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聚傘歸根 藏傘閣

2011-6-2  TNM




全國最小的南投竹山工業區,有一家台灣在地生產傘的工廠「藏傘閣」。創辦人曾漩澄30年前創立吉常竹木業,生產傘配件,後來工廠陸續外移印尼、中國,又因投資環境變遷,他將重心移回台灣,原本停工十多年的工廠,轉型為觀光工廠。

重回台灣,也匯聚離散在中國、印尼和美國的第二代,打出「台灣製造、少量多樣」,希望再撐出傘業一片天。

夏日豔陽高照,遊完附近的天梯、八卦茶園後,三台遊覽車開到南投竹山工業區。「各位鄉親,歡迎來到咱竹山『藏傘閣』,咱來介紹全東南亞最大一支手工打造木傘。」解說小姐邊說邊拿著搖控器收傘,高七.二公尺、直徑十公尺的傘順勢收起。

現場響起驚嘆聲。「這支傘造價新台幣五十萬元,請問各位鄉親,有人欲買回去嘸?」解說小姐乾笑二聲:「哈!哈!至今沒有人買,因為嘸人厝裡大到放得下這把 傘。」上百位遊客在三千坪的園區走馬看花,買傘、用餐、吃點心與喝咖啡,觀光工廠接受旅行社參觀的訂單,已經排到八月。

功能傘差異化

董事長曾漩澄在辦公室裡拿出一把即將量產的雨傘,打開水龍頭,嘩啦啦的水在傘布上沖刷:「這是我委託紡織研究所開發特殊的防潑水布,經緯織數更密,目前的試驗,至少可以防潑水一百次。」他隨手一甩,果真只剩幾滴水珠留在傘布上。

曾漩澄一九七三年前創立「吉常企業」,當時專做雨傘配件的雨傘頭、傘把,因為投資環境變化,二十五年前他將工廠外移印尼、中國,繞了亞洲半圈,二○○二年又回到台灣。從零件廠轉型為成品廠,自創雨傘品牌藏傘閣,組裝生產雨傘、陽傘、功能傘,再轉型為觀光工廠。

「為了要做出市場差異化的產品,我們用斗六福懋最好的傘布,成本比一般傘布貴上一倍,員工三線二針縫傘,比一線一針更堅固。少量多樣生產多功能的拐杖傘, 可抽出來當拐杖;內附馬達的風扇傘,撐傘兼吹電風扇,又不怕夾到頭髮;另外,還有出門前可先測紫外線系數的陽傘。功能傘目前占銷售額六成,才能與中國削價 競爭的傘業拚搏。」

赴印尼搶原料

現年六十五歲的曾漩澄,曾做過一線二的警察,他在台中縣警局服務時,長官告訴他,做警察賺不了錢,不如回鄉,看人家做什麼就做什麼。

曾漩澄索性辭職,回到盛產竹子的故鄉南投縣竹山鎮,先做火柴,一九七三年,再做羽毛球拍、網球拍,「我自印尼進口原木,削成薄木片,用機器彎成羽毛球拍、網球拍,不到五年,碳纖維取代木頭,木頭羽毛球拍沒有市場,我用同樣的機械與技術,改做傘頭與傘骨。」

七○、八○年代台灣製傘業外銷量全世界第一,正當吉常需要大量原木時,印尼政府宣布禁止原木出口,曾漩澄乾脆到印尼蘇門答臘設廠,先將原料處理成薄片,再運回台灣加工做成傘頭。

曾漩澄說:「那時還是四十元兌換一美元的年代,印尼工廠租金每月高達三千美元,很貴,還是要去啊!還好是原料很便宜,拉敏木進口台灣一材要十二元,在印尼只要二元。」

曾漩澄有三女一男。第二代老二曾佳雯記得,那時吉常正值產量巔峰,晚間十一點所有小孩被母親從被窩挖起來收傘頭,因為工人已下班,來自桃園、彰化雨傘廠的卡車,還在工廠外搶著等零件。

移中國訂單飆

當時的台灣,正面臨產業外移的危機,曾漩澄也在一九九一年去中國深圳設廠。「台灣三分地,中國三甲地,工廠放大十倍,人工便宜十倍,當時台灣所有雨傘工廠外移中國,雨傘業可以說被連根拔起。」曾漩澄說。

曾漩澄去了中國五年後,大女兒曾淨宜接棒幫父親執掌中國工廠,曾淨宜喜歡穿高跟鞋,巡視工廠一圈要二個小時,絲毫不以為意。她個性外向,經常半夜帶著廠商 到酒店談生意,因為她喜歡喝馬爹利藍帶干邑白蘭地,久而久之被廠商封為「藍帶公主」;卻也讓吉常訂單擴及日本、東南亞,還另外接單製作庭院傘及休閒椅,外 銷西班牙等歐洲國家,當時年產值最高達四百萬美元。

吉常在中國二十年,近幾年受到中國勞動法等因素影響,去年決定關廠。曾漩澄說:「中國的勞動法,犧牲資本家不說,真正對我們有影響是中國推動農民補助,很多工人過年回鄉後就不再回來,工廠找不到工人。」

「台商去中國二十年,中國人也學得差不多了,出去開跟我們一樣做傘的工廠,但我們台商要合法繳稅,中國人則削價競爭,台商拚不過,只剩下講信用這項優勢。」曾漩澄話語裡帶著無奈。

砸億元拚觀光

真正捨不得的,是在中國十五年的曾淨宜,資遣完四百位員工,仍有上萬打的訂單逐漸轉給同業,回到她不熟悉的家鄉台灣,曾淨宜說:「我們算做了漂亮的ending(結束),與其他關廠負債或落跑的台商相比,沒有欠稅、沒有欠人貨款,還能正大光明出入海關,算是不錯了。」

早在十年前,曾漩澄逐步將投資的腳步移回台灣,他曾投資二、三千萬元開小麥麵粉廠,結果虧損,他說:「有天去參加經濟部舉辦的座談會,我舉手發言,問當時經濟部長何美玥,看看我們竹山工業區,工廠外移,關的工廠比開的工廠多,政府有什麼利基要我們台商回來?」

「想不到沒有多久,何美玥真的跑來,建議我把台灣停工十多年的工廠恢復,做觀光工廠,她後來去當經建會主委,幫我們找了很多資源。七年前我重新找員工,將過去只做傘頭的工廠,轉型做組裝成傘的成品廠。」

七年來,藏傘閣除了恢復生產線,規劃遊客參觀的動線,接受旅行社訂單,開了供團體客訂餐的餐廳,又大手筆買下隔壁工廠的土地,闢建停車場,總投資金額已超過上億元。

向心力聚兒孫

在東南亞、中國、台灣三地跑的曾漩澄將工廠搬回台灣,也重新召聚過去四散在中國、印尼、美國的兒女們。

老大曾淨宜說:「以往全家連過年都很難得團聚在一起,過去在新加坡、美國念書的弟妹都回來,現在大家全在台灣,但我爸跟我們說話,三句不離開公司,縱使在孫兒面前,他還是不避諱唸我們不成材,我常拜託他,可不可以只當我們的爸爸,不要當我們的老闆。」

她笑著說:「我和爸爸只要講到公事,就吵架,直到去年,我回來負責觀光工廠的財務與採購,才了解一個工廠投資額這麼大,難怪他心裡急。」

曾淨宜說:「以前我們賣一萬打雨傘,只要應付十個客戶,現場賣一支雨傘就有一個客戶,每當應付客訴,例如雨傘因使用不當而故障等情況,我就告訴自己是『四個小孩』(千元鈔)在罵我,這樣心情就會好受一點。」

二女兒曾佳雯今年在觀光工廠內開了「傘甘」糕點店,由日本飯店主廚鶴田總三朗擔任技術顧問,以北海道白味噌加竹山盛產的番薯做的番薯燒,以及在地鳳梨做的起司舒芙蕾蛋糕為訴求。

傘博館話當年

曾佳雯說:「鶴田師傅是我先生黃承達沖浪認識的好朋友,我想開糕點店,他答應技術指導,開幕之初我卻意外懷孕,鶴田主廚基於安全考量,不淮孕婦進廚房,我先生只好進廚房接下製作棒子。」

黃承達說:「鶴田師父堅持我們要用他的方式做甜點,不能用打蛋器,只能用手打蛋,因為這是一種修鍊。我們做出的甜點,就像他所說,不求飽,是追求心靈與味覺的滿足,希望這些糕點能為藏傘閣觀光工廠加分。」

送完遊客,曾漩澄一旁泡茶:「要在台灣找還在生產的雨傘工廠,幾乎找不到了,只有藏傘閣,我告訴兒女:我們只有走市場差異化這條路,但我們以後就是這樣,賺不了大錢,但生活還可以。我雖老了,還有夢想,就是要開一家傘博物館,展出全世界的傘。」

吉常藏傘閣

地址:南投縣竹山工業區延平路十號

電話:(049)264-34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88

中概股回归潮:归根结底,就是一场抢钱游戏

http://www.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4025

作者:格隆汇 Laker

文章开头先讲一段历史。土尔扈特是我国蒙古族中一个古老的部落,明朝末年,由于瓦剌联盟的内讧,土尔扈特人离开故土,来到了当时尚未被沙皇俄国占领的伏尔加河流域开拓家园。到了18世纪60年代,沙俄势力开始加大对伏尔加河流域的扩张,从政治、经济以及信仰上对土尔扈特人进行强势欺压,忍无可忍的土尔扈特人最终决心返回昔日故土。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次非常重大的民族回归事件,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土尔扈特人在此后一直受到清朝政府的善待,结果是绝对的双赢。


凄美而暖心的一段历史,是否与近期海外中概股集体回归有点异曲同工的感觉,然而最终中概股会像土尔扈特人一样得到善终吗?


中概股回归浪潮愈演愈烈

随着617日奇虎 360也宣布加入私有化大军,中概股的回归浪潮愈演愈烈。昨晚又有一家中概股宣布私有化——中概股航美传媒(AMCN)宣布,已收到CEO郭曼发出的无约束力的私有化提议,报价为以每ADS(美国存托股)6美元的价格收购买家集团尚未持有的所有航美流通股(有意思的是,宣布私有化前股价的明显异动惹恼了美国人,美国律所已宣布起诉航美内幕交易)。


截止今日已有17家中概股公司收到私有化要约(详见下表,按市值排序),其中约11家是集中在本月提出的。Dealogic数据显示,仅仅其中的14家公司私有化报价总额就高达224.4亿美元,几乎是此前六年总和的两倍!


奇虎都回归了百度还会远吗?

市值接近100亿美金的奇虎宣布私有化对于是次回归潮来说有着标志性的意义——不止在美国市场不受待见的小公司觊觎回归国内,大佬级别的公司同样忍不住诱惑。


从目前宣布私有化的17家公司市值来看,除了刚宣布私有化的奇虎,其余公司市值全在40亿美金以下(市值小相对容易私有化)。美国中概股一共187只,其中小市值公司占大部分,市值100亿美金以上仅17只,40亿美金市值以下的有156只,可见潜在可能私有化的公司还非常多,浪潮很有可能会继续演绎。


根据瑞信、JL Warren Capital等机构分析预计,下一批从海外资本市场撤退的中概股候选公司很可能包括搜房网(市值36亿美金)、聚美(33亿)、迅雷(9亿)、乐居控股(12亿)、智联招聘(8亿)和凤凰新媒体(6.3亿)。彭博社报道称,甚至百度(741亿)的CEO也表示他们对返回本国股市感兴趣。


受私有化预期影响,这些潜在私有化中概股股价从6月份起被带起一波小高潮, 凤凰新媒体股价6月份以来累计涨幅约30%,搜房网累计涨幅26%并触及七个月新高。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回顾一下, 2014年中概股公司由于政策限制等原因纷纷选择美国上市,现在看来当时可谓中概股的赴美小高潮。然而短短一年的时间,中概股却呈现集体回归浪潮,难免让人匪夷所思,觉得中概股公司犹如墙头草随“风”倒,毫无节操。


并且,想要回归国内股市并非易事。中概股回归需经过私有化退市、拆解VIE结构、A股排队上市或者借壳上市等一系列流程,每一步都不可或缺,也极富不确定性。更重要的是,无论是海外退市还是国内上市,公司都需要分别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成本,如果中间出了任何纰漏,或竞争对手使绊子而导致回归失败,绝对是前功尽弃、得不偿失!例如,近期新闻曝出分众传媒借壳宏达新材,涉嫌违反证券相关法律法规被立案调查,为回归之路蒙上阴影,充分说明了中概股回归钱景虽好,风险亦多。同意华兴资本CEO包凡说的,现在很多人很冲动,想先走出去再说,但走出去就没有回头箭了,我觉得市场里面需要冷静的声音,更多的思考。”


退一步,就算公司顺利回归,谁能保证中国A股“人疯钱多”的牛市还能延续多久?难保未来过几年“风”又回到海外市场,难道 “墙头草”们又要重蹈覆辙折腾回美股吗?!


归根结底是一场抢钱游戏

如此大费周章的回归浪潮到底为何?


考虑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从20082014年,中概股在美国资本市场经历了从受到热捧到跌至冰点,又逐步回暖的过程。2014年以来,达内科技、爱康国宾、微博、乐居、猎豹移动、途牛旅游网、聚美优品先后登陆美国资本市场,中概股赴美上市再掀热潮。然而从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随着A股的崛起,中概股逐渐又开始倍受冷落。再加上,近年来中概股公司饱受海外做空机制、市值低估和融资困难等困扰,于是再次经历从热捧到冰点的无奈状态。


这个时候选择回归,或许会得到部分人的赞赏,但傻瓜都知道,中概股回归是因为在异国他乡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实在是一个太过矫情的借口。在受制中国种种制度约束而无法上市融资的中概股,其第一笔钱恰恰是美国市场慷慨给予的,而作为全球最为开放、成熟的证券市场,美国股市从来不会对哪个国家的公司单独苛刻对待。这场突如其来的回归潮,表面上市挣脱异族欺压,回归和分享祖国的强盛,但归根结底,就是一场拼速度的抢钱游戏。面对A股的火爆行情、面对动辄百倍的估值,大洋彼岸的中概公司们又惊又喜的失了分寸,慌了阵脚,完全顾不上原本说的头头是道的为国为司冠冕弹簧的理由,对高估值的望眼欲穿,彻底暴露了资本逐利的本性,否则为何会一家接一家罔顾巨大退市成本,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而坚定回归?


至于他们的回归能不能双赢?如果他们能赶到上这波牛市的尾巴,答案也许是能,因为对于A股这个人疯钱多,只认故事,不看估值的奇葩市场,中概股的回归恰恰满足了市场“故事已经不够”的尴尬,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请注意,所有双赢的基础前提都是牛市还能继续。如果不能,你觉得A股投资者真的会傻到花一千块钱去买一本真实定价只有10元钱的《故事会》?


无论如何,我还是想对A股投资者说一声:别太当真了,别那么眉来眼去,人家不是来和你谈恋爱的,注意看好兜里的银行卡。


然而他们真的能赶上这趟逐利的列车、赢得这场抢钱游戏吗?

很难说。


首先回归路途非常曲折,不确定性高不说,时间和资金代价极大。从美国退市需要6-12个月,按照传统排队在国内上市就是三年之后的事了,就算今年注册制实施,也是一两年以后的事。直接去新三板挂牌也许时间会缩短,但新三板融资能力跟二级市场相比还是有差距的。要不就像分众一样去借壳,可A股市场的壳现在一个至少价值30亿,企业得自己掂量掂量。在这过程中,企业要发展,如何解决融资问题?还有员工的心理变化,都需要考虑。此外,上市公司在美国私有化过程中涉及的税务成本极高,包括股权转让费、营业税及流转税等,约占20%的比例。

其次已经持续半年多的A股牛市行情还能持续多久?现在的A股市场是典型的人疯钱多、泡沫累积的结果。但泡沫终有破的一天,就好比这两天沪深两市连续暴跌接近10%就引起恐慌,部分融资盘爆仓,甚至导致股民结束生命。我不认为现在A股就到顶了,只是泡沫终有破的一天,根据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如果下半年经济仍不见好转,很可能股市热情会被减弱甚至被浇灭, 那时回归者们大费周章盼来的或许就是与曾经被他们抛弃的美股市场无异的残羹剩宴,不仅不能实现本身的理想估值,甚至还有可能对A股造成冲击。


这场声势浩大的资本大迁徙值得每一个人深思,广大投资者希望看到的是真正为公司长远发展考虑的行为,而不是一场逐利的抢钱游戏。


(封面图片为土尔扈特部东归,来源网络)


利益声明: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的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并经过合理推断。作者未持有上述公司股票,作者提供的信息和分析仅供投资者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格隆汇声明:文章系格隆汇会员个人文章,代表其特定立场和看法,不代表格隆汇观点。格隆汇作为免费、开放、共享的海外投资研究交流平台,并未持有任何关联公司股票。转载本文,请务必注明来源“港股那点事”及作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892

歸根結蒂取決於:你到底信不信股市?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er7.html

    昨晚,老朋友Y發微信問:“股市怎樣?”於是我們聊了一會兒。

    我:你有空倉資金,今天買沒?
   Y:沒買。中國的前景不是很好,我準備撤退了。昨天已經退出了一部分,買了美金。我認為,美金及黃金是比較安全的……
   還有,我跳槽到了現在這家公司,迄今幹了十年,但總收入卻遠遠不及我2013年買房收益。人生能有幾個十年啊?我手頭現有三套房,已被限購,否則,我還要再買。買房,可以看到實物,而買股票,普遍是陷阱……
   我:上千家上市公司半年凈利還抵不過兩套房;上市公司賣幾套房就能保殼求生……這讓人是可忍孰不可忍!
   說到房子與股票,你2013年買房,如今大賺!我們不妨比較一下這段時間買房與買股的收益。你買房所在地區,2013年至今,房價大約上漲了1倍吧?而你手上的股票據我所知,如果拿著不動,同期漲幅大都超過了1倍。鑒於你做的都是中小創股票,我們不妨看看它們的平均水平,中證500指數代表了中小盤股票的平均值,創業板指數代表了創業板股票的平均值,前者從2013年2700多點開始,經過特大股災,現在接近6300點,上漲了差不多1.3倍;而後者,從580多點開始,也經過特大股災,現在是2100多點,上漲了差不多2.6倍。這也就是說,如果你當時買這兩個指數基金的話,如今比買房更賺。是不是?那以後又會怎樣呢?你說,當前房市和股市哪個處在相對高位或低位?接下去,哪個會更好一點呢?我想,這是不言而喻的吧?
   其實啊,一切的一切歸根結蒂取決於:你到底信不信股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3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