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說史130606基督的勝利(二) 改宗抑或殉教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06/06/%E8%AA%AA%E5%8F%B2130606%E5%9F%BA%E7%9D%A3%E7%9A%84%E5%8B%9D%E5%88%A9%E4%BA%8C-%E6%94%B9%E5%AE%97%E6%8A%91%E6%88%96%E6%AE%89%E6%95%99/

說史130606
基督的勝利(二) 改宗,抑或殉教?
蕭律師執筆

謝維勒皇帝Severus ( AD222-235在位)
謝維勒治國後期,從原本的寬容政策改走鎮壓路線,他判定基督教徒的「結社」為反社會活動,延續了 奧古斯都嚴禁秘密結社的國策。 然而他的行動只限於封鎖各地的教會,而且不知何時又讓人重新開放了。

德丘斯皇帝Decius ( 249-251)的「非基督教徒身份證明書Libellus」
基督教會向來標榜殉教者,然而根據教會的記錄,在五賢君時代一百多年間,只列出12名殉教者,因為那時鎮壓的對象只及於神職人員。

第一個將鎮壓範圍擴及一般信徒的是 德丘斯皇帝。 公元250年德丘斯下令發行「非基督教徒身份證明書」,對象是全體羅馬公民權所有人。*** 他表示,為要防禦北方蠻族與東方波斯,僅憑前線官兵是不夠的,需要全國國民作後援。 基督教長期抹黑帝國是邪惡墮落的國度,很易變成內部的敵對勢力。
德丘斯命每個城鄉成立特別委員會,召集民眾,令其在委員面前參拜羅馬神像,焚燒香料,發誓自己不是基督教徒。 事前事後無須查証,當場發放證書。***

基督教徒為此大感動搖,分裂成兩派。*** 一派認為應當堅持信仰至死:另一派則認為可順應政府要求領取證書,但乃暗中堅持信仰,當能得到上帝的寬恕。 後者佔優勢, 因此出現大量棄宗改教現象,但仍有1,000多名拒絕改宗的殉教者。*** 神職人員認定自己站在引導信徒的立場上,不能棄宗改教,因此在官方召見前紛紛逃亡。
一年後,蠻族大舉入侵,鎮壓政策擱置。 不久,連皇帝本人也在作戰中陣亡了。

瓦雷力亞努斯皇帝Valerian ( 253-260)
瓦雷力亞努斯於253即帝位,又恢復了鎮壓政策,但這時已非皇帝的個人想法,而是羅馬人對基督教徒(很多本身也是羅馬公民)經已忍無可忍。 他們責備教徒在國難當前逃避公民義務;但教徒卻認為,基督的教義不允許他們承擔帝國的政務。***
羅馬帝國與基督教的對立,不是宗教間的抗爭,而是不同文明引發的對立。

257瓦雷力亞努斯公佈了一項法令: 禁止基督教的一切儀式祭典和信徒集會。*** 這項法令針對的仍是神職人員,不是一般信徒。 違反法令者,政府得在未經控訴情形下逕行逮捕,判處流放及死刑。
有些高層神職人員因而受難,首都羅馬城的主教殉教;迦太基主教 逃亡藏匿,但在得知總督將追究教會人員後出來自首,最後遭判處死刑。

翌年,瓦雷力亞努斯追加一度法令,引進沒收資產概念,作為處分教徒人身的政策。 這度法令還把對象擴大到平信徒,尤其富有的信徒。 帝國終於瞭解,阻斷教會的資金來源,有助於抑止教徒人口成長。***

然而瓦雷力亞努斯的鎮壓基行動還是不得不中斷,這時波斯王 夏普爾Shapsur侵犯邊境。 260年帝國陷入了空前危難:皇帝成為波斯王的俘虜,日耳曼蠻族又大舉入侵!
基督教徒又享有45年的平穩日子,其間上台下台的皇帝就有六人,不過多數採取寬容政策。 基督教徒依舊為羅馬社會帶來問題,但政府已無暇處理。

戴克里先皇帝Diocletianus ( 284-305)的「絕對君主政治」
284年帝國皇位傳至戴克里先。 他深知穩定的政治至為重要,而政治穩定,就是皇帝地位的穩定。 官兵不能再認為皇帝與自己同樣是公民;要轉而認同他是高不可攀的至尊。 「元首政治」由是轉向「絕對君主政治」。***

絕對君主體制背後必須有 “絕對神明”作後盾以維護權威。 但希臘諸神權力分散,就算主神宙斯也無法行使絕對權力。 反之,猶太教與基督教由於只有一神,所以有絕對權威。****
戴克里先認為樹立絕對君權要先把桀敖不馴的基督教消除。 這就是羅馬史上首次持續、堅決、有組織地鎮壓基督教政策的肇始。*****

戴克里先「大鎮壓」—– 第一道敕令
成為「大鎮壓」政策源頭的第一道敕令,發佈於303年初,是戴克里先在位的第十九年。 鎮壓政策非常有系統:
1. 所有教堂從地基起徹底破壞;***
2. 嚴禁基督徒集會,包括彌撒、洗禮、婚禮、葬禮;
3. 聖經及一切有關書籍、彌撒所用器具、十字架、基督像等,皆予以沒收銷毁;
4. 基督教徒屬於上層社會者,以往於訊問時享有免拷問等特權,如今全數剝奪;
5. 承認為基督教徒者,喪失在法庭上自保的權利;***
6. 教會資產被沒收後付諸拍賣,拍賣所得分配給地方自治體或與基督教無關的職業公會;
7. 所有承認為基督教徒者,一律逐出公職之外。
皇帝派出軍隊監督執行以上規定,這等同向基督教宣戰!

其他地方不得而知,但在皇帝直接管治下的東方(當時帝國由「四帝」分區管治),基督教徒做出激烈的抵抗。*** 在東區首都 尼可美狄亞,一名教徒撕毀敕令,一邊繞著廣場跑步,一邊大喊基督將會獲勝。 他立遭逮捕處死,成為第一個殉教者。 之後,宮內發生了兩次火災,第二次甚至就在皇帝寢室的附近,至於是否惡意縱火就不得而知了。 經過嚴密的調查,發現宮內竟有許多基督徒,於是高階者皆被處死刑。

基督徒掀起了暴動,範圍擴及叙利亞。 戴克里先的鎮壓毫不手軟,很快就消弭了暴動的擴散,軍方完全站在皇帝的一邊。*** 他不久就公佈了第二道敕令,那是給各「縣」長官的指令。

第二、第三道敕令
第二道敕令的掃蕩對象是作為教會中樞的主教、祭司、助祭司等神職人員。各縣長官必須把這些人逮捕入獄。
不久,戴克里先又打落水狗般發佈第三道敕令,規定關在牢裡的神職人員必須舉行給羅馬諸神的祭獻儀式。 接受這項規定的立即釋放,不接受的處死。結果只有4人被處死。***

第四道敕令
303年底,他再頒佈第四道敕令。 這道敕令最是不近人情! 往昔 圖拉真Trajan皇帝訂定的政策,不接受匿名密告。 如今只要傳聞某人是基督徒,該人就會遭當局追緝歸案逼供,並且要行祭獻儀式,拒絕者處死或強制勞動。

不過遭「大迫害」處死的人其實不多;據基督教會留下的記載,309年解除禁令時的社會情况如下:
1. 大批教徒脫離牢獄與強制勞動生活回到家中。
2. 神職人員被釋放,回到往年職場。
3. 棄教者痛改前非,祈求重新被社區接納。
如果這些記載屬實,足以顯示:(一)被處死的人占總體少數,大多數(包括神職人員)只被送往牢獄或強制勞動;(二)許多人改宗棄教。

教會為 “棄教者回歸”製訂程序,包括在冬天穿著粗衣,跪在人前苦苦哀求等一連串艱辛嚴苛的贖罪行為。 不過也有許多人覺得根本不該原諒棄教的人。是否允許棄教者回歸,成了教會內部鷹派和鴿派的對立界線。***

資料來資:惡名昭彰的皇帝(作者:塩野七生;譯者:譚士晃)
賢君的世紀(作者:塩野七生;譯者:林韓菁)
迷途帝國(作者:塩野七生;譯者:鄭維欣)
基督的勝利(作者:塩野七生;譯者:鄭維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7240

說史130615基督的勝利(三)君士坦丁大帝 和 尼西亞公會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06/15/%E8%AA%AA%E5%8F%B2130615%E5%9F%BA%E7%9D%A3%E7%9A%84%E5%8B%9D%E5%88%A9%EF%BC%88%E4%B8%89%EF%BC%89%E5%90%9B%E5%A3%AB%E5%9D%A6%E4%B8%81%E5%A4%A7%E5%B8%9D-%E5%92%8C-%E5%B0%BC%E8%A5%BF%E4%BA%9E%E5%85%AC/

說史130615
基督的勝利(三)君士坦丁大帝 和 尼西亞公會議
蕭律師執筆

君士坦丁皇帝Constantine ( 306-337)
公元305年,戴克里先創設了「四頭政治」體系,即由四名正、副皇帝在東、西方分擔國境內各重要防線任務。 隨後戴克里先和 馬克西米安Maximian 東、西正帝同時退位。
306年在不列顛指揮北方防衛戰的西正帝駕崩,五萬名精銳官兵擁立其子 君士坦丁為帝。 東正帝 伽雷留斯Chlorus採取妥協政策, 封他為西副帝。

312年君士坦丁在羅馬北郊 米爾維亞橋Milvian Bridge與 西正帝「篡位者」馬克森提斯Maxentius决戰,後者敗亡。 元老院決議將他升為西正帝。
(編按:古代基督教史將「臨橋之戰」大書特書,宣稱決戰前夕天空出現十字架異象,君士坦丁乃將 “十字架” 綉在軍旗上面,因而大捷。 這個傳說反映的是軍隊中基督教徒勢力已大,***藉著重要時刻討價還價,成功争取到政治籌碼。)

在東方,副帝 馬克西米努斯也被正帝 利齊鈕斯Licinius擊敗。

米蘭敕令 Milan Decree
313年被列為歷史上重要的年份,因為在這一年,君士坦丁和利齊鈕斯共同簽署了「米蘭敕令」,羅馬帝國正式承認基督教。****
米蘭敕令宣佈帝國境內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並發還已沒收的教會財產。 但敕令語帶含糊,毫不乾脆,並且附上「不違背國法」的條件限制。

敕令簽署後不久,東西二帝隨即火併,東帝敗亡,從此帝國只餘一帝,開展了君士坦丁時代。***

羅馬人的「寬容」觀念,是強者不將生活方式硬塞給弱者,認同弱者可以有自己的一套。 迫害基督教徒的行為屬於偶發事件,進行時又不徹底,原因也出於這種思想上面。 唯一徹底進行的是戴克里先的鎮壓政策,然而真正嚴格執行也只有三年。 羅馬是多神教民族,多神教是一種互認宗教信仰的生活方式。*** 鎮壓基督教其實違反了羅馬人的「寬容」觀念,不符合其行事風格。

這項歷史上第一次認同基督教的敕令內容,恐怕連基督徒也不十分滿意,因為敕令立足於羅馬的「信仰自由」觀念,與一神的原則違背。***
從敕令字面上可以清晰看到,君士坦丁並未表示要改信基督教,也沒有給予特別優待,將其置於其他宗教之上。*** 儘管如此,米蘭敕令仍被認定為劃時代的重大事件,因為敕令發佈後,羅馬人連綿千年的宗教觀念終止了。

君士坦丁在公佈米蘭敕令不久後,又推出了第二套基督教相關政策,就是把皇帝的私人資產捐贈給基督教會。 基督教會豈只感激,簡直是永誌不忘,這就足以解釋為何君士坦丁獲得「大帝」的稱號。 ***
米蘭敕令並非將基督教立為國教。 况且,現任皇帝的財產由歷任皇帝繼承下來,並非可以隨意運用。 君士坦丁違反了羅馬皇帝身為公共人物應有行為準則。 問題是,他已是實質上的最高權位者,一旦玩起兩面手法,羅馬公民已沒有力量與氣魄出面指責。

君士坦丁捐贈狀 Donatio Constanini
教會曾經宣稱擁有一份叫《君士坦丁捐贈狀》的文獻,在漫長的中世紀裡束縛著歐洲君王的行動。 根據這篇文獻,君士坦丁在遷都到「君士坦丁堡」的時候,已將整個西歐捐贈給羅馬教宗。*** 天主教會高舉這塊金牌,號稱西歐土地皆歸教會所有,王侯們只是受委託管治而已,教會隨時有權將之收回。

1440年義大利的 羅倫佐瓦拉 發現文獻並非成於君士坦丁在世的四世紀,而是十、十一世紀時,由基督教會內部偽造出來的膺品。*** 這份文獻目前仍保存在巴黎國立圖書館中。

神職人員政策
君士坦丁還有一項影響深遠的政策, 就是由皇帝強力支援神職人員階層獨立。*** 具體內容是認許神職人員有權不從事國家、地方政體、軍務等職務。 這政策大受基督教歡迎,因為在那個時代,公職人員必須參加官方典禮,當中包括對希臘諸神的祭典。 如今他們不用参與這些祭典,自然歡天喜地。

但這政策卻產生意想不到的後果,那就是社會的中間階層,尤其是知識水準較高的人,開始設法擠進基督教會。*** 不少人為了掙一口飯吃而改信基督教,因為成了神職人員,便可免除納稅的義務,生活費用完全由教會負責。
至於神職人員禁止結婚的規矩,要到中世紀以後才有。 耶穌的十二門徒多半有家室,初期連主教也大多有妻室。

約瑟庇斯主教在其著作《基督教教會史》中也認為「為利益入教的人比為信仰入教者眾」,當時社會實況也就如此。 不過教會也因這種世俗現象而有所得,即神職人員的水準因此大為提升,以往甚至主教與祭司也多由社會低層人仕擔任。 這現象又使得教會獲得驅使語言的才能,成為一項有力的武器。 教會獲得君士坦丁這個難得的後援,正逐漸滲透進帝國的中樞。

尼西亞公會議
公元325年,君士坦丁召集眾主教於小亞細亞邊緣的 尼西亞召開公會。 ***
君士坦丁召集此會議,源於七、八年前 阿里烏斯派Arianism與 阿塔那修斯派Athanasium的教理論爭。
無論在歷史上或教會史上,尼西亞公會都是一件大事,因為在此會議中決定的基督教形式,一直延伸到現代。

一神教的目的,在指引人類生活的方式,所以「教理」為何,就顯得非常重要。但教理解釋因人而異,如果放任差異而不進行釐清統一, 宗教組織就會分殊瓦解。召集主教舉行公會議,目的就在於調整解釋的差異,避免組織崩潰。

三位一體?
事情的開端,在於埃及的亞歷山大祭司 阿里烏斯主張 神與其子耶穌 不同位的說法。**** 阿里烏斯認為,神是構成存在的最高心理物理要素,為不可知的存在。 耶穌基督並非如此,因此既不與人同位,也不與神同位。 出生,成長,死於十字架上的耶穌不是神。*** 他從這個角度嚴格地界定「一神」。
可是教會向來主張「三位一體」理論。**** 即神與神子耶穌及聖靈同位,因此屬於一體。 從教會角度看,阿里烏斯的說法屬於「異端」邪說。

阿里烏斯終被逐出他所屬的教區。 可是他在流浪過程中,陸續獲得群眾的支持。巴勒斯坦主要都市 凱利亞主教約瑟庇斯,就是其中一人。 這人日後著有《基督教教會史》和《君士坦丁的生涯》等史書。 不過,最為大力支持的是另一名同名,對信徒有強烈影響力的 尼可美亞約瑟庇斯主教。 帝國東方的基督教勢力因此分裂成兩個派系。

君士坦丁召集兩派人物前往尼西亞,試圖消弭因教理解釋不同而產生的對立局面。據說當日在尼西亞聚集的主教多達三百人,而由帝國西方前來的則不到十位。 由此可見東、西方的基督教力差距有多大。 眾主教辯論一番後,無法作出最終結論。 最後不知是否君士坦丁運用皇帝的權勢,重新確認了「三位一體」論的地位。*** 那也是必然的結果,因為若把基督教正統觀點「三位一體」論駁回,那就有如一場大地震,將會使基督教大動搖。 皇帝當時重視的,是基督教會組織的統一。

不過阿里烏斯與兩名支持他的神職人員拒絕在聯合公報上簽字。 君士坦丁將這三人驅逐到遠離東方的萊茵河濱,不過幾年後又取消了這項處分。 由是觀之,當時的教會也並非全面支持三位一體論。 再後來,教會又發生了許多變化,尤其阿里烏斯派日後在北方異族間傳教成功, 使得兩派之間的爭執持續了好幾個世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032

閉關鎖國就是勝利?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1kwh3.html
月初,我跟兩個美國人,和一個馬來西亞華裔商人(謝先生)在瑞士銀行的研討會上(panel 
discussion)討論熱門話題。

CNBC主持人:你們怎樣看待中國政府的反腐運動?
謝:貪污腐敗根本就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運動可能是一陣風。
張:中國人雖然痛恨他人的貪污腐敗,但是,並不痛恨自己的貪污腐敗。中國人不願意從制度上解決貪污腐敗的問題,就像美國人不想根本解決槍支濫用的問題一樣。
美國人甲:沒錯。我確實喜歡槍。嘿嘿。

CNBC主持人:你們如何看待雙匯收購美國食品公司,Smithfield?
美國人乙:雙贏。好!
張: 我也這樣認為。不過,我經常思考匯源果汁的故事。我不責怪我們的官員們,因為絕大多數老百姓也是那個立場,大談民族品牌。我們中國人要檢討自己的外商投資政策。十多年前,中國跟WTO國家談判這個和那個,討價還價,全國人民都認為,開放保險行業,運輸業,或者汽車業,或者任何行業就是賣國,就是讓外國人佔便宜,就是中國的損失,閉關鎖國就是勝利。這是非常荒唐的,害人害己的重商主義。不管別國的政策怎樣,開放是一個利己的事情。別的國家不開放,我們也要開放。我覺得大家要明白這一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323

說史130623基督的勝利(四)奉教與叛教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06/23/%E8%AA%AA%E5%8F%B2130623%E5%9F%BA%E7%9D%A3%E7%9A%84%E5%8B%9D%E5%88%A9%EF%BC%88%E5%9B%9B%EF%BC%89%E5%A5%89%E6%95%99%E8%88%87%E5%8F%9B%E6%95%99/

說史130623
基督的勝利(四)奉教與叛教
蕭律師執筆

第一個承認基督教合法,因而被後世追加「大帝」尊稱的 君士坦丁皇帝,逝世於公元337年,在位長達三十年。
臨終前兩年他將帝國分開五區,由三個兒子和兩個姪兒管治。 經過一輪叛亂、內戰和殘殺,次子 君士坦提烏斯 成為帝國唯一的皇帝。 君士坦提烏斯膝下無兒,就任命唯一的堂弟 朱利亞努斯 為副帝,前往萊茵河軍區防守。

君士坦提烏斯皇帝Constantius ( 337-361在位)進一步的親基督教政策
君士坦提烏斯對於基督教的扶植,可說是青出於藍。 他不僅忠實地跟隨大帝舖設的路線前進,還一邊前進,一邊強化。
公元346年,皇帝把針對教會的免稅範圍擴大。 大帝在世時,免稅對象僅止於主教、祭司等高階人員, 如今連教會雇用的人都免稅。 某些主教提出免除土地稅的要求,也夢想成真。 在以往,神職人員不得擁有私人財產,要將之捐與教會或血親。 如今不但能繼續持有,並且獲得免稅的優待。

君士坦提烏斯不單奉行親基督教政策,更且頒令排斥其他宗教,**** 尤其是羅馬傳統宗教。 首先,政府禁止於夜間舉行犧牲儀式。不久之後,連在白天舉行也遭禁止。過了三年,政府再頒佈:違反禁令者處死。同一時期,禁止崇拜偶像。
緊接著政府又頒佈封閉神殿的法令。 對象不僅希臘、羅馬諸神殿, 敘利亞的太陽神殿以及埃及的伊西斯神殿同樣也在封閉令下。 實際上,亞歷山大居民還為了反對封閉令而引發暴動。

「封閉」令後,情勢很快就發展到「破壞」。 君士坦提烏斯並沒有下令摧毁異教神殿;他只是發佈敕令,准許民眾「調度」神殿的建材。 很明顯,這項許可實際上促成了大規模破壞行動。 只要拆掉圓柱,建築物自然無法站立了。

在慘遭廹害的三世紀後半期,教會內部已經出現互相鬥爭的現象。而當皇帝轉向支持,結束廹害的日子後,內鬥反而更趨惡化。***
「異端」
這時期,在西奈半島,被後世教會封為聖人的 安東尼,隱居在紅海附近的一所修道院中,過着祈禱與冥想的生活,引領埃及與敘利亞地區的「修道院主義」這種信仰形態。***

這位沙漠隱士體驗過鎮壓政策,然而開口怒斥的,不是鎮壓基督教的羅馬皇帝,而是教會內部的所謂「異端」。 這名聖人憎惡的不是外敵,而是教會內部的敵人。 他曾前往亞力山大,當面指責主導教區的 阿里烏斯派高級神職人員。 他甚至表示,該派是 “最後的異端和反基督的第一波尖兵”。 他在文章中通常訴求和平安穩的信仰生活,然而話題一轉到異端就咬牙切齒,怒斥「連說出名號都嫌髒了嘴的阿里烏斯派」。

阿里烏斯派也不服氣,聚眾攻擊毁壞 「阿塔那修斯派」(主張三位一體,又稱天主派)的教堂與修道院。 對教理不同的解釋,引起感情對立,進而衍生暴力事件。問題在於,兩派的信徒,都深信自己的解釋正確,對方錯誤。

大帝在生時正式宣佈以「三位一體」教理為準繩。 然而有關教理之爭,大帝的威望也只能維持到逝世為止。 君士坦提烏斯繼位後,時常召開公會議調停各派。但各派共通之處在於排他性,「一神」的本質就是「排他」。****

這就是公佈米蘭敕令半個世紀後的教會現象。 朱利亞努斯就在這樣局勢下出現在政治舞台上。
朱利亞努斯皇帝(361-363)
朱利亞努斯六歲時在一場神秘宮廷喋血中竟能倖存。 成長期間,他不斷受到君士坦提烏斯的嚴密監控,在鬼門關前徘徊,但又神奇地被堂兄委任為副帝,被派往高盧赴任,時年廿四歲,隨行只得三百六十名衛隊。

他在356年和357年間,深入掃蕩萊茵河西岸的 亞列門諾族和法蘭克族,然後北上進駐巴黎。 他重建遭異族破壞的主要都市,執法公正,重整稅制,並整頓農地,重振居民的信心。 他又打造船艦,掃蕩海盜,使不列顛的物產可達高廬;重建萊茵河沿岸都市,從而使沿河航線得以安全通行。
民生隨之安定,國防安全體系重新恢復效用。 幾年下來,年輕的副帝不僅深得官兵的信任,還掌握了民心。 高盧地區的出生率也增加了。

恰值此時,羅馬軍在東方與波斯軍戰况不利,名城亞米達失陷,君士坦提烏斯決心親自率軍遠征。 他向西方徵集一萬名精兵。當時朱利亞努斯手上只得二萬三千兵,一下抽調一萬最好的士兵,餘下的不足以防衞廣大的高盧地區。 副帝雖感錯愕,但仍準備奉命。但被調派前往東方的官兵不從,認為正帝欺凌副帝,坐在副帝皇宮前靜坐抗議。 副帝試圖說服他們,不果。 最後官兵擁立朱利亞努斯為正帝。*** 時維360年二月。

東、西二帝正要在多瑙河地區對決,君士坦提烏斯突然病倒,御醫群發現是絕症。東帝在臨終前接受洗禮,成為基督徒。 朱利亞努斯兵不刃血成為羅馬帝國唯一的皇帝,進入君士坦丁堡,沿途民眾夾道歡呼。

「叛教者」
朱利亞努斯在教會史上被稱為「叛教者」,涵義是「拋棄信仰的人」。***
如果說他拋棄基督教,在這之前他必須是一位基督徒,否則無「教」可「叛」。但歷史並無記載他曾受洗。在四世紀時,一出世就受洗並不普遍。 「大帝」和君士坦提烏斯都到臨終才受洗。年青的朱利亞努斯還未入教的機會居多。「叛教者」是基督教方面對他的中傷,史學家很少這樣定性。

基督徒判定他是「背叛者」,在於他推動了反基督教的政策。***
其實,朱利亞努斯只是將帝國宗教信仰狀況恢復到「米蘭敕令」頒下的時刻而已。他再度公開承認所有宗教信仰,不管是希臘、羅馬諸神、埃及的伊西斯神、猶太的神明;就連基督教內部的各派都無所謂。 既然全面保障宗教自由,「異教徒」這蔑稱與「異端」這種排斥他人的想法都不該存在。因而敕令的名稱叫「全面的寬容」。***

朱利亞努斯下令重建遭受基督教徒破壞的異教神殿。 他認為既然公開表示不歧視任何宗教或教派,就有義務為各教派提供同等的活動環境。 這就無可避免要廢除米蘭敕令以來基督教會所享有的各項優惠待遇。
皇帝阻止基督教勢力無止境擴張的法令,大致分成兩類:
第一種,將帝國恢復成君士坦丁登基前狀況的法律, 如禁止以國家經費修建教堂, 廢除教會資產與神職人員私產免稅的法令。
第二種,禁示基督教徒担任教師的法令,目的是防止教會篡改教材,將荷馬史詩、希臘悲劇、蘇格拉底對話中的神明人物,替換成《聖經》與《使徒行傳》裡的人物。

接下來的法令則屬朱利亞努斯所獨創。
他認為,希臘、羅馬宗教之所以陷於劣勢,在於沒專業的祭司階層。而基督教勢力擴大的主要原因,在於各個教區均設有主教及其下建構嚴密的權力階層。據憲制,皇帝同時兼任 “最高神祗官”, 於是他在各個都市選派了專業的神祗官,其下設置專業的祭司團隊。他意圖讓羅馬宗教也建立類似基督教會的組織,以對抗基督教會。***

對抗教會的法案中還包括慈善事業。 由於君士坦丁大帝發起由國家出資捐贈教會,主導救助貧民與孤兒寡婦的事業。這對於擴大基督教勢力大有幫助。朱利亞努斯廢止捐贈,但沒有追回以往的捐助。由於教會經已擁有大量的資金和耕地,在穩固的經濟基礎上,仍一如以往推行慈善事業。

誰幹的?
公元363年,朱利亞努斯孤軍深入,與波斯軍大戰於波斯首都 格帖絲皇外郊。 由於屢誤戎機,無法與另一軍會師, 6月某日朱利亞努斯部隊突遭襲擊。皇帝沒有穿上胸甲,只携圓盾與長劍就上馬。 他從後衛部隊向前衛步隊奔馳時,一枝標槍飛來,正中腹部,大量冒血,由待衞送回到帥帳。 傳令兵報告戰況好轉,波斯方面嚴重受創。

夜幕深垂,皇帝自知行將辭世,在眾高官環繞下交代後事。再將哲學家 利拔謬斯與普利斯克 叫到床邊,聽著兩名朋友討論生死問題。 到了半夜時分,喝下一口冷水後,靜靜地離開人開。

留下的疑團是:那枝標槍是誰擲過來的?皇帝沒穿胸甲就出戰使人無法釋懷。別說是皇帝,就連大隊長階層的軍官,身邊都有侍從兵或奴傭照應。 主人在參戰前,隨從必須幫他把胸甲穿好。 再者,朱利亞努斯當時是在自己軍中奔馳,那支標槍不大可能由敵軍那邊擲過來吧!
有一個通行說法,那是他身邊的教徒侍衛和傭人所定下的計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601

美國收入比拚:亞裔全面勝利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4292

美國的個人收入增長緩慢已經成為共識。遠的不說,就看今年,2月還環比增長1.1%,3月增幅就降到了0.2%,4月直接持平3月增長停滯,5月總算增長了0.5%,超過了預期的0.2%,6月又回落到增長0.3%,預期是增長0.4%,只能算勉強頂住了財政自動減支的衝擊。

但大家可能很少注意到,如果根據性別、人種來劃分,美國各階層的收入原來也有令人意外的差距,這難免讓人聯想到教育和技術水平、甚至歧視等因素。

美國勞工部下圖顯示,

男性美國國民的中等收入始終高於女性。

亞裔中等收入比白人、黑人、西班牙裔以及全國平均水平都高出一籌,亞裔女性的收入也只是略低於白人男性。

無黨派智庫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的下圖顯示了約四十年來黑人失業者與白人失業者的人數比例。

拋開種族偏見不談,黑人失業狀況實在堪憂,四十多年裡大多數時候都比白人失業者人數多一倍以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460

成功縮減QE難言勝利的四大原因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073

上週美聯儲公佈縮減QE規模以後,市場的表現非常平靜,美股甚至創下了歷史新高。不考慮部分新興市場貨幣匯率的下跌,很多人已經急於宣告美聯儲的勝利。但PIMCO聯合創始人El-Erian卻認為,這只能算是首戰告捷,漫長的戰爭還在後面,以下四大因素應該令我們保持謹慎:

第一,美聯儲政策的影響仍然過分地依賴使用人為推高的資產價格來影響家庭和企業的經濟行為。其它政策傳導機制,包括信貸渠道和實體經濟投資中的現金配置都仍然不見起色。因此,對金融體系穩定性的擔憂將一直持續,直到美聯儲目睹改善的經濟基本面配得上人為拉高的資產價格。

第二,因為政策工具軸心的變化——也就是更少地依賴直接措施(每月購債)並更多地依賴間接措施(通過未來政策指引來影響市場行為),美聯儲正在進入一個更具不確定性的政策階段。與有效程度和控制力相關的問題將很快出現。只要觀察最近5年期和其它中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的大幅上漲就能知道。

第三,美聯儲內部緊密跟蹤市場情況的官員將可能認識到,股票市場掌控了非常有利的技術面;而從歷史的角度判斷,這些技術面可以導致價格過度上漲,並在逆轉的市場造成更大的破壞性。

最後,美聯儲並非唯一一家一直主動支持經濟和金融穩定,並為了這個目標持續支持資產價格的央行;而且,美聯儲也不是唯一一家一直被迫依賴不完美的政策工具完成這項任務的機構。

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都處於類似的情況。所以它們也將面對類似的政策難題,是否成功最終將取決於它們的經濟是否能克服總需求不足,供給反應緩慢和殘留的債務負擔這三大困境。

在連續失敗的開始以後,美聯儲官員已經贏得了逐步有序退出QE的首場重大戰役的勝利,而QE這個高度實驗性措施所帶來的長期後果還沒完全搞清楚。美聯儲還沒有贏得這場戰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877

美國經濟過快增長是一場「災難性的勝利」?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1117

在第二次海灣戰爭中,學者曾經提出過一個「災難性勝利」的概念——假設聯軍一路凱歌,深入敵軍內部,超越己方供給能力,結果會是如何?

Qwest 的投資經理Cam Hui認為,現在的投資人也面臨著一個類似的「災難性勝利」。2014年伊始,國際市場上大多數宏觀風險都已蒸發(中國除外)。財政危機也得到了一定控制。歐洲各國觸底反彈,從下面這張歐洲各國PMI情況就能看到:

至於美國,Scott Grannis提到,按照12月份的ISM報告進行預測,2014年美國GDP增長將達到4%。

(下圖描述了ISM指數和實際GDP之間的一致關係。按照這個趨勢,今年的GDP增長可能達到4%。)

ISM指数和实际GDP的关系

4%的經濟增長足以令人震驚。果真如此,美聯儲估計得從新考慮一下QE和其他非常規手段對利率正常化的作用了。事實上市場也出現了這樣的意見,例如Joe LaVorgna在德意志銀行2014年的預期中提到,經濟風險有向好的趨勢。

對耶倫的考驗?

如果美國經濟增長4%或者更多,美聯儲將會面臨巨大的壓力,使利率正常化。目前,美債收益率已經對QE緊縮的消息做出反應。如果GDP增長率為4%,債券市場首先會變得更加險峻;股票價格的反應可能是預期收益增高,或者由於利率上升而下跌。不管市場整體走勢如何,各板塊的領軍者都會對週期性、或深度週期晚期性通脹敏感。

瑞銀的Julian Emanuel研究發現,美聯儲的歷任主席在任期內都經歷過一次考驗。他將S&P500與金價的比率作為觀測市場焦慮程度的指標,如下圖所示,橫軸是歷任聯儲主席履職的時間。按照這個規律,耶倫在未來的半年當中也將面對一次類似的挑戰。

市场焦虑与美联储主席任期

利率正常化會成為耶倫的第一輪考驗麼?CNBC日前指出:

美國經濟上升的消息可能會使耶倫大為頭疼。隨著GDP增長4%和股市利好,美聯儲的領導層必須更加嚴謹地考慮危機時期的貨幣政策是否還適用。

災難性的勝利的跡象

市場的通脹預期究竟如何,Cam Hui總結了他觀察得出的一些信號。

如下圖所示, TIP(財政部通脹保護證券)相對IEF(iShares安碩7-10年期國債)有下降的趨勢。TIPS馬上就會超過7-10年期的美國國債,說明通脹預期即將轉折上升。

類似地,金屬及礦業股相對SPX也出現下行走勢。這一組股票相對市場似乎出現了橫盤整理的格局。

同樣是對通脹率非常敏感的能源股,並未出現下行趨勢。相反,能源股似乎正在一個多年形成的支撐區域徘徊。鑑於巴菲特近期突入能源板塊,能源股的長期發展令人期待。

如果以上提及的指標都開始增長,說明市場對通脹的預期從「緩慢上升」轉變為「突飛猛進」,股價的大幅震盪即將到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140

投行的勝利——監管讓步 銀行股大喜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2169

全球投行本周終於如釋重負。經過同監管層一系列驚險艱難的博弈,監管層終於做出讓步——由全球銀行監管官員組成的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對杠桿率的定義進行了修改,將允許銀行上報較低的整體風險水平。巴塞爾委員會批準了杠桿率的國際使用標準,提議將杠桿率標準下限設定為3%。 杠桿率是一項衡量銀行財務狀況的指標。 歐洲頂級投行股價聞訊上漲。德意誌銀行股價上漲4.7%,巴克萊銀行上漲2.9%。歐洲銀行業的“巴塞爾勝利”開始星光閃耀。 然而,周一早盤美國銀行業股價表現不佳——華爾街各大銀行將面臨更多來自美國監管部門的壓力。 據FT報道引述紐約Debevoise & Plimpton合夥人Greg Lyons表示: 很明顯,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正在試圖放松對銀行的監管要求。但美國方面卻在持續收緊規則,尤其是針對排名前八的銀行,監管可能更為嚴格。 花旗分析師發布報告稱, 這是一項重大的轉變,意味著銀行業在滿足監管層對巴塞爾III 杠桿率要求方面的壓力將有所減輕。遊說團體聲明稱,巴塞爾委員會的初期提案將迫使銀行業留存至少1000億美元的緩沖資本。 監管層周日表示, 將允許銀行計算杠桿率時抵消部分回購,同時對某些表外資產項目稍許放松,並允許銀行不再對涉及中央結算對手的風險敞口進行雙重計算。 但部分官員提醒:在杠桿率標準最終確定之前,銀行業仍將面臨嚴苛的監管。 包括美聯儲和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在內的監管層正在抓緊制定美國銀行業杠桿率新規。7月份曾有提議將最大規模銀行的股權資產杠桿率設為5%,分支機構設為6%。 此前,由於美國監管層對資產計算方式的要求降低了,歐洲和美國監管政策的韌性差異也由此縮小。目前,巴塞爾委員會做出讓步,將杠桿率下限設定為3%,這可能導致歐洲和美國在監管嚴苛程度上的潛在差異擴大,這就是說美國摩根大通可能將比歐洲德意誌銀行承受更為嚴苛的監管壓力。 設立在紐約的國外銀行分支機構同樣難以幸免,美聯儲對這部分銀行也將設立新的監管規定。 斯坦福大學商學院教授Anat Admati稱: 監管層的讓步真令人失望,他們的做法是錯誤的。 Finance Watch秘書處負責人Thierry Philipponnat認為監管層的讓步就是一種失敗,但新擬定的規則要比兩年前的好多了。“關於杠桿率的爭論絕未停止。目前對巴塞爾資本新規已經達成共識,下一個問題是:究竟杠桿率會被定為多高的水平。我們認為3%過低了,需要向上提升。” 不過,一些銀行管理者對監管層的讓步表示歡迎,因為這樣可以減輕他們躲避監管的壓力。銀行監管機構的一位高管表示:“最初的監管新規議案有些瘋狂,它甚至會誘發套利和規避行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583

趕集網CEO楊浩湧:為了勝利,夜里三點也不睡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12/58548.html

i黑馬曾經深度報道了分類信息網站58同城IPO過程,不知道同類型的公司是否能在中國存在兩家。互聯網是個講究快速出擊的時代,而趕集網CEO楊浩湧正好是個勤奮的人。“夜里三點我經常突然醒來,看網站哪里需要改。”外人看,趕集網CEO楊浩湧似乎已經功成名就,但作為草根工程師的創業者,楊浩湧坦言自己有恐慌和自卑,比起金山出來的小米科技CEO雷軍和搜狐出來的優酷CEO古永鏘,打著赤腳的楊浩湧只好用勤奮來彌補。本文轉載自《中青報》“夜里三點我經常突然醒來,看網站哪里需要改。”外人看,趕集網CEO楊浩湧似乎已經功成名就,但作為草根工程師的創業者,楊浩湧坦言自己有恐慌和自卑,比起金山出來的小米科技CEO雷軍和搜狐出來的優酷CEO古永鏘,打著赤腳的楊浩湧只好用勤奮來彌補。小螞蟻的大生意楊浩湧說,趕集網流量最大的三塊是,租房,二手買賣和找工作,這些老百姓身邊的需求是趕集網生存的一大空間,而且這個空間也僅僅是冰山一角,未來的前景不可限量。互聯網廣告一開始興起的是品牌廣告,這些廣告主要在一些門戶網站上展示;第二階段是外貿企業的需求,滿足他們需求的是阿里巴巴這樣的外貿網站;第三階段就是中小企業的推廣需求,百度和谷歌恰逢其時做成了幾百億上千億美元的公司。“而趕集網服務的是比百度推廣還小的小微企業、甚至是夫妻店。”楊浩湧說,這些本地的“螞蟻企業”,可能是街邊包子店、鮮花店,也可能是一個人的搬家公司,這些小店如經濟大潮的毛細血管一樣密密麻麻布滿整個城市,看似很小,但卻是人們經濟生活必不可少的本地服務提供者。整個北京城有9000多家搬家公司,三分之二是一兩個人的個體戶,這些公司的業務推廣需求很大,但以前沒人能瞧得上,趕集網做分類信息,就滿足了這些商戶的需求。楊浩湧說,正是因為滿足這些小螞蟻一樣的小公司,趕集網才能每年都翻倍成長。以前都市報的信息分類廣告很多,自從趕集網誕生之後,報紙這類廣告逐年萎縮,現在已經完全移植到互聯網上來了。“生活的點點滴滴,空調壞了、馬桶壞了,在趕集網上都能找到方便快捷的解決辦法。”楊浩湧說,互聯網的長尾效應在趕集網表現最明顯,在這些最普通的老百姓和最小的本地服務公司之間,趕集網找到了金礦。離錢越遠,離成功越近2004年12月,楊浩湧從美國公司辭職回國創業。這次回國,卻是被對手逼出來的。1974年出生的楊浩湧在1996年獲得天津大學精密儀器專業學士學位,1999年獲得中國科技大學工學碩士學位,後赴美國留學。先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後轉到美國耶魯大學,2001年獲得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之後一直在矽谷的科技公司任職。2004年的6月份,那時候Craigslist剛開始在美國興起。有一天吃飯的時候,楊浩湧告訴哥哥楊浩然, 類Craigslist的網站國內還沒人做,不如回國搞一個。但見投資人的時候不小心把創業的想法被一個對手聽到,楊浩湧只得提前回國開始創業。2004年聖誕前夜,楊浩湧回到北京,下了飛機大雪紛飛,幾天後,趕集網註冊完成,第一名員工到任。中國互聯網的特點就是蜂擁而上。幾乎在楊浩湧創辦趕集網的同時,中國一下子湧現了2000多家分類信息網站,一場激烈的搏殺開始了。楊浩湧感嘆,如果晚了一個月開始創業,也許他就不敢踏進這個行業了。現如今剩下的分類信息網站只有趕集網、58同城和百姓網,為什麽那2000多家會死掉?楊浩湧的答案是,學Craigslist者生,像Craigslist者死。差不多每家網站都標榜自己是覆蓋全國100個城市的全國性分類信息網站,趕集網只關註在北京地區,並且將所有的精力專註在租房、二手貨和交友三方面。楊浩湧坦言,資金實力不如別人,經驗也不夠豐富,正如田忌賽馬,如果想贏的話一定要拿自己的優點去打別人的弱點,所以我們就縮小範圍,全力攻占一個‘山頭’。為了打開北京市場,趕集網想盡各種辦法,比如在高校派送印有趕集網介紹的課程表;和社區的物業商量,把“不能踐踏草坪”的牌子交給趕集網免費制作,為的就是能在上面印上趕集網的標誌……趕集網從創建時的每天只有幾個帖子發展到每日有幾百個帖子,到2005年7月時,趕集網在北京的所有信息量超過了新浪、eBay兩個門戶網站的分類信息版塊。不過一直折騰了四五年,趕集網也不過二三十人。趕集網真正獲得長足發展是在獲得投資之後。楊浩湧很看重4年磨煉。“那時候我們看不見錢,支撐我最大的是這個網站本身的一個價值。”最困難的是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當時資金鏈快斷了,發不起工資,楊浩湧說,當時鼓勵大家,趕集一定能活下去,離錢越遠離成功越近,離錢遠的事情,別人不會幹,我們才有機會,才能體現價值。移動互聯在很多原生安卓ROM上,都集成了趕集網的APP,在HTC和諾基亞上,都內置了趕集網APP,楊浩湧說,簡單易用的趕集網應用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受到用戶的喜愛,趕集網APP的下載激活量已經4000萬。現在趕集網來自手機的訪問量已經是電腦的一半,楊浩湧說,未來低價安卓手機的普及必然會帶來趕集網的應用的爆發式增長。基於地圖應用的本地服務大大爆發,團購的火爆已經證明移動互聯網時代本地服務的價值,而智能手機的普及則讓更多人可以方便的享受互聯網服務。楊浩湧說,“比如我父母一輩人,不會敲打鍵盤,但是用觸摸式的智能手機,就很快的掌握了使用趕集網應用的技巧。”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中青報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992

伯南克的勝利:股市、樓市上漲 家庭財富創新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9727

美聯儲數據顯示,由於房地產升值和股市上漲,截至去年年底美國家庭淨資產達到80.7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較2009年一季末的55.6萬億美元激增45%。2013年年底,美國家庭淨資產環比增加3萬億美元,其中,2.5萬億美元來自金融資產的增加。下圖為2013年四季末美國家庭資產負債明細圖,從上至下分別為:房地產、耐用品和其它有形資產、存款、企業權益、共同基金、養老金、其它類金融資產、消費信貸(負債部分)、房屋抵押貸款(負債部分)。

美国,股市,房市,美国经济

2007年二季末,美國家庭淨資產達到當時的峰值68.8萬億美元。金融危機爆發後,2009年一季末,美國家庭淨資產曾跌至55.6萬億美元,較高峰下跌了近20%。

美國家庭淨資產包括房地產和金融類資產(股票,債券,養老金,存款等),並扣除負債(主要為住房按揭貸款)。美國家庭淨資產不考慮公共債務。下圖為美國家庭淨資產佔GDP的百分比。圖中可見,該比例自1970年中期緩慢上揚,此前兩個高點分別為互聯網泡沫爆發前和次債危機爆發前;目前,該比例尚未突破2006年高點,但已超過2000年互聯網泡沫時的水平。

近幾年,美國家庭不動產中權益百分比呈上升趨勢,2013年四季末該比例為51.7%,創2007年二季末以來最高。原因是,房價在上漲,並且抵押貸款在減少。

下圖為美國家庭房地產價值佔GDP百分比(藍線)和抵押貸款佔GDP百分比(紅線)。截至去年年底,美國家庭抵押貸款較峰值下降了1.32萬億美元,據美國博客網站calculatedriskblog,有研究表明,抵押貸款減少主要是由於一些房產因還不上貸款而被銀行沒收,這部分貸款被核銷了,此外也有部分房主主動償還貸款。目前看,抵押貸款佔GDP百分比在下降,不過還處於相對高位,表明去槓桿還在繼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3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