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幹貨】“定位”:A模式的完勝法寶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22/58918.html

1969年,傑克・特勞特提出“定位”(positioning)理論後,起初並未引起管理學界註意。但牛逼的理論,註定會日久彌香。i黑馬分享本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管理學界,現在把美國企業主流的經營哲學稱為A(America)模式,把日本企業主流經營哲學稱為J(Japan)模式。A模式最為顯著的特點是聚焦,狹窄而深入;J模式,則寬泛而淺顯。歷史一再證明,越是革命性的思想,其價值被人們所認識越需要漫長的過程。自1972年,美國最具影響力的營銷雜誌《廣告時代》刊登“定位時代來臨”系列文章,使定位理論正式進入世界營銷舞臺的中央,至今已40年。自1981年《定位》一書在美國正式出版,至今已30年。自1991年《定位》首次在中國大陸出版(當時該書名叫《廣告攻心戰》)至今已20年有余。然而,時至今日,中國企業對定位理論仍然知之甚少。表面上,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與“定位理論”的出身有關,對於這樣一個“舶來品”,很多人還未讀幾頁就迫不及待地討論所謂洋理論在中國市場“水土不服”的問題。根本原因在於定位所倡導的觀念不僅與中國企業固有思維模式和觀念存在巨大的沖突,也與中國企業的標桿――日韓企業的主流思維模式截然相反。由於具有地緣性的優勢,以松下、索尼、三星為代表的日韓企業經驗一度被認為更適合中國企業。從營銷和戰略的角度看,我們把美國企業主流的經營哲學稱為A(America)模式,把日本企業主流經營哲學稱為J(Japan)模式。總體而言,A模式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聚焦,狹窄而深入;J模式則寬泛而淺顯。簡單討論二者的孰優孰劣也許是仁者見仁的問題,很難有實質的結果,但如果比較這兩種模式典型企業的長期贏利能力,則高下立現。通過長期跟蹤日本企業和美國企業的財務狀況,我們發現,典型的J模式企業贏利狀況都極其糟糕,以下是日本六大電子企業在1999~2009年10年間的營業數據:日立銷售收入84200億美元,虧損117億美元;松下銷售收入7340億美元,虧損12億美元;索尼銷售收入6960億美元,稅後凈利潤80億美元,銷售凈利潤率為1.1%;東芝銷售收入5630億美元,稅後凈利潤4億美元;富士通銷售收入4450億美元,虧損19億美元;三洋銷售收入2020億美元,虧損36億美元。中國企業普遍的榜樣、日本最著名六大電子公司10年間的經營成果居然是虧損100億美元,即使是利潤率最高的索尼,也遠低於銀行的貸款利率(日本大企業全仰仗日本政府為刺激經濟采取對大企業的高額貼息政策,資金成本極低,才得以維持)。與日本六大電子企業的虧損相對應的是,同期美國500強企業平均利潤率高達5.4%,優劣一目了然。由此可見,從更宏觀的層面看,日本經濟長期低迷的根源遠非糟糕的貨幣政策、金融資產泡沫破滅,而是J模式之下實體企業普遍糟糕的贏利水平。定位理論正由於對美國企業的深遠影響,成為“A模式背後的理論”。自誕生以來,定位理論經過四個重要的發展階段。20世紀70年代:定位的誕生。“定位”最為重要的貢獻是在營銷史上指出:營銷的競爭是一場關於心智的競爭,營銷競爭的終極戰場不是工廠也不是市場,而是心智。心智決定市場,也決定營銷的成敗。20世紀80年代:營銷戰。20世紀70年代末期,隨著產品的同質化和市場競爭的加劇,艾・里斯和傑克・特勞特發現,企業很難僅通過滿足客戶需求的方式在營銷中獲得成功。而里斯早年的從軍經歷為他們的營銷思想帶來了啟發:從競爭的極端形式――戰爭中尋找營銷戰略規律。(實際上,近代戰略理論的思想大多源於軍事領域,戰略一詞本身就是軍事用語。)1985年,《商戰》出版,被譽為營銷界的“孫子兵法”,其提出的“防禦戰”、“進攻戰”、“側翼戰”、“遊擊戰”四種戰略被全球著名商學院廣泛采用。20世紀90年代:聚焦。20世紀80年代末,來自華爾街年複一年的增長壓力,迫使美國的大企業紛紛走上多元化發展的道路,期望以增加產品線和服務的方式來實現銷售和利潤的增長。結果,IBM、通用汽車、GE等大企業紛紛陷入虧損的泥潭。企業如何獲得和保持競爭力?艾・里斯以一個簡單的自然現象給出了答案:太陽的能量為激光的數十萬倍,但由於分散,變成了人類的皮膚也可以享受的溫暖陽光,激光則通過聚焦獲得力量,輕松切割堅硬的鉆石和鋼板。企業和品牌要獲得競爭力,唯有聚焦。新世紀:開創新品類。2004年,艾・里斯與勞拉・里斯的著作《品牌的起源》出版。書中指出:自然界為商業界提供了現成模型。品類是商業界的物種,是隱藏在品牌背後的關鍵力量,消費者“以品類來思考,以品牌來表達”,分化誕生新品類,進化提升新品類的競爭力量。里斯進一步指出,企業唯一的目的就是開創並主導新品類,蘋果公司正是開創並主導新品類取得成功的最佳典範。經過半個世紀以來不斷的發展和完善,定位理論對美國企業以及全球企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美國企業的成功之源,乃至美國國家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過去40年的實踐同時證明,在不同文化、體制下,以“定位理論”為基礎的A模式企業普遍具有良好的長期贏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在歐洲,20世紀90年代初,諾基亞公司受“聚焦”思想影響,果斷砍掉橡膠、造紙、彩電(當時諾基亞為歐洲第二大彩電品牌)等大部分業務,聚焦於手機品類,僅僅用了短短10年時間,就超越百年企業西門子成為歐洲第一大企業。(遺憾的是,諾基亞並未及時吸收定位理論發展的最新成果,把握分化趨勢,在智能手機品類推出新品牌,如今陷入新的困境。)在日本,三大汽車公司在全球範圍內取得的成功,其關鍵正是在發揮日本企業在產品生產方面優勢的同時學習了A模式的經驗。以豐田為例,豐田長期聚焦於汽車領域,不斷創新品類,並啟用獨立新品牌,先後創建了日本中級車代表豐田、日本豪華車代表雷克薩斯、年輕人的汽車品牌賽恩,最近又將混合動力汽車品牌普銳斯獨立,這些基於新品類的獨立品牌推動豐田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企業。同屬電子行業的兩家日本企業任天堂和索尼的例子更能說明問題。索尼具有更高的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但其業務分散,屬於典型的J模式企業。任天堂則是典型的A模式企業:依靠聚焦於遊戲機領域,開創了家庭遊戲機品類。盡管任天堂的營業額只有索尼的十幾分之一,但其利潤率一直遠超過索尼。以金融危機前夕的2007年為例,索尼銷售收入704億美元,利潤率為1.7%;而任天堂銷售收入43億美元,利潤率是22%。當年任天堂股票市值首次超過索尼,一度接近索尼市值的2倍,至今仍保持市值上的領先優勢。中國的情況同樣如此。中國家電企業普遍采取J模式發展,最後陷入行業性低迷,以海爾最具代表性。海爾以冰箱起家,在“滿足顧客需求”理念的引導下,逐步進入黑電、IT、移動通信等數十個領域。根據海爾公布的營業數據估算,海爾的利潤率基本在1%左右,難怪海爾的董事長張瑞敏感嘆“海爾的利潤像刀片一樣薄”。與之相對應的是,家電企業中典型的A模式企業――格力,通過聚焦,在十幾年的時間里由一家小企業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空調企業,並實現了5%~6%的利潤率,與全球A模式企業的平均水平一致,成為中國家電企業中最賺錢的企業。實際上,在中國市場,各個行業中發展勢頭良好、贏利能力穩定的企業和品牌幾乎毫無例外都屬於A模式,如家電中的格力、汽車中的長城、煙草中的中華、白酒中的茅臺和洋河、啤酒中的雪花等。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極其艱難的轉型時期,成敗的關鍵從微觀來看,取決於中國企業的經營模式能否實現從產品貿易向品牌經營轉變,更進一步看,就是從當前普遍的J模式轉向A模式。從這個意義上講,對於A模式背後的理論――定位理論的學習,是中國企業和企業家們的必修課。令人欣慰的是,經過20年來著作的傳播以及早期實踐企業的示範效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已經投入定位理論的學習和實踐之中,並取得了卓越的成果。由此我們相信,假以時日,定位理論也必成為有史以來對中國營銷影響最大的觀念。如此,中國經濟的成功轉型,乃至中華民族的複興都將成為可能。作者為里斯夥伴(中國)營銷戰略咨詢公司總經理,原文標題為《定位理論:中國制造向中國品牌成功轉型的關鍵》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張雲 | 編輯:luhaitian | 責編:陸海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472

台積電官司完勝 梁孟松進三星得等後年

2014-05-19  TWM
 
 

 

台積電前研發部資深處長梁孟松二○○九年離職後轉戰韓國三星,台積電隨即對梁提出洩漏營業祕密訴訟,日前高等智慧財產法院宣佈二審判決,台積電獲得全勝,並判定梁孟松於一五年底前不得任職三星電子。

這件備受矚目的案件,在去年七月智財法院已一審判決,當時,台積電的三項主張只有兩項勝訴,包括梁孟松不能使用或洩漏台積電的營業祕密,也不能洩漏台積電研發人員的資訊,但此次二審宣判,進一步禁止梁孟松在明年底以前任職三星電子,換言之,台積電的三項主張都已取得勝利。

本案除了相關業者分別為台灣與韓國的龍頭企業之外,台積電與梁孟松的代表律師也堪稱「天王級」,台積電委託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陳玲玉,梁孟松則委託萬國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顧立雄。

近年來,科技業惡性挖角風氣日盛,除了台積電與三星的案子外,中國企業挖角台灣員工更加普遍,從比亞迪挖角鴻海員工、華星光電挖角奇美電,到三安光電挖角晶電等事件,台灣企業完全處於挨打,在法律訴訟上也不易獲得公平對待,台積電與梁孟松的案子,已讓國內企業界及法界人士感到振奮、欣慰。

(劉傳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557

“獨裁”人人愛?圖解普京對奧巴馬的完勝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3341

普京

俄羅斯跟歐美的關系日漸緊張,發達國家一致把矛頭指向了普京。但是最新的蓋洛普調查顯示,普京一點兒也不“缺愛”,反倒是奧巴馬在國內越來越不受待見。

蓋洛普調查顯示,普京在俄羅斯的支持率達到驚人的83%,打平了多年以來的最高水平,2008年的時候他的支持率也曾達到過83%。

相比之下,奧巴馬在美國的處境就沒有這麽風光了,這位美國總統的支持率僅為44%,將將超過普京支持率的一半。

普京,奧巴馬,俄羅斯,支持率

蓋洛普調查報告還顯示,2014年,俄羅斯民眾對於生活狀況自由程度的滿意度也有所提升,達到65%。這很大程度上與經濟狀況的改善有關。今年早些時候,美國和歐洲還沒有對俄羅斯實施制裁,當時俄羅斯人對經濟前景的樂觀程度達到了2008年以來最高水平。

此外,俄羅斯人對於選舉誠信、軍事以及國家政府的滿意程度也有所提高:

此外,俄羅斯人還對於中國的領導層面比較滿意,遠高於對美國和歐盟領導的滿意程度:

然而,國際對俄羅斯的負面看法有所增加,尤其是歐洲和美國:

美國方面就沒有那麽樂觀了,華爾街日報和NBC聯合調查顯示,美國民眾對於總統、政治系統、經濟等問題的滿意程度都在下降。這份調查中奧巴馬的支持率更低,僅為40%,達到了歷史新低。在外交政策方面,民眾對奧巴馬的滿意程度最低,僅為36%。

雖然美國股市處於歷史高位,失業率也有顯著下降,但民眾似乎仍然能夠感到經濟的疲弱,有64%的民眾認為仍能感受到此前經濟崩潰的影響,有近半數民眾認為美國經濟仍出於衰退中。

更為令人絕望的是,美國人對長遠未來的樂觀程度非常低,調查顯示,認為自己子女生活能夠好於目前狀況的人數比例降至歷史新低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286

阿里巴巴欲借海外華人布局全球 俄羅斯市場已完勝亞馬遜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059

阿里巴巴85%銷售來自中國,欲通過口口相傳、廣告宣傳、收購、開發新平臺等方式,打開海外華人市場,加速全球擴張,挑戰亞馬遜、eBay等電商巨頭。海外華人約5000萬,超過阿根廷人口,有望帶動周邊人群。7月阿里巴巴旗下AliExpress成為俄訪問量前10大網站。(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alibabaamazon

新平臺方面,阿里巴巴開發了面向海外用戶的AliExpress,有英語、俄語和葡萄牙語可選。

阿里巴巴還積極收購,以實現走出中國的戰略。例如,收購了Fanatics公司股權,該零售商有官方授權,銷售運動商品;收購了ShopRunner,這是會員制銷售平臺,銷售諸多品牌。

廣告宣傳方面,阿里巴巴的廣告刊登在香港出租車和大屏幕,臺灣雜誌上,新加坡公交車上等。

海外華人約5000萬,超過了阿根廷總人口。據彭博社報道,截至2012年末,海外華人分布上,美國有400多萬人,印尼有800多萬人,泰國有750萬人,法國和英國各有接近50萬人。

海外消費者們對阿里巴巴的評價包括:

很多在其它地方難以找到的商品,都可以在淘寶平臺上購買。

位於洛杉磯的Sam Ng表示,所有東西都在淘寶上買,包括汽車小工具、韓國時裝,因為價格實在太便宜了。

在日本的華人Cui Lichuan表示,淘寶價格低廉,選擇多,真絲和羊毛制品尤為便宜,郵寄快。

在日本的華人Mu Peng表示,像iPad套這種產品,即便算上郵費,也比東京零售店便宜許多。

從事APP開發的用戶Si Chen表示,若他在中國,就會通過淘寶買東西,但若在美國,更傾向於用Amazon或其它商家。如果未來阿里巴巴對服務和產品能提供更大保證,屆時就願意通過淘寶買。

Ivey商學院市場營銷教授Niraj Dawar認為,如果阿里巴巴的策略是瞄準海外華人,那將是聰明的,因為這無需品牌建設過程。若阿里巴巴要成為全球化公司,其用戶最終不能局限於中國人。阿里巴巴應該連接買家和賣家,采取類似eBay的做法,給商家評分並監控他們。

目前為止,阿里巴巴在俄羅斯發展成功,采用類似Yandex NV的廣告宣傳平臺,支持口碑建設。據彭博社報道,過去一年,AliExpress在俄羅斯的月用戶上漲到3倍多,達到1590萬人,超越了俄羅斯本土Ozon.ru的850萬人和eBay的820萬人。7月,AliExpress成為俄羅斯訪問量前10大網站。交易額可能從去年的4~5億美元增長到今年的10億美元。

阿里巴巴的海外競爭對手包括Amazon和eBay。隨著消費者越來越放心購買海外產品,eBay旗下PayPal公布的報告預計,跨境交易額將持續增長,到2018年將增長到去年底的近3倍,達到3070億美元。

不過,阿里巴巴想要戰勝Amazon絕非易事。亞馬遜也積極進行國際化擴張,幫助美國、歐洲、中東供應商和零售商通過亞馬遜平臺將產品銷出本國。亞馬遜市盈率516,阿里巴巴市盈率僅約50多。

海外華人不僅是阿里巴巴要發展的市場,小米公司也在積極拓展這片領域,包括延伸到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泰國、印度。上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上,小米已超越三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450

馬雲:阿里90天完勝亞馬遜20年業績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028/147264.html

i黑馬:10月28日消息,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今日在《華爾街日報》全球科技大會上表示,阿里巴巴在過去90天里賺的錢已經超過了亞馬遜在過去20年的收入
 
\談阿里業務問題:誌在擴大做生意的範圍
 
對於阿里上市問題,馬雲表示,上市時證監會(SEC)問了很多問題,這也讓他認為證監會並不了解阿里巴巴甚至中國。不過即便如此,阿里的國際化進程也不會停下,馬雲強調會加大在美國的投資。
 
在公司業務問題上,據介紹,阿里目前銷售產品其實是為了獲取數據,而這些數據是阿里的業務中最有價值的信息。事實上,谷歌是致力於擴大技術的邊界,而阿里則誌在擴大做生意的範圍。
 
而對於是否會收購eBay或其他公司,馬雲表示不需要把它們收入囊中,讓它們順其自然就行。同時馬雲也表達了對eBay的贊賞,並稱會建議阿里員工,不僅要努力工作,還要比eBay的人更聰明有效率地工作。
 
談及阿里巴巴的社會責任,馬雲表示,像阿里巴巴這樣的公司如果想要做的長久,就需要去解決一些社會問題。如中國會面臨環境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這是阿里需要幫助解決的。
 
此外,馬雲在會上還表示,自己從不網購,而自己的妻子則是幾乎所有東西都網購。
 
談國內銀行:銀行不做改變,我們就去改變他們
 
對於支付寶,馬雲表示,其目的在於為個人和小公司建立信貸系統。而隨著阿里業務的發展,支付寶已成為僅次於Visa和Mastercard的全球第三大支付系統。這也讓國內銀行有些坐不住。
 
“國內的大型銀行曾表示,因為支付寶平臺聚集了太多資金,他們不得不封殺阿里。”馬雲透露。
 
他進一步強調,雖然改變中國的銀行可能是激進、危險的,但如果銀行不做出改變,阿里將改變他們。
 
談進軍娛樂:阿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娛樂公司
 
據了解,今年6月香港上市公司文化中國宣布,阿里巴巴對該公司的新股認購已完成。阿里以62.44億港元投資獲得59.32%股份,成為文化中國第一大股東。同時,文化中國更名為阿里影業。
 
談及為何進軍影視領域時,馬雲表示,中國的經濟發展如此迅速,擔心人們雖然用著各種產品但仍然思想淺薄,而電影是改變中國文化最好的方法。
 
而對於為何要擴展阿里涉及的領域,馬雲稱,阿里巴巴的網站每天有1億訪客,但有8000萬人是只看不買的,阿里需要為這些人提供一些服務內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816

共和黨完勝美中期選舉後,美股存在哪些投資機會? 財說

來源: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2799371



  昨日共和黨在美國中期選舉中完勝民主黨(共和黨在參議院以52席占優,而民主黨獲得45席;在眾議院共和黨更以235席大幅領先,民主黨只獲得158席),共和黨在此次選舉中不僅贏得國會參議院控制權,同時還保住了眾議院多數黨地位。這意味著至少在今後兩年內,美國國會將呈現共和黨“一統天下”的政治格局。這一重大政治事件對未來股市會有什麽影響呢?



1.共和黨“完勝”之日,美股創紀錄新高

美股三大股指昨日紛紛刷新紀錄高位。道瓊斯指數收盤報17483.53點,上漲100.69點,漲幅0.58%;標普500指數收盤報2023.49點,上漲11.39點,漲幅0.57%;納斯達克指數收盤報4620.79點,下跌2.92點,跌幅0.06%。

2.短期美股指數將持續走強,小盤股機會可以適當關註

  預計美股未來6個月有望大幅上漲。據相關歷史數據統計顯示, 1928年以來標普500指數在美國中期選舉後的90天漲幅中值為7%,86%的情況下美國股市都呈現漲勢。自1945年以來,在共和黨控制參眾兩院,但總統不由共和黨人出任的情況下,標普500指數年均漲幅達15.1%。

  中期選舉年的漲勢還對美國小盤股有利:1990年以來,羅素2000指數在選舉日到當年年底的平均漲幅在4.89%,而同期標普500指數的平均漲幅為3.22%。

  相比於美國股市短期獲得提振的可能性,長期來看,美國股市的表現與中期選舉的結果關聯度並不大。自上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當政,美國股市的總回報中值都幾乎相同。中期來看,推動股市表現的最主要原因仍然是經濟,而不是投資者對執政黨變化的反應。

3.共和黨上臺將推多項親商政策

放松金融業監管:奧巴馬的民主黨日益加緊金融業監管,並頻頻給予投行巨額罰款,但共和黨掌權後有望放松監管。

減稅:美國共和黨一直認為減稅可以解決所有經濟問題,而增稅則對經濟大大不利。

開放原油出口限制:若放寬原油出口禁令,則可能大幅改變全球原油貿易格局,提升美國原油企業的營業收入。

4.可關註能源、醫療、地產類股票

  共和黨完勝對能源、醫療、房地產三大板塊的提振效應會相對明顯。

  能源方面:共和黨會加速其在美國本土擴建輸油管的計劃,備受爭議的美加石油管道Keystone XL輸油管發展計劃(該計劃由$TransCanada(TRP)$ 於六年前的9月19日申請)有望順利放行,這條輸油管道長1408千米,是打通加拿大油砂資源向美國中西部和墨西哥灣沿岸地區的關鍵輸油管道,一旦這一管道投入運行,將從加拿大西部的亞伯達省日均運輸83萬桶原油至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長遠來說有助於美國降低原油的對外依賴度。

  醫療方面:若取消醫療器械稅或有利醫療科技股。

  博彩方面:若放慢網絡博彩的步伐,這將提振賭場類股。

  投資者可重點關註能源板塊中的$加拿大自然資源(CNQ)$$Peabody(BTU)$ 皮博迪能源公司和醫療板塊中的$波士頓科學(BSX)$ 以及房地產板塊中的$房利美(FNMA)$
@今日話題@管我財 @茶壺商人 @Conan的投資筆記 @陳小邪要勝正 @割資本主義羊毛 @耐力投資 @美股新手 @招財資本 

閱讀財說更多精華文章歡迎一下目錄鏈接: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2370964
主題投資、新股解讀、熱門個股剖析、投資知識補習等等一網打盡,為您開啟海外投資之路

上財說,給您一張財富綠卡,讓您暢享財務自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060

你們都錯了!紅包大戰微信根本沒有完勝 阿里還是老大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221/149208.html

i黑馬:昨日,i黑馬發布專欄作者王東烽一文《紅包大戰,阿里城池是如何丟的?》,微信閱讀量近10萬,微博轉發量也快破2000。不少人專門提筆應戰,投稿為馬雲鳴不平:誰說支付寶輸了?它明明還是老大呀。下面這篇文章就從金融角度提供了詳實了的解答。它說:1、支付寶掌握著資金清算的權利。2、余額寶有上千億的資金沈澱。3、移動電商戰局仍不明。So,支付寶還是老大。對這篇文章有異議的也千萬別藏著掖著,黑馬哥歡迎來稿,助你們上頭條!

\ 
文/張議雲 極豆網絡CEO 95後創業者
編輯/王方

 
我是個很少打開朋友圈看文章的人,除夕至今發現朋友圈充斥著各種微信紅包大勝的文章,騰訊大樓內部傳來各種數據喜訊,搖一搖突破多少個億、紅包交易額達到多少個億等等比比皆是。
 
還有幾篇文章的標題是這樣的,《微信花了2天時間,把支付寶花了8年綁定銀行卡的事情給幹了》、《阿里的城池是怎麽丟的》。這種場景讓我想起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日本媒體自捧日軍大勝,花了2天時間把美軍多年建設的珍珠港給幹了。
 
西方媒體也在吹捧,美軍城池是怎麽丟的。可是大家都知道,幾年以後美軍兩顆原子彈就把日本給打趴了。在這里我不想過多的去討論騰訊和阿里之間的鬥爭和結果,也不從創業的角度和產品體驗的角度去解析這場紅包大戰,我會從金融的角度帶大家觀賞這場紅包大戰。
 
互聯網金融可以說是2013、2014甚至是2015的一個重量級話題,但是雲里霧里很多人沒有理解基本原理,無論是傳統金融業還是互聯網金融業,它的基本原理都是一樣的。三個哲學的終極問題:1、你是誰?2、你從哪里來?3、你到哪里去?金融亦是如此,金融哲學的三大基本問題:1、錢在哪?2、錢去哪?3、錢怎麽去?
 
1、錢在哪?

紅包大戰中,錢在哪?微信紅包當然在微信支付系統里,支付寶紅包當然在支付寶支付系統里。如果是傳統銀行,錢當然在銀行里。
 
我們用微信綁定了銀行卡,給好友發紅包的時候,實際上是將自己在銀行賬上的錢轉到微信里,而微信有一個賬本,就從你這扣100,從你好友的賬上加100。而銀行在其中的角色只充當了快遞員,把錢送到微信門口就被卡住了,至於你的錢轉給誰銀行是不知道的。
 
大家可能會問,這對我們來說不都是一樣的嗎?各位且慢,聽我往下分析,現在角度切換回支付寶,我為什麽說支付寶還是老大,比方說張三要在淘寶買衣服,他通過支付寶下單,錢轉到李四那了,實際上在銀行的角度看來錢送到支付寶門口就沒銀行什麽事了,而支付寶里掌握著大量資金流動的記錄,比如某某廠商大批量的貨物銷量很棒,浙商賣家的客戶需求量非常大,支付寶掌握著這些信息就可以設計出我的物流中心應該建在哪成本會比較低,資金沈澱時間會更長,能計算出投資哪家廠商回報率會更高,因為我支付寶掌握著你整個工廠的資金流動記錄,哪個月銷量如何,物流倉庫還有多少貨物我都了如指掌。
 
而支付寶相當於搶了銀行一塊大蛋糕業務,原來投資理財的事是銀行做的,現在支付寶也能做了。這里有一個關鍵詞,資金清算,部分銀行的資金清算的權利被支付寶搶走了,所以支付寶非常強大。
 
當年共產黨創業的時候為什麽第一件事要弄一家中央銀行,發紅軍貨幣,道理是一樣的,誰掌握了資金清算的權利,誰就是老大。從這個角度就不難解釋為什麽紅包大戰中支付寶任占上風,因為微信紅包沒有辦法實現電商生態,錢只是單純的從個體轉移到個體,實際上沒有發生真正的清算交易,微信只是做到了互聯網金融的第一步——綁定銀行卡,接收銀行快遞員的快遞,微信支付社區里還沒發展成淘寶那樣成熟的經濟電商體。
 
所以說騰訊投資京東的戰略意義就是搶占電商生態的資金清算中心,京東拒絕使用支付寶接口的原因亦是如此。但長遠角度來說,淘寶仍會在一段時間內是電商界的老大,以後的事大家都說不準。紅包大戰,只能算是騰訊贏得了一次戰役,比較好的結果是公司內部士氣驟增,阿里內部士氣大跌。
 
結論:所以錢在哪?要麽在你私人的銀行賬戶上,要麽在微信的銀行賬戶上,要麽在支付寶的銀行賬戶上。

2、錢去哪?

 
這個問題比較好玩,中國互聯網金融真正崛起的時間段是余額寶橫空出世那一天。余額寶牛在什麽地方,利率比銀行高,而且資金當日可用,加上中國老百姓投資理財的渠道不寬,這就造成了余額寶有上千億的資金沈澱下來。
 
那沈澱的這些錢用來幹嘛呢,當然是做銀行能夠做的事啦,銀行做消費領域,我支付寶也做,銀行做公司投資,我支付寶也能做,而且做的用戶體驗要比銀行好個上百倍。就好比老鼠掉進大米缸,恨不得把所有大米吃光。又過了一段時間,中國崛起了非常多的P2P金融、大學生分期、白領分期等公司,這些公司都在做互聯網金融,但實際上都跟微信一樣,沒有形成資金清算的中心。
 
互聯網公司盈利模式無非就兩種,一種是做閉環,另一種是賣流量。而沒有形成清算中心的互聯網公司實際上都是在賣流量,通道思維。但是中國商業生態比較特殊,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度不高,其中一個原因是中國征信系統不成熟,不像美國,征信系統非常成熟,但結果導致了美國進化不出支付寶這樣一個互聯網金融的老大。
 
於是中國互聯網中小金融公司需要大量的線下團隊去給借錢方做盡職調查,因為我得調查你這個人收入如何、學生的話成績如何、有沒賭博習慣、家庭環境、以及你這個人靠不靠譜,我才能決定這筆錢借不借你。
 
這就導致了P2P金融業務越大,線下團隊的邊際成本無法趨於零,而是更大。大部分通過賣流量掙差價賺來的錢又被線下團隊給吃了。這是中小互聯網金融公司的一大詬病。但支付寶牛逼的很,因為掌握了資金清算的權利,盡職調查的成本一下降低了,再加上有淘寶這麽成熟的電商生態,支付寶對資金的吸附能力是非常強大的。

結論:所以互聯網金融公司的錢都拿去做投資理財了,正所謂錢生錢。
 
3、錢怎麽去?
 
比如說我們要買一個東西,總得需要一個支付橋梁吧,在淘寶買東西支付手段是支付寶,在線下買東西,支付手段可以是現金或銀聯。實際上“錢怎麽去”這個問題一下就能知道了,那我們來探討一下互聯網金融的未來走向。
 
線上電商生態,PC端基本上是阿里稱霸天下,而移動電商這塊蛋糕正是騰訊和阿里正在爭奪的業務,包括為什麽騰訊投資滴滴,阿里投資快的,都是為了爭奪移動領域資金清算的權利。很多人都不理解為什麽要燒錢補貼,這不是一直在虧錢嗎?
 
其實我看未必虧錢,商人會虧本做生意嗎?他們只是讓大家錯以為虧錢,實際上燒錢補貼的公司也在做資金沈澱,資金沈澱的金額越大,燒錢虧損的邊際成本越低,反而能鋪移動支付領域的基礎設施。而移動支付基礎設施一旦成形,線下支付將會是互聯網公司和傳統銀行的一場廝殺。
 
為什麽這麽說?線上資金的清算中心已被支付寶壟斷,只剩線下的大蛋糕還在銀行手中。最近我去公司樓下便利店買東西基本都是在用微信支付或支付寶支付,銀行卡或現金實在是太麻煩了。而微信也在著力研究線下支付的一套完整支付系統,我相信不久的將來,線下購物資金清算中心一定是掌握在騰訊或阿里的手上。
 
長遠角度來看,我更看好微信,因為微信使用頻率實在太高,微信支付實在太方便,掃一掃就給錢。假設線下清算中心的基礎設施一旦成形,未來我們交學費、交水電、衣食住行都依靠移動支付,美好的生活還會遠麽?
 
結論:所以錢是通過支付橋梁過去的,至於橋梁是誰,這些都是大佬們和銀行的事,我們作為消費者只管你們哪家體驗做的好我就用哪家。

 
總結:從紅包大戰可以看出中國商業生態圈對失敗者的容忍度是極低的,微信不過是打贏了一場戰役而已,大家都紛紛來糟蹋馬雲,我認為心態是不正的,形態是不公平的。
 
作為消費者的我們應該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去迎接騰訊和阿里帶來的生活便利。作為創業者,我們也應該多從不同的角度去剖析大佬們的每一場戰役是否帶來戰略上的勝利,而不是不假思索的人雲亦雲。
 
大部分人看戰爭看到的只是表象,年輕人應該學會以辯證的思維看世界。未來有空我會寫一篇毛澤東作為共產黨CEO是如何花28年打江山的創業史。
 
我是一名比較年輕的95後創業者,不是什麽經濟學家、歷史學家,只是想通過更多的角度去認知這個世界,更多的是想從道的層面解析問題,而不是從術的層面看到現象,但我所說的觀點可能都是錯的。
 
本文作者張議雲,為廣州極豆網絡科技有限公司CEO,口袋兼職創始人。
本文部分觀點引用《貨幣戰爭》、《鴻觀》不代表本刊觀點和立場,如有疑問請聯系微信korchagin。

如果你對更多創業幹貨感興趣,請加微信korchagin,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否則黑馬哥不會把你拉入創始人雲集的微信群。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微信完勝支付寶:好商業要有娛樂範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221/149207.html

黑馬說:除夕之夜,看著所有朋友都在搖手機,看著我們超200人的微信群群友搶幾分錢的紅包停不下來,看著年過50的爸爸、嶽父大人都會發微信紅包,搶紅包,心有所感,今天落筆有這篇文章。

\作者/慕水
編輯/i黑馬

 
1、2014年雙11戰績(其實多少水份,電商人應該很清楚)和雙12支付寶狂掃線下支付的精彩估計給馬雲挺多信心,但是馬雲肯定沒有想到年前說的“微信是一張好牌,但被打爛了”,馬化騰沒有語言回應,卻用春節全民搖一搖精彩的回應了他。兩馬羊年第一戰,騰訊完勝阿里;
 
2、微信搖一搖的完勝,再次說明,互聯網時代的商業需要更多娛樂性,因為娛樂容易參與,參與容易傳播,硬廣已沒有傳播力,更不要說嚴肅性的教條,商業如此,其他組織其實也是如此;

3、騰訊完勝阿里後,“微信把阿里送回上個世紀”的評論都出來了。這樣的評論值得一笑,不過也正常,媒體評論大多時候和資本一樣,多是錦上添花,很少雪中送炭,看到的朋友一笑而過就是別當真,阿里這局是輸了,但也沒輸的那麽慘;
 
4、微信借助紅包確實快速的綁定數以億計的銀行卡,其實應該感謝支付寶給用戶帶來的互聯網支付安全感,當然,綁定也離不開騰訊的信譽背書,不是騰訊,我也不會輕易綁定的;
 
5、支付寶和微信都具有強大的創新能力,很多玩法都是出來後讓我們驚嘆,所以我絕不相信微信支付贏一場紅包大戰就贏得了移動支付,用戶習慣其實是微信和支付寶共同培養,接下來就是消費場景鏈接和資源整合了,硬消費,比如火車票購買,軟消費,比如小額彩票,看誰鏈接得好,可能就習慣哪里了。阿里和騰訊都是市場成長起來的,都不是吃軟飯的,相信很難一家獨大,比較確定的倒是,移動支付,其他家機會小很多了,就像我不會再去考綁定微博支付;
 
6、馬化騰厲害之處是,以全民娛樂的方式占領高點,不像馬雲讓人感覺處處樹敵,比如支付寶補貼商家搶銀聯市場,比如傳統零售恨淘寶;馬化騰做的似乎都是互惠互利(至少第一印象是這樣),不經意間,搶了地盤還有掌聲,比如微信支付讓用戶自己愉快的掏錢推動銀行卡綁定,比如朋友圈發廣告,沒有抵觸,還成娛樂,整體二次傳播展現率應該比直接廣告還多,多贏共樂;
 
 \ 
7、阿里和騰訊,都是優秀的公司,但是要二選一的話,我更看好騰訊,
 
(1)以上第6條,註定騰訊阻力更小,資源鏈接和整合能力更強;
 
(2)阿里總是馬雲站臺,馬化騰似乎輕松得多:一場紅包大戰,馬雲又一次親自站臺,但是就像當年“來往”一樣,但是終究落敗告終,相比起來,馬化騰好像一直沒說話,張小龍則一直只說產品。
 
(3)騰訊的產品能力遠勝阿里:
 
A、騰訊很多APP使用體驗都很好,叠代優化也很快;
 
B、阿里的淘寶客戶端比之前優化不少,支付寶就支付體驗來說不錯,但是像賣家的千牛,相信用過的都要罵一下,體驗可以用極差來形容,而這些賣家應該是阿里所謂生態系統里的土囊基礎,這個體驗怎麽可能這麽差,一點不符合馬雲說的“客戶第一,員工第二,投資者第三”;
 
C、就拿紅包大戰來說,今年應該是阿里先發聲的,相信準備也是比較充足的,結果紅包口令我是一個沒記住,抓的紅包像扁青蛙只能用醜來形容,支付寶提前20分鐘提醒搶紅包,時間到了又得忘記;相比而言,微信搖一搖功能已有就不說,特別增加的“拜年紅包”就是一種產品人性化追求;
 
8、順便說一下,百度技術應該確實有積累,但是要害應該是,沒有用戶/會員系統,誰都可能是用戶,誰也都可能不是用戶;
 
9、互聯網確實創造很多奇跡,移動互聯網更是在加快顛覆和重構,類似阿里和騰訊的競爭可能受傷更大的是傳統經濟模式,就像傳統銀行、出租車牌照,等等政策性壟斷領域,感覺政策想保也保不住,不可逆;這點而言,我們為互聯網的力量喝彩
 
10、互聯網這個相對開放的世界,顛覆常在,而且很快,以致中國第一財經作家吳曉波說寫《騰訊傳》的時間比預想的要長,“騰訊的變化實在太快,昨天還在跟阿里拼紅包,今天就說要合並了,寫下去的每一個字轉瞬間就老了。”兩馬羊年第一戰,想必也會被吳老師記錄書中。不是每場戰役都影響戰爭結局,但是戰役在加快,如果頻繁失敗就必然影響戰爭;
 
11、互聯網力量背後是人性的力量,直接體現的是資本的力量,就像滴滴和快的竟然在一起了,而且還是在情人節宣布(其實也是為制造話題,用娛樂帶來傳播,效果來看很好),如果不是雙方公告,我真的不是很信啊,因為背後的主是阿里和騰訊,不過最後還是在一起了,這就是資本的力量;
 
12、互聯網各種歡樂,沒有政策壟斷通過市場變現,是實實在在有力量的市場競爭的結果,對於我們普通的個體,我們觀察著這種歡樂,也觀察者各種機會,最直接的就是關聯股票的機會,就像2013年6月份余額寶推出後,我們一直操作提供技術支持的金證股份一樣(股價已從13元到79元,中間多次買賣)。改變一直都在,擁抱改變,尋找機會。
 
本文作者:慕水,微信號275661530,微信公眾號:musunclub

本文不代表本刊觀點或立場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柴靜概念”完勝“央媽降息” 環保股大漲6%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709

上周末先有央行宣布降息,後有柴靜的《穹頂之下》引發市場熱議。對市場來說,後者似乎來勢更猛。周一一開盤,環保股就集體爆發,整個板塊大漲逾6%,而對降息較為敏感的金融股、地產股漲幅有限。

截止早盤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319.92點,漲幅0.29%,深成指數收報11882.6點,漲幅1.06%。 創業板收報1973.56點,漲幅2.36%,繼續刷新歷史新高1973.78點。 

QQ圖片20150302113810

板塊上, 環保工程、儀器儀表、鋼鐵和燃氣水務領漲,其中環保工程漲6%。博世科、國電清新、三維絲漲停。

金融股漲幅有限,證券板塊漲3%,銀行下跌0.39%。房地產漲幅僅1%。

QQ圖片20150302114219

在商品期貨方面,與基建相關的黑色金屬以及玻璃下跌較多。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日本馬桶如何完勝中國制造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418/149648.html

黑馬說:為什麽中國制造業總是假定消費者喜歡便宜的東西?為什麽依然有龐大的人群願意為蘋果手機付出自己的腎?因為中國城市化進程迅猛得難以想象,中產階層的人數迅速膨脹,他們對價格敏感,但依然願意為了美好的事物花費更多的錢和時間。


文 | 創業家專欄作者 陳偉

 

大概兩年前的夏天,我去廈門采訪一家知名衛浴制造企業的老板,他的辦公室龐大、空曠、華麗,墻上掛滿了各種獎狀,大都是當地政府對他們在技術層面不懈追求的鼓勵。這位老板身材矮小,語速驚人,說起話來散落在額頭上的頭發總是隨著語速而顫動不止。他也熱愛喝茶、吸煙。

 

這大抵是福建商人共同的特質,另一方面,他們還有其他的相同之處:比如,大都是白手起家,經過貧寒的少年時代,走街串巷販賣產品,不到中年就能賺取可觀的財富……

 

如今他們銷售的產品,也有類似之處—價格便宜,便宜,還是便宜。

 

這位老板向我介紹了公司申請了諸多專利,具體數字已經記不清楚了,唯一還留存在記憶中的是,他說,自己一直在申請智能馬桶方面的專利,但由於考慮市場需求不大,所以沒有商業化。他以為,馬桶智能化是早晚的事兒,手中握有專利,就會有新的機會。

 

機會總是擦肩而過,就在中國人熱衷於購買日本馬桶蓋,並且想盡辦法從日本買馬桶回來之後,機會還是留給了別人。不知道當年我拜會的那位老板如今心情如何?

他為什麽會錯失機會?是因為他的思維形成了定勢,要想賺錢,就要便宜。

在中國南方坐落著無數這樣的工廠,打火機、眼鏡、剪指甲刀、皮鞋、服裝……源源不斷地流出,同時,這些工廠也源源不斷地倒閉。

如果你以為這只是傳統經濟示弱,那麽,互聯網經濟也難逃窠臼。

一位賣襯衫的知名電商創業者,穿著喬布斯似的外衣,背後是巨大的屏幕,他煞有介事地一邊遊走,一邊介紹自己費盡心機推出的新品襯衫。並且再三強調,他們的產品質量、做工和設計不遜於掛在奢侈品店里的襯衫。故事的結尾,他告訴消費者,這件襯衫只需要129元就能買到。
 

 

為什麽他們總是假定消費者喜歡便宜的東西?為什麽依然有龐大的人群願意為蘋果手機付出自己的腎?因為中國城市化進程迅猛得難以想象,中產階層的人數迅速膨脹,他們對價格敏感,但依然願意為了美好的事物花費更多的錢和時間。

 

日本馬桶蓋就是一個好的案例。雖然媒體不斷提示消費者要理性:日本馬桶蓋可能是中國制造;中國企業也能做出這樣的馬桶蓋;中國馬桶蓋更便宜……

 

消費者似乎對這些警示置若罔聞,馬桶、馬桶蓋以及電飯煲還有更多的東西依然如洪流一般流入中國。消費者並非是非理性的,唯一的原因只在於,他們願意支付更多的錢,獲得更好的產品體驗。

 

即使在國內,日本TOTO的馬桶銷量也一直居高不下。雖然他們的生產基地也坐落在中國南方的城市邊緣。自從TOTO進入中國市場迎來,山寨者就前赴後繼,但至今都沒有超越者。不久前,TOTO全球總裁曾經這樣解讀過為何他們的產品難以山寨:“雖然中國也有智能馬桶,他們也似乎想模仿我們的產品,但TOTO有一項獨特的陶瓷制造技術,讓我們的產品看起來更加潔白、華麗,這些技術中國公司還沒有人能掌握。”他還耐人尋味地補充說,其實這項陶瓷技術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中國的宋朝。
 

 

難怪吳曉波感嘆,中國的產品常以物美價廉著稱,但“價廉是真的,物美就不一定了。”當然,你可以說,中國新崛起的中產階級還不夠成熟,比如有些廠商說,中國早就有了智能馬桶,只不過這個概念還沒有被消費者接受,所以並不好賣。他們也不無艷羨地說,日本智能馬桶技術更加成熟,所以成本也能降低。

 

那麽,我只能說,中國制造企業依然沒有調動消費者興趣的能力,他們依然深陷在價格這個陷阱中,固步自封,以低價格為榮耀。

 

就在我寫下這篇文字之前,一位做母嬰網站的創始人給我講了一個故事。他們的大部分產品提供者都是美國公司。其中有一家公司在中國賣兒童使用的勺子,價格很高,起初在實體店銷量很差。原因是這種勺子的邊緣有毛刺。這家母嬰網站引入了勺子,然後他們通過社區互動告訴消費者,有毛刺更加說明這款勺子的材質沒有經過化學加工,純粹是物理處理。接下來,這款產品在網上的銷量在短短的幾周內增加了40倍。

 

 

消費者在不斷覺醒,他們對價格也沒有那麽糾結。世界在變化,大部分中國廠商還沒有做好準備。

 

1.他們對產品的需求更加精細化。我周圍熱愛健身的人會在網上仔細挑選跑鞋、足球鞋和網球鞋。一雙白球鞋包攬所有鍛煉的時代早就過去了。這種需求的精細化更需要生產者有強烈的工匠之心,不斷打磨每一款產品。

 

2.他們對於廣告宣傳更加挑剔。腦白金、羊羊羊只是那個喧囂時代的典範之作,很多消費者更會被杜蕾斯、蘋果的廣告所吸引,因為他們發現,這些廣告倡導的生活方式才是自己的歸宿。

 

3.他們對價格已經沒那麽敏感。或者說,他們早就認同了,為高品質付錢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4.如果再用成本說話就落伍了。同樣是那位做襯衫的商業精英曾經叫囂:我們的成本更低、質量不差,價格便宜,為什麽LV可以賣那麽貴?這當然是個荒誕的論調。姑且不論質量、體驗和服務,LV品牌的價值本身就難以估量。他所映射出的品味、地位或者其他價值足以支撐他高昂的價格。

 

可悲的是,中國的商家依然沒有意識到他們的目標消費者已經發生了變化。即使是在網購平臺,很多一線城市的消費者最先關註的也不再是價格,而是商品的真假。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陳偉,轉自芭莎男士,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本刊版權所有,如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