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分錢一分貨,東西越貴品質越好

2012-4-30  TCW



你一定有這樣的經驗,光看價格, 很容易憑直覺認定售價五萬元的沙發,會比只賣一萬元的沙發坐起來更舒適;包裝精美、購於專業酒坊的紅酒,喝起來似乎比在大賣場買的好喝,即使這兩個瓶子裡 裝的其實根本是同一種酒。

這時,你已經落入了「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的陷阱。安慰劑(placebo)來自拉丁文,原意是「我會好起來」(I shall please)。安慰劑是指人總會進行自我暗示:你看過醫生之後,就會覺得好多了;如果是位頗負盛名的名醫,你甚至會覺得好得更快。

宣稱的效能,足以誤導使用者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神經科學家韋格(Tor Wager)曾經做了一個殘忍的實驗,他先對參與受測的大學生施以電擊,然後發給半數受測者一種假的鎮痛乳霜,這種乳霜只是單純的護手霜,完全不含止痛藥 成分。但是使用的人卻宣稱,電擊造成的疼痛大大減輕了。其實是,「安慰劑效應」舒緩了他們的疼痛。

韋格透過幫受測者腦中控制心理流程的部位進行造影,發現這種效應來自前額葉皮質的刻意思考。當受測者得知自己剛剛擦了鎮痛乳霜,前額葉就會有反應,抑制負 責反應痛覺的情緒腦部位(例如腦島),因為受測者預期自己將會感覺比較不痛,結果他就真的感覺比較不痛了。

這就是為什麼,商人習慣在包裝上先宣示產品的效能,當你有所期待後很容易自我暗示,陷入「安慰劑」陷阱。

杜克大學行為經濟學教授丹‧艾瑞利(Dan Ariely)的實驗,就證明這樣做確實有效。他讓受測學生喝下有標明「這類飲料已證實對促進心智功能有顯著效果,超過五十項科學研究支持這項說法」的提 神飲料,再讓這些學生去解字謎,結果證明,相信自己真喝了有效飲料的學生,表現得比沒有看到這些字樣之前還要好。其中,以原價購買飲料的學生,表現得又比 以折扣價購買飲料的學生好。

也就是說,飲料瓶上所提供的資訊及價格,都比瓶子裡的飲料來得更加有效。

偏見影響,反而不敢買便宜貨

上述道理被運用在行銷學上,你回頭反思,是不是便宜的開架式保養品與藥物,你反而不敢買?因為你的「便宜無好貨」直覺已經在你心裡深植;但你買越貴的名牌 鞋子或包包時,你反而不會仔細檢查縫線與思考耐穿度,因為越貴越好的安慰劑已經主導了你,然而實際上,名牌的鞋子不一定耐穿。

有些評論者如《消費者調查報告》、知名品酒專家帕克(Robert Parker)等,一向堅持進行盲目評比(Blind Tasting),目的就是希望避開安慰劑產生的效應,不讓預期心理影響判斷。有時,當測驗是盲目進行,受測者不再受前額葉皮質的偏見影響時,結果,最便 宜的酒反而得到最高評等。

我應該這樣做:1.購買前盡量先試吃、試用過,不要只依賴包裝上的說明文字。 2.不迷信大品牌,多向親友打聽、上網查資料,不被廣告訊息洗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38

拚服務品質 供應商關係與顧客關係孰重?

2012-8-13  TCW




顧客至上」被服務業奉為圭臬,消費者希望擁有價格低廉、品質好的商品,供應商則以獲利為優先,當消費者的利益與供應商的利益發生衝突時,選擇前者似乎是不變的真理,因此,傳統管理學探討客戶關係管理(CRM)力道重於對於供應商管理(SRM)。

然而,當競爭越激烈,企業會發現穩定、長久的供應商關係,可增加效率,提升規模,拉高服務品質,創造出新能耐,反過來提高客戶忠誠度。

這時,「供應商關係與消費者關係孰重孰輕?」成為新管理兩難。

其中,又以旅行社面臨拉鋸最劇烈。旅遊業供應鏈長,供應商多,這些供應商如航空公司、飯店等,若未得到足夠的利益,會直接影響對消費者的服務品質。身在中間者的旅行社,在消費者意見與供應商關係發生衝突時又該如何取捨?

可樂旅遊為國內前兩大旅行社,在二○○六年就遇到這個管理的兩難,此次邀請政大企業管理學系教授于卓民,與可樂旅遊總經理吳守謙對談如何藉由標準化服務品質,解決供應商與消費者關係的矛盾。

政大企業管理學系教授于卓民問(以下簡稱于):服務業談價值鏈的整合,希望從後端製造管控到前端服務,可是這對旅遊業挑戰尤其大,因為你們的服務最後一哩是交給別人,而且服務還散在世界各地,你們如何去「標準化」所謂的服務品質?

如何管理供應商的服務?訂KPI排名,評價優劣馬上看

可樂旅遊總經理吳守謙答(以下簡稱吳):旅遊業面對的就是食衣住行育樂購物,每種通通都不是我們自己擁有的產品。我全球有很多供應商,全部都由他們去幫我做,餐廳、飯店、遊覽車都是別人的,缺一不可。

這三年,我不斷在想,要用什麼方式來讓供應商能夠更清楚配合你,而且能夠一看,就知道哪個供應商服務不好,再一點一點一點的改善,服務成績越好的,我們會表揚他,不好的就讓他改善。

可樂旅遊,每個月出團超過一千團,旅客回國前都必須填滿意度調查(編按:旅客回國前會填意見表,對飯店、餐廳、導遊等細項自一到五分評分,一分最不滿意, 五分最滿意),每張問卷都密封且有流水編號,遺失一張,領隊就得罰一千元,回來後有一組人要原汁原味key上去,供應商也可以連線,馬上就知道客戶反應, 我認為這是服務品質的SOP(標準作業流程)標準化。

針對這些供應商,我必須要很清楚的讓他知道他的KPI(關鍵績效指標),我就用KPI 來管理海外的供應商,一年一次供應商大會,給他看這一年消費者給你的回饋排名。

消費者接觸的時間最長就是領隊跟導遊,如果他的績效很好,(評分)都是五分的話,這些客人回來都是會很開心的,這只是質﹔我還要求量,看消費者寫的表揚(意見)多不多。

客人願意表揚你,通常是你讓他感動,他才願意寫(表揚意見)。不感動的時候, 他只是勾分數而已。

于:服務業的標準有三類。第一個叫作行為的SOP(如點菜、收銀動作流程)﹔ 第二個標準是原則的遵循,譬如說,旅遊業的原則就是要客戶對導遊沒有抱怨,做法隨情境不同﹔第三個就是絕對的KPI指標,譬如說,滿意分數一定要超過三分,這也是一個標準。

因為,服務業是無形,要做品質控管,得有能力把無形的東西變到能評估的項目,如同你對供應商的評鑑、領隊客訴、業務客訴、產品客訴、旅遊品質。

這考驗管理供應商的細膩度,越執行到細節,你越能夠達到效果。但是旅行社眾多,他(供應商)願意跟你配合,應該是你以量做為籌碼?

吳:可樂旅遊對現在的兩大航空公司,在二○一○年與二○一一年連續兩年訂位數都是全台No.1。 所以表示說,以人數規模來說,出團率是最高的。

很多地方我們是跟大陸團競爭,你找的供應商,要讓他有足夠的團,他才有足夠的能力,去跟當地的旅館與景點談年度合作。所以,在台灣我的出團率要很高,選擇的定價就是金字塔中間大概六○%到八○%這一塊,沒法全部的客戶都要。

我生存空間就是大批發,就是要量大,one by one(一對一服務)坦白說我服務不到,一個業務搞不好一個月做不到兩個客人,我也划不來。

如何管理消費者的期望?一分錢一分貨,雙方先溝通認知

于:一般的服務業者都認為「消費者至上」,消費者永遠都需要「價格低、品質好」的商品,而這樣的要求可能會降低供應商獲利,當兩者衝突時,你怎麼處理? 吳:消費者跟供應商之間,應該不是這樣來對比,有一句很簡單的白話叫作「顧客是你的衣食父母」,但是也不能小看供應商關係,因為他就是協助你,讓你這些衣 食父母開心的夥伴,也就是你的兄弟關係,其實沒有說供應商比你消費者不重要,因為供應商不配合你,消費者也會唾棄你。

我常常給員工一個原則,做旅遊就是八個字,「通常價值」與「約定品質」。「約定品質」,就是我跟你之間約束,已經答應你、白紙黑字或口頭承諾你,一定要實 現﹔「通常價值」,(即符合)目前生活水平需要的旅遊品質。第一,先判斷是不是違反了約定品質,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是人人都懂的﹔第二,是否符合通常價 值,如果兩個都符合,我就會去降低消費者的認知。

譬如(帶旅客至)落後國家,她真的擺不出符合台灣人民水平的硬體,必須要告知(消費者),「對不起,這個地方未開發,很多硬體設備不好,就當作去體驗。」

于:這邊就是管理顧客期望的一個方法。但,下個挑戰就是萬一供應商無法改進,換掉供應商的那把尺怎麼量?因為一旦你量大,會遇到換供應商的兩難,不是所有 供應商都有能力服務你﹔第二換供應商會有時間成本﹔第三,太常換供應商,你在當地的聲譽變差,造成別人不敢跟你合作,你怎麼權衡?

與夥伴共利才能長久合作!對方承擔風險,該有利潤不能減

吳: 我們這一行,換供應商成本不高,但是也不希望一天到晚換供應商,一旦有客訴,我們先協助(供應商),比如shopping團遇到導遊臭臉,就算你是當地紅 牌導遊,我會就讓你臭不起來,先把你該收的費用全部扣回來,永不錄用,為什麼敢這樣強勢?因為我有量,可以派很資深的(台灣)領隊幫他訓練新導遊。

于:透過一個供應商去管分包商(編按﹕供應商可能是國外當地的旅行社,分包商是指當地旅行社另外又去外包的廠商,如餐廳或是遊覽車),還是隔了一層的,當你有量大,就有能力再去管理分包商,甚至直接到當地設立分公司,你有這樣做嗎?

吳:旅遊業啊,它是一個很脆弱的產業,一個地震(旅客)就萎縮,一個火山爆發,攏萎縮,所以我就全部委外,不設立分公司,以免固定成本人事費用過高,但是為了穩定品質會去談餐廳飯店。

日本我就是這樣子走,現在已全部都弄好,再交給我的供應商,但是要注意,供應商我沒有把他減掉,我還是給他應有的(利潤),只是幫他談好飯店、遊覽車和餐廳。他反倒開心啊,因為直接(跟飯店)談,責任在我身上。

生意人的結合,第一個利,他幫你承擔風險,如果不留生存空間給他,他怎麼生存?他活不下去也不會跟你合作。

【延伸閱讀】台灣名師觀點 評分標準決定品質標準化成敗

服務標準化比起製造業要難,製造業品質的標準化有客觀標準,而服務業的品質取決於消費者感覺,「消費者至上」這個觀念,我是打問號的,比較合理的方式就是付多少錢享受多少服務。

要達到「品質標準化」,第一涉及內部管理,例如蒐集客戶意見,第二就是藉由消費者意見管理外部供應商,第三就是供應商的分包商管理。

不免涉及到供應商關係與消費者關係的拉扯,可樂旅遊的做法就是把服務品質分拆成細項評分,這樣的挑戰,第一是怎麼挑選出真正能反應品質的調查細項,執行得越細膩,品質的標準化、責任歸屬越容易成功,第二,考驗企業是否有能力蒐集以及處理龐大資訊數量。

上述兩種方式都有賴於你的議價能力大於供應商,當你的議價能力低於對方時,唯一方法就是由較利基的市場累積量,再慢慢擴大,才能有對供應商的談判籌碼。口述:政大企業管理學系教授于卓民

【延伸閱讀】透過顧客意見,管理供應商——可樂旅遊供應鏈以國外旅遊為例說明:可樂旅遊採「二階管理」模式,第1層先管理外部供應商,若具規模經濟,可再往下管理第2層分包商。

◎消費者•直客:直接跟可樂旅行社購買•批發:旅遊同業的客戶↑↓ ‧客戶購買行程 ‧可樂旅遊蒐集消費者意見

◎可樂旅遊↓‧與供應商商定行程規格與價格 ‧回饋消費者意見並協助改善向國外供應商下單 (當地旅行社)↓◎向分包商下單 (含導遊、飯店、巴士、餐廳等)資料來源:可樂旅遊

【延伸閱讀】用KPI管理服務品質 客訴率從1.69%降到0.3%可樂旅遊會在旅客回國後,將消費者問卷調查結果上線並處理客訴,客訴率由1.69%降到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155

品質越高收益率越低:投資優質公司的誤區? afa68

http://xueqiu.com/5504830612/24139747
1、達摩達蘭:《投資原理》P182-184;《打破神話的投資十誡》第6章
Tom Peters的業績卓越公司VS業績不突出公司:「業績卓越的公司的財務狀況可能好於業績不突出的公司,但是業績不突出的公司至少在考察的期間內與業績卓越的公司相比而言是更好的投資。」198% VS 82%。
查看原图
S&P普通股評級與股票收益率:「等級最低的股票收益率最高,等級最高的股票收益率最低。」「它表明購買等級最高的股票、期望得到較高收益率的投資者將忍受失望的痛苦。」

查看原图
2、蒙蒂爾《價值投資》第十章「追悔莫及的錯誤」
羅森維格《光環效應》對《基業長青》選出的「高瞻遠矚」公司跟蹤研究:在《基業長青》結束研究前19年裡,這些公司的平均收益率為21%強,標普500指數的收益率是17.5%。此後的17年,這些公司的平均收益率為13%,標普500指數的收益率是14%。而羅森維格選出的「比較公司」的收益率則超過了「高瞻遠矚」公司。

安吉納等人對《財富》評選的最被羨慕公司和最被卑鄙公司的收益率進行了檢驗。「根據公司的總得分調整每年的投資組合。在23年內,被『鄙視』公司的年均收益率為17.5%,高於受『羨慕』公司近2個百分點。在按行業調整之後,兩者的差異增加到2.5%。」

3、奧肖內西《華爾街股市投資經典》
(待補充)

4、結論和反論
(1)選擇高品質公司或卓越公司的組合投資策略,所取得的收益率很可能令人失望,「因為它忽略了公司目前的價格已經反映了該公司的管理和資產質量這一可能性」(達摩達蘭)。所以,追求高收益率的投資者大多數時候會選擇遠離這些光彩奪目的明星公司。
(2)「只有在市場低估了該公司的質量的時候,該策略才有可能賺取超額收益率。」(達摩達蘭)這可能是巴菲特成功的關鍵點,雖然他說「以合理價格買入優質公司……」
(3)相反的策略,「購買財務等級低的公司的股票回報期限要長,而且冒的風險更大。」(達摩達蘭)
(4)對於相對集中持股的投資策略,只選擇優質公司勝算高。
(5)對於持股跨越經濟週期的長線投資者而言,只買最優質的公司可能是唯一的正確選擇,雖然收益率很可能輸給市場指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633

畸形巨塔 有了國際認證 就能降低誤診與醫療糾紛? 浮濫評鑑 醫療品質不升反降

2015-06-01  TWM


醫院評鑑是假面台灣的縮影,不但不少認證或評鑑是為製造醫院管理完善的假象,醫護人員為應付評鑑,更不得不虛應故事或造假,而這些造假,已可能危及醫療品質,台灣社會還要讓白色巨塔繼續假下去嗎?

撰文•郭淑媛

「戲都排好了,不會有意外!」醫改會前董事長劉梅君針對醫院評鑑效果評論說。醫院評鑑初衷是想把醫院內部的黑盒子打開,檢視醫院醫療品質,沒想到在指標繁瑣、評鑑流程形式化等種種因素下,不僅看不到醫院真相,還讓醫護人員困在各式各樣報表的文書裡,讓醫療品質更惡化。

二○一三年初,台大醫院小兒外科主任許文明在幫病人動完手術後發生心肌梗塞,當時擔任台大創傷醫學部主任的台北市長柯文哲曾說:「每年有四十多個評鑑,醫師累翻了,難怪倒下去。」一個月之後,精神科醫師、醫院評鑑委員魏福全在媒體撰文,公開呼籲「暫停醫院評鑑」。

累爆!

一年四十個評鑑 醫師累到倒下為何醫院評鑑會成為壓垮醫師的原因之一?這就是台灣社會另一個虛假的KPI︵關鍵績效指標︶所致。

醫院評鑑是外部稽核機制透過評鑑條文與內容,來檢視醫院是否符合規定,能否請領到補助。其中,由衛福部委託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醫策會)負 責的醫院評鑑,每四年做一次,更直接影響健保給付點值與醫院等級(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等)。一旦評鑑未通過,不但會被降級,連健保補助、掛號費 等級、開診診數也都將受影響,對醫院極具威脅性。

衛福部所屬各單位也會有大大小小的評鑑,如國健局推癌症醫院、母乳友善醫院,這也會牽涉到各項補助。除此之外,醫院為了提升等級,以爭取更多病人,也致力 於參加國際醫院評鑑如JCI︵美國「醫療機構認證聯合委員會」提供全球志願接受評鑑的醫療院所進行認證),或國際認證如ISO(國際標準化組織);隨便上 各公私立醫院網站,就可以看到醫院通過各項認證評鑑的宣傳。

「通過ISO認證與醫療有何關係?誰也說不清,醫院拿到ISO認證,誤診率還是存在。」有醫學中心級的護理人員強烈質疑。然而,一般人不明就裡,總認為好像有了這些認證,就可以保證醫院管理完善、醫術精良,製造了一個迷惑消費者的假象。

醫院積極參加評鑑,各項評鑑又製造太多品管指標,目前大多數評鑑方式包括審查報表文件、人員約訪等,對醫護人員來說,最痛苦的是要做很多文書工作。曾在新 北雙和醫院任職的護理師就透露,醫院要通過ISO評鑑前,大量的文件發下來,大家叫苦連天,而不同的評鑑又有不同格式,大家只能加班處理。大量的文書作業 不但增加額外的工作負擔,最嚴重的後遺症是,它迫使這群社會精英,為了通過評鑑,不得不「造假」,即使是國際認證也是虛應故事。

投訴!

評鑑前大徵人 評鑑後告知﹁不必來了﹂譬如,影響醫院病床數與照護品質的護病比,評鑑時只管當時護理人員人數夠不夠,不管排班時間,因此就可能出現日班人數充足,但小夜 班與大夜班人力就不夠的情況。醫改會研究員李芸婷說,醫改會常接到投訴,指醫院評鑑前大量徵人,或把並非直接照護病人的專科護理師、護理長都排入班表;但 評鑑後為節省成本,多餘的護理師被要求排休,最後就不必來了,「評鑑無法解決人力問題,因此才會要求應將三班護病比列入評鑑,今年要實施了。」一位「退 役」護理師更說:「評鑑時拿出來的班表,常是﹃做過的﹄,或是醫院本身就做了兩種班表。」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徐思淳說,護理人力是最明顯「大家都知道 沒有說實話」的地方,因人力永遠不夠,理想護病比是一比五,後來調至一比七,「若要緊盯一比七,數字絕對很醜,連醫學中心都不合格,一般地區醫院常是一比 十二,因病人病情較簡單,勉強可照顧。」醫院評鑑目的應是為了提供病人更好的服務,但為了應付評鑑,病人的權益已嚴重受損。為求數字好看,不少醫院常以減 少臨床的作業量來因應,譬如限制門診人數、減少收治住院病人、減少急診待床;做這種表面工夫的結果,導致大型醫學中心在評鑑前後門診塞爆。

徐思淳還舉例,癌症醫院認證很繁瑣,譬如有無通知病人、治療前有無告知、病人有無簽名放棄急救、病人治療計畫等都要寫報表,「我花很大力氣在寫報表,沒有 時間看病人,這是讓醫師最生氣的地方。」「台灣的評鑑要求很多細節,如每個病歷查房都要蓋章,但每天看完病人後,主治醫師不一定有時間處理,評鑑前只好追 病歷來補蓋,被抓到沒蓋章就會扣分。」文書報表有可能與事實脫鉤,就連評鑑小組親自訪查時也可能作假。醫改會前董事長劉梅君就說,由於評鑑時會隨機問人, 有些醫院在評鑑委員來訪時,會事先設計路線,帶委員看安排好的地方。也有醫護人員說,有醫院會安排讓一些可能答不出「標準答案」的人員休假,甚至有醫院會 全程在院內網路實況文字轉播,在線上通知評鑑人員去向,以讓「菜鳥」醫護避開的離譜情況。

僵化!

人力資源嚴重不足 評鑑淪入惡性循環「這些評鑑的假象在於,一方面它們多是事前通知,讓醫院在評鑑前三個月或半年可以事先準備;一方面很多項目醫院根本做不到,於是流於形式或造假。」徐思淳說。

醫院評鑑造成作假,與結構性因素有關,由於多是引進美國制度,訂定一個很龐大的架構,也設定很高的標準,辦不到就降級,對醫院經營是沉重打擊。但美國勞動條件與台灣不同,連報表都有專人處理;在台灣,工作則都落在醫護人員身上。

「評鑑時也一樣要求標準答案,但那是假象,因為很多事可以用很多方法去達到一樣的結果,但硬要叫人家只用一個方法去達到一個答案,就會導致作假,腦筋也僵化。」本身是美國杜克大學內科教授的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說。

「沒有一雙鞋可以適合所有人,每人的尺寸不同,但是台灣硬要大家穿同一雙鞋。」黃達夫舉例,如不論什麼醫院都要求一樣的病人跌倒率,但癌症病人因常打嗎啡 容易跌倒,要求統一標準,就會出現作假。評鑑的目的是幫助醫院求進步,所以「JCI會注意你做到什麼程度,我說八○%,它會問你如何從八十提升到一百,你 有計畫就可以通過。」藉由評鑑提升醫療品質,保障病人安全,原本立意良善,問題在於執行出了問題。「橘逾淮為枳,認證評鑑對品質管制有一定幫助,但它給的 是我們無法做到的架構,看起來美,卻無能力維持,問題在於沒有人力,大家很累就更多人離開,留下來的人就更累,造成惡性循環。﹂﹁現在是想做什麼就納入評 鑑,因此評鑑項目越來越多,人力沒變;造假,不如說是求生存無所不用其極的結果,是制度與資源不足造成的。十分無奈,只有三個兵卻要湊成一個連。」徐思淳 說。

黃達夫認為,目前的評鑑抓錯重點,太重視紙上作業,醫護被迫要作假,有的評鑑委員要求外科醫師畫圖,但現在已有CT影像更清楚,醫師只要看了之後用文字記錄下來即可,但不畫圖就會被扣分。

落實!

嚴守四大條件 才能杜絕造假歪風如何破除醫院評鑑衍生的虛偽造假?黃達夫指出,醫院評鑑有必要,但要有四條件,包括評鑑委員必須是受過訓練的、專職的(目前是找醫院各層 級人員參與);評鑑重心是病人安全與醫療品質,如開刀感染率、死亡率;評鑑要檢視實績而非符合標準答案;評鑑標準應與醫院大小無關。

他舉例,大家搶當醫學中心,因健保給付高,但醫學中心一定要有六百床規模,而美國有頂尖醫學中心不到一百床,重點是該院有沒有能力處理病情嚴重的病人,床數與品質何干?

「以病人為中心」的評鑑制度,是醫界人士近年來倡議的方向。長榮大學醫務管理學系副教授林文德表示,現在評鑑已走向「注意過程有無做好」,加拿大健保局為 防止醫院作假,會寄信給病人了解接受什麼治療、評價如何。評鑑的目的是看結果,病人感受很重要,若護理人員不足,病人評鑑時會抱怨,問接受什麼治療,醫師 在申報上就不能作假,「從結果來看,才能看到問題。」林文德說,美國的評鑑也慢慢從結構面(譬如看配置多少醫護人力),轉到過程面(譬如心肌梗塞幾分鐘到 心導管室,做了什麼治療等),再看到結果面(譬如滿意度),醫院評鑑可看病人的滿意度,但滿意度應交給公正單位去做。

他舉例,台灣目前以病床數要求人力配置的作法不合理,每家醫院占床率不一樣,要求一樣多人力,只好找人來充數,評鑑若太注重結構面,就會造成這種情況。此 外,醫院應建立完善的資訊系統,在治療過程做了哪些事就直接登錄,而非事後補紀錄,也可節省時間與人力,更可避免作假。

醫院評鑑造假的文化,已嚴重影響醫療品質,違背評鑑初衷。改變評鑑作法已刻不容緩,白色巨塔,還要繼續假下去嗎?

剖析醫院評鑑的6大虛假

假象 1通過評鑑,醫院變很優?

醫院忙著追求認證或評鑑,往往是要製造一個假像,好像通過認證就可以保證本身管理完善、醫術精良。

假象 2美化班表,以符合護病比避免護理人員的血汗勞動曝光,評鑑時醫院將護理人員班表美化,臨時徵人或把行政人員也納入護病比。

假象 3人手夠、急診與門診不塞?

有醫院常以減少臨床的作業量來因應評鑑,譬如限制門診人數、減少收治住院病人、減少急診待床。

假象 4醫護人員忙補登紀錄大量文書作業讓醫護人員在評鑑前忙著補登,照顧病人的時間被壓縮。

假象 5評鑑日菜鳥排休

醫院會安排答不出「標準答案」的菜鳥人員休假,或事先規畫路線、線上通知評鑑人員去向,讓菜鳥避開。

假象 6要求「標準」答案醫學上不同的作法常可以導致一樣的結果,評鑑時很多問題會要求標準答案,反而導致作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256

說史151012品質圈的始末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10/12/%e8%aa%aa%e5%8f%b2151012%e5%93%81%e8%b3%aa%e5%9c%88%e7%9a%84%e5%a7%8b%e6%9c%ab/

說史151012
品質圈的始末
掌門執筆:天花亂說系列20

〈歷史背境〉
禍福相倚,卻又轉變無端, 戰後的日本經濟可說是“鴻運當頭”, 1950年「韓戰景氣」給予她重建工業的契機; 冷戰重組了整個世界的政經大格局, 日本參進了西方集團,中國則隔離在外. 整個50和60年代日本抓著機遇大顯身手, 創造出長期持續的高成長,被譽為「經濟奇跡」,*** 變身為經濟大國.

1973年「以阿贖罪日戰爭」導致「第一次石油危機」, 阿拉伯國家限制石油出口, 油價在短短數周內暴增四倍, 對必需進口石油與及出口工業製品的日本經濟,形成極其嚴峻的挑戰. 次年,日本通貨膨脹激烈,消費物價上升25%; 而經濟則嚴重衰退,國民生產總值出現戰後首次下降, 跌幅1.4%. 面對70年代這次急驟的打擊,日本的復元能力出人意表地強勁, 很快就恢復過來.
到了80年代又迎來另一場漫長的考驗,日元滙價長期飈升, 本已不利的出口形勢, 又遇上強鄰南韓工業大成,構成重大競爭壓力, 更是雪上加霜. 日本工業生產面臨成本過高,技術到頂, 競爭力削弱的困局.

面對兩次結構性危機,舒解之道只能在於調整及增進產業的組織效益, 日本企業應變有方,化險為夷, 其法有二:
第一種方法名為「減量經營」運動, 具體做法是激烈調整生產線, 放棄 “以量取勝”,改採 “以質取勝” 策略, 轉向攻佔高端市場.*** 這條路綫的最困難之處是需要在生產綫上大比例裁減員工. 日本企業採行「終身僱用制度」,只得將這些員工疏散到其他部門,這又導致了冗員問題. 然而日本企業竟能就這樣子繼續前進.

第二招武功就是鼎鼎有名的「品質管理quality control」運動, 又稱為
〈品質圈〉.
品質管理始於1950年代的美國, 原名是「品質統計管理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 SQC」, 其內容為設立專職人員, 利用統計圖表和複雜的定量分析方法, 檢查整個生產流程, 目的是提出改善 生產力與及產品素質 的意見.****

美國佬利害之處是其科學精神, 此乃「無情觀」,可以燭照萬物,洞悉虛實. 但日本人不凡之處卻是從中加進了「人本主義」, 調動了基層員工的積極性, 使「品質管理QC」成為 “由下而上” 的意見流通管道, 從而超越了SQC “由上而下” 的原初設計.***

日式QC的要害, 就是把整個單位工作團隊都捲進其中,**** 囊括了督導層、前線工人和後勤員工. 人們組成8至10人的「品質管理圈」, 定期聚會,有時甚至在下班時間. 他們首先學習統計技巧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 接著是分析職責, 總結經驗, 提出策略使工作更具效率, 或者增進安全性,降低固障機會,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日本工業憑藉提高內部管理效益,得以在80年代制霸天下, 全盛時期全國有2百萬員工分別隸屬於26萬個品質圈. 如此成就自然舉世矚目,世界各國都爭相向她學習, 連美國大企業也得高薪聘請日本顧問前往教路…..
惟是 “東施效顰” “邯鄲學步” 未易成功. 品質圈之所以得力, 日本工人基本教育水平高和施行「終身僱用制」是其先決條件,***** 勤勉服從等文化因素亦關緊要, 而這些都不是純技術,無法輕易習得.

〈成就、自滿與衰頹〉
湯因比的「挑戰與回應」學說有其道理. 一個文明之所以振興, 是因為克服了一項嚴厲的環境或人文挑戰, 其成功之道會激發出無與倫比的創造力和行動力,使該文化發揚壯大.
可惜時移勢易, 往昔的成功之道會因崇拜保守的心態而陷於僵化, 當出現全新類型挑戰的時候,就反過來成為絆腳石, 使輝煌的古老文明更加難以作出有力的回應, 因而陷於衰頹.****
湯氏指出, 歷史上很少有文明能夠克服兩次重大挑戰, 更從來沒有文明能夠應付得了第三次.***

日本文明在二百年間連續克服了 現代化和工業化兩項大危機, 創造出 明治維新和工業產品傾銷全球的豐功偉績, 的確是極之了不起. 如此連環成就自然生出 “強國人心態”, 這還不証明我大和民族奉天承運…..
整個80年代日本經濟傲視全球,GDP僅次美國, 日元、地價與股市長升長有 (地價十年間升了4倍,一項統計指出東京地價總和等如全美國. 日經指數在三年內上升3倍.); 世界首富當然只能是日本地產大王 堤義明; 而國際藝術品拍賣市場中創新高的珍品都為日本企業所囊括. 其時國內陷入深沈的 自大心態氛圍,渾然忘卻不久前敗戰亡國的教訓, 充斥著種種奇談怪論.

有種稱為「日本人論」的論調, 無非是新瓶舊酒,德川明治久已有之, 今番主張的是日本文化的獨特性,如何一體奉公,至誠團結,總之菊花與刀,天下莫敵…..
品質圈的著名國際推銷者 唐津一 就曾這樣宣稱: “西方的企業形態以笛卡兒式假設為前提,日本可以從根本給予正面挑戰。” 夠利害沒有?

該年代又適逢西方各先進國經濟滯脹,匍匐不前, 更突顯日本的企業文化鶴立雞群,卓爾不凡. 故此不單只日本人這樣自我崇拜, 就連狂妄自大的美國佬也欽佩不已. 哈佛教授 傅高義Ezra Vogel寫出 《Japan as No. 1日本第一》 (1979),書中認定 “日本人經已成功地綜合出一套社會和經濟制度,值得美國及其他國家借鑑。” 這書在美國很暢銷, 但真正擊折讚賞的當然是日本人了. (傅義士近年又寫了本蠻厚的《鄧小平時代》, 中譯本由中大出版,看來應有水平, 未讀; 期待他寫番本 “中國超級第一”.)

“天將使其滅亡, 必先使其瘋狂.” 每當我等自以為是天才炒家的時刻…..
衰退的第一個跡象就是股市崩盤, 日經指數從1989年12月高峯近4萬點, 跌至1990年10月的2萬點左近,幅度達到五成.*** 接下來….. 且看下回分解。

《200年日本史A Modern History of Japan》(2013) Andrew Gord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061

品牌,是品質、品味加品格

2016-01-04  TCW

苦水人人會吐,吐完了無濟於事,能把苦水裡的酵素萃取成有效物質,才夠力!

品牌管理並非與生俱來的本能,要不斷實踐、不停修正才會越來越好。奇蹟不會發生在品牌身上,它要採取優生學的原則,犯錯馬上改、不對的勇敢刪,太好卻不相容於文化的,也必須忍痛割捨。

品牌管理就像醫生開藥方,管理者在有限條件內輸出專業、魄力,一方面意圖達到預設標的,一方面還要從被管理者的反應中,檢視管理工具和手段是否合宜,最後 寫進品牌管理規章的,只能算是管理的副產品。「管理」與「被管理」這兩味藥方,最好是既治病又強身,專業才算到位。

中醫裡有一個名詞叫作「藥引」,藥引並不直接對病理起治療作用,但卻能像導彈一樣,帶引各種藥方直達病灶,充分發揮藥方效力,提高治癒率。譬如生薑,雖不直接殺死濾過性病毒增強免疫力,卻因為薑性溫熱發汗加速身體水分代謝,引導其他藥物的藥效快速到達疾病部位。

藥引的「向導」作用,有利病除時間縮短,但可別把「藥引」當「藥方」用,誤以為執行管理就能創造品牌!品牌是品質、品味與品格,三位一體的多元有機體,這 個有機體起碼涵蓋人事教養、製產鏈帶、財會分配、行銷整合等,每個環節都要用品脾思維聚焦,一大串不停交替發生的現在進行式,支撐了品牌的價值與活力。亦 即,藥引是手段帶路,治療須靠藥方,「引」與「方」各司其職不能錯位。

自己在熟成一家口叩牌公司,最常遇到的問題是什麼事情該管?什麼事情不去管?深入其中也才看見,台灣從製造要走向品牌的過程中,最大的困境就是品質、品味 與品格,平衡發展立體養成的專業經理人才太少。但台灣不是有許多國際品牌虎虎生風,從汽車、名包、華服、科技精品,到整店輸入的美酒咖啡,外加娛樂節目什 麼都有,怎會說缺少專業經理人才呢?

自家人不打官場話,說事實別不服氣:「台灣所謂的品牌經理人在國際機構裡,多數只在執行該品脾的區域行銷政策,責任是營業目標達陣、年度預算不超支,真實 的世界裡小到櫥窗長怎樣、logo怎麼擺、購物袋能不能換?都只能聽命辦事。」你說這樣的經理人怎麼走進品牌核心?知識都懂,但不會做啊!藥引、藥方,一 字之別相差十萬八千里,觸不到核心就沒引爆威力。年輕人投入品牌事業,選擇企業歸屬,一定要務實思辨,才不會驀然回首徒呼負負。

撰文者江榮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32

國家旅遊局局長:廁所供給不足品質不高是旅遊發展最薄弱環節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3/4761027.html

國家旅遊局局長:廁所供給不足品質不高是旅遊發展最薄弱環節

一財網 王子約 2016-03-13 13:21:00

國家旅遊局局長:廁所的供給不足,品質不高,是我國旅遊發展中最薄弱的環節。

3月13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結束後,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在人民大會堂“部長通道”就此前發起的“廁所革命”向媒體作出回應。他表示,目前廁所建設不足、供給不足、品質亟待提升問題,已經成為我國旅遊發展中供給最薄弱的環節、短板。

李金早說,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遊客,對我們在廁所上的問題意見最大。國家旅遊局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起了“廁所革命”,並會堅定不移地推進。

他介紹,去年全國新改擴建廁所22000個,今年會超過25000座,明年還會繼續推進,而且不僅在景區景點內,還會覆蓋到景區之外,包括城市和農村。

李金早同時表示,廁所問題盡管很小,可是關系到每一位公民、每一位遊客。廁所的供給不足,品質不高,是我國旅遊發展中最薄弱的環節。無論國內遊客還是國際遊客,對廁所的問題意見最大。因此,未來的“廁所革命”不僅要建在景區景點,還要建在景區之外、旅遊沿線,不僅在城市推進,還要在農村,深入全國城鄉。

編輯:楊小剛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847

無理由退房為恒大贏得品質金牌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6153

這兩天的疫苗事件,再次引發了人們對於產品質量的關註。如何保障自己獲得高品質的產品,也成為縈繞在大家心頭的一樁大事。

這里不得不提住房品質,畢竟,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一套房子可能是一家幾代人的積蓄才辛苦換來的。因此,房子的質量問題一直是民生的重中之重,是每一個購房者所關註的話題。

所幸的是,“無理由退房”已經在去年推出,一舉解決了購房者對於商品住宅品質無法保障的顧慮。近日,無理由退房一周年活動在廣州舉行,該措施的實施者——恒大,在活動上介紹了一年來的實施成果:0.91%的低退房率,以及同比增53%至2013億的良好業績。

為什麽是恒大?為什麽會取得這樣大幅提高的業績?

前一個問題要從恒大自身的特點說起。無理由退房,意味著購房者可以買房後反悔,怎樣才能讓購房者吃下“定心丸”而非“後悔藥”,顯然就是要他們買到想要的產品,而恒大產品的高品質、高性價比正擊中了這樣的訴求。

作為一家能夠大規模生產,且全部精裝修交樓的企業,恒大樓盤的高品質不但體現在苛刻的6000條工藝標準上,還體現在內部管控以及售後和物業服務的不斷升級完善上。

同時,恒大通過強大的成本控制能力,尤其是采用“全球統一采購,全國統一配送”的模式,確保產品品質,又有效確保產品高性價比。這種性價比在恒大去年的銷售均價上可見一斑:剔除1500元/平方米精裝修標準後,恒大2015年銷售均價僅約為6000元/平方米左右,且項目大部分位於城市核心地段,潛力巨大。

高品質、高性價比,這些產品上的獨特優勢,也就回答了為什麽恒大敢於第一個推出無理由退房。而回答了第一個問題後,第二個問題也就不言而喻了。

誠然,恒大已經將無理由退房打造成為了自己專屬的金字招牌,但要真正保障購房者的權益,僅僅靠一家恒大是遠遠不夠的。正如恒大集團總裁夏海鈞近日在中房協主辦的全國性論壇演講時所說,希望有更多的房企加入無理由退房陣營,共同構建完善的購房者權益保障體系。

筆者相信,倡議很快就會取得成效,畢竟有恒大這一年的成功例子在前,也有不斷提高的購房者權益意識在後,這些因素都將推動買房“包退”成為行業的新常態。而全面實施該措施,毫無疑問是建立在產品整體質量提高的基礎之上的,這也是行業以及每一位購房者最希望看到的局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470

總理大力助推:“中國制造” 正進行一場“品質革命”

8月24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核心只一個議題:部署促進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增加“中國制造”有效供給滿足消費升級需求。可見此事分量之重。

促進“中國制造”完成一場“品質革命”,與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和中國經濟邁向中高端可謂一脈傳承,李克強總理一直念茲在茲。此前,4月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決定實施《裝備制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引領“中國制造”升級。確定的重點領域是機器人、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農業機械、高性能醫療器械等。其中邏輯可理解為“順勢”,即從裝備入手,解決好“用什麽造”的問題。

此次常務會的邏輯則可理解為“倒逼”,即從終端的消費品入手,解決好“為什麽造”的問題。為什麽造?消費品當然從根本上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造。中國發展到今天這個階段,出現一個數量可觀的中等收入群體,其消費需求已從過去簡單的溫飽階段,提升到目前追求品質的階段。要制造出大批消費者願意購買、樂於接受的產品,勢必要求整個制造業的相應跟進,此之謂“倒逼”——以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倒逼制造業轉型升級。

“順勢”與“倒逼”,都意味著“中國制造”需要完成一場“品質革命”。“中國制造”或曰“Made in China”,不能再只是中低端和廉價的代名詞。“中國制造”從來就不排斥、不放棄“高大上”。

從歷史語境看,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之初,大量外國消費品進入中國市場,從手表、家電直到汽車等。正是在這樣“睜眼看世界”中,國貨經過艱苦歷練,逐漸實現了進口替代,占據了大部分國內市場,並開始行銷全球。然而正如前述,目前中國正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有了更高需求,而許多國貨品質卻並未及時跟上。與此同時,在產品創新上,國貨也多乏善可陳。因此,大量的消費品進口,乃至一年多達1.5萬億元的居民境外消費,也就不足為怪。

顯然,不對消費品標準和質量進行全面提升,一方面會降低消費者信任度,直接影響國內消費市場;另一方面也會削弱中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影響到出口貿易。總理甚至用了“刻不容緩”來形容目前的情形。

為此,總理把推動“中國制造”完成一場“品質革命”,作為一條主線,幾乎貫穿到經濟工作的方方面面。此次常務會只安排這樣一個議題:即緊密圍繞消費需求旺盛、與群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食品、家用電器、消費類電子、裝飾裝修、服裝服飾、化妝品和日用化學品、婦幼老年及殘疾人用品、文教體育休閑用品等一般消費品領域,實現品質提升。結合4月6日那次常務會,既有高精尖的裝備制造,又有貼近民生的日用消費品,“中國制造”的拼圖至此也就更加完整了。正如總理此前所指出的,“中國制造2025”一定不能只搞裝備,而必須是全產業鏈的升級。

最後,完成“中國制造”這場“品質革命”,歸根到底依托什麽?毫無疑問,那便是李克強總理一而再、再而三強調的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有前者,才有制度的不斷創新;有後者,才有產品的精益求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940

中羽協聯手阿里巴巴 搭建羽絨行業品質聯盟

為開展中國羽絨行業質量承諾活動,9月20日,中國羽絨工業協會聯合阿里巴巴在北京召開了“2016中國羽絨行業品質聯盟誓師大會”。

當日,40多家羽絨制品、原料企業在會上承諾:誠信經營,公平競爭,保障品質,永不涉假;推廣《羽絨分級標準》,提升羽絨制品的檔次和品質;力推中國原產地羽絨,打造“中國制造”高品質形象;如出現質量與承諾不符,甘願接受“假一賠二”的處罰,兩次抽檢不合格將停止市場銷售。

中羽協相關負責人表示,當下,中國羽絨市場假冒偽劣現象嚴重,“劣幣驅逐良幣”的市場效應給行業帶來陰霾。弄虛作假大行其道,而恪守品質則舉步維艱,行業發展陷入惡性循環。

“缺乏監管的網絡市場為假冒偽劣發展提供了溫床,而消費者對羽絨及制品的不了解則給弄虛作假創造了條件。當前羽絨市場,企業生產的高品質產品不但難以顯現高價值,甚至被迫與低劣產品走向價格戰。良心企業要麽背負巨大壓力堅守品質,要麽承受不住市場壓力而被迫降低品質。競爭的最終結果,就是價格低廉的劣質產品逐漸占領市場。”上述負責人稱。

在這種背景下,此次在國家工商部門、中國消費者協會、中國商業聯合會等單位的見證下,由優秀羽絨制品及原料企業、主要銷售平臺和中國羽絨工業協會組成的中國羽絨行業品質聯盟正式宣布成立。

中羽協理事長姚小蔓表示,品質聯盟以打擊假冒偽劣、推廣正品行貨、提升產品品質、維護市場秩序、打造羽絨業高品質品牌群為目的,為消費者營造“閉著眼睛買好貨”的安心無憂購物環境。品質聯盟的成立,將改變協會、平臺、品牌企業目前分開抗衡假冒偽劣、各自為戰的局面,將行業力量團結起來聯合打假,有效推動中國羽絨行業市場凈化的進程。

品質聯盟還將推廣施行《羽絨分級標準》,在“合格”的基礎上提升檔次,為消費者提供高檔的羽絨制品。據悉,該標準於2016年9月1日正式實施。在現行標準的基礎上,依據蓬松度將羽絨劃分為“A”-“AAAAA”五個等級。蓬松度是衡量羽絨性能的關鍵指標,《分級標準》的實施,把羽絨及制品的品質和價值掛鉤,體現了優質優價的原則,為消費者選購不同檔次的羽絨制品提供依據,推動了羽絨及制品檔次的提升。

為了更好配合《分級標準》的實施,方便消費者選購,中羽協將羽絨制品信譽保證標誌與《分級標準》直接掛鉤,按照《分級標準》印制了五種不同顏色的等級標誌,並配備了防偽二維碼,方便消費者安心選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7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