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5歲前做對9件事 我的存摺多1000萬

2011-8-29  TWM




在為工作埋頭苦幹的你,因為吝於 抽出一點點時間,為自己的未來打算著想,而不自覺地落入窮忙族。

其實,貧與富往往就在一念之間,看看別人為何窮忙一場,以及達人怎麼做,只 要在45歲前做對9件事,財富自然會敲你的門。

撰文‧謝富旭、林心怡 研究員‧楊卓翰對三十一歲的廖大偉而言,未來,是一直來,一直來?? 的一種焦慮(編按:出自導演林正盛所著《未來一直來一直來》)。

浮腫的雙眼下,掛著黑眼圈,從事新聞業的廖大偉每天晚上九點下班,已成了家 常便飯。為了多賺點外快,他有時還得熬夜寫稿,隔天早上,再拖著疲憊的身體去採訪新聞。

這麼日復一日,讓他感覺到生命彷彿蠟燭上快要熄滅的 火燄,對未來的焦慮感卻愈來愈發強烈,讓他陷入了一股莫名的悲苦況味中。「出社會六年來,大家追求的﹃五子登科﹄,我除了一輛還在繳貸款的車子外,其他都 沒有!」「二年前,女朋友因為我太忙分手了,我沒有孩子、妻子、房子,銀子更是少得可憐。」他苦笑著說。

轉念

改 變既有理財公式 窮忙族搏翻身廖大偉沒有花太多時間,馬上算出了工作六年多來自己的身價:「基金加存款大概五十幾萬元,如果按照這種每年存不到十萬元的速度推算,即使到四 十五歲,我都買不起大台北地區的房子!」他搖頭說。

新聞系畢業後,廖大偉即進入媒體產業就職,起薪一個月三萬五千元。隨著資歷漸深,目前他 的薪水已達四萬六千多元,而且每年三節獎金與年終獎金加總,也有個七至八萬元。加上他勤於接外稿,每個月也有數千元甚至上萬元的收入;以今年而言,他報稅 的年收入約七十萬元。

對一位三十一歲的年輕人來說,年收入七十萬元並不算少,而且父、母親均還在就業,除了過年過節給的紅包外,並不需要他 拿錢回家,理應每個月相當有餘裕。但是,因為缺乏一套縝密的理財投資計畫網,導致金錢就像關不緊的水龍頭一樣,消失得無聲無息。

藉由這次採 訪,廖大偉平心靜氣地對自己的財務狀況做了一次「自我體檢」。他發現,去年所繳的車貸(每月一萬元)、所花的牌照稅、燃料費、第三人責任險、停車位月費、 油料總計高達二十四萬元,占去年總收入的三四%。

其次,幾乎每年出國度假一至二次的他,去年去了趟歐洲,花了近十萬元,占去年總收入的一 四.三%。換句話說,車子與旅遊的開銷就占了去年總收入四八.三%,幾近一半的比重。

這還是最容易抓出來的大筆開銷,沒有記帳習慣的廖大 偉,憑著記憶發現,上個月薪水加稿費收入總計五萬一千元,竟然只結餘一千元。他詳細計算發現:上個月收入扣掉車貸一萬元、停車費及油料計六千元、房租六千 元,加上投資型保單八千元後(小計三萬元),其他的開銷(伙食、娛樂、水電、電信、治裝)達二萬元。

自認為收入不差,生活不算浪費,也不崇 尚名牌的他,對自己存錢速度緩慢,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經由這次自我財務體檢,他覺悟到一件事:要加快自己的存錢速度,唯有徹底揚棄「收入–支出=儲蓄」的 觀念,養成「收入–(投資+儲蓄)=支出」的習慣。只有在這個觀念做出徹底的覺悟,有了明確的目標,再制定詳細的投資理財行動方案與計畫,他才有擺脫窮忙 族的可能。

驚人

台灣年輕人 半數淨資產未達五十萬元因為欠缺投資理財行動計畫,落入窮忙族困境難以自拔的,廖大偉絕不是單一個案。《今周刊》委託波仕特線上市調網針對二十歲至三十五 歲年輕人,進行的「台灣窮青年、富青年」問卷調查發現,高達七四.五%的受訪者回答尚未存到人生的第一個一百萬元,不過表示每月至少可拿出三千元以上投資 的人卻高達七六%。

儘管「百萬小富翁」在台灣年輕人中屬於稀有動物,然而,對存到人生第一個一百萬元,台灣年輕人心中則充滿渴望與企圖心。 根據這份調查,高達五二.四%的受訪者希望能在三十歲達到存到第一個一百萬元的目標,八七.七%的受訪者則希望在三十五歲前達到存一百萬元的目標。

正 因為對財富的渴望與實際之間產生相當大的落差,台灣年輕人對自己的經濟狀況普遍感到不滿與焦慮。八○.八%的受訪者不滿意目前的財富狀況,而六六.八%的 受訪者則認為如果在三十五歲之前還存不到一百萬元,會讓他們感到焦慮。

主持「台灣窮青年、富青年」問卷調查的波仕特線上市調經理黃駿,把受 訪者的淨資產與致富途徑選項交叉比對後,發現到一個有趣的現象:淨資產在一百萬元以下的受訪者,高達五○.九%的比重,認為「努力工作、提高薪資」是致富 最有效的途徑;而淨資產在一百萬元以上的受訪者,卻僅有一九.四%認為「努力工作、提高薪資」是致富最有效途徑。

「這說明了一件事,貧與富 的分水嶺,或者說那一念之間,關鍵在於有沒有投資理財的計畫與行動,努力工作反而是其次!」黃駿說,淨資產在三百萬元以上的受訪者,認為努力工作是主要致 富途徑的比重僅有五.五%,就是最好的證明!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作者哈福.艾克(T. Harv Eker)在書中指出,有錢人與窮人兩者間觀念上最大的不同之一在於:有錢人專注於自己的淨值,而窮人專注於自己的收入。

淨值是存量的觀 念。哈福.艾克認為,有錢人因為專注財富「存量」,因此會有更強烈的儲蓄觀念,把存下的錢再運作在投資。而收入是「流量」的觀念,窮人專注「流量」,得過 且過,理財欠缺計畫,執行上也欠缺行動力,導致賺得多,花得也多。因此,這將導致兩種截然不同的作法:有錢人會讓錢幫他們辛苦工作,而窮人只會辛苦地工作 賺錢,變成窮忙族。

如果你認為光憑改變觀念,就可決定「向貧走」、「向富走」的命運是天方夜譚,吳歡哲的故事,或許可以帶來更深一層的啟 示。

恐懼

被貧窮逼到絕境 吳歡哲痛下決心理財二十七歲的吳歡哲,從青少年時期就飽受貧窮折磨。他的父親原本在新竹經營玩具工廠,遭到中國同業競爭生意逐漸走下坡,加上又被客戶倒 帳,家中經濟陷入困境。他就讀高中時,父親被迫把位於新竹的透天厝賣掉,舉家遷往高雄縣鄉下租屋而居。

「我記得讀高三時,有一次二哥問我身 上還有多少錢,我問他要做什麼?他說媽媽要去買菜,家裡已經沒錢了,叫我們找一下抽屜的零錢。」「那是我有生以來對『貧窮』這個字眼第一次最深刻的感 受!」「而在新竹開玩具工廠時,家裡是請傭人煮飯的。」靠著就學貸款,吳歡哲負笈台中就讀東海大學經濟學系。生活費主要則是靠兼家教的二哥每月寄來的三千 元,由於捉襟見肘,每餐預算必須嚴控在三十三元以內的他,長時間營養不良。在大二時,身高有一百八十七公分的他體重卻一度掉到五十五公斤。

「每 個月,當我的提款卡餘額跌破五百元,而二哥的錢還沒寄來時,是我最焦慮的時候。」身材高大的他,食量不小,因預算有限,他總是挑學校餐廳打烊之前進餐廳, 「如果有剩菜剩飯時,餐廳阿姨會多打一些給我!」當同學們相偕去玩樂時,吳歡哲卻無時無刻不在為生計發愁。他時時注意學校有沒有舉辦有獎金的比賽,印象最 深刻的一次是大二時,青輔會正舉辦企業創業企畫競賽,他連夜趕工製作計畫書,竟得了中區第一名,獎金六千元。

接著全國比賽時,確定得獎者可 當場獲頒獎金後,他決定帶著企畫書獨自赴台北對評審進行簡報參加比賽。「那一次很驚險,我身上的錢只夠買台中至台北單程車票,沒有得獎的話,根本沒錢買車 票回台中;哈,人窮什麼都不怕,結果我得了第三名,獎金二萬元!」二萬元對他是個關鍵,因為他可以搬出學校,負擔在外租屋押金,擺脫門禁管制,更方便打 工。

準備升大三時,有一天吳歡哲接到二哥一通電話告訴他,因為丟了家教,無法每個月再寄三千元給他,這讓剛滿二十歲的他提前被迫「二十而 立」。他覺悟到不能再以時薪八、九十元的打工為滿足,有計畫地朝「勞力高附加價值」的補教業發展。

他兼家教、進補習班當導師,用心觀察學習 補習班名師的授課技巧,重新加強國中數學學理,甚至對著鏡子進行講課前練習,僅花一年的時間,他就成為授課時薪五百元起跳的數學補教老師,月收入三萬元。

退 伍後,他回高雄繼續在補教業任職,月收入達六萬元以上。從大三到出社會三年多來,存下超過一百萬元,家裡負債情況也在他和兩個哥哥合力解決下,大為改善。

「窮 人更應該擬定投資理財計畫,否則永無翻身之日。」吳歡哲要求自己把八成的收入存下來,二成則是生活開銷,存下來的錢則持續買入股息殖利率七%以上的個股, 如新興航運與福懋。

他為自己制定了一個目標:希望在五十歲之前,現金配息股的每年股利收入能夠超過當老師的本業收入。他自己算算,離這個目 標還有二十三年的時間,以他目前的存錢速度,要達到這目標每年須存下四十五萬元。這個曾經飽受貧窮的年輕小夥子,卻信心滿滿地往這個目標邁進。

導 正

從拜金女到年存百萬 鄭艾兒﹁省很大﹂目前單身,仍無女朋友的吳歡哲,立下二十三年後,即五十歲之前,藉由年存四十五萬元,鎖定殖利率七%,低價買進定存概念股的方式,達到股 利收入與當老師本業收入相當的宏願。不過,如果吳歡哲能找到另一半,攜手合力往這個目標前進,將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十五歲鄭艾兒的故事,提供了一個 極具參考價值的典範。

鄭艾兒是旅遊部落格「澳洲 艾兒」的板主,點進鄭艾兒的部落格,穿著一襲寶藍色禮服,坐在奢華風套房的沙發上,露出漂亮曲線小腿的照片映入眼簾。在部落格中,她分享遊歷過十幾個國 家,以及台灣各地鄉鎮美食的經驗,看得出來是愛玩又愛漂亮的女生。

在令人豔羨的豐富生活背後,鄭艾兒道出了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其實,以 前我是標準的敗金女,一度欠下高達四十幾萬元的卡費!」大學念的是圖書館系,畢業後鄭艾兒到某家知名出版社工作。「出版社多數是女生,但這還不是最主要共 同點,我們的共同點是,大家幾乎都是卡債一族。」她吐著舌頭說。

「每天穿得花枝招展去上班,似乎是那家出版社的『企業文化』,其實出版社的 薪水並不高,我那時候每個月薪水才三萬元出頭。」「愛漂亮又愛玩,導致大家全成了卡債一族,我當時的薪水,幾乎三分之一在繳卡費!」在卡債壓得快喘不過氣 來時,鄭艾兒向父親要了一百五十萬元,決定出國念書,挪出這筆錢部分還清卡債,她出國一年後又全部花光。回台後,她在一家影音網站擔任行銷,月薪雖有四萬 五千元,但亂花錢的習慣沒改,薪水變多,花得也更多,卡債竟又悄悄地滋長。

直到三年多前,遇上了現在大她八歲的老公,她才決定對自己的消費 方式痛改前非。「老公跟我在用錢觀念上截然不同,他是個很節儉的人,我們一起去看電影時,我買的烤玉米都被他嫌太浪費。」結婚後,鄭艾兒的先生把所有的資 產交給她管理。「其實,剛當主婦嘗到『當家』滋味時,我真的很害怕,我害怕以我之前敗金的個性,會把他的錢給敗光了!」

改變

做 好理財規畫 生活品味不打折於是,鄭艾兒開始勤學投資理財知識,她把家庭收入做「六三一」比率處理,六成開銷,三成投資(基金、黃金存摺、外幣存款),一成花在投資型 保單上。每個月,她定期與老公討論投資的配置狀況並調整。年底時,則為來年的家庭年度總開銷,針對食衣住行育樂各項編列預算。制定年度家庭預算,主要是因 為鄭艾兒的收入,是以不固定的業績獎金為主,如果沒有事先編列預算,很容易把不固定的業績獎金(非經常性收入)花光。

透過每日記帳、每月做 投資檢討以及每年制定家庭預算三步驟,這個中產小康家庭把四成的收入存下來,加上之前投資產生的收益,鄭艾兒結婚後第一年所存下的錢超過一百萬元,比她單 身十年工作存下來的加總還要多!「結婚後,夫妻雙方在花錢上可達到互相牽制的效果,這真的省很大。」她認真地說。

她還強調,即使變成精打細 算的家庭主婦,她的生活品味與旅遊喜好,並沒有打太多折扣!「保養品或化妝品就用團購買,國外旅遊則等旅展時再去搶便宜。」說這話的同時,鄭艾兒臉上洋溢 著為人妻,為老公與孩子未來精打細算的幸福感。

看完以上的故事,想必你對透過「一念之差」,改變窮忙的命運已經有深刻的體會。有了這一念之 差,你將揚棄「收入–支出=儲蓄」生活理財公式,而遵循「收入-(儲蓄+投資︶=支出﹂。一個簡單公式的改變,你的消費習慣、理財觀念甚至生命價值觀,也 將有大變化。

接下來,我們將把觀念的改變,化成九個具體可行的行動方案。愈早做到愈多的行動方案,將可以愈早享受財富的甜美果實。而後面的 報導也將告訴我們,即使無法全部做到,只要做到九項中的六、七項以上,即使不會成為巨富,離窮忙處境也將愈來愈遠。

廖大偉

出 生:1980年

現職:媒體記者

學歷:文化大學新聞系

年收入:70 萬元

財富狀況:工作6年,存下50萬元

吳歡哲

出生:1984年

現職:彰師大研究 生,補習班數學老師

學歷:東海大學經濟系

年收入:72萬元

財富狀況:大三開始工作,工作5年存 下逾100萬元,並協助家裡解決負債。

鄭艾兒

出生:1976年

現 職:廣告公司業務主管

學歷:輔仁大學資訊系

年收入:90萬元

財富狀況:原本是卡 奴,結婚後與老公合力年存百萬元。

75%的台灣青年,35歲前存不到100萬元!

──台灣窮青年、富青年大調查(一)期望: 多數人渴望35歲前存到人生第一個100萬元!

Q1:你希望在幾歲的時候,存到人生第一個100萬元?

20~25 歲 9.1%

26~30歲 43.3%31~35歲 35.3%36~40歲 10.3%

41~45歲 2.0%

Q2: 你認為35歲之前要擁有多少資產才算富有?

至少100萬元 20.3%至少300萬元 25.8%至少500萬元 23.3%至少1000萬元 20.4%至少5000萬元 4.6%

至少1億萬元 5.6%

現況:淨資產卻不到50萬元!

Q3: 你幾歲存到人生第一個100萬元?

31~35歲 7.3%

26~30歲 13.8%

20~25 歲 4.4%

尚未存到 74.5%

Q4:你現在每個月的收支狀況如何?

很有餘裕 3.0%

略有儲蓄42.8%

入不敷出26.4%

收支平衡 27.8%

Q5:你每個月平均有多少資金可以投資理財?

沒有餘錢投資 24%

3000 元 23.6%

3001~5000元 19.9%5001~10000元 19.1%10001~20000元 8.7%20001~30000元 2.3%30001~50000元 0.9%50001元以上 1.5%財富贏家圈認為學會投資理財才是王道!

── 台灣窮青年、富青年大調查(二)解決之道:學習投資理財,才是翻身王道!

Q6:在35歲前,如果還未累積到多少資產,會讓你感到很焦慮?

500 萬元以上 10.3%300萬元以上 17.8%100萬元以上 37.6%50萬元以上 29.2%1000萬元以上 5.1%Q7:你滿意現在的財富狀況嗎?

不滿意 57.3%

滿意 17.3%

非 常不滿意 23.5%

非常滿意 1.9%

Q8:你有信心憑自己的努力,改善個人經濟水準嗎?

有 信心55.3%

非常有信心8.8%

沒信心30.7%

非常沒信心 5.2%

感受:不滿意現有財富狀況,但有信心改善!

Q9:你認為致富最主要的途徑在於?

學習投資理財 52.5%努力工作,提高薪資 16.3%節儉,聚沙成塔 19.8%這輩子不可能致富 3.7%

創業 7.7%

交叉分析: 所得愈高,覺得「努力工作提高薪資」能致富的比率愈低問卷調查說明:「2011台灣窮青年、富青年問卷調查」,乃是《今周刊》委託波仕特線上市調公司執 行。調查對象針對20歲至35歲台灣青年,調查期間為今年7月14日至7月18日之間,共回收有效樣本數1200份,抽樣誤差為正負2.83個百分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19

三本存摺滾出600萬翻身日記 吐司女孩 窮不怕

2013-08-05  TWM
 
 

 

她,大學剛畢業就為父背債160萬元,在老師資助5000元跑路費後,轉身崩潰痛哭。

最窮困時身上只有15元,僅靠白吐司度日。

如今,36歲的她,存出600萬元財富。

窮過,是她不斷向前的最大推力。

撰文‧施禔盈 攝影‧聶世傑「我永遠都忘不了那一天老師塞給我五千元,而我轉身淚崩的畫面。」現年三十六歲、任職保險公司的張嘉珉,儘管年薪已達兩百萬元,當回憶起那段「跑路」的往事,內心依然翻騰不已。

很難想像,眼前這位高●、滿臉笑容的大女孩,曾經歷有如戲劇般的過往,最窮的時候,身上只剩下十五元;而這段往事,要從十二年前的那個夜晚說起。

從衣食無虞到軋三點半 生活變調父親生意失敗,準備「跑路」的前一晚,張嘉珉去找向來疼愛她的高中老師告別。「我告訴他,老師,很抱歉,別的學生回來找你,都是小有成就,與你分享喜悅,但我剛好相反,我要離開台北了,來跟你說再見。」張嘉珉回憶當天晚上的情景,老師開車載著她去搭捷運,「我走進車站內,老師的車都沒熄火,就跑過來追我,然後往我手中塞了五千元,我一直不願拿,但老師說,以後有錢再還就好。與老師揮手說再見,見老師的車子駛離車站後,我一轉身整個人蹲在地上狂哭。」大學才剛畢業半年,原本應該談一場戀愛、輕狂一下的青春年華,對張嘉珉來說卻太奢華,家裡生意失敗,讓她得面臨「意外的人生」,而在這條道路上,她如背負千斤重的擔子般踽踽難行。「老爸為了圓開熟食便利店的夢,連連賣了手上兩間房子,最後就連自住的房子都保不住,還是填補不了快速展七家店的財務大漏洞。到後來,爸媽的財務狀況已經不允許開票,從而把腦筋動到我身上,用我的名字開票,結果我一畢業就負債百萬元。」張嘉珉的父親原本經營茶鵝的小生意,雖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打烊,很辛苦,但一家五口的經濟無虞。「以前,我們孩子需要用錢的時候,爸爸都會從口袋裡掏出數萬元,然後再抽出其中幾張交給我們。」那段衣食無虞的安穩小康生活,至今讓張嘉珉懷念不已。

但這一切,瞬間就變調了。「我記得,全家跑路的前一年,我天天都得幫忙跑三點半,每次都是早上爸爸不斷打電話借錢,好不容易借到後,我再騎摩托車去取錢,然後趕去銀行軋票。」張嘉珉再次陷入痛苦的回憶,「也許因為太緊張了吧,我經常是邊騎車邊飆汗,也邊飆淚。」錢終有軋不過的一天,張嘉珉帶著妹妹「跑路」到台中,爸媽則去高雄避風頭,而弟弟剛好在當兵,一家人分隔多處,「那種心酸難以言喻。」不過,張嘉珉的心裡雖酸,卻有鬆了一口氣的感覺,「打包整理,把家當搬上朋友的小發財車上,自己拋繩子綁家具的一剎那,我反而整個人有重生的淡淡喜悅。」張嘉珉體會到「放手」的哲理,「真的不需要握住已經不行的東西。」父親用她名字開的約一百萬元支票,她無計可施,只好硬著頭皮向阿姨商借,「阿姨是我這一生最重要的貴人,是她讓我不至於年紀輕輕就信用不良。」張嘉珉承諾阿姨,等她找到工作,一定不中斷還錢,事實上,這個承諾深深烙印在她心中,一刻不敢鬆懈。

喝一杯星巴咖啡克得吃兩天白吐司躲債躲了半年後,張嘉珉終於找到工作。告別跑三點半、飽受人間冷暖的日子,她對能擁有一份工作格外珍惜;所以,一進入職場,她幾乎天天最早上班、最晚下班,朝八點半、晚八點半,一天必做足十二個小時。「當時,我有多害怕失去這份工作!」說這句話時,張嘉珉的眼神中夾雜著些許無奈,但透露更多堅毅的訊息。

這份在網路公司企畫的工作,薪水每月二萬八千元。開始上班後,張嘉珉遵守承諾,每個月還阿姨一萬元,剩下的金額就做最妥當的安排。「家用六千元、交通費兩千元、餐費三千元,還有租金要幫忙付。」因為限定自己的餐費要控制在三千元,相當於一天只能花費一百元,所以,如果她不得不與朋友約在星巴克,喝杯超過百元的飲料時,她就會在前一天先買一條白吐司擺著,然後接連兩天吃白吐司過日子。

每日一百元的預算,難道都不會花過頭嗎?「不可能!」張嘉珉斬釘截鐵地說,「我沒有能力花超過一百元,這是生活的現實壓力,根本沒有轉圜的餘地。」「我記得最窮時,身上只剩下十五元,那一晚超級想吃小番茄,經過夜市,見到水果攤上有賣包好的小番茄,我靠過去問:多少錢?老闆娘回:三十元。我喔了一聲,便轉頭離去,沒想到老闆娘居然在背後講些酸溜溜的話:『吃米不知米價,三十元已經很便宜了。』」這一碎念,張嘉珉的眼淚又不聽使喚地掉了下來,「我不是嫌貴啊!是因為我身上只有十五元。」「所以,我怎麼可能讓自己一天花超過一百元呢?」有好長一段日子,張嘉珉早上吃兩片吐司,中午吃碗不加蛋的陽春麵,晚上回家再吃泡麵或吐司,花費少的時候,也許一天五十元就能打發了。「我那時候最喜歡到朋友家吃飯,大魚大肉,剛好可以趁機補補身體。」一路走來,朋友不著痕跡地幫助,張嘉珉也銘感於心。

「再怎麼窮,都一定要儲蓄」嚴格說來,二萬八千元,要還債、要給家用,還要負擔自己的生活費,「青吃攏不夠」(光吃都不夠),但是張嘉珉就是有辦法再擠出一點點來「曝乾」。「一領到薪水,我一定把該還的錢先轉出去,然後再轉一五○○元到郵局帳戶做零存整付,其餘的錢才是家用與自己的生活費。」「向別人伸手借錢的日子太痛苦了,跑銀行軋三點半更讓人好想死。」這就是張嘉珉想忘都不能忘的生活動力。至今,她依舊清晰記得每次父親借錢而她去取錢時,對方那種不耐的表情與不屑的語調。「我窮怕了,這輩子嘗過最痛苦的事情就是去求別人,所以我絕對不想再去借新錢,但怎麼樣才能不借新錢呢?手上一定要留有一筆周轉金。」所以她告訴自己:「再怎麼窮,都一定要儲蓄!因為唯有儲蓄,才不用再向人開口借錢。」而她為了說服自己再窮也要存錢,她是這樣催眠自己的,「我的薪水不是二萬八千元,而是二萬六五○○元。」剛開始要這樣「狠心」存錢,張嘉珉也經過一番掙扎。「還記得那時候到郵局做零存整付時,我猶豫不決,因為實在擔心錢不夠用,萬一提前解約,會損失大半的利息錢。結果妹妹在一旁推了我一把說:『誰會殺死自己的小孩呢?趕快簽吧!』」「雖然對旁人而言,是毫不起眼的一五○○元,但我真的把這帳戶的錢當成是自己的小孩,想要好好呵護它長大。」這樣的信念下,張嘉珉簽了存單,「五年總共存了十萬元,這是我的第一個十萬元。」她開心地回憶說。

只是,自己心愛的「小孩」,成長依然經常遭到意外的打擊,「父親想要東山再起,所以時不時都會向我調錢,好不容易省吃儉用,郵局的戶頭有個一、兩萬元,爸爸一通電話來,我就要深吸一口氣,然後拿起郵局提款卡,轉帳給他。」三本存摺「各司其職」 省下每一分錢演變到後來,她根本不敢讓父親知道她郵局有存款,而為了不讓父親知道自己的儲蓄計畫,她與妹妹相約把零存整付的這個帳戶取名為「小美」,「有時候我們姊妹倆會聊起這個帳戶,妹妹會說:現在小美兩歲嘍!然後我們兩個就會開心地大喊:耶!小美長大了。」存款「小孩」不僅成長緩慢,有時甚至還「倒退」了好幾步。一天,在父親的另外一個債主找上門之後,張嘉珉除了阿姨的一百萬元借款要償還外,又多了一筆六十萬元的債務。「我當時壓力大到滿臉痘痘,很想躲進婚姻,不過,男友的家人對我們家的經濟狀況頗有微詞。」就這樣,張嘉珉衰到不行的人生,又再加上了一個分手的打擊。「當時的嘉珉,都是用更努力工作來淡化傷心的情緒。」張媽媽不捨地說,這樣的生活有幾個孩子受得了?但張嘉珉就是有辦法撐起所有的事情。

不過,關關難過關關過,二十六歲那一年,她從企畫職轉調至業務,年薪因此從四十萬元成長至七十萬元。「我沒有特別的想法,但當我一聽到業務的薪水高出這麼多時,我的眼睛頓時『登』的一亮,沒什麼好說,當然要去挑戰。」過去,對張嘉珉來說,「業務」是個求人的角色,她興趣缺缺,但金錢最大,「沒興趣,也要去試,並且要想辦法做到好。」一股動力,撐住張嘉珉往上再往上攀爬。

調至業務後,她每個月還債的金額增加到一萬五千元,並且因為有多餘的資金,她開始思考投資的可能性,並規畫了第一張投資型保單。「我沒買任何保障型的商品,因此投資型保單最適合,每個月固定扣款三千元,保障可達五百萬元。萬一我走了,五百萬元可以照顧我的家人,合理;如果我沒有走,也是累積金錢的一種方式。」為了不挑戰人性,張嘉珉用不同的存摺來安排每月進來的薪水,除了固定要償還的債務先轉出去外,她另有三個帳戶:一個是薪資帳戶,用來支應日常生活開銷;一個是郵局戶頭,一領到薪水就先把要存的錢轉進去;第三個則是基金定時定額扣款的帳戶,也是一領薪水先把錢撥補進去。

「我的每一分錢都有一定的功能,到現在還是一樣,所以只要我想要買額外的東西,必定想辦法創造額外的收入。」張嘉珉說,前一陣子她想要買一輛四萬元的自行車,這筆錢不能從任何一本帳戶的錢移轉出來,而是努力衝業績,達標了,用多出的業績獎金去買這輛公路車。

擬定原則再變成習慣 就能發揮驚人力量從強烈的動機中擬定原則,讓原則一而再地變成習慣,習慣就能發揮驚人的力量。過去,張嘉珉為了把每一分錢運用到極致,每每領到薪水就會做最精準的安排,習慣養成了,即使現在收入三級跳,年薪高達兩百萬元,她還是「精準」規畫。

「我有記帳的習慣,每月一定要支出的錢會先寫下來。例如,目前我的儲蓄計畫以還本分紅終身保險代替,因此每月要存一萬四千元到郵局帳戶、投資型保單月扣六千元、銀行基金扣款五千元。」「同時,我規定自己每月只能花兩萬元,也給自己一定金額、五千到一萬元的公關交際費。」特別的是,就算是對於吃飯錢這樣的日常花用,張嘉珉也一定帳目分明,「像是與朋友聚餐,這是公關費,或者與客戶吃飯,這是工作的一部分,所以也列入公關費。」清楚劃分的好處是,交際公關費一旦到頂,就減少應酬;哪天多買了一件衣服,接下來就要控制支出,不能超過預設的兩萬元,「不過,她到現在還是常撿別人穿過的二手衣來穿。」張媽媽這樣補充。

只是收入三級跳後,要怎麼「控制」消費欲望呢?事實上,張嘉珉不諱言,當收入大增後,她的「補償」心態明顯跑出來干擾,所以有一段時間她狂買過去買不起的衣服,「但這種很想買東西的年紀過去了,我現在由衷覺得漂亮的衣服不能代表什麼。」她指著身上穿著的一套衣服,「這都是那段時間買的。」張嘉珉有感而發地表示,誰不想要過舒適的生活?但經歷過那一段「澈骨寒」的日子後,她知道生活真的有起伏,未雨綢繆一定要。「我雖然養成理財的習慣,但對自己還是很嚴苛,所有儲蓄的行為都採用『強制執行』的作法。」舉例來說,現在一拿到薪水,她還是依然往三個不同目標的存摺放,其中留作日常生活開銷的薪資帳戶,她會故意只放兩萬元,每周只領五千元出來,多餘的錢,就是移到定時定額扣款買基金的戶頭。

正因為對金錢的態度絕對「紀律」,所以張嘉珉背負的一六○萬元債務,三十二歲時全部還完。無債一身輕後,她積極學投資,之後用儲蓄加上買基金,持續滾錢,三年前家人一起買房子時,她二話不說,掏出一百萬元當作部分頭期款,「十多年來一家人從沒一起吃過團圓飯,但因為這房子,我們一家人終於團聚了。」張嘉珉的語氣裡滿是歡欣,張媽媽更是在一旁說,好珍惜、好珍惜現在的生活,「嘉珉是老大,她實在付出太多,一路走來,不只幫助這個家,更把弟弟妹妹照顧得很好,是個超稱職的姊姊。」「有能力幫助別人,是無比的幸福」一直到現在三十六歲,不含她所拿出的百萬元頭期款,個人資產已超過三百萬元。算一算,工作十二年下來,她總共拚出了約六百萬元的存款。「沒想到我居然也拚出這麼多錢來!」從沒細算過自己究竟攢下多少錢的張嘉珉,也驚訝自己的能耐,「窮吧!因為窮過,所以我有極大的動力。」她的單位主管鄭美懿則是心疼地說,「這個孩子真的很努力,剛開始跑業務時,晚上十一、二點辦公室裡絕對聽得到她的聲音。像這樣奮力上游的孩子,整個單位上百人,數得出來不超過五個。」如今,十五元小番茄的故事、三點半跑銀行的畫面、邊騎車邊飆淚的場景,卻像是成功的推力般,是正面的「磨練」。至於老師塞給她的五千元呢?張嘉珉當然沒有忘記要償還,只是老師告訴她,他不差這五千元,他要她記得這五千元的意義,以後再把這五千元交給需要幫助的人。

現在張嘉珉積極做社會服務,實質上,她已經付出了無數個「五千元」。那段躲債、還債的日子很苦、很酸,但張嘉珉仰頭笑說:「彩虹,總在大雨之後出現!」「現在有能力幫助別人,是一種無比的幸福。」

定時定額 預約財富

張嘉珉的存錢過程,算是一步一腳印,剛開始以郵局的零存整付為主,之後開始接觸投資型保單,並且也定時定額買基金。她透露,第一次買基金並沒有做功課,直覺買基金一定賺,所以與妹妹兩人共準備了10萬元單筆進場,結果腰斬出場。

張嘉珉的初體驗雖以「殘念」作收,但她並沒有放棄滾錢計畫,反而再接再厲,希望打造自己的致富腦袋。後來她去上了「基金定時定額教母」蕭碧燕的課,這才對基金是什麼開始有認知,並且遵照蕭碧燕一貫倡導的原則:「以定時定額買基金,挑對市場停利不停損。」從2003年以投資型保單扣款買基金,乃至5年前銀行定時定額買基金,年報酬率都有5%~10%的成績。

張嘉珉單筆的賠錢經驗,讓她從此對單筆投資敬謝不敏,只有在定時定額見到負15%的報酬率時,才會進場加碼。「一定要負15%才能加碼,負5%或負10%都不是好時點,會逐步套牢。」張嘉珉分享她的投資經驗。

張嘉珉12年

拚出600萬元的因子

1. 強烈的動機:因為窮怕了,所以再辛苦、再怎麼拮据,也一定要擠錢出來儲蓄。

2. 職場打拚:工作先求有再求好,為了保住飯碗,最早到公司、最晚離開公司。見到好機會必定挑戰,不膽怯,讓薪水步步高升。

3. 經營人脈:好朋友是貴人,爬百岳、泳渡日月潭,一則在實現冒險的夢想,一則也是為了擴展新的人脈網絡。

4. 不挑戰人性:所有的儲蓄或投資金額,一定自薪水入帳的當天即轉至相關扣款帳戶。

5. 聰明管理:用三本存摺管帳,一本專門支出日常生活開銷、一本為零存整付的專門帳戶(累積一年後扣保費)、一本則為定時定額扣款帳戶。

6. 加強投資知識:存錢靠態度、靠習慣,滾錢靠知識,為了讓財富加快累積,6年前開始學投資。

逆境求生

階段1 負債的青春歲月 ●大學一畢業負債160萬元

年齡24

職場打拚 年薪40萬元

清償債務計畫 每月1萬元

存錢計畫

郵局零存整付(5年)月存1,500元階段2 面對債務的積極人生

年齡26

職場打拚 年薪70萬元

清償債務計畫 每月1.5萬元

存錢計畫

郵局零存整付(5年)月存1,500元投資型保單 月扣3,000元年齡27、28 ●存到第一個10萬元職場打拚 年薪80~90萬元清償債務計畫 每月1.5萬元

存錢計畫

郵局零存整付(5年)月存1,500元投資型保單 月扣6,000元階段3 職場、理財的衝刺年歲

年齡30、31

職場打拚 年薪160萬元清償債務計畫 每月1.5萬元

存錢計畫

投資型保單 月扣6,000元

年齡32 ●無債一身輕

職場打拚 年薪200萬元清償債務計畫 每月1.5萬元

存錢計畫

投資型保單 月扣6,000元還本分紅終身保險(20年) 月存1.4萬元 (年繳16萬8000元)銀行定時定額買基金月扣5,000元(還本分紅終身保險年領生存金6萬元,拆成12等分)階段4 後來居上的幸福生活年齡33 ●第一個百萬元達陣年齡36●累積逾300萬元資產

存錢計畫

投資型保單 月扣6,000元還本分紅終身保險(20年) 月存1.4萬元 (年繳16萬8000元)銀行定時定額買基金 月扣5,000元(還本分紅終身保險年領生存金6萬元,拆成12等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281

細節與態度決定一切 學會3件事 打造終結22K的競爭存摺

2014-04-21  TWM
 
 

 

每個人都定目標,但只有少數人可以達陣。管理學者說,信念加執行力是最關鍵因素。

信念來自破釜沉舟、打死不退的堅持,而執行力的訣竅,就在聚焦你眼前的第一個小目標。

撰文‧施禔盈、許瓊文

富邦人壽剛晉陞為處經理的七年級生龔則銘,別人用平均十年時間才坐上的大位,他卻硬是縮短為三年。瓦城泰國料理店經理廖慧雯,不僅比同梯提前掌管一家店,所帶領的竹北店,業績更是集團內獨立店的第一名。

在年輕人苦於無法突破二十二K困境時,龔則銘、廖慧雯卻未被環境打敗,在荒漠中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龔則銘因為外在的沉重房貸負擔,讓他沒有退路,只能勇往直前;廖慧雯則是在內心對自己許下承諾,若要成功只能全力以赴。信念有了,就是嚴格執行,不斷從行動中學習。

嚴格說來,他們在職場上的「作為」並沒有高深的學問,聚焦、設定具體目標、再用可怕的執行力堆砌能量,簡單三件事做到極致,就會成為卓越有成就的人!

第1件事

聚焦

及早校準鑽入「巷子內」

「聚焦,就會勝出。」聯強國際集團總裁兼執行長杜書伍提到,現在的年輕人是有史以來最聰明的一代,因為從小就成長在資訊充沛的環境下,但蜜糖裡卻藏著毒丸,蜜糖是豐沛的資訊,毒丸則是無法聚焦必嘗的苦果。「當資訊不斷進來,讓人應接不暇時,難免產生消化不良的問題。所以必須要學會聚焦,只接收『能力』範圍內的有效資訊,行有餘力,才去接收自己『關切』的資訊。」其實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有限,如果把自己分散得太廣,力量就會變得稀薄,所以汲取資訊必須聚焦,在職場上打拚也是應該只做該做的事。龔則銘在大學未畢業前,就已經清楚「業務」是唯一的路,因為還在學,只有兩個業別可選,一個是保險,一個是直銷,但直銷需要花錢,因此只剩下一個選擇:保險。他說,沒退路,成了最好的道路。是的,他從此深耕保險業的一切,不做他想,提早鑽入「巷子內」,熟門熟路的結果,當然成績斐然。

杜書伍回憶大學時代,他曾在補習班任教,因為相當受學生歡迎,退伍後補習班開了高價要他回去兼職,當時他的正職工作月薪七千元,已屬高薪一族,但補習班開出的兼職收入更迷人,每個月四千五百元且免稅。

對於杜書伍而言,到補習班兼職CP值極高,但他選擇不去,「就算領十年,也是每月四千五百元。但如果我全心投入本業,薪水一定會一直向上滾動。」「遇到好康,不要做出反射性決定,往前眺望、多想幾步,永遠思考最大效益,就清楚了。」這是「捨」與「聚焦」後才有的「得」。

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丁菱娟,回想創業初期,因為聚焦做科技業公關,市場質疑聲不斷,「很多人都說我三個月後會倒,但我相信聚焦的力量」,之後國際大廠像微軟、戴爾進來台灣找公關公司做協助,馬上有人指路。丁菱娟認為,定位清楚,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就會想辦法顧好這個籃子,反而容易闖出一片天。

但若不清楚自己的能力範圍怎麼辦?杜書伍認為,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最重要。「你所站的位置,代表你的資源及長處所在。一鳥在手勝過百鳥在林,考上哪個學校、進到哪家公司,不斷校準就對了,到最後你一定會找到核心價值。」杜書伍給了明確的建議。

第2件事

設定目標

力量就出來了

激勵大師金格拉曾提出改變人生的六句名言,其中一句是:「當你把目標設定完備,你已經在成功的路上了!」二十七歲年收入即達五百萬元的龔則銘,就是一位擅長設定目標而且一定達標的業務大將,他曾設定退伍後一個月要晉陞為主任;當升上經理時,又設定兩年後要升任處經理。

廖慧雯則是凡事設定目標,並且把目標化為一張張計畫表的高手。以業績目標來說,她會把長期目標切割成數個中期目標,再更精準地化成短期目標,當每天的目標都訂好了,就是想辦法達標。萬一有一天業績目標未達成,馬上可以隔日補救。相對來說,如果沒有精準切割到每一天的目標數字,又怎麼會如此快速見到不足而盡速追趕呢?

從台灣麥當勞總裁離開後,轉任頂新集團餐飲事業群副總裁的李明元,目標設定則是以同心圓出發,想辦法拓展圓的半徑範圍。「我記得在麥當勞門市店工作三年後,被公司調到後勤,擔任訓練督導,與我同期的人,有人升上店長,從外界看,我的陞遷略遜一籌;其實我並沒有偏離目標,屬於我的圓持續擴大。」目標設定了,力量就出來了,為了持續讓這個圓開展,所以接任麥當勞執行長之前,李明元甚至主動爭取擔任公司採購副總,最後這個圓如願紮實展開。

從目標設定回溯到現在

有朝一日目標 有朝一日我想做哪一件事?

5年目標 根據我的有朝一日目標,未來5年我能做哪一件事?

1年目標 根據我的5年目標,今年我能做哪一件事?

月目標 根據我的1年目標,這個月我能做哪一件事?

周目標 根據我的月目標,這個星期我能做哪一件事?

日目標 根據我的周目標,今天我能做哪一件事?

現在 根據我的日目標,現在我能做哪一件事?

說明:將來的目的和現在的第一要務連結。

資料來源:《聚焦第一張骨牌》

第3件事

不挑不躲

用快三倍的執行力超車

丁菱娟的職場之路,從最不起眼的「業務助理」出發,雖然,這不是她的第一選項,但中文系畢業可選擇性有限。不過,同樣是業務助理,丁菱娟卻展現出截然不同的格局,每次公司業務要外出拜訪客戶,丁菱娟都會央求前輩帶她出去,並表示願意幫忙做記錄。

之後,企畫部出現職缺,丁菱娟因為表現優異且口碑好,直接被推薦進入該部門,「進入職場,不見得一開始可以做自己最喜歡的工作,但凡事做到至少讓自己滿意為止,那臨門一腳就會出現,把你踢進『想要』的職位。所以二十二K有什麼關係,重點是你打算多快脫離二十二K。」杜書伍也強調,要在職場上脫穎而出,不是只有腦筋靈活就辦得到,還要加上「做事踏實」的條件,「凡是一步步踏穩,執行上不跳躍,像機器人一樣,沒有情緒地走過每個步驟;這樣,苦果裡的仙丹就會出來。」龔則銘打破富邦人壽的紀錄,以三年時間晉陞處經理,他付出的最大代價就是時間。天天八點半上班,三年下來沒有一天遲到或請假,日日工作十六個小時,無一例外,尤其聽話照做,如此超過一萬小時的投注,自然把他推向超凡。

但李明元要年輕人注意的是,最好的執行力,來自於實踐自我,「唯有不斷檢視自我的工作、生活、人生價值,找到喜歡、有興趣、可以自我實現的舞台,才能用執行力超越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關鍵績效指標)。」「所以每個人都要想辦法把『渴望』驅動出來。」丁菱娟強調。「渴望」象徵「一定要」的決心,擁有決心,內心就會變得強大,就像廖慧雯大學畢業後與工讀生一起從最基層的端盤子開始,雖然起步晚,但她有「渴望」做驅動,渴望穿回套裝、渴望晉陞管理職,所以用快三倍的執行力超車,照樣成為職場上的搶手貨。

聯強國際總裁兼執行長 杜書伍你所站的位置,代表你的資源及長處所在。一鳥在手勝過百鳥在林,不斷校準就能找到核心價值。

頂新餐飲事業群副總裁 李明元最好的執行力,來自於實踐自我。當找到自我實現的舞台,才能用執行力超越KPI。

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 丁菱娟進入職場,凡事做到至少讓自己滿意為止,臨門一腳就會出現,把你踢進「想要」的職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271

當你還在看電視 他們存摺已經進帳7位數 有錢人下班後惦惦在做的事

2014-05-05  TWM
 
 

 

下班後,你怎麼過?吃喝玩樂尋找小確幸,癱在沙發上無意識地按著遙控器選台,

上網逛臉書、打電動……

如果你總是望屋興嘆、見到存摺簿就長嘆,你一定要看看有錢人是怎麼經營下班後的時間。

晚上八點鐘,第一太平戴維斯董事長朱幸兒打開電腦,一旁準備數張白色紙卡,她正在「瘋狂」閱讀整天的財經訊息。這一天,她在親手裁切的白色紙卡上寫下一段文字:阿里巴巴馬雲:成功的關鍵,就在於「現在!立刻!馬上!」的精神。執行力強,就不怕點子爛;執行力差,好點子也會被搞砸。

在朱幸兒的書桌上,像這樣的字卡可以見到好幾疊,數千張的字卡中,有的充滿人生智慧、有的蘊含管理能量、有的顯現市場走勢;其中,有一張字卡是她三月中讀到一則新聞隨手抄寫下來的:香港豪宅市場出現「虧損照賣」的多起案例,即使嚴重虧損二○%,也拋售出逃。

每天五張字卡

記下閱讀重點,累積高深功力「台灣房地產市場約落後香港半年,我自己預估,台灣房市八月就會出現轉折點,終究台灣房市與國際重要城市還是會出現連動。所以我已經有一段時間都不在國內看房子了,把目光移往海外。」朱幸兒不只將事件寫下,也提出深層思考後的觀點,並付諸行動。

晚上八點到九點半,是朱幸兒結束一天工作、用完餐後的「獨處」時間。窩在書房的這一個半小時,她會把當天的財經新聞、收到的電子郵件全數瀏覽一遍。這項五、六年來的習慣,是她下班後最重要的充電時間。

至於寫字卡,則是大約在三年前養成的習慣。當時,由於經常接獲學校、機構和同業的演講邀約,於是她把每天閱讀時所見到的重點,摘要式地寫在自製的白色紙卡上,一天總要寫個五張以上。「這樣天天做準備,只要有相關邀約,就可以很快翻閱字卡,從中找尋適合的主題;然後輕鬆帶著數張字卡上台演講,不會臨時抱佛腳。」其實,一張字卡通常只有不到五十字的內容,但她就是有本事把這五十字的重點發揮到淋漓盡致,一講五十分鐘都停不下來。然而,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這是朱幸兒善用下班後時間,甚至是早上九點上班前,持續閱讀約一個半小時,累積出的高深功力。

至於週末,朱幸兒也沒閒著,她會到處看房地產案子,一則保持敏感度,二則過去幾年台灣房市充滿機會,她自己也因此成交數件案子,為財富增添不少厚度。事實上,不論出國開會,還是度假,只要逮到機會,朱幸兒便會想辦法約看建案。

今年二月,朱幸兒去了一趟澳洲雪梨,會議結束後抓緊時間瞭解當地房市;她發現,雪梨銷售小套房的思惟與台灣大異其趣,「十五坪的房子,在台灣一定沒有人想要加車位銷售;但在雪梨完全不同,沒有車位的房子,未來無法轉手,因為當地人外出交通仰賴自行開車。」度假不休息,到處看建案保持房市敏感度,幸運拿到海外案子沒想到回來台北沒多久,就有一位建商打算在台灣推澳洲房產,因為朱幸兒有辦法談論雪梨的房市、知道如何在台灣銷售雪梨的房子,因此順利拿到了這個案子。「如果我沒有去雪梨瞭解過市場,可能連敲門的機會都沒有。」而這又是下班後累積的能量、在職場上得以爆發的故事。

下班後的時間,對你來說意義為何?根據《今週刊》所做的「上班族下班後習慣大調查」顯示,有三八%的受訪者認為「可好好經營與利用」,三三%的人表示「只想好好休息」,另有二五%的人對於下班後時間的看法是「無所謂,想到什麼做什麼」。若依年薪交叉分析,我們會發現,年薪在兩百萬元以上的族群,有高達四五%的人表達「可好好經營與利用」的態度,而年薪兩百萬元以下者,則降至三八%。

「下班後的時間安排,是拉開個人能力差異的開始。」資誠管理顧問諮詢業務負責人劉鏡清強調,白天上班,大家都可用相同的時間累積經驗,讓個人成長;但要拚出差異化,關鍵就在下班後的時間管理。

一九九三年進入台積電時,Eddy是一位時間永遠不夠用的工程師,每天工作十四小時,輪夜班、不時加班。感覺上,這樣的人下了班後,應該是屬於「只想好好休息」的一群;但Eddy憑著「好好經營與利用」下班時間,一九九九年,也就是他三十二歲那一年,就脫離苦悶上班族的行列,開始玩吉他、玩重機……,過起財富自由的日子。

其實,當初進台積電時,Eddy也和大部分的工程師一樣,下班後「只想好好休息」,但當第一次拿到公司配發的股票時,卻從此改變了他的命運。「當時身邊的同事都在談論股票,什麼EPS(每股純益)、什麼PE(本益比),我從來沒聽過,搭不上話。」見到身旁的人儼然個個是專家,Eddy萌生學習動機,「那時,台積電股價波動極大,最高可到近兩百元,但最低時又殺到五十元;我心想,如果能把手上的股票全數賣在一八○元以上,不就太完美了嗎?」爆肝工程師,下班勤練功六年賺到財富自由,向台積電說掰掰想要賣在高點的念頭,觸發了他找尋答案的動力。大概有一年的時間,Eddy下了班,就會打開電視收看投顧老師解盤的節目;同時,他還頻繁跑書店找書來閱讀,這一買就買了兩百多本,書架滿滿都是投資相關的書籍。

「輪夜班,會做兩天休兩天;休假的那兩天,我幾乎都埋在書堆,不想外出。」Eddy大量吸收資訊,把《股價趨勢技術分析》、《陰線陽線》、《挑戰股市》、《十倍數操盤法》、《艾略特波浪理論》、《技術分析大師論金融操作》等書反覆研讀,畫重點、寫筆記,最後歸納出他自己的操作體系。

Eddy利用下班時間練了三年功;九七年之後,他操作股票的贏面已經十分可觀,但下班後他還是不懈怠,只要股市開盤,他都會一一印證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確,同時檢查主力進出、個股型態是否破線等,以做好隔日上陣的準備。不到六年,Eddy就瀟灑地與台積電說掰掰,成為一個快樂的專業投資人。

一位一天工作時間長達十四小時的工程師,下班後不是癱在沙發上休息,更不是上網聊天,而是把自己沉浸在書堆、丟入市場,用三年極度壓縮的時間,練就了一輩子都好用也受用的投資技能;也因此,他才得以拿下自己人生的選擇權,享受財富與時間的自由。

成功者想的永遠和一般人不一樣,根據《今週刊》調查,年薪兩百萬元以下者,下班後最常做的事是:上網、看電視;至於兩百萬元以上者,看書比重最高,其次才是看電視。兩相對照,會發現有錢人下班後習慣做的事情,確實與經營自己有較高的關聯性,包括看書、做投資理財功課、參與社團活動的比重,都相對高於年薪兩百萬元以下的族群。

有趣的是,年收入越高,下班後繼續工作的比重越高;同時,有錢人的下班時間都較晚。調查顯示,年薪兩百萬元以下者,下班時間多集中在傍晚五點到晚上七點;但年薪兩百萬元以上者,則集中在晚上七到八點,甚至晚上九點後才下班的也為數不少。

儘管下班晚,但有錢人還是積極運用時間,想辦法累積財富,因此,當問到每天下班後,大概會花多少時間做投資理財功課時,有五一%年薪兩百萬元以上的族群表示會花約一小時,另有兩成花一到二小時。相對來看,年薪兩百萬元以下的受訪者,有高達四成完全沒有在做投資理財的功課。

再問到會關心的投資理財訊息是哪些?可以發現,有錢人嗅聞市場趨勢的雷達是三百六十度轉動,除了台股外,美股、歐股、中國股市、海內外基金市場的變動、匯率全都不放過。

歸納問卷調查,世新大學財金系副教授郭迺鋒給了一個結論,有錢人下班時間晚,但理財時間卻相對長,且下班後會繼續工作,「整體的感覺是,高薪族上下班不分,且時間的運用更精準;而這樣長期養成的習慣,讓他們躋身贏者圈。」工作狂管理師,沒下班時間總在辦公室跨年,八年爬上總經理大位從IBM專案管理師起步,八年之間,一路做到總經理大位的劉鏡清,連續七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是在辦公室度過,聽著外面的群眾喊「五、四、三、二、一,Happy New Year !」但他不以為意,「二十五歲到四十歲,我的下班時間配比都在事業上;之後,才把家庭和個人慢慢拉進來。」劉鏡清的經歷,詮釋了有錢人上下班幾乎不分的狀態。

說起來道理很簡單:「要是你有時間看電視,你就有時間閱讀。」而這句話也可以是:「要是你有時間逛臉書,你就有時間吸收投資理財資訊」;「要是你有時間上網聊天,你就有時間為接下來的工作預做準備。」看來,一般人常掛在嘴上的「沒時間」,不過是藉口罷了!

這是一個龜兔賽跑的人生,休息的兔子永遠贏不了持續前進的烏龜。顯然,下班後還在持續前進的烏龜,力量更為驚人。

一場贏家與輸家的龜兔賽跑─有錢人與一般人的下班時間管理比較註: 「事業」項目,包含經營個人競爭力,持續工作。

「個人」項目,包含休閒、上網、放空。

「家庭」項目,包含陪伴家人、小孩。

有錢人

有錢人50歲前像一隻努力不懈的烏龜,下班後花70%~80%的時間在相關事業上,以提升個人競爭力、創造財富為主。

25~34歲 事業80% 家庭10% 個人10%35~49歲 事業70% 家庭20% 個人10%上半生努力,因此50歲後,下班時間可均衡分配至事業、個人與家庭,享受生活。

50歲之後 事業30% 家庭40% 個人30%

一般人

一般人50歲前只想當一隻休息的兔子,下班後90%的時間都花在個人休閒與家庭上。

25~34歲 事業10% 家庭10% 個人80%35~49歲 事業10% 家庭30% 個人60%50歲後,因為職業及財富漸現窘境,只得花費大把時間在兼差上,形成「事業」配比高達80%。

50歲之後 事業80% 家庭10% 個人10%

採訪整理:施禔盈

有錢人下班後跟你不一樣

─上班族下班後習慣大調查1. 45%有錢人,會好好經營下班時間Q:你對於下班後時間的看法是?

年薪200萬元以上 年薪200萬元以下可好好經營與利用 45% 38%無所謂,想到什麼做什麼 33% 25%只想好好休息 20%34%辛苦了大半天,下班就是應該吃喝玩樂 2%3%2.有錢人下班後相對不愛上網,勤做投資理財功課Q:下班後屬於自己的時間內,你最常做的事情是?(複選)年薪200萬元以上 年薪200萬元以下

看書 52% 41%

看電視 43% 50%

做投資理財功課 34% 25%

上網 31% 60%

運動 30% 23%

繼續工作 23% 11%參與社團活動/學習課程 21% 13%與朋友餐敘 19% 16%培養第二專長 13% 11%

打電玩 3% 11%

3. 有錢人下班時間通常比較晚Q:你平常的下班時間是?

年薪200萬元以上 年薪200萬元以下傍晚5~6點 20% 27%晚上6~7點 18% 35%晚上7~8點 25% 19%晚上8~9點 8%7%晚上9點後 24% 9%其他 / 不一定 5% 3%4. 51%有錢人,每天花約1小時理財Q:你每天下班後大概會花多少時間做投資理財功課?

年薪200萬元以上 年薪200萬元以下1小時以內 51% 44%1~2小時 20% 12%2小時以上 11% 3%

無 19% 41%

5.有錢人關心的理財資訊廣泛,不限於台股Q:你主要關心的投資理財訊息是哪些?(複選)年薪200萬元以上 年薪200萬元以下

台股 59% 56%

美股 53% 22%

匯率趨勢 47% 30%海內外基金市場變動 44% 27%中國大陸股市 26% 12%

歐股 23% 7%

無 11% 29%

註:年薪含獎金及紅利。

調查說明:本問卷由《今週刊》針對網路會員執行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810份,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2.3%。調查時間為2014年4月7日至18日。

撰文‧施禔盈 研究員‧辛曉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302

老伴是一生中的最後一張存摺 張永鵬88_hex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f179b50102ux54.html

人生一世,有什麼也不如有個好伴侶,沒什麼也不能沒個好晚年。


妻子是丈夫生命中的最後一個觀眾,丈夫是妻子人生中的最後一張存摺。


所謂「最後一個觀眾」,是指一個男人的一生不管怎樣度過,真正看到你人生謝幕那一刻的不是別人,而是你的妻子;所謂「最後一張存摺」,指的是一個女性步入老年之後,儘管可以五世同堂,兒孫繞膝,但真正能夠無怨無悔奉陪你到生命最後一刻的不是別人,只有你的丈夫。

縱觀世間夫妻,無一不是因性而結合,因愛而發展,因情而長久。這個情,就是親情與恩情。一對體貌反差很大的夫妻之所以能夠白頭偕老,一對學識上天差地遠的夫妻之所以能夠相伴終生,一對年輕時打打鬧鬧的夫妻、進入老年後卻突然相敬如賓起來,在很大程度上,並非是他們之間的「愛情」有了多大發展,而是因為他們在長期相濡以沫的日常生活中,儲存下了多少「嗯情」。


這種恩情,通常都不是來自夫妻幸運階段的錦上添花,而是來自失意階段的雪中送炭:或一方落難時的捨命相救,或一方患病期間的精心服侍,或慘淡日子中的無怨無悔,或眾叛親離時的不離不棄等等。這種感情,是任何物質利益和名利引誘都不能替代的。世間恩愛夫妻之所以把「嗯」放在前面,把「愛」放在後面,就是因為他們之間的「嗯情」,早已遠遠超過了「愛情」的份量。

 

男女間夫妻一場,年輕時是性夥伴,中年時是事業助手,而進入老年之後,由於相處時間久了,各自身上潛在的父性和母性都會在無意中流露出來,漸漸演變成了對方「父母」的角色,像呵護自己的兒女一樣呵護起了自己的生活伴侶,不管對方身上有多少缺點和不足,也不管他們在年輕時犯下過多少不可原諒的錯誤,或者曾經給自己造成過多麼大的傷害,都能夠以博大的胸懷接納下來、寬容下來,為自己一生畫上一個幸福的句號。


嚴格說來,這才是愛。雖然這種愛沒有多少浪漫的成分,但由於它充滿了親情、恩德、友愛和互助,所以,即便沒有多少愛情,也照樣使婚姻變得溫馨而快樂。


在常人的眼睛裡,人生一世,有什麼也別有病,沒什麼也別沒錢;而在天目中,有什麼也不如有個好伴侶,沒什麼也不能沒個好晚年。樺易尚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559

月光女鄭永君的翻身告白 她靠3本存摺 32歲惦惦攢千萬資產

2015-09-07  TWM

二十六歲以前,鄭永君是月薪二萬八千元的月光族;二十八歲後,她憑著「三本存摺」累積財富,在三十二歲時就累積逾千萬資產,徹底扭轉自己窮忙族的命運。

鄭永君曾經是月光族,剛畢業時,她嫌薪水太低沒錢理財;剛轉戰業務時月入六位數,但她還是個月光族,因為覺得錢好好花,沒有太多理財的觀念,直到她受職場前輩的啟發,著手計畫富足人生的「三本存摺」,才讓她得以在三十二歲就累積數千萬身價,邁向富足人生。

買衣服不手軟,差點變卡債族出社會的第一年,鄭永君是典型低薪、但樂觀進取的窮忙族。文化大學新聞系畢業後,她從小型公關公司活動企畫開始做起,當時月薪 二萬八千元,一天工作十五小時是家常便飯,若遇到公司接到大案子,熬通宵趕企畫案、假日出門辦活動,更是司空見慣;但一連串滿檔的爆肝工作行程,卻沒有任 何額外的薪資加給,全公司才六個人,也沒什麼升遷機會。

更糟糕的是,當時她缺乏賺錢的本事,但卻有花光薪水的本領。勞苦工作讓鄭永君有強烈的自我補償心態,導致她花費無度、幾乎成了月光族,「有時候進店裡才不 到一會兒工夫,衣服買個幾件就刷了一萬五千元,看到喜歡的包包,還打算用信用卡分期付款把它帶回家!」鄭永君難為情地說:「要不是偶爾靠媽媽支付卡費,我 也許不只是月光族,還可能變成卡債族。」「工作近三年下來,沒加薪、沒升遷、感情繳白卷,幾乎零存款,只剩下忙不完的工作,以及因健康亮紅燈,日益水腫變 形的臃腫身材。」在一次母親斥責她花錢要有節制的爭執中,她突然驚覺自己真的一事無成,空轉了三年。

為了增加收入,鄭永君開始思考做業務銷售的可能。「以前要我去當業務賣東西,我覺得是手心向上要求別人,我是不願意的。」但這次卻斷然辭掉工作,選擇當初 讓她成功瘦身十公斤的賀寶芙健康食品的事業,「因為我有很好的瘦身效果,很有說服力,所以我很有興趣做分享銷售,再來就是受到很多成功案例的激勵,我覺得 憑我的資質應該會更成功,足以讓家人刮目相看!」但鄭永君入行面臨的第一個挑戰,就是差一點「花光」自己長年建立的友誼。「還記得在我不斷遊說下,三名國 中時代的姊妹淘,剛開始還很捧場,但二個月後開始覺得煩,不但產品不吃,也開始躲著我,後來索性不跟我聯絡,那時候我超難過的。」四個月後,鄭永君發現自 己雖然月入六位數,但存款數字卻沒增加多少,業績也在身邊熟悉人脈用盡後開始遇到瓶頸,她向職場教練請益,而這位賀寶芙總裁級直銷商的一席話,給了她很大 的啟發,她說:「不論是理財與經營銷售,你一定要徹底檢視自己的缺點,用正確的方法改正它,並且用明確的目標持續激發自己的企圖心,走出錯誤的輪迴,你才 有成功的機會!」存錢存房存人脈,扭轉命運她聽從前輩的建議,積極起身行動,透過儲蓄、投資、人脈三本存摺,徹底扭轉自己窮忙的命運,重塑自己的致富 DNA。

首先,她每月把收入拆成三等分存進三本存摺,第一本「儲蓄存摺」,是她每月強迫存款三分之一的帳戶,後來成了她的「存房」金庫。「自從學會計畫性儲蓄與買 房存錢後,五年下來,至少讓我少買了二十個名牌包,存了不少錢。」鄭永君說,後來她徹底改正自己過去愛亂買奢侈品的習慣,比起過去一年愛花大錢買三、四個 名牌包,現在她更喜歡買「保值性更高」的商品,包括花錢投資自己的腦袋,花時間尋找可以財富增值的黃金屋,偶爾買一件保值性高的精品,而不是胡亂買一堆不 實用的精品包包。消費理財觀念的大逆轉,成了她加速累積財富的關鍵之一。

至於第二本「投資存摺」,則是主要用來做投資自家公司股票的資金帳戶,每隔一段時間,她就會買進賀寶芙的股票(美股,目前股價五十七美元附近)追求資本利 得。她觀察到其長期平均成本價在四十美元附近,因此每逢低於四十美元,她就會留意買點做投資,然後設二○%的停利點,來回波段操作。而剩下的三分之一,才 用於自己日常生活的開銷,從中提撥預算自我投資,例如如何透過上課讓自己更有領導魅力、強化自己的銷售專業等。

第三本「人脈存摺」是無形的,也是鄭永君收入大躍進的一大關鍵。鄭永君的經營重點就是真心把客戶當朋友,「他們想要的,遠比我想要的更重要,所以我懂得傾 聽他們的需求,給予建議,甚至吃不吃產品不是重點,因為當朋友是一輩子的事,他們現在不消費、不銷售,不代表未來不會轉介紹。」看準房市下手,置產增值數 百萬「很快地,把陌生人變成朋友、贏得信任感,對新客源開發有很大的幫助。」剛開始她每天站在街上勤發傳單,總是不免俏皮地與對方攀談試圖拉近距離,「例 如問:你有瘦身或變健康的需求嗎?有認識的人想瘦一點或胖一點嗎?我們有很好的方案喔!」從複製成功經驗法則來看,「簡單的事情重複做」,讓鄭永君「存 到」了龐大的基礎客戶,「我覺得自己不僅僅做銷售、提供產品,而是提供一份關心、一個夢想、一個健康的理念。」但鄭永君也並非一帆風順,二○○八年賀寶芙 剛進入中國市場,她抱著「反正還年輕,去衝衝看」的心態前往對岸發展,先去廣州做招募,再去深圳開健康俱樂部經營。但當時中國市場還不成熟,發展不如預 期,加上台灣團隊組員的流失,一度讓她年收入銳減二成;所幸回台後,業績再創佳話,她的其他兩本存摺,在財富累積上也持續有加乘的效果。

月繳房貸,等於強迫儲蓄她的「儲蓄存摺」,加計「投資存摺」持續買進自家股價的收益,讓她五年內存到一筆四百萬元的購屋頭期款,作為買屋的本金,一○年,她先是在老家基隆市區,買下八十幾坪、市價二千多萬元的預售屋,僅約一年時間,一轉手就賺了五百萬元。

又因懂得專挑「低於市價的房子」,她在一一年於台北市捷運國父紀念館站附近,以自備款六三○萬元,買下坪數三十坪、總價約二一○○萬元的中古大樓房子,如今帳面上已增值六百萬元。

「當時屋主兄弟爭產需要現金,每坪開價一百萬元的房子,後來以低於市價每坪八十幾萬元買進。」目前月繳八萬元房貸,同時賺取每月四萬元租金,對鄭永君來說,也是個很好強迫儲蓄的方式。從當初的月光女蛻變成擁有數千萬元的身價,鄭永君找到了一條致富的康莊大道。

鄭永君變有錢的4個眉角

預想10年後的自己,

才能讓你勇於做出改變

預想10年後的自己,做出評估,勇於做出對自己最好的「改變」,要有寧願辛苦一陣子,也不要窮忙一輩子的決心。鄭永君當時思考要不要轉換職場跑道時,是這 麼預想10年後的自己:小型公關公司 美商業務工作按部就班,就有安穩月薪 職場風險 做不出成績,就沒有收入月薪2萬8千元,無任何加給 工作3年的薪資 只要有企圖心,有

月入6位數字的機會

從公司前輩身上看到:月薪6、7萬元固定薪,但要沒日沒夜工作,鮮少有個人時間 預想

10年後的

自己 從公司前輩身上看到:年薪數百萬元,有自己的休閒生活,是理想的有錢人生活存人脈,

比買奢侈品更有成就感

每月固定儲蓄,固定提撥預算自我投資,例如何透過上課,讓自己更有領導魅力、強化銷售專業,練就把陌生人變成朋友的本領,讓人脈變成錢脈。

存好股,逢低買進15%~20%就停利開設「投資存摺」不定時存入資金,逢低存股賺資本利得,例如不定期買進賀寶芙股票(註:美股,目前股價約57美 元),追求資本利得,她觀察到其平均成本價在40美元,因此每逢低於40美元,就會留意買點投資,然後設20%的停利點,累積複利。

存好房,收租金養房貸,

買低於市價2成增值屋

專挑「低於市價的房子」置產賺價差,用租金繳房貸,賺房屋增值財。比方說,在台北市捷運國父紀念館站附近以自備款630萬元,買下坪數30坪,以低於市價價2成,買總價約2100萬元的中古大樓,每月出租月收4萬元,房貸月繳8萬元,至今帳面增值600萬元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010

活用3存摺 小資女年存百萬 拚搏大利》沒有高薪、富爸爸 戴憶雯靠理財脫貧

2016-05-23  TWM

當多數大學同學還在感慨「三十歲存百萬太難」時, 二十八歲的戴憶雯已從每年「多存五十萬」進階到「多攢百萬」。 她靠著三本存摺,修鍊「掙大利」的養錢方程式,如今輕鬆笑擁千萬宅。

三十歲前買房,每年多存百萬,一直是我的目標,現在都一一實現了……。」戴憶雯今年二十八歲,老家在宜蘭務農,從小就嘗盡窮滋味,「想賺大錢、買大房子」一直以來都是她的夢想,在暢銷書《你的夢想就是最棒的存錢筒》曾經提到:「別把致富當成夢想,要為夢想而勇於致富,然後你就會存到錢!」存本事,投資自己補教老師轉業務 挑戰高薪不設限如果說,努力開源與強迫儲蓄,是戴憶雯累積財富的第一步,那麼購屋、買基金,則是她致富方程式的下一步。

相較戴憶雯的大學同學多數還在感慨「月薪二萬八,三十歲存百萬太難」時,她已經從每年「多存五十萬元」進階到「多攢百萬元」。「我從大二開始就意識到,唯有先提高工作收入,才有投資的本錢,加速累積財富。」因此,她從大二開始兼職家教並在補習班教課,透過記帳、控管開銷、制定年度理財目標。她買美元保單強迫儲蓄,用基金理財加速獲利,開啟了她追求「大利」序曲。

分析戴憶雯「小錢變大利」的養錢方程式,可歸功於三本存摺,分別用來:存本事、存好房、存基金。她認為,「存本事」的當務之急是要投資自己,想辦法增加工作收入,當薪資凍漲時,就該思考要做什麼努力,才能突破。

大學畢業後,戴憶雯當了兩年的英文補習班老師,平均月薪五萬五千元,她先是花了兩年的時間透過記帳、編列年度預算與理財目標,除了本薪,透過假日兼職工作、基金理財,攢到一三○萬元。

存好房,資產躍進低利買房賺租金 市值另賺三百萬為了達到「每年多存百萬」目標,戴憶雯開始思索提高收入的各種可能,她從教職轉戰保險業,每年花三萬至五萬元投資自己的理財專業,包括行銷、財稅等課程,年薪從第一年的一百萬元,跳升到第二年的二百萬元。

第二就是存好房,善用低利槓桿買自住宅,讓資產三年激增三百萬元。戴憶雯在兩年多前以一八○萬元頭期款,在台中買下當時市值九百萬元、五層樓的透天厝。她透過軍人老公的低利貸款優惠與五十萬元資助;加上哥哥是現成房客,巧妙減輕購屋負擔。現在她從每月薪資撥出二萬六千元,用於購屋存摺扣房貸,對照如今市值一千二百萬元來看,帳面增值三百萬元,成了她資產大躍進的利器。

存基金,賺趨勢財定期定額當存錢 伺機單筆搶多頭至於第三本理財存摺,主要是做基金投資,也就是她口中的「小池塘」。為了讓「小池塘變大」,她計畫定期定額的「儲蓄複利財」為主,伺機單筆投資的「趨勢投資財」為輔。她認為定期定額買基金是「存錢」,單筆進場的風險較高,必須做更多投資功課才能提高勝率。

在定期定額方面,以「停利不停損」的方式操作,以一○%至一五%做停利。至於單筆投資方面,會在多頭趨勢明確時,伺機進場,並以一○%作為停損點。

比方說,二○一四年看好陸股多頭行情,買進滬深三百基金,獲利五成出場,賺的就是明確的「趨勢投資財」;而每月定期定額五千元加碼富達德國基金,期間長達五年,當報酬率到一五%就贖回再重扣,賺的就是「儲蓄複利財」。目前全球市場震盪,會以歐美股票型基金作為定期定額投資標的,直到多頭趨勢明顯時,才會考慮單筆進場。

不過,認真的戴憶雯認為自己在基金投資方面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所以我每天都會在睡前花三十分鐘至一小時,閱讀財經相關的資訊,提升自己投資觀察的嗅覺。」誰說小資女翻身很困難?從戴憶雯身上我們看到一個年輕人脫貧的典範。

「搏大利」3招

1.紀律儲蓄、挑戰高薪:制定年度理財計畫,收入減儲蓄後才是開銷,持續理財存下第一個100萬,挑戰高薪不設限。

2.借低利錢、買投報率高的房子:30歲前買自住好宅,3年房價增值300萬元。

3.挑好基金賺15%就出場:定期定額停利不停損,賺10至15%就停利重新扣款;單筆投資嚴守10%停損點。

戴憶雯

出生:1988年

現職:中國人壽業務襄理

經歷:補習班英文老師

學歷:弘光科大應用英語系

撰文 / 林心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276

從保險到資產配置 打造「防老存摺」 學理財》贏家親授財富自由的祕訣

2016-08-03  TWM

單身族要快樂,經濟無憂才是重點,薪資、投資、保障的理財配置缺一不可, 贏家親授讓你經濟無虞、樂享單身的訣竅。

「單身者的美好未來,取決於經濟能力。」在《守護你的單身時光:一個人也要好好過,學會六件事,幸福就在每一天》一書提到,一個人日子要過得幸福:「Money:單身要有錢」是其中一個重要選項。

開著BMW Z4敞篷車到海邊兜風、山上遊玩,是家住高雄的富邦人壽處經理許芳瑞的休閒之日常。

不婚熟女的財富自由之路杜絕揮霍,掌握「五三二法則」早在四十歲就達到財富自由境界的她,現在每年平均捐款七位數給老人、兒福機構做公益,即使不用工作,光是房產投資,每月就能收租七萬元;加上保本保息的保險到期後,每月還多出十幾萬元的現金花用。但興趣使然,追求工作上的成就感,仍是她最享受的事。

由於單身未婚,許芳瑞對老後保障安排得落實,健康醫療險她以「實支實付」做規畫,就算未來生病需要動任何手術,可以毫不考慮費用問題,直接要求醫師給她最新、最好的,「我覺得人只要一生了大病,就算收入再怎麼高、儲蓄再怎麼無虞,保障型的醫療險沒有先規畫好,還是有可能拖垮經濟!」三十二歲就抱定單身主義的許芳瑞說,自己專科畢業從月薪二萬三千元的行政助理做起,後來轉行挑戰高薪工作,又懂得投資理財建立經濟保護傘,隨著工作讓她眼界開拓後,「想戀愛但不想婚」的人生觀相當明確。

許芳瑞認為,一個人日子要過得好,只要做到三項投資:投資自己,成為職場的佼佼者;投資理財,讓自己經濟無虞;投資人脈與愛,豐富人生閱歷,建立多元化交友圈,讓身心健康、思路也更清晰。

她認為,不論未來是否從事保險業,一生至少要從事過一次與「銷售」工作相關的體驗,學會建立自己的品牌價值,才能幫自己加薪。

畢竟,除非能借到低利息的資金來投資,否則收入越多,才能有越多資金理財。

此外,單身者須先杜絕「揮霍成性」的觀念,應該要在有工作能力時,養成儲蓄理財習慣,把每月「收入」-「儲蓄」=「開銷」的觀念建立好,先為自己存到一桶金、兩桶金,訂定目標後確實執行。

她的作法是,透過薪資收入帳戶做「五三二」的配置,五成生活必需開銷,包含投資自己;三成用在儲蓄、投資、做好保障規畫;二成自主消費,包含享樂預算。

許芳瑞強迫自己儲蓄的方法,是從買「低總價的房子」開始,以租金養房貸,一戶一戶地存,當有資金需求還能增貸,轉投資投報率較高的標的,用滾利效果把資產養大,或透過提撥買基金的方法,累積複利效果。

35歲單身族:分散風險

債券基金可隨時贖回 當旅遊金的確,不管哪個年齡層的單身者,都要有做好理財與保障規畫的準備,不要忽略投資複利效果的威力。新富聯合理財規劃副總、認證理財規畫顧問(CFP)黃正勳建議,單身女性最好先思考,羅列自己有哪些理財目標,再去找適合的理財標的徹底執行,以較保守的報酬率六%概算,只要每月定期定額投資六千元,十年即可累積達一百萬元,若更為積極的人每月投資一萬二千元,六年就能存百萬元,十年就能達到近兩百萬元。

在投資標的方面,摩根投信副總經理姜愛苓建議,三十五歲單身者以風險較分散的區域型股票基金為主;如果可投資時間較短,或一時找不到前景佳的市場,高收益債等債券型基金也可考慮,因債券基金風險較低,又具備定存沒有的流動性問題,可視旅遊須支出金額,隨時贖回變現,不像定存解約要損失利息。

至於四十歲的單親家庭,收入來源集中於一人,不僅工作壓力大,財務壓力也比一般雙薪家庭重,因此理財規畫首重穩定,能支付基本生活費與教養費用為最先考量,基本的壽險、醫療險必須具備外,對於資金的運用,可以分散於債券基金,或波動度較低的穩健基金,並且利用定期定額投資來強迫儲蓄,讓部分的資金運用上較為靈活。

40歲單身族:積極理財

定期定額投資三至五檔基金四十歲以上的單身族,通常在事業上已累積出一番成就,財富相對充裕,可更積極理財,每月定期定額買入三至五檔基金,並適時單筆投資;但波動較大的單一市場或產業股票基金,則不宜超過投資組合的三成,可改以區域型來分散風險較為適合。例如,可單筆投資亞洲股票入息基金、全球高息股基金,或是東協基金等,都是不錯的投資標的。

50歲單身族:配置保守

固定收益、穩健配息支應開銷至於五十歲的單身者,理財配置要比較保守,可將重心放在固定收益型商品,或是以債券基金、多重收益基金等穩健配息型商品,來支應日常生活等必要花費。

在單身保險理財規畫方面,中國人壽副總經理蘇錦隆則建議,除了投資型保單、儲蓄險之外,可加強保障型保險,例如以長照險當壽險主約,附加實支實付、醫療險、癌症險、重大疾病險等,在自己需要被照顧時,透過保險理賠能有足夠的現金自給自足。但保障型保險無須一次到位,可依人生各階段做配置調整,如此一來,財務與保障充裕的單身人生會更幸福。

單身族必看的理財規畫

「532」財務配置法則

基本開銷 5成

房地產與生活必需開銷(含孝親費、食衣住行、自我進修)

儲蓄投資 3成

基金與儲蓄險20%+保障型保險10%(含醫療、長照險)

自主消費 2成

現金10%+享樂預算10%(旅遊+犒賞自己ŋ的奢侈品)

不同年齡層的投保對策

46歲以後

老後保障:年金養老險、殘扶險、長照險

31~45歲

加強保障:防癌險、特定傷病險、長期看護險、重大疾病險、新形態手術險、終身醫療險

30歲以下

基本保障:壽險或長期看護險、實支實付險、意外險、住院醫療險

撰文 / 林心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465

被告稱見屋中無人 偷走存摺

1 : GS(14)@2012-07-25 12:04:0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725/16544709
被告吳雅倫(53歲)否認於前年11月9日在馬鞍山井頭村謀殺獨居長者鄧路來(74歲)。被告昨在高等法院繼續自辯稱,他於前年11月8日入村探望姓盧朋友,摸門釘後想小便,路過死者住所時想借用廁所。他行至鄧宅大門外,見鐵閘沒關上,叫喊亦無人回應,遂自行入屋。
被告見到茶几上放有三本銀行存摺,頓起貪念,見廁所及睡房無人,遂入廚房打開雪櫃取出一包檸檬茶飲。他邊飲邊揭開存摺,發現死者有逾百萬元存款,存摺夾着死者身份證。被告四周張望後,將存摺放入袋帶離現場,估計逗留屋內約30秒。
戴假髮到銀行 三次冒簽不獲接納
離開鄧宅後,被告兩度因遇見認識的村民而掉頭行。他隨後分別到旺角女人街及鴨寮街買假髮和紫外線燈,接着到公廁戴上假髮,並在廁格內用紫外線燈照出存摺上死者的簽名樣式,再到荔枝角道的滙豐銀行冒充死者,試圖提走18萬元。
被告指,職員見提款單上的簽名與紀錄有差別,兩度要求他加簽,「佢話(簽名)唔啱,我好驚㗎嘛,我話後面好多人排隊,唔好阻住人」。
被告取回身份證及存摺後行到一旁,伺機離開,返回前女友的住所。他當晚趁前女友睡覺,帶存摺及紫外線燈入廁所練習死者簽署,「簽熟咗我就瞓覺」。被問及為何在鄧宅取檸檬茶,被告解釋是為了假扮等人,「好奇怪,無端端走入人哋屋企,事主返嚟見到你揸住包嘢,只會覺得我係等人」。案件編號: HCCC414/11
2 : GS(14)@2012-08-01 11:20:0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801/16565368
身形肥胖、留有鬍子的被告吳雅倫(53歲),自17歲起犯法,有多項盜竊及爆竊案底。今次的謀殺罪指他於前年11月9日,在馬鞍山井頭村謀殺原居民鄧路來(74歲)。死者是被告的前包租公,被告於92年跟女友林燕搬入井頭村的自置物業同居,後來向獨居的死者租屋,讓另一女友蕭佩斯入住;雖然在同一條村有兩頭住家,但林對被告「租屋藏嬌」並不知情。多情的被告更於08年在香港認識了女黑工鄭小女,在同年結婚;林和蕭因得悉婚事提出分手,被告之後轉到江西南昌市跟鄭生活。
控方指被告知悉死者生活簡樸、身家豐厚,在村內擁有六個單位,一個自住,其餘出租,因而萌生謀財念頭;但要從死者的銀行戶口提款需出示身份證,加上死者認識自己,被告謀財同時必須殺人滅口來自保。
扮老人提走60萬

前年11月初,被告花逾10小時坐車搭船,由南昌市到達鄰近珠海的桂山島;11月6日,他坐快艇到大嶼山東涌上岸,避開入境處耳目,兩日後利用蕭的個人八達通到井頭村「踩線」,11月9日用硬物猛擊死者頭部致死。翌日,被告戴上漁夫帽及手持枴杖喬裝老人,到銀行提走死者60萬元存款,11日沿水路秘密返桂山島。
被告離港前將23萬元藏於蕭的住所,並指示她將其中20萬元滙款至兩個內地銀行戶口,其中一個戶口屬於內地妻子鄭小女;當日陪同蕭往滙款的,竟是昔日鬧不和的情敵林燕。被告留港期間住在蕭家,家中還有蕭替他所生兒子,但被告在庭上卻拒認是生父,反指蕭「有少少低能」、曾在夜總會任職兼多次墮胎,多年來他只是出於助人之心而經濟援助她兩母子。
看似完美的殺人計劃,卻因被告在案發現場的雪櫃留下一個掌印,加上閉路電視拍下他喬裝到銀行提款,成為有力罪證;警方在井頭村調查期間,曾向村民展示被告喬裝老人的照片,有村民認出相中人正是被告。警方順藤摸瓜下尋獲蕭,查出被告曾借用她的八達通往井頭村犯案,罪證逐一浮現。去年2月,內地公安將被告移交港警,他當時仍力撑有不在場證據,其妻隨後持雙程證來港,結果被警方拘控洗黑錢罪。律政司終基於證據不足,決定「放生」她。
案件編號: HCCC414/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477

存摺失30年喜「出土」 血汗錢遭銀行扣光

1 : GS(14)@2013-06-25 01:16:07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30624/news/ec_gna1.htm


梁先生多年前在渣打銀行開設戶口,並儲蓄了2900多元,但因搬家,一直遺忘了這個戶口。近日他終於尋回這本存摺,但到銀行處理時發現戶口早已被取消。(鄧宗弘攝)



梁先生向記者展示「古董」存摺,清楚顯示在1983年,結餘尚有逾2900元,其後因銀行每月扣除100元月費,梁先生的戶口終在2005年被完全扣清。(鄧宗弘攝)


2 : GS(14)@2013-06-25 01:16:29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30624/news/ec_gna1.htm


【明報專訊】不少市民把血汗積蓄存入銀行,但原來有時把錢存入銀行,不但未見增益,反而會遭月月扣費,最終血本無歸。一名渣打小存戶向本報投訴,指1983年誤以為遺失了一本餘額約2900元的「紅簿仔」,事隔30年後才尋獲,卻發現連本帶利近5700多元早已被銀行扣減至零,連戶口也被取消了。有議員批評銀行做法「搶錢」和「歧視窮人」,無視社會責任。

53歲事主梁先生憶述,自己出身清貧,半生勞碌,早年辛苦打工掙錢,於1981年在渣打銀行開設了事件中的存摺帳戶。30年前,梁因搬家誤以為自己遺失了存摺,又因事忙而遺忘了此事,一直到今年4月收拾舊物時,偶然才尋獲。梁先生向記者展示當年最後一次打簿紀錄,結餘為約2900元。「當時半年定期利息有21厘!西環一個小單位才賣數萬元!」

渣打終允還大部分

然而,梁先生往銀行查詢時,卻發現其戶口早已被取消,存款化為烏有。渣打向本報表示,只會保存客戶資料7年,故已無紀錄可尋。梁引述渣打回覆稱,銀行只能根據歷年利息推算其帳戶30年來的結存情:2001年時,梁的戶口連本帶息結存約5789元,但同年渣打開始向存款低於1萬元的存戶,收取每月100元的「小額存款收費」。因此,約58個月後,即2005年10月,梁的戶口便連本帶利被扣清。

梁先生對渣打感不滿,「若我戶口還有錢,寧願捐出去,起碼可以扶助弱勢!」本報跟進個案至上周,梁先生突向本報表示,渣打已跟他達成協議,退回本金加一半利息,合共逾4345元。

01年起收「小額存款」月費

早於2001年,當時身為銀行公會主席銀行的渣打,率先宣布向存款少於1萬元的存戶收取月費,被基層團體批評為「歧視窮人」。此後,各大銀行陸續仿效,紛紛向帳戶結餘不足5000元或1萬元的客戶,收取50元到100元不等的月費。本報據各銀行的收費推算,市民若將4999港元存入銀行,最快4年就被扣清光(見表)。

記者翻查各銀行網頁和查詢服務熱線,發現部分銀行如恒生,有提供不收月費的存款戶口,但只限提款機提存。另外,部分銀行對長者、學生、傷殘或綜援人士,也豁免戶口月費。雖然法律規定銀行在通知客戶情下,才可實施「小額存款」收費,但不少市民每每沒有細閱月結單,結果長年被徵收月費而懵然不知。

市民宜定期核對帳單

認可財務策劃師林正宏說,通常銀行要開始收取額外費用,都會發信通知客戶,但這些信件往往長達幾頁,甚至十幾頁,大多人都不會看。所以林建議:「最好的辦法就是養成定期核對月結單的習慣,時刻留意自己帳戶的支出,一旦發現『無故』被扣費,便要馬上聯絡銀行查詢。」

王國興:銀行「搶錢」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施麗珊感嘆,香港各大銀行不斷用各類「覑數」、現金、禮品,吸引富裕人士開戶,另一方面又歧視基層窮人,屢屢巧立各種附加費,針對小額存戶。

立法會議員王國興表示,收過大量基層市民投訴,指銀行紛紛向窮人收取「小額存款收費」,「他們靠綜援或打份散工過活,省下血汗錢存入銀行想收點利息,結果卻被人搶錢!」他說:「銀行不斷關閉分行櫃䒷服務,有些免月費的帳戶,存戶如果想轉帳或開支票,還要再交費,等於向窮人收更多錢!」

張超雄:美加立法禁止

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提出,市民既向政府納稅,政府便應制定政策監管銀行控制風險,而銀行也應履行社會責任。他說,美加等國家早已立法規定,銀行不得向小額存戶收額外費用。

明報記者
3 : GS(14)@2013-06-25 01:16:41

當年2900元 淘大首期1/5
  2013年6月24日

【明報專訊】1983年,事主梁先生存在渣打銀行逾2900元。以當時的物價,這筆錢可以做些什揦呢?記者發現,當年淘大花園細單位的首期只需1.7萬元,2900元差不多是供樓首期款項的五分之一;2900元亦差不多足夠當年兩次旅行的團費,往菲律賓玩足6日後,再遊4日台北。

菲國台北10天遊

差餉物業估價署的數據顯示,當時港島1700呎豪宅呎價平均只是847元。記者翻查1983年的舊報紙,發現幾處大型私人屋苑,例如九龍灣的淘大花園、青衣的美景花園等,呎價不過400餘元。淘大花園400呎左右的單位,一成首期只需1.7萬元,即梁先生存入渣打銀行的2900元,相當於五分之一的供樓首期;而位於太子的一個車位也不過3萬元,換言之,2900元幾乎足夠支付一個車位的首期。

夠父子吃23頓自助餐

另外,記者亦查閱了1983年旅行社的團費,菲律賓豪華6日團收費1700元,台北4天需1400元,即2900元再加200元,便可在菲律賓玩足6日後,再去台北玩4日。當年尖沙嘴喜來登酒店內的自助餐,一大一小的兩人收費只需125元,2900元足夠父子二人食足23頓自助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1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