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基建非仙丹 左丁山

2008-11-21  AppleDaily

建 造業工人上街遊行,要求十大基建快啲上馬,以紓緩建築界之失業問題。本港建造業過去十年,的確興旺期短,不景氣長,從業員不論資歷階級,皆受失業威脅。不 過呢次裁員潮,來得太急太快,半年之前,新進建築師L先至同左丁山講:「搵工好易啫,我行上去鰂魚涌一間大建築師行申請職位嘅話,可以立即返工。」言猶在 耳,呢間大建築師行已經話裁咗七八十人。點解咁急呢,澳門金沙擴建工程停工是其一,杜拜放緩是其二,杜拜最大一間發展公司Emaar已經叫停一啲工程,大 家唔好以為澳門冇得做,可以去杜拜搵工。

國際油價由七月十一日之高峯,每桶一百四十七美元,下滑至近日之五十五美元左右,唔見咗六成三,你估中東會唔受影 響咩。香港推行高地價政策托樓市,政府一再聲言不肯「賤價賣地」,於是勾地困難,地盤開工少,建造業只靠基建開飯,而基建必須不斷諮詢立法會、區議會與市 民,人人有意見,有聲音,啲基建項目想話盡快上馬呀,不妨參考吓西九與啓德項目,淨係諮詢、策劃都搞咗十年啦。大學人士來電,講及各大學擴建迎接二○一二 年四年制,佢話只有三年時間,拼命開工都未必趕得切,但半年至一年前之招標、適逢澳門杜拜好景,物價狂漲,故此工程預算比較高,收齊之後,申請撥款嘞,點 知碰上金融海嘯,建造業工人失業,於是尊貴的議員立即批評,話可以拖一拖,再計過數。

冇話唔得嘅,工程無可避免會拖慢,故此大家心急如焚,唔知趕唔趕得切 在二○一二年暑假完成大部分工程。不過工程開展得到,亦只係惠及建造業、工程界人士啫,畀銀行裁走嘅銀行產品銷售人員,唔通可以立即轉型做地盤工人咩。所 有政府救失業嘅方法,只得一道板斧,就係基建基建再基建,不理效率及浪費社會資源。在以服務業為主嘅紐約、倫敦、香港,基建難以阻止失業率上升,特區政府 唔好給予市民太高期望,以為十大基建係仙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6

林sir談銀行股和「基建」股(9.5.2008) 麟記雜貨

From
http://wheel-wheel.blogspot.com/2008/05/sir952008.html

很有sense ,值得一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62

十大基建未上馬私人工程減 建築企業:今年續捱苦

2009-02-02  AppleDaily


【本報訊】環球經濟急挫,百業不振,各國政府均積極透過基建投資刺激經濟,港府以十大基建作為本港經濟救命劑,令人期待建築行業於09年一枝獨秀;但多家上市建築公司對今年業務不寄予厚望,原因是十大基建工程要至09年第4季才逐步落實。

記者:周燕芬

經濟師指出,政府開支將是今年唯一經濟增長點,但由建築工程所帶動的經濟增長,只約0.3個百分點。

惠 記集團(610)副主席單偉彪對今年建築市道不看好,指十大基建項目仍處設計階段,要待明年下半年才有望落實,相信要待2010年才令全行受惠,今年建築 業仍然「辛苦」。雖然政府明年會加推一些短期中小型工程,他估計政府工程總值,會由08年約250億元增至290億元,但未必可抵銷私人發展商工程項目下 跌情況。

新昌力爭教育界工程

新昌營造(404)非執行董事陳家駒表示,私人建築市場萎縮,對上市的建築公司影響不大,因為有 關工程多由發展商內部的建築公司承擔。他指本港的建築股「食粥食飯都係靠政府」,但對區議會推出的數百萬元地區工程興趣不大,反而大學「三改四」學制下, 不少大學需要興建宿舍、教學大樓、圖書館等價值較大的工程項目,將是新昌積極爭取的對象。

政府開支成經濟增長點

對於政府大力 投資建設項目,恒生銀行(011)高級經濟師范婉兒預期,十大基建工程將提前今年第4季上馬,可望因此帶動09年本港經濟增長提升0.2個百分點,之後5 年平均每年均可帶動1個百分點;另外政府於2009至2010年度亦會推出400億元其他工程項目,將可為09年經濟增長提升0.1個百分點。她預期,今 年本港的消費、投資及外貿均會呈現下跌,政府開支是本港經濟唯一增長點。瑞信報告指出,政府推出的中小型工務項目,需要獲區議會合作,令推快進程面對挑 戰;而十大基建工程最快下半年才啓動,料今年失業率會升至年底的6%。

香港十大基建內容

‧1.南港島線完工期:2015年前 投資額:70億元‧2.沙中線完工期:2015年及2019年投資額:374億元‧3.屯門西繞道及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完工期:2016年前投資 額:201億元‧4.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完工期:2014年前投資額:395億元‧5.港珠澳大橋完工期:2013年前投資額:港府佔67.5億元人民 幣‧6.港深機場交通接駁計劃完工期:規劃中投資額:規劃中‧7.港深共同開發河套完工期:有待落實投資額:有待落實‧8.西九文化區完工期:規劃中投資 額:規劃中‧9.啓德發展計劃完工期:2013年至2021年投資額:逾1000億元‧10.新發展區完工期:規劃中投資額:規劃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58

透过数字看基建——高速公路 Barrons


http://blog.caing.com/expert_article-5598-2841.shtml


 中国的基础建设投资的很大一部分是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因此,我对高速公路的数字进行了分析。我的结论是中国的高速公路已经相当发达,未来继续建设的 空间有限。如果再超高速发展,高速公路的使用效率必然很低。      交通部的网站显示,2008年低,我国共有 高速公路60,300公里。而2009年国家统计局公报显示,2009年我国新建4391公里的高速公路。因此,目前我国至少有64,691公里的高速公 路。而我国的大陆国土面积大约为933万平方公里。因此,我国的公路密度大约为每1000平方公里面积有7公里的高速公路。      而美国大约有7.5万公里的州际高速公路系 统(Interstate Highway System),美国的国土面积约为983万平方公里,折合公路密度大约为每1000平方公里面积有7.5公里的高速公路。      美国是一个车轮上的发达国家,车辆的保有量 大约2亿,超过中国目前的9千万辆的水平。即使中国每年汽车销量未来达到平均每年2000万辆,算上每年的报废量,中国至少要10年左右才能赶上美国的汽 车保有量。而中国的高速公路总里程和密度已经接近美国。考虑到中国有青藏高原和戈壁滩等不适于建设高速公路的地区,而美国地理环境优越,中国的高速公路密 度实际上已经与美国不相上下。      具体到每个省份,就可以看出中国的高速公路 发达程度:                           
2009年最新全国各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
排名 省区 通车里程(公里) 排名 省区 通车里程(公里)
1 河南省 4800 16 山西省 1950
2 山东省 4333 17 福建省 1895
3 广东省 3800 18 内蒙古区 1890
4 江苏省 3745 19 甘肃省 1296
5 河北省 3304 20 重庆市 1203
6 湖北省 3282 21 新疆区 1075
7 浙江省 3110 22 黑龙江省 1053
8 辽宁省 2758 23 宁夏区 1003
9 陕西省 2526 24 贵州省 975
10 安徽省 2514 25 吉林省 877
11 云南省 2429 26 天津市 840
12 江西省 2206 27 北京市 784
13 四川省 2190 28 海南省 660
14 广西区 2113 29 上海市 578
15 湖南省  1992 30 青海省 210
数据来源:依据中国高速网整理

                                                                                                                                                                                    
各省市高速公路密度(Km/1000  Sq Km)
1 河南省 28.74 16 山西省 12.50
2 山东省 28.32 17 福建省 15.61
3 广东省 20.43 18 内蒙古区 1.60
4 江苏省 36.50 19 甘肃省 2.88
5 河北省 17.39 20 重庆市 14.60
6 湖北省 17.55 21 新疆区 0.67
7 浙江省 30.55 22 黑龙江省 2.25
8 辽宁省 18.93 23 宁夏区 15.11
9 陕西省 12.32 24 贵州省 5.74
10 安徽省 18.01 25 吉林省 4.68
11 云南省 6.16 26 天津市 74.30
12 江西省 13.22 27 北京市 46.65
13 四川省 4.49 28 海南省 19.41
14 广西区 8.95 29 上海市 91.16
15 湖南省  9.49 30 青海省 0.29

   可以看出,中国绝大部分省份的 高速公路密度已经超过美国的平均值。    
透过数字看基建——高速公路
   未来如果中国的高速公路再以超 高速发展,由于汽车保有量大约是于美国的一半,而高速公路里程和密度与美国接近,中国的高速公路利用率必然会低于美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10

透过数字看基建——铁路 Barrons


http://blog.caing.com/expert_article-5598-2873.shtml


  铁路是基建中另一个重要投资方向。截至2009年底,我国约有86000公里铁路。这只相当于美国铁路长度的一半不到。但是,美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     
透过数字看基建——铁路    
    但是,如果从运量来看,中国的铁路系统用不到美国铁路一半的长度,比美国铁路系统承担了更多的运量。        
透过数字看基建——铁路    
    如果从各种运输方式的货物运量来看,铁路的比例一直在下降。但是,2009年公路运输的数 字来自于2009年统计年报,这个数字有一定疑问。年报显示公路运输量只增加了10%左右,而对比2008年统计年报则是将近200%的增长。所以这个数字应剔出。        
透过数字看基建——铁路    
    由于铁路运输比公路运输单位能耗更低,从长期看应该更多的发展铁路,尤其是货运铁路。但是,目前的铁路发展重点似乎更倾向于高速铁路,而高速铁路是完全客 运的。即使高速铁路从普通铁路分流一部分客运,对货运的提升也有限。      从造价的角度看,高速铁路的造价高昂,至少 每公里1亿人民币以上。目前,我国的铁路系统是货运赚钱,客运亏钱。高速铁路的运营状况也不乐观。 京津之间的高速铁路只有100多公里,处于人口稠密的京津地区之间,但是高铁运营一年亏损7亿。而人口密度不如京津地区的更长的高速铁路线路能否赚钱就更难说了。因此,修建更多的客运高速铁路,很有 可能加剧亏损。最终还是政府买单。      自从2007年 以后,铁道部就不再对外公布盈亏数字。但是,由于发行铁路债券,铁道部透露了2008年铁路系统亏 损130亿人民币的数字。保守估计2009年 铁路系统亏损200亿以上。而且,铁道部2004年 至2008年的三张报表也对外公布了。根据铁道部2009年 基建投资6000亿,2010年计划投资7000亿的数字可以推算出2009及2010年的现金流量表。        
透过数字看基建——铁路    
  从铁道部的现金流量表可以看出,中国铁路系统的经营现金流也就在900-1000亿人民币左 右,而铁路系统的资本支出是运营现金流的6-7倍左右。这中间的差额大部分由银行贷款支撑。      2010年 银行新增贷款总额目标约为7.5万亿,而7000亿 的铁路基建就要占10%左右的新增贷款。如果2011年 新增贷款回落到4万亿左右的合理水平,而铁路基建达到8000亿 左右,那么全国新增的贷款将有20%将用于铁路基建。一般来讲,铁路建设贷款为长期商业贷款。按照2009年新增贷款中52%为长期商业贷款的比例,铁 路基建贷款将占全部新增商业贷款的40%以上。      这是一个惊人的比例。因为即使在贷款大跃进的2009年,6000亿的铁路基建也只占5万亿新增长期商业贷款的12%左右。高达40%的新增长期商业贷款投向铁路基 建,必将挤压其他方面的投资,抑制经济的增长。铁路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自身的发展本来有利于推动经济。但是,如果投资铁路基建过多过快,则很有可能欲速 则不达,反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由于大量的贷款,铁道部目前有息债务与股东 权益之比大约为150%左右。虽然作为政府机构没有破产的担心,但债务如此之高,未来对债务的需求 仍然巨大,铁道部未来融资的压力非常大。一旦银行贷款收紧,利息提高,对铁道部的冲击将是极大的。最终很有可能重现国家对四大行注资式的局面。而且,如果 未来高速铁路运营后亏损巨大,国家财政补贴的压力也会很大。这种压力很可能将持续多年。      因此,我对铁路基建的看法是:应该多修铁 路,但重点应该在货运。目前的铁路投资过多,过快,存在债务风险,可能拖累经济,未来不可持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98

鞍钢计划美国建厂 产品瞄准基建市场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5/350315.html

为了抢占海外市场,缓解对铁矿石的依赖程度,中国钢铁企业掀起了海外建钢厂的潮流。
继武钢集团今年决定投资50亿美元在巴西兴建一家500万吨钢铁厂后,本报昨天从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下称“鞍钢”)了解到,鞍钢已经决定在美国投资 建设钢厂。

抢占美国市场

鞍钢此次选择的合作对象是美国钢发展公司。5月14日,鞍钢总经理张晓刚与美国钢发展公司总裁,在纽约洛克菲勒中心,签订了《鞍钢向美国钢发展公司 进行股权投资协议》等三个投资合作备忘录。

美国钢发展公司计划分期建立4个螺纹钢厂和一个电工钢厂。第一个螺纹钢厂选定在临近客户、原料供应充足、交通便利的密西西比州阿默利建设,目前已获 得密西西比州颁发的环境许可,完成土地平整及铁路交通。

这个工厂将成为中国钢铁行业在美国投资建设的第一家钢铁企业。双方除签订“股权投资协议”,还签署了“设备分包供应协议”和“产品销售协议”,鞍钢 未来将派出技术、财务、管理团队参与该厂全面日常管理。

张晓刚表示,鞍钢到美国建钢厂,目的是充分利用美国经济刺激计划中,关于基础建设投资的钢材需求只能由国内满足的政策要求,填充由于美国国内线、棒 材产能不足提供的市场空间,在拓展市场的同时,进而把钢厂布局到美国。

除了抢占市场外,鞍钢还希望借助此次项目,学习先进的钢铁电炉短流程工艺。

引进短流程意义更大

“相对于抢占美国市场而言,这个(短流程工艺)意义更大。”光大证券钢铁行业分析师胡皓昨天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中国目前也有短流程工艺,但是 采用这个技术的钢厂太少。”

鞍钢此次投资的钢厂,就是采用最先进的短流程工艺。目前,美国的工业化发展十分成熟,钢铁电炉短流程的生产工艺和装备也很完善。

世界钢铁工业目前有两大工艺流程:以高炉—氧气转炉炼钢工艺为中心的生产流程,即长流程;以废钢—电炉炼钢为中心的生产流程,即短流程。

据了解,长流程炼钢的环境污染和废气、废物排放是短流程炼钢的4~5倍。此前,由于国内废钢资源紧缺,电力供需不平衡,造成电炉钢成本较高,导致了 长流程发展过快,而电炉钢则呈下降趋势。而发达国家很大程度上都在采用短流程炼钢。

张晓刚说,鞍钢此次在美国建厂,为在中国工业化后期将这一工艺技术引进到国内淘汰高炉流程,从根本上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等探索经 验,做好前期储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41

香港“公路王”路劲基建主席自曝:当年收购顺驰“吃亏了”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720/1150135.shtml


 每经记者 杨羚强 发自上海
“到2006年底时,我们才发现窟窿竟然那么大。”7月18日,香港“公路王”路劲基建董事会主席单伟豹在上海世博会民企馆路劲地产日的晚宴上表示。
四年前,路劲基建以共计18亿元收购了顺驰旗下55个项目近700万平方米土地储备,这被称为“中国房地产业有史以来最大并购案”。
在花了三年多时间整理顺驰中国的资产后,单伟豹首次向媒体透露当年的收购,路劲“吃亏”了,直到2009年上述收购才真正赚到钱。经历了三年多的起起伏伏后,单已看淡当年的收购,称上述收购行为不能以一时得失做评价。
收购“吃亏”
2006年的9月,路劲基建发布公告称,以12.8亿元收购顺驰55%的股权。不少人认为路劲基建捡了大便宜。
昨日,单伟豹出席世博会民企馆路劲地产时,首次向媒体表示当年收购顺驰后,年底发现上述收购 “吃亏”。当年收购前后只花了一月多时间,很多事情没有做周全。
单伟豹表示,当年路劲基建收购顺驰中国之初,董事会是否决的。第二次再提出收购建议,董事会内部也有不同声音。
完成收购后,公司在2006年底发现窟窿远比想象大。直到2007年楼价有所上涨,管理团队才欣慰一些,不过没有高兴多久,2008年房价下跌又开始亏,到去年路劲地产才开始真正赚钱。
“有记者问我当年的收购怎么样?没怎么样!”单伟豹表示评估收购顺驰是否成功,不能只看当时的得与失,更要从长远来看。通过这次收购案例,学会了在收购新项目时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去调查。
有业内人士表示,当年孙宏斌为顺驰买下一个个“地王”,虽然当时的楼板价非常高而且争议不断,因高地价导致资金缺口扩大,最终不得不以区区十几亿元的价格出售。但放到今日来看,当时买地的价格仍非常便宜,而且布局合理。
仍然看好房地产业务
虽然当年收购顺驰时 “吃亏”了,但单伟豹对房地产业的热情依然不减。
单伟豹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因为公路建设而发展迅速的路劲基建,自从接触了房地产开发业务后,对公路业务的兴趣就没有过去那么浓了。
“只要坚持在房价上涨时卖房,在房价下跌时买地的原则,做房地产几乎是只赚不赔的生意。”单伟豹表示,尤其是内地的房地产业几乎是唯一没有应收账款的行业。由于旺盛的刚性需求,房地产业的发展至少还可以维持20年。特别是二三线城市楼市机会将更多,空间也会更大。
看好房地产业务的单伟豹还表示,将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增加10%~15%的成本建设低碳住宅。
此前,低碳住宅成为今年房地产市场的一大热点,但大部分开发低碳住宅的开发商认为开发低碳住宅是“赔钱赚吆喝”,项目常常是叫好不叫座,加大投入以后,利润并没有同步上涨。对此,单伟豹表示开发低碳住宅,一来可以表现企业对社会高度的责任感,此外还可增加项目的卖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40

希臘與基建 左丁山

2011-6-20  AD




 

環球股市大波動,有共同因素,有個別經濟體系嘅疲弱數據因素。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末日博士魯賓尼話:(一)中國通脹,經濟放緩,(二)日本停滯,(三)美國高失業率,(四)歐盟為債務煩惱,特別係希臘問題。此四大弱點同時滙聚一起,就會產生一個「完美風暴」,肆虐全球。

完 美風暴是否正在形成,見仁見智,表面證據就有齊,尤其是希臘債務危機,沒完沒了,德國選民對拯救希臘老大不願,IMF拯救希臘嘅努力就無端端俾總裁史特勞 斯.康恩之強暴案件干擾,康恩被逼辭職,法國女財長急欲謀其位,但仲未得到新興國家支持,未必一定贏,於是IMF嘅高層今日唔知聽日事,拯救希臘喎,點知 新總裁有乜意見呀,法國女財長與墨西哥央行總裁梗係有文化差異嘅啦。況且希臘人民羣起上街示威抗議政府緊縮政策,工會搞大罷工,政府內閣要重組,亂作一 團,令國際社會都唔知搵邊個先至啱。IMF與德國要希臘大力削減赤字,賣國營企業,國有資產私有化(即係話賣俾外國財團),一啲希臘人視之為喪權辱國,被 逼與列強簽署不平等條約。

CNN訪問一位街頭示威者、二十三歲嘅建築系大學生,問佢點解上街,佢話:「大力削減公共開支即係停晒所有公共工 程,以後冇晒工作,讀建築學變得毫無意義!」希臘以前靠借債度日嚟支持公共開支,提供大量社會福利與退休福利,企業泡沫爆破,對年青人最有害!一啲老年人 與中年人早已「上岸」,以後經濟停頓不前,反而有利於佢地去「執平貨」,趁低吸納。但年青八十後點算好?冇晒基建嘅話,八十後希臘建築師、工程師會失業十 年,對人生失晒希望,故此參加騷動洩憤。

左丁山並非係「基建論」,但一啲基建對下一個世代有利,我地應該支持,否則年青人會覺得冇前途。有 讀者(八十後)來電郵痛駡左丁山死攬住舊一套,不明白新世代之真正需要。或者係嘅,畢竟大家年齡有差別,但有一樣嘢好明顯,機場第三條跑道,港穗高鐵、港 珠澳大橋等等,起唔起對左丁山一輩毫不相干,建成後,最大嘅受益人其實係今天之三十歲世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77

【天下遠見】倫敦奧運:政府搞基建,私企來承辦

http://www.infzm.com/content/79217

當看到倫敦奧運彷彿一個熱鬧的屬於平民的大派對時,人們也許會問:倫敦奧運的賬怎麼算?花的是誰的錢?怎麼花的錢?如果賺錢,怎麼分?如果賠錢,怎麼辦?

根據英國政府披露,整個倫敦奧運的預算分為三個部分:申辦、準備和承辦。

申辦預算是2910萬英鎊,埋單者是英國文化、媒體和體育部及倫敦發展署這兩個中央和地方政府機構(各1000萬英鎊),餘下部分則從各種商業機構和非營利組織中籌措而得。

準備部分,根據2010年7月的一份政府報告,預算為93億英鎊。這個總額包括了(一)由奧運交付管理局(Olympic Delivery Authority,縮寫ODA)負責的場館和基礎設施建設預算80.72億,及(二)由其他機構負責的殘奧會、安保工作等,預算12.26億。

承辦部分,由倫敦奧組委(The London Organising Committee for the Olympic Games,縮寫LOCOG)負責,預算是20億英鎊。

好了,倫敦奧運這台戲的兩個主角已經出現。說是主角,準確地說它們是兩個管幹活(當然也就等於管花錢)的機構。

主角A——奧運交付管理局。這是一個政府機構,隸屬於英國文化、媒體及體育部,是在《2006年倫敦奧運會及殘運會法》的基礎上成立,負責奧運會的基礎設施建設。

主角B——倫敦奧組委。人們想像中的「奧組委」應該長著一張政府衙門的臉吧?然而,倫敦奧組委卻是個不折不扣的私企。它負責的是整個奧運會這個大派對的運作:籌錢、拉贊助、賣門票、賣電視轉播權,等等。這個活兒聽起來像是個大公司干的。

這裡的「領導」也都是牛人:雙料奧運冠軍,曾12次打破世界中長跑紀錄的前「飛人」塞巴斯蒂安·科擔任主席,副主席則是足球營銷高手基斯·米爾斯,至於CEO保羅·戴頓,他是歐洲高盛的首席運營官,在國際奧委會以及跨國企業圈子擁有廣泛人脈,全是能獨當一面的專業人士。

這兩個分工明確的機構一個是臨時的政府機構,另一個是私人公司,都在位於倫敦第二大金融區「金絲雀碼頭」32層高的巴萊克銀行總部辦公。當然,它們僅僅是租賃了銀行大廈的部分樓層作為辦公地點。

除了這倆「豬腳」之外,還有「導演」。擁有77名僱員的政府奧運會執行委員會(The Government Olympic Executive,縮寫為GOE)是英國政府主辦奧運會的負責機構,它要管理整個奧運的承辦和財務,要對《2006年倫敦奧運會及殘運會法》負責,隸屬 英國文化、媒體和體育部。與此同時,英國政府也是對國際奧委會負責的整個倫敦奧運在財務上的擔保人。

單是從機構的分工和構成上,就可以看到,倫敦奧運在申辦和準備階段是政府出力,在承辦階段則是商業運作。

準備部分的93億英鎊由奧運交付管理局負責花,基本上可以視作是從整個英國人民的腰包裡面掏出來的,感覺有點像賈府辦生日宴,大家看著自己錢包湊份 子。看看預算的構成就知道了:其中22億英鎊來自國家彩票;6億來自大倫敦政府(GLA)徵收的奧運稅;倫敦政府給3億;當然了,大頭還是英國政府 出:62億。從這筆賬可以看出,辦奧運,最主要的花費並不是其他,而是場館和基礎設施,這些錢都來自不同來源的公共支出。

所以,倫敦奧運村的基建花的都是公家的錢,辦事的也是政府部門。當然,基建並不限於本次奧運會使用,更主要考慮了對倫敦東郊的開發。即便如此,英國人對奧運會龐大的開支並非毫無怨言,在經濟不景時期,更是可以理解納稅人不想掏腰包的心態。

奧組委承辦奧運會(開閉幕式、所有賽事等)不是需要20億英鎊麼?這個錢可不能由納稅人出了吧?差不多如此,奧組委的主要收入包括來自國際奧委會的贊助、TOP贊助商(也稱奧運夥伴)的投入、英國當地贊助商的贊助,門票收入、電視轉播收入,還有英國政府的津貼。早在兩年前,20億中的3/4就已經籌到了,所以這一塊英國納稅人出的錢不多。

不過,雖說奧組委是私人企業,但倫敦奧組委並不能在股東中間瓜分利潤。要是整個營運有盈餘,那麼根據協議,其中六成要用來建設英國的體育事業,兩成 交給英國奧委會(British Olympic Association),兩成交給國際奧委會。要是虧了,埋單的是英國納稅人。

上述就是英國奧運的大致賬單,其最大的特點是透明,在和奧運相關的政府部門(奧運會執行委員會、奧運交付管理局),私人企業(奧組委)及審計部的網 站上,預算、財報和進程報告一份接一份,目不暇接,包括任何一個管理者和工作人員的公務接待、請人喝茶的每一筆細目都定期更新、一清二楚。這麼透明的支 出,應該有權得到公眾的讚美吧?甭想,公眾的板磚那是一塊塊拍過來。挑剔歸挑剔,不妨礙奧運會開鑼,英國人還是挺享受和自豪的。

【點評者說】奧運會,挺花錢的,主辦者虧的居多,賺的居少。最精的是美國人,洛杉磯奧運會和亞特蘭大奧運會,都是盈利的。倫敦奧運會,要回本恐怕不容易吧。

上一頁1下一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725

壓抑不住的躁動:房地產及基建 BIL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bfb5400101fa7r.html

稍打壓房地產和基建,就感到經濟的深深寒意了。風雲又起,整個社會壓抑不住的騷動---從深圳泥頭車多起事故看到基建的快速恢復,到三申五令打壓不下房價可以看到房地產的的蠢蠢欲動。中國的經濟離不開磚頭,人口眾多,資源和機會有限,什麼都要爭破頭,很大程度決定了國運及國民的命運----苦!!

 

好不容易在港股有點現金(實在不捨得賣),又抵不住內房股低估值的誘惑。內房股板塊實在壓抑了太久太久了,無論期間房價和地塊如何暴漲。追高加倉深圳控股(00604),瑞房(00272)及少量基建運輸股南粵物流(03399)。深控的聯營公司--路勁基建(01098),這公司也超值~~~~,權衡換馬中。

 

週日在從化溪頭村偶遇深業的團隊在徒步,我叫他們加油,別讓股東失望。深控已是投資組闔第一大市值,而且慢慢拋離新華文軒(00811),她最近頻繁仍飛鏢,還有高息派不?很懸,減倉中。另外,在中國或香港價值投資離開地產股,似乎不切實際,起碼,如果一直持有香港幾個優秀的龍頭地產股,收益不比巴菲特的愛股遜色。

 

題外話,廣東休閒遊,從化各方面綜合感覺最好,發張週末度假的照片,好久沒發旅遊照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9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