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靠環保噱頭
|
|
潮流興環保,大企業為顧及形象亦紛紛響應,造就不少商機。 八十後的鄭華榮,睇穿大企業近年不停搞環保騷,無非只為噱頭,本身對環保毫不熱衷的他,亦跳入這市場,毅然與三名大學同學創業,主打設計環保精品,開業僅一年便有盈利,月賺數萬元。 唔好意思,我公司環境擠逼,只得一個身位通道,幾百呎地方堆滿雜物,滿地空水樽亂放。 雖然呢度亂過難民營,卻是全港唯一以「環保」掛帥的精品公司,其餘六十多家同類公司,只得我夠膽聲明產品用環保物料製成,你上Google輸入「環保精品 公司」,全港只此一家,別無分號。不要以為我空喊口號,連滙豐、恆生銀行及煤氣等都肯幫襯我哋,證明已揮低不少同行。 踩大企業人客 問我賣乜咁好賺?其實並非任何IT高科技,相反low tech得很,主力生產日常買餸購物用的環保袋,雖然全港好多人做,但大都是山寨式經營,我哋搞到有網上訂購,又有facebook專頁做宣傳,簡直絕無 僅有。唔講你唔知,其實每個環保袋平均有一成利潤,絕對山大斬埋有柴。 我哋嘅股東,全部係大學同學,做咗一年便有成績,全靠食正環保熱潮。以往不少企業搞活動宣傳,完騷後例必大派紀念品,但卻遭人詬病唔環保,最佳例子是上星期動漫節,好多攤位都派紀念品,但其實大部分都垃圾得很,電車男未出會場,轉頭已掉落垃圾桶。 見到精品變成廢物,於是我想出為企業度身訂造環保精品,例如曾為煤氣公司生產一批用粟米芯製作的原子筆,又替水務署推出水能發電鬧鐘,既突出對方業務,仲令人覺得呢間公司好注重環保。 你可能話呢啲精品都係整色整水,咪照樣有又得,冇又唔死得,最後都被視為垃圾。我認!但個客話環保咪環保囉。不過,以前大企業送的是一個塑膠膠座,又或者 冇用代言公仔,但自從幫襯我之後,係一支環保筆,一條手巾,又或者係一個尼龍袋,起碼夠實用先。何況最終被遺棄,污染程度都大減。講到尾,企業唔送禮就天 下太平,但有冇可能先? 自己唔環保 有客人質疑送環保袋仲有冇宣傳作用,但好多師奶都有幾十個環保袋,佢哋覺得環保袋易殘,久不久就要換。而且我為了令人不會輕易當垃圾,設計上落咗唔少功 夫,例如有款環保袋,摺起後外形係一粒士多啤梨,仲可以當匙釦,推出後即被人抄橋,Log On同Page One直情當潮物賣。 講真,就算鬧我製造垃圾,我亦不會反感,因為我並非環保之士,公司雖然有飲水機,但我冇私家杯,情願貪方便每日買支新嘅礦泉水飲。不過公司始終以環保掛 帥,表面功夫絕對做足,例如卡片以再造紙及環保大豆油墨印製。我成日講笑同人講,自己最環保之處,係每日搭港鐵由將軍澳屋企到荃灣返工,符合低碳生活。 其實好慶幸自己對環保無乜大感覺,反而拍檔Gary就相反,終日嚷著要搞環保貢獻社會,但每次都被我叫停,Gary食米不知米貴,有次佢忽發奇想,要生產一個用再造紙製成的紙製喇叭,我明知死梗,但照樣向廠問價,價錢足足貴兩倍! 我唯有用數字說服他,始終環保產品是昂貴玩意,生產成本至少貴傳統五成,例如生產一支原子筆要三元,但用粟米芯生產,成本就漲到七元。客人始終以單價行 先,最後先考慮環保,太貴便立即say no。所以我公司雖然扣上環保帽子,但有時都要將貨就價,最多用七成環保物料生產,咁已經好夠環保。 鄭華榮檔案 22歲未婚 08年科大物理系畢業 08年創業自製環保袋 09年成立綠星火主打環保禮品 柴娃娃創業 諗番我哋創業之路,其實都幾柴娃娃。我喺科大讀物理,因為父母做燈飾生意,自幼已經覺得要創業,因此在學期間,經常和三五知己齊齊商量創業大計。 大學暑假期間,同學Gary無聊地用媽媽平時改衫用的衣車,縫紉了三十多個環保袋,再找我和兩位同學,跑到報攤向檔主寄賣,每個開價五元,我哋只抽兩元傭 金,諗住過嚇老闆癮,怎知一開口就俾檔主狂鬧,仲試過被人用掃把趕走。後來我哋學精咗,話自己係大學生,要搞環保生意試驗活動,檔主至肯聽嚇。不過我哋惰 性重,經常有人遲到,又或索性唔見人,結果行咗好多日,至見咗二百個檔口,成功說服十多個檔主准許我哋寄賣。 雖然整個暑假先賺幾百元,不過我哋已開心到彈起, 我哋決定認真大搞,為防大家拉扯唔做嘢,今次詳細列明四名股東分工,Gary負責對外搵客,我做產品設計,其餘則做跟單和財政控制,仔細到每日都要簽到寫 低返工時間,又要開會檢討彼此工作進度,如發現對方懶惰或方向錯誤,立即問責到底,仲列明如果連續遲到幾日,會被罰打掃辦公室。我覺得大部分八十後創業失 敗,最大原因係冇人監督。 但想不到正式去馬,先明白什麼叫一闊三大,當時又要搵辦公室、又要做商業登記,未見官已經先打三百。加上要四處搵客,但全部股東都冇經驗,搞到三個月零收入,其中一名拍檔心灰意冷,提出退股到外國留學。好彩公司冇乜資產,三個股東每人再掏多幾千元就攤分了。 當時我見公司危危乎冇糧出,唯有返科大打工,負責為學校搞市場活動,從中發現無論大小活動,都例必派發精品,我覺得與其肥水流入別人田,倒不如接單自己 做。於是說服幾名拍檔,轉攻為機構採購精品。因搞活動時認識幾名內地廠商,對方以為我哋與科大有關,答應幫我哋生產環保袋。 成本價吸引客 儘管自以為有橋,但實情多捱了一個月依然沒起色,我哋唯有出盡法寶為公司宣傳,例如派傳單或狂發垃圾電郵搏人注意。其實而家覺得好諷刺,環保公司用最唔環保方法宣傳。 沒有辦法下,唯有又再借用學生身份,專門向學校及大機構埋手,對方眼見我哋離開校園冇耐,都肯聽一聽搞什麼。而為吸引人客,我哋只敢用成本價為對方生產, 但條件是在產品印有公司招牌當宣傳,結果吸引到港島青年商會,資助我哋去維園參加禮品展,更介紹滙豐市場部負責人給我哋。為表誠意,雙方見面當日,我哋幾 名股東到齊,準備計劃書向對方宣揚環保理念,結果對方想我哋配合一次環保活動,生產一千多個環保袋。記得當時單價只係區區萬多元,但其實公司流動資金只得 數千元,根本冇力接這宗「大生意」。最終我膽粗粗決定搏一鋪,向銀行借了幾千元卡數來找工廠生產。 最終生意順利完成,更成為公司轉捩點,每次出外見客都將呢個成功例子掛口邊,其實好多大機構揀人合作都幾求其,只要有競爭對手肯試用,價錢又合適,就好像 打開一扇門,生意便陸續有來。加上我哋唔敢開天索價,形象夠好所以特別容易受落。好似其中一個銀行客,讚我反應快起貨準時,所以好鍾意幫襯。其實冇人知 道,快起貨原因是想盡快收錢,因為喺今年二月,我哋終於儲到三十多萬元,響內地買咗間山寨廠,請咗五個女工幫我哋車環保袋。 |
|
高送轉:主力劫財的噱頭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3/700105.html
又
到了上市公司年報密集披露的季節了。
紅股的實質是什麼?
伴隨著年報的披露,眾多上市公司紛紛拿出了各種各樣的分配方案。但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高送轉股頻現『見光死』」 。這使我不由想起2010年3月,新華都以資本公積金每10股轉增5股後,其股票價格見光死的情形。如此豐厚的紅利,股票價格為什麼不積極回應呢?某券商 的行業資深分析師指出,這是因為新華都的分配「方案略低於市場之前的預期」 所致。換句話說,新華都如果每10股轉增10股或更多,它的股票價格就有可能不跌反漲了。
我不禁莞爾,送10股和送5股,股東的財富真的有區別嗎?送紅股、資本公積轉增股本,實質何在?
我們不妨來看一個簡單的例子。假設「慷慨公司」流通在外的股票數量為100股,面值為1元。如圖表1所示,送紅股之前,「慷慨公司」的股本為100元,未分配利潤為200元。分配之前,股東的財富是多少?顯然是100元的股本,加上200元的未分配利潤,合計300元。
某日,董事會公告:為回饋股東,董事會決議每10股送10股。10送10,意味著一共向股東送了100股。面值1元,送紅股100股之後,未分配利 潤下降了100元,即從200元下降至100元,而股本則增加了100元,即從100元增加至200元。仍如圖表1所示,「慷慨公司」股東的財富是不是仍 為300元?
由此可見:「送紅股,只不過把股東的財富,從一個抽屜,移到另外一個抽屜而已,股東的財富根本沒有發生變化。」
試設想,一個蘋果,你原來打算兩口吃掉,現在董事會告訴你,請你分四口吃掉。分兩口吃或分四口吃,你吃掉的蘋果數量不還是只有一個嗎?
現在大家還可以進一步思考,如果「慷慨公司」更加慷慨,公告10送20的方案,未分配利潤是不是從200元下降至0?股本是不是從100元增加至300元?股東的財富變化嗎?
也就是說,董事會讓你將一個蘋果分六口吃掉,你消費掉的,仍然只有一個蘋果而已。
這樣看來,上述分析師的看法,即新華都如果多送些股票,從而超過市場預期,那麼股票價格就不會見光死了,是不正確的。
送紅股既然不改變股東的財富,那麼股票價格為什麼要漲?高送轉之後股票價格上漲的背後,到底有何玄機?
中兵光電的高送轉
中兵光電無疑是最為耀眼的「高送轉」明星。2009年2月,它曾經因為10送10而成為「高送轉第一股」 。因為中兵光電的「慷慨」,「自2008年11月以來」 ,市場「發起了一波猛烈的漲勢,累計漲幅超過127%」。明明股東財富並未變化,股票價格為什麼還漲?
看完圖表2,相信讀者朋友明白了這其中的玄機。
中兵光電的戶均持股數從2007年6月底的4479股/戶上升至2007年9月底的7600股/戶 。戶均持股數為什麼會上升?是不是主力從散戶手中收集籌碼,導致股東人數下降,從而導致戶均持股數的上升?因此,我們可以把這一期間稱為主力的建倉期。在 戶均持股數上升期間即主力的建倉期內,中兵光電的股票價格在2.4元至6.4元之間(前復權,下同)。
2009年2月,中兵光電實施了10送10的第一高送轉。中兵光電的戶均持股數卻從2008年底的8037股/戶下降至2009年3月底的2847 股/戶。這是不是意味著主力向散戶出售了他們所持有的籌碼,從而導致股東人數增加、戶均持股數下降?因此我們可以把戶均持股數下降的期間稱為主力的出倉 期。在出倉期內,中兵光電這一期間的股票價格在6.3元至12元之間。
建倉期內股票價格相對較低,是不是意味著主力在低進而散戶在低出?出倉期內股票價格相對較高,是不是意味著主力在高出而散戶在高進?這是不是意味著財富從散戶轉移向主力?這是不是意味著,高送轉,不過是主力劫取散戶財富的一個噱頭?
我們大致估計一下主力從散戶打劫了多少財富。建倉前,中兵光電的股東人數為21228人,建倉期後股東人數下降至12511人,這意味著有8717 個散戶將股票賣給了主力,建倉前戶均持有4479股,這就意味著主力大致吸收了8717×4479=39043443股。建倉期內股票的平均價格為 3.75元,主力的建倉成本約為3.75×39043443=146412911.25元。出倉期內的平均價格為10.30元,那麼主力的出倉收入為 10.30×39043443=402147462.9元,主力的利潤約為255734551.65元。
主力低進高出的收益即散戶高進低出的損失,換言之,通過高送轉神話,中兵光電的主力從散戶處轉移了約2.56億元的財富!
見光死——股市之進步
股市是一個學校,損失就是學費。當高送轉神話之後,在主力出逃時高價接盤的散戶,用自己的損失為代價,終於明白了,高送轉並不增加股東的財富(如圖 表1),只不過是主力劫取財富的一個噱頭。於是散戶就不再玩這種遊戲了,有人驚呼,高送轉之後的「見光死」已經「成為……逃不過的魔咒 」。
誠然,高送轉的「見光死」是魔咒,是主力的魔咒,卻是散戶的福音。請散戶朋友們相信,正如同圖表1所示,高送轉,不過你的財富換了一個抽屜而已,請不要再相信高送轉的神話。
同時,也呼籲市場的監督部門,對送、轉等用股票向股東支付股利的行為,要實施必要的約束。只有現金紅利,才是真正的紅利!(作者為中央財經大學會計學院教授)
“蒙面車王” 揭曉:賈躍亭為丁磊加盟樂視汽車做足噱頭為哪般?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3698.html
“蒙面車王” 揭曉:賈躍亭為丁磊加盟樂視汽車做足噱頭為哪般?
一財網 楊海艷 2015-09-10 12:13:00
9月10日早10點,賈躍亭在微博上正式發布消息顯示,上汽集團原副總裁、上汽通用原總經理、張江高科前董事長、上海浦東新區前副區長丁磊正式加盟樂視,將擔任樂視超級汽車的聯合創始人、全球副董事長、中國及亞太區CEO。
被樂視集團董事長賈躍亭極力渲染的“蒙面車王”終於謎底揭曉。9月10日早10點,賈躍亭在微博上正式發布消息顯示,上汽集團原副總裁、上汽通用原總經理、張江高科前董事長、上海浦東新區前副區長丁磊正式加盟樂視,將擔任樂視超級汽車的聯合創始人、全球副董事長、中國及亞太區CEO。
.jpg)
至此,丁磊的去向也終於水落石出。自丁磊6月份辭去浦東新區副區長一職時,其去向也就成為了業內極為關註的焦點。在對外界發聲時,丁磊多次表示自己是一個“汽車人”,但同時,他又是一個在政府部門和企業運作上都具有豐富經驗的“跨界人物”。在丁磊宣布辭官後,據媒體報道稱,包括特斯拉和蘋果都向其拋出過繡球。
這並不難理解,對充滿造車躁動的互聯網企業來說,雖然智能化和互聯網化已經成為未來汽車的大趨勢,但要真正跨界成功,傳統人才的導入非常關鍵。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樂視為丁磊的加盟做足了輿論準備。9月9日下午,賈躍亭在微博上發布了一段話:“明天上午10點,‘SEE’計劃將有重大事項宣布!改善人類生存環境的夢想又前進了一大步。在這段懸疑色彩十足的文字下面,是一張等待揭幕的汽車圖片,上面配文“蒙面車王明日10點揭面”。緊接著,不少業內人士都紛紛對此進行了轉載和評論,其中不乏各種對於“蒙面車王”的猜測。
賈躍亭揭曉謎底的文字也頗令人尋味。“作為汽車產業的領袖級人物,丁總將憑借在汽車、高新園區和政府部門豐富的跨界經驗,帶領超級汽車全球團隊在即將到來的互聯網電動汽車生態時代,一起攜手推動中國汽車產業趕超歐美日韓,實現中國汽車強國之夢!”這一席話其實就可以簡單的回答,樂視所認為的,“丁磊加盟能為樂視帶來什麽”這樣的話題。
據記者了解,在此之前,樂視曾吸引了包括特斯拉、一汽大眾、英菲尼迪等多位傳統車企的技術人才和高層管理人員加入,但此次丁磊的加入,在記者看來,無疑是樂視噱頭玩得最為十足的一次。
無論是從生態的建設,還是具體業務的布局,以及整車的進展情況來看,眼下再提及樂視汽車,大家可能並不會像年初樂視舉行智能汽車發布會時那樣,更多持觀望態度了。
不過,這種信心並不意味著樂視汽車的誕生之路就已經一馬平川了。相反,無論是從政策層面、還是實質的生產落地方面,樂視汽車都仍有較遠的路要走。
從政策上看,雖然今年國家出臺了《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並明確表明將“放開新能源汽車的生產資質”,但事實上,生產資質並不會無限度放開,而試圖拿到資質的企業則大有人在,樂視當然毫無疑問也有誌在必得之意。從技術和生產層面看,雖然上述規定有明確的標準和要求,但從現實層面看,要最終得到政策首肯。政府層面的公關能力極為重要,從丁磊的簡歷看,他的經驗無疑有助於樂視汽車在這方面的努力。
另外,在上汽集團和上海通用工作時,丁磊不僅參與了上汽首購英國羅孚的資產,還主持過上汽自主品牌的項目,此外,丁磊還曾主持推進了“多品牌、全系列”和全球平臺產品戰略,在上汽通用的體系化能力搭建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在通用的6年,被業內認為是上汽通用發展中的“黃金時代”。這樣一位既具有體系建設能力、又有豐富的營銷實操經驗的老人“入主”樂視,顯然可以助力樂視更快更好的實現“汽車夢”。
據記者了解,在加盟樂視汽車後,丁磊將會在9月15日開幕的法蘭克福車展上正式亮相,到時候,他會為業內帶來什麽樣的消息和驚喜,值得期待。
編輯:王佑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雙12滴滴賣車 更多是賣噱頭吧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208/153146.shtml
導讀 : 滴滴賣車可能只是一個雙12的噱頭,但圍繞著二手車市場,新車市場,後服務市場的爭鬥,才剛剛開始。
如果不是滴滴賣車的消息傳出,剛剛過去的這周末簡直是沈悶至極,沒有一點值得關註的新聞。繼出租車到快車、代駕後,滴滴再次布局新車領域,想要通過雙12這個契機再開辟一個戰場。
借代駕切入新車銷售 滴滴雙12賣車還是有底氣的
按照滴滴的說法,將在雙12當天開賣,首批車型奔馳GLA和皇冠,各100輛,前期通過APP試駕頁面預約後,當天憑線上憑證到店取車,北上廣深杭成六個城市同步覆蓋,滴滴一直有的一元傳統也在此次試駕上得以延續。這是關於滴滴賣車的介紹,但問題來了,以試駕為切入,通過線上導流線下買車能賣的出去嗎?易車,汽車之家等早已經給了答案,難!
先看團隊資源,自從滴滴快的合並後,後者的影響力被逐步弱化,自從滴滴戰略轉型出行平臺後,快的團隊已經被弱化,僅僅負責代駕和試駕兩條業務,在十月上線試駕平臺後,確實引起了很大的關註,被認為是滴滴產品系列中變現能力最強的一端,而目前與滴滴試駕的品牌也超過100多車型,從10萬家用得到100萬豪華幾乎全覆蓋,滴滴此次想通過試駕到賣車的過度,底氣也是來源於快的團隊在試駕業務的穩固根基,從10月到12月,用戶也有了一定積累,並且碰上年底沖業績的大促銷時期,滴滴雙12賣車時機選的是沒問題的,這是滴滴的底氣,但還有問題,即所謂線上賣車的痛點。
場景轉化與轉化率 線上賣車亟待解決的痛點
最主要為人詬病的就是所謂場景過度與購買轉化率。從體驗到購買,從商業邏輯上是順承的關系,例如餐飲的試吃,美容的體驗,但這次都是高頻次的低消費服務,在中國房子和車子是傳統意義上的大件,大部分用戶的汽車消費都是低頻次低消費的,五年甚至八年才會考慮換車,而且家用的暢銷車也就朗逸、科魯茲、福克斯、卡羅拉等這些15w以內的緊湊小車,這些車是不愁賣的,經常是需要提前預定,這部分市場占據整個中國汽車消費的70%以上,而剩下才是商務,豪華等市場,這點從滴滴首批選擇的售賣車型的皇冠和奔馳GLA就能看出來的。於是就會出現這樣一個現場,來試駕的人很多,從12w的朗逸到40w的GLA都很多人預約,但最終大部分買的多是朗逸,這就是體驗到購買的主觀差異,再說轉化率。根據汽車之家的數據,從開始試駕到進店洽談到最終成交的轉化比率是非常低的,根據可以查到的數據,轉化率可能只有5%到7%,這個是行業現狀,不是單憑滴滴一家就可以改變的。在此之前,好車駕,小馬購車等主打試駕O2O的平臺已經替滴滴趟過渾水,最終的結果就是放棄試駕——購車的模式,轉型其他業務。
買房和賣車一樣 價格低才能讓用戶痛快掏錢
這讓筆者想起了去年淘寶雙12買房的案例,也是和滴滴一樣的行業大佬萬科發起,通過線上展示預約,線下購買,噱頭非常足,效果非常差。這個案例和滴滴今年在雙12賣車邏輯是一樣的,歸根結底的就是用戶轉化率的問題,吆喝聲一片,真要讓用戶掏錢買,就是寥寥無幾。本來純線下的汽車消費,能讓用戶跑線上來,唯一的因素就是價格,在滴滴這次的賣車計劃中,關於價格是一筆帶過,價格均比廠商指導價便宜4萬左右,接近市場終端成交價。如果是接近終端成交價,那為何不直接去終端買,而是要通過預約,再審核,然後試駕,再購買,本來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買賣成了走流程,和房子一樣,價格如果降不下來,線下再花哨的營銷都是空談,價格才是決定消費者是否要去線上賣的最主要因素。
滴滴本身是具備很強的議價能力的,有著2.5億龐大的用戶基數,可以跳過運營商,直接和車企合作,從而砍掉中間利潤,通過價格吸引用戶線下買車,如果能做到這樣,即使轉化率再低,成交量也不會太差,但這次滴滴很顯然還不具備這樣的實力,依舊是和經銷商合作,價格自然也僅僅是接近終端成交價。
汽車市場激戰正酣 滴滴也想插一腿進來
以上的各種因素痛點其實都是建立在汽車市場的火爆發展上的。過去的模式是汽車之家易車線上獨大,各種引流接廣告。線下4s店自成體系,各類爭議問題不斷爆出,這種狀況維持了很多年,直到最近。先是圍繞汽車後服務市場的O2O上門洗車被曝接連倒閉。然後中國好聲音魔性的優信二手車,包括後來的人人車等圍繞汽車的各類平臺噴湧而出,汽車市場突然就火起來了。天津大火燒毀千輛進口車,車展模特新規,新車評,愛極客評車,吉利博瑞大賣,奇瑞路虎國產……就筆者作為一個普通人接觸到的各類信息,足以給消費者一種感覺,汽車市場很火,廠家投入大了,廣告宣傳多了,媒體勢頭強了,汽車價格降了。正是這樣一種被炒熱的氛圍讓圍繞汽車的各類產業在今年收到了更多的關註。而滴滴作為以汽車為核心,主打出行的線上平臺,自然是要在這場紅海淘金的浪潮中露臉的。在筆者看來,此次的滴滴賣車更多的是一種宣傳,一種營銷,就算這次雙12賣車打臉了,但後續的滴滴二手車,滴滴汽車救援,滴滴駕校等,都會衍生出非常多的玩法。這次雙12滴滴賣車只要達到一個回籠關註的目的,把滴滴拉回汽車市場的中心,那就不虧。
滴滴賣車可能只是一個雙12的噱頭,但圍繞著二手車市場,新車市場,後服務市場的爭鬥,才剛剛開始,對於消費者來說,價格因素是最為重要的,無論你平臺如何議價,如何引流,如何撕扯,我們要的就是便宜,優信解決不了,滴滴上,滴滴解決不了,還會有更多的選手前僕後繼。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杜連升,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暴風TV發布VR電視,死磕樂視還是“噱頭”?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506/155634.shtml
暴風TV發布VR電視,死磕樂視還是“噱頭”?
於華東
“我們來晚了,總得幹一些更狠的手段。”暴風集團CEO馮鑫在接受專訪時稱。
在互聯網電視領域,暴風要比小米和樂視晚了3年左右的時間。所以,暴風這次必須放大招了——VR和低價。
5月4日,暴風TV召開了以“VR+TV”為主題的新品發布會,推出了旗下三款新品:暴風超體電視2 VR電視X戰警版(含43/50/55吋);40吋暴風超體電視;全面升級的VIP影視會員。

VR電視只是噱頭?
VR給影視行業帶來的沖擊已經逐步凸顯,眾多電視品牌也在紛紛叫囂著進軍VR行業。暴風在VR的全產業鏈格局也初步形成:VR計算平臺、VR內容、VR頭顯、VR攝像等,現在,暴風又進軍到了新領域——VR電視。
那麽,暴風推出的這款VR電視究竟是什麽鬼?
根據現場的演示,暴風TV將開設VR頻道,並支持用戶通過風迷App或VR遙控器,實現VR視頻的720°全景方位切換;另一方面,TV和VR頭顯可以互聯互通,也就是說如果用戶使用暴風魔鏡觀看VR內容,可以同步到暴風TV上。
這麽看來,所謂的VR電視也只是有了VR的內容,可以全景,並且與頭顯聯通而已,並沒有十分驚艷。馮鑫也坦然,目前VR電視還很初級的,僅僅是1.0版本,10分滿分的話,現在也只有一分。但馮鑫同時也強調,不同於1到10的提升,這是0到1的跨越。

“在客廳的VR是個挺神奇的體驗。比如家里可能真的有個女僕走過來和你對話,或者遠方朋友在你面前,理論上這些東西也不會超過24個月就可以來到家庭。對於用戶來說這是從0到1的突破,用戶還是覺得挺神的,但這離最終客廳的VR體驗還有很遠。”
盡管目前來看,“VR電視”還是有點噱頭的味道,但是畢竟當下正是VR剛剛起步的時候,暴風在“VR+TV”的提前布局自然是十分必要的,在當下競爭激烈的互聯網電視領域,不加入一些新鮮的概念,很難激起用戶購買的欲望。
暴風VS樂視,一場生態的PK
當下的產品都是內容為王,所以盡管有VR電視的概念,用戶買下互聯網電視的第一要素就是內容。
為了體現自身品牌的給力,互聯網電視發布會上慣用的招數就是對比“友商”。暴風TV CEO劉耀平在發布會上更是毫不避諱地將暴風聯邦生態和樂視超級生態展開pk,新片的更新速度和保有量成為了這兩大生態之間的主戰場。

劉耀平給出了幾組數據:
新增2015年-2016年Q1上線電視劇數量:比友商多出21部

新增2015年-2016年Q1上線電影數量:比友商多出939部

新電影、電視劇覆蓋總量三倍與樂視

百度人群風向標top10 覆蓋了領先樂視3倍


既然暴風電視上的新電影、電視劇的覆蓋總量是樂視的3倍,那麽這些版權的投入應該也很大吧?但馮鑫答複是:“其實沒花多少錢。我們電視機在那兒,愛奇藝能進,優酷能進,大家都能進好了。樂視在內容平臺上封閉掉了,我們整個循環是有一定的封閉性但不那麽封閉。”
一方面,暴風旗下電影公司(暴風影業及稻草熊影視)將直接擴充暴風TV的內容資源;另一方面,作為股東的愛奇藝、奧飛娛樂(奧飛影業)也將源源不斷地補充新內容。目前暴風集團已經完成了VR、TV、秀場、視頻、文化、影視、遊戲、海外等生態業務布局。
發布會上,暴風TV宣布攜手二十世紀福克斯集團、愛奇藝、奧飛娛樂建立生態內容平臺。暴風TV將獨家享有《X戰警·天啟》、《阿凡達2》、《分歧者3》等好萊塢多部大片在華版權。還可專享奧飛影業、暴風影業、稻草熊影業年度鉅制:《刺客信條》、《端腦》、《鎮魂街》等。更將與愛奇藝、稻草熊影視共同推出《爵跡》、《蜀山戰紀》等獨播網劇。
價格降到千元以下,虧的錢怎麽辦?
雖然對撕了樂視,但是馮鑫卻說到要向雷軍致敬,這是為什麽?

為了引出這次的超低價策略,馮鑫提到,雷軍曾經策劃執行了三大事業,大大加速了三個行業的進程發展:
1、1999年金山進行紅色正版風暴,將金山詞霸和金山快譯以28元的價格打包銷售,實現百天銷售100萬臺;
2、2003年金山進行藍色安全革命,將金山毒霸以50元的價格進行銷售,占據了50%的市場份額;
3、2013年小米發布紅米手機,首發799元,系列銷售超過3000萬。
這三件大事的共同點就是“以一個無法拒絕的價格提速整個行業”。那麽,暴風電視這次的低價到底有多大力度呢?其中40吋暴風超體電視售價999元,比樂視便宜了40%!
55吋暴風超體電視2 VR電視售價3199元。
50吋暴風超體電視2 VR電視售價2990元。
43吋暴風超體電視2 VR電視售價2099元。
40吋暴風超體電視售價999元。
暴風VIP影視會員售價499元/年。
當然,這個價格肯定是賠錢的。“這個產品就硬件來講就是賠的,賠的數量還不少。加上會員應該勉強吧,但還是賠一點。”馮鑫稱。
通過低價搶奪用戶已經成為互聯網公司慣用的手法,但是這麽低的價格,暴風怎麽收回成本?馮鑫的策略是放長線,釣大魚。其實互聯網電視的服務一直沒有做起來,現在的盈利模式要麽就是廣告,要麽就是內容收費,還是比較簡單粗暴的,電商、O2O,很多沒加進去。
“這個事情很簡單,我腦海里有一個場景,2020年可能會有三家公司都擁有1000萬以上的家庭用戶,每個用戶的一年ARPU值至少是100元起,甚至可能達到1000元。像周邊買東西、購物、看電影,小孩的教育、遊戲都在里面。更重要的是,互聯網電視能活5年,目前能活5年的互聯網產品只有當年的QQ、微信,手機能活5年?活不了,App幾個月都活不了,VR頭盔也活不了5年,但互聯網電視可以。假設1000萬用戶,如果一個人給100元就是10億了,如果給1000元就是100億。所以,將來一定會賺很多錢。”馮鑫稱。
一張圖看懂5.4暴風TV發布會:


VR圈ID : VR-2014

點擊加入黑馬會VR/AR分會
[本文作者於華東,轉載自微信公眾號VR派。]
VR
暴風
電視
贊(...)
分享到:
他把滷味店變潮 開業二年插旗紐約 林致兵耍噱頭 「炒泡麵」搭溜滑梯
|
|
「做事業千萬不能copy,一定要創新!」 曾做過房仲、三十九歲的林致兵,善用創意行銷, 自創品牌「滷底撈」嘗到成功滋味! 兆紅國際旗下品牌Ruday滷底撈,成立於二○一四年,兩年之內在全台共有七家直營店、二十三家加盟店,今年四月飛越太平洋,與美國NY Mart中國城超市集團合作,簽訂紐約市品牌代理授權,紐約法拉盛區飛越皇后(Queens Crossing)購物中心、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對面,都將開出店面。加州洛杉磯也已找好代理商,今年下半年也將展店。 「幫別人賺不如自己賺!」林致兵是兆紅國際董事長、滷底撈的創辦人,觀光系畢業就進入信義房屋工作,雖然只待六個月,卻養成房仲業者的積極和衝勁,在職場上總是比別人拚命。○二年進入亞藝影音,五年內就爬上主管階層,從月薪兩萬八,躍升至年薪兩百萬元。然而,一身幹勁的林致兵卻表示,「上班,無法帶來安全感。」毅然決定辭職。 三十歲那年,他加盟「三顧茅廬」連鎖滷味,一口氣開了四家店,從此與滷味結下因緣。「我到國外,看見人家賣台灣的雞排、珍珠奶茶,就是看不見滷味,我想讓滷味走上國際。」他決定自創品牌,還跑到四川學藝一個月,Ruday滷底撈就此誕生。 收買嗅覺 首月業績五十萬在滷底撈進入市場前,丐幫滷味、三顧茅廬已經雙雄對峙,如何殺出一條血路,可得憑藉真本事,「做事業千萬不能copy,一定要創新!」林致兵端出來的牛肉,正是「創意行銷」。 全球首席品牌大師馬汀•林斯壯的著作《收買感官,信仰品牌》便分析,五種感官如何造就品牌印象,其中「嗅覺」是重要一環。林致兵一開始投入四千萬元打造辦公室、中央廚房、設店面,「第一家店還在裝潢,我就在五坪大的空間煮滷味湯頭,讓過路人聞香。」開幕前三天,傍晚在公車站請人試吃鴨血,並在開幕首日推出一元鴨血,「做生意,就不要怕人家試吃!」結果第一天就開紅盤、賺進六位數,首月營運就創下五十萬元的高業績。 軌道送餐 飄香又吸睛 林致兵自稱是「愛漂亮的人」,相當重視「門面」。他的滷味店跳脫傳統攤位的形式,使用高腳椅、LED燈、液晶螢幕面板,打造年輕元素。產品也從單一滷味延伸,增添各種飲料選項,還創造出「炒泡麵」,將泡麵搭上滷汁,放上鐵板熱炒,加上各種食材後封裝,饕客們就能輕鬆外帶。 都市的店面寸土寸金、空間狹小,如何方便內場人員出餐?林致兵說當時「半夜睡不著覺,一直在思考怎麼將二樓廚房做好的炒泡麵,快速送到一樓餐廳……」。林致兵獨創的「黃金軌道」溜滑梯應運而生,服務員從二樓將封裝好的炒泡麵放上軌道,餐點便直接滑到一樓消費者的手上。這條充滿趣味性的軌道,也讓滷底撈每每在加盟展上搶盡鋒頭。 「滷底撈在行銷上很厲害。」滷味連鎖店三顧茅廬副總經理曾耀廷分析,滷味是屬於「低價位產品」,如果要讓客戶願意多花錢,就得提升裝潢質感等,這也正是三顧茅廬這兩年努力的方向。 「我喜歡掌聲!」林致兵創業初期就以「創意行銷」,抓住年輕人眼光,而要出國比賽,首要抓住世界的中心紐約。 「一旦登上美國,未來談授權金會比較容易!」曾為知名手搖茶「日出茶太」布局海外市場、目前為上市公司天蔥策略長的張國強,正是將滷底撈推入北美市場的幕後功臣。 快攻中國 下半年展店 張國強是林致兵在亞藝影音時的主管,他表示,當初看好林致兵的衝勁,「才願意扶年輕人一把」,讓林致兵的滷味走向海外。 「我希望三年內能有百家店,中國今年下半年應該會在廣州開出三家店!」林致兵的目標不僅將滷味打造成國際巨星,今年四月又推出新品牌「吐司工寓」。當年的小房仲,憑著自己的「創意行銷」不斷繁衍,打造出新生代餐飲界的新氣象! 兆紅國際 成立:2013年 創辦人:林致兵 資本額:2300萬 旗下品牌:滷底撈、吐司工寓海外戰績:美國紐約授權獨創外帶式炒泡麵,吸引年輕外食族上門嘗鮮。 滷底撈成功祕方 創意行銷: 推出1元試吃,使用LED燈、高腳椅打造時尚裝潢,超炫溜滑梯軌道送餐,吸引年輕人。 獨門美食: 將泡麵搭上滷汁,放上鐵板熱炒成「炒泡麵」,封裝後方便外帶。 撰文 / 黃家慧 |
奧飛娛樂超過10億進軍遊戲領域 是“燒錢”玩噱頭還是要下一盤大棋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0-16/1045430.html
奧飛娛樂超過10億進軍遊戲領域
是“燒錢”玩噱頭還是要下一盤大棋
每經記者 牟璇
前幾年非常熱鬧的影視、遊戲等娛樂產業今年的生態卻並不十分如人意,一方面上市公司的並購頻頻告吹,二來整個泛娛樂板塊上市公司的股價表現也較為低迷,包括遊戲領域的掌趣科技(300315)、電影領域的華誼兄弟(300027)和光線傳媒(300251)等公司的股價出現了較大幅度下滑。在整個產業是否進入相對冷淡期時,自去年收購“有妖氣”後近一年幾乎沒有太多資本動作的奧飛娛樂(002292),此時宣布了已經用超過10億的資金跨界殺入到遊戲業的消息。
據了解,奧飛娛樂已經打造了一個極為龐大的遊戲團隊,旗下奧飛遊戲有著一個發行商等和15家研發商,人數將近800人。對於一家進入遊戲僅一年有余的公司來說,配備了人數如此巨大的團隊在整個遊戲領域都是不多見的。
不過需要提到的是,相較於網易、騰訊等已經深耕遊戲多年的公司而言,本來以動漫、玩具等為主營的奧飛娛樂此時強勢插足並且要占領一席之地並不容易,10億投資的背後是奧飛全產業鏈的巨大布局,還是玩票性質的“噱頭”遊戲?

奧飛娛樂超10億元投資遊戲領域
自去年收購“有妖氣”以來,這一年時間里奧飛的全娛樂產業布局並未有太大的動作,以至於外界對奧飛的產業鏈布局也有所質疑。不過,上周五,奧飛娛樂在遊戲領域有了較大的動作,公司宣布加速發力遊戲業務,並且發布了十余款IP遊戲,這也是奧飛遊戲第一次的正式亮相。
事實上,早在2013年,奧飛娛樂就以近7億元收購了方寸科技及愛樂遊,宣布正式進軍遊戲領域,奧飛涉足遊戲領域甚至超過成立奧飛影業的時間。但如今三年過去了,奧飛2014年成立的奧飛影業投資的兩部作品《美人魚》《荒野獵人》都已經公映並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奧飛的遊戲領域卻一直沒有太多動作。直至上周,奧飛遊戲才掀開面紗。
奧飛娛樂高級副總裁陳德榮則表示“奧飛遊戲做了長達數年的鋪墊工作,包括獲取了大量IP資源、打造研運一體化平臺等。”
據悉,奧飛近幾年在遊戲領域的投資已經超過了10億元。
奧飛遊戲CEO張錚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奧飛遊戲雖然成立時間較短,但管理層寄予了極高的期望,也給予了很大的支持。目前奧飛遊戲已經有15家研發公司,團隊人員達到700人到800人,並且都是遊戲領域的核心人員,工作經歷在10年以上。
據了解,國內有十多年經歷的“遊戲大哥”網易遊戲目前也就17個工作室左右,而奧飛遊戲能夠在不到一年時間就配備近800人規模的遊戲團隊,這在整個產業中並不多見。
從奧飛此次發布的遊戲來看,基本是以IP遊戲為主,這其中便包括日本著名的動漫《海賊王》改編的手遊《航海王激戰》以及影遊聯動的項目《十萬個冷笑話2》等。
近800人團隊是否能紮根遊戲
值得註意的是,由於奧飛是靠低齡幼兒用戶起家,無論是《喜洋洋灰太狼》,還是《巴拉拉小魔仙》等成功,都還是停留在12歲以下,因此如何拓展到12歲以上人群一直是奧飛非常著重的事。去年,奧飛娛樂以9.04億元的價格將互聯網原創動漫平臺“有妖氣”收入囊中後,“有妖氣”有著《十萬個冷笑話》等眾多IP,是奧飛娛樂認為最好的拓展12歲以上用戶、儲備和培育IP的最好選擇。而此次在遊戲領域的大手筆投入,一方面能夠與“有妖氣”眾多的IP進行很好的容易,打造和孵化新的IP,從而在泛娛樂產業鏈更下一城。另一方面,這也是奧飛繼續試圖占領青少年用戶的一次野心。
不過,從整個遊戲產業來看,一方面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中國文化部文化市場司副司長馬峰10月15日在長春提到,近年來,中國遊戲產業呈現快速穩定的增長態勢,網絡遊戲已經連續多年保持近30%的增長速度。2016年預計全年遊戲行業整體收入將超過1750億元。
但另一方面,遊戲行業也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僅僅從遊戲開發環節就需要大量的投資研發遊戲和技術,還需要添加設備,遊戲發行也並不容易。每天在遊戲領域中都會上演著高投資分分鐘打水漂的劇情。
奧飛這個剛進入遊戲領域的“新軍”如何在產業內站穩腳,如何與有著超過10年經驗的網易、騰訊相抗衡,這也是需要關註的事。
美國早降溫,中國正瘋狂走私泛濫的“失身酒”,是噱頭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1506

從2005年在美國誕生起,四洛克酒就自帶“網紅”基因。但剔除了禁用物之後,它更像是營銷噱頭。(東方IC/圖)
“根本不是酒,是毒藥,是迷藥,是性冷淡的催情藥!”
中國市場有巨額數量的四洛克,來路不明,或含禁用成分。
“四洛克在國內的走紅,更像是一場網絡營銷。”
閆磊了解到的情況是,國內市場90%以上的四洛克酒,都是由“背包客”從香港走私而來。他們有組織、有渠道,甚至已經形成了公司式的經營。
一些價格極低的四洛克酒,不排除是假貨的可能。
“沒有什麽是一罐Four Loko解決不了的事情。如果有,那就兩罐。”
2016年夏天,一款名為Four Loko(中文譯名“四洛克”)的美國酒精飲料,突然在中國火了起來。在電商平臺的宣傳中,這種嘗起來有點像果汁的酒,能分分鐘放倒自詡酒量不錯的壯漢,更在江湖留下了“斷片酒”“失身酒”“揀屍酒”等讓人浮想聯翩的稱謂。
網絡問答社區知乎上,“號稱一罐斷片的四洛克的酒力有多強?”這個問題下,269個富有實驗精神的回答者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根本不是酒,是毒藥,是迷藥,是性冷淡的催情藥!”
“女孩子確實有可能喝醉,請大家小心防範。”
曾經留學美國的王亞暉,在知乎上講述了在美國目睹的三次“四洛克災難”:第一次,兩個醉酒的室友把房間鬧得跟洗劫了一般,東西被翻得亂七八糟,到處都是嘔吐物;第二次,喝多了的一群人跑去主街裸奔,一個男生在警車前隨地排泄,被警察帶走;第三次,圖書館的單間里出現了喝趴下的裸男。
伴隨產品躥紅,四洛克酒讓人喪失理智的新聞也出現在了國內。南京鼓樓警方披露,2016年8月20日深夜,四名二十多歲的女生攜帶六罐四洛克,來到某KTV消遣。“我大概接了20分鐘電話,回來的時候看見兩個陌生男子在包間里翻包盜竊。”唯一清醒的女孩小吳發現,其余三名同伴處於神誌不清的狀態,而六罐四洛克酒已經見了底。
2016年11月29日,中國酒業協會(以下簡稱中酒協)針對四洛克酒發布了消費警示,“四洛克酒精飲料或含禁用成分,可導致不安全成癮。”
咖啡因、牛磺酸和瓜拉那……在各種新聞和營銷方案中,四洛克所含之物被刻意強調。但罕有人知道,早在2011年,官方的生產就已剔除上述成分。目前,正規渠道進口的四洛克,現在只是度數更高、更容易喝醉的普通調制酒。
來路不明的水貨
“消費警示的背後,並沒有外界想象的故事。”中酒協常務副秘書長何勇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今年夏天開始,協會就註意到了四洛克走紅的趨勢,“‘斷片’、‘失身’等充滿暗示與挑逗的字眼和說法,有誤導消費者之嫌。出臺消費警示,是為了引導消費者樹立正確的飲酒觀。”
2005年,四洛克酒誕生於美國。“四”代表了產品中的四種主要成分——酒精、咖啡因、牛磺酸和瓜拉那。其中,咖啡因和牛磺酸常被添加於功能性飲料中,而瓜拉那是一種被用作興奮劑的巴西植物。
不過,根據中國現有的法律規定,咖啡因、牛磺酸和瓜拉那提取物,均不可用於酒精飲料的生產和銷售。按照中酒協的消費警示,上述成分可導致“不安全成癮”。
“咖啡因很可能掩蓋人們在普通情況下對於醉態的感知,而咖啡因和酒精的組合會帶來嚴重的後果,甚至是威脅生命安全的行為,如酒精中毒、性侵事件、醉駕等。”早在2010年11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就發出過警示。
FDA稱,經過專家的科學論證、同行評議以及FDA的試驗,沒有證據證明:在酒精中添加咖啡因屬於“被普遍接受的安全做法”。同時飲用酒和咖啡,還會刺激血管擴張,加快血液循環,極大地增加心血管負擔。
“我們的產品已經不含咖啡因或其他任何亢奮成分。”四洛克生產商、美國Phusion Projects有限公司回複南方周末記者稱,2011年4月,四洛克系列產品剔除了咖啡因等成分,而後重新上架銷售。目前,四洛克酒在美國合法生產,並在包括中國在內的35個國家和地區銷售。
這一點,在中國總代理廣西謹瑞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西謹瑞)也得到了證實。2016年6月,由於無法確認進口的四洛克酒中是否含有咖啡因,公司委托中國檢驗認證集團上海有限公司進行檢驗。檢驗報告顯示,樣品中未檢出咖啡因含量。
不過,對於非正規渠道而來的產品是否剔除了咖啡因等成分,中酒協認為“有待證實”。
“正規渠道進口的產品經過官方的檢驗檢疫,成分和工藝具有保證。但那些來源未知的產品,是否使用了同樣的生產工藝和方式?是否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何勇質疑。
在某知名電商平臺,南方周末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聯系了一家名為“十里九品”的店鋪。客服明確表示,其出售的四洛克酒中含有咖啡因。“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店鋪的宣傳語分外醒目。
不過,當被要求出示中文標簽和報關單時,店家稱產品為代購直郵,無法出示任何相關資料。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朱毅曾提醒消費者,要看清楚經銷商是否具有“三證”,酒瓶上是否有規範的中文標簽,是否有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的衛生證和海關進口報關單,“如果這三樣都沒有,很可能是走私進來的,或是國內不法廠家生產的冒牌酒。”
在大陸市場,Phusion Projects僅授權了廣西謹瑞和沈陽澳美萊宇商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沈陽澳美萊宇)作為經銷商。但南方周末記者搜索發現,在淘寶、天貓、京東、1號店、蘇寧易購等電商平臺,銷售四洛克酒的店鋪有上百家之多。
“在天貓和淘寶上,除了四洛克旗艦店,其它產品即使有中文標簽,也為非官方授權產品,並有可能是假冒偽劣產品。”Phusion Projects回複稱。
南方周末記者粗略統計發現,截至發稿,僅淘寶一家平臺,12月的銷量就接近7萬瓶。除了電商網站,四洛克酒的主要銷售渠道還包括進口超市和酒吧。而2016年全年,Phusion Projects向中國大陸的出口量不過84萬瓶。——這意味著,中國市場有巨額數量的四洛克,來路不明。

四洛克酒的主要銷售渠道包括進口超市、酒吧和網購。但在網絡上,有巨額數量的四洛克,來路不明。(視覺中國/圖)
營銷神話
中文標簽顯示,四洛克酒含有12%-14%的酒精,以及麥芽飲料、香精香料、色素、糖漿、檸檬酸等成分。
“雖然英文標示為啤酒,但四洛克酒從工藝上看應屬於配制酒,其生產工藝較為簡單。”中酒協的消費警示稱,四洛克酒無需發酵、無需蒸餾,使用食用酒精、食品添加劑、純凈水等配制即可。
看似“人畜無害”,實則卻是“醉酒神器”,這正是當下四洛克酒的最大賣點。五彩繽紛的包裝,類似於汽酒的甜甜口感,讓人很容易忽視其中蘊藏的酒量。
酒精度12%的四洛克酒,每罐695毫升。這意味著,幹掉一罐相當於把四瓶多500毫升的青島啤酒灌進了胃里。強烈的香精香料味,掩蓋了酒精的刺激氣味,消費者很容易在短時間內飲用過量。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何眾多網友會出現“斷片”。
不過,除了容易“上頭”,這款酒精飲料似乎並無特別之處,緣何會成為“網紅酒”?
“四洛克酒在國內的走紅,更像是一場網絡營銷。”中國品牌研究院食品飲料行業研究員朱丹蓬直言。
從2005年在美國誕生之時起,四洛克酒就自帶“網紅”基因。通過流行音樂打廣告,是重要的推廣方式之一。在全球最大的視頻網站YouTube上,嘻哈界“大嘴怪”Gunplay拍攝的說唱視頻《四洛克之歌》,點擊量超過150萬。有樂迷留言,“咖啡因與酒精的美妙混合物,似乎已在我的血管中流淌到了天荒地老。”
低廉的價格,也讓四洛克酒在年輕人中頗受歡迎。“在美國,四洛克酒又叫‘大學生酒’。”一位曾經的留學生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自己在美國留學時沒什麽錢,買不起太貴的酒,而一瓶四洛克只需3.5美元。
隨著四洛克酒逐漸推廣到美國各州,因飲酒而造成人身傷害的案例,開始頻繁見諸報端。
2010年10月,中央華盛頓大學9名不滿20周歲的學生在一次派對後被集體送醫搶救。根據《紐約時報》的說法,他們均喝過四洛克酒。其中一人的血液酒精濃度,甚至上升到了致命程度,當場生命垂危。
同年11月,佛羅里達州的一名男子在飲用四洛克後出現幻覺,開槍自殺。同月,美國馬里蘭州發生一起嚴重車禍,而肇事者恰恰是在喝完四洛克酒後神誌不清的狀態下駕車。在北美社交網絡上,還曝出有女留學生在喝過此種飲料後,在大腦不受控制的情況下遭受性侵事件。
2010年11月,FDA向包括Phusion Projects在內的四家公司發出警告信。FDA認為,銷售“添加咖啡因的酒精飲料”違反了《聯邦食品、藥品與化妝品法案》,要求廠商在15天內給出書面回應。一時間,華盛頓、密歇根等五個州禁止銷售這種酒精飲料。此後,不斷有州加入禁售四洛克的行列。
2010年11月17日,Phusion Projects宣布,剔除咖啡因、牛磺酸和瓜拉那等成分;第二年4月,改良後的四洛克酒重新上架銷售。
改變配方後的四洛克酒,成了純粹的酒精飲料,但關於它的爭論卻從未停歇。2014年3月,Phusion Projects承諾,不再面向美國大學生推銷四洛克酒,25周歲以下青少年的形象也不會出現在瓶身上。
由於政府監管、負面新聞加上家長們的不安,四洛克酒的受歡迎程度在美國早已驟降。美國老牌期刊《大西洋月刊》甚至以“願你安息”為題,回顧了四洛克酒由盛轉衰的歷程。但現今,其改良版卻在中國煥發了“第二春”。
“任何商品想要成為爆款,必須有可被炒作的點。這個點或是商品本身所具備的,也可能是商家炒作起來的。”何勇說。
經銷商沈陽澳美萊宇總經理閆磊明確否認了是正規經銷商在炒作。“美國那邊跟我們的合同寫明了,在宣傳中不能出現‘斷片’、‘失身’這樣的詞語,這屬於惡意營銷。”
但在電商平臺和線下酒吧,“一罐斷片,兩罐脫衣,三罐失身”等誘惑性的字樣,配上妙齡女郎爛醉如泥的海報和網友驚悚的評價,成了招徠顧客的主要手段。斷片、失身……這些在美國整改之前的劣跡反倒成了噱頭,讓產品越賣越火。
抱著尋求刺激或獵奇的心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這款本不出名的酒產生了興趣並下單購買,甚至有人“以身試酒”,直播飲酒過程,以驗證產品的“功力”。誇張的直播內容,為四洛克酒的宣傳推波助瀾。
南方周末記者查閱國外權威媒體及論文數據庫,並未發現因“升級版”四洛克酒導致的人身傷害案例。
“失身酒的表述有色情之嫌,且具有慫恿無節制飲酒的含義,已涉嫌違反廣告法的相關規定。”有律師指出,廣告法明確規定,廣告應當真實、合法,以健康的表現形式表達廣告內容。如刻意誇大宣傳不存在的功能,則有誤導之嫌。
水貨從何而來?
“短期內,我們都不會上貨。”閆磊用“失望”形容當下的心情。他很清楚,如果水貨繼續猖獗,四洛克酒的正規代理將是死路一條。
2015年下半年,閆磊從美國回國創業,成了四洛克酒的東北總代理。按照和美國生產商簽訂的合同,四洛克酒在國內的零售指導價為65元/瓶,其中包含約67%的增值稅、消費稅和關稅。
彼時,四洛克酒尚不為人所知,連酒吧老板也不願進貨。Phusion Projects透露,2015年,中國大陸的進口量僅為七萬余瓶。
“普通啤酒一瓶二十多塊,一人能喝六七瓶;這酒一般人只能喝一瓶。”不過,閆磊倒是淡定,他沒指望四洛克酒一夜爆紅,只盼望銷量穩中有升。從進貨、運輸到報關,直到今年3月才賣了兩批貨。
2016年5月,四洛克突然以“斷片酒”、“失身酒”之名成了“網紅酒”,標誌性的五彩易拉罐刷屏各大社交網站。閆磊馬上向美國大量訂貨,但不料,正品還沒到,水貨就率先搶占了大陸市場。“8月初,整個中國市場竟然在兩三周內鋪滿,每天有2000箱的量進入中國。”
如此多的水貨從何而來?何勇分析,走私、海關瞞報都有可能,“沒人能掌握確切的進口渠道,否則水貨就不會逃脫監管了。”
閆磊了解到的情況是,在國內市場上,90%以上的四洛克酒,都是由“背包客”從香港走私而來。他們有組織、有渠道,甚至已經形成了公司式的經營,“有專人負責在美國各超市購買,攢夠一個貨櫃後就發回香港,然後螞蟻搬家似的背回內地。”
水貨瘋狂湧入,行貨卻“卡”在了海關。今年夏天,迅速躥紅的四洛克酒一度成了海關的重點檢驗檢疫對象。那段時間,正是酒類飲品需求最旺盛的季節,但兩家正規經銷商卻無貨投放市場。“說出來可能沒人相信,人家都以為我賺大錢了,其實市面上都不是我的貨。”閆磊感嘆。
在水貨面前,正品65元的零售價顯得毫無競爭力。在電商平臺上,標價低於30元的四洛克酒比比皆是。月銷量最高的一家,已有超過兩萬人購買。
“向監管部門舉報、警告沒收?沒什麽震懾力。”閆磊說,一些價格極低的四洛克酒,不排除是假貨的可能。
面對水貨橫行的中國市場,美國生產商表示,“十分關註假冒偽劣的、未正確標示的、非官方渠道銷售的四洛克產品”,正在就此問題進行調查,並計劃針對責任方采取必要行動。
看起來,所有商家都從中獲得了利益。在更早的6月,四洛克官方微博曾透露,美國總公司將專為中國大陸市場獨家打造“Loko 888”。
“這款酒在其它地區,包括美國本土都無法購買,是沒有辦法通過走私途徑進入中國的。”官微如此寫道。不過,當南方周末記者詢問“Loko 888”的相關情況時,Phusion Projects卻答複稱,公司沒有在中國大陸市場推出此款產品的計劃。
嬰幼兒配方奶粉告別“噱頭時代”
嬰幼兒配方奶粉包裝將回歸“素顏”。
1月26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局公布了新一輪奶粉新政相關配套的征求意見稿,奶粉標簽新政即將出爐。第一財經記者從國內外多家廠商了解到,如果按照目前的征求意見稿,國內奶粉包裝和設計將面臨一輪卸妝潮,除了目前金裝、心護、益智等營銷概念將不能再使用外,現有的包裝設計也將被推翻,將按照統一標準重新設計。在廠商們看來,目前慣用的武器招數將悉數作廢,奶粉營銷模式面臨全面調整。
標簽要求收緊
“新的標簽規範指導原則比較嚴格,如果按照現在公布的內容,市售大部分奶粉需要修改商品名稱。”荷蘭皇家菲仕蘭大中華區高級副總裁楊國超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此次公布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標簽規範技術指導原則(試行)(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中,對奶粉標簽要求進一步收緊。
征求意見稿明令禁止使用6類詞語。其中包括虛假、誇大、違反科學原則或絕對化的詞語,比如“金裝”、“超級”、“升級”;以及明示或暗示具有益智、增加抵抗力或免疫力、保護腸道等功能性表述,比如“益智”、“聰明”、“益生菌”;以及人體組織器官等詞語,如“心護”等將都不能使用。
記者在國內主要電商網站上看到,目前奶粉標識中,金裝、白金裝等概念已非常普遍,國內外主要的奶粉品牌,包括惠氏、達能、雅培、貝因美、完達山等都有產品有“金裝”或“白金裝”等標識;而雀巢則有“超級能恩”;而多美滋則使用了“心護”的字樣,有些企業以此對產品進行分級。

去年11月17日,本報就獨家獲悉,食藥監總局正在制定《食品標識標簽管理辦法》,下一步將對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標簽進行監管。國家食藥監總局食監一司副司長王平透露稱:目前嬰兒配方奶粉標簽還存在一些誤導的問題。之前從各方反饋中發現,現有的標簽即使是非常專業的人士,也很難辨認清楚到底選擇哪款嬰幼兒配方奶粉比較合適。
去年12月9日,食藥監總局發出通知,開展嬰幼兒配方乳粉標簽標識規範和監督檢查工作。並對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標簽標識提出6個要求,包括不得使用“進口奶源”“源自國外牧場”“生態牧場”等模糊信息;不得以“零添加” “不含有”等字樣強調;功能聲稱方面,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具有益智、增加抵抗力或者免疫力、保護腸道等功能性表述。根據通知要求,在3月9日之前企業將進行自查,不符合規定和要求的,要立即停止生產經營,並提出整改計劃和方案,而向中國出口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境外生產企業也包含在內。
值得註意的是,調整或不只是去概念化,而嬰配奶粉外包裝也將面臨整體調整。
按照標簽規範指導原則,通用名稱(嬰幼兒配方奶粉)將成為包裝展示的主要部分,將醒目、顯著,在奶粉罐體展示的上二分之一範圍內標出;而商品名稱的字體和顏色不能更突出,且字號和面積都要小於通用名稱,而註冊商標則不得大於通用名稱字體面積的四分之一。
而記者了解到,但在市售奶粉中,多數產品以品牌名稱或註冊商標作為更醒目的標誌,以區分於其他品牌的產品,而這意味著,將企業品牌和商標作為罐體主要展示部分的奶粉罐將重新設計才可以上市銷售。
奶粉營銷面臨地震
楊國超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標簽新政還在征求意見,到正式稿頒布和執行還有一段時間,預計會和配方註冊制一起實施。但可以預見,大部分市售嬰配奶粉產品包裝將面臨調整,金裝等字樣肯定要被拿掉。
君樂寶乳業奶粉事業部總經理劉森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3月份嬰配奶粉標簽自查結束後,需要提報調整後的標簽進行配方註冊,原有標簽生產日期可以到2017年底。君樂寶現有的奶粉產品包裝很多已接近規範,只需更改很少甚至無需更改,因此受到影響很小,比如白金裝奶粉只是調整名稱即可,而且公司已經註冊了一些名稱以備使用。
不過記者了解到,對於大部分需要更換標簽或包裝的奶粉企業而言,新政無疑將帶來新一輪動蕩。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奶粉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他們使用的包裝罐將面臨重新設計。在這一輪調整中,奶粉企業會受到一定損失,一方面更換產品外包裝,導致此前庫存的包裝材料需要處理;而更大的損失則來自流通渠道,以占據奶粉銷售2成市場的商超渠道為例,企業更換名稱之後,將作為新的商品進入渠道,目前嬰配奶粉市場競爭激烈,必然會需要新的投入,對於奶粉企業而言無疑是一筆額外支出。
楊國超表示,可以預見,奶粉標簽和包裝設計會有很大的變化,未來所有經過註冊的標簽都會幹凈、整潔、簡單,有可能未來各企業的標簽會很相似,而這對於奶粉市場來說無疑也是一次大的調整。在脫離了營銷概念之後,奶粉企業間競爭將進入拼內功時代,比如品質、消費體驗、口感等方面。標簽新政對於重建市場信心,提升進入門檻有很大幫助,對於有品牌有實力的大企業來說長期利好。
高級乳業分析師宋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樣的做法意味著將嬰幼兒配方奶粉將告別“噱頭時代”,將按照藥品的要求進行管理,在宣傳上不能有誤導性宣傳,而這也意味著行業中慣用的宣傳噱頭會大大減少,企業間的競爭將進入品牌忠誠度和服務能力的競爭。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主流乳企已經在加大這一方面的投入力度,據介紹,君樂寶乳業已啟動體驗營銷戰略,根據計劃,全國適齡幼兒都可以免費領取一份君樂寶嬰兒奶粉試用裝,計劃送出總價值5億元的產品,目標提升消費者體驗和認知,以爭取市場份額。
不過,這一變化對於對品牌力較弱的中小品牌則是雪上加霜。
宋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隨著奶粉標簽新政的推進,奶粉企業的營銷將發生根本性改變,將更傾向於消費者的精細化營銷和教育,而不再是單純針對消費者的品牌宣傳,而是在產品認知上做文章。外資品牌可能會通過在海外宣傳,通過互聯網回流國內。國內品牌面臨嚴管,知名度較小的奶粉品牌受影響會很大,由於不能宣傳概念賣點,其營銷和品牌教育成本會大幅提升。
“愛情存單”成情人節網紅產品 噱頭大於收益
“大眾版:存入9233.03元,明年到期本息合計9420(就是愛你);
小資版:存入12884.29元,明年到期本息合計13145.20(一生一世我愛你);
富豪版:存入50980.78元,明年到期本息合計52013.14(我愛你一生一世);
土豪版:存入493015.4元,明年到期本息合計520999(我愛你天長地久)。”
今天是情人節。以上是多家銀行“傍”上情人節的契機正在熱推的一款一年期存單產品。從往年的訂制款理財產品、實物黃金,再到今年這款巧取到期本息金額諧音的定期存單,情人節已成為銀行們攬儲酣戰的一大契機。
“領導要求我們都在微信朋友圈里轉發,我們就是想刷爆朋友圈,凡是肯花錢哄女朋友開心的男士,都是我們的潛在客戶。”某正在推廣此產品的銀行一名基層行員工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他們的目標,是通過這次創意營銷,吸引年輕客群,以及吸引資金存在其他同業機構的潛在客戶。
“還真有女士把產品的H5頁面轉發給她們先生或男友的。”她打趣稱。
這款“愛情存單”已然成了網紅產品。據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中國銀行、民生銀行、廣發銀行、郵儲銀行、哈爾濱銀行、雲南紅塔銀行等,都采用了同樣的存單到期金額諧音創意。
其中,民生等多家銀行都是由總行統一設計規劃此產品,分行落地營銷,並具有一定可浮動的定價空間。
噱頭大於收益
除了討口彩示愛,投資人最關心的莫過於存單收益率是否劃算。
第一財經記者收集多家銀行同類存單產品信息發現:第一,不同的銀行給出的存單利率不盡相同;第二,即便是其中定價偏高的銀行,給出的存單收益率仍沒超過個別中小銀行的一年期定存利率上浮定價。
某第三方理財機構產品研究總監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指出:“營銷與運作是兩碼事,最賺吆喝的產品未必最賺錢。”
如下圖所示,從正在發售的此類存單產品來看,不同銀行給出的定價不同,基本可分為兩檔:一年期利率1.95%和2.025%。相對於目前銀行一年期定存基準利率1.5%而言,相當於上浮了30%-35%。



值得註意的是,在銀行攬儲難的大背景下,據第一財經記者就公開數據統計,絕大多數銀行都對一年期定存利率進行了上浮,超過七成銀行上浮比例達到或超過30%。換言之,那些打著情人節“愛情存單”的招牌、卻將利率設在1.95%的產品,就定價而言,和業內多數銀行相比並沒有競爭力;而後者還是常設利率,即便不是情人節,在其他時間點都可以獲得同樣的利率上浮。亦即,這款存單產品除了噱頭,銀行缺乏實打實的讓利。
此外,中小銀行中也不乏定存利率上浮較高者,如寧波銀行、廣東南粵銀行等,一年期定存定價本就為2.025%,相對於這款情人節專供的“愛情存單”具有同等競爭力,且在金額選擇和流動性方面更為自由。
不過,這種“缺乏實打實的讓利”,或許正符合一些銀行的獲客策略。上述正在推廣此產品的銀行基層行員工說,恰恰是那些對小幅價格波動不敏感的、追求浪漫的年輕客群,才是她們真正想吸引的“優質客戶”。
不過,對於那些對定價敏感的客戶群,上述第三方理財機構產品研究總監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投資者最好“貨比三家”。
此外,也有業內專家看到了此次銀行創意營銷中的積極意義。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示,以存單的形式發紅包或是表白,也是為了吸引年輕人眼球,這反而是銀行業服務更加精細化及創新意識的體現。
理財、黃金產品也趕趟
除了“愛情存單”外,一些銀行的理財、現貨黃金零售產品營銷,也“傍”上了情人節主題。
比如某銀行分行推出了一款收益率年化5.20%的理財產品,同樣是采用了收益率諧音“我愛你”的創意,並需要情侶或夫妻在支行內合影方能購買。5.20%的年化收益率顯然高於眼下市場的同類理財平均收益率,而該行對此的負債成本管理方式則是“限量”——“一對情侶僅限購買9.9萬”。這一產品的小幅讓利,不失為一種獲客營銷。

此外,還有銀行在情人節當日,給儲蓄或購買產品的情侶客戶準備了巧克力和鮮花等禮物;也有銀行將定投計劃產品的金額設置成“520”、“1314”等特殊數字以吸引顧客;或是將現貨黃金制作成“玫瑰”、“一對娃娃”等形狀以討口彩。
上述第三方理財機構產品研究總監稱,加入創意的新產品可以拉動市場需求,激發商業銀行的競爭能力。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