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說史151012品質圈的始末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10/12/%e8%aa%aa%e5%8f%b2151012%e5%93%81%e8%b3%aa%e5%9c%88%e7%9a%84%e5%a7%8b%e6%9c%ab/

說史151012
品質圈的始末
掌門執筆:天花亂說系列20

〈歷史背境〉
禍福相倚,卻又轉變無端, 戰後的日本經濟可說是“鴻運當頭”, 1950年「韓戰景氣」給予她重建工業的契機; 冷戰重組了整個世界的政經大格局, 日本參進了西方集團,中國則隔離在外. 整個50和60年代日本抓著機遇大顯身手, 創造出長期持續的高成長,被譽為「經濟奇跡」,*** 變身為經濟大國.

1973年「以阿贖罪日戰爭」導致「第一次石油危機」, 阿拉伯國家限制石油出口, 油價在短短數周內暴增四倍, 對必需進口石油與及出口工業製品的日本經濟,形成極其嚴峻的挑戰. 次年,日本通貨膨脹激烈,消費物價上升25%; 而經濟則嚴重衰退,國民生產總值出現戰後首次下降, 跌幅1.4%. 面對70年代這次急驟的打擊,日本的復元能力出人意表地強勁, 很快就恢復過來.
到了80年代又迎來另一場漫長的考驗,日元滙價長期飈升, 本已不利的出口形勢, 又遇上強鄰南韓工業大成,構成重大競爭壓力, 更是雪上加霜. 日本工業生產面臨成本過高,技術到頂, 競爭力削弱的困局.

面對兩次結構性危機,舒解之道只能在於調整及增進產業的組織效益, 日本企業應變有方,化險為夷, 其法有二:
第一種方法名為「減量經營」運動, 具體做法是激烈調整生產線, 放棄 “以量取勝”,改採 “以質取勝” 策略, 轉向攻佔高端市場.*** 這條路綫的最困難之處是需要在生產綫上大比例裁減員工. 日本企業採行「終身僱用制度」,只得將這些員工疏散到其他部門,這又導致了冗員問題. 然而日本企業竟能就這樣子繼續前進.

第二招武功就是鼎鼎有名的「品質管理quality control」運動, 又稱為
〈品質圈〉.
品質管理始於1950年代的美國, 原名是「品質統計管理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 SQC」, 其內容為設立專職人員, 利用統計圖表和複雜的定量分析方法, 檢查整個生產流程, 目的是提出改善 生產力與及產品素質 的意見.****

美國佬利害之處是其科學精神, 此乃「無情觀」,可以燭照萬物,洞悉虛實. 但日本人不凡之處卻是從中加進了「人本主義」, 調動了基層員工的積極性, 使「品質管理QC」成為 “由下而上” 的意見流通管道, 從而超越了SQC “由上而下” 的原初設計.***

日式QC的要害, 就是把整個單位工作團隊都捲進其中,**** 囊括了督導層、前線工人和後勤員工. 人們組成8至10人的「品質管理圈」, 定期聚會,有時甚至在下班時間. 他們首先學習統計技巧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 接著是分析職責, 總結經驗, 提出策略使工作更具效率, 或者增進安全性,降低固障機會,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日本工業憑藉提高內部管理效益,得以在80年代制霸天下, 全盛時期全國有2百萬員工分別隸屬於26萬個品質圈. 如此成就自然舉世矚目,世界各國都爭相向她學習, 連美國大企業也得高薪聘請日本顧問前往教路…..
惟是 “東施效顰” “邯鄲學步” 未易成功. 品質圈之所以得力, 日本工人基本教育水平高和施行「終身僱用制」是其先決條件,***** 勤勉服從等文化因素亦關緊要, 而這些都不是純技術,無法輕易習得.

〈成就、自滿與衰頹〉
湯因比的「挑戰與回應」學說有其道理. 一個文明之所以振興, 是因為克服了一項嚴厲的環境或人文挑戰, 其成功之道會激發出無與倫比的創造力和行動力,使該文化發揚壯大.
可惜時移勢易, 往昔的成功之道會因崇拜保守的心態而陷於僵化, 當出現全新類型挑戰的時候,就反過來成為絆腳石, 使輝煌的古老文明更加難以作出有力的回應, 因而陷於衰頹.****
湯氏指出, 歷史上很少有文明能夠克服兩次重大挑戰, 更從來沒有文明能夠應付得了第三次.***

日本文明在二百年間連續克服了 現代化和工業化兩項大危機, 創造出 明治維新和工業產品傾銷全球的豐功偉績, 的確是極之了不起. 如此連環成就自然生出 “強國人心態”, 這還不証明我大和民族奉天承運…..
整個80年代日本經濟傲視全球,GDP僅次美國, 日元、地價與股市長升長有 (地價十年間升了4倍,一項統計指出東京地價總和等如全美國. 日經指數在三年內上升3倍.); 世界首富當然只能是日本地產大王 堤義明; 而國際藝術品拍賣市場中創新高的珍品都為日本企業所囊括. 其時國內陷入深沈的 自大心態氛圍,渾然忘卻不久前敗戰亡國的教訓, 充斥著種種奇談怪論.

有種稱為「日本人論」的論調, 無非是新瓶舊酒,德川明治久已有之, 今番主張的是日本文化的獨特性,如何一體奉公,至誠團結,總之菊花與刀,天下莫敵…..
品質圈的著名國際推銷者 唐津一 就曾這樣宣稱: “西方的企業形態以笛卡兒式假設為前提,日本可以從根本給予正面挑戰。” 夠利害沒有?

該年代又適逢西方各先進國經濟滯脹,匍匐不前, 更突顯日本的企業文化鶴立雞群,卓爾不凡. 故此不單只日本人這樣自我崇拜, 就連狂妄自大的美國佬也欽佩不已. 哈佛教授 傅高義Ezra Vogel寫出 《Japan as No. 1日本第一》 (1979),書中認定 “日本人經已成功地綜合出一套社會和經濟制度,值得美國及其他國家借鑑。” 這書在美國很暢銷, 但真正擊折讚賞的當然是日本人了. (傅義士近年又寫了本蠻厚的《鄧小平時代》, 中譯本由中大出版,看來應有水平, 未讀; 期待他寫番本 “中國超級第一”.)

“天將使其滅亡, 必先使其瘋狂.” 每當我等自以為是天才炒家的時刻…..
衰退的第一個跡象就是股市崩盤, 日經指數從1989年12月高峯近4萬點, 跌至1990年10月的2萬點左近,幅度達到五成.*** 接下來….. 且看下回分解。

《200年日本史A Modern History of Japan》(2013) Andrew Gord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0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