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凡是許可部門不該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都應 放權給企業和市場” ◎ 本刊記者 王婧 文地處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已于2013年3月1日起正式在深圳和珠海兩地實施商事登記改革試點。 2012年3月,國家工商總局下發《關於支持廣東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的意見》中明確提出: “支持廣東省在深圳經濟特區和珠海經濟特區橫琴新區開展統一商事登記制度改革試點。 ”一年後, 《深圳經濟特區商事登記若干規定》 、 《珠海經濟特區商事登記條例》出台並逐步完善,而試點範圍亦擴大至深圳市、珠海市、東莞市和佛山市順德區四地。 3月22日,廣東省工商局開會研究,“下一步將加強商事登記理論研究,在總結評估的基礎上推廣成熟的經驗做法,爭取把廣東省改革的成果納入國家商事登記立法” 。 改了什麼 深圳、珠海兩地商事登記改革,最直觀的是啓用了新版營業執照,不再記載經營範圍、註冊資本、實收資本等事項。 在營業執照左下角,用“重點提示”注明有關商事主體經營範圍、出資情況、營業期限和許可審批項目、年報及監管等信息的查詢方法。 新版營業執照種類亦大幅精簡。此前廣東省使用的各類營業執照(登記證)達18種,改革後,除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營業執照、企業集團登記證、外國(地區)企業常駐代表機構登記證暫不調整,其餘15種營業執照精簡為4類,分別是《企業法人營業執照》 、 《非法人企業營業執照》 、 《分支機構營業執照》和 《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 。 這背後,是商事登記制度從“審批許可”向 “核准登記”的轉變。深圳市一家專業財務代理公司在接受財新記者咨詢時稱, “先在網上對公司名稱進行核名,然後帶著股東和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證、公司章程去工商部門就可以登記,一般三天之內就能辦下來。 ”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王淑傑告訴財新記者, “從流程上,我們可以實現一支筆業務。即材料交到窗口後,審核人員審核完後就可以發執照了,改變了以往多級審查的程序。同時審批材料也大幅度減少,驗資報告、經營範圍需要審批的事項等均不需要提交。 ”商事主體的經營範圍不再作為登記事項,改為備案事項,由章程、協議、申請書等確定。此外,根據深圳和珠海的特區立法,有限責任公司實行註冊資 本認繳登記制。登記部門只登記全體股東認繳的註冊資本總額,無需登記實收資本,申請人也無需提交驗資證明。 廣東省工商局有關人士介紹,本次改革的大方向是“對企業准入減少限制” 。與之對應的是,對企業的監管方式亦有所改變。改革之後,商事登記部門只對申請人提交的材料進行形式審查,材料內容的真實性由申請人自行負責。商事主體須向登記機關提交年度報告,無需進行年度檢驗。年報包括商事主體的登記事項、備案事項、註冊資本實繳情況、年度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 若不按時提交年度報告,或通過登記的住所或經營場所無法取得聯繫的,由登記機關將其從商事登記簿中移出,載入經營異常名錄,納入信用監管體系。 此外,深圳和珠海橫琴均通過特區立法,進一步明確了商事登記機關和行政許可審批部門之間的監管責任,按照“誰審批誰監管”的原則,劃分監管責任,以切實解決此前 “重准入輕監管”而產生的各部門間職責不清、監管錯位缺位等問題。試點的各市政府建立統一的商事主體登記及許可審批信用信息公示平台(簡稱信息平台) ,用于發佈商事登記、許可審批事項及其監管信息,實現信息互通。 為什麼改 與香港毗鄰的深圳特區,對商事登記制度的國際慣例相對熟悉,與國際接軌的需求也更為強烈。深圳率先從2010年啓動調研,並確定商事登記改革的重點是將市場主體資格與經營資格相分離。 這亦是國際慣例。比如香港和澳門,除對事關國計民生的行業實行必要的管制,一般行業只需滿足條件即可成立,准入和監管部門分離,責任明晰。 3月1日,在新的商事登記制度啓用當日,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局長徐友軍在新聞發佈會上稱, “深圳發展30多年,商事登記制度即企業登記制度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 ”此前的工商登記制度,要求“先證後照” ,即先到主管部門取得行政許可證,再到工商部門申辦營業執照。據統計,與營業執照掛鈎的前置審批項目共134個。 早在2003年,在中國工商管理學會主辦的 “企業登記制度創新管理會” 上,時任北京市工商管理局註冊處副處長的況旭介紹, “我們把十幾部法規、幾十部規章和上千個文件整合在一起,搞了一個字典。僅登記表格就有100多種。 ”在本次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前,自行整理一本“字典” ,依然是各地工商部門的“經驗” 。有商事登記部門人士抱怨,在改革之前, “核准人應該具備律師、會計師的能力,得通曉土地管理、衛生管理、煙草管理等各種管理的相關法規,但實際上不可能達到這個程度” 。 截至2013年2月底,深圳市共有市場主體近100萬戶。若採用傳統的“人盯人、地毯式、保姆式”監管模式, “一年最多能監管18萬戶,傳統的監管方式已經到了山窮水盡、黔驢技窮的地步。 ”徐友軍說。 “凡是許可部門不該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都應放權給企業和市場。 ”一年前,廣東省工商局宣佈開始試點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時表示。這與廣東省近年來主張的 “小政府、大社會”的理念一致。廣東省政府甚至號召各地、各部門學習工商系統這種創造性的做法, “要勇於打破與市場機制不相適應的部門權力利益格局” 。 影響幾何 這項改革最大的受益者無疑是企業。 在深圳,若按此前的商事登記制度,註冊企業首先需要各項行政許可。 申請人若自行辦理,費時費力。若找中介機構代辦,根據企業經營範圍不同,費用至少在3000元到5000元不等。而現在,多家中介機構表示,若客戶將企業此後的財務工作交由他們,工商註冊可免費代辦。 廣東省工商局提供的資料顯示,此前的企業註冊資本制度設計, “存在一些與市場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地方” ,比如:驗資手續繁瑣,期限過長;雖允許股東用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股權、債權等出資,但因公司尚未成立,設立之初無法完成過戶轉讓手續,公司首期出資實際僅限于貨幣出資,限制了這些社會資源的有效利用;貨幣出資比例等限制不符合公司經營的實際等。 這些“不相適應”最終導致一些驗資機構出于逐利目的,與投資人串通,以墊資的方式驗資,或出具虛假驗資報 告等,滋生大量 “兩虛一逃” (虛報註冊資本、虛假出資和抽逃出資)違法行為,是 “影響社會信用和市場經濟秩序的制度性問題” 。改革後實施的註冊資 本登記認繳制,有助于積極破解註冊資 本存在的“玻璃門”難題,疏導“兩虛一逃”等違法違規行為。 也有人認為,改革措施讓商事登記幾乎變得零門檻,可能會導致“皮包公司”增加,甚至會助長不法分子以開公司的名義詐騙。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執行院長傅蔚岡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說,很多人用註冊資金多少來判斷企業能做多大的事,這其實是個誤區。一個公司的創新能力、今後的發展規模,跟當初有多少註冊資金毫無關係。 “比如穀歌、蘋果都是在倉庫、車庫做起來的。在成立之初沒多少註冊資金,但這毫不妨礙他們五年十年後成為行業翹楚” 。 華南理工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鄭方輝稱,廣東的商事登記改革讓企業獲得了更大的自主權,增加了股東與企業“自決”的權利, “而自由的企業制度,是一個國家發揮創造力的基礎” 。 廣東省工商局亦表示,改革之後,“讓市場的歸市場” ,實際上對企業誠信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府亦會引導公衆在相關信息披露平台上去查詢公司信息,這有利於引導商事主體自主經營、誠信經營,營造誠實守信的經商環境。 本刊記者符燕豔、實習記者鄒子健對此 文亦有貢獻 |
5月1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兩項重大議題,分別是確定持續推進商事制度改革的措施,部署推動中央企業“瘦身健體”提質增效。前者針對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的市場準入,促成“鋪天蓋地”的社會活力迸發之勢;後者立足深化央企改革,強化“頂天立地”的國民經濟支撐作用。
分析第一項議題,可以看出重在“簡”。商事制度改革一直是李克強總理力推的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重要抓手。過去兩年多來,一系列改革舉措促進了新設市場主體保持較快增長。今年1~4月,這樣的勢頭仍有增無減:全國新登記市場主體近460萬戶,同比增長13.1%;平均每天新登記企業1.3萬戶。然而毋庸諱言,我國營商環境仍有待進一步改善和提高,市場準入門檻以及市場主體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仍有待進一步降低。
改善和降低,都須“簡”字當頭。此次常務會提出的措施,可謂實招不少。在降低創業準入的制度性成本方面,繼續削減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探索實施各類經營許可證負面清單管理,加快推進“證照分離”試點;全面實施企業“三證合一”基礎上,再整合社會保險和統計登記證,實現“五證合一、一照一碼”。同時擴大“三證合一”覆蓋面,推進整合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和稅務登記證。營造公平經商環境,完善市場退出機制,大幅簡化市場主體註銷程序,支持成長型企業發展,提高市場主體活躍度。
第二項議題,則重在“減”和“健”。央企當前存在不容回避的突出問題,主業不強、冗員過多、效率低下,尤其是管理和法人層級多、子企業數量龐大,這些都需要痛下決心“減脂”。“瘦身健體”是李克強總理對央企改革一直以來的要求。
當天常務會提出央企的“減”“健”包括:一是著力推進結構調整,引導督促央企圍繞和突出做優主業,著力提高核心競爭力。今明兩年壓減央企10%左右鋼鐵和煤炭現有產能。嚴格定崗定編定員,精簡管理部門和人員。二是以創新促健體,發展新經濟。結合“互聯網+”行動和大數據發展戰略,不斷提高產業先進水平和產品競爭力。鼓勵央企建設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和專業化眾創空間,在提升國家創新能力中走在前列。三是壓縮管理層級,力爭在3年內使多數央企管理層級由目前的5-9層減至3-4層以下、法人單位減少20%左右。四是推進降本增效。強化成本管控,減少應收賬款,縮減庫存規模和虧損面,降低債務水平。
進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兩項議題之間有很強的邏輯關聯。央企“瘦身健體”,要著力推進結構調整,抓緊淘汰鋼鐵、煤炭等行業央企落後產能,加快重組整合和市場出清。而與此相呼應,下一步的商事制度改革,一個重要方面便是支持去產能過程中分流人員自主創業,為他們從事經營或註冊企業提供“綠色通道”便捷服務,並按規定給予稅費減免、擔保貸款等政策扶持,促進提高創業成功率。
去產能尤其是央企結構調整的“減”與“健”,要想實現轉崗人員平穩過渡和社會整體穩定,就需要力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大量轉崗人員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而這必須依托市場準入的“簡”來承接。“簡”“減”“健”這三字,可以說連環相扣、相輔相成,從中可見運籌帷幄的通盤考量。
新設企業26.9萬戶,平均每個工作日日新登記1067戶,累計為企業減免原辦證費用2420.7萬元(按新設企業每戶90元計),平均每家企業節省辦證時間約20個工作日。這是浙江在實施“五證合一”登記改革以來顯現的紅利。
21日,在國新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工商總局副局長劉玉亭稱,去年年底,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組織機構代碼證“三證合一、一照一碼”如期完成,今年在“三證合一”的基礎上把社會保險登記證、統計登記證也整合進來,實現“五證合一、一照一碼”。
這是降低企業創業制度成本的一項重要措施,是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化。今年10月1日起, “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已經在全國範圍內順利實施,截至10月20日,全國共核發“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營業執照76.81萬張。
劉玉亭認為,“五證合一”改革,一方面大大降低了企業創立的制度性成本,提高了開辦企業便利度,另一方面更提升了行政效率,擴大了數據共享範圍,推進了部門之間業務協同,也為下一步深化改革積累了經驗。“過去企業需要跑5、6個部門、提交幾十份材料、等待好幾個月時間,現在只需要在一個窗口提交一份材料,2到3個工作日就可以辦結。”
據統計,截至今年9月底,全國實有各類市場主體達8371.6萬戶,其中實有企業總量達2463.32萬戶,同比增長18.5%;今年前三季度全國新登記市場主體1211.9萬戶,同比增長13.7%,平均每天新登記超過4萬戶;今年前三季度新登記企業401萬戶,同比增長27%,平均每天新登記企業1.46萬戶,這個數字是改革前每天新登記企業的2.12倍。
劉玉亭說,根據新設小微企業重點活躍度調查,三季度新設小微企業活躍度為69.6%,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就業不降反增,這表明商事制度改革的紅利不斷顯現,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
“三證合一、一照一碼”,“五證合一、一照一碼”都涉及企業證照,在推進“三證合一、一照一碼”和“五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中,他說,目前整合的這幾個證照是進入市場的所有企業都必須辦理的證照,不涉及企業經營的行政許可。從地方試點情況來看,“多證合一、一照一碼”整合起來的也多為涉及企業開業普遍需要辦理的證照,以及部分從事特定行業經營需要辦理的備案或登記,而不是特定行業的經營許可。
從試點地區探索的情況來看,目前已經有省份在“五證合一”基礎上把刻章許可登記證、印章許可整合到“五證合一”上,也有的把出入境檢驗檢疫、報檢企業的備案登記證、海關報關登記證和對外貿易經營備案的登記表,與“五證合一、一照一碼”整合到一起。還有部分地區正在嘗試將一些經營許可證和生產許可證納入到整合的範圍,少數地方正在試點。這些試點為下一步“多證合一”提供了改革思路。
日前國務院召開常委會議,部署持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更大降低創業創新制度性成本。劉玉亭提到,根據國務院常務會議的部署要求,工商總局對推進“多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的工作思路大致分三個方面,凡是涉及企業的證、許可、備案的,先要看看依據是什麽,是不是有依據。第二,根據“簡政放權、深化改革、放管結合”原則,能不能取消這些許可證。第三,能不能通過證照整合、信息共享實現這些證照以前的功能。
劉玉亭說,涉及企業證照的部門要形成共識,就是把方便盡可能多的留給企業,讓信息、數據多跑路,讓企業少跑路。“多證合一、一照一碼”中的“多”代表的具體數目並不重要,很有可能也不再是一個具體的數字,所以“證照合一”整合的最終目的是通過政府部門間信息的共享和業務的協同,企業不再需要辦理多個證照,不再讓企業反複多頭提供信息,最終實現一張營業執照記錄商事主體經營資格、資質類行政審批、登記備案證明或證明文件等各種信息,真正實現“一照走天下”。
7樓提及
建議按於記錄日期每持有四(4)股股份供一(1)股供股股份之基準以每股0.2港元之認購價進行供股及暫停辦理股份過戶手續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20819041_C.pdf
"建議供股
本公司建議進行供股,透過向股東供股發行供股股份籌集約 15,770,000 港元(未計開支)。 供股涉及按每股供股股份 0.2 港元之價格發行 78,847,889 股供股股份。
本公司將暫定就於記錄日期合資格股東每持有四股股份配發一股未繳股款供股股份。供股 不會向受禁制股東(如有)提呈。按 78,847,889 股供股股份之供股股份數目計算,估計供股 之所得款項淨額將約為 15,070,000 港元。本公司目前計劃將供股之所得款項淨額用於投資 於潛在合營項目。倘潛在合營項目未能落實,則本公司會將供股之所得款項淨額用作一般 營運資金。
供股獲包銷商全數包銷,並受包銷協議之條款及條件規限。倘包銷商終止包銷協議(詳情載 於 本 公 佈「 包 銷 協 議 」一 節 內「 終 止 包 銷 協 議 」一 段 )或 供 股 之 條 件( 詳 情 載 於 本 公 佈「 包 銷 協 議」一節內「供股之條件」一段)未能達成,則供股不會進行。"
10樓提及
Less than 20m raise for the sake of potential JV. High discount on Nav and stock price. Crazy dilution. ALL IN subscribe.
21樓提及
實力取勝: 殼股佳麗 台和商事 - 陳承龍
http://hkm.appledaily.com/detail ... aily&issue=20130905
陳承龍一推就爆上,有冇咁猛
22樓提及21樓提及
實力取勝: 殼股佳麗 台和商事 - 陳承龍
http://hkm.appledaily.com/detail ... aily&issue=20130905
陳承龍一推就爆上,有冇咁猛
推的時候已升了一點
23樓提及
亂咁寫的一則
條路未走完,詳情可參考碌死衫
可惜我發現之時,都慢了一步,錯過了
26樓提及23樓提及
亂咁寫的一則
條路未走完,詳情可參考碌死衫
可惜我發現之時,都慢了一步,錯過了
都話走左一半又唔識醒
26樓提及23樓提及
亂咁寫的一則
條路未走完,詳情可參考碌死衫
可惜我發現之時,都慢了一步,錯過了
都話走左一半又唔識醒
28樓提及26樓提及23樓提及
亂咁寫的一則
條路未走完,詳情可參考碌死衫
可惜我發現之時,都慢了一步,錯過了
都話走左一半又唔識醒
多謝生果,走剩8k
29樓提及28樓提及26樓提及23樓提及
亂咁寫的一則
條路未走完,詳情可參考碌死衫
可惜我發現之時,都慢了一步,錯過了
都話走左一半又唔識醒
多謝生果,走剩8k
如你所願,50% UP
30樓提及29樓提及28樓提及26樓提及23樓提及
亂咁寫的一則
條路未走完,詳情可參考碌死衫
可惜我發現之時,都慢了一步,錯過了
都話走左一半又唔識醒
多謝生果,走剩8k
如你所願,50% UP
走啦,咪玩啦
32樓提及
不過搞十幾年工業都唔夠炒股好賺,唉
33樓提及32樓提及
不過搞十幾年工業都唔夠炒股好賺,唉
一早都講左
35樓提及
有位高登網友通水
潛在買家為澳門人仕+社團背景的好爹哋
想兒子棄團從商...
潛在買家從事放貸等業務
因為咁,喺內地接到不少地皮、物業
香港的資產多在土瓜灣...
潛在買家都斟過1386
嫌5太乾淨(存貨?)
聲明:並不保証以上陳述屬實
39樓提及
停左牌? 會有壞消息嗎? 會大跌? 好驚...
43樓提及
見1元停牌
0.83沽清,算了,這些機會不是屬於我的。
45樓提及
現在已不是投機,是賭博,我無錢無膽無耐性,賺少少茶錢算了。
48樓提及
都應該是咁
50樓提及48樓提及
都應該是咁
想賣先兆?
本公司獲劉得還先生(「 」)知會,有幾家中介詢問他有關出售其於本公司之權益之可能性。劉先生為本公司總裁、執行董事及主要股東。根據劉先生所述,該等詢問只是初步討論,並無進一步磋商,劉先生亦無與其訂立任何有關之協議或備忘錄。
看大家出價, 唔知有咩人APPROACH 佢
好殼難求, 第二大股東仲要係吳老闆, 一賣真係......不得了
50樓提及48樓提及
都應該是咁
想賣先兆?
本公司獲劉得還先生(「 」)知會,有幾家中介詢問他有關出售其於本公司之權益之可能性。劉先生為本公司總裁、執行董事及主要股東。根據劉先生所述,該等詢問只是初步討論,並無進一步磋商,劉先生亦無與其訂立任何有關之協議或備忘錄。
看大家出價, 唔知有咩人APPROACH 佢
好殼難求, 第二大股東仲要係吳老闆, 一賣真係......不得了
53樓提及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7195
回味緊當年ROBERT 佳作
54樓提及53樓提及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7195
回味緊當年ROBERT 佳作
不知幾多年前啦
56樓提及
他要價好高
57樓提及56樓提及
他要價好高
若人地賣殼賣1億, ROBERT 仔賣就賣到1.5-2億
這係佢本身既地方
59樓提及
http://sdinotice.hkex.com.hk/di/NSAllFormList.aspx?sa2=an&sid=28030101&corpn=Daiwa+Associate+Holdings+Ltd.&sd=04/10/2012&ed=12/09/2013&sa1=cl&scsd=17%2f09%2f2012&sced=17%2f09%2f2013&sc=1037&src=MAIN&lang=ZH&
吳生減持 為何? 如想賣盤不是應連連增持的嗎
59樓提及
http://sdinotice.hkex.com.hk/di/NSAllFormList.aspx?sa2=an&sid=28030101&corpn=Daiwa+Associate+Holdings+Ltd.&sd=04/10/2012&ed=12/09/2013&sa1=cl&scsd=17%2f09%2f2012&sced=17%2f09%2f2013&sc=1037&src=MAIN&lang=ZH&
吳生減持 為何? 如想賣盤不是應連連增持的嗎
61樓提及59樓提及
http://sdinotice.hkex.com.hk/di/NSAllFormList.aspx?sa2=an&sid=28030101&corpn=Daiwa+Associate+Holdings+Ltd.&sd=04/10/2012&ed=12/09/2013&sa1=cl&scsd=17%2f09%2f2012&sced=17%2f09%2f2013&sc=1037&src=MAIN&lang=ZH&
吳生減持 為何? 如想賣盤不是應連連增持的嗎
問題係邊個接?
62樓提及61樓提及59樓提及
http://sdinotice.hkex.com.hk/di/NSAllFormList.aspx?sa2=an&sid=28030101&corpn=Daiwa+Associate+Holdings+Ltd.&sd=04/10/2012&ed=12/09/2013&sa1=cl&scsd=17%2f09%2f2012&sced=17%2f09%2f2013&sc=1037&src=MAIN&lang=ZH&
吳生減持 為何? 如想賣盤不是應連連增持的嗎
問題係邊個接?
邊個接咁少呢?
63樓提及62樓提及61樓提及59樓提及
http://sdinotice.hkex.com.hk/di/NSAllFormList.aspx?sa2=an&sid=28030101&corpn=Daiwa+Associate+Holdings+Ltd.&sd=04/10/2012&ed=12/09/2013&sa1=cl&scsd=17%2f09%2f2012&sced=17%2f09%2f2013&sc=1037&src=MAIN&lang=ZH&
吳生減持 為何? 如想賣盤不是應連連增持的嗎
問題係邊個接?
邊個接咁少呢?
咁唔知了,也許是老散,
因我都接左小小
64樓提及63樓提及62樓提及61樓提及59樓提及
http://sdinotice.hkex.com.hk/di/NSAllFormList.aspx?sa2=an&sid=28030101&corpn=Daiwa+Associate+Holdings+Ltd.&sd=04/10/2012&ed=12/09/2013&sa1=cl&scsd=17%2f09%2f2012&sced=17%2f09%2f2013&sc=1037&src=MAIN&lang=ZH&
吳生減持 為何? 如想賣盤不是應連連增持的嗎
問題係邊個接?
邊個接咁少呢?
咁唔知了,也許是老散,
因我都接左小小
如果真是有意,唔會咁減
67樓提及
湯大, 早前你剛說過流程走了一半, 請教一下為何這樣說?
如是的話稍稍減持應不影響 例子如535賣前許生亦有減持動作, 可能是個人操作行為
吳生賣出的應是給散戶拿了, 題外話回落後盤中無形之手甚為明顯
68樓提及
有咩股賣之前, 會被大手沽
70樓提及68樓提及
有咩股賣之前, 會被大手沽
真是賺點會沽
71樓提及70樓提及68樓提及
有咩股賣之前, 會被大手沽
真是賺點會沽
但可以係新買家接嗎?
72樓提及71樓提及70樓提及68樓提及
有咩股賣之前, 會被大手沽
真是賺點會沽
但可以係新買家接嗎?
我咪話如果真接不如成批買啦
73樓提及72樓提及71樓提及70樓提及68樓提及
有咩股賣之前, 會被大手沽
真是賺點會沽
但可以係新買家接嗎?
我咪話如果真接不如成批買啦
哦, 原來如此, 湯大英明神武
69樓提及67樓提及
湯大, 早前你剛說過流程走了一半, 請教一下為何這樣說?
如是的話稍稍減持應不影響 例子如535賣前許生亦有減持動作, 可能是個人操作行為
吳生賣出的應是給散戶拿了, 題外話回落後盤中無形之手甚為明顯
他供股、賣走廠、又配售...你唔覺得一路走緊好財技路線嗎?
535大股東是花沙尼,是大公司,但南華證券算是炒股票,同那班財技人都好有關...
散戶拿了,咁即是買盤唔真囉
唔好問財技野啦
75樓提及
我個人覺得, 吳老闆唔會為咁少既錢而食餬
http://webb-site.com/dbpub/alltotrets.asp
就算係財技佬, 但貴為TOTAL RETURN 榜首,
Count Type Last
code Issuer First trade
in period Last trade
in period Total
return CAGR
1 O 0413 South China (China) Limited 3-Jan-1994 19-Sep-2013 10,657% 26.79%
我對佢表示無比既尊敬
69樓提及67樓提及
湯大, 早前你剛說過流程走了一半, 請教一下為何這樣說?
如是的話稍稍減持應不影響 例子如535賣前許生亦有減持動作, 可能是個人操作行為
吳生賣出的應是給散戶拿了, 題外話回落後盤中無形之手甚為明顯
他供股、賣走廠、又配售...你唔覺得一路走緊好財技路線嗎?
535大股東是花沙尼,是大公司,但南華證券算是炒股票,同那班財技人都好有關...
散戶拿了,咁即是買盤唔真囉
唔好問財技野啦
76樓提及
http://sdinotice.hkex.com.hk/di/NSSrchPersonList.aspx?sa1=pl&scsd=20/09/2012&sced=20/09/2013&pn=%a7d%c2E%a5%cd&src=MAIN&lang=ZH
巳搜尋人士
大股東/董事之名稱: 吳鴻生
日期(日/月/年): 20/09/2012 - 20/09/2013
大股東/董事之名稱 上市法團之名稱
吳鴻生 中國3D數碼娛樂有限公司
吳鴻生 台和商事控股有限公司
吳鴻生 南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看看呢隻咁西既中國3D
http://www.aastocks.com/tc/stock ... mbol=8078&hb=0#GTop
所以我相信, 吳老闆既1037 係大茶飯
78樓提及76樓提及
http://sdinotice.hkex.com.hk/di/NSSrchPersonList.aspx?sa1=pl&scsd=20/09/2012&sced=20/09/2013&pn=%a7d%c2E%a5%cd&src=MAIN&lang=ZH
巳搜尋人士
大股東/董事之名稱: 吳鴻生
日期(日/月/年): 20/09/2012 - 20/09/2013
大股東/董事之名稱 上市法團之名稱
吳鴻生 中國3D數碼娛樂有限公司
吳鴻生 台和商事控股有限公司
吳鴻生 南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看看呢隻咁西既中國3D
http://www.aastocks.com/tc/stock ... mbol=8078&hb=0#GTop
所以我相信, 吳老闆既1037 係大茶飯
唔是他持有,是619 持有的呢批
dannyc在82樓提及
唔通真係賣殼?
dannyc在84樓提及
已經上左3日,現價最高$0.9,唔通會上漲之前$1.1高位
鉛筆小生在87樓提及
殼股只是等, 沒技術價值可言
有些等大半細都唔賣
有些長賣長有......冇咩感覺了
dannyc在93樓提及
我真係唔明呢隻野,小成交又向下炒,一D都唔似會比賣比人
greatsoup38在104樓提及
殼股停不了,除宣布獲第三者洽購股權的公司獲追捧外,潛在可能有賣盤的企業亦成為股友目標,早已表明有機會出售或曾獲垂青的股份更不容錯過。若然賣給一住好人家,更非同少可!睇番上半年雙馬的威力就知!
去年曾發出通告表示大股東獲中介詢問有關出售公司持股之可能性的台和商事(1037)確實有留意價值。雖然公司已表示有關詢問只是初步討論,從表面上睇,其可能性幾高。台和商事主要從事電子元器件經銷,個人電腦產品經銷及電子專業合約生產服務業務。大部份工業股喺市場的表現都屬一般。去年度,台和營業額增加12.8%至6.18億元,業績轉虧為盈,錄得溢利834萬元。
持續減持資產
台和商事在過去幾年一直積極出售資產套現,反映大股東有意賣殼的可能性。2011年10月,公司以8,780.5萬元出售東莞市鳳崗鎮大嶺工業區土地及工廠大廈,獲利3,677.2萬元;2012年7月,公司以2,050萬元出售觀塘怡生工業中心,獲利約1,760萬元;同年11月,公司出售多間經營電子元器件經銷公司,分別為台和電子、台和電氣及台和資源等,出售收益約5,883萬元。
根據年報,公司指出已出售及結束電子元器件經銷業務,以減低高風險及低利潤的業務。事實上,國內經營成本不斷提高及人民幣升值,使台和商事的電子消費產品及電訊器材的製造業務錄得相當大的虧損。
完成出售業務後,台和商事只剩下了一些銷售業務,分別為電子元器件經銷業務,個人電腦產品經銷業務,以及電子專業合約生產服務業務。換句話,公司所餘業務已不多,利潤更不容多說,過去一段時間都是以出售資產支撐部份業績。
今年5月,台和商事宣布,出售工業園資產,對價1億元人民幣。預期出售事項之收益為3,100萬元人民幣。公司於去年3月底止年度終止電子消費產品製造業務,惟須每年支付龐大維修費及法定稅項。出售可解除重大資金限制及節省未來開支。
股價遠低殼價
目前,台和商事大股東持有50.25%。另外,南華中國(0413)及南華集團主席吳鴻生分別持有9.32%及9 .81%。後者旗下的南華金融(0619)亦獲接洽,而整個南華系近年已明顯變得低調,咁情況,並非直系持有的公司,出讓的可能性更高。
以目前基本殼價4億元計算,台和商事每股要見0.9元,近期殼股再度瘋行,已有意向的公司無理由走漏。
LHC在105樓提及greatsoup38在104樓提及
殼股停不了,除宣布獲第三者洽購股權的公司獲追捧外,潛在可能有賣盤的企業亦成為股友目標,早已表明有機會出售或曾獲垂青的股份更不容錯過。若然賣給一住好人家,更非同少可!睇番上半年雙馬的威力就知!
去年曾發出通告表示大股東獲中介詢問有關出售公司持股之可能性的台和商事(1037)確實有留意價值。雖然公司已表示有關詢問只是初步討論,從表面上睇,其可能性幾高。台和商事主要從事電子元器件經銷,個人電腦產品經銷及電子專業合約生產服務業務。大部份工業股喺市場的表現都屬一般。去年度,台和營業額增加12.8%至6.18億元,業績轉虧為盈,錄得溢利834萬元。
持續減持資產
台和商事在過去幾年一直積極出售資產套現,反映大股東有意賣殼的可能性。2011年10月,公司以8,780.5萬元出售東莞市鳳崗鎮大嶺工業區土地及工廠大廈,獲利3,677.2萬元;2012年7月,公司以2,050萬元出售觀塘怡生工業中心,獲利約1,760萬元;同年11月,公司出售多間經營電子元器件經銷公司,分別為台和電子、台和電氣及台和資源等,出售收益約5,883萬元。
根據年報,公司指出已出售及結束電子元器件經銷業務,以減低高風險及低利潤的業務。事實上,國內經營成本不斷提高及人民幣升值,使台和商事的電子消費產品及電訊器材的製造業務錄得相當大的虧損。
完成出售業務後,台和商事只剩下了一些銷售業務,分別為電子元器件經銷業務,個人電腦產品經銷業務,以及電子專業合約生產服務業務。換句話,公司所餘業務已不多,利潤更不容多說,過去一段時間都是以出售資產支撐部份業績。
今年5月,台和商事宣布,出售工業園資產,對價1億元人民幣。預期出售事項之收益為3,100萬元人民幣。公司於去年3月底止年度終止電子消費產品製造業務,惟須每年支付龐大維修費及法定稅項。出售可解除重大資金限制及節省未來開支。
股價遠低殼價
目前,台和商事大股東持有50.25%。另外,南華中國(0413)及南華集團主席吳鴻生分別持有9.32%及9 .81%。後者旗下的南華金融(0619)亦獲接洽,而整個南華系近年已明顯變得低調,咁情況,並非直系持有的公司,出讓的可能性更高。
以目前基本殼價4億元計算,台和商事每股要見0.9元,近期殼股再度瘋行,已有意向的公司無理由走漏。
現價都唔抵買啦
greatsoup38在107樓提及
這隻真是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