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走進敦南名宅》縱橫股市二十六年 淬煉一身絕技 劉友威擅長掌握趨勢 戰績輝煌

2010-04-12  今周刊





劉友威是投資界的老前輩,曾擔任 投顧、券商自營部、投信共同基金、代客操作等管理職務,憑藉著二十六年累積下來的投資心法,為他賺進了驚人的財富,也讓他更有餘力幫助別人、回饋社會。

撰 文·林心怡

穿過台北市敦化南北路綠意盎然的林蔭大道,來到資深投資人劉友威的住處,走進客廳,偌大的空間,透著一股溫馨的美感,低調奢華又 帶著舒適質感的沙發、做工細緻的壁爐造形電視櫃,整體空間有種溫暖復古的鄉村風,正如他長達二十六年的投資經歷一樣,耐人尋味。

早在元月交 代 三月、四月不會回檔﹁五窮六絕﹂不再 第二季將不同以往法人圈頗負盛名的劉友威,早年曾擔任投顧、券商自營部、投信共同基金、代客操作等管理職務,留下無數的輝煌戰績。在鼎康證券服務時,同時 管理集團資金運作達五年,市場更為人知的是,他曾在富隆證券工作時,幫早年股市四大天王之一的﹁阿不拉﹂從事選股工作,因此相當熟悉主力操作模式,因此像 劉友威這樣的背景兼具了市場法人主力操作面的分析師,相當難得,也正因如此,憑藉著豐富的股市操盤經驗與心法,財富增值數倍。

劉友威分析, 從過去的多頭經驗裡,多頭攻勢大多由年底開啟,到了農曆年前後就容易停止,等待﹁五窮六絕﹂及反映季報效應。

通常在每年三至四月會發生慣性 回檔,但今年元月中旬起就先回檔一千多點,所以今年的三月、四月就不會如往年般回檔,因為元月至二月的回檔已經交代完畢,由於第一季的季報數字表現佳,再 加上六月有ECFA︵兩岸經濟協議︶簽訂題材,因此今年第二季的行情將與往年大不相同。

台股後勢 市場將出現多檔高價股票逢﹁九﹂必跌? 八千五百點有機會至於市場有人認為民國七十九年與民國八十九年發生崩盤的情況,將在民國九十九年歷史重演,這種﹁逢九必崩盤﹂的言論,讓多數市場投資人心 生恐懼,但劉友威卻認為今年將不會出現同樣的崩盤情況。他分析道,民國七十九年的泡沫來自主力主導所造成,當時本益比高達六、七十倍以上,加上政府態度丕 變,導致崩盤,至於民國八十九年的崩盤,則是因民進黨執政的政黨輪替效應,導致資金外逃,所產生的結果,與今年的狀況截然不同。

劉友威認為 過去,大盤在去年第一次過八千點時本來就容易出現回檔,不過去年已在七千六百點至七千八百點就有過不短的整理時間,所以今年七千六百點至七千八百點再整理 一段時間後,市場短中長期(三至六個月)成本,均集中在七千七百點至七千九百點,故四月越過八千點將比去年走勢扎實很多。他認為五月至七月高價股會漲的很 凶,除了聯發科以外,市場還會出現相當多五百至六百元的高價股票,例如大立光、宇峻等。

至於○九年的金融海嘯,大盤從九千三百點下跌至三千 九百點的大修正,其實已經反應了十年一次的大回檔,只是剛好不是十年整而是約八年的時間,因此未來ECFA的簽訂,是台灣突破鎖國經濟的一個里程碑,同時 今年企業獲利普遍均較去年明顯成長,時空背景不同以往的情況下,今年將不會發生市場傳言的大回檔。

劉友威同時也預測四月下旬,若國安基金公 布已釋出持股結果,不論是三分之一、二分之一甚至是三分之二,台股恐將突破八千三百九十五點,往八千五百點至八千八百點區間靠攏。

﹁走路運 動投資法﹂ 研判總體趨勢﹁緊釘黑馬股﹂ 伺機進場布局劉友威是市場鮮少能夠從八○年代主力時代、又歷經法人時代存活至今的實戶,投資功力不容小覷,他從八七年至九二年,在富隆證券幫市場主力﹁阿 不拉﹂挑選股票開始,從作手身上學到籌碼、市場心理、總體環境與政府心態的觀察經驗,又在鼎康證券擔任研究部主管替大型企業進行資產管理,最後在保誠投信 做資產管理與代客操作,多年來的實戰經驗,讓他成功累積不少財富,多年下來,僅有前年金融海嘯時,曾有一度虧損三成的失敗經驗,其餘操作都頗為順利。

此 外,劉友威也常利用﹁走路運動投資法﹂來研判總體趨勢與發掘潛力股,曾有多次成功經驗。在美國已置產的劉友威,每三至四個月就會飛一趟美國,他還會特地走 訪不同的賣場,觀察市場趨勢,例如上個月他才去過美國知名賣場沃爾瑪(Wal-Mart)、Target、Cosco(好市多)實際走訪,發現美國的消費 力已恢復許多,美國經濟要再出狀況的機率已經很低了。

﹁其實操作股票成功的祕訣就是堅持、用功與投入,才能學到投資的經驗與智慧。﹂像劉友 威個人很推薦的投資理財書籍,就是安德烈.科斯托蘭尼的︽一個投機者的告白︾,他認為書中寫的作手市場投資手法,相當貼近台灣股市作手的投資經驗,當中的 投資智慧,相當實用。

即使在股市操作成精,劉友威仍然會每天閱讀︽工商時報︾、︽經濟日報︾與綜合性報紙,解讀有用的股市資訊,是他投資股 市長久的堅持。

﹁像我認為宇峻︵三五○四︶、揚明光︵三五四六︶都是最有機會成為新一代股后的黑馬股。﹂他們都有同一個特點,就是成長動能 極大,尤其是宇峻,對照去年賺十元,且同年七月最高價來到了四百元,今年七、八月適逢遊戲產業旺季,宇峻將有機會上看到五百五十元以上。

電 子業淡季不淡 四、五月先布局中短線觀察指標 決定持股比率至於揚明光受惠今年是微投影產業元年,明年可望正式起飛,成長具爆發,今年可望享受的本益比極高,恐超出市場想像。

只是如何判 斷股票布局時機?劉友威認為每年三月至五月,是財富增值的關鍵布局時點。

從歷史經驗看,在多頭格局時,每年七、八月的除權息,與每年十一月 至農曆年前,都是一年中股市表現較佳的時段,以往股市行情﹁五窮六絕﹂的時候,就是須先經過整理,等待七、八月的除權行情,所以,通常會建議投資人在四至 六月找低點布局好股票,但就他目前收集的資料研判,今年電子業第二季業績會淡季不淡,可以先在四、五月先找點布局。

至於在中短線的操作上, 劉友威還會觀察市場持股變化做研判。當大盤連續爆大量,五日RSI指標(Relative Strength Index,相對強弱指標)在七、八十以上,就應該降低持股;相反的,當五日RSI指標已近二十,還得出現成交量萎縮,才是底部訊號,可以伺機布局。

不 斷學習 建立專業培養敏感度找尋動力 行有餘力發揮大愛劉友威坦承,投資股市的心法,並非朝夕即可練就,必須要靠不斷的經驗累積,加上努力、意志力與強烈的動力,不斷吸收資訊與虛心求教,才能 夠建立專業;培養市場敏感度,才能提高投資的勝率,加速累積財富。

﹁我現在賺錢最大的動力,就是可以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劉友威說,像 他這樣的四年級生,賺投資的資本利得最大動力是要回饋社會。劉友威強調﹁富而不仁﹂的人是沒靈魂也沒價值的。

二年多之前,劉友威受教會感 動,認為在財富上行有餘力的人,都該發揮大愛,去關心身邊的弱勢族群,透過基督教會幫助誤入歧途、失業的更生人與貧窮人家,他認為透過行善,更能開放自己 的胸襟。

住豪宅、操作股票得心應手,劉友威不愁財富問題,但是在他內心裡,可以助人還是最大的快樂。

劉友威

出 生:1953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

學歷:國光藝校廣播電視科

經歷:鼎康投顧總經理

保 誠投信副總

成功祕訣

不斷學習:現在堅持、用功與投入,才能學到投資的經驗與智慧,每天勤做功課、做筆記,不斷 吸收資訊與虛心學習

投資心法

重內在:操作股票不能光看技術面與基本面,還得留心市場心理面勤走動:用走路運動投資法觀察民間 經濟活力,發掘投資機會找頭羊:觀察市場熱門產業領頭羊,從成長動能大的公司找獲利機會從成交量找進出點:當股市大盤連續爆大量,五日RSI指標在80以 上,就應該要降低持股*近期看好標的:宇峻(3546)、揚明光(3504)、華容(53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03

《奥马哈之雾》误读二十六:限高板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077750100lty1.html

 

误读二十六、限高板

 

主要误读:人们谈论巴菲特投资方法的“地域限高板”较多,谈论“投资者限高板”较少。

我方观点:即使“地域限高板”真的存在,后者的重要性也一点都不比前者小。

 

    尽管巴菲特用简单的投资方法在大洋彼岸创造了资本投资的神奇,但当人们谈起这个话题时,经常会担忧这种投资方法如果离开了美国是否还有其用武之地。关于这 个“地域限高板”的话题,我们已在本书多个章节进行了讨论,这里就不再重复了。本节讨论的重点是巴氏投资的另一个限高板:投资者限高板。

    当我们开车驶入一些特定场所——比如酒店、住宅小区、桥梁、隧道以及某段市政道路时,通常会看到一个用于防止一些过高车辆进入的“限高板”。其实,在股票 投资领域也有许多限高板,只是交通道路上的限高板是有形的、容易被看见的,而投资领域的许多限高板是无形的、不易见的。在能否成功运用巴菲特的投资方法这 一问题上,也有着极为严格的“投资者限高板”。

让我们先来看查理.芒格的一段讲话:“每一个参加投资比赛的人,都必须慎重考虑自 己的边际效用,也必须对自己的心理加以重视。如果遭受损失会给你带来痛苦——更何况损失是无法避免的——你可能会很明智地选择一种相当保守的投资方法。因 此,你必须根据你的性格和才能调整自己的策略。我觉得没有那一种投资策略能适合所有的人。我的投资策略很适合我自己,其中的部分原因是我非常善于面对损 失,我具备在心理上承受它们的能力。”

[i]

    芒格谈的是一个普世价值观,不过这一观点与我国股票市场上的流行说法——适合你的投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并不相同,事实上我们一直认为后者具有较强的 误导性。以芒格的上述观点为基础,我们认为无论哪里的股票市场,在成功学习与运用巴菲特的投资方法上——就投资者类型而言——其实有着严格的内在要求或前 提条件,我们把这些要求或条件称之为投资者限高板。下面,我们就尝试列出应当被这块“限高板”挡在巴氏投资殿堂之外的8类投资者。

 

 

1)基金经理

    约翰.博格(先锋基金创始人)在其所著《伯格投资》一书中写道:“基金行业已经成为短期投机的一个工具,这种趋势就是因为行业把重点放在了市场营销上。今 天,一般的基金持有普通股票的时间大约是400天(我国股市应当远低于这个数字-作者注),而在我写毕业论文的那个年代一般是持有6年的时间。一般的基金 持有人目前持有共同基金权益大约3年,半个世纪前是15年。我们似乎正处于寻找长期投资工具的最差历史时期。”

    同是职业投资人,为何基金经理的行为模式与巴菲特相比有着如此巨大的差异?这其中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涉及个人投资素养以及对股票市场理解 上的差异,而客观因素至少有两条:1、盈利模式不同——比如基金经营的目标之一是其规模的最大化,这就出现了博格在上面所讲的营销问题;2、游戏规则不同 ——比如基金业绩排名所带来的各种压力几乎彻底控制了基金经理的投资准则与行为偏好。

 

 

2)希望快速致富的人

    巴菲特很早就把自己的投资预期回报设定在年均15%左右,在后来长达数十年的投资生涯中也从未改变(要说有改变的话,那就是到了伯克希尔的经营后期,由于 公司资金规模日渐加大,巴菲特降低了预期回报值)。而我国的不少投资者一直将股票市场当作是一个应当也能够快速赚钱的场所,年度获利目标动辄在30%甚至 更高的水平上。这些投资人显然不适合使用巴菲特的投资方法。

 

 

3)用不可以输的钱去投资的人

    股市中有不少人,其已经或准备投入股市的资金是不能亏的钱,比如两三年内有特定用场的资金(购置大件商品、结婚、购房、子女读书等)、个人与家庭的日常生 活资金、承载了个人与家庭乃至整个家族致富希望的资金、以及在商业经营领域暂时不用的资金等。由于这些资金都是不能输的钱,将它们投入股市时,投资人就不 可能有一个淡泊平和的心态,而心态的淡泊与平和正是我们在股票市场取得持久成功的一个基本前提。

 

 

4)性情急躁的人

    格兰厄姆、费雪、芒格和巴菲特都曾不止一次地指出,在股票市场取得最后的成功,靠得往往不是智商和技能,而是意志与性情。因此,那些感情脆弱、意志不坚 定、性情急躁、守不住寂寞、缺乏耐力和遇事就容易恐慌的人,是不适合使用巴氏投资方法的。正如我们在“美国梦”一节中所指出的,无法承受大事件冲击和股市 暴跌的人,即使生活在美国,即使投资者本人就是巴菲特的合伙人或股东,数万倍的财富增长也会与他们失之交臂。

 

 

5)自以为可以通过聪明的买卖取得超额回报的人

    一句“短线是银,长线是金,波段是钻石”,道出了这一群体的典型心态。尽管格兰厄姆在50多年前就告诫投资人:试图通过聪明的买和聪明的卖去赚取超额收 益,将使自己陷入较大的风险中,但股市中总有一些人不信邪,坚信自己智力过人,完全可以在股海中劈波斩浪,通过频繁操作获取最大化的收益。这些人显然不适 合巴氏投资,他们骨子里也看不起巴氏投资。

 

 

6)临近退休或年事已高的人

    我们这里讲的主要是那些刚进入股市不久的新投资人。巴菲特投资体系的特质之一是从不讲求“时机”(timing),而是讲求“时间”(time)。持股时 间越久(当然是有选择的持有),使用这种投资方法的风险就越小、投资回报的确定性越高、财富积累的功效就越大。而对于一个临近退休特别是年事已高的人来 说,如果在这个年龄上刚刚进入股市,则显然已经失去了使用巴菲特投资方法的优势。股市波诡云谲,难以预测,一个大浪下来可能需要几年才能翻身,这个年龄段 的人还是投资一些较为保守的金融工具为好。

 

 

7)借钱买股票的人

    不管向谁借钱,资金使用的时间都不可能是无限期的。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借钱投资的人来说,就有了一个无法回避的职责: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赚取超过资金成本 的回报。我们都知道,巴菲特投资方法的一个重要特质就是只关注事情是否发生,不关注事情何时发生。而一个借钱买股票的人,怎么可能不理会“事情何时发生” 呢?

 

 

8)有大量内幕消息的人

    尽管法律不允许任何人利用内幕消息投资股票,但市场上总会有一些人能够得到一些不对称的信息(包括宏观的、中观的和微观的)。尽管巴菲特的投资方法不以有无内幕消息为前提,但你让这些人去学巴菲特,恐怕是过于“委屈”他们了。

 

本节要点:

1、  交通道路上的限高板是有形的、容易被看见的,而投资领域的许多限高板则是无形的、不易被看见的;

2、  在能否成功运用巴菲特的投资方法这一问题上,有着极为严格的“投资者限高板”。

3、  有八类投资者不宜或不大会使用巴菲特的投资方法:机构投资者、希望快速致富的人、投资本金不能输的人、性情急躁的人、临近退休的人、借钱买股票的人、经常有内幕消息的人。



[i] 摘自《投资圣经-巴菲特的真实故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13

《奥马哈之雾》误读三十六:高抛低吸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077750100ltyg.html

 

误读三十六、高抛低吸

 

主要误读:巴菲特会在牛市结束前抛掉绝大部分的股票而在熊市到来后再加大股票仓位

我方观点:有些言过其实。从逻辑和实证两个层面上看,都不支持上述观点的确立。

 

    在对这个话题做出讨论之前,我们认为有必要先把巴菲特作为一个职业投资人的投资生涯划分为几个不同阶段:

    准备期(1951年至1956年):1951年春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不久,巴菲特回到其家乡奥马哈市,经过短暂的服兵役后于当年夏天成为一名职业股票经 纪人;1954年终于得到老师聘任到纽约的格兰厄姆-纽曼公司工作;1956年返回家乡组建了属于自己的有限合伙人公司,开始了其将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职业投资人与公司控股人。

    早期(1956年至70年代中期):从1956年组建自己的第一家合伙人公司,直到1969年解散合伙人公司,再到1970年代开始经营伯克希尔纺织公 司,巴菲特在股票投资与私人企业收购中主要遵循的是其老师格兰厄姆的“捡烟蒂”策略。这一策略的主要表现是价值型选股及价值回归后的获利了结。在这个时期 中虽然已出现了一些“叛逆”性投资,但这并没有构成其投资的主流。

    中期(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后期):在这20多年里,巴菲特尽管继续活跃在股票投资与私人企业收购两条线上,但其资产构成还是以股票为主。投资策略方 面,在芒格与费雪等人的影响下,特别是在投资美国运通与喜诗糖果的成功以及投资伯克希尔等烟蒂型公司的失败后,巴菲特逐渐脱离了“捡烟蒂”而转为对“超级 明星”企业的长期持有。巴菲特一生当中的许多经典投资案例都发生在这一时期。

    后期(90年代中后期以后):由于股票价格持续高企,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巴菲特的事业重心开始向私人企业收购以及对非保险事业的经营上偏移。这一段时 期开始出现了数次对他之前从不染指的公用事业的巨额收购,如几年前收购中美能源公司和近期收购铁路公司,涉及的资金规模动辄数十亿甚至数百亿美元。

    鉴于以上不同投资阶段的划分,当我们在考察巴菲特的投资策略是否表现为牛市结束前的“高抛”与熊市到来后的“低吸”时,考察重点应集中在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后期这一阶段。这一时期的美国股市也恰好经历了几番牛熊更替的转变过程。

    另外,在讨论之前,我们还想先与读者一起简单温习一下支撑巴菲特投资体系的其中两块基石和一项禁忌。这两块基石分别是:

    1)把股票当作一项生意去投资是最聪明的投资。这一基本思想要求投资人在买入股票后要像一个企业所有人和经营者一样去思考问题。这样,投资人就会首先将手 中的股票视作企业的权益凭证而不是市场的交易凭证,就会在其以后的投资操作中使自己表现得更像一个企业投资人而不是简单的股票交易者。

    2)正确对待股票价格的波动。这一思想的要点包括:首先,你必须比“市场先生”更懂得你已持有或计划买入的股票价值,否则就不要参与这场游戏;其次,“市 场先生”会通过价格的反复波动来持续不变地演绎着它在股票估值上不断犯错与纠错的过程,聪明的投资者对此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最后,不要单纯因为价格上升 而轻易把手中最好的公司脱手。

    所谓“禁忌”就是从不根据市场预测去买卖股票。尽管巴菲特会根据自己信奉的估值理论对市场股票价格的高与低给出自己的判断,但却从不会对股价的短期走势做 出预测,也从不会根据这种预测而选择买入或卖出。因此,我们认为所谓巴菲特会选择在熊市到来前抛掉股票的说法要么只是巧合(巴菲特确实有根据估值而卖掉部 分股票的行为),要么根本就无从谈起(他在熊市加仓倒是一个事实)。

    对巴菲特基本投资哲学的短暂温习是想说明,如果巴菲特在投资实践中真的表现出一种不断高抛低吸的操作偏好或习惯,那么,它要么在逻辑上不能自圆其说,要么就是巴菲特说一套做一套。事实究竟如何呢?我们来看一张表:

 

表:年度百分比变化——伯克希尔所持股票市值(1978-1997

 

年份

 

股票总市值(亿元)

 

市值增长(%

 

标普500增长(%)

1978

2.21

22.10

6.4

1979

3.35

51.58

18.2

1980

5.30

58.21

32.3

1981

6.39

20.57

-5.0

1982

9.45

47.89

21.4

1983

12.79

35.34

22.4

1984

12.69

-0.78

6.1

1985

11.98

-5.59

31.6

1986

18.74

56.43

18.6

1987

21.15

12.86

5.1

1988

30.54

44.39

16.6

1989

51.88

69.87

31.7

1990

54.08

4.24

-3.1

1991

90.24

66.86

30.5

1992

114.42

26.79

7.6

1993

112.69

-1.51

10.1

1994

139.73

23.99

1.3

1995

197.63

41.43

37.6

1996

244.53

23.73

23.0

1997

362.48

48.23

33.4

注:1、数据来自公司年报等综合资料;2、1985年股票市值下滑相对市场较多是 因为当年菲利普.莫里斯收购通用食品股票;3、由于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公司投资重点转向私人股权收购,因此本表仅统计到1997 年。(1998-2000年的股票仓位分别是:327亿、370亿和376亿美元)

 

 

    从上表我们不难看出,即使考虑到每年源源不断的保险浮存金的加入,我们仍难以得出在牛市到来前“高抛”,在 “熊市”到来后“低吸”的结论。在所记录的20年里,除1984、1985和1993年外,其它17个年度的股票市值增长均高于同期标普500指数的增 长,其股票仓位无论是在熊市转牛市,还是在持续地牛市中也主要变现为稳定、稳定增长或大幅度增长这样3种态势,未见有明显的减仓行为。因此,关于巴菲特会 在牛市结束前大幅减仓并在熊市到来后大幅加仓的观点即使不能说完全脱离事实,但至少也是极不准确的。

 

本节要点:

1、无论从投资理念还是操作策略抑或是实证研究的角度,都不支持关于巴菲特在市场的牛熊转换中会进行高抛低吸操作的观点;

2、实证研究显示:巴菲特确实会在熊市中大幅加仓(如其在70年代中后期的操作),但在牛市中或下一个熊市到来之前会减仓操作的做法,就其主要投资部位而言,则并不符合事实;

3、巴菲特的投资策略本身就是一种可以穿越牛熊更替的方法,尽管不时会有一些基于估值下的仓位调整,但整体来说,其投资特质一直表现为对重仓股票的长期持有。

 



[i] 摘自《巴菲特原则》。

[ii] 摘自《滚雪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16

投資港股:一億(十六) 阿牛

http://hk.myblog.yahoo.com/yomagyomag/article?mid=3886


今晚零時十分段稿,阿牛決定提早出街,等大家多啲時間研究一下:

尋日又講到阿牛句口頭禪:機會又嚟喇!

 

上幾個星期,講緊一億元嘅時候,講到上幾個月阿牛剛開Blog時嘅第一役,估計同阿牛並肩作戰嘅朋友數目喺:”0” 個,只有阿牛孤身一人。

                   

呢樣又唔怪得,因為日日都有儍佬喺個網上亂噏一通,點知呢個阿牛堅定流呀;是關儍佬呢吓嘢冇樣睇嘅,講嘢有文有路,一樣可以儍嘅。所以在528日,阿牛都話:

『今次破萬九,大家睇阿牛自編自導自演,咪當睇表演囉,到整個過程完畢,大家可以再看看賽後檢討。

 

               

想試吓?

下次啦。』

而家到下次喇。

今次如果閣下有閒錢,或者有雄心,就不妨試試。

策略就喺,揾六萬蚊本金,去開一個期指倉,然後坐喺度等。如果恆指跌到22955,就『market揸一張明年六月細期好倉』,咁樣你股票行就會check你倉有冇萬鬆啲蚊按金,見到你有六萬咁多錢,就會幫你做。記住唔好猶豫,一見到22955,乜都唔好諗,唔好理佢『晏啲會唔會跌多啲』,又唔好理點解佢跌,預早抄定經紀個姓名,電話,你個account no.喺張紙度,唔好抄喺個手機度,因為你打緊電話又要左㩒右㩒,好易出錯。當時就立刻攞起個電話,然後念左上面句台詞:唔該『market揸一張明年六月細期好倉』,跟住三秒攪掂,抄番低個買入價。記住好多証券行股票倉同期指倉喺分開嘅,記得問清楚,調動好啲錢去期指倉。

跟住就收工,等股市自由發揮,睇吓點發展。如果已經到底回升,到25000點就平左張期指,賺就賺2000點,等如HKD20000

六萬賺二萬就喺33%,幾好㗎喇。如果閣下有超過六萬,就可以做兩份,三份,四份;如此類推。

但如果大市繼續跌呢?

咁明日講喇。

                

今次唔知募唔募集到『光猪七壯士』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59

投資港股:B計劃(十六) 阿牛

http://hk.myblog.yahoo.com/yomagyomag/article?mid=4208

阿牛研究過,買賣期指只有兩個下場:

1) 賺大錢

2) 輸大錢

喺唔會有和和果果,或者贏少少,皆大歡喜結局嘅。

等阿牛又講一個故事俾大家聽。

話說1970年代,打越戰時,美國派左好多年青人去越南打仗。質素普通嘅就做大兵,質素文化好啲嘅青年,就訓練多少少做軍官。而新軍官畢業最低官階就喺少尉,Second Lieutenant,畢業後就會立即派去越南上戰場;但上到戰場,就不會第一時間開始作戰的,喺會在基地熟習同埋熱身。跟住有任務,或者部隊受到襲擊,就要正式實戰。如果幸運唔死得,每幾個月就放吓假,去西貢、蘇碧灣、香港等等休假。休得幾次,再上戰場都唔死得,服役期滿就可以番美國。

       

呢班少尉之中, 當然有生還,役滿回家的。不過大家可以估計得到,有很大多數是戰死的;而戰死的,平均戰死時,都在進入實戰任務後極短時間內殉職的。也就是說,,做一個少尉,如果能夠渡過『最初極短的時間』,之後的生存機會就甚大。

       

也就是說,有些年輕軍官基本上訓練出來就『立即』犧牲。美國軍方都研究過,考 察是否訓練辦法有問題,但最後都不得要領;因為基本上少尉的工作是到戰事最、最前線的地方,而一個剛畢業的少尉,在第一次帶隊時,全隊之中最缺乏經驗就是 他自己,而走在最前頭的又是他自己,全隊官階最高又是他自己,和隊友又未熟絡,所以是沒有人會給意見和提醒他的。他所靠的就是自己的訓練,而這套訓練,卻 會令大部份少尉迅速死亡,可想而知這套嘢,理論上是可以,實戰上是非常危險的。但偏偏這一套又容易為人接受,連美國陸軍總部都認為,作為教材冇問題。

大家請留意:

理論上是可以,實戰上是非常危險的......偏偏這一套又容易為人接受

 

買期指一模一樣。

阿牛相信:正常的,普遍的,常用的買賣期指理論,是會致命的。

唔喺點解十個玩期指,九個都輸呢?

究竟一個死去的Second Lieutenant,平均作戰壽命是多久呢,阿牛都不敢相信,是:

                                               17分鐘

       

有人可以在越南這個煉獄裡生存。

我們亦要在股票市場裡生存。

Stay alive pal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06

新年格言:做又三十六, 唔做又三十六! 貓王炒股日記

http://ariesl0501.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846237

年近歲晚,我貓王總結一年的業績,真的差強人意!今天香港的人們褒獎金融從業員,而我當年其實是 讀書不成才入此行,在此邊學邊做之際,大概今天對金融有點認識吧。現在,所謂金融從業員的範疇亦越擴越大,保險、及地產銷售員亦為金融一環,這代表什麼? 「金融超級市場」這個名詞這幾年已少人談了,自從雷慢事件後人們甚至不敢提了!

不如待我貓王 開壇主講,我說今天的經濟是資本主義過度催促的產品,所謂消費模式的經濟,是塘水滾塘魚式的假象,把房地產賣來賣去,那叫國民生產總值,我只敢說這是香港 的情況,始終我對這裡比較熟悉。對於房地產的預測我早已不敢提了,因為一早看到港府忌諱打擊樓價,不過我十分擔心這個泡沫繼續下去。我們股票是大眾的投資 產品,而房地產是有錢人的投資產品,今天百物騰貴,房地產製造的財富效應會進一步推高物價!這樣搞經濟就等於對我們平民百姓打劫!

我 貓王感慨的是,有時作為證券經紀的工作,不會因為自己的努力而看到回報的,競爭使生意越來越難,在這困難更容易體察人性的一面。幸好老闆待我不薄,這天公 司給我一張奬狀,真是一個大笑話!我是最懶的員工,開工時寫網聽音樂!事實上,我擁有三寸不爛辯才,這是從「小寶神功」中學回來的,做又三十六,唔做又三 十六!辯才應付一切,工作態度也!此終我覺得行情反而比人性容易處理,所以,我對市場的研究、自己及可以處理客戶的投資都仍然是嚴謹的。

此網誌之前曾經介紹過18.5年地產週期,那是36的一半,怪不得那樣多人提及36年週期,今年36歲者會犯太歲!36玄者又玄!36在技術走勢上的計算很好玩!無論如何,三三六六,我們不能多怨天尤人,祝願我們各位行家共同努力!為香港創明天!
Picture
PS. 今日我貓王好像是語無倫次的,最近睇市差勁了,今天好開心,希望那個經常疲勞轟炸的客戶移民了,那我真的新年新氣象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77

辜濂松倚重三十六年的台灣信用卡教父 鐵血將軍羅聯福 六十歲再戰中國

2011-1-31  TWM




二十年前,中信金副董事長羅聯福領軍中信銀打敗花旗登上台灣信用卡龍頭寶座;如今轉戰大陸金融市場,年過六十的他不但戰力未減,更準備靠著這股鐵血執行力,帶著子弟兵再起風雲。

撰文‧徐介凡

如果說,台灣銀行業未來發展的黃金十年在大陸市場,那麼,左右著台灣最大消金銀行龍頭中國信託商銀,登陸一役成敗的關鍵人物,就是被辜濂松倚重長達三十六年的老臣,人稱信用卡教父的羅聯福。

今年初,羅聯福便將卸下中信金董事身分,轉換跑道出任中國事業總執行長,並兼任經營決策委員會主席。由此可見羅聯福在辜濂松心中的分量,不但兒子辜仲諒出事時,要靠他坐鎮穩定軍心,在對岸競爭激烈的金融市場上,開疆闢土也得仰賴他。

「老闆交代的任務,老羅(羅聯福)總是能夠使命必達。」前中信銀個金總經理尚瑞強指出,羅聯福的表現能被辜濂松肯定,進而賦予重責大任,絕非偶然。

要 求員工,加倍要求自己尚瑞強回憶,一九九一年剛進中國信託當行員時,正好碰上羅聯福與花旗銀行爭奪台灣信用卡龍頭的年代。他說:「我做行員,一個月業績是 三十張,老羅業績卻超過一百張。」身為總指揮的羅聯福,傾盡所有員工之力衝刺發卡量,做不到的人就得被檢討,自己卻也毫不馬虎,將士用命下,不但業績每年 都打敗花旗,更在短短十年時間,帶領中國信託信用卡張數從不到四十萬衝破五百萬張,在金融界一戰成名,被辜濂松重用至今。

羅聯福貫徹拚績效的執行力,一點也不打折扣,而且早從二十幾年前當台中分行經理時,就已聲名遠播。

據 友人透露,有一次前去台中分行拜訪時任經理的羅聯福,友人在門口抽菸時,不小心把菸灰彈到了一名正在掃地的老伯腳上,連聲抱歉之際,只聽老伯淡淡地說: 「如果你真的覺得抱歉,那就找我辦張信用卡吧。」友人一聽感到不可思議,立刻追問:「怎麼連你也在推信用卡?」只見老伯轉過頭去,手指銀行門口說:「裡面 老大(羅聯福)規定的,一天拉不到兩張業績,第二天就要走路。」這段故事,每個羅聯福的子弟兵,都有切身經歷。

包括仲躋偉、陳昆德、詹文虎、袁耀璋等,曾經或正在大陸本國銀行任職信用卡部門最高主管的「一把手」,全部都是跟著羅聯福長大的子弟兵,經歷過最嚴格的績效壓力成長,卻也與羅聯福建立起最緊密的感情。

力 拚業績,吃飯不忘推銷「老羅帶人帶的是心,他做不到的,從來不要求我們做。」一位子弟兵回憶,一九九一年時,羅聯福與廣告公司開會討論一支電視形象廣告, 就算已經做到信用卡部門最高主管,面對企畫助理也毫無長官的架子,羅聯福面露微笑遞上一張名片,附帶一張信用卡申請書,十分禮貌地請對方考慮申辦一張中信 的信用卡。

不只如此,羅聯福連吃飯也不忘拚業績。有一次,他帶同事去老字號的銀翼餐廳聚餐,結帳時發現沒有提供刷卡服務,羅聯福便立刻去找 老闆,大力推銷使用信用卡結帳的好處,礙於羅聯福上門用餐,不好意思拒絕,老闆笑著答覆:「我會好好考慮看看。」沒想到隔天羅聯福立刻就派相關業務同仁上 門拜訪,老闆在羅聯福的誠意感動下,也爽快同意加入簽約店家。

透過羅聯福不斷以身作則,每個子弟兵不但對於高業績壓力從無任何埋怨,就算後來各奔前程,任何人回到台灣,第一件事情總是找羅聯福見上一面。

深厚的情誼,不但替羅聯福帶來了大陸金融市場的第一手情報,他們在對岸打下的人脈,也成了羅聯福未來帶領中信銀登陸發展時,最珍貴的資產。

「跟老羅做事的壓力雖大,但卻能成長最快、學到最多。」曾任中國建設銀行信用卡市場總監的詹文虎就指出,只要羅聯福在開會時提出來要做的事情,不論反彈聲浪再大,也一定要執行。這股鐵血的執行力,也讓許多中信銀的內部高階主管,以「民主式的獨裁者」形容羅聯福。

一 經決定,絕對徹底執行一九九三年時,羅聯福曾經提出將卡友權益手冊拍成錄影帶寄給客戶,提升服務創新的想法,但考量包括拍攝、購買錄影帶,郵寄等成本,開 銷少說數億元,而且還得想辦法克服信箱可能塞不進去的問題,萬一退件又得再添一筆成本,所有同仁都不斷提出反對意見,甚至連辜濂松也不認同。

「老 羅靜靜聽完所有人的想法,一下子兩個多小時就過去,然後他站起來跟大家講,開會不是來討論的,是要來完成的。」詹文虎苦笑說到,羅聯福一聲令下,要求一周 內提出製作方案,一個月內製作完成、寄送到客戶信箱裡,所有人也不敢再有雜音,立刻埋頭開始拚進度;於此同時,羅聯福也沒閒下,不斷說服辜濂松點頭,幾經 艱辛才獲得首肯。

最後順利執行完成,不但激勵當年信用卡發卡量成長超過三成,中國信託更因這個業界首見的創新服務,獲財政部頒發最佳關懷客戶獎,而當時為了這個案子拚到沒日沒夜的同事,沒有一個人有抱怨,從此羅聯福帶人帶心的風格,在中信銀有口皆碑。

「你 別看老羅做事情很衝,他其實很龜毛,對事情追根究柢到了極點,有夠難搞!」一位中信銀高層透露,羅聯福非常注重細節,不但開會動輒長達六、七個小時,很多 小主管就可以決定的事情,像是信用卡帳單、DM上印製的用字遣詞,關心客戶的英文該用touching還是considerable,也時常被羅聯福挑出 來在會議中辯論多時。

只要同意,一定力挺到底但是,這個難搞的羅聯福,卻也是下屬眼中「最有guts」(擔當)的好主管,只要他同意,一定 力挺到底,「任何事情只要過了老羅這一關,就不用擔心上面不准,因為只要批文沒過,老羅就會立刻衝上去跟老闆Fight!」據資深員工透露,早年曾有中國 信託贊助迪士尼的提案,羅聯福認為有助於提升年輕族群認同,並且建立活力形象,便立刻下令執行;沒想到,最後上級認為卡通與銀行專業形象不符,批文回覆不 准,羅聯福便馬上拿著批文去找辜濂松,經過多次溝通後順利過關,也讓員工欽佩羅聯福的敢作敢為。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一次,老羅即將征戰大陸市場,這是一個全新的戰場,羅聯福曾說:「強敵環伺的中國市場才好玩,打這種仗才過癮。」這位年過六十的台灣信用卡教父,是否能在對岸寫下新的一頁,令人期待。

羅聯福

出生:1950年

現職:中信金副董事長

經歷:中信銀董事長、中信金總經理、個金執行長

學歷:中興大學經濟系

桃李滿天下

——羅聯福的子弟兵

人名 曾任要職 現職

仲躋偉 中國招商銀行

信用卡中心總經理 支付寶高級經理

陳昆德 中國平安銀行

行長 中國招商銀行

財富管理總監

詹文虎 中國建設銀行

信用卡市場總監 大哿國際執行長

袁耀璋 中國信託商銀

信用卡處副總經理 北京銀行信用卡中心

總經理

張智銓 中國信託商銀

信用卡處處長 中國信託商銀

資深副總經理

薛承雄 中國民生銀行顧問 金融研訓院大陸金融顧問

李國同 中國信託商銀

副總經理 中國信託金控

副總經理

張儉生 中國信託商銀

消金處長 富登金控中國業務

董事總經理

楊各露 同現職 中國信託商銀

副總經理

許廷彰 同現職 中國信託商銀

副總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65

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 懶人授權法一年省下七十六天

2011-1-31  TWM




旗下營運十個品牌,兩岸總共有一六五家店的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如何不被時間追著跑,反過來駕馭時間,讓自己「分身有術」?

撰文‧林孟儀

和你我一樣,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但旗下營運十個餐飲品牌,兩岸總共有一百六十五家店,去年創七十.六億元營收的台灣最大餐飲集團總舵手——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如何不被時間追著跑,反過來駕馭時間,讓自己「分身有術」?

前一年就填妥來年行事曆

從背包裡掏出最潮的i-Pad和一本再尋常不過的長方形年曆記事本,這就是戴勝益管理時間的兩大法寶,尤其是便於隨身攜帶和翻閱的記事本。令人驚訝的是,日子不過剛進入二○一一年,戴勝益已經用鉛筆,將行程從今年一月開始,一路填到了年底!

「你看,我去年十一月就填滿了。」戴勝益笑說,「反正先填先贏,填下去就不能變了!」他填好後交給祕書備份,再拿給各品牌總經理、副總填下各部門時間表,集團一年的行事曆便大致底定。

翻開這戴勝益隨身攜帶的記事本,包含了公司例行的年度大活動,以及私人的圓夢計畫和旅遊行程。隨手翻到三月二十八日,戴勝益要帶公司的高階主管去爬聖母峰基地營;五月十六、十七日,王品開股東會;十一月二十六日到十二月四日,整整九天的時間,戴勝益自己要去登百嶽。

「春天有梅雨,夏天有颱風,我一進山區都要七、八天,所以都是秋天、冬天才登百嶽。」戴勝益解釋。這段時間先排上行事曆,公司副總級以上幹部,屆時就沒人會白目地打手機找他。

年度、例行的大活動時間敲定了,戴勝益又有什麼妙招避開高階經理人普遍面臨「會會相連到天邊」的困擾?

王品集團內部有一份《行事曆編定準則》,約莫三十條規定,包括每一季集團都會召開總部會議,每個月的第二個周二早上必須開「聯合月會」,店長、主廚以上幹部共二百多人都得參加。

每周五一整天,從上午九點開始,則固定召開集團「中常會」,各品牌協理、總監、副總、總經理和戴勝益共二十三人參加,有時加上對岸十二名高幹一起視訊。

會議週期井然有序,至於外界邀約的演講行程,戴勝益交代祕書,每月以接兩場為上限,每周則最多安排二次媒體訪問。

開會話講超時要罰錢

「開會的控制,我們時間都用得剛剛好,多一分鐘就罰一百元。」戴勝益舉例,開聯合月會時,他在上、下半場會議只能各致詞三十分鐘;所有與會人員也都有致詞的時間規範,皆不得超時,每超過一分鐘罰一百元,以此類推。

為 了避免議而不決,會後生出更多會議,戴勝益規定,大家討論完議題後,要依具體的解決方案進行投票表決,並當場唱票、開票。同時戴勝益保留五%的否決權,去 年他提案女性員工請生理假,可免醫生證明,打電話告知主管即可;經與會主管們二輪投票不過,第三次他動用否決權,強行通過提案!

時間拉長來看,一般企業都有「三一Q」,也就是所謂三年、一年和每季計畫;但是戴勝益將王品的營運時間表,多加了三十年和十五年計畫,延長為「三十、十五、三、一、Q」。

他 認為,企業如此,個人時間管理亦然,唯有將短中長期的人生目標和時間表寫下來,付諸文字,具體的配套細項才會跟進,「有填了,你就會有計畫!」未來三十 年,王品要有六十個餐飲品牌、一萬家店,而戴勝益自己則計畫爬完台灣三千公尺以上的百嶽。「我現在爬了五十三座,再十二年要完成,十年來,我也已經遊歷了 一○四國了!」戴勝益喜孜孜地算著。

以企業計畫為優先,戴勝益也不偏廢人生夢想;推動員工進修「三百」學分——登百嶽、遊百國、一年吃百家餐廳的他,帶頭用行動證明,任重道遠如他,就是三百學分的最佳實踐者。

三百個學分是怎麼抽空修來的?十多年來,每個月戴勝益都保留一半的時間給自己,也就是說,有十五天不進公司。

「一定要保留給自己思考的時間,我每天至少有五個鐘頭是獨立思考的時間,什麼事都不做。」戴勝益語出驚人地說。

但 究竟哪來的五小時呢?「我光是洗澡每天就二小時,早上晚上都泡澡一小時,其他就是去店裡喝咖啡、看書。當CEO的人,不能太過忙碌!」集團一百多家店,就 是戴勝益用餐、喝咖啡的好去處,不過他強調並非刻意巡店,每家店一年平均才去一次。戴勝益與店裡每位員工握完手、感謝完員工的辛勞之後,就趕快坐下來點 餐、喝咖啡,不敢亂走動,「廁所沒衛生紙、很髒,我會忍住不講,因為那是總經理的事,不是董事長的事。」「除非問題很嚴重,我才會打電話給主管。」戴勝益 認為,如果插手管事,「總經理就不會發揮他們該做的事啊!他們覺得這是董事長的事,萬一管了,還會覺得侵害到我的權益啊。這樣的老闆,當他不在公司的時 候,公司就垮了,因為他沒有授權,讓該部門的人去做事。你看我這麼忍,我們公司也沒有更壞啊!」充分授權,就是戴勝益每天能空出五小時給自己的祕密,一年 下來,上班時間就累積出七十六天的空檔,加上周休二日,算算一年還真的有一半屬於自己的時間!

「其實每天打到我手機來的電話如果超過十通,就要注意了,就表示授權不夠了。」他衡量授權程度的那把尺,竟是手機來電通數。

拉起重重警戒線,戴勝益確保自己充分授權,也從未發生因太過忙碌,而時間軋不過來的狀況。「我一直很有效率,我想懶惰是成為老闆的必備條件之一,因為懶惰的人比較會授權!」戴勝益不減幽默本性笑說。

有自信就會希望自己更空閒「有自信的人,希望自己越閒越好;沒有自信的主管,才會設計事事都得先來向他請示之後,才可以執行的制度。」聽到有企業執行長連員工的識別證有沒有掛好都要管,他不禁有感而發。

戴勝益也指出,職位不同,時間分配理應不同。他認為,董事長九成時間該用在開會、領導指揮,一成做執行工作。到了總經理,比例變成八二比,區經理則是七三比,店長六四比,到了工讀生,當然就是零比一百。「沒有效率的老闆,都是因為自己太雞婆啦!」戴勝益不禁笑說。

就是靠著招招獨到的懶人授權法,讓王品集團「首腦」戴勝益,巧妙智取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每天抽出五小時空檔,一年省下七十六個上班日,放空思考去!

戴勝益

出生:1953年

現職:王品集團董事長

經歷:10次創業失敗,1993年開設王品牛排館,第11

次創業成功

學歷:台大中文系

一日行程

06:00 起床運動,走一萬步08:30 至聯合月會會場

09:30 開聯合月會

13:00 搭高鐵至台北14:30 辦公室批閱公文18:00 至各店鋪與同仁寒暄打氣

善用時間小撇步:

1. 外界邀約的演講行程,每月以接兩場為上限,每周則最多安排二次媒體訪問。

2. 按集團《行事曆編定準則》規定例行會議時間,會中規範致詞時間,超時每分鐘罰100元。

3. 每天必定抽出5小時空檔留給自己,閱讀或放空思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67

四太獻計 超賢獨得十六億大宅

2011-3-17  NM




何鴻燊爭家產一事搞了個多月,上 週四事件有突破性發展,賭王終止控告二、三房的訴訟,並簽訂了家族和解協定,雖然和解協議沒有公布和解細則,不過從土地註冊資料顯示,何鴻燊一直居住的市 值十六億大宅,已於首次入稟前轉給以賭王元配命名的基金,但上週二業權卻落入長房三女超賢手中。忽然轉名

何鴻燊上週四發表了一封何家全體聯合聲明,表示各成員達成共識,事件得到和解,聲明內容無交代各人分到幾多,不過土地註冊文件顯示爭產事件爆發前數天,何 鴻燊已將擁有達四十多年、現值十六億的淺水灣大宅無條件轉讓給以賭王元配黎婉華命名的Clementina Ho Trust信託基金,基金下的資產還包括了澳門一項物業及四千多萬港元等,而超賢正是基金的信託人,而受益人全是長房成員,包括賭王女兒超賢、超雄、超 英、以及兩名孫女家華及家文。

但吊詭的是大宅業權又於本月八日(上週二)由基金轉到何超賢手中,記者向超賢求證為何大宅會轉到她名下而不是基金持有?超賢否認獨攬大權,她禮貌地說: 「我係做trustee(受託管理人)。」有大屋揸手的她,再沒有密密釘實賭王,即使本週一賭王朝早再次入養和,她也沒有第一時間撲到醫院陪伴左右。

有傳長房之所以取得大宅全靠四太獻計。據知四太在今年初已發現Lanceford有異動,她深知家族遲早有內戰,為求得到其中一房支持,故早已向長房獻 計,幫手成立基金以換取長房支持,結果今年一月十九日,長房成功取得大宅業權。問超賢是否四太獻計替她爭回大宅?她不置可否,「我好多嘢唔可以答,因為我 哋簽晒(協議),因為(大宅)係媽咪住,淺水灣都係應該俾我哋。」至於是否意味長房放棄澳博,超賢說:「我唔可以講,但好滿意daddy咁樣安排。」她更 堅持大宅不會變賣,「我哋絕對唔會賣,係俾我哋住。」

輕鬆出海

有屋揸手的何超賢,已沒參與搶賭王的戲碼,本週六黃昏她和丈夫先去接住在堅尼地道的十姑娘女兒麥慧貞,再一齊去中環置地廣場會合其他親友歎下午茶,至七點 半後才鬆人。而與長房同一陣線的四太上週六亦心情靚靚,現身沙田馬場撐港澳盃的澳門馬「鴻運駿駒」及為老公的愛駒「爆發」打氣,結果「鴻運駿駒」跑第三。 問四太一切是否已圓滿解決?四太講笑話:「今日搞掂啲馬先,而家最緊要係澳門贏。」問四太是否滿意賭王的安排,她又開玩笑說:「唔滿意……跑第三麻麻哋滿 意,當然最好跑第一啦。」大宅業權轉名後,長房超賢一家及超英女兒蕭玟錚已進駐大宅,即使賭王在二、三太家中「點燈」不在家,他們也自出自入及留宿。本週 日下午,超賢更與老公、兒子Stanley和姨甥女蕭玟錚出海,四太御用的環境空間設計師馮敬早也有同行,唔通「新業主」想傾吓大宅重建或裝修大計?

長房做緊乜

長房的子孫甚少參與何鴻燊的賭業王國,他們的起居生活大多由賭王「照顧」,而今次基金的成立,就保障了他們日後的生活。長女超英:無業三女超賢:丈夫 Peter以賭王名義開設網上賭場DrHo888.com細女超雄:專職炒樓及於澳門經營狗場,近年又在中環開設腳底按摩店。超英女兒蕭玟錚:長居夏威夷 教長者中文猷光大女何家華:在澳門經營狗酒店Dog One Life猷光二女何家文:從事首飾設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25

劉天和從科技大亨跨足養殖慘賠十六億的教訓 分散風險 雞蛋別放同一個籃子裡

2011-7-11  TWM




澎湖的養殖漁業因外在競爭環境激烈,十年前開始走下坡,劉天和卻在此時踏入這個行業,一位科技人改行養魚,他如何面對一連串難以控制的失敗,又從失敗中學到什麼教訓?

撰文‧梁任瑋

一場大病,你願意花多少錢換回生命?他卻在八年內燒掉十六億元,賭上畢生積蓄追尋健康,別人笑他「何必將辛辛苦苦賺的錢,都填到海裡。」他回答,「我不介意拿錢填海,但如果可以圓夢,我覺得很值得。」他是劉天和,天和生物董事長,澎湖最大的海上箱網養魚業者。

天和生物目前在澎湖的海洋漁場有三百二十個箱網,加上六個潮間帶養殖區,面積高達二十五.五公頃,養殖魚類達三十餘項,全盛時期最大產能是六十萬尾魚,招牌商品海鱺魚,在全球海鱺市場占有率高達五○%。

劉天和另一個頭銜是宏瑞製程董事長,經營半導體製程設備業。他二十四歲就創業經營冷凍空調,當時因景氣好、市場大,讓他在一九八二年順利轉型至高科技半導體設備業,搭上台灣電子業最輝煌的年代,躋身科技新貴行列。

罹癌切除整條大腸

乾 脆自己養優質魚吃 五年慘遭三次天災九八年,劉天和在一次健康檢查發現罹患大腸癌,因癌細胞擴散,歷經八次手術,最後整條大腸全部切除,並嘗試過人工肛門,更動了以小腸取代 大腸的手術,但因此變成很多東西不能吃,醫生建議他吃軟質食物,吃魚是最佳的選擇,但是市面上要找到健康無毒的優質魚,並不容易,他心想:「何不自己來 養?」一轉念間,他跨足養殖漁業,選擇台灣尚未遭受工業汙染的澎湖海域當作創業原點。

劉天和在澎湖設立養殖漁場,將高科技管理經驗套入海鱺魚養殖,建立水產履歷制度,全程E化管理,曾在當地聲名大譟,雖然品質嚴格把關,但他同樣無法逃避天然海域的極端氣候變化衝擊,這讓他真正嘗到事業經營的挫折,而且五年內先後發生三次。

第 一次是○七年澎湖外海的龍捲風,將整座漁場捲走,他賠了一億元;幾番折騰,○八年二月又遇到「澎湖百年大寒害」,是第二次挫折,當時飼養的十幾萬條海鱺魚 全數死光,損失金額近一.八億元,正當虧損尚未彌平之際,今年元月又再遇寒害,水溫驟降至攝氏十三.一度,劉天和養的海鱺、鮸魚、青嘴龍占、石斑因不耐低 溫,九○%都耗損,又損失近五千萬元。

當時,劉天和正在台大醫院住院,太太蘇敏玉為了不讓他擔心,刻意隱瞞災情,不敢告訴他澎湖出事了,直 到出院才說「咱們澎湖的海鱺魚又死光光!」當時正忍受病痛折磨的劉天和,同時面對巨大的身心煎熬,「真的很痛苦、很痛苦,欲哭無淚。」「命運捉弄人!」劉 天和說,因為去年九月才剛標下澎湖區漁會水產加工廠,砸下大錢整修裝潢,寒害造成的損失,等於讓搖搖欲墜的營運雪上加霜。

茫茫大海摸黑而行

將死魚廢料回收再利用 提高飼料養分劉天和說,去年整個冬天他一直在擔心,「如果農曆春節前這一關過了,應該就沒問題了。沒想到,還是過不了。」劉天和說,復育期至少要一年半以上,所以現在完全無法供應海鱺,客戶也抱怨連連。

問 他從挫折中學到什麼?「我一開始太過天真。」劉天和當初單純地認為,只要與其他漁民有所區隔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定位,甚至以為自己養的有機海鱺可以專攻高檔 餐廳通路,但廚師澆他冷水:「你的魚那麼貴,我用便宜的魚當食材又不會吃死人。」完全沒有養殖漁業經驗的他,只能一直盲目繳學費,所有制度都建立在沒有經 驗可循的基礎上,就像在茫茫大海上,摸黑而行。

一開始,澎湖漁民告訴劉天和,海鱺要養得好,就要給牠們多吃一點,於是每天飼料成本竟高達兩百餘萬元,但效果卻沒增加多少。

尤 其,劉天和養魚以不用抗生素與生長荷爾蒙聞名,以一條十五公斤的龍膽石斑為例,其他養殖業者可能一年多就可以把魚養大,但劉天和的養殖期至少要四年至五 年,「愈大條的魚,風險愈高,時間就愈長,因此稍有閃失就容易失敗。」養殖過程所費不貲,使天和的產品成本高於同業二五%,除了每天餵食以中藥調配的有機 飼料,每周還打氧氣到箱網替魚洗澡、換魚網,避免寄生蟲殘留在魚鱗上,劉天和說,「養魚永遠有做不完的事,才做完一輪又要開始下一輪。」

建立一條龍產銷模式

也 經營牧場與農場 開直營商店增營收直到○八年劉天和遇到美國哈佛大學醫學中心教授康景軒,將死魚廢料、處理海鱺所放掉的魚血轉化為生物鏈一環,加上海藻變成有機肥料,大幅 提高飼料養分,也讓劉天和跨足畜牧業,用有機肥料養「海藻豬」,增加營收來源,這是他學到的第一個成功經驗。

天和生物開業八年來,以每年賠兩億元的速度,至今已燒掉十六億元。劉天和換算,一年至少要賺三億元才會打平,但難以掌握的天然環境,讓原本以零負債經營投入養殖漁業的他,兩年前遭遇澎湖百年大寒害受創慘烈,第一次向農業金庫貸款。

劉 天和也曾質疑自己「幹麼還要一直堅持下去呢?」但想到自己要吃健康的魚,天和生物在台灣又已建立了一定的知名度,有一群死忠粉絲,「每次看到消費者鼓勵我 堅持下去,我又有信心了!」為了比別人更投入經營養殖漁業,原本在馬公市區租的透天厝,他留給員工當宿舍,八年來,劉天和都住在二崁辦公室樓上的鐵皮屋宿 舍,每天早上三點半就起床幫員工煮早餐,自己洗內衣褲,完全放下電子大亨的身段,甘願屈身住在漁場旁邊。

跨足養殖漁業不只改變劉天和的人生下半場,慢慢熟悉食物的生產鏈後,也讓他建立一套獨特的有機生活。

劉天和每天早餐喝五穀奶配地瓜,午餐是加熱太太一周前在台北冷凍好的飯團、蔬菜,已近十年不吃外食的他,因為怕防腐劑、化學添加物,每次出國,乾脆自備電鍋、有機米、小魚乾與醬油,就算在國外也自己煮飯的習慣,經常引起別人側目。

為了避免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劉天和積極建立一條龍的產銷模式,是他翻身的第二個訣竅,除了海上養殖,他也在台中、嘉義開設牧場與農場,栽培有機蔬菜,養殖有機豬,並在三年前於台北市開設農漁畜牧直營商店「天和鮮物」,增加產品多樣性,希望創造更多營收。

跨足下游水產加工

超 低溫冷凍蚵仔 一年四季都能賣由於天然養殖漁業不可預測變數太多,原本只加工自己養殖水產品的劉天和,打算收購其他漁民的漁撈產品,跨足下游處理、冷凍保存市場,把規模 拉大,而不只專注於養魚,是他從失敗中學到的第三個啟示,今年下半年,位於澎湖的水產加工廠也將營運,是他跨向下游的第一步。

「我有澎湖唯 一的零下七十度超低溫冷凍技術,蚵仔一年只能收成一次,但我先冷凍起來,春夏秋冬都可以賣,將來就可以大幅降低看天吃飯的機率,也可以因應市場價格波 動。」站在澎湖西嶼鄉二崁村的舢舨上,回憶起過去這幾年在澎湖養魚的辛酸,劉天和希望公司能夠早日走出虧損的困境。

「他只要想完成一件事, 會不計一切代價達成。」天和生物轉投資的海島精品食材公司副總經理黃麗娟舉例,三年前在台北的天和鮮物超市開幕的天和烘焙麵包店,當時因為發生三聚氫胺毒 奶事件,為了讓消費者安心,劉天和要求員工把所有麵包的配方公布在收銀台後方,例如荔香玫瑰麵包,用的是真正的有機玫瑰花瓣,加上法國荔枝酒,這個舉動讓 麵包師傅一度無法接受。

但劉天和的堅持,最後換來的是客戶的信任,不僅嚴凱泰、蔡英文都是天和鮮物的客戶,目前在台北市北平東路的超市也逐漸損益兩平,今年甚至進軍貴婦百貨Bellavita,顯見品牌知名度已在上流社會打開。

曾經瀕臨死亡邊緣,逼得劉天和的人生沒有退路,他把活下來的日子當作多賺,積極運用原有的科技知識發展有機農業,打開多元通路,開發具健康概念的農產品,改寫看似走入夕陽的台灣農業市場,不再是無競爭力的代名詞。

劉天和

出生:1951年

現職:宏瑞製程董事長

天和生物董事長

經歷:空調設備工廠作業員

學歷:台中海墘國小

家庭:已婚,二子一女

從失敗中學到的三件事:

一、資源再利用,跨足畜牧業,增加營收。

二、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建立一條龍產銷模式。

三、跨足下游處理、冷凍保存,把規模拉大,不再只專注在養殖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