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炒股票要多關注人民日報 坐關

http://xueqiu.com/2194610753/24198240
晚上陪父親去吃麵點王,在工業八路堵了好幾分鐘才轉進花園城。工業八路接近南海大道的位置也不知在做什麼工程,本來是雙向四車道的,變成了雙向兩車道,映像中封掉兩個車道有兩三年了,碰到上下班高峰時段,這裡就會堵車。當時就想,可惜堵得不是很厲害,要是更厲害些,估計工程早就結束了。

由此想到中國股市。最近A股跌了不少,中央匯金增持了銀行保險股,還是照跌不誤,今天銀行股跌得尤其慘烈。今晚匯金又發公告了,說在未來六個月要繼續增持,也不知接下來市場會不會買賬止跌。我持有銀行股已近三年,三年來銀行業績很好,但股價往下走的時候多,我虧得最多的時候有近四成的損失,一直到去年年底今年年初才有了盈利,目前賬面仍然盈利,再往下跌5%就會虧了。

我是中國最早的股民,浸淫股市二十多年,結論就是中國股市太有中國特色了。就拿新股發行改革來說吧,徵求意見稿出來後各方面的意見很多,證監會領導說,沒辦法,你們的意見很好,但我們沒辦法接受,除非改《證券法》。最近股市跌,直接的導火線就是馬上要IPO。新股發行的改革意見還沒徵求完,券商已經接受培訓了,看得出某些人非常著急。

能不著急嗎?一上市身價可以翻幾十倍。這是典型的一夜暴富。但確實很好笑:四五倍市盈率的藍籌股跌跌不休,四五十倍的創業板屢創新高。上屆證監會主席憋不住說了一句「藍籌股極具投資價值」,很快就被調走了,不得不讓人浮想聯翩。那個說「皇帝沒穿衣服」的小孩子不就是被人堵了嘴嗎?

上面的內容是昨晚寫的,寫著寫著犯困,就沒往下寫了,人微言輕,反正寫不寫都一樣。本來懶得再寫了,今早起來看了一篇人民日報海外版的文章,憋不住又囉嗦幾句。文章標題是《IPO重啟不可怕,管理層要遏制圈錢》,主要說了兩個人的意見。一個是皮海洲,他的意見是IPO在股市低迷時重啟不合適,屬於「帶病」重啟,要慎重。另一個人是董登新,他的意見是IPO重啟不可怕,原話是:「從中長期而言,只要首發融資規模不是過大,IPO對市場的影響基本為中性。」雖然他加了兩個約束條件,但讀到這裡我就想罵人,讀完了只想說,董登新就是那些說皇帝新衣漂亮的人。不奇怪,他樂於扮演這種角色。

在中國炒股票有經驗的人都知道,要多關注人民日報和新華社關於股市的評論,這些評論看起來很平常,但一定不是無緣無故發表的,很多時候代表了最高層的看法。雖然文章多半是轉述所謂的專家意見,但都是有所指的。就拿這篇文章來說,顯然皮海洲是個配角,董登新才是主角。一場戲總不能一個人唱吧,一個人唱太不真實了,得有個配角。這個配角跟主角的意見得不同,而且多半是配角先說話,主角才出場,把觀點擺出來,主角說完了,配角想提問題也沒了機會,因為文章結束了。說得更直白一點就是,主角把配角強姦了一把,配角想反抗都沒了機會。

5月27日新華社和人民日報都同時發了一篇文章,新華社的題目是《A股市場估值反應當前我國經濟金融基本面》。新華社和人民日報登出的篇幅有點不一樣,但內容相同。這篇文章很有意思。在文章發表之前的一段時間,創業板漲勢兇猛,業內人士都覺得太過了,甚至傳出了證監會調查股票漲得太猛的創業板公司的消息。文章稱,「今年以來,我國股市運行平穩,滬市小幅上漲,深市漲幅較大,市場交投活躍,投資者信心增強。這主要是由於宏觀經濟調控措施保持穩定,市場資金面整體較為寬鬆,投資者對新興產業成長抱有預期。」文章最後指出,「對指數影響較大的大盤藍籌公司,大多屬於較為成熟的傳統行業,市場對其成長性持謹慎態度,估值上行缺乏可持續的業績基礎。」雖然文章也提到了結構性泡沫,指出創業板估值太高,但我以為,這篇文章還是給了炒作創業板的人一個定心丸,他們會說,創業板整體估值是比較高,但裡面可是潛藏著中國的「微軟」和「蘋果」啊。至於藍籌股,則完全被這篇文章給斃掉了。

冰火兩重天是中國目前股市的獨特現象,平均市盈率50倍的創業板和四五倍的銀行股同時存在,50倍的股票連創新高,四五倍的銀行股跌跌不休。出現這種情況,根源還是「IPO泡沫」:過去幾年,權貴資金都集中在了IPO上,先知先覺的已經上市變現了,後知後覺的現在「堰塞」在那裡。中國的新股發行價是要跟二級市場的價格掛鉤的,如果創業板也跌成銀行股一般,恐怕沒多少公司願意上市,已經進去的錢就會打水漂。怎麼辦?炒唄。反正中國沒有退市制度,加之監管缺位,把創業板中小板炒上去,權貴資金就可以順利變現出逃。而且,很多人都知道,新的一屆政府崇尚改革,如果真的動起真格來,只要嚴格退市,對上市公司嚴格監管,創業板肯定大跌,等到那時候想逃都沒了機會,所以,IPO能不急嗎?可都是真金白銀啊。

這幾天股市大跌,股民怨聲沸騰,不少人喊著要政府救市。其實我以為,作為價值投資者,是不怕跌的,有價值的股票跌下去了也是假摔,總有一天要漲上來。只有持有那些動不動四五十倍上百倍市盈率股票的人才會怕,因為那些公司股價跌下去恐怕再也沒有漲上來的機會了,甚至很快就會退出這個市場。只要嚴格退市制度,這種公司太多了。

所以,我總以為,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的關鍵不是怎麼發,而是怎麼監管現有的市場,關鍵是要嚴格退市制度,對違法的公司和個人嚴懲不貸。「堰塞湖」的水質不可能好,但中國股市「堰塞湖」的關鍵還是只有水進來,沒有水出去。如果有進有出,股市的「冰火」兩重天也不會這麼嚴重,創業板中小板也不會如此高估。到那時,等著上市的公司恐怕也不會這麼多,會有更多的公司像「老乾媽」陶華碧那樣,勸她上市都不去。是啊,為什麼要上市呢?又不缺錢,還要花那麼多錢,最後還要接受嚴格的監管?

其實,我相信,我說的這些問題明眼人都明白,中國的政府官員集中了中國的最精英分子,他們更明白。但為什麼不去做呢?不就是嚴格退市制度,加強監管嗎?他們為什麼在市場傳言監管部門追查股價炒作過高的創業板公司的時候出面闢謠呢?就如路人嚇唬小偷說警察來抓你了,警察卻否認。呵呵,關鍵還是他們沒有壓力,更沒有動力。正如本文開頭說的那些負責工業八路工程的人,他們的為人做事之道是「無為」。

所以,我倒希望股市跌得更凶一些,這樣,管理層才有壓力去做應該做的事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394

天才投資人是 「買東西的人」 坐關

http://xueqiu.com/2194610753/24415396
我發現,一個人做自己有興趣且適合做的事情,一定能做得很好,對於這樣的事,他會每天24小時都想著,做不好才怪了。週末了,早上起來,寫了一篇文章就是說這個的,貼出來分享一下:

真正優秀的投資人是天生的。假如你不是屬於我本文中所說的「買東西的人」,那麼,請你千萬不要在投資上浪費時間了,尤其是不能走價值投資這條路。

我以為,商業社會的成功人士主要是三種人:一種人適合「賣東西」,一種人適合「買東西」,還有一種人適合「做東西」。

傳統商學院的教育是在教人「賣東西」,「賣東西」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自己「銷售」給別人。傳統意義的優秀企業家也是擅長「賣東西的人」,因為企業的收益是建立在賣出更多產品的基礎之上。優秀的政治家更是「賣東西」的高手,他們每天的工作就是推銷,推銷自己的政治理念,推銷自己。

現代社會的傳播手段太發達,信息嚴重不對稱,以至於很多好東西如果沒有很好推廣,會被淹沒掉。所以,「做東西的人」很依賴「賣東西的人」。

資本市場出現之後,一些「買東西」的高手有了用武之地,典型代表就是巴菲特,他靠「買」進入世界首富前三名,顛覆了傳統意義上的教育,讓「買東西」的偏執狂有了更大的成長空間。

「買東西」和「賣東西」,正好相反:

1.     「賣東西的人」總是很忙,他們必須通過忙,才能賣出更多的東西。因為,銷售率相同的情況下,分母增大,分子就會增大。一段時間回過頭來看,「賣東西的人」總是要做很多無用功,但為了把東西賣出去,這種無用功是不得不做的。而「買東西」則不同,如果說「賣東西」是在做加法,那「買東西」就是在做減法,少動,減少自己的錯誤,讓每次動作都能產生最大效益,就成功了。

2.     「賣東西的人」主要是跟人打交道,東西讓別人接受,就賣成功了。而「買東西」主要是跟「物」打交道,整天都在琢磨標的物,還要克服別人對「物」的看法、說法的干擾,相對來說,是孤獨的。

3.     「賣東西的人」必須在乎別人的看法,所以總在打扮,是個「變色龍」,「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買東西的人」則不在乎別人怎麼看自己,更自我。

4.     「賣東西的人」很合群,他們總能找到大家喜歡的話題說,為了跟別人搞好關係,他們有意無意強迫自己成為一個跟得上潮流的人,他們的想法跟大眾的想法總是很相似。而「買東西的人」更追求真理,他們知道,真理常常掌握在少數人手裡,所以,他們總是能把事情看得更透徹些,甚至會讓人覺得憤青,或者不合潮流。

5.     「賣東西的人」和「買東西的人」都很重視淡旺季。「賣東西的人」知道,旺季是很好的賣的機會,但容易在泡沫出現的時候昏頭,泡沫破滅的時候手上爛一堆庫存。而「買東西的人」則在淡季買入,旺季賣出,因此得到更大的收益。

讀到這裡,你發現沒?現在很多標榜自己「中巴」的人,其實是「賣東西的人」,他們每天做的事情是「賣東西」而不是「買東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750

兩種不同的投資人 坐關

http://xueqiu.com/2194610753/24492462
出門幾天了。老同學從事證券業有二十年,這次專門拐到他的地盤,跟他聊天。他約了兩撥朋友,正好是兩種不同的投資人。聊完,老同學送我到機場。匆匆告別,換登機牌,安檢,進到登機口才發現飛機晚點三個小時。百無聊奈,上雪球說說感想。
雪球是個隱姓埋名的地方,就不說真名,哈哈,要是提到的朋友看到了,也別對號入座哈。
我見到的兩撥朋友都是成功的投資人。第一撥是機構,資金量大,人多。他們認為中國的股市只有交易性機會,還強調說是血的教訓讓他們選擇這種做法。他們看好房地產,但不看好銀行,認為餘額寶和民間金融的發展對傳統金融衝擊很大,而且現在的銀行若把傷疤揭開會很可怕。
第二撥只有一個人,從事證券投資有二十年。他每天宅在家裡,從不跑上市公司,主要在網上收集信息。看中一隻股票,觀察半年以上才會買入。買入後,持股時間比較長。平時儘量不看盤,減少市場對自己的干擾。以前每天會用大量時間看資料,做到後來,思考比閱讀的時間還多。他說,價值投資是反人性的,很多人標榜自己是價值投資,但做到後來,經不起誘惑,都變成了交易性投資。
是啊,按照「貓論」,我以為,在這個市場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不能因為自己是價值投資人,就否認交易性投資(「交易性投資」是這次聽到最多的詞兒,覺得很貼切)。關鍵是要找到自己適合的方式,建立自己的投資系統,才能在這個少數人賺錢的行業有立足之地。
機場亂糟糟的,總是有晚點的消息,就簡單寫這麼多。
對了,補充一點,一路上高鐵滿員,機場也是熱鬧非凡,感覺中國「硬著陸」是危言聳聽。最近總是聽到一些不好的消息,我以為是把不好的東東放大了。我懷疑這是有人有意為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313

在內蒙古聊銀行 坐關

http://xueqiu.com/2194610753/24648919
這次到內蒙,有機會跟幾個搞銀行的人聊天。他們都是某家政策性銀行的。在內蒙古,這家政策性銀行發展很好,旗(縣)一級都設有支行。我見了兩家旗(縣)支行的行長,還有一位省分行的高管,這位高管是我大學同學。

我很關心他們銀行賺不賺錢,回答是賺錢,賺得還不少。他們的貸款利率是沒有上浮的,大多是基準利率,有些還要打折。不吸收居民存款,但有拉存款的任務,這是他們壓力最大的考核指標。業務非常簡單,做的主要就是存貸款,賺利差。

那麼,都是別人求著放貸,會不會形成大面積的呆壞賬呢?同學是負責審核貸款的,他告訴我,他們對風險的控制非常嚴格,用的是某國有大型銀行的管控系統,有一套完善的辦法,很少有呆壞賬。而且,銀監會的管控也很嚴格,整天檢查督促。我懷疑說,是不是很多壞賬都是「借新還舊」給掩蓋了呢?他說,「借新還舊」是絕對不允許的,除非「還舊借新」,但對於那些不踏實的,還了舊,銀行肯定不會再借新了。

談及商業銀行,他們認為跟政策性銀行的差別是更賺錢,員工的待遇也更好。不過,他們認為,若出現金融危機,銀行業肯定會受到衝擊,首先完蛋的一定是那些信用合作社和城市商業銀行,大銀行內控畢竟嚴格,而且國家會保底。

其實,我以為,金融危機可能是某些好銀行的機遇。現在,銀行業成了「唐僧肉」,誰都想吃一口。如此下去,地方政府都想搞銀行,這不太正常。等出現金融危機,有些銀行撐不下去了,地方政府才會真正放手讓民營企業接管銀行,到那時候,像民生、興業、招商這樣的銀行會有一次併購小銀行的好機會。民生的老董說民生要進入銀行業第一團隊,我的理解就是通過併購完成擴張。

所以,我並不擔心銀行業出現危機。對於好的企業,行業的「危」就是「機」。這幾年,家電行業夠「危」了吧,可格力電器多牛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533

股票投資如釣魚 坐關

http://xueqiu.com/2194610753/24695870
最近看到「雪球」上好多關於股票投資的比喻,有說如買內褲,有說如吃甘蔗。哈哈,最近大盤實在枯燥,投資人無聊,找點話題說說,正好解解悶。今天我也來攙和幾句。

我喜歡看電影,前幾天看過一部舊片子,杜琪峰導演的,片名叫《黑社會》。任達華、梁家輝主演,很值得一看,尤其值得中國的投資人看。香港黑幫「坐館」(也就是「話事人」)的更替是由叔叔輩投票選舉,雖然其中存在金錢交易,但選上來的人很能幹。最有意思的是片尾,任達華和梁家輝在湖邊釣魚。梁家輝非常急躁,沒釣到一條魚,還總罵罵咧咧,怪魚餌不好,恨不得一次把所有魚餌都放到釣鉤上去。任達華耐心坐著,一言不發,一條又一條魚上鉤。最後,梁家輝口無遮攔,鑄成大錯,被任達華用石頭砸死……

投資如同釣魚,需要準備釣具和魚餌,選好位置,打窩,然後耐心地等魚上鉤。魚什麼時候上鉤你不知道,很多時候,你看起來什麼事情都沒做,只是耐心地坐在那裡,等待……整天在都市嘈雜環境中生活,週末到湖邊釣魚,是一種很好的放鬆。但如果你以釣魚為業,每天都在那裡坐著等魚上鉤,其實是非常枯燥的。

股票市場就如養了好多魚的湖泊,表面風平浪靜,甚至有些枯燥無味,其中卻暗流湧動。尤其在中國,典型的「牛短熊長」不知吞噬掉了多少人的耐心。有很多看起來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總在發生,就如同「梁家輝」釣了比「任達華」更多更大的魚,這些事情或多或少會干擾你。打開報價看看吧:浙江世寶A股17.6元人民幣,H股2.75元港幣,按現在的匯率折算成人民幣是2.2元,H股價格僅為A股價格的12.5%。

投資股票必須適應這種不合理,多數時候市場先生是個喝醉酒的老頭子。不光中國,全世界都這樣。在香港有句俗語:「股市漲落房市高低難以判斷」,高了可能更高,低了還可能更低。作為投資者,身在其中,就是要賺取兩筆錢:一是基於對股票價值的判斷,賺取理性的那筆錢;二是基於市場的非理性,順便賺那些恐懼和貪婪的人的錢。

可世事紛擾,人生百態,常常會干擾我們,讓我們看不清世界,更看不清自己。我不看電視不看報,每天對著電腦,閱讀,寫作。可打開網站,真正有用的信息太少了,顯眼的位置都充斥著黃色廣告,污染我的眼睛。我避開這些東西,希望能找到真正有用的信息,可還是被那些「標題黨」所騙。投資被媒體娛樂化,而且是非常低俗的娛樂。純粹的娛樂也就罷了,可就在這些娛樂之中,很多「小散」上當受騙,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父輩們「開卷有益」的說法已經完全過時,媒體上90%的文章、書店裡90%的書籍都是垃圾,讀了只有壞處沒好處。股票報價如果不是垃圾,也是白開水一樣的東西,你口渴的時候可以喝一口,但你不可能不停地飲水。所以,除了需要交易,我不在開市的時間看盤。我怕短期的波動蒙上我的雙眼。我每天的努力,只為看得更遠些、更清楚些。

現代社會資訊太發達,就如同你坐在湖邊釣魚,總是有高音喇叭對著你叫喊,告訴你該如何去做。所以,我總是用耳塞把耳朵塞起來,雖然耳朵塞上之後有那麼一丁點疼,可塞上之後心裡平靜了許多。

寫到這裡,再囉嗦幾句。相比之下,「雪球」確實是一個好東西,雖然也有人在裡面胡說八道,但來的人大多是用心投資的。就如你到一個好的電影院,看一部你特別喜歡的電影,卻發現有人竊竊私語,甚至叨叨不停,但他們都喜歡正在看的這部片子,私語的內容也沒有太出格,你是會接受的,甚至也會參與這種私語。呵呵,股票投資太沉悶,不找人說說話,會悶死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2044

內行、高手和天才 坐關

http://xueqiu.com/2194610753/24759655
前幾天寫了一篇東西,說了自己給空調換電路板。今天再給大家講講我昨晚拆裝空調的經歷。

昨天在書房看資料,聽到空調有雜音,是壓縮機啟動後風扇產生的共鳴聲。這讓人很不舒服。前兩天給空調換了電路板後,我自以為對分體空調至少是室內這一部分已經很熟悉了,於是決定還是自己動手,看看問題出在什麼地方。

吃過晚飯,把梯子架好,開始工作。拆下電路板後,很想看看裡面的風扇電機是怎麼安裝的,於是把電機外面的黑色殼子拆下。哈哈,原來電機是用一顆內六角螺絲和軸承固定的。可能是好奇心驅使吧,我找來一顆六角螺絲刀,把螺絲擰下,想把電機拆下來看看。這時,我遇到了第一次危機:六角螺絲很小,拆下後就失蹤了,好像是掉到了風扇裝置裡面。怎麼辦?打開手機裡的手電筒,希望能照到它。同時,腦子緊張思索:如果是掉到風扇裝置裡了,要把整個掛機拆下,才能抖出來,而從牆上拆下掛機,我實在沒把握,只能請專業的師傅來做。照啊照啊,當我快絕望時候,在接冷卻水的地方照到了。那首詩是怎麼說的?「眾裡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第一次危機解除。

螺絲很小,丟了不好找,趕緊裝回去吧。裝的時候我多了一個心思,用透明膠將螺絲和六角螺絲刀粘在一起,這樣很順利地將螺絲擰緊。可裝好後,感覺電機和軸承的固定不夠好。怎麼辦?決定拆下重裝。於是我遇到了第二次危機:六角螺絲拆下後掉到了地上,看著那個小玩意兒在梯子上彈了一下就沒影了,我的心全涼了!同樣的錯誤出現兩次,是讓人非常煩的。我在地上找了一個小時,先在梯子附近找,甚至把書櫃挪騰了位置,都沒找到。期間,樓下的住戶來提意見,說響聲太大,我只好說了對不起。最後,也是在絕望的時候,我在離梯子最遠的牆角發現了它。

在找的過程中,想得最多的是,等找到螺絲裝回去之後,我這輩子再也不動空調了。安裝倒是順利,熟能生巧嘛。在我把電路板裝好,擰那顆電路板接地螺絲的時候,我發現,螺絲和螺口都鏽了,擰不緊。這不行,有安全問題。嗯,很簡單,工具箱裡有不少螺絲,找一個稍大的來就搞定了。找了好幾個都不合適。沒關係,多試幾個總能找到合適的。哈哈,終於找到了一個合適的。我心花怒放地擰啊擰。突然,「噗嗤」一聲,我暗叫不好。唉,找的螺絲太長,擰下去後螺絲把銅管鑽穿了。

氟利昂漏了二十多分鐘才漏完。我知道自己徹底沒轍了。我想,要維修師傅弄好,恐怕還不如買個新的。今天上午,我去買了新空調,天太熱了,裝空調的師傅很忙,下周才能送貨安裝。

昨晚躺在床上,就一直在想:現代社會分工很細,一個人,只要把一件事情弄得很明白,就可以用明白的東西去服務他人,過得衣食無憂。就如修空調,這種事情不能自己做。自己做成本更高,修空調的師傅收一點費用是應該的,在中國,這種費用太低了。

修空調,我有「遊戲」的目的,那些常玩電腦遊戲的能理解我。我知道自己是十足的外行。什麼叫「內行」?就是不再犯低級錯誤了。修空調的師傅要是如我昨天那樣,就賠大了。

而行內的高手除了不犯低級錯誤外,還要具備一些更高級的東西,就是所謂的「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這種玩意兒,是別人知道但都學不來的。

一個行業的天才卻是寥若晨星。天才就是上帝安排來做他從事的行業的。記得巴蒂斯圖塔曾說過:「我足球踢得好,是因為我勤奮,而羅納爾多則是天才。」無論是身體,還是靈魂,無論是知識儲備,還是個人經歷,天才都具備從事所做行業的最優條件。我以為,投資界的天才就是巴菲特,索羅斯只能算高手,超級高手,算不上天才。計算機行業,真正的天才是喬布斯,比爾蓋茨相比之下也只能算是超級高手。

人們總說,「隔行如隔山」。我從事過好幾個行業,我以為,做生意要入一個行,至少一到三年,一年入門,三年才能成為內行。股票投資要成為內行,看起來容易,但恐怕時間更長。一個「牛熊」下來,常常要十年,不經歷一個完整的「牛熊」,誰敢說是內行?

呵呵,當年自詡內行的人,東施效顰學巴菲特「死了都不賣」,那是多大的一個笑話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175

「飯局」上聊股票投資 坐關

http://xueqiu.com/2194610753/24809481
前幾天赴一個「飯局」,朋友A七八來年沒過見面,問我在幹嗎,我說:「宅在家裡,琢磨股票。」遇到這種問題,我都是如此回答。我一般不說自己在「炒股」,也不說在「做投資」。我覺得自己不太會「炒股」,「炒」一定得用大火,快進快出,而我,更喜歡買入後持有,等待估值修復,更像用小火「煲」。「做投資」則口氣太大,容易產生誤會,怕人家把我當成「大莊家」。

「股票」成了「飯局」的一個話題。朋友B說:「中國股市你還敢進啊?!我做生意跟很多上市公司老闆打交道,他們個個是『人精』,散戶跟這些上市公司老闆比,信息嚴重不對稱,怎麼可能從他們身上賺到錢?」

朋友C說:「上市公司老闆和大小非,把股票價格搞上去後,只有一個想法:變現。所以,散戶的命就是高位接棒,然後套牢。」

「那幫基金公司的人真是無孔不入。」朋友B又說,「我不是上市公司,可我開產品推薦會,請客戶吃飯,竟然有基金公司的人參加。這些人不請自來,還私下打聽某某上市公司買了我多少貨。散戶真可憐,被上市公司老闆和大小非吃一口之後,還要被機構大戶吃。」

「說得對!散戶就是菜板上的肉,等著人來宰。」朋友A接過話頭,「95%的散戶都不可能賺錢,但還是有5%的人賺錢,而且有人賺了不少錢。」

「呵呵,大家都認為自己屬於5%,所以,總有那麼多人前赴後繼往股市裡沖。『寶馬進去,自行車出來』,然後才明白水很深。我當初也幹過這事,交了學費,以後,我是無論如何不碰股票了。」朋友B越說越激動。

「中國的股市就是『賭場』嘛,人都有『賭性』,明明知道到澳門賭博是去送錢,每天還是有不少人去,炒股跟去澳門一個道理。」朋友C也開始激動,「其實,賭場比我們股市還好些,人家不能事先看牌,你看看我們的股市,牌總被某些人先看到,散戶成了最後一個知道謎底的人。」

我一直無語,心想,宅在家裡琢磨股票,看來是讓人很不齒的一件事情。

「你說,散戶憑什麼賺錢?」朋友B問我,大家的眼光也看過來。

「你們說得都對。」 我突然不知道該從哪裡說起,「不過,投資股票最關鍵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建立一套規則,嚴格按照規則去做,就是為了避免成為那95%的人。我也交過學費,但二十多年下來,我很幸運是那5%的人。」

我告訴他們,我的方法很簡單:

1、明知道幹不過那些大腕,肯定不跟他們幹,感覺不踏實的股票一定不碰,所以,市場上95%的股票都入不了我的法眼。

2、我不做短線,別的比不上那些人,但「熬」的功夫不比他們差。

3、獨立思考,用懷疑的態度篩選信息。不看不聽垃圾信息,儘量讀「乾貨」(看到真相本身,不受作者個人立場的干擾),上市公司老闆說什麼我第一反應也是不信。

4、別人瘋搶的東西,我絕對不碰,喜歡揀別人不要的。

呵呵,有些大言不慚。不過,我以為,選擇做投資就是選擇孤獨。如果總想被人理解和認同,其實已經遠離「少數人」了。如朋友A所言,股票市場上,賺錢的一定是少數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455

我為什麼一直拿著銀行股? 坐關

http://xueqiu.com/2194610753/24921132
三年前開始買銀行股,一直拿著,賬面稍有盈餘。為什麼一直拿著?主要有三個理由:

1、中國的銀行收入和利潤都正處在爬升階段,未來三到五年還會如此。對這個問題大家討論很多,爭議也比較大,我就不囉嗦了。只想說明一個判斷:「印鈔機」還會繼續緊張工作。

過去十多年,貨幣發行量節節攀升,這是事實,除了跟中國靠投資驅動這種體制有關之外,還有外匯佔款方面的原因。我想說的是,不要忽視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過去十年,有很多原來不流通的東西進入了流通環節,比如大量的土地、房產和法人股,貨幣是商品流通的潤滑劑,98年的商品房制度改革、05年的股權分置改革,之後是需要更多的貨幣流通做支撐的。未來三到五年,投資和改革是中國經濟的兩大驅動力。投資驅動說白了就是「印鈔」,而「改革」帶來的增加流通貨幣需求仍然不少,比如,農村土地和小產權房進入流通環節三年內就可能實現。央行總是說「保持信貸規模的適度增長」,這是有原因的。更不用說中國正處在製造業快速發展之後金融業加速發展階段,而「金融脫媒」在東方國家尤其是在中國,不會有某些「海龜」想像的那麼厲害。銀行業的膨脹速度可能會慢下來,競爭也會更加激烈,但總體上銀行業的收入和利潤還會有10%左右甚至更多的增長。

2、壞賬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多,未來三到五年更不會集中爆發。中國是人情社會,大家很容易聽到「人情貸」甚至「騙貸」的消息:國家控制開發貸吧,開發商就做假材料,通過關係戶貸工程款的形式把錢貸出來;個人為了買房,辦「假離婚」就更不用說了。但我以為,「壞消息」被市場放大了。如果中國經濟出現「硬著陸」,如日本九十年代那樣,有可能出現銀行壞賬的集中爆發,但這種可能性非常小。中國的銀行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才爆發過一次危機,我不相信相隔這麼短時間會再出現大的危機,更不相信政府會允許爆發這種危機。中國的經濟危機已經快過去,新一屆政府接下來會有很多「穩增長」的措施出台,這些措施大多是有利於銀行業的。

3、銀行股明顯被市場拋棄。四倍左右的市盈率,一倍左右的市淨率,是值得持有的。當然,我只選擇股份制銀行,我不會買五大國有銀行和城商行、農商行的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001

坐關:在股市二十年穿越牛熊 陶然

http://xueqiu.com/8043349831/25275356
#一起滾雪球# 他經歷過幾輪牛熊,在體制內參與過中國證券市場的變革,當過上市公司董秘,也曾下海做過實業。現在他職業做投資。坐關,選擇這個ID也許是他目前對心態的調整。
我們和@坐關 通過線上的方式做了些交流,聽聽他二十年投資生涯裡的一些經歷和感受。
查看原圖(坐關提供的1991年4月10日深市行情)

雪球:您進入股市好像很早,當時是什麼情況?
坐關:的確,我進入股市的時間是很早,這可能跟我平時喜歡關注新生事物有關。我來深圳後的第一份工作是搞經濟研究,當時就聽過厲以寧的課,接觸到股份制,還做過股份制改造和上市策劃顧問。所以,我是中國最早的一批股民。

雪球:第一次買的股票還記得嗎?
坐關:時間太長了,具體哪只還是很難想起來。印象當中呢,1989年底安達(0004)股票發售,深圳中心區的朋友追到蛇口發售點來買,然後到我工作的單位聊天,我特羨慕。當時我就覺得能賺錢,很想買,只是手裡沒錢,後來幾個月我想了很多辦法籌錢,用來投資了股票。1990年我去香港聯交所考察,見人就談中國股市多麼有前景,香港人都很懷疑。沒想到,中國股市的發展遠遠超過了我的預期。

雪球:當時中國證券市場剛起步,您買股票會有個基本判斷嗎?
坐關:那時候就幾隻股票,沒太多選擇。剛開始我還分析一下公司的基本情況,後來發現那些分析根本不管用,就憑感覺買。感覺股價相對低的會漲,就揀股價低的買,聽說某公司有什麼內幕,就買某公司股票。是跟風的做法,股市裡的菜鳥,可以這麼說吧。

雪球:您之前在雪球也提到過20年前的投資經歷,好像很慘痛?
坐關:我大學畢業後在內地做了一年半政府官員,然後來深圳做經濟研究工作,主要是研究股份制改造,就覺得自己是專家啊,但操作起來跟普通股民差不多,說起來頭頭是道,到最後實際上是虧錢,算是交學費。
我覺得主要是因為賺錢的壓力還不夠大,炒股是為了好玩,為了聊天時候的談資,沒有真正去研究標的物,更沒建立有效的投資準則。平常研究都是理論方面的東西,投資是實戰,跟搞理論是兩碼事。

雪球:您前後應該經歷過中國證券市場的幾次牛熊,具體是什麼情況?
坐關:第一輪牛熊來的時候印象最深,那是在1990年和1991年。我寫過一篇《二十二年前我在股市的慘痛虧損經歷》,就是講我在那次牛熊的經歷。其實很簡單,也是普遍規律:牛市中賺了錢,自我感覺很好,把自己當成「股神」,熊市一來,把賺的都吐回去,還吐得更多。

「嘗到甜頭後,我寫信鼓動姨父出錢跟我合作買股票。姨父那時候是個萬元戶,他收到信後專程來了一趟深圳。那是1990年夏天,我當時住在集體宿舍,他進入房間的第一件事就是讓我拿剪刀,然後解開皮帶,用剪刀把內褲裡逢的口袋剪開,拿出兩萬元現金交給我。我信誓旦旦告訴姨父,現在是買股票的大好機會,一年之後,兩萬至少可以變成三萬。可還不到一年,只剩下一萬二了。那是新中國股票市場的第一波熊市,從泡沫的興起和破滅,我完整地經歷了,而且交了一筆很大的學費。」
                                                   ——坐關《二十二年前我在股市的慘痛虧損經歷》

吃了那一次虧之後,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我倒沒有怕十年,但確實歇了兩年,錯過了1992年的牛市和新股抽籤。我知道新股抽籤有錢賺,但看到汗流浹背的人胸貼著背已經不分男女了,就沒有去排隊。那時候我升任了副處級幹部,工作很忙,關鍵是不缺錢,沒有賺錢的動力。新股抽籤時賺大錢的主要是兩種人:一種是生意人,比如德隆的唐萬里,一種是對「窮」有深刻體驗、很想賺錢的人。這兩種人我都不是。

1993年我工作的單位和某證券公司合作搞了一個證券業務部,我開始手癢,又進入股市,想利用得天獨厚的優勢炒股,那一次主要是聽朋友的消息買股票,很失敗。這段經歷我也寫過文章。

「我讓我那位「特大戶」朋友推薦股票,他應承了,但沒有馬上推薦。我知道,他是一個很謹慎的人,肯定有把握的股票才會給我推薦。一個月之後,他給我電話,讓我買一隻股票。我放下他的電話馬上打電話買,買入後就漲。看到賺錢了,我打電話給他,問他賣不賣,他說:「拿著吧。」我就沒動。後來,股票往下跌,我又打電話問他,要不要賣,他還是那句話:「拿著吧。」我就一直拿著。1994年夏天,賬面虧了一半,突然接到他一個電話,讓我賣了,聽得出他的聲音裡帶著歉疚。我二話沒說就賣了。可賣出不久,這只股票又漲了回去……」
                                                                     ——坐關《二十年前的炒股經歷》

之後我再也沒有離開過股市。1996年和1999年兩波牛市我倒是參與了,但工作很忙,股市上投入的資金不多,用在股市上的時間也有限,只賺了點小錢。我的工資收入比較高,投資賺不賺錢我無所謂。現在想來也不後悔,那兩波牛市要是大賺了,說不準在後來的熊市又會賠進去。那時候我的想法還是在體制內做個好的螺絲釘,主要精力都在工作上。即便後來做了上市公司董事會秘書,我在股票投資上也沒有什麼輝煌業績,太忙,根本沒時間去研究股票。我總以為,沒有賺錢的壓力和動力,用的心思不夠,很難通過投資賺到錢。

雪球:後面是什麼時候真正開始專注投資?
坐關:我真正用心研究投資,在股市上投入精力是從2005年開始的。那時候我已經「下海」三年半,一直在實業上賠錢,幾乎把在體制內的積蓄賠得差不多了,決定轉戰股市和房地產,正好碰到這兩個市場露出牛角尖。
回過頭來看,實業上賠錢是我做投資的學費,賠了錢我明白了兩件事:一是明白「生意」是怎麼回事,二是明白投資不是鬧著好玩,目的是賺錢,需要專注和耐心。2007年的牛市我是趕上了,而且在國慶節前全身而退。那年國慶節我們大學同學聚會,聚會前我把股票都清空了。

雪球:做實業選擇了哪個行業?
坐關:當時那個工廠是做禮品的,就在深圳,不是我選的,我弟弟想做,他覺得我在國企做過高管很厲害,讓我入股、當老總,我就去了,做了三年半,一直在虧。
在國企的時候,覺得自己很懂生意,無所不能。但是真正去做老闆,發現很多東西都不懂,要交學費。交了幾年學費之後才明白,做工廠這件事,發揮不出我的優勢。然後決定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也就是證券投資和房地產。我之前在房地產公司做過董事會秘書,證券投資和房地產是我相對比較內行的事情。
所以2005年開始,我主要是做股票投資,也做房地產顧問。去年開始房地產顧問也不做了,一心做投資。

雪球:這段做實業的經歷,您覺得對現在做投資看企業有什麼幫助嗎?
坐關:我覺得做過實業尤其是當過老闆的人,再去做投資就變得簡單了,因為他知道什麼是生意,知道企業到底是怎麼在賺錢,那麼,做投資的時候就更容易看懂標的物。
在國企的時候呢,就是一個螺絲釘,懂一個方面就可以做的很好,然後升到很高的位置。而自己當老闆,必然會接觸到企業的方方面面,更重要的是,賺錢虧錢都跟自己有關係,逼得自己不得不懂生意。

雪球:您入市這麼長時間,收益率怎麼樣?
坐關:沒仔細算過賬。2001年之前的累計不知道賠賺,賠也不會賠多少,賺也不會賺很多;2001-2004年主要精力在工廠和房地產上面,沒有碰股票;2005-2007年大概賺了五倍,當然,這張成績單其實我是很不滿意的;2009年5月在香港開了H股戶頭,金額很少,是玩玩的心態做的,賺了點小錢;2007年國慶節之後三年,我的A股賬戶主要用來打新股,而且差不多都是新股上市第一天就脫手,當然是賺的,除此之外幾乎空倉,手癢的時候小資金玩一下,賠賺都當玩遊戲;2010年9月開始買銀行股,現在算下來是賺的。

雪球:為什麼07年的時候開始打新股?
坐關:2007年9月,A股的整體市盈率已經超過了50倍,很多人在喊死了也不賣,盼著到一萬點。當時我覺得市場肯定要調整,那段時間看了不少香港1973年、日本1990年股災的資料,然後決定清倉,把錢用來打新股。中石油我中了幾千股,上市當天一開市就賣出了。
打新股算是中國證券市場的特色,當時打新股打得太愉快了,新股上市第一天是很瘋狂的。後來情況有變化,打新股不一定穩賺,我感覺很多股票也物有所值了,所以2010年9月開始買入銀行股。

「《我為什麼一直拿著銀行股》在"雪球"貼出後,原以為很快會被扔進了信息垃圾筒。昨天看「雪球」,評論多了起來,很出乎我的意料。剛才認真瀏覽了一下大家的評論,粗略統計,大致有43%的人屬於「銀粉」,30%的人是「非銀粉」,另外27%的人沒明確表態。這個統計讓我有點不安。可能是做投資久了,當發現自己屬於大多數人的時候,條件反射就會產生,有背脊發涼的感覺。好在被「贊」最多的評論是說我「蠢」的那一個,這讓我踏實了許多……」
                                                                                                  ——坐關 2013-8-25 發表於雪球

雪球:現在除了銀行,還看其他的行業嗎?
坐關:我倉位裡還有中國平安。我認為,目前的藍籌股大多處在比較低估的階段,譬如金融、交通、能源,甚至房地產股票。房地產股票我一直很關注,感覺不夠踏實。除了藍籌股,有些股票我也看好,但感覺價格太高了,譬如上海家化、三全食品。
我比較看好中國的快速消費品行業,中國市場非常龐大,這樣的行業很有前途,但股票價格偏貴,還是感覺銀行股更好。

雪球:您選公司主要是看哪些方面?有什麼評判標準嗎?
坐關:這個問題的答案對於搞價值投資的人來說大同小異,幾乎都有標準答案。第一點,要看公司賺不賺錢,是不是可以持續賺錢。我辦過工廠,規模雖然小,但涉及產品研發、生產、銷售所有環節,幾年下來,賠了不少錢,不過,總算對「生意」有了感覺。一接觸到「生意」,我大致就知道它是賺「吆喝」呢還是真的賺錢,是可以長期賺錢,還是賺一把就走人。第二點,要看管理層有沒有本事,心思是不是放在該放的地方。現在有些上市公司老闆,心思根本不在主業上,說白了就是騙子,總想從股民身上騙錢,這種公司在我看來跟毒品無異,絕對遠離。第三點,要看價格是不是合適。第四點,要看風險有多大,不踏實的、拿不準的絕對不要碰。

雪球:平常會實地調研嗎,怎麼考察一家公司的好壞?
坐關:當然需要調研,但並非就是去參加股東大會、跟上市公司老闆或者董秘聊天,如果那才叫調研的話,作為小散的我們,跟那些機構相比,太沒優勢了。我要買一家公司的股票,會儘量先去用一下他們的產品,再問問用過他們產品的朋友有什麼感受。在網上看看對公司管理層的訪談也很有必要,他們說的話不能全信就是了,找找感覺,看不順眼的就PASS,絕不勉強。

雪球:入市二十多年,您的投資思路上有過哪些改變?
坐關:下海之前做投資基本是跟風,雖然有興趣,也顯得很專業,但其實用的心思不夠,是鬧著玩,似乎是為了跟人聊天時有個談資。現在很多貌似專業的人其實跟我那時候差不多,說起來道理一套又一套,跟別人說都是賺的,虧的都咽到肚子裡。下海之後,有賺錢的壓力和動力,才用心去做。我也研究過技術分析,用很少的資金邊試邊研究,越試越覺得那是自欺欺人。我感覺自己骨子裡就是價值投資者,這似乎有點標榜自己,其實在我看來,價值投資者沒那麼偉大,也就是買東西比較注重性價比而已。我認為,作為投資品,就一定有一個價值,只是每個人對它的價值看法不同。現代社會,垃圾信息太多,讓本來都不太清楚的價值更模糊了,所以,獨立思考、不受干擾是價值投資的必修課。當價格低於價值,並且把各種風險因素評估後達到一個安全邊界,就可以買入。至於買入後,什麼時候回歸價值,我不知道,只能等。而且,即便它回歸到價值,也不一定馬上賣出,要等到我認為需要賣出的時候才賣出。

雪球:在投資這條路上,受誰影響或者幫助比較大?
坐關:都不好意思說是巴菲特、彼得·林奇,但確實讀了他們的書或關於他們的書之後,很認同。認識幾個做投資很成功的朋友,受他們影響也很大。2005年起,我就當他們為榜樣,在我看來,他們是投資界的隱士,真正的高手。

雪球:在中國,您認為投資高手有什麼標準?
坐關:在中國股市上還算得上成功的人,基本上是能在牛市最高點前後出來的人。2007年沒逃頂,或者出來後很快又進去,一直套到虧損纍纍才斬倉離開的,那他在這個學校裡,小學還沒畢業。
我說的話可能有點絕對,也有不逃頂賺到很多錢的人,比如萬科的劉元生,那更是高手。
我剛才說的那幾個朋友,都是在2007年成功逃頂的,有逃得早的,也有逃得晚的,最後下來,碩果纍纍。股市的規律就是這樣,有牛市就有熊市,不完整地經歷一個牛熊市,不能說自己是高手。

雪球:您做投資會對整體市場情況先做個判斷嗎?
坐關:我很關心宏觀的東西,在中國做投資需要關心這些東西,包括政治的和經濟的。至於整體上是不是高估或者低估,其實很容易判斷,如果感覺很難判斷,多半是因為受干擾太多,眼睛模糊了。巴菲特、彼得·林奇也會去判斷,不然彼得·林奇也不會在書裡提到股市預測的雞尾酒會理論。但確實沒必要花太多心思去判斷大勢,也不能過於自信對大勢的判斷,更不必整天盯著市場行情,很多時候,跟市場保持一些距離看得更清楚。

雪球:關注宏觀,主要是為了評估各種風險?
坐關:主要有兩點:一是能大概知道什麼是頂,什麼是底,在中國做股票這個還是要有數;二是中國政府對經濟的控制力很強,尤其是我投資的對象又是銀行股,還有中國平安,這些行業都跟政府行為相關,所以會去關注宏觀層面的信息,琢磨市場對政府的舉動有什麼反應。我之前的職業經歷裡,在這方面花的時間也比較多,相對是我的優勢。

雪球:您現在職業搞投資,一般生活節奏是怎麼樣的?
坐關:我想說的是,你熱愛一份事業,你在其中投入的時間精力是沒法兒算的,用很簡單的話來概括那就是「心中有股票,處處皆投資」。我的生活狀態可能外人看起來很閒,其實我每天的時間都會排很滿,看書、看資料、寫東西,去感興趣的地方轉轉。還有,每天下午四點我都會去登山,我習慣一個人運動,沒有閒聊,腳下的步子會邁得很快,還可以聽一下收音機裡的新聞,這是我最偏愛的運動方式。

雪球:平常您都愛關注哪一類的信息,愛看什麼書?
坐關:每天會瀏覽一下財經消息,看看自己感興趣的標的物情況,更多的時間是琢磨。我對看的書是有些挑剔的,前兩年出差路上喜歡讀官場小說,主要是想知道那些有權有勢的人在幹些什麼。最近在讀一些自傳和自傳體小說,剛重讀完奧格威的《一個廣告人的自白》、雷巴科夫的《阿爾巴特街的兒女》,也快速地翻看了最近比較時髦的《史玉柱自述》。現代社會信息爆炸,垃圾書太多,在我看來,沒營養的書看了也是浪費時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138

苦逼的中國價值投資者 坐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boaz.html

朋友老Y原來在阿里巴巴工作,後來自己創業,做了一個電子商務公司,最近一年多他邊做生意邊炒股。雖然他在股市上是個新手,但買的股票都在漲,讓我這個在股市混跡多年的老手自愧不如。

半年前老Y我跟說樂視網,三個月前,他跟我說華數傳媒、百視通。呵呵,現在回過頭來看,都是牛股。我都沒買,巴菲特給我推薦股票我都不會買,何況老Y還是個新手?他買了,也不知有沒有拿住。

讓我覺得好笑的是,當初老Y給我推薦樂視網的時候,特別強調一件事情,那就是樂視網的賈老闆很有背景,他跟我說:「別看他以前是個礦老闆,他的背景可沒有那麼簡單,在中國,能把公司做到這一步,背後沒人支持是做不到的。」當時我聽了這話,心情很複雜。賈老闆背後是不是有高官或高人支持,我無從查證,也不想去研究,但這說明了,在中國做事情確實需要背景,沒有背景,在普通中國人看來,是不可想像的。

國慶節期間,樂視網重大資產重組的內容公佈了,收購花兒影視和樂視新媒體,賈老闆沒花一分錢,又把股價給弄了兩個漲停板。有分析說至少會有三個漲停,也許吧,四個五個都可能,但跟我沒半毛關係,誰叫我是個苦逼的價值投資者呢?

七月去武漢,跟一幫搞投資的人聊天,那幾個崇尚交易性投資的人跟我說,在中國,是不可能做價值投資的,他們也研究過巴菲特,也嘗試過如同買公司那樣來投資股票,但最後,血的教訓讓他們放棄了價值投資。

樂視網的兩個漲停讓崇尚價值投資的人又跑走了一些。我還堅守著,我不想往自己身上貼什麼價值投資的標籤,現在,最難看的就是這個標籤了,呵呵,前面還得加上「苦逼」兩個字。我只是覺得自己太笨,又太懶,懶得都不願意去看盤,根本就不是做交易性投資的料。

老Y在跟我講樂視網的時候,我跟他講了我做房地產顧問的時候遇到的事情。2008年奧運會之後,我再次到某中等城市(下面簡稱某市)做房地產顧問。當時正遇到金融危機後的房地產低潮。某市的房地產形勢跟兩三年前完全不同了,主要的不同就是去了很多外地開發商,這些外地開發商大多沒有什麼開發經驗,但都圈了很大面積的土地,加起來的規劃建築面積大約有1500萬平方米,其中一家福建來的GD地產圈的地最大,3000畝,規劃建築面積達500萬平方米。要知道,某市一年的住宅銷量當時也就100萬平方米出頭。

我跟我服務的開發商說,形勢非常嚴峻,甚至說過這樣的話;「GD不死,某市的房地產開發商大部分得完蛋。」GD趕上的時機很不好,首期開盤正好處在2008年下半年的房地產低潮。買房的人都擔心這家公司資金出問題,GD只好低價賣,明顯是虧著本賣,缺錢的狀況昭然若揭,人們更不敢買它的房子,政府出麵糰購,還是搞不定,最後,只好賣地,公司拆分,跟破產沒什麼區別。

我跟老Y說,中國的經濟環境總是孕育了很多如GD一樣的公司,當初孫宏斌的順馳也是跟GD一樣的做法。這種公司特別喜歡下無理棋,總想一口吞掉一個行業,中國又是一個劣幣驅除良幣的商業環境,所以,這些下無理棋的人屢屢得手,變得越來越猖狂。但經商,總有一些天理不能違反,就如同人一樣,你的胃口是有限的,老是拚命吃東西,一定會撐死。

一個人到底能吃下多少東西,要看這個人的胃口有多大。賈老闆特別喜歡學喬布斯,我建議老Y仔細去看看喬布斯的訪談,看看喬布斯主持產品發佈會,再看看賈老闆在產品發佈會上的表現,看完就知道,喬布斯的胃口是賈老闆遠遠比不上的。

當然,在A股上市本身就是「開胃」的手段,呵呵,A股上市公司具備「下無理棋」的先天條件,要是GD或者順馳當初在A股上市了,恐怕也不會死得那麼快。但,「久走夜路必闖鬼」,對於這種公司,我是不會投資的。

嗯,還記得當初樂視網股價剛啟動時,市場傳聞監管部門要調查股價漲得快的上市公司,但很快,監管部門否認了調查的傳聞。這不得不讓人浮想聯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7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