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和英業務多 鎊貶值勢累盈利
1 :
GS(14)@2016-06-20 05:24:21【明報專訊】全球聚焦本周英國的脫歐公投,對於不少在英國有投資的香港上市企業而言影響難免。在芸芸上市公司中,李嘉誠旗下長和系公司、匯控(0005)、渣打(2888)及保誠(2378)在英國擁有最多業務。證券界認為,英國一旦脫歐,英鎊貶值,難免會拖累長和系的盈利表現。
麥格理﹕調整已深 買貨良機
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表示,以香港公司身分投資英國的長和系,如果英鎊因脫歐而大幅貶值,當地盈利折算回港元時將錄得匯兌損失。麥格理報告也指出,長和在英國未能夠成功收購O2業務,市場焦點轉向意大利業務合併方案、未來更多的交易,以及李氏家族第二代接棒情况等,並認為該股股價自去年6月以來下調約25%,目前正是很好的入市時機。在英國方面,麥格理的焦點反而放在英國電訊業務上,並預期當地電訊業務會尋求加價,對脫歐問題已無甚着墨。
中信里昂的報告則明言,由於長和系旗下的長江基建(1038)及電能(0006)分別有63%及71%盈利來自英國,若然英鎊因為英國脫歐而貶值,致每英鎊兌港元從目前逾11元,低見10元的水平,兩者的預期盈利將會有介乎8%至11%向下調整。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427&issue=20160620
潘迪藍:日政府技窮 勢累全球資產價格
1 :
GS(14)@2016-07-26 07:45:17【明報專訊】過去三星期,環球風險資產價格居然反彈甚至大升,即使是那些相信英國脫歐對基本因素屬正面影響的投資者,也沒有預料會出現這情形。日經指數已經由英國公投後的低位回升了大約10%,標普500指數更創新高,而上證指數亦升破了3000點。更令人意外的是,幾乎任何地方的債券孳息率都創新低(債價上升),而金價也有不錯的升幅。唯一不賺錢的,就只有揸現金。但不幸的是,英國公投前後,大多數投資者都選擇了增持現金。
我們再次見證了「傳聞時賣出,作實時買入」(Sell on rumour, buy on fact)引發的升浪。由於大多數投資者都傾向採取防守,這次意外升市令他們顯得愚蠢。更令人擔憂的是,投資者正在準備政府作出新一輪的干預。我們對此感到憂慮的原因是,若真的如此,投資者不是對市况失望,就是對未來過分樂觀。事實上,我們環顧世界市場之後,發現了以下幾個現象:
美國:在現階段,並沒有甚麼需要推出新一輪的寬鬆貨幣或財政政策。畢竟,美國聯儲局是應該在今年內加息的,而不是注入新的流動性。更重要的是,從最近的非農業新增職位數據看來,美國經濟仍然在穩步增長。因此,並沒有什麼理由去推出新一輪的寬鬆貨幣或財政政策。
歐洲:可以說,這裏最應該推行寬鬆政策。但是,從過去幾年可以看到,在當地唯一能夠擔此大任的只有歐洲央行。事實上,如果沒有出現重大的危機,以歐盟典型的決策方式,它將不會推出大膽的行動。因此,如果歐洲有任何實質性的刺激措施,那必定是來自歐洲央行。
中國暫不會貿然刺激經濟
但問題是,進一步的負利率政策,會否影響銀行和保險公司?進一步的量化寬鬆政策,又是否會被歐洲央行自己設定的貨幣政策限制所約束?事實上,若歐洲央行繼續買債的話,可以按過往的條款規定,其中26%繼續購入德國國債嗎?畢竟,90%的未償還德國國債的孳息率現時已經是負數,歐洲央行再買債的空間其實非常有限。
中國大陸:刺激經濟已經是家常便飯。現時,服務業有大約10%的增長,建造業正在反彈,房地產價格更創出新高,消費仍有增長,而內地出口佔全球出口的比例仍在上升,很難想像,正在大談供給側改革和削減過剩產能的內地政府,將會貿然推出新一輪的龐大刺激措施。
日本:日本投資者似乎對美國聯邦儲備局前主席伯南克上星期訪問日本,與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會面而感到興奮,也許這可以解釋到我們目前為何不安。如果市場反彈,純粹是因為假設了日本將會推出龐大的綜合刺激經濟方案(傳聞刺激措施和增加公共開支合計的規模可能超過20萬億日圓,取決於政府與執政聯盟達成的協定),那我們就要考慮以下幾點:過去25年,日本已曾多次先令外國投資者期望過高,繼而令他們失望。未來幾個月會否再一次出現這情形?必須說明,過去20年,我亦曾經多次因為誤以為日本決策者將會推行大膽的新政,而在日本市場損手。
現時,在我的辦公桌上,我有一塊牌匾刻上了一名老朋友教我的格言:
第一,若日本人願意一起承受痛苦,永遠不要低估他們承受痛苦的能力;
第二,永遠不要低估日本決策者制出這種痛苦方案的能力和意願。
「直升機撒錢」如打開潘朵拉盒子
若日本真要有所行動,日央行將有哪些具體選擇?目前,如果日本央行要達到將貨幣基礎擴大80萬億日圓的目標,在2016財政年度之內,它就必須購買120萬億日圓的日本政府債券。然而,預料日本政府在這個財政年度淨發行的債券,已有大約46萬億日圓。考慮到私營企業可能出售的日本國債,日本經濟研究中心估計,日本現時的量化寬鬆(QE)政策,到了明年中就會達到極限。(或許這可以解釋到,為何幾個月前,黑田東彥沒有擴大量化寬鬆政策而令市場失望。)所以,日本現時的量化寬鬆政策的極限意味着,若日本央行要做一些實質性的東西,那就要在量化寬鬆之外另闢蹊徑。這就帶出了我們的最大疑問:日本是否會走上「直升機撒錢」的方式?「直升機撒錢」無疑是比QE公平(後者較有利有錢人),從這一點來看,它在提振經濟活動方面可能較有效。(但對資產價格卻可能沒好處。畢竟,若「直升機撒錢」引致債券孳息率上升,資產價格可能會面臨壓力。)但「直升機撒錢」的真正問題是,怎樣以及何時停止。若「直升機撒錢」成功的話,政客們爭相叫出更高的價碼,承諾派出更多。若「直升機撒錢」不成功,就好像其他的「凱恩斯」式(Keynesian)刺激經濟措施一樣,結論都是,這道藥方是對的,只是分量不夠。於是,「直升機撒錢」一旦開了頭,就好像打開了「潘朵拉盒子」一樣,帶來無窮後患。
料推大規模刺激經濟方案
雖然我們不能說了解日本央行或日本財政部職員的心理,但日本的經濟還不算很差,而安倍晉三領導的執政聯盟在參議院選舉中取得大勝還沒多久,在這時候,採取這麼激進的行動機會看來很低。這類措施在選舉之前推出的機會,遠高於在選舉之後推出的機會。
綜合來看,可能性較大的是,在未來幾星期,安倍晉三會宣布一個大規模的刺激經濟方案,包括增加國防開支,以及為了東京奧運的建設項目等。若出現這情形,是否足以令環球債券、股票和貴金屬的價格大幅反彈?簡而言之,投資者在過去兩周流露的激情,就好像火雞在聖誕節之前因為飼料加碼而興奮一樣。
我們認為,後市有兩個可能。一是日本真的使出什麼招數,全球繼續追逐回報;又或是日本再一次令人失望,那麼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的國債將可能會回軟,令其他估值過高的資產價格也回落。
GaveKal Dragonomics資深經濟師
[潘迪藍 國際視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605&issue=2016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