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應受到怎樣的處罰? 思想花園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1/09/blog-post_07.html
先來看這一段7月就已經公佈的新聞:
「事故發生後,康菲公司在派遣潛水夫勘察之後發現了溢油來自海底一處坑體。坑體的形成是由於海底的天然斷層與油藏被連通,而原油就是通過這個坑,從地下1000米處連通到海底斷層地面溢出。
國家海洋局派駐現場勘察的專家組成員分析,油田作業方很可能是在注水驅油和岩屑回注過程中,偶然加大平臺海底的地層壓力,巨大的能量破壞了油藏附近的底層,原油從海底的斷層直接溢出。
「由於採油造成油藏滲透到天然斷層的這種事故,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都極少聽說。」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校區海洋工程系陳建民教授告訴《中國新聞週刊》:「這可以說是一種意外情況。但是即便承認客觀條件不可預見,也不能忽視實際操作中的問題。」
從上面的新聞,可以有幾個推論:
第一,康菲的做法極不尋常,肯定不是國際上通用的採油作業方式。
第二,康菲為什麼會這樣做,冒這麼大風險,用這種在其他地方絕不敢用的方式,自然是因為:1、出事後,成本很低;2、它和中海油合作是有期限的,自然要最大化利益,風險可以不顧;3、中國的特殊國情,合作央企的特殊地位,使它覺得可以放心。
第三,如果上述可以成立,自然可以推論,這種危險的作用方式,普遍存在於其他渤海的外資作業方上,包括雪佛龍、德士古等。
第四,而一直以來,中海油對外資作業方的不負責任,只追求短期利益,卻損害中國長遠利益的作業方式不聞不問。
第五,渤海的地質條件極其脆弱,到現在也不知道,康菲(和其他外資)的作業方式,對渤海海底造成了多大傷害?留下多少隱患?
第六,作為央企,中海油不單是商業機構,更是國家利益的代表。海洋局和環境部無力監管的情況下,監管這些外資作業方,是它義不容辭的責任。
中海油在中國海域油田的壟斷地位,是和它的監管責任依附在一起的,這是整個中國海油開發的設計原意。現在中海油的這種行政缺位,又應該受到怎樣的處罰?
請不要受到我的觀念打擾﹐應該堅守你的信念 一只牛的投資日記
http://feigan.blogspot.com/2011/10/blog-post_25.html
如果你個人的信念已經非常好﹐請不要受到我的觀念打擾﹐應該堅守你的信念。
對/錯是非常個人的事。
或者﹐你現在擁有的股票﹐對你來說﹐已經是對的企業。
對的企業最需要的﹐是你的耐心。
我個人而言﹐我本身的投資經歷不長﹐從2009年才開始認真的思考對我有利的投資方法。至今﹐我認為Graham教導的證券分析﹐是我最能夠接受的投資方法﹐是所有一切的基礎。
我非常幸運﹐能在2011年閱讀Graham英文版本的經典﹐尤其是“Intelligent Investor”﹐我認為它的﹕
- General portfolio policy
- Defensive approach
-
- Enterprising approach
是我投資信念的基石。
我非常幸運﹐能在2011年發覺價值法的困難﹐Principal obstacles to success of the analysis﹕
- Inadequate or Incorrect data
- Uncertainties of the future
- The irrational behavior of the market
同時發覺價值法的善戰之處﹕
- Hence this technique is more useful when applied to senior securities (which are protected against change) than to common stock;
- more useful when applied to a business of inherently stable character than to one subject to wide variations;
- in part, by favoring securities in which the popular interest is keen enough to promise a fairly swift response to value elements which he is the first to recognize;
- more useful when carried on under fairly normal general conditions than in times of great uncertainty and radical change.
- and proceeding with greater caution in times of abnormal stress and uncertainty.
為了更進一步了解價值法的善戰﹐我閱讀巴菲特致股東的信﹐青蛙王子的故事可以借鏡。
為了更進一步了解價值法的善戰﹐我閱讀費雪的著作﹐我認為它可以補充Graham's經典的quality approach。
但是﹐我仍然認為股海無涯﹐為勤是岸。
而且﹐我也認為﹐條條道路通羅馬。最重要的是了解你的能力圈﹐不停的練習和加強。
對/錯是非常個人的事。
或者﹐你現在擁有的股票﹐對你來說﹐已經是對的企業。
對的企業最需要的﹐是你的耐心。
流動性為何在經典投資哲學中沒受到充分重視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046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4-15 10:52 編輯
流動性為何在經典投資哲學中沒受到充分重視
作者:專欄作家、資深交易人士 李歡
近日出差回京,機場快軌邊上是一片樹林。寒風依舊凜冽,樹枝仍未抽芽,只有光禿禿的枝杈。想起最近的流行語“風來了,豬都會飛”,不禁啞然失笑,因為樹杈上沒有豬,更沒有大象,有的只是成群結隊的垃圾塑料袋。
風顯然來了。在過去的一年中,滬深A股指數錄得大約90%的可觀漲幅。考慮到國內宏觀經濟基本面現狀的乏善可陳,可以認定風起了主要的作用。有意思的是,盡管中途經歷過顯著的波折和背離,最終大盤股、中盤股和小盤股卻殊途同歸,錄得幾乎一致的漲幅。這也印證了,不管你是價值還是成長,不管你說什麽的故事,風才是最重要的。
但,風是什麽呢?
細思量,有情況。盡管結果相同,但大盤股的走法卻更加的曲折奇異,中盤股和小盤股走得要穩當得多。
數量計算也是如此,大盤股過去一年年化的波動率為23%,而中盤股和小盤股的波動率則相當,分別為17%和18%。
何以如此?我推斷是因為流動性。在A股市場,大盤股的流動性差,起起停停都不自如,像極了一輛老式的大卡;中小盤股的流動性好,走的更加平順,就像小轎車有更多的檔位。
數量計算似乎驗證我的推斷,過去一年中,中小盤股的換手率幾乎是大盤股的兩倍。而在大盤股內部,以上證銀行指數和“四大行,兩桶油”為代表的超級大盤股,其換手率更低、波動率更大,比如上證銀行指數的換手率只有大盤股的一半,波動率卻比大盤股要高得多。
戲言之“風”,就是流動性吧。但流動性又是什麽呢?
流動性是投資學中的重要概念。幾年來我一直在思考流動性的問題,可惜找到的無非是交易即時性、市場寬度、市場深度和市場彈性一類的形式化的概念,缺乏靈性和啟發。沒辦法,只能自己生編了。以下是對流動性的基本認識:
流動性有明確的指向。流動性是資產的一種屬性,總是針對資產而言的。一輛二手車,或者中石油的股票,或者債券市場,有著不同的流動性。宏觀上所說的流動性,就是所謂的“銀根”,其實也是有明確指向的,只是它對應的是一般意義上的消費品或工業品,其價格體現為CPI或者PPI罷了。宏觀上的流動性和微觀上的流動性實際上是統一的。(題外,如果你願意細摳,會發現消費品和工業品有不同的流動性,即CPI和PPI的背離。)
脫離標的本身的性質談流動性是膚淺的。標地本身的性質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流動性的狀況和驅動不同。鹽有鹽的流動性,糖有糖的流動性,不同資產流動性的秉性不同。
很多人喜歡自上而下的邏輯,試圖從宏觀的貨幣流動性變化,推導到中觀如股市或房市的流動性,再推導到個股等個別資產的流動性。這實際上是非常冒險的行為,其邏輯鏈條很不穩定。即便是銀根和一般商品的關系也不是線性的,更不用說宏觀流動性和個別資產了。
對於個別資產而言,其性質決定了不同的流動性驅動。不同標的資產的流動性因時、因地、因人而異。何謂因時?所謂盛世買古董,亂世藏黃金。同樣的古董,同樣的黃金,只因世道不同,流動性迥異。何謂因地?
湖南老家喜歡嚼檳榔,但在北京生活這麽多年還真沒找著哪賣這玩意——這東西在北京沒有流動性。何謂因人?二人轉在東北大受歡迎,在廣東則少人待見,更別提在臺灣那嘎達了。
有人捧有人追就成其為流動性。正如京劇美輪美奐,到百老匯卻未必受歡迎。流動性複雜在於包含大量的社會情緒性、心理性因素,而不以個人好惡而轉移。不管你接受不接受,“春哥”的流動性就是比“國際章”要好,尤其是在超級女聲的那一季。A股的流動性及其變化不可以與成熟市場簡單類比。大盤藍籌在成熟市場上是流動性的象征,小盤股往往流動性不足。而在A股的生態下,中小盤股流動性極好,大盤藍籌卻是流動性的黑洞。
不得不談這些無聊的話題,只因流動性在投資哲學中的沒有受到充分重視。很多人對經典價值投資的三個支柱了如指掌,對一些經典案例倒背入流,但還是不明白價值投資者的錢是怎麽掙來的。我甚至鬥膽認為即便是“教父”格雷厄姆對此也沒有完全說清楚。在被要求解釋價格為什麽會向內涵價值回歸時,格老也語焉不詳,似乎說我也不知道,反正會回歸。
我認為,經典價值投資本質上是以一種極富策略性的方式博得大概率的流動性改善的機會,從而獲取流動性溢價。格雷厄姆強調的“特別環境”、坦普頓強調的“拍賣會上沒有其他出價者”,或者巴菲特強調的“恐懼之時”,無不是流動性絕對或相對很差的時候。此時買進有質地的資產,很大概率能夠等到流動性回歸的機會從而獲得豐厚回報。流動性溢價是經典價值投資獲利的最主要來源。
實際上,格老的價值投資法則,正是肇始於上世紀30年代,而那時及其後二十年,正是股票市場歷史上流動性最為枯竭的時候。流動性溢價,對於債券交易員來說稀松平常之事,在股票投資者那里卻影影綽綽,被其他概念所淹沒。估計大部分的價值投資者並不清楚,格老年輕之時,可是個信貸員!
早期巴菲特仍沿用格老的經典方法賺錢。但後來看,股市的流動性環境已經極大改善,經典的價值投資方式顯得難有用武之地。在查理芒格的影響下,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策略實現了改良,“以合理價格買入優質資產”,跟隨企業成長,獲取長期穩健回報。
這麽做適應了市場的流動性狀況,同時規避了長期的再投資風險。但在長期投資中,流動性溢價的作用大大地攤薄,投資收益也被迫下降。實際上,巴菲特不管是對美國運通還是可口可樂的投資,長期複合回報都不超過15%。只有在旗下保險公司低成本杠桿的作用下,投資收益才得以提高到20%以上的水平。
甚至我認為,所謂宏觀對沖,很大程度上正是尋找資產類別在短期內流動性改變的機會,博取流動性溢價。好處在於,天天都有機會;壞處在於,預測資產短期的流動性屬性變化,勝算幾何,又有誰能說得清楚。
在此前的專欄文章《脫流向存是去杠桿必由之路》中,我們談到了A股市場流動性面臨極大改善。目前,
大量增量資金進入市場,A股股民正在享受流動性改善的徐徐暖風。但風中莫當豬,有人捧、有人追才成為角兒。
遙想07年大牛市,那還是MSN的年代,一個朋友的簽名檔是這麽寫的“有什麽消息嗎?真的假的都行。”
是的,消息真假本身不重要,有沒有消息卻非常非常重要。
在風中,有一群特殊的存在:銀行股。在近期的市場中,銀行股顯著地跑輸大盤。以下是上證銀行指數經
相應beta調整後相對上證指數的漲幅。無論是過去的一個季度,還是過去的半年,抑或是過去的一年還是兩年,銀行股都顯著地跑輸大盤。更要命的是,平均每季度跑輸得還越來越多。業績良好,估值低、股息率高,價值投資的理想標的,何以落得這般田地?
預測類別資產短期流動性是件冒險的事,姑且一說。銀行股等超級大盤股,由於體量龐大,又沒有好聽的故事可講,仍然只能勉強跟上大盤的腳步。我預期相當一段時間難有超額收益。像銀行股這樣的大象,受基本面牽制極大。我認為,銀行股的估值主要受到三方面因素壓制:一是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風險,二是房地產下行,三是制造業的壞賬。
近期財政改革取得了很大進展,融資平臺的長期風險基本解除;房地產隨著政策的改變,風險也基本解除。但長痛可免,短痛難逃,治理地方財政短期反而拉低經濟,相信一季報銀行的壞賬會更難看。風愛的總是風箏或者塑料袋,對豬或者大象很難保持足夠的耐心。銀行股的流動性改善,以及市場真正的風格轉換還需假以時日。(Reuters)
|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逐漸受到中國留學生親睞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0248.html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逐漸受到中國留學生親睞
一財網 章軻 2015-10-21 14:41:00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推進,沿線國家的留學生也將會成為核心稀缺人才,也將刺激中國留學生向相關國家分散,重點國家如新加坡及馬來西亞。

中國學生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南洋商學院上課。攝影/章軻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最新研究結果顯示,目前,國際高等教育區域化趨勢明顯,“一帶一路”沿線與中國經濟交往活躍的國家逐漸受到中國留學生重視,老牌留學目的國正在被新興國家和熱門留學區域中心所取代。
10月21日,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京共同發布《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15)》藍皮書。藍皮書稱,在“一帶一路”合作倡議下,中國企業將更多地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既熟悉當地情況,又了解中國文化的人才極為短缺,互派留學生無疑是培養人才的最佳方式。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執行秘書長苗綠表示,加強“一帶一路”沿線留學生的雙向往來,尤其是加強來華留學生的培養勢在必行。
.JPG)
2001-2014年八大留學目的國的變化情況
.JPG)
2012-2014年中國在各主要留學國家的留學生人數
“一帶一路”沿線國受重視
苗綠說,目前最受中國留學生歡迎的留學目的國仍是英語國家,但與中國有活躍經濟交往的國家逐漸受到重視,未來將可能吸引更多的中國留學生。
根據《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15)》對2012-2014年主要留學接收國中國留學生人數的統計,目前最受中國留學生歡迎的留學目的國仍是北美和英聯邦等英語國家。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公布的中國留學生人數呈現穩定增長態勢,日本、韓國、德國的中國留學生平緩增加,而法國和新西蘭留學人數略有減少。
從近五年對本科畢業生留學的調研來看,赴美國、加拿大、英國留學的學生占比在2014屆有較大的減幅,從前四屆的55%左右降到40.7%,赴英國留學的學生占比從前四屆的24%以上下降至17.3%;赴美國、加拿大留學的學生占比從2013屆的31.4%降到23.4%;而赴日本、韓國、德國、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留學的比例均有較大提升。
藍皮書稱,隨著“中國-拉共體論壇”、“一帶一路”的提出、APEC舉行及中澳自貿協定簽訂等經貿大事的發生,與中國有較為活躍的經濟交往的國家將成為留學生關註的目的地。
根據CCG的觀察,“中國-拉共體論壇”成立後,市場對西班牙語人才的需求將不斷上升。全球共有4億人以西班牙語為母語,而在美國有600萬人、法國有200萬人、德國有50萬人學西班牙語。中國學習西班牙語者不足2.5萬人,遠不能滿足經貿交往對西班牙語言人才的需求,由此相關國家留學生也將成為重要人才。
而隨著“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推進,沿線國家的留學生也將會成為核心稀缺人才,也將刺激中國留學生向相關國家分散,重點國家如新加坡及馬來西亞。新加坡政府和馬來西亞政府對留學生所采取的優惠措施對中國留學生有著明顯吸引力。
此外,部分非英文國家出臺各種措施,吸引留學生,也將促進中國留學生進一步從英語國家分流。如從2014年冬季學期開始,德國16個聯邦州將全面取消收取學費,僅薩克森州還在收取每學期不超過500歐元的學費。日本東京大學、慶應義塾大學、明治大學等30多所名校在本科階段開設信息工程等專業的全英文授課(G30)課程。
設立“一帶一路”留學基金
“建議增加亞投行在教育領域的投資,設立‘一帶一路’留學基金。”藍皮書提出。
苗綠說,隨著“一帶一路”和亞投行的推進,中國社會面臨著從“引進來”向“走出去”的轉型。在這一轉型過程中,國際化的人才無疑成了轉型能否成功地關鍵要素之一。而“一帶一路”、亞投行所涉及的區域對中國諸多企業而言是非常陌生的地區,沒有大量的專業性人才的儲備,很難推動好“一帶一路”戰略實施。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主任王輝耀表示,從全球跨國企業的發展狀況來看,落地國企業用人還是以當地人才為主,因此,培養熟悉、理解中國文化的外國人成為一個重要的人才培養途徑。
而人才培養方面,一個重要的方面是要充分利用好分布在134個國家的495所孔子學院,依托他們培養起來的數百萬親近中國文化的學員和已經打造好的文化交流基礎,加強來華留學,並且從孔子學院學員、來華留學人才中,培養和挑選“一帶一路”所需國際化和本土化人才。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相應國家中國海外留學生和孔子學院培養起來的數萬名中方院長及外方院長,為我國未來“一帶一路”戰略實施解決國際人才缺口問題。
王輝耀認為,加強沿線國家來華留學和出國留學是“一帶一路”建設中人才培養和交流的重要載體,而設立“一帶一路”留學基金,加大留學教育的投入,將成為培養“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所需國際人才的重要抓手。
編輯:姚君青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美年大健康要約收購愛康國賓 稱受到了個人情緒化抵制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130/153010.shtml
導讀 : 愛康國賓稱,這個收購要約可能意圖對愛康的員工、客戶和合作夥伴造成心理幹擾並獲得不當的競爭優勢。美年大健康方面稱,不斷的誠意溝通一直得不到回應,甚至受到了個人的情緒化抵制。
i黑馬訊 11月30日消息,今日,體檢連鎖集團美年大健康董事長俞熔,在微信公號發表公開信稱,美年大健康(江蘇三友)聯合了中國知名的投資機構於11月29日正式向愛康國賓發出了私有化要約。俞熔表示,美年大健康和愛康國賓的強強聯手,正如今年一系列重磅精彩的合並整合,將帶來巨大的行業變革和績效提升。
不過在昨日,愛康集團董事長張黎剛發布公開信稱,江蘇三友(美年大健康)在內的財團意圖向愛康發出收購要約,對其本人和方源資本提起的私有化提案產生了惡意競爭。並稱,不會將其擁有或控制的股票出售給任何第三方。
張黎剛認為,愛康國賓私有化進程一直在緊鑼密鼓進行,但該財團在違背他本人和集團意願的情況下強行發出競爭要約,無疑是敵意也是惡意的。“我和愛康的團隊會竭盡全力保護愛康不受到侵害。愛康歡迎競爭,但反對任何惡意的競爭,反對一切試圖影響愛康發展、擾亂市場秩序的不正當競爭。”張黎剛在公開信中如此表示。
據i黑馬獲悉,愛康國賓截至2015年3月31日的2014財年實現收入約2.91億美元,凈利潤約3630萬美元,完成體檢人數約355萬人次,在美東時間周末休市前的股價為16.77美元,市值為10.83億美元。另一方面,江蘇三友從2015年8月31日開市時起處於停牌狀態,停牌原因是重大資產重組,停牌前股價為30.87元。
以下為美年大健康董事長俞熔公開信
想必大家已經得知,美年大健康(江蘇三友)聯合了中國知名的投資機構於11月29日正式向愛康國賓發出了私有化要約。這個決定有必要由我本人代表公司與大家匯報和分享,也希望得到你們的理解和支持。
中國的健康體檢行業經過10余年的快速發展,已經進入到一個歷史性的突破時刻,同為行業的佼佼者,我們期待美年大健康和愛康國賓的強強聯手,正如今年一系列重磅精彩的合並整合:滴滴快的,美團點評,攜程去哪兒…無一不帶來巨大的行業變革和績效提升,美年和愛康若能整合協同,銳意進取,未來對整個健康產業,乃至對中國的影響也許不亞於阿里、騰訊和華為這樣的世界級企業。
大家一定會關心,合並的重大意義體現在哪里?幾句話概括,對行業:可以聯手提升行業標準,構建中國最大最規範的預防醫學服務體系,國家公共衛生和醫療改革也會受益匪淺;對客戶:把精力專註於提供更專業的體檢服務,同時為後續海量的健康醫療需求提供精準解決方案,杜絕無序無底線的價格競爭;對股東:除了立竿見影的行業地位和業績爆發,整合帶來的協同效應、衍生價值對股東價值的提升難以估量;對員工:超級公司的自豪感和創新力完全消除了原先焦灼競爭的負能量。我們推動這樣的整合,絕非出於企業私利,醫療服務業涉及生命健康和社會責任,絕對需要超越一般競爭格局的選擇。
其實早在愛康國賓的私有化決定提出之前,我們就主動和愛康的管理層溝通,以開放、平等、透明的原則和態度提出建設性的合作方案,初期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最近兩個月我們不斷的誠意溝通一直得不到回應,甚至受到了個人的情緒化抵制。所以就此次要約,也有幾點要和大家說明:第一,要約本身符合中美兩國法律法規的規定,公開透明,完全不存在“惡意”收購一說,我們看到不少投資者在論壇中發聲:"高價私有化"是“惡意”,低價難道是對投資者和股東的“善意”?第二,此次要約的發出是在我們多次善意溝通沒有回應的選擇,而且事先也知會了愛康的管理層和部分股東,所有願望和設想都在陽光下,只有坦蕩,沒有“企圖”;第三:我們自始至終尊重愛康的股東,管理層和所有同仁。之所以作出要約的決定,是為了保有並創造一個健康產業偉大整合的機會(也是市場上絕大多數機構、客戶、合作夥伴以及我們雙方股東和投資者的期待),希望中國的健康體檢產業不要因自相損耗和個人好惡而耽誤了整體飛躍的進程。
美年大健康在過去十年的發展歷程中, 始終秉承“正直,責任,進取,平等”的價值觀,我們尊重同行、幫助同業、包容同道,從未動搖。無論遭遇何種攻擊, 美年大健康從未在任何場合指責或貶低過同行!我們一路走來,不斷有優秀的夥伴和同行加入,我們可以很自豪的說,這個大家庭從未有人考慮離開!愛康國賓是非常優秀的企業 ,團隊出色品牌紮實,對於未來和愛康的合作和聯合,我們相信集體意誌融化個人偏見的力量!相信持續溝通和坦誠交流的力量!相信信念和真誠的力量!
即將過去的2015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美年大健康的小夥伴們砥礪拼搏,在大家的信任和幫助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飛躍和奇跡:我們的專業體檢網絡已經覆蓋到全國26省70余個核心城市,今年服務客戶預計超過1000萬人;我們和唯品會、盛大網絡等頂尖的互聯網公司發起申辦中國第一家基於精準數據的互聯網健康保險公司;我們已成為西門子,東芝等高端醫療設備廠商在中國最緊密的合作夥伴;我們的遠程醫療平臺已初具規模,北京上海的專家可以為遠在烏魯木齊的客戶和患者提供專業實時的醫學影像和診斷服務;做為中國最大的健康需求入口平臺,我們還將把美年大健康打造成醫健領域的超級孵化平臺,把海內外最優秀的團隊匯聚一堂,在精準醫療、基因檢測、智能診斷、移動健康服務等方面批量打造“獨角獸”企業。我們的心中只有夢想,沒有輸贏;我們沒有停下來的意思,我們想創造與眾不同的未來。
我們今年成功借殼上市的公司叫“江蘇三友”,今天無意中看到有網友建議改為“中國三友”或者“健康三友”,前不久美年大健康和行業中另一領軍企業慈銘體檢已經喜結良緣成為“雙友",希望未來和大家一起,為“三友”努力,為夢想前行!
俞熔
美年大健康產業集團董事長
2015年11月30日
以下為愛康集團董事長張黎剛公開信全文
各位愛康人、愛康的客戶和合作夥伴,
為了愛康更好的發展,大家知道,我本人和一家專註於投資中國的卓越的私募基金方源資本於2015年8月31日向愛康集團的董事會遞交了將愛康集團私有化的提案。私有化是為了把愛康帶入未來、建立起一個更大的平臺,從而為愛康的客戶提供更有價值的服務,是出於戰略性的規劃,是順應境內外資本市場的大勢。在過去的幾個月中,私有化的進程一直在正常進行中。
今天,我獲悉包括江蘇三友(美年大健康)在內的財團意圖向愛康發出收購要約,與我本人和方源資本提起的私有化提案進行競爭。
我想向大家明確的是,我和方源資本完成私有化的決心不會有任何變化,我不會將我擁有或控制的股票出售給任何第三方。作為愛康的創始人,我將與愛康共命運、共進退,我本人不會支持任何其他競爭性交易。
該財團明知該收購得不到我本人以及愛康管理團隊的支持,卻準備在愛康私有化進程的關鍵時刻發出競爭要約,我相信這無疑是敵意的,也是惡意的。目前,愛康與美年大健康的競爭日趨激烈,這個收購要約可能意圖對愛康的員工、客戶和合作夥伴造成心理幹擾並獲得不當的競爭優勢。我相信大家能很清楚的看到這一企圖,我和愛康的團隊會竭盡全力保護愛康不受到侵害。愛康歡迎競爭,但反對任何惡意的競爭,反對一切試圖影響愛康發展、擾亂市場秩序的不正當競爭。
十年來,愛康已經發展成為中國領先的健康管理集團,對中國體檢行業的良性發展與提升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愛康有能力保持獨立發展,而愛康的獨立發展對市場的良性競爭、客戶利益的保護絕對有百利而無一弊。
目前,愛康面臨著新的戰略轉型和市場挑戰。包括我本人在內的愛康管理團隊有能力也有信心和各位愛康人一起去實現這個戰略目標。
感謝支持我的每一位愛康人,感謝選擇信任愛康的客戶以及合作夥伴,我對愛康的私有化以及明天充滿信心。
張黎剛
愛康集團董事長兼CEO
2015年11月29日
英國脫歐!8800公里之外的你會受到這4個影響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24/156901.shtml
英國脫歐!8800公里之外的你會受到這4個影響
遠在大洋彼岸的英國搞脫歐公投,即使你不出國,生活也會受到影響。
北京時間24日中午,脫歐公投結果落定,“脫歐派”勝出,英國將脫離歐盟。

![]()
截圖來自:BBC
遠在大洋彼岸的英國搞脫歐公投,看似與中國沒有多大關系,但如果你是留學黨,那情況就不同了,實際上,就算你不出國也可能會受影響,比如今天午盤的A股就被嚇了一跳。
英鎊會跌,英鎊會跌,英鎊會跌!

![]()
圖片來源:東方IC
英國退歐將導致英國在2017年的經濟增長率下降1.5%。
根據之前高盛和匯豐的估算,英國退歐最大可能導致英鎊兌美元貶值10-20%,這可能會成為自1985年以來的新低。
什麽概念? 最低英鎊1比8! (當然這個是最悲觀的估計)
脫歐成功,英鎊會跌是肯定的了.……(之前脫歐聲勢大的時候,曾經跌到了9.3甚至9.1.... 而最近兩天因為留歐的呼聲高,所以英鎊又漲回來一些……)
無論是去英國買買買,還是去英國讀書,甚至在英國買房... 匯率低了總會是爽一點的...
對於已經在英國的朋友而言,有點捉急。大家都在哀嘆,英鎊坐過山車了。
有個英國的留學生在朋友圈里說,半年內換了5次英鎊,每次都在9.12~9.13換過,都以為自己抓住了時機,沒有想到有生之年還可以看見它跌到9以下。
簽證? 沒啥變化....

![]()
圖片來源:東方IC
英國本來就沒有加入歐洲申根區(傲嬌!)
就算是英國退歐,去英國照樣要辦英國簽證,去歐洲照樣要辦申根簽證。基本沒有什麽變化。
不過在英國留學的學生,之後想要再申請申根簽證的話,搞不好會難一點。
對英國留學和就業?

![]()
圖片來源:東方IC
英國目前有大約12.5萬的歐盟留學生,一旦英國退歐,來英留學的歐盟國家學生的數量勢必將會減少。英國可能會損失大約5萬名歐盟國家學生。給其他地方學生的位置可能就更多了。
對於現在英國讀博中國留學生來說可能是件好事,因為身邊的歐洲基友們會變少,這樣一來競爭對手就相對減少了……(申請過英國博士獎學金的同學都知道 看到 This funding for UK/EU only 是多麽痛苦的一件事情。 )
對股市?

![]()
A股嚇得都坐地上了……
華僑基金海外投行部總經理夏偉奇之前為我們分析過,早在公投之前,我們一衣帶水的鄰居日本似乎受到的影響更直接。隨著國際避險情緒的升溫,日元也隨之上漲(日元是國際市場一種很好的避險資產)。無可厚非,若英國退歐對整個國際貿易格局的改變,更大的沖擊是心理上的影響,風險資產將被拋售,避險資產將得到歡迎:除了上述的日元資產,黃金、美元等也必將成為受益者之一。所以美元一定會升值。而A股作為一種“高風險”資產也必將會被拋售。所以中國股市也將面臨一次危機。
來源:錢江晚報國際部 英國那些事兒 新華社![]()
[本文轉自 每日經濟新聞,文中所述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訂閱微信公眾號(ID:iheima)。題圖來自123RF。]
公投
英國脫歐
英鎊
股市
贊(...)
分享到:
俞正聲:貴州處處可感受到綠色發展的脈動和氣息
保護環境與經濟發展並不會相互抵觸,到貴州去轉轉,你就會對此有深刻的感受。
“在貴州處處可感受到綠色發展的脈動和氣息。”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說的一句話。
7月9日上午,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6年年會正式開幕。俞正聲出席會議並作主旨演講,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發來視頻賀信,瑞士、愛爾蘭、肯尼亞、巴布亞新幾內、老撾等各國政要以及相關國際組織、學術機構、企業界、媒體界等3000多位嘉賓與會。
在演講中,俞正聲代表中國政府深刻闡述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政策,和中國政府的戰略舉措。他表示,中國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戰略和實現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方面體現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使命與擔當。中國將以“五個堅持”更加牢固地樹立和踐行綠色發展的理念,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是經中央批準,中國唯一以生態文明為主題的國家級、國際性高端峰會。自2013年以來已經成功舉辦三屆,有力地發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聲音”,在國內外產生了很大影響。本屆年會於7月8日至10日舉行,今年年會的主題是“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綠色發展·知行合一”。
該論壇致力於匯聚政府、商界、學界、科技界、媒體、民間及其它各界領導者開展交流與合作,傳播生態文明理念,分享知識與經驗,匯集最佳案例,促進政策的落實與完善,抓住綠色發展轉型和升級的戰略機遇,應對生態安全的挑戰,為跨領域、跨行業、跨部門合作提供橋梁,使與會各方增進了解,建立互信,找到利益匯合點,從而形成國際、地區、產業的議程,共商解決方案。
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設社會主義事業總體部署,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可持續發展的總體要求。
十八屆五中全會,繼續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將綠色發展作為“十三五”乃至更長時間,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理念。
開幕式上,俞正聲首先對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這幾年的成績和貴州發展綠色經濟給予了肯定。俞正聲談到,綠色已成為多彩貴州的主色調,“綠色發展·知行合一”這一主題體現了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精神。
俞正聲表示,中國將更加牢固的樹立和踐行綠色發展的理念,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中國將加強頂層設計統籌謀劃,劃定農業空間和生態空間保護紅線,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等。
河北省省長張慶偉表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河北省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和籌辦2020年第24屆冬季奧運會的重點工作,全省上下認識統一,行動堅決,把治理大氣汙染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首要任務。此次作為主賓省首次參加該論壇,給了河北省學習借鑒貴州省好經驗、好做法和學習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的難得機遇。
鴻海精密集團董事長、富士康科技集團總裁郭臺銘表示,這幾年在貴州投資發展所學習到的總結是,保護環境與經濟發展並不會相互抵觸,反而是會產生更多的經濟效益與產業競爭力,因此他們將主動積極去推動低碳循環經濟發展的制造體系,集團將在綠色發展、知行合一的指導原則下,推動一系列的綠色制造項目。
郵儲銀行、中船財務等因貸款管理問題受到監管處罰
上海銀監局近日對多個轄內機構的違法違規業務做出了行政處罰決定。第一財經記者獲悉,受到處罰的機構包括郵儲銀行上海長寧區支行、中船財務、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金融等,貸款管控中出現漏洞,是較為集中的問題。
郵儲銀行上海長寧區支行因向一些借款人發放個人消費貸款時未采取有效方式對資金使用進行跟蹤檢查和監控分析而受處罰。經查,貸款資金最終回流至借款人賬戶,亦即違背了提款約定用途,但該行在操作中並沒有發現。
貸款人假借“消費”名義套得資金挪至其它用途,是消費貸款管理中較為容易被鉆的空子。尤其在股市或樓市火熱時期,難免會有部分貸款人動起消費信貸的歪腦筋,恰恰在這些時期銀行也需格外加強對個人綜合消費貸款的風險管理。
對此,監管方面此前要求銀行加強貸前、中、後審查,具體包括:貸前嚴格審查交易背景真實性,貸中加強受托支付審查和資金流向監測,貸後強化貸款用途驗證等管控工作。
名義貸款用途和實際資金走向不匹配的現象還發生在中船財務的一筆流動資金貸款上。上海銀監局對其也采取了行政處罰。中船財務的這筆貸款最終流向了資本市場,其放任借款人用於購買優先股,未采取有效措施對貸款進行管理和控制。
此外,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金融、華澳國際信托、浦銀金融租賃等也因業務違規而受到處罰。
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金融的違規之處在於對借款人發放的流動資金貸款超過借款人實際資金需求。究其原因,是其未在制度中明確經銷商庫存車貸款額度測算規則,在實際操作中未綜合考慮借款人融資性負債情況。
華澳國際信托的違規之處在於:首先,2014年3月、7月間,該公司與投資人簽訂信托合同時未對投資人的適格性進行審查,投資人認購金額未達到投資信托計劃的最低投資金額;其次,2013年10月、2014年1月,該公司違規委托非金融機構推介信托計劃;此外,該公司2014年末集合信托資金用於發放貸款的余額占管理的集合信托計劃實收余額的45.97%,突破了30%的監管指標上限。
浦銀金融租賃受監管處罰則是因為其屢次報錯數據,影響了上海轄內銀行業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2014年上半年該公司在報送非現場監管報表時出現數據錯誤,已被上海銀監局發文責令改正,但此後其報送的統計報表再次出現數據錯報。
以上違規機構均被責令改正,並按違規情節輕重被處以15萬元至45萬元不等的罰款。
“中關村二小事件”暴露的隱憂 “孩子認定自己受到傷害就是欺淩”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1484

2016年12月13日,北京海澱區中關村二小附近,等待下課的家長們在校門口。(南方周末記者 張濤/圖)
關於“中關村二小事件”的定性,公共討論呈現出混亂的狀態,凸顯了國人對校園欺淩認知的不足,預防及處置經驗的匱乏。除了名詞之爭,亦不能忽視更根本的問題:孩子們究竟怎樣才能在學校身心健康地成長?為此,南方周末記者采訪了教育、法律、公益組織等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
從2016年12月8日晚上開始,由一篇題為《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園霸淩說NO》的文章引起,中關村二小校園欺淩事件持續成為公眾廣泛關註的議題。
在文章中,一名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二小的學生家長稱,自己10歲的兒子長期遭到同班同學的欺負,甚至在2016年11月24日被同學用“廁所垃圾筐扣頭”,並據此認定兒子受到了同學的“欺淩”。
受到欺淩的同學樂樂(化名)的父親王先生告訴南方周末,從今年9月份開始,樂樂開始頻繁跟他訴說自己經常受同班一個同學言語上、肢體上的攻擊和騷擾,並被起外號;課下樂樂可以躲開,但課上因為座位在一起,經常被騷擾,極大地幹擾了他上課。王先生曾主動跟班主任、對方家長溝通,“老師表示知道了,要去了解一下,但是並沒有達到很好的效果。”
王先生說,後來他再一次向學校要求,希望班主任把兩個人的座位調開,“老師說效果好多了,之後的一小段時間,樂樂也沒說自己在課上受幹擾了。”但是,就在調開座位大概十天以後,就發生了樂樂被扣廁所垃圾筐的事情。王先生告訴南方周末:“我最後悔的就是在孩子第一時間跟我說自己受到侵犯的時候,我沒有選擇站出來保護他。”
12月10日,中關村二小發表官方回應稱:“近期,一起發生在我校三名中年級學生、家長之間的事件引發了社會的關註。從事發到現在,學校一直在積極努力協調,客觀、公正地處理幾方家長間的相關訴求和矛盾糾紛。”校方還說,“讓教育問題回歸校園進行處理”。
當日中午,樂樂的母親接到了中關村二小打來的電話,表示可以見面談。對於中關村二小的聲明,王先生對南方周末說,他對自己的話負責,他的要求是:“處理、懲戒施暴的孩子”,“保護我兒子不受二度傷害”,“讓施暴者的家長道歉”,“對方承擔相應的治療費用”。
在輿論的持續關註下,中關村二小在12月13日淩晨再次發布情況說明,校方基於樓道監控錄像,詳細描述了事件發生的經過。同時,校方在聲明中認為,涉事的三名同學“屬於正常的同學關系”,“課上、課下互動交往正常,有互相起外號現象,但沒有明顯的矛盾沖突”。因此學校認為,尚不足以認定該事件構成校園“欺淩”或“暴力”。同一天,中關村二小校長楊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因為校方認為此事件未構成欺淩,故學校無法認同樂樂家長提出的“讓對方承擔相應的治療費用”等訴求。
事件繼續發酵。12月13日,新華社發表《四問北京中關村二小“校園欺淩”》一文,引述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的觀點說,在對校園欺淩進行判定時,不能僅從表面、形式上判斷,應依據“被欺淩者”的感受,即當被欺淩者感到痛苦時,該學生就是受到了欺淩。
12月14日,《人民日報》也發表文章稱:教育者要給出清晰的信號,傷害和玩笑的界限在哪里,一旦逾越了底線,學校將給出什麽樣的規訓和教育措施,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觀念;無論如何,只有真誠面對,有效介入,放下身段,謙恭相對,才能讓校園里發生的類似事件傷害降到最低,使其成為成長的砥礪,而不是未來的陰影。
據媒體報道,截至12月14日中午,家長與校方仍未就事件的處理達成一致意見。
“自陳欺淩”與他人認定同樣重要
耿申
北京教育科學院研究員
目前國內學術界對欺淩的認識還非常混亂,原因在於這個領域的研究還沒有真正展開。目前許多學者說出的定義都是外國的,包括我認為的界定也是國外文獻的綜述。
在學術界,欺淩有自陳欺淩這樣一個概念,指的是從孩子自己的陳述角度認定自己被欺淩,即孩子本身認定自己的身體和精神受到傷害。日本教育界對待欺淩的認識早期接受的是歐美的概念,即力量不均衡、造成身心傷害以及重複性。2006年日本文部科學省進行了概念修訂,核心是將欺淩的認定修訂為學生自陳,即如果孩子自己認定被欺淩,就將他劃定在欺淩範圍內。我比較認可這種做法,這也符合欺淩救助的實際目的。因為被欺淩者會在心理和人格上烙下某種傷痕,甚至永久性傷害,而永久性傷害很難得到修補。
校園欺淩並非新問題,我國校園欺淩事件上世紀90年代也有報道,西方國家三十多年前就已經成為社會性問題。一些國家的政府組織和研究機構每年都進行監測性調查,以隨時掌握校園欺淩的發生狀態,做好防治工作。
學術界調查校園欺淩問題時會使用一個“盛行率”的概念,即參與校園欺淩學生占全體學生的比率。但由於對校園欺淩的定義不同,結果也不一樣,難以做比較。典型的案例是日本。日本在1986年的定義是從欺淩者一方來做的,如對比自己弱小的人持續實施身體、精神的攻擊,使對方感受到深刻的痛苦等。2006年,日本修改了界定,從受欺淩者一方來認定欺淩事件,強調只要認為自己遭到了來自與其有關系的人的身體、精神的攻擊而感受到精神痛苦的事件就屬於欺淩事件。後者的界定對調查結果有一定影響,導致“盛行率”有所上升。其中比較容易理解的一種現象是:欺淩者和被欺淩者雙方對欺淩的認知有明顯差異:欺淩者常自稱為非故意、只是開玩笑;而被欺淩者是從疼痛和受辱的感受出發來認知的,數量必然多於欺淩者的陳述。教師有的會從欺淩者角度看問題,有的會從被欺淩者角度看問題。一般地說,經教師複核的被欺淩者的自陳,是比較可靠的認定欺淩的方法。
欺淩事件之所以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年齡很小的學生群體中,主要就在於青春期的提早到來。不少國家的調查顯示,早期初中欺淩的盛行率高於小學,後來發展到小學和初中的盛行率基本持平,其原因之一就是青春期提前了。學生的早熟並非是一件好事情,這會讓學生不自然,比如過早地接觸了成人世界的東西,會導致學生內心的過早成熟但身體發育跟不上,或者身體成熟之後內心的成長跟不上。這會讓學生自己與自己產生一種矛盾和對抗,最終這種矛盾和對抗會映射到他人身上。
接觸校園欺淩領域過程中,不少人都發現校園欺淩是伴隨青春期到來而必然經歷的一個客觀存在。我國特別強調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目的就在於全面有效的德育工作可以幫助學生平穩度過這一人生中最重要也是最美好的青少年時期。從欺淩問題角度看,德育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倡導性的,即告訴學生應該做什麽,比如應該學習雷鋒,應該好好學習,應該尊重父母等等;另一方面是約束和限制性的,即告訴學生什麽不該做。在校園,教師告訴學生的善惡標準從來都是非常明晰的,而且會有相應的獎懲規則。但當道德的限制部分還有很多爭議的時候,特別是不能與家長達成共識時,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它所帶來的結果就是老師不敢批評學生,更不敢懲處學生。這樣一來現實的德育就不完整了。
學生的社群生活主要發生在學校,發生欺淩行為的第一幹預人應該就是老師,其次是家長,第三個幹預人則是同學。但這些需要很多鋪墊。一個老師想成功幹預欺淩,首先需要自己具備認知欺淩的知識和經驗,並且能夠教育學生識別什麽是欺淩,同時告訴家長什麽是欺淩行為。
這需要各方都重視欺淩問題,同時要增強對欺淩的理解,並能對欺淩進行防範、處理以及善後。現階段這些都遠遠不到位,此次中關村二小的事件就可以看出,學校此前並沒有做好防範欺淩的教育,因此在幹預上也顯得比較遲鈍,手段上也比較匱乏。
目前,我國的學校及教師總體上還不具備處理欺淩的經驗,也缺乏這方面的技能。中關村二小事件對二小自己是個悲劇,對全國中小學認識和防範欺淩、普及相關知識和技能,也是有益的。這個事件讓國家九部委關於防治學生欺淩的文件得以迅速傳播和落實,讓所有的中小學校從中獲得經驗和教訓。
要讓學生懂得維護自己的權利
熊丙奇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在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受到的教育內容主要分為四大方面,分別是智慧教育、心理教育、規則教育以及生命教育。目前中國的現實問題是智慧教育的地位很高,而其他三類教育則相對較弱。盡管每次出現社會關註度較高的事件,各方會呼籲關註非智慧教育以外的內容,但一回到現實生活中就要為智慧教育讓步。
從根源上說,這是社會評價體系決定的,盡管目前的社會大環境是這樣,但是我覺得任何一個有社會責任感以及對孩子負責的人都應該從自我改變。學校也不能因為這樣的社會環境就建立功利的教育制度,從而使得這個教育制度的弊端無限地放大,比如制定一些侵犯學生權益的規定,導致該有的教育沒有了,該關註的學生心理不關註了。此外,家長也不能認為只要上了一個好學校就好了,還要讓學生學會健康地成長,教會他怎樣去融入社會當中。因為基礎教育的本質是為了個人的終身發展奠基的教育。
在上述所說的幾種教育中,生命教育的核心內容是學生懂得自己有哪些權利,以及如何維護自己的權利,與此同時,要尊重他人的權利。比如,如果遭遇欺淩,應及時報警,或告訴老師、家長,但關於學生權利的教育,中國的中小學校不太重視。在美國,小學生上學的第一堂課,學校老師會教育學生不要傷害他人,也不要讓他人傷害自己,而我國學校則教育學生要拿第一名,甚至有中小學出臺的校規,就漠視學生的權利。目前校園一旦出現問題,要麽用做思想工作的方法解決,要麽用道德灌輸去解決,沒有從人文的角度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產生很多困惑,在面對整個世界的時候他本身也在逐漸長大。因此,學校和家庭就要給出非常明晰的規則和指導,並且在他們遇到問題、出現沖突的時候,能夠引導孩子去化解。比如學校認定這是傷害,就告訴學生這不是惡作劇,也不是開玩笑,學生就會明確知道這個規則。如果沒有認定,孩子特別是被欺負的一方就要思考什麽是正義,什麽是健康的關系,是不是自己被欺負就被欺負了?這些困惑不能等孩子自己發現和解決,否則就真的變成動物世界了。
學校應思考如何建立好的規則
皮藝軍
中國政法大學青少年犯罪與少年司法研究中心主任
在美國,校園欺淩是零容忍,但目前在中國國內,初級階段小的欺淩尚未得到重視,很難一步到位模仿美國等地區的法治處罰。在美國剛開始違反行為準則或者交往準則的時候就很嚴格地進行處理,比如說美國對校園的種族歧視是零容忍的,一個孩子受到種族歧視,就會被認定為很嚴重的問題,老師和家長都會很快地參與進來。
可是在我們國家,城市孩子歧視農村孩子並不被認定為一種嚴重的問題。我們對欺淩認定的門檻還很高,不到了一定程度,司法是沒有辦法進行介入。但這是目前的情況,未來我們是也要向那個方向發展。
目前針對校園發生的惡性事件可以遵循《治安處罰條例》,對疏於管理的老師進行訓誡。傷害到一定程度的話,對於施暴者也可以用行政拘留的方式來進行處罰。在處理這類事情時,除了法,更重要的是學校規定的作用。學校應該積極思考如何建立好的規則,比如對於欺負別人的同學可以讓他們做校園的義工,或者進行當眾道歉。
學校應該重視的不僅是法律教育,還有關於人的權利的教育,關於生命尊嚴的教育,開設專門的課程,而且這種課程需要同學們一起討論。如果欺淩行為或者超越規則的事情第一次發生時,能夠被有效地制止,就會大大減少這類行為的發生。
“我們在做的是如何防患於未然”
楊湃
愛白文化教育中心“反對基於性傾向和性別身份的校園欺淩和霸淩”項目負責人
2012年,愛白文化教育中心(以下簡稱“愛白”)做了一個“基於性傾向和性別身份的校園欺淩”在線問卷調查,共有421名初中生、高中生、大學生以及職業中學的學生參與,這是“反對基於性傾向和性別身份的校園欺淩和霸淩”項目的開始。
在項目開展過程中,我們發現一些國家關於校園欺淩的立法和政策都已經比較完善了,關於校園欺淩的案件也描述得非常清晰,比如“什麽樣的行為可以定義為歧視”、“學生被怎樣對待可以定義為欺淩”等等。因此對於國外NGO來說,他們已經過了在立法層面推動的階段,現在更多的是為特定的社群提供知識和預防欺淩的方法培訓。
目前國內NGO為校園欺淩所做的努力可以分為兩個方向:一個是倡導方向,希望國家在立法或政策層面能夠更清晰地界定什麽是校園欺淩、如何懲罰校園欺淩的施暴方,以及怎樣做到問責,在校園欺淩事件中對於老師、學校、家長等方面怎樣追究相應的責任,即倡導、督促立法方向;另一個則是提供教育支持方向,關於校園欺淩的成因範圍非常廣,它會涉及種族、宗教、性別、貧富差距等因素,校園欺淩的種類也非常多,而目前國內還未出現能夠全面處理校園欺淩的機構,大多數情況下NGO對校園欺淩的介入還停留在為受害者提供心理疏導這一層面。
前段時間,國家九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淩和暴力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說明國家開始對校園欺淩問題予以重視,但這個“意見”本身更像是一個倡導,尤其是在處理一些很細化的問題上並沒有給予很完整的意見。比如最近發生的中關村二小事件,這就是一起明顯的欺淩事件,但是學校層面就覺得這只是孩子們之間的惡作劇。即使在九部委發布了關於防治校園欺淩的“意見”之後,學校、教師和施害者的家長處理得並不積極,這也說明了這個意見本身只能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而實際執行卻仍需要一定的加強和監督。
我們實際上還未能直接介入到校園欺淩當中。近幾年來,我們一直在做的是為教師提供知識和預防手法的培訓,尤其是預防方面,比如怎樣防患於未然,告訴教師什麽樣的事情是校園欺淩的苗頭。當然,我們也會提供一些緊急的解決方案,比如校園欺淩事件已經發生了,教師第一步應該做什麽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護到受害者並減少傷害。
我們在開展工作時觀察到,很多教師其實並不知道歧視和欺淩的概念是什麽。對於許多教師來說,孩子們之間的“互相打鬧”、“起起外號”、“嘚瑟一下”並不是特別重要的事情,以為過兩天就好了。但他們不知道的是,這其實很嚴重,即使真的發生了打架鬥毆事件,教師們也沒有辦法很好地處理。甚至許多教師都會持有一些錯誤的價值觀,比如發生打架“肯定是兩個人都有錯,不然這個架打不起來”。因此在目前的情況下,如果有專業的機構能夠提供相關的培訓和教學輔助,是非常有意義的。
需要闡明的是,現有法律和政策的完善並不代表校園欺淩就會完全被禁止或消失。以美國為例,美國是反歧視法比較完善的國家之一,但實際上,即使在非常多元、非常發達的州,歧視依然存在。所以,對於中國來說,校園欺淩的防治仍需要各個服務部門,如政府和非政府機構,從不同的層面去宣傳,以及提供相關的服務。
韓國19批次化妝品未獲準入華 黑榜產品已受到退貨處理
據中國質檢總局官網消息,質檢總局日前公布的“2016年11月未予準入的食品化妝品信息”中,共有19批次韓國化妝品上“黑榜”。

共有28批次進口化妝品被列入該名單,有19批次是愛敬、伊雅索等韓國著名化妝品品牌旗下產品,不合格的原因包括貨證不符、產品配方變更、無在有效期內的進口化妝品備案憑證授權使用書等,近11噸(1.1272萬公斤)相關產品已受到退貨處理。
韓聯社報道稱,韓國化妝品行業一位負責人表示,中方此次公布的未予準入化妝品名單中韓國化妝品的占比最高。因此業界憂慮稱,中方已開始加大對韓產化妝品的限制措施。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