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吹響了人民幣加入貨幣大戰的號角?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353

央行副行長易綱周末在公開場合提到,今年人民幣為全球第二強貨幣。英國《每日電訊報》認為,這是中國央行首次公開警示人民幣過於強勢,意味著在通縮陰霾襲來以及亞洲貨幣普遍貶值的情況下,中國可能會改變匯率政策。

易綱21日在“2014-2015中國經濟年會”上表示,今年以來美元是最強的,美元兌歐元的升值超過10%,對日元的升值超過11%。而人民幣在全世界是第二強,實際有效匯率表現為升值。從總體看,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的進程非常快。

中國的實際有效匯率(REER)已經連續六個月升值,這進一步擠壓了出口商的利潤。11月,以貿易比重為權數的有效匯率升值了2.3%,這在諸多貶值的國家中顯得鶴立雞群。

QQ圖片20141223150000

中信證券在2015年的展望報告中提到,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會抑制出口競爭力。實際有效匯率每上升1個百分點,總出口增速將下降2.2個百分點。

QQ圖片20141223141532

而隨著出口增速的放緩,外匯占款將減少,進而影響到國內基礎貨幣的投放。

《每日電訊報》認為,中國已經悄悄地加入了亞洲的貨幣貶值大戰。

11月初以來,人民幣兌美元貶了2%,這越來越像是中國為了應對日本、韓國等亞洲主要國家貨幣貶值而采取的舉措。

日本央行大膽而激進的貨幣實驗令日元從2012年初以來貶值了40%。華爾街見聞曾提到法興的報告,該行分析師Albert Edwards認為,日元大幅貶值將迫使整個亞洲地區采取同樣程度的貶值,並向西蔓延,產生一波通縮大潮。

首當其沖的可能是中國。當前中國的通縮風險逐漸暴露,這令人民幣貶值的預期更加強烈。

數據顯示,11月中國CPI同比增長1.4%,創2009年11月以來最低。受制於產能過剩和總需求不足,工業品價格持續負增長,11月PPI連續33個月下滑。

人民幣貶值會將中國的通縮風險輸出,世界其他國家尤其是歐洲的處境將會更艱難。

新興市場國家現在已經面臨著資本流出。在美元升值、油價暴跌、商品價格下滑的背景下,俄羅斯盧布暴跌,馬來西亞、印度、泰國和印尼的貨幣均遭拋售,這種貶值效應也給中國帶來壓力。

瑞銀分析師George Magnus對《每日電訊報》提到,“這有點像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當年日元也是一瀉千里,考慮到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以及通縮風險,我認為亞洲國家很難守住陣線。”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713

歐央行QE登場 “全球貨幣大戰”正式吹響號角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486

JVG6-Currency-war_web

隨著歐央行宣布QE,全球央行的貨幣大戰正式吹響了號角。事實上,這場不宣之戰早已大張旗鼓地展開:僅在過去兩周內,已經分別有丹麥、加拿大、瑞士、埃及、土耳其、秘魯、和印度多家央行紛紛降息。令人擔憂的是,這場貨幣大戰註定是一場誰都會輸的戰爭。

高盛總裁兼首席運營官Gary Cohn在冬季達沃斯論壇上表示,為了促進經濟增長,全球國家已經在參加貨幣戰爭。“我們正處於貨幣戰爭中。現在流行的觀點是,刺激經濟增長最簡單的方法是讓貨幣貶值。”

歐央行“不能說的秘密”:歐元貶值

盡管德拉吉一直否認歐元是央行目標,但不可否認,歐元貶值將是QE抵達實體經濟的最有效渠道。而且,歐央行宣布QE後,立竿見影的效果就是,歐元對美元迅速貶值了2%以上,創下11年來新低。

歐元走弱將刺激出口,更關鍵的是,推升通脹。正如日本央行那樣,歐洲央行正間接利用歐元這一重要的全球儲備貨幣作為政策武器。

華爾街資深交易員、瑞銀首席經濟學家Art Cashin一針見血地說,歐央行實現的只能是歐元貶值,並無其他。

“這些國家一直在輸出通縮,但還沒有演變為海嘯。當達到那個地步時,你才會看到全球央行決定,他們最好還是更加合作些才好。”Cashin說

貨幣戰:一場誰都會輸的戰爭

全球貨幣大戰註定是一場誰都會輸的戰爭。“貨幣戰爭不可能善終,從來都不。”Cashin表示。

瑞士央行一周前決定“舉起白旗”放棄瑞郎對歐元的上限,導致瑞郎大幅升值,讓瑞士經濟面臨衰退風險。更糟糕的是,瑞郎風暴席卷全球金融市場,引發了一場損失慘重的金融海嘯。

瑞士的情況突顯了貨幣戰爭的徒勞。因為其他央行總會采取行動來應對歐洲央行的QE計劃。

日本央行仍然掙紮著試圖說服投資者,它將實現通脹目標,而日本汽車出口商的最大競爭對手恰恰是德國——可想而知日本央行將面臨更大的寬松壓力。

帶著非常明顯的火藥味,丹麥央行為了維護丹麥克朗與歐元的掛鉤,在周四歐央行QE後立刻宣布降息。這已是丹麥央行本周第二次降息。

事實上,過去短短兩周內,已經分別有丹麥、加拿大、瑞士、埃及、土耳其、秘魯、和印度多家央行紛紛降息。而如果從2014年以外算起,全球主要國家中,已有12個國家的央行步入了降息周期;僅巴西、俄羅斯和新西蘭由於通脹和本幣貶值等因素的困擾,仍處在加息通道。

另一方面,全球貨幣寬松很大程度上已經被固定收益市場計入價格了。與其說是提振市場信心,不少人擔心,極低的借貸成本將讓央行喪失控制能力,進一步扭曲金融市場。

美聯儲是否會推遲加息?

當全球央行寬松正酣之時,已經結束QE且正計劃加息的美聯儲會如何反應?

美國經濟複蘇強勁,美元正不斷走強,自從去年年中開始進入升值通道以來,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的升值幅度已經高達10%。而美聯儲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容忍美元升值,是值得註意的問題。

許多美聯儲官員們預計將在今年年中左右開始上調接近於零的基準短期利率。然而,隨著美國通脹持續疲軟,市場投資者越來越相信,近期經濟和市場形勢可能會導致美聯儲推遲加息。尤其令美聯儲官員們擔心的一件事就是,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低於2%。

新的貨幣協議?這一次很難

歷史上的全球貨幣緊張局勢,導致了一些協調政策利益的國際協議,並載入了世界經濟史。

早在上世紀80年代,美元的強勢催生了三十年前在紐約廣場酒店簽署的《廣場協議》。而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時任美國財長羅伯特•魯賓(Robert Rubin)在聲稱強勢美元對美國有利的情況下,讓日元升值。同樣,如今美國對人民幣匯率低估的批評聲始終不絕於耳。

那麽,如果這場全球貨幣戰愈演愈烈,是否有希望全球能就政策協調再次達成一項新的協議?這一次可能很難。

目前為止,美元升值幅度遠遠不及1980年至1985年的90%。匯豐銀行的策略師在近期報告中稱,對於美元升值對美國經濟的影響,目前美國國內的不滿聲音與三十年前相比幾乎聽不見。

更何況,今非昔比。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協調各國利益要比如今容易。現在的全球大國——代表先進工業國家的七國集團(G7)已經擴展到了代表全球二十大經濟體的二十國集團(G20),市場規模也大得多。

上世紀80年代時,日本和歐洲還在遏制美元升值上擁有共同利益,因為他們的貨幣升值抗擊通脹。而如今一切都變了,日本和歐洲正在通縮中掙紮,政府債務高企不下,財政刺激幾無余地。只有央行還剩下些政策彈藥,而且現在歐洲和日本也不在一條船上了。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750

中國利率策略:央行吹響債市反攻集結號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130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4-20 16:21 編輯

中國利率策略:央行吹響債市反攻集結號
作者:陳健恒 範陽陽


【市場回顧】上周資金面延續寬松,一級市場招標整體向好,現券在資金面寬松、基本面弱於預期影響下收益率整體下行。

上周銀行間資金面持續寬松。上周央行公開市場進行了100+100億元的7天逆回購,凈回籠150億元;操作利率於周二下調10bp至3.35%(春節後第五次下調)。如我們預期,本輪IPO未對資金面造成明顯擾動,場內資金較為充裕使得銀行間資金面持續寬松,各期限供需平衡,資金價格進一步下跌,較上上周五:隔夜2.23%(-32bp),7天2.85%(-15bp),14天3.42%(-3bp)。4月19日,央行宣布各類型存款類金融機構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對農信社、村鎮銀行等農村金融機構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並統一下調農村合作銀行存款準備金率至農信社水平等;經我們測算,本次降準釋放約13000億元資金,有利於貨幣市場利率維持低位,是化解債市供需矛盾的最有效方案。進入本周,周一R001開盤2.05%(-21bp)、R007開盤 2.66%(-26bp);本周有財政存款上繳幹擾;但IPO資金解凍、降準釋放大量資金,預計資金面會極度寬松,未來7天回購利率或降至2.5%附近。同時將有望扭轉市場對未來資金的預期,寬松預期推動中長期貨幣市場利率也將隨之下降。

上周現券收益率受資金面寬松帶動,短端收益率下行;同時,受一級發行趨暖、一季度經濟數據顯示經濟十分疲弱等影響,長端收益率亦走低。周一,3月出口同比增速從前2月的15%快速降至-15%,出現超預期大幅放緩;同時3月進口同比下降12.7%,較前2月20.2%的降幅有所收窄。周二,信貸方面,新/老口徑貸款為1.18/0.98萬億,貸款增量略高於市場預期的1萬億;社融余額增速降至歷史新低12.7%,3月社融為1.18萬億,同比變化-9100億,社融的增量和增速都繼續滑落,顯示經濟的下滑壓力依然較大。周三,一季度實際GDP同比增長7%,受消費價格和工業價格同步大幅回落影響,名義GDP增速降至5.8%,一方面直接制約居民收入增長,從而不利於居民消費和服務業產出,另一方面大幅拖累政府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限制積極財政增長空間;受房地產市場持續疲軟拖累,3月工業增速超預期大幅下降,同比增長5.6%。一級市場受弱經濟數據以及政策寬松預期的推動,需求延續良好勢頭,農發債中標利率下的也比預期的多,倍數較好,並帶動二級市場收益率整體有所下降;信用債需求旺盛,高等級中票收益率繼續下行。

債市調整告一段落,情緒開始改善。從我們3月下旬到4月中旬的路演過程中,我們能感受到債市情緒從謹慎轉向悲觀,再從悲觀轉為謹慎樂觀的過程。正如我們在路演反饋《《經濟不以股喜,投資不以債悲》第二季》中所提到的,3月份以來,影響債市的兩個核心因素是股市走強分流資金以及地方政府債置換的供給沖擊。

前者導致銀行的存款大量流失,轉變為大中型銀行的證券保證金,中小銀行為了彌補資金頭寸,大量吸收同業資金,成本有所擡升。但無論存款由於流向股市變為證券保證金存款還是同業存款,其最終都導致銀行的負債久期有所縮短。而且部分銀行的資金成本還明顯提升。

地方債置換供給沖擊導致的銀行投資資產的久期被動延長。首先,用地方債置換此前地方政府的貸款和非標等債務,是用期限較長的資產置換期限較短的資產,銀行的資產久期被動延長。而且今年的地方債發行期限從此前的3-5年為主延長到以5-10年為主,本身的發行期限也在延長。除了地方政府債,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的發行期限也在延長。因此今年利率債供給增加的同時,發行期限明顯延長導致銀行債券類資產乃至整體資產的久期有所有延長。

股市分流資金導致負債端久期縮短,而地方政府債供給沖擊導致資產端久期延長,這兩個因素共同導致銀行資產負債在期限上的不匹配,導致銀行難以消化這麽多的長期限債券。這是3月份以來債券收益率曲線明顯陡峭化上移的主要因素。在一級市場認購需求疲弱的情況下,二級市場收益率也曾一度快速回升,10年國債收益率在市場悲觀的情緒下回到4.3%的水平。

不過從3月份開始,央行公開市場連續引導貨幣市場收益率回落,資金面在4月份有實質性改善,大中型銀行資金融出規模上升到歷史高點(圖12),7天回購利率從3月份的4%以上逐步回落到3%附近。這使得市場的情緒開始改善,尤其是中短期債券的買盤開始活躍。

而4月份所公布的一系列3月份經濟數據明顯差於市場預期,市場對於貨幣政策放松的預期再度增強,使得市場的悲觀情緒有所逆轉。收益率最近一兩周逐步回落,一級市場認購情況也相對好轉(包括認購倍數提高和中標利率下行,圖13),市場開始小幅回暖。

央行周日降準吹響了債市反攻的集結號。在我們此前發表的路演總結中,我們認為3月份以來債市的調整只是暫時的,並不意味進入了熊市。我們看好債市的核心邏輯在於債市牛是經濟牛和股市牛的基礎,如果債券收益率不降反升,推動社會融資成本回升,那麽經濟和股市的走強的基礎就不穩固,也不可持續。

我們在以往的報告中多次提到貨幣條件持續收緊不利於經濟。而貨幣條件包括貨幣增速、實際有效匯率和實際利率。根據我們自己編制的貨幣條件指數(圖14),今年3月份該指數降至歷史最低水平,意味著貨幣條件大為收緊。原因在於貨幣增速持續回落(無論M2還是社融余額增速都在持續下降通道之中),而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在美元偏強的環境中也被動升值。實際利率並無明顯下降,甚至在貨幣市場利率走高和債券收益率回升的情況下有所上升。在貨幣條件指數降至歷史最低位的情況下,經濟動能受到抑制也就不難理解了。

我們在《利率為矛,匯率為盾》的周報以及續集中強調了,在貨幣增速持續放緩,而人民幣匯率受到推動國際化等眾多因素不能大幅貶值來放松的情況下,整體貨幣條件的唯一可行的放松方式就是大幅引導實際利率下行,通過較低的實際利率才刺激企業的投資需求以及刺激居民的消費需求。歷史上,經濟動能的回升都是建立在貨幣條件明顯改善之後。

要引導實際利率下降,必須先從貨幣市場利率和債券收益率開始引導。在貸款利率和債券收益率已經較為接近,以及信用利差壓縮到歷史較低水平的情況下,貨幣市場利率和利率債收益率不下降的話,整體社會融資成本較難下降。

正因如此,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多次下調逆回購發行利率其實是走出了引導利率下行的重要一步。在明顯差於預期的3月份和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出臺後,為了加快對經濟的刺激,央行周日宣布大幅降準。央行宣布各類型存款類金融機構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對農信社、村鎮銀行等農村金融機構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這次降準的時間雖然沒有出乎市場預料,但力度是超預期的。畢竟上兩周市場資金面已經改善,即使是在打新股期限,回購利率都沒有明顯上升,表明銀行超儲率處於中上水平。這次央行降準所釋放的資金規模較大,我們初步測算,普普降釋放約11000億元,農信社、村鎮銀行定向+農合行調整釋放約1500億元,農發行定向釋放約77億元,部分符合標準銀行額外降準釋放200-500億元;因而,本次降準釋放資金供給約13000億元。上一次央行如此大力度的降準還要回溯到08年次貸危機之後。

在IPO申購資金回流以及如此大量資金釋放出來之後,我們預期近期貨幣市場利率會大幅下降,7天回購利率有下降至2.0%-2.5%區間的可能。對引導整體貨幣市場利率下降起到極大的作用,同時將完全扭轉市場對未來資金的預期,寬松預期推動中長期貨幣市場利率也將隨之下降。

債券也將受益於貨幣市場利率的大幅下降,尤其是中短端。總體來看,降準是引導貨幣市場利率和債券收益率下降最有效的政策,比降息更為有效。因為降準釋放長期限資金,而且資金成本足夠便宜,可以緩解銀行負債久期縮短所導致的無法消化利率債供給的壓力。而降準後的這周將是全年利率債到期量最高的一周,超過1400億(圖15),銀行的配置壓力加大,利率債的供需關系近期將有明顯的改善。

對於此前引發債市調整的股市走強以及地方債供給沖擊,我們認為也需要關註邊際變化,因為這兩個因素對債市的負面沖擊可能逐步減弱。首先股市在上升到4000點上方後,多空分歧加大,市場波動也開始加劇,觀點不再一邊倒。而證監會出文規範券商兩融和禁止券商參與傘形信托等場外配資也引發了市場熱議。盡管證監會又發文表明這不是打壓市場。但總體來看,市場對風險的偏好已經下降,未來股市加杠桿的速度減弱,對資金的分流作用也會減輕。其次,江蘇省地方債的發行延後也一定程度上表明央行和財政部已經開始就地方債置換的發放進行協調,可能後續還會出臺配套方案,緩解地方債置換對市場的沖擊。

在央行態度已經明朗,加上此前抑制債市的條件也逐步出現積極變化的情況下,我們預計債市收益率將重新出現回落。此次降準與此前2月份的放松不同。2月份放松後,由於之前收益率已經因為放松預期而下降,市場認為是利好出盡,開始出貨,導致收益率不降反升。但這次不同,市場此前已經有所調整,保護已經比較充分,交易盤倉位很輕,在市場預期已經扭轉的情況下,交易盤會開始大量補倉,收益率將迎來一波淩厲的下降。如果7天回購利率可能被引導到2.0%-2.5%,比現在再降50-100bp,那麽短期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收益率降至3附近%或者3%以下是完全可能的,也會為中長期債券騰出空間,10年國債和國開債收益率再創新低的可能性依然不小。我們建議無論是配置型投資者還是交易型投資者,目前都可以積極買入,博弈收益率重新下行甚至跌破前期低位的交易性機會。只有整體貨幣條件出現比較明顯的放松,即債券收益率降幅較大之後,才有可能看到對經濟動能的改善,才需要開始考慮後續的操作是否需要轉向謹慎,但目前是積極進攻的時候!央行已經吹響了債市反攻的集結號!

(作者:中金固定收益研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851

馬雲2億美元入股第一財經,吹響中國版“彭博社”集結號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818

馬雲2億美元入股第一財經,吹響中國版“彭博社”集結號
作者: 秋源俊二


昨天(6月3日)晚間,網上流傳著看到各種關於阿里入股第一財經的消息。

有各種各樣的版本,主要信息說是將於明天(6月4號)開發布會,宣布阿里將投資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SMG)旗下的第一財經。

《華爾街日報》的消息是說,消息人士稱,阿里巴巴將向第一財經投資2億美元,雙方將於6月4日在上海簽署協議。

下面,筆者將帶領大家剖析,阿里要如何打造中國版的“彭博社”。

彭博社究竟是怎麽鍛造出來的?

想了解阿里的投資第一財經的目的,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彭博社的發家史吧。

彭博創始人邁克爾·布隆伯格出身在中產階級家庭,名校學渣畢業後,在高盛和所羅門兄弟(已倒閉)中選擇了後者,開始了自己的投行生涯,不過它的第一份工作是sales。

在所羅門1981年被收購後,作為合夥人的他拿了1000萬美金的消遣費,被push out了。這也成為了他創業的啟動資金。

在失業後,據其自傳中描述:

我們選擇了一個正確的方向——它的用途廣泛,但體積卻盡可能的小。我們從小處做起,每過一段時間按期完成一個目標。抓住當時的金融領域的痛點,債券價格計算的難題(那個年代很多價格還得用2B鉛筆計算,時間就是金錢),運用計算機的技術進行自動計算,提供債券報價等查詢等服務。

這就是今天彭博終端機的模型!

這里也科普一下彭博終端機:


彭博終端是一套讓專業人士訪問“彭博專業服務”(Bloomberg Professional Service)的計算機系統。用戶通過“彭博專業服務”可以查閱和分析實時的金融市場數據以及進行金融交易。

後來搭上美林的大船,快速叠代。隨著時間的過去,戰勝Telerate系統(後被Dow Jones收購)和Reuters(路透社),成為了金融數據服務提供商。

當然,僅僅只是這個,遠遠不夠,你只是一個工具,或許那個巨頭就能隨隨便便收購你。於是它是怎麽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的呢?

下面幾段話是介紹關於它的運轉邏輯:

√ 如果“買方”,那些巨額財富的管理者(基金、VC、保險等),不再依賴“賣方”(指投行券商),來獲取必要的金融和商品市場信息,就將發生根本性的權力轉移。證券公司將不再主導投資行業。

√ 如果彭博社公司提供那些必不可少的信息,它將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那些財產受托人的支柱。


√ 一旦買方依賴某種特定系統來幫助他們做出價值決策,那麽賣方也將不能不使用同一個系統,否則就將承擔不知道客戶知道的信息而導致的潛在風險。

就是基於上述邏輯,彭博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沿著這條線,擴張到上遊一些領域,成為全球最大的財經資訊社。

阿里在此之前的數據與內容布局

(一)依托淘寶、天貓、新浪微博等,完成數據數據積累

阿里系起源於電商,因而時時刻刻都能獲得大量的交易數據。

淘寶天貓提供國人消費數據,也同時獲得千萬商家店鋪的銷售數據,運營情況等;阿里媽媽、阿里巴巴等就完成中國廣大企業的進出口外貿數據;入股新浪微博,完成社交數據的積累。

這基本上就形成了阿里的數據體系,完成了原始數據體系,提供彭博終端機的雛形就有了著落。

(二)大數據衍生出螞蟻金服

可以這麽說,螞蟻金服的誕生就是建立在這些數據的基礎上。

支付寶、余額寶與數據的相對關系較小;但是阿里小貸、花唄、芝麻征信等誕生,和這些數據息息相關。

依托這些數據挖掘,筆者可以隨意地臆想一下,可能有:

①衡量整體市場情況的阿里指數(類似於S&P500Index)、

②衡量目前市場消費情況的淘寶天貓指數(類似與CPI)、

③衡量中國進出口情況的阿里巴巴指數(類似與PMI)

這是在大方向的一些指數,不同程度反映了中國宏觀經濟情況。而類似於彭博終端機的一些功能,還需要繼續深挖。

(三)阿里雲、恒生電子,完成金融IT設施

阿里雲屬於阿里自己的,恒生電子是在14年收購的。一個完成雲端的的構建,能儲存數據,也就是”去IOE化“的"E"(完成了存儲功能)。

在筆者之前的一篇拙文里談到了收購恒生電子的戰略意圖:

恒生電子做的就是阿里提倡的“去IOE化”中的“I”(IBM小型機)和“O”(Oracle數據庫)的兩部分,這兩個主要業務是它的主要業務。(詳細可參見《阿里金融帝國小挫傷:恒生被叫停HOMS,究竟發生了什麽?》)

這樣,馬雲的戰略布局就是非常完整的。“去IOE化”,最後的很多工作,相關金融IT基礎服務,阿里全部染指了。

(四)大力入股影視內容制造

表現上看,阿里投資優酷土豆、樂視影視、愛奇藝、光線傳媒等等,貌似要打造出阿里影視什麽的。

這些都很有道理,但是呢,筆者認為只要筆鋒一轉,阿里影視就可以輕松成為彭博電臺,同樣是成為財經領域的權威電臺。

現在這會完全有這個潛能,而且非常輕松。

(五)入股多家(社交)媒體,如新浪微博、無界傳媒,以及今天的主角——第一財

市面上,一直說著阿里特別喜歡把控輿論媒體,怎麽說呢,筆者認為應該客觀分析:

1. 投資新浪微博,即使承認把控輿論媒體,但現在看來,更多的是彌補阿里天生的短板——社交。

現在分析,其實也有一定的社交數據挖掘的資本;相比騰訊的社交數據龐大,只要阿里完成戰略卡位,戰略防禦即可。微博在微信的沖擊下,雖然有一定的頹勢, 但也還有一個”駱駝身子“。

2. 投資無界等新媒體商業資訊網站。阿里這兩年在一些垂直媒體都有投資,一個在垂直深度,一個在即時廣度,互補一起,組合構建完成阿里的媒體野心。

通過上面的分析,阿里的“一財社”(姑且叫阿里的“彭博社”為“一財社”吧)擁有了以下資質:

提供大數據基礎的淘寶等;由螞蟻金服一些產品,繼續深挖的各種經濟指數;阿里雲、恒生電子提供金融IT服務;阿里影業等輕松涉足商業財經電臺,提供類似彭博電臺的功能;提供商業資訊的各種垂直媒體。

怎麽看,都覺得阿里布局能力太牛了。

剩下要做的工作就是資源整合。

目前阿里“一財社”的競爭者

目前阿里的“一財社”國內也有競爭對手。如:萬得資訊(wind 資訊)、巨潮;也有大智慧、同花順等等。他們的基本情況如下:

1. 目前國內運用最廣的wind資訊,它是國內做“彭博終端機”功能最好的。

2. 巨潮,大家都懂的,和深交所的關系。而且很多時候wind都向它買數據。

3. 至於大智慧和同花順,做的不咋樣,而且已經上市了。

阿里想切入這個領域,自己已經有資本了。目前這些競爭者,只實現了彭博社的部分功能,距離阿里的宏偉夢想有距離。

因而收購他們某一公司,一方面會業務重疊;另一方面是價格不劃算。

以阿里打造螞蟻金服的策略來類比:收購第一財經可比照阿里入股天弘基金。

阿里布局可能存在的問題

當然,阿里的美夢——“一財社”,在其成長路上也會有各種難題。

√體系外數據的缺失

阿里的數據,應該說是有一定缺陷的。

目前阿里的這一套只適用於其自身的生態體系,超出這一範圍,阿里可能就是不適用的,類似超出了函數定義域區間。短板主要在社交(新浪微博勢頹,在微信的沖擊下,已經有下一個“博客”的趨勢)。

騰訊在數據上,顯然就維度上比阿里好,雖然數據的質量深度差一點。

欲造彭博社,原始數據的收集,將會是阿里最大挑戰。如何更廣更寬地深入收集數據,僅僅憑借第一財經等媒體是不夠的。

√涉足領域過多

阿里現在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太大了。

它似乎什麽都做,雖然很多時候有自己的戰略布局,但是這些眼花繚亂的、紛繁複雜的投資,始終讓人覺得不安心。

或許它有遠見,但是這個讓一般人讀來,阿里會大而不倒,甚至會悲劇的出現“撐死”的可能。

由於不聚焦,涉足領域過多,阿里在“一財社”的夢想面前,顯然要小心。

不管潛藏布局如何,未來難點有哪些,阿里2億美元入股第一財經後,其造中國版的彭博社的集結號已經吹響。

(作者 秋源俊二 微信公眾號 QYJEQYJE)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250

万科置业海外:等待万科吹响冲锋号 首募钱厚-Tcoins

http://xueqiu.com/8301293543/49208308


万科置业海外:等待万科吹响冲锋号

文章来源于首募钱厚—深港通头等舱,有意向加入者可与小t私聊哦

导读: 万科B转H后,万科置业海外这一资本运作平台被搁置,股价表现远远低于绿地香港等壳公司,前期更回归到万科的买壳价。但随着近期万科抛出万亿市值战略规 划,郁亮表现要加速旗下资产证券化步伐,万科置业海外作为上市公司的平台价值逐渐凸显,母公司注入资产的预期,或将成为万科置业海外后市的一大看点。
 
1.核心逻辑及会员观点梳理
核心逻辑:分拆业务上市+发展海外业务,双轮驱动上市平台价值估值修复。
会员观点:
A:1036万科置业海外,原来是想放入资产,形成ABH的结构,但后来万科B转H了,就没有用这个壳了
B:就1036,买它肯定不是赚短线的钱,万科没动作一切都白搭,万科一有动作,肯定会涨。
C:一开始万科收1036定位就类似,535,978,但万科转了H,策略就变了。
B:有了H,万科不急于搞1036,但现在两年过了,随时会搞,先买点放着。
A:郁亮讲,今年利润要做到200亿的利润,旗下资产要加速上市。包括物业,家装,产业地产等。
B:整体来说,1036这个平台可能1-2年内会被使用。万科整体战略是做到一万亿。
 
2.前世今生:万科缘何入主以及缘何搁置
时 间回到2010年,由于楼市宏观调控,万科作为一家A股上市公司,丧失再融资功能。房企纷纷香港买壳寻求融资渠道,万达绿地金地招商等公司均有斩获,而万 科在2012年5月,万科成功完成对南联地产的重组收购。正式完成借壳入港这一战略动作,使当时万科整体ABH股的结构初具雏形。
对于万科买壳目的,当时预期主要是两大目的:
1、 借助香港上市平台发展住宅业务。类似金地商置与金地集团、绿地香港与绿地集团、招商地产与招商局置地的关系,AH双重上市平台,主营业务没有什么区别,两 条线走路而已。如果按这个战略路线走,今天万科置业海外就不是这个市值了,以万科的运作能力,注入一些优质土地进去,很快会做大做强,结果不会比绿地香港 差。
2、注入社区商业资产。这一预期源于郁亮在随后的股东大会上表现“拟将领汇模式引入内地,南联将来发展社区商业”,彼时万科正在进军社区商业,全国已有多个项目储备,并且围绕社区商业的“五菜一汤”模式也在推进。
 
但随后这两大预期并未实现,其中第一条因万科B转H后,自然失去意义。第二条,可能和王石大方向有冲突。当时媒体大篇幅报道王石和郁亮之争,王石一直主张专业化,不碰商业。总之,因种种原因,万科置业海外这一2012年就收购的平台被搁置至今。
 
3.集团万亿市值规划,万科置业应有用武之地
3.1 两年期限已过,万科随时可能有动作

从 股价上看,万科当初以5.6197港元/股价格入主,当时一波上涨足以表明市场对万科的期待,之后由于万科B转H成功,预期未能实现,股价一路下探至6港 元/股,另一方面,根据规定借壳上市两年的资产注入不能超过借壳公司的净资本。受限于这两个原因,万科也一直没有对万科置地海外有所动作。
 
如今,两年的限期已过,结合今年5月份郁亮在股东大会上的表态:
“我希望万科未来能够有更多业务独立上市,成为有若干个上市平台、也是多业态上市平台的一个控股集团,整个平台加起来有1万亿市值”。
 
对于万科万亿的目标市值,依靠单一的地产业务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而作为地产以外万科旗下规模最大的业务,万科物业无疑是最有可能分拆上市的业务之一
郁亮也坦言,“万科物业正准备独立发展,当然包括上市的考虑,本来希望把上市事宜放后面一点,但发现形势不等人,所以现在正加快研究。”如此看来,早前,花样年将彩生活分拆上市的举动着实刺激了万科在物业这一块的神经。
 
除 此之外,万科还拥有包括家装,商业及产业地产,养老等多项极具价值和前景的业务,鉴于目前万科仅有两个上市平台,万科企业承载了集团核心的地产业务,相比 之下万科置业海外目前的主要收入来源仅仅是自有物业的租金收入以及相关的物业费用。其资本运作的空间更为灵活,万科将其作为独立平台运作的可能性也更大。
 
从行业层面看,绿地,复星,万达等企业也都在谋求多平台上市,万科作为行业的一线领军企业,相信自然不会甘心落于人后。万科置业海外的战略价值在这里不言而喻。
 
3.2 横向对比借壳赴港的其他房企
当初在调控之下借壳赴港融资的远不止万科一家,招保万金作为国内四大龙头地产公司早已齐聚港交所,而万科由于B转H股的关系,导致万科置业的价值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但我们仍可以从金地和招商的动向上从侧面来了解借壳上市后的上市公司的发展轨迹。
 
5 月14日金地商置宣布以0.53港元/股配售股份,年内两次配股共集资约25亿港元。并公告拟将配售所得款项中的10亿港元用于增加土地储备,余额用于发 展集团其他项目,同样于2012年借壳赴港上市的招商局置地,6月15日曾宣布停牌,表示集团母公司正在积极研究、制定重大资产重组的相关方案,推动招商 局集团地产板块的整合工作。
 
金地和招商与万科一样,都是在相同的背景下以相同的方式进入香港的资本市场,只不过万科多了B转H这一步,所以招商和金地的运作方式对于我们了解万科看待万科置业海外这一平台的态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4.等待万科吹响冲锋号
综 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从一开始万科置业海外的机会就来自集团层面的整合预期,无论是万科B转H成功之前还是之后,主要的看点还是万科是否有意愿有所作为。 不论是借由集团资源发展原有业务,还是成为集团业务整合的平台,万科置业海外对于万科的意义,已经不再像B转H股成功后那段时间一样尴尬。
经过几 年的转型摸索,万科旗下已有众多颇具前景的业务,物业、商业地产、产业地产、家装等等等,基本都从事业部改为独立子公司,预期会逐步分拆上市。按万科的万 亿市值规划,万科AH变成控股母公司,旗下一众独立业务上市,在整体被称为“森林”的生态系统中,大树和小草型的业务生长其间。无论万科置业海外被定为成 何种业务形态,一旦集团开始有动作,以万科的经营能力,万科置业海外的市值将会远远高于现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901

新零售,吹響阿里巴巴向騰訊和京東宣戰的號角!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7/0329/162221.shtml

新零售,吹響阿里巴巴向騰訊和京東宣戰的號角!
孟勇 孟勇

新零售,吹響阿里巴巴向騰訊和京東宣戰的號角!

新零售在戰略上,除了延伸線下的業務之外,阿里巴巴是否會有其他的戰略考慮?

1、為什麽要做新零售

這兩天,馬雲爸爸在湖畔大學開課了,然後主動認慫,說自己在支付寶搞社交敗給了騰訊。於是,各大媒體的標題是這樣的:

《馬雲坦言和騰訊差距很大,支付寶2017年被微信超過?》

《馬雲反思支付寶圈子事件:與騰訊差得比較遠》

《支付寶為何放棄社交夢?回歸金融和商業》

可是,阿里巴巴真的放棄了社交嗎?

事情回到大約半年前,馬雲在杭州拋出了“五新”的概念,並第一次在大眾面前宣傳“新零售”。阿里巴巴的CEO張勇也在各個場合為新零售進行宣傳,此後,京東、小米、蘇寧、國美等巨頭紛紛站臺新零售。

可是,吃瓜群眾分析了半天,也沒搞明白新零售到底是個啥?

是什麽

好在阿里研究院的一篇《新零售研究報告》終於在不久前出臺了,這就像武功愛好者終於看到了《葵花寶典》一樣,各位新零售參與者,競爭者,研究者趕緊下載來看看。

新零售

結果這份報告仍然僅僅蜻蜓點水的說了一些概念,並沒有深入的說明和實際的案例或場景解析,所以,大部分人看了之後依然是一知半解,雲里霧里。

不過,從這份報告中,小商幫科技(公眾號:xiaoshangbang)依然發現了一些最為重要的關鍵詞,供大家一起來分析學習:消費升級、大數據、重構人貨場、產生零售新物種、C2B生產、人工智能與物聯網。

一臉懵逼?好吧,小商幫科技(公眾號:xiaoshangbang)在下一章節中將用大白話和例子來說明。

我們在這一章中先討論新零售為什麽會產生?

隨著廣大群眾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群眾們從性價比時代,慢慢開始轉向體驗經濟時代,這個很好理解,因為一開始大家窮,買東西就要買性價比高的,可是這幾年經濟大發展之後,很多人有錢了,那麽便宜就不一定是最迫切的需求,還要求更高的品質,更好的服務體驗以及更個性化的產品。

這個時候網絡的短板就出現了——體驗經濟很難在當前的網絡狀況下全部完成。

根據一些研究報告的分析,發現網絡發展到現在,網絡人口紅利已經不再的情況下,零售業態的網絡份額只占了20%左右,雖然阿里系占據了其中大約80%的份額,但即便這樣,阿里系占國內的零售份額只有16%左右!超過80%的份額仍然是在線下完成的。

為什麽呢?有好多原因,有老頭老太不會上網的原因,有眼見為實的原因,有臨時起意馬上就要買到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消費體驗”。

什麽是消費體驗呢?

老頭老太不懂網絡,甚至因為時代的原因,有的是文盲,但仍然可以很輕松的在零售店買到所需要的東西,這個是知識門檻上的體驗。

我想立即買一樣東西,走到樓下的小店或者購物中心就可以買到了,不用等待,這個是時間上的體驗。

我想買點水果,到了水果店之後,可以自己挑選,品種、個頭、好壞,一目了然,買了就走了,這是個性化需求+時間上的體驗。

我帶著孩子去Sopping Mall,先去培訓機構上英語班,然後吃個飯,飯後讓孩子在遊樂場玩一下,玩好之後我去電影院看一場電影,這個是綜合體驗。這些體驗很顯然網絡沒辦法做到。

體驗

而網絡能做到什麽呢?

價格更便宜:淘寶剛出來的時候,是中國經濟正在起步快速發展的年代,那個年代的消費者大部分屬於價格敏感型。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消費者已經由價格敏感型,向體驗型經濟在過度,而且隨著人力成本的提升,網店的宣傳費用,物流費用的上漲,線上的價格優勢已經越來越不明顯,比如小米的雷軍就宣稱網絡的成本已經基本上和線下一樣了。

品種更豐富:網絡能提供更多的選擇,天南海北的產品隨時都能找到。所以,網絡在未來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但對於快消用品、水果而言,大部分人民並不需要那麽多的品牌和種類,家門口就可以解決了,每次的購買相對於網絡的價格敏感度也不高。美國的costco就采取了精選性價比最高的產品,不用客戶動腦的方式,捕獲了一批忠實的用戶。

配送更便捷:網上購買各種各樣的東西,不用出門也可以送到家里,非常的便捷。但如果購買日常用品,顯然周邊的商超更加的便捷,在網絡價格優勢不是特別明顯的時候,絕大部分人群購買快消產品,依然會選擇線下。

新零售為什麽會在這個階段產生呢?因為線上的增長已經出現了明顯的滯漲!而與此同時,隨著我們上面所寫的消費體驗要求的不斷增強,線下的生命力卻在不斷爆發,優衣庫、無印良品的線下銷售出現了爆發式的增長,小區門口的小超市、水果店生意重新煥發了活力。

所以,為了自身的發展,也為了蠶食線下的業務,同時,技術上已經有了充分的準備,新零售勢在必行。

2、到底什麽是新零售

小商幫科技(公眾號:xiaoshangbang)認為,新零售是以數據為核心,對供應鏈能力、物流能力、運營能力、支付金融能力進行重新整合,進行基於“人、貨、場”整體框架的重構,以滿足消費者全業態場景消費升級體驗的新型商業模式。

這說的是什麽鬼?好吧,我們用大白話來說:

新零售要打通線上和線下,把原來以場地為主的線下銷售模式,變成以人為主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銷售模式,要做到這些,就要求解決方案提供商能夠提供一體化的整合能力。而整合的核心,就是大數據。

經過這麽多年的運營,阿里巴巴構建了國內最為完整的線上消費者消費行為數據,每個人的消費頻次,消費商品,消費金額,信用,乃至於你的姓名,地址,手機號,阿里的大數據系統都非常的清晰。

同時,由於阿里是以第三方入駐為主的電商平臺,因此,商家的各種行為它同樣一清二楚:出貨量,出貨能力,商品類別,定價,發貨地址,聯系人,聯系方式等等。有了這些數據,阿里將每個消費者和每個商家都進行了數據的精確重建,這是非常可怕的力量,哪怕國家層面,也沒有能力得到這樣完整的消費數據畫像。

更可怕的是,阿里的螞蟻金服,阿里雲,都是目前互聯網企業中細分領域絕對的龍頭老大,菜鳥網絡整合的物流體系也是業內的老大,數據流,金融流,商品流和物流,阿里在這4個方面都是國內絕對的龍頭,這對於其他競爭對手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有了數據可以怎麽來玩?這個報告里面沒有,小商幫科技(公眾號:xiaoshangbang)來猜測一下:

第一,是實現線上線下消費的無縫對接;

簡單的說,對於大部分的商品,你可以在線買東西,然後到家門口的店里提貨,也可以讓家門口的門店送過來。你也可以到店里買東西,然後缺貨的直接在店里定好,第二天通過其他門店或者最近的配送點給你送到家里。是不是非常方便?你的物流費也省了不少,商家的庫存管理也會非常出色。

第二,是解決配送和假貨問題;

阿里通過合作的門店,直接選擇一些網上質量好,信譽高,性價比高的供應商供貨,通過統一配送,與小區門口的店面進行合作,這個計劃叫“零售通”。

通過“零售通”,一方面可以做B2B統一配送業務賺錢,另外一方面通過廣泛的布局,能夠掌握全國零售商品的物流大數據。此外,還有關鍵的一點,就是配送速度和假貨問題。

一直以來,淘寶體系最讓人詬病的就是假貨和配送速度,而京東之所以能快速成長,很大的原因也在於配送速度快,假貨相對少。

但新零售體系之下,產品通過精選之後,假貨將大幅度減少,而直達小區的產品,在配送時將會更加快速。你可以在不同的阿里門店買東西,然後都不帶走,之後通過阿里的配送體系從不同的地方將商品匯總到你的小區,然後通過“餓了麽”或者“蜂鳥”配送到你家里,大件商品直接由廠家送到你家里。可以預見,在新零售布局成功之後,阿里最主要的兩個問題將得到大幅度的改善。

除了零售通之外,阿里戰略投資了三江購物,易果生鮮、盒馬鮮生等線下門店,並間接入股了聯華超市,這些,都是阿里打通最後一公里的布局試點。

當然,零售通目前競爭對手不少,包括京東的“新路通”以及早就布局B2B配送的中商惠民和掌合天下。還有一些更小的對手,總數大約在百家以上。其中,掌合天下是阿里系的湖畔山南資本投資的企業。所以,阿里自行布局B2B配送+新零售時,他已經不是初哥了,而是經驗豐富的運動員。

第三,是增加大量的消費場景體驗。

在門店中,大量采用傳感器和物聯網,並在將來利用AI技術,做到自動結賬,客戶追蹤、優化庫存、內容推送等,將大大提升消費者的消費體驗和店面的盈利能力。

除了家門口的店,阿里戰略中還包括大型百貨店或者Shopping Mall,這兩部分是互相補充的。

周末你去了阿里或者它的合作者的新型Shopping Mall,在去之前,你可以在手機端查看為你定制的各種消費內容的指南——這些指南是根據你之前的線上線下消費分析出來後推薦的,或者是你初次消費時,根據你網上購物的習慣來推薦的,內容不僅僅是生硬的推銷,而是讓人愉悅的文章。

然後大數據可以預測你的購物傾向,然後對你進行推薦。

美國有一家公司,利用大數據技術,會根據女性購物的細微變化,預判她是否懷孕,然後提前推薦懷孕會用到的物品,使用這套技術後,整體銷售額提升30%,關鍵是用戶的體驗也非常好,因為對於一些年輕的懷孕者,很多時候並不知道要準備什麽,但大數據直接給他們推送相關的產品和知識。

通過大數據,還可以進行消費場景的聚類娛樂和社交,而這種娛樂和社交,在AR/VR時代,將會變得非常有趣。

比如阿里之前試水的AR紅包,在之前應用缺乏場景,但在阿里構建了大量的線下實體店之後,這種社交遊戲就有非常大的用武之地。比如,你在Shopping Mall中,店家和所有客戶都可以玩這樣的遊戲,這種體驗將會非常的有趣。

以上我們用一些例子來說明什麽是新零售,但新零售要全部實現,技術上並非那麽容易,市場推廣上也並非那麽簡單。

比如“零售通”,這是一個需要地推的項目,而且由於人的因素,實現起來並不那麽容易。再比如打通配送系統,對阿里而言,需要整合菜鳥網絡,第三方以及“餓了麽”、“蜂鳥”等資源,對系統調度能力有很強的要求。

但不管怎麽樣,新零售代表了未來,而阿里已經具備了相當的技術實力。

3、與京東的正面戰爭

如果說之前阿里與京東更多的是口水仗的話,那麽現在就到了正面戰了。先看看阿里在新零售領域布局:

此外,阿里在2017年與百聯集團達成了戰略合作,進行“新零售”的合作。同時,阿里加快了在菜鳥網絡的投資,2016年融資百億以上。

而京東的主要布局如下:

阿里系在2014年成立了零售通,京東系在2016年推出了新路通,雙方在快消B2B領域也展開了正面的競爭。

可以看出,不管是時間上,還是布局上,阿里的新零售版圖都遠超京東。

京東在這些年之所以增速快於阿里,除了體量問題之外,很大的一個原因就在於劉強東很早就對用戶體驗有了非常深刻的洞察,在經濟轉型期瞅準“急速送達”和“沒有假貨”兩個口號,向阿里系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猛烈進攻。

不管真的有沒有假貨,事實證明,這些進攻是有效的,賺足了眼球,並賺足了口碑。消費升級之下,年輕群體對於價格不再那麽敏感,而對於是否假貨,是否能夠快速送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京東在電商時代證明了自己的策略是正確的——雖然這個策略的代價是虧損,但快速的成長依然是有價值的。

可是,在增長降速明顯到來的時刻,如果不能形成事實上的盈利(雖然京東在2016年宣布實現了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下的盈利,但懂財務的人都能明白是怎麽回事),後續一旦停止增長,京東的重資產模式將受到嚴酷的挑戰。這也是京東的股價在看似超出預期的業績之下,並沒有出現上漲,反而出現了滯漲的原因,之所以也沒有明顯的下跌,是因為投資人仍然從報表中看到京東較強的管理能力。

所以,京東也必須跟上新零售的步伐,再次尋找新的成長空間,以確保增速的再次提升。

為了決戰,京東把金融業務給賣了,籌集了143億的現金,並能夠獲得後續盈利後稅前利潤的40%。很多人解讀為京東金融要去對標螞蟻金服,小商幫科技(公眾號:xiaoshangbang)卻認為這是京東新零售決戰的姿態。

而阿里系在布局生態系統和新零售之後也非常的缺錢,螞蟻金服在近期傳出尋求50億美元的融資。

新零售無疑是一個燒錢的生意,因為線下的收購,戰略投資,布局,推廣甚至補貼,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但問題的關鍵在於,阿里系有著零售領域最為強大的大數據體系,阿里雲,螞蟻金服也是相應領域最強大的存在,而新零售的核心,在於大數據和相應的技術儲備。

阿里還掌握了大量第三方入駐公司的商品流和物流信息,京東在這方面差距更大。可以說,新零售四要素中的:物流、商品流、金融流和數據流,阿里較之京東,甚至京東+騰訊的布局要比他們在電商中的差距還要大。

同時,阿里系經過多年的精心準備,在圍繞新零售的文娛和場景體驗方面也有深入的布局。而騰訊雖然比阿里在投資上步伐要更大,但投資布局並不匹配新零售,而且,與京東對接這些資源時是否能夠得心應手,現在是個未知數。

看到差距的劉強東顯然也是戰略的高手。京東在“新路通”的戰略中,避開了馬雲布局的主戰場,轉而投向廣大的三線以下城市和農村市場,希望以更加廣闊的空間來形成農村包圍城市,並迎合三線以下城市“消費升級”的紅利。

但京東消費者的主流數據在一二線城市,“新路通”與京東的大數據並不吻合,甚至在四線及以下的大數據是非常缺失的。這意味著,京東希望通過B2B的新路通配送體系,打造三線到六線的大數據平臺,而並非基於大數據進行“新零售”的布局,至少短期做不到。

劉強東在布一個很大的局,這個局非常的艱苦,也不失為一個好策略,但跟新零售的理念存在差距。

在真正的基於大數據的新零售布局上面,京東顯然從戰略到布局方式方法上,都沒有完全理清,到目前為止,並沒有看到太多實質性的動作。京東在今年一再強調要打造成技術型的公司,就是基於這樣的焦慮。

而永輝的入股更像是財務投資,而不像新零售的布局,這從京東在永輝超市中“京選空間”的運作遲緩可見一斑。

京東在新零售領域,從布局和技術儲備上,與阿里的差距是巨大的。京東在今年3月份引進了長江商學院的戰略專家廖建文,正是在戰略層面上看到了自己嚴重的不足。

而阿里巴巴則從2013年開始,一步一步非常清晰的戰略足跡,在新零售領域進行了多項布局:小型商超、水果店和生鮮的戰略投資,大型購物中心的戰略入股甚至控股,大型電器廠商和電器零售商的戰略投資,菜鳥物流加餓了麽和蜂鳥的全體系物流布局,當然,還有大數據體系和雲計算的完善。此外,阿里大文娛體系,阿里的AR/VR布局等,都在為新零售做著充分的準備。

可以說,馬雲在2016年喊出新零售之前,阿里巴巴就已經準備了至少3年的時間進行戰略布局。而京東則多少有些被動,尤其是技術和戰略上,落後阿里太多。

阿里的新零售將對京東現有的體系造成嚴重的沖擊:

首先,一體化的新零售體系完善後,阿里的物流配送將比現在快了好幾個檔次。

如我們上述舉例,網上下單,門店直接配送,或者你到門店拿了就走;而在門店購物,你買了之後不用付現金,直接提走,支付寶+人臉識別系統在後臺進行保障;門店沒有貨的,直接在線下單,然後從附近門店,或者最近的區域進行物流配送;所有門店購物後,不用拎走,直接由物流當天或第二天送達。阿里的物流劣勢將大幅改善,甚至大幅超越京東;

其次,假貨問題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

新零售體系下的商品,將由阿里根據商家的情況進行選擇,仿Costco的思維模式很可能會被采用。

新零售的商品將會進行優選,而不再是大淘寶的商品,質優價廉的產品將被當成線上線下的主要產品。而與此對應的,將會有嚴格的商品考核淘汰機制。

新零售將把假貨率控制在一個非常低的水平,對比京東,阿里在這方面的劣勢也將消失,甚至更好。

最後,新零售將帶來前所未有的消費場景體驗。

除了物流和假貨的極大改善,想象一下,你進入超市購物,不用擔心價格會比網絡上貴,不用擔心商品的品質,拿了之後直接就可以走,不用排隊結賬,這是多麽美妙的場景。還有我們前面列舉的Shopping Mall的場景。

雖然實現這些還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但事情正在發生,銀泰百貨,盒馬鮮生都已經實現了部分新零售的功能。這些場景會讓你對線上、線下一體化消費產生濃厚的興趣。

綜上所述,阿里的新零售將正面對決京東,不僅要搶占傳統零售的份額(或者說分享,因為阿里的策略顯然是以合作為主),還要把物流和假貨的短板進行彌補後,利用大數據和場景化消費,搶奪更多用戶的份額。

4、與騰訊的對決

阿里與騰訊是目前國內最大的互聯網企業,在網絡人口紅利持續增長的階段,雙方雖然偶有摩擦,但基本上還是相安無事的,甚至雙方一起投資的企業也不少。

但隨著網絡人口紅利的顯著下降,雙方這些年來摩擦不斷,典型的就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戰爭,還有阿里接連失敗的社交努力,以及微商的快速發展。

從馬雲的表態和各種表現來看,阿里似乎要放棄社交了?!

但這實際上是不可能的。社交網絡意味著什麽?意味著年輕人的市場和病毒式的傳播。

得年輕人者得天下,這是互聯網領域顛簸不破的真理。

新零售首先會對微信支付造成巨大的沖擊。

這點其實非常的簡單,零售的結賬如果選擇無人支付,或者電子支付的方式,在新零售的布局點中,阿里的零售點顯然不可能使用微信支付。

設想一下,如果將來阿里的新零售滲透了50%的零售店和大型百貨商超,那麽支付寶的空間會有多大?微信的份額將被擠掉多少?

也許是看到了新零售帶來的潛在威脅,也許是需要正面向支付寶進攻,微信在去年年底,匆匆上線了小程序。對於小程序而言,絕大部分用戶會錯意了,以為可以去蹭微信的流量,可是,騰訊不是活雷鋒,小程序的目的是為了線下的掃描,比如,應用於共享單車。

直到現在,小程序仍然在嘗試改進,但這是一個非常矛盾的產品,不讓別人占便宜,又要去占別人的便宜,難度很大。

不管怎麽樣,新零售的推進,將會是支付寶蠶食線下支付場景的收割戰,而騰訊的武器,主要是微信自帶的流量、微商以及京東的新零售推進,加上前途未蔔的小程序,但這些從目前來看並不足以抵抗這場戰爭。

新零售更大的野心在於社交,而社交的關鍵在於娛樂和場景。

我們在上面舉例中,列舉了AR搶紅包遊戲,阿里巴巴在推出這個概念之後迅速將它淡化,讓人以為這又是一款失敗的產品。但實際上,阿里只是在小幅的試水。

在AR和VR產業中,AR技術相對更加成熟,在遊戲、廣告和一些實際應用中更加成熟,而新零售的場景,將大大提升這類遊戲、廣告和應用的可玩性和互動性。

比如,AA美國服飾就引入了AR購物助手,你在商超內透過手機看到的是這樣的:

而另外一家VadaBing公司的VR頭顯戴上後,商店的場景是這樣的:

再比如,有商家引入了AR遊戲“聖誕大作戰”,然後用戶會在商場內四處尋找商家的logo,達到遊戲與廣告的結合,畫風是這樣的:

很顯然,AR技術在遊戲、廣告和社交上已經沒有障礙,只等著場景布局完成後的落地了。阿里巴巴究竟為AR/VR做了多少技術準備呢?我們來看看阿里的布局:

1、2016年2月,阿里巴巴領投 MagicLeap 7.94億美元C輪融資;

2、2016年3月,成立VR實驗室,將專註於優化未來購物體驗,並聯合阿里影業、阿里音樂、優酷土豆等建立 VR 內容輸出標準,推動高品質VR內容產出。

同月,阿里VR購物Buy+正式對外發布,這款產品能讓用戶在虛擬商店里在線購物,開辟“VR+電商”新商業模式。意圖打造全球最大3D商品庫。

3、2016年5月,阿里表示將著力打造最大VR內容平臺。在2016全球VR生態大會上,阿里數娛研發總監、VR產品技術負責人杜武平表示,阿里數娛與優酷業務快速融合,雙方將在VR項目方面統一布局和統籌規劃,著力打造最大VR內容平臺。

4、2016年7月,在淘寶造物節上展示基於HTC Vive的Buy+ Demo。

5、2016年8月,HTC和阿里雲宣布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共同探索雲計算與虛擬現實技術的全新解決方案。

6、2016年11月,阿里巴巴以1500萬美元投資以色列AR引擎和解決方案公司InfinityAR;

7、2016年11月,手機淘寶上線Buy+頁面,消費者通過手機就能使用;Buy+是阿里巴巴旗下的VR購物產品,利用計算機圖形系統和輔助傳感器,生成可交互的三維購物環境;Buy+還與支付寶整合,消費者無需摘下VR設備即可完成支付。

8、2017年1月,阿里巴巴以600萬美元參投以色列AR頭顯鏡片制造商 LumusC 輪;

9、2017年2月,阿里巴巴領投瑞士AR汽車導航公司WayRayB輪1800萬美元融資;

透過這些布局,如果你還認為阿里巴巴不會做社交,阿里新零售不會向騰訊發起正面的進攻的話,就太低估馬雲了,恰恰相反,阿里正在籌備史上最大規模,最大可能性的社交網絡戰爭,新零售場景的導入加上遊戲的互聯互通和協作,以及內容的分享,一種全新的社交品種即將誕生。

阿里正在緊鑼密鼓推進的新零售,將會在不久的將來改變中國零售和互聯網領域的格局,而這背後的技術、資本和戰略的戰爭,將會是異常慘烈的。

新零售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425

VR吹響生態圈競爭號角 借垂直應用搶占市場

蜂擁而至的VR創業大潮在倒閉、轉型、裁員中趨於冷靜,在中國的創業環境下,VR完成了第一輪市場教育:前所未有的沈浸式體驗將會催生硬件和內容生產的新變革,但與此同時VR硬件底層技術還有瓶頸、消費內容有待豐富、消費性價比還需提升,成熟的商業模式還未建立。

與手機產業鏈硬件和軟件可以相分離的產業模式不同,如何突破內容和硬件體驗的雙重掣肘,從硬件設備、操作系統、內容開發、應用到分發平臺驅動全產業鏈參與,成為VR巨頭更持久的戰役。

攻堅戰從B端開始

“在剛剛發展第一年的行業,如果依靠我們把整個行業拉動是非常困難的,需要有更多的合作夥伴、更多產業鏈的人在里面去幫助推動這個市場。”在2017Vive生態圈大會上HTCVive中國區總裁汪叢青告訴記者。在兩天的生態大會上,生態圈和垂直應用被反複強調,也被視為VR從B端進入C端的關鍵所在。

一段時間內HTC業績下滑、高管離職、裁員風波新聞不斷,前不久HTC宣布擬以6.3億元出售上海手機制造工廠消息發出後,也被外界解讀為“HTC未來將全部押註虛擬現實,通過賣廠為HTCVive輸血”。

對此HTCVive虛擬現實新科技部門副總裁鮑永哲回應,“手機業務和VR業務是兩個相對比較獨立的部門,工廠關閉是處於資產活化方面的考慮,和VR沒有關系。”汪叢青則笑稱:“我只能說有些人的想象力很豐富。”雖然兩人一再澄清兩者並無關聯,但從生態大會一系列的動作而言,VR是HTC後手機時代一枚重要的棋子。

“新的盈利模式、殺手級應用、更自然的交互、更好的展示效果、集成更多的AI、計算處理上更低能高效、更經濟簡單的方法定位、更快的網絡、更好的電池存儲技術、更便捷的內容創作工具。”在汪叢青看來這些既是VR當下所面臨的挑戰,也是VR發展機遇所在。

從市場應用來看,受限於以上因素,VR的新商業化突破口,正越來越往B端應用集中,娛樂、教育和企業級應用具備先發優勢。

“今年行業應用將呈現興起之勢,作為普及到C端的另一個重要渠道。”GFK新興智能硬件首席分析師潭瑩告訴記者。根據GFK發布的《中國VR行業應用調查報告》來看,方案商在各領域分布更為集中,六成方案商設計娛樂/遊戲領域,排名第二位的是教育,占比35%。

“企業級用戶對價格沒有那麽敏感,更為看重一個好的產品對於團隊效率的提升,通過行業應用也能夠帶動更多C端用戶了解使用VR。”汪叢青說道,“單純做硬件是走不長遠的”,通過行業應用解決方案更有利於帶動硬件的落地和發展。

下沈之路

正如汪叢青所言,“整個VR行業都在尋找新的收入來源及分發渠道。”開發者作為VR生態最重要的一環,如何讓開發者在前期市場賺錢,獲得可持續營收的模式,關系到整個生態圈的參與度和活躍度。

從互聯網的發展來看,廣告是最重要的方式。在2017年戰略中HTCVive提出將開放VR廣告SDK(軟件開發工具包),將免費或收費的VR內容變為一個收入平臺,例如遊戲中的道具、徽章等也都可以收費。按照行業慣例,平臺會從中抽取30%的分成。

而另一個能夠讓開發者很快拿到收入的是體驗店,“在一個用戶群體還在發展的時候,這些體驗店是可以給開發者帶來一定收入的,而且是一個可持續性的收入。”但汪叢青表示並不想依靠體驗店來賺大錢,體驗店更直接的目的在於用最快的方式告訴用戶什麽是VR。

雖然在業內HTCVive體驗一直頗受好評,但單從價格維度而言並不具備優勢,HTCVive售價目前為800美元,包括一個頭顯和一對運動追蹤器,在中國的銷售價格為6888元。為了拓展市場,今年不少廠商邁出了降價的步伐,例如三星的Gear360從349美元降至249美元,OculusRift也將全線降價,頭顯加手持感應器整套價格從798美元降至598美元。

HTC是否會推出低價的VR設備來提升市場覆蓋率?與其他廠商不同的打法是,HTCVive將開發者所開發的內容帶到不同的用戶和平臺,借此覆蓋低端市場。

例如在移動VR市場,HTCViveportM(移動端的應用分發市場)與六家VR眼鏡盒子生產廠商分別簽署了合作協議,計劃借此將平臺內容帶到千萬級用戶。擴大內容抵達範圍和抵達數量是變現的基數,同時硬件廠商也可以培育潛在消費群體。

毋庸置疑,市場教育仍有很長的路要走。雖然硬件價格暫時不變,但軟件訂閱服務上,HTCVive做出了調整,例如在Viveport推出全新月度訂閱服務,消費者可以29.99元/月的超低價格在Viveport應用商店訂閱5個VR應用,並將享受首月免費的優惠政策,據介紹在過去的一年,每位用戶在一個月大約會花費100元購買產品。

除此之外,HTC還開始與影視巨頭進行合作,牽手華納兄弟,圍繞以虛擬現實為主題的電影《玩家一號》進行獨家戰略合作。《玩家一號》由著名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StevenSpielberg)執導,大手筆合作的背後依然是希望通過影院、家庭娛樂渠道教育C端市場。

“2017年VR行業將會持續發展,暫不會出現爆發式增長。”汪叢青判斷,在經歷2015年和2016年洗禮鋪墊之後,如何給行業帶來切實幫助,這是虛擬現實到來之前的現實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793

雄安建設“集結號”吹響 多家央企密集表態要深度參與

開發雄安新區的集結號吹響之後,多家中央企業迅速行動,紛紛表態將積極參與雄安新區投資和建設。

國投公司率先表態

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下稱“國投公司”)是第一家公開表態的央企。4日,國投公司官方微信表示,該公司計劃繼續發揮基金業務的既有優勢,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資於新區建設。同時,還要創新投資方式,推動基金和直投聯動,謀劃城市管廊、大健康、智慧城市等高端新興產業。

國投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王會生表示,堅決擁護和全力支持雄安新區的規劃建設,國投公司在雄安新區的建設開發中應該大有作為,要帶頭發揮中央企業的骨幹作用、引領和示範作用,爭做雄安新區開發建設的排頭兵、先行者。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國投公司此前已參與京津冀科技成果轉化創業投資基金的設立,正牽頭發起設立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投資基金,首期規模10億元。京津冀基金設立方案已被列入國家《京津冀協同發展科技創新專項規劃》,基金緊扣京津冀協同發展和科技成果轉化兩大戰略主題,具有重要的探索意義。

擬深度參與

4月5日,又有多家央企表態。中國石化集團公司(下稱“中石化”)黨組召開擴大會議,中石化黨組書記、董事長王玉普稱,將以實際行動服從服務雄安新區的規劃建設,扛起中央企業應盡的責任。

王玉普稱,要在落實黨中央關於建設雄安新區的戰略部署上主動作為。一要抓住千載難逢的機遇,全力服務新區建設,自覺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歷史進程。要繼續加大地熱能開發利用的投入力度,擦亮綠色低碳品牌,更好地服務新區建設、造福新區人民。

二要堅持在大局下思考和行動,謀劃好下一步發展,充分發揮央企的帶動作用。要大力推動與雄安新區、河北省的戰略合作,深度對接企地需求,發揮好央企的示範引領作用,敢於擔當,主動作為,實現企地共贏發展,推動建設雄安新區這一歷史性工程。

同日,中國鐵建在京召開黨委常委會。會上,中國鐵建黨委表態稱,中國鐵建作為擁有可研、規劃、設計、施工、監理、運營、投融資、裝備制造、物流貿易、房地產開發等完整產業鏈的大型中央企業,雄安新區的建設,中國鐵建沒有任何理由不深度參與。雄安新區的建設需要哪些服務、資源、條件,中國鐵建又能提供什麽服務、資源、條件?中國鐵建既然能成為“中國高鐵”名片的主力企業,也必能成為建設和服務雄安新區的生力軍。

中國聯通4月5日召開黨組會議,傳達學習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設立河北雄安新區的通知精神,對全力服務保障河北雄安新區建設進行了安排部署,表示將堅決擁護和全力支持雄安新區的規劃建設。

中國聯通雄安新區服務保障工作領導小組同日正式成立,由集團公司總經理擔任組長,分管領導擔任副組長,統籌推進相關工作。

雄縣縣城俯瞰        第一財經記者王曉東/攝

研究新區與企業的關系

中國中冶(01618.HK)4月5日在香港舉行2016年度業績發布會,中國中冶總裁張孟星表示,4月1日國家宣布建立雄安新區,全國人民都很興奮,作為企業更是“睡不著覺”,目前集團正在研究新區與企業的關系,看如何介入到規劃當中。中冶有許多項目在河北,相信未來有很多合作機會。

張孟星對媒體稱,這個計劃實在太大了,雄安新區遺傳了很多優秀基因,包括以上海浦東為主的經濟開發區,以及以深圳為主的經濟特區,又有京津冀背景,相信新區對未來的經濟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新區的建設,基建需求的增加必定會帶動鋼鐵需求的增加,但中國已經是全球鋼鐵產能最大的國家,具體一個新區項目能拉動多少產能需求,目前難以估計。

基建、交通行業央企先行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長王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雄安新區的總體定位是“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雄安新區將承接北京的非首都核心功能。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對第一財經記者稱,央企作為國家經濟社會建設的排頭兵,理應積極融入雄安新區的建設。這不僅為雄安新區帶來大量的資金、人才和技術資源,加快充實其發展,也為央企自身提高效益和產業升級帶來機遇,既有利於央企化解過剩產能,也能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形成新的動能和利潤增長點。

李錦認為,最先參與雄安新區建設的央企應該是基建和交通行業,比如建築、建材、鐵路以及房地產開發為主業的央企將成為先行軍。“預計首先進入雄安新區將是基本建設企業。中國建築、中交建、中鐵建、中鐵工、中國江峽、中能建、中電建、中冶及保利等建設企業將率先進入。鋼材、水泥、玻璃等建材企業也相繼進入。國投公司、國電投等投資企業也將同步進入,河鋼集團將得地利之優,也是沒有懸念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2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