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工人跌(跌落 樓)、業績跌、股價跌,台灣首富郭台銘(圖)當富士康(2038)呢半年真係無乜好嘢發生,嚟緊又有咩跌呢?就係增長跌嘞!郭董喺深圳接受彭博訪問嗰陣自 爆,佢就快會將富士康年度銷售增長目標,由十幾年嚟嘅30%降到15%;郭董咁樣講真係嚇親啲分析員,事關佢哋唔認為投資者有心理準備增長會cut咁多 嘛! 出年就夠秤搞大壽嘅郭董又話,佢可能喺三年內宣佈接班計劃,之不過咁,直到佢個一歲寶貝女嫁人之前,佢都會留守喺自己嘅工作崗位!咁大家不妨幫郭董計一計,假設佢打破新一代遲婚嘅風氣,18歲就走去嫁人,咁郭董最少都要做到77歲! By the way,台灣嗰邊流傳緊,郭董老婆又有咗,流傳預產期最快下個月,分分鐘喺10月8日郭董生日嗰日……唔知郭董稍後喺咪又會同傳媒講,等個細仔娶埋老婆先退休呢? |
||||||
|
||||||
一月十七日,寶來證券召開臨時董事會,授權董事長林孝達評估各方提出的合併要求,替寶來證券選擇適合的對象。似乎預告,曾被視為證券圈傳奇、金融創新標竿的寶來金融集團,即將要在二○一一年熄燈。 寶來集團總裁白文正兩年半前辭世後,長子白介宇在隔年的董監改選時順利進入董事會,當時他「完成兩岸布局、實現父親夢想」言猶在耳,什麼原因讓他現在含淚放棄父親遺志? 在二○一○年十一月前,寶來證券發言體系對於各種出售合併的傳聞,幾乎是嗤之以鼻,經營層也一派輕鬆。「原本Jack(白介宇英文名)以為在二○一二年董監改選前,努力爭取其他股東支持還來得及,」一位親近白介宇的重臣這樣說。 兩陣營進逼 半年前股票交易量暴增 然 而,寶來證股票在二○一○年六、七月間已出現不尋常的交易量大增,但一九八○年生,才三十出頭的白介宇,當時根本就未察覺各方勢力,早已瞄準寶來證。 直到金管會在二○一○年十二月一日,公布《金融控股公司投資管理辦法》,規定金控公司得在向金管會申請核准後,在市場上公開收購二五%的股權,即可逕行購 併。 簡單說,就算是惡意併購,只要錢夠多、出價夠高,可吸收四分之一股權,就可以全拿。白介宇也才赫然發現辜仲旗下的凱基證、元大馬家的元大證,及與馬家友好的股市金主賈文中進出的鼎富證券,都已大量受託買進寶來股票。 十二月下旬,林孝達反常的發了一封信給員工,就只談這個新的金控購併規定。「好像要告訴我們:敵軍就要空襲來犯,我方既沒有戰機、也無飛彈,只能躲在壕溝裡、什麼也不能做,感覺寶來證就要棄守了。」一位員工無奈的說。 白 介宇也在這個時候對身邊好朋友透露,他很遺憾已經守不住寶來,打算以後成立一個資金十來億元的公司,自己到對岸搞私募及創投。「其實白介宇向來就是 trading type(交易性格)的人,經營、行銷不是他的專長。」友人舉例說,白介宇二○一○年九月底在十七元大買寶滬深ETF,果然中國十一長假後股市大漲,短短 一個月賺了一五%。 辜仲條件誘人 願意保留寶來招牌 白介宇吃虧的是手上只有三%的寶來證股票,加上周圍支持者也不超過一 ○%。寶來證券總經理黃古彬說,白文正不是沒有留下錢,白介宇也很想買回股權,只是二房葉美麗發動遺產官司把錢給凍結,完全動不了。「所以,拖到明年董監 改選,攤出股權來票決,白介宇會失去發言權,不如現在和員工等無形資產綁在一塊,還多一些籌碼。」寶來證一位主要股東分析。 據了解,白介宇調整情緒後,已在二○一○年底及二○一一年初,分別跟開發金財務長邱德馨及元大馬家二公子馬維辰碰過面。雙方皆表達要走「大門大路」,公平爭取合作,且承諾照顧員工。 邱 德馨一向被視為辜仲的代表,對白介宇開出最具誘惑的條件,是保留寶來這塊招牌,讓旗下大華證券「併入」寶來證,寶來證只是加入開發金控家族,讓白介宇不至 被批評「賣祖產」。熟悉辜仲作風的一位金控圈高層指出:「大華」對辜仲毫無意義,而且市占率早落到十名之外、已無商譽價值,留著何用? 馬維辰備齊銀彈 兩個月三百億現金到位 馬維辰雖也表達善意,不過元大私下也動作不斷:一○年十一月,元大證金先減資一百六十五億元上繳金控,一月六日再出售「金英控股」股權,收回一百二十二億元,似在宣示隨時能啟動公開收購,頗有以戰逼「合」的味道。 「天秤座的白介宇,性格向來重視朋友,他絕對不會想要海撈一票,不顧員工死活,所以價錢不會是關鍵。」白介宇朋友分析。但眼前提案的只有過合併紀錄不良的元大和開發金,令白介宇十分為難。 不 過白介宇並非全然處於劣勢,幕僚分析,兩大陣營應不會依金管會新法,逕行申請公開收購寶來股票。因為辜仲和馬維辰在二次金改案審雖獲判無罪,但案子已到二 審、高等法院仍在審理中,「他們還是得考慮法官觀感,」且辜家還有紅火案在前,「金管會總不能在新法上路後,核准第一家就是有前科的。」 此外,兩大陣營向為宿敵,早就在開發金控、復華金控、台証證券股權之爭時交手多次,這次誰能夠吃下寶來證,日後在證券、投信、期貨三個領域可以拉大與對手的差距,幾乎可以說是關鍵一役。 想吃有難度 贏家恐被告發內線交易 這次在洽談合併過程中,雙方很明顯的事先透過內外圍布局股權,從一○年十二月以來至一月十四日為止,賈文中進出的鼎富證券、辜家凱基證券受託買超寶來證股票都逾兩萬張,分居前兩名,而元大證也受託買超一萬二千張,名列第三,較勁意味濃厚。 一位金控高層說,不管最後哪一方吃下寶來,敗陣者一定會去向檢調單位舉發,內線交易成案的機率極高,所以即使最後是善意合併,也注定無法善了,恐怕成為二次金改後最嚴重的一樁購併醜聞。 【延伸閱讀】搶到寶來證,就能當大哥! 結果一:馬維辰勝出 拉大與辜仲瑩的差距穩坐第一寶座馬維辰(元大)+寶來市占率15.41%(勝)辜仲瑩(凱基+大華)市占率9.66% 結果二:辜仲勝出 超越元大成為第一大券商馬維辰(元大)市占率11.19%辜仲瑩(凱基+大華)+寶來市占率13.88%(勝) 註:寶來證目前市占率4.22%資料來源:證交所 |
六月天,孩兒臉。
互聯網公司的合並連橫也差不多這個樣子。
趕集和58合並的前一天晚上,我的一個在趕集的朋友加班到12點,在開閉門會議,主題是如何幹掉58同城。收到確認合並的內部信,他發自內心地,爆了一句粗口。隨後不久,隨著他自己上司的職位變更,他和同去的幾個同事都離職了。
這個場景在任何一次合並案中都可能發生,也不算奇怪。縱橫捭闔之下,個人的經歷成就很多段子。比如有人從美團跳到微生活,然後到了點評,現在兜了一圈又回到一起了。
還有在某個公司與領導憤而拍桌之後,直奔友商公司的,然後發現前同事又成了現同事。
在資方壓力,公司大利面前,個人的恩怨得失不需要說太多,也太多沒法說。誅心的話已經被古人說遍,“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資本既然驅使合作,兩個公司的高管快速敲定合作,那必然有足夠的利益在驅動,大家對於足夠光明的前景達成了共識。比如一個足夠龐大的O2O公司,唾手可得的更多融資,站穩一個細分領域並且繼續擴展延伸。一切美好如畫。反正老大老二合並的事兒也不新鮮,遠有土豆優酷,近有滴滴快的、58趕集。
合並如大婚,親戚朋友齊聚一堂,各種祝福憧憬未來的美好生活。但在整合中卻免不了過日子一般雞零狗碎,甚至雞飛狗跳,尤其是這樣一個背後很多利益糾葛,帶著很多無奈和妥協的婚配。
所以說,大眾點評和美團的未來有多好,現在面臨的問題就有多少。美團成立5年,大眾點評成立10年,兩個公司的整合會比滴滴快的難度成幾何指數倍增,跟58同城和趕集類似。
滴滴快的整合後幾個月被估值翻倍,而58和趕集整合之後幾個月,58市值先翻倍,又逐漸回落到原先的水平。整合效應並未凸顯,之後只能再用時間或者下一個性感業務來證明。
新估值來自規模效應、生態構建、業務拓展以及由此帶來的更大上升空間,滴滴快的做的很好,58同城和趕集也在發力新業務,但在速度上無法跟滴滴快的相比,也直接反應到估值上。慢有歷史和現狀雙重原因,而這些不利因素放到美團和點評只多不少。
美團和大眾點評整合需要解決幾個很難的問題,包括最高管理者、公司文化沖突、冗余員工消化、業務取舍以及隨之而來的巨大利益紛爭。
不管對外怎麽說,很多合並其實在開始的時候,就會定一個基本的主次之分。一方主導,另一方稍退一步或者直接隱退。攜程和去哪兒一直談不攏就是因為兩個天才誰也不肯放棄主導權。滴滴以程維柳青作為主導,58的聯合CEO制度其實也是以姚勁波為主。
大眾點評和美團的第一步就難以取舍。從美團和大眾點評換股比例來說,其主導權之爭會很激烈。通常大家都覺得王興會更加強勢,大眾點評的張濤可能是退出的一方。
目前從公開消息很難看到足夠有效的信息來支撐一個合理的預判,而我自己有兩個都算可靠的信息源居然給到相悖的消息,無法佐證。一個趨向說美團主導,一個則說騰訊在這次合作中出力不少,會更偏向於讓張濤來負責。
這種僵持意味著王興和張濤都會長期存在,就是所謂的雙CEO雙董事制度會持續很長時間。不能說兩個領導就不好,但是王興和張濤迥異的風格,以及由此帶來迥異的甚至互相輕視的公司文化,在整合中一定會發生劇烈的碰撞。
從產品形態來說,美團采用的是多個艦隊出發,最後希望整合成聯合艦隊,但是現在整合階段,大部分信息停留在各自為戰的階段。而大眾點評是先做好框架,然後再填充業務和內容,雖然團購這個單項業務沒有取得大的進展,但是生態模型的架子已經搭好了。到底要術還是要道,代表著目前點評團隊和美團團隊的不同利益訴求。
換句話說,大眾點評是組合工具套裝,是生態,但美團有多把兵器榜排名前茅的利器,理想狀態肯定是雙方合並到一起。
但是,大眾點評一直是開放柔和的,美團一直是封閉倔強。之前大眾點評迅速接入各個合作夥伴,那現在跟美團合並了,是要把美團作為接入方之一,還是就單獨接美團,不要其他合作夥伴了。這是兩個公司骨子里的不同,也可以說是創始人不同風格導致的文化不同。
比如美團不在意跟員工打幾年的官司,而大眾點評的狼性也帶著幾分上海小資的風格。以後合並後的公司到底要定哪種調性?恐怕最先適應不了的除了王興和張濤之外,就是兩個公司的高層團隊。大眾點評高管從創業一直到現在跟張濤不離不棄,期間甚至要為了公司賣房子。而王興的嫡系和愛將也基本是一路走來,披荊斬棘。這麽多高管要怎麽分工怎麽取舍,對於兩個CEO來說都是頭痛的事情。
大眾點評和美團打得太狠,爭奪的是定量市場而非增量市場。雙方團隊針鋒相對多年之後,其實公仇私怨都不少。這並不利於雙方整合。點評和美團顯然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來磨合雙方團隊。
然後是雙方的業務取舍問題。團購和閃惠應該會接著做,團購一二線以大眾點評為主,二三線以美團為主。閃惠以大眾點評為主。餐飲後期產品比如預訂、會員管理、營銷推廣等以大眾點評為主。電影以貓眼為主,大眾點評接入合作夥伴的方式在短期應該會有大的變動和整合。因為之前雙方選座等信息是高度重合的。
同樣的問題發生在酒店,接下來大眾點評到底要放棄現在外接的數據跟美團深度整合,還是直接把美團作為數據之一整合到自有產品,這些都是利益和方向上的大是大非問題,需要雙方從基因上來協調。
騰訊也是合並中的變量,當時阿里巴巴花費很大精力希望與美團整合數據,未遂。而騰訊和大眾點評數據已經深度整合。那麽合並後新公司到底要不要跟騰訊整合數據?怎麽整合?張濤和王興肯定會做出不同的選擇,畢竟每個創業領導者背後都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組織的利益訴求。
最後是員工,盡管雙方的公開信都會提到保障員工利益。但美團一萬多員工,大眾點評7千多員工,整合之後怎麽消化?要消化員工,要麽有變量市場可以拓展,但在團購領域顯然早已經沒有,甚至本身已經在用近期淘汰現有員工。要麽有新業務可以開發,但短期並未看到一個新的,可以容納這麽多人的業務,
所以有些員工在這次合並中肯定得走,因為留著就是冗余。不過走人也有區分,有的選擇快刀斬亂麻,直接來個痛快。也有的會用鈍刀子割肉,慢慢磨,逐漸調整績效、方向、工作,變相讓人走。至於此前的期權之類,整合之後再如何分配,也只能邊走邊看了。
合並是一次革命,是一次推倒重來,是一次利益的重新分配。這種動蕩會指向一個光明的前景,但在某一個階段必須有人付出犧牲。而犧牲的這部分人種,有人是主動的,有人是被動的。作為個人,職業一點的建議是,站好最後一班崗,等待達摩克里斯劍落下來,然後該幹嘛幹嘛去。
雖說君子不立危墻,可是O2O行業就是這個樣子呀。很多點評、美團的員工在微信上問我情況,我的回複是,接下來百度糯米可以吸收一些人才,另外大家也可以去支付寶口碑賺點簽單外快了。另外的選項是很多創業公司,如果確實累覺不愛,就改行吧。在O2O行業,拼命是必需品,安全感是奢侈品,得看開,得像從未受過傷害一樣,全心去愛吧。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舉個栗子,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