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柳傳誌公開求教,雕爺爽快支招:我會這樣操盤柳桃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10/146570.html

i黑馬:近日,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誌大佬,在羅輯思維上公開表達移動互聯網的到來,打破了很多傳統的經驗知識,並謙遜地坦言:“我們是看不懂的”。同時真心點名雕爺、白鴉、同道大叔等一批求教如何通過移動互聯網還營銷柳老的農業項目“柳桃”。以下是雕爺給出的自己的絕招。
 
\謝邀。承蒙柳老擡愛。
 
如果我來操盤柳桃的話,第一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把柳桃附加個別名:“傳誌桃”。
 
因為根據定位理論,人們的腦海當中,通常有個“雙雄模式”。大家習慣為一個已經很優秀的家夥再找個參照物,於是有了國美就要有個蘇寧,有了譚詠麟就得有個張國榮,有可口可樂就有百事可樂,有鬼吹燈就有盜墓筆記,有吳邪就有張起靈……
 
那麽大家都知道,近年來在農產品水果行業中,最為耀眼的毫無疑問是褚時健的“褚橙”,而能與褚橙相提並論成為雙雄的,有且只有“傳誌桃”。
 
這里一定有急性子的家夥會問,褚橙柳桃不就足夠做雙雄了麽?何苦還費力改名呢?
 
這就涉及到我之前談過的“文本之源”。
 
首先,水果並不是一個“無限改進型”產品,雖然我必須承認,褚橙確實狠好吃,現在想起來都咽口水,但咽過口水也要說,水果畢竟不像科技產品,沒辦法通過技術革新做到產品上的大幅領先同行,仿佛前兩年iPhone對安卓陣營的全面壓制(此水果非彼水果)。柳桃再出色,但還是個獼猴桃,食物嘛,吃完後拉出來大家差不多。
 
然後,我們來回憶一下。事實上褚橙2010年就開始在市面上銷售了,而真正登堂入室,為大眾所周知的關鍵點,則是一年多以前,被挖掘出了“勵誌橙”的情感定位。
 
一下子,引爆流行。褚時健大半生的跌宕起伏唏噓經歷,乃至暮年壯心,都成為了勵誌橙最好的註腳和背書。無數人因此而受到鼓舞,據說還有一群覺得人生迷茫的小家夥,專門跑到雲南哀牢山非要面見褚老,搞得老人家不勝其煩。
 
“勵誌”,給人以人生力量,再大委屈您和褚時健比比,立馬覺得沒啥了吧?這就是觸及人心深處,情感密碼的力量。
 
回到柳桃,這東西背後最好的情感支撐,就是柳傳誌本人。
 
柳老作為中國企業家一代教父,只手創建偌大商業帝國。率領聯想打出國門,收購IBM PC業務等等事跡,都讓大家為之贊嘆驕傲,我們中國企業也可以!
 
而他二十幾年來分享的種種經營心得方法論,更是讓無數創業者受益無窮。搭班子、定戰略、帶隊伍、拐大彎、入模子……就拿一個簡單的“複盤”來說,我自己的公司就在不斷踐行,簡直太有用啦。從這個角度講,我們這些做企業的家夥,都應該尊稱柳老一聲老師才對。
 
本來在中國文化中,桃就有桃李滿天下之意。國內公認有這個“教父”資格的,唯柳傳誌任正非張瑞敏三人,而柳老的名字實在太合適了……再說另外兩位也沒搞農業對吧?
 
一個人一生奮鬥,到了時候總要將自己一身武功傳下去,否則你看南海鱷神為何百折不撓非要收段譽當徒弟?而柳傳誌一生津津樂道之事,恐怕必定包含了“帶出一個得意弟子——楊元慶”這件事吧?
 
企業家精神的“薪火相傳”,才是“傳誌桃”的情感定位、文本之源。
 
所以,在褚橙、柳桃的深層,是“勵誌”與“傳誌”。兩位老企業家幾十年的風霜與驕傲盡在其中。這就沒“潘蘋果”什麽事兒了(抱歉,沒有文本之源,就沒有生命力),就算雕爺我明天努努力,種一園子“雕榴蓮”出來,除了賣相奇特,內涵沒法相提並論。
 
確定了“傳誌桃”這個定位之後,術的層面就可以天馬行空了。例如,借鑒前些天火爆互聯網的冰桶挑戰,那個是相似級別的人之間相互逗著玩,咱們這個可以嚴肅一點,自上而下。柳老可以送給楊元慶及同級企業家(如果能送我一盒就太好了),然後再一級級傳遞,其他企業家們可以買來送給自己的接班人,薪火不斷,代代相傳。
 
好了,我現在請問,正在看這篇文字的你,希不希望你公司的老大,送你一盒柳桃?因為你明白,這盒柳桃不是桃,而是“期許”。是你的老大對你的厚望,暗含著你要更加努力,來承接這種薪火之意的淡淡味道。
 
如果你是老板呢?更要多買幾盒,萬一您有仨鐘意的公司小夥伴,卻只買了兩盒……給誰不給誰呀?“二桃殺三士”成語聽過沒?買少了你就損失大了!
 
有文本之源的東東,在傳播上,天然具備力量。
 
對了,最近我正在搞個雕爺學徒,我一定會送給他們一盒,並講給他們,柳老當年的艱辛困苦、銳意前行,還有你能感受到的一代企業教父一生不屈的勃勃雄心,壯士暮年,一腔實業報國的滾燙熱忱——然後,你也想接過這樣的“接力棒”,抖擻精神,昂首上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508

高中生麻辣提問 她一一爽快接招 QA時間》從陸劇、短褲問到同志婚姻

2016-04-25  TWM

為爭取與準總統對答的機會,不只台上三十位來自北中南的各校代表高舉「選我」的牌子,台下學生也全力喊出各自校名、全員起立或舉手,吸引活動主持人岑永康目光,場面十分熱烈。

所有提問代表中,主持人率先找上顯眼的「一點綠」,唯一的男性代表台中一中一年級生陳冠升,因為在預先徵集問題的網路平台上,他的提問獲最多網友共鳴。近尾聲時,蔡英文主動加碼開放幾題「快問快答」,盡可能讓與會代表多發言,《今周刊》團隊並於會後採訪提問者感想。以下為論壇問答精華:

台中一中陳冠升:

學生上課時數過長,考試過多和升學主義的問題,教改多年仍然存在,能不能改變教育體制,落實教育轉型?

蔡英文答(以下簡稱答):如果價值觀念不改革,教改不會成功,改制度而不改人的觀念,會越改越吃力。

我有幾個想法,希望將來教育部長慢慢落實。十二年國民教育完成時,希望十八歲的年輕人可以承擔責任,目標如此,則應回頭檢視教育過程,是否幫助下一代面對挑戰。國民教育不只是知識方面,也可以是其他領域;我會拜託所有家長,要培養十八歲年輕人有足夠的能力,大人要學會放手。

十八歲年輕人可以出去做事、受訓,增加社會元素,未來念大學更有效率,大學教育將來可能縮短為三年;也可以開設一個帳戶,年輕人工作、受訓期間,國家與雇主把錢存入,日後學生進大學時,就不用煩惱學貸。

提問者感想:我給小英的答案打九十分,教改沒能成功,是因為人民的觀念沒有改,小英也提了現階段可行的教改方式,希望教改能夠往前邁進。

談陸劇、韓劇入侵

台劇應強化「跨文化」能力

新竹女中劉懿旋:

我曾在上海念書,以前上海同學總與我討論台灣節目或藝人;但近幾年情況逆轉,許多台灣民眾看中國節目,潛移默化比船堅炮利更可怕,有何對策改善台灣的娛樂產業?

答:我也注意到台灣現在自製的電視節目不多。

很多國家在影劇貿易中考量文化因素,談判會加入文化保障。但台灣現行法規體系,對文化優先性的考量相對不足;幾個強勢流行文化輸出國,主要時段都限制一定比率的國產內容播放,我們卻沒有。

貿易上要考慮平衡,產業則要強化。戲劇有跨境經濟的問題,若戲劇可跨越不同文化、地域,便可全球發行,這是我們的目標,未來產品有沒有「跨文化」能力將是重點。

提問者感想:我問了有關台灣影視產業沒落的問題,也非常認同小英說我們要保留台灣文化,儘管大陸與韓國有很多資金強勢把他們的文化推銷進來,我們要用自己的文化,軟性地回應。

台南聖功女中楊婕渝:

對於技職人才培育有何看法?

答:技職教育分幾階段,目前的情況是,無論高中高職,念完後還是升大學,那高職意義何在?

我曾聽某位教授說,很多創新來自實作經驗與能量;但現在的觀念是,念完大學後,覺得自己擁有知識,為何要做學徒、實作?

結論很簡單,技職教育一定要優質化,期待將來念高中技職的同學,畢業後先進行三年實作,現在很多人找不到實作機會,國家須加以輔導;三年後要接著念科大也可以。將來很可能是一段學習、然後工作,再學習、工作,讓工作與所學吻合,讓所做與所學相關。

提問者感想:原本我對高職的人才培育養成感到很無助,小英談到技職教育要優質化,讓我對未來有了希望和信心,相信她可以讓台灣很不一樣。

談台灣被邊緣化

要有自信走出去 自然地講出信念

蘭陽女中林庭郁:

台灣因主權認同問題,國際事務似乎被邊緣化,您怎麼看?身為青年的我們如何盡一分力?

答:台灣外部處境困難,最怕面臨挑戰時,喪失自信。

政府因為特殊政治處境,到很多地方確實行不通;但台灣有很多展現國力的機會,每個台灣人都要有走出去的能力。

教育過程中,要讓下個世代面對別人自然地講出信念。不只是學好外國語文,對外部文化的理解、溝通都是重要元素。我曾給自己一個檢驗標準,到A國可吃A國食物,看懂當地報紙寫的當地事務,到B國時也可如此。若到每個地方都可感到自在,那就是跨文化。以台灣現在的處境,每個台灣人都要負起這種責任。

提問者感想:小英要我們走出去、適應跨文化,但是有關台灣如何走出邊緣化的危機,沒有更完整的回答,有點可惜。

新北市明德高中高渝莉:

我父親曾在中國工作,母親是陸配,新政府上台後, 若兩岸關係惡化,有什麼輔導台商的對策?台灣社會對外配並不友善,您有什麼看法?

答:很高興聽到有親身背景的同學,提出這樣的問題。不論來自哪裡,只要來台灣,都是台灣人。制度上要持續修改,讓來自不同地方的人,越來越接近本地生活,希望未來能做到,父母來自外地將是優勢,而不是弱勢。兩岸關係最重要是和平相處,自然交流能讓感情增加;若有足夠的了解,信賴感會慢慢產生。對台灣人與兩岸,和平一定是最優先選擇。

提問者感想:

小英的回答雖然只有說法,沒有明確的作法,但內容還是想過以後說的,可感受到誠意,希望未來內閣可以踏實完成小英的想法,不要只是空說。

北一女段戎(代表北一短褲自由陣線):教育部一項管理辦法提到,與學生有關的議案,應廣納學生意見,創造開明信任的校園文化,但該辦法卻給校方很多詮釋空間。

決定學生相關的議案,可否設置更公平的程序?

答:你剛剛念出教育部辦法時,我在想,為什麼有這樣的規則?如果是教育部保守,我們可以很快解決這件事;但如果是學校保守,就比較難一點。

如果我們期待十八歲年輕人可以負責任,在高中就要學習做決定,養成過程中,能夠做決定,可以跟別人一起做決定,這最重要。但這不是只講究民主的程序,民主形式背後,每個人心理上準備好,實質做的決定才重要。我覺得學校沒理由限制學生對學校事務採取主動作法,所以,支持你啦!

提問者感想:

小英回應「學校沒有理由限制學生對於學校事務採取主動作法」,讓我對改革很有信心,因為曾為了這件事情(穿短褲進校門)去找校長溝通,但沒結果。

中山女高林宇恩:

什麼樣的校園安全政策,能讓學生安心?高中教官在校園安全維護中,能扮演什麼樣角色?

答:圍牆當然是心理上重要的保障,每個人的警覺性更是必要。高中生比較有能力自我警覺,到了十八歲必須要學會保護別人。

最重要的是,掌握風險來源,由教官和同學共同發掘校園安全的風險,建立一套風險管理機制,掌握學生生活的環境,甚至社區裡的危險;每個學校都應訓練教官用現代科技掌握風險來源。社會上很多風險,包括毒品、失業,或某些人因生活困頓而憤世嫉俗,這是我們要去掌握的事,靠國家整體政策來處理。

提問者感想:

認同小英說的,隨機殺人問題要從根本來解決,政府許多作法都只是治標,若能從根本解決,才是最基本的,希望這樣的悲劇不要再發生。

板橋高中廖雅琴:

請問我們下次見面是什麼時候?國家對年輕人的問題,好像沒有很重視,父母不會讓我們自己做決定,大人們就是自己在討論,今天論壇所討論的問題,真的有實質效力嗎?

答:要見面不難,沒有媒體在場,我們都可以見面。

如果大家有興趣,如果未來我的行政院可以好好做事,我會比較有時間跟大家見面溝通。

提問者感想:

小英其實沒有正面回答到我的問題,希望這樣的平台可以真的被建立,讓高中生的想法可以被重視。

中壢高中林芷惟:

教改最重要的還是老師,台灣的老師都是透過考試取得資格,若老師還停留在前面的思想,對下一代來說也是箝制,有沒有其他方式?

答:老師也都是當完學生之後當老師,教育的過程決定老師成為什麼樣的老師。確實,每次教改重點都放在學生該學什麼,忽略老師可以教什麼。

這問題工程浩大,老師必須重新調整,適應新世代的教學,因為教學知識產生的速度非常快,很多時候必須用線上教學,用校園、教室以外的工具,來補充教育體系的不足。正式體系之外的教育,有時甚至占了相當分量,老師從主導變輔導的角色。

提問者感想:

這個高中生和總統的對話平台很創新,讓我們有一步步被聽見的感覺,希望未來有更多管道。

屏東女中李科嫻:

是否支持同志婚姻在台灣合法化?

答:問題在於社會能不能共同接受、祝福,我們的社會還存在一些人反對,這需要整體思想、感受做調整,大家步伐一致往前走,才是真正的祝福。

提問者感想:

小英回答時,並未講出具體政策,只講希望、思想層面,有點失望;但是高中生能有與未來總統對談的機會,很開心,希望以後還有這種機會。

談學生的國際觀

著力東南亞 和台灣加深連結

桃園市新興高中朱思帆:

東南亞國家的英文能力都已超越我們,如何要求您的教育部長去推行,加強台灣學生英文能力並提升國際觀呢?

答:國際觀是一種跨文化能力,也就是你不只知道世界上發生什麼事,而是在不同文化裡可以自在地做事、交朋友、從事必要生產的行為。

「跨文化」的能量非常重要,東南亞國家是要去著力的地方,很多下一代的媽媽,來自這些國家,她們是台灣和東南亞國家的關聯,讓台灣和其他國家的連結有好的基礎,可以進出自如、可以感到自在,希望下一代的年輕人,可以擁有這樣的世界觀。

提問者感想:

小英要我們包容自己的文化、適應各種文化,我很認同。

撰文 / 整理.陳柏樺、林思宇、洪暐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562

沙膽虹手記:她爽快 我也爽快

1 : GS(14)@2012-04-23 22:09:4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27299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911

遇陌生人求幫餵人奶過半媽媽好爽快

1 : GS(14)@2017-02-18 09:51:30

母乳是媽媽給寶寶的最好禮物,但若餵哺的是陌生人寶寶,又是否有媽媽願意?英國《每日郵報》就找女演員在街頭推BB車,並向陌生人問:「你能否幫我為寶寶餵母乳?」結果8人中有一半樂意幫助。演員霍利(Amanda Holley)在倫敦街頭,向推着BB車的母親埋手。第一名女子聽到後大吃一驚,驚訝地表示自己是否有聽錯,接着指家中有奶粉可提供,但沒有表示願意餵哺。不過霍利接觸的第二名媽媽,就很爽快答應說「可以」,而且霍利表示有帶備泵奶器,提議一起到咖啡店泵奶時,對方亦欣然回應:「當然可以。」霍利再三確認:「真的?」對方直言:「樂於協助。」第三名媽媽對餵哺陌生寶寶先是抗拒,後來才說:「這令我有點不舒服,但如果用泵奶器會令我覺得好一點,而不是真的親餵母乳。」亦有媽媽指家中有雪藏的母乳,並請霍利與她會合:「你想不想晚些時候見面,我可以幫忙。」至於媽媽們拒絕的理由,包括指自己有約趕時間,又或指自己的母乳「所餘無幾,因為開始斷奶了」等等。霍利最後一位接觸的媽媽,就欣然答應用泵奶器協助她,又稱:「可以……我看到你有點苦惱。」願意餵哺陌生寶寶的母親都表示,是看到霍利感沮喪,於是想提供協助。霍利事後亦大為感動,「這溫暖、慷慨和富同情心的舉動,令我難以置信。」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218/1993249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8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