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北水湧港 紓緩銀行資金成本壓力渣打恒生減人幣存息

1 : GS(14)@2015-04-15 02:07:10

■恒生3個月及6個月期定存年息,劃一減至3.8厘,起存門檻100萬元人民幣。 資料圖片



【本報訊】受惠北水湧港買股,本地人幣資金池擴大,紓緩銀行界資金成本壓力,3間本地銀行昨減人幣定存息率,當中恒生(011)由4.1厘減至3.8厘,渣打銀行(香港)則由4.2厘減至4厘。銀行界認為平均息率會否跌破4厘,須視乎內地今季會否減息,及北水會否持續「灌溉」港股。記者:周家誠


港股通使用額度較之前增多,內地股民持有人幣,經香港換滙行兌港元買港股,人幣遂「沉殿」至本港銀行體系,擴闊本地人民幣資金池。人幣供應增加,減低銀行資金成本壓力,毋須再高息「搶錢」。




離岸人幣拆息仍高企

繼本月初4間銀行減人幣存息後,昨日恒生3個月及6個月期定存年息,劃一減至3.8厘,起存門檻達100萬元(人民幣.下同),渣打則將6個月期存息減0.2厘至4厘,起存門檻為10萬元,建行亞洲則減0.1厘至0.15厘不等,12個月期年息為4.4厘,以相同年期計,仍屬全城最高,起存門檻同為10萬元。雖然銀行紛紛減息,但離岸人幣拆息仍然維持高企,財資市場公會網頁顯示,除隔夜息低於4厘,其餘年期均在4厘以上,反映資金面仍然緊張。富邦銀行(香港)資產負債管理及交易部主管張宇翹相信,人幣資金池料因港股通而擴大,惟他認為人幣資金成本稍降,主要是因為企業因應本港借貸成本高,轉到內地借貸,使本港人幣需求減弱,促使人幣資金成本下降,估計今季息率趨向與內地一致水平。創興銀行(1111)財務及資本管理處財務總監陳凱傑則認為,港股通未必對本港資金池有大幫助,因大部份銀行將換滙所得之人幣長倉,與清算行中銀香港(2388)作兌換,從而離開本港資金池,「銀行甚少將該批資金做同業存款,免受過多外滙風險」。他認為,現時資金流湍速度較以往快,難估計人幣存息走勢,須視乎個別銀行情況。



港股掛鈎存款受捧

中銀香港全球市場副總經理梁偉基表示,相信本地銀行增加人幣存款量策略不會變,長遠人幣息率則視乎內地息口,及本地股市成交量。因應港股牛氣,中銀香港股票掛鈎投資存款(ELI)交易額大增,梁偉基表示,牛市期間ELI投資額較4月初大增43%,人幣計價ELI則升53%,當中投資者掛中資銀行股、石油股及港交所(388)最多,只要股票達到觸發價,投資者將可收取約10厘至12厘年息,年期約3個月至6個月;若條件未觸發,投資者則需接股票現貨。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414/191116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607

追蹤「北水」至愛 增投資勝算 馮成章

1 : GS(14)@2015-04-27 19:08:3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427/news/ec_ech1.htm



【明報專訊】自從4月8日復活節假後,北水突然淹至,恒指急升,不少本地投資者才覺醒滬港通對港股可以發揮的巨大威力,如今更多人正在憧憬內地公募基金稍後的到臨。為了捕捉先機,投資者都在問:「大媽」(註:對內地投資者的俗稱)喜歡買什麼?與其聽別人亂估,不如到港交所(0388)的網頁尋找答案,因後者每天收市後,都會公布當天在港股通機制下成交最多的10隻股票,而且更會詳列個別股票買入及賣出總金額。儘管港交所只提供十大成交股票的數據,但只要有系統地追蹤這些數字的變化,仍可大致窺探出「大媽」的買賣脈絡,對大家往後的投資決定會有相當大的參考價值。

  滬港通在去年11月17日正式開通前夕,不少證券行都曾發表報告,試圖捕捉「大媽」鍾愛的投資對象,爭取預早入貨的機會。按照aastocks.com的資料,當時瑞銀便估計,「預料中型股最受惠滬港通,從內地投資者的角度揀選了7隻市值介乎8億至80億美元的股份,料有關股份最能受惠於港股通的開通,分別是華能新能源(0958)、復星國際(0656)、中國建築(3311)、國美(0493)、東岳集團(0189)、石藥(1093)及康哲藥業(0867)」。

實情是「大媽」另有鍾愛對象。根據今年4月8日以來港股通的13個交易天買賣數據,「大媽」的買賣有如下重要脈絡:

長和系匯控友邦 十大不入

1. 棄傳統港藍籌 主攻大折讓國策股:

滬港通開通前不少評論都指出,「大媽」會鍾愛內地股票市場沒有的香港「名牌」,如李嘉誠旗下的長和系,又或是國際級的匯控(0005)、友邦保險(1299)等,但過去13個交易天的官方數據顯示,長和系、匯控、友邦等全數進不了任何一天的「十大」(見表1)。其實本地傳統藍籌只有港交所能躋身十大,然而後者躋身「十大」的日子,也只是5天而已!

反過來看,在這13天裏,能天天躋身「十大」者便有三隻:中國南車(1766)、上海電氣(2727)及國美電器(0493)。前兩者是有A股的,其做價均較香港H股高出逾五成以上。然而他們卻不是折讓最大的H股。若論折讓最大者其實應是昆明機床(0300)、第一拖拉(0038)等。因此較合理的解釋是,中國南車及上海電氣的H股受到內地投資者青睞的原因,除了較大折讓的元素外,另一核心原因是,他們均是當前中央力挺要走出去的國企,兼且是「一帶一路」國策的最大受惠者。事實上,正準備與南車合併的北車(6199)也有12天上榜。

同樣受惠於輸出基建技術國策的中國中鐵(0390)也有6天躋身「十大」之列。再者,背負推動潔淨能源的中廣核(1816)也受到內地投資者青睞,一共有9天躋身「十大」。

「大媽」最愛國策受惠股

2. 資金聚焦兼投放量大:

由於港交所沒有公布港股通制度下全數266隻股票的交易數據,所以無法準確評估「大媽」自復活節以來投下的408億元資金的具體分佈情。不過,由於每天十大交易金額股份不時會佔去整個港股通成交總額的四成多,因此分析十大交易股票的分佈還是有相當的參考價值。

若然,大家把每天十大成交股票排列開來,便會發現來來去去都是那些股票。以較科學的方法,逐一檢視每隻上榜股票在這13天裏出現的次數,更可清楚看到「大媽」的投資核心對象(見表1):中國南車,上海電氣,中國北車,中廣核電力,海通證券(6837),中海集運(2866)等。這些股票最少隔天便上榜一次。

再者「大媽」資金在個別股票上的投放注碼也相當可觀,力度絕對足以左右股價變化。若要留意這些股票,今後便不能不看每天「大媽」資金的流向了。以中國南車為例,這13天裏便淨購入總額為逾26億元,相等於上周五該公司市值的7.7%(見表2)。此外,單是合計南北兩車的淨購入金額已接近48億元,佔去了同期港股通使用額的11.7%。「大媽」對這兩隻股票的鍾愛可見一斑。

大手進出港交所 短炒味濃

3.有短炒象:

港交所是極少數受「大媽」青睞的香港傳統藍籌,但其成交數據顯示,港交所極可能只是他們短炒對象而已。首先,在本月13日及14日兩天,「大媽」突然大手淨購入了8.9億元港交所,但兩個交易天之後的16日,便淨沽出了近4.6億元的港交所。再隔一個交易天,再淨沽1.16億元港交所!然後五天之後,再掉頭購入1.49億元。由於買入與賣出的價差很窄(見表3),所以若然這批買賣是來自同一批人,原因不外乎兩個。第一,被這些日子港交所的突升驟降震了倉;第二,是為了作短線差價套利。無論如何,這揭示了背後操盤人的短線炒作味道很濃,而不是作長線投資的互惠基金的應有行徑。

AH股差價再擴大 滬港通套戥失效

4. 套戥功能效果不彰:

若然滬港通的一大功能是透過此機制來讓AH股差價作為誘因,去實現同股同價的套戥功能,那麼現實的數據告訴我們,這是理論而已!當復活節假後「北水」淹至早存在折讓的H股時,AH股的差價確曾一度收窄,但近日又再擴大,詳見如下的恒生AH股溢價指數(見圖)。個別港股通熱買對象也呈現這個情,例如中國南車H股為例,近日的折讓又擴大至六成以上(見表2)。因此有理由相信內地投資者只是利用港股通去持有他們心儀的國策股,而不是藉此進行套戥!

馮成章 - 倫敦大學 計量金融學碩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967

陶冬:真正北水未到

1 : GS(14)@2015-06-29 17:47:1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629/news/eb_eba1.htm

【明報專訊】渡過了高增長期的內地經濟開始下滑,儘管中央多次通過宏觀調控試圖減緩頹勢,惟效果並不理想。而在中國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中港股市卻突然接受了「大時代」的洗禮。大量本應注入實體經濟的資金流向資本市場,不僅是A股,連帶處於價值窪地的H股也大幅受惠。今期《Money Monday》請來瑞信董事總經理兼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員陶冬,為讀者分析市。雖然近周A股大幅調整,陶冬表示,隨愈來愈多的北水未來繼續南下,H股或有機會在下半年繼續跑出。

「今天幾乎要對股市悲觀才能對經濟樂觀。」這是陶冬對於眼下股市與經濟的表現的評價。他坦言,這樣的邏輯判斷是一個黑色幽默,但也是事實所在。

流動性不足屬季節因素

陶冬解釋,這段時間市場熾熱的原因,並非經濟改善,而是流動性基本面出現了「巨大的變化」。流動性的大量增加以及實體經濟的不暢,令資金成本下降,故資產價格上升屬合理現象。

自去年11月內地牛市抬頭起計算,人行共計已經進行了三次減息及兩次降準,並頻頻在市況出現變化時公布貨幣政策,大量流動性以及在特定時間點的釋放被市場解讀為人行定會「托市」。但過去兩周A股經歷大跌後,中央未見有所動作,令市場對於貨幣政策是否會發生轉變產生擔憂。

對此,陶冬解釋,市場出現短期流動性不足屬季節性原因,主要是銀行遇到半年期常規檢查以及央行未能及時推中期流動性便利(MLF)所致,並導致銀行間拆借利率大升。但上周取消內銀75%的存貸比限制,以及再次提供MLF,表明人行在流動性問題上並未決絕,對於長期的態度仍未改變,周末更宣布降準減息。

但他同時強調,流動性不會永遠充沛,人行遲早要開始進行去槓桿化。「今天的槓桿愈高,未來的調整就會愈痛苦,對金融體系帶來的威脅就愈大。」

AH股經濟陷「三角戀」 港股佔優

雖沒能有效刺激實體經濟,但人行流動性大幅提升,卻打造了A股的「猛牛」,更同時令處於價值窪地的H股受益。對此,陶冬形象的將中國實體經濟與A、H股間的關係比喻為一場「三角戀愛」。

陶冬表示,如果將中國經濟想像成一個高樽花瓶,過去給實體經濟澆水的是銀行,但現在變成了人行。惟人行的澆水器具不匹配,導致在將一大桶水澆入後,花瓶裏只有一點水,其餘大量資金都溢出流向了資本市場。而由於H股相對A股的估值又存在差異,故令資金又流向了處於溢價低處的香港,最終形成了這三者之間的「三角戀愛」。

「但是你要說『三角戀愛』,香港恐怕是中國資本市場集資的重要平台。」陶冬指出,香港肩負人民幣國際化與集資這兩大重要功能,而這一戰略地位在可預見的未來是無法被替代的。他認為,只要作為「第三者」的港股未威脅A股,北京就不會介意。

去年一年,工行(1398)、中行(3988)、建行(0939)與農行(1288)四大國有銀行在香港通過發行債券與優先股的方式共集資超過約3530億元人民幣。陶冬表示, H股相對A股正規一些,今後恐怕銀行集資等主要功能主要在H股,在香港做。他認為,今年表現好的恐怕不僅是A股,也包括H股,「甚至下半年H股要比A股更好。」

下半年H股勝A股

然而,在上演了半年多的大牛市行情後,兩地股市近期卻出現大幅回調。上周A股繼6月19日的「黑色星期五」後再度出現「雪崩」,上證指數周五暴跌7.4%,過去兩周更是合共跌去近19%,單日行情頻現大起大落的「V型走勢」。而港股也受A股拖累,恆指上個交易日曾一度跌逾600點。

對於逐漸瀰漫的恐慌情緒,陶冬說任何市場都會有起伏,大量IPO入市及收緊槓桿融資令市場流動性在短期內出現逆轉。但他強調,短期的走勢並不會影響其對滬港兩地市場長期的看法,未來依舊會有大量的資金繼續流入處於估值低窪的香港市場。

短期走勢不影響長期看法

陶冬指出,由於資本管制,所以儘管中國經濟發展30年,但A股走勢和二級市場關係不大。但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推進,這局面將會改變。與此同時,作為人民幣國際化的「第一出海口」,長期受外圍市場影響的港股與內地股市的關聯度也將逐漸提升。

今年三月底,中證監宣布允許國內公募基金通過「滬港通」投資港股。而「港股通」額度亦在復活節假期後的兩個交易日全部用盡,恆指和國指均大幅急升。一時間市場驚嘆「北水南下」。但陶冬卻認為,真正的「北水」,實際尚未到來。「中國資金在香港已經邁出了出海的第一步,但巨人目前還沒把腳伸進去,只是伸進了一個小腳趾頭,香港股市的水就一下子起來了。所謂的中國資金來港,實際是一些基金經理的私房錢和土豪們一起炒了一把。真正的「國家隊」下來的不多,7月後會多一些,今後幾年會更多。」

「巨人」現只踏出小腳趾頭

陶冬指海外機構資金在香港市場的烙印很深。他以工商銀行舉例(但強調並非薦股),表示工行在一個海外機構投資者的眼裏不過是一個股票號碼,但在國內基金的眼中卻像一座長城,風險觀念不同。但隨中國資金流入港股,這樣的行為準則就會出現一些變化。

(封面故事)

明報記者 尉奕陽、顧冷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196

港交所研新股通吸北水涉及滙兌風險 吸引力料一般

1 : GS(14)@2016-01-22 16:03:49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稱深港通「應該很快」啟動。 張柏基攝



【本報訊】港交所(388)昨公佈2016至18年戰略計劃,主調一片紅,10項主要規劃中,9項以內地或人民幣為重心。除承諾深港通、商品倫港通仍在計劃中,提出「新股通」最搶眼。分析認為新股鎖死資金涉滙兌風險,對內地投資者吸引力一般,且可能重演暴炒股風潮,與監管機構取態背道而馳。記者:黃翹恩 石永樂


港交所昨中午收市時公佈戰略計劃,午後股價隨大市下跌,收報162.5元,跌3.33%,跑輸大市之餘亦創18個月低位。




盼國際企業來港上市

股票業務是港交所主要收入來源,去年度貢獻收益達28%,亦是今次戰略計劃賣點。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指「新股通」的初步構想以滬港通模式,國際企業來港掛牌,內地投資者可在招股時在一級市場認購,相反國際投資者亦可投資內地新股。至於深港通,李小加稱「應該很快」啟動。集團監管事務總監及上市主管戴林瀚(David Graham)承認香港過去吸引國際公司來港上市並不算成功,冀國際公司透過「新股通」接觸內地龐大流動性,增香港吸引力。新股通並無時間表,未談及實行細節,亦未就此與兩地證監會討論。中央證券董事總經理鍾絳虹認同新股市場冷淡,倘靠內地投資者谷大需求,可改善定價及估值,有助吸引國際企業來港。但她指內地客擔心滙兌風險,「隔一晚都覺得危險」,而香港抽新股需鎖死資金約兩周,內地客未必受落。她提議可用「雙幣雙股」解決。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聯席領導合夥人歐振興同意設多層次資本市場,新股通「有好過冇」,但需考慮是否涵蓋所有新股、接納所有投資者參與。齊魯國際融資董事甄文星表示,「新股通」表面上有利交易所爭取更多公司來港上市,問題是外國公司是否真的吸引內地投資者,國際上再出名的企業,只要在中港地區無業務或欠人氣,投資者一樣不熱衷,「納指七雄」在港表現是例子。



稱聚焦中國才國際化

去年李小加指日均千億交投是「新常態」,又多次力撐A股,惟今非昔比,昨日拒絕估計後市成交量。現時市況是否適合制定如此傾重內地戰略?港交所文件自問自答,稱香港「只有聚焦中國,才能真正國際化;我們只有國際化,才能更好地為中國創造價值」。李現場回應「我不喜歡干預,他們(內地)也不喜歡,只能希望他們干預少一點。」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122/1946196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770

陸振球﹕北水重要 人才更重要

1 : GS(14)@2016-08-07 00:27:41

【明報專訊】一家巿值只略高於30億港元的內房公司,竟然來港以超高價投得地皮,涉及總投資額將達70億元,如這家內房公司今次沒有其他合作伙伴,那便是以超高槓桿運作,這到底是對香港樓巿超有信心,還是反映其對內地房產沒信心,寧願「走資」?

說到內地的房產,著名經濟分析師Harry S. Dent新近發表報告,指中國的超寬鬆借貸猶如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亦由此而催生了樓巿泡沫,自2001年起上海樓價指數升了接近7倍,一旦泡沫爆破重返起點,上海樓價便可大跌87%(圖1)!當然,現在大家會覺得內地樓價大跌八成好似很難想像,不過參考當年日本樓巿泡沫爆破後,樓價跌了20多年,跌幅也超過八成,當時又哪會有人可以想像得到呢?同樣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前,又有誰曾公開預測過香港樓價會跌足6年多,可跌近七成?

中國樓巿被形容為「泡沫之母」

筆者並不是說中國或香港樓價會在短期大跌,只是想指出凡事無絕對而已。Dent指中國的樓巿現已變成全球的「泡沫之母」(Mother of Bubbles),一旦出事,勢必累及全球,筆者認為,以中國和香港的經濟關係之緊密,如中國出事,香港豈有獨善其身之理?

事實上,單看香港的出口數據,出口往中國大陸的金額佔香港GDP的比例接近1.1倍(圖2),較諸出口往歐美和日本的總和還要高(當中可能包括了大量的轉口貿易),反映中國經濟若有任何閃失,足以對香港構成致命打擊,那些政治人物宣傳可以香港建國,認為就算進行港獨切斷與中國的經濟關係,香港仍可以沒事,這些想法是多麼的幼稚可笑!

友人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兼資深投資者王弼近日發表一篇名為《香港樓市真正的風險因素》的文章表示,「最近,年頭被唱得很淡的香港樓市好像又復活過來,其實分析什麼數據,什麼累積購買力需要爆發,香港人有住屋需求,甚至是供應量,我覺得這都是噪音,香港樓價穩定下來,主要是中國經濟暫時(我重申是暫時)穩定下來,其實不是真的穩定,只是最近國際金融市場焦點,沒有放在中國身上。老外有一個講法,金融市場好像小孩一樣,不可能同時集中兩件事,現在玩的是Brexit後各國央行增大放水炒高環球股市,中國的不穩定自然要放在一旁,君不見油價近來由52美元高位跌破40美元,股市完全當冇到,換着是年初,股市樓市隨時已跟着下跌10%也說不定。

北水切斷 港樓勢冧

中國經濟不給外國勢力『搞』,香港樓市的信心自然回來,這是我在地產資訊網第一篇的立論,絲毫沒變,就是『SARS重臨也打不冧香港樓市』,唯有中國經濟大衰退,才會令香港樓市有九七式的調整。我為何有這樣堅定的態度呢?因為這是我近距離的經歷。當年我還在加拿大讀書的時候,港台和其他亞洲資金也是炒高了溫哥華樓市,歷久不衰,最後不是亞洲金融風暴,港台亞洲資金班師回朝,溫哥華樓市才大幅下跌嗎?解鈴還須繫鈴人,由2008年到現在,香港人直接間接賺取大陸走資潮的錢,或大陸直接購進香港地產,目的主要是為保障財產,不被政府直接間接充公財產,是支持樓市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唯有這個水源被切斷,樓市才有大跌的可能。」

早前筆者在本欄引述同事的統計,原來近年香港樓價與人民幣在香港的存款總額變化高度相關,或許便證明了王弼所說「北水」與香港樓巿確是關係密切。其實,對一個地方的經濟而言,吸引人才可能較吸資金更加重要,近年不少內地學生來港讀書,畢業後部分會留在香港工作,成為建設香港的生力軍,其在香港讀書期間也成為香港住宅租務巿場的一股需求。

來港讀書內地生開始減少

不過,根據美聯引述香港入境處的數據顯示,2015年獲准來港就讀的內地學生人數僅18,528人,按年跌約5.5%,更是跌至3年低位,亦為自2003年有紀錄以來首現下跌,導致今年暑期旺季涉及內地生的租務成交顯著減少。據美聯物業6至7月促成的租務個案計算,於今年暑期旺季期間,本港九個較受內地學生歡迎的屋苑合共錄得157宗內地生相關租務成交,較去年同期減少32.6%。其中,內地生較集中的沙田區,4個較受歡迎屋苑包括沙田中心、沙田第一城、好運中心及偉華中心,於今年暑期旺季成交分別錄32%至約54.5%的跌幅。至於將軍澳日出康城1至3期,今年亦只錄約49宗成交,較去年同期減少18.3%(圖3)。

少了內地學生來香港就讀,如是長期化,除了減少了住屋需求,更令人深思是否反映香港的大學吸引力下降,不利香港培養和吸引人才,長遠對香港經濟和樓巿也不會是好消息。

[陸振球 樓市解碼]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914&issue=201608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395

陳德豪﹕北水買港股有數圍

1 : GS(14)@2016-08-17 07:32:20

【明報專訊】上星期六,湯文亮博士和《明報》球叔合作舉行講座暨新書發布會,8個字形容:「 座無虛席,絕無冷場」。而兩名講者高手過招,分享了很多對投資者有用的觀點。

等調整信號才改變策略

筆者和湯博士不算熟,食飯見面及參與博士的講座好幾次。筆者的工作是在環球金融市場裏投資及交易,但對房地產投資及樓市趨勢也花了不少時間研究,如果想走捷徑,我建議讀者買博士最新著作《被偷走了的光輝歲月》,我已讀了一半,感到獲益良多,所以也推薦給讀者。

中港股市仍然強勢,昨日恒指曾升過23,000點,累計已升了近3500點,之前的文章及在香港電台的訪問提過,現在的市况是資金推動,在資金市估頂多數是失敗收場,我會等待市場出現調整信號才改變策略。

現時要有耐性,如果已持貨,就可逐步賣出,但如果已沒有持股,我認為沒有需要在現水平追貨,因為再往上的的空間少於1000點,反觀已升了3000多點,回調1000點也不出奇,回報和風險相約,不是吸引的交易。

昨日有消息稱,國務院已批准了深港通實施方案,雖然未有時間表,相信已勢在必行,未來數星期會有更多資料。毫無疑問,深港通開通,對港股十分有利。

滬港通北向額度3000億元人民幣,而南向額度則2500億元,彷彿管理層認為北向買A股的投資者比南向國內買港股的人更多,所以北向的額度比南向的大。經過快要兩年的交易,南向2500億元的額度,用了2000多億元,只餘下450億元。反觀有3000億元的北向額度只用了一半,還餘下1400多億元。

內地投資者對深港通有期望

主要的理由是2015年8月的匯改後,人民幣貶值的大方向被確認了。對內地人而言,透過港股通南向買港股就成為了避開或得益於人民幣的下跌,從他們的角度看,南向出來買收息股,如匯控(0005)或內銀等,股息率達6厘至7厘,加上匯率上升(港元對人民幣上升)3% 至5%,就能穩賺10厘,十分合算。而事實上,近兩個月的股價上升讓他們賺更多,這些內地的聰明錢可能會對深港通有一定期望。

太平基業首席投資總監 facebook.com/ethanchanth

[陳德豪 對冲博弈]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540&issue=201608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144

大行料北水撐細價股

1 : GS(14)@2016-08-18 05:59:27

【本報訊】深港通正式獲批,概念股大散水之際,但個別符合深港通資格的恒生細價股指數成份股卻升幅顯著,獲高盛推薦的華電福新(816)升近9%,另維珍妮(2199)、和諧汽車(3836)及福耀玻璃(3606),亦是大行看好兼昨日受捧的股份。


福耀玻璃創52周高位

另外,屬於滬港通與深港通合資格買賣股份的福耀玻璃,昨升3%兼曾創52周高。亞太衛星(1045)與彩生活(1778)雖未獲大行祝福,昨亦升逾7%。多間大行昨發表報告,看好南下資金對細價股有支持。麥格理指內地投資者偏好細價股,加上本地細價股估值遠低於A股市場之細價股,本地細價股評級有望獲上調。德銀認為深港通獲批的消息,會是逆轉恒生小型股指數近期跑輸中型股指數的催化劑。滙豐更預期部份大價股,尤其是在美國上市的預託證券(ADR),會被投資者獲利,資金將轉而炒作本地細價股。瑞信看法相對保守,指深港通開通後,險資及機構投資者不會追逐細價股,細價股雖對內地散戶吸引,但他們要到較後階段才會入場。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18/1974068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324

43億北水掃港股 10億買匯控 傳放寬保險資金南下 料涉萬億

1 : GS(14)@2016-09-01 05:51:25

【明報專訊】近日港股表現牛皮,中資股績後普遍回吐,投資者觀望美國加息預期,但昨日在內地保險資金可使用滬港通的傳聞下,港股通全日額度用量增至42.86億元人民幣,當中有10億元淨買入匯控(0005),令該股昨日一枝獨秀,升2.3%。

明報記者 廖毅然

現時內地保險業資金的境外投資只能使用QDII(合資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額度,但昨日有傳監管當局即將放寬,讓保險資金可使用滬股通買港股。有業內人士指,若措施落實,將有上萬億元資金湧入港股,效果可媲美去年公募基金獲准使用滬港通。據內地傳媒早前報道,截至去年底,保險業境外投資額約360億美元,只佔總資產約2%,而監管層規定的境外投資上限是總資產的15%。

「北水」推升匯控2.3%

同一時間港股通買盤增加,昨日額度用量達42.86億元人民幣,是兩個月來最多。資金湧入匯控,該股的港股通成交額達10.73億元,佔其全日總成交39%。

「北水」買盤支撐下,匯控昨日升2.3%至57.5元。另外,工行(1398)、建行(0939)及平保(2318)均有5至6億元港股通淨買盤。

港股全月累升1085點

不過,昨日大市好淡爭持,雖然匯控及績佳的中銀香港(2388)受追捧,但騰訊(0700)、中移動(0941)、工行、中人壽(2628)等均跌逾1%。恒指先升後跌,收報22976點,跌39點,國指亦跌55點至9541點。

即使有MSCI換馬的因素,全日總成交僅688億元。不過恒指全月累升4.96%或1085點,打破2008年起8月「例跌」的宿命。

恒指續爭持 觀望9月數據

第一上海首席策略師葉尚志表示,恒指升至約23000點後一直在整固,反映這是現階段的高位,市場都在觀望宏觀面是否有改變,若9月初公布的經濟數據沒有重大變數,恒指會在22300點至23500點之間徘徊。

內地今天將會公布PMI數據,另外本周五晚美國公布的非農新增職位及失業率等就業數據,亦是市場的焦點,因近日多名儲局官員先後「放風」,預示加息機會增加。

券商﹕港股料回調

富昌金融研究部總監譚朗蔚指出,金價已回落,反映市場剛開始消化加息預期,因此預料港股將回調,即使匯控因派息高而吸引內地資金,單靠它亦難支撐大市。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060&issue=201609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816

10億北水狂掃 滙控漲2%

1 : GS(14)@2016-09-01 06:17:32

【本報訊】大媽昨豪擲10億元掃起滙控(005)!深港通等開車之際,經港股通南下資金昨突大增至近43億元人民幣,為英國公投脫歐後兩個月以來最高,當中逾10億元買額均以滙控為目標,佔滙控昨日總成交額27.6億元的36%,股價因而如燃起藥引般全日大升2.3%,至57.5元的7個月高,累計四月初至今已漲逾三成。


港股通使用額度增六成

恒指昨全日窄幅上落,收市報22976點,跌39點或0.2%;H指報9541點,跌55點或0.6%,全日主板成交額688億元,當中沽空佔12.5%。港股通昨日使用額度按日急增六成,至42.86億元人民幣,為6月下旬錄得近57億元人民幣吸資後最多。港股通成交急升因資金狂買滙控,昨總共錄10.64億元買額,扣除941萬元沽額,淨額亦有10.55億元,為最活躍港股通股份。滙控自上周二起已連續7個交易日躋身港股通十大成交榜,累計買額逾20億元。招銀國際策略師蘇沛豐估計,人民幣持續貶值,令北水流入非人民幣資產意欲上升,滙控因而成為目標,並相信如斯大手買額是來自機構投資者、多於散戶。蘇沛豐指,滙控以回購撐起股價,顯示對集團盈利表現信心不足,北水掃貨手影難長期支撐股價在高位,投資者不直盲目跟北水掃貨。德銀亦發表報告,指滙控今明兩年派息似乎穩陣地可維持在現水平,但在每股賬面值未來兩至三年缺乏增長下,股價升幅可能會受限,故維持「持有」評級。另外,工行(1398)及建行(939)昨均錄得逾6億元港股通買額,而10大成交活躍股中有6隻是中資金融股。事實上,近日多隻內銀均穩步爬高,建行距52周高位只有2.5%差距,工行、農行(1288)等與高位差距均在5%或以內。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01/1975617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965

匯控愈升愈回購 股息降至6.7厘 北水累買297億稱冠 RSI 12年來最超買

1 : GS(14)@2016-09-02 05:19:21

【明報專訊】內地資金熱捧匯控(0005),該股昨日再錄得逾9億元港股通淨買盤,由2014年11月滬港通開通至今,北水累計淨買入匯控近300億元。匯控股價被推升至8個月高位(見圖),但無阻集團加強回購力度,隔晚在英國交易時段斥2.4億元回購,是啟動回購以來最大手筆。

明報記者 廖毅然

昨日匯控的14天RSI(相對強弱指數)一度升穿85,逼近1997年水平,收市亦見84.5,僅次於2004年的高位,反映已嚴重超買。而且根據過去20年的紀錄,該股每逢RSI升至85左右,短期均會回落。

股價升至8個月高位

據聯交所資料,匯控昨日錄得9.2億元港股通淨買盤,自滬港通開通以來,該股已累計吸納296.57億元內地資金,是最受內地投資者歡迎的港股(見表)。由於內地資金連日佔匯控總成交兩至三成,大量買盤推升令其股價升至今年1月初以來高位,昨日收報59.1元,升2.8%,而自上月宣布回購以來,雖只有約1.95億英鎊(約20億港元)回購,但匯控股價更已累升16.3%,而其股息率亦降至6.7厘。

本報綜合內地投資界人士分析,匯控有五大因素吸引內地資金,包括大額回購、股息率高、股份流動性強、市帳率低及擁有跨國業務。除匯控外,中行(3988)、工行(1398)及建行(0939)等內銀亦有大量內地資金湧入,使昨日港股通額度用量達41.75億元人民幣。

目前回購佔整個計劃約一成

匯控在8月3日公布斥資25億美元(約195億港元)回購股份,預計今年底完成。雖然近日股價累積一定升幅,但回購力度愈來愈強,周三晚在英國更斥資約2.4億元回購423.66萬股。集團自上月至昨日共16次回購,至今斥資只佔其整個回購計劃約10%,意味餘下數月集團將積極回購。

分析:短期未炒完 基本因素仍差

法巴香港金融研究部主管陳志銘表示,回購概念炒作遠未結束,匯控短期內仍會吸引大量買盤,他又稱,回購所吸引的資金都是趁勢熱炒,屬技術性升幅,股價若要中長線穩定,必須回歸基本面,而匯控的盈利前景仍具挑戰。瑞士寶盛私人銀行高級證券分析師周雯玲認為,匯控持續回購,加上大量「北水」湧入,都會對其股價有支持。但從基本因素看,銀行業面對的問題太多,包括經濟轉弱以致貸款增長低、監管要求高以致成本上升等。由於行業非處於增長期,機構投資者取態仍然審慎。

受北水刺激,恒指昨日升185點至23,162點,當中匯控貢獻65點升幅。周雯玲表示,投資者將靜候美國今晚公布的非農新增職位,美國加息預期仍有機會左右後市走勢。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881&issue=201609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0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