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獨家專訪美國前副國務卿霍馬茨:英國“退歐” 中美應走到一起

美歐的資本市場在過去的三個交易日里連續大漲,彌平此前受英國退歐決定而蒙受的損失。然而,英國國內政治動蕩和退歐談判可能延宕數年時間,這些懸而未決的問題依舊將對全球經濟前景產生極大負面影響。對此,美國前副國務卿、現任基辛格咨詢公司(Kissinger Associates)副主席羅伯特·霍馬茨(Robert Hormats)在紐約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的獨家專訪。他呼籲,中美兩國應在此時發揮特殊的領導作用穩定全球信心,而二十國集團(G20)杭州峰會將成為一個很好的契機。

中心弱化

第一財經:金融巨鱷索羅斯認為英國退歐是全球化的挫敗;美國前財長薩默斯則稱這是歐洲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政治錯誤。這些說辭是否過於聳人聽聞?

霍馬茨:英國選民公投退出歐盟,這確實令我感到擔憂。

首先,作為歐盟第二大經濟體,英國將要承擔嚴重的後果。從美國的角度來說,英美之間享有諸多共識;英國在歐盟主張的多項改革,也是美國樂於見到的。

其次,歐盟也應當關註其與歐洲老百姓意誌之間的聯結。現在的形勢也提供了一個更好的契機,讓歐盟的領導人更深入地去審視這個問題——為什麽在歐盟內部會有反歐盟的情緒?從這個角度上說,(退歐事件)有利於推動一些歐盟政策的改革。但同時,這也發出了歐洲分崩離析的危險信號。即使沒有更多的國家離開歐盟,未來在解決經濟、金融和其他問題時,歐盟所能發揮的效果也將打折。

其三,這預示著一種中心的弱化。幾乎所有的民主政治都遇到了類似的問題。傳統上的中心在逐漸弱化,分化加重。

此外,這也代表著對一種全球化的消極看法。對幾乎所有國家來說,確保全球經濟運行健康對本國的經濟成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今世界,誰也無法關起門來只顧自己。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經濟民族主義和保護主義盛行,金融動蕩,幾乎不存在有效的全球體系。如果忽視全球經濟,歷史將重演,沒有人能獨善其身。

我認為,現在需要美國、英國和歐盟等國家繼續合作來維護全球經濟穩定,同時也為這些國家與中國加強緊密合作提供了契機。在2008年雷曼兄弟倒臺後,中國在促進全球經濟增長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認為在歐盟經歷動蕩之時,中美兩國應當走到一起,探討如何促進全球穩定和繁榮。

第一財經:你認為中美兩國在此時應當顯示大國的領導能力?

霍馬茨:是的。中美兩國在包括氣候變化和打擊恐怖主義方面都有所合作,而維護全球經濟秩序對兩國都至關重要。即便只是雙方對話的動作和表態合作的意願,就能為全球經濟註入穩定和信心。

我認為,今年在杭州舉行的G20峰會將意義重大——全球經濟本就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和經濟增速放緩的挑戰,現在還要考慮英國退歐的影響。到杭州G20峰會時,勢必仍有許多問題懸而未決,我希望中美兩國能借此機會通力合作,規劃方案。當然還需要其他國家的參與,但中美兩國應在此發揮特殊的領導作用。

美國人應吸取“退歐”教訓

第一財經:我們要如何來理解“反建制”情緒在美國和歐洲的盛行?

霍馬茨:許多支持英國退歐的選民,其所認同的“反建制”、反中心主義、反全球化、和排外情緒與現下美國的一些觀點不謀而合。而特朗普利用並激化了這些情緒。從這個角度來看,兩者之間確實存在共性。

另一方面,選民應當意識到一點:不要僅僅為了抒發胸中的憤怒,而投票給支持民粹和排外主義的候選人,而應該從更長遠的角度考慮問題。出於憤怒投出的一票也許能解一時之氣,但是當英國人第二天醒來時發現金融市場大幅波動、英鎊暴跌——自己的資產也縮水了,這感覺可不好。我想,通過英國的退歐公投,美國人也許能從中有所反思——即使你感到挫敗,甚至認同經濟保護主義,或對外來移民有所不滿,但也不能因為出於憤怒投票而毀掉自己(和國家)的經濟前景。

第一財經:在退歐公投結果公布後,美國總統奧巴馬發表講話稱美英之間特殊的關系歷久彌堅。然而,伴隨英國退出歐盟,你認為美英關系隨之將有哪些改變?

霍馬茨:從政治和戰略的角度上說,美國和英國將繼續維持特殊而密切的關系,我不認為退歐對此會有任何影響。北約組織將於7月舉行峰會,我認為屆時兩國將再次重申這一點。對於歐盟的北約成員國來說,確保北約國家緊密的戰略關系不變既是從北約的戰略宗旨出發,也是為了應對俄羅斯在烏克蘭及其他地區的動作。北約不希望在此事上暴露內部的弱點或分歧。

從經濟角度上說,美英關系的變化將在某種程度上取決於英國與歐盟談判的結果。目前,美國與英國的經貿關系建立在其歐盟成員國的基礎上。一旦英國全面退出歐盟,美國需要在包括貿易等多個領域與英國達成新的協議。可以肯定,未來兩國將繼續保持緊密關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641

美國國務卿克里:近期密集的恐怖襲擊證明IS快不行了

從美國奧蘭多俱樂部的大規模槍擊案,到土耳其國際機場的爆炸案,再到法國尼斯的重大恐怖襲擊事件,近期因恐襲而受害的人數驟然上升。但看起來甚是猖獗的“伊斯蘭國”(下稱IS)在美國國務卿克里的眼里卻已是“強弩之末”。

克里:IS已喪失近一半的領地

美國當地時間7月17日,克里在接受CNN采訪時表示,近期密集的恐怖襲擊非但不能反映伊拉克和敘利亞的 IS 勢力正在壯大,反而恰恰表明了IS如今已是“強弩之末”,正在遭受嚴重的打擊。

用克里的話來說,最近密集爆發的恐怖襲擊是“敵人發現我們正在步步緊逼所做的垂死掙紮”。

然而,CNN主持人泰伯(Jake Tapper) 對克里的說法提出了質疑。他列舉了近五周以來一系列由IS發動的恐怖襲擊稱:“我無意冒犯,但我不認為對公眾而言‘伊斯蘭國’已是強弩之末。就在過去幾周,我們見證了一系列有它發動的恐怖襲擊……”

泰伯舉出了一連串的數字:美國奧蘭多俱樂部槍擊案死亡49人,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機場爆炸案死亡45人,伊拉克巴格達恐怖襲擊死亡超過200人,法國尼斯恐襲死亡84人。

對此,克里回應稱:“這取決於你說的IS是什麽範疇。首先你我都不知道奧蘭多事件是否與 IS 有關,也不清楚罪犯是否受其指使。”他強調,盡管近日發生多起恐怖襲擊,“但是這一極端組織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大本營正在面臨巨大壓力,這是個事實。”

“如果你覺得有一天一個人殺了人就是伊拉克和敘利亞的恐怖組織強盛的表現,那你就犯了個大錯。”克里表示,美國正在動用一切資源鏟除伊拉克和敘利亞的IS組織,該組織和它的鼎盛時期相比,已經喪失了40%~45%的領地。

當泰伯問美國是否會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加強軍事力量時,克里稱國會恐怕不會通過新的法案批準對IS出兵。“美國國會對此毫無意願,如果證據表明國會改變了現有的態度,白宮會傾聽他們的建議。”他這樣說。

美國情報官:IS只是在調整戰略

與此同時,美國情報官員則稱“伊斯蘭國”並非強弩之末,只是在進行戰略的調整。

一名高級行政官員稱,近期對IS目標的空襲讓美國情報部門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它的結構、組織以及它對敘利亞和伊拉克控制區域外圍的進攻計劃。他表示,目前所了解到的是,IS對全球範圍內發動恐怖襲擊已經策劃了一段時間了,不過尚不清楚具體的時間和地點以及相應的措施。

“我們很清楚他們要往這一方向發展。”該高級官員說,“並非對此一無所知。”

他認為,IS很可能會繼續攻擊諸如機場、商業區之類的“軟目標”,即找更脆弱、更容易攻擊並且人口更加密集的目標下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685

美國國務卿克里:美對南海仲裁案內容不持立場

據央視報道,25日晚,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與美國國務卿克里的雙邊會談後表示,雙方達成重要共識:中美要共同努力,爭取在奧巴馬政府剩余的任期中,取得更多實實在在的惠及兩國人民的成果,把一個更加穩定、良好的中美關系轉到下一任美國政府手中。

王毅還表示,他與克里談到了南海問題,克里明確表示,美國對菲律賓單方面提出仲裁案的內容不持立場,明確支持菲律賓跟中國恢複對話,通過雙邊對話協商來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

王毅會見日本外相:奉勸不要一錯再錯沒完沒了

25日,王毅應約會見日本外相岸田文雄。

王毅說,當前中日關系並不令人滿意,脆弱敏感一面仍很突出。下半年中日關系有一系列政治外交安排,希望日方采取實際行動,維護中日間四個文件確立的政治基礎,落實四點原則共識,配合中方辦好G20峰會,為中日關系改善創造有利條件。

王毅重申了中方有關南海問題的立場,強調指出,日本不是南海爭議的當事國。在中國和東盟發表聯合聲明推動南海問題回到《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正確軌道的情況下,日本如繼續高調介入,蓄意炒作,只能坐實你們是別有所圖。至於南海的航行自由,過去沒有,今後也不會有問題。中國首先是維護航行自由的堅定力量。王毅奉勸日方謹言慎行,不要一錯再錯,沒完沒了。

(綜合來源:央視、新華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894

專訪美國前副國務卿:希拉里了解中美合作重要性

30多年前,作為美國貿易副代表的羅伯特•霍馬茨(Robert Hormats)受時任阿肯色州州長比爾•克林頓的邀請訪問小石城,並就國際貿易及阿肯色州如何從中獲益的話題發表演講。那是他與希拉里的第一次碰面。

此後,霍馬茨“棄政從商”投入高盛。至2009年離職前,他已被提升至高盛集團副主席。2009年~2013年期間,希拉里擔任美國國務卿,霍馬茨作為其副手,是負責經濟增長、能源和環境事務的副國務卿。

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霍馬茨表示,希拉里與特朗普之間的選擇幾乎是毫無懸念的。回憶起與前任老板希拉里共事的情景時,他表示:“她行事井井有條、深思熟慮。她懂得傾聽別人的聲音、理解他人的處境,並在此基礎上找尋解決問題的實際辦法。”

相比之下,霍馬茨認為特朗普所謂“成功”的商業經驗不過局限於房地產領域。“他從未領導過像通用電氣、GE這樣的跨國企業,而且房地產領域根本無法全面反映美國經濟 。”霍馬茨說。

霍馬茨認為,在這場分裂的選舉之後,重新團結美國將是異常艱難的工程。敗選的一方勢必感到憤怒和沮喪,這種情緒將破壞跨黨派的合作環境。而美國目前面臨的移民、經濟、貿易和外交政策等方方面面的議題,都需要凝聚全國的力量。

1969年~1977年,作為亨利•基辛格的高級經濟顧問,霍馬茨曾協助尼克松總統開啟了與新中國的破冰外交。霍馬茨認為,從目前特朗普的競選團隊和幕僚來看,很難就其對華政策做出預判。但鑒於特朗普在競選過程中的強硬措辭,若他入主白宮,將為中美關系的本質帶來重大改變。

第一財經:在希拉里擔任國務卿的四年時間里,你作為副國務卿,與她共事時是怎樣的情景?

霍馬茨:她行事井井有條且深思熟慮。開會時準備充分。她也懂得傾聽別人的聲音、理解他人的處境,並在此基礎上找尋解決問題的實際方法。

第一財經:這屆總統大選中有非常多針對希拉里人品的攻擊。基於你與希拉里共事的經歷,你如何評價她的誠信問題?

霍馬茨:我曾與她密切共事,她為人誠實、有原則。我非常有信心她將成為一名傑出的總統。

第一財經:你認為這次大選是否會對中美關系產生影響?

霍馬茨:對未來的美國總統而言,重要的是他(她)是否了解與中國合作的重要性。雖然,希拉里在擔任國務卿時曾有過一些強硬的言論並不討中國歡心。但她明白中國在當今世界的重要地位,並了解中美合作的必要性。我認為,如果希拉里當選,她會非常希望與習近平保持友好的關系,開展坦誠對話。她不是那種“為批判而批判”的人。我曾多次陪同希拉里訪問中國。對於中國在經濟上取得的成功表示尊重,並對中國的領導人、中國歷史和文化都非常了解。

而特朗普幾乎完全沒有和中國打交道的背景經驗。

第一財經:如果特朗普入主白宮,他會為中美關系帶來哪些改變?

霍馬茨:我想是會有不同的,中美關系的本質可能會發生重大改變。特朗普認為通過強硬的態度和措辭,例如威脅向中國商品征收45%的關稅和以人民幣匯率等問題相要挾,就可以讓中國按照他的思路行事。我認為,這是一種對中美相處之道的誤讀。

兩國之間有諸多需要討論的議題,其中當然存在分歧。但重要的是,兩方都願意通過建設性的合作來解決分歧。談判的過程有時很順利,有時會遇到阻礙。但自1970年代初以來,中美高層之間持續的、負責任的對話,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第一財經:你認為兩國在哪方面最需要盡快合作?

霍馬茨:在新總統產生後,如果要我列舉兩國間對話議題的清單,朝鮮問題應當居於首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782

日媒:美國國務卿克里稱尚未放棄對通過TPP的希望

據日本共同社18日報道,日本外相岸田文雄17日在秘魯首都利馬會晤美國國務卿克里,就繼續致力於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早日生效達成了共識。

報道稱,雙方還一致認為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新政府上臺後仍應強化日美同盟。

岸田就TPP介紹稱,日本“正在繼續努力在本屆國會獲得批準”。克里也稱“我們沒有放棄。美國經濟界強烈期待(TPP)”,表示將努力促成在美國國會獲批。

克里表示將努力促成TPP在美國國會獲批

預計明年1月共和黨特朗普政府上臺後,克里將不再擔任國務卿一職。岸田列舉今年5月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問廣島等,贊賞道:“日美同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正是多虧克里。”克里回應說:“對合作的軌跡感到自豪。”

當地時間11月17日,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進行了一次“倉促安排”的會面。據共同社18日報道,安倍就此次會談向記者表示:“沒有信賴,同盟就發揮不了作用。我確信特朗普是可信賴的領導人。”

當地時間17日,安倍與特朗普在紐約會面

安倍還稱,雙方就“在兩人合適的時間再次會晤,在更廣範圍內,展開更深入的交流達成了一致”。

對安倍和特朗普的此次會談,克里在會晤岸田時表示,將會“關註雙方的互動”,岸田也在接受采訪時說:“無論何事,首腦間的信賴關系是基礎。強烈期待(該會談)成為堅實信賴關系的第一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991

特朗普與羅姆尼90分鐘密談:來做我的國務卿吧

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特已經近兩周,一方面,為新政府關鍵職位物色人選是工作重點,另一方面,彌合大選帶來的黨內分歧也是關鍵要務。

在宣布了中情局局長、司法部長等崗位人選後,當地時間19日,特朗普又在新澤西州的貝德明斯特高爾夫球場俱樂部(Trump National Golf Club)會見了一系列他看中的人選。令媒體聚焦的是,其中竟有共和黨內“死對頭”、馬薩諸塞州前州長米特·羅姆尼。

當羅姆尼走出俱樂部時,守候在外的媒體一片嘩然。在競選期間,作為共和黨黨內的重量級人物、黨內建制派的一員,羅姆尼一直“看不慣”特朗普的行事作風,更別提後者在競選期間時不時被曝光的激進言論。在大選期間,羅姆尼也沒少對特朗普的言行提出嚴厲批評,甚至帶頭表示,要另覓他人代替特朗普的候選人地位。

因此,特朗普與羅姆尼之間近90分鐘的會面令人浮想聯翩。特朗普此舉是在邀請羅姆尼入閣嗎?還是他希望借此會面向共和黨內大佬釋放善意,以彌合此前的競選所帶來的分歧?

大選期間,作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特朗普目睹了不少“眾叛親離”的事件:共和黨內有人力挺自己,也有人憤然離去,還有人呼籲他退選。

“國務卿”羅姆尼?

此前,有媒體曝出,特朗普此次與羅姆尼會面其實是想邀請他出任新政府的國務卿一職。目前該職位人選依舊空缺。當然,特朗普在與羅姆尼會面前,還與紐約市前市長朱利安尼等潛在人選也見了面。

會面結束後,雙方一起走出了俱樂部,並在媒體的簇擁下短暫停留。

“會談進行得很順利,”特朗普說道。但羅姆尼拒絕就是否會在特朗普新政府中出任要職做出評價,只是簡單地表示:“在當前美國面對多元威脅時,我們的會面‘意義深遠’。我們就一些共同關心的話題交換了意見。”羅姆尼還感謝特朗普的邀請,並對他領導下的新政府寄予厚望。

雖然兩人最終在媒體的閃光燈下握手言笑,結束了這場有點出乎意料的會面,但基於羅姆尼在自由貿易、對俄羅斯問題的立場上與特朗普存在較大分歧,再加上兩人截然不同的性格,很難想象羅姆尼會站在特朗普一邊,特朗普能夠不計前嫌同樣出人意料,難怪羅姆尼的一些資深顧問也對兩人的會面表示驚訝。“一個以商業為重,一個專註於外交政策,他們怎麽可能走到一起?”有美媒如此評價道。

當然,也有不少戰略分析師依舊在觀望。在他們看來,如果羅姆尼接受特朗普的邀請出任國務卿,毫無疑問幾乎再現了奧巴馬總統第一任期內不計前嫌地邀請黨內競爭對手希拉里出任國務卿的一幕。

釋放與黨內“和解”信號

如果說羅姆尼出任特朗普政府國務卿的可能性不大,那麽黨內建制派大佬與特朗普會面,多少也讓人看到了特朗普團隊對不同政見的包容。

特朗普過渡團隊新聞發言人表示,“我想此次會面最能夠說明的一點是,過去的都已經過去了。當選總統希望能夠聘任最優秀、最聰明的人來領導這個國家前進。”

當然,除了看重羅姆尼在外交政策領域的豐富經驗,他在共和黨黨內的地位對於特朗普贏得黨內的支持是一大加分項。作為資深共和黨黨員,羅姆尼除了曾經擔任過馬塞諸塞州州長等諸多職位外,還在2012年以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身份參加了總統大選。

無論羅姆尼是否接受國務卿一職,又或者會以何種身份出現在特朗普身邊,至少他與特朗普的這次會面讓共和黨內建制派吃了定心丸。在他們看來,這是特朗普的一個讓步,說明他已經意識到,傳統或者保守的外交政策更符合共和黨內的主流意見。

雖然11月8日的大選結果顯示,國會參眾兩院依舊將掌握在共和黨手中,但鑒於特朗普競選期間沒少得罪共和黨內同僚,不排除今後會出現共和黨籍總統的政策在國會中過不了共和黨自己人這一關的尷尬局面。因此,除了與羅姆尼的會面,特朗普彌合黨內分歧的努力一直未曾停止。

一個最顯著的信號是,特朗普日前力邀共和黨領袖之一、全國委員會主席的普萊巴斯(Reince Priebus)出任幕僚長。除了在大選期間力挺特朗普外,普萊巴斯與黨內眾多議員私交甚好,能為特朗普與共和黨領導層搭起“橋梁”,尤其是與其多年盟友,國會多數派領袖、共和黨人瑞安(Paul Ryan)建立起融洽關系,他曾在大選期間,拒絕給予特朗普支持。

當然,對於特朗普而言,彌合黨內分歧並不是件容易的事。特朗普要想順利展開之後的總統任期,必須繼續和幾位共和黨大佬或要員進行善意接觸,包括南卡萊羅納州聯邦參議員林塞•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參院軍事委員會主席麥凱恩(John McCain)、緬因州參議員蘇珊·柯林斯(Susan Collins)、內布拉斯加州聯邦參議員本·薩瑟(Ben Sasse)、亞利桑那州參議員傑夫•弗雷克(Jeff Flake)。而這些共和黨議員,在大選期間都明確並沒有把票投給特朗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081

不計前嫌?特朗普會見“死對頭”羅姆尼,或提名其為國務卿

美國當選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周六與共和黨黨內大佬、前馬薩諸塞州州長米特·羅姆尼進行了會面。此前,曾有報道指出,羅姆尼將是特朗普團隊著重考慮的國務卿人選之一。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兩人進行了80分鐘的會談,雙方都沒有透露會談的細節。

羅姆尼會談後表示會晤“意義深遠”,但並沒有回應是否將接受內閣職位的邀請。此前盛傳特朗普有意邀請其擔任國務卿,分析指出邀請羅姆尼的初衷,除了看重羅姆尼在政壇及商業上的經驗,其黨內地位對特朗普贏得共和黨內部支持大有好處。

特朗普與羅姆尼會面

現年69歲的羅姆尼是一位資深共和黨黨員,此前曾經擔任過馬塞諸塞州州長等諸多職位,並與2012年以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身份參加了美國總統大選。

作為共和黨建制派一員,羅姆尼與特朗普的關系一直較為敏感,大選期間羅姆尼以其強硬的反特朗普態度為外界所熟知。

今日美國新聞網在18日的報道中披露,特朗普在羅姆尼輸掉2012年大選後曾經對其大肆批判,稱其為“失敗者”。羅姆尼也曾經回應表示特朗普是“騙子”。羅姆尼在今年三月份的一次活動中還曾經公開表示,“特朗普所做的政策承諾一文不值。”

羅姆尼與特朗普的關系一直較為敏感

特朗普過渡團隊的新聞發言人18日表示,“我想此次會面最能夠說明的一點是,過去的都已經過去了。當選總統希望能夠聘任最優秀最聰明的人來領導這個國家前進。”

本周末特朗普還將與其他潛在的內閣職位人選進行會面,有多篇報道指出前紐約市市長朱利安尼也是國務卿的熱門人選。

到目前為止,特朗普已經確定了一些新政府要職的人選,但其中有部分人選富有爭議。

首席檢察官提名人選傑夫·賽辛斯,曾在1986年因種族主義言論被拒絕擔任聯邦法官。

國家安全顧問提名人選邁克爾·弗林中將,曾因對伊斯蘭教的尖銳看法引發關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084

特朗普密集面試內閣人選,羅姆尼接近國務卿寶座

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本周通過一則視頻向美國人民表示,他正在組建一支由“愛國人士”構成的內閣隊伍,組閣日程“基於一個簡單的核心原則:美國第一”。那麽,他的內閣組建工作進展如何?

馬不停蹄

繼上周末在新澤西貝德明斯特高爾夫球場會面了一系列他屬意的內閣人選之後,這幾天,特朗普又馬不停蹄地在自己曼哈頓的辦公大樓中會見了一些潛在人選。

當地時間周一,特朗普會見了俄克拉荷馬州長瑪麗·法林(Mary Fallin)、民主黨人圖爾西·賈巴德(Tulsi Gabbard)和得克薩斯州前州長里克·佩里(Rick Perry)。

特朗普競選活動經理康威(Kellyanne Conway)表示:“可能本周會公布,也可能今天公布,但我們並不著急。(組閣)這件事我們要做好。”

賈巴德是一名伊拉克戰爭老兵,他在大選初選階段支持桑德斯。據賈巴德表示,他和當選總統之間進行了一場“坦誠而積極”的討論,話題主要集中在敘利亞戰爭、反恐和其他外交問題上。

不過,賈巴德並未透露會面中是否提到了內閣職位。

法林表示,她並未獲邀出任職位,但她和特朗普就“一系列廣泛話題”進行了討論。這名共和黨州長的發言人稍後透露說,討論主要集中於內政部的職責,包括對公共土地上的石油和天然氣租賃事宜進行監管等。

特朗普還會見了眾議院前議長紐特·金里奇,以及小布什政府的勞工部部長趙小蘭。

特朗普過渡團隊表示,包括國防部長、能源部長等在內的多個職位正在考慮得州前州長佩里。

而據特朗普於當地時間周二發布的推文來看,其正考慮邀請底特律人本·卡爾森(Ben Carson)入閣擔任住房與城市發展部部長。

特朗普發表的推文為:“我正在嚴肅考慮邀請本·卡爾森博士擔任住房與城市發展部部長。我十分了解他——他是一個極有天分的人,也十分熱愛人民。”

據卡爾森的朋友稱,卡爾森正考慮這一職位,他對此“感到榮幸”。

此前有傳聞稱,卡爾森是健康及人類服務部部長和教育部部長的潛在人選。但上周,卡爾森的一名助理表示,卡爾森婉拒了在特朗普內閣中擔任健康及人類服務部部長的邀請。

不計前嫌屬意羅姆尼?

據熟悉特朗普過渡團隊工作的知情人士透露,米特·羅姆尼(Mitt Romney)正認真考慮出任國務卿這一內閣重磅職位,但目前為止特朗普尚未正式向其發出邀約。羅姆尼此時應該正在和家人就此進行討論,但真正作出決定可能要等到感恩節之後了。

知情人士透露,羅姆尼是國務卿一職的有力競爭者,但也不排除其他候選人的可能性,其中包括紐約市前市長朱利安尼(Rudy Giuliani)。

上周末,羅姆尼和特朗普在後者位於新澤西州的貝德明斯特高爾夫球場會面,兩人討論了全球時事以及美國在這些事件上的可能立場。羅姆尼形容會談“意義深遠”。

當選副總統彭斯確認說,羅姆尼正“積極考慮”出任美國首席外交官一職。彭斯在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說:“兩人之間的交流是熱情、而且直入主題的,他目前也是國務卿一職的考慮人選之一。”

盡管特朗普團隊多次強調正對多名潛在人選擔任國務卿一職的可能性進行考量,但不可否認的是,近期該團隊對羅姆尼的態度明顯比較正面。美國媒體分析認為,此次特朗普放下此前兩人間的嫌隙邀請羅姆尼會談是一種“團結”的象征,而羅姆尼出任國務卿也將有助於特朗普樹立較有分量的海外形象。

羅姆尼曾在2012年作為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在大選中敗給了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時任總統奧巴馬。今年大選期間,羅姆尼曾多次批評特朗普。

目前特朗普已經公布的內閣任命有:亞拉巴馬州參議員傑夫·塞申斯(Jeff Sessions)出任司法部長;美軍退役將領邁克爾·弗林(Michael Flynn)擔任國家安全顧問;堪薩斯州聯邦眾議員邁克·蓬佩奧(Mike Pompeo)擔任中央情報局局長;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普里巴斯(Reince Priebus)擔任白宮幕僚長;其競選主任班農(Stephen K. Bannon)擔任白宮首席策略師和高級顧問。

截至第一財經記者發稿時,並未有任何新任命宣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493

羅姆尼有望出任國務卿,中途何以跳出大量反對者

在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不計前嫌”考慮提名他最嚴厲的批評者——2012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為國務卿之後,共和黨內有多位重量級人士紛紛表示,羅姆尼不適合被提名為新一任的美國國務卿。

眾議院前議長金里奇(Newt Gingrich)和2016年共和黨總統大選候選人哈克比(Mike Huckabee)等共和黨人在周三表示,羅姆尼缺乏代表特朗普所主張的那種“強硬的,美國第一的外交政策精神”。

“我能想出至少20個和特朗普的外交政策觀點相當的人。”金里奇說。

哈克比和金里奇的共同觀點是,羅姆尼的主要問題還在於,他在競選期間對特朗普所進行的“竭盡一切可能的抨擊,不僅是在政策方面,更主要是對特朗普的個性和品德方面所進行的攻擊”。哈克比更是指出,這也將引發關於羅姆尼對本屆政府忠誠度的質疑,更會冒犯那些在競選中對特朗普一直忠心耿耿的選民們。

羅姆尼的“外交幹預者”VS特朗普的“美國不應該當世界警察”

“羅姆尼會是一個非常糟糕的國務卿人選。”得克薩斯州共和黨主席鮑肯(Tom Pauken)表示,“羅姆尼的外交政策觀點同特朗普的完全沖突,並且他也會把錯誤的人選帶進國務院。選擇他能夠給特朗普帶來的傷害會比好處多得多,並且會釋放完全錯誤的信號。”

作為共和黨傳統外交理念“幹預理論”捍衛者的羅姆尼,基本沒有對特朗普的“美國第一”的“改革派”外交理論核心做過任何評論,只是一再批評特朗普在外交領域缺乏經驗和常識。

“羅姆尼會重新啟用那些讓我們卷入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和主張海外戰爭的‘好戰派’分子。”美國前駐瑞士大使維特利(Faith Whittlesey)表示,“他將徹底摧毀一切特朗普所主張的‘美國不應該去當世界警察’外交理念的支持者們。”

特朗普提名羅姆尼會是政治正確的決定?

共和黨政治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挑選羅姆尼會為特朗普內閣廣納共和黨內賢良人士打開一扇大門,也會打消很多人對進入特朗普內閣的疑慮,即“連羅姆尼和他都能握手言和,其中必定有可取之處或者可取之人”。

“很多特朗普的支持者可能不喜歡(提名羅姆尼),但特朗普的這個舉動會發出一個非常強硬的信號,就是特朗普在挑選內閣成員的時候只挑選最合適和最優秀的。”新罕布什爾州共和黨策略專家格瑞文(Partrick Griffin)表示,“羅姆尼身上所具備的穩重、嚴謹和總是有備而來的品質,能為特朗普內閣帶來巨大的可信度,我想特朗普也是知道這一點的。”

但是,也有共和黨策略專家稱,對於新內閣需要“穩定並給人安全感”來說,羅姆尼無疑是一個非常合適的人選,但是,羅姆尼同特朗普之間仍然存在兩個嚴重的障礙:一個是特朗普是否真正信任羅姆尼可以為他推進外交綱領,另外就是兩人在對待俄羅斯的問題上仍然存在很大分歧,特朗普主張改善同俄羅斯的關系,而羅姆尼則一直主張對俄羅斯強硬。

“如果這兩個障礙可以克服,那麽羅姆尼確實有很大幾率成為國務卿。”共和黨策略人士奧康奈爾(Ford O’Connell)表示,“對特朗普來說,忠誠固然重要,但是你不會對所有人都知根知底,有的時候,你只能去選擇那些最合適的人為你工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694

特朗普的“國務卿焦慮癥”:四大人選僵持不下

我的國務卿是誰——這是2016年感恩節讓特朗普傷透腦筋的大事。雖然眼下感恩節假期已經結束,但這個特朗普新內閣最大的謎題仍然無解。

當選總統後的第一個感恩節,特朗普帶著全家到佛羅里達州棕櫚灘的Mar-a-Lago俱樂部過節,在這個俱樂部渡假是特朗普一家20年來的傳統,今年也不例外。只不過,今年一起來到這里過節的,還有大批特勤人員。

“特朗普就在客廳里到處走,看到人就會問‘你認為誰來當國務卿比較合適’?”一位感恩節期間在該俱樂部的人向美國媒體透露。

繼紐約前市長朱利安尼和2012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被認為是國務卿的熱門人選後,本周又出現了新的國務卿大熱門:一位是之前因為婚外情醜聞淡出美國政壇的美國前陸軍四星上將、中情局前局長彼得雷烏斯(David Petraeus);另外一位是國會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主席、田納西州共和黨參議員括克(Bob Corker)。特朗普本周一已經同彼得雷烏斯舉行了會談,並於周二與括克會面,還將在周三與羅姆尼舉行第二次會談。

彼得雷烏斯會後在特朗普大廈對記者們簡短表示,他們的會談進行得很順利,兩人“在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里談了國際事務、全球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其他的進展還要看以後的發展”。

共和黨各派都有各自的國務卿人選

作為“美國首席外交官”的美國國務卿一職不僅對外代表美國,更是美國總統權力順位的第四位人選(總統之下依次為副總統、眾議院議長、國務卿)。所以,國務卿一直被毫無爭議地看作是內閣最重要的人選。

自競選以來,特朗普一直主張的“讓美國再次偉大”不僅被看作是他在美國國內的執政綱領,更被看作是其對外政策的核心理念。所以,在挑選由誰來替他實施這個核心理念上,也就是誰來擔任國務卿一職上,特朗普似乎比任命其他內閣人選都要慎重。

本來在感恩節前,羅姆尼來到特朗普大廈,兩人“一笑泯恩仇”已經被外界解讀為羅姆尼當選國務卿“不會有太多懸念”的信號。羅姆尼的助手更是大方透露,“特朗普對羅姆尼的評論是,他有‘國務卿相’”。

特朗普曾在私下表示:“由這樣一個儀表出眾、‘上鏡頭’的人來擔任美國的首席外交官是再合適不過的事情了。”這是羅姆尼助手的說法。

不僅如此,多位共和黨策略人士指出,任命羅姆尼更是得到了特朗普的競選副手彭斯等共和黨人的大力支持。另外,提名羅姆尼更能幫助特朗普獲得國會的支持,特別是能得到羅姆尼之前競選總統時的副總統人選——眾議院議長保羅·瑞恩等重量級共和黨人支持。

然而,在羅姆尼的任命引發媒體高度關註後,特朗普陣營和多名共和黨人卻對此提出強烈反對,在特朗普過渡團隊的多位高層官員本來可以“私下”向特朗普提出反對意見的情況下,包括特朗普的競選經理康威(Kellyanne Conway)和眾議院前議長金里奇等人都在上周末對多家媒體表達了對羅姆尼的不滿。

質疑羅姆尼的“忠誠”是這些反對者無法釋懷的原因。因為,在特朗普目前已經提名的內閣人選中,大多都是競選中對特朗普表示過支持的人,即使有批評者,也沒有羅姆尼一直指責特朗普是“江湖騙子”這樣的個人攻擊。在反對者看來,羅姆尼對特朗普的反對已經超越了一般政見的不同,並且在競選期間間接幫助了希拉里。因此,羅姆尼對特朗普不僅沒有任何“忠誠”而言,更準確地說是一直在背叛。

反對羅姆尼提名的人甚至指出,羅姆尼到現在為止都沒有表現出任何誠意,“至少也應該寫一封信,做一個公開聲明,表達一下對之前抨擊特朗普的道歉吧”。

然而,特朗普似乎同這些反對者有不同的標準:“忠誠”似乎並不是他考慮國務卿人選的重要因素,否則他就會從一開始就提名一路追隨他的“忠臣”、另外一位國務卿人選朱利安尼。

半路突然殺出的兩匹黑馬是誰?

相比羅姆尼和朱利安尼,田納西州共和黨參議員括克的知名度顯然稍遜一籌。但是在美國國會里,括克卻是已經連任14屆的資深議員。因為他一直以直言不諱和敢說話著稱,對各種特殊利益集團“堅決說不”,因此他也一直是多個財團高價拉攏的對象。但也因為他一直不改變自己的立場,而成為國會為數不多的沒有任何利益組織支持的議員。

括克目前在參議院擔任外交事務委員會的歐洲、歐亞大陸委員會主席,以及亞洲、太平洋和全球環境小組委員會成員,還是眾議院科學、太空和技術委員會的副主席。

括克早年曾擔任里根競選連任總統期間的助理新聞秘書,在里根當選後隨里根進入白宮擔任總統演講作家和特別助理,更被認為是為“里根主義”(Reagon Doctrine)以及里根內閣的多項外交政策的制訂發揮了主導作用。

本周殺出的另外一位國務卿黑馬人選,是美國退役的四星上將彼得雷烏斯。上周接受BBC采訪時,彼得雷烏斯說過,如果受邀,他會在特朗普的內閣中任職。

曾在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等美國海外戰爭中立下無數戰功的彼得雷烏斯,被認為是美國幾十年來最重要的軍事將領,還曾一度傳出可能成為美國總統候選人。2011年,奧巴馬提名彼得雷烏斯出任中情局局長。1年後,彼得雷烏斯因為同他的傳記作家布羅德韋爾(Paula Broadwell)傳出婚外情而被迫辭職。2015年,彼得雷烏斯在北卡州聯邦法院認罪,承認自己在擔任中情局局長期間,曾向布羅德韋爾泄漏了中情局工作郵件中的機密信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4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