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最後的守望者也要走了 外資電力大撤退

http://www.infzm.com/content/74873

外資電力巨頭的撤退,映照出中國電力市場裡的種種光怪陸離。

「中國電力市場的規律是,幸福的都有各自幸福的理由,因為實在太少,每個都是個例;不幸的原因卻基本相同——煤電定價不合理。」

最後的守望者也要走了

中國電力市場缺電、缺錢、缺技術時,各地給予外資電力公司「超國民待遇」,吸引了眾多投資者前來。

進入2012年4月,國資委在制定一份利好於電力行業的「十二五」央企注資規劃時,全球最大獨立供電商美國愛依斯電力(AES)正悄悄打包其在中國的行囊,準備離開。

一個月前,有報導稱AES已聘請一家投行擔任交易顧問,將出售其全部或部分中國業務,交易價格在3億-4億美元。4月,《能源》雜誌披露,陽城國際發電有限公司是AES在中國控股的最後一家仍在運行的火電廠,且目前正尋求出售。

AES中國公司的網站,目前已經無法打開。2012年4月18日,南方週末記者來到位於北京華貿中心1座的AES中國總部,見其辦公室內員工寥寥,前台接待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關於AES目前正在進行的業務調整,全球總部已經通知我們不做任何置評。」

AES美國總部全球媒體協調專員Lucas Bushman沒有回覆南方週末記者的採訪約請。

「AES打算整體出售中國資產,脫離中國市場,這事業內都知道。」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一直關注外資電力公司的在華動向,「和它一起來的基本都走了,AES算是在中國奮鬥最久的外資電企,政府應該給它發枚獎章。」

AES離開後,中國的外資電力企業僅剩法國電力公司。目前,法國電力重點傾向於在華發展核電,其在中國的火電廠僅有廣西來賓B廠等BOT特許專營項目。

火力發電行業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在2001年入世之前,就已對外資開放的行業。1993年,AES成為首家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國電力公司。

「齊魯濱(時任AES中國區副總裁、首席代表)曾經來找過我,就坐在你現在坐的位置。」2012年4月17日,中國電力聯合會內部人士康喬(化名)在辦公室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說,「AES剛進入中國市場時,曾把這裡看作重要的戰略據點。」

初進中國時,AES主要以合資建廠的方式在華辦電廠,合作對象為國家或地方電力公司,並與當地用電企業簽訂購電合同,議定最低購電量和電價計算公式。

當時中國電力市場缺電、缺錢、缺技術,電力投資嚴重不足。為了引進外資,山東、福建、廣東等省開風氣之先,給予外資電力公司「三保證」優惠政策:保電量、保電價、保回報,許以外方固定的投資回報率(高達15%-20%)。

穩賺不賠的市場機遇吸引了眾多投資者前來,1998年底,經批准設立的外資電力公司共有39家。據國電動力經濟研究中心數據,到1997年達到14.5%的歷史高點,外資電廠裝機量佔總裝機量的12%。

康喬回憶說,按國家規程規定,60萬千瓦火電機組的建造時間是36個月,但當時很多電廠都只建了20個月就交付使用,「早一天發電就多賺一筆錢」。

「收起紅地毯」

電力過剩後,中國開始對外資企業「收起紅地毯」,多家外資電企撤離中國。

一波外資電企投資中國的熱潮之後,1998年,中國出現嚴重的電力過剩,電力投資政策隨之由鼓勵變為限制。

根據發改委的要求,各地逐漸取消了對外資承諾的固定回報率政策,當初的合資合同中規定的發電小時數和最低購電量也不再得到保證。一些外媒當時稱,「中國開始對外資電力企業收起紅地毯」。

「15%的回報率靠什麼支撐?必須是年允許發電5500小時這樣的硬指標。但電廠發電時間由電網調配,2000年左右很多地方出現了發電時間不足的違約行為,儘管當時有些外資電力訴諸了法律,最後也大多不了了之。」康喬說。

時任AES中國副總裁的吳東明曾在一次採訪中表示:「期望中方合作夥伴和購電方都能像當初歡迎投資一樣,認真執行已有合同。」

對此中國政府反駁說,設定固定回報率有違公平,在世界任何地方也屬十分罕見的超國民待遇。

儘管風雲突變,但AES對中國電力市場的潛力仍有著樂觀預期,相信自己能夠在中國實現盈利,它選擇了收縮戰線,堅守中國。

自陽城三期項目2001年投產後,AES在中國再未染指過火電項目。至2008年2月,AES在中國僅剩陽城、焦作、愛溪、蕪湖四座火力發電站,同年,AES又將其焦作AES萬方電力有限公司的70%股權全部出手。

此時,儘管這個市場中有少數看好中國電力市場的逆勢新入者,比如由美國聯合能源公司、世界銀行等聯合組建的太平洋頂峰電力公司。2002年它正式進 入中國,至2004年在中國設立了7家熱電廠,殺進外資電力企業排名前五。更多的企業卻「用腳投票」,離開了中國市場。如法國阿爾斯通轉讓了廣西來賓電廠 B廠項目40%的股份,全球第三大能源巨頭美國邁朗公司出售了它在山東國電和廣東沙角一電廠的股份。

從1998年至2002年短短4年間,我國外資佔我國電力固定資產投資比例由14.3%驟降至7.5%。

被煤價趕跑的巨頭們

從2003年開始,外資企業就成批地放棄在華經營約10年的電廠股份而離開。

2002年之後,煤價開始持續上漲,而電價受政府控制,發電企業無法將上漲的燃料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以2004年為例,佔發電總成本50%的煤價從年初的100元/噸飆升至冬季的300多元/噸,但電價僅在年中上調了7釐錢/千瓦。

2004年,太平洋頂峰的7家電廠中有4家虧損,其他3家因為毗鄰煤礦,勉強維持微利,在華營業收入比上年減少了20%。其外資股東質疑CEO羅伯特,「為什麼其他企業已經撤出了中國,你們還不撤出?」最終,太平洋頂峰也決定退出中國市場。

事實上從2003年開始,外資企業就成批地放棄在華經營約10年的電廠股份而離開。2003年3月,美國賽德能源公司將溫州特魯萊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40%的股份轉讓,並陸續出售廣東東莞厚街電廠、河北唐山熱電和湖北蒲圻賽德公司的股份。2004年3月,美國電力公司出售了河南南陽浦山電廠70%的股 份。

2005年1月5日,西門子宣佈與德國漢堡電力公司(HAW)一起出售河北邯峰電廠共達40%的股份,並進一步出售在中國另外16座發電廠的股份。3月,美國聯合能源公司對其在華經營的資產進行剝離。

「當年轟轟烈烈進來的幾十家外資電力企業基本都走了。」康喬對南方週末記者感嘆,「中國電力市場的規律是幸福的都有各自幸福的理由,因為實在太少,每個都是個例;不幸的原因卻基本相同——煤電定價不合理。」

2004年,外資佔我國電力固定資產投資比例已下降到5%時,發改委曾試圖第二次開啟煤電價格聯動機制,規定「半年內電煤價格上漲5%或超過5%,則相應半年後的上網電價也會做出調整」,但其附件條件是:實行煤電價格聯動時,電力企業消化30%的煤價上漲因素。

但外資電企對於承擔30%的原材料上漲成本感到難以接受。「我們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沒看到過這種情形。」羅伯特曾憤怒地表示。實際上,上網電價的浮動幅度也大大落後於煤價漲幅。

並非所有的電力公司都是煤電價格機制的犧牲品。

我國實行煤價雙軌制——市場煤和計劃煤並存,由於計劃煤和運力掛鉤,基本只有國有電廠才能分到,且煤礦很難全部履約,民營或外資電力企業只能購買高價市場煤。

因此,外資電力哀鴻遍野的同時,國有電力公司卻憑藉國家控制的煤炭合同價格,在煤價狂漲時期表現出獨有的抵抗力,這些合同價格比現貨價格低17%至50%。

「中國電力行業的價格畸形不是只針對外資企業,中國電企也一樣。只不過中國電廠大多都是國企,虧得起。」康喬認為。

「如果民營、地方還有外資電力企業能像國有五大電力公司那樣,搖一搖身體就能剝離不良資產獲得注資,那麼他們一定馬上行動。」林伯強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79

那些嚷嚷中國銀行亂收費的人,應該到美國來體驗體驗 夜空守望者

http://xueqiu.com/1596564712/22175443
這幾天開了一張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的卡。只用了幾天,就開始懷念起俺們的銀行了。國內的同胞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我來告訴你們美國銀行是怎麼收費的。

1.       櫃檯辦理業務

櫃 檯辦理業務是要收費的。具體看你辦理業務的難度而定。幫我辦理業務的客戶經理說貌似一筆要5美元左右。想想吧同學們,你如果像在國內那樣,存一筆錢取一筆 錢轉一個帳都要跑櫃檯的話,很快就被銀行榨乾了。另外還有一種高級卡,要求資產在5000美元以上,手續費打折。注意是打折,不是免費。只有最NB的私人 銀行客戶(資產100W美元以上)手續費是全免的。也就是說你如果想去買什麼理財產品或者投資產品之類的,銀行都要扒一層皮。

2.       ATM取錢

本 行的ATM取錢是不要錢的,跨行的是收費的。這點跟國內的銀行一樣。但是不一樣的是,這裡的ATM除了銀行網點的以外,其他地方遍地的ATM都是由三方公 司開立的。所以如果想要在ATM取錢,要麼跑網點,要麼就乖乖給人家手續費。一筆在1-3美元(我見過最黑的是小唐人街的一個ATM,3.75美元)左 右。而且一筆最多取200美元。這倒是也符合資本主義的精神——我給你提供服務,讓你少走路,你就得給我交錢。而且,他們銀行的網點非常之少。在紐約網點 最多的銀行是chase銀行(摩根大通),密度大概和國內交行網點密度差不多。我的美國銀行網點比招行網點都少。像國內那樣走幾條街就看到一家工行的情 景,在美國是不可能的。道理很簡單,這裡的銀行都是為了賺錢而生的。既然一個地方開一家網點就能賺那麼多錢,何必開兩三家?

對了,還有一個特別髮指的經歷——一個同學是美國銀行的卡,跑到花旗銀行ATM取了100美元,不但花旗收他3美元,連美國銀行也要收他1美元。真是有種店大欺客的感覺。

3.       賬戶管理收錢

國 內的卡一般都是10塊錢年費。這裡的高級卡,如果資產達不到標準,要收錢。普通的卡,如果遇到一些特殊的情況,也要收管理費。我開戶的時候,一個人名下掛 了兩個賬戶(不是兩張卡),一個是支票賬戶(checking account),另一個是儲蓄賬戶(saving account)。要求saving account最低存25美元。我就存了25美元。後來ATM機取200美元,是從支票賬戶上扣的,但是1.5美元的手續費是從儲蓄賬戶裡扣的,我也不清 楚。後來因為儲蓄賬戶餘額達不到要求,只能眼睜睜看人家繼續扣賬戶管理費。

4.       轉賬的問題

有很多朋友喜歡 倒騰,弄百八十萬在各種銀行間來回倒騰。有時候跨行轉賬晚了一個小時都不爽。但是在美國的跨行轉賬需要多久呢?最短一天。如果是現金轉賬的話,是即時到帳 的。但是他們規定現金交易每天不能超過1萬美元。超過的話因為有洗錢的嫌疑,要申報,很麻煩。所以只能用支票轉賬。雖然方便,但是最快也要一天才能到賬。 慢的話拖個兩個星期都是可能的。拿錢在各種銀行間閃轉騰挪的絕技,在這裡是玩不了了。

5.       存款利息

走在街 上看到一家小銀行,外面貼著存款利息很高,猜猜這個「很高」是多高?年化是1%!在國內遍地4%的理財產品,在美國是不可想像的。不過他們貸款利息也很 低,15年的房貸利息年化是2.5%;如果要貸款的話,銀行是需要查看信用記錄的。信用記錄如果不好的話,很難拿到貸款。這就意味著——你這一輩子不能犯 大錯誤。犯了就完蛋了。

先寫到這裡。總之下次再碰到嚷嚷國內銀行亂收費的,就應該把他扔到美國來,讓他見識見識什麼叫做「合理收費」。我們的銀行真是太仁慈了啊。

最後再說一句,剛寫完這篇文章,打開自己的賬戶查了一下流水,發現在ATM機上查餘額都被收了2美元手續費。真心要瘋啊啊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750

基本面分析是散戶最有利的武器 價值守望者600036

http://xueqiu.com/1596564712/37766587
剛看了一下股價排序,前10名的高價股基本都是網絡股。第一名全通教育都已經超過茅台了,現在200多塊錢。我還記得2014年初的時候全通教育申購,有幾個朋友中了簽,開盤賺了幾千塊錢都跑掉了。如果一簽拿到現在,值15萬。全通教育的估值是多少?54倍市淨率。注意是市淨率啊!市盈率就更是400多倍。而且這還不是那種微利的ST股,是完全正常經營的公司。而且整體創業板也基本都是這樣一個情況。
那麼,基本面分析+估值這種東西在A股有用嗎?沒用。因為無論是A股還是美股港股,都是資本市場。資本市場,是一個最接近自然的市場——優勝劣汰,弱肉強食,大魚吃小魚。在這個市場上,股價是誰決定的?有的是大股東,有的是抱團的基金,有的是抱團的QFII社保什麼的,有的是抱團的券商,反正不是散戶。而且前面這些大魚們還經常聯合起來對付散戶。他們有資金優勢,信息優勢,政策優勢,小到公司的經營大到宏觀政策的決定,他們都能影響到。這樣的一個群體,基本面分析和估值什麼的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塊遮羞布而已。文明一點的,還跟你展望一下美好的未來給個七八十倍市盈率的估值;吃相難看的,直接裸奔了。管你什麼基本面,老子就漲,漲得你臉紅心跳的看你跟不跟。這就應了巴菲特的那句話,短期的股價是投票機。一個股,大股東+各種機構佔70%,散戶佔30%,然後投票決定股價。70%的大股東加機構投給了200元,散戶裡也有10%跟風投200元,剩下20%的投20元,那不管怎麼說這個股價就應該是200元吧,事實上也確實是200元。
但是我想說,基本面分析和估值這一套,是散戶最有用的武器。巴菲特還有後半句,股價長期是稱重儀。大魚想要吃小魚,要麼把小魚吸引過來,要麼找個小魚扎堆的地方。同樣,機構要吃散戶,也得想辦法抓住散戶的弱點把散戶吸引過來才行。散戶什麼弱點?追漲殺跌,沒有判斷力,羊群效應,心理弱勢,愛佔小便宜,喜歡賺快錢等等,意思都差不多。那麼創造一個連續快速漲的股價,就能吸引散戶過來。這一點在創業板上特別有效。而且對於什麼都懂一點還都一知半解的散戶最有殺傷力。最早的時候人們就不看好創業板,嫌它估值高。漲起來了,估值更高了,更沒人買了。直到連續漲連續漲到現在,人們按耐不住都殺進去了。這個讓我想起了07年一個特別流行的笑話。
拍賣會上,政府:3000點, 券商:4000點, 基金:5000點。 這下散戶憋不住了,怒吼:6000點! 咣!機構落槌:歸你了! 散戶覺得被忽悠了,要求重拍。 機構同意:這回散戶先拍。 散戶:3000點。 機構:咣,歸你了!
這就是典型的利用散戶心理來吃掉散戶的方式。基本面分析,恰好是散戶克服自身弱點最好的工具。
各行各業的人,想要成功,總是要克服自己的一些弱點。學生想要考好大學,就要克服懶惰+不愛思考的毛病;創業者想要成功,就要克服好面子的毛病。基本面分析搞清楚了,就根本不會上大魚們的當了。底部你想要籌碼,連續陰跌,對不起我不上當。估值夠低了,基本面也很好,我不會交出自己手裡的籌碼的。同樣,創業板連續快速上漲想要騙我去接盤,也沒門。不要扯什麼M頭什麼死叉金叉什麼空頭排列的,對我沒有用。這樣的話,大魚們控制的股價無論怎麼嚇唬我,我都不上當,我自然也就成了一隻不會被大魚吃掉的茁壯成長的小魚。而且在克服弱點的同時,還要發揚自己的優點。散戶的優點是什麼?自己的錢沒有資金成本,而且資金量小可以隨意挑選股票快進快出。散戶的優點,恰恰是機構們的弱項。於是,在機構們不擅長的地方,我們就可以發揮自己的優點。比方說茅台,這麼些年高價股換了一批又一批,茅台始終沒有跌落第一梯隊,靠的就是最高的每股淨資產和最高的每股業績。而且對於基本面好的藍籌股,你只要買在估值的較低點,長期下來根本不會虧錢。只不過是沒有人家那樣一年十倍的暴利罷了。但是請摸著自己的良心好好想想,你一個沒錢沒信息沒技術的三無散戶,憑什麼來了股市就能賺取暴利?憑什麼?想不明白這個問題的人,祝你們在莊家的口袋裡撈錢愉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227

从美国互联网泡沫看创业板的未来 价值守望者600036

http://xueqiu.com/1596564712/46203413

最近市场最大的看点当属创业板了。创业板指从2012年底的585点启动,到最近3600点的位置,2年半时间涨幅超过6倍,并且还没有停下来的迹象。具 体到个股,更是精彩纷呈。乐视网从底部涨了接近30倍,最高市值1700多亿;刷新最高股价的全通教育尽管业务开始萎缩,利润不到5000万,市值最高却 接近了400亿。其他的公司,有的收购个互联网公司直接股价翻三倍,有的重组一下连着七八个涨停板。主板受到感染,“匹凸匹”,”中科云网“”二三四五 “这样的故事层出不穷。
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资本市场的历史上,随着人们贪婪恐 惧的人性充分暴露出来,这样的泡沫是一直伴随着人类的。从大英帝国南海泡沫,到荷兰郁金香泡沫,到美国互联网泡沫,最后是A股互联网泡沫,这样的事情从来 都是换汤不换药。
现在的科技股网络股,在A股和美国上市的,待遇很不一样。比如刚上市的暴风科技市值最高超过350亿人民币,而营业收入是暴风两 倍的迅雷市值只有6.5亿美元(40亿人民币)。同样朗玛信息动态市盈率600倍,而主业相同且更有知名度的YY在股价大涨了5倍之后现在的市盈率只有 23倍。
为什么美国的投资者这么理性?为什么我们管美国叫“成熟的资本市场”?因为很简单,当年他们也玩脱过。被骗过被坑过之后,面对同样的东西 人们会淡定很多,这就是所谓的“成熟”。国内人们经常提起那场15年前大洋彼岸惊心动魄的资本市场泡沫,很多人却对这个知之甚少。我因为人在美国,经常能 接触到类似的东西,所以给大家还原一些当年的故事来供大家参考。

当年纳斯达克总体情况
纳斯达 克就是美国的创业板。里面大量的都是新兴技术型的公司。在1994年,Mosaic浏览器和万维网(也就是我们每次输网址前面的www)的出现,让互联网 进入公众视野。1996年的时候,大部分上市公司已经将网站视作公司的必需品。互联网的开放性,及时性和免费性,让好多技术出身的年轻人看到了机会。于 是,大量围绕互联网的新技术公司开始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与此同时,市场上的投资者和投机者们也看到了商机,纷纷大批量涌入这个行业,形成了一个正反馈。股 价涨,更多的投资者进来,推动股价继续涨,继续吸引投资者们。


就 如上图纳斯达克综指走势一样,纳斯达克综指于1994年的500点左右起步,到1999-2000年之间泡沫达到癫狂状态,纳指于2000年3月10日创 下最高点5048之后,一路下跌到最低1114点,跌幅近80%。这个最高点直到15年后的今天才突破。在泡沫的癫狂阶段,资本市场上的各种难以想象的事 情层出不穷。下面我来挑选一些当年的例子,读者们可以看看有没有今天市场的影子在里面。

龙头的代价——cisco
Cisco 中文名叫思科。也许有一些朋友听说过这个公司。简单地说,华为就是中国版的思科。这是一个工程师云集的公司。专门设计各种各样的软硬件系统。比方说好多美 国大学的网上选课系统都是思科的。比方说好多公司的服务器和网络搭建都是思科搞的。小到家用路由器,大到企业级别的通讯网络搭建都有着思科的身影。这样的 技术公司,自然逃不掉那场泡沫。
1990年,思科上市,之后经历过多次分红扩股,算下来当时的发行价只有5美分左右。而2000年,思科的股价最 高达到了近80美元。特别是从1997年5美元左右启动,用3年不到的时间涨了15倍。市值顶峰的时候达到了5554亿美元,一举超过微软成为当时全球最 值钱的公司。要知道现在的苹果牛了半天也刚到7500亿美元的市值,而15年前的5000亿换到今天估计有1万亿了吧。与此同时,思科的利润也在飞速增长 着。到2000年利润达到27亿美元,最高点市盈率接近200倍。
接下来,就是网络泡沫的破裂了。2001年思科录得首个亏损年份,净亏10亿美元。股价也从最高点的80大幅下跌至13美元附近,跌幅超过80%。
作 为科技公司的龙头老大之一,思科想要恢复元气还是比较容易的。在接下来的15年里,思科确实恢复了元气。2014财年,思科净利润是78亿美元,是 2000年的4倍,然而直到今天的这15年里,思科的股价始终在15-30美元的区间里徘徊。最近的市盈率是17倍。早已不复当年的风采。

杰出创业青年的代表——theglobe.com
这个网站人们没有听说过,那是因为它已经倒闭了。当年,这个公司一度是那些青年创业成功人士的代表。
1994 年,在康奈尔大学就读的学生Paternot和Krizelman在学校创立了一个在线聊天室。两人从这里面嗅到了商机,并且迅速创办了一个面向全球的聊 天网站 theglobe.com。当时第一个月就吸引了44000访问量。后面就是融资扩张的路线,用户越来越多,融资越来越大。直到1998年的IPO。
1998 年,这个网站IPO的价格定在了9美元,但是在第一天交易的时候就涨了606%到63美元,盘中最高冲到了97美元一股。要知道在美国一直是发行价市场化 的节奏。开盘能涨30%就已经算很厉害了。而这个公司606%的涨幅直接创下了历史记录。按照当时收盘价算,公司市值8.4亿美元,两位创始人都身家过 亿。但是那时候他们才25岁。1999年,CNN电视台录制了一个Paternot的纪录片,当时作为青年才俊的他在夜店里说了一句话,翻译过来就是“现 在我有了女人,有了钱,接下来就要度过一个恶心又无意义的人生了。”
这样的行为,在当时很常见。新兴公司创始人大多数都是年轻人。在一夜暴富之 后,剩下的除了嘚瑟就没别的了。有的买游艇,有的买豪宅,有的买飞机,有的开几千人的淫乱party。Theglobe.com这个公司虽然看起来很牛, 但是它从来就没有盈利过。后来Paternot尝试过收购电脑杂志,游戏网站等等,可惜都没有盈利。这个事情在网络泡沫时期投资者还是可以接受,一单泡沫 破裂就原形毕露了。
2001年,theglobe.com从最高价90多美元直接跌到每股10美分。后来这个公司还卷入了一场官司,维持了几年之 后宣布破产。有意思的是,当初夸下海口的创始人Paternot最终只把自己上亿美元的股票变现了150万。其他的部分,就都变成了泡泡化作一场空。这种 感受,可能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吧。

砸钱营销的破产——pets.com
“消费者导 向”,“砸钱营销”这样的模式在现在互联网公司中并不少见。然而,这样的概念早在15年前的pets.com上面就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了。这个公司顾名思 义,是做网上宠物用品销售的。1998年成立,2000年IPO,上市之后的仅仅268天后就解散了。股价从IPO的11美元跌到最后0.19美元,然后 退市。3亿美元的财富随之蒸发。
Pets.com就是典型的消费者导向的公司。成立之初,公司就没有做过市场调查。只是拍脑袋认为这个是个好点 子,然后掐指一算未来美国的网民有多少亿,然后只要百分之几的来我们网站上购物就能盈利。于是乎,公司拿到了投资以后就开始大笔烧钱。先是各大城市雇佣营 销团队去满街做广告,然后又到当年的super bowl(超级杯,美国最大的活动,堪比春晚)上花了120万美元买了30秒的广告。它的广告词”Because pets can`t drive”成为了当年热门广告排行榜上的第一名。聘请硅谷知名设计团队设计的吉祥物也成为了当年美国家喻户晓的形象。第一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只有62万美 元,但是广告费就砸下去1200万美元。同时,这公司还在美国各地大肆投资建设自己的仓储配售中心。


这 样铺天盖地的营销当然有效果。第二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就大幅增加。但是人们发现这是一个赔本赚吆喝的买卖。平均每卖出10块钱的货物,公司要承担12.7美 元的成本,净亏损2.7美元。公司预计需要5年时间,销售额达到3亿美元时才能盈利。然而,投资者等不了那么久了。在后来,网络泡沫破裂了,公司融不到资 了,这样赔本赚吆喝的买卖也就走到了尽头。一开始Pets.com转向它的竞争对手寻求收购,竞争对手给出的价格是公司当时账面上净现金的一半。当时的 CEO不接受这个价格,公司只好自行解散。

别以为大了就不倒——AOL, Geocities
AOL 全名america online。这个是当年美国最大的门户网站,一如当年中国的新浪网。注册用户曾经一度达到了2600万人。这个数字估计占了美国当时网民总数的一半以 上。在2000年1月,AOL和美国第二大的网络服务商time warner合并,催生出了史上最大的并购案。就好像现在联通宣布和腾讯合并一样梦幻,二级市场十几个涨停是必须的。
然而,泡沫破裂AOL也陷入 了困境。在互联网日新月异的时代里,当年的老大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公司注册用户从2000年的2600万,下降到2009年的600万。公司曾经 几度变换主营方向,却都不理想。股票也是经历了退市又上市的风波。到现在,AOL变成了一个在线购物的网站,靠着每年1亿美元的利润勉强经营着。


Geocities 是2000年美国访问量第三的网站,仅次于AOL和Yahoo。这个据说是一个个人主页那种模式的网站,跟今天的facebook和人人网比较像。在 1999年,公司被雅虎以36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但是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盈利过。在2009年,雅虎宣布关闭GeoCities美国网站,只保留日本分 部。不过跟前面几个不一样的是,GeoCities的创始人Bohnett在高点能够全身而退。后来靠着当时拿到的大笔钱成立了一个风投,据说效益还不 错。

失败的成功——亚马逊
亚马逊,这个美国的淘宝京东组合体,最大的购物网站,是人们津津乐 道的成功案例之一。当年的亚马逊也是赔本赚吆喝的典型。销售额飞速增长,净亏损年年增加。在网络泡沫最高点,股价达到了100美元。但是它活下来了,并且 一直发展壮大到今天。销售额从2000年的27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近9000亿美元。14年时间增长300多倍。股价也自然是创了历史新高,达到 了400美元一股。
看起来似乎当年泡沫期的投资者没有亏损,实际上它是一个看似成功的失败。因为如果你如果在泡沫顶峰的100美元买入亚马逊,到 2015年也只是有300%的收益而已。公司300多倍的增长跟你没有太大的关系。而在泡沫破裂后的2001年,亚马逊股价最低跌到8美元附近。如果你在 泡沫破裂后决定买入,拿到今天是50倍的收益。这也是将来创业板要走的路。垃圾公司直接破产,龙头公司实现了N倍的增长,但是股价已经回不去了。

后记
泡 沫是怎么破裂的?具体的解释有很多。在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综指创下了最高点5048.62之后,第二个交易日刚开盘,科技股领头羊如思科,微 软,戴尔等股票就涌现出了巨大的卖盘。使得纳指在接下来的几个交易日里持续走低。但是当时冲昏头脑的分析师们都认为,这个只是短期的调整,接下来还会再创 新高。
后来公认的刺破泡沫的针,是2000年4月3日联邦政府宣布确认微软为垄断公司并且要处罚的决定。接下来就是瀑布般地狂泻。这让我想起了国内控诉四大行两桶油垄断,同时追捧新经济的人们了。淘宝,QQ,微信,微博,哪个不垄断?
Companies underwent a similar phenomenon to the one that gripped Seventeenth century England and America in the early eighties: investors wanted big ideas more than a solid business plan. Buzzwords like networking, new paradigm,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ternet, consumer-driven navigation, tailored web experience, and many more examples of empty double-speak filled the media and investors with a rabid hunger for more
上面这段话是我在找资料时找到的。翻译一下:
各 公司在网络泡沫中表现出来的现象跟17世纪英国南海泡沫头很类似:投资者只是想要一个大的愿景而忽视了脚踏实地的商业计划。爆炸性的词汇层出不穷。像人际 网,新思维,信息技术,互联网,消费者导向,定制互联网体验等等。这些空洞的词汇充斥着媒体,也充斥在疯狂的投资者中间。
亲爱的A股投资者们,看 到了吧。你们玩的新概念,是别人十几年前就玩剩下的渣滓。你们炒的新公司,也是别人不要的尾货。中国的科技巨头从腾讯阿里百度,到京东微博网易迅雷,没有 一个是在A股上市的。有人说,创业板指数必将超越上证指数,成为一个新的里程碑。我信,而且我还相信如果这个事情真的发生了的话,那一定会是像当年纳指 5048点的里程碑一样,值得人们铭记十多年。纳斯达克指数,囊括了美国最赚钱的科技公司苹果,最牛逼的科技公司google,最新的社交媒体 facebook和twitter,以及从中国到全世界的科技巨头们,用了15年的时间,才超越了2000年的最高点。那么中国的创业板,未来打算用多少 年还债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561

在弱市中守望行情 下周期待題材起舞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7987.html

在弱市中守望行情 下周期待題材起舞

一財網禪宗七祖 2015-09-18 16:52:00

從現在開始,大家就淡看行情吧,不要期望過高,也不要悲觀絕望,無論是重倉還是輕倉,都坐等兩三周,做一個行情的守望者。

今天的震蕩行情既出乎意料,也在意料之中。筆者昨天在《美聯儲終結不確定性 股市迎接最後裁決》期待美聯儲給全球市場帶來好消息,果然,耶倫宣布暫緩加息。昨天到今天,外圍股市漲跌互現,波瀾不驚,看來已經消化了這個熱點。

昨天尾盤莫名其妙的下殺,毫無疑問又是關於清理配資的消息。前天,江湖傳言配資暫緩清理,於是換來千股漲停,昨天傳言配資清理繼續,於是再次百股跌停。這個市場其實和基本面和技術面都沒關系,都是消息面——那些在昨天兩點半聽到消息跑路的,恐怕是有點貓膩吧。最近證券領域的反腐進入深水區,沒有一個幹凈的市場,永遠不會有真的牛市,散戶們太容易成為待宰的羔羊。

假定昨天僅僅是擔心美聯儲加息尾盤殺跌,那麽今天淩晨兩點美國宣布暫緩加息,這對全球市場都應該是個好消息。美國股市昨天沖高回落,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從高點到低點下跌了20%,如今已經回升了10%。上證指數從高點下跌了45%,從低點才回升了8%。從這個角度來說,A股的反彈空間應該相當大,今天市場疲軟,再次縮成地量。為什麽?還是配資清理的陰影,盡管接近尾聲,但余波未了。

早盤滬指高開低走,全天在3070~3121區間展開震蕩,波動幅度較前幾個交易日明顯減小。截至收盤,滬指報3097.92點,漲0.38%;深成指報9850.77點,漲1.14%;創業板指報1983.30點,漲2.59%。成交量上也明顯減少,滬市全天成交2184.4億,深市全天成交2541.8億,兩市成交總額不足5000億元。漲停股不足百只。

盤面上,競猜中超有望實現,彩票股迎來大爆發,鴻博股份、粵傳媒強勢封漲停板,綜藝股份、人民網、內蒙君正均有大漲表現;受到國務院部署“雙創”支撐平臺消息影響,創投概念股早盤走強,魯信創投、大眾公用早盤封死漲停板;今日景點旅遊走勢也極為強勢,眾信旅遊、雲南旅遊、桂林旅遊均有強勢表現。

今天是股指交割日,按照慣例都會加劇震蕩,今天大盤紅綠切換了16次。幾次跳水讓人捏了一把汗,以為又要重演昨天的跳水行情。尤其是兩點那次下探,10分鐘里大盤跌了1.2%,很多個股都跌了4%,這種震蕩讓投資者難以操作。最好的做法就是不操作,輕倉不買,重倉不賣。

盡管上證指數僅上漲了11個點,也沒有站回3100點,但是它站回了5天線與10天線之間(也有點勝之不武,因為5天線下行)。尤其是尾盤空方的幾次砸盤,但是它還是堅挺住了。兩市有2000只股票翻紅,另有400只股票綠盤,這個比例還是讓人滿意的。今天的縮量,幾乎和2月初的那次調整差不多,現在倒不是特別強調需要放量,因為當時那波V形的殺跌和反轉,其量能也是接近於V形,但是剛好錯位好幾天,就是小漲四五天後才開始補量。如果現在能走成那個行情,那也是不錯的選擇。

今天大盤收了一個十字星,昨天是一個倒錘頭線,它們的收盤價沒有跌破前天大陽線的中線。這說空方的量能也被釋放得差不多,昨天的下殺是帶量的,但是今天的下沖沒有看到大量。換言之,現在持倉的股民基本上是鐵桿粉絲了,要麽深度套牢,要麽極度看好,在這里能被震出去的籌碼並不多了。從八月底到現在,其實沒有多少新的套牢盤,這十多天都在一個箱體內震蕩,直到3400點左右才會有龐大的拋壓,現在沒有量也很正常。

如果能夠繼續在這個箱體內盤整一陣子,平複悲觀情緒,消化負面消息,然後等待經濟上更多企穩反彈的信號,那麽十月份或許就有可以期待的行情。為什麽這麽說,看大盤60分鐘線,7根均線都從原來的下探趨勢走成水平,上面還有兩根正在接近中,只要再來兩三周的箱體整理,所有均線就可以走平,那時只要拉幾個大陽線,就會變成多頭行情。目前大盤的MACD線雖然是黃金交叉,但是在零軸之下,根據目前的開口走勢,如果繼續箱體震蕩,那麽兩三周左右也能走上零軸,那就是反攻的信號了。

當然,這還是美好的設想,前提是目前接近底部,並且不會再有什麽黑天鵝。從現在開始,大家就淡看行情吧,不要期望過高,也不要悲觀絕望,無論是重倉還是輕倉,都坐等兩三周,做一個行情的守望者。如果很想參與的話,就騰出一二成的倉位,去操作一些熱點題材,鍛煉自己看盤、操盤的技術。現在一個人可以開多個賬戶,有朋友就開兩個賬戶:一個是主力賬戶,資金多,非有大行情才會行動,現在要麽空倉,要麽套牢;一個是怡情賬戶,就是一點小錢練手,賺了就拿來吃喝玩樂,賠了也損失不大。

今天還有一個消息值得註意,時隔16個月,中國樓市再現半數城市房價上漲,房價同比首次由降轉升。盡管有說股市和樓市是蹺蹺板,但最近以來,股市和樓市不太景氣,主要是和經濟增速放緩有關。加入房地產銷售開始增長,這方面的投資和消費就會增加,這對經濟來說是好事情。盡管有人說現在房子的空置率挺高,但是人心是很難滿足的,住著200平米的房子,也望著400平米的房子流口水,就中國人的觀念來說,沒有人嫌自己家里房子大的。從這一點看來,或許就理解萬科的股票為什麽這麽抗跌了。

 

 

今天對大家來說,不算驚喜,也不算失望,我們要習慣於常態化的股市,不大漲也不大跌。對筆者來說,有點不舒服的就是迪士尼處於跌幅榜的前列,不過也就跌了0.87%。大家有興趣可以看一下迪士尼板塊的K線圖,前天一根大陽線,隨後兩根小陰線,這兩根陰線都沒有效跌破大陽線的中線,如果下周一還有一根小陰線,並且還藏在這根大陽線里面,那就值得慶幸了。為什麽?因為這很可能是傳說中的上升三法,下周可能迎來新一波行情。

當然,這一波迪士尼上漲行情里龍頭很可能會發生切換,原來是交通運輸類,比如地鐵公交和出租車之類,那麽下一波迪士尼領漲的可能就會是其他。大家一定要註意這個板塊有幾大類,包括旅遊購物、交通運輸、股權投資和衍生品授權的幾類,如果同時持有兩只迪士尼板塊股票,最好略有差異。如果下周還有迪士尼的行情,其龍頭股應該是前兩周漲幅不大的個股。

從行業熱點和板塊來說,最近大數據、國產軟件、3D打印都有熱點輪換的概念,每到黃金周前後,旅遊概念也會被熱炒,大家可以關註。另外,下周還有習大大訪美的行情,說不定也會有概念股被炒熱。不過,筆者還是會專註迪士尼板塊,探索一條適合這個秋冬季的投資道路,筆者昨天的文章中已經提到,迪士尼板塊正在走出一個獨立於大盤的行情。

有一點請大家註意,如果你不喜歡或者不持有迪士尼板塊,可以繼續自己的投資道路。筆者在文章里重點分析這個板塊,也是解剖麻雀,你可以用類似的方法、角度去自己的板塊和個股。在微信公號思想雲後臺,筆者也反複跟留言的讀者強調兼聽則明,還需要參考其他財經新聞和分析文章,免得把雞蛋都放在七祖的籃子里。(一財網·禪宗七祖)

關註微信公號思想雲(yicaisixiangyun)可在後臺留言建群與作者交流互動。

本文不作為具體投資建議,請讀者註意風險。

編輯:田享華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057

從休閑到電競,《守望先鋒》得邁過“外掛”這道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07/157231.shtml

從休閑到電競,《守望先鋒》得邁過“外掛”這道坎
遊戲研究社 遊戲研究社

從休閑到電競,《守望先鋒》得邁過“外掛”這道坎

突然之間,互聯網上關於《守望先鋒》的外掛爭議開始甚囂塵上 。

文|毛毛王 來源|遊戲研究社

6月29日,《守望先鋒》進行了一次更新,增加了競技遊戲標配的“排位賽”模式。

突然之間,互聯網上關於《守望先鋒》的外掛爭議開始甚囂塵上 。

一帖來自民間的“外掛統計” 

7月3日,在遊戲論壇NGA出現了一個題為《外掛產業形成完整產業鏈,兩天賺回198,總涉案金額上千萬》的帖子,樓主描述了一種淘寶店主開外掛帶人上分(代練)的運營模式:就其所見,一個外掛號(店主)帶5個普通號(消費者)在面對無外掛隊伍時足以建立充分優勢,而有封號危險的只有一個號,平均十場即可回本(198元)。他還表示,在經過自己一番統計後,估計使用外掛的玩家總數在5萬~20萬人,外掛產業鏈每月產值約在6000萬人民幣上下。

640

該帖截圖在網上擴散之後,影響頗廣,加之其中揣測網易內部人員參與了外掛制作,很快網易暴雪合作部市場總監張棟對此進行了激烈的非正式回應,並暗指競爭對手有意禍害。

640-2

640-3

640-4

從帖中內容來看,先不論樓主所說的消息是真是偽,真實情況是否如貼中那般嚴峻,起碼論述方式明顯是有些不科學的。比如使用淘寶銷量來推算外掛規模,但事實上淘寶商品可以改名,商品的售出數字未必真實反映了當前商品的銷量。由這一數字推斷出來的“外掛人數”和“外掛產業鏈規模”自然站不住腳。

但另一方面,《守望先鋒》近日外掛現象增多,也是不爭的事實。下面這張圖是近一個月來“守望先鋒外掛”的百度指數。百度指數不能盡信,但終究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國內互聯網用戶對關鍵詞的搜索熱度。大圖可以明顯看到,從6月29日起,“守望先鋒外掛”原本平穩低緩的熱度開始陡然上升,而在一些社交平臺上,關於守望外掛的議論,也於近日變得密集起來。

640-5

關鍵詞“守望先鋒外掛”百度指數

關於《守望先鋒》的外掛的討論,在遊戲測試期便已有之,但只是小範圍現象,並未引起主流玩家群體的廣泛關註。特別是暴雪6月初雷厲風行的封號,一時傳為佳話。同時198元的先付費制度也被認為是阻擋外掛者的有力門檻。在一片大好的形勢下,外掛大軍卻大大咧咧殺了個回馬槍。

外掛突增的背後,存在一種供需關系的改變。除去官方監管有不可避免的滯後外(特別是這種監管往往由暴雪自己來執行),簡單來說就是人們的求勝心變得更強了。6月29日這一天,《守望先鋒》迎來了排位模式,也正是在同一天,外掛的搜索量也陡然增多。

排位模式,通過玩家在遊戲競技里的表現調整其評級。區別於普通匹配的休閑,排位模式讓玩家更加爭強好勝——“玩遊戲就是要贏!”,也賦予玩家更強的由水平認同而產生的榮譽感,相應地,也更容易抱怨隊友的失誤。當這種榮譽感上升為一種虛榮的時候,少部分玩家就會借助外掛或代練來幫助自己“上分”,不可避免會影響到遊戲環境。

在過去的一個月里,《守望先鋒》備受贊譽,從設計角度為人推崇的一點便是:這個遊戲幾乎只有正面反饋,遊戲內外一片和氣,很少出現像LoL、Dota2那樣基於功利的互相抱怨——當時這款遊戲單純得幾乎只剩下戰鬥本身的樂趣,休閑至上,即使輸掉,也沒有實質損失。

7月4日,知名遊戲人祝佳音在體驗了排位賽之後,寫下這麽一條微博,可以說惟妙惟肖地刻畫了很多玩家在排位賽功能加入前後心態上的改變。

640-6

但若要因此說“排位賽是孕育外掛的溫床”,肯定也是萬萬不合適的。排位賽可以視為《守望先鋒》競技化的必經之路,邁過競技化這條坎,就意味著影響力、生命力和可持續發展,進入遊戲能進的最好的天堂之一。在過去的一個月中,《守望先鋒》是一款休閑遊戲,而它終究要變成一個競技遊戲。

 醬油比雞貴 

根據最新的半官方口徑,淘寶已經清除了大量《守望先鋒》的外掛商品。不過當下在淘寶上搜索“守望先鋒 自瞄”,還是會彈出如下推薦搜索,寶貝價格從1元至500元不等,主要有“SR”“黑貓”“精英”三個品牌。《守望先鋒》198元的高門檻在外掛運營者面前也變成了一個“高付費群體”的象征,一款帶有透視自瞄功能的外掛每月租金高達500元,這令當年免費的CS外掛、百余元的暗黑3腳本望塵莫及。

這造成了一個有些尷尬的局面,原本被認為可以凈化遊戲環境,隔絕低素質玩家的198元門檻,在幾倍於遊戲價格的外掛面前顯得微不足道——願意花500元購買一個外掛(還是按月計費)的用戶,損失198元帶來的威脅不算什麽。

640-7

淘寶搜索“守望先鋒 自瞄”

有些信譽度高的商家會在說明中標明“使用輔助有一定封號風險,拍前慎重”之類的字樣,標價450元~500元,多數商家信譽較低會標價1元,旺旺詳談,有的號稱100%不封號。至於銷量的真偽性,很多商家都選擇了關閉評論從而無從考證。考慮到遊戲中可能出現兩只外掛代練隊伍狹路相逢的情況,一些代練商家則號稱“有體系和套路去打外掛所以能保證勝率”以凸顯自身競爭力。

640-8

代練商家的產品說明截圖

筆者隨意點開了一個標價500元的SR外掛,以購買者的身份加入了其產品說明中提到的“交流群”和老板交流。這位名為“守望先鋒”的老板聲稱現在市面上的主流產品中,自己的SR外掛最穩定,帶有自瞄和透視功能。所謂的“穩定”一是指自瞄鎖定穩定,不亂晃;二是指外掛不容易被封。在筆者跟賣家詢問有多大幾率會被封號時,買家給出的數字是“1000個(里有)1個吧”。

640-9

這看起來像是一個順口胡謅的數字,但在龐大的輿情面前似乎具備了某種“可信度”。《守望先鋒》的玩家已經在熱火朝天的討論中接受了某種暗示:外掛滿天飛。“我是怎麽死的?對方一定是掛逼!”高手遭受質疑,水平一般的玩家在受挫後也可能會投向外掛的懷抱。

640-10

老難題 

按照過往來看,暴雪從來不缺乏打擊外掛的魄力和決心,零容忍態度。如果抓住,就封號處理。

今天傳來的最新消息是,暴雪再次起訴開發販賣《守望先鋒》外掛的BossLand。

640-11

但從歷史來看,暴雪的反外掛機制不能算成功。《暗黑破壞神3》就是沈痛的教訓。與其像一個受害者那樣起訴外掛代理商,且收效甚微——BossLand是老油條了,暴雪與其也不是首次交鋒,之前他們還開發過《魔獸世界》《暗黑破壞神3》《風暴英雄》外掛——從技術上規避外掛風險,是更為有效的方法,就像Valve對CS GO做的那樣。而訴諸法律,更像是一條正義感十足但結果未知的道路,它耗時長久,執行緩慢,缺乏效率,作用有限。 

FPS一直就是遊戲外掛的監管難區,在電競行業工作多年的潘先生表示:FPS類遊戲網絡延遲對遊戲體驗的影響很大,因此命中判定等數據主要在本地處理再上傳,外掛很難監管,因此主要采用最為原始的舉報等方式處理外掛。這次部分商家“一掛帶多人”的運作模式,也變相地提升了官方的監管難度。

在外掛淘寶商家的群里,有一個視頻文件,用來介紹SR外掛的使用方法。店家像在電視購物節目一樣反複強調自己外掛的性能之優,500元價格之值。操作著士兵76屠殺電腦,嘴里不斷說著“看見沒有,非常牛逼!”“還想跑?跑啊,往哪跑?”

在視頻的最後,他說:“大家多多支持我們的這個輔助(外掛),我們才能越賣越好,啊,越做越好。”

結語

早在《守望先鋒》正式發布之初,國服官網論壇就發藍貼永久封禁了1572名使用外掛的玩家,這是一次強有力的制裁,取得了不小的震懾效果。而國外有網友爆料稱自己被封號後重新購買,不開作弊,仍然被封了好幾次。無論他如何折騰——換IP、掛代理、甚至修改硬件ID都沒能擺脫被封的宿命。

對那些外掛使用者而言,有一種可能是: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在外掛者們“玩”得興起的時候,暴雪或許正在憋“天降正義”的大招。對那些遵守遊戲道德的玩家來說,發現作弊現象及時向官方舉報,是維護他們心愛遊戲的可行之舉。

遊研社

守望先鋒 外掛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650

動視暴雪第二季營收大漲50.4% 《守望先鋒》功不可沒

8月5日消息,動視暴雪周四公布了2016年第二季度財務報告。受新晉爆款遊戲《守望先鋒》和收購而來的《糖果粉碎傳奇》推動,動視暴雪第二季度營收大漲了50.4%。

排除遞延收入和相關費用的調整後營收增長至15.7億美元,去年同期為10.4億美元。

暴雪以《魔獸世界》等遊戲著稱,今年5月該公司推出新款遊戲《守望先鋒》,獲得了空前好評。目前,這款多人在線遊戲已經斬獲超過1500萬玩家,月活躍用戶達3300萬人,同比增長13%,為季度在線玩家數量創造了新的記錄。

但是動視暴雪第二季度凈利潤同比下滑40%,至1.27億美元,或每股收益17美分。利潤下滑主要是由於收購《糖果粉碎傳奇》母公司King Digital帶來的相關費用。

動視暴雪同時將全年營收預期從61.3億美元上調至64億美元,將全年利潤預期從每股69美分上調至87美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800

動視暴雪第三季大賺近2億美元 《守望先鋒》功不可沒

11月4日消息, 動視暴雪今天公布了該公司截至9月30日的2016年第三季度財報。報告顯示,動視暴雪第三季度業績好於預期,凈營收為15.6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9.9億美元增長58%;凈利潤為1.9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27億美元增長57%。 業績的增長得益於《魔獸世界:軍團再臨》和《守望先鋒》等視頻遊戲的成功,加之對移動遊戲《糖果粉碎傳奇》開發商King的收購。

按業務部門劃分,動視暴雪第三季度產品銷售業務的營收為3.55億美元,低於去年同期的4.25億美元;訂閱、授權及其他業務的營收為12.13億美元,遠高於去年同期的5.65億美元。

動視暴雪第三季度總成本和支出為12.74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7.94億美元。動視暴雪第三季度運營利潤為2.9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96億美元增長50%。

動視暴雪第三季度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計量的凈利潤為1.9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27億美元增長57%;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計量的每股攤薄利潤為0.26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0.17美元;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計量的每股攤薄利潤為0.49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0.39美元。

此外,動視暴雪第三季度單月活躍用戶數量為4.82億。

暴雪預計2016年第四季度營收為18.56億美元。GAAP攤薄後每股利潤預計為0.05美元,Non-GAAP攤薄後每股利潤預計為0.40美元。

與此同時,動視暴雪還上調了全年業績預期。該公司目前預計,2016年全年,營收預計為64.50億美元。GAAP攤薄後每股利潤預計為0.98美元,Non-GAAP攤薄後每股利潤預計為1.92美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目前全球最火爆的網絡遊戲之一,《守望先鋒》繼續拿出輝煌的成績。自四個月前推出以來,《守望先鋒》有望成為暴雪最快收獲2000萬玩家的遊戲,憑借它強大的全球吸引力,幾乎在東西方兩個世界都很受歡迎。比如,從第三季度開始,《守望先鋒》就占據了韓國互聯網遊戲的第一名位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1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