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記者等呀等殼王發稿「趕人」 李華華


2011-1-31  AD




 

「殼王」陳國強 (圖)喺上個禮拜買咗邵氏兄弟,從而入主電視廣播(TVB,511)之後,唔少人都想知道殼王點樣可以擊退碧桂園(2007)老闆楊國強,仲打贏埋四叔大 公子李家傑,買到TVB返嚟。咁有話題性嘅新聞,自然有唔少傳媒去「殼王」經常出沒嘅地方守候,希望當事人出嚟解吓畫。

記者等呀等,「殼王」就一直唔多理,上個星期尾仲搵人出咗份新聞稿,話陳博士(新聞稿裏面對「殼王」嘅稱謂)除咗就TVB所發表嘅聲明之外(份聲明26號出嘅),無任何資料補充,直到交易完成之後先會安排傳媒發佈會。換句說講,即係叫傳媒唔好去等佢。

不過咁,話說喺單交易公佈之後第二日(即係27號),陳博士就已經選擇性咁搵咗三間媒體做訪問。唉!就係因為無份做訪問先去等,o依家陳博士仲連記者去等都要發份稿嚟趕人,真係厚此薄彼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45

誰的錯?成都Sogo房東趕人內幕

2013-07-29  TCW  
 

 

七月十五日凌晨,正當太平洋Sogo百貨(以下簡稱太平洋百貨)成都春熙店打烊,員工全部離去後,中資成商集團突然派出保全隊鎖住全部出入口、連夜搶占大樓,掛上停業裝修告示,接著隔天一早將太百員工全部擋在門外,雙方對峙互不相讓,一場宛如攻城拔寨的戰爭劇情竟然活生生出現在中國的黃金商圈。

到目前為止,太百春熙店仍遭「占領」無法營業,每日損失逾人民幣百萬元(約合新台幣五百萬元),太百與成商集團協商破裂,中國公權力、兩岸投資保障協議都無法發揮功效,任由合資雙方上演百貨大樓攻防戰。

當年為了卡位開百貨打擦邊球,假結婚真投資

一九九三年成立,太平洋百貨成都春熙店是台商最早一批登陸的百貨公司,又因地處中國黃金商圈,可算台商最賺錢且最具代表性的百貨公司之一,同時又是遠東集團所經營,如此背景怎麼還發生被中方強占將員工掃地出門的事?

原因一,兩岸法令不成熟卻想搶頭香卡位,只能游走法律邊緣。當年太平洋百貨還是太平洋建設章家所有,章家透過繞道香港模式,向經濟部投審會申請投資三百五十萬美元,跟成都市針織品公司租借辦公大樓經營百貨公司。

但是當時中國尚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百貨零售業未開放,外資不能夠獨資經營,想要卡位開百貨就只能利用中外合作企業方式,跟成都市針織品公司一起合作投資「成都商廈太平洋百貨有限公司」,也就是太百春熙店,太平洋百貨總經理李光榮坦承,當年是打擦邊球,真投資假結婚(合資)。

如今為利益分配撕破臉漲五倍房租,擺明要拆夥

法律上,雙方是中外合資,實際上,經營全由台方負責,中方單純扮演房東收租金。雙方合約約定,合作總共二十一年分三階段,在每個階段走完前,雙方將就下階段的合作方式進行磋商,如果達不成共識,下階段的合作就無法繼續進行。

原因二,二十年來物換星移,假結婚的夫妻竟都換人了。太平洋百貨變成遠東集團所有,中方也換了好幾手,現在中方變成了成商集團,但實際上掌握成商集團的是深圳茂業百貨。

問題來了,以往合作對象並了解百貨零售業,且太百春熙店賺錢、從不拖欠房租,甚至會向上調整,所以不致發生糾紛。進一步看,中方每年取得合作收益為人民幣二千六百萬元(約合新台幣一億三千萬元)。

但看在深圳茂業百貨眼裡,這樣的收益就不太合理,成都春熙路可排進中國前十大商業街,但中方收的租金水平比不上周遭,而且成都太百每年淨利超過人民幣一億元,等於台方賺的幾乎是中方四倍,不免質疑台灣人拿走大部分利益。

雙方逐漸貌合神離,還門不當戶不對,特別是成商被茂業控股後,李光榮說,成商集團就是擺明要在原地開茂業百貨,因此到了二○一○年雙方展開最後一階段合作談判時,成商集團開出房租漲五倍的不合理條件,擺明就是要「離婚」中止合約。

太百當然不同意,雙方告上了負責處理中外合作企業糾紛的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時,太百釋善意,每年二千六百萬元的房租照給,還分配稅後利潤五○%給中方。

但成商集團擺明就是要離婚:一是要求太百立即撤出成都商業大廈、其二是要求雙方合作合同在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終止。太平洋Sogo代表律師楊政憲說,仲裁委員會最後是駁回了雙方的請求,卻也提不出雙方繼續合作的條件,於是裁示二○一二 年四月二十日終止雙方合作,自該日起依法對合作企業進行清算。

原因三,合資還是承租,雙方各自定義不同,且法律時程曠日廢時。當仲裁委員會裁決後,成商集團進一步向成都法院提出強制清算的請求,要太百交回物業,不租給太百了。

但楊政憲說,就算對方急著要拿回大樓開新百貨,但雙方是合資關係,也必須等成都法院判決下來,把公司清算程序走完。於是從二○一○年雙方鬧分手、二○一二年裁決,不知不覺三年過去了,法院判決還沒下來,清算程序也沒走完。

這段期間太百春熙店生意照做、錢照賺,法律程序繼續走,成商集團只能乾瞪眼乾著急,股價從人民幣三十多元,一路走跌到現在只剩人民幣四塊多,只要春熙店這口肥肉能吃下,獲利幾乎就能馬上加倍。

台商難再享特權登陸投資,分利才能生存

其實二○一四年就快到了,台灣太百不走也不行,成商集團卻等不及了,不讓太百拖到最後一刻,竟然用強制關閉春熙店方式逼太百交出大樓。但沒有法院的合法文件、也沒完成清算程序,就將台資掃地出門,成商集團這一次動作震驚兩岸,更讓遠東集團找到機會大喊「成商是公然強盜」。

這件事情也讓台商圈震驚,因為七月二日新任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才公開說大陸不再百分之百讓利台灣,接著成都太百事件發生了,似乎宣告了台灣人到中國投資不再享有特權,甚至還敢把台灣人踢出去,因此台商未來在中國不能再把錢賺盡,想在中國生存就該分利,甚至還要考慮讓利中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817

特朗普“趕人” 矽谷人才“北上”溫哥華

美國特朗普政府收緊移民政策,令矽谷企業怨聲載道。這對加拿大城市溫哥華來說卻是個好消息。因為對未來美國政府移民政策趨緊的擔憂,矽谷和其他地方的不少高科技人才考慮轉投加拿大。

溫哥華市市長羅伯遜(Gregor Robertson)說,近幾個月來相關機構接受到的來自美國科技公司的咨詢量急劇上升。

“我們正為此作出更大的努力,希望迎接更多的人來到北邊。”羅伯遜希望,接下來幾年內,溫哥華科技行業就業增速從6%提升到10%。目前溫哥華科技行業就業人數約為7.5萬人,該市人口約為60萬。

溫哥華收漁翁之利?

據英國媒體報道,加拿大溫哥華古老的蓋斯鎮區正成為一個快速發展的技術中心。借助與美國西雅圖及舊金山臨近的聯系,溫哥華這個加拿大第三大城市正掀起一股科技熱潮,吸引成千上萬的技術工人和初創公司到來。

對此時的溫哥華來說,特朗普的移民行政令更如“神來之筆”。

在特朗普正式入主白宮1個月後,美國科技行業仍然在努力尋找應對政府移民改革的方法。1月27日,特朗普發布行政令,限制來自敘利亞、伊拉克、伊朗、蘇丹、索馬里、也門和利比亞這7個主要穆斯林國家的公民進入美國,要求來自該多個國家的難民在120天內被禁止入境美國,該多個國家的普通公民在90天內被禁止入境美國。

行政令很快遭到來自法院的挑戰。經過多次拉鋸,當地時間2月9日,美國聯邦第九巡回上訴法院宣布裁決結果,決定維持此前移民禁令暫停的裁決,拒絕恢複特朗普的禁令。此前被限制入境的外國公民和難民可以正常進入美國。

然而,美國政府收緊移民限制的步伐卻沒有因此而停頓。根據美國國土安全部當地時間21日公布的備忘錄草案,美國已經制定嚴厲標準,並擴大搜索範圍追蹤非法移民以加速驅逐進程。

移民禁令遭到了矽谷科技業的強烈反對。2月初,蘋果、微軟、谷歌和Facebook等多家IT公司聯署反對特朗普針對移民的行政令,稱禁令帶有歧視性,且對經濟有負面影響。同時,美國科技行業擔心特朗普可能進一步推動立法,推翻他們雇用外國技術人員所用的H1B簽證項目。

這一切都導致矽谷和很多其他地方的技術人才重新考慮自己的選擇,其中加拿大溫哥華成為他們的新選擇之一。

低成本優勢

“這是對不確定的真實反應。”溫哥華投資咨詢公司創始人蒂皮特(Mike Tippett)認為,加拿大可以成為年輕的美國科技企業“連續性戰略”的一部分。

在特朗普入主白宮前,蒂皮特就和聯合創始人拉弗一起創立了這家咨詢公司,為那些希望在加拿大落戶的科技企業提供咨詢和支持。拉弗說:“人們正在觀望,考慮是否在美國商業環境有任何災難性的改變前,采取充分行動。”

相比美國收緊移民政策的趨勢,加拿大的移民政策更加開放,海外技術人才更容易獲得工作簽證。“去年3月美國大選初選後,已經開始接到各種咨詢,現在咨詢已經轉變成了全面申請。”溫哥華移民律師奧吉拉(David Aujla)說,他接到的80%的電話都來自美國人和在美國工作的人,現在在加拿大當移民律師是好時機。“我從未見過如此現象。”

一家溫哥華身份驗證核查公司創始人於福德說,其公司80%的員工都不是加拿大人。

在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排行榜上,溫哥華經常位列前茅。因此,很多全球大型科技公司早已在這里開設分支運營。亞馬遜希望在溫哥華新增700名員工;去年微軟在溫哥華開設辦事處,新增750名雇員。

成本也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根據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政府數據,一名技術工人在溫哥華的平均周薪約為1600加元(約合8358.56元人民幣),在加州平均周薪則為3400加元(約合17761.94元人民幣)。另據高力集團的數據,去年第四季度溫哥華平均寫字樓租金比舊金山低一半還多。

在資金方面,根據風投數據機構CB Insights和普華永道的一份報告,和矽谷一樣,去年風投對溫哥華初創公司的投資份額下降。但企業家們稱,風險投資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願意到加拿大出差,以接觸矽谷“泡沫”外的初創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6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