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拒絕串流平台免費聽,實體唱片單週狂銷338萬張 逼你掏錢!解密愛黛兒「空窗」熱賣學

2015-12-07  TCW

線上聽新歌要等一年半?先放風聲吊胃口,再大量曝光的宣傳法,加上先賣實體,後加入串流媒體的行銷策略,讓愛黛兒熱潮席捲全球。

十一月底,美國音樂雜誌《告示牌》(Billboard)公布英國鐵肺歌后愛黛兒(Adele)最新專輯《二十五歲》單週銷量統計:三百三十八萬張,創下美國史上最高紀錄。《紐約時報》認定,「愛黛兒現象」,無誤!

《紐約時報》指出,在一個對發片傳統帶有敵意的大環境裡,愛黛兒的成功無異是一場「政變」:她拒絕在串流媒體Spotify免費放送專輯,連推行付費模式的Apple Music也沾不上邊,擺明了要望眼欲穿的歌迷掏錢。

這股愛黛兒旋風最值得關注的是,自從數位化及串流音樂崛起,實體唱片市場兵敗如山倒,沒有重返榮耀的機會;愛黛兒用個人風格、實力、精準行銷的手法,扭轉外界看衰實體唱片的巨大浪潮。

這場預謀的「政變」如何成功?風聲始自十月下旬開始。

電視廣告一片黑沒人名、歌名卻一聽就知

十月十八日,英國選秀節目《The X Factor》的廣告時段中,突然畫面全黑,一段鋼琴伴隨著女聲響起。整整三十秒。沒有歌名,也不知歌者是何方神聖,但是多數觀眾不僅沒有一頭霧水,更在第一時間就領悟:那是鐵肺歌后特有的沙啞聲線。

從那一晚開始,媒體成了好事狗仔,到處打聽、挖寶、放話,終於在二十一、二十二日正式宣告:闊別歌壇四年的歌后要回來了。專輯名稱、發行時間與歌單一次全揭露。

二十四日,愛黛兒復出的第一篇全球獨家專訪出爐,刊在美國媒體集團Vice Media旗下雜誌《i-D》。她在專訪中感性談到親情、友情與過往時光的無限鄉愁,是一張「關於和解/彌補的作品」。接下來幾週,她密集現身,英國廣播 公司、《衛報》、《紐約時報》與電視節目秀《週六夜現場》,都看得到她的身影。

透過好奇心、情感訴求,以及隱身四年之後現「聲」,把粉絲渴望的胃口「吊到最高點」,都是周密計畫下的安排。

宣傳高潮落在十一月十七日的第一場迷你現場演唱會,地點在美國紐約市。這是她四年來第一次重返美國開唱,媒體形容「唱爆」了無線電城音樂廳,隨即預估,新專輯三天就會賣破百萬張。

掌握鐵粉面貌兩頭賺唱片賺錢、串流平台賺名

單看宣傳手法,其實和傳統媒體的黃金時代沒什麼不同,先放風聲、後上通告,再輔以大量曝光現場演唱畫面。不過,愛黛兒的團隊知道,她的歌聲老少通吃,也同步在社群媒體啟動造勢。

一樣是十月十八日,長期合作的樂團One Republic先是在推特上爆料「Adele,帶給網友無限想像」;二十一日,愛黛兒專屬的帳戶突然開始活躍,一個月內發布十多條推文,接近她去年推文 數總和;她也註冊年輕人最愛的社群網站Instagram,第一條訊息就是:《二十五歲》將於十一月二十日發行。

影音頻道YouTube也沒被忘記,十月二十二日,第一支單曲〈哈囉〉(Hello)上線,至今點閱率飆過五億次;專輯開賣當天,〈哈囉〉也同步上傳Spotify,至今播放超過四千七百萬次。

《金融時報》觀察,愛黛兒能夠創下一個結合傳統與數位行銷手段相對完美的例子,還有一個原因是她的團隊熟稔鐵粉面貌:多數是二十五歲到四十四歲,忠誠、有耐性,而且願意花錢的高等教育小資女,所以「空窗期(window)」的操作手法能奏效。

所謂空窗期是指,在一段特定時間內,新專輯只賣不放送,等銷售趨緩,再開放第二波串流媒體加入。愛黛兒二○一一年大碟《 二十一歲》就玩過這一招:上市一年半,專輯銷量突破三千萬張後全碟才放上Spotify,讓它繼續穩坐第二年銷售冠軍寶座。

《經濟學人》曾觀察,素人愛黛兒暴紅,催生靈魂音樂復興:社會支出削減、經濟復甦遲緩,人人苦悶,鐵肺歌后的沙啞嗓音、哀傷歌詞大量借用靈魂元素,唱出歌迷心中對生活、愛情與失業的惆悵,特具療癒效果。

二十七歲的愛黛兒出道還不滿十年,專業成就之餘的人氣話題就是她的豐腴身材,連時裝界著名設計師拉格斐(Karl Lagerfeld)都看不下去,三年前曾公開批評她「肥了點」,當時她似乎不太煩惱,還會霸氣回應自己「代表大多數女性,而且,以此為榮。」

愛黛兒有一段時間屈服輿論壓力,勤上健身房、戒吃糖分、戒抽菸,不過總不持久,還淪於時胖時瘦的惡性循環。後來,她還是覺得「做自己」比較好,所以前幾天接受《滾石》雜誌專訪時坦然的說:「我只想為自己好,但絕不是要以擠進零號(女裝尺碼最小號)為目標。」

英國媒體《鏡報》曾問:「如果愛黛兒轉投索尼(Sony),還能胖得這麼酷嗎?」意思是,當年捧紅她的獨立音樂商XL Recordings尊重專業,容得下個人風格、鮮明性格,但國際企業只想砸錢速成,塑造流行天后華麗出場。

如今,鏡頭前的愛黛兒還是圓呼呼的模樣,似乎印證《鏡報》所說:歌迷就只喜歡那個像鄰家女孩一般感性、真誠的愛黛兒。

【延伸閱讀】社群網助攻,MV點閱人次5天飆1億—愛黛兒歷年專輯銷售紀錄

●2006年6月?專輯、作品:在網路雜誌PlatformsMagazine.com發布兩首歌?成績單:獨立唱片商XL Recordings上門簽約

●2008年1月?專輯、作品:《19歲》?成績單:告示牌200專輯榜第4名全球銷量達750萬張

●2011年1月?專輯、作品:《21歲》?成績單:告示牌200專輯榜第1名全球銷量逾3,000萬張

●2015年11月?專輯、作品:《25歲》?成績單:刷新美國單週銷售紀錄:一週賣338萬張YouTube點閱人次最快破億MV:5天內1億人次點閱、年度最紅影片

資料來源:Wikipedia整理:邱碧玲

撰文者 邱碧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706

專搜怪黑膠的音樂研究生 他擁有台灣第一張蟲膠唱片、用聽的古早A片

2015-11-30  TCW

現年三十七歲的年輕蒐藏家林太崴,是台大音樂學研究所生,林太崴在蒐藏界闖出名號,是因為他在蒐藏 的第二年,買到了一張他覺得「感覺起來設計得不錯」的唱片,完全沒想到這張唱片竟是台灣史上第一張蟲膠唱片〈一串年〉,另一面是〈大開門〉。蟲膠是蟲的一 種分泌物,其製成的唱片又稱作七十八轉唱片,即轉速為一分鐘七十八轉,唱片分為兩面,一面三分鐘。

在蒐藏的過程中,林太崴逐漸著迷;昔時唱片又是易碎的,當時的七十八轉唱片是一種奢侈品,一面只有三分鐘,才兩首歌,價格昂貴,一個村莊裡可能只有一台留 聲機,「因為取得不易,當時的人聽音樂有一種神聖態度,必然可以聽得出那種(緩)慢的、閒靜的感覺,因為舊時代的人對待音樂的態度不一樣。」

林太嵗說道,蒐藏了十多年的蟲膠唱片,許多台灣、日 本發行的黑膠唱片都讓他嘖嘖稱奇,如日本發行了怪鳥叫聲的唱片,卻用了李小龍當封面;紅極一時的Andy Williams開口唱日文歌,封面還跟味素合照(早期置入性廣告):至於台灣出版的黑膠,更是類型百百種,從用唐老鴨聲音唱台語帶你遊西門盯,到為了紀 念屏東美和中學校花鍾正芳被殺而發行的《攏觀橋的呼聲》等。

甚至還有「傳聞中有一種唱片要賣到三百塊,要購買還得要通關密語 ……,你猜猜看是什麼唱片?」他神秘的說。這張名為《枯木回春》的唱片,是古早人「聽」的A片:唱片中傳來了一男一女以純正台語演出的「愛情動作片」,如 今聽來不感情色反而帶點喜感。「雖然我們現在一根指頭就能聽音樂,但是不要以為老物都是陳舊的;這些唱片吸引著我一直蒐藏下去,就是因為:在老東西裡,你 永遠找得到驚喜!」

撰文者曾郡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61

暴紅台劇》觀看人次,直追太陽的後裔 一部愛情戲 讓滾石唱片翻身收視王

2016-05-23  NM

曾是華人唱片界霸主的滾石,在唱片產業崩盤局勢下,一度負債十五億,但十年間的三堂課讓它「從水裡,游上岸了。」由滾石唱片出資七千萬元的週六偶像劇《滾石愛情故事》,以累計超過百萬的影片觀看人次,在華人最大視頻網站愛奇藝台灣站,人氣緊追韓劇《太陽的後裔》、大陸劇《琅琊榜》之後,也成為同時段戲劇類的收視冠軍。

除了以歌入戲的構思突破過往偶像劇的窠臼,《滾石愛情故事》能吸引十二位一線導演、十一位編劇,合計六十座金鐘獎功力的加持,主要源自於滾石唱片的魅力。「五、六年級生的記憶裡都有一首滾石的歌,導演、編劇都願意在既定行程之外擠出時間拍滾石的歌,」《滾石愛情故事》編劇統籌劉梓潔說。

在一九八〇、九〇年代,滾石是華人世界最大的唱片公司、日本以外亞洲最大唱片公司,在亞洲共十二個城市有辦公室、員工總數超過一千二百人,年營收最高超過新台幣五十億元。後因實體唱片產業崩盤,加上外商唱片公司搶進台灣,最慘的二〇〇四、〇五年曾負債超過十五億,現在員工不到一百二十人。

〇九年以後,滾石唱片先後策畫五十二場縱貫線演唱會和滾石三十演唱會,門票收入超過新台幣五十億元,現在再加上《滾石愛情故事》的收視人氣,花了十年終於清償所有債務。套句滾石唱片董事長段鍾沂的說法:「原來掉在水裡,現在游上岸了。」但,轉型成功了嗎?

「這題目有點問題,因為我們沒有轉型問題,」段鍾沂在第一時間糾正了記者的提問,「產業越來越複雜,我們做的都是產業裡的一塊,沒有投資房地產、餐廳什麼的。我們一直在做同一件事情:做出好的內容。(所以)沒有轉型這種說法。」三十五年間,滾石唱片歷經大起大落,現在清償十五億債務,但公司規模縮水到十分之一,也稱不上轉型。那麼它的意義是什麼?

大起大落35年

擴張太快,管理制度跟不上第一課:價值比價格更重要。

段家兄弟念茲在茲的「做出好內容」,究竟什麼是「好」?

曾任滾石唱片策略長、相信音樂執行長陳勇志解釋,滾石與其他唱片公司最大的不同在於,滾石重視音樂、歌手跟時代的扣合:「跟時代互動是滾石的信念,這不是設計出來的,而是他們相信音樂要反映社會,吸引來的就是受美國搖滾教父鮑布.狄倫(BOb Dylan)影響的創作者,而不是受迪斯可影響的人。」換言之,「好」的量尺是時代,而非市場,賣得好未必是「好」音樂,能被傳唱才是好音樂。

而滾石唱片的段家兄弟給了「好」首樂土壤。

嬰兒潮世代的段鍾沂和段鍾潭,深受六〇年代嬉皮文化和自由反戰文化影響,對音樂有異於常人的熱情和嗅覺。

一九八〇年兩人分別拋下中影和王安電腦的穩定薪水和工作,與其他四人籌資一百五十萬元成立滾石唱片。

熱情之外,個性內斂的滾石總經理段鍾潭對歌曲有敏銳的嗅覺,連陌生的異國曲調都能挑出讓人印象深刻的佳作,諸如周華健翻唱日本歌手飛鳥涼的〈讓我歡喜讓我憂〉、蘇慧倫翻唱德國樂團「傻瓜花園」的〈檸檬樹〉,加上他給創作者很大的空間(諸如沒有截稿日期、可以不發片),吸引當時最有創意的音樂工作者包括李宗盛、羅大佑和小蟲三大華語歌曲敦父,加入滾石。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好的創作氛圍讓滾石盡收人才,在九〇年代急速擴大到亞洲,成為跨國公司,但制度跟不上組織發展。一位資深的前滾石人表示,當時滾石最有名叫「三點不露」,意思是下午三點以前,藝人、創作者不會出現在公司;段氏兄弟也曾找人力資源專業的留美碩士負責人資、建立制度,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找行政職員代為打卡,創意工作者照樣按照自己的步調,結果不到一年,人資走人。

二〇〇〇年後產業結構變遷,實體唱片銷量下滑,滾石唱片資源漸減,逐漸傾向標準化製作。「每張唱片、每位歌手不該用同樣的方式來運作,」一位滾石前員工指出,「但在大體制裡面,很難有個人特色。」滾石也沒有坐以待斃,一九九九年,段家兄弟看到網路、數位音樂趨勢,便開始找實體唱片外的出路,先後成立滾石網路公司、挖掘素人歌手的明星學員星探網站、音樂創作平台滾石可樂,及成立滾石移動做手機答鈴。只是走得太快,得不到市場回響,多數賠錢收場。

此時先有外國唱片公司大舉來台,用更好的薪水、條件挖走更多滾石藝人;後有財務調度陸續收掉各海外分公司、魔岩唱片,藝人走得更多。〇六年五月天、梁靜茹離開後,高知名度歌手剩周華健和陳昇。

「我們期望讓歌手有更大空間,但如果他要的我們不能給、服務都做不到,當唱片公司不能發揮這個功能,你好意思留著人家嗎?」段鍾沂說。

然而,也因段氏兄弟堅持好內容,兩萬多首歌讓滾石在過去十年財務危機中得以因應,從卡拉OK、MTV、YouTube 等數位平台中產生收入,不至於沒有現金支付債務。

段鍾沂坦言這是滾石活下來的關鍵,也是三十五年來的信念:好的內容會產生新價值,爛東西就不值錢。「所以《滾石愛情故事》七千萬就投了,不用算可以回收多少錢,因為拍得好就搶著來,拍不好你也收不到,算也沒有用。」

外資開價60億也不賣

什麼都沒了,只剩音樂魂第二課:不忘初衷。

二〇〇〇年以後,滾石進入最辛苦也最精彩的十年。

〇四年,滾石唱片爆發財務危機。段鍾沂的女兒、攝影師段書珮當時正在上海做地下樂團的計畫,在地鐵看到報紙新聞後嚇得腿軟:「我馬上打電話給我爸,我爸平靜的告訴我都處理好了,叫我不用擔心。」殊不知冷靜的背後,是負債超過十五億元。當時甚至傳出有外資出價五十億收購滾石唱片,但被段家兄弟拒絕。

實際上從九二、九三年以

來,一直有外資打算收購滾石唱片,最高曾經開價到兩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十億元)。

「我們不想賣;寧願沒有飯吃,也不見得會賣。」段鍾沂回憶,即便在最苦的時候有人來談收購,都沒答應,「滾石不是我跟我弟弟打造出來的,而是一群非常優秀的歌手、製作人和員工聯手打造的,公司不是我的,你怎麼好

賣呢?全台灣有好幾百萬

人聽滾石,公司也是他的了。滾石變成一個象徵,我們只想撐下去。」每當軟弱的時候,段鍾

沂都自問:「當初為什麼

成立滾石?」他不停提醒

自己是為了要用音樂改變

世界。他總想起財稅系畢

業的他在稅捐處做了十個

月就受不了,寧可沒錢

吃飯辦《滾石》雜誌、唱

片,和弟弟睡桌子上:為趕三點半軋支票,把編輯的相機拿去當。開始創業便負債的段鍾沂,調錢、軋支票,都很熟悉,只是金額從兩、三萬變成十五億。

現在想想,段鍾沂覺得能夠撐過十年、清償債務,有兩個原因:一是自己很無知,不覺得危險;二是很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我不是要過舒服的日子,是想像賈伯斯一樣把世界變更好,」他說,「當你把這種帶有悲劇性色彩的壓榨當成享受,你就不會想賣公司。」

如果重來一次:

向外找合作,不單打獨鬥第三課:擺脫英雄主義。

如果重來一次,你會怎麼做?

「以前傾向單打獨鬥、英雄主義,如果重來一次,我會試著找方法跟別人合作,集體完成,」段鍾沂想了一下說。

實際上,滾石也已調整做法。〇七年起,滾石積極尋求合作夥伴:與百度合作免費音樂線上收聽,可參與廣告分潤;一一年與公視合作播出紀錄片《聽時代在唱歌》;一四年在廣州投資的演唱平台「中央車站」,去年與樂視電視合作線上直播等。

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曾說:「做企業的第一要素,就是不死,跟戰士一樣,上戰場的第一要素,有時候不是為了贏,而是活著。」滾石唱片無論起落一直懷抱著初衷,知道自己存活的理由,凸顯出它的生命態度,而生命態度的價值,經常是超越成敗的。

滾石唱片

成立:1980年

董事長:段鍾沂

總經理:段鍾潭(圖)

地位:華人地區第1個獨立的國際

音樂品牌

紀錄:發行台灣第l張CD專輯,

舉辦台灣第1場跨年演唱

會’舉辦台灣第l場大型演

唱會

撰文者單小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757

專訪 | QQ音樂總經理:不與唱片公司“搶食”

當在線視頻公司鉚足了勁涉足上遊內容制作時,有一家在線音樂公司卻對內容制作說“不”。與在線視頻公司一致的是,這家在線音樂公司也在大力發展付費模式。

9月13日,Music Matters音樂產業大會上,QQ音樂與全球三大唱片之一索尼音樂舉辦戰略合作續簽儀式,QQ音樂將繼續獨家擁有索尼音樂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數字音樂版權推廣、管理及分銷業務。這意味著QQ音樂將繼續擁有通過與環球、索尼、華納等三大國際唱片公司獨家數字音樂版權。QQ音樂的版權數量已超過1500萬首,占市場版權總數近九成。

騰訊QQ音樂總經理吳偉林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面對眾多在線內容平臺紛紛涉足上遊,QQ音樂不會涉足上遊音樂制作。“這會破壞我們與唱片公司的關系。我們更希望保持與唱片公司良好的合作關系,維持QQ音樂內容平臺的定位。”吳偉林稱,“與涉足上遊相比,我更關心如何發展更多的付費用戶,付費模式將大大提高音樂產業的盈利水平,目前QQ音樂長期付費會員數已經超過1000萬,順利的話,2018年將突破2500萬。”

維護與唱片公司關系 不涉足音樂制作

隨著政府對內容版權保護的不斷加強以及用戶付費意願的提升,付費模式正在成為眾多內容公司和平臺新的盈利模式。

雖然還有阿里音樂、百度音樂、網易雲音樂等競爭對手,但在近期QQ音樂母公司騰訊集團宣布收購中國音樂集團(酷狗/酷我音樂控股方)之後,QQ音樂再次鞏固了數字音樂平臺第一的位置,將競爭對手甩在身後。

擁有了強勢的渠道地位,是否會進入內容上遊成為業內普遍關心的問題。近期,阿里影業推出了阿里星球,將音樂制作全產業鏈都打包到該款應用中,建立一個音樂上下遊產業合作平臺。對待上遊內容制作,QQ音樂卻說‘不’。

在吳偉林看來:“幾大唱片公司擁有大量音樂藝人及版權,我們進入上遊可能會損害我們與唱片公司的關系,這是我們不希望看到的。我們做自己擅長的音樂渠道分發就可以了,頂多做一些音樂宣傳發行的業務。”

此外,不同於視頻內容的低循環收看率,音樂具有循環多次收聽的特征。在產業觀察人士李楠看來:“對個人而言,影視內容觀看一次後很少有機會再去觀看,在線視頻公司新內容帶來的流量占八成以上,而音樂可以循環往複收聽,但這也僅限於部分經典的歌曲,這讓在線音樂公司對傳統唱片公司具有較強依賴性。”

根據QQ音樂方面透露的數字,80%的用戶主要收聽4%的音樂。可見優秀的熱門歌曲的重要性,而這些音樂版權大都掌控在傳統唱片公司手中。

數字音樂掀付費風

相比進入上遊,QQ音樂對付費業務更感興趣。

目前,雖然滾石、華研國際等知名唱片公司的版權依舊掌控在阿里音樂手中,但騰訊集團擁有的音樂版權數依舊占據絕對優勢。

在問及是否會利用版權優勢構建版權壁壘對抗競爭對手時,吳偉林表示並不會,他表示:“只要同行願意維護正版、推進付費模式,我們就會與其分享版權。”

據悉,近期,QQ音樂與網易雲音樂簽署了版權續簽協議,後者擁有較多的年輕用戶群體,並憑借更個性化的服務逐漸擴大影響力。

吳偉林特別提到了付費業務的重要性。長期以來,內容平臺公司都要面對較強的內容版權成本壓力。特別是在視頻網站領域,每年大量版權投入給國內幾大視頻網站,每年帶來數十億的虧損。而在線音樂領域也承受了較大的壓力,國外幾大在線音樂平臺年年虧損也給中國同業者敲響了警鐘。

在國際上,音樂版權也是音樂流媒體的重要開支,大部分都需要向幾個唱片巨頭如環球、索尼、華納等支付巨額費用。以國際在線音樂巨頭Spotify為例,在五年前,Spotify每年需支付來自付費用戶總收入的75%左右給唱片公司(如果總收入的75%不及2億美元,則需要支付2億美元),也就是說,Spotify的利潤最多只有25%。

蝦米音樂網CEO王皓曾表示,通過流量變換成廣告的收入太微薄,完全不夠支持一個網站。“哪怕像蝦米這樣一個網站都要交上千萬的版權費,但收入可能只有100萬。只要有5%的用戶願意付費,不管包月,還是單曲下載,在線音樂就有希望收回成本。”

在吳偉林看來,國外同行與唱片公司簽訂了過高的版權價格協議,這讓他們的運營成本居高不下,導致虧損,而國內在線音樂平臺簽署的價格相對合理,這也讓QQ音樂近年來的運營壓力減輕,目前QQ音樂已經盈利。

由於長期盜版的存在,國內音樂版權一直處於較低的價格。直到去年7月,盜版禁令下達,這是音樂版權市場的轉折點。在這之後,數字音樂平臺開始重視版權建設,在監管之下,趨於正規化發展。至此,音樂版權才逐漸開始上漲,但在線音樂公司已經有了新的盈利點——付費模式。

目前QQ音樂付費會員數已經達到1000萬,會員月費一般在8元、12元、15元。如果按照平均12元月費粗略估算,每年可給QQ音樂帶來14.4億元收入,此外還有上億元的單曲銷售收入。可見付費模式將給在線音樂平臺帶來非常可觀的收入,並且付費人數還在增長。吳偉林估計,到2018年,僅QQ音樂一家平臺的付費用戶數量將達到2500萬。

看似快速發展的付費會員數培養起來並非易事。

吳偉林表示,從免費到付費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因為用戶免費習慣已經養成,QQ音樂通過產品服務創新等措施,教育用戶的付費行為,努力使音樂作品的價值更受認可。在近一年的時間,QQ音樂在付費業務上取得了一定成果,大部分90後、00後的年輕用戶群體已養成音樂付費習慣,並對版權有很正確的認知,這說明年輕的數字音樂用戶已經成為有力的音樂消費群體,這對促進未來音樂產業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977

拉麵與唱片



拉麵與唱片,生活與生存。

上周才剛在拙欄問過,怎麼這個年代,愈來愈少人入劇場?話口未完,旺角信和中心地庫的老牌鐳射唱片店,宣布即將關門大吉,結束27年歷史。

店主張先生感嘆,大眾寧願95元吃一碗日式拉麵,也不買一張140元的歐洲直接進口唱片。

一碗拉麵只能飽幾小時,一張唱片卻可聽一世。但是,划算不划算,在當今社會,才不是這樣定義。

有人說,免費下載令藝術沒有了市場。我卻思疑,就算沒有下載技術,今時今日,大家仍然寧選拉麵不要唱片。

這個「寧願」,其實是「被寧願」。歌可以不聽,飯不可不吃。當連鎖快餐店、茶記也要四、五十元一餐飯,一碗煞有介事的拉麵,上百又如何。貴不貴?捱貴租的店主會答你:「收得你好平啦,老細!」

賣精神食糧,無人願意付費。賣飽肚食糧,又敵不過租貴。多少人拚死工作,結果僅僅死不去。賺錢是為生活,抑或為生存?

上班為賺錢,錢用來買開心,開心(例如聽歌)需要時間,但時間都用來賺錢。這個麥嘜、麥兜式的常餐/快餐/特餐循環,我解不通。

既然錢買不到快樂,唔駛做豈不更快樂?當整個社會都在把人推向「唔做好過做」的反高潮,滋養出「留返啖氣暖下肚」的心態,城市怎會有活力?

去信和買碟,是我輩同代人的集體回憶。留戀的,不是買得心頭好的興奮。而是那個還有餘裕悠閒聽歌的卑微空間。

很灰?是的。但退一萬步想,做與不做,既是經濟學上的等優(indifferent),或者等劣,在惡劣狀況下,還提得起勁去做的,必然是真心喜愛的事。而只要有真愛,就不只是生存,也是在生活。愈來愈多年輕人,不正走在這條路上嗎?置之死地而後生,但願如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281

出庭前復職 陳志雲:感謝上帝 助無綫唱片公司修好 暫不管藝人

1 : GS(14)@2010-11-17 23:32:18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5-212906?category=m




出庭前復職 陳志雲:感謝上帝
助無綫唱片公司修好 暫不管藝人

涉嫌串謀詐騙及貪污的無綫業務總經理陳志雲,於下周二(23日)在區域法院出庭前夕,昨日突然高調復職,會見記者時高呼「感謝上帝!」據悉他除了將出席本周五(19日)的無綫台慶慶典外,亦將修補跟4大唱片公司的關係。
無綫強調董事局知悉廉署對陳的指控,但仔細考慮後仍決定恢復其職務,但他暫不會從事藝人管理及選角等工作。
案件中控方證人多達60人、當中包括多名無綫藝人。本報昨日向廉署查詢陳志雲復職會否對相關藝人構成壓力時,廉署發言人稱案件已進入司法程序,不便評論;無綫外事部發言人則指出,董事局已仔細考慮其指控性質及實質,相信復職是最好的安排。
TVB:工作不涉調查目標
陳志雲昨晨8時45分由司機接載返將軍澳電視城上班,之後馬不停蹄出席數個例會旁聽,至下午約4時才向在電視城外等候的數十名傳媒,發表約1分鐘談話。
換了一個清爽髮型、穿着筆挺西裝的他,雖較事發前消瘦,但精神飽滿,臉色不俗,言談間一直展示招牌笑容、令臉上小酒渦呈現,跟今年3月被捕後憔悴與落寞的神態,大相逕庭。
他甫見記者,便感謝上帝及無綫,讓他復職,又表示最高興能全程投入工作,他表示日後會做好工作,製作更多好的電視節目,說罷便離開,對於記者提問「六嬸如何讓你復職」及「你覺得案件審訊中復職是否是適當時機」等問題,他一概沒有回應。
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00511)昨日在開市前,透過港交所發出聲明,指董事局知悉廉署對陳志雲提出的指控,是聲稱跟管理及其一項演出工作有關,但他在公司內其他權責及工作,並非廉署調查目標,考慮指控性質、公司及股東利益及企業管治原則後,決定讓他復職,但暫不會從事藝人管理及選角工作。
周五出席台慶 下周二應訊
據了解獲「六嬸」方逸華力撑復職的陳志雲,除會出席本周五無綫成立43周年台慶外,亦會着手修補因版稅問題、而跟無綫鬧翻的4大唱片公司關係;雖然六嬸昨未有返電視城,但消息指過去數個月,她一直有跟陳志雲聯絡。
自今年3月陳志雲涉貪被捕後,過去8個月他一直停職,但期間照支薪;雖然廉署早前控告陳志雲、其前助手兼思潮廣告董事叢培崑,以及無綫市場及營業部業務拓展主管陳永孫,串謀收賄及欺詐等8項罪名,但本月初提堂時,控方卻以未有合理入罪把握為由,撤銷陳志雲及叢培崑3項行賄及收賄罪,餘下5項控罪則於下周二轉至區域法院審理。
撰文:吳婉茵、曾秋文
2 : 龍生(798)@2010-11-18 11:44:26

這人在位十年間, 把2台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令tbb一台獨大

其勢力, 影響力, 無可拂界
如今電盈想做起, 王維基又話想起山頭,
此人實是各界勢力必爭的人
成功拉攏過檔, 必可抽出tbb 部份有實力的班底人仕
所以唯有讓他官復原職...
只可憐當日押錯注的人...例如廖x兒小姐...尋日睇報紙
見佢做訪問, 被記者影到一聽陳志雲復職
緊張到成身紅晒.......哈哈
3 : GS(14)@2010-11-19 12:00:14

廖x兒一向不討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633

黑膠唱片現小陽春美銷量升52% 港HMVideal銷情回暖

1 : GS(14)@2015-04-07 23:59:48

【財經專題】「一個月費,無限任聽」的串流音樂受年輕人喜愛,亦令實體CD唱片銷量持續受挫。不過,更為古老兼屬「發燒級產品」的黑膠唱片銷量卻不跌反升,據調查機構尼爾遜音樂數據,美國2014年黑膠唱片銷量升52%至920萬隻,更有調查指三十五歲以下的樂迷成為黑膠銷售收入的主要貢獻來源;香港HMVideal負責人胡景邵透露,店內黑膠銷量有所上升。串流音樂受歡迎,但黑膠唱片卻能夠「逆市」復辟,有歌手認為,串流音樂可幫助用戶發掘音樂,而黑膠唱片則可享受更高音質,兩者相輔相成,或可同時成為音樂業界的「新金蛋」。記者:馮健鏗 胡仲邦


科技發達為人類帶來無限方便,但同時摧毀了不少傳統行業,唱片業便是其中一例,香港唱片業的收入由高峯期1989年的35億元,跌至現時的3億元,音樂的創意仿似被創新的科技扼殺,但仍有一群謹守崗位的音樂人默默耕耘,專注做好音樂,正如「香港搖滾之父」夏韶聲所言,「10個用download(網絡下載)聽歌嘅人,可能有6個長大後會追求更高質素嘅音樂」。




港唱片公司推新黑膠唱片

串流音樂的普及,加上盜版音樂肆虐,導致傳統唱片市場急劇萎縮,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香港會總裁馮添枝表示,「而家十幾歲嘅年輕人從來未聽過買唱片呢樣嘢,呢個係現實,佢哋唔會pay(付費)」,串流音樂市場的確一直在增長,但回報卻未如理想,他表示,1989年本港的唱片銷售收入約25億元,另加出口到海外的版稅收入10億元,全年收入35億元,相對現時總體的收入只有3億元。馮添枝承認,唱片業第一日就與科技掛鈎,互聯網只是將個人複製行為廣泛化,代替了賣唱片而已,「呢個不能避免,習慣係用家決定」。長遠除了靠完善的版權法去杜絕非法下載,業界創作出色的音樂作品才是根本,音樂始終不是必需品,只要是好音樂總能覓得知音人,馮添枝表示,現時全球唱片收入仍有逾50%來自買唱片,反映消費者習慣仍然喜歡擁有唱片。據「尼爾遜音樂統計」(Nielsen SoundScan)顯示,美國去年黑膠銷量達920萬張,按年急升52%,並佔實體唱片銷售約6%,是公司自1991年開始統計以來銷量最高的一年。本地唱片公司亦開始推出新黑膠唱片吸引樂迷購買,令黑膠唱片市場出現「小陽春」。夏韶聲曾推出多隻發燒天碟,最近新推出的CD「諳5」亦會在數個月內推出黑膠版本。早前他於旺角一間影音店舉行簽名會,亦能吸引逾百名音樂發燒友到場購買唱片及簽名,甚至帶來夏韶聲多年前的黑膠唱片索取簽名。有發燒友更稱,為聽高質音樂,已花十數萬元購買音響設備及黑膠唱片。全球音樂市場面臨交叉點,但黑膠銷量突然回暖,夏韶聲認為是歸功於樂迷童年時認識音樂,對音質更有要求,「如果呢個細路聽吓聽吓(網上音樂),將來搵到錢,又想享受高級Hi-Fi時,佢就會跳去嗰度(黑膠)」。



夏韶聲:樂迷對音質有要求

夏韶聲表示,網上聽歌及下載方便,是大部份樂迷首次認識歌手及歌曲的渠道,認為網上聽歌與唱片之間的衝突不會太大,「10個用download(網絡下載)聽歌嘅人,可能有6個長大後會追求更高質素嘅音樂。我哋做緊高層次嘅嘢,等人上到嚟攞我哋嘅嘢去聽」。夏韶聲直言不介意樂迷由最低質素開始聽歌,因為各人的消費能力不同,「要循序漸進,冇可能叫一個小學生買過萬元嘅書包同筆,起碼要讀到大學先有機會買到靚嘅嘢」。但他強調,聽非法下載的網上音樂亦要適可而止,之後須付出購買正版音樂。



【樂迷擁逾千隻黑膠】


■羅先生


羅先生:「09年開始聽黑膠,喺日本買咗啲卡通片歌曲黑膠,當時諗住收藏,後來想聽入面啲歌,就買咗個黑膠盤。而家出街先會用電話聽歌,但喺屋企一定用黑膠,黑膠啲聲會柔啲,音樂感強。現有過千隻黑膠碟,最初鴨寮街搵碟,後來上網郵購爵士樂。」


■吳先生


吳先生:「七十年代開始聽黑膠,主要係個人喜好,睇住唱片封套會有滿足感,同埋好鍾意放唱針嘅感覺,而家連大連細都有兩千幾隻黑膠碟,但冇計到用咗幾錢,因為純係個人興趣。」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407/1910318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296

周子瑜《金唱片》騷腰奪新人獎

1 : GS(14)@2016-01-22 16:36:31

韓國女團TWICE的16歲台灣成員周子瑜因捲入「台獨風波」引起國際關注,韓國的韓聯社將子瑜封為「瞬間竄紅的新生代女神」之一,分析她的「被道歉」影片曝光後,獲韓國、台灣、香港等地網民力撐,成功轉危為機。據知子瑜去年出道僅1個月就與隊友接下10個廣告,進賬約1,170萬港元,獲韓媒睇好成為新一代耀眼新星。昨日,子瑜隨組合TWICE出席韓國的「第30屆金唱片頒獎禮」,穿上黑色透視短上衣的她大騷纖腰,又跟成員齊齊趷籮擺性感甫士,輕鬆搶盡風頭。出道僅三個月的TWICE,於頒獎禮勇奪新人獎,成員於台上多謝老闆朴震榮,又感謝粉絲一直以來的支持,而子瑜就負責用中文講致謝辭,不過內地大部份微博及網站昨日就跳過報道TWICE的新聞。而男團EXO成員Xiumin早前演出《偶像運動會》時受傷,但他都有負傷出席。撰文:梁雯迪



■TWICE奪新人獎,子瑜用中文致辭多謝粉絲。

■EXO的Xiumin(左)昨日亦有負傷出席。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122/194616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806

Ella出唱片圓夢

1 : GS(14)@2016-10-01 13:20:00

英國青春女星Ella Purnell首次拍添布頓電影,她自言非常幸運,又形容夢想成真:「拍攝長達9個月,我和其他演員也很融洽,大家成為朋友,添布頓為人細心,亦很照顧我們。」Ella談到片中難忘場面,她對當中的潛水戲最為深刻及感到困難,導演更特別製造了不同重量的皮鞋拍攝水中場面。原來Ella除了拍電影外,亦追求音樂夢,她表示:「我很愛音樂,是我的治療,我還會作曲,我埋手出版一張唱片,全部由我親自創造,這是我的夢想。」Ella被看好憑該片帶旺事業,最近接拍一套荷李活科幻片,跟《X檔案》(The X-Files)女星姬莉安德遜(Gillian Anderson)合作。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001/197871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888

【馮仁昭四圍超】Dear Jane冇儲自己唱片

1 : GS(14)@2016-10-20 08:05:42

Dear Jane噚日喺尖沙嘴出席Westone耳機發佈活動,佢哋獲大會度身訂做逾萬元嘅專屬耳機。佢哋話平日都會花錢喺樂器,但係耳機就唔捨得買,不過成員翁厚樑(Howie)有自己嘅錄音室,所以最肯使錢買音響:「聽慣咗studio對喇叭,所以連買三套,不過都係幾千啫。」啱啱完成演唱會嘅Dear Jane,下月終於出大碟,佢哋話而家出碟都係收藏:「雖然我哋出道都有影過,不過諗住仲有得影冇儲返。」撰文:馮仁昭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020/198061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9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