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兩電加價罪魁禍首 邱騰華銷假補鑊

2011-12-22  NM

年賺逾百億的兩電加價,政府無符,竟訴諸民意逼兩電降電費。原本在聖誕前離港度假的環境局局長邱騰華,要銷假急補鑊,希望可以在元旦前游說中電下調加幅。 政府任由兩電狂加價都無計可施,全因邱騰華○八年跟兩電簽訂不平等條約,表面上逼了電力公司減低回報率,但實情是容許擴大資產,名正言順加電費;而中電又拒絕以穩定基金來紓緩加電費的壓力。其實這名廢柴局長,不只電費無力控制,連膠袋稅、廢物回收政策也失誤連連。


中 電與港燈宣布明年分別加電費百分之九點二及六點三,中電加價的幅度更是回歸以來最高,引起全城怒吼。成為眾矢之的的邱騰華,起初沒有意會到社會反彈聲音如 此強烈,還按原定計劃,本週一至週四放假,與家人度假外遊,連上週五政府憲報亦刊登了邱騰華放假的告示,職務交由副局長潘潔代理。

銷假補鑊
本 週一早上六時,邱騰華乘坐政府的AM坐駕,一家大細由他位於跑馬地的住所直驅機場,原來他自己度假不成,送妻子黃雪兒及一對子女上機。他見本刊追訪,大表 愕然︰「我決定咗銷假,依家返office。」送機後他果然返回灣仔辦公室。據了解,他會爭取聖誕節假期,繼續向中電游說,希望可以在元旦前,亦即兩電加 價前,迫使兩電降低電費加幅。


面對港燈讓步調低加幅,但中電堅拒調整,政府早已無計可施,特首曾蔭權只懂打民意 牌,上週不但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動工典禮時,主動向記者提及兩電加幅不可接受,更在特首辦社交網站facebook留言,意圖鼓動民意︰「若你也認為, 兩間電力公司作為公共事業,在調整價格時,應顧及它們的社會責任和市民負擔能力,並再次考慮它們的加價立場,請『讚好』/ "Like"。」 這個留言雖然在短短幾日已經有達七千市民讚好,但亦有心水清市民留言炮轟︰「點解香港最高決策人可以無恥到喺到呃like?政府笨×中咗天仙局,自己唔積 極想辦法補鑊,反而無人性到將隻鑊推俾市民。邱騰華點解仲可以做局長而唔需要問責?」

大增減排項目
其實,兩電明年可 以大幅度加價,皆因現時政府規管兩電,仍沿用利潤管制協議,即是兩電每年的利潤,與固定資產掛鈎,資產愈大,利潤愈高。這個做法,其實早已被指為「利潤保 證協議」。兩電有這「王牌」在手,再加上政府要大力改善空氣污染,於是容許電力公司盡快加裝脫硫裝置,及改用更多較昂貴的天然氣,無形中令兩電的利潤愈滾 愈大。 本刊翻查資料,港府在○八年與兩電簽訂協議時,便容許中電及港燈分別投資三百九十九億元及一百二十三億元,作為未來五年的發展投資。根據資料,中電的三百 九十九億元中,有九十億元便是青山發電廠加裝減排脫硫裝置,另外大約九十億是在境內建管道和廠房,以便接收國家「西氣東輸」項目的天然氣。


中電在這兩個項目已經泵大了利潤,但仍然配合政府「環保」政策,準備在未來幾年再推七十億,在西貢開展風力發電場項目。 「其實中電只係豪花在減排,如果唔使減排,電費加幅其實可以同通脹幅度差不多。」能源諮詢委員會委員蘇偉文解釋,環保投資愈大,中電利潤愈多。中電加價接近一成,其實有一半是因為電力公司豪花在減排脫硫上。 不過這些脫硫裝置是否物有所值卻備受質疑,青山發電廠的脫硫裝置耗資九十億元,但內地沙角電廠作同樣規模的裝置,用的是意大利、奧地利及德國引入的脫硫設備,但投資卻只需六億元人民幣。 更甚者,中電究竟如何將這些投資入賬?一直只是中電、政府及行政會議才會知情,就算政府有權核數,但投資如何入賬,亦無權過問,蘇偉文指,若果這些投資在五年內較早期入賬,比起分五年平均入賬,亦可盡早增大資產,提早加價,政府亦無符。

無牙老虎
除 政府開綠燈給兩電加大資產外,在○八年跟兩電簽訂新一份利潤管制協議時也「太鬆手」。其中一個細節,是政府沒有保留電力公司營運開支審批權。中電明年預計 增加營運開支11.2%,遠超通脹率,被形容為「勞斯萊斯式」管理,邱騰華也只能公開呼籲中電減過高的營運開支,但無辦法否決。


另 外,協議設有兩個賬項,一個是電費穩定基金,一個是燃料賬,兩者可以紓緩電費加幅,不過兩電如何用,政府一樣管不到。能源諮詢委員會委員文志森批評,中電 不肯動用三億元電費穩定基金,又不願意暫時墊支燃料費去減低電費升幅,但政府無辦法逼中電就範,「就好似中電肯做係人情,唔做係道理一樣。」 更加離奇的是,本刊翻查文件發現,原來政府早已放棄了電費調整爭議交由仲裁機制處理的權力。據○八年利潤管制協議中,雙方可就違反協議的爭論、索償等,交 由香港國際仲裁中心仲裁,但條文寫明不包括「對基本電費率所作的任何調整」。

利潤管制過時
熟悉兩電利潤管制協議的經 濟學者林本利表示,兩電今次加價再次暴露利潤管制協議的問題:「無論佢哋做得好唔好,都可以話加價,燃油附加費增加又全部轉嫁俾用戶,啲風險俾晒市民。」 他指,兩電要瘋狂加價,政府早已知情。他指出,自六十年代實行利潤管制協議,七十年代末延續計劃,中電以興建燃煤設施而大幅加價逾一倍半;九十年代初,政 府再一次延續計劃,「政府一次過批准中電喺龍鼓灘建八台機組,等佢哋搏命擴大資產。」但需求增長遠低於預期,備用電量急增近一倍,連審計署亦批評當局沒有 充分處理發電能量過剩的風險,結果令電費增加約一半。


○八年,政府雖然將利潤管制協議的准許利潤由13.5%減至 9.99%,但林本利稱:「政府減佢哋利潤,所以電力公司就加大固定資產賺番。」 林本利續指,政府批出中電青山發電廠九十億的脫硫項目,但之後又建議將核電在發電比例中加至一半,「咁即係話九十億用幾年就算!」他批評,前經濟發展及勞 工局局長葉澍堃九八至○七年在任期間,「睇住兩電喺咁加大資產,電力公司不斷加價,咁多時間都唔處理開放電力市場嘅嘢,根本係特登放生兩電。」

重門面 輕實際
放 生兩電令市民受苦,環境局局長邱騰華是罪魁禍首。現年五十一歲的邱騰華,為官三十年,○七年七月得到連任特首的曾蔭權賞識,由首長級第四級(D4)的新聞 處處長擢升為第八級(D8)的環境局局長,他上任初期有兩件事覺得驕傲,第一是能源範疇由隸屬經濟發展及勞工局,變成一個獨立的政策局,配合曾蔭權落實改 善空氣的大計;第二是他有份將兩電准許回報率降低。不過,將環保與能源政策放入同一政策局,事實證明邱騰華為搞好環保,不惜令電費大加。


而 且,雄心壯志的邱騰華,四年來各項環保政策可謂乏善足陳。○五年,政府推出未來十年的《都市固體廢物管理政策大綱》,但六年下來,只有膠袋稅和停車熄匙兩 項政策推行,但不織布袋應運而生,膠袋量不減反增,每個膠袋五角的稅收更明益商家,停車熄匙政策對營業車輛亦有相當多豁免,成效成疑。其他回收制度如車 胎、膠樽徵費,家居垃圾收費等,早已無聲消失,回收和循環再造做得差,令堆填區要擴大,更令到如將軍澳居民深感不滿。 無政績,因此長期民望偏低,港大民意研究計劃調查顯示,市民對邱騰華評分長期只有三十至四十分,屬於不合格。綠色和平項目經理張韻琪批評,邱騰華着重門面 功夫,避重就輕,卻欠缺政治決心,「你見佢成日出嚟介紹諮詢文件,但又唔見諮詢完有咩政策做到出嚟,減少廢物又連1%都做唔到。舊年氣候變化一樣做完諮 詢,但之後又乜都無做。慳電膽風波之後,都無再繼續推。《壹週刊》早排報導北京同上海都有時間表,將懸浮粒子PM2.5納入管制,但香港仲未有,你話局長 做咩?」如此局長,明年七月能否過渡到下屆政府成疑。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18

爛賬的罪魁禍首 自言自語 - WYJimmy

http://wyjimmy.blogspot.hk/2011/09/blog-post.html
這陣子股市波動,很多企業都停了招聘,但年初勞工市場仍是暢旺,很多打工仔尤其是會計從業員都想過一過塘當肥魚,找個肥缺。筆者很多朋友也不例外,但最近與會計朋友聚會,不少剛轉職的朋友都寧願辭職再找,原來外面很多企業的會計賬目爛得可以。


何謂「爛賬」?其實撇不開以下三種︰


(1)埋數嚴重甩期


現在是9月初,原本現在是為8月份結賬(埋數),但往往可能還未做好5月份的賬,甚至更久。


上市公司要定期交數,因此這情況不會發生,不過在一些私營企業(Private Entity)就很常見。我見過不少公司數年來未有核數,到稅局追收財務報表才抱會計師的佛腳。


由於會計是後勤工種,不能為企業直接賺錢,老闆心態是用到盡,許多不是會計事務的也找會計去做,網上更有傳要幫老闆子女功課補習、接放學等。


辦公時間有限,要做些繁瑣而自己不熟悉的工作,事倍功半,更白花不少時間,這也是大部分香港會計從業要不停加班的原因。


其實會計員不蠢,誰也知老闆在搵自己笨,只是為碗飯而啞忍,忍無可忍就索性不幹了。


公司又不看重會計工作,請人慢慢來,最後結賬拖得便拖,新人來便要他一個月埋數個月賬,做不到一會又走了,這樣的賬不爛才怪。


另外,有些略懂皮毛的老闆要求多多,小企業又要會計做預算(budgeting)及預測(forecasting),但沒有投放合適資源在資訊系統,會計員在一個爛系統內左找右找,去東拼西湊出一個模樣,但內裏基礎都未攪好,質素當然欠奉。


最慘老闆根本不懂看,最後只放進recycle bin,或者根本不會按預算去做。事實上,有幾多預算老闆是會跟?會計捱更抵夜的精神白白浪費了,其他實務的事又怎會有質素?


(2)內賬空虛


有前輩稱這些企業老闆叫「古龍」,公司賬目一味靠估,只是看現金流及應收賬(街數)便算,賺蝕心知。如做100萬當有5個百分比,不用掌握太準確的賬目資訊,略略計下婆乸數便夠,或請位略懂簿記的數千元打雜一腳踢便算。


但現時營商變化大,企業邊際利潤已愈來愈低,中小企要生存就要不斷求變。競爭劇烈,在報價管理上需要較準確掌握內部資訊,簿記員開始不停做統計、問價等後加工序,入賬模式因為市場環境變化變得更複雜。


一般經驗不足的簿記員已較難掌握正確入賬方法,賬內的明細做得亂七八糟,最後換了幾代人,賬目根本亂到不能解釋。加上老闆對會計知識不多,無論採納什麼會計人才,始終做不好盤賬。


(3)會計系統太爛


針對小型企業,我最推崇的會計系統是試算表(如EXCEL),雖是手動,但只要設定得好,還是條理分明。不是說坊間的小型會計系統有問題,但市面上實在太多不懂會計的人設計會計系統,難聽點說只是一個資料庫管理,報表沒靈活性也算了,很多更是連總賬和應收應付也對不上。


此外,其技術支援服務熱線總是只聽到電腦人聲,或永遠沒有人聽電話(或是線路繁忙),又或軟件公司沒誠意解決問題(可能是系統老問題),這些也夠折磨會計人員了。


這往往都是前人或老闆不懂選擇系統,很多時還是熟人介紹使用的。最明顯以為貪便宜有着數,其實一套MYOB只是數千元,但也可以很好用。會計系統出問題,人員要用幾倍時間去做公司基本的要求,倒不如早點壯士斷臂。


短視成致命傷


近年香港經濟增長只是靠股靠樓,實體經濟已非常疲弱,鬥成本平已等於割喉大戰,血放盡企業便滅亡。成本結構當然要重整保持競爭力,但如果錯用資源, 當然是加速企業滅亡。


現代資訊發達,做好賬目已不只是要應付報稅及審計,聰明的企業決策人已很會利用賬目分析資訊。


作為管理決策的重要工具,會計人員擁有廣闊的商業知識,是企業發展的好夥伴,可惜香港的會計從業員太多,又是後勤工作者,不受重視。


最近筆者跟國內投資公司做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跟合夥人交流多了,事後她稱讚我們香港會計同業專業有水準,但當她知道我們的待遇後也只嘆了一句︰「香港太多人當會計了,香港的中小企也太短視,同樣的人才,國內的工資已開始追過香港了。」


怪不知很多人開始往外面發展,皆因外地及國內均很重視財務人員,但香港僱主們已在不知不覺間狠狠傷害了與會計夥記們的關係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837

美國樓市疲軟的罪魁禍首:收入差距創四十五年最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4272

美國城市區域貧富收入差距創下紀錄新高,導致房地產市場不均衡複蘇。這可能會阻礙更為廣泛的美國經濟發展。(更多精彩財經資訊,請到各大應用商店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英國《金融時報》對美國商務部和勞工部關於100個人口最多的大型都市區域統計數據的分析結果顯示,2013年,根據房價劃分的區域居民貧富收入差距觸及1969年有記錄以來最大值。

波士頓城區人均收入為辛辛那提城區的1.61倍。而上一次收入差距的歷史最高值要追溯到1976年,當年,舊金山和德克薩斯州El Paso人均收入差為1.36倍。

不均衡的勞動力市場複蘇意味著美國各地工作和收入增長之間的顯著變化,進而加劇了全美房地產市場的分化。

房利美(Fannie Mae)經濟學家Mark Palim對《金融時報》表示:

住房市場各地發展速度不均,造成這一現象的部分原因是勞動力市場缺乏地理分工的寬度。某些行業發展比其他行業好,造成部分地區房地產市場較其他地區的發展更好。

在部分地區房價正處於泡沫當中之際,其他地區房價漲幅萎靡不振。比如,技術性工作崗位推升了德克薩斯州首府奧斯汀的購房需求。而正在努力促進就業的俄亥俄州城市Akron,購房就相對溫和。

美聯儲副主席Stanley Fischer的言論凸顯了聯儲對於房地產市場的擔憂:

樓市是金融危機爆發的中心,並在當前持續影響美國經濟複蘇。

與以往的複蘇相比,Stanley Fischer 註意到:

住宅建設(已經)被大量止贖房產和深陷財務問題的房屋拖累,而建築業和住房抵押貸款也對房地產市場構成負面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668

存款流失——銀行不放貸的“罪魁禍首”?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728

存款大規模流失正在嚴重侵蝕中國銀行業的放貸能力。

根據央行發布的最新報告,10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大幅萎縮,環比大降36%。值得註意的是,當月人民幣存款減少了1866億元,除去財政存款暴增6837億元的影響,住戶存款和非金融企業的存款數共減少了9877億元,接近萬億。

因為存貸比監管紅線的約束,銀行的貸款投放能力受制於存款規模。存款流失其實並非新問題,但是在今年越發嚴重,並已在上市銀行的三季度財報中有所體現。

根據媒體報道,截至9月末,16家上市銀行的銀行存款總額為75.62萬億元,較今年中報的77.13萬億元,減少了1.51萬億元,降幅達1.97%。其中,有13家銀行存款減少。而存款總額下降在近年來還是首次出現。

在存款流失的上市銀行中,交行的存款流失比例驚人,三季度高達5.93%。

銀行存款余額增速放緩,與監管部門控制余額波動有關。9月上旬,央行、財政部、銀監會聯合發布《關於加強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商業銀行加強存款穩定性管理,月末存款偏離度不得超過3%,否則將按嚴重程度采取相應監管糾正與處罰措施。

以建設銀行為例,該行三季報數據顯示,9月末集團存款129824億元,較年初增長6.21%,較6月末增長0.20%。扣除海外存款因素,境內存款零增長。受監管機構出臺的存款偏離度政策影響,三季度存款沒有增長。

隨著存款的流失,目前已有10家上市銀行的存貸比超過了70%,其中的6家銀行更是超過了73%,逼近了監管紅線。

在此背景下,取消存貸比的呼聲再起。

有媒體引述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觀點稱:“現實情況是,存款增速已明顯跟不上貸款增速。存貸比考核已越來越難以符合以市場化為導向配置資源的原則,逐步取消是大勢所趨。”

在存款偏離度考核下,銀行仍很難改變追逐存款行為。在該監管下,銀行存款吸收難度可能增加,不排除階段性存款增速進一步放緩、負債成本難以有效下降、從而限制信貸投放能力的可能性。

他進一步指出,降低融資成本的重要一環在於商業銀行,而當前商業銀行正面臨著存款增速放緩、資金成本上升的問題,75%的存貸比考核也限制了商業銀行發放貸款的能力,對存貸比進行適當的改革有助於貸款利率的下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195

到底誰是罪魁禍首?油價六年來首度跌破40美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5413.html

到底誰是罪魁禍首?油價六年來首度跌破40美元

一財網 呂行 2015-08-22 16:27:00

分析人士指出,近一年以來,國際油價經歷了暴跌、反彈、再度崩潰的過程,但這兩次暴跌的導火索實際上並不一樣,第一輪下跌時,全球供應猛增,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卻並不減產是誘因,但這一次全球經濟下滑導致石油需求量下降則是罪魁禍首。

近日全球市場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除了全球股市大崩盤之外,大宗商品市場也是“遍體鱗傷”,其中國際油價更是領跌,一度回到“40美元”重要關口之下。

截至周五收盤,NYMEX原油下跌1.03美元,收報40.29美元,跌幅為2.49%。其中尾盤一度跳水至39.82美元,為2009年以來首次。而本周該油價累計下跌4.8%,連續第八周下跌,是自1986年以來持續下跌時間最長的一次。

對此現象,分析人士指出,近一年以來,國際油價經歷了暴跌、反彈、再度崩潰的過程,但這兩次暴跌的導火索實際上並不一樣,第一輪下跌時,全球供應猛增,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卻並不減產是誘因,但這一次全球經濟下滑導致石油需求量下降則是罪魁禍首。

數據顯示,自去年7月以來,紐約原油價格自100美元跌至去年底的逼近40美元,後期則一度反彈至今年六月的超過60美元,隨後再次暴跌至昨日的39.82美元。

美銀分析師最新發布報告指出,2015年大部分時間,油價的波動受到的是供給和需求共同影響,但最近一次下跌則完全是因為全球經濟下滑。如果美聯儲真的加息,改變7年來的超寬松貨幣政策,那麽全球經濟將會進一步惡化。

金融數據公司Markit周五發布的報告顯示,美國8月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從7月的53.8降至52.9,創下自2013年10月以來新低,遜於市場預期。

分項數據方面,就業創造指數從7月的53.8降至52.2,創下自2014年7月以來新低。產出指數從7月的55.3降至53.7,創下自2014年1月以來新低。

與此同時,中國制造業狀況也連續第六個月惡化,從原本的三年低點進一步下滑。本月,財新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跌至47.1,為77個月以來的最低點,也低於7月份的終值47.8。該讀數低於50,表示制造業處於收縮之中。

美銀分析師表示,全球的形勢確實在變壞。我們的經濟學家最近下調了日本、巴西、墨西哥、哥倫比亞河南非的GDP預測。由於受到政治不穩定影響,土耳其的下行風險將更大。亞洲出口量將持續走低,資本外流使得亞洲情形更加惡劣。未來,我們預測幾個發達經濟體仍將以超過趨勢增速的步伐持續擴張,但全球總體的低迷態勢將會加劇。

“過去一個月里,油價下跌幾乎全都是由於需求疲軟引起的。”美銀分析師指出。

不過,目前石油供應端的矛盾也在加劇。美國石油學會(API)周四報告,美國7月份的原油產量創至少是1920年以來的最高。周三美國政府的單周數據顯示,美國的原油庫存幾乎高出五年經季調的平均水平1億桶。同時美國8月21日當周石油鉆井增加2個,為連續第五周增加,至674個。

在此背景下,也仍有市場人士認為供應過剩目前仍然是原油市場主要矛盾。“都是供應過剩,”德國商業銀行駐法蘭克福的大宗商品研究主管Eugen Weinberg表示,“而在2008年時是需求沖擊造成了價格猛跌,這次的危機是人為的,因為OPEC過度生產放大了供應過剩。”

對於後市,業內人士指出,盡管目前的油價崩潰,給OPEC包括一些核心海灣成員國敲響了警鐘,但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他們會改變其維持產量上限,以堅決捍衛該組織的市場份額的共識。其結果是,石油交易商正尋找美國產量進一步放緩的跡象。然而,由於鉆探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這需要的時間似乎將遠遠長於預期。

數據顯示,原油價格自今年6月份的收盤高點已暴跌超過30%,同時花旗集團預測原油價格可能跌至每桶32美元,全球金融危機時曾現該水平。

編輯:呂值渺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592

“功夫熊”凍得瑟瑟發抖,過度補貼成“罪魁禍首”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922/152082.shtml

b809fd07dd668ce4c9ac886af89e3352

“功夫熊”終究不是北極熊,在資本寒潮下凍得瑟瑟發抖。

9月21日,有媒體曝出,上門按摩O2O平臺“功夫熊”因B輪融資失敗,或面臨倒閉危機。剛陷入討債風波的功夫熊又陷入倒閉傳聞。

當日,功夫熊官方就“即將倒閉”一事正式作出回應,稱“功夫熊目前處於正常的營運中。”並主要強調三點:

1、各城市平臺推拿師正常接單服務中,歡迎預約;

2、功夫熊所有項目預約和會員卡一切正常,用戶權益將一如既往得到保障;

3、服務過程中我們會一如既往贈送服務雙方保險,保障雙方權益。

功夫熊A輪投資人、祥峰投資總監趙楠也在第一時間接受了i黑馬記者采訪,他指責爆料文章為對手的“明顯黑稿”。

突變的功夫熊

早前幾月,功夫熊的情況還是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5到7月份之間四次收購了五家上門O2O平臺,並借此將服務範圍覆蓋到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西安和成都等城市。8月底又有消息流出,功夫熊即將拿到數千萬美元的B輪融資,不過官方融資消息遲遲未出。9月初,形勢大變,部分技師拉橫幅,討要“血汗錢”,上門模式受到質疑。而功夫熊CEO王潤覺得很委屈,他當時在微信朋友圈回應稱,“吃虧的明明是我們。”據王潤介紹,討薪技師均是被功夫熊平臺品控系統查出問題被下線的技師,功夫熊方面並未扣發問題技師的實際所得,僅取消了其在平臺上的補貼獎勵。

據媒體報道,上門按摩服務的技師通常按客單價提成獲得收益,此前為技師拿80%,平臺抽取20%傭金,而後按50%收取。按照以往的補貼政策,“功夫熊”既要補貼消費者,也要補貼技師。“功夫熊”此前每月發放給技師的工資高達270萬元。

不過,據i黑馬記者了解,功夫熊目前對技師的補貼已經取消,只針對用戶部分存在補貼,補貼最高金額為40元,而之前最高達到90元。

這種政策的調整已經對功夫熊平臺中的技師產生了影響,半個月前的技師拉橫幅討薪也被認為是補貼政策的調整而催生。據功夫熊內部人士,其技師目前在380人左右,“前段時間品控問題走了一批”。

“今年所有O2O都很難融資 但是這個消息很扯淡就是說功夫熊倒閉了。談了幾個VC,還沒close就被對手說倒閉了,這麽明顯的黑稿。”功夫熊A輪融資方祥峰投資趙楠對i黑馬記者表示。從趙楠的回應中不難發現,盡管功夫熊在當前還處於正常運營,但資本寒冬已經實實在在的影響到了功夫熊的生存和發展。

補貼超乎想象

上門O2O項目因為燒錢一度不被業內看好,為了吸引新用戶,O2O平臺往往需要對用戶和技師進行高額補貼,如果資金未能及時到位,很容易陷入危機。

過度補貼被認為是造成危機出現的根本原因。“滴滴和快的對於資本和創業者起了一個很負面的壞作用。”複星昆仲資本投資副總監盧山表示,出行市場的瘋狂燒錢和補貼讓人們誤以為快速地增長和燒錢是正確路徑,用資本構建壁壘被當成是有效的做法。這種做法在創投圈蔓延,埋下很多風險隱患。在經濟上行時尚能維系,一旦遇到經濟下行,資金收緊,很容易陷入困境。

這種困境的產生把很多投資時假設的基礎完全顛覆,把一個健康的模式變得很扭曲,大手筆的補貼像毒品一般,刺激著創業者的同時,也使其陷入其中難以自拔。事實上,諸如滴滴之類的土豪,也已經開始在減少補貼力度。

補貼通常被認為是O2O初創項目吸引流量和用戶的有效手段。事實證明,這種方法對於低單價、高頻次的服務而言,導流相當明顯。隨著競爭加劇,補貼開始變異,創業者把成本更高的服務拿過來做補貼,這種做法對其他創業者產生兩難選擇:不跟,用戶數和訂單數被拉開差距;跟進,比拼誰手握更多的資金籌碼。

“這是一個模式發展的問題,並不代表O2O本身有問題。”盧山並不打算因為當前O2O的困局而否認其價值存在。他認為判斷O2O有沒有問題的好辦法是,在補貼取消之後,項目是否依然能夠賺錢。“本身能賺錢的模式不應該會在資本的下行中死掉。”

O2O如何過冬?

O2O最大的優勢在於打破了服務和地域的邊界,線上與線下的有效結合能夠帶來流量的增長轉化。只是它的軟肋異常明顯,無法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多數依賴燒錢維續發展。在如今資本寒冬下,脆弱的O2O企業該如何生存?

盧山認為,中小型O2O創業者們在當前的形勢下,應該去思考用戶是否願意為服務買單。如果用戶願意使用,企業在這個寒冬里面要做的不是擴張,而是修煉內功。苦練內功實際上是為了在新的春天到來時能夠厚積薄發。這被認為是一個能源儲備的階段。沒有融到錢的企業,在賬面資金足夠支撐的情況下,也應該去控制自己燒錢的速度和成本開支,讓收入手段去平衡運營和補貼成本。

“在經濟情況不好的前提下,裁人和收縮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盧山認為,如果勝者為王是一個普適性的真理,在洶湧的創業浪潮值下,“剩者為王”同樣適用。

盡管投資趨於冷靜,盧山認為,只要項目本身具備很好的盈利能力,估值又不太離譜的情況下,投資人依然還會出手。只是投資人的關註點放在了更加直接的商業模式上,而不是之前美好而絢爛的想象空間,“這個市場里面需要一個慢慢成長的肌肉男,不需要一個虛胖的巨人。”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周路平,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551

希拉里高盛演講再曝光:華爾街並非金融危機罪魁禍首

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昔日在高盛集團做的閉門演講,再次體現了她跪舔華爾街的本色。

10月15日,維基解密(WikiLeaks)又公開披露了3份希拉里2013年在高盛集團進行的收費演講內容。被泄露的內容顯示,希拉里在2013年雖然絕口不提自己的參選計劃,卻已經開始秘密考慮參選時可能出現的政治局勢與籌款問題,並決定向華爾街高管示好。

此前,維基解密的黑客竊取了希拉里競選團隊主席約翰·波德斯塔(John Podesta)的郵箱,自10月7日起逐步在維基解密的網站上公開了關於民主黨和希拉里的郵件內容。10月10日,維基解密公布的第一批猛料顯示,希拉里曾在華爾街的有償演講中,大力吹捧銀行界人士,並承認自己有點“體會不到中產階層的苦”。

從這些不斷被維基解密泄露的郵件中可以一窺,希拉里對於華爾街和相關政策的態度有別於她在公開場合的表態。對此,希拉里的競選團隊回應稱,文件的真實性得不到證明。

從卸任國務卿到宣布競選總統的兩年多內,希拉里以每場收費22.5萬美元的標價四處演講,但是其中最受關註的還是她在華爾街進行的非公開演講。維基解密一直孜孜不倦地揭露希拉里對民眾和對華爾街采取兩種態度,接連公開的內容直指希拉里私下里對金融界有所承諾,而在公開場合只說選民愛聽的,並暗示如果她當選,會為華爾街服務。維基解密的創始人阿桑奇強調,之後還會源源不斷地釋放出對希拉里不利的內容。

限制華爾街有政治因素

此次公開的內容包括希拉里在高盛參加座談會時,與當時的高管奧尼爾(Timothy J. O’Neill)的一番對話。奧尼爾希望從希拉里處知曉,政府要提高對金融業管控的話,華爾街應該如何應對來自政府的壓力。

希拉里先回顧了她作為紐約州聯邦議員時,與華爾街合作共事的經歷;接著她安慰道,把華爾街銀行歸為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這一“傳統觀念”,把問題看得太簡單,把全部責任推給華爾街。但是,希拉里希望銀行家提高運作透明度,與政策制定者合作,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式。希拉里表示:“在這件事上,我們是一條繩上的螞蚱。”

在被問道《多德-弗蘭克金融監管法案》的立場時,希拉里態度曖昧。2010年通過的該法案被稱作是“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厲的金融監管法案”,是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後,奧巴馬政府和民主黨議員共同約束金融界的一大成果,也讓華爾街至今硌得慌。但是,2013年希拉里卻對華爾街的金融機構表態,當時(2010年)的情勢下有必要采取一些手段,法案的通過有一定的“政治因素”。而且,2010年恰逢中期選舉,受到金融危機重創的選民非常憤怒,媒體也因此把華爾街描繪成罪魁禍首。

此次,希拉里在宣布競選後,對《多德-弗蘭克金融監管法案》采取堅定支持的態度。2016年年初,她在紐約演講時承諾將維護金融監管法案,並將擴大金融管控的範圍,提高對沖基金和高頻交易的透明度。

 

“兩面派”希拉里

在黨內初選階段,面對來自對手佛蒙特州聯邦參議員桑德斯要求希拉里公開在華爾街金融機構演講的內容,希拉里的競選團隊一直予以拒絕。在泄露的相關郵件里,2015年年底她的演講撰稿人丹·史韋林(Dan Schwerin)曾提議,可以匿名將2014在德意誌銀行進行的演講節選透露給記者,因為那次演講中有一大段關於經濟公平的內容,還提到金融界走上了岔路。他還說,如果是現在寫這段演講,措詞還會更加尖銳直接。雖然當時演講的語氣不夠激烈,但是萬一公眾追究起希拉里關起門來究竟說了什麽,也能應付過去。

另一位顧問曼迪·格倫瓦德(Mandy Grunwald)並不同意這一做法。她認為相比希拉里公開談論的政策和論調,這份演講的內容措詞不夠嚴厲,顯得希拉里對華爾街過於態度溫和。

可見,希拉里的競選團隊對演講內容的問題早有預判,但沒能拿出什麽好對策。由此可見,希拉里在華爾街金融機構的高額收費演講內容確實不利於她公共形象的塑造。

雖然無法判斷競選演說和閉門演講的內容哪個更接近希拉里的真實態度,但是此次泄露的郵件再一次證明,希拉里是個深於世故的政客,態度與言辭大多與自身利益掛鉤,可以不斷改變立場以達到利益最大化。

距離大選只有3周時間的當前,相比特朗普被媒體反複炮轟、又在共和黨內遭遇眾叛親離的局面,希拉里此番演講內容遭到曝光還不算太致命。畢竟,美國媒體對待希拉里比特朗普的態度溫和不少。而且,本屆美國大選也已經變了味,主題已從誰更適合當總統,變成了誰更不遭人厭、誰的把柄更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011

耐藥性基因未必對人致病 霧霾不是罪魁禍首

瑞典學者喬奇姆·拉爾森(Joakim Larsson)不會想到,他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會在中國引起廣泛關註。近日,一則“北京霧霾中發現耐藥菌”消息被傳播開來,其中引用的是拉爾森的研究。

拉爾森作為瑞典哥德堡大學抗生素耐藥性研究中心主任,包括他在內的四位學者在《Microbiome(微生物)》期刊發表了《人、動物和環境耐藥基因組的結構與多樣性(The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of human,animal and environmental resistomes)》,其中提到從北京一次霧霾天的14份空氣樣本中檢測出抗生素耐藥性基因(下稱“耐藥性基因”)。

霧霾里發現耐藥性基因,那還能正常呼吸嗎?

對此,北京市衛計委相關專家回應,其實在人類周圍環境中存在大量細菌,它們對人體無害,大量細菌和人類是共生共存的關系。細菌的耐藥性和致病性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耐藥性的增加不意味著致病性的增強。人體自身具有免疫力,這些細菌大多數對正常人沒有致病力,甚至有些細菌是有益的。人類總數比以前增加了許多,壽命越來越長,是顯而易見的。

同時,《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亦采訪到拉爾森以及多位專家進行解讀。

拉爾森的研究說明了什麽

北京霧霾的空氣中平均含有64.4種耐藥性基因,這是拉爾森團隊在研究數據時發現的。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基因組學研究員朱寶利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這篇論文其實僅僅論證了一個事實,即北京城市環境中存在著數量眾多且種類繁多的耐藥菌性基因,而這些漂浮在空氣中,是不會對人體直接造成傷害。根據推算,細菌破裂後半個小時DNA會破解,1個小時後RNA基本降解掉,而通過消化道進入人體的基因,也會被胃酸消化,因此霧霾中存在的這些耐藥性基因對人體沒有傷害。”

同樣,拉爾森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很多記者都提出一個問題,這些耐藥性基因對人體的傷害程度有多大?我試圖來回答這個問題,耐藥性基因要感染人體需要三個條件:首先,它必須存在於某種活的細菌中;其次,這種細菌要屬於可能引起疾病的種類,即細菌本身有致病性;第三,空氣中要有足夠多這樣的細菌,即人體需要暴露在足夠多數量的細菌中才會生病。”但他們此次研究並不知道發現的耐藥性基因存在於哪種細菌,在數量上也沒有做出評估,並且事實上絕大多數細菌無法在空氣中存活。

霧霾中的耐藥性基因雖然不會直接對人體造成傷害,但也不那麽樂觀。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一醫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肖永紅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雖然不用太恐慌霧霾中存在的耐藥性基因,但它們也不是完全無害。這個研究至少說明,在我們的生存環境中,其他地方也存在著許多耐藥性基因。其中,空氣中的耐藥性基因來源是需要我們重視的,它一定是曾經存在於耐藥菌體內,然後才到了空氣中,這個事實不能被忽略。而造就這些耐藥菌的因素,也需要我們重視。”

濫用抗生素與傳播途徑

這些耐藥性基因來自哪里?肯定的是,基因來自客觀存在的細菌載體。“人體和動物的排泄物、水體、土壤等,都可能存在具有耐藥性的細菌,它們在死亡之後,基因會飄入空氣。”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建國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那麽這些耐藥性基因是霧霾造成的嗎?事實上,耐藥性基因一直存在於環境中,並不是因為有霾才有耐藥性基因。空氣中存在耐藥性基因的並不只是北京。拉爾森對美國紐約和聖叠戈的空氣取樣分析後發現,在耐藥性基因的數量上,兩個美國城市和北京相當。

細菌耐藥性是隨著抗生素的產生而出現的。

自上個世紀弗萊明發明青黴素以來,每年不斷有新型抗生素的發現與合成。目前各國報道的種類就超過了10000種,人類使用的抗生素種類名目繁多。抗生素給予細菌壓力,但對於有能力生存的細菌來講,它產生了耐藥性。

據資料統計,全世界抗生素的年消耗量十分巨大,在10萬~20萬噸。我國也是抗生素的使用大國,年生產21萬噸,其中42%和48%分別用於醫藥和農業,人均的年消費量高達138克左右,為美國發達國家的10倍之多。

人畜禽抗生素的濫用,加快了耐藥性細菌的產生,水體、空氣、土壤等環境提供了媒介,加速了耐藥性細菌的傳播。

2006年,第三軍醫大學軍事預防醫學院環境衛生學教研室劉小雲等《對水環境中耐熱大腸菌群的抗生素耐藥性》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醫院汙水汙染地表水,屠宰場下遊地表水,汙水處理廠進水等,分離出的耐熱大腸菌群中均100%耐青黴素、紅黴素和鏈黴素。

東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肖斌等在2012年發表的《環境中耐藥菌的分布現狀及其耐藥機制的研究》中分析:水體中的耐藥菌隨著人和畜禽糞便的排放,醫院廢物的填埋,其中殘留的抗生素也會排放到環境,再經過滲透、雨淋等,導致部分抗生素轉移到水體,水體中的細菌在抗生素的持久選擇壓力下產生了耐藥性。

在城市,更要面對的是汙水處理廠處理後的剩余汙泥、家畜養殖場所排放的糞便等都含有抗生素,且部分主要用作農業肥料,從而可能導致其殘留的抗生素進入土壤環境;此外,經過徑流與滲透,地表水體中的耐藥菌也可能進入土壤中,共同對土壤中的細菌產生作用,形成土壤中的耐藥菌。

而事實上,在中國的汙水處理上藥物成分的處理成為了一個新的課題。“目前對於汙水中的藥品成分包括抗生素,沒有進行特殊的處理方式,也沒有相應的標準出臺,但是汙水中含有抗生素是一個事實。”一位汙水處理的專家表示。而在他看來,經過物理性過濾後的汙水還需要進行微生物處理,這個過程更是給了耐藥性基因進行水平轉移的機會。

在《中國環境報》的《北京汙泥無害化處理率僅為23%》一文中顯示,日前召開的北京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上,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表示,北京汙泥無害化處理率低,為23%左右;計劃建設的15座汙泥處理設施,10座尚未開工。而汙水中原有的重金屬、有機物、細菌、有害微生物等,大半留在汙泥里,業界稱之為“毒泥”。

無論是土壤、水體,殘留的抗生素都給細菌轉變成耐藥性細菌以生存的環境,空氣中存在些許的耐藥性基因也就成了必然。

耐藥性基因的背後

然而,值得提醒的是,空氣中的耐藥性基因增多,並非空穴來風。如今與過去的差別是多了霧霾兩個字,耐藥性基因背後堅實的“後援”值得我們重視。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細菌耐藥室負責人李娟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在微生物漫長的進化歷史中,不同菌株間的競爭是常態,進化和變異也是常態。自然界天然就存在個別菌株攜帶耐藥性基因,具有抗菌藥物耐受能力,以適應環境,促進種群的存續。這和我們是否使用抗菌藥物無關。

“人類使用抗菌藥物的本意是殺滅病原菌。但抗菌藥物的大量使用,在殺滅病原菌的同時,也抑制或消滅了大量敏感菌,破壞了微生物間的生態平衡,使得耐藥性細菌得以優勢繁殖。為殺滅出現的耐藥性細菌,人類開發出更多種類的,使用更大量的抗菌藥物,加劇了微生物生態的不平衡和耐藥性的進化和傳播。近七十年來,抗菌藥物過量使用—耐藥性產生—高級別、高劑量抗菌藥物聯合使用—耐藥性大量產生和傳播,這種惡性循環在臨床、動物、水產養殖等各個領域上演。”

同時,李娟也表示,耐藥性和致病性是兩個概念,耐藥菌未必一定對人致病,但是隨著水體、土壤、空氣等環境中耐藥菌和耐藥性基因負荷的增加,耐藥性向病原菌傳遞的風險也在增加。如果病原菌同時具有耐藥性將會給抗感染治療帶來嚴峻挑戰。這也是我們要關註細菌耐藥性、遏制細菌耐藥性的產生和傳播的原因。

耐藥性的產生和傳播是進化的、動態的、生態的和均衡的,只有從生態的視野去理解抗菌藥物的使用和耐藥性變異與傳播的關系,珍惜抗菌藥物資源,重視生態的約束力,才能更好地控制細菌耐藥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429

視點丨馬雲:美國經濟問題只能怪自己 戰爭是罪魁禍首

1月18日,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馬雲出席在瑞士達沃斯舉辦的世界經濟論壇時表示,美國就業崗位的減少不應該怪罪於其他國家。他認為,美國在過去三十年間將大量資金用於戰爭上,從而忽視了本國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底層人民的生活水平。但實際上,“資金都應該被用在本國人民身上”。

此外,馬雲認為資金配置不當也是美國的一大問題。過去二十年間,大量資本湧入華爾街,中東部和中西部地區的工業發展受到怠慢。資本的過度集中使得金融危機給國家帶來了嚴重的後果。

在談論美國經濟之余,馬雲還向外界講述了他的“生意經”。他透露自己深受電影《阿甘正傳》的啟發,“阿里巴巴就是通過賺小錢發家的”。同時,他還幽默地表示,希望自己能早點退休,“我不想在辦公室結束自己的一生,而是希望能躺在沙灘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179

音樂IP稀缺的背後,為什麽說罪魁禍首在於渠道?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24/161474.shtml

音樂IP稀缺的背後,為什麽說罪魁禍首在於渠道?
歪道道 歪道道

音樂IP稀缺的背後,為什麽說罪魁禍首在於渠道?

雖然依靠歌曲專業度取勝的張信哲可能依舊很難出來了,但是依靠用戶喜聞樂見的內容和良好互動(代入感)的好妹妹們可能會不斷帶給你驚喜。

 以前,制作人和唱片公司是音樂市場至高的存在。

音樂人吃閉門羹那是常有之事,甚至都無法接觸到他們。21東方唱片的張衛寧就曾抱怨過:“很多有才華的音樂人,沒有渠道進入這個行業,不知道該找誰。”

現在,用戶和流量才是音樂IP的掌控者。只要是好音樂,在網上自動就會流行起來。聽眾不需要經由唱片公司、排行榜的所謂推薦,就能聽到自己喜歡的音樂。 

一批搭乘網絡的音樂IP們,急速崛起。好妹妹、陳粒、趙雷……

從傳統音樂到互聯網音樂,舊渠道在瓦解,而多元化互聯網渠道能夠促進更多新音樂IP出現嗎?我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

音樂IP稀缺的背後,其實很大的原因在於渠道。 

傳統OGC時代,成為歌手只有十萬分之一的機會 

電影ONCE講述的是一個關於音樂尋夢的故事,男孩女孩曾經歷了數年不被唱片公司青睞的拮據生活。那個時候,男孩靠街頭賣藝維生,女孩在街頭賣花,午飯時間去好心的琴行老板店里彈一個小時鋼琴。 

成為男孩女孩貴人的是某知名音樂制作人。雖然一開始男孩女孩組成的四人樂隊,由於成員的默默無聞以及低下的社會地位,還曾無故被他嘲諷。之後他們的專輯成為當時火爆的音樂IP。 

可以說,這位制作人在男孩女孩的音樂之路上起到了重要的挖掘作用。但同時,也反映了傳統音樂行業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想要成名,音樂制作人占據絕對主導權。 

但這顯然不是全部。 

在傳統音樂市場,IP的產生基本上經過四個環節:企劃--制作--宣傳--發行,涉及到唱片印刷、唱片出版、音樂制作、明星包裝、歌手宣傳推廣、演出、版權代理、無線運營等多種業務。 

對IP進行包裝的主要是唱片公司,它們幾乎把控了所有環節,每個環節都配有專門的運作團隊,制作人只是其中一環。 

1

縱觀這一時期,幾乎所有的歌手都是有簽約公司的。而所謂的獨立音樂人,幾乎沒有進入過大眾視野。  

2 

即便如此,簽約公司的音樂人也不一定能成為IP。據統計,全國有近50余萬人次懷揣夢想已經踏進或將要踏進音樂圈,但每年全國成功包裝的歌手不足50人,如何成為這10萬分之一的成功者,成為所有人的目標。

換言之,想從一個音樂愛好者變成音樂IP,你可能只有十萬分之一的機會。 

擁有非常優秀的條件恐怕還不夠,還要有唱片公司願意捧。但問題是,如何才能讓唱片公司捧你? 

在渠道單一的傳統音樂時代,音樂IP都是控制在專業OGC機構手里,雙方的話語權明顯不對等。 

行業將其稱為“唱片時代”或者是“傳統OGC時代”。 

如果不是互聯網的到來,這種局面可能還將繼續下去。

互聯網逆襲帶來的機會:讓用戶和流量決定IP

互聯網來了後,壟斷封閉的渠道不斷被撕裂。 

那些“壟斷”音樂行業多年的大公司退居二線,音樂IP的產生交給了用戶和流量,而網絡就是音樂的最大流傳渠道和供應商。

3

來看看,今年格萊美提名年度最佳專輯的五位音樂IP:從Youtube上走紅的賈斯汀·比伯、獨立廠牌XL Recording捧出的阿黛爾、成立自己廠牌的碧昂斯和Drake,還有鄉村歌手Strugill Simpson。 

從Youtube上走紅之前,賈斯汀·比伯或許根本不敢想象自己有一天會被提名格萊美年度最佳專輯的歌手,“唱片時代”的制作人恐怕也不敢承諾能夠通過傳統唱片推紅他,然而更扁平高效的互聯網卻讓他成了“後唱片時代”最紅的音樂人。

反觀國內,也早有先行者。比如同樣依靠算法崛起的今日頭條正在運營一檔名為《中國新唱將》的互聯網選秀節目。 

歌手楊子隨手錄的一首《鴻雁》看上去甚至有一些簡陋,因為像素太低,他不得不把色調改成灰白。但只用了幾天,他的音樂視頻在今日頭條上就有300多萬的點擊量。而此前,他已經記不清楚自己曾被唱片公司和制作人拒之門外的次數。 

這恰恰是移動互聯網的魅力所在:“一個人+一臺手機”就可以生產出吸引人的音樂視頻內容。同時,在Youtube/今日頭條這類擁有海量用戶數的網絡平臺上,用戶是唯一的評委,並形成一個巨大的“大眾評審團”。他們所產生的點擊量和點贊數將是歌手能否出線的標準。 

大數據分析和算法推薦正在成為這種模式下的新導師:通過分析用戶的瀏覽量、觀看記錄、停留時間等進行音樂視頻推薦。 

但是,商業的江湖,已先後殺入眾多玩家,只不過入局方式不同而已。 

網易雲音樂通過音頻的方式入局,他們也在做算法推薦,成功推出了陳粒和趙雷。在上一時代崛起微博,從打破單純由時間線作為信息排序入手,引入所謂智能排序,希望更好地進行短視頻推薦。快手、秒拍、美拍,還有騰訊、阿里……

移動互聯網的出現,讓所有人都看到了機會。

雖然依靠歌曲專業度取勝的張信哲可能依舊很難出來了,但是依靠用戶喜聞樂見的內容和良好互動(代入感)的好妹妹們可能會不斷帶給你驚喜。 

在這個嬗變時代,操控不了局勢,只能操控自己。

歪道道,微信公眾號:歪思妙想(neihangaoxiao)

音樂IP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8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