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振球﹕北水重要 人才更重要
1 :
GS(14)@2016-08-07 00:27:41【明報專訊】一家巿值只略高於30億港元的內房公司,竟然來港以超高價投得地皮,涉及總投資額將達70億元,如這家內房公司今次沒有其他合作伙伴,那便是以超高槓桿運作,這到底是對香港樓巿超有信心,還是反映其對內地房產沒信心,寧願「走資」?
說到內地的房產,著名經濟分析師Harry S. Dent新近發表報告,指中國的超寬鬆借貸猶如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亦由此而催生了樓巿泡沫,自2001年起上海樓價指數升了接近7倍,一旦泡沫爆破重返起點,上海樓價便可大跌87%(圖1)!當然,現在大家會覺得內地樓價大跌八成好似很難想像,不過參考當年日本樓巿泡沫爆破後,樓價跌了20多年,跌幅也超過八成,當時又哪會有人可以想像得到呢?同樣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前,又有誰曾公開預測過香港樓價會跌足6年多,可跌近七成?
中國樓巿被形容為「泡沫之母」
筆者並不是說中國或香港樓價會在短期大跌,只是想指出凡事無絕對而已。Dent指中國的樓巿現已變成全球的「泡沫之母」(Mother of Bubbles),一旦出事,勢必累及全球,筆者認為,以中國和香港的經濟關係之緊密,如中國出事,香港豈有獨善其身之理?
事實上,單看香港的出口數據,出口往中國大陸的金額佔香港GDP的比例接近1.1倍(圖2),較諸出口往歐美和日本的總和還要高(當中可能包括了大量的轉口貿易),反映中國經濟若有任何閃失,足以對香港構成致命打擊,那些政治人物宣傳可以香港建國,認為就算進行港獨切斷與中國的經濟關係,香港仍可以沒事,這些想法是多麼的幼稚可笑!
友人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兼資深投資者王弼近日發表一篇名為《香港樓市真正的風險因素》的文章表示,「最近,年頭被唱得很淡的香港樓市好像又復活過來,其實分析什麼數據,什麼累積購買力需要爆發,香港人有住屋需求,甚至是供應量,我覺得這都是噪音,香港樓價穩定下來,主要是中國經濟暫時(我重申是暫時)穩定下來,其實不是真的穩定,只是最近國際金融市場焦點,沒有放在中國身上。老外有一個講法,金融市場好像小孩一樣,不可能同時集中兩件事,現在玩的是Brexit後各國央行增大放水炒高環球股市,中國的不穩定自然要放在一旁,君不見油價近來由52美元高位跌破40美元,股市完全當冇到,換着是年初,股市樓市隨時已跟着下跌10%也說不定。
北水切斷 港樓勢冧
中國經濟不給外國勢力『搞』,香港樓市的信心自然回來,這是我在地產資訊網第一篇的立論,絲毫沒變,就是『SARS重臨也打不冧香港樓市』,唯有中國經濟大衰退,才會令香港樓市有九七式的調整。我為何有這樣堅定的態度呢?因為這是我近距離的經歷。當年我還在加拿大讀書的時候,港台和其他亞洲資金也是炒高了溫哥華樓市,歷久不衰,最後不是亞洲金融風暴,港台亞洲資金班師回朝,溫哥華樓市才大幅下跌嗎?解鈴還須繫鈴人,由2008年到現在,香港人直接間接賺取大陸走資潮的錢,或大陸直接購進香港地產,目的主要是為保障財產,不被政府直接間接充公財產,是支持樓市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唯有這個水源被切斷,樓市才有大跌的可能。」
早前筆者在本欄引述同事的統計,原來近年香港樓價與人民幣在香港的存款總額變化高度相關,或許便證明了王弼所說「北水」與香港樓巿確是關係密切。其實,對一個地方的經濟而言,吸引人才可能較吸資金更加重要,近年不少內地學生來港讀書,畢業後部分會留在香港工作,成為建設香港的生力軍,其在香港讀書期間也成為香港住宅租務巿場的一股需求。
來港讀書內地生開始減少
不過,根據美聯引述香港入境處的數據顯示,2015年獲准來港就讀的內地學生人數僅18,528人,按年跌約5.5%,更是跌至3年低位,亦為自2003年有紀錄以來首現下跌,導致今年暑期旺季涉及內地生的租務成交顯著減少。據美聯物業6至7月促成的租務個案計算,於今年暑期旺季期間,本港九個較受內地學生歡迎的屋苑合共錄得157宗內地生相關租務成交,較去年同期減少32.6%。其中,內地生較集中的沙田區,4個較受歡迎屋苑包括沙田中心、沙田第一城、好運中心及偉華中心,於今年暑期旺季成交分別錄32%至約54.5%的跌幅。至於將軍澳日出康城1至3期,今年亦只錄約49宗成交,較去年同期減少18.3%(圖3)。
少了內地學生來香港就讀,如是長期化,除了減少了住屋需求,更令人深思是否反映香港的大學吸引力下降,不利香港培養和吸引人才,長遠對香港經濟和樓巿也不會是好消息。
[陸振球 樓市解碼]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914&issue=2016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