對這兩項內容進行專項調查,會以公告的形式對外發佈。

3月16日,博士蛙保薦人瑞銀公告稱,對博士蛙的盈利預測、評級及目標價仍在檢討當中,直至對事件有更深入的瞭解。從統計數據發現,瑞銀在2010 年11月給予博士蛙的目標價格為7.85港元;2011年3月瑞銀將博士蛙的目標價格調整為6.3港元;2011年6月將博士蛙的目標價格調整為6.1港 元;到2012年3月將博士蛙的目標價格調整為3.6港元。

短短一年多的時間,瑞銀給出的目標價幾乎斬去了60%。同時,瑞銀還警告稱,博士蛙在2011年百貨店/地鋪/365店/旗艦店的每平方米銷售額下 降9%-45%。瑞銀預計,博士蛙2011年毛利率將跌至40.7%。而在上市招股的數據中,該公司2008年的毛利率高達56.7%。

4月5日,博士蛙公告稱,董事會於3月29日成立特別調查委員會,以調查德勤於3月13日辭任函中提出的事宜,以及就將採取的合適行動向董事會提出建議,有關委員會由獨立非執行董事李德泰、蔣昌建及李志強組成。

從之前的報導來看,博士蛙在停牌之前雖然新店開張速度很快,但是零售業重要的業績指標「每平米銷售額」下跌卻很厲害,並且該公司為擴大銷售額不斷進 行的打折促銷活動不僅傷害了品牌,對毛利率也產生了副作用。同時,博士蛙的產品質量也不夠穩定,曾有媒體報導稱,博士蛙自有品牌的一款童裝的質量不合格。

受博士蛙事件拖累,嬰童概念股普遍下挫。首先受累的是在香港上市的另一隻「蛙」——青蛙王子(01259.HK)。該公司的經營範圍與博士蛙類似, 股價也在兩個星期內下跌27%。令公司高層頻頻出面澄清「我們與博士蛙的經營方式並不一樣」。受博士蛙影響的另一支嬰童概念股是好孩子國際 (01086.HK),在上個月博士蛙發佈公告後連跌兩天,累計跌幅超過10%。

陶先生稱,截至目前,由於公司延遲發佈業績報告和年報的問題,博士蛙暫未收到香港聯合交易所的任何通知或函件。關於與博士蛙相關的消息都會以公告形式發佈,現在所有工作都在進行當中,他們暫不對外做任何說明,所有消息以公告為準。

上市民企風波不斷

3月22日,也由德勤擔任審計師的大慶乳業,同樣因為審計師辭職而停牌。但與博士蛙做法不同的是,大慶乳業先停牌,後於3月29日發公告稱審計師請辭集團審計師職務。停牌前大慶乳業的港股股價報1.68港元,在停牌前三個交易日下跌了17%。

根據大慶乳業的公告,可以看出,大慶乳業和博士蛙出現的問題有很大不同,博士蛙主要集中在庫存和應收賬款方面的財務問題,而在大慶乳業公佈的德勤函件中提到主要問題多集中在內控上。

大慶乳業稱,公司已就有關事項提供解釋,並嘗試消除德勤的疑慮。然而,儘管公司已提供證明資料並向德勤高級管理層作出解釋,董事會及審核委員會仍無 法消除德勤之疑慮,亦未能與德勤就下一步行動取得共識。記者試圖聯繫德勤方面的審計師時,但德勤方面宣稱因與客戶簽有保密協議不做更多評論。

因連續的審計師辭職事件,投資人對於中國民企財報的憂慮被重新燃起。其中包括,霸王國際(01338.HK)因二惡烷事件被拋售,股價下跌30%; 歲寶(00312.HK)延發業績報告,前行政總裁減持5000萬股,已停牌至今;永暉焦煤(01733.HK)受質疑5億美元優先票據資金去向,被質疑 誇大庫存及主要運輸商疑為空殼公司,股價下跌最高達24%。

牽涉其中的上市公司股價跌幅慘烈,其中跌幅最大的上市公司人和商業(01387.HK)跌幅已高達46.2%。人和商業本是鄭裕彤等一眾香港富豪都 持股的大藍籌,市值一度超過400億港元,現在股價已縮水75%,而權證也僅剩下4只。究其原因,是有一筆應收賬款如在霧中,坊間傳言該賬款與另一家香港 上市公司中渝置地(01224.HK)的高管有關。

人和商業應收款陷入爭議的同時,公司財務狀況不佳卻是顯而易見的事實。面對幾個月來爭議不斷的應收款爭議,人和商業僅限於對部分事實的澄清,至今未對此問題做出全面回應。這些問題讓人和商業股票以及債券投資者感到擔憂,最終導致人和商業股價暴跌。

這些受質疑的企業中,未停牌且如期發佈業績報告的公司有永暉焦煤。對於永暉焦煤受質疑5億美元優先票據資金去向,永暉焦煤的主席兼行政總裁王興春向 媒體公開解釋,截至2011年底手頭的現金僅增2.4億元,期內物業、廠房及設備僅增8.19億元,並表示有關資金分別投入各個項目,當中約12億元流入 「受限制銀行存款」,作為煤炭貿易的信用證擔保,還有11億元流入「其他非流動資產」項目,包括7﹒8億元為收購加拿大煤礦GCC的定金,餘額用作購買運 輸煤炭的汽車。??

另外,針對公司2012年1月被Jonestown Research質疑誇大庫存及主要運輸商Moveday是空殼公司,王興春還公開表示,公司以200多萬美元聘請畢馬威及羅兵咸永道兩大會計師事務所到 蒙古驗證庫存,以還公司清白,並強調Moveday是在蒙古主要通過五家子公司運作,所以當地人不認識也不足為奇。??

記者根據永暉焦煤公開的5億美元優先票據資金去向的解釋,對照了該公司發佈的2011年年度業績報告,確實沒有發現有大的出入。從近日永暉焦煤交易的情況看,永暉焦煤的股價已趨於正常,4月3日單日漲幅達到8.44%。

信任危機再襲香港民企

由於德勤出任審計師的上市公司近日頻頻「出事」,除了大慶乳業與博士蛙外,上市3個月便發出盈利預警的豪特保健(06880.HK)以及2011年 5月底停牌的瑞金礦業(00246.HK),亦是由德勤出任審計師。自博士蛙停牌以來,市場開始對由德勤出任審計師的公司存有戒心,聯邦製藥 (03933.HK)及暢豐車轎(01039.HK)均遭拋售。

回顧2011年,在海外上市的嘉漢林業、東方紙業、中國高速頻道及東南融通等多家民營企業被曝財務造假,股價急跌,現在這場財務風暴由美國開始蔓延 至香港,包括玖龍紙業(02689.HK)、超大現代(00682.HK)等香港上市公司均受牽連,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高速頻道及東南融通等公司在被質 疑財務造假時,擔任審計師的德勤迅速辭職。

有專業人士稱,審計師的辭任多涉及財務造假,德勤審計師上次辭任的企業——東南融通被發現財務造假,目前已經被納斯達克摘牌退市。

德勤辭任東南融通後,給出的辭任原因比較直接,但對這次請辭博士蛙公司的公告相對委婉。博士蛙公告稱,德勤審計師辭任因為認為尚有若干其所需的與其審計相關的信息仍未獲得,或者管理層提供的解釋不足,造成無法完成審計。

2011年第二季度,香港曾爆發過一波同樣慘烈的民企股洗倉潮,短短的40多個交易日內,受波及的股票跌幅幾乎都在40%以上。而始作俑者便是專門做空中資股的美國渾水研究公司。

民企洗倉潮

儘管此次市場已陷於恐慌,但現在沒有人知道幕後是誰在「操縱」。專事狙擊中資股的渾水公司,上週終於未能按捺得住。

4月3日,渾水研究創辦人卡森·布洛克接受美國媒體CNN訪問時表示,已經注意到香港市場最近頻頻傳出的內地民企壞消息,比如會計師事務所德勤忽然 辭去博士蛙和大慶乳業的審計師工作。他又指出,做假的內地民企一向集中在歐美市場上市,但該趨勢已見放緩,因自從渾水等機構力數民企不是及主張沽售內地民 企後,西方投資者已對民企起了戒心。

布洛克稱,未來數星期將發表新一份「出售評級」民企報告,不過他並未透露相關民企的身份。一年之後,渾水研究再度捲土重來,民企的洗倉潮再次重演。不過這次的範圍更廣,受波及的企業已經不限於小型民企,範圍已擴大到規模更大的公司,甚至波及到人和商業這樣的老牌藍籌股。

事實上,從歷年的「洗盤」手法可以看出,市場偏好於拋售出現醜聞、業績不佳和審計師辭任的公司。2011年主要集中在業績造假的醜聞上,而2012年則是三樣齊全。

除了更換審計師或審計師有保留意見,據香港媒體總結,此輪財報季中被洗倉的民企通常還擁有如下四大特徵:一是業績倒退或不及預期,比如碧生源 (00926.HK)業績由盈轉虧;二是存貨大增、現金流或應收賬款出問題,比如體育用品股普遍現金流由正轉負,熔盛重工(01101.HK)應收賬款同 比飆升10倍,達芙妮國際(00210.HK)存貨金額佔賬面值一半;三是減派息比例或暫停派息;四是配股抽水。

值得一提的是,知名港股網站港股通近日更提示了四大陷阱防踩地雷,包括現金流正數變負數風險高,比如大慶乳業和博士蛙;應收賬拖數額上升風險,比如 熔盛重工和暢豐車橋;存貨的去庫存風險,比如百麗國際(01880.HK)、達芙妮國際等鞋股;盈利有水分,純利被誇大的風險,包括特殊收益、匯兌收益 等,令最終淨利潤成倍數上升。

不少投資者擔憂,新一輪的涉及海外上市的中國民企醜聞可能會在不久後出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