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比特幣創新高 美國參議員擬商討如何應對虛擬貨幣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2985

比特幣地下交易網站「絲綢之路」(Silk Road Hidden Website)被查封才五週,比特幣的價格經歷短暫下挫後已經上漲了一倍多,創紀錄的匯價使一些美國參議員不得不正視現實。他們已經計劃安排聽證會商討未來如何應對虛擬貨幣發展。

美國參議院國土安全與政府事務委員會11月9日發佈聲明稱,將於11月18日開會探討虛擬貨幣可能對美國聯邦政府及整個社會帶來的風險和前景。

上個月美國FBI關閉了「絲綢之路」,比特幣當即受挫,網站關閉後三天裡價值縮水三分之一,匯價一度跌至110美元。
可這只是暫時的低谷,到10月下旬,比特幣又躥上了6個月最高位,本週接連創新高。
截至11月10日,按匯率計算,比特幣竟然可以最高兌換341.2美元,11月7日的最高紀錄也不過265美元。

 

全球經紀與交易服務供應商ConvergEx Group的分析師Nicholas Colas評論

比特幣顯然在監管方面引起聯邦政府極大關注。考慮到這種貨幣涉嫌非法活動,完全可以肯定會受到這種關注。

預計這次聽證會大體上是非正式的,這對比特幣是好事。

本週美國芝加哥聯儲發佈報告估計,平均每分鐘就會出現30筆無法追查蹤跡的網上虛擬貨幣交易,平均金額為16個比特幣。

Colas指出:

從計算機學角度看,(比特幣)系統的架構是精密的,可那些不懂技術的外行人很難理解。

讓業內專業人士彌合這種差距會大有裨益。

比特幣的中國市場也在迅猛發展。本月4日,數字貨幣新聞網站coindesk報導,比特幣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交易平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324

前美國參議員:美國僅剩大棒、沒有胡蘿蔔 制裁是自毀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4079

“美國政府對俄羅斯施展更多制裁措施是一個嚴重的錯誤,那只會令已經緊繃的局勢升級,並最終傷害美國經濟。盡管短期效果不明顯,但長期來看,制裁將反作用於美元,令其世界儲備貨幣的角色消亡。”

前美國參議員Ron Paul通過他主辦的教育機構The Ron Paul Institute發表了上述觀點。

Ron Paul是美國資深政治家,他曾在2008年美國總統競選中失敗。他的觀點在美國政界顯得尤為突出。比如,他主張“關閉美聯儲(End the fed)”,這個口號在今年的“占領華爾街”運動中與“We are the 99%”比肩齊名。他還支持大麻合法化。

Ron Paul表示,

美國聯合歐盟對俄施展愈加嚴厲的制裁措施恐傷及歐洲銀行業,同時,美國還以違反自己的制裁令為由對部分歐洲銀行開出巨額罰單,這將引發這些金融機構及其客戶更加厭惡美國。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及,法國就因該國第一大銀行法國巴黎銀行被罰近90億美元巨款而心生不滿,法國財長當時曾威脅稱,中歐貿易就可以停止使用美元,轉而使用歐元和人民幣。歐洲第二大石油生產商道達爾首席執行官Christophe de Margerie也認為,沒有理由以美元來支付石油款項。

據IMF數據,截止去年底,美元在全球外儲中占比為33%。這一比重自2000年以來就持續下降,當時比例為55%。

不僅如此,由於美國不斷加強打擊美國公民海外避稅逃稅和洗錢的犯罪行為,還通過外交手段施壓部分國家政府,迫使歐洲銀行業不得不與美國開展合作。尤其是傳統的“避稅天堂”瑞士,多家銀行被迫向美國國稅局提交其美國公民的賬戶信息,令該國多年以來嚴守客戶秘密的名節不保。為此,很多歐洲銀行切斷了與部分美國客戶的業務往來。而一些持有巨額財富的美國公民也因此無法與部分國外銀行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

Ron Paul認為,

可以預見,隨著美國政府對歐洲銀行業施加的壓力越來越重,未來將有更多歐洲銀行減少與美國和美元的聯系,最終使得美國及美國公民被孤立。因此,從這個角度說,試圖孤立俄羅斯實際上恰恰令美國自身畫地為牢。

對俄制裁的其他影響還包括將把俄羅斯推向其“金磚兄弟國家”的懷抱。Ron Paul表示,

金磚五國人口占全球比重為40%,其經濟產出已經相當於美國和歐盟。這些國家還掌握著大量的自然資源。尤其是油氣資源豐富的俄羅斯,該國自然資源為很多歐洲國家所高度依賴。

華爾街見聞網站曾提及,俄羅斯的公司正在將合同轉向用歐元、人民幣和港元等其它貨幣結算,大型俄羅斯企業正將一部分現金轉移到亞洲的銀行。上周五,俄羅斯央行稱,已和中國央行就本幣互換協議達成一致。他還稱,

如果這一趨勢持續擴散,則將繼續削弱美元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

更重要的可能是:中國、俄羅斯和南非合計供應著全球近40%的黃金。一旦這些國家決定開創並發行一種由黃金支撐的新貨幣,那麽這將對美元構成新的挑戰。

美國政府一直依賴與其他國家合作來維持美元的霸權地位。但國際社會的耐心正在減少,特別是近幾十年來,胡蘿蔔+大棒的軟硬兼施法已轉變成只有大棒、沒有胡蘿蔔。如果奧巴馬總統和他的繼任者出於自己不喜歡的原因而繼續對其他國家施展嚴厲的制裁,那只會導致更多的國家回避美元,並加速美元滑向世界貨幣體系的邊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569

美國參議員:耶倫擔憂勞動力市場和海外經濟 不會立即加息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764

周四,美國參議員Schumer稱,耶倫告訴他美國經濟在變好,但仍需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這需要時間。基於對勞動力市場和海外經濟的擔憂,耶倫稱不會立即加息。

yellen

耶倫在國會大廈與參議員們舉行午宴,期間就貨幣政策展開交談。

據彭博新聞社報道,美國紐約州民主黨參議員Chuck Schumer表示,耶倫稱,美國經濟在持續轉好,但美國仍需創造更多就業,勞動力市場有待改善,還有許多路要走。耶倫對美國就業創造依然有些擔憂,這是她最關註的地方,也正是基於這種擔心,耶倫認為美聯儲不該馬上加息。

據弗吉尼亞州參議員Tim Kaine,耶倫對海外經濟形勢表示擔憂,但對美國經濟基本面表示高度樂觀。伊利諾伊州參議員Dick Durbin稱,耶倫在談話中提到了歐洲經濟形勢,認為是經濟發展中的風險因素之一。

Durbin稱,耶倫對美國財政政策的評價與以往不同。以前她認為,近年來美國政府削減開支,財政對經濟有拖累作用;現在她認為財政對經濟的作用是中性的。

美聯儲發言人Doug Tillett拒絕就耶倫與國會議員的講話內容加以評論。

上述消息對周四美股起到提振作用。標普500指數早盤跌破2000點,但隨後一路上漲,收盤漲幅接近1%。美國參議員們轉述耶倫貨幣政策立場、油價自六年新低反彈,均對美股起到推動作用。

周三,美聯儲1月FOMC聲明顯示,FOMC委員會一致同意對加息應有“耐心”。美聯儲對經濟更樂觀,並指出新增就業強勁,但預計通脹近期會下降。美聯儲稱作加息決定時會考慮海外經濟。

有“美聯儲通訊社”之稱的《華爾街日報》記者Jon Hilsenrath撰文稱,1月FOMC聲明暗示,美聯儲在6月前不太會加息。耶倫在12月新聞發布會上稱,“耐心”措辭意味著接下來兩次FOMC會議上不太會加息,以此推斷,美聯儲不太會在3月和4月會議上加息。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919

美參議員也來攪局 欲阻中國獲市場經濟地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3789.html

就在一周內,美國與歐盟的立法機構幾乎同時出手,提前“設置”法律障礙,欲阻礙中國在2016年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

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規定,世貿組織(WTO)成員應於2016年12月11日終止對華反傾銷的“替代國”做法。

此前,歐洲議會的出手意味著對傾向於授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歐盟委員會的直接警告。無獨有偶,美國國會參議院也加緊對奧巴馬政府的警示,並提前“埋彈”,要求獲得在決定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一事上的決策權。

5月9日,美國三位民主黨參議員聯名提交一項《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國會審議法案》(China Market Economy Status Congressional Review)提議。《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看到的法案簡介中顯示,三位參議員要求在美商務部對中國是否是市場經濟地位作出行政決策後,有權對此項決策進行投票。

在歐洲議會投票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回應,所有有關各方、包括歐盟國家,作為WTO成員,應當切實履行自己根據WTO所承擔的義務。所有的國際社會成員都能夠切實地、認真地承擔自己的國際義務,這也符合其自身的長遠利益。

 

冷戰時期的評判標準

此次,針對傾向於按時授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歐盟委員會,歐洲議會選擇通過一項決議案的方式警告歐盟委員會,不要倉促行事。

歐洲議會在這項非立法性的決議中,以中國未滿足歐盟有關確定市場經濟地位的五個標準為由,不支持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仍建議在對華反傾銷調查中使用“非標準”辦法。

“通過這項決議案,歐洲議會向反對不平等競爭的歐洲制造商和工人表達了對他們的支持。”工業遊說團體AEGIS Europe發言人尼茨申科(Milan Nitzschke)表示,“這對歐盟委員會和歐洲理事會來說都是一個強烈信號,即他們不能在授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一事上操之過急。”

不過,中國外交部和商務部在各自的回應中,都指出了歐洲議會此次決議案的重大缺陷。

首先,在所謂市場經濟體認定標準方面,陸慷指出,關於市場經濟地位,實際上現在在WTO框架下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定。

其次,商務部世貿司負責人也指出,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規定,世貿組織成員應於2016年12月11日終止對華反傾銷的“替代國”做法。這是世貿組織各成員應遵守的國際條約義務,並不取決於任何成員的國內標準。

需要說明的第一點是,WTO從未對什麽是“市場經濟”做出過正式定義,僅僅在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第6條的第二項補充規定中,對於什麽是非市場經濟國家(NME)有過說明。

實際上,對於市場經濟國家(MES)和非市場經濟國家的分界是冷戰時期產物。

從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以東歐轉型期經濟體為主的國家開始向國際貿易開放,在同時期,歐美國家特別是美國,也開始在國際貿易法體系中推進建立非市場經濟國家和市場經濟國家之間的區隔,這一點在反傾銷調查中的相關法律中體現得尤為明顯,其主要目的也是為在後來的反傾銷案件中使用“替代國”方法確立國際法基礎。

市場經濟標準哪里來?

對於歐盟尤為不利,且會令歐盟可能輸掉潛在官司的一句話在於,在《中國入世議定書》中,有一句“但截至加入之日,該WTO進口成員的國內法中須包含有關市場經濟的標準”。

在此前的一次歐洲議會聽證會上,比利時VBB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歐盟貿易法專家百里斯(Jean Francois Bellis)已經警示過歐洲議會議員這一條的嚴肅性。

百里斯指出,在簽署該協議時,歐盟並沒有在國內法中對市場經濟標準有定義,且時至今日,歐盟也沒有。

“所以歐盟應該對此感到慶幸,中國從來在這方面沒有正式提出過質疑。”百里斯強調,“重要的一點是,即便歐盟所提出的有關市場經濟地位的5項標準,哪個也不是正式法律文本里的。”

百里斯所揭示的,是實際上中國可以以歐盟在中國入世前沒有關於“市場經濟地位”標準的國內法為由,要求歐盟全部放棄《中國入世議定書》第15條(a)款的權利要求。

百里斯解釋稱,之所以出現國內法的提法,是因為這本身是中美談判隊伍之間的雙邊談判結果。

需要註意的是,在經歷過多次聽證會之後,歐洲議會並非沒有意識到這一條的嚴重性。

因此,在多位議員都明知歐盟如果不如期授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會面臨在WTO這一平臺上對薄公堂的一系列後果下,此次歐洲議會在決議案中寫道,強烈“反對單方面在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上)對中國讓步”,並要求歐盟委員會與其他主要貿易夥伴以協調方式,來對WTO法做出聯合解釋。其用意不釋自明。

需要指出的是,歐洲議會此次的決議案是非立法性的,警告意味更濃。據悉,歐盟委員會希望在今年7月拿出解決方案。不過,任何最終方案都仍需要歐洲議會和歐盟成員國的批準,而除歐洲議會外,各成員國目前對於是否應授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看法並不統一,且呈兩極分化趨勢。

美國參議員也來攪局

就在歐洲議會就這一事鬧得紛紛揚揚的同一周,美國參議院中的三名民主黨參議員也不甘寂寞,計劃阻擋中國獲得市場經濟地位。

在這份《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國會審議法案》提議中,上述三名參議員提出,如果中國獲得市場經濟地位,美國則無法再進行有效的貿易保護措施。因而,“如果美國商務部決定授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就必須允許美國參議院贊成或否決這項決定。只有這樣,參議院才能保護美國的工人、社區和工業”。

這三位民主黨的參議員分別是明尼蘇達州聯邦參議員弗蘭肯(Al Franken)、明尼蘇達州聯邦參議員克羅布查(Amy Klobuchar)以及威斯康星州聯邦參議員鮑德溫(Tammy Baldwin)。

他們表示,目前中國正在推動美國貿易官員承認其市場經濟地位。如果在2016年底,此申請被批準,美國可能會失去重要的貿易保護措施,這對明尼蘇達州北部的鋼鐵業和威斯康星州的木材業都會產生嚴重的經濟後果。

鮑德溫表示,如果取消中國的非市場經濟地位,美國將更無法在貿易競爭方面阻止中國,而這將會導致更多美國人失業。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查閱到的上述法案中可以看到,上述參議員提出該議案的緣由在於,在現行美國法律之下,美國商務部有可能做出對中國授予市場經濟地位的行政決策。但參議院在此項決策中,不具有任何參與能力。

在此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美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署助理部長兼外貿服務局局長馬爾(Arun Kumar)謹慎地表示,“美國政府還在同參議院和私人企業領域就此事進行磋商。”他拒絕對磋商的時間表做出評價。

因此,上述參議員提出,考慮到授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巨大影響,參議院需要在此項事宜方面有權發聲。具體而言,三位參議員提議,如果美國商務部在此方面作出“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決定,參議院將在45天內考慮是否要對該決定提出改變的建議等。

2014年,美國參議院曾對中國是否是市場經濟體作出過評測報告,當時,報告的結果並不積極。

陸慷指出,中方一直強調的是,有關各方應當遵守中國加入WTO議定書第15條的相關規定。也就是說,到了規定的時間,必須取消用“替代國”計價的做法來進行反傾銷調查,這是所有WTO成員應當承擔的國際義務。

陸慷表示,從WTO所有成員的自身利益出發,大家最好還是維護WTO有關規則和各自義務的嚴肅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153

德州參議員參選總統提名戰

1 : GS(14)@2015-03-26 00:35:29





美國明年大選提早揭開戰幔,共和黨德州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率先宣佈參選,角逐黨內總統候選人提名資格,分析預期他會塑造自己成「小政府」施政的最可靠支持者,爭取黨內保守派及茶黨的支持。



籌集三億選舉經費


四十四歲的克魯茲昨日在Twitter戶口宣佈參選消息,同時上載一段三十秒短片,在片中表示信任美國及廣大民眾,認為美國需要新一代勇敢的保守主義者幫忙,才能重新強大起來,而自己已準備好「領軍作戰」。克魯茲的競選團隊表示,準備籌集四千萬至五千萬美元(三億一千萬至三億九千萬港元)作選舉經費。美國有多名政客準備選總統,包括前國務卿希拉莉、前總統喬治布殊之弟杰布布殊,但至今一直按兵不動,主因宣佈參選後即面臨法律限制,例如不能要求支持者捐出多過五千四百美元(逾四萬二千港元)捐款。路透社/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324/1908778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891

特朗普寸資深參議員「麥凱恩是戰俘」

1 : GS(14)@2015-07-21 02:24:00

美國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地產大亨特朗普(Donald Trump)再惹火頭,今次劍指黨內資深參議員麥凱恩(John McCain),指他不過是戰俘而非戰爭英雄,觸動共和黨黨員神經,紛予譴責。



■麥凱恩(前右)越戰期間是海軍機師,其後被越共俘虜。


越戰時擔任海軍機師的麥凱恩,曾因戰機遭擊落而被北越關在河內監獄五年。特朗普前天在最先舉行黨團會議的艾奧瓦州出席活動時,提到麥凱恩這段經歷,直言他「並非戰爭英雄,他無非因為被捉了才被視為英雄,我喜歡不是被捉拿的人」,並攻擊麥凱恩當年在海軍學院包尾畢業。言論即惹共和黨人連番聲討,共和黨全國委員會首席幕僚斯派塞指,「我們的黨與國家容不下貶低榮耀服役者的批評」;總統參選人杰布布殊(Jeb Bush)發推文指「受夠了誹謗性的攻擊」,另一對手德州前州長佩里(Rick Perry)認為,「特朗普欠所有美國退役士兵,特別是麥凱恩一個道歉」,並指特朗普不配做三軍總司令,應該退選;麥凱恩本人未予置評。



企圖「補鑊」拒道歉

面對公憤,向來口硬的特朗普拒絕道歉,但企圖「補鑊」說:「被捉拿的人依我理解亦是英雄……但得有其他貢獻,我不滿麥凱恩在參議院的表現,因他沒顧及退伍軍人。」特朗普正式參選一個月以來已發表了多番具爭議性言論,曾批評墨西哥將強姦犯和罪犯送到美國,應築起高牆封鎖兩國邊境,又指中國透過奸詐商業手段騙取美國人飯碗,揚言當選後要「擊敗中國」。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720/192255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448

捷運7號線成日壞參議員鬧爆:搞乜鬼!?

1 : GS(14)@2016-01-18 00:23:35

連接華人聚居地法拉盛和曼哈頓之間的地鐵7號線,月初在繁忙時間出現故障,苦了大批上班一族及學生哥。紐約州參議員阿韋拉(Tony Avella)狠批7號線延誤、故障不斷,「我想問問這條7號線到底發生甚麼事?」惟紐約捷運員工卻反駁稱:「那傢伙不知道自己在說甚麼!」駐紐約記者:尤文韜阿韋拉周四在法拉盛的Main Street車站外開記招,向大都會運輸局(MTA)連珠炮發,「對很多人來說,這條線就是出入曼哈頓的唯一途徑,我想問這條7號線到底發生甚麼事?很多市民向我投訴,有時候服務延誤,有時候訊號系統故障,MTA卻完全不發佈個別線路的數據」。阿韋拉表示,7號線使用率本來就非常高,加上市政府計劃進一步發展法拉盛附近區域,他很擔心7號線已經超出負荷,無論MTA如何升級也無補於事。不過,有不肯上鏡的捷運員工卻說:「那傢伙不知道自己在說甚麼!這種數據隨手都可得到。」事實上,MTA會定期在網上發佈相關文件,資料顯示7號線服務在75%的情況下達到服務標準,雖然不是最好,但肯定不是最差。
MTA發言人表示,7號線目前正將訊號系統升級,可讓更多列車同時在路軌上行駛,絕對沒有超負荷;惟工程的代價是7號線沿途不時要封站,發言人表示:「長痛不如短痛。」經常使用地鐵7號線的市民陳先生表示,對這條路線服務大致滿意,「不過有一次7號線延誤,害我太太上班晚了一個多小時!」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116/1945475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339

40民主黨參議員撐希拉莉桑德斯零支持

1 : GS(14)@2016-03-01 18:55:11

美國民主黨參選人桑德斯(Bernie Sanders)打着民主社會主義者旗號,得到大量年輕人支持,不過他在國會參議院卻是獨行俠,民主黨44名參議員中,約有40人已表態支持希拉莉(圖),支持桑德斯的卻一個都沒有。加州參議員博克瑟強調,他們不像共和黨參議員那樣不喜歡克魯茲,人人都尊重桑德斯。多名參議員指他們只是覺得希拉莉資歷較好、勝算較高,亦認為由社會主義者領軍,恐損害民主黨重奪參院控制權大計,也有像康湼狄格州的墨菲那樣,因為槍管立法的立場而擁希拉莉棄桑德斯。



黨委員會副主席辭職撐桑德斯

曾任紐約州參議員的希拉莉,多年來為參院黨友籌款無數,自己致力為民主黨建立制度支援國會黨友,黨友都投桃報李。相反,桑德斯10年前以獨立身份當選佛蒙特州參議員,後加入民主黨黨團,只就改善收入不平等、擴大社會保障等自己關心的議題找拍擋,疏於建立人脈。普林斯頓大學歷史教授澤利澤認為,桑德斯根本不希罕得到議員支持,「他力陳建制已崩壞,自然不期望得到建制中人援手,就算有也只會損害他的核心訊息。相反希拉莉要選民知道,她有力推動國會山莊辦到事」。不過,桑德斯也不至於在民主黨內孤立無援,夏威夷眾議員加伯德為支持桑德斯,前天不惜宣佈辭去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一職。美國《紐約時報》/哥倫比亞廣播公司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01/1951127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431

參議員促凍結打壓者資產

1 : GS(14)@2016-11-18 17:02:56

【本報訊】兩名美國參議員會見訪美的眾志秘書長黃之鋒後,宣佈在國會提出「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要求美國對壓制香港自由的中港官員實施制裁,包括凍結在美國資產及禁止入境美國。提出法案的是共和黨參議員柯頓(Tom Cotton)及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聯合主席魯比奧(Marco Rubio),魯比奧曾與特朗普競逐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今年初宣佈退選。


另提出禁入境


法案其中一項要點是要求美國總統對侵害香港自由的中港官員實施制裁,包括負責策劃銅鑼灣書店事件的人,及其他監視和拘禁香港記者與壓制港自由的人。美國會凍結這些人在美國的資產及禁止他們入境。美國亦應表明,所有因參與爭取普選非暴力示威活動而被拘捕的港人,不會因此被拒發美國旅遊簽證。法案又要求美國政府日後在實施與香港有關法案及協議前,應確定香港仍屬充份自主,並要每年提交香港狀況報告直至2023年。參議員柯頓在聲明中指,法案將向中國政府官員發出清楚訊息,損害香港自由及違背香港保持高度自治的承諾,不會沒有代價。魯比奧表示,銅鑼灣書店事件及人大強行釋法,都顯示中國不斷破壞一國兩制,港人的民主訴求應是美國外交政策優先關注。時事評論員林和立指特朗普的中國政策未明,法案由共和黨參議員提出,至少顯示美國仍關注香港民主問題,對本港民主派有鼓舞作用。而法案雖通過機會微,但非毫無作用,因可令中國對國際輿論有所顧忌。本報昨向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查詢,政府對法案是否有回應,惟至截稿無回覆。■記者麥志榮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18/198379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037

美前參議員收百萬作說客多爾促成蔡特通話

1 : GS(14)@2016-12-09 00:03:34

■蔡英文與特朗普通電話觸發全球關注。



【世紀通話】台灣總統蔡英文與候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越洋通話風波未竟,多家美媒披露促成通話的關鍵說客是美前參議員多爾(Bob Dole),其律師事務所5月至10月間收台方14萬美金(約108萬港元)。蔡英文向美媒表示,「通話」不代表未來美國對中國與兩岸政策有轉變,似為事件降溫。她下月訪問中美洲可能過境美國,再成北京窮追猛打對象。美國《紐約時報》等報道,特朗普打破慣例與蔡英文越洋通話,是由93歲的前聯邦參議員多爾安排。多爾所屬的奧斯頓法律事務所(Alston and Bird)與台政府合作多年,今年3月還履行新合約,成駐美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的合作法律事務所,每月收取2萬美元(約15萬港元)律師費。報道引美司法部一份文件,台方5月到10月間分五次給該所轉入14萬美金。多爾也承認在促成通話上,「我們有一點影響力」。《華爾街日報》引知情人士透露,在這場經長時間精心安排的「通話」中,特朗普與蔡英文除寒暄,還涉及亞太區域穩定議題。蔡英文受《美國今日報》訪問時卻強調「一通電話不代表政策轉變」,稱這是對美國選舉結果表達尊重,並會評估區域穩定。美媒認為蔡是試圖降低事件對華府與北京外交與政府方帶來的恐懼。



蔡訪尼加拉瓜或過境美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蔡英文下月中出訪中南美洲尼加拉瓜等友邦,有指會途經美國,甚至不排除見特朗普。北京外交部連續兩天發警告,要求美政府阻止台領導人訪問尼加拉瓜過境美國。發言人陸慷重申:「台灣地區領導人搞所謂『過境外交』等小動作,背後有何政治目的,我想各方心裏應很清楚。」美國白宮發言人則回應,台灣領導人出訪過境美國很平常,符合美國向來政策。台總統府昨表示,總統出訪一旦有確定規劃就會公開說明,此前任何行程訊息都屬臆測。就多爾收14萬美金促成「通話」說法,發言人昨稱美媒報道中的文件並沒有關這通電話計劃,又重申通話安排依據台美交往慣例辦理,細節則不予評論。《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08/198588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7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