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格力配资方案遭股东否决,董小姐该不该发怒?

http://www.xcf.cn/tt2/201611/t20161104_777545.htm

配资增发的认购方实际要获得的是收购完成之后的企业的股份,也就是说,他们获得的股份中已经包含了此次收购的协同效应。而且,这8家配资认购方既非收购方格力电器,也不是被收购方珠海银隆,换言之,他们对协同效应的产生并无贡献(至于格力集团的贡献已经体现在了其原有的股份价值之中)。这样一比较的话,难道配资价格不应该高于换股收购的作价吗?而以协同效应产生之前的格力股票价格,购得协同效应产生之后包含着银隆的格力股票,岂不是大大地让8家配资认购方占了便宜?

  作者:张巍
  来源:新财富杂志(ID:newfortune)
  格力电器的收购及配资表决案大概是继万科股权大战之后,中国资本市场上最富戏剧性的事件了。特别是商界风云人物董明珠小姐在股东大会上一席掷地有声的发言,震撼力更不亚于一场纪实大片,不由得惊倒群众一片——无论吃瓜的还是吃梨的。
  几天来,事件的原委已经诸多评论家介绍,在此无需赘述。关键之处在于:
  1)格力电器计划收购珠海银隆,并且以增发12.19%的股票作为收购对价;
  2)格力电器的大股东以及董事长本人准备在与此配套的募资计划中认购新股。
  众所周知,股东投票的结果是收购计划获得通过,而募资方案则遭到否决。从表决的程序要求上看,格力电器章程的相关规定要求这两项议案均以出席股东所持表决权2/3的多数通过。但在计算这2/3的比例时,收购方案由于不涉及关联交易,全体股东均有表决权;而配资方案涉及关联交易,因此认购配资的大股东等利益相关方不能投票表决。于是,尽管格力电器的中小股东似乎对上述两项议案都不感冒,但两者的表决结果却出现了180度的不同。
  然而,抛开程序区别,从实际利益上看,中小股东之所以既不赞成收购,也不赞成配资,原因大概有这样几点。
  一是认为对收购对象的估值过高,尤其是130亿元的收购价格与此前8个月珠海银隆的估值66.9亿元相比,几乎翻了一倍。
  二是认为没有必要增发新股作为收购对价,从而稀释中小股东的股权比例。
  三是配资方案让中小股东的股权被进一步稀释,却降低了收购方案对大股东股权的稀释效应。
  那么,站在法律政策的角度看,中小股东们的以上三点忧虑,究竟是不是值得用法律来保护,如果答案肯定,法律又该如何保护他们免受这些忧虑所困呢?
  收购属于经营战略决策
  公司的目的是为股东盈利,但是,现代的上市公司股东人数众多而且往往缺乏经营企业的专业知识和信息。因此,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最基本特征是作为产权人的股东与作为经营权人的董事会之间的分权。简言之,就是将日常经营决策的权利交给专业性更强、决策能力更强的董事会来决定,而股东则主要通过董事的选任权实施间接控制(参见往期文章《伊利的章程修订究竟有几成合法性?》点击标题查看)。
  决定公司经营获利的最终源泉无非是两个:一为调配生产要素数量和比例;二为改变要素的组织形式。前者是传统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投入多少土地、劳动力和资本来进行生产?后者则是制度经济学关注的重点:公司的规模究竟要多大?到底是在市场上外包生产,还是整合进公司这个组织体之内进行生产。显然,从这个角度看,是否实施收购就像是否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或者是否扩大员工数量一样,属于经营决策的基本内容。因此,在公司治理的分权架构下,它属于董事会的决策事项。
  基于这样的认识,美国最具代表性的特拉华州公司法规定:如果收购方案不涉及增发新股,或者新股增发的数量不大,那么,收购决策就是董事会的专权事项,股东甚至没有置喙的机会。只是出于担心增发新股稀释收购方的现有股东,特拉华公司法才要求收购方案中发行新股数额超过已发行股份数量20%的,需要股东投票表决。美国绝大多数其他州的法律,以及三大证券交易所的上市规则都采用了类似的规定。
  现实中,收购方董事会往往会选择发行低于20%的新股,从而绕开股东表决的门槛,把收购方案留在自己的掌控范围之内。所以,假如事情发生在美国大多数州,格力电器发行12%多一点股份收购珠海银隆的方案根本不劳股东们投票通过,就更不用说2/3的多数通过了。而在采取股东中心主义,并且董事会与股东会分权不明的中国公司法下,收购才成了需要股东绝对多数表决通过的事宜。不过,交易对手与收购方的现有股东没有关联关系,因此无需投票回避。
  那么,中国这种把权力留给股东的法律政策究竟好不好呢?这个问题一言难尽。从积极的方面讲,它也许制约了董事和管理层损害股东利益以谋求私利的机会。然而,它也同样会限制董事和管理层作为专业人士发挥经营特长的优势。比方说,董明珠小姐认为收购珠海银隆是格力电器的百年战略。那么,究竟是她的判断更靠谱呢,还是持相反见解的股东们的意见更加靠谱呢?
  假如我们相信股东在此类问题上平均而言的判断比董事、管理层更加正确,那么,让股东直接作出决策自然是好的。只不过,这样一来,在经营管理领域大概也就不存在什么专业知识和专业分工之说了。要是我们相信专业董事和经理人的判断更靠谱,那么,让不那么靠谱的股东来束缚他们的决策,那就显得不怎么靠谱了。
  也许有人会说,董事或者经理人以不合理的高价进行收购,岂不是要坑害了股东?这句话乍听是有道理的,可是细细思量就会发现又是在前面的老套套里打圈圈。什么是不合理的高价?究竟是作为专业人士的董事、经理人对收购价格的判断更准确还是非专业人士的股东判断更准确?我们可以要求管理层在作出判断时克尽谨慎,倾听外部专家意见,多方收集市场信息——法律也正是这样做的,却好像没有理由把价格的合理与否交给股东们作决定。
  如果事实最终证明管理层作出了坏决策,那么,一则股东可以通过选任权对他们加以惩罚,二则“用脚投票”的股东将令公司的股价下跌,从而更容易成为“野蛮人”攻击的目标,而一旦攻击成功,恐怕原有管理层的饭碗也就难保。这就是借助市场的力量制约坏的经营决策。为此,建立和维护一个富有竞争性的公司控制权流动市场就特别重要。
  股权稀释的危害源自对价不足
  公司增发新股,只要既有股东不按比例认购,他们的股权就会被稀释。为此,英美等地采用的普通法(common law)传统上自动赋予既有股东对新股的优先认购权(preemptive right)。不过,实践中这种权利对股东的保护作用并不大,譬如老股东不愿意,或者没有资金认购新股的,优先认购权便形同虚设。非但如此,既有股东享有的优先认购权反而可能阻碍其他投资人认购新股,或者提高新股发行的成本。于是,以特拉华法律为代表的美国现代公司法,废止了普通法的这项传统权利,除非经由公司章程明确规定,否则既有股东不拥有新股的优先认购权。
  那么,新股增发导致的股权稀释是否必然损害既有股东的利益呢?其实并非如此。原因在于认购新股者当然是要付出代价的,也就是要向公司支付对价。如果对价的数额不低于公司现有股份的价值,那么,增发新股就不会损害既有股东拥有的股权的经济价值。换言之,股权稀释对股东造成损害的根源在于认购对价过低,而非增发本身。
  比方说公司原有100股,每股价值1元,小股东持股30%,其股权的经济价值就是30元。现在再增发100股,每股发行价格仍为1元,但全部由大股东认购。那么,增发认购完成后,小股东的持股比例下降到15%,然而公司总股本上升为200元,因此,他们所持有的股份的经济价值仍然是30元,并无变化。假如增发的价格是2元/股,小股东持股比例虽然下降,但其股份的价值反而上升到45元。此时,实际是大股东在增发过程中向小股东输送的利益。当然,反过来,要是增发价格是0.5元/股,那么,小股东的经济利益就通过增发转移给了大股东。
  也许,有人要说,股权的价值不仅仅是经济利益,还有控制权。增发稀释了股份,自然冲淡了控制权,那也将损害既有股东的利益。这话乍听不错,可实际往往并非如此。对于有控制权的股东而言,股份增发当然受制于他们自身的决策,既然他们自己愿意增发,那就无需忧虑这些股东丧失控制权。而对于原本就没有控制权的股东,无论增发与否,其股权价值都不会保护控制权的价值。
  更加复杂情况是:对增发没有决定权的股东却对其他事项有决定权。譬如,持股1/3的中小股东虽然无法影响只需股东简单多数同意的增发决策,却可以影响需要2/3股东同意的并购决策。此时,大股东主导的增发的确可能损害中小股东针对并购事项的控制权。然而,即便如此,只要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股权被同比例稀释掉,那么,增发就没有造成不公平的影响。换言之,在中小股东控制权被削减的同时,大股东也削减了自己的控制权。而既然法律或者章程将增发的决定权交给大股东,那么,中小股东对此也该早有认识,股价也应该体现出这样的控制权结构。
  拿格力电器收购珠海银隆打比方,仍然假定格力原有100股,每股价值1元,小股东持股30%。就算如中小股东怀疑的那样,格力的收购价格过高,发行60股新股收购银隆,考虑银隆的实际价值,银隆股东为这60股支付的实际对价只相当于0.5元一股。收购完成后,格力总共有160股,股本总值130元,其中格力大股东持股比例为70/160,格力小股东持股30/160。大股东的股权被稀释掉(0.7-7/16)/0.7=37.5%,中小股东同样被稀释掉(0.3-3/16)/0.3=37.5%。换言之,增发对双方“控制权”的影响程度相当。
  可见,如果只是要避免中小股东被大股东不公平地剥削,那么,被收购资产的估值是否过高并不重要。既然在中国现行法律之下,大股东拥有批准收购以及用什么样的对价收购的权力,那么,他们也就有权让自己的控制权被稀释掉。中小股东无论怎么想,只要受到的影响相当,就没有理由制止大股东行使法律赋予他们的权力。
  法律禁止“损人而自利”的行为
  说到这里,大家也许已经明白:法律不应干预董事会的收购决定,特别是在该决定得到多数股东批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只要董事和大股东在被收购方没有关联利益;法律也不应干预董事会和大股东的股份增发决定,只要增发没有降低小股东持股的价值或者没有给大、小股东带来不成比例的影响。
  法律要干预的是掌握公司决策权的人——无论董事、管理层还是大股东——利用这样的权力损害其他股东以满足私利的行为。这种“损人而自利”的行为当然包括技术含量较低的直接挪用、偷盗。不过,法律面临的更大挑战是,这些人借着合法的交易形式坑害没有决策权的股东。为此,法律关注的核心是董事和大股东们参与的具有利益冲突的交易,也就是他们一方面代表公司作交易决策,另一方面又在公司的交易对手那里拥有利益,或者根本就是交易对手。
  董事和管理层并不需要拥有公司的股份,因此,公司参与的交易带给他们的影响可以与带给股东的影响性质完全不同。有鉴于此,只要董事或者经理人涉及有利益冲突的交易,就在法律上亮起了一盏红灯。尽管法律并不完全禁止此类交易,却不再对董事和管理层的决策采取顺从的原则,而是要加大司法审查的力度。
  具体来说,就是董事们针对利益冲突交易的决策不受“商业判断规则”(business judgment rule)的保护,而要接受严格的“彻底公平”(entire fairness)标准的审查。为了通过这种严格的审查,董事会在决策过程中往往会把决策权交给没有利益冲突的董事,或者交给股东们投票表决。从前,结合典型的管理层利益冲突的交易——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及私有化——笔者已经对此作过详细介绍(参见往期《中概股私有化诉讼指南》),《特拉华普通公司法》第144条对此也有专门规定。如果通不过这样的审查,那么,董事们就会被认定违反了忠慎义务(fiduciary duty)。
  在此,针对格力电器的收购与配资,笔者再来聊聊法律对大股东利益冲突交易的限制。和董事或者管理层不同,大股东必定拥有公司的股份,因此,损害公司利益的交易通常也会让大股东受到损失。而要是交易无损于公司,那自然也不会伤及小股东。所以,正如笔者前面分析的那样,法律对大股东参与利益冲突交易的限制主要盯住两点:一是交易令公司受损,二是大股东和小股东受损的比例不同。
  正是从这两点出发,特拉华法院早在1971年著名的Sinclair Oil Corp. v. Levien案判决中就确立的一条规则:如果大股东在涉及利益冲突的交易中可能给公司造成损失,并且其本身承受的损失比例低于其持股比例,那么,这样的交易必需对公司“天生公平”(intrinsic fairness)。如果大股东不能对此加以证明,就将违反大股东对小股东负有的“忠慎义务”。后来,在Weinberger v. UOP案的判决中,“天生公平”被发展成为彻底公平标准,即交易的决策过程和交易价格都要对公司公平合理。
  2006年,在Gentile v. Rossette一案的判决中,特拉华最高法院专门对股份增发情况下大股东的忠慎义务作出了说明。法院表示:如果大股东为认购公司增发的股份支付的对价不足,并且增发在增加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同时降低了小股东的持股比例,那么,小股东就有权直接起诉大股东违反忠慎义务。而今年2月,在Calesa Associates v. American Capital一案中,特拉华法院又进一步针对股权稀释的情况解释了大股东的含义。所谓大股东或者控股股东是指持股比例超过50%的股东,或者对董事会具有实际控制力的股东——哪怕其持股低于50%。由于Calesa案中,半数以上的董事在作出有关股份增发的决定时都受制于(beholden to)被告的影响,因此,尽管被告当时的持股比例只有26%,却依然被认定为大股东。于是,法院要求被告举证其以低廉的对价取得增发股份的交易具有彻底公平性。
  让大股东对小股东担负忠慎义务是美国公司法的一大特色,其他法域并非都有同样的规则。比如中国公司法尽管规定了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忠慎义务,却没有要求大股东负担这样的义务。然而,既然中国法律强调股东中心主义,而且多数上市公司的实际运营也受到大股东的强烈影响,那么,中国公司治理中的核心利益冲突也许正体现在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冲突。鉴于这样的情况,笔者以为中国的法律特别有必要引入美国法律中要求大股东负担忠慎义务、防范大股东自利交易的规则。
  董小姐该不该发怒?
  经过对法律政策的这许多梳理之后,让我们回过头来看格力电器收购与配资的方案。顺着上面的分析,笔者不觉得格力对银隆收购案决策有什么问题。即便中小股东对收购价格的高低以及支付对价的方式存有疑虑,但这些疑虑都不足以成为阻挠收购案生效的理由。一则收购方案属于董事会决策事项,又经过大股东的批准,并且大股东也不涉及关联交易;二则即便收购价格的确过高,就此收购交易本身并没有给大小股东带来不成比例的损害。
  但格力电器的交易并非到此为止,而问题就出在下一步的配资(配套募资)方案中。显然,这个定向增发的配资案直接涉及大股东格力集团的利益。于是,从上面提到的法律政策考虑,就需要检视三个问题:
  1)格力集团是不是控股股东;
  2)新增股份的认购价格是不是低于股份的价值;
  3)格力集团通过增发提升持股比例的同时是否降低了中小股东的持股比例。
  如果对这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格力电器的配资方案要么取得不认购新股的中小股东们的批准,要么格力集团能够证明这一方案对公司彻底公平。
  这三个问题中,第三个问题的答案显然是肯定的,配资属于定向增发,仅有格力集团在内的8家认购方,而中小股东并没有份。所以,关键在于前两个问题的答案。先看第一个问题。格力集团在制定配资方案时的持股比例不到20%,而第二大股东京海担保投资是其主要经销商的联合体,很有可能被认定为格力集团的一致行动人。不过,即使将两家的持股比例相加,也不过26.68%。因此,我们需要考察格力电器董事会中代表这两大股东或者受他们影响的董事人数。
  对此,笔者并没有十分确切的信息,只能按照可以找到的资料做些推测。根据公开信息披露,董明珠、张军督和黄辉三位显然是格力集团的代表。叶志雄是珠海国资委的代表,而格力集团又是珠海国资委的全资子公司,因此,他应该也代表着格力集团的利益。另外,徐自发是第二大股东京海担保投资的代表。再加上孟祥凯据称也是珠海国资委系统选择,由格力集团提名的董事。于是,格力电器的9名董事中至少有5-6名代表着大股东格力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若以上情况属实,那么,格力集团显然是能控制公司决策的控股股东。
  最后,每股15.57元的配资认购价格,是按照此次重组事宜首次董事会决议公告前20个交易日格力电器股票交易均价的90%经除权除息后确定的。这原本是用来确定收购银隆需要增发的股份数额而计算出的价格。从并购估值的角度,它属于一种不作任何价格浮动调整(collars)的固定交换比率(fixed exchange ratio)换股交易。实际上,格力电器此后的交易市价都高出这一价格许多,所以,这样的换股收购方案实际上将格力电器股价上涨的风险全部留给了格力的股东。换句话说,假如中小股东认为130亿元收购珠海银隆的价格过高,那么,考虑进格力电器股价上涨的因素之后,格力真实支付的收购价格还远不止130亿元。当然,笔者这里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评估收购价格是否合适,这归根到底是格力电器董事会的判断。
  不过,如果说15.57元/股的价格用来换股收购珠海银隆,还不好评论是高是低的话,那么,将配资增发的认购价格定得与收购换股价格一样就不合适了。用董小姐的话说,收购银隆是百年大计,换言之,收购会大大提升格力电器的价值。用并购的行话讲,那就是此次收购会创造出一加一大于二的协同效应来。于是,收购方案公布后,格力电器股价的上涨或许可以说是市场对这种协同效应的认同,也就是说,这个上涨中间已经包含了银隆将带来的价值。倘若如此,将换股作价锁定在收购方案公告之前的格力电器交易价格,还可以说是为了防止收购方股东占了被收购方的便宜。
  可是,配资增发的认购方实际要获得的是收购完成之后的企业的股份,也就是说,他们获得的股份中已经包含了此次收购的协同效应。而且,这8家配资认购方既非收购方格力电器,也不是被收购方珠海银隆,换言之,他们对协同效应的产生并无贡献(至于格力集团的贡献已经体现在了其原有的股份价值之中)。这样一比较的话,难道配资价格不应该高于换股收购的作价吗?而以协同效应产生之前的格力股票价格,购得协同效应产生之后包含着银隆的格力股票,岂不是大大地让8家配资认购方占了便宜?
  由此,笔者以为,无论格力换股收购银隆的作价是不是合理,也无论前20个交易日均价的90%是不是符合配资定价的惯例(现有法律法规似乎没有类似规定),在当下这个案例中,至少把配资价格定得和收购换股作价一样,就意味着增发的价格被压到了股份的实际价值之下(除非董小姐承认收购没有协同效应,不过,那就等于推翻了她“百年大计”的豪言了)。
  这样看来,格力电器的此次配资还的的确确涉嫌大股东自利交易,所以,也的的确确有必要让没有利害关系的中小股东来批准一下。从这个角度看,格力电器的公司治理机制还不乏值得称道之处。从本次股东决议的结果看,它的治理机制还真的起到了防止大股东借助自利交易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作用。
  既然自己公司的章程定下的规则赋予了中小股东监控大股东关联交易的权力,那么,作为董事长的董小姐又何必因为大股东的关联交易被否而发怒呢?恰恰相反,格力电器这种优良的内部治理机制正好给中小投资者带来信心,而这又将推高公司的股价,降低其融资成本。对董小姐而言岂非可喜之事?说她不该怒,此其一也。
  再者,本次格力收购银隆的方案已经得到通过。至于另一项被否决的所谓总体性议案——《关于公司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议案》——一看名称便是滑天下之大稽。交易符不符合法律法规岂能由股东投票决定?这岂不是将股东当成了法官?因此,这个决议无论表决结果如何,都不应产生任何法律后果。于是乎,目前董小姐要实现其百年大计,并没有什么法律上的障碍。与一个企业家心目中得偿企业百年大计的夙愿相比,个人区区几个百分点的增持受阻又算得了什么呢?董小姐不该怒,此其二也。
  最后,从董小姐在股东大会上的讲话看,她完全是一位为企业殚精竭虑的优秀职业经理人。不过,面对股东们否决其配资方案,董小姐一怒之下摔出“我5年不给你们分红,你们又能把我怎么样”的话来,这恐怕就要不小心触碰了法律的底线。不错,董事会分红与否的决定通常受到“商业判断规则”的保护,不容股东说三道四。可是,这条规则有个例外,那就是不允许董事会的判断出于恶意。一般情况下,股东们要想证明董事会的恶意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是,董小姐的这一席话,倒很可能成了“不分红是为报复中小股东不同意配资”的证据,这样一来,这个不分红的决定恐怕就很难逃过“恶意”二字了。因此,董小姐大概最最不该冲着分红的往事发怒了。
  有此“三不该”,董小姐何不暂息雷霆呢?毕竟,再好的商业判断也只是主观判断,在最终得到事实证明之前,一个人眼中的百年大计也完全可能是另一个人眼中百年昏招。优秀的经理人只有经过市场的大浪涛沙才能最终浮现。写到这里,笔者不由想起了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论硅谷创业大拿的一句话来:“每个乔布斯背后也都有一个杨致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246

奧巴馬“否決”中企並購愛思強 德方表示審查不受影響

德國愛思強公司(AIXTRON)當地時間3日發布臨時公告稱,美國總統奧巴馬日前已簽署命令,禁止中國福建宏芯基金收購愛思強的美國業務。據中新社報道,對此,德國聯邦經濟部發言人表示,美方審查結果對於德國官方正在進行的審查“不構成任何影響”。愛思強方面則強調,美國這一決定僅限於該公司在美業務,且並未禁止宏芯基金收購其股份和股票。

愛思強是一家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的半導體設備供應商,近年來由於經營問題陷入虧損。今年5月,中國福建宏芯基金(FGC)提出收購愛思強,愛思強於7月份起開始處理收購要約。到10月21日,宏芯基金對愛思強的收購要約已結束,並已付清愛思強約65%股份,足以令交易通過。

然而,在美國情報部門以所謂“中國可將愛思強技術用於軍事目的”為由直接插手幹預下,德國聯邦經濟部10月下旬意外地撤回了對此項並購的許可並開始重新審查。此舉遭到了來自中德兩國商界的批評。

12月2日,已有消息稱奧巴馬將簽署前述命令。當天,德國經濟部發言人瓦格納回應稱,美國和德國進行的是兩個互相“完全獨立的”審查,德方的審查獨立於美方,即使美國給出了審查結論,“也不會對德國方面的審查構成任何影響”。瓦格納同時表示,德國經濟部的審查目前仍在進行中,且是“不預設結論的”。德國之聲3日援引該部門另一發言人的最新表態稱,德方正繼續進行不預設任何結果的調查。

愛思強3日在公告中表示,收購方和愛思強兩方正在評估美國政府這項決定的影響,並將同德國金融監管局協調,以了解這項決定對並購可能帶來的後果。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2日表示,這起收購案是正常的商業並購案。既然是正常的商業並購,就應按照商業原則和市場規律加以實施和把握。

“我們不希望外界對這起正常的商業活動賦予過多的政治解讀,更不應對其進行政治上的幹擾。”耿爽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157

張高麗:統計造假的,政績考核將被一票否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8日到國家統計局調研,並主持召開貫徹落實《關於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提高統計數據真實性的意見》座談會。

張高麗表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統計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統計是經濟社會發展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是宏觀調控的重要依據,必須防範統計造假、弄虛作假,確保統計資料真實準確、完整及時。李克強總理要求,堅持實事求是,確保統計數據真實可靠,為國家各項決策部署提供科學支撐。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大力推動改革創新,加快構建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統計管理體制機制,著力增強統計工作科學性、權威性,著力提高統計數據真實性、準確性。

張高麗強調,要加快健全責任制和問責制,明確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和相關責任,建立全覆蓋、可追溯、嚴問責的防範和懲治統計造假、弄虛作假責任體系。要切實加強對領導幹部統計工作的考核管理,完善政績考核指標,改進政績考核方法,對統計造假、弄虛作假的,實行“一票否決制”。要健全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統計管理體制,加強國家統計局統一組織領導和協調全國統計工作能力,從制度上進一步調動地方各級政府尤其是省級政府防範和懲治統計造假、提高統計數據質量、推動統計事業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要嚴格幹部隊伍管理,將防範和懲治統計造假、弄虛作假納入政府機關和統計機構工作人員依法行政、依法履職責任範圍。要加大統計執法力度,用法律武器嚴懲統計造假、弄虛作假,用好失信企業聯合懲戒機制,促進形成依法誠信統計良好社會氛圍。要加快統計制度方法改革創新,抓緊建立健全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統計調查體系。

張高麗要求,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搞好協調配合,強化問責追責,全力推動《關於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提高統計數據真實性的意見》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取得明顯成效。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提高統計數據真實性,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紮實統計保障,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

在座談會上,國家統計局主要負責人匯報了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前期工作和下一步安排情況,中央組織部、財政部和吉林、湖南省人民政府負責人作了發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780

全球頭條丨英國退歐後,西班牙喜獲直布羅陀事宜否決權

——華爾街日報——

【英國退歐後,西班牙將獲得直布羅陀相關事宜的否決權】歐盟宣布,西班牙在英國退歐後將享有對直布羅陀海峽未來發展事宜的否決權。歐盟外交官表示,歐盟這次決定似乎給了西班牙很大的的甜頭,這樣西班牙就不能拿直布羅陀的問題來威脅退歐了。根據該份協議,在英國脫離歐盟後,歐盟與英國簽訂的任何可能影響到直布羅陀區域的協議,均需要得到西班牙和英國的同意 。英國外交部長鮑里斯則回應道,英國將繼續保持強硬的不妥協態度,抗議歐盟賦予否決權給西班牙。

——Reuters——

【委內瑞拉最高院將恢複國會立法權】周六,委內瑞拉最高法院裁定,將恢複國會的立法權。而就在上周三,委內瑞拉高院曾剝奪了國會的部分立法權,反對者稱此舉為一次“政變”。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隨後表示,早些時候曾敦促最高院對立法權轉移的判斷做出複審,如今我們已經達成共識去解決這個爭端,這並不是人們口中謠傳的政變。

——Bloomberg——

【五國聯合出動,瑞信集團再遭突查】瑞信集團因涉嫌逃稅及洗黑錢被5國發起調查,包括英國、澳大利亞、法國、德國及荷蘭等五國對瑞信集團在歐洲的私人銀行賬戶進行審查,2名瑞信高管被捕,數十人涉案遭調查,瑞信集團的員工也被質詢。此次突然的聯合審查並沒有提前通知瑞士當局,而且令瑞信集團的財富管理擴張計劃再次受阻。

——CNN——

【美司法部敦促上訴法院解除對移民禁令的限制】在夏威夷法官叫停特朗普新頒的移民禁令後,美國司法局敦促舊金山聯邦上訴法院盡快對夏威夷法官的裁決做出判定,並稱此案件對於美國大眾具有重大意義,也代表了美國憲法精神,法院應該意識到國家安全利益應當被擺在首位。美國司法部要求上訴法院在4月7日之前解除對移民禁令的限制。

——BBC——

【普圖馬約河發生澇災,哥倫比亞受泥石流侵襲】因暴雨連連,哥倫比亞普圖馬約河域發生澇災引發泥石流,造成至少154人死亡,超過300人受傷,失蹤人口不詳。哥倫比亞總統桑托斯表示已經派出救援部隊前往滑坡現場進行搜索救援,災情已升級至全國性緊急事件,道路被泥石流掩蓋,房屋也被泥土淹沒,加大了救援活動的難度。

——英國金融時報——

【歐盟:對英國退歐實施的懲罰已經很嚴厲】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表示,歐盟並不會因為英國退歐就對針對性地實施懲罰,歐盟已經在退歐談判上與英國制定了一系列的原則性條款,在英國正式脫離歐盟後,雙方的經濟貿易等事項將會正常開展。至於英國首相提議的經貿活動與退歐同時進行則是不予考慮的,因為這屬於歐盟的“損失控制”政策的一部分。

——印度經濟時報——

【福特剎車又曝問題,將召回5.3萬輛卡車】因剎車帶存在問題,福特將召回5.3萬輛F-250型卡車。福特官方表示,部分客戶在使用F-250時,汽車在正常泊車後會出現滑行,這是因為制造過程存在瑕疵,而問題車輛均產自肯塔基州的工廠。經銷商表示將會為問題車輛免費提供維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090

俄否決譴責敘利亞化武襲擊草案 美俄關系進一步惡化|視點

4月12日,聯合國安理會就英美法三國起草的敘利亞化學武器問題決議草案進行表決,表決結果為10票贊成、2票反對、3票棄權。由於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俄羅斯在表決時投反對票,該決議草案未獲通過。

聯合國秘書長敘利亞問題特使德米斯圖拉在大會上表示,作為敘利亞國際支持小組的聯合組長,美國和俄羅斯在很多問題上十分不同,這是廣為人知的;但同時,他們也擁有共同利益以及責任,這就需要兩國共謀對策,齊心協力穩定現狀。

當天,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與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舉行聯合新聞發布會時表示,北約和美國能與俄羅斯和睦相處,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但他也承認,目前美國和俄羅斯的關系恐處於歷史最低點,這樣的關系已經維持了相當長一段時間了。

巧合的是,美國國務卿蒂勒森恰好在當天訪問了俄羅斯總統普京。兩人就敘利亞、烏克蘭等重要議題進行了探討。在之後的新聞發布會上,蒂勒森表示他向普京直率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兩國關系正處於低谷,信任程度較低,而兩個核大國不能處於這種關系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409

全球頭條丨特朗普表態中國不是匯率操縱國 俄羅斯否決聯合國敘利亞決議

——CNBC——

【日本俄羅斯相繼承認合法性 比特幣一飛沖天】繼上周日本內閣通過法案承認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具備“類財產價值”,可以用於支付和數字交易後,此前一直對比特幣等數字貨幣持抵觸態度的俄羅斯周二也表示可能將在明年宣布比特幣作為合法金融工具的用途,比特幣價值在近一周上漲100美元至1220美元上方,總市值達到195億美元,較4月5日上升11.2億美元。 目前日本國內支持比特幣結算的店鋪約有4500家,日本也是全球第二大比特幣交易市場。

——金融時報——

【催促並購忙中出錯 阿克蘇諾貝爾指控股東泄露敏感信息】作為一只活躍對沖基金,Elliott Advisors作為阿克蘇諾貝爾股東一直試圖推進PPG的並購協議。周三Elliott 將一封試圖罷免阿克蘇諾貝爾主席的郵件發給了PPG,收件欄里卻鬼使神差的加入了阿克蘇諾貝爾投資者關系部。信中提及,目前已經收集了10%以上股份股東同意,準備通過緊急股東大會罷免兩次拒絕PPG報價的公司主席Antony Burgmans。阿克蘇諾貝爾方面表示,將在14天內決定是否舉行緊急股東大會,但Elliott 提前告知對手針對公司高層的“攻擊”計劃並不恰當。荷蘭監管部門已經關註到此事,並將密切關註事態後續發展。

——BBC——

【美聯航CEO拒絕辭職】美聯航CEO穆諾茨(Oscar Munoz) 周三接受美國廣播公司《今日美國》采訪時表示,對暴力驅客事件感到非常“羞愧和尷尬”,但自己不會引咎辭職。當被問及未來“超售”客機上在座的旅客如果拒絕主動離席會如何處置時,穆諾茨承諾不會再出現空警采取強制手段的情形發生,永遠不會了。目前一位涉事空警已經被“強制休假”,芝加哥空管局表示其行為不會得到原諒。

——華爾街日報——

【特朗普:美元太強勢 中國不是匯率操縱國】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三就匯率、利率等問題接受了《華爾街日報》的采訪。特朗普表示在本周將公布的美國財政部半年度匯率報告中,中國將不會被列為匯率操縱國。美元變得越來越強,這部分責任在我,人們對我的信心很高,但強勢美元會影響競爭力,最終傷害美國。對於耶倫,特朗普表示自己很尊重她,尚未確定任期結束後是否繼續任命她任職美聯儲主席,而此前特朗普曾暗示自己很可能不會給耶倫下一個任期。不過他話鋒一轉,“說實話,我更喜歡低利率政策。”美國財政部隨後確認不會將中國納入本周發布的匯率操縱報告。

——Reuters——

【聯合國敘利亞化學武器問題決議草案遭俄羅斯否決】聯合國安理會12日就有關敘利亞化學武器問題決議草案舉行表決,該決議草案由美國、英國和法國提出。由於常任理事國俄羅斯行使否決權,決議最終未能獲得通過。這是自敘利亞內戰爆發以來,6年內第8次俄羅斯在有關敘利亞問題的聯合國決議投票上行使否決權。

【普京會見蒂勒森】雖然本周一俄羅斯總統發言人佩斯科夫曾明確表示,與蒂勒森會面並不在普京的工作日程上,周三他卻松口稱,如果雙方一致認為知會普京有利於談判,蒂勒森將會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面。最終在結束與拉夫羅夫的會談後,普京親自接見了蒂勒森。普京表示,特朗普上任美國總統後,美俄間的相互信任被削弱,特別在軍事級別,雙方的關系出現了倒退。美國國務卿蒂勒森表示,俄美間互信水平處於低點,兩大核巨頭不應保持這種關系。

——Bloomberg——

【美聯航暴力事件受傷乘客將起訴美聯航】美聯航暴力驅逐事件受傷乘客,越南裔醫生David Dao的代理律師周三向伊利諾伊州地方法院提起緊急要求,要求美聯航和相關各方保留與事件有關的錄像和其他證據。除了此次事件的主體美聯航之外,芝加哥奧黑爾機場的運營方芝加哥政府也被要求保留與航班3314號相關的登機記錄等證據。美聯航CEO穆諾茨(Oscar Munoz) 周三接受美國廣播公司《今日美國》采訪時再次表達了歉意,承諾未來將再也不會讓已經登機的旅客改簽航班。美聯航母公司聯合大陸控股也宣布將向發生乘客拖離事件的3411航班全體乘客支付補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416

樂視不再是賈躍亭一人說了算,一個女人手握董事會否決權

“樂視姓賈還是姓孫?”

剛剛宣布辭去樂視總經理職務的賈躍亭21日遭遇了媒體的犀利提問。

身穿黑色長袖的賈躍亭說,這個問題壓根兒不用回答——如果你們相信那個謠言,孫總就不會投樂視了,“還有說得更過分的,比如梁軍投靠融創了。當然這無所謂了,我相信對真正了解樂視的人,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

賈躍亭、梁軍與樂視高管合影(左至右分別為劉淑青,劉弘,賈躍亭,梁軍,張巍,趙凱)

21日的記者會還有一個有趣的細節:當有記者提問,孫宏斌對樂視的多個業務都派駐了CFO(首席財務官)或財務總監,接下來的戰略執行是否更多遵循融創的理念?此時,融創中國派駐樂視網、已通過董事會提名的劉淑青率先進行了回答,並稱控制權之爭完全不存在。

樂視的故事就像是一部漫長的分季美劇,只有開頭,看不到結尾。今年1月,融創馳援資金鏈緊繃的樂視,但和好消息接踵而至的還有放棄20億美元的Vizio(高清電視機制造企業)收購計劃,易到司機資金風波,非上市業務手機、樂視體育等裁員傳聞四起……

“我們樂視天天都上頭條,只不過都是負面的。樂視一路坎坷走過來,並不擔心,但是希望樂視真實的情況被更多人了解。”賈躍亭說。

他告訴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記者,樂視以後將會聚焦兩大體系,上市公司和汽車。非上市公司體系以後孵化成功,第一考慮是納入上市公司或者獨立上市。

對於自己的精力,賈躍亭稱身體很健康,精力首先是放在上市公司體系,非上市業務則主要放在汽車上。他同時透露,汽車業務A輪的融資很快就會正式啟動。

為什麽是梁軍

樂視網21日的公告稱,賈躍亭特申請辭去公司總經理職務,專任公司董事長一職,聘請梁軍為公司總經理;楊麗傑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財務總監職務,聘請張巍為公司財務總監。

梁軍就任樂視上市公司總經理,此前早有端倪。今年的融創中國2016年業績發布會上,融創中國董事會主席孫宏斌提到了對樂視的諸多看法,提到要讓上市體系有一個完整的封閉性,並稱融創中國要求樂視要有一個CEO,“原來沒有,現在要有人來管,是梁軍在管。”

一位接近樂視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樂視的高管中,工科背景的梁軍邏輯思維能力強,卻難得有一股“書生氣”,而且說話比較直,“敢於向賈躍亭直言不諱”。

賈躍亭與梁軍

入職樂視之前,梁軍曾在聯想工作了17年,先後擔任聯想產品鏈管理部總經理、聯想集團智能手機產品開發副總裁等職位。

梁軍此前接受第一財經頻道《中國經營者》采訪時透露,2012年加盟樂視是他人生第一次跳槽。此前他並不認識賈躍亭,甚至都不知道樂視這家公司,但在和賈躍亭談過幾次之後,自己有兩點被打動:一是2011年時,樂視在整個內容版權的布局極為豐富,能做的事情非常多,此前在聯想內部做分析的時候,也覺得需要有內容支撐才能讓硬件產品長上翅膀飛起來;二是賈躍亭看似互聯網出身,但對硬件產品有特殊的愛好。

加入樂視後,梁軍的團隊先後做出了安卓機頂盒和樂視超級電視等智能硬件產品。他曾對記者描述自己的工作狀態:“一個季度當一年使,一個星期工作六天,每天晚上9點之前回家算早的。”

在樂視關鍵時期,梁軍所帶領的業務稱得上是樂視生態中的優質資產,盡管仍然虧損,但盈利前景可期。

賈躍亭對記者評價梁軍:“是真正樂視生態培養出來的最優秀的互聯網生態型的人才之一,也是樂視網從創立到現在第一次有了真正專職的總經理。”他稱,樂視對於組織架構的調整幾年前就開始思考,真正開始決定期是去年8、9月份,但很難找到一個同時具備豐富的產品經驗和互聯網能力的人。

“隨著公司的發展,業務量越來越大。在去年下半年,公司也遭遇了一些經營管理能力不足、流動性預判能力不足等問題,我們開始思考在重要的板塊應該設立專職的CEO,尤其上市板塊是整個樂視生態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怎麽樣通過組織結構和治理結構的調整,讓更強的團隊投身於樂視網的經營管理當中,真正能夠讓我們上市公司的業務有更大、更快的發展。” 賈躍亭說,後來樂視得出結論,上市公司的負責人適合在體系內培養和選拔出來,而不是從體系外空降。

對於張巍的任命,賈躍亭表示,此前張巍是樂視非上市公司CFO(首席財務官),對整個樂視生態、業務和財務的理解很深,也是業內為數不多的博士級的CFO,能夠配合梁軍,真正讓上市公司下一個階段的戰略目標達成。

姓賈還是姓孫

今年1月,融創馳援資金鏈緊繃的樂視,對樂視總投資高達150億元人民幣,包括以60.41億元收購樂視網(300104.SZ)8.61%股權,以79.5億元獲得增發後樂視致新33.5%股權,以10.5億元收購樂視影業15%股權。

150億元的投資,從孫宏斌初見賈躍亭,到雙方召開發布會,僅用了36天。這令業界震驚,一些人將其解讀為兩個理想主義者的賭局。但孫宏斌心態平和,他說,這就是一筆生意。

孫宏斌曾在融創中國的業績發布會上對媒體表示,實際上樂視企業戰略方向,每一點都挺對,但加起來就不對了。“因為他們手上資源不夠、管理能力不夠。”

在互聯網評論人士方興東看來,樂視的確低估了不夠專註的報複,也低估了企業成長資金激增的巨大壓力,沒有分清樂視的願景和冷酷的現實。

可以看到的是,融創投資樂視150億元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推動了樂視完善治理結構,把上市體系與非上市體系進行隔離,“一定要讓上市體系有一個完整的封閉性,資金是封閉的。”孫宏斌稱。

與此同時,按照此前約定,融創還派了公司負責風控和內審的劉淑青擔任樂視董事,並在樂視網董事會中具備否決權;此外,融創任命了三位財務經理分赴樂視影業、樂視網和樂視致新。

對於非上市公司業務如易到、樂視體育、手機等業務,孫宏斌稱正在推動這些業務出售或者進行對外合作,“該賣的賣,該合作的合作,幹好一件兩件事就行了。”

可以對比的是,在今年年初接受第一財經獨家專訪時,賈躍亭曾稱樂視七個子生態控制權一個都不能少。現在,賈躍亭表示,七個子生態依然缺一不可,但樂視會用不同的方式來解決七個子生態的化反,“不見得作為控股股東才能實現生態型,也會考慮出讓一定的股權比例,只要是能夠真正在組織上,在創新協同和業務協同上達到我們的生態協同的要求。”

對於自己和孫宏斌的關系,賈躍亭稱他們不僅僅是二股東、投資的關系,更多的是朋友,“管理是樂視的短板,所以在公司的治理架構和公司的管理、未來戰略方向,孫提供了好的建議,非上市體系更多是建議方面的。”

樂視網已提名候選董事劉淑青則對記者強調,融創投資樂視到現在一直沒有發生變化,依然支持樂視的發展,“控制權之爭,其實完全不存在。”

“當然,也會有意見不一致的地方。”賈躍亭對第一財經記者稱,意見不一致時會有頂層的會議,大家都會參與進來,以及通過董事會進行重大問題的決策來統一意見。

樂視如何找未來

一系列高管任命和業務架構調整的背後,並不意味著賈躍亭將馬上與樂視上市公司完全“切割”。

賈躍亭告訴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記者,首先,他的精力將主要分配給上市公司,因為這是樂視最重要的業務;在上市公司之外,更多的精力將放在汽車業務當中。

對於最為關註的非上市業務汽車,賈躍亭稱樂視汽車的A輪融資很快就會正式啟動了,應該不會太久,2017年內有可能完成,“當然我們要用最快的速度先把產品生產出來,讓大家體驗到什麽才是真正的互聯網汽車。”

除了汽車,目前樂視的非上市公司包括O2O銷售平臺、垂直業務(手機、體育、易到)等,大多是初創類的業務,屬於培育期、孵化期。賈躍亭透露,非上市公司幾個板塊中現在比較困難的是手機和體育,易到看似風波比較多,其實已經進入快速成長期,而且不需要太多的資金。

“我們希望易到的翻轉會成為我們觸底之後的第一個反彈。”賈躍亭說。

至於近日的樂視裁員問題,賈躍亭更願意強調是人員優化。優化主要在非上市體系,“真正讓我們現在的組織發揮出最高的效率,而不是存在大量的效率低下的人員”。他稱上市體系也做了比較低比例的人員優化,但上市體系依然會不斷地引進優秀人才,更多的是組織效率的提升。

對於未來公司的管理和發展方向,梁軍表示,將嘗試開放閉環系統,創造與競爭對手不一樣的模式,不拒絕與任何可能的合作方進行合作,“希望多給我一些時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002

美國工廠員工投票否決成立工會 福耀玻璃贏了?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1-12/1160705.html

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海外建廠。但是,布局海外,不只是花錢投資這麽簡單。如何讓國外員工適應中國企業的管理、中國企業如何適應外國人的工作方式,是擺在勞資雙方面前的問題。

如果企業選擇投資美國,那麽還要面臨一道更為嚴峻的考驗——工會。在美國,工會組織異常強大,且不說頻繁的罷工,在工資談判上,工會甚至可能決定一家企業的生死。

就在今年6月初,《紐約時報》一篇有關福耀玻璃工廠在美遭遇工人抵制的報道,將福耀在俄亥俄州莫瑞恩市的工廠推上了輿論風口。報道中指出,福耀玻璃在美工廠遭遇用工、生產安全和文化沖突等問題。福耀玻璃是中國“首善”曹德旺旗下的企業。

但令人錯愕的是,被稱為“世界上最具戰鬥力的工會”的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在福耀玻璃身上遭遇巨大挫折。福耀玻璃美國工廠的工人們,選擇站在他們的中國雇主一邊,否定了在該廠建立工會的要求。

公開資料顯示,10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機,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曾有一項“名垂青史”的傑作:當時美國三大汽車廠福特、克萊斯勒和通用深陷困境,但工會不願降低工人工資收入,這讓本就麻煩纏身的三大汽車廠一度難以為繼。

員工投票反對成立工會

當地時間本周四(11月9日),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the United Automobile Workers Union)在其官網上表示,福耀玻璃在俄亥俄州莫瑞恩市工廠的員工以444票贊成、868票反對的結果成功阻擊了聯合會在福耀玻璃工廠建立工會的動議。

▲圖片來源: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官網

“很高興福耀玻璃美國工廠的員工們選擇了與公司保持直接溝通”,福耀玻璃北美區總裁劉道川(Jeff Daochuan Liu)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尊重員工在是否成立工會問題上的選擇。”

對於這一結果,全美汽車產業工人聯合會表示,正在考慮就福耀玻璃員工們的行為向美國聯邦勞工委員會提出異議。“令人沮喪的是,如今已是2017年,但仍然有些公司無視工人的聲音和公平的待遇。”該工會負責人里奇·蘭金(Rich Rankin)表示。

此前,《紐約時報》報道稱,多名福耀玻璃員工表示,他們對福耀玻璃苛刻的管理感到非常沮喪。部分同事會因為一些非常輕微的違規行為而被直接開除,或者因為提出了非常誠懇的建議而被處罰,但受到領導青睞的員工在違規時卻不會被追究。對此,福耀公司完全否認這樣的指控。

今年6月,央視新聞曾報道,去年,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因安全違規向福耀集團開出22.6萬美元的罰單,福耀集團隨後與管理局達成了和解,罰單金額減至10萬美元。這份罰單始於去年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收到一封11名福耀玻璃工人聯名投訴信。一年前,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在莫瑞恩市福耀工廠外不到100米處開設了一處辦公室,專門尋找願意加入工會的福耀工人,投訴的聯名信就是該工會協助的。在這里,記者遇見了兩位福耀的美國員工。他們說,福耀與相關管理機構進入和解階段後,制定了一個相應的全面安全管理體系。福耀還同意將更好地聽取工人對安全問題的意見,加強安全管理。



▲圖片來源:央視報道截圖

目前,福耀玻璃已經在美國投資超過5億美元。福耀玻璃的首席法律官Athena Hou表示,全美汽車產業工人聯合會正視圖將福耀玻璃“妖魔化”。

有分析稱,福耀玻璃工人反對成立工會,是中國工廠的勝利,他們成功地適應了美國勞資關系規則。

為工人謀福利的工會 造成了底特律的破產

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是代表美國和加拿大工人的一家美國工會。全美汽車工人聯合工會作為美國勞工聯合會的一部分成立於1935年,並在1936至1950年代迅速發展。從成立到如今,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旨在不斷代表會員與雇主進行勞資談判,為加入該聯合會的工人謀求更高的薪資待遇,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進而保證經濟社會分配的公平性。

為工人們謀福利,聽上去很美好。但從結果來看,這個工會的做法被人詬病,甚至有分析認為,汽車城底特律的破產,也有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的“功勞”。

美國傳統基金會(the Heritage Foundation)在2008年12月的一份報告中指出,2008年,美國三大汽車公司——通用、福特、克萊斯勒申請破產重組,當時就有分析人士稱,這三大汽車公司的工人都加入了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他們的薪資和各項福利高達70美元/小時,這一數字讓汽車企業不堪重負。在“汽車城”底特律,日積月累的退休金,造成該市龐大的財政負擔,再加上人口的減少,使得市政府負債迅速膨脹。2013年7月18日,不堪重負的底特律政府宣布破產。

▲圖片來源:美國傳統基金會報告

不僅是汽車行業,美國的其他工會也有類似的問題。美國聯邦統計局2001年-2011年數據顯示,加入工會的工人比非工會會員的工人收入更高、工資增長更快、享受的相關福利更多。以2011年為例,工會工人的平均薪資是23.03美元/小時,非工會工人的平均薪資是19.51美元/小時。

▲圖片來源:美國聯邦統計局報告

為什麽加入工會能夠幫助提高工人薪資呢?簡單地說,加入工會等於把工人組織起來,組成一個整體與雇主進行談判,談判不成,可能就會以罷工“要挾”雇主。《福布斯》雜誌分析稱,在全球化還不夠的時期,行業工會導致企業成本增加,增加的部分會轉嫁到消費者頭上;但是,在全球化、競爭更加激烈的時期,增加的成本難以轉嫁,這也就是底特律破產的本質。因此,如果沒有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美國可能依然能夠領導世界汽車制造業,大部分工人還能保持較高的生活水平,底特律也不至於淪落到破產的境地。

但是,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對美國汽車制造業的控制越來越小。1999年,有85%的汽車都是該工會的工人生產的,到了2013年,這一比率下降到了54%。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越來越多的外國資本和外國汽車品牌在美國建廠,但這些企業一般不會買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的賬。

每經記者 蔡鼎

每經編輯 王嘉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830

收購恩智浦一波三折,商務部若否決會否重創高通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今日在發布會上回應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表示,商務部正在依法審查高通和恩智浦並購案,該案在行業內將產生深遠影響。4月16日,高通公司申請撤回申報並已經重新申報。商務部將繼續按反壟斷法的相關規定,依法公平公開公正地做好該案的反壟斷審查工作。

在半導體領域,恩智浦半導體是全球最大的制造商之一。收購恩智浦對高通來說十分重要,後者正在尋求用戶群的多樣化,並日漸成為快速發展之汽車市場上的領先芯片供應商。

該美國芯片制造商已經獲得全球9家監管機構中8家機構的批準,以最終敲定收購。中國監管機構是唯一一家還未給予批準的。通過再次申請,高通或許將給商務部提供另外6個月的時間窗口來評估其申請。這將是高通第二次重新向商務部提交其反壟斷申請。

高通收購NXP一波三折

分析師認為,在中美貿易和投資緊張局勢未得到解決之前,中國商務部不太可能批準這次交易。

本月早些時候,特朗普政府擬議對約1300種工業、技術、交通和醫療產品征收近500億美元的關稅,以迫使北京更改其知識產權政策。而北京方面立即以對關鍵美國進口產品征收500億美元關稅進行反擊。

有評論指出,高通的位置非常尷尬:從有國家安全的角度,從競爭和中國行業政策的角度——總之,貿易戰中的一切影響因素高通都占了。

第一財經記者聯系高通方面,對方拒絕予以置評。恩智浦表示,需要對接全球相應負責同事獲得更詳細信息,將稍後郵件回複。

恩智浦半導體(NXP)是荷蘭著名高性能混合信號半導體電子企業,2006年從飛利浦公司分拆上市,目前已成為全球最大的 汽車半導體公司,擁有汽車電子、智能識別、家庭娛樂、手機和 個人移動通信、多重市場半導體等領域的創新產品與解決方案, 並在射頻、身份識別與安全領域長期處於領導地位。截至2018年1月31曰,恩智浦市值為407.4億美元,位列全球半導體企業第13位;2017年恩智浦營收為86.5億美元,位列全球半導體企業第10位。

高通(Qualcomm)是美國著名無線通信終端基帶芯片公司,在基帶芯片市場長期處於壟斷地位,並且積累了大量CDMA、 WCDMA、LTE等無線通信標準必要專利。2016年高通以33.7% 的出貨量和50%的市場收益(約112億美元)位居全球蜂窩基帶芯片市場首位。在LTE移動基帶芯片細分市場,高通出貨量占比 更高達52%。截至2018年1月31日,高通市值為1010.4億美元,位列全球半導體企業第8位;2017年高通營收為170.6億美元,同比增長10.7%,位列全球半導體企業第5位。

在半導體領域,高通和恩智浦由於客戶群和產品領域不同,業務重合部分少、互補性強。高通業務側重移動和計算等領域, 而恩智浦業務側重汽車、物聯網、網絡融合、安全系統等領域。 高通收購恩智浦後不僅將壟斷汽車芯片和近場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技術,還將通過全球最廣泛的銷售渠道控 制調制解調器、NFC、WiFi等基帶芯片市場。特別是由於恩智浦傳統金融1C芯片和移動支付芯片市場均占據支配地位,高通收購恩智浦後將基本壟斷全球的金融數據安全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全球芯片市場頻繁並購。比如,AvagoTechnologies宣布以370億美元收購博通,還有英特爾宣布以約167億美元的現金收購可編程邏輯芯片巨頭Altera。

收購恩智浦意在物聯網領域

公開資料顯示,恩智浦提供高性能混合信號和標準產品解決方案,這些產品和解決方案可應用於汽車、智能識別、無線基礎設施、照明、工業、消費和計算等領域,在全球超過25個國家擁有2.8萬名員工。高通收購恩智浦將使全球半導體行業基本完成向美國集中,極大地增強美國半導體產業實力。高通收購恩智浦後,市值將達到1417.8億美元,成為繼三星電子、臺積電、英特爾和英偉達後全球第5大半導體企業。

2015年3月,恩智浦和飛思卡爾宣布進行合並。2015年第四季度,兩家公司完成合並。恩智浦首席執行官理查德·科雷鳴(RichardClemmer)表示,合並後的公司在汽車半導體、微控制器、安全連接解決方案等領域形成了自己的技術優勢。

“恩智浦主要在汽車電子、物聯網還有手機安全方面有不錯的技術,跟高通形成互補。因為無論是電動汽車、物聯網都是行業關註的方向,高通的技術此前主要集中在手機領域,如果不想錯過未來的發展契機,進行收購可以理解。”半導體行業專家王艷輝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不過王艷輝也認為,如果高通對恩智浦進行收購,也會面臨整合的難題,“兩家公司的文化不一樣,客戶群體也有較大差別,整合起來並不容易。”

據國際電信聯盟(ITU)預測,聯網設備的數量到2020年將達到250億,其中絕大多數聯網設備將來自手機以外的其他智能終端。

“目前,采用高通技術的物聯網終端出貨量已經超過10億。我們重點關註的領域包括家居控制和自動化、家庭娛樂、語音和音樂、攝像機和無人機、智能城市和工業以及可穿戴設備等。”高通物聯網部門消費產品業務總監對記者表示。

2015年,高通宣布完成對CSR的並購。這筆耗資25億美元的並購,據業內分析高通是看中了CSR藍牙傳輸技術在物聯網領域的應用潛力。

英特爾也初步形成了面向萬物互聯時代的戰略布局。眾所周知,英特爾為人所知的是一家PC芯片供應商,不過其在數據中心業務、物聯網業務領域正在加強投入。2015年,英特爾斥資167億美元收購Altera,後者的FPGA技術也被認為將可能整合進CPU,應用於PC、服務器以及物聯網領域。“通過業務調整和投資並購,英特爾逐漸形成了雲端的服務器、終端的PC和物聯網,以及中間的晶圓代工業務。”王艷輝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718

南京銀行:擬定增募資140億元申請被證監會否決

南京銀行7月30日晚間發布公告稱,證監會發審委對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的申請進行了審核。根據審核結果,公司的申請未獲得核準通過。

此前,公司擬向南京紫金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南京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太平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共5家發行對象非公開發行不超過16.96億股,擬募資總額不超過140億元。

事實上,這也是該行上市以來募資規模最大的股權融資。上市至今,南京銀行分別通過2010年配股、2015年定增、2016年優先股發行分別募資48.64億元、80億元和99億元

責編:羅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74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