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億光入主泰谷 鑫晶鑽與兆晶合併 力抗中、韓大軍 LED廠購併風起

2011-8-8  TWM




台灣LED大老葉寅夫,即將入主上游磊晶廠泰谷,鴻海旗下小金雞鑫晶鑽和兆晶也宣布合併,一場購併海嘯似乎正慢慢醞釀,朝LED廠撲來。

撰文‧翁書婷

七月二十九日,泰谷臨時股東會,億光拿下四席董事,泰谷三席,正式宣告泰谷改朝換代 。雖然億光不如市場預期,大獲全勝拿下五席董事:不過,並未削減億光要奪下泰谷的野心和決心。

億 光董事長葉寅夫拿下泰谷,並不讓人意外,早在六月中,他就自信滿滿表示:「原則上,泰谷的員工會全部留任,至於晶電那邊會怎麼整合,還沒有定論。」投身業 界超過三十五年,創建千億元LED版圖的葉寅夫,雖然個性強悍如虎、作風鐵血,但之前的案子都是雙方你情我願,「很少看到葉寅夫如此心急,對方都還不想放 棄董事長大位時,就想一口吃下。」業者私下透露。

億光、泰谷從合作到翻臉的原因,只有當事人才知道,但「億光欲入主泰谷是LED台廠大整併 的跡象,到二○一二、一三年就會到達高峰,擁有技術、規模優勢的大廠會是贏家。」LED廠高層說,「而啟動整併引擎的,就是LED供過於求。」供過於求 LED寒冬來了翻開︽LEDinside︾調查報告,今年全球LED晶片可供給一千億顆,但需求只有八九○億顆,供過於求比率高達一二%,今年六月台灣 LED產業營收總額僅有九十二億元,比去年同期衰退一成,上游晶片廠衰退六%,下游封裝則更衰退一五%。

LED的供需狀況,直接反映在股價上。上游晶棒大廠越峰,從三月底的一五二元,腰斬到七月底的七十七元,中下游的磊晶封裝廠晶電、億光LED產業雙霸,也好不到哪裡,晶電從三月的破百元,跌到七月底的六十八元,億光也跌到六十四元,已是金融海嘯後的最低點。

更糟的,這不是單月狀況,葉寅夫臉一沉說道:「今年下半年全球LED景氣,沒有原先樂觀,最多就是持平。」這位LED大老直接宣告LED業的冬天到來。

事實上,LED市況的確不妙。LED背光重要應用的中國白牌手機、LED電視和筆電等終端產品,需求不振,現在又是聖誕節的備貨期,六月產值的衰退,間接意味今年的旺季根本旺不起來;而LED照明市場雖然開始起飛,還不足以彌補背光的需求缺口。

台 廠不僅面臨景氣低落的困境,近年中國、韓國業者快速崛起,也讓原先跑在前頭的台廠喘不過氣。中國地方政府端出有機化學氣相沉積(MOCVD)機台補貼牛 肉,業者裝設一台就補助一千萬元人民幣,讓中國磊晶廠迅速崛起,安裝數量直衝四百台大關,直到最近景氣不佳,才稍微慢下來。

而讓郭台銘、張忠謀緊張的韓國三星,在LED封裝和模組的產值已經超越原本領先的台灣,最近更切入LED照明,想要搶食全球高達百億美元的商機。

韓 廠進逼 台廠整併以對今年六月南韓政府更祭出作多政策,喊出全國LED照明普及率提升至六○%,二○二○年實現公共機構一○○%的目標,帶動內需市場。七月初三星 更與日企合作,共闢LED藍寶石晶片廠,只要廠一建完,產能開出,三星就和LED世界級大廠歐司朗、通用一樣,從上游的材料到下游的成品全包。

韓 國三星的步步進逼,讓台廠十分緊張。去年晶電董事長李秉傑就大喊:「台灣LED廠一定要再整併。」同為鴻海集團,位於台灣LED產業鏈上游的晶棒和基板廠 鑫晶鑽與兆晶,在七月初宣布合併,鑫晶鑽去年整年的平均毛利達四八%,兆晶去年平均毛利也有三二%,但今年第二季兩者營收都大減二成,兆晶更是大虧二.三 億元。︽LEDinside︾綠能事業處協理儲于超說,「台廠上游合併,主要是降低成本,發揮規模經濟效益,以便在景氣不佳時提高競爭力。」處於優勢的上 游廠商,也嗅到這不對的氣氛,趕在這時整合資源。而在高毛利的上游晶棒廠和基板廠競相合併的同時,身處中下游的,今年第二季毛利在二五%左右的封裝廠,如 億光也難置身事外。

葉寅夫當然也意識到這一點,積極尋找出海口,走上品牌之路。今年光電展,葉寅夫高興宣示:「億光進軍照明市場,立志成為 華人的第一品牌。」但在中國通路布局上,就遇到困難,讓他不得不承認,「照明品牌的效益,要反映在營收上,最快也是五年之後。」而擁有友達面板出海口的隆 達董事長蘇峰正也強調:「我們很難和品牌廠競爭,因此沒有做品牌的打算。」東貝發言人翁聰智也說,「東貝主要專供ODM代工模式,做品牌牽涉行銷、消費者 意識、品牌經營,因此不會做品牌。」台廠品牌之路緩不濟急,整併是另一種考量。不過,整併不代表會馬上發揮經濟效益。在泰谷臨時股東會前,葉寅夫強調: 「兩間公司整併,公司文化、技術不同,所以原公司的人會離開,容易跑到大陸去,使人才流失。」更何況億光、泰谷董事都未超過三分之二,因此在公司重大議案 表決,可能互相杯葛。看來,台灣LED廠利用購併,在這場中、韓、台競賽中勝出,還有很多硬仗要打。

億光泰谷爭奪戰始末

兩 個月前,億光與泰谷上演一場董監事爭奪戰,泰谷董事長劉騰隆直指葉寅夫,大買泰谷股票,意圖併吞公司;葉寅夫則重炮反擊,直指劉騰隆先不顧道義,引進競爭 對手首爾半導體,又不顧股東權益,延遲董監改選。雙方各執一辭,有如羅生門,最後億光以召集權人身分,7月29日召開泰谷臨時股東會。

近三年台廠LED合併動作頻頻時間(合併基準日) 整併公司名稱 隸屬集團2011.7 鑫晶鑽、兆晶 鴻海2010.3 隆達、凱鼎 友達2009.12 洲磊、旭晶光 李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947

反制低價機 蘋果調動供應鏈大軍

2011-10-10  TCW




我將準備好,,有一天我的機會將 到來。(I will prepare and someday my chance will come.)」

這是去年五月中,蘋果(Apple)執行長庫克(Tim Cook)在母校奧本大學(Auburn University)畢業典禮上演講時,引用美國總統林肯的話語。他當時反覆闡述兩個重點:在關鍵時刻相信直覺,以及隨時讓自己準備就緒。

對庫克來說,這一天已經來了,他當上了全球市值最大企業—— 蘋果的執行長。十月四日,他的處女秀登場,介紹新款iPhone問世,地點,從舊金山莫斯考尼中心(Moscone Center)拉回到蘋果總部庫帕提諾(Cupertino);主持人,也從賈伯斯變成庫克。兩個時代正式交接,庫克的處女秀背後,他面對的挑戰,卻越來 越大。

如果說,賈伯斯為蘋果帶來了創新的經營模式,庫克就是蘋果的「成本將軍」,他是iPhone所有零件組裝的最後決定者,也是最了解台灣科技業的蘋果高階主 管。

低價威脅一:亞馬遜攻勢新款平板好「火」,定價僅iPad四成

過去,新一代iPhone總在每年的六月發表,今年卻遲了四個月。這其中,有賈伯斯病情加重因素之外,背後也有著庫克為了敵人,調動大軍的準備。因為,他 最大的兩個敵人已經出現:低價與三星。

時間跳到九月二十八日,美國最大的網路零售商亞馬遜(Amazon)發表了它的第一款平板電腦「火(Kindle Fire)」。亞馬遜背後有高達兩億的用戶數,與蘋果一樣軟硬體兼備,更「火」的是它一百九十九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千元)的超低售價,只有蘋果iPad的 四○%。

蘋果席捲全球的應用軟體商店經營模式,亞馬遜已經準備好迎戰,而亞馬遜挑戰蘋果的方式,就是最直接的低價戰火。

庫克面對的低價之戰,不僅是由亞馬遜在平板電腦上開火,就連iPhone最大的銷售市場中國,庫克也面對低價智慧型手機的戰爭。

低價威脅二:中國廠分食狂出智慧手機,售價不到iPhone一半

今年六月,庫克為了iPhone在中國的銷售通路,飛了一趟中國,與當地最大的電信運營商──中國移動晤談。包含台灣、香港、中國在內的大中華區,是蘋果 一年來增長最快的地區,年增率高達六成,占蘋果整體營收比重超過兩成。庫克曾說過,蘋果全球的直營通路中,人潮最多的前四家門市,統統都在中國。

然而,最近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卻颳起了一陣低價風。八月中,北京小米科技公司發表了一款「小米機」,外型與功能都有濃濃的iPhone影子,但售價只有人 民幣一千九百九十九元(約合新台幣九千五百元),還不到iPhone的一半,開放預購兩天,銷售量就超過三十萬支。

同樣是八月,聯想與中國聯通合力出擊,推出的3G智慧型手機A60,售價更低至人民幣一千元,第一批的五十萬支一下子就銷售一空,反應好到讓中國聯通把十 月以後的低價智慧型手機預估量,緊急拉高到八百萬支。這也間接讓聯想的供應商──聯發科,成為這一波低價手機潮的大贏家,股價也跟著大漲。

一九九八年,當庫克從當時的電腦天王──康柏(Compaq)轉戰到風雨飄搖的蘋果時,第一個任務就是整頓無效率的生產部門,清掉四億多美元的高額庫存。 從那時開始,頂著營運長頭銜的庫克,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搞定蘋果為數眾多且繁複的全球供應鏈,並且把賈伯斯的「奇想」,變成實際的產品。

在台灣,科技公司也以擠進蘋果供應鏈為榮,「只有各領域的第一名,才能做出蘋果要的產品,」一位蘋果供應商高層說。合作幾年下來,蘋果的高標準,數度逼得 他們自我超越,最後能夠順利達成,事後回想也覺得不可思議。就連全球頂尖的美國晶片公司高層,也因為連續供貨給蘋果而雀躍不已,「這是很大的肯定!」

三星威脅:最大零組件供應商,也是最大勁敵

庫克過去的堅持,為的都是蘋果的品質;對於箭在弦上的價格戰,庫克在兩個月前,已經開始整軍經武,調動他所掌管的供應鏈。一方面準備面對價格戰,一方面與 蘋果最重要零組件供應商三星電子,進行全面作戰。

「明年智慧型手機低價化的大潮勢不可擋,我認為三星會是這個趨勢下,最大的贏家,」大和證券亞洲高科技研究部主管陳慧明說。論成本,蘋果的勝算,遠遠不如 三星。

攤開iPhone 4的成本結構,就能看到陳慧明的理由。面板顯示、記憶體,加上半導體,就占了整個成本表的五成以上,「這三個領域的全球龍頭是誰?就是三星!」單位成本最 低的,也是三星。

現在的三星,是蘋果iPad的面板供應商、iPhone的處理器晶圓代工廠、NAND Flash與DRAM的主要採購對象。簡而言之,三星是蘋果最大的零組件供應者;根據陳慧明的估算,蘋果的訂單占三星去年營收一千三百八十九億美元(約合 新台幣四兆一千六百億元)的約五%。若只看半導體,蘋果的貢獻度則可能高達兩成。

弔詭的是,三星也是蘋果當前最大的勁敵。根據IDC統計,蘋果第二季雖然以一八.五%的市占率,踢掉諾基亞(Nokia),成為新科全球智慧型手機龍頭。 但三星的市占率只比蘋果少了一個百分點,出貨量也只少了一百一十萬支。

市調機構紛紛預言,蘋果的龍頭地位很可能不保,而三星內部顯然也信心滿滿。在九月底的記者會上,台灣三星行動通訊部總經理杜偉昱就表示,三星第三季的智慧 型手機銷售量已經超越蘋果,拿下全球第一。

擔心被吃定,開始轉單減少依賴

為了全面迎戰三星,除了在九個國家,以專利訴訟戰封鎖三星在世界各地的銷售動作外,同時間,庫克也悄悄的把關鍵零組件從三星轉移出來。

九月上旬,台積電派出了四十五人的團隊,到美國與蘋果簽訂合作意向書,和三星同場競逐。蘋果將在明年第一季底,決定下一代的A6處理器代工訂單花落誰家。 由於開發費用所費不貲,被選定者將贏家通吃。如果由台積電出線,將是蘋果「i」系列處理器代工訂單,第一次脫離三星的禁臠。

不僅如此,從去年底開始,蘋果在面板供應商的選擇上,也逐漸從韓系的三星、LGD,往日系廠商夏普(Sharp)、東芝(Toshiba)靠攏,市場甚至 還多次傳言,蘋果將與日商合資設廠。在記憶體的採購上,蘋果也增加對日商爾必達(Elpida)、東芝的採購比重,藉以降低對三星的高度依賴。

蘋果的創新,已經在賈伯斯手中達到頂峰,擅長供應鏈管理的庫克,一手打造出蘋果世界級的供應鏈及成本結構,他正設法擺脫三星的束縛、競爭者的挑戰,以期在 獲利率與低價大潮中取得勝利,走出屬於他自己的「庫克時代」。

【延伸閱讀】庫克開戰!大砍三星供貨比重 ——iPhone4成本結構

記憶體22.8% 增加對東芝、爾必達等日商的採購觸控及面板21.3% 加強與東芝及夏普合作半導體9.3% 計畫由三星轉向台積電機械11.3%鏡頭7.7%應用處理器8.7%其他18.9%

記憶體、觸控及面板、半導體占iPhone和iPad成本超過5成,而三星正是這3項零組件的最大供應源。資料來源:大和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37

賺差價時代不復返 20餘萬鋼貿大軍面臨轉型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1-23/1MNDE3XzM4MjE1MQ.html

「要鋼管的話及時打電話給我,給你優惠價。」在近日舉行的第七屆環渤海鋼鐵市場論壇期間,華峰鋼材有限公司直銷處經理門會華把一張名片塞到記者手 裡,倉庫堆壓的鋼材已經急得她「飢不擇食」,「我見人就發名片。」在鋼鐵論壇上,她告訴記者,希望找到更多客戶資源,把庫存的貨及時賣出去,資金周轉回 來。

往常,「金九銀十」應該會有較好的銷量,於是她在9月初鋼材價位高的時候吃進一批鋼材,沒想到9月下旬形勢急轉直下,每噸鋼材跌去1000多元,「已經虧了100多萬,現在預付金還在鋼廠壓著呢。」

「過 去,北京、廣東鋼材的一個調價,經過一天甚至幾天才能傳到其他省市,現在已經完全變了,幾分鐘鋼廠報價就在網上掛出來了。」陝西嘉利隆鋼業貿易公司市場部 長劉玉柱告訴記者,過去鋼貿商還能從低價地方調運鋼材到高價地方販賣,現在價格都不敢定太高,一旦客戶上網查詢發現與鋼廠價格相差太大,他們就有失去客戶 的危險,「現在就是比鋼廠價格多一點,薄利多銷,行情不好的時候就是在做『搬運工』。」

「這種市場環境迫使鋼鐵工業進入了轉變發展方式的一個關鍵階段,你不轉,市場都要逼著你轉。」工業和信息化部材料工業司原副司長駱鐵軍對記者說。

出路在哪?

面對市場形勢,很多專家都提出借鑑美國和日本做法,打造鋼鐵行業產業鏈。

「做一萬噸貨掙的錢可能一天就賠掉了,這是大家正在經歷的事情。」五礦鋼鐵有限公司總經理魏濤在鋼鐵論壇上說。

他 認為,除了現在市場形勢出現變化造成行業出現困境,鋼鐵貿易行業本身也有不少弊病。鋼鐵貿易行業總體規模大,發展水平偏低,「我們流通行業可能集中度比鋼 鐵生產企業還要低,有20萬家。」集中度低和缺乏規範,造成了談判力不強與集約化程度不高,在謀劃發展方面缺乏統一認識和行動。

他認為,要解決上述問題,實現行業健康發展,需要在提高行業集中度同時,走產業鏈和諧共生的道路,將產業鏈打通,將物流、終端銷售和金融資本整合在一起。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調研處處長李擁軍告訴本報,中國鋼鐵業需要建立一套整個產業鏈的利益分配規則,打造高效率、低成本、高收益的鋼鐵產業鏈。

李擁軍稱,鋼鐵行業要形成產業鏈,鋼鐵企業需要打破行業界限,向上下遊行業延伸,與製造業、流通行業共同面對終端用戶,將產業鏈打通,將物流、終端銷售和金融資本整合在一起。

阻力重重

聽李擁軍提出的打造產業鏈之後,參加環鋼鐵論壇的鋼貿商代表對記者直搖頭「是好的理想,但離現實較遠」。

「單我們這些鋼貿商就有20多萬家,要集中起來統一對話就很難,要整合就更難了。何況上游的鋼鐵生產企業都沒有整合完呢,那些鋼鐵競爭性的企業像寶鋼、五礦、河北鋼鐵能統一意見嗎?」一家北京鋼貿商對記者稱。

蘭格鋼鐵網研究員張琳告訴本報,整合產業鏈需要一個「鏈主」,而上游礦山企業比較分散,下游物流行業更加分散,有可能成為「鏈主」的是鋼鐵生產企業,而鋼鐵生產企業也沒有整合兼併完畢。

張琳稱,整合產業鏈不能「另起爐灶」,增加另外的「增量」,即生產、製造和流通環節都要進行整合,產業要重新洗牌,過程也是陣痛漫長的。

李擁軍也坦承整合產業鏈困難較多,中國公路收費過高也是產業鏈形成的「攔路虎」。美國鋼鐵工藝,全部用汽運來運鋼,從來不用鐵路,因為美國的高速公路非常發達,高速公路不用徵費,所以物流成本非常低。「而我們的高速公路關卡重重,物流成本很高,需要政策支持。」

此 外,鋼鐵行業與流通行業對話機制缺失也是形成鋼鐵產業鏈上的障礙。2011年日本鋼鐵聯盟與日本鋼鐵俱樂部成立了由鋼鐵業、鋼材流通企業、鋼材進出口企業 共同參與的新日本鋼鐵聯盟,組織不同行業對話,共同判斷市場,判斷一個主導型價格的方向。「我國的鋼材生產與鋼材流通之間存在著清晰的行業分割與行政分 割。」李擁軍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76

內有南科晶片襄助 外有晶電技術奧援 石油王子王文潮 大軍殺入LED市場

2012-3-19  TWM



沉潛十年,台塑集團旗下公司南亞光電,將由董事長王文潮帶領,進軍照明市場,以往總是談論石化、油價的「石油王子」,轉戰南亞光電近兩年後,積極為集團的 節能版圖布局出海口,也讓照明市場競爭更為激烈。

撰文‧翁書婷

三月十二日,南亞光電董事長王文潮親自出席「南亞光電產品發表會」,他侃侃而談,南亞光電看好LED商機,除了推出LED照明產品,也將以「NYPI」為 名,進軍品牌,和台灣照明廠商爭食商機。

而在發表會前,三月八日接受《今周刊》訪問的王文潮,展露親切笑容、身穿台塑休閒外套,斜坐在皮椅輕鬆自在,和去年七月因為台塑六輕大火決定辭去台塑化董 事長職位時,滿臉疲憊與嚴肅神情形成強烈對比。

「我們在長庚球場也全換了LED燈。」說起LED,他一臉興奮,講著講著,還起身手指辦公室天花板上的日光燈,向記者說,「這裡全都換上了LED燈管,你 看這個不會閃爍,亮度也很夠!」言談中還不時夾雜著LED照明術語,看得出王文潮投入南亞光電的程度。

台塑集團布局LED早就不是新鮮事,早在二○○三年成立南亞光電,主攻上游磊晶,入股嘉晶,照明部分也和裕隆集團合資趨勢照明,而封裝部分則交由福懋科, 形成一條龍的態勢。

傾集團之力進攻LED

雖然台塑集團在LED上中下游布局,但過去都似乎處於試水溫狀態,並非集團的主力發展產業。以南亞光電來說,成立快十年,產能未達經濟規模,未能為台塑賺 取大把鈔票,直到一○年,王瑞瑜因為個人因素辭去董事長,王文潮接手後,晶電入股增至四成,才開始動了起來。

王文潮接手後,展現在LED產業的企圖心。今年初的台塑化暮年會上,王文潮罕見地說南亞光電將大爆發,而這次的南亞光電新產品發表會,更是他接任南亞光電 董事長近兩年後,第一次為新產品站台,除了正式傳達他進入LED照明市場的決心,也顯示台塑集團這次對於LED產業的企圖,並不是像以往一樣試水溫而已, 而是要大舉進軍。

事實上,從南亞光電股權結構也可看出端倪。除了台塑集團的南亞塑膠持股一四.三%,台塑石化持股一四.三%,福懋持股九.五%、福懋科持股四.八%,台塑 開發持股一.八%外,還引進LED上游廠晶電持股四○.七五%。

「讓晶電入股主要是引入磊晶技術。」王文潮說出讓晶電入股的原因。熟悉王家的人士說,「四成已經接近大股東的持股,王家的作風很少讓別家公司入股這麼 多。」可見台塑相當看重LED磊晶技術。

再從南亞光電二十億元資本額來看,和台塑四寶加起來共約二千八百億元的資本額相比,在集團內只算小公司,相較台灣LED封裝、照明大廠億光四十一億元、東 貝三十三億元、艾笛森十億元的資本額,已經不是小數字。「以二十億元股本來看,代表台塑企圖心很強烈。」業界主管分析。

業者認為,今年以LED球泡燈來說,降三成就差不多了,要到五成並不容易;但王文潮看得更樂觀,「今年市面七瓦的球泡燈,很有希望從現在的二十美元殺五 成,降到十美元。」台塑集團想抓緊LED價格降低的時機切入市場。

自動化生產 提高C╱P值「物美價廉是我們產品的特色。」南亞光電總經理吳伯仁強調。「照明市場的進入門檻不高,以球泡燈來說,台灣各廠的規格和發光效率差不多,所以 南亞光電進入市場要比的不是技術,而是產品C╱P值(性能與價格比)。」一名業內主管分析。

南亞光電力拚高C╱P值的祕訣,就是改造後段組裝製程,也是台灣首家把手工組裝改成自動化機台的公司,「台廠在組裝部分依賴手工相當深,受到中國工資上漲 影響,若能在組裝部分改為自動生產,成本降低效果會很明顯。」自動化後,南亞光電一個月最高產能達五十萬顆,與億光、東貝、艾笛森、光寶科、台達電等業者 搶食大餅,將更具價格競爭力。

不過法人認為,「因為LED的專利問題,南亞光電短期內還是專注中國和台灣市場比較有機會,在歐美市場仍是和歐司朗、飛利浦談代工機會比較大。」除了眼前 的LED商機,王文潮看得很遠,為南科找另一條出路。「LED晶片南科也可以做,……八吋廠可以做,現在已經在做了。」○七年,南科八吋晶圓廠開始轉做晶 圓代工和路由器、電視機上盒等非標準型記憶體,這類記憶體需求有限,但王家已經為八吋晶圓廠找到新出路──LED晶片製造。

「八吋廠現在有一半的產能生產LED功率晶片。」南科副總經理白培霖說。從一○年開始,南科就已經在研發LED高功率晶片製造,經過兩年的努力,今年開始 量產。

而且王文潮不敢忘記台灣DRAM發展的教訓,認為DRAM產業就是因為產品太單一了,集中在PC DRAM,所以才會難以與對手競爭。

因此,在LED布局整合性比較有機會,「就像DRAM走向整合性應用一樣,若LED只有做背光那就會很慘,所以也要做照明。」說到什麼時候轉虧為盈,王文 潮直說沒有時間表,「但我們要占有一席之地。」他自信滿滿地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69

聯發科帶頭衝 白牌大軍跟著復活

2012-9-17  TCW




就在蘋果新款iPhone即將於九月十二日發表的前夕,以中國白牌手機為主的台灣驅動晶片廠奕力,因為第三季營收可望創下單季新高紀錄,股價直逼一百一十元大關,改寫掛牌上市新高價,八月初以來漲幅已有三成。

奕力的同業,奇景光電第二季營收已經較前季成長,第三季營收與毛利率還將持續增加;市場對另一家驅動晶片公司旭耀,也預期第三季營收將比第二季跳升超過三成。他們的成長,主要都來自中國白牌手機大軍;而中國白牌再起的原因,竟然是蟄伏了兩年的聯發科。

二○一○年後,聯發科因為錯壓微軟(Microsoft)手機作業系統,而非最夯的安卓(Android)陣營,導致連年的高成長戛然而止,也拖累全靠它 供貨的中國白牌(當時稱山寨)手機大軍;最後不僅聯發科接連兩年營收停滯,白牌手機家數更從全盛時期的五百家,如今只剩不到三十家。

2.75G低階晶片先翻身填補三、四線城市需求

聯發科發言人顧大為說,公司後來以平均一季推出一個新產品的速度,已在今年上半年補齊所有落後的品項;市場也估計,聯發科九月營收可望創兩年多來的新高, 重新站上一百億元。而其中需求最強的產品線,竟然不是時下最夯的3G晶片,而是上一代產品EDGE(2.75G)規格。

冷灶熱炒,因為中國三線、四線城市對智慧型手機需求大增,而EDGE手機正好符合需求,「它的終端價格是人民幣五百多元(約新台幣二千五百元),價格對 了,而3G則還要(人民幣)八、九百元,對此間的消費者來說仍太貴了,」大和證券亞洲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陳慧明分析,第三季舊產品EDGE將占聯發科總出 貨量四成,而第一季不過才二五%。

局勢也站在聯發科這邊,競爭對手展訊、晨星的EDGE晶片,不是還沒推出,就是不夠成熟;唯一有資格較勁的全球龍頭高通(Qualcomm),針對白牌手 機業者推出的高通參考設計(QRD,如聯發科的公板),支援服務的完整度,估計還要一年才能追上聯發科,這讓此時的聯發科,卡了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絕佳戰 鬥位置。

聯發科的貨源補給重新到位,加上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從去年的六千萬支竄升到兩億支,大增二.三倍,讓中國白牌手機大軍有了谷底回春的本錢。而且,陳慧明觀察,經過整合後,活下來的每一家,出貨量都衝高到每月平均一百五十萬支,直追宏達電近五成的水準。

帶旺驅動晶片台廠靠經濟規模勝出

聯發科的「回神」,不僅激勵了中國白牌大軍復活,就連原本死氣沉沉的台灣驅動晶片族群,也跟著被注入新生命。

長期經營中國手機業者的奕力,是此次白牌再起最典型的受惠者,但董事長黃啟模坦言,中國白牌手機市場變動性高,缺貨時大家超額訂購;賣不動時,訂單一下子 就消失無蹤,奕力二○○八年就曾因而出現單季虧損。但是,「現在中國已經有擠入全球前五大的大型手機品牌,加上智慧型手機的技術含量較高,門檻拉高,市場 比之前穩定多了。」

此外,奇景中小尺寸(手機應用為主)產品的營收,已經連續六季創新高,中興、華為、聯想、酷派等中國前四大品牌,就連最近「鴻夏戀」鬧得沸沸揚揚的夏普手 機,都內建了奇景的驅動晶片。奇景的產品結構也因此出現重大的變化,過去營收占比超過八成的大尺寸產品(電視、顯示器應用),現在只剩下四二%,取而代之 的,就是中小尺寸晶片。

這些公司長年卡位中國白牌手機市場,終於在今年熬出頭,儘管中國市場大躍進,但奕力與奇景都認為,其他新進者很難進入爭搶市場,「這個市場對價格太敏感 了,毛利率不高,後進者沒有經濟規模,更難競爭,」一位奇景主管表示。聯發科今年在中國智慧型手機晶片出貨量將達到一億顆,幾乎拿下該市場的一半占有率, 而它被中國市場重新接受,也有利於後續與高通的競爭。

聯發科仍未站穩關鍵在3G市場迎戰高通

但長期而言,聯發科翻身的腳步仍未站穩,它第三季能夠連續兩度調高出貨目標,最大功臣是舊產品EDGE,但真正的關鍵一役,卻是在明年上半年的3G智慧型手機晶片戰場。

以今年全球的出貨量來看,高通仍是聯發科的六.五倍,聯發科只在中國小贏高通,在全球仍大輸給高通。如何在下半年盡速拉高3G智慧型手機的出貨比重,將是決定聯發科能否延長這次營運回春的關鍵。

雖然聯發科的重生,嘉惠了台灣驅動晶片族群,但陳慧明卻也點出了另一個問題,「聯發科起來,某個程度對台灣並不是好事;它是中國的產業鏈,不是台灣的產業鏈。」

這指的是說,智慧型手機市場在今年急速兩極化,全球龍頭三星出貨量比去年大增約一倍,亞軍蘋果在新機加持下、也持續看漲;而市場最底部,代表低價勢力的中國白牌族群也傳出捷報,唯獨夾在中間的宏達電被外資法人一致看衰,年初以來股價跌幅已有五成。

第三季出貨量意外大增,不僅讓聯發科營運再起,也讓它與宏達電的股價,重新回到翹翹板、一上一下的對立位置。只是,這回聯發科靠老產品再振雄風,明年,就得靠3G新產品的開展,面對與高通最艱困的一戰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655

非蘋紅了》中國手機大軍攻台 白牌變大牌 蘋果光褪色 供應鏈跟著轉枱


2013-05-06  TWM
 
 

 

蘋果最新財報出爐,十年來首次出現單季淨利倒退嚕的窘境;反觀太平洋彼岸,中國手機品牌正活力十足地吞噬市場大餅,台灣供應鏈開始跟著這顆東方崛起的風向球,快速轉移,抓住下一波智慧型手機的成長商機。

撰文‧顏雅娟、李洵穎

乍暖還寒的四月天,科技產業的巨大變革正醞釀發酵。走在位於加州庫柏蒂諾市的蘋果總部,執行長庫克神色透著幾分不安,再過幾分鐘,這位從賈伯斯手中接下蘋果帝國的執行長,就要親上火線主持蘋果財報電話會議。

最新財報出爐,蘋果最新一季的營運成果被攤在陽光下檢視,蘋果營收成長減緩、利潤縮減的困境,讓外界紛紛把矛頭直指後賈伯斯時代的蘋果,創新能力不再。自去年九月以來,蘋果股價已慘跌逾四○%,市值蒸發約兩千八百億美元。

反觀地球的另一端,在蘋果公布財報的前一天,大批媒體與一百二十多位「米粉」擠爆小米機台北發表會現場。

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執行長林斌,才剛在北京忙完猶如嘉年華盛會的「米粉節」,顧不得身體疲憊,這兩天馬不停蹄在香港、台灣等地奔走,努力想把小米機成功模式複製到其他市場。

中國品牌從山寨走向世界

為了擴大小米機出海口,台灣成為雷軍海外練兵的第一個試驗場。

四月二十四日,小米第一次舉辦台灣米粉見面會,當雷軍一站上舞台、向台下秀出手中小米機的那一刻,只見幾位興奮的米粉,立刻高高舉起自己手中的小米機,亢奮地大聲應和。中國品牌手機勢力正快速地向外蔓延。

不僅小米機締造傳奇,根據市場研究暨分析機構國際數據資訊(IDC)統計,今年第一季,中國本土手機廠華為以出貨九百九十萬支,坐上全球智慧型手機第四大品牌,不僅一舉超越索尼(Sony),更把諾基亞、宏達電、LG擠出前五名;同為中國強勢品牌的中興通訊,也以四.三%的全球市占率成功搶灘前五強。

二○一二年,中國正式取代美國一舉躍升為全球最大智慧型手機市場,「中華酷聯」以及模仿iPhone起家的小米機,也在山寨市場站穩根基,開始頂著高規低價等殺手級產品,活力十足地向全球吞噬大餅,大步走向國際一線品牌之路。

眼見智慧型手機市場操控大權逐漸往東方偏移,台灣供應鏈也靈活地往非蘋陣營靠攏,企圖從快速崛起的中國市場抓住最大商機。

「大家一定覺得很奇怪,不做蘋果(iPhone 5),營收怎麼不減反增!」宸鴻總經理孫大明日前在法說會上豪邁地笑說。

總被視為標準蘋果概念股的觸控面板廠宸鴻,自從去年蘋果iPhone 5改用in cell技術觸控面板,外界紛紛對宸鴻業績表現投下不信任票;然而,在今年第一季,宸鴻仍然交出單季營收年增二一%的成績單,讓孫大明終於對投資法人展開笑顏。

原來,宸鴻早嗅到單一客戶的風險性,積極脫去看似香甜的蘋果供應鏈糖衣。眼見蘋果即將撞上市占率成長的天花板,孫大明卻一點也不擔心,原來,宸鴻早把重點放到筆記型電腦觸控訂單。過去,光是蘋果便貢獻宸鴻超過七成營收,但到了一二年第一季,宸鴻來自蘋果營收貢獻已降到四五%,預計到今年底還會進一步縮至三成左右。

眼見中西手機品牌廠勢力此消彼長,打著蘋果光,過去一年屢創營收歷史新高紀錄的大立光,也卯足戰力向中國品牌客戶布下綿密戰線,可望在今年第二季靠著宏達電以及中國客戶訂單湧入逆勢成長。被外界封為省話一哥的大立光執行長林恩平,日前難得在法說會上明確點出:「大陸(手機品牌客戶)需求相當不錯,將是大立光努力爭取的市場!」

台廠快步靠攏非蘋陣營

因應中國手機品牌廠的快速作戰、高度多樣化的產品模式,為了順利搶單,大立光內部也做了最佳準備。林恩平曾私下向記者透露,他自己常跟員工告誡,大立光要當一家最稱職的光學元件「雜貨店」,讓產品生命週期短、變化快速的中國客戶,隨時都能在這找到需要的鏡頭。

一舉拿下iPhone、iPad等鏡頭模組供應訂單的致伸科技,今年也開始稀釋蘋果的濃度,在亞馬遜、小米科技等多元客戶訂單加入後,蘋果貢獻致伸營收比重從原本的六、七成一舉降到五○%以下。

「從四、五月開始,可以看到來自中國客戶訂單成長非常明顯,雖然『量』還是比不上最大客戶,但趨勢是很明顯的。」致伸財務協理邱淑卿分析。

與蘋果脣齒相依的鴻海,今年第一季受到iPhone需求低迷,單季營收較去年下降一九%,落到近七個季度的新低點;為了避免「蘋果打噴嚏、鴻海就感冒」的情況再次發生,郭台銘一直努力把鴻海推向多樣化發展。今年三月,郭台銘更現身北京小米科技辦公室,親自拜會雷軍,除了順利拿下小米機二代訂單,更把眼光放在智慧型電視「小米盒子」身上。

對國內手機零組件供應商來說,過去,「打入蘋果供應鏈」成為業績長紅的同義詞,而投資市場也會對打上「蘋果光」的相關個股另眼相看;然而,產業趨勢的轉變已逐漸明朗,在零組件廠紛紛把「淡化蘋果色彩」視為當前重要任務之下,誰能快速「東移」,似乎才能精準抓住下一波智慧型手機的成長商機。

蘋果陣營VS.非蘋陣營

高濃度蘋果供應鏈

iPhone、iPad代工 鴻海金屬機殼 鴻準、F-鎧勝

相機鏡頭 玉晶光

觸控面板 勝華

連接器 正崴

PCB 欣興

混血供應鏈

iPad、iPhone代工 和碩MacBook代工 廣達

金屬機殼 可成

觸控面板 TPK宸鴻、奇美電

揚聲器 美律

相機鏡頭 大立光

鏡頭模組 致伸

電池 新普

石英元件 晶技

非蘋果供應鏈

IC設計 聯發科

類比IC設計 凌耀

手機代工 華寶、華冠

金屬機構件 閎暉

軟板 毅嘉

整理:顏雅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378

雜牌字幕大軍 讓半澤直樹「說」中文

2013-10-14  TCW
 
 

 

每晚當你下班打開PPS、土豆網,準備看最新日劇《半澤直樹》,若沒有他們,你就像鴨子聽雷,有看沒有懂。

他們是字幕組,活躍於大陸的網路組織,透過P2P軟體、下載外國影集、電影,翻成中文,免費供全球華人觀賞。而且他們絕大多數是「義工」,只是出於自己的熱血而工作,沒有支薪。據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副教授胡綺珍研究指出,目前大陸字幕組已逾八十個。以翻譯美劇聞名的人人字幕組為例,成員更達千人。

在中國,外國影視作品如果想透過電視、電影院放映,光審查就得等上大半年,一部兩小時的好萊塢大片,中國官方十天才能翻完,字幕組則打團體戰,兩天就能完工,因此威脅中國專業翻譯的地位。以上海電影譯制廠為例,全盛時期曾有近七十位員工,現在只剩下十位。今年八月,在中國各大網路論壇,還掀起了一場官、民論戰,上萬網民批評,進戲院看好萊塢片《環太平洋》,發現官方翻譯有不少錯誤,還比不上字幕組正確。有中國媒體認為,官方應開放字幕組參與競爭,才能提升翻譯品質。

究竟,這群受網民擁戴,版權商卻恨之入骨的大軍,是如何作戰?

開播前上網找班底!分組翻譯、校正再對時

「分工」是第一步。通常,規模上百人的大型字幕組,都有管理階層制定營運方針,底下是實際執行翻譯的成員,像人人字幕組除了美劇,還增設日劇組、電影組、動畫組等,各組由兩到三名總監帶領,再依照各齣影集分成不同小組,早在影集開播前一、兩個月,小組長就會在論壇、騰訊QQ招兵買馬,當找齊班底,則透過海外成員,以翻拍或拷貝方式取得片源,分給數人翻譯,再交給小組長校對,接下來由兩到三人負責「時間軸」,將校正後的字幕放在銀幕上、配合音軌,上完特效,等影片壓製、上傳,一切才大功告成。

翻譯要快又夠精準!加入在地化詞彙更易懂

另一個關鍵是「快」。如果是熱門影集,字幕組不到六小時,就能翻譯、發布作品,不同組之間還會競爭搶第一。這樣才能為論壇帶進更多人氣,讓網友將影片散布到各個視頻網站,建立知名度。「曾有字幕組發動駭客癱瘓對手論壇,就是希望能被更多人看見。」前人人字幕組成員的陳竹蕾說。

「最快看過兩小時完成(一集)的。」不過,曾翻譯《CSI犯罪現場》等美劇的風軟字幕組組長一去不回(暱稱)卻認為品質才是重點,翻譯不只考驗英文能力,還得掌握劇情、人物性格,適時加入在地化詞彙,「很多留學生英文夠好,但翻譯後中國人還是看不懂。」

正因得兼顧速度和品質,要成為字幕組一員也不容易。各大字幕組徵人啟事,從年齡、背景、語言能力,和每天可上線的時間、完成的工作量都有詳細規定,應徵過程比找正職還難,「得先通過兩輪考試,試翻五到十分鐘片段,過了就進入試用期,等翻到二百八十分鐘,由小組長、總監認可後,才能升正式組員。」人人字幕組成員顧博說,甚至有些字幕組還加入面試關卡,嚴格選才。

粉絲經營利字放兩旁!迷文化支撐,沒錢照樣做

既然字幕組的工作費時又競爭,也沒半點酬勞,為何能吸引那麼多網民加入?

台灣數位文化協會內容中心主任鄭國威認為,「這是一種『迷文化』的展現。」字幕組會壯大,全因為這些八○後、九○後從小習慣接觸海外流行文化,加上中國官方進口配額、審查限制嚴苛,許多外國影視作品無法在電視台或戲院播放,沒有中文版,影迷、追星族只能自己找片源、當翻譯,滿足求知欲。

「如果翻太慢、錯誤太多,組長懲罰不讓你翻,還有人會因此生氣,因很想當第一個看到的人,」陳竹蕾笑說。顧博也表示,「連和朋友到歐洲玩,半夜三點也會起床翻字幕。」

不過近年來,有些字幕組也開始營利。例如靠點擊率,找廠商到論壇上放廣告。

或像人人字幕組也曾接案,幫優酷、搜狐等視頻網站翻譯正版影集,再把所得均分給參與成員,「翻了十集大概分到人民幣兩百多塊(錢)。」顧博表示,對字幕組來說,營利只是為了維持基本硬體開銷,不是賺錢,「沒錢,我們還是會做。」

但,不管營利與否,仍無法改變字幕組游走在法律邊緣的事實。過去中國政府曾多次要求字幕組關閉論壇;專門翻譯HBO等影集的SDI字幕部資深經理張君慧也說,這畢竟是盜版行為,對版權商大有影響,況且字幕組無法和片商合作取得影片腳本,「他們大多是聽翻,為了求快,品質不一定好,很容易出錯。」

不過,鄭國威卻認為,其實版權商可把字幕組變正面力量,因這些成員都是死忠粉絲,又會積極分享相關資訊,反而成為打入中國市場的另類方式。

二○○六年,《紐約時報》將字幕組譽為「打破文化藩籬的功臣」,讓它一舉躍上國際版面,未來,只要中國網民獲得資訊的渴求還在,字幕組的腳步就不會停歇。

【延伸閱讀】歐、美、日、韓影劇都翻譯,紅到被《紐約時報》專訪─大陸坊間主要字幕組比較

名稱:伊甸園字幕組 成立年:2003 專長:● 專門翻譯歐美影集 ● 與人人字幕組同為中國元老級字幕組

名稱:人人字幕組 成立年:2004 專長:● 以翻譯美劇起家 ● 後來加入電影、日劇、動漫等

名稱:YYcaF字幕組 成立年:2004 專長:● 擅長翻譯韓劇 ● 兼翻泰劇與少數日劇

名稱:風軟字幕組 成立年:2005 專長:● 專門翻譯歐美影集 ● 成員丁承泰曾於2006年接受《紐約時報》專訪,為該組打響知名度

名稱:日菁字幕組 成立年:2005 專長:● 專門翻譯日劇 ● 網路看日劇第一招牌

名稱:豬豬字幕組 成立年:2006 專長:● 翻譯日本動畫起家 ● 代表作有《火影忍者》、《航海王》等,後也翻譯日劇

註:其他如日、韓綜藝字幕組則多由藝人粉絲組成,像日本少女團體AKB48字幕組等資料來源:上述字幕組官方論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149

藏身古蹟的600大軍 把矽谷「買」進來

2013-11-11  TCW  
 

 

以色列網路新創產業,憑什麼把一票矽谷大企業全都吸引到以色列設點?秘密就藏在以色列第二大城市特拉維夫(Tel Aviv)建城的發源地,羅斯柴爾德(Rothschild)大道上。

頗富歷史的老街上,四百棟矗立在街區的「包浩斯」風格老房子,於二○○三年被聯合國列為世界遺產。斑駁的白色外牆、長型玻璃窗、圓弧狀陽台,在這些極簡近乎無裝飾的老建築群中,根據特拉維夫市政府統計,方圓一平方英里的區域內,竟設有六百多家新創公司!是以色列新創公司最集中的寶地。

這裡儼然是美國矽谷的復刻版,新創公司、創投、大企業研發中心櫛比鱗次。羅斯柴爾德大道四十五號,是互動影音平台業者Interlude,甫獲美國晶片大廠英特爾投資;十三號則是美國拍賣網站eBay以色列創新中心;美國知名創投Benchmark也前進三十二號卡位獵捕以色列小金雞。

亞洲首富李嘉誠旗下創投維港投資的二十多家以色列公司中,影音新聞自動產生App公司Wibbitz就坐落在此,「創業家們集中到這裡,是因為建築老舊、租金便宜,但是現在租金都已經漲上來囉!」Wibbitz創辦人戴洋(Zohar Dayan)笑著說。

政府補助沒多少秘訣在用簡單方法獲得複雜成果

高度聚落化是網路新創產業的一大特徵。以色列網路公司是在這三、四年才聚集到這裡的,比起老大哥矽谷聚落形成的時間短了許多。事實上,包括美國紐約、英國倫敦、德國柏林等大城市,都忙著提供優厚補助複製小矽谷,但阮囊羞澀的以色列政府甚至沒花太多錢輔導,以色列網路產業就在這短短期間迅速壯大。

原因很簡單,網路產業強調創意、快速的特性,簡直就是為以色列人量身打造的。在維港投資創辦人周凱旋看來,以色列人的成功,是能在資源條件限制下,利用簡單的方法,得到所需的複雜成果。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行動地圖公司Waze。Google靠經年累月大筆投資所建立的地圖,穩坐全球龍頭,連蘋果公司(Apple)想推自家地圖時都敗得一塌糊塗。但是Waze透過一個簡單的概念,利用App使用者日日夜夜留下行動軌跡,沒花太多經費,就自動畫出免費又精準的地圖,還附上Google地圖沒有的社群討論、即時路況通報功能,成立五年就讓Google甘願出高價以十一億美元購併。

購併後堅持留家鄉國際大廠,因此注入更多資源

這群猶太創業家以小搏大的能力,甚至連購併他們的大廠也「中招」。Waze拒絕嫁給臉書(Facebook),轉而答應Google的求婚,是因為前者要求將公司遷往美國矽谷,後者承諾把一百一十多名員工留在當地。面對態度強硬的以色列新創公司,臉書扼腕之餘,在購併Onavo時只好讓步,同意讓該公司留在以色列,成為臉書在美、英以外的第一個研發據點。

今年,IBM因購併,增加了第二個以色列據點。蘋果也不例外,去年購併以色列新創公司Anobit時,為了留住人才,在以色列設立了美國加州以外的第一個研發中心,到現在,蘋果已經一口氣在以色列設了三個研發中心。

以色列新創公司透過把自己嫁掉,反向把矽谷大企業「買」進以色列,讓他們持續對這塊土地投入資源,相當高招。相較之下,其他國家創業者一旦獲大廠青睞後,莫不盼望著舉家搬到創業聖地矽谷,或是輕易被倫敦、柏林的優惠創業條件吸引而搬家,以色列創業家顯然更願意為國家創造就業機會。「我想,是因為愛國情操吧!」戴洋說。

當兵同袍變創業夥伴服役時的訓練成創新能量

愛國情操除了有猶太人多舛命運為背景,創業團隊的組成來源也是原因之一。比起矽谷人創業,主要透過大學校友、同學串聯出創業家、創投的緊密人脈網。但在特拉維夫,卻是當兵同袍做背書保證,牽起創業機緣。

以色列採全民徵兵制,高中畢業後女性一律服役兩年、男性三年,退伍後才攻讀大學學位,最優秀的人才還會被延攬加長役期,施予最先進的科學訓練,這些知識是以色列創新能量的重要來源。

有了這些淵源,也就不難理解,為何以色列新創公司面對購併時,對於「留下來」這件事特別堅持。

羅斯柴爾德大道獨有的寬敞林蔭安全島上,兩年前正是以色列人抗議高房價、薪資凍漲時,搭帳棚示威的核心地點。而現在房價更高,以色列產業仍在經歷轉型陣痛,但往露天咖啡座一瞧,不時可見到年輕創業家們正激動的討論企畫案。隨著他們持續以小搏大「買」矽谷,建立起本土新興網路產業,以色列的轉型火苗正在茁壯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723

倫敦已淪陷 中國炒房大軍向底特律進攻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8176

房地產研究公司Acadametrics的數據顯示,11月倫敦房價飆至歷史新高。彭博社數據顯示,11月倫敦房價較10月上漲0.6%,平均成交價為39.09萬美元。 英國房地產中介機構LSL Property Services的總監David Brown認為,倫敦房地產需求強勁,供給有限,預計未來將繼續上漲。 這麽強勁的需求來自哪里?還用問麽,當然是中國炒房大軍。 彭博社數據顯示,中國炒房大軍在倫敦的房地產投資由2010年的5400萬英鎊激增至2013年三季度的10億英鎊。JLL倫敦辦事處的總監Damian Corbett預計,未來幾年,中國投資者在倫敦的投資將繼續顯著地增長,從都市重建(urban regeneration)到炫耀性資產(trophy assets),中國投資者均顯示出濃厚的興趣。 可悲的是,當中國投資者不計成本地在倫敦購買時,倫敦本土居民越來越難以負擔倫敦高昂的房價,當前,部分倫敦居民被迫住在租來的集裝箱里。 除了倫敦,底特律是炒房大軍的另一目標。2013年底特律破產了且未來幾乎沒有複蘇的希望,是第四大最受中國房產投資者喜愛的美國城市。今年CCTV對此進行了報道:美國其它地方還能花39美元就買到兩層樓高的別墅嗎,一雙皮鞋的價格能買底特律兩套別墅,你還在等什麽。 誰說中國投資者在等待了。今年9月,上海東渡國際集團沒有看房就購買了兩棟底特律市中心地標建築,David Stott大樓和Free Press大樓,分別花了940萬美元和420萬美元。 中國人投資底特律房產“買入並持有”,頗有耐心,但這不是故事的全部,中國投資者瘋狂的海外投資,顯示出中國資本正在外流。 WealthInsight公司的Oliver Williams說,中國人海外資產的規模占總資產的13%,全球平均水平在20%~30%,這種資本轉移對於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很正常。 但是,外流的不僅是資金。中國銀行和胡潤的研究顯示,中國超過半數的富有人士(凈資產大於100萬美元)已經開始移民或正在考慮移民。該調查說明,當前中國資本外流不是普通的多元化投資。 對於中國人在海外存放了多少資產,分析師們有著很大的分歧。波士頓咨詢估計,中國人的海外資產有4500億美元,而WealthInsight公司認為有6580億美元。不論具體數字是多少,分析師們認為財富外流的速度將增加。波士頓咨詢預測,未來三年內,中國的離岸資產將翻一番。 福布斯認為,中國人購買底特律的房產,並不是說汽車城的前景會好,而是中國人對本國的投資前景不看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038

《無所不在》機器人題材夯不怕工資漲!百萬機器人大軍來了

2014-04-14  TCW  
 

 

從國防應用到走入家庭,機器人逐漸影響你我的生活。

不只鴻海在籌組百萬機器人大軍,Google也大舉收購機器人公司,一個屬於機器人的時代,即將展開。

撰文‧林宏文

機器人又來了!是的,今年機器人議題在國內掀起熱烈討論,得從年初的一則消息說起,那就是鴻海董座郭台銘與Google高層、也是智慧型手機Android之父魯賓(Andy Rubin)在台灣見面,由於魯賓從Android總舵手卸任後,就是接手負責Google機器人計畫,他親自飛到台灣拜訪郭台銘,就為了商談Google機器人量產的可能性,消息一出,自然成了國際新聞大頭條。

但只有這樣嗎?在魯賓抵台前,過去一年來,Google已收購八家機器人公司,連蘋果也傳出砸了一○五億美元,就是要投資工業用的機器人,提高生產效率。

機器人向來不是個新話題,但真正讓這個冷灶又熱起來的,莫過於中國工資高漲。當時就有外資估算,這將讓鴻海的人事費用增加一○八億元,直接衝擊的就是鴻海的獲利能力,這也讓郭台銘有了百萬機器人大軍的計畫。

為瞭解決工資問題,郭台銘要提升鴻海的自動化程度,已經是這幾年鴻海最重要的計畫之一,像是鴻海就在二○一○年初步投資了三億元,就為打造一座無人工廠,希望能取代百萬名員工,「即使不開燈,整座工廠也能運作。」郭台銘說。

亞太地區市佔最大

韓國使用率奪冠,台灣排名第十另一方面,美國總統歐巴馬登高一呼,要美國製造業回流,鴻海再次成為第一個備受關注的指標,而鴻海也沒有讓歐巴馬失望,除了本來就在德州設有工廠外,還要在賓州加碼投資十二億元。但有人會說,大陸工資上漲都讓鴻海吃不消了,美國工資更高,為什麼鴻海還願意將工廠設在美國?關鍵就在工業用機器人。

事實上,工業用機器人在全世界的使用已經很普遍,根據統計,一一年全球機器人銷售收入較前一年度成長三五%,創下五十年來新高,雖然至一三年整體銷售量沒有大幅成長,維持全年十六.二萬台左右,但根據國際機器人聯盟(IFR)的預估,至一六年將繼續出現高成長態勢,並成長至十九.一萬台。

工業機器人銷售大增,連帶的幾家機器人大廠的營收、股價都跟著寫下歷史新高,包括德國KUKA、瑞士及瑞典的ABB集團與日本發那科(FANUC)公司等全球三大機器人龍頭企業,過去三至五年股價都有一至兩倍的漲幅。

由於工業機器人屬自動化設備之一,使用量也成為一個國家製造業先進程度的指標,目前亞太地區是市佔率最大的地區,例如韓國是全球機器人使用率最高的國家,平均每萬名員工就配置多達三九六台,其次是日本的三三二台,再接下來是德國、瑞典、義大利、丹麥、美國、西班牙、法國,至於台灣則排第十名,每萬名員工平均配置一二九台,比全球平均五十八台多出不少。

雖然目前工業用機器人以東北亞及歐洲使用量最高,但IFR預估,未來美國及中國兩大市場成長性將最大。事實上,在歐巴馬提出製造業回美政策後,已經可以看到從蘋果、Google、福特、日產、寶馬、聯想、三星、三菱核能系統、沃爾瑪,甚至是歐洲的空中巴士等企業,都陸續在美國本土設立新製造生產線,這些新的生產線,不再依賴廉價的勞動生產力,反而有大量是以機器人自動化生產來取代。

此外,中國早在一一年的十二五計畫中,特別點名對於機器人產業的重視,IFR也指出全世界工業機器人市場前景看好,而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將會在一四至一五年,成為全球需求量最大的單一市場。

貼心幫手及伴侶

拍背、移動、提醒吃藥都靠它相較於高單價的工業機器人,商業用的服務型機器人這幾年成長更快速,這一類機器人從過去國防、救災、醫療等領域,開始往家庭事務、娛樂、居家照護等功能延伸,美國iRobot就是最好的例子,推出的Roomba機器人吸塵器,已是近年來竄起最快的家事機器人。

為了因應高齡化社會的來臨,也讓居家照護機器人開始走入醫院和家裡,需求已癒來愈大,因為相較於護理之家之類的養護機構或居家照護,大部分高齡及長照患者還是寧願選擇環境熟悉的居家照護方式,會令老人們感覺更溫馨快樂。目前智慧機器人已可協助病人上下床、拍背、按摩,移動至廁所、浴室等,甚至能協助閱讀新聞、提醒吃藥等,成為貼心的好幫手及伴侶。

台大智慧機器人及自動化國際研究中心主任羅仁權說,發展智慧醫療機器人,不但可提升我國智慧自動化、光機電整合,及資訊通訊技術水準,亦可創造銀髮經濟大規模商機。台灣應努力營造「幸福國度」,提高國人幸福指數,發展智慧醫療照護機器人,以補足社工及照護人員不足的窘境。

其實生產機器人的最初目的,就是希望能夠幫助人類的生活更好,不管是從工作上,或是居家生活上,機器人的出現都是希望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解決人類無法做的事或人力不足的問題。

只是,過去二、三十年來,科技發展的限制,加上投資金額門檻過高,讓機器人一直侷限於軍事用途,但我們能夠樂觀地說,當年網路從軍隊應用到每個人都能上網,也不過是近二十年的事,所以更多機器人走入人類生活的那一天,似乎也不遠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5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