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大公司們那些奇葩的獨立App:生而為敗,以及背後的邏輯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06/144725.html

來源:i黑馬
譯者:文宇妮,劉雨竹
譯自:TechCrunch


讓十億人改變習慣是一件可怕的事,這就是為什麼Facebook做了Paper這個App。為了避免與十億用戶已經養成的習慣起衝突,2014年,科技巨頭們在自己的經典App之外開發起了各式各樣奇葩的獨立應用——ta們在探索嶄新的用戶體驗。

現在媒體和公眾都在關注像Facebook的Slingshot, Instagram的Bolt和Dropbox的Carousel這些App的成敗,但是他們沒有看到真正的要點。獨立App就是用來失敗的,至少在大多數情況下。

這些奇葩的獨立App所處的境地就像在球賽中,裁判已經亮出了旗子但球員仍可繼續。球隊可以選擇自行結束;但同時,他們也可以在不用承擔後果的情況下,嘗試些有風險的事情。如果事情進行得順利,他們也可以收穫成果。

重新設計有風險

從一般比例來說,十個創業公司中有一個成功,要說拿到全壘打的就更少了。至於成功的消費類社交App,這個比例只能更少,因為你不僅需要一款有趣、易用的產品,你還得建一個忠誠度很高的社區。

在其它App上,既要保留原來的使用體驗又不能破壞新功能幾乎是不可能的。大公司早就不這麼做了。Facebook和Twitter看起來幾年都沒怎麼變。儘管導航功能更快了,圖像更大了,但是它們基本上和2010年時差不多。

重新設計核心功能會很危險。一個錯誤的決定可能會流失掉幾百萬用戶以及他們要貢獻的錢。正如扎克伯格在去年的一個訪談中告訴我的,破壞一個App的主要特點會讓之淪為「二流」。

我們本來只是想在手機上聊天,但是因為Facebook的短信應用,現在兩億用戶似乎只通過手機發Facebook信息了。但是Facebook的用戶似乎對精心設計的Paper不感興趣,仍然用傳統新聞推送方式。

收購很昂貴

要把這些新App整合進已有的App中的確很難,但是不整合又划不來。

Facebook是世界上最大的照片分享App,但是他最初不是為手機設計的。Instagram 結合了內容篩選和Facebook風格的照片內容推送,然後它就火了。 Facebook為此要花10億美元來收購這個新公司,以免有麻煩。自那之後,Instagram的用戶量從3000萬漲到了2億。如果Facebook稍有遲疑,它就得花更大的代價來買,或者要看著它落入競爭對手的手中。

發現短消息市場潛力的並不是Facebook 、Twitter 或者 Google,而是分享閱後即焚照片的Snapchat。Facebook花了一年的時間才弄清楚狀況,它用12天的時間克隆了一個打招呼應用Poke,它的確可以發短信,但是也毫無特別之處。Snapchat注定在年輕人中流行。

據說,Facebook準備用30億美元買Snapchat,但是遭到拒絕。現在Snapchat估值100億美元,將繼續融資。Facebook正忙於打造Timeline,這款產品用來永久記錄用戶的生活。

為什麼不呢?

既然很難在已有App中開發新的用戶行為模式,收購新的、很成功的App又很貴,於是大公司開始開發獨立於核心產品外的獨立App,其優勢在於:

便宜:對一個科技巨頭來說,召集幾個設計師、工程師和產品經理來實現一個點子並不需要花很大代價。

快速:因為不需要將產品整合到現有App中,設計師就可以自由探索新風格,開發也快速很多。

風險低:因為獨立於主要App,這些科技巨頭不需要擔心會流失現有用戶。

既然有這麼多優勢,為什麼不走起呢?

最好的情況自然是App一炮而紅,科技巨頭又多了一個受歡迎的產品。一個獨立App可以是公司主打品牌的衍生,為其招徠更多用戶。舉例來說,Dropbox的獨立照片支持App Carousel的一大設計理念就是吸引用戶購買Dropbox的儲存空間;獨立應用也可以獨立運營並盈利,就像Instagram那樣,當然背後少不了主公司在商業、人事及全球化等方面的支持。

即使獨立App不溫不火,它也可以收集到數據和用戶反饋,幫助改善公司的主打產品。Facebook的首款照片應用Facebook Camera就是新特性的試驗場:Facebook在此發現多重拍攝這一試驗功能有發展前途,因此即使Facebook Camera這個應用最終下線,它也幫助主App開發並改善了關鍵特性。

失敗不可怕

最糟糕的情況就是App無人問津了。但最糟糕能有多糟糕?沒錯,一些優秀人才的精力被浪費了,但這些大公司裡有許多優秀的設計師、工程師和產品經理。公司可能要花時間將獨立App的用戶情況納入到主產品中,但這些科技巨頭中有許多團隊在同時作業,提高效率並降低風險。這就是為什麼Facebook推出了創造性實驗室計劃(Creative Labs initiative)來培養開發主產品之外獨立App的小團隊。

使用體驗不愉快的獨立App可能會讓一小部分用戶對公司的信心下降。如果獨立App下線,那些仍在使用的用戶可能會生氣。但用不用Facebook的獨立閱讀應用Paper或Twitter的獨立應用#Music和你用不用Facebook和Twitter的主應用沒多大關係。這就是「獨立」的意義所在——就像對待被抓住的特工,主公司大可拒絕對其負責,繼續專注於主打App的改進。

說來說去,做獨立應用最可怕的一點大概就是一旦App失敗,來自媒體的冷嘲熱諷了吧。我作為一個媒體人,也要負一部分責任。冷眼旁觀這些市值幾百幾千億美元的巨頭搞砸點兒什麼是很有些刻薄的樂趣的。2012年12月Poke推出時,Facebook的股票幾乎翻了三番;但這個糟糕的Snapchat複製品直到現在還是科技博客和硅谷中無數笑話的笑點所在。

但可能我們這些記者和權威人士都錯了。獨立App就是為了失敗才被設計出來的,至少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如此。當利大於弊時,獨立App就是一筆聰明的投資,儘管成功率可憐。

下面是關於最近一些獨立App的分析:

Instagram的Bolt是一個超快速分享照片和視頻的App,而好友的頭像就是快門按鈕。我覺得這個「超快速」撐不起一個新App,但也許Bolt會成為人們給最親密的朋友和家人發照片時的選擇。

Dropbox的Carousel能自動將你全部的照片流和手機照片同步到云端來釋放空間。Carousel目前的吸引力有限,儘管Dropbox相信許多人很看重手機照片卻總忘記備份。但如果它紅起來,就可能帶動Dropbox的推廣。

Facebook的Slingshot主打的是新奇:你可以給好友群發照片和視頻,而好友要看你發的東西就必須給你回覆。Slingshot才推出不久,但這個回覆解鎖的機制可能會導致好友間的不和。然而這個機制也可能會造就病毒式的熱潮,並幫助Facebook打擊Snapchat。

Twitter #Music的用戶可以收聽並分享被推次數最多的歌曲,以及你喜歡的名人關注的歌手的歌曲。這個App一直無人問津,最終下線。但Twitter肯定從中收穫良多,尤其在用戶喜歡怎樣的音樂分享方式方面。也許日後Twitter會成為一個音樂搜索和交流的門戶,就像它在電視方面那樣。

Twitter #Music消隱無蹤,Carousel日漸衰敗,許多人都不看好Slingshot,Bolt也不夠特別。但那又怎麼樣?就像我之前說的,這些不過是幾乎沒有風險的試驗。所以與其和獨立App的下載量過不去,不如多鼓勵公司去大膽試驗創新。畢竟,失敗了又不會怎麼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3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