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台北濱江 成功來得超乎想像得快 四十歲失業男

2011-10-31  TWM

 


徹底發揮網路宅經濟威力

曾經負債千萬元,也曾年薪二百萬元,四十歲那年被裁員,陳立紘自行創業轉做網購,短短二年半,締造一個月六百萬元的營業額,他如何看破金錢的「數字迷 霧」,在人生中場逆轉勝?

撰文‧方沛晶 攝影.陳俊銘「應該乖乖回去跑業務,還是放膽搏一次?」陳立紘不斷地來回踱步,旁邊散落一地剛熄滅的菸蒂,他不知道四十歲的自己沒了工作之後,該何去何 從?

其實,三十六歲前,陳立紘是一位有十年資歷的保險經紀公司區經理,業績最好的時候年薪超過二百萬元。但他因為年輕時炒匯炒股,身上背了千萬元債務,薪水都 得拿去還債。所以,他白天跑業務,晚上到朋友的快炒店裡當領枱,半夜再去開計程車,打三份工,連續六年才還清。

一份大閘蟹名單 開啟網購生意契機好不容易無債一身輕,卻又遇上景氣不佳、預定利率不斷下滑,在無法說服自己賣給客戶報酬率很差的保單之下,陳立紘決定轉業。三十七歲的 他,到水產貿易公司當業務經理,負責大閘蟹、龍蝦等高級食材的電話行銷。

由於他在快炒店打工時,就因為對做菜有興趣,常向廚師討教怎樣的食材才算新鮮,對於海產、魚貨有基本認識,加上保險業的話術訓練,讓陳立紘在工作上得心應 手,也拿到超過百萬年薪。沒想到,才開始滿足於「有存到錢」的踏實,卻碰上了二○○八年的金融海嘯。

「雖然我的部門業績還是不錯,但公司為節省成本要搬到桃園,不願意去的人,就希望你自己走人,連資遣費都不願付。」陳立紘回憶起當時的心情,「孔子不是說 ﹃四十而不惑﹄嗎?但四十歲的我,卻陷在人生最大的疑惑中,足足低落了二個月!」陳立紘知道,雖然景氣差,但憑著自己的經驗和資歷,再找個業務工作也不 難,可是「也四十歲了,難道還要提個東西到處跑?這樣為別人賣命,又能跑幾年呢?」他決定拿出所有積蓄約一百萬元,在二○○九年底成立濱江國際,利用在貿 易公司跑業務時建立的人脈,向貿易商進口日本、美國的海鮮、水果和頂級牛肉來銷售。

由於本錢不多,陳立紘一開始就決定從他自認門檻最低的網路購物開始。沒想到一家公司要從無到有,光是辦公室租金每月就要五萬元,再加上進口食材得先買冷凍 庫、冰箱、水槽等設備,還有五位員工的薪水,第一個月就把他的一百萬元花光了!

網站還沒開、錢就沒了,這該怎麼辦?年輕時的吃苦經驗,造就陳立紘的高抗壓性,已經沒有回頭路的他,咬緊牙根,從朋友提供的一份大閘蟹客戶名單開始做電話 訂購。第一個月營業額二十萬元;第二個月正好是農曆年前,營業額倍增到六十萬元,暫時解決營運資金的燃眉之急;到了第三個月,在樂天市場上的「台北濱江」 購物網站才終於推出。

為了讓網站一炮而紅,陳立紘打出「高檔牛排便宜賣」的策略。如果以平價牛排店一客安格斯牛小排(約二百公克)要價四百五十元為基準,台北濱江推出過最殺的 促銷價一百公克只賣七十八元,比五折還低,被網友封為牛排界的「王樣」(日文,意為﹁國王﹂)。

創業短短半年,公司月營收已接近百萬元,但來自網站的訂單量只占二成,讓他一度懷疑,自己選擇網路商店來創業的決定是否正確。「從之前景氣差,宅配不受影 響的經驗來看,我一直很相信宅經濟的威力,所以剛開始找了五位員工,就有四位是做網頁的,而且我認為,作法要和一般只是把商品照放上去的購物網站不一 樣。」精心製作網頁 靠故事行銷包裝商品打開台北濱江的網頁,馬上會被油花均勻的鮮嫩牛小排,還有寫著「爆膏」字樣的大閘蟹圖片所吸引,讓人光用看的就食指大動。樂天市場行銷 經理羅雅薰說,台北濱江九月才登上媒體評選的人氣賣家一百強第十六名,就是因為在網頁視覺設計上特別用心。

例如肉類食材大多用黑色背景,以凸顯牛排的新鮮紅潤感;海鮮則大多用藍色、白色等清爽底色。不僅色系、排列講究,照片也製造誇張,例如用二十一盎司的牛排 遮臉,凸顯「牛排比臉大」;拿帝王蟹和男生打開的手相比,營造「讓你無法一手掌握」的碩大感。

透過內藏玄機的網頁宣傳,陳立紘打破網路只能賣低價品的魔咒,「如果一隻螃蟹(在網路上)賣你五千元,你可能會罵我瘋子,但如果我說這是一隻從日本北海道 來的鱈場蟹,在二十四小時以內產地直送,利用特殊木屑提供氧氣,讓牠送到你手裡還是活的,這隻螃蟹的價值感就不一樣了!」台北濱江市場行銷部經理蘇室澄 說,靠著故事行銷的包裝,台北濱江曾經在農曆年前的短短一個月內,賣出二百隻要價近八千元的三公斤帝王蟹。

另一個拉高網購營收比重的訣竅,在於「了(賠)貨頭、賺貨尾(台語)」的進貨策略。陳立紘說,很多白手創業的老闆,因為資本不高,總覺得應該盡快賺進利 潤,但是這樣賣價就無法突出,反而打不開市場。

「將心比心嘛!你買東西是不是希望又好又便宜?網路購物摸不著、聞不到,只能先以價格來吸引消費者感受產品的好。」陳立紘以四到八月的櫻桃季來說,二公斤 盒裝櫻桃市價約一千五百元,台北濱江和團購網合作,祭出跌破行情的八七○元流血價,短短四個月就賣出三.五噸,成為北台灣最大的出貨商。

陳立紘解釋,雖然打出這樣的價格,在四月產季初期時真的是賠本賣,但是到了六、七月櫻桃「大出」的時候,他手上累積的大量預定客戶,反而成為「以量制價」 的最佳籌碼,可以此向貿易商拿到最優惠的進價。

主動舉辦試吃 把好商品端到客人面前不過,光靠超值的帶路貨,無法擴展客戶群。去年七月,陳立紘開始主動舉辦團體試吃會,直接把「牛肉」端到消費者面前,「網路看得到、 吃不到,最後只能比價格,不如直接讓消費者吃到產品,搞不好會成為網路訂購的長期客戶。」所以,不論是銀行、航空公司、電子廠,甚至是豆漿店,只要十五人 以上的團體陳立紘都去辦試吃。他自備烤盤,現煎安格斯牛排,豪邁地供人免費吃,最高紀錄是全公司總動員,一天跑幾十場。

「現場試吃最重要的是簡單化,告訴客人只要會煎蛋,就可以煎出好吃的牛排。」陳立紘把煎牛排拆解成四步驟,指導客人DIY,「接下來就是商品自己會說話 了。」陳立紘說,通常客人把牛排放到嘴巴裡的第一口,感受最強烈,「這時候提醒他們,好的牛排只有甜味、沒有騷味,DM就可以拿出來了。」現場試吃的策略 奏效,陳立紘曾在友達台中分公司現場回收近四十萬元的訂單。還有一次在長榮航空一小時賣出九萬元的牛排,人氣夯到連電視新聞也來報導,甚至受邀到電視節目 ﹁大學生了沒﹂參加美食PK賽,讓台北濱江的知名度大增,月營收從百萬元,往上翻到現在的六百萬元。

擴大消費層 把客人從網購帶往實體店面但陳立紘不諱言,雖然台北濱江目前毛利率二五%,但如果扣掉管銷,淨利只剩六%。「網路就是比價錢,消費者哪邊低、哪邊買,可以 衝營收,但是對獲利幫助不大。」陳立紘以去年崛起的團購網為例,台北濱江是第一個在團購網上賣牛排的廠商,將近一公斤、三十二盎司的牛排,團購價只賣四九 九,二十四小時就賣出兩千八百多份,但短短不到半年,現在大家都這麼做,價格也愈殺愈低。

為了不落入網購拚價的紅海,他從今年一月起在內湖開設實體總店,希望把這兩年累積的三十萬消費人次,逐漸從虛擬通路帶到實體店面。陳立紘的方式是持續衝 量、逐漸分流,例如和團購網合作的櫻桃促銷案,就以到店取貨、省運費更優惠的方式,吸引大量客人到實體店裡。「這樣我們不只省下運費和包裝費,一個客人平 均還會再加買三百元以上的商品。」他解釋說,在網路上賣,為了減少客人看到網頁圖片與實際商品的落差,包裝上就要特別用心。一般瓦楞紙箱只要十幾元,但他 所用的進口防水紙箱要價三十元,加上全程宅急便保冰,光是包裝和運費就吃掉一五%的毛利;實體店省下這筆運費和包裝費,即使扣掉每月十五萬元的店租,獲利 空間還是比網路大。

此外,為了吸引更多網購客戶來店,並與網購市場區隔,陳立紘在實體店不打特價商品,而是主打九十九元、門市限定產品買一送一的年度會員卡,已有將近兩千人 加入。「目前實體與網路的業績是三比七,希望明年能到五比五!」陳立紘說出他的目標。

創業不到二年,就能快速崛起,陳立紘坦承「成功來得超乎想像的快」,他的心情是害怕多於開心。過去人生中的意外,讓他對順境不敢掉以輕心,每一步都走得戰 戰兢兢。

直到現在,陳立紘還是堅持只領四萬五千元的月薪,把賺到的錢全部投入公司營運裡。或許,奠基於網路商店上的成功,對從不在網路上購物的他來說太飄渺,有一 家自己賺錢的店,才會更踏實、安心。

台北濱江

成立時間:2009年12月

負責人:陳立紘

資本額:100萬元

主要業務:進口高級食材零售批發營運成績:最高月營收900萬元,平均月營收500至600萬元

陳立紘

出生:1968年

現職:濱江國際總經理

經歷:台壽保業務、精聯保險經紀人區經理、愷砬業務經理

學歷:台北商專國貿科

台北濱江創業成本拆解

初期投資 設備費120萬元固定成本 公司租金15萬元(月)

人事管銷60萬元(月)

變動成本 300?400萬元(月)

毛利率 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21

《暮光之城》作者史蒂芬妮‧梅爾 全職家庭主婦 靠吸血鬼變身四十億富婆

2011-11-21  TWM




在全球影迷期待下,《暮光之城》 第四集《破曉》十一月十八日上映,全球票房上看百億元,《暮光之城》作者史蒂芬妮從平凡家庭主婦成為暢銷作家,創造出龐大商機,簡直就是《哈利波特》作者 羅琳的翻版。

撰文‧乾隆來

有一位很乖的美國女孩,她不抽菸也不喝酒,在學校認真念書,二十一歲就嫁給男友,連 續生了三個小孩,成了全職的家庭主婦,唯一做過的工作是地產公司的接待員。

三十歲那年,乖女孩作了一個夢:單純、沒有企圖心的小女孩,愛上 了一個吸血鬼,這個吸血鬼很帥,也很愛這個女孩,但總想要吸她的血。乖女孩決定要寫下這個故事,三個月後,她的第一本小說《暮光之 城》(Twilight)出爐,然後,這本小說以及接下來的三本續集,總共賣了超過一億二千萬冊,電影公司拿她的小說拍片,拍了三部電影,票房賣出十八億 美元、超過新台幣五百四十億元。

乖女孩今年三十七歲,她變成非常有錢的成功婦女,《富比世》估計她的身價超過一億三千萬美元(新台幣四十億 元),她的吸血鬼小說《暮光之城》,創下美國小說界多項紀錄,《暮光之城》的第四部電影《破曉》即將於十一月十八日在全世界同步上映,可能創造另外一次新 台幣百億元的票房。

這位名叫史蒂芬妮‧梅爾 (Stephenie Meyer)的美國女孩,是當今最令人稱羨的灰姑娘傳奇,大家拿她與《哈利波特》的作者羅琳(J. K. Rolling)相提並論。

一九 六五年出生的羅琳,人生比史蒂芬妮更戲劇化,羅琳大學畢業七年後,成為離婚、失業、還拖著一個小孩的單親媽媽,被逼到絕境的羅琳全力創作《哈利波特》,三 十歲完成第一部小說,接下來幾年,《哈利波特》小說大賣超過四億本,電影拍了七集,總共創下七十七億美元、新台幣兩千三百億元的票房紀錄,羅琳本人也在 《富比世》的富人排行榜,以逾十億美元身價,成為英國第三十大富豪。

摩門教徒 不菸不酒不看限制級電影史蒂芬妮的《暮光之城》,小說、電影的數量,乃至個人的財富累積,雖然都不及羅琳的《哈利波特》,卻一點也不折損史蒂芬妮的傳奇 性。一位原本只是單純家庭主婦的創作者,在企業化的行銷與包裝之下,創造出的財富與影響力,值得急於打造文化創意產業的台灣參考學習。

當 然,史蒂芬妮更以自身的經驗證明,成功的女性小說家不一定要反叛社會、不一定要憂鬱、不需抽菸酗酒、更可維持美好婚姻。

史蒂芬妮出生美國東 北部新英格蘭的康乃狄克州,後來父母親搬家到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她的家庭是摩門教的信徒,因此高中畢業後,史蒂芬妮就進入摩門教聖地鹽湖城的楊百翰大學 就讀。她堅守摩門教戒律,不抽菸也不喝酒,不看限制級的電影,連打打殺殺的片子都讓她覺得不舒服。

史蒂芬妮不只不看限制級電影,嚴格說來, 她連吸血鬼小說都沒看過。大學念的是英文系,喜歡的是珍奧斯汀的小說,她說自己「從小就喜歡讀小說,越厚的書讀得越起勁,而且每年都情不自禁地將珍奧斯汀 的小說重讀一遍!」所以,當她在二○○三年寫出第一本《暮光之城》,男主角雖然是吸血鬼,但是整部小說其實是一本現代版的古典羅曼史。她的小說沒有劇烈衝 突、沒有性愛場景、男女主角都不喝酒,用台灣人熟悉的語言來說,就像當年瓊瑤小說,說的是青澀少年純純的愛。

《暮光之城》的對象就是十幾歲 的少女。女主角貝拉(Bella Swan)是個再平凡不過的女生,她對自己缺乏信心,而且是個「麻煩事吸鐵」(a danger magnet),倒楣事如影隨形跟著她,與離婚的父親住在偏僻的華盛頓州福克斯小鎮時,遇到大帥哥愛德華(Edward Cullen)。愛德華非常神祕,住在人煙罕至的森林,貝拉愛上了愛德華,而且意外發現愛德華全家都是吸血鬼;還好,這個吸血鬼家庭以動物的血來代替人 血。

史蒂芬妮打造出與眾不同的吸血鬼帥哥,英俊、善體人意、有特異功能「讀心術」,而高瘦的身軀、炯炯有神的目光、極為蒼白的膚色、配上紅 潤而薄如刀片的嘴脣,很快擄獲成群少女的心。愛德華的形象,後來也成為全球影視產業模仿的對象,這幾年台灣著名男星如邱澤、周渝民等人,都有愛德華的影 子。

古典小說變形吸血鬼 七十五萬美元簽約熱愛小說的史蒂芬妮,把她讀過的古典小說安插到吸血鬼創作裡,前後四本的《暮光之城》系列小說,第一本有珍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影子, 第二本《新月》猶如《羅密歐與茱麗葉》的吸血鬼版本,第三集《蝕》是艾蜜莉伯朗特的《咆哮山莊》,而完結篇、也就是正要上演電影的第四集《破曉》則有莎士 比亞巨作《仲夏夜之夢》的影子。史蒂芬妮說,我的小說「是生命,不是死亡;是愛情,不是情慾」。二十一世紀的新作家,回到古典小說,套上了吸血鬼的外衣, 擄獲千萬少女的心。

但是,光有文筆與熱情並不足夠,是現代的文創行銷將史蒂芬妮引領到了無可想像的人生高峰。

英國的《哈利波 特》從一九九七年問世之後席捲全球,美國的小說界與電影界因此熱烈地尋找美國版哈利波特,一本以青少年為對象、卻能夠吸引各個年齡層的讀者與觀眾,沒有色 情與暴力,卻充滿奇情幻想、滿足人們對於神話故事的期待。

史蒂芬妮的小說草稿出爐前,美國出版業已像雷達般不斷向既有的作者掃描,史蒂芬妮 登錄「作家市場網站」(WriterMarket.com)向十五家版權經紀人投稿,十四家拒絕或沒有回覆,但是作家出版社的黎曼(Jodi Reamer)給了她正面回應,黎曼與史蒂芬妮簽約之後,就向各大出版公司進行版權招標,在黎曼的行銷推介下,吸引八家出版公司競標,到了二○○三年十一 月,出版商力特布朗(Little, Brown and Co.)得標,拿了七十五萬美元簽約金,簽下史蒂芬妮三部小說合約。

史蒂芬妮在 ○三年三月作了吸血鬼大夢,六月寫出第一章草稿,十一月拿到七十五萬美元(新台幣二二五○萬元)簽約金,前後只花了八個月時間。當然,七十五萬美元簽約金 要與黎曼分帳,但是從零到第一桶金的過程,已經可以看到美國文化產業經營的威力。

接著我們看到出版商力特布朗強大的行銷能力,這家公司是媒 體巨擘華榭(Hachette Book Group, HBG)的子公司,總部在法國的母公司是法國數一數二的媒體集團。正如同大多數的美國企業,力特布朗也有一長串的合併歷史,公司一八三七年成立,經過多次 合併,仍維持創辦人力特與布朗(Charlie Little and James Brown)的名字。這家書商是以法律書籍起家,經過一百多年,一直維持高度競爭力,美國媒體龍頭時代集團(Time Inc.)在一九六八年買下這家百年出版商,○六年時代華納集團又將整個出版事業賣給法國華榭。

文創行銷傑作 創造數十億美元商機力特布朗在與史蒂芬妮簽約時,已經轉型成以青少年書籍為主的書商,對於《哈利波特》的成功模式也充分掌握,力特布朗一開始就投入千萬美 元行銷《暮光之城》,因為從行銷與財務的估算,以五百萬本為基礎銷量的小說,光是小說的收入就超過一億美元,而後續的電影版權、產品授權、紀念品與周邊產 品的銷售,更遠超過小說本身的收入。

史蒂芬妮在她自己的官方網站說,一開始聽到七十五萬美元的簽約金,她有很長一段時間都認為這是個「殘酷 的笑話」(a really cruel practical joke),不相信會有人對一個家庭主婦開這種大玩笑。當時的史蒂芬妮不知道的是,她已經被現代化的文創行銷鎖定,成為一個產值數十億美元生意的發起人。

在 史蒂芬妮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狼人」後裔與「吸血鬼」爭搶女主角貝拉的愛情,故事的場景從華盛頓州的山區小鎮,延伸到義大利的古城佛特拉 (Volterra, Italy)。到了○八年出版的完結篇《破曉》,兩位已經談了三集戀愛的男女主角,終於走進結婚禮堂,男主角說:「我為了娶你,已經等了一百多年!」(男 主角愛德華是一百多歲的吸血鬼,但能永遠維持帥哥的外貌。)即將上演的完結篇電影,更將所有的激情元素傾巢而出,吸血鬼與人類結婚,在家裡、巴西的瀑布下 肉體交纏,不能懷孕的詛咒,為了下一代寧願犧牲生命的母親,還有狼群必須毀滅孽種的廝殺,再加上為了愛情背叛宗族的衝突。電影的畫面把唯美的愛情故事、最 先進的動畫科技、最激烈殘酷的打鬥場面全部集結,而且因為劇情太豐富,還分成上下兩集,堪稱是文創行銷的終極產品。

完成《暮光之城》系列小 說後,史蒂芬妮還有許多新構想,包括一個稱為《夏日之屋》的鬼故事、一個回到過去的時光機故事。已經發大財的史蒂芬妮,並沒有太大改變,除了多了一些漂亮 衣服、買了一間新房子、原本當會計師的先生辭去工作專心在家帶三個小孩外,史蒂芬妮仍是那位篤信摩門教的乖女孩。

誰說乖女孩不會發財?

史 蒂芬妮.梅爾(Stephenie Meyer)出生:1973年12月24日經歷:2003年完成《暮光之城》前,僅短暫在地產公司做過接待員

學 歷:楊百翰大學英文系

家庭:21歲結婚、育有3名子女身價:約新台幣39億元(2010年, 1.3億美元)暮光之城(Twilight Saga)小說系列1. 暮光之城 (2005年)2. 新月(2006年)3. 蝕 (2007年)4. 破曉 (2008年)◎ 總銷售超過一億冊,在38個國家出版◎ 創下多項美國小說銷售第一的紀錄

暮光之城電影系列

◎ 1~3集總計全球票房約新台幣540億元 (18億美元)◎ 第4集完結篇分成上下兩部,於2011/11/18全球同步上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04

人生是否後悔 決定在四十歲


2012-2-20  TCW




人生如果以八十歲來算,那四十多 歲就剛好在折返點上。有如馬拉松的折返點一樣,這十年正是人生最重要的轉換期。

二、三十歲,好的方面來說是個成長的過程,怎麼出錯都可以有再出發的機會。

可是到了四十幾歲,牽涉到的領域、要遵守的規範就更廣了。所面臨的局面是基於過往累積的經驗與實績來被衡量。這時候自己的應對進退,無論在工作,還是在家 庭,都正面對影響未來人生的重大抉擇。

別掉入「守成」的窠臼

四十幾歲這個時期,沒有時時意識到問題存在,不知不覺就變得守成、守舊。

就算有挑戰的心,但還是有一絲恐懼失敗,想要走風險小的路,因而猶豫不前。現實上隱約也可預知最後會選擇後者居多。幾乎所有的人,心裡雖知道不能這樣,但 還是屈於「以守代攻」的現實。從三十幾歲轉換到四十幾歲,最大的差別就是在此。

就結論來說,在正要進入四十歲前的最後一年,我一舉轉守為攻,意識到必須進入進攻模式。沿用一路過來的老方法,其結果可能會觸礁也說不定。總之,從零開 始,將累積的技能、成功的經驗,以及面子完全丟掉,全心投入新客戶的開發。

我重新出發的結果——後來的八年成了人生的黃金時期,而持續發展。可是那段時間是一○○%採取攻勢嗎?也不能這麼說。我採取約八○%守成,二○%左右的攻 勢。整個花費的時間,以及精神上的消耗比例也是如此。

即使只有二○%,但我的意識及行動轉換到進攻模式上,這個才是我起死回生的關鍵。

看清公司對自己的期待

經營戰略的定義就是指「選擇公司或產品的競爭優勢,再使這優勢能夠在特定的領域上發揮」,簡言之就是「決定拿什麼武器,到哪裡決戰」,這與個人的生涯規畫 戰略完全一樣。

畫出生涯規畫戰略的藍圖,也就是「要去判斷自己拿什麼武器,在哪一個領域上來發展。」所以思考過程中,要抓住自己的強項與長才能發揮的領域這兩項重點。這 裡除了「管理腦」、「市場行銷腦」這樣的概念外,很重要的就是知道公司對自己期待的是什麼。

生涯規畫戰略的第一步,不論是在管理層面,或是在實務上,清楚自己的強項能在「適當的領域」發揮出來。

常聽到前輩們後悔公司對他們的期待與自己想做的事有所落差。

兼任第一線作戰的經理人,雖然盡全力想把業績衝高,可是公司組織卻是希望他能培養更多的企業戰士。在這樣的落差之下,這個經理人自然很難獲得很高的評價。 只想衝高自己的業績,埋頭苦幹,等到被人事考核課約談指責,就有點晚了。

在思考什麼事想做與不想做之前,先搞清楚公司到底希望自己做的是什麼,去配合、調整是必要的。

重視與家人相處的時間

對被周遭的事物搞得團團轉,而分身乏術的四十幾歲的人而言,如何利用時間,就很重要。所以如何將有限的時間做最有效的利用,就需要有點技巧。

綜合那些沒把心思放在家庭裡,搞到最後以離婚收場前輩們的說法,發現雖然他們的確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很少,但問題關鍵卻出在他們與家人相處的方式上。

我都會留心,趕在晚餐時間之前把工作做完。但萬一來不及,也可以把工作帶回家,吃完晚餐後再做。基本上養成「在家吃晚飯」的習慣。

或許小孩可能沒發現到,我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其實沒有特別多。每個週末都有兩個時段用在工作上,因此我的方法並非以時間多寡來考量,應該是屬於重質不重量 型。

像這樣週末或暑假與家人相處的時間或許很少,可是為了維持一個好的家庭生活,我把心思放在如何用很少的時間,卻可以達到「十倍的效果」的方法上。

我一年之中總會幾次帶著兒子去神宮球場或橫濱球場看球賽,替阪神隊加油。我會穿著棒球制服,帶著擴音器、球棒等完整的裝備,狂熱的加油。

為了減少老婆的負擔,週末的晚餐盡可能上餐廳吃飯。在五、六月天氣爽朗的日子,就在陽台上生起炭火烤肉。

孩子們感到與平日有所不同時,也非常高興。只要用炭燒烤的牛肉、雞肉、豬肉都非常可口,老婆也喜形於色。小孩們只要一到烤肉時,就充滿好奇心,而且非常有 責任感,主動幫忙說:「這個讓我來烤!」「我來搧扇子!」

與家人相處的時間當然越長越好,可是當挪不出很多時間的時候,與家人相處的品質就很重要,可以設計各式各樣的節目,做完美的演出。

重視與年輕後進的關係

對一個四十幾歲的人來說,重視與年輕人之間的關係,是因為這關係與自己的成長密不可分。

假如對後進的指導或是建議,結果他們發現這些對他們沒有幫助,甚至出現了反效果,他們就會認為你是個沒用的上司或前輩,自然不會把你當一回事。

所以,為了讓自己的指導與建議,能夠更加明確有效果,自己就要深入思考事物的本質,要知道用什麼樣的溝通方法,才可以讓一個本來不了解的人理解。

就因為有年輕的後進,才可能造就出優秀的經理主管及前輩們。

老世代的人,上面已經沒有前輩可以提拔他們了。五、六十歲之後能不能位居閃亮的舞台,或是連個棲身之所也沒有,這與他和年輕人的關係如何息息相關。或許栽 培後進的人已經忘了,可是受到栽培的後進不會忘記這個恩情。

特別是年過四十的人還把重點放在表現給上司看,周圍的人一看也知道這樣的人只是個「專拍上司馬屁的人」。或許真可以靠拍馬屁來升遷,可是實際上以前輩們的 經驗證明:不被後進敬重的人,路是越走越窄而已。

年過四十歲,應該將重視與年長一輩的關係轉為重視與年輕一輩的關係。與年輕一輩往來不但可以促使自己成長,也能帶來「情報」與「機會」。

提早準備父母的看護問題

四十幾歲是個「父母看護」很快就會成為現實問題的世代。

更麻煩的是像我這樣出生在鄉下地方,後來到東京等大都會討生活的長男或長女,將面臨人生必須做抉擇的時候。

我看過周遭朋友,經過一番掙扎後,放棄自己的工作,專心投入父母的看護。我想對他們而言,真是種苦澀的抉擇。

如果能夠知道看護期限是一年或是兩年,向公司提出留職停薪申請倒也是個辦法。可是父母的看護工作哪時候結束真的不知道,為了這件事情捨棄自己生活所得或未 來發展,是否正確?

關於看護,「想法」因人而異,不能一概而論。但是,這件事情成為很多四十幾歲人的沉重負擔,是不爭的事實,為了看護問題而感到後悔的人也不少。

總結前輩們的辛苦經驗以及自己的體驗,為了讓自己不會後悔,四十幾歲時能做好處理父母看護問題的心理準備,我想前提是「不要有人因為看護問題而犧牲」。

自己本身投入看護工作到什麼程度才好呢?這個因自己或父母親的經濟狀況或家庭結構,會有不同的結果,總之不要有人為此而犧牲。

以我父母親的世代來說,為了不讓子女因為看護而犧牲,越來越多的人準備將來進老人安養中心,所以現在就先把錢存起來。

最重要的觀念是千萬不要有罪惡感,應該將父母交給真正專業的看護來照顧。或許有些人將父母交給別人照顧,自己會覺得非常過意不去,好像沒盡到為人子女的義 務一樣。

與其有人犧牲,不如交給專業的看護。(本文摘錄自第二、十一、二十三、三十一、四十二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92

麥迪遜花園廣場公司市值暴增四十二億元 華爾街也搞「林來瘋」!

2012-02-27  TWM




林來瘋熱潮,連帶使得尼克隊背後 老闆—— 麥迪遜花園廣場公司股價在兩周內暴漲一○%,總市值增加四十二億台幣,原本被封為全美最爛球團老闆的詹姆士多蘭,也在紐約球迷與華爾街投資人的推波助瀾 下,突然豬羊變色,成了最大的獲利者!

撰文‧乾隆來

拳王阿里、搖滾巨星麥可傑克森、流行音樂教父艾爾頓強、NBA球星林書豪有什麼共同之處?

答案是:他們都在紐約麥迪遜花園廣場創造了轟動全球的新紀錄!

麥迪遜花園廣場是位在紐約市心臟地區的大巨蛋,這個可以開演唱會、可以辦拳擊比賽、可以打NBA籃球的多功能中心,每天都在發生令全世界注目的重要活動。 而最新、最引人注目的一場,就是「哈佛小子」林書豪令全世界球迷瘋狂的籃球賽。

一九八八年三月,如日中天的麥可傑克森在這裡舉行「BAD」世界巡迴演唱會,連續三場、兩萬個座位的票全數售罄,麥可傑克森的同名專輯有七首歌,其中竟然 有︽I can't stop loving you︾等五首歌陸續奪得排行榜冠軍,驚人的演出,至今讓紐約客回味不已,並且成為麥迪遜花園廣場官方票選最偉大的音樂會。

辦演唱會、拳擊比賽的活動聖地麥迪遜花園廣場是所有冠軍歌手必須﹁朝拜﹂的聖地,艾爾頓強在這裡辦過六十二場音樂會,所有場次的門票都賣得精光;女神卡卡 在這裡已經辦過七場音樂會,還有貓王、比利喬、滾石樂團都在這裡舉辦他們演出生涯最重要的音樂會,英國華麗搖滾天團「皇后」(Queen)早在一九七七 年,那個還沒有電腦與網路的年代,在這裡的音樂會售票就出現兩萬張門票瞬間「秒殺」的紀錄。

一九七一年三月八日,在職業生涯從未被打敗的拳王阿里,在這裡與挑戰者佛雷澤展開「世紀最偉大的拳擊賽」,除了現場爆滿的觀眾,電視轉播更吸引高達三億人 觀戰,拳王阿里與佛雷澤纏鬥十五回合,最後竟然以點數敗給了佛雷澤,終結了拳王阿里的不敗神話。

麥迪遜花園廣場同時是職業拳擊賽的麥加聖地,幾乎所有具有歷史意義的世界級職業拳賽都在這裡舉行,那塊使用了八十二年的拳擊賽台,一直到二○○七年才退休 更新,上面沾滿了歷任世界拳王的血跡與汗水。

麥迪遜花園廣場可以說是紐約的鎮市之寶,這個大體育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一八七九年,當年興建的大聚會所已可容納一萬人。一三三年來,麥迪遜花園廣場重建過 四次,而功能也從早年作為馬戲團表演、拳擊賽場,一路演進到今天的音樂會與職業球賽場地。

麥迪遜花園廣場與紐約尼克隊的歷史緊密相連,一九四六年六月六日,麥迪遜花園廣場的總經理Ned Irish成立了紐約尼克職業籃球隊(當時稱為Knickerbockers),也就在同一天,在波士頓經營職業曲棍球賽的Walter Brown 也與朋友組成了全美籃球協會(BAA),BAA是現在職業籃球聯盟NBA的前身,同一天成立的尼克隊,因此也可稱為美國第一支職業籃球隊。

年營業額逾十億美元的超級企業發展到今日,麥迪遜花園廣場已經是一個年營業額超過十億美元的超級企業,除了一年三百六十場籃球賽、演唱會、拳賽、網球公開 賽之外,它還擁有尼克隊、職業冰上曲棍球隊遊騎兵隊(NY Rangers)、女子職業籃球隊自由人隊(Liberty),外加職業冰上曲棍球隊康乃狄克鯨隊(Whales)。

由於擁有這些職業球隊的經營權,麥迪遜花園廣場也成立了自己的媒體事業,將所有的球賽組合成立MSG電視頻道,將所屬球隊的比賽轉播授權給電視台播放;最 近更將電視頻道事業與音樂會結合,成立了Fuse音樂電視頻道,強調原創音樂與現場製作。

由於紐約大巨蛋的經營成功,麥迪遜也將觸角延伸到其他城市,包括位在芝加哥的歷史悠久劇院「芝加哥劇院」,是座擁有三千六百個座位、經典巴洛克風格的古典 劇場,也交由麥迪遜公司經營,轉型成為能夠舉辦現代音樂會、戲劇表演的新劇院。

位在波士頓市中心的王安劇場,原本也是老態龍鍾的歷史建築,也在麥迪遜的經營之下,展現了現代的風貌。

不過,走過一三三年的麥迪遜花園廣場,也難免背上擺脫不掉的歷史包袱。例如現在的公司董事長詹姆士多蘭,就被紐約的媒體與尼克隊的球迷罵到臭頭。

富二代接班後球隊一蹶不振詹姆士多蘭是家族的富二代,父親與叔叔開創事業,擁有有線電視系統公司 Cablevision與職業棒球隊克里夫蘭印地安人隊。如同許多美國戰後出生的富二代,詹姆士年輕時想要做搖滾歌手,後來被父親賦予任務接掌家族事業, 也長期陷入吸毒、酗酒等問題,被批評脾氣暴躁、胡亂決策。

創設Cablevision的多蘭家族,在不斷地買賣當中成長、茁壯成為紐約最主要的有線系統台,並且將電視網路延伸到東部各州,以及科羅拉多等中西部地 區。

多蘭家族不只對經營硬體網路有興趣,今天最知名的有線電視電影台HBO,也是在多蘭家族手中所創立,只是後來高價賣給時代華納集團,換取現金來擴張多蘭家 族的有線電視網路。

多蘭在一九九四年從好萊塢大片商派拉蒙手中買下麥迪遜花園廣場,又在二○一○年二月九日將麥迪遜花園廣場分拆,以MSG代碼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使得麥 迪遜花園廣場成為公眾持股的上市公司。

詹姆士多蘭從一九九五年擔任Cablevision執行長,開始介入紐約尼克隊與遊騎兵冰上曲棍球隊的經營;但是,曾經是美國曲棍球聯盟冠軍常客的遊騎兵 隊,在多蘭接手經營後就每況愈下,雖然薪水仍是全聯盟最高,卻從九七年到○七年的十年間,連續七年無法打入季後賽,是這支球隊成立以來最糟的紀錄。

歷史悠久的尼克隊也遭到不斷輸球的命運,從一九九九年打入NBA決賽之後,尼克雄風就突然消失。

有長達十年的時間,尼克未曾在季後賽贏球,其中更有連續六年的時間,尼克連季後賽都無法進入,︽運動畫報︾雜誌更票選詹姆士多蘭為「NBA最爛的球隊老 闆」;關於詹姆士奇特、令人嘖嘖稱奇的決策,也經常成為媒體譏笑的話題。

二○一○年麥迪遜花園廣場公司從Cablevision分拆上市,紐約的球迷與華爾街的投資人原本以為尼克隊有脫離多蘭﹁魔掌﹂的機會了,不料多蘭仍然堅 持要擔任麥迪遜花園廣場公司的董事長。

林書豪的勝利激勵股價不斷創新高投資人噓聲四起,也只給了這個擁有四支職業球隊、一年三六五天天天檔期爆滿的紐約大巨蛋僅僅十五億美元的股票市值,MSG 上市之後表現並沒有太大的起色,股價也一直在掛牌價附近徘徊。

妙的是,原本沒沒無名、被其他球隊釋出、最後輾轉來到尼克隊的林書豪,卻意外將麥迪遜花園廣場公司的經營帶向戲劇化的高潮。

林書豪的拚勁鼓舞了全世界,連華爾街的投機客們都興奮不已,當林書豪投進一個又一個三分球的同時,華爾街上的麥迪遜花園廣場公司也拚命上漲。

從林書豪第一場勝球的二月五日起算,他帶領尼克隊七連勝,到二月十七日敗給黃蜂隊為止,MSG股票也不斷創下上市以來新高價,兩周之內暴漲一○%,股票總 市值增加一億四千多萬美元,相當於新台幣四十二億元。

賺了四十多億元的尼克隊股東,才付給林書豪七十六萬二一九五美元、不到新台幣兩千三百萬元的年薪,真是一本萬利的生意;而原本被封為全美最爛球團老闆的詹 姆士多蘭,突然豬羊變色,成了最大的獲利者!

篤信上帝的「林來瘋」,讓麥迪遜花園廣場的兩萬個座位再度爆滿,而且門票立刻漲價,華爾街的分析師估算林書豪出場的比賽,光是門票收入每場都逼近三百萬美 元,相當於新台幣九千萬元。原本死氣沉沉的尼克隊恢復了生氣,甚至連兩個月前還深陷在球員罷賽薪資風暴中的NBA職業籃球,也因為林書豪而再度吸引了球迷 的注目。

意外解決MSG與時代華納的爭執更驚奇的效應是,麥迪遜花園廣場公司原本與美國最大有線電視系統業者時代華納吵得不可開交,MSG公司要求時代華納付給它 們頻道節目的價格必須上漲五三%,時代華納則堅持只願意漲價六.五%。今年元月一日雙方五年前簽訂的合約到期,時代華納索性將MSG所有頻道下架,結果紐 約一大半的家庭都看不到尼克與遊騎兵的比賽。

林來瘋狂掃NBA球場,意外給了老闆一個下台階,所有紐約人都在罵,這兩家公司的老闆為了一點鈔票,竟然讓紐約市的居民看不到尼克的球賽,大家得擠到又吵 又熱的酒吧去看球。

群眾壓力隨著林書豪贏球的場次越來越高,最後驚動紐約檢察總長出面做公親,協調兩家公司重啟談判,並且達成至今尚未公告的口頭協議。二月十七日尼克與黃蜂 的球賽現場轉播終於重新上線,紐約球迷與華爾街投資人一片狂熱,也造成MSG股價再創歷史新高。

MSG如今竟然展現「成長股」的態勢,股價距離去年十月低點每股二十一美元,已經大漲了五成;林來瘋的狂飆期間股價更以四十五度的仰角上攻,目前總市值超 過二十四億美元,本益比更高達三十一倍。

投資人感受到林書豪帶來的生氣,加上時代華納有線電視系統恢復播放,華爾街的分析師一致認為MSG今年的全年營收將會突破十億美元,明年可能再出現二○% 的增長。

同樣位在城市的心臟,同樣提供體育賽事、音樂會表演的台北小巨蛋,加上未來的松山大巨蛋,是不是能從麥迪遜花園廣場公司的發展中,得到一點啟發?

一座好的巨蛋,不只提供場地,更可作為職業運動產業的龍頭火車,進而發展成為橫跨娛樂與演藝事業的大企業;而在不斷吸引人才的過程中,就會不斷出現類似林 書豪這樣的明星,給大家心靈鼓舞,更給股東帶來難以計算的豐厚利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21

高職老師用「聚寶盆資金配置法」年賺百萬股息 做對五件事四十六歲拚出財富自由

2012-03-19  TWM



一位在高職任教的老師,決定把自 己當成活教材,告訴台灣所有苦悶的上班族一件事:只要理財做對五件事,要在退休前,靠投資為自己每年加薪百萬元,達到財富自由的境地,絕非癡人說夢。

撰文‧謝富旭

一個月入十萬元的薪水階級家庭,省吃儉用即使每個月存下四萬元,二十年後加上利息,儲蓄頂多一千萬元。在新北市三重商工任教的陳重銘,就是屬於這種台灣典 型的薪水階級家庭。

不同的是,在少子化的台灣,他卻養了三個小孩,家庭開銷比大多數家庭沉重許多,但他用十七年的時間,累積超過二千萬元的財富(單指股票部位)。金融海嘯以 來,每年從股市平均獲利二○%以上,等於是二十倍的定存利息,迄今每年現金股利進帳高達一百萬元以上,他是如何辦到的?

十八年前,陳重銘垂頭喪氣地走在台北市車水馬龍的南京西路旁人行道,當時還在某所私立高職擔任代課老師的他,好不容易考上私立大同高工,一圓當正式老師的 夢想,不料,報到當天,校方卻以「大學成績不理想」,將他從錄取名單刷了下來。

那時,二十八歲的陳重銘,大女兒出生才幾個月,老婆還跟了一檔每月三萬元的會,而他擔任代課老師的收入也僅三萬元。在南京西路的人行道上,這個肩負沉重經 濟壓力,而且面對不確定未來的年輕人,首度對自己的人生產生嚴肅思考,而暗暗立下心願:「我一定要改變自己的未來!」如今四十六歲的陳重銘,已在國立三重 商工擔任機械科老師長達十年,十年前,他與許多上班族一樣,經歷一個工作換過一個工作的徬徨期長達五年,當過出版社編輯、在台北捷運公司短暫上過班,也曾 在台泥關係企業當過職員……。低薪、繁雜、壓力沉重的上班族生涯,讓他渴望早日能達到財富自由的目標。

經過十七年的打拚,陳重銘目前在股市的部位已高達二千二百萬元。這筆錢對許多富翁而言,並不算特別了不起,但對一個薪水族而言,卻是一筆夢寐以求的財富。 陳重銘每年領到的現金股利已高達百萬元之譜,與他擔任高職老師加上到夜間部上課所賺的薪資總所得相當。

到底是靠什麼方法讓一位領死薪水的高職老師,可以在十七年內「從小資變小富」。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陳重銘自承,在過去十七年中還犯下了大大小小,累計至 少五十個以上的錯誤投資決定!陳重銘成功的關鍵在於做對了五件事,這五件事如同牧羊人的圍籬,因為及時修補維護,不但彌補了數十次的錯誤,還能將圈養的 羊,愈養愈大群。

第一件事:把核心持股當聚寶盆以十張台積電 八年滾出五百萬財富一九九五年,陳重銘母親贈與他十張台積電股票。然而,這十張當時市值近一百萬元的台積電股票對陳重銘而言,在理財觀念上的啟發意義遠大 於金錢上的意義。

陳重銘說,他的母親是一位沒讀過什麼書的傳統女性,在八○年代,把三合院老家賣了後,積極向友人及鄰居打聽投資標的。陳媽媽當時鎖定了包括台積電在內的幾 檔未上市股後長期持有。

七、八年前,台積電大幅增加現金股利,每年光靠台積電現金股利就達百萬元以上。「我當時勸媽媽,應把現金股利再投入,才會產生複利效果。但媽媽卻說她已經 老了(現在九十歲),錢存再多沒什麼意義,虔誠禮佛的她,生性節儉,把大部分現金股利捐給廟宇或慈善團體!」十七年前獲得媽媽贈與的十張台積電後,陳重銘 踏上他的聚富之路。他把十張台積電每年的部分配股,伺機賣掉後轉戰其他股票,如台苯、華邦電、全友、華碩、茂矽、錸德……。如果其他股票有賺錢,而且累積 到一張台積電的金額,他就額外再買進台積電;加上當時靠薪資收入以及寫參考書的稿費收入,每個月再拿出一至二萬元,持續買進台積電。於是從一九九五年至二 ○○三年,八年期間陳重銘靠著配息與儲蓄再投入,手上的台積電從十張,累積到六十張。

他坦承,除了台積電,其他股票的操作成績平平,也沒什麼獨特的方法。但這八年期間,唯一做對的事就是:找不到應該要換股或減碼台積電的理由,把這檔股票抱 得牢牢的。

「我把台積電視為投資的根據地,其他股票有賺就多買台積電一些,手上存了一點錢也買台積電,台積電的持股占我當時全部股票比重絕對不低於八○%。」就這 樣,台積電如同聚寶盆般,在九五至○三年底,為陳重銘累積了近四百萬元財富,加上其他衛星持股,當時三十七歲的陳重銘,在股市的財富已叩抵五百萬元大關。

○四年台積電的股利政策改弦易轍,現金股利首次多於股票股利,而且台積電也數次在法說會上宣示,未來將以現金股利為主。當時,把資產八成重押在台積電的陳 重銘也開始思考一件事:台積電高速成長的時代,以及每年剽悍的除權息行情可能要逐漸走入歷史,因此,過去八年他以台積電為核心的戰略必須要隨著時代調整。

第二件事:五成資金轉往中小型股分散持股 開啟另一段全新投資經驗抱著尋找下一檔「台積電」的心態下,陳重銘花更多的心思在產業研究上,尤其是讓他賺到人生關鍵第一桶金的科技業。也就是從那時候開 始,陳重銘養成了每日閱讀《工商時報》與《聯合晚報》的習慣,平日也勤奮地閱讀各種財經與投資理財雜誌。

在資金配置上也起了相當大的變化,從○四年至○八年,陳重銘大幅減少買進台積電,而且將台積電每年配發的十五萬至二十萬元不等的現金股利投入其他股票,每 年的儲蓄也僅維持加碼約兩張台積電,其餘投入其他標的。

這四年間,陳重銘買過新普、順達、華晶科、亞光、明基(後改名為佳世達)、友達、奇美電……。他苦笑說:「投資前我很認真地做功課,我都是找過去五至六年 獲利不錯,而且在十二至十三倍合理本益比以下切入,公司經營者形象也很好的股票長期持有,但結果卻事與願違!」新普與順達雖讓陳重銘嘗到賺錢滋味,華晶科 小賺,但亞光、佳世達、友達與奇美電卻把前三檔的獲利賠了一半以上。

○四至○八年,陳重銘的核心持股台積電從六十張小幅增長至七十張,台積電占持股比重降至五成。他更勤於寫教科書、版稅與稿費收入每年可達二十萬元以上, 隨著小孩陸續就讀小學,也更有本錢投入股市。這四年間,他在股市的資產從五百萬元最高增長至一千多萬元,後來亞光、佳世達、友達等股虧損,加上金融海嘯, 財富又大打折扣,縮水至六百多萬元。

雖沒有因分散持股賺到大錢,但因分散持股開啟了另一段全新投資經驗,卻讓陳重銘深深體悟到「認錯」的重要,也因此才有後來重押順達大賺兩倍的美好經驗。

第三件事:懂得認輸

短短幾天虧百萬 忍痛汰弱留強大換股陳重銘自我檢討分析,前八年,把台積電當作最大「靠山」,買進並持續加碼的長期投資策略,在他決定將持股分散後,之前的優點不但變成缺 點,而且把他人性弱點徹底地表現出來。

「我之前深信長期投資是王道,但碰上了面板股,這個道理卻完全行不通!」「我之前認為投資一家好公司的前提是一定要挑對好老闆,而且一定要給好老闆一些時 間,但這個道理卻在亞光的賴以仁以及佳世達與友達的李焜耀讓我踢到了鐵板!」「而我最大的弱點則是,事實與理性告訴我:你錯了,但我就是狠不下心來斷然停 損,承認自己所犯的錯誤!」讓陳重銘徹底覺悟,並「痛改前非」的則是電池廠加百裕這一役。一○年,順達與加百裕宣布合併,換股比例為一股順達換一.七股加 百裕,溢價一八%。持有順達股票的陳重銘想到,如果把手上順達全部賣掉,再買進加百裕,起碼有兩支漲停板的套利空間。原本以為是老天爺送錢下來,不料,兩 家公司宣布合併才三個月,這樁合併案突然告吹,短短幾天內,陳重銘手上的加百裕虧損逾一百萬元。

加百裕是陳重銘投資生涯中做過最慘烈的停損,他不但決定把加百裕的股票全部再轉換成順達,也對所有的持股做了深切的檢討。「原則很簡單,就是汰弱留強,我 手上賠錢的佳世達、友達、亞光、奇美電等,全部轉換到新普、順達與台積電等讓我賺錢的股票!」「從那次乾坤大換股後,順達從九十幾元漲到現在一百八十幾 元,進貨成本在七十至八十幾元的新普,也在一百六十幾元時再小幅加碼,如今也漲至二二○元以上,而台積電近日更是創下還原權值來的歷史新高。

從加百裕痛徹心扉的停損,領悟到懂得及時回頭,反讓獲利再登巔峰的寶貴經驗,讓陳重銘請人用壓克力雷射成一行字:「認輸,是反轉的開始」,貼在自己的電腦 螢幕上,時時提醒自己。

第四件事:「活化資產」

拿房子借低利貸款危機入市 財富三級跳金融海嘯股票慘跌的那段經驗,也讓陳重銘深刻覺悟到自己一個存在十幾年的弱點:一有錢,就把股票買滿,導致經常錯失股市恐慌性大跌時逢低加碼的 良機。

「我認為自己最大的優點是,只要是我認定的好股票,我都會抱得牢牢的,即使股價大跌,我都能忍住不賣,這點我很像巴菲特!」在○八年金融海嘯台股慘跌期 間,往往一天的持股部位就跌掉了陳重銘半年以上的薪水。「我當時想,我還有當老師的收入,家裡開銷支應沒問題,犯不著把股票砍在最低點!」「但我最大的缺 點則是,每次股災發生時,到處都是價廉物美的標的,我卻苦無現金逢低承接!」「九七年至九八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一年至○二年科技股崩跌、○三年 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我一直重蹈覆轍。」○八年全球金融海嘯,台股從九千七百多點暴跌至四千點以下,陳重銘決定不讓這個「財富來敲門」 的機會從手中溜走。他拿自住的房子向銀行貸了五百萬元,除了買進原有的持股如台積電、新普與順達,還大量買進中信金(二十元持續買到十元)、聯詠(五十元 持續買到三十元)以及少量的華碩與台化股票。

「大多數人認為借錢買股極不明智!但是,如果你借的錢,是你能還得起的金額,然後把這筆錢投入扣掉借款利息後仍能帶來現金流的標的,卻不失是一種『活化資 產』的作法。」「我借二十年期房貸五百萬元,一個月本金加利息要還三萬元,用我每年的現金股利就可輕鬆償還;二十年後這五百萬元貸款還完了,但它買進的資 產還能持續為我帶進現金。」○八年大膽危機入市,得以讓他的股市財富三級跳,從金融海嘯時的最低點六百多萬元,一路成長到如今的二千二百多萬元。

為了累積更雄厚的資金實力,股市回檔時有逢低買進的銀彈,過去三年多的股市強彈行情,也讓陳重銘逐漸學會逢高減碼的觀念。陳重銘的想法是這樣:「如果你有 一千萬元投入股市,決定在高點減碼二○%,但減碼後,又上漲了二○%,事實上,你只是少賺了四十萬元(二○○X二○%)。損失並不算太多。但是如果你能用 減碼拿到的二百萬元,耐心等到腰斬時,就可買進原本價值四百萬元的股票,這樣的效果好過去融資或去借錢買股。」第五件事:逢高減碼二○%保留銀彈等待機會 撿便宜好股 是聚富不二法門一○年時,加權指數漲至八千三百點後,陳重銘開始進行減碼二○%的策略,雖然減碼後指數一度觸及九千二百點大關,但在去年歐債危機肆虐時, 加權指數一度跌破七千點。他因一○年減碼所獲得的現金,而有逢低大撿鴻海、宏碁、中信金便宜貨的資金實力。去年趁宏碁與鴻海分別跌破四十元與八十元大關, 陳重銘再度如法炮製危機入市,不到一年,帳面獲利超過二成。「克服貪婪與恐懼,懂得逢高減碼,見好就收保存現金實力,再趁危機入市,逢低買進,是薪水族股 市聚富的不二法門!」他強調說。

今年四十六歲的陳重銘,老早就有能力買車子、換更大的房子,但他從未買過車子,與妻子及三名孩子仍住在約三十幾坪大的舊公寓中。「我的嗜好是周末時到租書 店裡看每本五元的漫畫,以及帶小孩上圖書館看書!」「以前一家子看首輪電影,至少得花千元以上,捨不得花錢就帶家人去看二輪電影,我穿的衣服大多在三百元 以下!」今年,陳重銘打算買一輛七十幾萬元的休旅車,也積極看新房,為家人購買一個更舒適的窩。「我可能會活到八十歲,所以我寧願前面二十年稍微辛苦一 點,換得往後四十年更舒適、更有質感的生活,也為我的孩子未來做更好的準備。」陳重銘的三重商工同事陳祥雲指出,陳重銘雖然節儉,但捐款給資助學校貧寒子 弟的仁愛基金卻很大方。「不僅捐錢大方,他請同事吃飯很也大方,吃飯時老是勸我們要學習投資理財。」

追隨父母腳步做公益

省吃儉用 每月捐的錢比自己的開銷多事實上,除了學校的仁愛基金,陳重銘每個月固定用信用卡捐款給五家慈善機構約六千五百元,每每遇到他覺得有意義的慈善活動,他還 會額外捐輸。每個月陳重銘捐款做公益的金額已經超過他個人的開銷。「做公益是受到我父母親的影響,我只是想跟隨他們的腳步而已!」他淡然地說。

而他也首次把自己的投資理財故事,詳細地呈現在讀者面前。「我希望上班族讀了我的故事,對人生更有計畫、更有鬥志,這是我可以為社會盡的一點綿薄之力!」 陳重銘把自己當成教材,分享投資理財路途上的甘與苦,也證明了小資要成為富翁不是不可能的任務。只要有所覺悟、下定決心、擬好計畫,然後按部就班地執行, 薪水族變成千萬富翁,每年額外為自己加薪一百萬元以上絕非夢想。

陳重銘

出生:1966年

現職:三重商工機械科教師學歷:逢甲大學機械系、台科大機械研究所家庭:已婚,育有三名子女陳重銘做對 5件事 抵過 50 次決策失誤1. 把台積電當作核心持股。

2. 核心持股成長性鈍化,5成資金轉向更有潛力的中、小型股。

3. 認輸是反轉的開始,懂得汰弱留強。

4. 活化自住不動產,為危機入市準備現金。

5. 高檔懂得調節,作為下一次逢低加碼的本錢。

亡羊補牢 從錯誤中學習勝利智慧

陳重銘理財 3 階段

1995~2003年

股市財富從60萬至500萬元◎投資策略:把台積電當成核心持股,持股比重維持在80%以上;其他20%投資台苯、全友、錸德、茂矽、華碩等股性更活潑的 股票。

◎資金狀況:每月從薪資中投入1~2萬元不等,持續買進台積電。

2004~2008年

股市財富從500萬到1000萬,金融海嘯縮水至600多萬元◎投資策略:降低台積電持股至50%,買進中、小型高成長股,如新普、順達、亞光、華晶、佳 世達、友達、加百裕等。

◎資金狀況:孩子陸續上小學,加上參考書的版稅收入,每月有2~3萬元投入股市。

2009年迄今

股市財富600萬~2200萬元◎投資策略:台積電持股比重進一步降至30%,增加中信金與聯詠作為核心持股。衛星持股汰弱留強,加碼順達與新普。

◎資金狀況:用自住房子抵押借得500萬元,趁金融海嘯危機入市。

核心持股+衛星持股 打造致富方程式

—— 陳重銘持股狀況

股票 持股

比重(%) 投資原因

核心

持股 台積電 30 台灣獲利最強、競爭力最佳的企業,獲利配息穩定。

中信金 10 台灣信用卡發行龍頭,獲利穩健,配股配息佳。

聯 詠 9 驅動IC的龍頭企業,客戶分散,毛利率佳、獲利穩定。

聯 電 7 股價被低估,殖利率佳。

衛星

持股 新 普 8 營收獲利成長動能強,NB用電池封裝具寡占地位,汽車、智慧手機、平板電腦應用具想像空間。

順 達 20

宏 碁 5 台灣最具競爭力的電子品牌,好公司碰到倒楣事。

鴻 海 3 股價被低估,相信老闆能力。

其 他 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72

總還款本金增加 房貸年限拉長非萬靈丹 房子想貸四十年 借多少比借多久重要

2012-4-9  TWM



銀行與房仲業推出的「四十年房貸」專案,在市場受到廣大注意,但這種將還款時間拉長,降低每月還款金額的房貸方式,卻相對的增加總還款本金,在利多背後, 買屋民眾要慎用。

撰文‧梁任瑋

中油宣布油價大漲,在薪水未調、萬物皆漲的當下,再度推升一般人的「痛苦指數」,尤以房價最讓小市民傷腦筋,就連全台首善之區台北市,家庭可支配所得近五 年僅微幅增加一.一萬元,但購屋所得比,卻從八.六倍激增到十一.七倍,意謂無殼蝸牛要不吃不喝買房子的年限不但長達十一.七年,更較五年前整整拉長三 年。

以首購族而言,要面對存自備款的速度永遠追不上房價漲幅,外在環境又有銀行緊縮房貸成數,唯一能寄望的只有將房貸還款年限從二十年拉長至四十年,「用時間 換取空間」。

永慶房屋契約部經理陳俊宏說,過去二十年期房貸是常態,近幾年愈拉愈長,不少首購族都利用三十年期晉升有殼族。還記得老一輩的人常勸告年輕人,買房子千萬 不要欠銀行錢,只要有錢,就要盡量還給銀行,但近年台灣利率始終維持在低水位,把錢拿去定存的時代已過去,也讓房貸族的樣貌大幅改觀。

吸引薪水族 官方研擬跟進因此,日前銀行業者和房仲業連手推出「四十年房貸」,立刻引起廣泛討論,也讓飽受民意壓力的財政部長劉憶如鬆口,表示願意推動公股銀行辦理四 十年房貸專案,也使得這起原本是民間企業實施的行銷方案,瞬間拉高至國家層級。

四十年房貸的優點是每月房貸負擔輕,對於有長期借款需求者較有利,尤其是對於還沒有存夠自備款的購屋族來說,是一個可以提早達到成家夢想的途徑。不過,由 於還款期從二十年拉長至四十年,時間多了一倍,反而多繳更多利息,總利息支出是二十年房貸的一倍以上。

四十年房貸對收入吃緊的受薪階級的確充滿誘因,以房價一千萬元、貸款八百萬元、利率一.八八%本息平均攤還計算,二十年期每月要繳本利四○○二○元,四十 年期每月則只要繳二三七三○元,每月少繳一六二九○元。雖然精算下來,四十年房貸每年少支出十九萬五四八○元,但若從總負擔金額來看,選擇二十年期共繳納 九六○萬四八○○元,四十年期卻須支付總額一一三九萬四百元,等於多繳了一百七十八萬元利息。

另外,四十年房貸專案適用的貸款對象年齡,多半限制在四十歲之下,而且該方案的承作條件限制比較多,例如借款人年齡、屋齡均有限制,並非人人都適用。更重 要的是,還款期達四十年,以一位三十五歲的購屋族來說,四十年後已成為七十五歲的老翁,將變成標準的屋奴。

依年齡評估 善用房貸類型星展銀行個人金融服務放款及存款產品部資深副總裁宋霖耘說,根據星展銀行統計,台灣人平均房貸還款年限多半是在七至十年,很多購屋族會隨著家 庭成員需求變化,透過賣掉舊屋還清房貸,實際上會還到四十年房貸的民眾並不多。

因此,民眾在貸款時應注意哪些事項,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商品呢?將房貸族區分為二十、三十、四十歲不同族群,是一種可行的評估方式。

以二十歲、收入固定的小資上班族為例,因剛出社會沒多久,身上可能有學貸等壓力,花旗銀行房屋貸款部副總裁余苑菱建議可先採用四十年期房貸,但每月房貸繳 款金額盡量不要超過收入的二分之一。若無法三至五年還清,最好選擇一段式利率,即一開始就約定房貸利率僅隨市場利率微幅波動,不會像分段式利率在第三年大 幅拉高,增加負擔。

三十歲以上的換屋族,因為已經有第一戶房屋,開始換屋時,可選擇「抵利型房貸」透過平時的儲蓄,來折抵房貸利息,降低房貸負擔。但抵利型房貸三年平均的利 率,一般都比本土銀行「前低後高型房貸」利率高,若平時沒有多餘的錢可存下來折抵房貸利息,那麼最好還是不選擇抵利型房貸,不然最後可能利息沒省到,還要 付更高的房貸。

四十歲到五十歲以上的換屋族,因小孩都已陸續長大,此時的購屋行為已轉為資產規畫,甚至是替小孩購屋,這時就可選擇「額度型房貸」。

例如其中的八百萬元,是短期之間還不了的,就申請一般型房貸;另外兩百萬元,以較高利率的額度型房貸申請,由於兩百萬元部分,只要有錢可以隨時還,因為彈 性還款,可隨借隨還,整體利息支出也降低。

此外,若是收入波動大的個人工作者,或是收入來源主要以大額獎金為主的業務員,因為收入大進大出,也適用此種方案。

陳俊宏說,除了本身身分條件以外,透過建商或大型仲介業者向銀行貸款,也可以談到優惠條件,一些仲介業者由於案源多,與銀行往來通常可談到比較低的利率條 件,對銀行而言,透過建商、仲介等通路帶進房貸戶,因為多少能省些推廣成本,也願意提供較優惠的條件。

「借多少比借多久重要。」宋霖耘強調,買房子一定要評估自己的還款能力,如果銀行給你四十年、九成,還是要算好自己的開銷,沒有預期外的支出,才能當個精 明房貸族。

屋齡新比年齡有利

40年房貸申請條件

1.限自住首購族(本人名下僅有目前購買的這一間房屋)。

2.「屋齡」+「貸款年限」及「年齡」+「貸款年限」,最高上限為75。

案例A 小資女孩30歲,購買的房子屋齡為40年75-30=45 75-40=35 兩者取其低,所以小資女孩可辦貸款年限為35年案例B 小資女孩30歲,購買的房子屋齡為20年75-30=45 75-20=55 最長可貸40年,所以小資女孩可辦貸款年限為40年

資料來源:永慶房屋

以時間換空間,月付壓力減輕——20年期與40年期房貸每月應付金額比較 單位:元貸款金額 20年還款 40年還款 每月可少繳金額100萬 5059 3028 2031 500萬 25294 15141 10153 1000萬 50588 30283 20305

註:年利率以2%計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38

從二十萬錄影帶小店到一百四十億最賺錢電視王國 三立張榮華:只要是對的方向 我就會堅持下去!

2012-7-30  TWM




從本土劇、偶像劇到推動「華劇」,三立電視總經理張榮華一直站在浪頭上,他憑藉三立戲劇王國和收視第一的招牌,大舉進軍海外市場,企圖掀起亞洲市場「華劇」潮流。這一關,將是張榮華闖蕩電視圈三十年的最大挑戰。

撰文‧鄭淳予

「我說要做華劇,市場都等著看,等我今年再砸下五億元在三重蓋高畫直攝影棚,大家才相信三立是玩真的!」張榮華沉穩的口氣,聽得出他下定的決心,不容外界懷疑。所以,當他接下來說,今年已陸續投入八億到十億元籌拍華人電視劇︵簡稱華劇︶,似乎也就理所當然。

「原先的偶像劇每周播出一集九十分鐘,劇本由兩個人寫,劇組大概三、四十個人就可以開工,沒有工作的壓力。但﹃華劇﹄每天都要播,目前正播出的八點檔、九 點檔,算算一年就要五百二十集。」四十部偶像劇 叫好又叫座張榮華一邊算、一邊用手指比著。為了投入這樣大規模的計畫,他砸下五億元,在新北市三重區蓋占地百坪的攝影棚,每部的製作費都上看億元。張榮華 做華劇重質也重量,要讓「華劇」像韓劇一樣,引領市場風潮,形成「華流」。

「『華劇』就是台灣自製的國語連續劇!」張榮華斬釘截鐵地說,雖然台灣偶像劇已興盛十年餘,但他認為:「量還太少!我們要趁著大陸時裝劇還沒做出市場之前,先建立起自己的觀眾群!」張榮華的眼神中閃爍著光芒。

張榮華的口氣很大,但他敢這樣說,憑藉的是三立這十二年來,在戲劇累積的實力與能量,還有他說的:「堅持,是要下定決心。」在三立電視台內,有一條走廊掛 滿三立從二○○一年以來拍攝的四十部偶像劇海報。無論是打破台灣偶像劇最高收視紀錄的﹁命中注定我愛你﹂,或是和知名導演王小棣合作的﹁波麗士大人﹂,還 是描述都會愛情也反映社會現象的﹁敗犬女王﹂、創造經典對白「回不去了」的﹁犀利人妻﹂,以及今年年初的﹁小資女孩向前衝﹂,每一部都是叫座又引起話題的 發燒片。

張榮華在這條長廊上徐徐而行,光是賣這些偶像劇的海內外版權費,三立每年都能多九億元的營收,一一年,三立每股稅後純益二十四元,市值粗估達一四○億元,是國內最賺錢的電視台,但他並不以此自滿。

從錄影帶店起家 闖下半片江山同為「資深電視人」,王偉忠和張榮華只差了一歲,兩人幾乎同時進入電視圈,王偉忠形容他是「三十年不變!」「他給我的第一印象到今天都還是一 樣,習慣性地兩手插在口袋、笑容看起來很像小孩、有點靦腆、頭有點低,但是很仔細聽你講話,這個模樣到今天都沒有變過。」誠如王偉忠所言,張榮華的形象不 僅始終如一,回顧他的「戲夢人生」,更不難發現,他一路上都在為更前瞻的目標努力。

時光倒回三十年前,張榮華剛退伍不久,就投入二十萬元,和姊夫林崑海(現任三立董事長)一起頂下朋友的錄影帶出租店。他進口韓國的大型盤帶,自己買機器、開模,生產空白錄影帶,也兼做拷貝節目的「服務」;這正是「三立影視有限公司」──「三立電視」最早的雛形。

「拷貝這種事沒有難度,大家都會做。」儘管生意好做,但彷彿「家庭工廠」的工作讓他毫無成就感。相對於無趣的拷貝工作,張榮華平日最喜歡看餐廳秀,總是被 主持人豬哥亮逗得捧腹大笑的他,興起了「拍片」的靈感。因為是常客,餐廳老闆欣然接受張榮華「錄一場、付︵餐廳)五萬︵元︶」的要求。回想起這個古靈精怪 的鬼點子,張榮華笑說,「後來,連豬哥亮都租到自己被偷拍的餐廳秀,餐廳向我反映不能再拍了。」張榮華看似碰到軟釘子,卻有了新的念頭:「偷拍的品質差, 燈光暗、收音效果又不好,不如自己來拍!」一九八五年,王偉忠形容,那是一個「所有人都被電視吸引,但都離電視台很遙遠的年代」。張榮華卻在南台灣靠著拍 攝﹁豬哥亮歌廳秀﹂錄影帶節目闖下半片江山。他在中影搭起舞台,不僅自己設計節目腳本、打上最好的燈光、架最好的HiFi音響、找最好的美術指導及當紅的 導播,還不顧「海董」反對,動用公司一半以上的資產,替豬哥亮清償債務,只為簽下他的主持合約。

「我做事有一個原則,不懂的就找最專業的來做!」事隔多年,張榮華對於這段往事仍然自豪。「豬哥亮歌廳秀」在五年內一共出品了七百多集,不僅讓豬哥亮成為家喻戶曉的藝人,還捧紅了余天、陳美鳳等數十名藝人。

面對劇變想新招 引爆「點唱秀」風潮然而,張榮華打造出來的這片榮景,卻因為豬哥亮被楊登魁挖角,戛然驟止。節目無以為繼,張榮華還得忍痛裁員,五十多人的公司,一夕之間 只剩下五個人。當年在三立影視擔任燈光助理的莊文信回憶:「那天張總進來辦公室,臉色凝重地向大家宣布,豬哥亮走了,公司經營不下去,不得不裁員。但我永 遠記得,他向大家保證,只要公司站起來,他一定會把每個人都請回來!」突如其來的劇變,並未擊垮張榮華,他思考如何幫公司找一條新的出路。「楊老闆砸大錢 為﹃豬哥亮俱樂部﹄做了更豪華的舞台,我就搭一個茶寮,找主持人在台上講笑話、接受現場觀眾點歌。」這個節目就是後來引領「點唱秀」節目互動風潮的﹁三立 五虎將.金牌點唱秀﹂,讓余天、賀一航、澎恰恰、陽帆、李登才等幾位主持人躥紅。張榮華對員工們的諾言在一個月後就兌現,當年被裁掉的莊文信,後來一路跟 隨著張榮華,現在已是三立電視的執行副總。

八○年代,在錄影帶市場站穩腳跟的他,緊接面臨的是「第四台」席捲而來,張榮華知道,自己不站上浪頭,就是被潮流淹沒。所以他調整腳步,一方面將過去的錄影帶版權賣給電視台,一方面也開始拍攝「專屬於電視頻道播放」的新節目。

他興奮地說:「我記得很清楚,那時我拍了﹃歡樂大滿貫﹄,還有﹃新人歌唱排行榜﹄,開創了最早的歌唱選秀節目!」更重要的是,這兩個節目的價碼太高,覓不到買家;他索性為了這兩個節目,申請成立頻道,「三立綜藝台」於焉誕生。

自製節目、相信專業

堅持追求高品質

張榮華大膽跨出這一步,成為他職場生涯的重要轉折,「三立」從此跨入頻道事業。鑄劍十年,就為了這時一展鋒芒,「我們從自製節目起家,不僅累積了人才經 驗,也長期了解消費者口味。」張榮華「相信專業」,他對於信賴的員工,幾乎採取絕對授權。過去曾為三立拍了多部戲劇的導演馮凱,去年拍攝首部電影作品﹁陣 頭﹂時,就獲得張榮華大力支持。「凱哥,你籌不到的錢,我全包了!」張榮華拍胸脯的形象,深深留在馮凱心中。

「張總找我拍華劇,我說我想當成電影規格拍,他更是完全支持。」馮凱說,後來他為三立拍了第一部華劇﹁真愛找麻煩﹂,光是一集的製作成本就超過一百二十萬 元,全劇八十四集的總製作費用足足超過一億元。「這樣追求高品質的決心,和絕對的授權,業界幾乎沒有第二人。」三立資深副總張正芬也提到,張總每年尾牙除 了年終獎金之外,還會另外頒發「三立菁英獎」等特別獎項。「去年曾國城領到這個獎,就在台上感動得泣不成聲。」領導三立成為最賺錢電視台,張榮華並不滿 足,他發牢騷:「我們沒有受到肯定(指未拿到金鐘獎)。」但問到競爭對手,他鬥志高昂地說:「若郭台強、王雪紅這些大老闆都投入這個(內容)產業,那會更 好。我當然不想輸,王雪紅也不會想輸!」就像以往無數次的轉折,張榮華毫不猶豫的改變,這次,他喊出邁向國際舞台創造「華流」,不僅是國內電視圈的創舉, 也是張榮華個人生涯的一大挑戰,成功與否,我們拭目以待。

張榮華

出生:1956年

現職:三立電視台總經理

經歷:三立影視有限公司創辦人成績:台灣最大影視內容提供者家庭:已婚,育有二子引領風潮!

—— 華劇VS.偶像劇比較

華劇 偶像劇

播出時間 每周一至五 周末播出長度 一集60分鐘(含廣告) 一集90分鐘(含廣告)播出集數 約80集 20集內容走向 主題多元 多為愛情主題三立首部作 2011年12月「真愛找麻煩」 2001年10月「薰衣草」三立製作數 第3部2012/6/27上檔 40部收視代表作 「真愛找麻煩」收視率4.3 「命中注定我愛你」收視率10.9 從錄影帶店老闆到電視大亨—— 張榮華與三立大事紀

時間 重要記事

1983.05 和林崑海、張秀共同集資300萬元,成立三立影視有限公司,專做錄影帶出租業務,之後,發行豬哥亮餐廳秀現場側拍錄影帶。

1985 自製拍攝餐廳秀錄影帶「豬哥亮歌廳秀」,共拍攝700集。

1992 豬哥亮合約到期,自製點唱秀錄影帶節目「三立五虎將.金牌點唱秀」造成轟動,捧紅多位主持人;自製拍攝「新人歌唱排行榜」和「歡樂大滿貫」;成立三立綜藝台。

1995.09 三立都會台開播,最有代表性的節目即為偶像劇。

1998.03 成立三立新聞台。

2000.05 三立台灣台推出首部本土連續劇「阿扁與阿珍」。

2001.10 三立都會台自製第一齣偶像劇「薰衣草」。

2003.07 三立台灣台八點檔連續劇「台灣霹靂火」創下有線電視15.72收視率。

2009.11 三立從「我在159號」人才招募培育計畫出發,成立「數位敘事工場」,持續培訓編劇、表演等人才2011.10 於東京國際影視節宣布「華人電視劇」計畫,三立將斥資10元億打造「華人電視劇」。

2011.12 首部八點檔華劇「真愛找麻煩」開播。

2012.06 首部九點檔華劇「我們發財了」開播。

55部

40部原創偶像劇、15部本土劇,三立成為全台灣自製戲劇節目最多的電視台。

收視率15.72

「台灣霹靂火」創下台灣收視率最高的鄉土劇。

收視率

13.64

「命中注定我愛你」創下收視率最高的偶像劇,賣出15個國家地區的海外版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537

搶救無望世代》四十歲,你憑什麼留下來?黃慧珠不斷檢視志向、職能和跨界能力 台灣IBM新總座 靠自我盤點攀高峰

2012-9-10  TWM




如果將人生以每十年來區分,二十幾歲應是職涯的「播種期」,三十幾歲是「養成期」,四十幾歲則是「收穫期」;四十歲可謂職涯成敗的關鍵時刻。四十歲面臨的 機會、挑戰和轉折,你該如何脫穎而出?成功人士的經驗分享,幫你認清四十歲前該做好的準備,讓你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順利迎戰人生的下半場。

黃慧珠不斷檢視志向、職能和跨界能力台灣IBM新總座靠自我盤點攀高峰今年七月才被IBM延攬擔任台灣區總經理的黃慧珠,早在三十七歲時,就被拔擢為IBM工商事業群總經理,憑著不斷盤點自己職涯上欠缺的專業,讓她在四十歲前締造事業亮點。

撰文‧李建興、梁任瑋

身為資深上班族,工作幾年後,你會為了興趣和理想,勇於跳脫原本的行業,開創一條新路?還是寧願遺憾,留在雖然穩定但平淡無味、缺乏熱忱的老本行?好不容 易在專業領域占有一席之地,你可曾攤開履歷,看看還欠缺什麼能力,願意到別的單位歷練?抑或不願放下老鳥的身段,把自己當菜鳥從頭學起?而就算再怎麼經驗 老到,你會習慣回頭檢視上一份工作或專案時自己的缺點?或者刻意忽略自己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這一連串的問題是許多年近四十歲的人,在職場闖蕩十多年後,所面臨共通的選擇與課題;然而,這也是台灣IBM總經理黃慧珠能從一般上班族中,出類拔萃的關鍵分水嶺。

頂著一頭學生短髮、踏著平底鞋,乍見黃慧珠,其爽朗的笑聲、充滿能量的氣息總是令人印象深刻。外表嬌柔甜美的她,是今年七月台灣IBM剛剛誕生的新科總經 理。然而,一談起這位統領三百多位員工的職場女豪傑,最令一般上班族折服的,不僅這是IBM來台近一甲子以來第二位女性CEO,更因為她早在一九九九年、 三十七歲時就已經被公司拔擢為工商事業群的總經理。當時她進入IBM不過短短的十年,論升遷快速至今仍是外商圈最為津津樂道的美事。

一位自台灣基層爬升的年輕女子,如何在人才濟濟,甚至以外國人掛帥、男人為尊的跨國集團裡脫穎而出?雖然黃慧珠總是謙虛地說:「我只是比一般上班族更常問 自己要什麼、有什麼、缺什麼以及該補什麼!」但也由於這項最必要、卻也最容易忽略的小動作,黃慧珠多年來從不間斷的「自我盤點」,道出了在職場成功的簡單 哲學。

盤點職涯目標

認清志趣,問自己想要什麼?

事實上,在成為IBM員工之前,黃慧珠原本是國中老師,但執了幾年教鞭,具有雄心壯志的她,卻不甘埋首於千篇一律的工作中,反而對於每天得接觸各式各樣的人、面臨各種狀況的業務工作興趣十足。

雖然在當時世俗的觀感,女人在學校教書是再好不過的職業,既高尚又穩定;但黃慧珠告訴自己,惟有忠於自己的志趣,早點調整自己的職涯,才是長久之計。於是在二十七歲那年,毅然決然轉職到民間企業,從IBM基層業務員做起。

從發號施令的老師變成鞠躬哈腰的業務,原本個性靦腆的黃慧珠,面對人生的大轉彎也下足了工夫。她勤讀資料,用最短的時間熟悉外人眼中硬邦邦的科技術語;放 下身段,用最快的速度讓所有的客戶認識她,甚至還克服障礙學習業務須隱忍的挫折。因此,短短幾年,選對路線並堅持所選的黃慧珠,很快地成為IBM的超級業 務員,然而越做越起勁的她也告訴自己:「有一天我要當上IBM的總經理!」不過黃慧珠的成功,並不僅於完美的轉職,而是來自於其完整的職場閱歷,和無可取 代的專業職能。曾經與黃慧珠在同一部門共事過的台灣IBM經銷事業處副總經理薛淑菁表示:「Jennifer︵黃慧珠的英文名字︶這名字就等於IBM各部 門的代名詞!」自從立志要當上總經理,為了這項遠程目標,三十出頭的她,就給自己定下一門功課,就是學習當稱職的CEO。

盤點工作歷練

補職涯拼圖,問自己缺什麼?

和一般資深老鳥想的不一樣,黃慧珠深知,想要在職場上出人頭地,千萬不能墨守單一技能,畢竟職能只要多累積幾年,人人都可以成專家,但真正能讓專業加值的 則是能跨界整合的能力。因此在進入IBM後,她從不拒絕職務以外的新任務,甚至還主動爭取到別的部門歷練。例如,黃慧珠剛進IBM的那幾年,公司的大型客 戶幾乎十之八九都在金融業,是同事眼中業務穩定、較容易創造績效的好方向;但黃慧珠偏偏自告奮勇去挑戰當時還是處女市場的工商界客戶。憑著「為自己增加歷 練」的決心,她也拚出成績,因此後來被拔擢為工商事業群總經理。

值得一提的是,當上事業群最高主管後的黃慧珠,並未停止職涯的拼圖。相對於許多企業裡戰功彪炳的戰將,總認為憑著自己的專業經驗就足以橫行天下;但黃慧珠 的思惟不同,反而認為經驗越老、瓶頸越大,惟有跳出原有框框才能成長。二○○五年,黃慧珠居然再度放棄自己最得心應手也立下不少戰績的工商事業群總經理, 願意轉任亞太區行銷總監,負責執行IBM亞太地區行銷事務。

儘管在一般人眼中,從總經理變成總監,對職涯並無加分,但她認為,亞太區總監不但可以跨界學習行銷專業,並能從市場和全亞太的高度重新觀察IBM的運作。 也正因為這些歷練,四十出頭的黃慧珠,成了IBM裡少數既懂業務又懂行銷,同時又在海外歷練過的人才,而成了集團內部積極栽培的總經理人選。

但即使閱歷已經夠豐富了,黃慧珠卻不躁進。她認為,自己雖然在第一線的實戰經驗十足,但還缺「統領和管理」整個企業大軍的火候。為了補足這塊拼圖,她發 現,若要快速地了解企業用人、選才、帶人的藝術,就得要待在人資部門,於是○七年,黃慧珠竟然又勇敢地轉任台灣IBM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九年甚至還甘 心拋下在IBM累積多年的資源和光環,跑到信義房屋擔任人資長,為的就是要藉由待在人力更為密集,人才需求更為多元的房仲業,把人事管理的職能摸得更透 徹。

雖然許多人不明瞭,向來專精於業務行銷的黃慧珠,為何還花好幾年時間,去歷練與自己專業領域相去十萬八千里的人資領域。但後來事實證明,她這項職涯投資果 然是對的!黃慧珠在人資部門的歷練,除了學習到在人事上領導統御的技能外,她進而體認到,原來從一家公司徵才和員工教育訓練的角度,可以洞悉整個企業的策 略方向,「這是在第一線所看不到的高度!」黃慧珠得意地說。

盤點思惟模式

調整角度,問自己該想什麼?

更重要的是,隨著接觸到更多層級和單位,黃慧珠深深地感受到,身為管理者須拋開本位主義以及專業上的執拗,要懂得跨部門溝通協調。因此後來黃慧珠每每在執 行一件任務,或做一項決策,都會養成試著用不同的頭腦和面向看待事情,甚至在結束一件專案就會提醒自己停下腳步,回頭檢視過程中,別人的批評和自己的缺 失。

對於黃慧珠「自我檢視」的功夫,黃慧珠的特助、IBM電子商業資訊服務中心經理莊士逸就印象深刻。他表示,有別於一般外商CEO的高姿態與避諱媒體,黃慧 珠一上任就主動要求親自拜訪各大媒體,她的理由是:「從媒體的角度,企業才能發覺外界的看法,也才能知道該怎麼調整。」誠如知名企管顧問公司︱︱標竿學院 營運長陳威伸所言,一位好的CEO,須兼具專業技能、領導統御和決策高度三大職能。而在各大領域都走過一回的黃慧珠,功力如虎添翼,也難怪,IBM總部在 今年七月會決定延攬她回任,並賦予台灣區總經理之大任。只能說,在四十歲前後不斷歷練修正的黃慧珠,早已用自己的「盤點哲學」,詮釋了職場勝出的箇中奧 妙。

︵本專題分兩次刊出︶

黃慧珠

出生:1962年

現職:台灣IBM總經理

經歷:信義房屋人資長、 IBM工商事業群總經理學歷:交大資訊工程所碩士、師範大學數學系家庭:已婚,育有一子一女9成上班族有職涯危機感,多集中在35至45歲8成6上班族對目前的職涯有危機感或不確定感對於你職涯發展,或工作的穩定性,你的感受是?

49% ˙雖然不致有危機感,但仍有不確定感。

37%˙具有深切危機感,隨時有失業或被取代的恐懼。

10%˙沒太多的想法

4%˙感覺前途光明,並且非常有自信。

根據1111人力銀行的調查,目前有高達8成6的上班族對於自己的職涯有危機感或不確定感,而其中《今周刊》走訪多位企業人資長,皆認為35至45歲的人是最具危機感的年齡。

對此,美商韜睿惠悅企業管理顧問公司台灣分公司總經理王伯松分析,40歲左右的職場人之所以沒安全感,主要是這個年紀所面臨的各項挑戰最大:在公司,往往 同時兼任部屬和上司的角色,除了向上經營還得向下管理;而在家庭,又普遍是孩子出世,要栽培小孩,開銷最大的時期,無法像年輕時能率性地離職。

而104獵才顧問中心資深副總經理晉麗明指出,40歲上班族多為資深員工,對公司而言薪資成本最高,因此只要能力不夠,很容易被同事或新人取代;因此這個年紀的上班族對工作最會患得患失。

另1111人力銀行調查,上班族認為自己現階段最急需補齊的能力,以專業技能、跨界整合能力和人脈為首要。一般而言,40歲左右的上班族,在基本職能和領 導統御能力,本就該比20、30歲的人強,假使到了40歲職場上該有的能力還不能水到渠成,恐將面臨淘汰;因此,對於還沒到40歲的人來說,及時培養足夠 的經驗和能力,才能免於在人生下半場埋下失敗的伏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380

搶救無望世代 四十歲,你憑什麼留下來?

2012-9-17   TWM




如果將人生以每十年來區分,二十幾歲應是職涯的「播種期」,三十幾歲是「養成期」,四十幾歲則是「收穫期」;四十歲可謂職涯成敗的關鍵時刻。四十歲面臨的 機會、挑戰和轉折,你該如何脫穎而出?成功人士的經驗分享,幫你認清四十歲前該做好的準備,讓你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順利迎戰人生的下半場。

Discovery北亞區總經理用LV哲學攀上高峰永遠挑戰一二○分 為職涯存摺累積資本曾經是連續落榜兩年的重考生,在職場上總是做得比老闆要求還多、準備比同儕充分的林東民,以做到一二○分的精神,在職場平步青雲,也為公司締造前所未有的佳績。

撰文‧李建興

思考一下這幾道情境題:在職場,除了分內的工作,遇到對公司有幫助的事,你會奉勸自己少找麻煩,能閃就閃,或者願意承擔更多的案子?被挖角到一家新公司擔 任主管,到職時才赫然發覺組織只有你一個人,你會認為自己被騙了,飆下一句國罵轉頭就走,還是很認分地從零開始,接下這項不可能的任務?再假設,都當上總 經理了,公司只要你蕭規曹隨,照著既有的模式運作就好,你會涼涼地等退休,抑或堅持開展一些額外的業務,為公司創造新局?

這些都是全球知名頻道Discovery亞太電視網資深副總裁暨北亞區總經理林東民在二十多年的職涯中,曾經面臨過的選擇題。然而在這些關鍵時刻,他的抉 擇是,多承攬職務以外的工作。在沒有任何資源的狀況下,赤手空拳打出天下,以及放下「在職退休」的涼缺,自告奮勇扛了很多吃力不討好的任務。

正因為他想的很不一樣,這位曾經在大專聯考連續落榜兩年的重考生,獲得Discovery集團賞識,把統領北亞市場的軍符交給他。連向來在影視產業執牛耳的香港人及韓國人,都得聽命於這位台味十足、說著一口破英語的台灣人。

求學時期

到日本學習最先進的傳播知識誠如Discovery行銷公關部經理江明穎所言,「看在同事的眼中,Tommy(林東民英文名)永遠不會給自己好日子過,面 對集團的要求更總是『要五毛給一塊』!」因為林東民堅信,只要當上班族的一天,就算職位再高,也休想貪圖有「在職退休」或「涼缺」這種美事,他始終以 「Learning & Visioning!」(從不間斷地學習和擴展視野)來鞭策自己。這套獨有的職場「LV哲學」,也為其扶搖直上的職涯下了最佳的注解。

其實,小時候的林東民只愛打球,不愛讀書。台北中正高中畢業後考不上大學,只好轉考三專,卻連續落榜兩年,最後以吊車尾的成績上了世界新專(現為世新大學)編採科。沒想到專科三年開啟了他讀書的興趣,決心把傳播當成一生的事業。

在他即將踏入社會的八○、九○年代交會期,正逢國內媒體大解禁,需才孔急。但林東民十分清楚,「要在百家爭鳴的傳播界出人頭地,就得想辦法比別人更出 色。」即使一畢業就有好幾個工作可以選擇,林東民寧願先到日本以傳播設計科系聞名的日本工學院多讀幾年書,以習得上乘的基本功。

儘管在日本深造的幾年,早些入行的同儕都接連當上小主管,但林東民並不躁進,他有個堅定的信念惕厲著自己,「當及格的分數是六十分,就要儲備到八十分,因 為許多意想不到的風險,會消耗掉你的戰力;當滿分是一百分時,就得想盡辦法做到一二○分,畢竟時代的浪潮,會折損你的戰績。要在職場上勝出,就得比別人多 準備一些。」林東民從日本學成歸國後,當時國內最大的廣告集團──台灣廣告正和日商要執行一系列的活動。但本土傳播界缺乏懂日文與日本市場的人才,因此林 東民立即成了台廣眼中的「好咖」,破格讓他帶領一個團隊,承攬豐田汽車、日野商用車和MILD SEVEN香菸等廣告活動。

當時台廣交付的任務,其實只要他運用日語能力和日商接洽,林東民卻主動包下企畫、公關和活動規畫。表面上,他平白多做累人的差事,實際上卻是默默練功。果 不其然,在廣告界才幾年,一九九四年,緯來日本台要成立,急欲延攬懂節目、行銷,又曾和日商有實務接觸經驗的人,剛滿三十一歲的林東民立即被挖角,坐上緯 來節目總監。

緯來原本只希望林東民幫忙到日本談定幾個節目代理,但他不甘心自己只是個業務員,心想「要做,就要做到不一樣!」於是當其他頻道還在播日本武士劇時,他主 動向公司提議引進偶像劇和綜藝節目。由於日本人不熟悉台灣市場,對此心存懷疑,林東民主動向富士電視台叩門,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說服富士高層願意授權。

憑著市場眼光,林東民幫公司拿下許多膾炙人口的節目如「東京愛情故事」、「上岡異言堂」、「料理東西軍」等,奠定了緯來的地位。甚至進一步與日亞航和日本觀光協會談合作,找來藝人林葉亭主持日本旅遊節目「多彩日本行」,成為國內赴日製作行腳節目的濫觴。

基層時期

多承擔業務 儲備技能和人脈林東民的開創力,在兩年後被當時要成立JET TV的幾位大股東相中,重金禮聘他執掌開台大策。

不過,當他在九六年九月走馬上任時,竟然發現辦公室空空如也,「連一張辦公桌、一支電話、一個人都沒有,但公司要求四個月後,也就是隔年元旦正式開播。」林東民憶述。

「我除了『傻眼』兩字,很難形容自己的感受!」林東民坦白說。那時很多人都覺得他被騙了,要他趕緊脫身;但他一轉念,自問「公司找我來,不就因為看中我解 決問題的本事嗎?」他沉住氣,回顧經驗,列出電視台從人事、行銷、廣告、硬體、節目代理等需要完成的事務,「從零開始」一一張羅。

沒想到短短四個月,林東民憑著比一般人多累積出的經驗、人脈和能耐,奇蹟式地讓JET如期開播。「過程中沒人敢相信JET能夠誕生,因為在上線的前一小 時,工作人員還在驚險地追著第一支要播出的帶子!」一位JET開台時期的員工回憶。正因如此,同年,才三十四歲的林東民就被升為JET台灣區負責人,地位 已不可同日而語。

完成了這項「不可能的任務」後,林東民的聲名在電視圈更響亮,連國外來的知名頻道Discovey,也在二○○二年邀他執掌台灣區總經理。

林東民的跳槽令很多人不解,因為Discovey從語言到運作方式,都迥異於本土頻道,林東民連英文都講不好,幹麼放下自己打下的江山,跑去一個完全陌生 的企業?在圈內堪稱日本電視通的他,又怎麼願意捨棄自己建立的獨門資產,從頭再來?但林東民雲淡風輕地說:「職場上最大的危機,就是無法再突破了!」他毅 然離開舒適圈,挑戰下一個職涯高峰。

其實,初到Discovey的林東民,除了語言以外,並沒有感受太大的壓力。因為當時總部只要求他跟隨總部腳步,好好地把做好的影片照時程播出就好。但生性愛突破創新的林東民,就是不甘蕭規曹隨。

高階時期

拒絕安逸 離開舒適圈再出發他認為,Discovery以往製播的內容都是介紹國外的文明、科學、醫學等,和國內觀眾距離太遠,很難在台灣有爆炸性的回響。於是他數度在總部慷慨陳詞,力主自製節目,在幾次被回絕後,總部抝不過他的堅持,勉為其難答應。

○三年,台灣Discovery和中華汽車合作,開拍首部本土節目「太魯閣的祕密」,沒想到成品送到新加坡的亞洲總部審核時,被認為取景、運鏡、剪接都不 具備Discovery的製作水準,下令「停止這個案子」。但不屈不撓的林東民,仍繼續請國外製作人飛來台灣補拍鏡頭,硬是完成這部片子。

「許多人都想不通,我放著一個涼涼的總經理缺養老不做,偏偏要給自己找這麼多麻煩!」林東民表示,當時總部擔心台灣分公司會壞了全集團的口碑,因此他們不僅得做出質感和差異化,甚至在有限的預算下,還要自籌財源。

但林東民一一解決這些難題。經費部分,他挾Discovery全球放送的優勢為籌碼,找政府單位合作,如拍攝「台灣人物誌」、「謎樣台灣」系列和「建築奇觀:台灣雪山隧道」,分別取得新聞局和交通部贊助。

至於要製作出「有點台,又不能太台」的差異化節目,林東民親自走訪台灣各地尋找題材,如「台灣人物誌」許多精采人物中的西瓜大王,就是他探訪而來。他還特 意找兼具本土和國際特質的人主持節目,其中,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瘋台灣」,他在○六年大膽起用中文不太流利的Janet主持,最後讓人和節目雙雙暴紅。

經過林東民的改革,Discovery脫胎換骨,原本曲高和寡成了老少咸宜,在台頻道數由一個暴增為七個,廣告收入十年間增加了十倍,就連印度、中國等 Discovery都來台取經,在全球掀起本土化熱潮。「和Tommy工作的樂趣,來自於他突如其來的機智,和追根究柢、不屈不撓的精神!」在 Discovery待了十多年,目睹台灣Discovery一路成長的行銷公關部總監洪韻淇與有榮焉地說。

○八年Discovery總部決定,將港澳和韓國都納入台灣管轄,而林東民則從台灣區總經理被拔擢為北亞區總座。

永遠挑戰一二○分的林東民,為台灣的Discovery寫下預期之外的成績。回首來時路,他有感而發地說:「你現在多做的每一件事,看起都像是吃虧,但職 場就彷彿是一本存摺,多歷練的,等於為自己多添一分實力,讓職涯實力帳冊多添一分籌碼!」在職涯存摺裡,林東民無疑是財力雄厚的富豪。

林東民

出生:1963年

現職:Discovery亞太電視網資深副總裁暨北亞區總經理經歷:台灣廣告、汎太廣告、緯來電視網、JET TV 學歷:世新三專編採科、日本工學院、台大EMBA 婚姻:已婚,育有2子職場哲學:堅持做對的事情林東民想法不一樣 讓職涯屢攀高峰

林東民的想法

只要在職場的一天,就不要想退休。

越是資源不足,越是自己的舞台,成長越快!

大環境的改變讓你連「守成」的空間都沒有,惟有主動脫離舒適圈,才能拿回發球權。

職涯的價值和成就,就是比老闆先一步創造新局!

沒有資源的單位才能讓我嘗試所有的領域,備齊所有的職能!

一般人的積習

都當到高階主管了,該是養老、在職退休的時候了!

公司給我多少資源,我就做多少事!

這工作做十多年了,不變最好,我拒絕更換工作內容,別給自己找麻煩!

老闆沒交代的,就算對公司有利,也別給自己找事做!

一個連人事和資源都還沒到位的單位,風險太大,最好別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661

黎智英四十五天多賺八成內幕

2012-10-22  TCW




十月十五日,晚上九點三十分,在 信義區一家五星飯店的會議室,壹傳媒主席黎智英,帶著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嘉聲,與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在歷經兩個多小時的磋商後,終於敲定以一百 七十五億元,將台灣壹傳媒的所有事業:《蘋果日報》、《壹週刊》及壹電視,全部賣給辜仲諒與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所結合的團隊。

這起震驚中、港、台的媒體交易案背後,最高興的人,莫過於黎智英。

因為在不到一個半月前,《蘋果日報》、《壹週刊》及壹電視在富邦金董事長蔡明忠眼裡,只不過值九十五億元。為何一個半月後,黎智英能讓價格產生這麼大的轉變?

不滿蔡明忠出價對外轉向辜仲諒兜售

時間,拉回到八月底,黎智英打算出脫台灣媒體事業時,一開始鎖定的買家就是富邦金董事長蔡明忠,進而透過人脈直接找上蔡明忠商談。隨後,蔡明忠派出富邦金 顧問張果軍協助評估此案,因為富邦集團卡在凱擘多媒體的大富條款(三年內不得申設電視台),轉而委託友好的凱雷集團出面評估收購壹電視的可能性。

當時,蔡明忠對黎智英透露,如果賠錢的壹電視先處理掉,剩下賺錢的平面媒體《蘋果日報》、《壹週刊》會有比較好的價格,且蔡明忠亦對黎智英方面宣稱,「台灣能夠一口氣買下三包的人只有我。」只是,沒想到,最後蔡明忠出價九十五億元,結果讓黎智英大為光火。

因為,黎智英透過壹電視相關高層在外兜售時,獅子大開口的開價兩百億元要出售,但蔡明忠出價不到此價格的一半,讓黎智英開始尋找其他買家,曾經經營過有線電視緯來電視網與系統頻道中嘉的中信集團接班人辜仲諒成了黎智英的口袋人選。

九月六日,黎智英人馬與辜仲諒正式牽上線,當時辜仲諒向黎智英表達有意將《蘋果日報》、《壹週刊》及壹電視全數買下,才能達到跨媒體綜效。當時辜陣營評 估,賠錢的壹電視的設備約值十億元,而《蘋果日報》、《壹週刊》每年獲利也約十億元,以投資市場常見的十一至十二倍的買賣溢價,估計平面事業值一百一十五 億元,隨後開價一百二十五億元。

只是,這個價碼,仍不到黎智英心中價格的低標,黎智英拿著辜仲諒的出價,轉頭再與蔡明忠磋商。

砍賠錢貨壹電視引練台生上鉤再抬價

但為讓蔡明忠提高價錢,黎智英照著原本蔡明忠的想法,在市場上尋求處理掉壹電視的方法。據了解,九月中時,黎智英方面同時與TVBS、年代電視談判單獨出售壹電視的可能性。

只是壹電視是市場上有名的賠錢貨,許多員工薪水是同行兩、三倍,就連壹傳媒平面媒體暨印刷事業行政總裁葉一堅都曾在壹傳媒內部抱怨,壹電視吃掉了平面媒體的獲利。

只是能否裁員、縮編人力,以節省成本?成了許多有意買下壹電視買主的共同疑問。

「價格是一毛都不能少,如果你不喜歡誰?明天就能夠砍掉。」一位曾與壹傳媒談判過的人士表示,只要提到這問題,黎智英就會這麼回答。因此,十月一日,當壹 傳媒宣布由年代董事長練台生買下壹電視前,壹傳媒幾乎同步宣布壹電視的大裁員計畫,就是為了能讓賠錢貨先出清,做為後續吸引蔡明忠出清賠錢貨,才能出高價 的策略。

「現在事後看來,老練(指練台生)只是黎智英的一顆棋子。」曾與壹傳媒交過手的人士分析,黎智英讓壹電視以十四億元的低價出售,而且搭配裁員計畫,就是希 望能讓練台生快速上鉤,以砍掉壹電視,好拉抬平面媒體事業的價格。這一個策略,最後證明成功。因為,就在練台生買下壹電視的消息宣布不久,蔡明忠報給壹傳 媒的買價,就從原本的九十五億元提高至一百四十五億元,比辜仲諒原先的價碼還多出二十億。

再讓蔡明忠報價把球丟給王辜比高價

善用兩手策略的黎智英再把蔡明忠報價,拿給辜仲諒陣營評估,這下又把球,傳到了辜仲諒與王文淵團隊手上。

台塑集團王家對於媒體布局向來不陌生。台塑創辦人王永慶的二房兒女中,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擁有TVBS,宏仁集團總裁王文洋擁有台灣番薯台;共同創辦人王 永在於二○○二年時也曾基於協助好友,投資過八大電視台,因此,對王永在長子,也是現在台塑集團掌門人王文淵來說,投資媒體對於台塑來說,向來不陌生。

當辜仲諒、王文淵在十五日晚間傳出買下台灣壹傳媒時,台塑集團第一時間對外表示非事實,直到十月十六日上午才證實此事,原因在於此事由王文淵一人在十四日 的星期天時做出的決定。台塑集團決定買下台灣壹傳媒的公文,在十六日當天才送進台塑董事會。整個事件,會發展得如此迅速,就在於十月十四日的週末前,辜仲 諒與王文淵共同洽商是否要再提高出價,最後雙方決定在蔡明忠的一百四十五億元價格上,再加三十億元,買下蔡明忠不願意買的壹電視。

當這個價格,送到人在香港的黎智英手上時,終於讓他滿意點頭,而在十五日飛來台灣簽約。

精明的黎智英就靠著游走蔡明忠、辜仲諒之間的兩手策略,一個半月之內讓台灣壹傳媒賣價大增逾八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0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