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報訊】比亞迪(1211)昨重提回歸深圳發A股上市集資事宜,隨着該公司獲美國股神畢菲特垂青入股,加上生產的轎車大賣,比亞迪股價今年以來已大漲1.94倍,令該公司新A股發行量得以相應縮至最多1億股。 記者:龍婉嫻 由 於比亞迪近日已隨一眾汽車股勁升,昨日股價反未再創新高,最高升4.2%,收37.4元,升幅僅1.6%。比亞迪昨宣佈,董事局前日召開會議,訂於9月 11日召開股東特別大會,尋求股東批准,向中國證監會提出申請,發行不多於1億股新A股。以昨日H股收市價37.6元計,最少集資33億元人民幣。 最快明年下半年上市 該 公司曾於去年2月提出發行5850萬至2.22億股新A股,當時股價(已計算紅股調整)為11.5元,集資約6.2億至23.58億元人民幣;雖然3月獲 股東會通過議案,但因市況持續向下,中證監停止了新股審批發行,最終授權因過時而告失效。比亞迪前後兩次建議的集資用途大致相若,主要用於鋰離子電池生 產、汽車研發、擴展汽車產品及汽車零部件,但上次還準備用於LED發光棒及相機模組,今次則改為擬用於太陽能電池項目。該公司主席王傳福5月中曾向分析員 表示,比亞迪將利用在電池技術方面優勢,短期內向太陽能電池業務方向發展,而且是完整的太陽能光伏產業鏈,即由多晶硅生產至太陽能電池系統集成。摩根大通 引述比亞迪管理層指,若審批順利,預計明年下半年可完成新A股發行及上市的工作,由於發行股份減少,新A股只佔擴大後股本4.4%(計及發行新H股予畢菲 特),對現有H股股東的攤薄效應亦較上次的10.8%為小,而且由於股價揚升,集資金額反較上次多,對近年急速擴張導致負債率偏高的比亞迪實屬有利。摩通 稱,由於比亞迪有美國股神撐腰,相信今次審批不會遇到太大阻力。該行預計,發行新H股及新A股後,比亞迪的資產負債比率可由目前的60至65%,降回較穩 健的30%水平。 擬涉足地鐵機車生產 另外,《每日經濟新聞》引述知情人士稱,王傳福除了瞄準汽車電池及太陽能電池外,還準備 利用比亞迪在電子控制領域的IGBT(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模塊上具備的優勢,打算涉足中國南車(1766)及中國北車近年的新主力業務──地鐵機車,主 要看中該業務的客戶是政府,推廣銷售相對較易。 |
| ||||||
郭台銘小檔案 現 職 鴻海集團董事長 財 富 1,402億元,為台灣首富 生 日 1950年10月8日 學 歷 中國海專畢業 經 歷 1974年以30萬元資本創鴻海,生產電視旋鈕 1981年轉作連接器,奠定鴻海壯大基礎 1988年西進中國設廠 2008年4月曾退居二線,10月又因金融海嘯重出 家 庭 與亡妻林淑如育有1子1女,與現任妻曾馨瑩育有1女 郭台銘二月十日赴苗栗,參加旗下群創光電尾牙。大概受去年併統寶、吃奇美電,使群創躍升全球第三大面板廠影響,郭董心情大好透露:「春節後要加碼投資苗栗縣。」「年後將砸百億元投資太陽能產業。」在太陽能產業投下震撼彈。 太陽能 年後新目標 本刊調查,苗栗縣政府將協助鴻海集團取得卓蘭鎮二十五公頃國有財產地,計畫為40MW(百萬瓦)的薄膜太陽能電池蓋廠。「一座40MW的薄膜太陽能電池廠成本約七十億元,比矽晶圓電池動輒千億元投資少,且技術門檻低。」業者表示。 鴻海進軍綠能產業,早已鴨子划水布局。由於薄膜太陽能電池以玻璃基板為材質,與面板製程類似,因此三年前郭台銘就指派群創董事長段行建,擔任集團先發部隊。段行建曾透露:「每天都在收集太陽能的資料。」還直言,太陽能需要龐大資源,鴻海很有機會。 據美國研究機構Lux Research預估,全球太陽能電池市場規模二○一三年可達到一○○四億美元,比二○○八年的三百三十四億美元成長三倍。 太陽能電池材料分為矽晶圓和非晶矽二大類,矽晶圓電池因轉換效率佳,是市場主流,但有缺料與資本支出的缺點;而非晶矽薄膜電池成本相對低廉,且輕薄、可大面積布建、搭配性高,但有轉換率低的缺點。 除了群創投資薄膜太陽能電池外,本刊調查,鴻海在矽晶圓電池也不會缺席。「鴻海太陽能事業部正式成軍,今年將切入太陽能後段模組廠,初期月產能20MW,現正找上游晶圓供應商談合作,老郭(郭台銘)非常重視太陽能投資,盯得很緊。」知情業者透露。 借茂迪 搭上台積電 據了解,鴻海為了矽晶圓貨源,與茂迪、益通談過,可能挑上茂迪合作,形成供應鏈關係。由於台積電去年入股茂迪二成股權,如此一來,形同鴻海、台積電二大集團聯軍,勢必掀起太陽能產業大洗盤。 「跨入矽晶圓太陽能中上游產業鏈門檻高,要二、三年才能看到成果,鴻海短期內勢必要找策略夥伴;而台積電張忠謀夫人張淑芬與郭台銘母親是遠親,二家私交很好,鴻海、台積電合作不令人意外。」業界人士分析。 對於鴻海與茂迪聯盟,茂迪代理發言人翁煥超說:「鴻海的對手比亞迪都進軍太陽能,鴻海做太陽能不難理解。」並表示:「如果鴻海在台灣做太陽能模組,跟茂迪關係絕對緊密,若找我們當策略夥伴,也不意外。」 益通董事長吳世章則對本刊表示:「很多公司都有找益通談合作,不排除任何合作可能。」 此外,鴻海還與新日光等業者洽談併購可行性。「老郭從門檻低的後段模組切入,先掌握客戶,再往中、上游布局。按照過去鴻海跨入新產業的經驗,在高資本支出與技術門檻高的矽晶圓電池,一定採取併購的擴張方式。」同業分析。 重環保 隨身帶手帕 事實上,鴻海跨入太陽能是遲早的事。郭台銘曾說:「美國有一家很大的公司曾來台灣找我談。他認為,台灣做太陽能,最有競爭力的三家公司,就是台塑集團、台積電和鴻海。」但鴻海並沒有立刻投入,而是「等到市場成熟,我們馬上就會進去。」 去年三月,鴻海跟IBM大陣仗開了記者會,宣布攜手進軍亞太地區的環保節能產業。據調查,鴻海代理IBM的環保節能軟體,其實是因鴻海遍布全球的生產基地每天耗能驚人,郭台銘急著透過節能手法降低成本。 「郭 董曾參觀日本日立科技環保城,對日本人從製造到生活整套的環保節能措施,深深折服,回台後就交辦未來的鴻海製造基地,也要效法。」鴻海主管私下透露,郭台 銘身體力行,不僅贊助媒體人陳文茜拍攝地球暖化《±2℃紀錄片》,他隨身帶手帕,看到大家濫用面紙,還會念「不環保,要像我帶手帕。」 勤固單 地球飛二圈 此外,去年太陽能產業低潮,郭台銘趁機走訪茂迪、新日光等太陽能廠。一家曾被郭台銘拜訪的太陽能廠主管說:「台積電負責綠能事業的蔡力行前腳才走,沒二天就看到郭董出現。」 屬虎的郭台銘,在虎年展現旺盛氣勢。 尤其歷經金融海嘯,原訂二年前退休的郭台銘驚覺,鴻海帝國沒他掌舵,恐怕無法安然度過。「面對全球經濟的結構性轉變、政府需要科技轉型,我決定經驗傳承,繼續領航掌舵鴻海十年。」郭台銘上週說。 過去五年,鴻海以高度垂直整合的優勢,席捲整個桌上型電腦代工產業,幾乎沒有人是他的對手。隨著NB價格大幅下滑,消費者對於NB的需求又在小筆電的刺激下,大幅成長。「鴻海獲利的根本,因市場的轉變而萎縮,郭董自然不會坐以待斃。」外資圈人士分析。 曾經承諾好友廣達董事長林百里不會進軍NB代工的郭台銘,去年大張旗鼓進軍NB產業,不但挖角廣達研發團隊,更在內湖成立NB事業部,全力爭取訂單。 去年一整年,郭董搭著私人飛機,飛越各大洲,密集拜訪客戶,全力穩固訂單,「最近地球已經跑二圈,近三個月裡,我沒在同一個地方待超過五天。」郭台銘說。 抗防鴻 向大廠告狀 為了抵禦郭台銘,各大NB廠也私下串連,各自培養零組件夥伴。以連接器來說,廣達投資實盈,仁寶則入股麗洋,而緯創與信邦結盟,擺明就是要降低對鴻海的零組件採購。 不 過,NB廠的攜手防鴻,並未阻擋郭台銘搶進NB代工的決心。今年初,鴻海狀告連接器小廠優群侵權,還放話只要侵權,都將依法處理,殺雞儆猴目的不言可喻。 「有些零件廠被廣達、仁寶要求不供貨給鴻海,老郭就跑去跟惠普、戴爾等客戶告狀,最後還是要乖乖供貨給鴻海。」零件商說。 雖然,仁寶總經理陳瑞聰曾說:「鴻海恐怕還要再等二年,才會是NB代工元年。」但據本刊調查,除了承接蘋果、新力代工訂單外,包括惠普、戴爾及宏碁,今年都有上百萬台的NB訂單交給郭台銘,預估鴻海今年NB出貨量將上看一千萬台,與英業達、和碩在伯仲間。 「郭台銘一點也不急,只要產品成熟,一切變成規格化、大量生產,放眼天下,沒人是對手。」資深分析師說。 此外,郭台銘在面板布局更是打了漂亮一戰。去年底郭台銘與許文龍連袂召開記者會,讓鴻海旗下的群創與奇美電合併,誕生新奇美電,再度震撼全球電子業,也讓國內面板龍頭友達董事長李焜耀面臨重大挑戰。 吃奇美 許文龍大讚 郭台銘要吃下奇美電,簡單的說,就是為了進軍液晶電視(LCD TV)。三年前,郭台銘接受本刊專訪時就曾再三強調:「我一定會進軍LCD TV,而且一定會贏。」 當 年,郭台銘投資群創,大家都不看好,外資更一面倒地唱衰。為了不讓投資群創傷到鴻海本業,郭台銘選擇用私人名義投資。沒想到,郭台銘藉著掌握客戶,從後端 的LCD組裝做起,慢慢讓群創長大,短短五年內,群創已是全球第二大液晶監視器生產商,今年更有機會擠下冠捷拿下第一。 業內人士說:「群創模式會成功,是因他們一開始就挑最大、最具潛力,生產設備、技術也最成熟的產品與市場全力進攻。」連許文龍都稱讚:「群創比友達會賺錢。」 贈金猴 勉勵段行建 新奇美電加入鴻海,讓原本就掌握面板出海口的郭台銘如虎添翼,不但營收規模一舉超越友達,更有機會與李焜耀爭奪新力、三星等液晶電視大廠訂單。 郭台銘打造一尊重達三十兩的九九純金「金靈猴」,在群創尾牙上送給段行建,並說了一段故事。他說:「群創成立時,就以靈猴自居…有隻猴子遇到老虎,老虎說他要向百獸拜年,猴子自告奮勇當嚮導,爬到樹上替老虎觀察前方狀況,還幫老虎找食物。」 「當 老虎愈走愈快,發現猴子走太慢,便問猴子該怎麼讓牠跟上?猴子回答,讓牠騎在老虎身上,老虎立刻答應。因此,當百獸向萬獸之王老虎鞠躬拜年時,也向猴子拜 年。猴子靠著智慧說服老虎,讓老虎願意背著牠跟百獸拜年,不但不用走路,還不會被其他野獸受欺負。」在場的群創人聽出郭董弦外之音,他對群創能在友達、樂 金等面板大廠間突圍,引以為傲。 二月七日,郭台銘化身大善人,出席永齡基金會的慈善嘉年華,他說這是金融風暴以來「最快樂的一天」,還感性地表示:「花錢買到的快樂是很微小的,行善非金錢所能衡量。」 郭台銘再披戰袍十年,繼續在NB、LCD TV 跟太陽能攻城掠地,未來十年,「郭台銘」三個字仍將影響全球科技業。 小辭典矽晶圓 太 陽能電池的材料種類不少,目前以矽晶圓為主流原料。上游材料廠先將二氧化矽純化、拉成矽晶柱後,再像切火腿般將晶柱片成0.4~0.5厘米的矽晶圓,在晶 圓上進行刻蝕拋光、清洗、銀漿印刷製出正、負極輸出電路等加工後,就成太陽能電池。接著把矽晶圓電池加工串聯,大片的太陽能發電板就成形。 太陽能產業鏈 鴻海事業版圖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香港證交所 註:鴻海集團總市值是將台灣上市公司市值加總,不含興櫃公司沛鑫、香港上市公司富士康。 郭董最新置產動向 2009 50大富豪排行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台灣經濟新報 註一:財富=個人和配偶、未成年子女等第三人持有的上市、櫃股票總數(不含信託股數)X二○○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收盤價 註二:夫婦均出任董、監事者一同列名,否則僅列出任董事者的姓名。 |
| ||||||
一九八六年,六十二歲的焦廷標肝 病嚴重到不得不交棒,二十四年來,焦家子女各自登山,焦佑倫與焦佑慧穩住家族核心事業,焦佑衡因華新科表現亮眼走路有風。下一個十年,華新集團也在五兄妹 各自盤算中有了新局面! 撰文‧蔡淑雯、張惠清 三月二十二日,華新麗華與美國(KAAI)公司舉行「微型集成光 源封裝技術」簽約儀式,會中,華新董事長焦佑倫對著媒體侃侃而談他十年前一手擘畫的微機電事業。其實一周前,焦佑倫還在南京主持華新城與南京名品城的動土 儀式,籌畫著華新集團跨入商城與不動產的開發計畫。 低調的焦佑倫,似乎開始用行動來告訴外界,華新開始蛻變了,它不再只是電線電纜的代言 詞,光電、房產開發,甚至太陽能,都可能是華新下一個十年的新目標,接掌華新集團二十四年的他,也向外界宣告:華新這家老店也有了新枝葉! 線 纜核心 焦佑倫、焦佑慧攜手固本 當年,焦廷標把家族本業交棒給次子焦佑倫,二十四年後,他穩舵並準備再出發,如 今他一個月必須飛大陸二、三次,而在台灣總部,華新起家的核心電線電纜事業,他則交給了與他共事最久的妹妹焦佑慧! 二○一○年元月,焦佑倫 向公司同仁宣布,進入集團近二十九年的焦佑慧除了擔任銅材事業群總經理外,還同時接掌華新起家的電線電纜事業群總經理,負責華新兩大核心。事實上,焦佑慧 是焦家第二代中唯一獲得父親「股市絕學」真傳的,在父親的調教下,焦佑慧掌控集團最重要的銅與鎳的採購,每每都能精準地判斷,讓華新的營運加分,已經是隱 身在集團幕後的功臣。 「今年將是華新的轉變年!」一位在焦家工作超過十五年的老臣說,「從太陽能、光電、LED到房產,這一年應該會有不少 新動作,佑慧扮演的角色則是幫哥哥們穩住本業!」在焦家第二代的事業版圖中,焦佑倫與焦佑慧聯手穩住母體事業,而焦佑鈞因學工程出身,所以負責科技事業中 的華邦;焦佑衡負責的事業以零組件為主,包括被動元件與封測。最小的焦佑麒則以經營「瀚宇」系列的公司為主,如瀚宇彩晶。 科 技事業 焦佑衡、焦佑麒帶頭衝刺 同樣都是焦老闆調教出來的,四兄弟經營事業的成績單有著很大差異。比較起來,焦 佑鈞負責的事業最吃癟,華邦電子營運幾乎年年虧損,如今他把旗下最獲利的電子邏輯IC事業部門分割出來另外成立新唐科技。看來焦佑鈞也急著想要證明自己的 實力,讓虧損的華邦與小金雞新唐進行切割! 原本營運差一點成為「百億元俱樂部」(虧損百億元)一員的瀚宇彩晶,在出售生產線與瘦身下,終於 找到適合自己的營運規模,日前還被戴爾控告操控面板價格。雖然這不是件好消息,但也表示彩晶在痛下決心調整營運後,已找到最有競爭力的營運方式,營運逐步 走出陰霾。 若以成績單來看,四兄弟中,焦佑倫與焦佑衡事業經營得相對較佳,尤其是今年被動元件業績大好,讓焦佑衡走路有風。 但 和老爸相比,四兄弟的成績單硬是被比下去,焦廷標掛名董事長的瀚宇博德,最近三年營運不僅年年正數,每年平均的EPS(每股稅後純益)約二.五元。話雖如 此,不過對於子女的營運成績單,焦老闆也承認已從原本的「看不下去」,到現在滿意度越來越高。 一九八六年,焦師傅第一次交棒時,華新集團市 值十八億元,目前,市值躍升至一五四○億元,成長幅度逾八十倍;顯示出經過一輪景氣更迭,每名子女都重新找到經營企業的方式。 發起大陸第一 座台灣南京名品城焦佑倫提前為進軍房產練兵「在我來看,南京名品城的概念是不會賠本又有意義的事業,大困難不多,小困難一定層出不窮,但我一定會成功!」 52歲的焦佑倫,談到一手發起的南京名品城,興致勃勃,從無創業經驗的他,對打造大陸當地第一座精品商城充滿熱情! 相較於華新麗華動輒上億 元的投資案,南京名品城這個資本額不到千萬元的小生意,卻讓焦佑倫渾身是勁,他還準備親自帶隊拜訪台灣中小企業公會組織,希望在大陸打造一個不落幕的台灣 名品城! 焦佑倫說,2009年到南京看了貿協舉辦的名品展,腦子一轉就興起了名品城的概念。 在焦佑倫計畫中,名品城將協助台 灣中小企業到南京找買家銷售產品,收費金額約台幣1萬元(暫定),為此他還親自面試經營團隊。對於新事業,他笑著說,不期待會創造億萬元的大商機,只是很 希望藉此鼓勵時下年輕人要有熱情與夢想,而父親焦廷標對於他的名品城創業也相當支持,讓焦佑倫勇於從傳產跨入服務業,為日後華新麗華布局房產經營華新商城 事業先練兵! (張惠清) 焦家父子經營績效比一比 單位:元公司名稱 董事長 '09年EPS '08年EPS '07年EPS 華新(1605) 焦佑倫 0.47 -1.57 0.51 華邦電(2344) 焦佑鈞 2.46* -2.00 -1.57 瀚宇彩晶(6116) 焦佑麒 -1.36* -1.23 2.64 華新科(2492) 焦佑衡 -0.74* -0.92 1.91 瀚宇博德(5469) 焦廷標 3.14 1.44 3.40 註:*為計算至2009年第三季為止 資料來源:股市觀測站 |
| ||||||
要登上皇明高階領導大位,先當黃 鳴祕書,這是集團內部直上青雲的捷徑,但這條路可不好走,不僅要進得工廠、上得商場,還得有二十四小時待命的戰鬥體力,才能雀屏中選。 這些青年軍,平均年齡不到三十歲,卻極受黃鳴信任,賦予重任。 撰文‧羅弘旭 企業中,難得有民主式的討論空間,但在皇明集團中,卻把民主討論形式的聯席會議作為公司的最高決策機構,而促成這種聯席會議誕生的,卻是本來可以擁有獨裁 權力的董事長黃鳴,他選擇把權力下放,讓一群平均年齡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有發揮空間。黃鳴,不僅以伯樂的姿態相馬,更試著從這些人中培育出千里馬。 皇明的最高決策機構稱為「部長聯席會議」,由公司三十位部長共同組成,這三十位部長對公司的運作和重大議題進行討論,得出結論之後,再交給執行單位進行具 體工作,但黃鳴並不出席部長會議,也不干預會議的決策過程。 這種決策的制度,來自黃鳴對自己獨裁管理的反省:「我管理公司一段時間後,發覺業績開始下滑,想說是不是自己太獨裁,於是交棒給總裁。」但交棒之後,發覺 業績也只是短暫回升,並沒辦法持續成長,黃鳴覺得,這還是管理階層獨裁獨斷的問題,「所以才有部長會議,讓管理層集體決策,讓他們感覺到當家作主,大大增 加了公司的成長力道。」 祕書職位成﹁終南捷徑﹂ 但部長人選如何培養?集團之中,有個號稱﹁終南捷徑﹂的位子,就是黃鳴的祕書。但與企業老闆習慣用女祕書相反,黃鳴專門任用男祕書,主要原因不在能力,而 是跟著黃鳴,工作量會相當大,從早上七時到晚上十時,有時候還得徹夜加班,女祕書體力無法負荷,所以都由男祕書負責。 但黃鳴不喜歡把用熟的人一直放在身邊,在祕書位置上磨練一到二年後,就會外放到事業單位歷練,過去五年中,黃鳴一共培養出三位部長,有目前擔任集團稽核部 長的楊學敏和專案部長段占斌,還有全權負責蔚來城行銷的陳玉鑫,他們的共同特色,除了高學歷之外,就是年輕,段占斌擔任黃鳴祕書時候二十六歲,陳玉鑫任祕 書時候更只有二十三歲。 為了網羅人才,黃鳴向來主動出擊,每年年底,都會主動到大陸的前一百大重點大學演講和舉辦求才說明會,陳玉鑫說:「在學校只知道有個做熱水器的皇明公司, 但聽過他演講之後,才對公司有更深瞭解,願意遠從東北來這裡工作。」不過要擔任董事長祕書,並不是應徵時就知道自己是否有機會,畢業於中國哈爾濱理工大學 的陳玉鑫,進入集團之後,並無法立刻進入辦公室享受白領生活的待遇,他得跟工廠作業員和基層業務一樣,從最入門的工作開始做起。 每位新人進入集團的前三個月,得先到第一線銷售單位歷練,從推銷產品到安裝熱水器,全都要能包辦,之後三個月下到工廠實作,熟悉生產線上的流程,這就是黃 鳴給這些未來精英的第一堂課:「零距離戰略,貼近消費者,也貼近你的產品。」陳玉鑫笑著說:「所以不管是裝熱水器或到生產線加班都難不倒我。」歷練半年 後,集團內部還會有內部招聘會,各事業部門根據新進員工表現分發單位,表現好,才有機會成為「黃鳴幹訓班」的重點培育對象。 皇明品牌副總監周春玲,形容黃鳴訓練皇明集團部長的方式有三步驟,第一步是手拉著手教你做,第二步是看著你做,第三步是放手不管。周春玲說:「他要帶著你 做事的時候,真的就是跟你拚到底,我們加班熬夜,大家都撐不住了,只有黃鳴一個人還挺著。」釘緊客戶需求創造傲人成績陳玉鑫形容黃鳴帶人的態度是:「充分 信任屬下,放手讓你做,給你很大空間。」親自受過黃鳴教導的陳玉鑫和周春玲都有犯錯的紀錄,但黃鳴仍然讓他們繼續去嘗試,周春玲說:「他也沒特別責怪我, 只是讓我去出席類似場合,多見識別人怎麼處理會議。」被外派到蔚來城擔任總監之後,陳玉鑫不時會接到黃鳴的關切電話,陳玉鑫苦笑著說:「每天晚上要等到他 打來之後才能休息。」跟著黃鳴二年,以客戶的需求為需求已是陳玉鑫的生活習慣,每天準時往工地跑二趟,了解施工最新進度成為陳玉鑫必備的功課。「董事長吩 咐,要我把自己當成客戶需求總監、客戶監工總監。」而也正因為這樣的態度,即使蔚來城預售平均售價比鄰近建案貴一倍,還是迅速完售。 |
集团自进入清洁能源领域以来,从浙江瓯江、广东东江到云南金沙江等一系列江河上的水 电站投资建设及在江苏、宁夏等风电能源的开发利用,形成了一大批已经投产发电和正在建设的电力项目。其中云南金安桥水电站装机容量2400MW,该项目被 全国工商联、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誉为民营企业进入电力垄断行业的标志性工程,集团也由此成功跻身于建设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企业行列。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灾难性问题。集团适时组建了清能投资咨询 公司,集中发展以国内CDM技术咨询服务为核心,以国际CDM服务、自愿减排市场(VER)和节能减排潜在项目投资为支撑的节能减排服务战略业务体系。集 团开发的CDM项目遍及全国主要省区,以及东南亚地区,已成为国内最大的CDM技术咨询企业,业务涉及可再生能源领域、工业过程中能源效率提高、工业过程 中温室气体直接减排、燃料替代领域等。
(1)
這公司前日公佈,附屬公司福建鉑陽精工設備有限公司與漢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訂立OEM協議,據此,漢能同意向購買設備,總合約金額為25.5 億美元,分3批交付,每批8.5億美元。每批生產線均包括140 台PECVD設備及30 台物理氣相沉積爐設備(太陽能光伏組件生產系統新組裝完備設備、工具及機械之核心設備),3批生線分別於漢能交付預付款後6個月交付,但首筆款項在中國政府批准及代表福建鉑陽的銀行提供等額的見索即付預付款保函支付,第二筆及第三筆則在首筆付款後2個月及4個月後支付。
同時漢能宣佈分三批認購4,911,528,960 股股份,每股23.9仙(1拆4前95.6仙),按交付速度認購之,該批股份佔全部全面攤薄後股份23.07%,原大股東林先生及前Apollo收購的賣方在全面攤薄後仍持有53.69%股權,仍為大股東。
此外,公司亦授予能之僱員或顧問擁有之公司GL Wind Farm Investment Limited、Hanergy Option Limited、China Genco Investment Limited各200,816,000 股購股權,共602,448,000 股,行使價0.72元(1拆4月前2.88元),該批股權行使後,佔全面攤薄後股權約1.56%。
在認購新股後,將委任3名由漢能提名之人士加入董事會。漢能提名之其中1名董事應為執行董事及董事會主席,當中另1名由漢能提名之董事應為執行董事,而組成董事會之董事人數不應多於7人,但如漢能並無認購其中一批股份,董事席位會相應減少。可以這樣說,即Apollo方雖失了主席位,但仍有大部份席位,仍有主導權。
(2)
根據漢能的網頁稱,其簡介如下,請各讀者自行分析:
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原华睿集团)成立于1994年。集团总部设于北京,在国内10 多个省份以及美国、英国、荷兰、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设有子公司和分支机构。集团以水电等传统清洁能源为基础,已建、在建水电项目权益总装机容量约 6000MW;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主导,在广东、四川等地投资建设产能约3GW的太阳能光伏研发生产基地,是当今国内规模最大的民营清洁能源发电企业。
高端精英人才引进和团队建设已经成为集团长期的战略方针。集团拥有一大批水电、风 电、太阳能、燃料电池等能源相关领域的专家,其中包括国际知名的科学家团队。2004年,集团即组建了新能源研究院,聘请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艾 伦·G·马克迪尔米德(Alan G. MacDiarmid)先生为首席科学家(已故),同时聘请了大批归国中青年科学家,组建了逾百名博士、硕士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主体的汉能高科技能源研 发中心。研发中心面积达1万平方米,并与国内外多家知名院校合作建立了联合实验室。主要从事太阳能光伏发电、燃料电池以及相关关键原材料的研发和中试,取 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在新能源领域已申请专利近200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总数的60%。
经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批准,在汉能控股集团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该工 作站将为汉能及全行业培养更多更高端新能源研究人才。这标志着汉能控股集团在科研领域和自主创新方面站在了中国同行的前列,博士后工作站的成立为集团吸引 国际国内顶尖人才搭建了良好平台,也为集团实现既定战略目标奠定了人才基础。
(2)
郭先生一向是小弟佩服的人之一,因為他真是寫得太好了,資料詳盡地表明這家公司如何超級垃圾,人地如何只認股就賺幾十億,老闆有幾賤,都有買它的原因,我真的不及他。
今日生果日報這位郭先生評鉑陽太陽能(566),我已經多次表明
這家公司絕對有一點問題,例如空氣太過份,甚至有利用關係公司互相做刁之嫌,但是仍能扳回劣勢,邀得高手寫一篇高明的文章,但是真的不太嚴謹了,例如:
鉑陽前身係玩具股紅發,未轉型之前,一年生意額都只是5、6億元,現時一張單,攤分每年生意額已60多億元,仲未計其他客戶的定單在內。鉑陽轉型,變身之 快,令人嘆為觀止。
根據該公告第10頁中,接漢能的訂單的限制如下:
銷售太陽能光伏組件生產系統
本公司已向漢能承諾,在以下情況下,除接獲漢能之事先書面同意外,其將促使其附屬公司於有關期間(定義見下文)不向任何人士╱實體(漢能或漢能所同意之有關第三方除外)出售太陽能光伏組件生產系統:
(a) 銷售高達800 兆瓦之太陽能光伏組件生產系統;
(b) 向位於中國境外任何地區銷售高達400 兆瓦之太陽能光伏組件生產系統;
(c) 向GS-Solar (BVI) 及GS Solar (Cayman) 之附屬公司銷售高達200 兆瓦之太陽能光伏組件生產系統;或
(d) 向任何單一公司或單一集團銷售高達100 兆瓦之太陽能光伏組件生產系統。
上述承諾所述之「有關期間」乃指認購協議日期起至發生以下事件(以最早者為準)止期間:
(i) 本公司未能於二零一零年十一月三十日(或本公司與漢能協定之有關變更日期)達成條件;
(ii) 根據銷售合約完成交付設備;或
(iii) 漢能未能根據銷售合約履行購買設備之責任。
福建鉑陽於較早前曾就太陽能光伏組件生產系統之供應訂立兩份銷售協議。該兩份銷售協議之銷售量(合共200 兆瓦)將計入上述太陽能光伏組件生產系統銷售量之限制內。
即是可以說公司,其實已不能大量銷售予其他客戶,以達成高很多倍的營業額,故郭先生雖所言甚是,但實際效果應不如他所說的。
(4)
他更稱:
理論上,生意越大,利潤率越高;假設一切不變,200億元的大單,淨利潤至少有100億元,分開3年入賬,每年33億元。
鉑陽市值幾 多?假使所有CB全部行使計,發行股數為160億股,加上發行予漢能的49.11億股,總發行股數為209.11億股,以昨日收市價0.74元計,市值 154.7億元,亦即以2011年計,PE只係4.68倍!
我想起他老闆的其中一篇文章,完全和鉑陽的情況差不多,但結果是:
(2004年9月23日 壹週刊)
當時適逢是back-to-school季節定貨的時候,我將毛衫和一件襯色的牛津紡裇衫在款式上稍作更改, 把兩者用有鈕釦、印上圖案的塑膠袋包裝起來,將這個package推銷給Sears百貨公司。 他們果真聽我說的,選擇在back-to-school的季節推出這個package。
他們落單買年青男裝和女裝,都包裝成禮品裝,以便祖母、父母、親友 在秋季買來當作小孩子的開學禮物。這是一單非常大的生意,而且價錢不錯。只要做得好、交準貨,我可以賺幾百萬。在當時,那是很多錢了,甚至算得上是發達 了。我自己不生產裇衫,故此要外發給別的工廠。
我雖然生產毛衫,可是訂單大,自己的廠也應付不來,故此一樣要外發給行家。突然間,這張訂單便令我由廠商搖 身一變成為出口商了。當時我以為那是輕而易舉的事。以前,我以為洋行只是搬字過紙的吸血蟲,像我們開工廠的才是一滴汗掙一個錢的真正生產者。
做成 Sears這訂單,我才知道洋行的功能不可少。不過那已經來得太遲了,因為我已蝕到幾乎仆街了。我們做工廠的,怎知道外發要懂得品質檢定、控制生產,好趕 及付貨期?我們怎知道品質不合格,顏色不調,尺碼不標準,會延遲交貨期?結果?
第一批貨還未付運,Sears便已取消了訂單。對我這個小廠商來說,因此而 蒙受的損失是個很大的打擊。不過這也是一個最寶貴的教訓——千萬不要將推銷故事變成了生產的邏輯,更不能幹超乎自己本事的生意。年輕時我見過不少年紀輕輕 而又事業成功的人,可是他們當中不少人都往往因為事業發展得太快,最後便不見影踪了。...,我差點兒也為發展過快的生意所害。
由此可見,接自己吃不下來的大單有幾個風險:
(1)生產規模太大,外包質素不穩定
(2)因沒有這樣的經驗,時間不夠生產,導致交貨延遲
此外,接大單還有以下風險:
(1)購入設備折舊損耗的資金
(2)提升機器良率所需時間及資金
(3)工人聘請及訓練的時間等等
都會影響公司的獲利,所正不正如郭先生所說,並不單純是計算生產規模擴大,就必定賺大錢,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這才是影響接大單後能否賺大錢的因素,但公司去年只有幾億營業額,但據公告稱,只這一項生意就一年已是8.5億美元了,一年多了十倍以上,即是說要配置大量機器,增加比現時多很多倍的人手,並要外包及其他廠商協助,到時又要做品質管理,已經是非常複雜,但管理層好像沒有這樣大幅增加生產規模的經驗,所以管理上能不能控制得到呢,我認為是非常困難。
但有些人還以為是機會,我也不能怪他們,因為雖然困難,但可能有成功的機會,不過機會是非常低。
但是接下這樣大的訂單後,三年後訂單沒有了,但他們的機器仍需要運轉,又如何辦?不過這些太長遠了,不要想太多,炒股票只需要短時間吸引眼球就成了。
我在想,他老闆都有過這樣的經驗,為何他會不明白,我非常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