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大盤小幅低開後維持窄幅震蕩走勢,在上海、深圳等地方國企改革概念股的帶動下,盤中漲幅一度逾0.2%。但是上午銀行、券商、保險等大金融板塊表現萎靡,拖累大盤上行。臨近午盤,房地產、建材等板塊發力,滬指以紅盤報收。
滬深股市上午收盤,上證綜指收報2,979.44點,上漲8.16點,漲幅0.27%,成交額854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288.37點,上漲37.82點,漲幅0.37%,成交額1,213億元;創業板指收報2,113.21點,與前一交易日持平,成交額341億元。
盤面上看,一線藍籌股維持震蕩調整,國企改革等題材股紛紛走強,上海、深圳、天津等地方國企改革板塊等漲幅居前,黃金、房地產、建材等板塊上午表現搶眼,次新股板塊今日爆發,漲幅逾3%。保險、銀行、券商、石油等藍籌走勢落後,領跌行業板塊。量子通信、超導等概念板塊經過昨日大漲之後今日熄火,跌幅居前。
值得註意的是,昨日打開跌停板*欣泰(300372.SZ),今日再度跌停,截至午盤,該股成交逾5000萬元,換手率超18%。
宏觀方面,央行公開市場今日進行55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2.25%,與上次持平。另外,公開市場今日有1800億元7天期逆回購到期。值得一提的是,滬股通昨日因臺風來襲全天停止交易,今日開盤後,滬股通資金呈現凈流出趨勢,上午累計凈流出近4000萬元。
關於後市走勢,英大證券在最新發布的研報中表示,8月份指數震蕩慢牛依舊是主基調,結構性個股機會依舊是主角。,從過去的經驗看,並不建議追漲強勢股,高拋低吸才是近期市場的占優策略,逢回調布局反而能夠在震蕩調整行情中獲利。由於深港通即將發布及上市公司正式進入中報披露期,8月主題投資機會建議關註深港通概念股及中報概念股。
中原證券分析師則認為,弱勢格局下,防禦為上。那些業績穩定、一致預期較好且估值合理的白馬股有望受益於機構抱團而相對抗跌,可考慮適度布局。高股息率個股在歷次熊市中表現較為抗跌,且牛市中股價彈性並不差,攻守兼備,可重點關註。
此外,平安證券8月3日發布研報,預計“深港通”的批準在8-9月公布的概率較大。平安證券表示,“深股通”的標的可能包括深證 300、深證 1000 和深港兩地上市公司,預計總額度可能會較“滬股通”現在的額度有所增加,“港股通“的額度也會相應的提升,以反映市場逐步開放的政策取向。建議可按四條主線關註“深港通”。建議關註QFII在深交所連續四個季度重倉標的,如寧波銀行(002142)、洋河股份(002304)、燕京啤酒(000729)、威孚高科(000581)、海大集團(002311)、深圳機場(000089)等;關註相對港股折價的深證個股,或相對於深股折價較大的港股;建議關註兩地相對稀缺板塊,如A股的白酒、大眾消費和醫療行業,如五糧液、雙匯發展(000895)、雲南白藥(000538)、華潤三九(000999)等。
當你穿著輕便的跑鞋在朋友圈里刷出傲人步數時,可能想不到,穿在腳上的這雙鞋也會留下碳足跡。
作為制鞋的主要原料之一,PU(聚氨酯)每年應用在超過70億雙鞋的生產過程中,更宏觀的數據是每年全球約生產40億平方米PU塗層織物,而中國作為世界的制造中心所生產的PU塗層織物占總量的90%。
如果在原料生產的過程中可以降低能耗,將有希望給人們帶來更健康清潔的環境,而這也是全球最大的聚合物生產商之一科思創的目標。於是,具有更加良好的清潔性的水溶聚氨酯成為了工業材料中的“新寵”。
科思創紡織塗料全球業務總經理倪谷樂在與來訪者交談
提到生產工業原料的科思創可能一般人不會了解,但是如果從聚氨酯、聚碳酸酯的發明者再提到陽光動力2號飛機的環球飛行,至少你會聽過拜耳(Bayer)的名字。2015年,拜耳材料科技集團從原集團剝離並在全球正式以“Covestro”(科思創)的名字獨立運營,同時完成了IPO,在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上市。
2015年其全球銷售額達121億歐元,而在2016年上半年,科思創銷售總量在中國地區實現了14%的增長,增速遠超美國和德國。
在拜耳工作19年,如今是科思創紡織塗料全球業務總經理倪谷樂在提到技術與創新的話題顯得無比自信。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科思創新的技術可以消除面料生產對有害物質的依賴,生產過程中的水耗降幅可以高達95%,而能耗降幅能達到50%。
這種名為INSQIN貝斯技術能夠讓聚氨酯貝斯以水性聚氨酯生產,而聚氨酯貝斯是聚氨酯紡織行業關鍵的中間材料。這項技術比油性溶劑型材料的表現更佳,尤其在柔軟度和耐久性方面。這項技術適用於服裝、箱包、鞋履及家具的生產。此外,這項技術可在生產後直接用於壓印,因而無需使用粘性處理紙創造材料效果。生產商可以在現有生產線上采用這項新技術,而不需要重金投資。
不過到這一步為止,產品還是一桶桶液態原料,如何把它們變成我們可以觸摸到的柔軟面料呢?昆山協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術開發總監吳平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們的工作是把聚氨酯轉換成面料和皮料。
“科思創提供的聚氨酯原材料為漿液狀態。協孚通過機器適配並將漿液塗在不同的布料上,後經過幹燥,制成合成革。但我們得到的不單是這些原材料,同時也獲得技術支持,科思創協助我們測試材料是否能夠實現預想的效果,如果不能達到預想的效果,我們會保持溝通、繼續研發工作。”
這些溝通既有可能是在昆山的工廠,也有可能是在科思創四年前從德國遷到上海的聚合物科研開發中心,那里不僅僅有原材料的開發試驗,同時還有一個小型的流水線來驗證後續生產中可能面臨的挑戰。
同科思創合作已有三年的吳平說,最看好的還是創新技術所能帶來的良好品質。“聚氨酯在材料上的應用效果會有幾個關鍵指標來判斷,比如回彈性,它的紋路如何,是否容易形成死褶,耐光照、耐黃性等的耐候性,我覺得這是科思創的技術比較強項的方面。”
每年,有超過1/3的研發經費會投入聚氨酯材料的研發,並為不同的行業應用開發不同形態的產品。
但是創新並不僅僅是提供新技術。倪谷樂表示紡織行業的材料應滿足三點關鍵要求:“首先是產品表現,好的表現才能獲得消費者的認可,比如面料需達到要求的柔軟度。其次是按照行業要求實現不同的材料效果。第三點則是需要有合理的定價。”
現在,水性聚氨酯的生產價格要比油性的生產方式價格高出30%-50%。“一些大的品牌正在有選擇性地在他們的產品上應用新技術制造的面料,環保也是他們的追求,不過可能要等到他們使用的量更大的時候才會公開宣傳。”
這也是為何倪谷樂在提到未來時表示,在中國最重要的就是市場的開拓。“許多大的品牌商正在有選擇性地應用水性技術制造的環保面料。”
對於公司來說,穩定的商業回報與行業可持續的發展是材料創新最大的影響力。
“企業布局‘一帶一路’是不可阻擋的經濟規律,要從長計議,多點聯動。”在12月1日舉行的“柬中企業家論壇暨金融發展論壇”前夕,中國民生投資集團(下稱“中民投”)總裁李懷珍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
談到中民投與近期陸續成立的省級民投公司的關系時,他坦言,存在競爭,但更多的是合作,而且這種合作形式將來可以很多。
該論壇是由中民投牽頭主辦的中柬雙方頂級民間經濟交流活動。中民投由全國工商聯和59家中國知名民營企業發起,於2014年8月21日在上海成立,目前資產規模約2500億元人民幣。
多點聯動
李懷珍說,企業布局“一帶一路”,是市場規律所決定的。“中國發展到目前這個階段,國際收支平衡已經表現為資本輸出,這和‘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互補性非常強,是不可阻擋的經濟規律。而且,‘一帶一路’戰略對每個參與者來說都是共享多贏的結果。”
他介紹說,中民投成立兩年以來,考察了“一帶一路”沿線很多國家,得出的結論是:“一帶一路”布局不應該是一個點,而應該是區域之間互相連接互動。每個國家國情不同,即便是發展中國家,市場也有差別。比如,新加坡可以搞金融、搞平臺,柬埔寨則要圍繞著工業化進程布局,相互之間要產生聯動。
目前,中民投已在“一帶一路”沿線積極布局,在香港設立分支機構,在新加坡成立平臺公司,立足亞洲拓展全球業務。在東南亞市場重點建設產業園區、工業新城和未來小區,在中亞進行資源合作開發,並積極在歐美發達市場尋找金融服務業的並購機會。在柬埔寨,中民投將加強在新能源、金融、城鎮化建設等方面的戰略合作。未來,中民投還將持續在“一帶一路”布局,促進沿線國家社會繁榮、共贏發展。
從長計議
在李懷珍看來,布局“一帶一路”不能只考慮一時一事,也不要只計較一城一池,而要從持久和可持續的角度出發,長遠布局。
李懷珍表示,本次柬中論壇擬考慮作為一個常設的機制辦下去。通過論壇,提供中國民營企業家與柬埔寨企業家的往來對接平臺,共同討論柬埔寨的投資政策、投資前景,從而在增進了解的基礎上,尋找合作機會。
柬埔寨的經濟現在處於快速起步的階段,港口自由,貨幣自由,市場開放度高,市場潛力巨大。從長計議,中民投將打造“一帶一路”產業基金、中柬友誼城等項目,並在新能源、建築工業化等方面發力。李懷珍說,中民投在柬埔寨的投資要吸取中國成功的經驗,同時盡量減少和避免中國發展過程中的一些教訓和彎路,更要通過企業抱團出海的模式,帶領更多中國優秀的企業共同開發柬埔寨市場。
與地方民投更多是合作
抱團發展是中國民營經濟發展到目前這個階段一個必然的趨勢。李懷珍說,中民投自成立以來承擔了很高的社會期望,既要把民營機制的活力發揮好,更要把抱團發展的模式這條路要走好。
事實上,全國各地省級民投公司相繼成立就是抱團發展模式成功的很好證明。
說到中民投與地方民投公司的關系,李懷珍認為,雙方存在競爭,但更多的是合作,而且這種合作形式將來可以很多。
“(抱團發展)這種模式一旦發揮出機制的活力,加上模式的優勢,再加上品牌和規模,結合起來,會煥發出很強大的生命力。”李懷珍說。
美國無意同其他經濟體進行貿易戰,但是“也需要考慮到貿易關系中的失衡現象。”美國新財長姆努欽在同德國財長朔伊布勒的會見後表示。
這一論調同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同德國總理默克爾會見後的記者問答中的措辭如出一轍:他表示支持自由貿易,但同時支持公平貿易,而美國在全球貿易中受到不公平待遇,貿易政策應該更強調公平性。
在特朗普政府的幹預下,3月18日在德國巴登巴登召開的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成果寥寥,未能將有關自由貿易和氣候變化的相關內容寫入會後聲明,在貿易方面僅僅表示“要加強貿易在經濟中的貢獻”。與會的一些財長堅持自由貿易,另外一些則透露出要再給美國新財長“多一點時間”,不想把他“逼到墻角”的想法。
德國財長朔伊布勒(左)和美國財長努欽(右)
此外,該公報重申將就外匯市場密切討論溝通,避免競爭性貶值,不以競爭性目的來盯住匯率。此次會議是德國擔任G20主席國後舉辦的首次財長和央行行長會,會議的舉辦為7月G20漢堡峰會的舉行打下基礎。
再給美國新政府一點時間
有與會代表在接受外媒采訪時指出,在貿易問題上,美國繼續持保留態度,並不願意做出妥協,而該公報需要所有成員國簽署,為此相關內容未能寫入會議聲明之中。
第一財經記者檢索該公報,發現僅有兩處提到“貿易”,分別為“要加強貿易在經濟中的貢獻”以及“貿易和開放性”。
在過去逾10年的G20公報中,都一直將對保護主義的警語——“抵禦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寫入G20公報之中,此次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所出現的上述詞語大大弱化了這種抵禦貿易保護主義的含義。同時需要註意的是,該公報還在十多年來首次重提“全球過度失衡”(excessive global imbalances)。自特朗普上臺以來,美方對於德國對美高額貿易逆差多有微詞。
在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會場內,各方對此反應不一。姆努欽在會後表示,對會議結果不能感到更滿意了——在會議中大家達成了共識,並且美國目前更希望專註在貿易赤字問題上,還希望在一段時間內降低貿易赤字。
3月7日美國經濟分析局公布的貿易數據顯示,美國1月貿易赤字485億美元,高於前值的赤字443億美元,創下5年來的最高水平,而緩解貿易赤字問題是特朗普任內的主要目標之一。
美國前財長保爾森在3月18日中國舉行的國家高層發展論壇上也指出,美國的貿易赤字在擴大,導致國內存在很強烈的民意認為貿易關系失衡。據在場人士透露,日本是少數對美方表示出支持態度的國家。
歐洲財長們的態度則透露著不情願和無可奈何。朔伊布勒表示:“美國財政部將需要一些時間來適應。”
“我們當時陷入僵局。”他坦言,“這就是為什麽我們最後沒有談到(避免貿易保護主義),因為對於不同國家來說,避免貿易保護主義意味著不同的事情。”
在3月18日當天下午,由於事態發展並不順利,一度有人猜測該公報將徹底不談及貿易問題。最終加拿大代表團提出了妥協方案,並被主辦國德國采納了。
歐洲各國一直都在為堅持多邊貿易體系而努力,不過有些代表團則認為沒必要在姆努欽剛上任,第一次率團參加G20會議時就把氣氛搞得這麽僵。英國財長哈蒙德表示,值得多給美國代表團一些時間,“如果非硬要個答案,得到的結果肯定不是我們想要看到的”。
不過,在避免貨幣競爭性貶值方面,二十國的財政領袖還是重申了其承諾,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條,因為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美國反複指責德國等國以操縱匯率的形式獲得貿易優勢。
中國呼籲反對保護主義
據中新社報道,中方呼籲,G20成員國應促進全球貿易和投資,堅定不移地反對保護主義,維護多邊體制的有效性。
出席本次會議的中國財政部部長肖捷18日接受采訪時指出,中國作為G20“三駕馬車”成員,在本次會議討論中發揮了建設性作用。中方認為,在全球經濟面臨新形勢、新挑戰的背景下,G20作為國際經濟合作主要平臺應在以下方面發揮更大作用,推動各方進一步加強合作。
一是G20成員國應落實2016年G20杭州峰會成果,推動結構性改革、基礎設施投資、國際稅收合作等重點領域取得積極進展,增強G20機制的延續性和有效性。
二是G20成員國應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制定並實施負責任的宏觀經濟政策。主要發達國家應提高政策透明度,加強與市場溝通,減少負面外溢效應,共同促進全球經濟增長。
三是G20成員國應促進全球貿易和投資,堅定不移地反對保護主義,維護多邊體制的有效性。
一項基於35500位醫生的最新調查顯示,中國醫生對醫療服務質量滿意度最高而對薪酬福利的滿意度最低,對醫生價值的認可仍然是現今整個醫療體系的最大痛點。
這項調查是由丁香園聯合麥肯錫公司推出對與中國醫生狀態的連續性調查,今年已經是六年。六年間,調查覆蓋了近萬家醫院和超過200萬中國醫生。
多點執業是提高醫生“陽光收入”的重要渠道。雖然今年的報告中提到醫生多點執業的比例已經達到了39%,但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醫聯體內部的多點執業,醫生進行多點執業仍然缺乏自主選擇權。
為了調動公立醫院醫務人員的積極性,體現醫務人員的勞務價值,去年初人社部等四部委下發《關於開展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在上海、四川、寧夏等省份進行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的試點。
第一財經從試點地區的人士從獲悉,由於該文件強調“試點工作所需經費,通過原渠道解決”,這意味著醫生薪酬上漲的部分主要還是要由醫院自身來解決,這也讓醫生薪酬制度改革的前景迷霧重重。
醫生多點執業不自由
麥肯錫全球董事合夥人王錦在近日舉行的中國醫院發展大會上稱,麥肯錫對於35500位醫生的調查問卷中設計了六個問題,即醫院基礎設施、醫療服務質量、工作環境壓力、薪酬福利待遇、醫院文化情感、個人晉級發展。
調查顯示,中國醫生對醫療基礎設施、醫療服務質量的滿意度較高,對薪酬福利滿意度較低,醫生認為他們的勞動付出和所得不匹配。
王錦表示,醫療人才處於各項醫療改革的交匯點,在35500位醫生中,39%的醫生有過多點執業的經歷;1%的醫生參與醫生集團,尚未參與的醫生中,有50%的原因是現有的醫療機構不支持。
其中,互聯網醫療是醫生進行多點執業的主要平臺,有57%的醫生在互聯網平臺多點執業,有26%的醫生在其他公立醫院多點執業,28%在其他民營醫院多點執業。
麥肯錫的報告顯示,39%的多點執業醫生中,有高級職稱的占42%,有副高級職稱的占到36%。王錦表示,從數據可以看出,職稱較高的醫生職業發展階段的自由度更大一些。
丁香園創始人李天天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報告說有39%的醫生多點執業,但很多是在醫聯體內的多點執業,這並不是真正意義的多點執業,醫生並沒有太多的選擇權。
現實中屢見不鮮的是,政府出臺多點執業政策鼓勵人才流動,落地時卻阻力不斷,有地方部門通過各種方式阻擋醫生多點執業,多點執業推進緩慢。
中國醫院學會副會長白誌勤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家提出多點執業已經快十年了,進展比較緩慢是有很多原因的,包括基層配套設施不完善、缺乏相應的醫療風險的應對機制等。還有一些公立醫院以人手緊張等原因不願意醫生出去多點執業。“更深層次的原因可能是,醫生多點執業之後,尤其是去和現在的醫院差別不大的平臺,有些醫院會有醫生把病人帶走的顧慮”,白誌勤說。
“有人問我說對醫師多點執業政策是否支持,我說讓我當院長我不支持,如果讓我當廳長舉雙手支持”,在中國醫院發展大會的一場分論壇上,山東省省立醫院院長秦成勇直言不諱地指出。
秦成勇也表示,不管公立醫院院長是否同意,多點執業是將來的趨勢,現在已經成為了現實。醫生集團的建立,在職醫生允許開辦診所、社會辦醫等等都在對公立醫院的人才管理形成沖擊。
李天天認為,真正推動多點執業政策落地不是制定幾條的政策,而是靠行業的改革,改變醫院的所有制,包括公立醫院的試點,技術手段的突破,最後才能看到醫生多點執業的結果。
醫生薪酬制度試點啟動
雖然政策規定的多點執業阻力較多,但醫生們私下進行的“多點執業”——“走穴”“開飛刀”卻從來沒有停止過。一到周末,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三甲醫院醫生聚集在高鐵、火車站外出“開飛刀”,早已不是什麽新聞了。
原衛生部副部長王隴德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多點執業政策是提高醫生收入的辦法之一,也能更好的保障病人的安全。“醫生納入多點執業管理之後,病人就診或是做完手術之後萬一有什麽問題,多呆兩天沒有關系。像現在這樣偷偷摸摸地走,做完手術趕快向機場趕,還怕被單位知道,病人就不安全了”。
湖北十堰太和醫院院長羅傑認為,要真正實現多點執業,醫院的分配體系必須做到大的變革,只有要分配體系變革做到位了,醫生才願意多點執業。
2017年1月,人社部等下發《關於開展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在上海、四川、寧夏等省份進行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的試點。今年,試點地區陸陸續續地開始啟動試點。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由於試點文件明確規定所需經費通過原有渠道解決,試點地區在制定方案時也是反複強調經費來源不變,這也意味著醫生薪酬上漲的部分主要還是要由公立醫院自己來解決,在藥品零差價以及控制耗材和檢查的大環境下,公立醫院為醫生“漲薪”也面臨著比較大的壓力。
白誌勤對第一財經表示,醫院薪酬制度的改革必須要跟上當前醫改的進度,要建立藥品零差價之後新的績效考核模式,醫生的勞動價值肯定會比原來有比較大的提升,醫生整體的收入水平不會下降。
白誌勤認為,在醫生薪酬制度改革中政府該到位之處必須到位,有些醫院自我盈利因素取消以後,盈利的能力比較小,政府就要出來把相應的缺口或者補貼給它補到位,也便於發揮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和留住這些人才,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